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仪器管理制度

2024-10-19

工具仪器管理制度(精选6篇)

工具仪器管理制度 篇1

调度通信所生产管理制度

仪器仪表及工具管理制度

1、专责人负责仪器、仪表、工具的领用和维护,并将仪器、仪表工具登记入册,做到帐、物相符。

2、仪器、仪表、工具定期进行检查、校验,其要求是:

(1)每年按时向上级计量监督机构送检标准仪器、电子仪器仪表,若长时间不用,每月应通电二次,保证仪器、仪表的完好率。

(2)兆欧表、接地电阻测试仪应每年检验一次。

(3)万用表、钳型表、电桥,每四年至少检定一次。

(4)登高工具每半年试验一次,并按规定淘汰不合格工器具。

3、出借的仪器、仪表工具应认真办理出借手续,对损坏的仪器、仪表及工具要查明原因,分清责任,及时汇报,并做好记录,严格按经济责任制进行考核。

4、个人管理的仪器、仪表、工具应建卡,每年核定一次,如有损坏,按规定办理报废和补充手续。

5、仪器、仪表、工具配备情况见附表。

工具仪器管理制度 篇2

日前, 德州仪器 (TI) 宣布推出业界首款缩短多输出高性能DC/DC电源系统设计周期的在线工具WEBENCH系统电源建筑师, 进一步壮大其获奖WEBENCH誖工具阵营。WEBENCH系统电源建筑师可帮助用户构建并优化从输入到最小负载点的完整电源系统。除了各负载点转换器的设计与仿真之外, 该创新工具还配合TI热插拔控制器与隔离式电源产品新增支持多个中间总线架构与安全隔离的功能。

自1999年National Semiconductor推出该工具以来, 全球工程师就一直在广泛使用TI WEBENCH工具, 现已创建了超过200万款零成本模拟设计方案。随着WEBENCH系统电源建筑师的推出, 工程师只需大约60秒钟就可创建支持热插拔功能的隔离式电源系统。设计人员在驱动多负载时, 不但可自定义输出电压与负载电流, 而且还可选择FPGA与处理器, 根据其关键需求、负载分组以及排序进行预配置。其他可选选项还包括波纹滤波器、低压降稳压器 (LDO) 、外部同步或独立电源等。

WEBENCH系统电源建筑师的主要特性:

·包含多种TI热插拔控制器, 例如带功率限制的LM5069, 以及10 W PTMA402050等隔离式电源产品;

·提供现有WEBENCH FPGA及处理器电源建筑师的所有功能, 支持来自7家供应商的268款处理器和190款FPGA;

·支持各种不同电源拓扑, 包括降压、升压、升降压、SEPIC、反相、反激以及LDO等。

工具仪器管理制度 篇3

设计学习和操作学习是中小学技术课程的主要特征。目前,中国教育存在学生动手能力不强、创新意识不够、创新能力不足的现实状况,很多从国外考察回来的专家都深感我们培养出的学生理论水平、书本知识并不比国外的学生差,但一到设计制作、实际动手就不如别人了。而技术课程的确立与实施立足于素质教育的恢弘背景,从中小学生的性质、特点、任务出发,针对中国教育的现状,以回归学生的终身发展需要进行目标定位,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主要目标。它是一门立足实践的课程,强调“每个学习者通过观察、调查、设计、制作、实验等活动获得丰富的‘操作’体验,进而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技术能力的发展”。

1 工具、仪器和设备对于技术课程必不可少

设计学习和操作学习强调设计与操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实现知识与技能、思想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而这个过程必须基于一定的平台,借助于一定的工具、仪器和设备来完成。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和实验工具、仪器和设备能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完成学习任务,更为重要的是它将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将传统的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单向传授、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教学和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为教师引导、辅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合作学习,并通过工具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和学习方式。所以说,与课程相配套的教学工具、仪器和设备的设计、配置对于课程建设和实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没有配套的教学工具、仪器和设备,课程的目标就无法达成;没有配套的教学工具、仪器和设备,学生技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就难以实现。

与课程相配套的教学工具、仪器和设备设计和配置并不是随意进行的,它必须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必须符合新的教学观,引导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必须体现一定的教育价值;并且能反映当代先进技术的发展。也就是说,课程配套工具、仪器和设备的设计或配置应符合一定的“标准”,必须在一定的“标准”指导之下进行。

2 技术课程的配套工具、仪器和设备现状不容乐观

目前,新一轮课程改革下的技术课程刚实施不久,特别是高中技术课程,与其相配套的工具、仪器和设备也较为缺乏。近两年,市场上出现了许多相应的教学工具、仪器和设备,其中也有一些质量较好、有一定课程针对性的工具、仪器和设备,但总体而言,现行的市场上或教学中已使用的配套工具、仪器和设备并不能适应技术课程要求,主要问题是:产品的针对性不强、质量不好、数量不够。从技术课程理念层面来分析,目前的配套工具、仪器和设备存在以下问题:

2.1 工具、仪器和设备的针对性不强

首先,技术课程是针对中小学生开设的基础教育课程,面向的对象是普通中小学生,其主要目标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而不是定位于使学生获得未来从事某个职业或岗位所必须的职业技能,更不是培养专业技术人员,因此,基础教育中技术课程的工具、仪器、设备必须是适应中小学生性质和特点的,是要满足中小学生发展需要的。其次,工具、仪器和设备既要满足全体学生的需求,又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所以技术课程的工具、仪器和设备应兼具统一性与灵活性,在满足全体学生需求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差异性、体验性。所以,技术课程工具、仪器和设备应具有开放性,应具有多样品种、多种功能和多种规格。最后,技术课程有其独特的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及技术实验要求,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考虑与其他课程的工具、仪器和设备实现资源共享,但更重要的是开发和配置适应本课程特征和需求的工具、仪器和设备。而就现状而言,技术课程中所使用的工具、仪器和设备并没有针对中小学生进行设计与配置,或者没有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设计与配置,甚至是没有针对技术课程本身进行设计与配备,存在很多“拿来主义”的现象。

2.2 工具、仪器和设备的内涵建设不够

技术课程注重技术实验,强调学生的主动建构,突出学生创造性思维、创新性能力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此外,课程还特别强调技术设计在技术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并强调学生对技术的操作方法、技术实验的方法以及技术学习的探究方法以及先进技术的发展等方面的学习。与课程相配套的教学工具、仪器和设备应能辅助上述目标的实现。目前市场上的工具、仪器和设备无论是从形式还是从内涵上,都达不到这样的要求。一方面,市场上的工具、仪器和设备品种规格单一,满足不了学生对设计、制作、实验的不同要求;另一方面,一些工具、仪器和设备缺乏探究性,强调“动手”而忽视“动脑”。有些工具、仪器仅仅能让学生简单地“玩一玩”,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性能力;再一方面,一些工具或仪器设备缺乏基于技术设计过程的整体建构,强调“制作”而忽视“设计”,不能让学生建立起完整的技术设计的概念,更谈不上让学生进行设计学习了;最后,现有市场上的工具、仪器和设备无法体现技术发展时代性和前沿性,多是低水平、低技术含量的产品。而通过工具、仪器和设备体现当代先进的技术,例如,传感技术和电子技术等技术的应用,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应用,特别是因特网、计算机建模和虚拟设计等新技术的应用,一方面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另一方面,能使学生透过工具、仪器、设备,感受技术的未来发展,形成积极、健康的技术观念。

2.3 工具、仪器和设备的质量不高,略显杂乱

考虑使用对象及使用频率等的特殊要求,技术课程中所使用的工具、仪器和设备应充分考虑其质量和安全问题。中小学生在使用工具、仪器和设备的过程中,安全意识及自我保护的能力相对较弱;并且,这些工具、仪器和设备一般要在不同学期、不同班级重复使用,分组实验时工具、仪器和设备往往要反复使用。这就对技术课程的工具、仪器和设备的质量及安全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这两年,技术课程工具、仪器和设备市场吸引了不少的教学仪器设备的生产厂家,这些厂家都瞄准了技术课程这个市场。但由于部分厂家对课程内容理解出现的偏差或技术水平不够、资金投入不足等原因,这些种类繁多的产品并不是完全针对技术课程所设计,或者说,并没有完全达到技术课程的要求。因为技术的开放性,很多小的厂商生产与大厂商模样相似、功能相近的产品,再以“机制灵活”“价格优势”打入市场,造成了技术课程工具、仪器和设备市场的混乱和恶性循环。这些现象造成了目前技术课程的配套工具、仪器和设备存在质量较差、技术含量不高、安全性能不强的问题,如一些产品使用材料差,设计不合理;一些产品做工粗糙、工艺较差;还有些工具、仪器和设备存在安全隐患;更重要的是,一些产品技术含量低,更多的是低水平的重复,无法对学生的技术学习起到引导和促进作用。

3 技术课程的配套工具、仪器和设备的标准化工作势在必行

教学工具、仪器和设备的标准化不仅是国家法规和教育部的要求,也是行业自律管理的重要内容,基于目前工具、仪器和设备所存在的问题,技术课程的配套工具、仪器和设备的“标准化”工作势在必行。制订技术课程工具、仪器和设备的“标准”旨在明确完成教学任务应具备的最基本的教学工具、仪器和设备,它对与课程配套的工具、仪器和设备的功能与要求、数量、配备目录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标准”解决了针对技术课程,学校配什么、怎么配、如何用等一系列重要问题。其目的是为企业生产产品提供方向,为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在建设技术课程实验室时提供系统的科学的依据,为学校技术课程的教学服务。对于企业而言,“标准”为他们提供了产品生产的目标和约束条件,避免企业生产出不符合要求的产品。对于学校而言,“标准”一方面指导学校工具、仪器和设备选择和配置的科学化;另一方面指导工具、仪器设备管理的规范化,技术课程教学工具、仪器和设备选择和配备的依据是装备标准。此外,“标准”还为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装备建设和管理工作进行检查评估提供了依据。总的来说,标准化工作为用户服务、为企业服务、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培养人服务。

由此看来制订“标准”刻不容缓,为了促使学校的技术课程的技术装备进一步合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我们需要加强技术课程配套工具、仪器和设备的标准化工作,促进工具、仪器和设备整体水平的提高,保证它们符合安全、卫生、环保等方面的要求,更好地发挥教学工具、仪器和设备在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3.1 “标准”制订要以课程理念、目标和内容为依据

课程的理念、目标和内容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最重要的依据,也是技术课程配套工具、仪器和设备建设的依据。技术课程工具、仪器和设备建设的需求来自于课程理念、目标和内容,也服务于课程理念、目标和内容。因此,工具、仪器和设备的“标准”制订也应以课程理念、内容和目标为依据。

“标准”应根据技术课程的理念、内容和目标对相应的工具、仪器和设备设计和配备的原则、实现的功能、技术性能指标、配置标准等提出要求。在已颁布的南京市《普通高中通用技术简易机器人制作模块实践室配置标准与说明》等一系列通用技术实验室配置标准(以下简称《配置标准》)中,通过“配置的基本原则”来说明该课程所涉及的工具、仪器和设备如何满足其课程理念、目标和内容。

3.2 “标准”制订应具有一定的超前性

“标准”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并能在若干年之内指导工具、仪器和设备的配置,因此,技术课程“标准”的制订一定要具有一定的“超前性”。这种“超前性”体现在进行标准内容制订时要考虑到技术课程发展的空间,要考虑现代技术发展的需要,在对工具、仪器和设备功能、规格、数量的要求上要有一定的“弹性”和“超前性”。例如,对于虚拟实验室的建设和虚拟网络的配置,在保证当前最基本需求的情况下,应视将来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技术发展的改变,进行相应的配置,且配置的档次也可以适当提高。如,在简易机器人的《配置标准》中,规定了工具、仪器和设备的“可视化设计”等功能,并在技术性能指标中规定了其“柔性”和“可拓展性”。

3.3 “标准”制订应具有可操作性

作为指导性文件,“标准”应具有可操作性,也就是说,“标准”能够明确地、充分地指导实践。一方面,“标准”的制订应做到“全面而细致”,即全面考虑技术课程教育教学对工具、仪器和设备的总体要求,并细致地规划出这些工具、仪器和设备的功能、性能、数量、规格等必要的参数。在简易机器人的《配置标准》中,规定了相应的工具、仪器和设备的技术性能要求、安全性能要求和经济性能要求等,并规定了工具、仪器和设备的类别、数量和规格等。另一方面,“标准”的制订需要考虑到现状与发展的关系、个性与共性的关系、学校教学实际和经费的关系,使标准既符合教学实践的要求,又与实际情况相符合。在简易机器人的《配置标准》制订过程中,考虑到了不同层次的学校和学生对工具、仪器和设备的不同需求,因而制订了I类标准、Ⅱ类标准和Ⅲ类标准。

4 “标准化”的关键在于实施

仪器管理制度 篇4

二、国家调拨或自购的仪器、模型、标本、挂图均应及时登入学校固定资产总帐、仪器明细帐、仪器台帐。由实验教师验收后,分类编号、按教学仪器配备目录顺序,摆放在仪器柜内。自制教具要单独立帐记载。

三、浸制标本蜡封要严密,保存液要及时补充,液面要超过标本。冬季要保温存放。

四、剥制标本要入柜保管,要定期喷熏化学药物,以防虫蛀。室内经常通风,注意防毒灭菌。

五、显微镜等较精密仪器要入专柜保管。注意防潮、防锈,要严格按操作规程使用,定期维修,延长使用寿命。

六、教师演示和学生实验需用的仪器,由任课教师提前一周提出计划,填写实验记录,列出所需仪器明细。解剖需用的小动物等应根据季节情况于学期初提出计划,由实验教师准备。

七、实验结束,实验教师按任课教师所列仪器、药品进行清点收回,并填写实验记录中仪器损耗情况,实验记录由实验教师存留,以备检查。

八、每学期末,由学校主管领导负责,会计协同实验教师核对帐目,清点仪器、模型、标本、挂图,做到帐帐相符、帐物相符。

九、加强安全管理,室内应备有灭火器材,注意防毒、防潮、防火、防盗,保持通风良好,清洁卫生。

精密仪器管理制度 篇5

为规范精密仪器的管理,确保精密仪器的正常及其正常使用特制定本制度。

一、仪器使用人员应严格执行本制度,规范精密仪器的使用及其记录。

二、精密仪器室应建立在通风、干燥、防震、无日光直射、温度相对稳定、不受化学试剂腐蚀的地方。同时,仪器要求放置整齐,并有防尘罩。

三、精密仪器应建立档案和使用登记,制订操作规程,精密仪器设备的管理要做到定人保管,定室存放,定期保养,定期校验,保证仪器处于良好状态;

四、工作人员进入精密仪器室,必须穿工作服,仪器管理和操作人员应对精密仪器室进行卫生清扫,确保其清洁,无关人员未经批准,不得进入。

五、仪器使用人开机前应检查仪器是否归位,如未归位应及时报告。检查完毕,接通电源,严格按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操作精密仪器,操作完毕,仪器应复位。

六、仪器操作及使用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熟悉设备的性能、特点和基本操作方法,并具有一定的保养和检修能力。未经培训的人员不得擅自使用该仪器设备;

七、仪器使用过程中出现异常现象、故障或机件损坏,以及故障处理过程等必须记录在案,并向部门负责人汇报。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篇6

1.1 确保使用的仪器设备正常运行和使用。.2 范围

2.1 各类安全检测仪器等。3 职责

3.1 安全科统筹管理所有仪器设备正常运行和使用。

3.2 仪器管理人员和仪器使用人员负责对仪器设备进行购置、安装、调试、保养和维护。4 仪器设备的购置

4.1 根据工作需要,有安全科科长提出书面申请,经部门负责人批准后,由仪器管理人员和仪器使用人负责拟购仪器的调研和采购。

4.2 调研过程中,仪器管理人员和仪器使用人必须尽可能多地了解各个厂家仪器的性能,根据工作的实际需要,选定仪器型号,报部门负责人批准。

4.3 所购仪器必须符合合同规定要求,不符合要求的应做退货或与供货方协商处理。4.4 小型电器设备和设施的购置直接由设备设施负责人提出计划,安全科科长批准,并做好记录。仪器设备的验收

5.1 安全科科长、仪器管理人员和仪器使用人共同完成验收。

5.2 应检查外观是否完好,是否有检验合格证、使用说明及书装箱单,并将资料存档,复印件供操作人员使用。

5.3 清点备件是否按合同规定备齐。

5.4 由仪器管理人填写验收记录、仪器登记表。5.5 安全科科长确定仪器管理人员。

5.6 仪器管理人员对具备相应合格资料的小型电器设备和设施并做好验收记录完成验收。6 仪器设备的安装调试

6.1 仪器管理人员检查供电电源是否与仪器相匹配,仪器设备工作环境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

6.2 仪器的安装调试工作应在生产厂家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对安装调试中发现的问题,由仪器管理人员及时汇总反馈给生产厂家解决。

6.3 严格按照仪器说明书进行安装调试,仪器使用人员要及时记录仪器的各项工作性能,审查仪器的工作性能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并递交调试、性能检验报告。

6.4 调试期间,仪器使用人员要积极、主动地接受厂家的培训,独立掌握仪器的基本操作。6.5 仪器安装调试完毕后,仪器使用人负责写出书面调试报告,进口仪器说明书应译成中文后与仪器的原始资料一起存档,当说明书内容较多时,应至少将仪器操作程序翻译成中文。仪器设备的使用与保养

仪器设备管理和使用要做到“三好”(即管好、用好、完好)、“三防”(即防尘、防潮、防震)、“四会”(即会操作、会保养、会检查、会简单维修)、“四定”(即定人保管、定人养护、定室存放、定期校验),保证仪器设备性能安全可靠。

7.1 仪器使用人员要经过认真学习,熟悉仪器的工作性能,掌握仪器的工作原理,认真操作。

7.2 大型精密仪器要专人专管专用,责任到人,其他人员不得随意操作,一般仪器也不得随意搬动。仪器离开、返回实验室均应通知仪器管理人员,仪器返回后,在使用前由仪器管理人员对其性能进行核查,显示满意结果方可使用。

7.3 仪器使用后要记录仪器的工作情况、使用时间、使用人员,有无异常现象发生等,填写仪器使用记录表。仪器使用完毕后,要做好现场清理工作,切断电源、热源、气源等,并1 做好防尘措施。

7.4 按照仪器规定达到的指标或调试时的性能指标定期进行检验,并且登记备查。(大型仪器半年一次,常规仪器三个月一次,检验项目包括仪器的稳定性、灵敏度、精密度与精度等)。7.5 不是经常使用的仪器要定期通电检查(梅雨季节每周通电一次,其它季节半月通电一次)和更换防潮硅胶(硅胶发红即更换)等,并且登记备查。7.6 与仪器配套使用的电脑不得安装与仪器使用无关的软件。7.7 有特殊要求的仪器要按特殊要求进行维护。

7.8 仪器室内要穿工作服,不准吃零食,不准吸烟,保持室内整洁、卫生、干燥,一切有腐蚀性物质不得存放在仪器室内。8 仪器设备的管理与维护

8.1 每台仪器应有固定标识牌,包括仪器名称、仪器型号、仪器出厂号、固定资产号、购置日期、仪器管理人员等。

8.2 每台仪器由仪器管理人员建立仪器档案,并专人负责存档。档案内容包括仪器使用说明书、生产厂家、生产日期、购进时间、启用时间、验收报告、调试报告、使用登记、维护和维修记录、仪器故障记录及检定记录(检定合格证书)。

8.3 仪器使用人员要经过严格培训,要能独立熟练地操作仪器。其中仪器责任人要负责仪器的日常维护。

8.4 所有仪器设备应配备相应的设施与操作环境,保证仪器设备的安全处置、使用和维护,确保仪器设备正常运转,避免仪器设备损坏或污染。

8.5 所有仪器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有异常现象发生时,应立即停止使用,终止测试。由仪器责任人向室主任和分管站长汇报,按仪器设备的维护和维修程序申请维修。在维修期间应加以“停用”标识,避免其他使用人员误用。

8.6属于国家法定计量检定的仪器设备,应按有关文件规定,送计量部门定期检定,经检定合格方可使用。按检定结果在仪器醒目位置贴上仪器使用“三色标识”。即:“合格”、“准用”、“停用”。仪器设备的维修

仪器设备管理人员应定期对所管仪器设备进行维护、检修和标定,认真填写仪器设备使用、维修记录,经常保持仪器设备的完好可用状态。

9.1 仪器的一般故障,由仪器使用人员自行排除,并在仪器使用记录表上记录。较重大故障要报告部门负责人。

9.2 当仪器出现使用人员不可解决故障时,必须填写仪器维修申请单,由专业人员维修,大、中型精密贵重仪器未经维修人员同意,不得私自拆卸。

9.3 检修过程中,使用人员和维修人员应积极配合。检修完毕,维修人员应填写维修记录或报告,使用人员应进行性能检验并有检验报告。检验证明其功能指标已恢复后,该仪器方可投入使用。

9.4 当仪器的故障无法得到修复或修复后的部分性能指标下降,应申请仪器设备降级或报废。仪器设备的检定和校准

10.1 各类不同的仪器必须根据仪器的使用说明和分析项目制定一套调校、检定方法,定期进行调校、检定,每次调校、检定过程都应做好记录。

10.2 对需要强检的仪器,质保室应及时按照强检规定送检。检定报告要及时归档。10.3 对调校、检定不合格的仪器,一律不准使用。10.4 大型仪器一经搬动都必须进行调校、检定。10.5 对所有仪器实行标志管理,核定计量检定证书及校准结果后分别贴上国家技术监督司2 认证办公室统一制订的标志。凡见“停用”标志不得使用。11 仪器设备的降级、报废

11.1 仪器的降级使用,必须履行以下程序:

11.1.1 仪器的部分性能指标下降,且无法改善的情况下,由仪器责任人向室主任提出书面申请。

11.1.2 部门负责人、安全科科长、仪器管理人员和仪器使用人共同参加鉴定。11.1.3 鉴定必须降级使用的,由部门分管经理研究批准。11.2 降级使用的仪器包括:

11.2.1 按照仪器规定的指标,经调试达不到要求的可降级。11.2.2 有某项指标不稳定的可降级。

11.2.3 经过改装、大修和超年限使用的可降级。11.3 需要做报废处理的仪器包括:

11.3.1 仪器性能达不到现行的环境监测标准的可报废。11.3.2 仪器损坏,无法修复的可报废。

11.4 需要报废处理的仪器,必须履行以下程序:

11.4.1 经仪器管理人员查明原因并提出书面报告上报分管领导。

11.4.2 部门负责人组织仪器管理人、仪器使用人及室主任共同参加鉴定。11.4.3 鉴定必须报废的仪器,由仪器管理人员填写仪器报废申请表报部门负责人再上报分管领导研究批准。大、中型精密、贵重仪器的报废必须写出专题报告。

11.4.4 批准后送档部门档案室然后上报办公室和公司档案室核销固定资产和整理仪器档案。仪器设备的档案管理

12.1 所有仪器由仪器管理人员建立仪器档案,并制定仪器设备一览表。新仪器要及时归档,并添加到仪器设备一览表。

12.2 仪器档案要做到一台一档,主要内容包括:仪器登记表,技术说明书,验收调试报告,维修报告,使用及维护情况记录表及检定报告。

上一篇:长鹿农庄秋游作文下一篇:违法违纪忏悔录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