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经济创新发展报告(精选8篇)
街道经济创新发展报告 篇1
街道经济创新发展报告
一、20*年经济工作简要回顾
(一)坚持建设和管理并重,城市环境呈现新面貌 过去一年,街道加大投入,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城市建设,努力营造文明、舒适、和谐的人居环境,积极构建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重点工程顺利推进。积极配合市区重点工程建设,*阁工程已于5月初启动建设,环*山改造云西路区块工程正在推进之中。岩屿路拓宽工程顺利完成,塘岸、岩屿和泾边等村的综合楼建设基本完成。华府 新天地商业区建设进展顺利,海正老厂区开始拆建。多城同创深入开展。以迎接“省级卫生城市复审”为契机,着力开展了城中村、马路市场、背街小巷和五小行业等专项整治,积极开展“百日卫生大行动”,全面推进“多城同创”工作。投入500多万元,在红旗、岩屿两个“城中村”开展了电网改造。社区建设不断提升。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严格社区队伍管理,不断提高社区工作水平。云健社区迁入新办公大楼,*社区建立社区活动中心。广场社区和街道社区服务中心正在积极筹建之中。不断推 进社区创建工作,*社区和小井社区创建成为省级和谐示范社区、市级文明示范社区;花园和横河社区创建为市级和谐社区;云健和翠华社区通过省级卫生达标单位复审,小井社区被评为*市卫生先进单 位,并通过省级卫生达标单位考核验收;翠华社区被评为省级充分就业社区、区四星级民主法治社区。新农村建设扎实开展。顺利推进新世纪商城、三台门、星星、麻车、殿后陶等小区建设。泾边、高园、下马等村积极探索小区封闭式管理。加快村留地开发,泾边村28亩土地以600多万每亩的高价洽谈成 功。界牌头村自建营业房和老厂房出租,增加集体经济收入150多万。下马村在市中心医院对面建成150多间营业房,年增集体经济230万元。高园村开发位于市府广场南路的18.6亩村留地,建成有效期长 达十年的临时房,年租金达310万元。其他各村的村留地开发项目也正在有序推进中。
(二)积极应对挑战,经济发展总体平稳 过去一年,我街道的经济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但我们积极应对宏观经济形势的严峻考验,着力保增长、调结构,努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推进经济平稳协调发展。工业经济亮点凸显。按照“工业立区”的要求,认真落实区政府推进创业创新的优惠政策,强化服务,促进发展,努力排解要素制约,不断拓展发展空间,全力推进经济健康稳步发展。虽然受宏观经济 影响,出口型企业发展受阻,企业利润空间压缩,工业经济有所回落,工业性投资明显减弱,但综观全年,工业经济呈现了不少的亮点:(1)成长型企业快速发展。兴华真空、高登旅游、中海服装、华 通水产、旺隆轨道等企业,都得到较快发展,增速都在20%以上。另外,街道新增规模上企业3家。(2)品牌意识进一步增强。鼓励企业争创品牌、名牌,提升竞争力。*市银河制衣的台绣丝绸服饰荣获 省级名牌称号。(3)重视技术创新。支持企业开展技术改造,推进产品升级转型,鼓励企业设立技术研发中心,搭建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平台,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重点推进了爱华新型材料、强鹰板式太阳能热水器、多功能康复床、*休闲用品、新恒正家用灯具、万胜电子的缝纫机控制器等项目的研发。万隆橡胶密封件有限公司成立省级高新技术研究中心,启明星环保工程有限公司通过一 项省级新产品验收。(4)零地技改有效推进,*电器老厂区翻建和恒丰汽车厂房改造已完成。三产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按照优先发展都市型服务业的要求,实施“两翼拓展、多业并举”战略,着力打造“都市商圈”。去年新增5家限额上三产企业。从产业情况看:(1)房地产稳定发展。新大众 “西锦御苑”一期、“城市港湾”三期和国强的《金岸公寓》先后开盘,销售形势良好;*房产的“国际商务广场”基本销售完毕;爱华房产的“*山一号”进展顺利。时间房产在江西赣州的楼盘开发项 目进展顺利。(2)餐饮、宾馆业稳中有升,增幅为7%,虽然健民酒家搬迁,时间广场于去年10月出租,但餐饮所受的冲击相对较少,方远国际、时间商务等保持在2位数的增长。(3)超市、百货等行业 稳定增长。虽然新时代、欧尚等大型商场、超市开业,城区商贸竞争加剧,但锦江百货、世纪联华的增幅都在20%以上。三江购物以老城区居民为消费群体,业务拓展节节攀升。(4)汽车销售服务,新 引进了奇瑞汽车,虽然消费景气指数下降,但企业营销总体平稳。另外,为提升城区的商业氛围,我们举办了第二届“现代生活·休闲购物周”,效果很好,锦江百货在国庆期间销售额比去年增50%以上。城市三产消费能力正在逐步得到挖掘。一产经济得到增长。重视粮食生产,全年落实粮食播种面积2058亩,比上年增1.9%;完成粮食产量868吨,比上年增长12.6%。稳定水稻播种面积1115亩,平均亩产499公斤。全年发放粮食补助金8.05万元。认真做好粮食和其他经济作物的田间管理及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特别是晚稻的矮脚病的防治。推进农民信箱工程,促进农业经济依托技术指导得到发展,至今信箱注册用户共721人,用户参培率95%。
(三)着力改善民生,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成效 过去一年,街道高度关注民生工程,把改善民生和发展经济有机结合起来,着力解决事关群众的热点、难点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第四届邻居节圆满举行。5月16—7月25日,成功举办了第四届“邻居节”活动。以“奥运走近你我他,文明新风进万家”为主题,围绕“运动健身迎奥运”、“文明新风迎奥运”、“人文欢乐迎奥运”、“洁净美化迎奥运”、“平安稳定迎奥运”等五大板块,开展了近50项丰富多彩的活动,近3万居民和新*人热情参与了本届邻居节,进一步构造了“友爱、互助、温馨”的邻里关系,有效地促进了和 谐社会建设。社会事业得到全面发展。教育得到优先发展。中山小学综合楼于去年6月份竣工,9月份投入使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本费。生均经费从260元,提高到300元。计生工作扎实推进。大力开展了计划 生育综合整治大行动,计划生育率94.27%,出生人口性别比104:100;三查完成率99.36%。完成了各村计生协会换届选举。卫生工作得到加强。加强了社区医疗站建设,不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认 真部署手足口病防治工作,进一步推进了农民健康工程的深入实施。社会保障覆盖面得到进一步扩大。全面推进“五费合征”工作,街道三无对象、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100%。有力推进“低收入农 户奔小康工程”的实施工作。社会稳定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积极开展四级联动“就业援助社区行”活动,多次组织企业参加全区就业推介会,着力促进充分就业工作。以“实效大防范”为抓手,大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 社会稳定。认真开展了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年、百日安全督查和安全生产月专项行动,市级消防督办单位红旗木材市场和锦都大酒店投入近80万已整治完毕,通过消防大队验收。积极开展食品药品安 全监管,顺利创建为市级食品安全示范街道、市级质量先进街道。同时,认真扎实地做好森林消防、防汛防台、应急管理、信访、依法行政等平安稳定工作,过去一年街道辖区内没有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消防事故和食品药品事故。同志们,过去一年我街道在经济社会事业建设方面所取得的一系列成绩,是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街道上下全体干部群众同心同德、开拓创新、务实进取、扎实工作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 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向致力于*经济发展的企业家、生产经营者、管理者、建设者,向所有关心支持*建设的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受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我街道经济面临严峻挑战,出现了一些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困难与问题。(1)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回落,经济下行的压力加大。去年我 街道的主要经济指标相对落后,工业性投资少,发展后劲和潜力不足。(2)土地空间、资金、人才等要素制约仍然存在,辖区内工业土地容量基本为零,引进企业难度大,缺乏发展的集聚平台;三产空 间的拓展和提升难度较大,街道的城市核心区优势还未得到充分发挥和利用。(3)工业基础薄弱,主导产业不明显,规模上企业数量少,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偏低,经济增长方式还比较粗放。(4)企业 应对风险的能力有待加强,生产经营拓展存在困难。(5)重点项目落地难、重点工程政策处理难,与区里对接难等问题依然存在。以上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 以克服和解决。
二、今年形势分析和指导思想
(一)经济形势和发展环境分析 今年是建国60周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之年,是我街道团结拼搏、化解危机的重要一年,也是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经济工作至关重要,对此,我们要对当前的经济形势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一方面,要充分认识经济形势的严峻性和复杂性,切实增强危机感、紧迫感和使命感。今年世界经济环境中存在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和突发性风险前所未有。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不仅本身 尚未见底,而且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正在进一步加深,我街道发展的外部环境将更加严峻。据分析预测,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可能面临衰退,新兴市场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将进一步放缓,世界经济 增速将明显放缓,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市场萎缩、全球性需求减少和流动性不足会导致生产能力过剩,国际通货紧缩压力将继续加大。我们要充分认识这场历史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性、破坏性和影响的广泛性,充分认识今年国际宏观经济环境的复杂性和严峻性,正确把握经济的最新动向和发展趋势,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应对措施考虑得更周密一些,把工作做得更扎实一些。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有利条件和发展机遇,牢困树立发展信心和创新勇气,化危为机,抢抓机遇。一是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的大势,可以看到党中央保增长的坚强决心、强有力的政策举措和加快发 展的积极因素。去年9月以来,党中央审时度势,果断决策,实施灵活审慎的宏观调控政策,在财税、金融、外贸和投资等方面相继出台一系列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的政策举措,如中央决定投资4万 亿,省委省政府也决定拿出1500亿,这些都必将对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我们应对危机提供最大支撑和保障,为我们做好今年经济工作指明前进的方向,创造良好的条件。二是 要看到经济基本面的稳定形势。不管是全国、全省,还是*,尽管经济发展面临着困难和挑战,但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都保持了总体平稳发展的态势,我们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是前进中的问题。三是我街道的良好基础。我街道作为*市的核心区,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城市化程度高,基础设施完备,居民素质相对较高,经济发展环境优越、气氛浓厚,具有明显的先发优势。我们还拥有一支市场竞 争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勇于创业创新的企业家队伍。经过多年的发展,我街道的大多企业积累了应对挑战的经验,提高了抵抗风险的能力,形成了强大的精神力量。从去年开始,多数企业已经积极开 始了调整,这些都为今年的经济发展作好了充分的准备。总之,街道经济发展既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潜在机遇,因此,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在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下,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按照 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积极探索与主城区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经济发展道路,着力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二)今年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省市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市三届六次党代会、区七届三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委“两创”总战略、市委“三个*”和区委“五区”战略部署,紧紧围绕“保稳促调、转型升级”这一主线,积极应对经济形势变化,坚定信心,克难奋进,依托科技创新,促进转型升级,整合辖区资源,优化发展环境,完 善城市功能,提升综合竞争力,加强民生保障,促进社会和谐,努力保持经济平稳发展。总体思路:突出城市经济,克难攻坚,创业创新,内提外拓,转型升级,努力打造都市四个中心(都市商贸中心、休闲娱乐中心、生态宜居中心与和谐稳定中心)。主要预期目标:实现规模上工业总产值10.1亿元,同比增8%;三产增加值50亿,同比增10%;财政总收入3.*亿,同比增8%,其中地方财政1.75亿,同比增8%;农民人均纯收入10593元,同比增6%;社会各 项事业持续协调发展。为实现上述目标,今年经济工作必须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坚持标本兼治,保稳促调。要把保持经济平稳发展作为首要任务,着力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统筹抓好扩大需求、推动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二是坚持民生为本,企业为基。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中的基础性作用。把帮扶企业与保增长、保民生、保 稳定有机结合起来,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大力推动全民创业创新。三是坚持解放思想,克难攻坚。把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作为根本动力,大力弘扬创业创新精神,用改革的办法破解难题,以创新的举措迎接挑战,切实在关键环节和重点项目的改革上取得新突破,努力 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强劲动力和旺盛活力。四是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把统筹兼顾作为科学发展的根本方法,要统筹考虑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国际国内发展,妥善处理长远与当前、全面与重点、需要与可能的关系,合理配置 公共资源,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努力增强发展的协调性,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三、今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服务企业,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今年,市委将“两年”确定为企业服务年和项目推进年,我们要把帮扶企业作为“两年”工作的首要环节来抓,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服务功能,围绕“解困、扶持、服务”,进一步深化“送温暖、送政 策、送服务”活动,全力帮助企业渡过“寒冬”,全力维护经济的平稳运行。加强联系企业制度。牢固树立关心企业、为企业服务就是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工作意识,坚持走访企业制度、街道领导班子联 系企业制度、重点项目分工负责制度等,加强情况了解,加强感情沟通,切实关心企业生产情况。积极开展政策、科技、信息、项目、资金、人才等方面服务,帮助企业突破发展瓶颈,增强发展后劲。全力帮助企业减负。经济发展办、工商、税务等相关职能部门要全面落实国家实行的增值税转型、出口退税调整、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等各项优惠政策,以及市区出台的相关优惠减负政策,切实减 轻企业负担。稳定和发展房地产市场。认真落实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有关政策,帮助房地产业渡过难关,开创新的局面。推进新大众“西锦御苑”一期、“城市港湾”三期、爱华房产的“*山 一号”和国强集团在建、新建项目的进展。强化企业发展要素保障。要尽最大可能地通过“借地发展、借力发展”,大力实施制造业“飞地发展”战略,积极帮助企业破解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土地征用、拆迁、项目建设等有关问题。资金是当前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要着力解决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还要进一步加强企业用电、用水等保障。提升企业家素质水平。街道将努力创造机会,为创 业家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促进企业家的成长,着力培育懂经营、懂业务、懂管理、懂激励、重人才、重科技的现代企业管理人才。增强诚信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形成不畏艰难、团结协作、创业创 新的团队精神,提升企业应对危机的能力,促使企业尽快做大做强。
(二)创新发展思路,实施五大战略,力促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坚持“标本兼治、保稳促调”的原则,以创业创新为动力,科技进步为支撑,结构调整为主线,发展培育主导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现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实施科技推动战略。支持企业研发新产 品,提升产品档次和竞争力,走科技创新之路。进一步加快技术改造,做好产业升级文章,着力开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重点支持爱华新型材料、强鹰集团板式太阳能热水器、多功能康复床、*休闲用品、新恒正水晶家用灯具和万胜电子缝纫机控制器等产品开发与生产。实施多元市场战略。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扩大内需、激活农村市场的方针,引导出口型企业主动调整定位,积极调整销 售策略,从纯出口转型为出口和内销并举,及时启动国内市场,拓展农村市场,完善销售网络。重点支持新恒正莫克水晶、*小家电、弗劳思服饰、银河制衣等企业拓展国内连锁销售渠道。推进规模培育 战略。完善各类扶持政策,全力做大做强*电器、强鹰集团、新恒正礼品等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努力实现5亿元企业1家、上亿元企业3家。扶持小企业快速成长,新增规模上企业2家。争创区“明星”企业、“功勋”企业。鼓励企业加大投入,落实好万胜电子和银河制衣等企业的新厂区建设。实施品牌提升战略。在全街道形成以名牌兴企、名牌兴工业、名牌兴街道的共识,充分发挥省、市名牌企业的“ 引头雁”作用,引导企业树立品牌意识、质量意识,打响主导产品,争创省市级名牌。实施“飞地发展”战略。鼓励企业跳出*、发展*,拓展发展空间。积极落实区里关于促进创业创新的有关政策,大 力支持*电器、银河制衣、万胜电子和钉霸工具等企业在*东部功能区块的发展。
(三)建设特色街区,打造商贸中心,繁荣现代服务业 按照优先发展都市型服务业的要求,实施“两翼拓展、多业并举”战略,着力建设特色街区,精心打造城市商贸中心。*山以北区块:以建设现代服务集聚区为载体,盘整资源,集聚产品,形成“一纵(解放路)两横(*路和工人西路)”的商贸格局。在解放路沿线大力发展商贸业,建设商贸特色街区,打造以锦江百货、世纪联华(*店)、玉宏*新天地、黄氏华府天地为龙头的解放路现代商贸业新名片。提升*路商业旺铺的档次,打造*路精品街。探索启动美食街区块改造,培育形成新的商务圈。推进工人西路海正老厂区改造,并借改造之机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通过主题招商、特色招商等 措施,重点引进、培育、扶持一批具有较强辐射力的大公司、大集团总部、研发中心。以特色街区建设为载体,结合城市文化建设,打造休闲特色街,着重抓好江滨路等休闲特色街、工人路等娱乐特色 街、中山支路五小行业示范街、轮渡路餐饮特色街建设。*山以南区块:依托*商业街、东商务区及新*大厦、时间广场、*国际商务广场等商务楼宇,加快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集聚,做旺新城区。继续建设开发大道汽贸一条街、市府大道金融一条街。支持新世界百货发展,打造*现代商贸业新航母。
(四)推进城市建设,强化社会管理,构建优良的经济发展环境 充分发挥中心城区的区位优势,以完善城市功能为核心,提升辐射、集聚能力,全面提升城市建设品位和管理水平,为经济发展构建优良的环境。推进城市建设。积极配合市、区做好*阁建设、环*山区 块改造、华府新天地和开发大道西延工程等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改观城市整体面貌,再树城市崭新形象,为招商引资创造良好条件。强化城市管理。巩固省卫生城市“创卫”成果,着力推进“数字城管 ”,大力开展城中村、五小行业、背街小巷、马路市场、环境卫生等专项整治,建立健全长效管理制度,塑造良好的市容市貌。加快新农村建设。重视粮食生产,促进村民持续增收。深化联谊实业公司 改制工作,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农村城市化、村民居民化。加快住宅小区建设,主要是加快星星村旧村改造工程建设,大力推进新世纪商城及麻车村、三台门村等小区建设。深入实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发挥省、市级示范村、文明村的作用,改善和优化人居环境,努力营造文明、舒适的人居环境。采取自主开发、合作开发等多种策略,加快村留地开发,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给广 大村民更多实惠。
(五)发展社会事业,切实改善民生,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的和谐共进 深入实施“全面改善民生65条”,坚持把全面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牢牢把握社会建设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规律,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的和谐共进。加强社区 建设。启动集市民教育、休闲、服务于一体的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完善社区服务功能,积极探索提升社区服务效能,将社会有偿服务与居民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推进“居家养老”试点工作,开展一 系列便民服务活动,建设“社区服务超市”。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大力发展科技、教育、体育、医疗卫生、计划生育、文化下乡等各项事业,精心组织好戏曲协会、排舞协会、体育协会等群体文体组织,拓展“邻居节”的内涵,繁荣群众性文化,提升街道文化软实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五费合征”工作,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推进*敬老院扩建工程,关爱老人晚年生活。落实好农民进社保政 策,积极解决被征地农民的社保问题。推进“平安*”建设。进一步加强社会综合治理、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质量技术监督、森林消防、防汛防台、应急管理、信访、依法行政、政府信息公开等各 项维稳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街道经济创新发展报告 篇2
关键词:社会资本,管理创新,项目,服务
近年来, 街道现代化建设如火如荼, 社会资本始终扮演着“酵母”的角色, 发挥应有的效应。然而, 在外部“冲击”和内部“阵痛”的窘境下, 面对资源紧缺、负担过重等掣肘, 街道必须千方百计撬动社会资本, 在传统产业、楼宇经济、高端商贸、社会民生等领域持续产生“化学效应”, 保持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一、现状与困难
1) 经济发展方面。受企业“退城进园”以及宏观政策影响, 辖区工业企业“大撤离”, 房地产行业“不景气”, 民间投资的热度呈降温趋势, 而街道重大项目投入总体呈逐步攀升趋势, 过于依赖街道投入来推动项目“落地生根”, 不仅令资金链失衡的情况更加严重, 而且令可持续健康发展更加担忧。从长远来看, “融资平台”风险加剧, “土地财政”难以为继, 亟需寻求并引入“新鲜血液”, 促进“血液循环”。
2) 社会管理方面。近年来, 随着房管所、派出所、城市管理等职能下放, 民生保障扩面提标、社会管理升级提档, 加剧了街道财政负担, 而街道财政收入的“连续增长”无法填补财政缺口的“持续扩大”。辖区内公共配套仍然面临总量不足、设施老旧等现实困难, 硬件设施改造难度高、投资金额大、利润率低、回报期长, 靠政府投入改造并经营管理将难以满足群众“多元化”需求。
二、机遇与优势
纵观国际国内形势, 社会资本以其归属清晰、利益直接、风险自担、机制灵活等特点, 高度契合市场经济运行机制, 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在全球化、信息化、城市化的大背景下, 街道在新一轮的发展中, 仍然机遇多于挑战, 优势大于劣势。
1) 从外部环境看:西方发达国家普遍把社会资本作为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效率和降低成本的重要手段, 其中以美国模式、日本模式、法国模式较为典型。而国内政府平台类公司为扩宽融资渠道和方式, 做了大量行之有效的探索和实践。民间投资活动表现出了较强的流动性和追逐利润的本质。2) 从自身特点看:街道将以高档商贸业为特色形态, 以楼宇经济为主力战场, 以现代化服务业为重要支柱, 企业入驻率, 产出率逐年递增为社会资本发展壮大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街道在城市道路、公共配套、环境整治等方面不断加大改造力度, 有力提升了城市的品质和价值, 夯实了吸引社会资本的硬件基础。
三、思路与对策
如何充分发挥社会资本的专业、高效优势, 为街道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动力?如何借鉴市场化运作的成功经验, 对固有模式进行创新升级?结合街道实际情况, 提出如下思路与对策:
(一) 把握脉动、夯实根基, 在更高层次上拓展投资空间
1)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应对辖区工业布局调整, 做好企业稳心留根, 注重内部挖潜, 实施“腾笼换凤”, 逐步提高民间投资的产业化和专业化水平。2) 培育楼宇规模经济。通过特色包装、服务激励等措施, 大力引进一批优质企业, 借机借势打造一批高品质楼宇载体, 努力形成一批品牌楼宇、综合体和街区。3) 紧抓属地载体建设。充分抓住片区改造布局调整和功能优化的契机, 统筹利用辖区资源, 注重“造血功能”;精细测算投入产出效益, 鼓励社会资金投入, 倡导符合市场规律的运行模式, 积极推动社会项目建成达效。
(二) 集聚优势、争创精品, 在更优品质上强化吸金能力
1) 力求招大引强。进一步深化全员招商的理念, 建立健全更加科学、奖励到位的激励机制, 围绕新兴产业、功能性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等发展重点, 全力招引龙头型、成熟型企业。2) 加强创意策划。针对辖区所有可改造地块, 坚持市场为导向, 以超前的视野、科学的态度、独树的创意, 不断完善功能布局, 吸引成熟的大企业直接投资或间接参与。3) 注重要素集聚。有针对性把社区管理服务与市场化相结合, 通过引入社会资金、社会组织、专业人才等社会性要素, 统筹策划、精心包装、推陈出新, 打造更精细、更具特色的优质服务, 满足多样需求。
(三) 突破盲点、激活资本, 在更高水平上创新运营模式
1) 运作模式由独立向联合转变。针对经营性项目, 积极尝试和推广特许经营权方式 (B O T) , 解决资金不足与投资需求上升的矛盾。通过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税费优惠、信贷支持和政府购买等多种形式, 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兴办养老服务机构、残疾人康复、托老服务等各类社会福利机构, 扶持社会事业项目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
2) 资金保障由单一向多元转变。推动“资产变资本”, “时间换空间”, 坚持通过营利与公益相捆绑, 有形与无形相结合的方式, 推进债务性融资和资产性融资;对已建成的经营性资产, 筛选效益较差的资源, 通过转让全部或部分权益;研究创立城市产业投资专项基金, 吸纳企业资金、保险资金和其他社会公共基金, 参与片区改造及配套项目建设, 转嫁和稀释融资平台风险。
3) 载体资源由无形向有形转变。转让冠名权、广告权、经营权、使用权等无形资产, 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建设。在充分听取社会各界意见的前提下, 坚持公开民主原则, 按照市场经营的法则, 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 依法合规将社会事业项目、商业载体、住宅小区等冠名权和广告权出让。
(四) 准确定位、增强服务, 在更高标准上优化发展环境
1) 多纬度推介到位。通过楼宇商会、非公党组织、社区分商会、商管公司等多种途径, 大力宣传和推广项目, 尽力寻求最佳投资者、合作方, 从源头上提升项目运作效率和影响力;依托“政府、网络、社会”三大平台, 发动各方关系, 营造舆论氛围, 提升地块知名度和美誉度。
2) 全方位规范到位。在项目决策立项、投资计划、招标投标、规模调整、竣工验收、监督管理的过程中, 做到科学规范、有理有据, 严格控制成本, 精确测算收益, 并加大公众参与及公共监督力度, 提高项目管理运行的透明度, 打造“阳光工程”。
3) 高效率服务到位。加强对企业的引导和推动, 提供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的“保姆式”服务, 提高效率, 提升服务档次;建立多层次的合作平台, 多渠道的沟通网络, 开辟企业投资的“绿色通道”;为企业争取政策、税费、资金等支持, 营造低成本的投资环境。
四、结语
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提出“市场要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街道要理清与市场的关系, 按照“市场为先、服务为本”总体思路, 激发市场活力, 发酵社会效应, 全方位、多角度鼓励民间资本加大社会投入, 参与项目运作, 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提升经济运行质量, 创新社会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街道经济创新发展报告 篇3
突出主体产业地位
要培植主体产业,继续突出针织内衣行业作为街道主体产业的重要地位,完善扶持政策,加大扶持力度,促进针织内衣行业实现转型升级;要培植主体企业,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培育工程”,通过外来资本注入、内部机制创新等,鼓励企业实施规模扩张,培育一批行业领头、技术领先、市场领跑的领军企业和示范企业;要培植主体产品,积极开展专利产品的申报和审批,力争年新增升级新产品10个以上。
做好专业化和规模化
在前阶段良好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内部专业化分工体系,实现针织内衣产业各环节的专业化和规模化。积极发挥PTA原材料、印染、绣花加工、设计人才、管理、贸易、物流中心等资源优势,加快打造本地区优质产业链,大幅度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针织内衣企业的利润。同时,积极利用建设街道工业园区以及盘活土地、存量厂房等契机,以内衣协会为平台,积极发挥土地、劳动力资源、产业、区位和交通优势,主动接轨并积极承接大江东新城的发展,按照相互配合、优势互补原则,加大对外招商引资力度,加大针织内衣行业相关企业的引进,扩大街道针织内衣行业企业的数量,增加经济总量。
加快推进创新发展
鼓励企业内部个性发展,在政策和资金上积极扶持华欣、永泰、永宁尔、飞虹针织、天鹰制衣等行业龙头企业开发新产品、研发新工艺、引进新人才,继续加强与下沙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挖掘产品市场潜力,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附加值,在行业发展中起到示范效应。力争未来五年新增区级以上技术中心5家,省级名牌产品或著名商标4只。
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要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国家级生态街道创建为平台,通过抓好清洁生产、能耗企业节能降耗竞赛、生产生活污水截污纳管、中水回用、开展能耗企业数据监控等方法,着力推进针织内衣企业节能减排,为针织内衣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要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发挥好协会作用,按照“自立、自治、自养”的原则,培育和规范内衣协会,发挥内衣协会的团队作用,促进协会的“桥梁”作用,强化其服务、协调和自律功能,使协会的工作做到市场化、规范化、法制化。
榕华街道经济社会发展调研 篇4
根据榕城区委区政府的部署,办事处领导高度重视,迅速组织落实专人开展调研活动,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榕城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榕华街道紧紧围绕 “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和谐是第一目标、人气是第一关键”的总体思路,以打造“发展榕华、活力榕华、人文榕华、和谐榕华”为目标,高扬“临江南路精神”,抢抓机遇,奋力拼搏,扎实推进各项工作,政治、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呈现出稳定、健康、有序的发展态势和良好局面。
随着市区城市设防综合工程和“三旧”改造的强势推进,临江南片区迎来新一轮大发展的良好态势,榕华街道紧紧抓住地缘优势和临江南路片区开发建设的有利契机,加快推进商业网点建设,努力引导临江南路的沿街向休闲购物特色商业街方向发展;充分发挥以榕华大道和进贤门大道“两道”为轴线的商业片区的带动作用,配套好同心路、东湖路、椟松路等沿街商业网点建设,优化投资经营环境,引民资、集民力,搞活商贸流通,苏宁电器、东方康宁购物广场、卜蜂莲花商场等大型商场相继落户,有效提升现代化城市品位。加强对进安街、毓秀女人街、榕华市场、西头综合市场、进贤商城、北门水产市场和西头综合市场等的管理,1在巩固和提高现有的基础上,整合市场资源,培育特色市场。进贤大酒店、新天地大酒店、如家酒店、七天连锁酒店等相继营业,酒店服务业链条初步形成。成立了教育扶贫会和平安建设促进会,所筹资金用于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和支持辖区治安防控工作,发挥综治调处作用,及时调处各类矛盾纠纷;成立了揭阳市第一个以民警名字命名的基层警务室“罗文治安工作室”,有效地整合各社区治安力量,加大治安巡逻和监控力度,全力维护社会稳定。积极开展“六好”平安和谐社区的创建工作,通过开展扶贫济困、建设平安社区等活动,全力保障辖区治安秩序良好、社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11个社区已有8个社区被评为广东省“六好”平安和谐社区。
二、存在问题
(一)街道办事处是区政府的派出机构,名义上与其他职能部门是平等协作关系,各自履行法定职能,但事实上一些市属区属的职能部门往往把街道办事处作为自己的工作载体,每年下达各种考核指标,直接指挥街道办事处进行工作,街道为了完成考核不得不围绕职能部门的指挥棒转,忙于应付各部门的各种检查、会议、报表,而街道自己制定的工作计划经常被上级交办的临时性任务打乱,很难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也没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街道应该做什么工作,研究如何做好工作。
(二)街道办事处的工作职责明确规定了街道办事处的多项
重大责任,但街道并无相应的权力来完成这些责任。一些应由有责有权职能部门为主、街道配合的工作,由于多个职能部门的职责交叉,最终还是交由处于从属地位的街道来承担。“属地管理”与“谁主管谁负责”的标准不统一、界限不清、主次不分,责任与权力的分离造成工作中的被动与尴尬。
(三)街道在人少事多的情况下,为完成上级政府及职能部门交办的各项工作,有时不得不将任务和工作分解落实到社区去完成,造成社区工作量越来越大,社区工作的行政化色彩浓厚。社区角色的错位,无力顾及居民自治等工作。也就是说,街道负重的直接结果,使社区建设成为空谈。
三、对策建议
街道经济发展科年度工作总结 篇5
一、前三季度指标完成情况
截止9月底,完成引进市外资金8050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00%,完成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31户,完成全年任务的110%。完成楼宇纳税全税3860万元,其中新引进二批次楼宇企业纳税2.6万元;协税护税完成362万元(1-8月),完成全年任务的52%。目前正在给台商投资企业咕噜熊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办理注册手续,注册资金正在准备中。
二、工作存在问题
我街在招商引资和发展楼宇经济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是招商引资招法不足,渠道不广,招商机制、招商方式不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要求,招商信息、招商渠道不够广,“招大商、引名企、引成熟企业”举措不多,效果不好。
二是由于由于工商注册政策改革,实际注册地与注册资金的放开,造成引企、引市外资的难度加大。
三是新注册楼宇企业挂房号比较多,实际入住楼宇企业比较少,今年新引进的企业小户多,见税慢,尚无纳税大户。
三、下一步工作举措
1、建立宁园街经济工作目标考核责任制,按照区里政策,重新修订街道招商引资奖励政策,有效利用资源,把握机会,继续做好招商引资尤其是楼宇招商引资工作,力争完成今年任务的同时。
2、不断深化“促惠上”活动,加大对街域内企业服务力度。在街道行政服务中心设立企业服务窗口,开通企业服务热线,专人负责解答企业问题,打造为企业全方位“一站式”服务平台。对十几家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进行上门服务,了解情况,帮助企业解决经营中遇到的难题。建立企业服务长效机制,对重点企业专人负责,定期走访,实行实时跟踪和全程无偿代理服务。
街道经济创新发展报告 篇6
(2007年11月19日)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民生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而要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关键是加快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核心是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重要途径就是把大批农民逐步从土地中转移出去,从城市房屋租赁经济中转移出去。近些年来,我街道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三农”工作的大事来抓,劳务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发展现状
(一)农村劳务经济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外出务工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2007年全街道输出劳动力5100多人,年人均收入按8000元计算,总收入可达4080万元。劳务输出的性质已由过去农民增收的一个项目,向牵动村居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产业、一种重要经济成份转变。
(二)劳务输出的行业已由过去单一体力型,向体力智力复合型方向转变。过去的劳务人员大多从事建筑力工、装卸力工等体力活,从事技术工种的不多,而现在却向体力智力复合型方向发展。目前从事装璜、磨工、焊工、车工、钳工、机修工等技术工种的人员已占相当比例。1
(三)劳务经济有效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调整的前提是非农产业大发展,劳务输出能够不断将农业劳动力吸纳到非农就业岗位,不断降低农业就业的比重,从而促进多种经营的发展,改变了农业中种植业一统天下的局面。另外,土地的集中,有利于调整农作物布局,又使林、牧、副、渔等产业得到有效调整。近年来街道畜牧养殖产业的迅速崛起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四)劳务经济有效促进了农村的政治安定和社会稳定。以前,老百姓农闲时无事可做,赌博、打架等事件时有发生,农村社会治安状况较差。劳务经济发展起来,人们没有了闲工夫,都一心想挣钱、一心想发家,扰乱社会治安、聚众闹事等不良行为减少了许多,农村出现了政治安定和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
二、主要问题
一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存在较大盲目性。由于当前劳动力市场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劳务信息渠道不畅,劳务经济中介服务主体发育滞后,使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无序性、盲目性和不稳定性。目前我乡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仍然以传统的血缘、地缘、友缘带动为主,有组织输出虽有进步,但进展不快,比例较低,主要是劳务中介组织和劳
务经纪人数量偏少,没有形成有组织、大规模的有序转移格局。
二是对劳务输出的服务不够到位。街道办事处在组织劳务输出工作上没有比较成型的组织,没有各种健全服务机构,无法为外出务工者提供信息。
三是外出务工者的文化程度偏低。近年来,大部分外输人员都是初中毕业或高中毕业后就直接外出务工,没能做到先培训后输出,外出务工人员没有进行一定技能培训,素质不高。据统计我街道5100多外出务工者当中,初中文化程度以下者达4380多人,占总数的86%。
三、对策建议
城乡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街道现有农村人口1.4万人,农村劳动力8637人。发展农村劳务经济,还有着巨大潜力。按照全国平均水平计算(每个农业劳动力经营8亩耕地),全街道实际所需农业劳动力约为0.3万人,还有0.8万劳动力需要转移,而且随着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潜在富余劳动力还会不断增加。因此,必须采取得力措施,加大发展力度,尽快把这一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一要在更新群众的思想观念上下功夫。首先,要教育群众摆脱宿命论思想的束缚。相信命运是可以改变的,克服自暴自弃的心理,培养乐观自信的心理品质。其次,要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理想。敢于追求未来美好生活,对未
来充满信心和希望。使他们认识到:要想生活好,就要挺直腰杆走出去,只要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奋发图强的品格和敢想敢做的精神,生活就会好起来。再次,还要帮助群众养成艰苦奋斗的作风。要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来发家致富,靠自己的双手架起通向富裕的金桥,在外面广阔的世界里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二要在畅通输出渠道上功夫。一要变自由输出为组织输出。要健全组织,明确专人负责,把劳务工作时时抓在手上,变自由输出为有组织的输出。输出的每个环节都要有人抓,有人管,使劳务输出工作沿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二要变盲目输出为定向输出。以前大多数劳务输出属于盲目输出,听到哪个地方有活干、有钱赚,不考察、不了解,就急忙组织人员去,许多时候劳务人员去后就返回,不但没有挣到钱还白花了路费。今后政府要多联系一些输出渠道,多辟建一些劳务基地,多提供一些劳务信息,使劳务人员输出有方向,立足有根基,挣钱有把握。三要变就地输出为异地输出。本地经济不发达,内转人员收入较低,加之市场狭小有限,不能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而向发达的大、中城市输出,活好找,钱好赚,收入远远超过本地。
三要在强化务工者素质上下功夫。提高外出务工者的素质,必须大力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培训是提高农村劳
动力市场竞争力、推动劳务经济发展的“加速器”。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与学校或有关培训机构搞好衔接,根据市场需求,科学确定培训专业和培训内容,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坚持技能培训与转移就业紧密结合,积极推行“订单培训”、“定向培训”、“学校垫资培训”、“跟踪企业培训”、“校企结合培训”等多种培训模式,实行包学技能、包就业、包维权服务等“一条龙”服务的新模式。
四要在增强就地转移能力上下功夫。在组织农民外出务工的同时,要加快小城镇建设,大力发展乡域经济,引导农民就地转移、就地就业。一是大力发展种养业。我乡农业资源丰富,种养业的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近年来,我乡在发展蔬菜产业、生猪养殖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效,为农村劳动力就地消化,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积极作用。二是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把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作为乡域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特别应在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和流通服务业上花气力,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吸纳更多农村劳动力。三是抓好小城镇建设。我乡城镇化建设相对滞后。当前应借县城移的机遇,加快小城镇发展步伐,增强小城镇综合功能,提高小城镇对农民的吸纳能力。
街道经济创新发展报告 篇7
1 影响乡、镇、街道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农业结构不合理, 农村经济发展缓慢。我区的15个乡、镇、街道中农村人口占比重较大, 农村中总量供给不足, 产业结构调整仍有局限性, 也不够合理, 发展不平衡。农村产业开发的条件差, 可开发利用的土地少, 产业结构调整上有很大困难。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 致使整个经济发展缓慢。同时, 传统农业向高效农业转化力度不够。近几年, 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 市场需求向多样化、高品质方向转变, 农业结构越来越显得不合理。政府虽然积极帮助和引导农民实施产业结构调整, 但由于不少农户无技术、无资金、无经验, 不能形成农业产业化经营, 无法形成规模效应, 造成投入多、产出少、销售难。再者, 由于农业生产的低效益, 农村中稍有文化素质, 有一技之长的男女青年, 纷纷外出, 不愿从事劳动强度大的种植业, 而留在农村的老年劳动力和妇女劳动力, 因缺文化、对新技术、新生事物接受慢, 宁可固守低效益的传统种植业, 不愿向畜产品、水产品、蔬菜、植物、奶牛等具有价格优势的高效农产品转型。街道、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街道企业和村办企业大部分停产倒闭或改制, 镇村两级经济负债相当沉重。有的街道负债高达几百万元, 村集体负债达到几十万元, 严重影响街道和村级组织正常工作的开展。许多村级组织在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上缺乏思路, 步伐缓慢, 不敢担风险, 导致集体经济无项目, “空壳村”现象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使得村领导班子威信降低, 集体的凝聚力弱化, 农民欠缴的税款催收难度加大。如此, 集体没有经营收入, 农民欠款收不上来, 欠债本利要归还, 造成了村集体“无钱办事”现象。
乡 (镇) 、村干部整体素质不高。有些街道、村干部进取精神不足, 缺乏强烈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 整天忙于应付日常事务, 说的多干的少, 与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要求差距大。精力很少集中到发展街道经济建设上来, 还有的偏重于显性的政绩, 乐于做“形象”工程, 对“高、大、外”项目的战略性投入思考较少。有的村干部精简后人数减少, 但工作量大, 待遇低, 有时因为一些硬性任务等, 上面不满意, 群众不理解, 工作作风飘浮, 组织纪律涣散, 工作拖踏, 工作积极性不高。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够, 市场意识不强。大部分农民群众文化素质太低, 并长期受落后思想的束缚, 开放、探索、创新意识差。事实上存在着铺张浪费, 好逸恶劳等不良现象没有得到有效的扼制。自力更生, 艰苦创业精神有待进一步加强。据有关机构统计数字表明, 我国农村住户从业人员平均受教育6.66年, 纯农业户的从业人员中还有17%为文盲。青年农民的素质高一些, 但仍然达不到九年义务教育水平, 而46岁以上的中老年农民, 35%为文盲和半文盲。这组数字与我区目前的街道从业人员文化教育程度基本相符。具有较低文化素质的农民, 思想观念必然陈旧落后, 市场意识不强, 面对纷繁复杂的市场经济, 不能正确分析当地的资源优势, 抓住市场竞争强的支柱产业和名牌产品, 只是盲目跟从, 盲目投资。有的街道、村干部千方百计从外地引来外资项目, 给农民提供最优惠的政策和服务, 但大家就是脑袋不开窍, 不配合, 致使好的项目不能接受, 无法落实。甚至有许多农民只是观望, 没有行动。还有的村屯, 村委会多次动员群众把山林地对外招商搞旅游开发, 建设滑雪场, 但是, 大多数群众思想僵化, 以个人利益为重, 忽视长远发展的巨大效益, 导致项目最终流产。
2 解决街道经济发展的主要对策
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学习贯彻落实好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各项方针政策是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首要的政治任务。一是领导干部带头学习, 特别是街道、村的领导干部要先学习、先领会、先贯彻、起表率、带好头, 并以此带动和指导各项工作的开展。二是紧密结合各自街道的实际, 把学习贯彻党在新时期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具体工作结合起来, 与制定街道“十一五”规划结合起来, 与全力推进当前的各项工作结合起来, 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二十字”方针, 不断理清工作思路, 明确工作目标, 认真细致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增长新本领、拓展新领域, 自觉、坚定地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切实转变工作的方式和方法。
转变政府职能, 提高干部服务经济的本领。在新的形势下, 街道职能要按照市场经济的内在的客观要求由行政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由行政命令向政策引导、协调转变。我们广大街道的干部和工作人员, 不仅要在理论上有清醒的认识, 也要把这一原则落实在从政的行动上。各街道要围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这个中心制定各项政策, 不断转变工作作风, 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强化服务观念, 真正做到为官一任, 造福一方, 全面提高自身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和发展、服务经济的本领。
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各街道要按照“稳粮调结构, 调整促增收”的原则, 以市场为导向, 以推广良种良法为保障, 以发展“名、特、优、稀”农产品为重点, 大力引导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着力培育畜牧业, 要充分发挥我市优越的自然条件, 大力扶持旅游业, 积极发展蔬菜、山产品、食用菌等特色农产品, 并以蒙牛乳业、真心食品、百达药业等龙头企业为依托, 壮大奶牛、食品和药材等产业的发展规模, 并使之形成基地优势、主导品牌。不断发挥其辐射、带动效应, 提升农产品的生产档次, 提高其增加值。
加强对街道干部群众的科技培训。一方面, 政府要努力加大农村科技教育投资, 采取各种形式对街道干部群众进行种、养、加实用技术培训, 另一方面, 要进一步改革农村教育体制, 加强农民职业教育培训, 不断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此外, 各级政府部门要牢固树立服务经济意识, 扎扎实实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服务, 要为农民送项目、送资金、送技术, 搞好产、供、销一条龙服务。
壮大集体经济。江泽民同志曾强调指出:“要通过多种形式逐步壮大集体经济, 这是提高农村基层组织的集体服务功能, 增强党在农民群众中的凝聚力的需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实现共同富裕的客观需要。只有集体经济实力增强了, 才有能力兴办文化教育等公益事业, 搞好基础设施建设, 改变村容村貌, 提高农民素质, 带动农民共同富裕。“大河满, 小河平”就是这个道理。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要因地制宜, 选好路子, 结合当地传统和自然优势, 能农则农, 能工则工, 能商则商。坚持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机制这种农村集体经济最有效的实现形式, 区别不同情况, 采取不同的模式, 切忌东施效颦, 不切实际盲目立项。
壮大循环经济 创新发展方式 篇8
发挥示范作用
促进循环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解振华
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分别于2005年、2007年分两批,选择192家单位开展同家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加强了对循环经济工作的指导,这项工作得到了财政部、科技部、环保部、工程院等很多部门的支持和配合。近期根据国务院领导指示,我们多次邀请专家到甘肃、青海指导编制了甘肃省和青海省柴达木试验区循环经济总体规划,并与相关部门协调提出支持发展循环经济的经济政策,近期将报国务院。4年来,我们以循环经济试点工作为契机,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通过加强规划指导、完善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投入、加快技术研发、强化宣传培训等一系列措施,在重点行业、产业园区、部分领域和区域开展了试点,循环经济从理念逐步变为行动,逐步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资源产出率稳步提高,单位产品能耗物耗明显降低,废物循环利用水平取得较大提高,污染物排放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形成了一批循环经济的典型企业和产业园区,为节能减排做出了积极贡献。2007年,我国能源产出率为8660元/吨标准煤,同比增长4.04%;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已达62.8%,同比增长2.6%;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144立方米,同比下降6.5%;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62%,同比增加4个百分点;钢产量近1/4来源于废钢,水泥原料的20%来自于固体废物,纸浆产量近1/3的原料来自再生资源。
为了更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观,总结循环经济试点经验,树立典型,扩大宣传,推动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工程院联合组织开展“循环经济专家行”活动。充分发挥院士、专家的技术优势、知识优势,对试点单位循环经济实施情况进行调研,挖掘经验,总结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开展技术诊评和咨询,帮助解决存在的主要问题;推动完成重大技术改造,提高试点单位科技创新能力和循环经济发展水平;为管理部门提出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我国的循环经济应通过建设三个平台来推动。首先,要建设循环经济的经济学平台,充分运用好市场这只“无形之手”。其次,要建设制度、法律、教育及道德的平台,以政府为主导,运用好政府这只“有形之手”。第三,要建设既节约资源、能源,又从源头防止环境污染,同时还有显著经济效益的科学技术平台,运用好科技这只“点石成金之手”。三个平台缺一不可。
在这三个平台中,科学技术平台非常重要,非常关键。当我们按照资源、能源、环境和经济效益“四赢”的标准去审视当前产业界正在使用的技术,会发现很多还没有达到这个要求。因此,要加强生态工业、系统工程等相关科技的深入研究,设计创新的产业发展和组织模式,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3R”原则指导科技研发。
循环经济是一种崭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有效实现形式。发达国家已完成工业现代化,他们所提的循环经济,主要是面向高附加价值制造业的清洁生产,以及社会废弃物的资源化循环利用。我国尚处于工业化进程中期,立足于基本国情,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任务不仅要面向废弃物的资源化循环利用,更要注重生产源头减量化和产业技术升级,探索生产、流通与消费关键环节的生态转型,以真正实现低消耗、低污染和高效率的可持续发展。建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惠及民生一体化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为此,需要一系列包括决策支持技术、产业升级技术、系统链接技术、废弃物资源化技术等作为支撑,并逐步形成体系。同时,要研究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之路,在循环经济发展目标、实现途径、基本方法等方面应有别于其他国家。
发展低碳经济也是循环经济理念的体现。要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调整,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特别是要重视通过科技创新推进节能减排。
作为科技界人士,我们很高兴地看到《循环经济促进法》中专门规定,要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循环经济的科技研发,循环经济技术和产品的示范与推广,重大循环经济项目的实施,以及发展循环经济的信息服务等。这为推进循环经济科技创新提供了有力保障,希望能够在有关部门的领导下贯彻落实。
我国再制造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一、中国特色的再制造工程内涵与特征
再制造是指将机电产品运用高科技进行专业化修复或升级改造,使其恢复到像新品一样或优于新品的批量化制造过程。其重要特征是再制造产品的质量和性能不低于新品,与新品相比,节约成本50%,节能60%,节材70%,对环境的不良影响与制造新品相比显著降低。欧美等国的再制造目前主要以尺寸修理法和换件修理法为主,如2005年美国再制造产业产值达800亿美元。我国的再制造是在维修工程、表面工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基于复合表面工程技术、纳米表面工程技术和自动化表面工程技术,这些先进的表面工程技术是国外再制造时所不曾采用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制造,为发展我国现代化生产性服务业增加了崭新的内容。
装备再制造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是国内第一家从事机电设备和武器装备再制造领域的国家级研究中心,拥有再制造寿命评估、再制造关键技术、再制造质量控制等10余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
二、我国再制造发展概况
2005年,国务院有关文件均明确指出国家“支持废旧机电产品再制造”,并“组织相关绿色再制造技术及其创新能力的研发”。同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6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组织开展循环经济试点(第一批)工作的通知”,其中再制造被列为四个重点领域之一。《循环经济促进法》为推进再制造产业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我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取得了积极进展,国家发展改革委选择了14家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企业适时开展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在技术、政策、标准、市
场规范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三、面临的主要障碍
一是对发展再制造产业缺乏足够的认识。再制造作为一个新的理念还没有被人们广泛认识,消费者没有真正认识到使用再制造产品的好处,制造企业对发展再制造产业积极性不高,没有看到再制造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深远影响。
二是还没有形成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对再制造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和产业发展态度,致使各部门在制定各项规章制度时,没有考虑对再制造产业发展的影响,有些政策和法规从各个方面对再制造的发展客观上设置了障碍。
三是亟待建立再制造物流体系。目前我国实行的废旧发动机禁止进口政策,颁布实施的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报废汽车五大总成必须回炉冶炼,这些政策从根本上堵死了发动机等再制造旧件的来源,切断了再制造行业的原材料,是当前制约再制造产业发展的“瓶颈”。
日是再制造关键技术支撑还需进一步加强。再制造技术与传统制造技术存在许多不同,为了提高旧件利用率,发挥中国特色的再制造优势,需要加强再制造技术创新,研发再制造领域的高新技术、关键技术和实用技术。
四、推进我国再制造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是深化示范试点工作。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开展的汽车零部件和轮胎再制造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摸索总结一整套再制造行业的管理办法,进一步扩大再制造试点的内容和范围至机床、工程机械、农用机械、矿山机械、化工冶金等领域。
二是逐步建立和实施鼓励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政策机制。一是适时调整对再制造产业发展的限制政策。对报废产品的回收、拆解及再制造实行“变堵为疏”,建立再制造与制造、回收、拆解相衔接的制度,允许有资质的再制造企业回收废旧品并进行再制造;二是适时修订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三是对再制造生产和流通实行严格监管。建议国家发展改革委采取综合措施加强对再制造产业的生产和市场的监管。一是对再制造行业采取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对从事再制造的企业实行资质管理;二是制定严格的再制造行业标准;三是采取切实有效的全方位控制措施加强监管,建立再制造产品认证和标识制度,规范再制造产品生产和销售体系。
四是加大再制造关键技术的研发力度。依托从事再制造研究的国家实验室、科研院所,结合有再制造基础的企业单位,通过产学研相结合并发挥以企业为主的自主创新,进一步加大支持废旧机电产品再制造关键技术和装备的研发、攻关和示范推广,推进再制造工程科学技术成果转化。
【街道经济创新发展报告】推荐阅读:
街道经济发展总结07-23
应山街道办事处八一村经济发展规划06-08
街道经济普查发言稿12-09
街道办全年经济工作计划07-04
关于周家桥街道“智慧社区”建设服务社会管理创新应用的调研报告10-17
街道食品安全创新工作12-05
街道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实施方案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