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应用题参考教案一

2024-10-23

归一应用题参考教案一(共10篇)

归一应用题参考教案一 篇1

归一应用题的教案设计

归一应用题的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掌握正、反归一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结构特征及解题关键,学会用综合算式解答正、反归一应用题,逐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归一应用题。进一步运用和掌握比较、概括的思维方式,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归一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及列综合式解正、反归一应用题。

教学难点:

“照这样计算”意义的理解及小括号的运用。

教法、学法:导学式教学法、渗透学法。

教具、学具:、写有复习题和巩固题的长方形纸条及有待完成的线段图卡片。

一、新课准备。(出示投影卡片)

⑴、学校买3个书架75元,每个多少元?

⑵、书架每个25元,买5个要用多少元?

⑶、书架每个25元,200元能买多少个书架?

二、授课。

1、由复习⑴⑵题导入:同学能把复习⑴⑵组编成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吗?(教师提出一个联接点:⑴题中的问题就是⑵题中的一个条件。)

2、引导学生组编出例3,教师用事先准备好的写有复习⑴⑵的纸条在黑板上叠合出:学校买3个书架,一共用了75元。照这样计算,买5个要用多少元?

A、A、教师把题⑴中的“每个要多少元?”与题⑵中的“书架每个25元”重叠,

再用空白纸条覆盖这一部分。

师:现在题目中有一段空白多不完整!是否可以插入一个短句或联接词,既起强调作用,又使题目完整?学生质疑或小组讨论:原来是要我们找出一个符合题意的联接短语。学生代表发言后,引导学生在初步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填上“照这样计算”,意思是每个书架都是一样的价格。

[点评:编题训练设计巧妙、既有复习旧知之用,更有导出新知之功,由此学生对归一应用题的特征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B、画线段图帮助解题。

教师让学生在预先准备好的卡片上完成线段图。填上已知数或未知数(?)

个别学生说出自己的答案。

分析:要求总价必须知道什么和什么?(单价和数量)

单价不知道要先求出来,怎么求?(总价除以数量)

C、摘写条件和问题分析: 3个 共用 75元(学生对照板书叙述题意)

5个 ___ ?元

D、列式计算,小学数学教案《归一应用题》。

a、a、分步:

①、每个书架多少元?75÷3=25(元)②5个书架多少?25×5=125(元)

b、引导学生看课本107页的有关内容并列综合式:75÷3×5=125(元)

C、该怎样检验呢?(把所求的问题当作已知,进行逆运算,求出一个结果,与其中一个已知条件一致。口头检验:125÷5=25(元)25×3=75(元)

答:买5个书架用125元。

F、完成107页的“做一做”。(着重检查线段图的画法)

G、小结:先求出中间问题“单一数量”。

3、学生试做例4:学校买3个书架,一共用75元。照这样计算,200元可以买多少个书架?

A、画线段图理解。 |_____|_____|_____|

a、学生完成手中卡片上例4的.空白线段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个别学生在投影仪上讲解要知道什么条件?(总价和单价)总价已知(200元)而单价未知,所以要先求单价,单价怎么求呢?)(总价÷数量)

b、学生自已在卡片上摘写条件分析。 3个 共用 75元

?个 _____ 200元

c、列式计算

①、75÷3=25(元) ②、200÷25=8(个)

完成课本108页的有关内容:①、补上小标题 ②、列出综合算式:

200÷(75÷3),式中的括号不要行吗?(不行)请学生说照理由(括号能改变运算顺序,如果没有小括号,运算顺序与题意不符)。

①、检验:75÷3×8=200(元)答:200元可以买8个书架。

E、完成108页的“做一做”。(注意检查综合式是否有括号)。

F、小结:同样需先求出“单一数量”。

4、比较例3与例4的异同。

相同:前两个条件完全一样,都有“照这样计算”,说明每道题中都有一个单一量

数量是不变的,必须先求出这单一量(这是关键)。这类应用题,我们给

它们取一个名字:归一应用题(板书课题)

不同:例3是求几个相同的单一量是多少(也就是求总数),用乘法

计算,而例4求总量包含有几个单一量(也就是求份数),用除法计算。

(板书有关符号或内容)

5、引导学生自结(解题规律)

第一步先“归一”(就是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单一量),然后再求出最后的问题。(求总数用乘法;求份数用除法。)

三、课内知识的运用(巩固)

⑴、教材109页的练习二十四中第1题两道小题,是属于“归一”中两种类型的对比练习,为便于比较只要求分步解答。第2题也有两个小题,但要求综合式解答,着重于两种类型中综合式的比较,特别是小括号的运用。

⑵、提高题:小明从学校回家5分钟走了300米。照这样的速度,他还要走2分钟才能到家。他家离学校有多远?(题中2分钟走的路程是家离学校路程的一部分,必须结合前面的知识才能求出最后的答案。此题有多种解法。)

归一应用题参考教案一 篇2

"归一分析法"[1]就是将病床使用率和周转次数综合起来, 建立床位工作效率指数模型。以便帮助我们更准确、更直观地分析医院床位的工作效率, 及时地发现床位运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某院统计室2006年医疗统计报表。运用"归一分析法"对2006年的床位工作效率进行分析。

效率模型计算公式:

根据床位效率指数模型可知:当实际数与标准数相等且使用率为100%时, 则床位运转情况达到管理所要求的最佳状态。这种最佳状态下的床位效率指数必为"1", 故以"1"作为标准来判断床位工作效率情况。

当效率指数﹤1时, 床位低效率运行

当效率指数﹦1时, 床位等效率运行

当效率指数﹥1时, 床位高效率运行

2 结果与分析

2.1 根据某院2006年1-12月份的床位工作情况资料, 分析医院12个月的工作效率 (见表1)

注:期内床位月标准周转次数用2003、2004、2005三年的各月的周转次数求平均值得出

注:各科室期内床位月标准周转次数用2003、2004、2005三年的各科室周转次数求平均值得出。

由表1可见, 2006年12个月中仅有11月份的病床效率指数>1, 处于高效率运行状态, 其余各月份都处于低效率运行状态。其中二月、五月床位工作效率较低, 多是因为传统的春节、五一在此月, 病人出院回家过节的缘故, 使病床工作效率受到一定影响。我院有二个精神病科, 这两个科室的病人住院时间较长, 影响了病床的使用效率。

2.2 根据我院2006年各科室的床位工作情况, 分析我院2006年全年度各科室的床位工作效率 (表2)

由表2看出, 经"归一法"分析后, 对科室床位工作效率的分析, 就可以将床位周转次数和床位使用率综合起来, 避免了只注重床位使用率而忽略了周转次数的弊端, 我们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出我院2006年各临床科室的床位工作效率了。其中工作效率高的科室有:神经内科、中医肿瘤科。其余的几个科室都是低效率运行的科室。这样一来各科室就可以根据床位效率的高低找出自身的原因。如:效率最低的小儿科, 是受科室的设置床位较多, 而病人的收容较低的影响, 造成了床位工作效率低。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看出, 2006年我院床位的工作效率离完全高效率运行还有一定差距。据此我们向医院提出了全面调配卫生资源的建议。对最后三位低效率运行科室的床位适度减少, 或加大管理力度, 加强人才培养, 增加收容量, 以提高床位的运行效率。

归一法是分析调控医院病床工作效率的好方法, 通过分析对医院病床的设置和调整有了科学的依据, 并对医院管理提出合理的建议, 既可避免在管理工作中只追求病床的使用率而忽视了周转次数, 从而对我们全面地调配卫生资源, 科学的管理医院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摘要:目的分析某院2006年床位工作效率, 发现床位运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方法应用“归一分析法”, 计算床位效率指数, 判断床位工作效率运行情况。结果可判断出2006年12月中医院病床工作效率间存在着差异, 第四季度床位工作效率为高效率运行。结论应用“归一分析法”能准确、更直观地分析医院床位的工作效率。

关键词:归一分析法,床位工作效率指数,病床使用率,病床周转次数

参考文献

归一应用题参考教案一 篇3

为什么把有的问题叫归一问题?我国珠算除法中有一种方法,称为归除法.除数是几,就称几归;除数是8,就称为8归.而归一的意思,就是用除法求出单一量,这大概就是归一说法的来历吧!

归一问题有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正归一,也称为直进归一.如:一辆汽车3小时行150千米,照这样,7小时行驶多少千米?另一种是反归一,也称为返回归一.如:修路队6小时修路180千米,照这样,修路240千米需几小时?

正、反归一问题的相同点是:一般情况下第一步先求出单一量;不同点在第二步.正归一问题是求几个单一量是多少,反归一是求包含多少个单一量。

例1一只小蜗牛6分钟爬行12分米,照这样速度1小时爬行多少米?

分析为了求出蜗牛1小时爬多少米,必须先求出1分钟爬多少分米,即蜗牛的速度,然后以这个数目为依据按要求算出结果。

解:①小蜗牛每分钟爬行多少分米?12÷6=2(分米)

②1小时爬几米?1小时=60分。

2×60=120(分米)=12(米)

答:小蜗牛1小时爬行12米。

还可以这样想:先求出题目中的两个同类量(如时间与时间)的倍数(即60分是6分的几倍),然后用1倍数(6分钟爬行12分米)乘以倍数,使问题得解。

解:1小时=60分钟

12×(60÷6)=12×10=120(分米)=12(米)

或12÷(6÷60)=12÷0.1=120(分米)=12(米)

答:小蜗牛1小时爬行12米。

例2一个粮食加工厂要磨面粉20000千克.3小时磨了6000千克.照这样计算,磨完剩下的面粉还要几小时?

方法1:

分析通过3小时磨6000千克,可以求出1小时磨粉数量.问题求磨完剩下的要几小时,所以剩下的量除以1小时磨的数量,得到问题所求。

解:(20000-6000)÷(6000÷3)=7(小时)

答:磨完剩下的面粉还要7小时。

方法2:用比例关系解。

解:设磨剩下的面粉还要x小时。

6000x=3×14000

x=7(小时)

答:磨完剩下的面粉还要7小时。

例3学校买来一些足球和篮球.已知买3个足球和5个篮球共花了281元;买3个足球和7个篮球共花了355元.现在要买5个足球、4个篮球共花多少元?

分析要求5个足球和4个篮球共花多少元,关键在于先求出每个足球和每个篮球各多少元.根据已知条件分析出第一次和第二次买的足球个数相等,而篮球相差7-5=2(个),总价差355-281=74(元).74元正好是两个篮球的价钱,从而可以求出一个篮球的价钱,一个足球的价钱也可以随之求出,使问题得解。

解:①一个篮球的价钱:(355-281)÷(7-5)

=37元

②一个足球的价钱:(281-37×5)÷3=32(元)

③共花多少元?32×5+37×4=308(元)

答:买5个足球,4个篮球共花308元。

例4一个长方体的水槽可容水480吨.水槽装有一个进水管和一个排水管.单开进水管8小时可以把空池注满;单开排水管6小时可把满池水排空.两管齐开需多少小时把满池水排空?

分析要求两管齐开需要多少小时把满池水排光,关键在于先求出进水速度和排水速度.当两管齐开时要把满池水排空,排水速度必须大于进水速度,即单位时间内排出的水等于进水与排水速度差.解决了这个问题,又知道总水量,就可以求出排空满池水所需时间。

解:①进水速度:480÷8=60(吨/小时)

②排水速度:480÷6=80(吨/小时)

③排空全池水所需的时间:480÷(80-60)=24(小时)

列综合算式:

480÷(480÷6-480÷8)=24(小时)

答:两管齐开需24小时把满池水排空。

例57辆“黄河牌”卡车6趟运走336吨沙土.现有沙土560吨,要求5趟运完,求需要增加同样的卡车多少辆?

方法1:

分析要想求增加同样卡车多少辆,先要求出一共需要卡车多少辆;要求5趟运完560吨沙土,每趟需多少辆卡车,应该知道一辆卡车一次能运多少吨沙土。

解:①一辆卡车一次能运多少吨沙土?

336÷6÷7=56÷7=8(吨)

②560吨沙土,5趟运完,每趟必须运走几吨?

560÷5=112(吨)

③需要增加同样的卡车多少辆?

112÷8-7=7(辆)

列综合算式:

560÷5÷(336÷6÷7)-7=7(辆)

答:需增加同样的卡车7辆。

方法2:

在求一辆卡车一次能运沙土的吨数时,可以列出两种不同情况的算式:①336÷6÷7,②336÷7÷6.算式①先除以6,先求出7辆卡车1次运的吨数,再除以7求出每辆卡车的载重量;算式②,先除以7,求出一辆卡车6次运的吨数,再除以6,求出每辆卡车的载重量。

在求560吨沙土5次运完需要多少辆卡车时,有以下几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求出一共用车14辆后,再求增加的辆数就容易了。

例6某车间要加工一批零件,原计划由18人,每天工作8小时,7.5天完成任务.由于缩短工期,要求4天完成任务,可是又要增加6人.求每天加班工作几小时?

分析我们把1个工人工作1小时,作为1个工时.根据已知条件,加工这批零件,原计划需要多少“工时”呢?求出“工时”数,使我们知道了工作总量.有了工作总量,以它为标准,不管人数增加或减少,工期延长或缩短,仍然按照原来的工作效率,只要能够达到加工零件所需“工时”总数,再求出要加班的工时数,问题就解决了。

解:①原计划加工这批零件需要的“工时”:

8×18×7.5=1080(工时)

②增加6人后每天工作几小时?

1080÷(18+6)÷4=11.25(小时)

③每天加班工作几小时?11.25-8=3.25(小时)

答:每天要加班工作3.25小时。

例7甲、乙两个打字员4小时共打字3600个.现在二人同时工作,在相同时间内,甲打字2450个,乙打字2050个.求甲、乙二人每小时各打字多少个?

分析已知条件告诉我们:“在相同时间内甲打字2450个,乙打字2050个.”既然知道了“时间相同”,问题就容易解决了.题目里还告诉我们:“甲、乙二人4小时共打字3600个.”这样可以先求出“甲乙二人每小时打字个数之和”,就可求出所用时间了.解:①甲、乙二人每小时共打字多少个?

3600÷4=900(个)

②“相同时间”是几小时?

(2450+2050)÷900=5(小时)

③甲打字员每小时打字的个数:

2450÷5=490(个)

④乙打字员每小时打字的个数:

2050÷5=410(个)

答:甲打字员每小时打字490个,乙打字员每小时打字410个。

还可以这样想:这道题的已知条件可以分两层.第一层,甲乙二人4小时共打字3600个;第二层,在相同时间内甲打字2450个,乙打字2050个.由这两个条件可以求出在相同的时间内,甲乙二人共打字2450+2050=4500(个);打字3600个用4小时,打字4500个用几小时呢?先求出4500是3600的几倍,也一定是4小时的几倍,即“相同时间”。

解:①“相同时间”是几小时?

4×[(2450+2050)÷3600]=5(小时)

②甲每小时打字多少个?

2450÷5=490(个)

③乙每小时打字多少个?

2050÷5=410(个)

教学归一应用题后的反思 篇4

教学顾名思义是先教后学。这里的教,不是填鸭式的满堂罐,而是一种“导与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启迪学生学会思考。如在复习铺垫时,设计问题情景,让学生说说“看到一组数中的两个数有什么想说的”这个开放型的问题。为学习新知做了很好的铺垫,为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打下伏笔。

二、以导促思思而有方

学生以前学习归一应用题时已经有了基础,这里只是在归一应用题的基础上加深了一步。基础好的学生通过自学就能解决例题,关键是如何让学困生思考问题时有方向、有目标,找准新知与旧知的切人点。为此我采用分层教学法。对基础差的学生采用个别辅导,指点思路,鼓励学生自己去想,并让基础好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给与帮助。并要求学生“能不能根据复习题得到一点启示?”这样学生对新知就有了一个思考的方向。

三、以导促新新而有奇

《分式方程(一)》参考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分式方程的概念, 和产生增根的原因.2.掌握分式方程的解法,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会检 验一个数是不是原方程的增根.二、重点、难点

1.重点: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会检验一个数是不是 原方程的增根.2.难点: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会检验一个数是不是 原方程的增根.三、例、习题的意图分析

1. P26思考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引出解分式方程的解法以及产生增根的原因.2.P27的归纳明确地总结了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和做法.3.P27思考提出问题,为什么有的分式方程去分母后得到的整式方程的解就是原方程的解,而有的分式方程去分母后得到的整式方程的解就不是原方程的解,引出分析产生增根的原因,及P27的归纳出检验增根的方法.4. P28归纳提出P27的归纳出检验增根的方法的理论根据是什么? 5. 教材P32习题第2题是含有字母系数的分式方程,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可以点拨一下解题的思路与解数字系数的方程相似,只是在系数化1时,要考虑字母系数不为0,才能除以这个系数.这种方程的解必须验根.四、课堂引入

1.回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并且解方程2.提出本章引言的问题:

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最大航速为20千米/时,它沿江以最大航速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时间,与以最大航速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相等,江水的流速为多少?

分析:设江水的流速为v千米/时,根据“两次航行所用时间相同”这一等

/ 2

x22x31 46量关系,得到方程10060.20v20v像这样分母中含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五、例题讲解

(P28)例1.解方程

[分析]找对最简公分母x(x-3),方程两边同乘x(x-3),把分式方程转化 为整式方程,整式方程的解必须验根

这道题还有解法二:利用比例的性质“内项积等于外项积”,这样做也比较简便.(P28)例2.解方程

[分析]找对最简公分母(x-1)(x+2),方程两边同乘(x-1)(x+2)时,学生容易把整数1漏乘最简公分母(x-1)(x+2),整式方程的解必须验根.六、随堂练习

解方程(1)322362(2)xx6x1x1x1(3)x142xx21(4)2 x1x12x1x

2七、课后练习

1.解方程(1)(3)210 5x1x(2)

64x71 3x883x2341530(4)

222x12x24xxxxx12x912的值等于2? x3x3x2.X为何值时,代数式

八、答案:

六、(1)x=18(2)原方程无解(3)x=1(4)x=53

2七、1.(1)x=3(2)x=3(3)原方程无解(4)x=1 2.x=课后反思: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参考 篇6

1.掌握幽默、马鬃、磨蹭、凄惨、翻来覆去、挎等几个生字词。

2.通过重点语句结合文章内容的研读方法,理解第一本书的深层含义。

3.感受到人间的关爱与真情,理解人生苦难的经历并重视铺垫人生发展的基础。

教学过程:

1.(出示课题)激趣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习诗人牛汉写的散文《我的第一本书》,大家猜猜当代著名诗人牛汉所

钟爱的第一本书,会是什么书?会是什么样子的呢?答案可能会出你意料的,那只是一本普通的小学国语课本。这么普通的一本书到底有何力量,能让作者历经60年之后仍牵挂在心呢?请阅读课文,从文中找到答案。

2.整体感知课文

①默读课文,请一学生快速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②跟这本书有关的有哪些人?课文写了哪些事呢?

(人物有:我、父亲、乔元贞、弄不成等。父亲和我送书给乔元贞,父亲带我到崔家庄念书,我带狗去上学以及交待乔元贞和二黄毛的命运。其中我和父亲之间的故事是文章的主体。)

③围绕书为什么让作者牵挂的思考问题。

(书的内容很普通,但它的经历可不一般,它见证了作者少年时代的`艰苦岁月,还凝聚了父子之间、少年朋友之间以及乡邻之间浓浓的情谊。所以说难忘的并不是书本身,而是跟这本书有密切关系的人和事。)

3.研读课文,深入探究。

①研读第一段中的:可是这一本却是让我一生难以忘怀,它酷似德国布劳恩《父与子》中的一组画,不过看了很难笑起来。(先介绍布劳恩作品,然后让学生欣赏布劳恩系列漫画《父与子》。漫画中一个慈父、一个稚子,他们之间不断地发生着各种使人忍俊不禁的小故事,善良和爱是其中永远不变的主题。)请学生朗读2-10段(父子之间的故事描述),围绕着书写了哪些事?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这么说呢?

(让学生合作讨论,概括出文中的故事情节,并从文眼入手层层深入的探究课文。

(A.事情可概括为:查书分书补书送书转学。)

(B.父亲和我都善良、富有同情心并且非常重情重义,父子之间相互信任、理解,彼此尊重关爱,这些多像漫画中的那对父子。至于很难笑起来是因为那一段岁月多么艰苦啊,一本课本要撕成两半,两个聪明好学的小朋友一学期只对着半本书读,一个学期后,聪明的乔元贞因贫困而退学。)

②你喜欢文中的父亲吗?思考一下他会给孩子怎样的影响?

(文中的父亲没有摆出父亲的威严,也没有说冠冕堂皇的大道理,他关心孩子但给孩子独立的生活空间,他期望孩子有出息但并不急迫,他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珍视孩子们在贫困中互相帮助的友情。父亲给的影响是巨大的,父亲是我生活的引路人:不仅把我带进新的读书生活中去,避免了被贫困淹没的命运,又给我以品德的良好影响,为我的人生发展铺了坚实的基石。)

③纵观全文,除了父亲,还有哪些人和事给过我有益的帮助和启发?

(贫穷的生活给我以磨练,也让我更加珍惜生活:乔元贞的失学使我更加珍惜学习机会;而父亲和弄不成等父辈看重的村邻之间的友好情谊的作风使我成为一个重情重义的人。这些都对我的人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④品读文中两句话,理解它们的深刻含义:还应回过头来说说我的第一本书,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

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通过前面的探讨,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和人不能忘本,不是因为书的内容,而是为了它的经历,言之有理即可。还应该引导学生理解我的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它不仅表明第一次跨进学校的大门,走进了知识的世界,更重要的事,那第一本书里镶嵌着父亲的深情、同学的友谊,童年的乐趣和生活的苦难以及在苦难生活中抗争的一段心路历程。)

4,拓展与延伸

文中有一句话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恐怕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书。,因为人生起点上的这个区别,乔元贞的人生与我截然不同,如果现在去采访他,他会深有感慨呢?请假设你就是乔元贞,写一段回顾人生时心里话。

5,全文总结,布置作业

少年的时光虽然不长,可却像绚丽的鲜花,开放在漫长的人生岁月里,足以使人馨香一辈子,所以请同学们好好珍惜自己的生活。

作业设计:

①抄写生字词。

②作者怀着怎样的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四年级奥数讲义之:归一问题 篇7

一、教学衔接

二、教学内容

(一)知识揭示

1、归一法的来历

我国珠算除法中有一种方法,称为归除法.除数是几,就称几归;除数是8,就称为8归.而归一的意思,就是用除法求出单一量,这大概就是归一说法的来历吧!

2、归一法的分类

归一问题有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正归一,也称为直进归一.如:一辆汽车3小时行150千米,照这样,7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另一种是反归一,也称为返回归一.如:修路队6小时修路180千米,照这样,修路240千米需几小时?

3、正、反归一问题的相同点是:一般情况下第一步先求出单一量;不同点在第二步.正归一问题是求几个单一量是多少,反归一是求包含多少个单一量。

(二)例题讲解

例1.一只小蜗牛6分钟爬行12分米,照这样速度1小时爬行多少米?

分析: 为了求出蜗牛1小时爬多少米,必须先求出1分钟爬多少分米,即蜗牛的速度,然后以这个数目为依据按要求算出结果。

解:①小蜗牛每分钟爬行多少分米? 12÷6=2(分米)

② 1小时爬几米?1小时=60分。

2×60=120(分米)=12(米)答:小蜗牛1小时爬行12米。

还可以这样想:先求出题目中的两个同类量(如时间与时间)的倍数(即60分是6分的几倍),然后用1倍数(6分钟爬行12分米)乘以倍数,使问题得解。解:1小时=60分钟 12×(60÷6)=12×10=120(分米)=12(米)或 12÷(6÷60)=12÷0.1=120(分米)=12(米)答:小蜗牛1小时爬行12米。

例2.一个粮食加工厂要磨面粉20000千克.3小时磨了6000千克.照这样计算,磨完剩下的面粉还要几小时? 分析: 通过3小时磨6000千克,可以求出1小时磨粉数量.问题求磨完剩下的要几小时,所以剩下的量除以1小时磨的数量,得到问题所求。解:(20000-6000)÷(6000÷3)=7(小时)答:磨完剩下的面粉还要7小时。

例3.学校买来一些足球和篮球.已知买3个足球和5个篮球共花了281元;买3个足球和7个篮球共花了355元.现在要买5个足球、4个篮球共花多少元?

分析: 要求5个足球和4个篮球共花多少元,关键在于先求出每个足球和每个篮球各多少元.根据已知条件分析出第一次和第二次买的足球个数相等,而篮球相差7-5=2(个),总价差355-281=74(元).74元正好是两个篮球的价钱,从而可以求出一个篮球的价钱,一个足球的价钱也可以随之求出,使问题得解。解:①一个篮球的价钱:(355-281)÷(7-5)=37元 ②一个足球的价钱:(281-37×5)÷3=32(元)③共花多少元? 32×5+37×4=308(元)答:买5个足球,4个篮球共花308元。

例4.一个长方体的水槽可容水480吨.水槽装有一个进水管和一个排水管.单开进水管8小时可以把空池注满;单开排水管6小时可把满池水排空.两管齐开需多少小时把满池水排空?

分析: 要求两管齐开需要多少小时把满池水排光,关键在于先求出进水速度和排水速度.当两管齐开时要把满池水排空,排水速度必须大于进水速度,即单位时间内排出的水等于进水与排水速度差.解决了这个问题,又知道总水量,就可以求出排空满池水所需时间。解:①进水速度:480÷8=60(吨/小时)

②排水速度:480÷6=80(吨/小时)③排空全池水所需的时间:480÷(80-60)=24(小时)列综合算式: 480÷(480÷6-480÷8)=24(小时)答:两管齐开需24小时把满池水排空。

例5.7辆“黄河牌”卡车6趟运走336吨沙土.现有沙土560吨,要求5趟运完,求需要增加同样的卡车多少辆? 分析: 要想求增加同样卡车多少辆,先要求出一共需要卡车多少辆;要求5趟运完560吨沙土,每趟需多少辆卡车,应该知道一辆卡车一次能运多少吨沙土。①一辆卡车一次能运多少吨沙土? 336÷6÷7=56÷7=8(吨)

②560吨沙土,5趟运完,每趟必须运走几吨? 560÷5=112(吨)

③需要增加同样的卡车多少辆? 112÷8-7=7(辆)

答:需增加同样的卡车7辆。

三、教学练习

1、一批产品,28人25天可以生产完,生产5天后,此项任务要提前10天完成,应增加_____人.2、某食堂存有16人可吃15天的米,16人吃了5天后,走了6人,余下的可吃_____天.1、小明3小时走6千米路,照这样计算他7小时走了多少千米?

4、5辆载重量相同的卡车6趟运走粮食300吨,照这样计算,7辆这样的卡车8趟运粮食多少吨?如果仓库有粮食1200吨,要求5次运完,则须增加多少辆车?

5、妈妈买水果,如果她买了3斤苹果和5斤荔枝,那么需要41元,如果买了6斤苹果和5斤荔枝那么需要47元。妈妈现在买5斤苹果和3斤荔枝共需要多少钱?

6、甲乙两个修路队4天修路770米,现在两个修路队同时修路,在相同的天数里,甲队修路840米,乙队修路700米,求甲乙两队每天各修路多少米。

四、教学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都会了吗?

五、教学拓展

1、某车间要加工一批零件,原计划由18人,每天工作8小时,7.5天完成任务.由于缩短工期,要求4天完成任务,可是又要增加6人.求每天加班工作几小时?

2、甲、乙两个打字员4小时共打字3600个.现在二人同时工作,在相同时间内,甲打字2450个,乙打字2050个.求甲、乙二人每小时各打字多少个?

六、课后练习

1、加工一批39600件的大衣,30个人10天完成了13200件,其余的要求在15天内完成,要增加_____人.2、54人12天修水渠1944米,如果人数增加18人,天数缩到原来的一半,可修水渠_____米.3、4辆大卡车5次运煤80吨,3辆小卡车8次运煤36吨.现在有煤77吨,用一辆大卡车和小卡车同时运_____次运完.4、个人10天修路840米,照这样算,20人修4200米,要_____天.5、一列火车5小时行375千米,照这样计算,8小时行多少千米?

6、一个车间要加工48个零件,4小时加工了24个,照这样计算,加工完剩下的零件还要多少小时?

7、一个修路队6人12天修路1440米,照这样计算,20人修4800米要多少天?

8、一个水池可以容水360吨,水池装有一根进水管和一根出水管,单开进水管,6小时可把空池注满,单开排水管,9小时可把满池水排空,如果两管一齐开,需多少小时把空池注满?

9、学校买来一些足球和排球,如果3个足球和4个排球,共需花费196元,如果买3个足球和7个排球,共需花费271元,现在要买4个足球和5个排球,共需多少钱。

归一应用题参考教案一 篇8

整体感知

本单元教材主要包括数10以内的数,认数字,写数字,10以内各数的组成,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以及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等。这部分内容是小学生开始学习数学最基础的知识之一,在整个数学知识教学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教材中采取了认数与加、减计算穿插进行,适当结合的编排方法。这样编排可以分散写数字的难点,有利于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也有利于熟练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

对于数认识,教材着意加强了数的概念和数的顺序的教学。从开始1的认识,只有数数、认数、数的产生、写数四个层次。到2的认识,便增加了数的顺序,同前一个数的比较大小,数的组成三个层次。而到4的认识,又增加了序数的含义。至此,认识数的八个层次就全部体现出来了。

10以内的加、减法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把加、减法结合起来教学,即加、减法对着讲,有利于学生掌握加、减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加深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和熟练地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教材中开始用一幅图表示一个算式逐步过渡到一幅图表示两个算式(两个加法或两个减法),再过渡到一幅图表示四个算式(两个加法或两个减法)。这样安排使儿童在头脑中逐渐建立起加、减法的内在联系,便于促进知识的迁移,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用图画来表示应用题是应用题教学的准备阶段。这个阶段分三个层次进行教学。1.图中有括号,并用“?”标出要求的是哪一部分,要学生看图填□,形成完整的算式,求出“?”是多少。

2.图中表示一个已知数或所求的数的部分看不清楚,必须根据图意填□,判断运算方法,计算出结果。

3.图中不仅表示的一个已知数或所求的数的部分看不清楚,而且要求学生根据图意自己填出算式中所求的数和运算符号,计算出结果。通过三个层次的教学和练习,使学生初步知道了一道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解答方法,为进一步学习文字应用题打下基础。

本单元最后还增加了一些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让学生借助于实物、图画、初步掌握连加、连减和加减法的运算顺序,学会连加、连减的计算和加减混合运算。

在本单元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为帮助学生建立有关数的概念,理解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教学应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实物图,进行直观形象地教学,演示要到位,语言应准确,讲解要明白。

2.注意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操作、思维、语言等综合能力。

归一、归总应用题 篇9

教科书第112页的例5及“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二十五的第1~4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了解归总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能够正确地解答这种应用题。

2、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乘、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结构特征和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

学画线段图,并借助线段图分析题中数量关系。

教具准备

投影片或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索、领悟方法

1、学习例5(为了贴近学生生活,便于学生理解、计算,将例题进行了改编)。

(1)教师说:“小华读一本书,如果每天读9页,几天可以读完?”(学生各抒已见)。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告诉他们:“知道每天读12页,6天可以读完。现在你能解决这个问题了吗?”

(3)小组展开讨论,并独立列式试做。(教师注意巡视,及时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

(4)小组汇报自己的.想法,教师点拨,小组间相互质疑问难。

(5)教师根据小组的汇报情况,边小结边进行必要的板书:

先求这本书一共多少页?   12×6=72(页)

再求几天能读完?         72÷9=8(天)

(6)让学生根据分步算式,独立列出综合算式。

2、改编例题,引出题目:(如果小华8天读完,他每天读几页?)

(1)学生独立思考,并试着列式解答出来。

(2)请一名学生汇报。通过学生之间的质疑问难,教师根据出现的情况,及时进行小结:要求每天读几页?首先知道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遇到问题,一定要分析清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3)学生独立列出综合算式。

3、比较例题和改编的问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相同点:都是先求这本书的总页数。不同点:例题是求几天读完,改编后的问题是求每天读几页。

4、教科书第112页“做一做‘的第2题和例5,让学生独立完成。

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做练习二十五的第1题。

让学生认真读题,独立完成,并找出两个小题的异同点。

2、教师:小林从家往学校走,每分走100米,需要用8分走到学校。如果每分走80米,你知道需要用几分走到吗?

让学生说一说想法,然后独立列式解答。

3、做练习二十五的第3、4题。

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做完后,集体订正。

三、课堂小结

通过师生交流,突出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板书设计:

两步应用题

(1)先求这本书一共多少页?  (2)先求这本书一共多少页?

12×6=72(页)              12×6=72(页)

再求几天能读完?            再求每天读几页?

72÷9=8(天)                72÷8=9(页)

归一应用题参考教案一 篇10

1.在学生学习了解答“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基础上,学习“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析方法,能够正确解答此类应用题。

2.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比较、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培养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这类应用题的分析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列式。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解答“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用什么方法?(用除法)

2.解答“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关键是什么?(找应用题中的标准量,也就是单位“1”,谁是标准量,谁就做除数。)

3.口答,只列式不计算。(用投影出示)

(1)5是4的百分之几?4是5的百分之几?

(2)甲数是50,乙数是40,甲数比乙数多多少?甲数比乙数多的数是乙数的百分之几?

(3)甲数是48,乙数是64,甲数比乙数少多少?甲数比乙数少的数是甲数的百分之几?

4.板书应用题。

一个乡去年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实际造林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

分析:通过读题,在这道题中,谁是标准量?

你是从哪句话中找出来的?应怎样列式呢?

上一篇:硬笔书法字帖米字格下一篇:重庆电信接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