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高质量发展建议

2024-08-16

街道高质量发展建议(精选8篇)

街道高质量发展建议 篇1

杨江街道教育现状与发展建议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推动我街道教育再上新台阶、新水平的关键一年。我们将紧紧围绕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和市教育局的工作部署,真抓实干,开拓创新,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确保杨江教育高位均衡、优质持续发展。现将我街道教育的现状与主要存在问题以及下阶段的工作部署汇报如下:

一、当前我街道教育的基本状况

杨江街道地处西江河畔,是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总面积296.73平方公里,户籍人口27万多人。2007年,杨江街道被评为“省教育强镇”。目前。我街道有市示范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初级中学6所(其中省一级学校3所、市一级学校3所)、小学19所(其中省一级学校7所、市一级学校10所)、幼儿园20所(其中公立幼儿园5所)。在校中小学生36403人,其中:小学25138人,初中11265人;在园幼儿16523人。在职中小学教职工2087人,幼师1268人。初中、小学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99.3%,小学生巩固率100%,初中学生非正常流动率0.59%,初中升学率100%。

近年来,我们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以建设教育现代化为统览,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单基建投入达2.1亿元),优化教育资源配

臵,大力调整学校布局(撤并中小学校共7所);抓好了学校校舍及设备设施建设,加快了教育现代化、信息化建设步伐;狠抓了学校管理,深化了教学改革,落实了素质教育,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了各类教育的均衡优质发展。我街道于2010年10月和2011年9月分别接受了“省教育强镇”复评验收和“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专家组的实地考察,得到省专家组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目前,我街道教育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中小学校的办学水平稳步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显著提高,师生参加区以上各项比赛获奖人数均居全区各镇(街道)前茅;每年升中考入国家示范性高中人数名列全区各镇(街道)前茅;组织学生参加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学科知识竞赛,获奖人数也是全区各镇(街道)之冠;教师中涌现出大批先进人物,其中不少领导、教师被评为省、市、区优秀校长或优秀教师。

目前,杨江街道实行校(园)长负责制,积极鼓励并规范了社会力量办学,构建了以政府办学为主,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社会力量参与的办学新格局。通过充分利用区、街教育资源,杨江基本上形成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协调发展的大教育新格局。

二、当前我街道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城区小学大班额现象普遍存在。目前中心城区12所小学,在校学生为19574人,共有教学班350个,班均学生为56人,其中最大班额为68人(国家教育部规定义务教育学校最大班额

小学不超过45人)。造成大班额的原因,是由于中心城区规模不断扩大,学校的规划与建设未能跟上城区扩张的步伐,自1998年开元小学开办至今未增建1所学校,造成中心城区学校布局不合理问题凸显,大班额现象居高不下。特别是近几年来,国安路以西区域、豪江片区和豪江工业园片区发展迅猛,新兴住宅、外来务工人员急剧增加,人口密度不断增大,给杨江七小、开学小学、文豪实验小学、德围学校等入学带来了豪重的压力(适龄儿童入学还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大班额不利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学位不足,反映了学校不足。

2、校舍安全工程改造工作仍未得到有效落实,推进校舍安全工程缺乏专项资金。按照市校安工程要求,我街道于2010年底对所有中小学校舍进行全面检测和鉴定,其中:杨江中学两座教学楼,杨江二小旧教学楼,杨江七小1、2号教学楼,泽明小学东三层教学楼,东冲小学旧礼堂、旧教师宿舍楼,宏强小学校舍等列为不合格,需巩固改造和拆除重建面积达8091m2,预计需投入资金9500多万元。

3、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大面积提高教育科研水平的任务还相当艰巨,我街道在省、市内影响力较大的名师不多。教师队伍的结构性矛盾突出,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受制于全区教师编制的局限等多方原因,近五年来我街道几乎没有增加过老师,新招聘的教师甚少,导致教师队伍出现了严重的结构断层,小学的数学、计算机、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教师紧缺。

4、教育教学经费不足。一是街道教学教研经费不足,制约着街道教学教研活动的正常有序开展和师资队伍培训与提高;二是城郊部分小学学生人数逐年减少,导致学校教育经费严重不足,校产的维护和教学设备设施的添臵受到严重影响,阻碍学校的发展。

5、学校的办学特色仍不突出,特色的影响力不强。目前,我街道中小学校的办学特色处于创建期,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资源,做到以特色“树品牌”,以特色“促发展”等还需进一步探索与实践。

6、学前教育发展不够均衡,辖区内的幼儿园、托儿机构绝大部分属民办性质,幼儿园间的办学水平差距较大,幼儿教师待遇较低;杨江幼儿园复评市一级幼儿园和千文幼儿园申评省一级幼儿园工作进展缓慢。

三、今后工作设想

杨江街道是市的中心城区,是省教育强镇,有优越的地理环境,有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辖区内学校的办学水平较高,有很多素质较好的教师及管理人才集中此地,有获得全国及省、市优秀称号的学校行政领导、教师一批;育人环境理想,学校管理已积累一定经验,并逐步形成特色。因此,为今后辖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厚积薄发之势呼之欲出。今后,我们将继续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加强领导,确保教育优先发展

继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科教兴街战略,把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作为落实经济发展、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战略措施,把教育事业纳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把教育工作列入党工委、办事处的重要议事日程,把关心支持教育和为教育提供物质保障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常抓不懈,努力为教育办实事,使教育优先发展的地位越来越突出。

2、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努力提升办学水平

⑴ 为切实解决中心城区小学大班额问题,使杨江中小学校布局更趋合理,确保街道教育事业的持续优质发展,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一是加大城区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力度。借市十中搬迁新校,与市协调将宏中搬迁到现十中,把宏中无偿划拨杨江,由街道将校舍改造提升后,把江冲中学搬迁到原宏中;而现江冲中学改办为小学,以解决国安路以西、信德路以东新兴住宅小孩就近入学需求,有效缓解决中心城区小学大班额问题。二是增建教学楼。在文豪实验小学西边增建一座五层约2250m2教学楼,以满足豪江片区适龄儿童入学需要。三是做好新校建设规划,结合市打造“豪江新城”的行动计划,要规划落实好教育用地和新校建设的资金,拟在豪江新城内择地新建2所初中、2所小学和5所幼儿园,确保街道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⑵ 落实好校舍改造资金,扎实推进校舍安全工程。加强校舍

安全工作的指导和宣传,积极应对,重点突破,对前期排查鉴定不合格的校舍,制定好校舍改造总体规划、实施计划和具体实施方案,分、分步骤进行加固改造或拆除重建。为配合跃中的搬迁工作,2012年上半年首先对杨江中学两座教学楼进行拆除,并重新建设一座五层约4500m2教学楼,预计需投入建设资金2500万元。2013年、2014年分别对杨江七小旧教学楼进行拆除重建,杨江三小1、2号教学楼和辞明小学东三层教学楼进行加固改造,预计需投入建设资金2000万元。

⑶ 增加街道财政教育经费的投入,拨出专项资金,补充街道教学教研经费及因学生人数减少导致教育经费不足的学校,确保街道教学教研活动的正常开展和学校的正常运作。

3、实施人才强教战略,打造高素质的教育团队

⑴ 加强校长队伍建设,提高校长队伍素质。要求校长静下心来抓管理,潜下心去抓质量,在办好学校、教好学生方面有所研究、有所突破、有所建树。进一步健全校长的政治业务学习和提高研修制度,以《杨江教育》为平台,以开展“校长论坛”、“校长协作体”和“学校共同体”活动为载体,为校长展示实践成果、交流学校管理工作经验搭建舞台。完善和健全校长任期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制度,组织开展名校长评选工作,努力打造一支勇于创新、善于管理的校长队伍。

⑵ 强化师资培训,提升教师整体素质。进一步加大教师培训经费的投入,强化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激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驱力。抓好教师的业务进修、继续教育和转岗培训工作,通过请进来、送出去培训,通过集中举办各类专门培训班,通过集体备课、名师引领和骨干示范等方法,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和水平,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加大教师队伍结构调整力度,优化教师的资源配臵,使各学校的教师学科结构和比例尽可能趋于合理。

⑶ 实施强师工程,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推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聘任制度和绩效工资制度,以此为杠杆,激发广大教师的工作潜能和工作积极性。加大师资队伍的管理和交流力度,深入推进校与校挂钩的校际教研交流活动和集体备课活动,校与校之间每月组织一次校际交流活动,通过跨校上观摩课、示范课,召开研讨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为青年教师搭建展示才能的舞台,培养更多的优秀教师。组织做好名教师培养与评选工作,加强名教师、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培养与动态管理,充分发挥其师德表率、教学示范、学术引领作用。组织开展“十佳师德标兵”、“十佳班主任”、“十佳教学能手”评选活动,以此为平台,打造出一支管理科学、作风一流、业务精湛、精干高效的教育团队。

4、铸造教育品牌,彰显办学特色

学校特色建设是学校内涵发展和质量提高的关键抓手,我们将继续深入推进“校校有特色、生生有特长”的“双特”工程。要求学校传承和发扬自身的优势,积极开发校本特色课程,丰富教育

内涵;要在“精”字上着手,巩固和提升强明中学合唱团队、江阳中学体育特长、杨江六小艺术教育全方位渗透、杨江七小读书知礼教育、豪明实验小学书法教育等初现特色项目建设,实行以“建特色项目,创学校特色”;充分利用《杨江教育》、《豪明教育》及教育信息网络等平台总结推介,以扩大特色影响力,加快形成中小学校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实现“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目标。

5、加强统筹,强化管理,全面提升学前教育发展水平继续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扶持力度,全面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快我市学前教育发展决定》,落实学前教育公用经费、保教费补助制度,通过多种渠道加大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优化布局结构,不断提升学前教育的办学水平,缩小幼儿园间差距。研讨制定《杨江街道学前教育管理实施办法》,强化学前教育的管理,严格规范办园行为;加强幼儿园园长、教师培训和培养,建立园长、教师考核和资格审定制度,提高幼儿教师的整体素质;切实提高幼儿教师的待遇,优化、稳定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立《杨江街道学前教育督导评估制度》,加大指导和监督力度,组织开展托幼机构办学水平评估工作,全面促进学前教育协调健康发展。与此同时,积极推进等级幼儿园、示范幼儿园建设,协助杨江幼儿园筹建一座五层约900m2教育楼,切实做好市一级幼儿园复评工作;抓紧宏强幼儿园教育楼扫尾工作,争取于2013年上半年申报省一级幼儿园,顺利通过督导验收;协助

阳明幼儿园、千色幼儿园、豪强幼儿园做好申报省、市一级幼儿园工作;通过推进幼儿园的等级建设,进一步提升幼儿园的办园水平,使我街道逐步建立以公立幼儿园为示范,社会力量办园为主体,多种幼儿教育形式并存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优质学前教育的需求。

2012年3月10日

街道高质量发展建议 篇2

1 咸阳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不健全

从咸阳市各县 (市)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成立情况来看, 除市站外, 13个县 (市) 已经有12个县 (市) 经市编办批复成立专门的检验检测站, 但是, 还有1个区由于政府重视程度不够, 至今没有成立专门的监测机构。这在很大程度上, 导致农产品监管范围覆盖不全, 出现漏洞, 上热下冷, 很多地方监管工作流于形式等现象。

1.2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不健全

就咸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来看, 已成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的县 (市) , 有的还没有农残检测实验室, 许多蔬菜生产基地、蔬菜交易批发市场也没有配置专门农残检测室, 有的有检测室, 却没有配备检测仪器;有监测仪器的, 却没有专门检测技术人员, 总之, 基层检测处于真空状态, 运行情况很不理想, 对区内可能存在的安全状况难以把握, 很大程度上, 制约着市场准入、例行监测、监督抽检等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和实施。

1.3 市场内管理制度不健全

自2008年至今, 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实施已有7个年头。按照《咸阳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工作实施方案》的规定, 市场准入必须遵守查验登记, 索证验证, 质量抽检, 结果公示, 质量承诺, 不合格商品的清退等制度, 制度的建立切合实际, 但是具体执行情况却不容乐观。有的地方例行了市场抽检, 但是记录备案不详尽, 影响追溯管理工作;有地方例行了检测, 但检测时间太长, 公示拖很久, 甚至同样的产品连续抽检好几次, 同样的结果仅改改时间而已。而这些问题的出现, 与市场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 对市场准入认识不到位, 有着很大的关系。

2 咸阳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对策

2.1 多渠道加强宣传

通过多种渠道, 利用网络媒体、报纸、广播等, 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宣传到位, 切实做到领导知道、群众明白、朋友懂得的宣传效果。同时, 建议在农忙时节, 选派优秀的农技干部驻村, 指导农户安全生产, 从源头上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2.2 完善监测监管体系

监测监管体系的完善, 实现由县向村的延伸, 逐步成立乡镇质量安全监管站, 2012年12月我县给16个乡镇分别成立了农产品在质量安全监管站, 核定人员编制4名, 所需编制分别从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和社会服务所编制中调剂解决, 全县共配编制65名, 现已经全部到位, 主要职责承担辖区内农产品生产、运输、贮藏等环节的安全监管工作, 做好辖区内农产品安全隐患排查, 信息报送, 协助执法和宣传工作。不断完善监测监管体系。随着体系的完善, 各级工作点的责任需落实到位, 真真正正做到农产品质量监测监管“有机构、有人员、有手段、有经费”的目标。

2.3 健全风险应急处理

风险应急处理能力的高低, 很大程度上反应地方政府的执政能力。由此, 针对可能出现的各类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各级政府必须要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体系。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提高农产品质量检测工作效率, 我们对全县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实行“一对一”监管制度, 并制作了“一对一”监管牌, 监管制度建立从生产、农业投入品的使用, 农业标准化操作和销售的每个环节进行技术指导和监督, 为了及时了解我辖区内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 我们坚持日常监管和重点抽检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检测工作, 每月对对生产基地的农产品进行3~4次监督抽检, 检测范围覆盖了辖区内蔬菜, 水果, 畜产品, 保证上市前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通过不断地体系完善, 将可能存在的问题应急备案, 层层落实预案, 责任强化到单位及个人, 规范现存的应急程序。同时, 建立健全应急队伍建设, 保障基本的应急条件, 完善快速预警机制, 确保全市上下信息通畅、联防联控, 形成以市区为中心, 辐射周边县 (乡镇) 的应急处置网络, 增强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预警预控能力。

2.4 完善市场制度体系

不断规范推行市场“五统一”管理模式, 即:统一入市验证, 备案, 统一无证抽检登记, 统一规范市场交易结算凭证.统一签发查验合格证。统一签发抽检合格证, 严把农产品入市关口。在产地推行“七统一”管理模式, 即:统一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统一投入品进货把关, 统一查验生产记录, 统一产地准出抽检, 统一产品包装标识, 统一签发产地证明, 统一出具质量安全有效证件, 确保认证产地售出的产品质量都是优质安全的。为质量安全追溯提供可靠依据。不断健全市县两级日常抽检、例行监测和监督抽检制度, 做到真实、透明, 不弄虚作假。

2.5 加快“三品一标”认证的步伐

全市四大主导产业—“粮市”、“果市”、“畜市”、“菜市”, 在今后发展中必须要确立相应的安全标准要求, 最好将国际标准技术要点, 规范到农户可操作的实际教程中, 将安全标准化落实到实处。建议成立专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示范基地, 要将“三品一标”认证工作与部门年度目标考核结合起来, 将责任层层落到实处;不断强化证后监管和规范购标用标, 全面提升“三品一标”品牌知名度和公信力。

参考文献

[1]陈轩康 (翻译) .欧盟食品安全局与总统的食品安全倡议[J].粮食问题研究, 2013, (1) :42-50.

[2]欧盟食品安全局发布“铁和儿童认知发育之间关系的健康声明”[J].中国食品学报, 2009, (6) :26.

石油化工工程质量监督发展建议 篇3

摘要:加强对石油化工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对于确保国家石油产业的正常生产、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石油化工工程质量监督建议

0引言

石油化工建设的要求高,难度大,容易发生意外,工程的建设质量与企业的安全运行密切相关,一旦工程质量发生问题,极有可能造成起火爆炸等重大事故,最近一段时间,国内石油企业由于管道漏气等原因引起的起火甚至爆炸事故时有发生,给国家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并且由于管道与设备互相环绕,事故随时可能扩大,不仅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也严重威胁到公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石油化工企业本身具备自己的生产特性和发展特点,需要不断通过技术创新,对正在使用和废弃的装置、管线等进行技术改造,本身就蕴含了较大风险,所以必须对石油化工工程建设进行严格的规范,对质量进行严格的监督。加强对石油化工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对于确保国家石油产业的正常生产、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石油化工工程质量监督的特点

除了具备一般建设项目的特性外,石油化工工程建设有还有自身鲜明的特点

1.1石油化工建设工程中的生产装置大多处于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环境下,属高危行业。其项目的实现过程涉及专业和设备器材多、工艺复杂、质量要求高、作业难度大、技术更新快。稍有不慎,就有可能给日后的生产经营带来巨大损失。

1.2石油化工工程项目建设需要多专业协同攻关,既要有全局性的战略安排,又对各专业的具体要求,各部门必须协同合作,才能使这一系统工程顺利进行。

1.3由于石油化工工程建设过程要求高,对石油化工项目建设的各相关责任主体提出了较高的技术和管理能力要求。

由于石油化工工程上述特征,决定了其质量监督必须具有如下特点采用日常监督管理和综合检查、专项检查相结合的模式;坚持实体质量与责任主体质量重的原则;对施工过程保持高要求;监督管理团队业务和素质水平要高,尽量使高素质的复合型和专业型相结合。

2石油化工工程质量监督的现状与不足

目前,我国石油化工工程质量监督部门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有很多地方及需改进,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管理体制尚未理顺。目前中国石化集团对各工程质量监督分站由质量监督总站(代表总部)负责监督各分站的业务,而分站的其他管理则由所在企业负责,这种模式被称为“双重领导”。过去,此模式在工程建设监督管理体制下曾经发挥过重要的作用,但现在已无法满足中监督管理工作的需要。个别分站不愿意或不主动去发现工程质量问题,处于一线的个别质量监督分站的作用弱化。

二是分站的机构设置不合理,不能满足对大型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需要。目前,国家要求对个监督分站改制成独立事业单位,并进行独立法人的登记工作,大多数石化工程质量监督分站按照国家要求完成了这项工作,但大多为表面文章,没有落实到位,没有起到实际作用,监督的程序执行、过程方法、标准要求及信息沟通等,均没有实现规范化管理,行政效果较差。此外,各质量监督分站的人力、物力不能统一调配,导致监督管理工作不符合总部要求,并出现质量管理职责不清、违法违规行为不能及时查处、检查验收不按规范标准执行不能被及时纠正等现象,对确保高质量的完成化工工程项目建设极为不利。

3加强和完善石油化工工程质量监督的对策建议

按照国家工程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根据中国石化工程建设管理改革的需要,对石化工程质量监督体系进行调整和改革,理顺组织机构,明确监管职责,延伸监督范围,加强队伍建设,完善和创新工作理念,完善公共财政保全机制,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构建完善的工程质量监督和管理体系。

3.1建立健全石油化工建设工程监督管理体系要确保石油化工工程质量,就要使质量监督部门相对独立。具体的来说,应将石油化工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改变性质,与生产管理单位区别开来,科学地将其界定为行政执法机构,成为为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综合性执法组织,赋予独立的执法主体地位,并且在机构、职能、经费,编制等方面达到相对的独立,以方便日后监督工作的开展。剥离国有企业的“工程质量监督”职能,实行工程监管统分结合、条块结合基础上的属地管理:同时,积极推进组织机构改革和调整,变分散管理为集中管理,设在各单位的分支机构接受石油化工工程质量监督总站的垂直领导。

3.2质量行为和实体质量监管并重,强化双重职能双重职能是对现代质量监管部门的新要求。除此之外,国家对工程质量监督还有其他具体的要求,主要为:以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为依据,对各参建主体的质量行为进行监督。质量监督总站通过对静态质量行为(如各参建主体和人员的资质情况及各种质量管理和检查制度的建立等)和动态质量行为(如各参建主体各种质量管理和检查制度的执行情况等)的有效监管来构建良好的工程建设质量环境,从而保证石化工程建设项目的实体质量。具体到石油化工的建设,质量监督部门注重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要坚持对工程项目实体质量与参建责任主体质量行为并重的监督管理原则;第二,要采用日常监督管理与综合质量大检查、专项质量大检查相结合的监督管理模式;第三,要强化对项目实施过程的质量监管。通过这三个方面的提高,进一步提高中石化质量监督部门监管和检查的职能,并确保工程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

3.3加强石油化工工程监督管理队伍和工作能力建设应参考国际上的通行做法,积极研究并推行官方工程质量监督师或者工程质量监督官制度。各级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人员编制应由机构编制部门会同财政和行业主管部门核定,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的工程质量监管队伍,使得化工工程项目建设得以顺利的进行。

3.4建立完善的石油化工工程监督管理工作的公共财政保障机制对于石油化工建设工程监督管理过程中所涉及的行政、执法和技术支持等工作,其所需经费应纳入各级财政预算,统一管理,不可与生产管理等部门混淆。对石油化工建设工程监督管理行政执法机构实行全额预算管理,保证人员经费的正常发放和机构运转费用的正常使用。

3.5完善石油化工工程监督管理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要是制度得到顺利执行,必要的法律法规必须完善。具体到中国化工工程建设上,应抓紧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全面修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使其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适应政府职能和行政许可制度的改革,明确执法主体及各方面的责任,和工程建设标准的体系和地位,进一步完善依法行政的规章制度,加强标准体系的建设,为工程建设管理提供技术经济支持和保障;除此之外,还有要积极研究制定《工程质量法》、《化工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充分发挥法律法规在石油化工建设工程监督管理工作中的保障作用。

农机作业质量现状分析与发展建议 篇4

摘要:当前农业机械化作业逐渐成为我国农业生产的主力军,新形势下农机化大发展急需提升农机作业质量。阐述农机作业质量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提升农机作业质量的建议,以期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农产品产量与品质、增加农民收入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机械;作业质量;现状;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8)02-0072-02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农业机械化得到了快速发展。我国农业生产已从主要依靠人力畜力转到主要依靠机械动力,机械化作业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目前在农机化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进程,其中因地区差异性、作物与农艺要求差异性等因素,使得部分作物、部分机具的机械化作业质量受到了制约。在推动农机化大发展的新形势下,急需采取有效措施以提升农机作业质量。提升农机作业质量的必要性

农业机械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农业机械化是运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过程。使用农业机械可以实现利用资源,抗御自然灾害,推广现代农业技术,促进农业集约经营,增加单产与总产,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降低农产品成本,以及减轻农民劳动强度和缩小工农差别。2017年全国农机总动力近10亿kW,规模以上农机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近4 500亿元,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66%,农机化经营服务总收入超过 500亿元。我国已成为世界农机制造和使用第一大国,农业生产方式由人畜力为主进入机械作业为主的历史新阶段。

农机化发展的重要环节就是应用农机具进行农业生产、生活,农业生产效率高低和质量好坏直接体现为农机作业质量好坏。因此,农机作业质量在农机化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反映出机具质量、人员素质、技术应用等多方面因素。一是农机作业质量能够有效保障农产品产量输出。农机作业质量可以影响农业生产相关环节的作业效率,而作业效率则直接影响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二是农机作业质量可以提高广大农民的经济收入。高水平的农机作业质量可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提升土地产出率,直接影响农民的综合经济收入。农机作业质量现状及问题

农机作业质量标准具有充分的法律支撑。《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第三章第十一条规定:“国家加强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建设,制定和完善农业机械产品质量、维修质量和作业质量标准。”随着我国各项农机化政策的推进和对农机化服务组织的大力扶持,规模化、标准化经营的范围越来越大,有偿服务、农业全程化托管等新?d事物也不断发展,这些都大大提升了农机作业质量。

近些年,国家和各地区都非常重视各类作业质量标准的制定和应用,但由于地区差异化、广大农民素质有待提高、农机农艺融合不够深入等原因,农机作业质量提升的空间还很大。主要表现为:一是不同农作物、不同农机作业环节的作业质量标准不够全面,尤其是针对经济作物的作业质量标准偏少,标准覆盖面应当扩宽。二是土地流转和集约化经营的有效供给还不充分,影响应用农机作业质量技术标准的效果。三是对农机作业质量标准的宣贯推广和对农机操作手的培训力度仍需加强。目前部分地区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主体是老年人和妇女,他们对机械化作业知识的掌握及对土地流转的认识均不到位,严重影响农机化规模化作业,进而影响作业质量的提升。提升农机作业质量的建议

3.1 加强农机作业质量标准的制定、宣贯与应用

按照现有发布的农机作业质量行业标准,我国大部分区域农机作业质量标准化程度较低,急需构建农机作业质量标准化体系,用以监管、指导和推进农机作业标准化工作,提高农机作业质量及效率,降本增效,促进农机服务作业的市场化、社会化和产业化进程,提高农机化服务水平,全面推进质量效益型农业的发展。我国农业的地区差异性、农艺差异性、作物品种差异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决定了制定农机作业质量标准不能够完全统一,既要做到综合施策、合力推进,又要做到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同时还要紧跟国家的政策方向和行业的短板来进行立项。例如:有些作物的全程机械化生产存在南北方气候差异、品种差异、农艺要求差异、单季和多季差异,要对其进行农机化作业质量标准制定,建议从行业管理的角度起草指导性的行业标准,各地区可以根据各自的特点起草地方标准,这样“对症下药”才能够形成一套可操作性强的作业质量标准体系;对地方特点显著的作物(如甘蔗类、棉花类等作物),其作业质量标准的制定可以由主产区主导,在充分考虑其他区域特点的基础上建立行业作业质量标准;而对通用类的各类作物和农业机械的作业质量标准,则统一制定规范要求一致的标准。

标准制定完成以后要加强对标准的宣贯和应用,重点针对各级农机化管理部门、基层农机推广部门、各类农机合作组织和农机大户进行宣贯培训,增强他们对作业质量标准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他们带头应用作业质量标准的积极性,逐步实现标准制定、宣贯、应用、提高的良性循环。

3.2 加强对农机操作人员的技能培训

农机作业质量的好坏最终是由人来操作,即由农机手来决定的。广大农机操作手的素质和操作水平高低直接影响作业质量,进而影响效率、产量等其他综合效益。加强对农机手的技能培训对于获得较好的作业质量效果是十分重要的。由于农业机械种类繁多,建议对一些结构复杂、技术含量高、操作技能强、具有操作危险的产品要实施持证上岗,对通用类的机具要进行常规性培训。随着农机化的发展和农业机械的更新换代,要注重对农机操作手的继续教育学习,使他们能够对农业机械知识进行更新换代,适应新时期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例如:在水稻机械化插秧环节,两个对水稻插秧机调整、操作熟练程度有差异的机手,对同样的地块和同样的秧苗,他们机械化插秧的质量是有区别的,主要体现在工作效率和插秧质量上。对因操作而出现的漏插率、漂秧率,综合提高1%是很容易的,以7 500 kg/hm2的产量计算,因为个体差异这一项就可能损失75 kg/hm2。辽宁省近千万亩水稻耕地,如果按照这个差异综合下来,经济损失是惊人的。

3.3 加强对先进适用机具的开发与应用

近年来,随着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各类农机产品尤其是通用类产品得到快速发展,主要农作物机械化的发展更为明显,而丘陵山区机械化、经济作物机械化等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为进一步提高农机作业质量,对主要作物机械化要朝规模化、精准化方向发展,例如进行无人机喷洒农药、应用大功率动力机械和大型复式作业机具、应用“互联网+”进行监控和精准化作业等;加强对经济作物、畜牧机械等农机产品的研制,通过对新型机具的研制和应用促进相关领域的发展;加强对丘陵山区农机产品的研制,立足发展特色作物产业化,以宜机化改造为着力点,改善丘陵山区机械化立地条件。

3.4 加强对农机合作组织的示范引领

对一项新技术推广应用需要进行示范和引领,让农民看到效果,从而大面积推广。近年来我国农机合作组织发展迅猛,加速了土地流转,促进了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对促进城镇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合作社的人员素质相对较高,对土地管理、机具操作与维护等技术掌握得比较全面,使得农机作业质量达到较高水平。同样的土地、同样的机具、同样的作物,与普通农户相比,合作社的粮食产量有一定幅度提高。

参考文献

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调查建议 篇5

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调查建议2010-06-29 18:44:43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调查建议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调查建议(2)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就业再就业工作,围绕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制定了积极的就业政策,对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产生了积极影响。近年来,**街道党工委一班人始终把社区建设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载体,抓住就业热点,突破下岗失业人员就业难的瓶颈,搭建就业平台,组织专门力量,开发各类就业岗位,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开辟了街道社

区就业工作的新天地。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何立足街道实际,提高下岗失业人员素质和竞争能力,发挥社区优势,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更多的开发就业岗位和创造就业机会,则是我街劳动保障服务工作所面临的新课题。

一、本街道的劳动保障工作现状分析

**街道地处**区的西南方向,属典型的老城区。下设5个社区居委会,常住人口3万多人。全街现有登记的下岗失业人员4071人,办理再就业优惠证2977人。依靠社区平台,共开发社区就业岗位2157个,帮助1487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在长期的劳动保障工作中,我们总结经验、发挥优势,同时,我们也清醒的分析了在劳动保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现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观念亟待改变。要做好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工作,就要使他们面对现实认清就业形势,更新就业观念,在逆境中重新找准自己的位置,适应社会需求。

通过调查,发现有些下岗失业人员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拉不下面子,对再就业期望过高,对工种、工资待遇等所提要求也不切实际,还有些下岗失业人员有畏难情绪,消极等待思想严重,缺乏自信心。

2、可供整合的辖区资源有限。由于街道地域环境狭小,在社区和辖区范围内提供的就业信息和公益性岗位有限,待遇也比较低;其次,劳动力供求关系错位,也是造成就业难的一个内在原因。从下岗失业人员与市场的供求现状看,虽然总量供过于求,但在技术含量高的行业却供给不足,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一边是有人无事干,一边是有事无人干;一边是有事不愿做,一边是有事不会做。

3、社区劳动保障协管员的水平和能力跟不上发展趋势。随着形势的变化,劳动保障工作人员还不能摆脱上级下指

标、领导派任务的传统习惯,穷于应付、事务缠身,超前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危机意识、自主意识都亟待加强和提高。

二、街道劳动保障工作的主要对策及建议

再就业工作任重道远,街道要以“面向社区、灵活就业”为方针,由街道劳动保障服务所向各个社区的劳动保障服务站辐射,把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事情办好,把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作为街道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为此,需要我们增强三种意识,突出四个重点,强化五项措施。

一要转变思想观念,增强三种意识。

1、增强社会意识。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就业再就业工作,连续多年召开全国性会议,对就业再就业工作进行部署。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将对维护社会稳定产生积极影响。

2、增强服务意识。要继续按“以人

为本”的原则和就业服务“新三化”的要求,不断完善就业服务的各项规章制度,改进工作作风和方法,做到耐心听取、细心询问、用心解答、精心办理、热心服务。

3、增强市场意识。在市场经济时期,社会对劳动力的吸纳靠市场选择, 要逐步树立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再就业工作方针。完善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再就业机制,才是解决就业难问题的根本。

二要以点带面,突出四个工作重点。

1、发挥街道社区服务平台作用,完善工作机制,改善创业环境,增加就业岗位。全面推进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确保“零就业家庭”中至少安置1名有就业愿望人员上岗就业。

2、探索建立信用社区、创业培训与小额担保贷款联动机制,为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创造条件,形成以劳动者自主就业为主导,创业者带动就业的新格局。

3、加强街道社区服务平台和信息网络的建设,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多渠道收集

信息,及时传送到辖区居民,使下岗失业人员不出社区就能得到高效的服务。

4、对困难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援助和服务。用“五送”即“送服务、送岗位、送政策、送技能、送温暖”来解决困难群体再就业的难题,向每一位援助对象发放一份就业政策宣传手册;帮每一位已就业的大龄就业困难人员落实社会保险补贴;为每一位急需就业的援助对象提供一套针对性援助服务。

三要提升工作要求,强化五项措施。

1、加强领导,进一步完善街道社区平台建设。党的“十七大”对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指出要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位置。因此进一步加强领导,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工作平台的整体功能作用就显得愈加重要。

街道高质量发展建议 篇6

NASA认为,标准是固化和传递经验教训的本质核心,是工程师应用的工具。LLIS将多个经验教训链接到NASA的优选技术标准中。同时,确保用户在查找标准时及时受到经验教训的提醒,用户还可以添加“应用注解”,来澄清或限制特定技术标准的范围、用途或相关背景。系统具备“可逆”的搜索能力,允许用户通过技术学科领域来查阅特定的经验教训,并查阅与其链接的技术标准。

欧洲航天局(ESA)也一直非常关注工程经验教训信息的采集,并于开始运作它的预警系统(AlertSystem),在成功地实施ESA的预警系统后,相关部门承担了被称为ESA的经验教训信息系统的开发工作,简称ELLS(ESALessons Learned System)。ELLS包括经验教训的收集、确认和挖掘的确定。也包括信息工具的开发,并使这些信息可由Web网上获得,同时也支持ESA对此系统的管理。这个系统是一个存储和传播经验教训数据的工具,系统数据来源于ESA内部,并不断地给予扩展。

ELLS的主要目的是发掘有用的工程经验教训,并且使它对于将来从事项目的有关人员获得有益的知识。该系统使得信息交流更加方便,以避免相同空间故障的重复出现。

不管是NASA还是ESA,都建立了自己的工程经验教训系统,两者具有以下相同之处。

a)政府推动。一般由政府出资,并由政府政策强制推动以使信息系统有效运行;基本遵循了先军后民、军民结合,向多部门、多学科综合发展的战略思想;其管理的信息内容与用户范围逐渐扩大,保证了军事装备信息系统的全国性发展。

b)利用标准化维持系统正常运转。利用内部网络与数据库进行数据积累和使用,为使系统正常运转和充分发挥作用,首先大力开展标准化工作,在各种标准的约束和控制下,各部分按既定目标的要求,完成各自的`任务,并获得最佳效益。

街道高质量发展建议 篇7

1 我国城市街道景观现状及主要问题

当前, 我国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1 城市街道缺乏必要基础设施

一些城市街道交通建设中, 往往只考虑了道路本身, 忽视了如街道等各种设施的建设, 包括交通标志牌、街道照明灯及其他城市居民本应该享用的各种硬件设施。城市是人口集中的区域, 出行的方便度是人们选择在城市居住的重要因素。如果道路缺乏必要的硬件设施, 不仅不能满足市民景观享受需求, 还会影响到市民人身安全。如路灯的缺乏会导致晚上出行的危险。缺乏交通标识, 导致路面行车混乱。随着城市人口越来越密集, 这些功能设施不够完善的街道交通, 会严重妨碍人们的生活。此外, 绿色景观设施的缺失和破损也是城市街道常见问题, 如街道人行道旁没有绿色植物、道路中央缺乏花坛等。绿色植被的缺乏导致道路的舒适度下降, 已经缺损的绿化设施未能进行及时的修葺, 会显得街道杂乱无章。基础设施的缺乏会降低街道景观的功能性和美观度, 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1.2 城市街道景观缺乏明显的个性展示

每个城市都有其历史, 城市的历史会影响到城市的气质, 使城市具有区别与其他城市的特点。这些特点在街道景观中的体现就是独一无二的历史遗址、历史人文景观等。如果一个城市缺乏这些独特的历史文化遗址, 城市将显得毫无文化底蕴和人文吸引力。当前, 我国的城市建设中, 千楼一面、千街一面的现象普遍存在, 由于没能兼顾城市本身的历史人文背景, 又没有顾及到城市规划中的整体性风貌, 仿欧式建筑的现象层出不穷, 使得城市街道本身失去其应有的个性[1]。另外, 在城市街道的空间建设之上, 在色彩、材料和形式等方面都过于单一甚至是雷同, 导致城市街道景观设计缺乏新意, 缺乏个性。

1.3 城市街道景观缺乏大型公共绿色空间

城市人口密集, 自然植被稀少。因此, 市民对大型绿色公共空间非常渴望。然而在寸土寸金的城市中, 市政建设管理者往往过于偏重土地开发的经济功能, 忽视了如何在经济发展和人居环境优化间取得平衡, 这导致城市居民找不到公共绿色活动场所。绿色自由活动的空间的缺乏, 会导致城市的逼仄, 拥挤和生态环境的可更新性, 市民也很难找到合适的健身和休闲场所。

2 城市街道景观设计对策

科学的景观设计可以提升城市街道的美观度, 丰富人们的生活。在景观设计之初, 应挖掘城市的文化特点和具体区域的道路空间特点, 有针对性地设计城市景观, 在保证出行通畅的基础上, 赋予道路景观以人文性, 并通过景观人文性来彰显城市的魅力, 展示城市的特质。

2.1 优化城市街道路线和路面等设计

道路规划会严重影响规划区域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尤其是在老城区, 新的道路规划往往意味着一批历史文化遗址的消失。因此, 应慎重考虑拟实施的方案, 最大限度地保持原有的历史文化遗迹。设计人员应公布设计方案, 多方征求专家意见, 以获得最佳的设计方案, 包括路线规划、路宽和遗址的处理等。在大体框架设计完成后, 则应再次根据设计方案仔细勘探, 尽可能多地掌握现场情况, 根据现场的原有景观和植被群落的状况, 将设计方案的细节进一步完善[2]。尤其是对历史遗留的人文景观和被市园林单位设为保护对象的古老和珍贵树木, 方案设计中一定要有合适的考虑, 以最大限度地保有街道原有的历史以及人文风貌。

城市街道路面景观是城市主要背景景观, 街道路面及辅助设施的质感、图案、色彩均是街道景观设计中的重要考虑对象。单一色调容易令人厌倦, 但过于花哨的颜色图案又会影响到人们的视觉误差, 导致交通安全事故。因此, 街道基础材料的视觉感受需要在实用性和美观性之间平衡。通常为保证城市整体色调的和谐统一, 可以将整个城市的主色调设定为一两种。如武汉市的道路的主色调主要包括银灰色和黑色。但在主色调之外, 可以在重要景观标志区域将颜色丰富化, 如武汉市路面颜色以黑色为主, 但江汉三桥则以红色为主。该桥为下承式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 横跨汉江两岸, 红色的钢管外观设计使该桥形如彩虹, 成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 美化了城市。

2.2 加强城市街道绿化设计

街道绿化设计是城市街道景观设计的主要内容, 没有绿色植物的景观将失去灵魂, 也很难达到好的人文效果。城市街道的绿化设计主要包括街道绿色带的设计和街道大型公共绿色空间的设计等。街道绿色带主要是人行道两旁的绿色走廊和街道中央或两边的花团。绿化带是人为造就的绿廊, 可以起到隔开车道和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等功能型效果, 在景观上也给行人以审美享受。世界主要城市均重视绿化带的设计, 且花较多资金用于绿化的建设, 以增加城市绿化率。很多著名城市的绿化率都在10%以上, 东京的中心城区的绿化率甚至达到40%以上[3]。大型绿色公共空间是街道景观设计的另一个重点。在公路交叉的转盘处、街道的镜头和街道跨水区域等, 通常可以设计大型的绿色公共空间, 这些空间一般不适合建造高大建筑, 绿色植物成为这些区域的常见景观。

无论是绿化带还是大型绿色公共空间, 景观设计中均要考虑绿色植物的搭配、植物与喷泉、雕塑的搭配及亲水平台的设计等。绿色植物的搭配应该以丰富易种植、层次多样和吸尘效果好为原则, 选择中高型乔木与灌木搭配, 喜阳植物和喜阴植物搭配, 赏叶植物与赏花植物搭配。为保证吸尘效果和视觉效果, 一般选择多年生的常绿植物作为主要树种, 如小叶黄杨、红花继木、龙柏和万年青等。贴近地面的空间上应种植喜阴的低矮植物或者种植草皮, 在草种上可以选择矮生百慕大、果岭草等。绿色空间的营造不应有裸露的空土地, 即使是小道, 也应铺设地砖和鹅卵石, 以控制空土地的扬尘。

在绿色植物的空间布局上, 以不妨碍驾驶员视线为主要原则, 将绿色植物合理低分布在街道雕塑、喷泉、桥墩和路灯间, 利用绿色植被来凸显雕塑和遮挡桥墩等。街道的跨水桥梁处的闲置空地可以设计成城市亲水平台。在这些地方安置台阶和亲水植物群落, 可以美化空间, 并为市民铸就与水亲密接触的空间。大型公共绿色空间应增设市民休闲、歇息和锻炼的设施和空间, 绿色植物与休闲设施的相得益彰, 可以赋予城市街道以生机和个性, 使行人和车辆各行其道, 生活便利又舒适[4]。

2.3 凸显城市街道景观的人文内涵

每个城市都有历史遗迹和独特的文化空间。如何在街道景观设计中展示历史遗址和凸显城市的文化空间, 是道路景观设计者应重点考虑的。如果能将城市重要历史遗址直接置于街道尽头的绿色公共空间中, 将极好地展示城市遗址, 并凸显城市的人文性。然而城市街道的规划往往难以直接凸显历史遗迹, 因此, 应通过街道空间布局, 将历史遗迹尽量显现在街道整体天际线之上, 使人们能够从较远处即可看见城市的名片式建筑。城市的独特文化空间一般是城市的发源地, 人口高度密集区和历史文化名流聚居地等。在这些区域, 应修建城市的地标性建筑, 并将景观与街道景观融合在一起。如巧妙地利用绿色空间来凸显地标建筑的高大和醒目, 用街道的绿色空间来衬托地标建筑。在街道绿色空间的植被选择上, 可以多种植本地特色的植物, 或将城市名片式的景观植物移植到地标建筑附近[5]。这种街道景观设计不仅可以让街道的行人舒适感倍生, 而且为城市打造出凸显出地域文化的特色景观。

3 结语

良好的街道景观设计可以提升城市的美感, 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如何将绿色植物与街道景观和历史人文遗址良好的协调, 是街道景观设计中的难点。设计人员应透彻理解城市的文化内涵, 在保证道路的交通功能的基础上, 利用景观设计彰显富有地域特色的城市人文遗迹, 以打造城市名片式的街道景观。

参考文献

[1]董瑞.城市街道景观设计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8.

[2]汪原.凯文·林奇《城市意象》之批判[J].新建筑, 2003 (3) :70-73.

[3]唐毅.关于城市街道景观设计的探讨[D].重庆:重庆大学, 2006.

[4]侯引吭.基于共生思想的城市街道景观设计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 2015.

街道办事处改革理论及发展趋势 篇8

街道办事处存在的问题

(一)职能超载

随着职权的下放、“单位制”的解体等原因,街道办事处承担着包括行政、经济、社会等各项功能,其职能已远远超出条例所规定的三项任务。据调查,街道办事处在承担党建及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任务的同时,还承担着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社会保障、环境卫生、信访等20多项工作。街道普遍存在硬性指派任务多、考核检查多、会议多、形式主义多,自己支配的时间少、走街串巷少、为民服务少的“四多”、“三少”现象。

(二)权责不一

街道办事处在市政管理、社区建设、社区服务、精神文明、社会治安等方面承担起多达百余项的职责,然而,街道办事不具有独立的行政权力,只能代表派出机构行使部分职权。市属部门责、权、利没有合理界定,在街道形成了事多、人少、责任大权力小的现象,出现了部门管事、街道干活,或者部门收费、街道跑腿的现象。导致街道办事处在行使职权时“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条块关系不畅

街道办事处是区政府的派出机构,而不是各职能部门的派出机构,但是各职能部门经常把任务推给街道办事处,但却不授予其相应的权利。另一方面,街道办事处将大量任务派给居民委员会,使得两者关系由指导与被指导关系变为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扭曲了居民委员会作为居民自治组织性质。

(四)机构膨胀,人员众多

街道办事处承担的任务不断拓展,以及本身存在的任务、职能不清等问题,再加上缺乏规范机构设置的法律制度,如此种种原因导致街道层面的机构设置随意性、主观性很大,并造成工作人员急剧膨胀。

推进街道办事处改革的策略

学术界对街道办事处发展趋势的预测,既有共识,也存在争论和分歧。共识是:街道办事处改革势在必行。争论的焦点是街道办事处是存还是废,以及怎样定性。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有三种: 一是保留街道办事处,在不改变其性质的前提下,扩大街道办事处的权力。二是改变街道办事处原属“区政府派出机构”的性质,将其建成一级政府。三是撤销街道办事处,还权于社区。对比可知前两种思路,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街—居”制存在的问题;也都没有把握住“居民自治”的社区建设的方向。撤销的主张则弥补了这些不足。撤销街道办事处是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一次大胆探索,它顺应了城市治理结构扁平化的内在要求、政府职能转变的基本需要,代表行政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此举将成为街道办事处改革的最终趋势。具体策略如下:

(一)调整行政区划

撤销街道办事处的前提是要调整行政区划,合理划分市辖区的管辖范围,适当增加市辖区数量。同时适当合并小社区,成立大社区,扩大社区地域范围和人口规模,既能保持合宜的管理幅度,也能增加社区可利用资源。

(二)推进公共服务供给改革

政府应鼓励社区成立各种服务中心,建立“社会工作站”,聘请专业社区工作者,招募社区工作志愿者,为居民提供如家庭服务、残疾人服务、青少年教育等服务。也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的方式,政府委托社区组织,提供社区公共卫生、文化教育、健身娱乐等服务,政府部门则只承担监督、指导等职责。对一些适合市场化运作的服务项目,可以逐步引入和开放市场竞争,通过招标竞标、BOT等形式,由企业提供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卫生等服务。

(三)培育社区自治能力

社区自治能力包括兩方面:一是公民自治的“硬实力”,即培养、生成公民自治的公共机构部门,也是实现公民自治重要载体;一是公民自治的“软实力”,即公民自身的自治能力。

(四)制定社区管理法律体

制定社区管理法律体系,将街道社区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并以法律形式巩固改革的成果。首先,重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明确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的性质和定位。其次,由于撤销街道办事处的改革涉及行政区划的调整,因此,有必要以法律形式规定市辖区的规模、范围等内容。

(作者单位: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上一篇:四风方面整改措施下一篇:2022年军转干考试热点:限电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