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9S管理(通用4篇)
仪器9S管理 篇1
“ 9S”管理起源于日本, 包括整理 ( Seiri) 、整顿 ( Seiton) 、清扫 ( Seiso) 、 清洁 ( Seiketsu) 、 节约 ( Saving) 、 安全 ( Safety) 、 服务 ( Service) 、 满意 ( Satisfication) 、 素养 ( Shitsuke) , 9 个方面, 简称“ 9S”。“ 9S”既讲究个体素养的培养和提高, 又强调相互间的团结协作, 促进组织方方面面的满意[1]。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 Neonaltal Intensive Care Unit , NICU) 是以救治各种重症及多系统功能衰竭新生儿为主的诊疗系统, 集中了病情多变, 情况复杂的新生儿, 拥有许多先进的监护仪器, 急救设备及生命支持装置[2]。 各种急救仪器的正确管理和合理使用过程中的每个细节都非常重要, 直接影响新生儿的生命安全。 我院NICU配备了先进的监测与治疗仪器, 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的数据与医学信息, 有针对性的采取医疗和护理措施, 挽救了高危新生儿的生命。2014 年1 月~2014 年12 月年我科将“ 9S” 运用于NICU仪器及急救设备规范管理, 提高了护士的急救意识及应对能力。 医护人员在安全、舒适、整洁的环境中, 工作积极性高, 仪器操作程序精通, 抢救通道通畅, 提高抢救成功率;为病人提供了高质量、温馨、安全、满意的优质护理服务;医生对护理工作、护士自身满意度均提高, 现介绍如下。
1 方法
1.1 准备阶段
1.1.1 全体人员参加知识培训。 理解“ 9S”的定义、要求、科室使用的临床意义, 提高全体人员的思想认识, 营造一个“ 9S”的活动氛围, 有针对性、分层次对护理人员进行急救理论知识、医疗器械使用的培训。 采取理论授课、专题讲座、仪器示教、模拟训练等多种形式[3]。 内容包括常用急救仪器的操作流程, 特殊仪器的使用模式、保养、消毒、灭菌知识等。
1.1.2 成立科室仪器设备管理质控小组。 由科主任、护士长、仪器设备管理质控小组组长、小组成员组成, 对仪器进行分级分组专人管理。 按仪器的贵重程度由高到低依次安排由高层护士到低层护士的管理, 体现能级对应。
1.1.3 完善仪器管理制度, 明确质控小组成员职责。 成员间分工协作。 一是护士长负责:负责仪器的申领、建账、入账、报损等工作, 制定科室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 包括使用制度、保管制度、消毒制度及操作人员培训制度、 仪器操作流程等。 二是组长的职责:组长由NICU专科护士, 主管护师担任, 按护士能级管理应是三层护士, 具有丰富的专科实践操作和管理经验, 能熟练掌握抢救仪器性能。 职责为:1健全《 急救物品检查登记本》 、《 仪器使用登记本》 、《 设备维修登记本》 等。 2协助护士长做好每月盘点、保修、维修、报损等工作, 当仪器出现故障与损坏时, 与仪器设备科联系, 并做好登记工作。 3定期对仪器进行自检, 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为紧急抢救做好准备。 4引进新仪器时, 负责全科护士尤其是小组成员和轮转的新护士的培训和考核工作;组织科内应急模拟演练和考核工作。 通过演练能找出薄弱环节, 起到了强化培训、 持续改进的作用。 三是小组成员职责: 成员由NICU护士组成。 负责在工作中及时督促各使用者执行正规操作和定点放置, 及时将仪器的使用情况反馈给组长。
1.1.4 9S管理对象急救车 ( 3 辆) , 远红外线抢救台 ( 2 台) , 婴儿暖箱 ( 6 台) ,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 ( 9 台) , 婴儿床 ( 25 张) , 微量注射泵 ( 25 台) , 输液泵 ( 6 台) , 呼吸机CPAP机 ( 4 台) , 进口多参数生理监护仪 ( 23 台) , 国产心电监护仪 ( 28 台) , 脉搏氧 ( 3 台) , 吊塔系统 ( 25 个) , 血气分析仪 ( 1 个) , 微量血糖仪 ( 5 个) , 经皮胆红素仪 ( 5 个) , 测氧浓度仪 ( 1 个) , 中心供氧、电动吸痰装置 ( 11套) , 美国麦迪森听力筛查仪4 台。
1.2 实施阶段
1.2.1 整理使用“ 数字”标识[4], 防止同类仪器混淆。 NICU同种仪器较多, 为避免“ 故障仪器”重新使用, 而增加危险性, 通过运用9S管理, 我们采用"数字标识"即对同类仪器, 按 ( 1, 2, 3. ) 顺序连续排列, 如暖箱上方的进口多参数生理监护仪、注射泵的号码都是对应的, 1 号暖箱、1 号监护仪、1 号微量注射泵, 1 号婴儿床, 构成一个床单元。 定制设备状态标识牌, 使用绿色、黄色、红色3 种设备状态标识牌[5], 粘贴在每台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上的明显位置, 并可随时进行更换。 绿色“ 正常运行”标识牌, 表明设备全部功能正常, 处于待用状态;黄色“ 限制使用”标识牌, 表明设备部分非主要功能故障, 可在限定条件下使用, 但需尽快报修;红色“ 停止使用”标识牌, 表明设备有故障, 禁止使用, 需进行维修。 当仪器出现故障后, 只需记录数字编码于《 设备维修登记本》 上即可, 既方便维修又方便护士的清点工作及仪器维修返回时的归位。
1.2.2 整顿所有仪器进行科学合理的布置和摆放, 完善仪器操作流程。使用频率高的放在方便拿取, 最省力的、最醒目的地方[6], 物品放置做到“ 易找、易看、易取、易整理[7]”, 节约寻找相应物品时间, 保证工作中快速取得所需物品, 在最有效、最便捷的流程下完成作业。 对一些操作较复杂, 如呼吸机、血气分析仪等制定“ 箭头式”操作流程图, 塑封后悬挂于仪器上, 使操作人员一目了然, 减少差错概率、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确保安全, 为急救赢得宝贵的时间。 急救器械不可擅自外借, 不能随便移动位置。
1.2.3 清扫规范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清洗消毒。 对重点设备、贵重仪器实行班班交接制度, 严格按照消毒规范对仪器进行清洗、消毒;新生儿儿暖箱、蓝光箱每日擦拭消毒, 箱旁挂一个小的擦拭、消毒登记本, 每日由擦拭者登记, 做到所有操作都留有痕迹。仪器上的线路绕成大圈用软线挂于仪器上: 呼吸机管路直接装入黄色医疗垃圾袋内, 送供应室统一标配消毒;每周一次由护理组长组织护士彻底清扫设备仪器, 将清洁与检查结合起来, 同时检查电源、插座, 仪器性能、接口, 螺丝有无松动及老化现象等, 保证仪器处于完好用状态。
1.2.4 清洁确保前三项工作质量到位, 由科室质控小组成员或护士长随机检查上述三项环节的质量管理情况, 将检查结果作为护士绩效考核标准。
1.2.5 节约完善预防性维护制度与流程。 预防性维护, 是减少设备损坏、降低维修费用的最佳途径, 是提高医疗器械可靠性的重要环节[8,9]。 设备科人员每季度一次、科室每月一次对重症仪器进行预防性维护。
1.2.6 安全急救车内分区管理即分为药品区、输液去、物品区、仪器区四个区, 全院统一定位, 定量放置[10]。 同类药品统一标识, 定量定位放置并注明有效期, 高危药品有高危标识, 确保用药安全。 各类急救仪器重视使用过程中的步骤和细节:使用前, 要确定仪器处于备用状态, 管道、线路连接正确;使用时, 开机顺序是否合理, 如呼吸机先开压缩机后开主机;导线固定合理;心电监护仪、经皮血氧饱和度监测仪等防止导线扭曲, 以防影响数值的准确性和缩短仪器使用寿命。
1.2.7服务暖箱中的人性化优质护理服务。 为在暖箱中的早产儿设计“ 爱巢”, 模仿母体宫内环境, 增加新生儿安全感。 护士通过轻轻抚摸宝贝身体, 传递爱护和关心, 每天不定时抱起患儿, 增加患儿安全感以促进患儿健康成长和神经系统的发育[11]。在暖箱中患儿仰卧肩部略微抬高, 有利于维持患儿气道通畅。 经常改变患儿体位, 避免皮肤受压;对患儿采取注射、采血等操作时, 可引起患儿不同程度的疼痛[12], 这些疼痛可对患儿食欲、情绪、睡眠甚至心理等造成不同程度的近期或远期影响。 NICU患儿具有发病急、病情重、进展快和治疗合作差的特点[13], 更需要我们高质量的服务。 护士应通过优化服务环境, 细致护理措施, 以达到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使患儿真正得到人文的关爱和服务。
1.2.8 满意度调查12012 年开始根据我院实际工作设计病人满意度问卷调查表及护士满意度调查, 每月对患儿家属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护士仪表、病区环境、服务态度、操作技术、 临床护理质量等多方面。 2014 年护理服务满意度为98.76%。
1.2.9 素养提高护士职业道德修养, 一方面要求护士养成自觉、自律的工作习惯, 具有慎独精神, 严格按照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操作;另一方面增强团队协作精神, 保证护理质量。 及时发现仪器使用过程中的问题, 如暖箱超温报警、 蓝光箱风机报警等。 暖箱平均温度与控制温度之差应在1.5℃之内[14]。 重视交接班、查对、医嘱处理等重要制度的落实[15]。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0 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 ( ±s) 表示, 计数资料采用采用 χ2表示。
2 结果
2.1 实施9S管理前后护理质量评分, 见表1。
2.2 实施9S管理前后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 见表2。
2.3 实施9S管理前后护士对急救设备使用满意度比较, 见表3。
3 讨论
3.1 强化护理质量安全意识, 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通过邀请技术人员专业培训、科室组织二次培训、急救演练、操作考核、加强带教等强化训练方法, 提高了专科护士的理论水平和专科操作技能, 同时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 实现科室人人精通仪器设备的操作程序、 保养方法及简单故障排除、 使用注意事项等, 提高了NICU护士的急救意识及应对能力, 降低了护理风险的发生率, 减少护理差错, 避免医疗护理纠纷的发生;通过完善各项仪器管理制度和制定合理的检查标准使护理工作有章可循, 各项工作得到有效的监督和落实, 为病人提供了高质量、温馨、安全、满意的优质护理服务。 患儿家属、医生对护理工作、护士对仪器管理的满意度均提高。
3.2 仪器设备管理日常化, 实现持续质量改进9S管理, 物品分类、定点放置更加规范, 护士取用、清点、补充物品迅速及时, 能在30 s内准确找到所需物品。使新生儿监护室的仪器设备清洁消毒有保障, 维护保养有落实, 检测维修有记录。营造了安全、整洁的工作环境, 使仪器管理更加秩序化、规范化, 实现了持续质量改进。由于仪器管理组长负责收集各仪器的各项资料和信息, 每台仪器都有详细的信息跟踪, 大大方便了仪器的使用及管理。
3.3 人人参与管理, 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由单人管理向人人管理转变, 由个别人会仪器操作及保养转变为人人必须学会, 由缺乏管理力度转变为制度管人, 由被动管理转变为积极主动参与管理, 同时激发了工作人员主人翁意识及责任心。 NICU医疗仪器多, 建立仪器管理等级制度, 让多数人参与仪器管理, 激发了NICU工作人员的主人翁意识及责任心, 使每一位护士在合适的位置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体现自身的价值, 培养其敬业爱岗, 积极进取, 严谨求实的职业情操, 在工作中团结协作, 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
3.3 做好仪器的消毒灭菌, 降低了院内感染率预防和控制感染是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理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除了严格落实手卫生制度, 医护人员接触最多的就是处于身边的各种仪器。 做好仪器的消毒灭菌便成了降低患儿感染的关键措施, 因此通过认真履行各项消毒灭菌制度、 仪器管理制度, 实施人人参与管理, 专人负责制, 从而降低感染率。
3.4 采用分人分组专人负责制, 延长了仪器的使用寿命, 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分人分组专人负责制使处于备用状态下的仪器性能随时都能得到保证, 改善了NICU的整体环境, 使抢救通道畅通, 各仪器整洁有序, 避免了人为的损坏, 有效地延长了仪器的使用寿命, 减少了浪费。 从而在急危重症患儿抢救过程中, 有效的缩短了因不熟悉仪器操作儿延误救治时间, 医护配合默契, 提高了抢救成功率。2014 度仪器维修次数比例比2013 年度减少了40%。 随机抽查仪器完好率达到了100%, 故障后仪器搁置平均时间由原来的3~4 天缩短到1~2 天。
3.5 NICU急救设备、常用仪器管理存在盲区目前临床比较注重护士对仪器使用程度的掌握, 而忽略仪器设备的质控管理[16]。缺少医疗器械维修保养专职技术人员[17], 仪器设备的不良事件记录及上报流程缺失。 我院只将部分急救设备纳入护理质控管理, 如:急救车、呼复苏气囊等, 医学工程部只是配合护士长完成仪器的维修工作。 医疗器械使用风险管理是日常监管的重要内容, 也是医药器械全寿命管理理论不可缺少的部分[18]。建议设备管理部门和使用科室需共同做好急救设备的质量管理, 形成完整的管理体系, 对急救设备实行三级保养制度[19], 定期监控设备的参数以确保设备各项指标正常, 对部分急救设备, 需及时通知设备厂家的工程师上门共同对设备进行保养和维护, 保障急救设备的安全使用。
3.6 医院信息系统对医学装备管理的支撑必不可少, 加强信息管理的流程化、常态化, 与HIS系统更加紧密的结合, 开发临床使用客户端等工作将是今后改进的重点。 通过信息化管理, 建立仪器使用档案, 记录和分析每台急救及生命支持类设备每次维修情况。 总结经验, 增加临床操作警示, 加强医学装备管理的闭环反馈效应, 促进持续改进, 使每台仪器均能取得全生命周期的维修记录。
3.7 对投入医疗经费预算多, 风险值高的急救设备, 优先安排维修, 提高预防性维修的频率, 及时更换超过使用寿命的急救设备, 确保将医疗风险降到最低。
4 小结
今后进一步加强9S管理, 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素养和服务意识, 不断提升设备维护和安全管理, 为医院管理的现代化不断努力。
仪器9S管理 篇2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二级甲等综合医院, 现有编制床位730张, 护士262名;学历:中专、大专、本科各占31.3%、54.2%、14.5%。职称:护士、护师共205名, 占78%;主管护师53名, 占20%;副主任护师4名, 占1.5%。
1.2“9S”实施方法
1.2.1 准备阶段
(1) 成立院领导小组及院9S管理检查组。 (2) 制定“9S”管理活动计划、具体实施方案和检查评价标准。 (3) 通过宣传、教育、培训, 将9S管理的目的、意义、基本要求及检查评价标准等内容告知每位护士, 各科室反复学习相关标准及要求, 达到人人知晓, 使9S理念深入人心。
1.2.2 实施阶段
1.2.2.1 步骤
(1) 对病区环境、基护、级别护理、急救药品、物品、护理文书、护理操作、消毒隔离、服务态度、仪容仪表等方面进行考核评价; (2) 划分责任区, 按人员数量划分区域责任到人, 针对存在的问题, 制订整改错施。 (3) 全面实施“9S”, 根据检查评分情况分析目前缺陷发生条目、频次及其分布特点, 持续改进。
1.2.2.2 具体方法
(1) 进行整理、整顿、清扫、清洁。护士在各自负责区域内将不需要的物品、药品及时清除现场, 需要的按使用频率、用途、失效期做到定点、定容、定量有序放置, 分类标识清楚, 取用方便, 保证工作场所整洁宽敞, 一目了然;清除现场脏污, 建立清扫标准, 保证各类物品设备清洁整齐, 干净划一;建立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来规范护理人员的行为, 让整理、整顿、清扫工作成为一种惯例和制度, 让工作现场始终保持完美和最佳状态[1]。 (2) 强化节约意识。利用头脑风暴法从时间、空间、资源等方面提出节约措施并加以落实。避免操作不熟练、重复穿刺而浪费时间, 避免寻找各类物品、药品浪费时间。在治疗室、更衣室、库房等地方增加台面, 既能增加物品存放量又能对物品一目了然而充分利用空间;在资源材料方面, 避免油墨纸张的浪费;各类仪器设备专人管理, 及时维修定期保养, 延长使用寿命;护士实行弹性排班, 节约人力资源。 (3) 加强护理安全管理。药品分类统一标识, 定量定位放置并注明有效期, 特殊药品用红色容器放置在显眼位置, 毒麻精神类药品独立上锁保管, 备用液体统一按左入右出顺序摆放取用, 避免出现过期药品, 确保用药安全;物品、仪器、设备定点放置, 标识清楚, 确保取用物品的准确性、及时性、视觉性;重视交接班、查对、医嘱处理等重要制度的落实, 培养护士的“慎独”精神, 按操作流程规范完成各项护理操作。 (4) 规范护理服务行为。编制《护理人员语言行为服务规范手册》及《导医工作手册》进行培训考核;按教育的逻辑关系, 从简单的基础教育到入院接诊礼仪、出院礼仪等深度教育, 从如何建立医护患之间的信任到提高护士素质的品质教育, 对全院护士进行全方位的培训[2];并进行护患沟通情景演示竞赛, 培养护士的沟通技能, 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对年老体弱、不懂就医流程的患者, 全程陪护办理入院手续等, 在全院开展人性化服务, 营造和谐医患氛围。
1.3 评价方法
1.3.1 病区环境评价对治疗室、护士站、值班更衣室、库房及病房等进行考评。
1.3.2 护理质量评价对级别、基础护理、急救物品药品管理、护理文书、护理操作、消毒隔离、服务态度、护士仪容仪表等8个方面进行考评。
1.3.3 满意度调查 (1) 根据文献资料及结合我院实际工作设计病人满意度问卷调查表, 每月对病人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护士仪表、病区环境、服务态度、操作技术、临床护理质量等多方面。 (2) 医护人员对实施效果的评价表, 每季度对护理人员及医生进行1次随机问卷调查, 内容涉及工作环境、物品取放流程、节约意识、团队协作等方面。最后将每年度的满意度及评价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1.3.4 各项目严格按照检查评分标准, 将月检查、日常督察、季度大查结合起来进行评价, 综合评价前两名者发放流动红旗。对工作开展突出的科室, 在院报上给予表扬, 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 在护士长会上进行图片曝光, 查找原因, 综合分析并限期进行整改, 保证了9S管理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PEMS3.1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 采用t检验、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实施9S管理前后病区环境检查评分 (见表1)
2.2 护理质量评分 (见表2)
2.3 患者满意度比较 (见表3)
2.4 护士和医生对护理工作评价见表4和表5。从表4和表5可见, 实施“9S”管理方法后护士和医生对护理工作的评价明显提高。
3 讨论
3.1 改善病区环境, 提升医院形象
干净整洁的就医环境, 给患者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 使患者产生对工作环境的信任感, 继而产生对医护人员的信任, 建立了良好的医患关系;护士自己动手创建一个明快、舒适的就诊环境, 养成随时自觉保持和维护工作场所整洁的习惯及主动积极向上的团队协作精神, 提高工作效率, 满足患者的需求, 提升医院形象。
3.2 强化质量安全意识, 提高护理质量
护理安全是护理质量的基础, 是优质服务的关键, 也是防范和减少医疗事故及纠纷的重要环节。通过开展9S管理, 全院护士护理行为逐渐规范, 提高了护士的服务安全意识及应对能力, 降低了护理风险发生率, 减少护理差错与护理纠纷的发生。通过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制定合理的检查标准, 使护理工作有章可循, 各项工作得到有序、有效的监督及落实[3], 为病人提供高质量、温馨、安全、满意的优质服务。
3.3 增强护士的主动服务意识, 提高了患者、护士及医生对护理工作的综合满意度
全院护士通过培训学习, 逐步转变了服务观念, 增强了主动服务意识, 规范了护理服务行为。特别是健康教育及人性化服务的开展, 主动与患者沟通, 构建了信任的护患关系, 极大地提高了患者满意度。通过开展9S管理, 护士在安全、舒适、整洁的环境中工作, 身心愉悦, 工作热情高涨, 工作积极性增强, 使护士的工作态度、工作习惯、敬业精神、遵守规章制度方面表现出高水平的素质[1], 因此在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同时, 也提高了医生对护理工作及护士对护理管理的满意度。实践证明, 通过“9S”管理活动, 人人依规定行事, 以自我管理、勤俭节约、持之以恒为原则, 养成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工作认真负责的习惯。9S管理模式的应用, 能有效解决工作场所凌乱、无序的状况, 提升工作效率, 并能有效提升个人行为能力与素质, 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9S管理模式是促进医院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对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和护理质量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邱钧琦, 方明, 黄小珍, 等.9S管理在口腔门诊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 2008, 24 (13) :2346
[2]王晓燕, 王玉玲, 范蕾.韩国护理服务艺术培训模式与启迪[J].护理管理杂志, 2009, 9 (5) :58~60.
仪器9S管理 篇3
关键词:“9S”管理法,医疗设备管理,故障率,监测指标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提升医疗设备的维修保障管理水平,减少设备故障率,使医疗设备发挥最大的效益, 是目前最重要的工作。本文引入了以“9S”为主要内容的精细化管理,从三个方面对设备进行管理,有效提高了工作质量及临床满意度。
1“9S”管理法介绍
“9S”管理法起源于日本的企业管理文化,是基于“5S” 管理法的深入拓展,包括整理(Seiri)、整顿(Secti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节约(Saving)、安全(Safety)、 服务(Service)、满意(Satisfaction)和素养(Shitsuke)[1], 其核心是提升人员素质、强调团队协作、提升工作满意度[2], “9S”是基于所有人都参与基础上的一种管理方法。
2实施方法
“9S”管理法对设备管理的应用主要从环境、人员及临床三大核心方面进行管理,对环境的管理主要根据管理法中整理、整顿、清扫及清洁的方法 ;对人员的管理结合管理法中的节约、安全、素养的内容 ;对临床的管理结合其中的服务及满意的相关方法。
2.1环境
整理是设备维修工作的基础,改善工作环境是实施的第一步。对个人工作台面的维修零配件进行分类,保留需要的零配件,将老旧设备、零配件及各种杂物清理出设备维修现场,腾出空间,空间活用,从而提高维修质量[3]。 将维修设备分为已维修区和待维修区,减少混放现象。对送修的设备及时修理,修好的设备及时通知临床科室取走, 在避免空间浪费的同时,也有效避免了设备的重复拆卸。
对维修现场需要的零配件、工具等进行合理的摆放, 以便在工作过程中用最快的速度取得所需物品,节约寻找的时间。对于用量大和常用的零配件按种类分开存放,比如线圈、开关、电容器、变压器等 ;对于特定医疗设备的零配件,比如监护仪的血氧、袖带等单独用一个抽屉存放。
工程师每周轮流值班,其职责之一就是对设备维修公共区域进行清扫,及时清除医疗设备及维修现场脏污。个人工作台面由工程师本人清扫,保持工作环境整洁、有序。
清洁是维持整理、整顿、清扫成果的方法,明亮、干净、 清爽的工作环境能有效提升工作动力,减少发生差错和安全事故的几率。
2.2人员
节约是对维修保障工作的必然要求。遇到需要外修的医疗设备,工程师运用专业技术知识对医疗市场行情进行评估,对于厂商报价过高的情况,及时提出降价的意见, 为临床科室节约经费。对设备及时进行清扫、检查、保养、 维护,也能有效延长设备的寿命[4]。
安全活动使工程师们建立了自律的心态,养成认真对待工作的态度,工程师在维修设备前要对其性能充分了解, 安全操作和维护。
素养是“9S”管理法的核心,每位工程师需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相互协作并遵守规则,营造良好的团队精神。 工程师一方面需按照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等,为临床科室做好保障服务工作;另一方面也要注意自己的仪容仪表[5]。 在团队中要明确每人的岗位责任,并提升科室的整体形象。
2.3临床
工程师一定要做到对临床要求的及时响应和反馈,制定临床科室专人专管,维修现场15 min到达等硬性规定。 当遇到专业技术性很强的问题时,向临床科室讲解要通俗易懂,保持和临床科室的良好沟通[6,7]。工程师要为临床医务人员、患者提供“安全、安心、舒适的医疗环境”和“随时、 随地、随即解决问题”的服务支持。对于自身服务问题接到科室有效投诉的,将在每个月个人绩效考核中予以体现。
外部满意就是通过自身对临床服务工作的有效支持,使临床科室对医工科的保障服务工作质量感到满意。工作场所全天保持整洁明亮,使得工程师的工作心情舒畅,这是内部满意。
3应用效果及目标
3.1呼吸机故障率指标
2014年我院对临床呼吸机的使用建立监控指标,用数据来说明应用“9S”管理的成效。将呼吸机的故障率作为绩效衡量指标,通过一个绩效衡量的标准 - 目标阈值来分析每月监测情况,“9S”管理的效果就看监测结果与设立目标阈值是否吻合,不吻合就进行改进。对呼吸机维修后的台数进行登记,再与全院呼吸机的总台数进行比对,将目标阈值控制在5% 以下,以提高全院呼吸机的使用率。监测结果,见图1。
呼吸机故障率一直保持在目标阈值以下,通过6个月的监测,发现故障多因操作不当引起,因而加强了对临床使用人员的培训,使得监测数值一直保持在目标阈值5% 以下。
3.2开展对供货商的规范验收流程
结合“9S”管理法的核心,对供货商制定了规范的设备验收流程,充分凸显医学工程科运用“9S”管理法中的“服务、满意”方法的成果。设备验收管理流程,见图2。
医疗设备到货后,由精密维修组工程师与临床科室和供货商根据合同内容共同验收 :验收时首先按照合同所签定的配置要求逐一进行核对,并做好详细的书面记录 ;供货商工程师根据使用科室的要求,对设备进行安装调试。 对纳入全军医学计量检定或质量检测目录的医疗设备,由医学工程科或第三方具备资质和技术能力的计量技术机构进行检定 / 检测。对于不能正常运行或检测不合格的医疗设备,医学工程科不予验收,并通知供货商办理退、换事宜。 医疗设备调试 ;检测完成后,供货商工程师对医疗设备使用科室的相关人员进行使用、保养培训并进行考核 ;临床使用科室、医学工程科和供货商共同填写《医疗设备验收报告》,并三方签字认可。对于计量检定或质量检测的仪器设备须在验收报告上加盖计量 / 质检合格印章。
4结论
仪器9S管理 篇4
1 “9S”管理概念
“9S管理包括: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 清洁(Seiketsu)、节约(Saving)、安全(Safety)、服务(Service)、 满意(Satisfication)、素养(Shitsuke),是现代企业有效的现场管理理念和方法,其作用是:提高效率、保证质量, 使工作环境整洁有序、预防为主、保证安全、提高服务质量、 增进满意度。
2实施阶段
(1)整理。将医疗设备档案资料室的物品区分为有必要和没有必要的,除了有必要的留下来,其他的都消除掉。 整理是做好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也是设备建档的首步工作,医疗设备档案资料包括设备的申请、购置、 安装、运行、维护保养、报废等一系列过程所产生的资料[2]。也可具体分为:申购表、招标文件、投标文件、谈判记录、 购置报告、验收报告、发票、固定资产单、维护保养记录、 报废单等,把有用的资料统一留下并装袋保存,重复或模糊不清无参考使用价值的资料丢弃,为有限的档案室保留最大的使用空间,防止误用,塑造清爽的工作场所,提高医疗设备档案的完整性,节约资金。
(2)整顿。把留下来的必要的档案资料依规定位置摆放, 并放置整齐加以标识,整顿比整理更细致。医疗设备档案资料存放可按设备的购置年限或使用科室或设备类型分大类存放,再统一装订,并粘贴医疗设备档案资料标签,可包括设备名称、品牌型号、供货商和电话以及资料是否齐全作为标识,这样既清楚整洁又对存档资料内容一目了然, 减少查找档案资料的等待时间,降低了档案归档的出错率, 保证了工作质量。。
(3)清扫。将医疗设备档案室清扫干净,保持整洁、 亮丽的环境,是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档案管理员应定期对档案室环境进行清扫,包括对档案资料的吹扫工作, 对于纸质档案的清扫需严格按照纸质档案长期存放的要求, 不能用湿布或烘烤的方式,以防纸张发霉变黄,并随时保持档案室的通风和干燥[3]。
(4)清洁。将整理、整顿、清扫制度化,经常保持环境处在美观的状态,定期和不定期对档案室工作环境进行检查,使上面3S工作能常态化,并有效地执行下去,提升档案管理员的工作效率[4]。
(5)节约。节约是档案管理的重要要求。除了对物资的使用节约以外,还需对电器的使用节约,如电脑、电灯、 加湿器、空调等设备的使用应做到人走电关,随手锁门, 不能在无人的条件下使用,以保障安全,达到减少浪费、 控制成本、优化资源、合理使用的目的。
(6)安全。重视对档案管理员的安全教育,树立安全第一观念,定期培训,防范于未然。不允许在档案室内外抽烟,并在档案室门口摆放灭火器等消防器材,定期检查使用期限,还需做好防盗、防虫、防霉、防鼠工作,定期抽查,做好记录[5]。对于重要及涉密的档案资料,要单独保存,对于档案的电子数据还需加密使用,并严禁办公电脑连接互联网及其他移动载体,确保资料的安全。
(7)服务。服务是档案管理工作的内在要求,是医疗设备档案资料的价值体现,不仅要对维修工程师提供维修技术材料,也要对临床科室提供设备相关信息的查询,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和形象,不仅可以减少维修成本,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6]。
(8)满意。满意是衡量档案管理工作是否达标的重要内容,也是维修工程师和临床医师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肯定和支持的表现形式,从而提高了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自身价值,更好地为维修工程师和临床科室服务,塑造和谐的工作环境[7]。
(9)素养。素养是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员的思想素质[8]。 要求档案管理员提高管理能力,也让医务人员特别是设备操作和维修人员了解档案资料的重要性,并要健全相关制度,建立一支素质高的队伍, 有利于工作的顺利开展。
3应用效果评价
我科从2014年实施“9S”管理以来,制定了符合本科室的考核指标,包括:归档的及时率、档案完整性、所耗时间、满意度[9]。1归档及时率:随机抽查3~5台设备, 查看其档案资料是否在一定时间内归档;2完整率:从科室申请购置设备到设备报废所产生的资料,随机抽查3~5份档案资料,查看其档案资料是否齐全;3耗时率:随机抽查3~5份资料,要求找出其档案资料的存放位置,并计算找出的档案资料所耗费的时间;4满意度:建立在前3者之上,是对档案工作的综合满意度调查。实施“9S”管理法前后档案管理工作质量的比较,见表1。
通过“9S”管理法的实施,我科完善了《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制度》,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工作不断更新与完善,使分类管理、标准预防、工作流程更为规范化,档案归档及时率、 完整率、耗时率、满意度都取得了明显的提高(P < 0.01)。
4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