高质量发展的自查报告

2024-10-17

高质量发展的自查报告(精选7篇)

高质量发展的自查报告 篇1

努力提高教育质量 促进教育健康发展

——大靖中心小学综合督导评估自查报告

古浪县人民政府督导办公室: 遵照《古浪县人民政府督导办公室和古浪县教育局安排意见》和县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我校组成由校长周玉红同志牵头,各校校长组成的自查领导小组就各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了全面的督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校共有学校18所,其中有完小11所,寄宿制完小2所,教学点5所,覆盖大靖镇26个村委会、1个居民委员会,207个村民小组的40534人口,现有教职工250人,专任教师合格率100%,校长岗位培训合格率100%。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76人,助理级职称164人,未评职称8人。有教学班125个,在校学生3713人。

二、指标完成情况

(一)条件和环境。全面落实“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制度,教育经费全部使用于学校建设和发展。校舍建筑面积16796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4.52平方米。学校现有图书59472册,生均16册;科学实验仪器总价值57.7万元,配齐率92.31%;学校布局结构基本合理,绿化面积30083平方米,绿化率达到40%;校园时时干净,处处整洁,文化氛围浓郁。大靖中心小学本部被树立为“市级示范性学校”,大靖沙河塘小学被树立为“市级绿色环境示范性学校”。有市、县级“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示范性学校”10所,占学校总数的55.6%。积极探索家庭—社会—学校三结合的教育网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学校管理。各学校具有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和目标,各种制度建立健全,奖罚分明,教师业务水平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稳步提高。长期坚持后勤为教育教学服务的遵旨,使教学设备使用方便、高效。学校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走向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教育突显

实效,培训突出重点,演练实现目标,及时排查安全隐患,制定的应急预案切合学校工作的实际。坚持“责任到人,常抓不懈,灵活机动,重点突出”的工作方针,形成了人人关爱生命、个个关注安全的良好氛围,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

(三)教育教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工作来抓,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根据国家和省级课程标准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严格执行作息时间,尽最大可能的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健全教育督查机构,全面对所辖小学进行督导评估。认真落实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体育锻炼标准,坚持上好“两操”,开展好“一活动”,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学生体育达标率达到98%以上。定期召开学校运动会、文艺汇演、广播操比赛等活动,丰富校园文化和师生生活。各学校在认真落实《大靖中心小学奖惩办法》的同时,不断完善学校奖罚制度,形成完善的评价机制,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教育教学质量一直名列全县前茅。近年来,多次获得上级表彰奖励。涌现出省级 “园丁奖”优秀教师 2名,省级青年教学能手2名,市级学科带头人2人,县级“名校长”3名、“名教师”3名,县级骨干教师26名、青年教学能手13名。市、县级课堂教学评比43名教师获奖。近三年课件制作获奖和发表教学论文156篇(件)。

(四)学生发展。学校注重学生良好习惯和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把学困生转变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学校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个性发展,同时学校切实担负起增效减负的重任,切实解决学生在校时间过长、作业机械重复的问题,彻底解决一些教师靠加重作业负担来提高质量的弊端,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健康成长。近三年来学生在各类竞赛中获奖人数达到325人。

二、主要措施和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

年初全县教育工作会议后,我校就成立了由周校长任组长的“迎督”工作领导小组,各校成立了领导小组,安排部署具体工作,提出了“三早、三高”的工作口号,即:早谋划、早动手、早安排;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进一步提高了认识,明确了目标,使全校各学校把思想统一到“两基”迎国检和迎接教育督导上来。从而统一了思想,坚定了工作的信心和决心,为迎接教育督导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四月中心小学就现场策划各学校校舍粉刷和环境治理的工作,特别是利用暑假学生休息时间,进行大规模的环境改造,于今秋开学前全部完成工作任务,达到预定的目标。

(二)推行学校目标管理,促进教育工作健康发展

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这是我校一贯坚持的做法,近年来我们根据“全县教育工作要点”的目标要求,精心部署、周密安排,明确工作任务,并结合我校实际,编纂了《大靖中心小学学校管理手册》,学校还结合各自的特点制定了学校发展计划,进一步从组织纪律,领导责任上强化了教育工作的计划管理、督查指导与总结,使各项目标任务得到了落实,做到了总目标和分目标协调适宜,长期目标和近期目标融合相通。在加强对学校目标管理的同时,我们对校长、班主任、任课教师实行质量目标责任制,并层层签订了教育工作目标责任书,责任到人,责任到位,使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身上有任务,通过加大奖罚力度,激励教师兢兢业业干工作,一心一意搞教学。质量目标责任制的实施一改以往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弊端,有力地强化了广大教师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感,使每个领导和教师都掂清了自己肩头担子的轻重,及早科学地制订完成目标责任的详细计划。学校目标管理的实施有力的促进了教育教学的发展,增强了广大教师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大抓质量的良好势头已经形成。

(三)推行学校制度管理,健全学校运行机制

加强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严肃性。从制度健全、机制建设上规

范和强化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依法治校,以德治校,以制度管理人,以情感感动人,以先进典型激励人,以学校的发展鼓舞人。近年来,我校十分注重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把年富力强、教学功底深厚、教学成绩优异、具有创新精神的中青年教师提拔到工作岗位上来,目前50岁以下的校长占94.4%。我们在严格执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制度外,结合人事制度改革,在不断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制定了一系列符合学校实际的管理办法,重新修订了《教育工作责任考核办法》、《教学管理奖罚制度》、《教职工量化考核办法》等规章制度。各学校也建立和健全了岗位责任制、考核制、奖惩制,对学校各类人员做到定职、定责、定量、定考核标准。在考核中重点突出“德、勤、能、绩”,考核实行民主测评、学校考核、中心小学考核等方式,并把此项结果作为学校领导和教师晋级评优、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通过实行岗位责任制对领导和教师的要求更高了,学校领导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充分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

(四)完善评价机制,促进学校整体发展。过去统考“一刀切”的评价机制,凸显出了很多教育弊端:一是为了提高统考成绩,学校领导、教师挖空心思,把加重学生课业负担作为突破口,把延长在校时间、机械重复、题海战术作为教学的重要手段,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受到了极大地损伤,家长意见较大。二是教师教学创新不足、教学改革步伐缓慢。三是导致一些学校因教育资源、教学条件、教学质量较差而失去竞争的活力,失去学校质量上升的信念,一些竞争优势明显的学校沾沾自喜,失去了追求进步的压力感和紧迫感,学校间的竞争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为此我校进一步完善评价机制,一是形成 “分层评价—实绩目标评价—教学质量检测评价”为一体的教育评价体系。即完小、教学点分层评价;开设科目全面评价;小学低年级、中高年级分层评价;城区学校和乡村小学分层评价;同年级课任教师统一评价;班级教学成绩按照参考率、及格率、平均分、优良率、标准差以一定的比例统计评价;学校按照年初签订的实绩目标责任完成情况具体逐项评价。这样,促进了学校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学校素质教育的质量得到全面提升。校际间的对比层次更加分明,学校的竞争环境更加合理,为学校发展进步搭建了平台。二是评价校长就要评价他的价值取向。过去较长时间里,校长工作价值取向基本上是“守成”,服从和执行成为校长的行为模式,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校长工作的价值取向更多的要融进“创业”的要素,让他们不再是“顺存者”,而是学校管理的“经营者”。为此,对于校长合不合格的判断不能停留在是否按部就班、是否默默服务上。首先要评判校长是否具有战略眼光,是否具有个性化的办学思想,能否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促进学校的持久发展。其次要评判校长的教育管理能力,是否具有娴熟驾驭学校复杂的工作能力,能否把常规管理与非常规管理(人际关系、学校影响声誉、形象等管理)有机结合,在学校发展中真正起到发动者的作用。再次要评判校长是否具有适应各种复杂多变环境的应急和应变能力。如果用机械的条条框框来评价校长,就会陷入事务主义的怪圈,是不可取的。三是教师的劳动具有复杂性和创造性,全面合理的评价每一位教师是很难做到的,但是每一位教师都有被学校、领导和同事认可的欲望,用单一的教学成绩排名来衡量教师的工作往往会挫伤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我们认为对教师的考核评价应着眼于教师的基本素质、实际业务能力、教育教学工作的态度、教学成绩四个方面,因为教师的职业理想是献身教育事业的原动力,教育观念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心理背景,教育态度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业务能力是干好教育工作的保障,教学成效是教育教学工作的结果。过去我们曾犯过以教学成绩排名在年终考核中评优评良,也以教师教学排名进行职称晋升,以教学成绩的高低确定评先评优位置的错误,导致的后果是一些边缘学校教师失去教学的信心,一些老教师失去工作的激情,一些辅课教师工作情绪低落,教师要求调动、队伍不稳定现象出现。事实上影响教师工作绩效的关键因素在于教学态度、独立备课能力、驾驭和处理教材的能力、组织教学能力、承担教改能力、教学总结能力和胜任班级管理能力。为此我们对教师采取“工作绩效=敬

业程度+业务能力+工作量+教学成绩”的评价体系,各学校制定具体考核办法,进行公示后上报结果,作为教师评先评优,职务晋升等的重要依据。这样就避免了对教师评价的盲目性,既照顾了老教师和边缘学校教师,又照顾到了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利益,把教师从分数竞争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优势和教学特长,使教师提高业务能力、研究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自觉性进一步提高。在学生评价方面,坚决废弃以成绩排名单一评价的方式,把学生思想进步,成绩提高,学困转变,进取精神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品质改观作为评价的依据,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和进步。

(五)加强教师队伍管理,努力提高师资队伍素质

只有拥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取得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成果,基于这一认识,多年来,我校始终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当作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来抓。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做法:

1、统一领导,坚持不懈,狠抓师德师风建设。多年来学校坚持组织教师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看《师德启思录》光盘等。中心小学统一领导,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来抓,提倡教师发扬不计得失,不甘落伍,爱生如子,敬业奉献,认真执教的精神,使广大教师真正懂得作为教师责任重大,无尚光荣,应该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通过努力,取得了明显效果,涌现出了一大批敬业爱岗、无私奉献的典型,并感染了广大青年教师,使他们乐于教、勤于教、认真教、吃苦教。

2、外树形象、内练真功,大力开展岗位练兵活动。“创学习型学校,做学者型教师”是我们不懈追求的目标,各学校大力开展岗位练兵活动的探索课、创新课、精品课、当堂质量验收课,教师之间掀起了比方法、比能力、比效果的热潮。一是认真组织开展骨干教师评选工作和课堂教学评优活动。二是积极开展“请进来教,走出去学”的学习观摩培训活动。组织名师“送教下乡”,并不断派教师到兄弟学校观摩学习,校内

要求新老教师互相结对子,互听、互评、互帮、互学,不断吸收新的信息,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促进课堂教学水平不断提升。三是把青年教师的培养作为一项“未来工程”来抓,中心小学每学期都要听青年教师的过关课,指导青年教师“一年站稳讲台、二年具备实力、三年形成特色”。四是每学期选两所学校开展“教学开放周”活动,以此来带动全体教师搞教研,激励广大教师参与教研,形成浓厚的教研氛围。

3、加强培训,转变理念,适应新的教改形势要求。一是结合新课改培训,先后派出多名教师分别到省、市、县聆听专家报告,受益名师名课,然后给全体教师作专题报告或上示范课,通过典型带动、骨干示范,促使全体教师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二是组织教师参加县上举办的新课程培训、专业课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培训、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等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三是充分应用远程教育资源设备,观看和下载优质课件,学习和借鉴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通过培训使广大教师掌握了新的教育理念,更新了教学思想和方法,在教学中进一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独立、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被广泛采用。

(六)强化教研工作管理,促进教育质量提升

1、多管齐下,学研并重,着力夯实基础。一是强化教学活动常规管理。根据《大靖中小学教研工作计划》、《大靖中心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要点》及《古浪县课堂教学常规》等要求,各学校在教学活动的管理上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如教案、作业实行目标管理量化评分,定期公示。中心小学和学校领导定期不定期检查和抽查,实行推门听课制,每学期学校领导每人听课20节以上,教师听课15节以上。以这一系列措施为手段,切实强化了教学管理。二是加强了教研管理。各校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解决与自己最接近,最实际的问题,真正体现教研为教学服务的思想。从写好一个字,说好一句话,上好一节课,转变一个后进生着手,研究新方法,总结新经验。逐步深化教研层次,拓宽教研领域,丰富教研内容,拓展教研形式,浓厚教研氛围。构建“中心

教研室—学校教研室—教研组—教师”的四级教研管理体系,使其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对教研工作有计划,有安排,有总结,有成果。上学年在市县级以上刊物上发表教研论文25篇,获奖课件38件。为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各学校先后召开了“转变学困生工作研讨会”,切实在“转困”工作上花气力、下功夫、做文章。时时处处用心观察他们的优点,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表扬鼓励,使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大靖中心小学本部设立了学困生“进步奖”,每学期对学有进步的学生奖励一次,学困生的数量逐步递减,教学质量明显提高。三是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学生全面发展是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主旋律。各学校开辟了有关素质教育的“团队生活”、“优秀习作”等专栏,给学生搭设了一个交流的平台。四是积极挖掘和整理适合实际的校本教材,立足当前,着眼未来,了解实际,培养学生能力。

2、结合课堂,确立课题,营造教研氛围。近年来,我们根据县教研室的安排要求并结合各校实际,确立了学校教研课题,通过课题来带动教研并将课堂教学与教研课题相结合,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将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形成良性循环。其中中心小学、花庄小学、大靖二小等三所学校的课题被确立为省级“十一五”规划课题,现正在研究和实施。通过教研课题的研究,形成了人人参与教研的良好氛围,以教研促教改,以教改促质量的局面也已逐步形成。

3、负重加压,再添动力,不断提高质量。每学期组织质量统一检测,对学校按成绩进行排序,并抽调精兵认真进行质量分析,评价反思,对发现的薄弱环节及时总结和反馈,使今后的工作更具针对性。通过检测排名,校与校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你追我赶,竞争尤为激烈。每学年召开总结评奖大会,镇村领导出席指导会议,对成绩优异的学校和教师进行表彰奖励,以此鼓励先进,鞭策后进。

4、注重督查,狠抓落实,继续寻找差距。每学年除了安排2-3所学校督导评估,还要组织对各学校的全面工作进行系统的督查,工作组深入一线,采取看、听、查、评(看校园建设环境建设状况,听学校工

作汇报,听部分教师上课,了解该校在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以及存在的问题,查教案、作业等)的办法现场逐项评分考核。每到一所学校督查结束后,即召开该校全体教师会,将督查情况及时予以反馈,肯定成绩,指出不足,要求限期改进,以便今后扎实有效地做好各项工作。

(七)积极开展别具一格的第二课堂

为积极推进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繁荣校园文化,活跃学生的文化生活,培养学生个性特长,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我校一贯倡导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注重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在这方面大靖中心小学本部、花庄小学等学校已有了较为理想的效果,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1、舞蹈兴趣小组活力四射。“特色就是卓越,特色就是品牌”,学校把爱好舞蹈的学生组成舞蹈兴趣小组,利用清晨、傍晚等课余时间进行基本功训练,使他们得到美的熏陶,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鉴赏力、感悟力和审美能力。“打铁须得本身硬”,本部舞蹈兴趣小组组长马彩虹老师曾多次担任市级中小学生艺术等级评定评委,扎实的舞蹈功底和精堪的教学方法,得到了学校和社会各界的认可和赞誉。

2、合唱兴趣小组激情高昂。学校大力发掘学生的潜质,利用每天活动课从最基本的练声开始训练,指导他们怎样进行合唱、独唱,注重表达歌曲的情感,在激昂雄厚的歌声中,使他们既掌握了歌唱的技巧和技能,受到美的教育和感染,同时也受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组织纪律等方面的教育。

3、美术兴趣小组情趣无限。美术兴趣小组的训练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与课堂教学相比更具灵活性、可塑性。学生对折纸、绘画和小制作兴趣盎然,一件件作品,无不展现孩子们的创意和灵气!

4、体育兴趣小组生机勃勃。学校体育兴趣小组是我校第二课堂的又一道亮丽风景线。篮球、跳绳、铁环、羽毛球、毽子、乒乓球、棋类等兴趣小组,应有尽有,一朵朵奇葩竞相开放,各领风骚。在庆“六一”体育运动会上,运动员的精彩表演震惊四座,那威武雄壮的体操,一招

一式,展示了莘莘学子的迷人风彩;那朝气蓬勃的跳绳,一舞一姿,彰显了孩子们的勃勃生机;那激情澎湃的踢毽子表演,一上一下,跳跃着他们的缤纷梦想……在场的观众无不报以热烈的掌声,赞不绝口之余,无不惊叹!

(八)拓宽筹资渠道,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为了提高“两基”工作水平,积极争取项目,拓展筹资渠道,不断增加政府投入。今年县委、县政府进行大规模的教学设备配套,完小教学装备达标率达到92.31%,学校实验教学的开展跨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实验开出率大幅提高。2008年花庄、大墩滩寄宿制学校建设投资94万元,修建学生宿舍、食堂和教学用房1446平方米;投资45万元,新建洋湖塘小学校舍657平方米;2009年争取危改项目资金25万元,新建刘家滩小学校舍338平方米;2011年争取危改项目资金近100万元,改造樊家滩小学危房299平方米,花庄小学危房150平方米,大墩滩中心小学危房150平方米。近年来学校多方筹措资金200多万元,共计硬化地坪12580平方米,修建花池4210平方米,新建大门6座,修建围墙2352米,修建厕所7所328平方米,小学生均建筑面积达到4.52平方米,借去年年底省级教育督导和今年“两基”迎“国检”契机,各学校粉刷校舍、油漆门窗2万多平方米,累计投入资金30多万元,学校硬件建设基本达到国家“两基”验收标准。完小全部安装了电子监控设备,提高了学校安全管理监控的水平。随着学校布局结构的调整,2007-2010年陆续撤并完小为教学点7所,撤销完小1所;2011年撤销初中1所,教学点2所。建成花庄和大墩滩寄宿制学校,住宿学生达到325人,对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效益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各学校在加大学校绿化建设的同时,特别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校园处处皆文化,文化处处熏陶人”,学校办学特色进一步得到了彰显,文化环境育人工作迈上了新台阶。学校提前完成了“实现绿化,凸显文化,合理硬化,彰显文化”的校园环境建设目标,目前“最好的建筑是学校,最美的风景在校园”,学校成为我镇农村最为亮丽的一道风景线。初等

教育的办学效益明显提高,更加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九)加强教育,及时排查,确保安全稳定

学校安全稳定工作事关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局,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一系列有关安全生产、社会稳定的重要指示和文件精神,始终把学校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抓实抓好。一是建立学校安全工作制度,建立了学校安全工作责任制、安全工作考核制、事故隐患排查报告制、安全工作月报制、活动应急处置预案制等一系列制度。做到了有章可循,责任到人。二是强化学校安全教育,通过主题班会、墙报、专题讲座等喜闻乐见的形式,提高学生交通、防火、防电、防水、食品卫生等方面的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三是大力开展安全工作排查,每学期不少于二次对学校进行拉网式安全大排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责令学校限期整改。四是深入开展和谐平安校园创建活动,加强了学校及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

(十)加强学校档案管理,使之更好的为教学服务

我们十分重视对档案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从“两基”表册到各类文件、教职工量化考核、学籍档案、会计档案等均做了明确的要求。目前,档案资料规范齐全,为总结教育工作的经验教训,探索和掌握教育工作的规律方面提供了保障。

三、存在问题及今后打算

近年来,我们虽然做了不少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1、部分学校地处交通沿线,交通安全隐患时时存在,这给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安全工作仍是学校管理的重中之重。

2、大靖东关小学地处大靖新旧城结合部,又于大靖农贸市场毗邻,周边人口密集,生源广,学校占地面积小,校舍严重不足,无活动场所,又无法扩建办学受到严重的制约。

3、由于寄宿制学校电费和冬季取暖开支较大,办学经费仍有较大缺额。

4、一些教学点规模过小,有待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化学校布局。

5、部分专业课教师缺乏,不利于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实施。针对以上存在问题,我们将着重从以下五个方面做好工作: 一是在取得已有成绩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巩固提高工作,确保质量不降,投入力度不减,使工作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二是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分步推进农村学校信息技术和新课程教学的普及,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使农村教育发展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三是紧紧围绕基础教育工作的中心任务和重点工作,加强对当前基础教育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的调查研究,切实解决制约教育发展的突出矛盾。

四是切实解决部分学校办学条件差,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质量低的问题,本着因地制宜、相对集中、群众满意的原则,合理调整学校布局。

高质量发展的自查报告 篇2

(一)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数量激增

自2006年国家电网发布我国第一份央企社会责任报告以来,社会责任报告在我国取得了重大进展,发布数量突飞猛进。2007年为77份、2008年为121份,特别是在刚刚过去的2009年出现了井喷。据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资源中心的数据统计显示,截止2009年10月15日,我国企业发布社会责任报告共计446份,再创历史新高。

(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名称多种多样

从我国目前发布情况来看,报告类型多种多样,报告名称的使用因企业而异。如国家电网、中化化肥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石化的“可持续发展报告”、宝钢股份2006年以前的“环境责任报告”、中国平安的“企业公民报告”等。

在世界范围内,涵盖企业包括社会、环境和经济等内容在内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是当前非财务报告的主流名称。然而,我国企业更多地采用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这一名称。根据《商道纵横》的统计发现,在2008年1月到11月发布的121份报告中,有89份报告的名称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占发布报告总数的74%;其次是“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有17份,占14%;其他一些报告名称还有“企业环境报告”(占10%)和“企业公民报告”(占2%)。

(三)社会责任报告的披露构成

从企业性质来看,与2008年相比,在发布报告的企业中,国有企业(包括央企和非央企)占半数以上,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主要表现在,100多家央企中已经有20家发布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这还不包括央企下属的子公司在内。这些企业一般都是行业中的领袖企业,规模巨大,例如国家电网、中国移动、五矿集团等,为其他企业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

从发布行业来看,具有行业集中度较高的特征。通过历年累计数据的统计可以发现,发布报告企业数量最多的行业大体上包括:房地产、金融、食品、金属与采矿、信息技术、电力、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化工、机械制造、家庭耐用消费品等。

二、基于改进的可持续发展评分方法对我国部分上市公司2008年社会责任报告质量的评价

(一)Sustainability可持续发展报告评分方法简介

Sustainability可持续发展评分方法,是由联合国环境署、美国标准普尔公司和英国Sustainability咨询公司于2006年共同推出的,此法主要是为配合GRI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2006年最新版(G3)设计的。就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虽然一些大型企业声明新发布的2008年社会责任报告是遵循GRI(G3)编制的,但从其披露实情来看,并未涵盖所有指标和项目。故笔者在文中对Sustainability可持续发展评分方法做出了改进,并选取了8家国内大型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进行了评价,给出了评分值,见表2-1。

(二)对国内8家样本企业2008年社会责任报告质量的评价

本次评价选取的企业为8家在社会责任方面走在前列的大型企业,它们分别为:国家电网、中国移动、中远集团、中国平安、宝钢、中石化、中化化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利用改进的可持续发展报告评分方法,笔者对上述8家国内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进行了评价,得到了相应的评分值。总体来看,样本企业披露的内容充实、与G3的指标要求有很好的匹配度,但是在报告的规范程度和深层思想方面还有待提高。

表2-1给出了每个评价要素与其对应的企业数,表的最右侧是将8家企业对应每个评价要素的分值加以综合得到的综合值,它明确地说明了样本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在本要素上达到的水平。企业经济绩效与国家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性一项得到满分(4.000分),这反映出企业的经营与国家政策达到密切相关的水平,从样本企业所选取的均为大型国有企业来看,这一结果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企业对社会奉献为3.875,其他不低于3.000的要素依次为:主要绩效简述(3.500)、就业福利(3.125)、减少环境负荷(3.375)、防止环境污染(3.375)、产品责任(3.375)、尊重人权(3.250)和报告参量(3.125)等,这些要素均评价良好。但是,我们同时也应该看到还有不少的要素得分较低,如企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管理架构、利益相关者参与、重要利益相关者的收益分配、利益相关者融入战略等。

(三)目前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注:根据我国目前企业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来看,第三方审计只有个别企业采用,故将第三方审计在最后单独列出,且最高分为2分。除最后一项“进行第三方外部审计”外,每一个指标赋值从0-4,0为最低分,4为最高分。

将以上8家样本企业的各要素得分综合情况加以归纳总结,得出以下在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质量方面暴露出来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1. 愿景和战略不够具体化

在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的愿景和战略部分尚未成为一个独立的单元。从8家样本企业来看,大部分是将此部分涵盖在董事长或者总裁致辞部分的最后,且寥寥几句带过,多是豪言壮语,而没有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具体地分析企业当前面临的挑战是什么,另外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之策也不足。企业的愿景和战略以套话和口号居多,可实施性不强。当前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在我国尚属起步阶段,大的方针和长期构想谈得多一些倒也无妨,但从今后长远来看,报告反映的是一年的情况,就必须更加具体才有使用价值,利益相关者也才会对其感兴趣。

2. 利益相关者的概念淡薄

我国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对于利益相关者的概念相当淡薄,部分企业根本没有列出利益相关者的清单或者与其沟通情况等。而利益相关者是企业社会责任及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概念,也是AA1000保证标准进行审计的主要线索。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在利益相关者方面存在的问题不仅仅是谈多谈少的问题,而是一个树立此概念并深入开展这方面工作的问题。在我国,除了政府和客户这类重要的利益相关者以外,其他利益相关者如人民群众的作用和影响也要充分考虑。

3. 环境绩效行业指标缺乏数字化

近几年来,我国大型国有企业在实施国家资源战略方面走在全国企业的前列,这一点在其发布的报告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而当今世界环境污染和资源一样成为重要的政治问题,用数据来说话就显得尤为重要。纵观已发布的报告,在如何定量检测工作的效果尤其是对大气和水域污染的中负面影响方面,有的企业做的很好,但大多数企业还达不到国际要求,需要尽快缩小差距,与国际标准趋同。行业协会也应该以可持续发展通用指标体系为基础,进行增删取舍,建立行业指标体系。与此同时,企业在社会责任报告中还应当列出具体数据,说明达标情况。

4. 第三方审核制度尚未建立和规范

高质量发展的自查报告 篇3

一、文件学习传达汇报情况

自农业部7号文件和省农业厅21号文件下发后,南阳农广校高度重视,给市农业局主管领导进行了汇报,征得了局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市农业局组织开展了专题调研,召开了农广校体系建设工作座谈会,专门下发了贯彻落实的文件。去年10月份,各县区农业局相继召开了专题会议,认真学习了文件精神,深入领会其精神实质,并结合各自实际制定了具体落实措施。

二、逐条贯彻落实的情况

1.对农广校工作的重视程度得到全面提高。市局将农广校招生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纳入了对各县区的目标管理,并将分值从去年的3分提高到了6分,各县区农业局也都在工作计划上把更多的培训任务分配给农广校来做。中职教育招生工作得到重视和支持,去年,全市招生数量突破800人。

2.全市各级农广校都保持了“三个不变”,没有撤并整合现象。

3.条件建设进一步加强。南召县农业向县政府申请,计划将隶属于农业局的农业技术培训班的场地和资源整合给农广校;社旗、新野等县通过随县农业局一起迁入新址办学场地和办公条件得到加强;内乡新增科技直通车一辆已投入教学培训一线;目前各县正在推动农广校农民田间学校建设等。

4.办学队伍得到加强和提升。西峡、新野、唐河等县相继选拔调整德才兼备、事业心强、有开拓进取精神的人员进入到农广校的办学队伍,配齐配强农广校领导班子;部分县农业局对借用农广校的编制和人员进行了调整;在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上各地农业局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师资队伍素质提升行动展开,全市第一期师资培训班已举办。

三、总结出好的做法和经验

在具体做法上,我市各级农广校一是广泛联姻,积极争取各项培训项目,不断积累培训经验,提升服务能力;二是扎实切入当地政府中心工作,以服务“三农”为己任,以有为促有位,不断强化公益性职能;三是以校长队伍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挥县校校长谋事创业、组织协调和引领作用,激发县校发展内动力;四是自我加压,积极主动要任务、争担子,将办学招生任务纳入农业局目标管理,逐步提高农广校办学工作在农业局整个业务工作中的地位和比重。

四、没能落实的方面及原因

1.个别县校在这次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被拟定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上报。这主要是个别地方农业主管部门向当地政府编制部门汇报沟通不够、个别领导对农广校认识有偏差造成的。

2.部分县校办学场地和条件较差,急待改善。这主要是因为长期以来,市县农广校得不到来自各级政府的专项的基础建设投入,基础条件很差、教学设施匮乏,设备陈旧老化,教学手段也相对落后,缺乏自我发展能力,迫切需要改善。

3.体系不稳、机构不健全。目前我市还有一个县没有农广校,部分县校没有独立的财权和人事权,财务不独立,人员编制与农业局混岗使用,大部分分校编制太少,市校和部分县校超编严重,大部分分校开展工作人手严重不足,现行体制下新生力量难以补充到基层分校去。

4.体系建设缺乏统一的标准、强制性措施和专项经费支持,部分单位、领导认识不足,认为7号和21号文件,是农业部门的行业文件,强制力度有限,工作推广有难度。

五、进一步贯彻落实的计划

下一步,我们将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全面启动实施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积极向相关领导汇报,争取支持,强化业务建设,以有为促有位,加强对外宣传,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力争使存在问题在较短时间内得到解决。

医疗质量自查报告 篇4

根据上级相关文件精神和规定,我院立即进行医疗质量大检查并作出如下总结:

一、严抓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

1、严格按照流程和诊治指南开展临床工作,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2、严格执行医生查房制度,并需要在病情记录上进行详细的查房记录:病情分析、医疗处理和下一步的诊疗计划记录等。

3、严格落实执业医师管理制度。

4、严格执行医生值班制度,5、做好晚查房的工作。晚查房包括对新收患者、危重患者、白天的医疗处理后的结果跟进、验单结果的分析和处理、特殊检查结果、知情同意的沟通(特别是将要进行手术或者有创检查患者)、明天将要出院的患者安排、会诊患者的处理等。并跟值班医师进行交接班工作。

6、做好交接班工作。上午的交班和下午的下班前的交接班特别重要,危重患者必须床边交班。每天值班的医师在接班后必须把本科的患者的验单详细查阅一次,并对异常结果进行处理和复查。

7、落实会诊制度的执行。

8、科室设立专门的病历质控检查负责医师,随机抽查病历并做好质量控制工作,及时修改错漏地方。

9、针对查房的各项回馈信息,并提出的意见,发现的问题,及时做好整改,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10、每月由科主任牵头,进行业务学习,更新诊治方面的新知识和新进展。

11、对科进行不定期、不提前通知的质量检查,发现问题,限期整改、帮助落实

12、设立疑难病例会诊讨论制度,目的是在解决疑难病例诊疗的同时,提高各科的整体学术水平并同时对医师进行培训和提高他们的临床业务能力和水平。

二、落实各项制度,加强医患沟通增进医患理解

1、沟通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1)做好入院时的沟通: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患者目前的病情,危重患者要医师详细交代病情,必要时签署病(危)重通知书。要让患者和家属了解医师和护士的名字,并知道病情沟通的时间。

(2)住院时的沟通:病情的变化、检查结果、治疗方案;特别是诊断和治疗出现重大更变化时,更要及时沟通。对于白天不能及时来院了解病情的患者,必须把病情交班给值班医师,让患者家属跟值班医师了解病情。

(3)出院前的沟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结果,门诊随诊的时间和药物可能出现的副作用,病情可能出现变化时的处理方法,需要复查的检查项目等。

(4)门诊患者的沟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随诊的时间等。

(5)医护之间的沟通:落实医疗行为的及时到位,各种检查是否及时进行,患者病情的变化是否得到及时处理,是否存在医疗隐患或者纠纷。

2、认真落实知情同意书的签署。对于有关治疗,必须由经治人员与家属和患者进行当面的沟通,把该诊治检查的必要性、适应症、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并发症、医疗费用、医疗需要观察或者治疗的时间向患者家属说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3、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患者,如病情危重、病情波动变化大、精神异常、不配合医疗操作、随便外出等患者,必须做好解释工作,并取得患者家属的配合和理解,必要时设立专职陪护人员,并做好交接班工作。

4、合理调配科室加床,在提高医疗质量和保证医疗安全的前提下,对科室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医疗质量自查报告范文二:

根据xxx卫生局关于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医疗质量安全整顿活动的要求,我院对重点科室、重点部门进行了全面的检查。现就自查结果及整改措施汇报如下:

一、存在问题:

(一)某些医疗管理制度还有落实不到位

个别医务人员医疗质量安全意识不够高,对首诊医师负责制、查对制度、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转科转院制度等核心制度不能很好的落实。

(二)抗菌药物的应用仍存在不合理的现象

个别医务人员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如普通感冒也使用抗生素;围手术期预防用药不合理,抗生素使用时间过长。

(三)住院病历书写中还存在的问题。

1、字迹潦草,有涂改,姓名、住院号不相符等情况。

2、病程记录中对修改的医嘱、阳性化验结果缺少分析,查房记录内容分析少,过于形式化。

3、存在知情同意书告知、签字不规范、药品及一次性高低值耗材等自费项目未签知情同意书。

二、整改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质量安全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安全、质量意识。

医务人员普遍存在重视专业知识而轻视质量管理知识的学习,质量管理知识缺乏,质量意识不强,这样就不能自觉地、主动地将质量要求应用于日常医疗工作中,就难以保证质量目标的实现。质量管理是一门学科,要想提高医疗质量,不但要学习医学理论、医疗技术,还要学习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不断更新质量管理理念,适应社会的需求。只有使医务人员树立起正确的质量管理意识,掌握质量管理方法,才能变被动的质量控制为主动的自我质量控制。因此,培训全体医务人员质量管理知识,增强质量意识是提高医疗质量的基础工作之一。首先要加强医疗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医务人员务必掌握相关法律法规、医疗质量核心制度,提高医务人员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与防范意识。

(二)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保证核心制度的落实。

1、进一步加强质量查房和运行病历检查工作,注重实效,不能流于形式,对查到的问题除了当面讲解以外,对屡犯的一定要通过经济处罚,给予惩戒。

2、要加强三基训练与考核,要不断完善考核办法,严肃考核纪律,注重考核的实效,不流于形式。

3、加强病案质量的管理。

在全院开展病历书写规范培训,进一步健全相关制度及病历检查标准,保证住院病历的及时归档和安全流转。

4、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的监控。

严格执行各项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大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和宣传力度,让每个医务人员都要认识到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性,自觉遵守无菌操作技术,做好个人控制环节发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职责,积极开展工作,杜绝医院感染事件的漏报。

5、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

根据《转发关于印发广东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指导意见》的文件精神,成立我院《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管理小组》组织,严格开展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管理工作,注重监控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情况。进一步落实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设置处方权限,保证制度的落实,提高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率,保证合理使用抗菌药。

(三)进一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切实提高医务人员的服务水平。

根据卫生部《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的要求,对医务人员进行医德教育。培养谦虚谨慎,不骄不傲的工作作风,立志做一个医德高尚,受老百姓尊敬的医务工作者,真正树立起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要真正做到将病人当成自己的亲人,不谋私利。

医疗质量自查报告范文三:

随着以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改善服务态度、维护群众利益为主题的各项活动深入开展,全省、全县的医疗质量专项整治活动将医疗安全活动推向了高潮,作为承担高风险麻醉工作的我,医疗安全这根弦始终不敢卸下,它是麻醉工作的核心,因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决不能因为我们工作的疏忽大意而让生命变得那么微不足道!借助我院医疗质量专项整治活动,本人就如何保障麻醉安全谈一点体会:

麻醉工作是高风险工作,术中安全的保障与麻醉技术、急救药品、急救设备和病人的自身情况密切相关。基层医院存在以下特点:

手术少,麻醉人员少,锻炼的机会也少,麻醉技术提高慢;

急救设备少,参与抢救人员有限;

急救药品使用率低;

交通不便,患者病情却瞬息万变,出现意外情况难以得到上级医院的救助等等。

以上这些情况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而面对这些问题我们不能去抱怨,而是应该积极主动地想办法,让患者平安地度过麻醉期:

提高麻醉技术水平:

麻醉技术和麻醉药物在不断更新,要想提高麻醉水平必须制定专业杂志多学习他人经验、了解新技术;

每3-5年短期进修学习一次;

至少每两年参加一次学术会议,借此机会多与同行们交流和探讨,多向专家教授请教;

对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成绩要及时总结。

预防在先:认真对待术前检查、术前访视和医患沟通,全面掌握病人情况,术中病人意外情况的预知及相关设备和药物的准备要充分,对于我院使用率非常低但又不得不准备的急救药品和物品利用一切机会向上一级医院求助:如小儿面罩、各种型号的气管导管;预防芬太尼导致胸腹肌肉强直的肌肉松弛剂琥珀胆碱针,维持时间短的降压药乌拉地尔针,升压作用较强而又能减慢心率的甲氧明和去氧肾上腺素针,升压作用较强维持时间较长的间羟胺针,治疗心脏传到阻滞的异丙肾上腺素针等药物。后两种药物(间羟胺针和异丙肾上腺素针)已经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用药目录,我已和药剂科沟通增加这两种药物的储备。

把握适应症及操作规范:患者的安全第一,不能让患者为了节约费用使自己处于被动地位;需转院者应及时转院,与手术医生及患者做好沟通与交流。

寻求帮助:巡回护士掌握抢救药物使用方法,以便快速准确的进行抢救;有预见性地请内科医生参与麻醉;出现问题,及时通知相关人员协助抢救。

开刀治病,麻醉保命,一念之差、一点疏忽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甚至是终身的遗憾。不依规矩不成方圆,每一次的麻醉顺利不能成为我沾沾自喜的理由而疏忽大意,对于麻醉过程中每一点点的异常都要认真对待,都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从而追根求源,正确判断,正确处理;每一次的化险为夷不能成为我自以为是的砝码而不引起警醒,应该正确估价自己的能力,不能抱有任何侥幸心理,及时沟通,及时引导患者转诊以确保安全。

医疗质量自查报告范文四:

根据白水县卫生局关于医疗机构医疗质量安全整顿活动的要求的要求,我院对重点科室、重点部门进行了全面的检查。现就自查结果及整改意见、措施和具体整改责任落实汇报如下:

一、我院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基本情况回顾:

(一)我院有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职责明确,责任到人。

我们制定了医疗质量及安全管理方案与考核标准,健全完善了各项医疗管理制度职责。医疗质量管理按照管理方案和考核标准的要求,定期深入科室进行监督检查,督促核心制度的落实,检查结果以质量分的形式与医院绩效考核方案挂钩,有效地促进了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的持续改进。

(二)加强了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教育,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不断提高。

我们通过安全大会的形式,对全员进行质量安全教育,并与各科室有关人员签定安全责任书。加强了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的培训和考核。举办了医疗质量安全等培训。安全检查检查结束后,院质量控制科召开会议,认真研究分析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纠纷隐患,找出核心问题和整改措施,然后召开科长、护士长、业务骨干会议进行质量讲评,有效促进了医疗质量的提高。

加强三基、三严的培训与考核,按照年初三基培训考核计划,各科室每季度必须考核一次,医务科、护理部每半年必须举办一次全院性的三基考核,参考率、合格率务必达95%以上。

(三)健全了防范医疗事故纠纷、防范非医疗因素引起的意外伤害事件的预案,建立了医疗纠纷防范和处理机制。

(四)护理管理方面

(1)护理管理组织

能够严格按照《护士条例》规定实施护理管理工作,组织护士长及护理人员认真学习了《护士条例》,确保做到知法、守法、依法执业。

(2)护理人力资源管理

每年制定护士在职培训计划,包括三基学习、业务讲座、护理查房等。按计划认真执行完成。

(3)临床护理管理

树立人性化服务理念,确保将患者知情同意落到实处。对围手术期患者实施术前访视和术后回访,设计了规范的计划。各科室高度重视健康教育工作,制定了健康教育内容。

(五)、医院感染管理

(1)建立健全了医院感染管理组织

根据国家《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我院建立和完善了医院感染控制小组。业务院长担任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主任,(2)医院感染控制管理组织的工作职责得到了落实

我院根据实际情况和任务要求,每年制定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做到组织落实、责任到人。每年召开医院感染管理会议,总结近期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情况,解决日常工作中发现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布置下一时期的工作重点。

(3)加强了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医护人员的医院感染控制和消毒隔离意识

(4)认真开展了医院感染控制与消毒隔离监测工作,降低了医院感染率,从未发生医院感染爆发流行现象。加强了一次性使用用品的管理。各科室严格执行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管理办法,一次性使用医疗、卫生用品由设备科统一购进、储存和发放,三证齐全。各科室按需领取,做到先领先用,有效期内使用。一次性使用用品用后,由专人集中回收,禁止重复使用和回流市场。

二、存在问题:

(一)某些医疗管理制度还有落实不够的地方。

个别医务人员质量安全意识不够高,对首诊医师负责制、病例讨论制度等核心制度有时不能很好的落实,病例讨论还有应付的情况。患者病情评估制度不健全,对手术病人的风险评估,仅限于术前讨论或术前小结中,还没建立起书面的风险评估制度。

(二)抗菌药物的应用仍存在不合理的想象。

个别医务人员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普通感冒也使用抗生素;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不合理,抗生素应用档次过高,时间过长。

(三)住院病历书写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1、病程记录中对修改的医嘱、阳性化验结果缺少分析,查房内容分析少,有的象记流水帐。

2、存在知情同意书漏签字、自费用药未签知情同意书。

三、整改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质量安全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安全、质量意识。

医务人员普遍存在重视专业知识而轻视质量管理知识的学习,质量管理知识缺乏,质量意识不强,这样就不能自觉地、主动地将质量要求应用与日常医疗工作中,就很难保证质量目标的实现。质量管理是一门学科,要想提高医疗质量,不但要学习医学理论、医疗技术,还要学习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不断更新质量管理理念,适应社会的需求。只有使医务人员树立起正确的质量管理意识,掌握质量管理方法,才能变被动的质量控制为主动的自我质量控制。因此,培训全体医务人员质量管理知识,增强质量意识是提高医疗质量的基础工作之一。首先要加强医疗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各级人员职责的培训。我院花大力气进行了制度建设,汇编了各种法律法规、制度及各级人员职责。要认真组织学习《医院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医院常用法律法规选编》、《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手册》,医务人员务必掌握相关法律法规、核心制度、人员职责,2011年5月份组织一次全员法规、制度、职责等有关知识的考核,成绩记入个人档案。加强医务人员的质量管理基本知识的学习,提高医务人员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与防范意识。

(二)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保证核心制度的落实。

1、医务科要进一步加强质量查房和运行病历检查工作,这项工作对于提高医疗质量是很好的措施,但是要注重实效,不能流于形式,对查到的问题除了当面讲解以外,对屡犯的一定要通过经济处罚,给予惩戒。

质量自查报告 篇5

根据《重庆北部新区建设管理局关于展开2014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执法检查的通知》(渝新建发{2014}14号)的通知,我单位(中铁十九局重庆火车北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项目部)及时组织落实整改,现将自查及整改情况汇报如下:

1、项目负责人资格符合要求,并到岗履责;项目部个岗位人员配备齐全,资格符合要求并到岗履责。

2、施工前进行了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内容齐全,针对性强,并经监理、业主审批,各项专项方案齐全。

3、在各项分项工程施工前,进行了技术交底,形成了书面记录,签字手续齐全。

4、项目部配置了涉及到本工程的全部的技术规程和国家相关规范、标准、图集

5、对进场的所有原材料在监理见证下取样进行了检验,检查合格后才进行使用,各种检查报告齐全。

6、施工过程中,旁站到位,各项工序隐蔽前经监理验收后才进入下一步工序,隐蔽资料齐全。

中铁十九局集团

医疗质量自查报告 篇6

以上事件再一次敲响了医疗事故猛于虎的警钟,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些事件值得我们借鉴和深思。我们是医务工作者,是白衣天使,以后工作中要拥有一颗爱岗敬业的心,要有始终如一的踏踏实实的工作。在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也认识到要重视医疗质量, 我作为住院医师结合自己情况现总结如:

(1)要做到病人入院30分钟内进行检查并作出初步处理。

(2)急、危、重病人应即刻处理并向上级医师报告。

(3)按规定时间完成病历书写(普通病人24小时、危重病人6小时内完成;首次病程记录当班完成,急诊病人术前完成)。

(4)病历书写完整、规范,不得缺项。自己要加强对病历书写的学习.改正不足.字写的不好,要练字.(5)24小时内完成血、尿、便化验,并根据病情尽快完成肝、肾功能、和其它所需的专科检查。

(6)按专科诊疗常规制定初步诊疗方案。

(7)对所管病人,每天至少上、下午各巡诊一次。

(8)按规定时间及要求完成病程记录(会诊、术前讨论、术前小节、转出和转入、特殊治疗、病人家属谈话和签字、出院小节和死亡讨论等一切医疗活动均应有详细的记录)。

(9)对所管病人的病情变化应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

(10)诊疗过程应遵守消毒隔离规定,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医院感染病例发生。若有医院感染病例,及时填表报告。

(11)病人出院时须经上级医师批准,应注明出院医嘱并交代注意事项。

(12)严格按诊疗常规操作,不违背卫生法规。以后要加强对卫生法的学习。

高质量发展的自查报告 篇7

1 五年工作的回顾

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以来的五年, 跨越了“十一五”和“十二五”两个关键时期, 是极不平凡的五年, 也是煤炭工业改革创新、快速发展的五年。五年来, 我会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八大”精神,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在有关政府部门、煤炭工业协会和广大会员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精神,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在煤炭工业健康发展中, 积极推动煤炭洗选加工与清洁高效转化, 深入推进节能减排与资源综合利用, 保护矿区生态环境, 统筹煤炭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企业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 开始主动关心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自觉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煤炭洗选加工、能源利用效率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大幅提高, 矿区环境面貌得到持续改善, 煤炭上下游产业间相互协调, 产业产品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五年来, 煤炭加工利用各项事业为煤炭工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和贡献。

1.1 行业面貌发生新变化

1.1.1 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结构, 提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按照“综合开发、深度加工、高效利用、循环发展”的思路, 一批大型煤炭矿区已成为综合能源基地的主体, 大型煤炭基地建设积极推进, 产业布局逐步西移, 打破了行业、地域界线, 实行产业融合、多元化发展, 煤电一体化、煤—焦—化一体化发展成效显著。煤炭企业参股、控股电厂的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k W左右, 约占全国电力总装机的1/10、全国火电装机容量的1/7;煤矸石等低热值燃料发电循环流化床锅炉最大单机容量达到33万k W, 5万k W及以上容量等级机组成为煤矸石发电机组的主力机型;年入选能力超过1000万t的选煤厂超过40多个;陆续建成了一批百万吨级煤直接液化、16万t级煤间接液化, 煤制甲醇、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等大型装置。非煤产业产值占行业总产值的比例超过35%, 部分企业非煤产值已超过70%。结构优化调整使煤炭消费和利用空间得到拓展, 煤炭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大大增强。

1.1.2 煤炭洗选加工快速发展, 大型现代化选煤厂建设步伐加快

煤炭洗选加工的快速发展, 从源头上缓解了运输压力, 减轻了煤炭利用过程中带来的环境污染。2012年, 煤炭入洗量达到20.5亿t, 比2007年的11亿t增加了9.5亿t, 增长了86.4%;原煤入洗率由2007年的40.9%, 提高到2012年的56.2%, 提高了15.3个百分点。我国自行研制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普遍用于新厂建设和老厂技术改造;复合干法选煤技术被广泛推广应用并走出国门;用于粗煤泥分选的干扰床分选机、大型重介浅槽分选设备、大型自动化快开压滤机、大型旋流微泡浮选柱、大型分级破碎机、大型磁选机、大型振动筛等关键洗选设备大多替代进口并开始出口。利用先进的选煤技术和装备建设成了一批大型、特大型现代化选煤厂, 选煤厂设计和建设水平已经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1.1.3 节能降耗成效显著, 综合利用水平大幅提高

通过依靠技术进步、调整结构、加强用能管理等措施, 全行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指标逐年降低, 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升。据不完全统计, 2012年原煤生产综合能耗下降到13.1 kg标煤/t, 比2007年的15.14 kg标煤/t下降了13.5%;原煤生产电耗22.5 k W·h/t, 比2007年的25.9k W·h/t下降13.1%。“十一五”期间, 参加规模以上“千家企业节能行动”的64家煤炭企业, 实际完成节能量1 337.52万t标煤, 是国家下达节能计划指标的2.1倍。煤矸石产生量约7.2亿t, 利用量约4.5亿t, 利用率达到62.5%;矿井水排放量约68亿m3, 利用量约42亿m3, 利用率达到62%;煤矿瓦斯抽采量约114亿m3, 利用量约37.5亿m3, 利用率达到32.9%。“十一五”期间, 煤矸石等低热值燃料发电装机容量2600万k W, 年消纳处理煤矸石、煤泥等超过1.4亿t, 超额完成了预定目标, 煤矸石、煤泥等低热值燃料发电取得重大突破。

1.1.4 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得到确立, 各具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已经形成

煤炭行业发展循环经济, 已经成为调结构、转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 有11家煤炭企业列入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单位, 有30余家煤炭企业或循环经济园区列入各省、市地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一批率先开展试点的煤炭企业, 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其中, 有以“两矿十厂一条路”为标志, 按照循环经济理念规划建设的大型煤炭工业园区的同煤模式;有以矿井瓦斯抽采利用、矿区生态恢复为特色, 统筹循环经济与和谐矿区建设的淮南模式;有以拓展关联产业、构建循环产业链为基本路径的新汶模式;有以发展循环经济与老矿转产相结合的抚矿模式;有以煤为基础、煤基多联产、产品多元化的潞安模式;有以构筑循环经济点、线、面三个层次相结合的平煤神马模式等。发展以煤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为全国总结了先进经验。

1.1.5科技创新支撑节能减排, 矿区环境面貌持续改善

通过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 煤炭行业环境保护工作从开始的末端治理、以污染物达标排放为主, 向从源头治理、加强过程控制、减少大气污染排放、治理生态环境、建设美丽矿山的方面转变。以矸换煤、井下充填开采技术得到推广和应用, 部分企业形成了“采煤不见煤、排矸不提矸、排水不见水、采煤不烧煤”的绿色发展模式;矿井水水源、乏风源热泵余热利用技术得到普遍推广;瓦斯抽放和利用、煤矿中低浓度瓦斯利用取得新突破, 低浓度瓦斯氧化、发电等一批瓦斯综合利用技术相继得到示范应用;土壤修复、植被恢复技术减少了地表沉陷, 提高了土地复垦率。科技创新支撑全行业节能减排工作迈上新台阶。

1.2 五年来做的主要工作

五届理事会以来, 我协会坚持服务宗旨, 积极为政府、为会员、为企业、为行业发展服务, 各项工作取得优异成绩。

1.2.1 为政府服务, 参与行业管理

1) 完成“十二五”期间六个专项规划的编制任务

国家“十二五”规划编制期间, 我会受政府部门委托, 共承担了六个方面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

(1) 完成《煤炭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煤炭环境保护、洗选加工与资源综合利用发展战略”研究和规划编制, 完成“环境影响评价篇章”。

(2) 完成了煤炭工业《“十二五”煤矸石综合利用发电规划战略研究》和《低热值煤综合利用发电前景研究》的编写工作。

(3) 完成《全国矿井水利用专题研究》和《“十二五”矿井水利用发展规划》的编制。全国《矿井水利用发展规划》已正式印发 (发改环资[2013]118号) 。

(4) 完成了《煤炭行业“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研究》, 提出了煤炭行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目标、主要路径、典型模式、重点工程和关键技术等, 研究成果已经列入《全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中。

(5) 为推动“十二五”期间煤矸石综合利用发展, 编写完成了《“十二五”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实施方案》煤矸石综合利用的内容。

(6) 完成了《煤炭科技“十二五”发展规划》“煤炭洗选、加工转化、低热值燃料发电”科技攻关部分的编写。

2) 完成重大课题研究和相关标准制定

五年来, 我会承担政府有关部门和有关单位安排的重点调研和重要课题研究, 制订国家和行业标准, 共完成政策性研究及课题任务30余项。

(1) 完成煤炭行业产排污系数核算课题项目。2007-2009年, 参加了国务院组织开展的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在企业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 共组织采集煤炭行业产排污系数核算实测数据13198个, 编制完成的《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产排污系数核算》、《粘土砖瓦及建筑砌块制造业产排污系数核算》两个标准, 经环保部汇总编入《污染源普查产排污系数手册》。该项目使我会获得国务院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领导小组、环保部、国家统计局等四部委颁发的“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先进集体”荣誉奖。

(2) 编制完成《煤炭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国家标准。该标准以GB/T29453-2012发布实施。

(3) 编制完成《环境影响评价导则煤炭采选业》部颁标准。结合行业实际和反复征求各方面意见, 历时三年时间, 完成了《环境影响评价导则煤炭采选业》的编制工作, 该导则规范了煤炭环评工作, 填补了煤炭采选业环评空白。环境保护部以标准号HJ619—2011予以颁布实施。

(4) 开展能源立法项目相关研究工作。根据国家能源局“十二五”能源立法项目要求, 开展了《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管理办法》、《煤炭加工转化管理办法》两个立法项目的研究和编制工作。

(5) 为应对气候变化, 对限制高硫煤开采进行课题研究。受政府部门委托, 连续三年开展《我国煤炭硫分分布及其流向研究》、《中国原煤硫分分布和商品煤硫分流向研究》和《中国原煤硫分分布及动力用煤硫分分布与流向研究》。通过调研和收集大量资料, 课题分析了我国煤炭储量及主要硫分流向、原煤硫分分布特点, 向环保部提出了限制高硫煤开采与高效利用的政策建议。

(6) 对环境保护相关政策进行课题研究。受政府部门委托完成的环保课题有:一是根据国家主体功能区、重点生态功能区对环境的要求, 开展《新时期煤炭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统筹协调问题及对策研究》课题;二是完成《煤炭开采对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研究》课题;三是承担《清洁煤先进技术应用研究》课题, 完成煤炭洗选、水煤浆、型煤、动力煤等清洁利用技术的编写;四是编制《煤矿土地复垦实施办法》;五是完成《能源发展主要约束性因素研究》煤炭资源开发专项课题;六是完成“煤炭工业污染减排综合实施方案”课题;七是从采用碳汇机制角度, 以发展采煤沉陷区植被绿化为主要途径, 与华北科技学院共同承担完成了工信部、财政部委托的《煤炭矿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再造机制政策研究》课题。

(7) 对节能减排、综合利用技术政策进行研究。一是完成《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专项示范工程立项指南》煤炭部分和《煤炭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技术指南》的编写工作;二是完成《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及《资源综合利用目录》煤炭部分有关内容的修订;三是完成《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发展报告》和《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实施方案》煤矸石综合利用部分的编写;四是完成《低热值煤综合利用发电前景研究》以及《我国煤矸石发电现状及发展政策研究》;五是开展《动力煤洗选的经济性和节能减排效果研究》。

(8) 推动选煤设备国产化、大型化进程。开展国家科技部组织的《“十二五”国家支撑项目———选煤大型国产化装备研究》项目。

(9) 参加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政策调研。2008-2010年, 我会连续三年派人参加了国务院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调研, 向国家能源局、环保部分别提交了《山西省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报告。根据企业意见, 提出了提高可持续发展基金提取比例和增加使用透明度的政策建议。

(10) 参加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组织的全国人大重点提案煤炭循环经济发展调研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调研活动。

3) 协助政府部门开展的其他工作

(1) 积极为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建言献策。对国土资源部《绿色矿山评价体系》 (征求意见稿) ,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环境保护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 (征求意见稿) 等重要法规研究提出修改建议。在环境保护税法征求意见中提出了科学核定应税污染物种类数, 合理界定煤矸石、露天矿剥离物等工业固体废物范畴的建议。

(2) 做好技术服务和低碳、节能节水重点技术推荐工作。五年来, 列入全国重点节能技术推荐目录中涉及煤炭行业的技术有20余项。先后组织开展了“十二五”煤炭行业节水重大工艺、技术及装备推荐工作;协助开展低碳、节能重点技术的推荐;参与完成了全国第四批、第五批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的审查工作。按照《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要求, 参与企业绿色矿山“以奖代补”和“示范工程”项目的推荐和审查工作。2010-2011年, 煤炭企业获得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给予的专项奖励资金23.11亿元。

(3) 协助开展综合利用电厂规范运行和认定工作。为加强资源综合利用电厂管理, 2010-2012连续三个年度协助政府部门开展了“全国资源综合利用电厂认定评审工作”。为提高认定效率、减轻企业填报负担, 为国家发改委环资司编写了“资源综合利用电厂 (机组) 认定申报材料”, 对做好综合利用电厂认定管理工作起到了重要参考作用。

(4) 参与环评和能评工作。作为煤炭行业代表, 五年来, 我会派人参加环保部环评中心组织的煤炭采选业环评报告书技术审查会议近百次, 按要求参加节能量评估审查和项目评审工作。

(5) 开展培育节能示范企业试点工作。在国家能源局的批复和支持下, 和山东省煤炭局共同组织兖矿、新矿集团开展了煤炭行业培育节能示范企业试点工作。在试点基础上, 完成了《煤炭行业节能示范企业评估办法》、《煤炭行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和《煤炭行业能效对标指南》三个课题, 为企业深入开展节能工作起到了示范和推动作用。

(6) 开展能源消费统计工作。按国家统计局的要求, 协会定期组织修订煤炭工业能源消费统计报表, 收集、整理、汇总统计数据, 分析提出煤炭行业能源消费指标的相关数据, 为分析全国和行业节能减排形势、政府部门决策提供了素材和数字依据。

(7) 参与年鉴编写。先后完成了2009—2012年四个年度的《中国循环经济年鉴》、《环境保护年鉴》煤炭专篇、《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研究报告》, 编印了《2013中国煤炭深加工发展报告》。

1.2.2 为行业、为企业服务, 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1) 反映企业诉求, 维护行业利益

(1) 提出煤矸石等低热值煤“十二五”发展建议目标。“十一五”期间, 我会积极反映企业诉求, 提出的进一步发展煤矸石综合利用发电的政策建议获得了主管部门采纳, 确定了“十一五”期间新增装机规模2 000万k W, 重点建设了一批大型煤矸石综合利用发电项目, 截至2012年底, 煤炭行业煤矸石、煤泥等综合利用发电装机规模达2 900万k W。在“十二五”相关规划中提出的进一步扩大煤矸石等低热值发电规模的政策建议, 又得到了政府部门的理解与支持, 确定“十二五”期间, 全国新增煤矸石等低热值煤发电装机容量5 000万k W, 将为煤炭企业调整产业结构发挥重要的作用。

(2) 促进煤矸石电厂优惠政策的落实和完善。对于企业集中反映的煤矸石发电优惠政策落实中存在的问题, 多次组织召开专题研讨会, 把企业的意见反馈到有关政府部门, 争取得到国家优惠政策支持。对于最新发布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积极反映煤矸石综合利用电厂不同于其他火电厂的实际情况, 提出将煤矸石综合利用电厂与常规发电机组区别对待的意见。

(3) 积极促进煤层气回收利用。为促进煤层气资源的回收利用, 根据企业诉求, 提出了“关于利用节能奖励资金支持煤层气回收利用项目”的书面报告, 得到了政府部门的认可, 目前国家已将煤层气回收利用项目列入国家节能奖励重点支持项目, 部分煤炭企业获得了项目支持。

(4) 激发企业发展煤矸石综合利用的积极性。煤炭在生产过程中要排放大量的煤矸石, 按国家相关规定需征收排污费。我会积极反映煤矸石作为废弃资源综合利用的实际情况, 提出免征排污费的建议, 从而减轻了企业负担, 激发了企业发展煤矸石综合利用的积极性。

(5) 认真贯彻地下水环评导则。由于地下水环评导则对地下水环境评价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为做好贯彻落实工作, 我会及时召开研讨会, 形成“煤炭行业地下水环评导则实施意见”稿, 上报到有关部门, 得到了充分的理解和支持。目前, 环境主管部门已明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煤炭采选业》和《地下水环评导则》在煤炭建设项目中具有同等的效力, 解决了《地下水环评导则》执行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6) 加强节能技术服务队伍建设。根据节能工作需要, 分别于2009年和2013年, 组织专家对25个煤炭行业节能技术服务中心 (站) 和10个煤炭节能监测中心 (站) 进行资格复审。

2) 组织大型会议, 提出行业发展指导意见

(1) 推动循环经济发展。为深入节能减排、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在山西大同组织召开了“煤炭工业节能减排暨发展循环经济现场会”, 在行业内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政府部门和煤炭工业协会的领导亲临会议指导并作重要讲话。对会前起草的《关于推进煤炭行业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节能减排工作的指导意见》进行解读, 明确了煤炭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重点工作等, 列为煤炭工业16个专项规划和指导意见之一。

(2) 推进大型现代化选煤厂建设。为调整产品结构, 推进大型现代化选煤厂建设, 我会与煤炭工业协会共同组织召开了“全国大型现代化选煤厂建设现场会”, 会上进行了典型经验交流, 组织代表现场参观了太西、大武口等三个选煤厂。提出了《关于推进煤炭工业洗选加工“十二五”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加快推进大型现代化选煤厂建设的指导意见》。

(3) 推动煤炭深加工产业绿色发展。为延伸煤炭产业链, 促进煤炭深加工产业绿色发展, 今年6月, 选择在河南平煤集团召开了“全国煤矿煤焦化产业绿色发展现场会”, 典型单位在大会上进行了经验交流, 代表们现场参观了平煤、开封、义马等地的煤焦化企业, 会议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编写提出了“关于促进煤炭行业现代煤化工发展的指导意见” (征求意见稿) 。

3) 开展课题研究, 为企业解决重点和难点问题

(1) 研究提出煤炭产业转型发展战略。针对2011年下半年以来出现的煤炭产能过剩的情况, 由煤炭工业协会安排, 开展了《煤炭产业转型发展问题研究》, 探讨煤炭企业转型发展的有效途径。经过对企业进行重点调研, 分析煤炭市场供需状况, 按照“以煤为主、多元发展、配套成龙、做大做强”的原则, 提出了“做强煤炭主业、延长产业链条、发展接续产业、培育新型产业”的转型发展思路和发展战略。

(2) 推动以矸换煤、充填开采, 拓宽煤矸石利用途径。为推进以矸换煤、充填开采, 解决由此带来煤炭开采成本增加、企业负担加重等问题, 在冀中能源、新矿集团等企业的大力支持下, 与财政部财科所合作开展了《煤矿充填开采、以矸换煤技术与经济效益现状》、《推动充填开采以矸换煤鼓励政策研究》两个课题。编写的《鼓励充填开采、以矸换煤、提高煤矸石综合利用水平的财税政策》研究报告形成了内参上报到国家有关部门。今年初, 四部委联合印发了《煤矿充填开采工作指导意见》 (国能煤炭〔2013〕19号) , 对于拓宽煤矸石利用途径, 推动以矸换煤、充填开采, 实现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3) 开展生态矿山建设标准研究。为推进煤矿生态文明建设, 开展了《生态矿山建设规范和标准研究》, 从行业顶层设计角度, 提出煤矿生态文明建设的范围、边界、内容以及评价指标体系等。

(4) 开展煤炭质量标准化研究课题。为解决因煤种原因造成商品煤热值下降、煤泥量大难以处理等技术难题, 受企业委托完成了“低煤泥产量重介质选煤工艺研究”、“煤炭产品质量标准化控制研究”课题, 首次对煤炭产品质量控制技术进行系统研究, 填补了行业标准空白, 对于加强煤炭质量管理, 推进煤炭品牌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5) 推进绿色矿山建设, 推行低碳运行模式。通过总结峰峰集团梧桐庄矿转变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 坚持低碳运行, 积极推进绿色矿山建设的科研成果和有益经验, 与峰峰集团合作开展了《煤炭企业推进绿色矿山建设、推行低碳运行模式》研究。该课题荣获国家能源局2011年度软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煤炭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两个奖项。

(6) 加强行业自律, 开展煤矸石电厂燃料评估咨询服务。根据国家对新建煤矸石等低热值煤发电项目燃料来源可靠性的要求, 组织专家为冀中能源峰峰集团2×300 MW煤矸石综合利用发电项目进行燃料评估, 保证了项目燃料来源的可靠性, 加快了企业新建综合利用电厂项目进程。

4) 开展国内外信息技术交流, 举办大型展览和论坛

(1) 举办大型展览和论坛。从2009年开始, 协会举办了三届“中国国际煤炭加工利用及煤化工展览会”, 同期举办的“中国选煤发展论坛”、“中国煤化工及石化产品市场发展论坛”、“煤炭工业节能减排与循环经济发展论坛”已经形成行业品牌。展会吸引了国内外同行出席和参加论坛活动, 为科研设计、设备制造及企业提供了展览、展示、交流的平台。目前, 已经形成两年一届“1+3”的惯例。通过举办展览和组织论坛活动, 不断推出精品成果, 引领行业技术发展, 推动煤炭加工利用及煤化工事业有序、健康发展。

(2) 组织技术推广与交流活动。先后举办了“矿井和选煤厂煤质管理技术交流会”、“全国细粒煤分选技术研讨会”、“全国筛分技术推广交流会”、“选煤厂节能降耗、挖潜提效技术研讨会”等10多次选煤技术交流活动;举办了“煤炭行业节能减排高新技术推广交流会”、“大型CFB锅炉燃烧技术交流会”等。

(3) 参加世界选煤大会, 提高中国选煤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先后组团参加了在美国举行的第16届和在土耳其举行的第17届世界选煤大会。经过收集和筛选, 推荐优秀论文在大会上演讲和交流, 部分设备生产厂家带着自己的技术和设备参加国际展览, 为选煤企业、生产设备厂家、设计科研单位提供了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平台, 提高了中国选煤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4) 推荐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示范项目。按政府部门要求, 为征集绿色低碳技术及创新示范项目, 先后深入到河北、山东、山西、陕西、内蒙、安徽等地考察和调研。确定有11个项目列入国家示范项目名单, 为企业争取到财政补贴资金2.4亿元。其中“绿色煤矿建设成套技术创新及产业化示范工程”、“煤矿乏风源、矿井水水源热泵供暖成套技术创新及产业化示范项目”、“中低浓度瓦斯液化提浓和乏风瓦斯氧化成套技术创新及产业化示范项目”等8个示范项目, 都是绿色生态矿山建设相关的重点技术, 对于推动煤炭行业生态文明建设将发挥重要作用。

(5) 开展煤炭深加工产业经济技术交流活动。五年来, 先后举办了“现代煤化工最新发展高层论坛”、“中国煤化工产业发展论坛暨‘十二五’煤化工产业优化升级及技术发展研讨会”、“全国低阶煤提质加工转化技术发展论坛”、“中国煤炭深加工产业发展论坛”等十余次交流活动, 对于有序推进现代煤化工、引导煤炭深加工产业绿色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5) 开展评先树优、组织业务培训

(1) 开展“环境友好企业”评估活动。我协会和中华环保联合会共同组织开展了“中华环境友好企业”评估活动。兖州煤业有限公司、冀中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冀中能源峰峰集团3家煤炭企业获得“中华环境友好示范矿区”称号;20家煤炭企业获得“中华环境友好企业”称号, 43家煤矿获得“中华环境友好单位”称号, 9家选煤厂获得“中华环境友好选煤厂”荣誉称号。涌现出一批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社会评价好, 环境效益突出的典型企业。

(2) 组织开展评先树优活动。为表彰先进、树立典型, 经有关部门同意, 在会员单位内开展了评先树优活动。先后组织开展了“十佳选煤厂、厂长和选煤设备制造厂”、“行业级煤质管理标准化矿井”、“行业级质量标准化化验室”、“优质高效选煤厂、优质高效选煤厂厂长、质量标准化选煤厂”、“煤炭质量信得过产品”、“节能减排先进企业和先进个人”等评比表彰活动。

(3) 面向企业, 组织专业技术培训。为配合“全国煤炭行业653工程办公室”开展煤炭洗选行业“653”知识更新工程培训, 编辑出版了“653”培训工程选煤部分的教材。为贯彻清洁生产相关法律法规, 加强煤炭行业清洁生产审核队伍建设, 与国家清洁生产中心联合举办三期煤炭行业清洁生产培训班, 有150多人取得了清洁生产审核师资格。先后深入到龙煤集团双鸭山分公司、峰峰集团等单位举办节能减排、碳交易、碳减排技术培训班。

1.2.3 加强自身建设, 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首先, 制定了《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2008—2015年发展规划纲要》, 健全内部管理机制, 做到有章可循。制定并完善了办公会议、办公管理、文件印发、人员管理、绩效考核、财务管理等25项内部规章制度, 明确了各部门职责和人员岗位责任。

二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协会现有人员中, 具有大学以上学历人员占86%, 其中硕士研究生3人、博士2人, 高级职称13人, 人员年龄平均不到40岁。形成了以老带新、新老结合、相对稳定的人才队伍。

三是严格财务制度, 加强财务审计。严格资金用途和费用开支标准, 努力增收节支, 做到收支基本平衡, 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四是发挥分支机构作用。协会建立分支机构管理办法, 根据工作需要对分支机构进行调整。今年新成立了“煤矿生态建设分会”, 将更好地服务于煤炭企业的生态矿山建设。

五是严格按协会章程办事。第五届理事会期间, 每年都组织召开理事扩大会议、节能环保处长座谈会等, 总结和通报协会工作、分析行业形势、听取大家意见, 并随时吸收新会员、对理事进行调整和补充。

六是办好协会期刊和官方网站。《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杂志是协会会刊, 截至目前已连续出版发行170期, 版面由过去的56页增至现在的80页。协会官方网站自2009年4月正式开通以来, 信息量不断增大, 信息的权威性、时效性和内容的覆盖性不断增强, 成为协会和企业、会员沟通的重要平台。

七是编印专业学术论文集和纪念专辑。配合工作需要, 我会组织编辑了几十册专业学术论文集和纪念专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之际, 组织编辑了《中国煤炭加工利用—辉煌60年》纪念册;以协会成立30周年为契机, 编印了《辉煌历程30年》论文集和宣传画册等。组织力量编印了《中国煤化工及石化产品市场发展论坛论文集》、翻译和编辑了《第16届国际选煤大会论文集》, 受到企业的广泛欢迎。

五届理事会以来, 我协会充分发挥中介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凝聚力、影响力和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社会认知度得到明显提升。在中国社会组织评估中, 2011年获得民政部授予的AAAA级评估结果。以上各项成绩的取得, 都离不开国务院国资委、民政部等政府部门的正确领导, 离不开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的支持与帮助, 离不开全体会员单位和理事单位的理解与大力支持, 凝聚了协会历届老领导、老同志的心血, 也是协会全体工作人员团结一致、共同努力的结果。在这里, 我代表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五届理事会, 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协会工作的政府部门、会员单位、各位理事、老领导、老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 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2 今后五年工作

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和重要工业原料。近年来, 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比重一直保持在75%和70%左右, 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 国际上围绕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的博弈更加激烈, 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 资源环境约束更加突出。面对当前煤炭产业多元化发展和原煤生产集中度提高以及煤炭总量巨大、战略重点西移、环境和水资源不足、煤炭成本大幅增加的行业实际, 如何走出一条绿色、低碳、清洁、可持续的煤炭工业发展道路, 既涉及整个行业发展的全局, 又对我们做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转化、节能环保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2.1 今后一个时期重点工作思路

(1) 深入研究煤炭经济增长与节约能源资源、环境保护三位一体的绿色发展模式,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首先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理念, 深刻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和重要战略意义;重点抓好优化国土空间布局, 加大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工作力度, 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要以国土主体功能区划为指导, 积极推进煤炭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 认真开展煤炭开发与所处国土主体功能区生态环境保护统筹协调问题的课题研究;做好生态矿山建设标准和相关制度的编制工作;积极关注和探索“费改税”、碳汇交易、污染物排放税收、温室气体转化及利用等对行业有重大影响的相关政策和技术;做好国家低碳技术创新及产业化示范工程建设项目的跟踪与服务;促进全行业生态文明建设, 积极推进低碳发展、绿色发展、循环发展, 力争打造一批生态文明示范矿区。

(2) 全面提升选煤管理和技术水平, 积极推进从选煤大国向选煤强国的目标迈进。“十二五”期间, 煤炭洗选将得到快速发展。到2015年, 我国选煤能力要增加近9亿t, 原煤入选量从2010年的16.5亿t增加到25.4亿t, 我国长期使用原煤和污染排放的状况会得到进一步改善。我协会要积极为政府出谋划策, 提出有利于推动选煤快速发展的政策和措施;针对选煤厂存在的共性和难点问题, 深入进行调查研究, 组织联合攻关、重点把脉, 切实提高选煤企业的活力和市场竞争力, 改变单一产品结构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在现有基础上, 组织国内外选煤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推广交流活动, 推进选煤技术进步和国产化进程;在企业和会员间搭建合作交流的平台, 改变区域间选煤发展不平衡的状况, 全面提升选煤企业的管理水平, 推进从选煤大国向选煤强国的目标迈进。

(3) 积极推进煤炭节能环保产业化发展。要继续加大节能环保工作力度, 总结推广节能示范企业试点的经验, 推进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合同能源管理、能效对标, 夯实节能、环保基础工作。从源头上节能减排, 推广应用以矸换煤、绿色开采等先进适用技术, 促进煤炭清洁生产和资源的高效利用;研究鼓励资源综合利用的相关政策和措施, 利用煤矸石、矿井水、矿井地热及各种余热资源, 拓展煤矿“三废”资源化利用途径;积极探索矿井水产业化利用模式, 研究矿井水利用产业化相关政策措施;提高与煤共伴生资源利用能力和水平;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积极推进煤炭节能环保产业化发展。

(4) 发展煤电一体化, 推动低热值煤、瓦斯综合利用实现跨越式发展。从当前煤炭市场和未来发展形势分析, 煤炭企业办电在行业转型发展, 提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今后一个时期, 协会将进一步推进煤炭企业办电、煤电一体化和煤电联营工作力度, 提高企业办电规模和办电水平。同时, 根据“十二五”煤炭工业发展规划和低热值煤发电目标的要求, 建设一批以煤矸石发电为龙头的循环经济园区, 推进废弃资源的高效利用, 跟踪和推进矿区低热值煤发电项目建设进度, 提高煤矸石、煤泥、瓦斯等低热值资源就地转化利用率, 促进企业绿色转型发展。

(5) 推动现代煤化工和煤炭深加工产业科学发展。配合国家有关部门开展煤化工产业政策研究, 继续组织开展现代煤化工和低阶煤提质加工技术交流与咨询服务, 协助内蒙锡林郭勒盟地区打造褐煤提质加工示范基地建设;研究如何提高煤炭资源利用效率和产品附加值, 促进煤炭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 探索煤炭由燃料向燃料与原料并举转型的发展途径;通过征求多方面意见, 修改完善“关于促进煤炭工业现代煤化工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编写制订“煤炭行业煤化工管理办法”;继续推动传统煤焦化产业绿色发展, 大力推进高含油、高挥发分低阶煤中低温干馏和高质高效利用, 鼓励发展高硫煤煤化工, 有序发展耗水较大的现代煤化工, 积极推广煤炭分质高效清洁利用技术;建设集煤炭开发、加工转化、电力、化工于一体的大型综合型煤炭能源化工基地和产业集群, 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更大程度、更大范围地发挥煤炭通向清洁能源的桥梁作用。

2.2加强自身建设, 努力构建一流专业性行业协会

经过传承与发展, 我协会至今已走过了30多年的发展历程, 已过而立之年的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 已经拥有了新的高度和更广阔的视野。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 我们将继续加强自身建设, 强化服务宗旨, 优化服务职能, 提升服务质量, 努力构建一流专业性行业协会。

(1) 深化协会内部改革, 加强组织建设。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要求, 既为行业协会更好地承接职能、加强行业管理, 发挥在社会管理事务中的作用, 提供了广阔空间和发展机遇, 也对社会组织规范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协会要深刻理解改革的基本精神, 加强组织建设, 更好地发挥协会联系政府、服务企业、行业和会员的桥梁与纽带作用。

(2) 理清发展思路, 实现理念升华。党的“十八大”首次明确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战略地位, 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要求我们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 增强对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 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煤炭节能环保工作, 解决环境承载力和环境约束、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煤炭加工利用的各项业务工作都要统筹于生态文明建设, 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到各项工作当中, 理清发展思路、实现理念的升华。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中心, 以煤炭洗选加工为龙头, 以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工作为基础, 以循环经济园区建设为载体, 积极探索和打造新时期煤炭工业升级版的煤矿生态文明建设模式。

(3) 打造服务平台, 加强品牌建设。根据职能划分, 协会要围绕五大重点工作领域, 打造五大服务平台, 培育一个展会、三个论坛, 提高两个能力, 将协会建成在国内外有影响、业界有竞争力的具有专业特色的一流行业协会。

五大工作领域:煤炭洗选加工、清洁高效转化、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生态矿山建设。

五大服务平台:政策研究与标准制定、典型经验与示范试点、科技创新与推广交流、专业培训与技术咨询、统计与信息服务。

一个展会:“中国国际煤炭加工利用及煤化工展览会”

三个论坛:“中国选煤发展”、“煤炭深加工与低阶煤提质利用”、“节能减排、循环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三个方面的论坛活动。

两个能力:协会的综合实力和协会的影响力。为适应新形势、新变化的要求, 协会全体人员要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 不断培育共同的服务价值取向, 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 按照自主、自律、自养、自强的要求, 认真履行协会职能, 使协会真正成为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主体, 不断增强协会在企业和行业内的感召力和凝聚力, 扩大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全面提升社会公信力。

上一篇:西式婚宴宴会策划书下一篇:建设工程分包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