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仪表管理(共12篇)
仪器仪表管理 篇1
0 引言
《煤矿安全规程》规定, 我国煤矿企业必须建立各种设备、设施检查维修制度, 定期进行检查维修, 并做好记录。设备是生产的基础工具, 设备的好坏不仅关系到煤炭企业的产量高低, 还关系到生产的成本和效益, 更是安全生产的基础。因此, 煤炭企业做好通风安全仪器仪表的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目前, 国内煤矿企业通风安全仪器仪表管理主要依靠管理制度, 采用人工或部分电子帐和电子卡的方式, 管理部门通过设备调剂、购置维修、计划的定制和执行来推动维护进程, 并通过各种手工或电子报表进行管理决策。这种管理方式存在以下问题:① 管理方法陈旧。通风安全仪器仪表数量多且移动频繁, 人工管理难以满足现代化生产需求。② 设备履历不完整。员工离职可能导致设备维修信息丢失, 难以充分利用历史数据对设备进行分析和修理。③ 缺乏维修体制。缺乏完善的预防维修和预测维修体制, 设备抢修过程不仅对设备的寿命有一定影响, 增加了维护成本, 也影响了设备的使用和正常生产。④ 采购缺乏信息管理。没有科学的仓储、采购信息管理, 设备、配件等采购计划缺乏足够的统计分析信息[1]。针对以上问题, 本文设计了通风安全仪器仪表管理系统, 使纸质资料电子化, 履历信息系统化, 设备维护方式更为合理, 并且在采购、仓储、使用这3个方面达到了无缝衔接。该系统改变了煤矿企业落后的设备管理方式, 实现了对通风安全仪器仪表的高效、自动化管理。
1 通风安全仪器仪表管理流程
以自救器的管理为例, 介绍通风安全仪器仪表的具体管理流程:系统建立时, 将工人的身份信息 (如姓名、工种等) 与唯一的编号进行绑定, 存储于服务器的数据库中, 以便查询。采集终端建立在货架之上, 每个放置自救器的位置添加一个以单片机为载体的采集终端。采集终端具有2个功能:重量检测和RFID编码识别。 自救器上装有RFID标签 (标签所含编码与工人身份编码一致) , 工人将自救器放回货架时, 采集终端自动检测其重量, 并读取其标签编码, 然后将2个信息传回服务器。服务器接收到信息后, 将信息及相应时间一并存储。同理, 工人取用自救器时, 由于无法再识别到标签, 表明自救器已被取走。系统通过ZigBee无线网络和有线局域网形式连接[2]。
一个中型煤矿企业可能有入井工人2 000~5 000人不等, 由于自救器是个人负责制, 则有此类相应节点2 000~5 000个。借助于通风安全仪器仪表管理系统所提供的信息, 煤矿企业能够了解自救器的使用情况, 对维护、更换等做出决策, 从而实现自动化的仪器仪表智能管理。
2 系统整体方案设计
通风安全仪器仪表管理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感知层:主要包括信息的采集、处理和上传。网络层:按照工业标准, 将采集的信息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上传到相应的服务器。应用层:总服务器对于所有保管组的服务器信息进行整合和分析, 进而通过制定的策略开展管理工作[3,4]。
系统实现目标:① 将对象进行统一编号, 并录入到其RFID标签中, 在进行取用、归还、修理、更换等动作时, 通过扫描RFID标签记录对象的相关信息。② 对工作人员也进行编号, 并录入到随身携带的RFID标签中, 在进行取用、归还、修理、更换等动作时, 和保管对象的RFID信息一同扫描, 进行绑定并记录。③ 针对不同的保管对象, 采取特定的自动检测方式, 以得到对象的性能状态, 从而决定是否取用、入库、修理等。 ④ 对存放架进行监控, 扫描RFID标签以确定对象是否回位, 若对象为需要充电的设备, 还同时对充电状态进行监测。⑤ 对保管室的管理环境进行监测, 检测温度、湿度、粉尘等指标, 反映保管室的即时环境条件。⑥ 服务器记录各对象的性能参数, 为以后的维护提供数据经验, 起到预防维修的作用。⑦ 服务器根据各对象已有的经验数据, 通过云计算拟定策略, 提醒维修、更换、采购、调度等工作;连接采购物流系统, 了解订购货物的物流信息, 使零、整部件的维修、更换无缝衔接。⑧ 通过同时读取工作人员RFID身份信息和对象RFID标签信息, 了解工作人员的入井工作时间段, 从侧面辅助管理井下工作人员种类和人数。
3 系统硬件设计
系统硬件设计主要包含以仪器为对象的信息采集节点和保管室环境监测节点的设计。针对自救器的信息采集节点, 以ARM9系列的S3C2440开发板为基础, 配备压力检测传感器、RFID读写器和ZigBee无线模块, 实现对重量、编码信息的采集和传输[5]。信息采集节点组成如图2所示。保管室环境监测节点监测的主要信息是室内温度和湿度, 对于部分易受粉尘影响的仪器设备, 还需要监测室内粉尘浓度。保管室环境监测节点以CC2430无线单片机为基础, 搭载温湿度传感器SHT11。
采集终端通过ZigBee网络和有线局域网络将数据发送到服务器, 经服务器处理后, 返回相关指令[6]。采集终端与服务器的通信过程如图3所示。
4 系统软件设计
4.1 软件总体设计
服务器是通风安全仪器仪表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服务器管理软件运行在服务器端, 主要是提供仪器仪表的数据库管理与维护, 对采集端发回的各种数据进行分析和存储, 在发现故障时进行报警。另外, 返回指令, 指导采集终端进行信息采集工作。系统涉及到仪器仪表的管理人员、领用人员和仪表自身3个方面。因此, 将服务器管理软件分为八大功能模块:管理人员登录、管理员信息、仪表相关信息、领用人员、仪表维护、检测报警、存放状态查询和数据维护。各个功能模块在人机交互界面以菜单项的形式出现在屏幕顶端, 服务器管理软件功能框图如图4所示。系统采用的开发平台是MySQL数据库管理系统和Visual C++的MFC[7]。
4.2 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设计最重要的是表的设计[6], 根据实际需要, 建立3个主要的表:管理人员表、领用人员表和自救器表, 其他表都是以这3个表为基础派生的, 如自救器安全状态表等。
(1) 管理人员表用于存储管理人员信息, 字段包括管理员卡号、姓名、工号、密码, 其中卡号是表的主键。
(2) 领用人员表包括领用人员卡号、姓名、单位、工种等字段, 其中卡号是表的主键, 是领用人员的唯一身份标志。
(3) 自救器表用于存储自救器的基本信息, 表结构如图5所示。
4.3 软件功能实现
(1) C++与MySQL数据库的连接。编写服务器管理软件时, 首先要在C++中与数据库进行连接, 然后才能对数据库进行必要的操作。数据库连接程序代码如下:
(2) 自救器的管理。自救器管理是系统的主要功能, 在服务器管理软件上涉及到自救器的添加、查询、修改、删除以及收发记录等功能。添加数据的部分代码如下:
(3) 领用人员的管理。自救器管理系统不仅要实现对仪器的管理, 还要对领用人员进行有效管理。对领用人员的管理功能包括查询、添加、修改、删除和打印等功能。
5 结语
以自救器管理为例, 详述了通风安全仪器仪表管理系统的整体设计和服务器管理软件的设计。该系统实现了对通风安全仪器仪表的高效、自动化管理, 不仅降低了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 还节省了领用人员的时间, 同时为煤矿企业和监管部门提供了准确的数据。
参考文献
[1]煤炭工业部.煤炭工业部印发《关于推广使用四项通风安全装备的决定》的通知[EB/OL].[2013-08-06].http://www.chinasafety.gov.cn/file/fgmt/aqfg16.htm.
[2]王军号, 孟祥瑞.物联网感知技术在煤矿瓦斯监测系统中的应用[J].煤炭科学技术, 2011, 39 (7) :64-69.
[3]莫钦森.基于RFID技术的矿井物联网系统[D].成都:西华大学, 2012.
[4]孙彦景, 钱建生, 李世银, 等.煤矿物联网络系统理论与关键技术[J].煤炭科学技术, 2011, 39 (2) :69-72.
[5]李继云.矿山物联网节点的研究与开发[D].淮南:安徽理工大学, 2011.
[6]GLUHAK A, KRCO S, NATI M, et al.A Survey on Facilities for experimental Internet of Things research[J].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 2011, 49 (11) :58-67.
[7]厉建欣, 司青燕.论MySQL开源数据库在中小企业的应用[J].商场现代化, 2009 (1) :21-22.
仪器仪表管理 篇2
2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属各直属单位、分公司和子公司(以下简称二级单位)的仪器、仪表管理。
3术语和定义
主要术语:仪器仪表、仪器仪表管理。
3.1仪器仪表
工业企业所使用的仪器仪表是指用于对产品的表面状况,技术特性和其它物质资料的表征,以及对生产过程的状况进行量度、计算、控制、测试、指示的器具,其中单纯用于指示的器具称为仪表。从广义的角度说,仪器仪表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物质运动进行观察、检测、调节、控制的工具。
3.2仪器仪表管理
指对生产所需要的仪器仪表进行申领、合理使用、精心维护、保持性能和精度、遵守各项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
4职责
4.1公司设备动力处作为公司主管设备的职能部门,负责:
4.1.1加强对仪器仪表的管理组织和领导,结合公司实际,制定和修订公司仪器仪表管理制度。
4.1.2建立公司级(一级)仪器仪表汇总台帐。
4.1.3帮助和指导二级单位制定仪器仪表管理办法。
4.1.4检查考核二级单位仪器仪表管理情况。
4.2二级单位管理职责:
4.2.1根据仪器仪表检测、控制与连锁、报警要求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相应的仪器仪表管理和维修机构,明确各级职责,加强仪器仪表的维护和管理。
4.2.2严格制定和实施仪器仪表保管与使用规程、维护检修规程、调整试验规程、安全技术规程和管理规程等。
4.2.3建立带有工艺控制点的模拟流程图、仪表安装施工竣工图和调校记录、仪表工作电源系统图、仪表空气管道系统图等基础技术资料。
4.2.4合理使用和维护仪器仪表,保证仪器仪表正常工作和数据的可靠、准确。
4.2.5做好维护、存放、检验、鉴定报废、记帐、立卡、统计等工作。
4.2.6处理好仪器、仪表事故。
5工作程序
5.1仪器仪表的领用与建帐。班组根据生产工艺文件的规定制定新产品工艺方案、设备和仪器改造方案,确定尚不齐全或应该添置的项目。然后通过车间仪表员(设备员)报请设备管理部门批准或领用仪器仪表计划。到货后,办理领用手续,建立帐卡,验收仪器仪表。班组验收仪器仪表一般是配合仪表员(设备员)进行,内容有:外观检查,即检查外壳包装是否损坏;成套性检查,即根据装箱单、说明书清点主机、辅机、附件和专用工具、随机图纸、技术资料、说明书和外设接线等;性能检验,即按说明书上规定的技术指标进行逐项检查。大型、精密、稀有仪器还应填写验收报告,同时将图纸、技术资料交档案室存档,班组一般只保存说明书复印件。
5.2正确使用仪器仪表
5.2.1注意仪器仪表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一般仪器仪表都有工作条件规定,如工作环境温度、湿度等,必须严格遵守。使用前先检查合格证,无合格证的仪器仪表不得投入使用。正常情况下,仪器工作场所要通风,没有强磁场,无腐蚀物和强烈震动,注意防尘。
5.2.2在技术规范允许尺度内使用仪器仪表。世界上没有万能的仪器,所有仪器都是针对某一个具体的局部的领域而实施观察、检测、调节和控制作用的,因此,一定要按规定范围使用。要保证仪器仪表都不带病工作,不以粗代精,不超负载使用。一般的仪器仪表都经过调整校正,部分结构还进行了密封,未经许可不能拆卸分解仪器仪表。使用时对操纵和控制手柄、形状、按纽要用力得当。
5.2.3遵守仪器仪表操作规程。使用前应检查电源和其它动力源是否匹配、接触或密封良好,各外设附件是否配置得当,准备就绪方可开机。凡无线电仪器都有预热稳定过程,使用中应予以注意。其它操作顺序、方法、连续使用时间、使用精度、使用极限等,应按规程进行。
5.2.4仪表启停注意事项:事先与生产人员取得联系;按有关操作规定进行,不得违章作业;未经授权的任何人不得擅自动用仪表设备。
5.3仪器仪表拆装、改装、委托检修、交工与验收。
5.3.1维修单位提出的技措项目如需新装、改装仪表设备,应报设备管理部门审核,主管副厂(矿)长批准后,由设备管理部门安排施工计划,重大项目的技术问题由技术部门会同设备管理部门组织相关人员组成项目组研究解决。
5.3.2二级单位不能进行校准的测量、控制、计量仪表,由设备管理部门报公司设备动力处组织外委校验,二级单位保存有关资料。
5.3.3拆装、改装工程竣工后由维修单位、使用单位、设备管理部门组织有关人员验收。大型重要工程项目设备动力处应参与验收,施工单位在交工验收时提供有关技术资料,由设备管理部门存档。
5.4遵守周期检查制度
为了保证仪器仪表功能的准确性、一致性、可靠性,班组必须按照主管部门有关周期检定制度的规定,按时、按量把仪器仪表送交检验、检定,搞好计量仪器的传递工作,并保存好检定卡片或表格、记录。
5.5做好仪器仪表的维护保养
仪器仪表的维护保养的主要内容是防尘、防潮、防腐、防老化工作。要经常用干布擦拭外壳。部分仪器还有避光的要求,对于仪器仪表中的灰尘要指定有关人员定期清除。
5.6做好精密仪器仪表的管理工作。精密、贵重、稀有仪器仪表应该从使用、保管、维护、检查等几个方面切实做好工作。对这类设备要严格实行“四定”、“五不”的管理维护制度。
5.6.1 “四定”指:定使用地点,定使用人员,定检修人员,定专用管理制度。
5.6.2“五不”指:开机不离人,精机不粗用,不带病工作,不违反操作规程,不在仪器上堆放其它仪器及物品。
5.7做好其它管理工作
5.7.1搞好仪器仪表附件的管理。附件的遗失是仪器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的现象,附件的遗失或损坏,往往使精密、贵重的仪器不能继续使用,严重影响生产或科研。要切实加强管理。附件要随仪器一起建帐,规定固定存放地点,建立借用制度,规定仪器和附件换人使用时的交接手续。
5.7.2做好仪器技术资料保管工作。仪器的说明书、操作规程和其他交由班组保存的技术资料应和班组工艺文件一起保管,班组长换人应清理移交。这些资料只能借阅,不能交私人保管。
5.7.3仪器仪表的遗失处理。对于个人保管的仪器仪表,不管主客观原因发生的遗失情况都应认真进行处理,并立即上报主管部门,针对不同情节,采取行政处分加经济赔偿的方法。
5.7.4仪表设备发生事故时,车间应立即组织人员进行处理并要查明事故原因报设备管理部门。仪器仪表事故的处理,参照设备事故处理的方法。
5.7.5仪器仪表的报废和利用。仪器仪表确因使用年限长久,性能低劣、事故造成严重损坏等而无法修复,或因科技发展而丧失其价值,班组可通过车间向主管部门提出报废申请。设备管理部门经有关机构技术鉴定、审查同意后,填写报废申请单,报公司审批,正式报废。报废后的仪器仪表由设备管理部门统一处理。
5.8 附则
5.8.1公司各二级单位必须贯彻执行本制度,并结合本单位实际,制订实施办法。
加强仪器管理 搞好实验教学 篇3
一、加强仪器管理,提高仪器完好率
在仪器管理方面,一定要规范化,落实表、册、账、单的使用,建立并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如果损坏的仪器能修复的,则迅速修理。我们仪器的完好率经常保持在94%以上,较好地服务了教学工作。但是,仪器在使用中的管理是有一定难度的,在这方面,我们的做法是“细”和“严”。
所谓“细”就是检查要认真,管理要具体。在实验中,严禁各组随便调换仪器,实验必须按操作规程进行,实验后,各组组长要细心检查,认真整理器材,值日班长还要逐组检查,登记各组的仪器完好情况,这就确保了小件仪器无丢失、大件仪器无损坏。如电学实验中的接线夹,谁见谁爱,小而好玩,我就把每一组的接线夹整齐地夹在一块硬纸板上,写上使用者的名字,这就使学生有了责任感,使管理易于进行。再如,天平砝码盒中的镊子和小砝码也是小而易丢的器材,每次实验后我都督促班上的值日组长一个一个打开盒盖看看缺不缺,摆放是否整齐。
所谓“严”就是对学生要求严格,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俗话说: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对于每一届学生的前三节实验课,我都特别重视,要求学生“不乱说、不乱动、细看书”。“不乱说”有利于进一步学习和管理;“不乱动”可以使实验室保持良好的秩序,使学生“动”在关键处;“细看书”则可以使学生充分准备,以利于实验的顺利进行。然而,这几个字说来容易做起来难,所以,这里就必须强调“严”。只要教师坚持严格要求,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好习惯,为上好实验课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搞好实验教学,提高实验开出率
教学仪器的配备就是为了在教学中使用,而要使实验教学坚持下来,第一要解决思想观念问题,第二要解决方法问题。思想观念不解决,就坚持不了实验教学,方法问题不解决则做不好实验。在教学实践中,我逐步认识到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它不但能帮助学生掌握新知识,更能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新教学内容包括仪器的用途、结构、实验目的和原理、实验步骤与合理的操作顺序等常识,还包括数据处理、结论的得出等。操作技能,包括仪表读数、仪器组装调试、操作注意事项等。基本素质则包含严格的科学精神和良好的工作习惯等。在课堂上讲实验,最多能使学生了解理论知识,对技能的提高和素质的培养是根本做不到的。而技能和素质是学生学好物理、促进相关学科学习进步的关键,还会对学生一生的成长产生重大的影响。观念问题解决之后,方法问题也就水到渠成了。在实验方法上,我坚持以下三点:
1.实验要提前做好准备。对学生,要求课前进行针对性的实验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实验要求和实验原理,了解实验的方法和步骤,设计好实验所用的表格,使学生对实验心中有数。这就避免了在实验课上浪费时间去做准备的弊端,从而赢得较为充沛的动手操作时间。作为教师,课前要对所用仪器进行认真的检查和调试,该修的修,该换的换,把实验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在上课之前解决。在学生动手前,教师应亲手做一遍实验,掌握实验步骤中的难点与关键,认真测出数据,计算出误差范围,做到心中有数。如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我用各种不同取值方法,对不同的定值电阻测出了数组数值,进行推算,发现对任何定值电阻,不论精确到哪一位,三个组值误差均在0.1—0.6欧之间。在学生做实验时,有一个小组测出的三个数值相差1欧姆以上,我就及时指导他们一步一步按照实验操作查找原因,结果发现他们的电流表读数有误,把1小格0.2安培读成了0.1安培。
2.在实验课上,我总是先做好讲解示范,把实验中易出现的问题给学生讲清楚,在学生实验时加强巡视,随时掌握实验进度,统计完成情况,督促学生对实验现象和数据进行记录,推广好的方法等。课后,我会对实验失败的小组分析问题、查找原因,并尽快安排他们补做实验。这里最重要的是“及时”,唯有此才能保证每个实验的成功率在96%以上。
三、开放实验室,提高仪器利用率
在做好教材要求的分组实验后,怎样更充分地发挥教学仪器的作用呢?开放实验室是我们坚持的一个做法。我们认为,现有的实验教学方式束缚了学生在科学实验活动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及提高,同时学校现有的实验教学仪器设备也不能充分地利用。开放实验室这就使每个小组、每个学生随时都可以到实验室去做自选的实验。有的学生去补做还存有疑问的分组实验,有的去做老师课堂上做过的演示实验,有的去做课后的小实验,还有的去做习题上的实践性实验。这样做虽然麻烦了一些,但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力地深化了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仪器仪表管理 篇4
关键词:计划管理,采购管理,仓储管理,系统权限管理
1 引言
生产流程中的库房管理是企业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制造业越来越发达,管理水平越来越高。在制造业生产中,库房占据着重要位置,据有关资料统计物料在从原材料到生产成品的整个生产周期中,有70%-80%的时间在加工工位上。由此可见,建立高效率的物料输送和库房储存系统以及信息系统对缩短整个生产系统运行周期是至关重要的[1]。因此,企业要重视对库房物流系统的规划与设计,运用系统分析方法,合理规划物流流程和库房布局,使整个物流不交叉、不回流、不紊乱。
2 库房管理系统在仪器仪表中的重要作用
仪器仪表作为信息技术的关键和基础,是现代工业、科学、军事、航天、地质、能源、医疗、卫生、交通、通信、乃至环境保护等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之一。仪器仪表库房管理作为物流管理中重要的环节,正逐步被企业充分认识和重视。
仪器仪表库房管理主要包括需求预测、仓库控制、订购处理、物料管理、零件和服务的提供、包装、退货处理、交通和运输、仓库和厂房与仓库地址的选择等,其中直接或与库房有关系的物流活动就达到5、6项之多。
3 库房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分析
(1)系统要能及时获得信息平台中其他相关系统(如计划、工艺)的实时信息,并能从中抽取、筛选库房所需要数据,并且提供显示和编辑功能,以辅助库房计划的制定[2]。
(2)系统要能按照用户需要,实现库房库存、账目数据的自动筛选、整理、统计,完成库存和物品使用情况的统计,并实现打印。这就需要合理设计数据库表格和数据查询算法。
(3)系统要能对库房的入库、出库进行管理。这些是仓储业务的基本活动,系统应能反映这些活动,对库存物品的数量发生影响。并能提供入、出库记录的查询和维护。
(4)系统要能提供便捷的库存信息检索功能,可提供多种查询方案组合,以方便库存查询和维护,以支持物品查找、库存盘点、库存调拨、仓储保养等。
(5)系统要能对库存货位进行管理,包括定义库房的货位结构,查看货位占用情况,辅助用户进行货位分配和调整。
(6)系统要能对物品的保管期(定检期)进行管理,对超出保管期(定检期)的物品要能予以报警。
(7)系统要能对用户的权限进行管理,除了进行角色编辑和用户设定之外,应该考虑到工厂中的人员责任制度,系统应能实现数据操作历史数据记录和部分数据的排他性限制。
(8)系统要能为信息平台中的其他系统及用户提供信息的共享和查询,但同时又要保护数据的安全。
根据上述库房业务和系统功能需求的分析,系统应具备计划管理、采办管理、仓储管理、系统权限管理模块四个基本的功能模块,以实现用户在制定库房计划、实施采办和仓储保管作业过程中的各类信息的获取和处理;此外,作为MIS系统应该具有系统管理的功能模块,进行用户管理和权限管理,库房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如图1所示。
3.1 计划管理模块
计划管理模块用于辅助库房计划员完成计划定制、报表统计、物品编码维护等功能。计划模块可以抽取信息平台中生产计划和工艺信息系统中的相关信息,以及库房的库存信息,辅助库房计划员准确的制定出各种计划,并可以对计划内容进行检查、修改和维护。此外,计划模块可以生成库存和物品使用情况的统计报表,并实现其打印功能。
3.2 采购管理模块
采购是指企业供应部门通过各种渠道,从外部购买生产经营所需物品的有组织的活动。它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初始阶段,对企业的效率和效益有着重大影响。采购部门能否准确及时,以适应的价格购进原料、材料、设备和其他用品,往往是企业经营失败的关键之一。因此,采购管理的目标就是要达到适用、及时、齐备、经济、协助的要求。采购管理的内容包括计划、组织实施和监控。
3.3 仓储管理模块
仓储管理是在生产过程中负责各类生产物品的存储、保管、领用、存量核查等,并提供有关存储物品的信息以供管理决策使用,包括仓库规划、仓储作业、账务处理、库存盘点、仓储保养等。
(1)入、出库管理是仓储模块的主要功能之一。仓储管理模块用于完成仓储作业中各类信息的处理和维护。仓储管理的信息化有助于提高仓储物流作业的效率,同时仓储库存、账目信息又为计划、采办以及库房管理系统外的其它系统提供决策参考[3]。因此,仓储管理模块是库房信息管理系统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信息平台系统的管理物料信息的基础。
(2)库存管理是保管人员进行库房内物品的存储、保管作业时,辅助库房完成信息处理,是实现仓储模块中的仓库存储信息的维护。包括有库房定义、库存信息维护。
库房定义用于描述库房的属性信息和库位结构,包括库房的编号、名称、用途、所在地以及库位的排、架、层、格的划分[4]。库位结构是库房货位的排布结构,也即是唯一标识一个货位的描述方式。库存信息维护,是库存物品的品种、属性信息以及存量、存放信息的管理,包括信息的查询、修改、删除等。库存信息查询可以物料的编号、工艺参数、属性、库存数量等条件的任意组合为查询条件进行模糊查询,获得所有符合条件的物品及其库存状况的详细信息。权限用户可对库存信息进行修改操作,系统会自动记录对库存信息发生的修改操作的用户,以进行责任追查。库存信息为库房的盘点作业、库存调拨、货位分配等提供信息辅助,也为物料的计划、决策提供重要的库存参考依据。
(3)帐目管理主要是指流水帐的管理,包括帐目的查询、维护等。帐目查询可以物品的库房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实现属性、入出库类型、归还情况(对工具)、领用者信息、经办人等条件的任意组合为查询条件进行模糊查询,查询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物品及其流水帐目的详细信息。权限用户可以对流水帐记录进行修改维护,系统会自动记录对库存信息发生修改操作的用户,以备进行责任人追查。流水帐修改在权限上具有排他性,即只允许原始记录进行修改操作。系统将自动检测当前用户,以决定是否具备帐目修改的权力。通过帐目查询,库房可对物料的使用进行及时跟踪。此外还可进行对使用频率和报废情况等的统计。仓储管理模块一般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
3.4 系统权限管理模块
权限管理是确保系统数据安全性的有效手段之一。系统每个合法用户都属于特定的角色,同一角色的用户权限相同。角色的权限控制是通过控制用户界面中的功能菜单树来实现的。系统采用功能页面制定的方式,菜单树的每个叶节点分别绑定到不同的功能页面,用户只能获得菜单树中绑定的功能。为了防止用户直接在地址栏中输入功能页面的URL而非法获取页面,因而所以功能页面中包含了对于当前用户身份验证的代码。
4 结束语
本文以仪器仪表为例深入研究库房管理系统,库房管理是一个既古老又常新的领域,已有的管理理论相当成熟并运用的过程中,又出现许多新理论和新技术。在对现有技术的掌握前提下,管理人员应该将目光放的更长远一些,不断追踪国际国内相关领域的发展,及时改进现有的管理水平,从而在严酷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不被淘汰。
参考文献
[1]熊伟,基于web的工具库房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
[2]邓云初,企业进销存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4.
[3]chris Edwards,John ward,Andy Bytheway,“The Es-sence of Information systems(Second Edition)”[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仪器仪表领用管理制度 篇5
仪器仪表是方便工作、提高工作效率的仪器。为了加强仪器仪表的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1、仪器仪表不得私自外借,以免影响本班工作。
2、使用人员应熟悉仪器仪表的功能、使用方法。避免使用不当造成损坏。领用期间仪器仪表出现人为损坏、丢失应按价赔偿。
3、工作完结后,应及时将仪器仪表交回工具材料保管员。交回时应交接清楚,以免出现问题。
希望大家认真遵守本制度,领用和交回仪器仪表时要认真仔细,经免因仪器仪表功能故障影响抄表工作。
中小学实验教学仪器管理 篇6
关键词:教学仪器;管理;保养
笔者通过长期的实践经验,认为对中小学教学仪器的管理应从以下方面进行。
一、教学仪器的配备
仪器的配备,要做好配备计划。注意以下三点:①掌握不同要求的配备标准;②摸清家底;③按需选用合适的仪器品种。
制订教学仪器采购计划还要注意二个问题:一是“可代用仪器”。配备目录说明中讲得很明确:“目录中‘名称’栏所列的仪器是经过优选的品种,购置仪器时应优先选用。”但目录中还有一个“可代用仪器”栏,列出功能相近、经过选择的其他仪器,可供选用。原先已配备的这类仪器只要能正常使用,就不必再购功能相近的仪器,避免重復配备。但若是新配或补充更新,应首选“经过优选的品种”。二是实验室中若已有了质量、功能可靠的自制教具,也不必非得购置功能相近的其他仪器。
二、教学仪器的保管
1.验收。所订的教学仪器到校以后,应立即开箱验收。开箱验收时应核对到货仪器品种(名称)、生产厂家、型号规格、件数以及所应附的零配件是否齐全。核对无误后还得逐台开机试用,看是否达到原定要求。验收入库的仪器一般都应张贴标签,注明仪器编号、名称、规格、数量及序号,化学药品标签要写清名称、化学式、纯度,一般不写编号。
2.登账造册。实验教师将仪器、材料领回各自负责的实验室后,应及时登入“学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登记卡”,“学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登记卡”是各科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的基本依据,实验教师应认真填好以下几个项目:学科、仪器编号、仪器设备名称、型号规格、生产单位、仪器进、出(为调拨、购入、报废、报损等)的时间、进出单据号码、数量变动(收、付)、单价、金额、累计库存数量、经手人及应备注的事项等。为便于长期管理,登记卡应坚持一种仪器设备一张卡;一项变动、一张单据(指相对一个品种)记一行。在每一本登记卡的扉页应有该本仪器登记卡的查找索引。
3.排列存放。存放仪器的橱柜要色调一致,摆放整齐。一般情况下仪器柜呈一字形排列,柜门要与窗户垂直,以利通风;各排仪器柜之间要留有不少于1米的通道,以利操作。仪器柜一般不要靠墙摆放,非靠墙不可的,柜墙间应留10cm左右通风空间。
到货仪器验收合格、登记入册后应马上进行编号,然后入柜定位存放。①分学科、分室存放。②同室同学科仪器要分类入柜,柜内分层,层上定点,做到定柜、定位摆放;同柜仪器重的放下层,轻的放上层;同层仪器体高的放里边,体矮的放外边;同层放同种仪器的不要堆叠挤压,要呈阶梯状排列;柜内不同种仪器之间应留空隙;每种仪器的主、附件、零配件要放在一起;同室药品要把一般药品和危险药品分开;同室仪器说明书及技术资料要分类搜集,装订成册,专柜放置备查。③要根据仪器设备自身特点进行摆放。例如,仪表的存放要将全部开关置“零位”;电表的存放要短路保护,化学危险品应按其易燃、易爆、有腐蚀性、毒性等特性,分室或分柜隔离存放,剧毒药品应专柜存放,双人双锁保管,限量发放,易挥发、潮解、风化的试剂长期不用要用石蜡封口。④摆放仪器的橱柜要按学科统一编号,柜上要张贴定位标签。定位标签有二种:一是分类定位标签。二是柜门定位标签。要注明柜内仪器的编号、名称、规格、数量,用碳素墨水书写,张贴于柜门上方左或右侧,张贴标签要整齐美观,便于查找。
仪器仪表管理 篇7
1 电子仪器仪表发展现状
我国电子仪器仪表的发展比较落后,无论是从测量技术手段还是计量精度方面水平都比较有限;此外还存在种类较少、外形没有创新等问题,而且产品质量、稳定性以及可靠性方面也与世界水平有明显差距;另外,我国电子仪器仪表发展相对滞缓,研发力度也比较小,生产企业在经营中对产品质量重视不足。因此,我国电子仪器仪表的生产合格率始终不高,而且维修率比较高,这都严重影响了我国电子仪器仪表的快速发展。
2 提高计量管理水平的措施
2.1 优化计量流程管理
根据相关计量流程管理规定,对计量仪器仪表设备进行优化维护管理具体包括电子仪器仪表相关计量设备选择与使用、相关设备外观设计与采购、设备的运输与库存、设备计量确定与封印、设备周期检修等等。此外,还需要对不合规定的设备进行记录,并把这些不合格的设备进行处理,从而达到质量管理的目的。
如果将企业计量器信息管理看作是一个完整的管理系统,那么计量器从进入管理系统开始,到从这个管理系统出来,要经过以下过程:建立账目、筛选计量器具、鉴定计量器具,删除账目等。这些过程对于企业的计量管理非常重要。对于一个企业的计量管理者来说,完成以上过程所需的自动化操作能力,以及计量管理者对于工作的熟练程度,决定了企业的管理质量和成本。因此,认识并熟悉这几个操作过程不但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质量,还会降低企业的操作成本。
2.2 合理安排维护周期
在维护电子仪器仪表的过程中,应依据使用周期以及使用效率完成定检。对使用频度高的设备应当进行定检,定检周期通常情况下是半年左右。对使用精确度要求相对不高的设备,应当视使用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并在一定范围内对其检验周期进行延长。此外,定检周期与实际生产情况紧密相联,这时就需要工作人员对与其相关的机械部门的设备一起进行维修养护。对即将检修的仪器仪表,应该准备好替代品,以保证生产正常进行。
2.3 提高计量工作人员素质
近几年,随着计量技术的发展,对计量检测人员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计量检测人员不仅要拥有计量学专业知识,还应该具备一些法律知识。技术人员的实际操作经验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也非常重要,此外,当检测人员进行检测时,应该对其进行监督。上述两方面能够确保检测的准确性。另外,项目技术人员还应该有注册计量师认证资格。
3 电子仪器仪表故障的解决办法
3.1 电子仪器仪表的故障类型
电子仪器仪表的维修以仪器仪表是否发生故障及发生什么样的故障为前提。通过详细掌握故障属性之后,再确定是否维修。另外,还应当充分考虑仪器仪表的运行情况,从而找到故障发生部位并确定故障原因。检测过程中应当详细记录故障情况,以方便在维修工作开始之后有所参照。电子仪器仪表故障有以下几种类型:
(1)时间因素问题:早发性、突发性、渐进性问题以及复合型故障问题;
(2)形式类问题:功能故障问题、潜在问题等;
(3)客观因素问题:人为因素问题、自然故障等;
(4)后果故障类。
3.2 电子仪器仪表故障的解决办法
3.2.1 检查仪器仪表外体
通电检查是指在通电情况下,对仪器外观、按钮以及面板操作界面的完整性进行检查。仪器仪表的外体检查主要包括两项内容:通电及瞬间通电两种。通电检查后,要拆卸机盖查看是否存在线路烧毁或者是元件损毁情况。此外,还应当查看是否存在线路松脱以及元件接触不良问题。在对上述问题进行排除之后,还需要进一步检查是否存在跳火或其他安全隐患。
3.2.2 检查电源
检查电源时,需要对供电电压进行检查,保证电压稳定以及保险管可以达到正常要求。
3.2.3 检查各级电路电压
电子仪器仪表图谱介绍了各级电路情况,也描述了工作电压以及相关参数。同时还应当依据故障现象对各级线路进行电压与对地电阻检查。
3.2.4 检测信号
手动输入相关参数到故障仪器当中,通过显示板观察电路板反应情况,并找到相应的故障位置。通常情况下应当从终端向头部推移,直到最终完成为止。
3.2.5 替代问题器件
电子仪器仪表大都属于高精仪器,相关元器件的焊接难度较大,因此在检查过程中应当采用对应规格设备对可疑器件进行替换,检查问题原因,这样能够极大节省故障排查时间,提高效率。
3.2.6 检查是否存在短路问题
短路检查主要检查发生故障的两条导线接点。这时应该先通电,才能够检查出故障的具体位置。
3.2.7 检查可能出现的电路分割问题
仪器仪表当中可能会出现脱焊情况,这时需要取下脱焊位置元件,并观察可能存在的故障。或者也可以直接观察脱焊分割位置。拔插插件时应关闭电源。
3.2.8 直接检测
在对电子仪器仪表进行检查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拔插故障可疑部分,或者重新焊接该部分来进行观察,从而确定故障影响。
3.2.9 整机比较
如果仍然无法识别故障,则通过相同型号的设备运行情况来观察,这也叫整机比较。通过观察电压以及电流等参数进行故障判断,并在此基础上找到问题所在,还应当针对详细情况进行纪录。
4 结束语
目前大部分的仪器仪表主要采用计算机进行计量,这在很大程度上优化了设备管理与维护效率。由此,应当更进一步的加强计量应用研究力度,通过优化计量方法来改进技术,从而提升电子仪器仪表计量效率。
参考文献
[1]李雪兵.仪器仪表的计量维护探讨[J].电子质量,2009(2).
[2]张桂玲,杨中权.涂料企业仪器仪表计量及自动化应用简述[J].科技与企业,2013(1).
[3]孙立新.发展中的国产电子测量仪器[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
[4]杨清照.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池州学院学报,2011(5).
[5]石磊.浅谈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几点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1(22).
仪器仪表管理 篇8
当前自动化仪表广泛运用在多种工业领域中,通过引进自动化仪表设备,提升了工作效率,促进了行业经济增长。自动化仪表控制系统也在不断完善与改革中,由于我国在自动化仪表研究方面起步晚,对自动化仪表设备管理没有一个规范的制度约束,尚未建立一个健全的管理制度,导致在自动化仪表使用中出现设备故障、系统退化、机器损坏等问题,造成了工业上的经济损失,成本浪费,工作效率低。
所以,目前的工作重心是要加强对自动化仪表设备的管理,在管理过程中,要遵循工业上制定的相关原则,以促进社会发展为基本核心,注重对相关工业自动化仪表设备的改进,通过改革新技术创建更高效的工作设备,不断增强自动化仪表管理技术,提高对自动化仪表设备操作的技术水准,使人们对自动化仪表的管理方式能与对自动化仪表的实际操作相协调,同时加强对自动化仪表管理也能使设备处在一个可以控制的范围内,发挥最佳的工作水准。
2 自动化仪表常见故障
通过研究与多次实践发现,不同的自动化仪表都存在一些故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常见故障。
2.1 压力变送器
(1)压力突然变小、变大或指示曲线无变化:此时应检查变送器引压系统,检查根部阀是否堵塞、引压管是否畅通、引压管内部是否有异常介质、排污丝堵塞及排污阀是否泄漏等。冬季介质冻结也是常见现象。变送器本身故障可能性很小。(2)压力波动大:这种情况首先要与工艺人员结合,一般是由操作不当造成的。
2.2 流量计
流量(差压)仪表常见故障判断:(1)流量指示值减小:一般由以下原因造成:检测元件损坏(零点太低,显示有问题);线路短路或断路;正压室堵或漏;系统压力低;参与调节的参数还要检查调节器、调节阀及电磁阀。(2)流量指示增大:主要原因是负压室引压系统堵或漏。变送器需要调校的可能不大。(3)流量波动大:流量参数不参与调节的,一般为工艺原因;参与调节的,可检查调节器的PID参数;带隔离罐的参数,检查引压管内是否有气泡,正负压引压管内液体是否一样高。
2.3 温度控制仪表
温度检测故障判断:温度指示不正常,偏高或偏低,或变化缓慢甚至不变化等。(1)温度突然增大:此故障多为热电阻(热电偶)断路、接线端子松动、(补偿)导线断、温度失灵等原因引起,这时需要了解该温度所处的位置及接线布局,用万用表的电阻(毫伏)档在不同的位置分别测量几组数据就能很快找出原因。(2)温度突然减小:此故障多为热电偶或热电阻短路、导线短路及温度失灵引起。要从接线口、导线拐弯处等容易出故障的薄弱点入手,一一排查。现场温度升高,而总控指示不变,多为测量元件处有沸点较低的液体(水)所致。(3)温度出现大幅度波动或快速震荡:此时应主要检查工艺操作情况(参与调节的检查调节系统)。
仪表故障判断思路:仪表指示出现异常情况(指示偏高、偏低,不变化,不稳定等),本身包含两种因素:一是工艺因素,仪表正确的反映出工艺的异常情况;二是仪表因素,由于仪表(检测环境)某一环节出现故障导致工艺参数指示与实际不符。这两种因素总是混淆在一起,很难马上判断出故障到底出现在哪里。
3 自动化仪表设备管理
针对以上对自动化仪表常见故障分析,总结出以下几点对自动化仪表设备的管理方式。
3.1 定期检查自动化仪表设备
定期的对自动化仪表设备进行检查,分析设备使用状况,若遇到设备出现故障的情况,及时进行维修,对自动化仪表的接线、插件等人工接触部分详细检查,看自动化仪表设备中是否存在有结构烧焦、发黑、熔掉的现象,注意勤查勤换,确保每次使用后都进行一次设备全面检查。
3.2 定期检查自动化仪表设备的周围环境
设备周围环境也会影响到设备使用情况,所以,也要加强对周围环境的检查监督。对周围环境的热度、湿度、卫生等进行检查,配备相关的工作人员定期采集使用设备的周围环境情况信息,避免环境影响到设备实际使用状况,造成故障。
3.3 在检修操作过程中要避免产生对元件的挤压
在发现故障后,检修人员在处理产生故障的元件结构时,要避免对元件的挤压。因为对元件进行挤压可能会导致连接元件的弹簧片超过弹性恢复阈值,出现不可复原的永久形变,从而使元件间出现接触状态不稳定等问题,影响后期的设备使用,造成重复循环的设备故障。
3.4 在检修操作过程中要避免用高功率电烙铁
在检修人员处理故障构件时,要避免使用高功率、高瓦力的电烙铁,因为高功率电烙铁稍微处理不当就会造成对元件的影响,破坏其他没有出故障地方的元件基本结构,而且还要注意控制电烙铁使用时间,时间太长对电路的影响越大,要尽可能避免电路所受到过热或者静电感应等不良影响。
3.5 严格控制设备质量,使用质量合格的设备
在工业采用的这些自动化仪表设备中,要严格控制设备质量,采用质量较高的自动化仪表,使用质量合格的设备,能在源头上避免以后实际操作中可能会发生的问题,减少故障产生。在国家的角度上,也要加强对设备质量管理,严格打击生产设备质量不符合标准的产品制造企业。
4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不断改革与完善,各行各业都有着巨大变化,在未来,自动化会广泛普及在各行各业运用中,自动化也将是未来发展趋势。在当今,要加强对自动化设备,如自动化仪表的研究,不断完善仪表设备管理,探索对设备的正确认识,了解设备工作原理,加强对设备管理力度,建立相关的设备完整管理体制,尽全力消除设备故障,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提高设备使用效率,提升设备整体技术含量,促进我国各行业发展,让自动化仪表设备能够安全、长期运行。
参考文献
[1]位耀光,王剑秦,王库,等.检测技术与自动化仪表课程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C]//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0.
[2]夏立明.自动化仪表在实现数字化油田中的应用[C]//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学会学术部.2010.
[3]郭巧菊,倪桂杰,杨雪萍.自动化仪表模拟校验系统开发[C]//河南省青年学术年会.2004.
论高校仪器设备管理 篇9
(一) 管理制度不健全, 规范管理缺乏制度保障
许多高校仍未建立健全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在设备购置、使用和报废等环节发生一些不规范的操作, 比如, 在购置设备时, 出现一些不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程序操作, 违规问题严重。在设备使用过程, 没有对仪器设备进行定期检查、核对, 账目混乱, 严重出现账物不符、有账无物、有物无账现象。
(二) 重复投资, 使用效率低, 粗放管理大行其道
近年来, 高校大规模扩招, 产生了许多新学科和新专业, 出现了一些学科交叉、专业交叉和课程交叉的现象, 各院系为了应付教学评估, 作计划, 找资金, 大量购置实验设备, 给每个实验室都配置足够的设备, 造成整个学校仪器设备大量重复购置。同时, 由于各个实验室之间相对独立, 实验项目少, 实验教学任务有限, 一个学期只上几节实验教学课, 设备形同虚设, 利用率低。
(三) 产权管理松弛, 资产流失现象时有发生
近年来, 很多高校都兴办科技园、后勤集团等校办产业, 在实施过程中, 都投入了大量的仪器设备, 或随意将一些仪器设备转移、划拨给企业单位。由于产权不清, 又不实施有偿使用, 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四) 管理手段落后, 管理效率低下
许多高校仪器设备管理还是采用账薄式手工操作。这种运作方法, 根本不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 无法对各种仪器设备使用、效益和变更等信息的数据进行及时、全面、系统的收集和分析, 不能对仪器设备进行动态管理。
(五) 管理人员能力较差, 服务水平低
大型精密的仪器设备或进口设备换代快, 性能复杂, 很多实验教师不能很好地掌握设备的使用, 造成很多涉及新知识新技术的实验课程不能开设, 影响了新技术的研究和发展;维护专业人员不足, 实验室常常出现需要维护的设备而没有及时维修, 造成大量堆积的现象。实验室管理人员缺乏设备的维护知识, 又没有经过相关的培训, 常常造成设备因一些小问题不能正常使用, 严重影响正常教学。
二、强化高校仪器设备管理的措施
(一) 完善仪器设备管理体制
1. 建立健全设备管理体制。
高校应按照统一领导, 归口分级管理和管用结合的原则, 实行资产管理部门, 设备管理部门, 设备使用单位的三个层次管理体制。成立学校资产管理处, 代表学校对国有资产进行统一管理, 为校级管理层次;第二层次是设备管理部门, 行使设备管理职责。负责制定仪器设备的添置计划、购置、调剂和报废等工作, 建立设备资料档案, 实施总体管理;第三层次是设备使用部门, 具体负责本单位设备的调试、使用、维护等工作, 负责建立固定资产分户帐、低值仪器分户账, 建立本单位设备的资料档案。负责设备的登记、统计、审核, 填报统计报表, 反映所管仪器设备的数量、质量变动情况。负责各种凭证保管, 做到账、物、卡相符。
2. 建立健全审计监督机制。
成立设备管理监督领导小组, 具体工作由审计部门负责。主要职责是:检查有关管理人员对法律、政策和制度的执行情况;负责审计设备购置计划的编制、价格、数量, 参与设备采购招标投标活动;审查资产清查、评估和产权变动、报废和处置, 审计监督设备的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 设备利用率和使用效益的情况。
(二)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强化设备管理工作
高校应在仪器设备申请、审批、购置、使用、维护、报废等方面建立健全一整套管理制度, 对设备管理各环节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一是建立设备购置计划制度。根据教育事业和学科的发展规划, 合理制定设备的购置方案, 对申请单位提交的报告, 组织专家及学校有关人员进行论证, 科学制定采购计划;二是建立设备购置制度。仪器设备的采购工作由设备管理部门组织, 统一采购, 按照《政府采购法》和《招标投标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并保证设备质量;三是建立设备使用制度。学校应建立技术档案, 按其使用目的、设备性能和实验课程内容等进行分类和登记。加强设备产权管理, 实行有偿使用, 保证设备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定期对设备的性能、指标进行检查, 对精度和性能降低的, 要及时进行维护;四是建立设备调剂制度。对于长期闲置或效益较低的设备, 应做好调剂工作, 根据各实验室的需求, 对设备进行适当调整, 充分利用设备;五是建立设备报废制度。做好申请报废设备的技术鉴定, 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实施办法》规定, 规范设备报废管理行为, 提高设备使用效率。收回报废设备的残值, 按照《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制度》规定, 统一纳入学校年度设备经费, 统一安排使用。
(三) 创新管理方式, 实行计算机管理
1. 实行资料档案计算机化管理。
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固定分类及编号》目录, 把学校设备统一分类, 统一编号, 将其输入计算机, 实行统一管理。并对仪器设备的种类、数量、金额、分布及使用状况进行分析和汇总, 按管理层次逐级上报统计数据, 实现动态管理。
2. 加强原始资料管理。
原始资料包括专家论证意见书、审批文件、购销合同书、涉外协议书、验收报告、设备使用记录、保养维修登记、产品说明书、技术指标、操作手册、合格证书等材料, 应按规定进行分类和编目, 统一管理, 以纸质形式进行保存。同时, 对一些重要的材料进行电脑扫描并保存于计算机中作为计算机化管理的重要资料。
3. 加强网络建设。
利用校园网把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技术参数、可用机时、日程安排、收费标准等输入网络。其作用是, 设备计划部门通过网络获得各使用单位的设备占用和使用效益信息, 及时进行计划调整, 避免设备重复购置;可以开发闲置或待报废设备的再利用价值;为校内、校际或社会用户能充分利用设备提供方便。
(四) 实现资源共享, 提高设备效益
资源共享是提高仪器设备效益的重要途径。高校应重视发挥设备效益, 特别是一些大型精密仪器设备使用效益。一是建设开放实验室。实验室开放是高等教育培养创新人才, 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客观要求。学生可以在实验室从事设计性、综合性及研究性实验和发明、制作和论文等课外科技活动实验;二是做好校内调剂。各个实验室应在设备管理部门协调下, 加强交流, 实现校内设备资源共享。学校对内教学使用的仪器设备一般不收费, 科研使用的设备可收取部分机时费;三是加强校际之间交流。应加强区域内各高校之间的联系, 实现高校之间设备共享。按有关规定收取使用补偿费, 实施有偿使用;四是为社会提供服务。加强与社会科研单位交流, 为高端科研部门提供精密仪器设备, 共享设备, 实施有偿服务。所收经费由资产管理部门统一管理, 按有关规定返还实验室使用。
(五) 加强设备管理队伍建设, 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高校应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 业务能力强, 人员稳定的实验技术队伍, 提高实验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一是提高政治素质。组织管理人员学习法律法规, 如《政府采购法》、《招标投标法》、《合同法》和《对外贸易法》, 提高管理人员法律意识, 增强工作责任感和事业心;二是加强业务培训。组织管理人员参加专业学习, 掌握设备采购技巧, 合同签订方法, 涉外税务知识, 财税账务处理, 并了解各学科各专业相关仪器设备的类型、性能、特点和用途等;三是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如讲座、论坛、相关专业调查研究等活动, 以提高自身的综合业务素质。
参考文献
[1]陆宝忠.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J].财会通讯, 2007, (6) .
[2]周琼英.高校设备管理网络化控告[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4, (3) .
血站仪器设备的管理 篇10
1 仪器设备管理的主要内容
按照“一法两规”(《血站管理办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和ISO9001 2008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我们制定了设备采购、设备确认、设备培训、设备管理、设备维修、设备检定及校准、档案管理、关键设备应急预案等8个程序文件和作业文件,并纳入血站质量管理体系。
2 仪器设备管理的工作流程
2.1 设备采购
设备采购工作是一项具体的,涉及多种专业领域的技术管理工作。为提高有限资金的利用率,使仪器设备配置优化,确保所采购仪器设备的适用性、易用性和易维护性。目前,我站大型设备的采购方式,根据采购金额大小,主要有政府招标采购、自主招标采购、比质比价采购及预算审批采购等4种。
采购的流程:科室提报计划-专家组考察论证-办公会研究市场调研确定采购方式-设备采购设备验收。其中,最关键的一环应是设备的前期市场调研,包括同类型设备市场占有率、其他血站的评价、性价比,以及易用性等,这是做好采购工作的前提与基础。
2.2 设备确认
设备(特别是关键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及维修后都必须进行设备确认。设备确认流程:确认设备登记-编写确认准则-确定设备-确认计划和方法-使用科室确认-质量控制部门确认-设备管理科室评估-管理者代表审批。
设备确认的重点是确认标准和确认方法的编制,只有正确的确认标准和确认方法才能使设备得到正确的评估。
2.3 设备培训
加强仪器设备使用人员的培训,是充分发挥设备性能的保证。关键设备一般由设备供应方中具备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对使用者进行培训。培训应有培训计划、评估标准、培训实施记录、培训评估结果和结论,同时做好各项培训的记录。
2.4 设备日常管理
做好设备日常管理工作能够保障设备正常运转,提高设备的正常利用率。设备日常管理主要有设备登记、设备维护保养、设备巡察等项。对验收设备合格后进行登记,这是设备日常管理的基础。对关键设备进行日常维保与特殊维保分类,常规维保在使用科室内进行,特殊维保由设备管理科室列入维保计划,定期组织实施。设备巡察作为设备管理的手段,应建立制度并定期组织实施,通常为每月1次,最长不宜超过每季1次。大型和关键设备进行惟一性标签标记,明确维护和校准的周期,其档案实行专人管理。
2.5 设备维修
及时、高效的设备维修,对血站工作正常运转起着有力的保障作用。设备维修流程一般为:科室提报维修确认-摆放故障停用标示-设备维修-维修验收-维修效果确认-摆放正常运行标识-设备正常运行。
设备维修的重点是所有关键设备要均有应急预案和备用设备,并将备用设备与正常使用设备统一管理,使之不影响血站的正常工作和血液质量。
2.6 设备检定及校验
设备检定与校验一般可分为:质监局强制检定、质监局校验、厂家校验、说明书校准、仪器检定、室间质评和仪器比对。根据关键设备的种类、数量和科室使用情况按计划进行设备校验。
校验流程一般为:提报设备校验计划(使用科室)-制定全站年度设备校验计划(根据关键设备档案及科室设备校验计划)-校验设备分类-设备检定与校验-粘贴校验标识-完成校验。
对检验科全自动样本处理系统、酶免分析系统等关键设备,可委托厂家维修站专业工程师每年对设备进行检测校准,并注意保存好测试校准报告;对酶标仪及其他常规计量设备应按照计量仪器要求由当地计量部门进行强制性周期检定;属于非强检的加样枪对实验影响较大,应按强检仪器进行检定[2]。设备校验的关键是完善关键设备检定校验目录,保证关键设备的应检必检。另外,维修后设备的检定与校验易被忽视,须特别注意。
2.7 设备档案管理
(1)建立台帐。将所购设备列入设备台帐,标明设备名称、品牌及规格型号、设备编号、生产厂家、生产日期、投入使用日期、固定资产编号,以及是否需校验等相关资料。
(2)做好安装维修使用记录。将设备安装调试情况、使用情况与维修情况进行记录,并定期归档。
(3)保存原始资料。设备购置的申请和验收单、论证报告、设备培训记录和操作人员考核试卷、产品合格证、装箱单等。
(4)技术资料。产品说明书、操作规程或中英文使用手册、图纸等。
(5)设备保养与校验记录。对设备保养和校验情况进行记录,并定期归档。
3 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血站设备管理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3,4]:
(1)政府招标设备有时不能完全满足工作需求。政府招标一般采取高性价比优先的原则,但这样往往忽略了血液质量的高标准和高要求,采购的设备在质量和性能上不能完全满足血站要求。这就需要我们与政府招标采购部门进行充分沟通,把工作做实做细,避免发生此类问题。
(2)设备确认存在技术方面的瓶颈。血站质量管理规范中规定:设备安装、设备维修及设备发生重大变动后都需要进行设备确认,以保证血液的质量。目前,血站使用的设备多为进口设备,当地的计量部门往往不具备相应的检测能力,设备只能通过厂家进行校验。受质控设备和技术条件的限制,对需要通过检测血液产品的质量来反映设备性能的确认,还不完善,使确认工作存在一定的漏洞。通过加强对血站质控部门的设备和技术投入,不断提高血站质控能力,提高我们的确认水平。
(3)对设备维修后的确认重视不够。随着血站设备数量的不断增加,设备故障也在成倍增长,设备维修成为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实际工作中“重维修、轻确认”的现象较为普遍,主要原因:一是没有认识到设备确认的重要性;二是设备确认培训不足,能力欠缺,致工作畏难发愁,甚至有抵触情绪。对策:加强设备管理人员对“一法两规”的学习,对设备确认工作进行培训,克服麻痹思想,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让关键设备处在良好的运行状态,才能确保血液质量和血液安全。
参考文献
[1]申喜,叶张瑶,婵潘斌,等.血站设备使用和维修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临床输血与检验,2006,8(2):150-151.
[2]李红兵.试论血站医用设备的管理[J].中国医学装备,2005,2(2):34.
[3]师玉红.血站关键设备的科学化管理[J].中国医药导报,2010,31(19):2,221-222.
[4]申喜叶,张瑶婵,潘斌.血站设备使用和维修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临床输血与检验,2006,8(2):74-75.
[5]范锴,张敏.浅谈血站设备管理[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8,14(1):2,65-66.
[6]陈斌.对建立血站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的探讨[J].中国输血杂志,2008,21(7):2,71-72.
监测站标准化仪器配备的管理 篇11
【关键词】监测站;仪器配备;管理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环境保护事业的更新变化,我国的检测能力急需要顺应势态的发展,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管理模式,来保障环境监测的公正,科学地进行环境管理,使得监测站的检测和管理工作具有极高的权威性。本文从我国环境监测站的现实背景入手,来透析如何让有效管理监测站标准化仪器配备。
一、监测站的背景状况
我国环境监测站建于1980年中后期,迄今为止这30年内获得较大进步,设备逐渐增加,并且设备也开始更新换代,设备配备的管理也在逐一增强。但由于我国现阶段各种限制性因素,如社会教育水平相对落后、资金相对欠缺、检测人员的组织不够壮大、工作积极性不高、极度受限的工作环境以及落后的管理思想等,严重阻碍了我国环境检测站的管理效果,使其设备配备没有得到有效地发挥。由此看来,强化环境监测站的仪器配备质量管理,已经成为监测站刻不容缓的任务,只有保证了监测数据的真实准确性,才能有效地使用仪器配备,环境监测事业才会越来越科学化,这对我国科学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县级监测站的配备管理质量直接影响到我国监测的整个网络体系,所以有效完成县级监测站的仪器配备管理是监测管理站的首要任务。
二、监测站标准化仪器配备的管理措施
(一)增强监测技术人员的设备管理能力
建立一套有效的管理制度,并在环境检测站对工作人员一一进行指导教育工作,才能使环境检测站的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反之则使得环境检查站成为瘫痪机构。可见,上级的有效领导是提升环境监测工作必不可少的要素,只有具备了有效的制度,并将该指导方式在长时间的工作开展下形成一套有据可循的管理规章体系,才能使监测管理的工作逐步朝向标准化发展。每年的任务考核时期,标准化仪器配备要成为必须完成的任务,这样才能不断提高环境检测站对检测的准确性,成就它的权威,提升整个机构的战斗力。环境监测是一项公益事业,由政府操控,政府资金的保证是完成整个检测工作的首要条件,从县级到地方的财政收集固定的经费是一项很艰难的过程,这就需要社会人士以组织或个人的方式将暂时不需要的闲散资金及时地投放到监测站的质量管理中去。多资金的投放使得环境检测站能在有效时间内正常无误地完成检测工作,确保监测工作长期稳定地运转下去。
(二)创建高素质、高能力的技术团队
监测站的工作是由检测仪器设备和检测人员来共同完成的,因此检测人员在检测的过程中起着主导的作用,一个工作人员的能力高低,直接影响着监测站的检测结果精准度,也就直接影响着监测站的质量效果,因此,我们需要创建高素质、高能力的技术团队,具体措施如下。
首先,环境监测站开展一系列的考试,确保检测人员是具有相关工作能力及资格并且热爱该份工作,能有有效地接收管理培训带来的技术并能有效地实行到今后的监测工作中去。
其次,从监测工作的人员中挑选出优秀的监察人员进行专业指导学习。反复更新他们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经验。在这个培训当中,主要的课程分为理论的学习探讨以及手把手地实际技能训练。只有只有监察人员的工作能力得到巩固,监测站的检测仪器设备才能标准化使用,监测站的工作才能得到质量上的实打实管理。
最后,在整个监测工作氛围中,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要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做到热爱自己的工作,积极研究检测技术工作,互相学习互相竞争,整个团队的素质得到一个空前的提高,监测站的检测管理工作才能做到不断完善。
(三)标准化仪器配备的管理
1、对各个仪器进行编号装袋管理
每一个检测人员要合理管理检测仪器,按照仪器的新旧来有效管理,对于旧的大型仪器,在管理过程中既要做到会使用又要做到保养和维修;对新引进的仪器配备要按照引进的实践、名称、型号、产地、编号及其相关数据来分类进行扫描,存档编号并做好详细的数据说明。这样对仪器设备的分类管理,不仅不会浪费工作时间,而且在有条理地分档之后,之后工作中就能对所使用的仪器设备了如指掌,无论是在使用的过程中或是使用结束后都能准确无误地把工作完成好,并为下次工作做一个良好的开端。
2、设置专门负责看管仪器存放的岗位
在整个检查站的工作中,仪器设备的复杂性决定了其需要专业的人士来管理,在监察人员对仪器的使用过程中,可能造成仪器配备的功能键难以还原、改变仪器的原有使用性能等问题,难以在下次的仪器使用中毫无担忧地使用仪器,更不能精准地测出数据。有了专门负责管理仪器配备的存放问题,把不同监察人员使用相对应的监察设备联系起来,并归还至原来的位置,这样在周而复始的监测工作中,监察人员的效率也能随之增加。
3、对仪器的使用做出详细的指导和说明
虽然有了仪器的档案管理和专门的负责存放仪器的人员管理,但监测人员能正确使用仪器配备才是至关重要的。由于每天的检测管理工作既繁杂而又具有专业性,每个工作人员每次使用的仪器配备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这就需要检测人员有效快速地使用仪器设备,保持检测工作的正常运行。而仪器配备的使用少不了仪器配备的详细指导和说明,只有在仪器档案袋的外表附上其详细型号及使用规则,检测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该项仪器的使用工作,监测站的工作才能更有条不紊的发展下去。
4、定时保养维护仪器
仪器在使用的过程中,除了其寿命有限制,工作人员人为失误操作也会导致其出现各种故障问题,为了防患于未然,各种检测仪器都要有专业的保养维护人士来进行保养检测,例如电量是否够用,长期未使用的仪器配备管理是否妥当,又或者每一件仪器的损耗程度高度、是否对其进行了定时的校对检测等,均需要妥善处理,以此来增加仪器的使用周期,延长其寿命。
总结
检测设备是检测站高校管理的首要条件,只有了解到我国监测站的检测状况,从组织领导到工作人员的培训,从仪器配备本身的维修和保养出发,才能使我国的监测站检测仪器配备得到标准化的管理,监测站的事业得到飞跃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军.新时期基层环境监测站仪器设备管理的探究[J].环境研究与监测,2011(01).
[2]曹忠,张玲,谭亚非,等.借鉴国外管理模式浅谈高校实验仪器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11).
临床仪器的故障与管理 篇12
临床检验仪器大多由电路、光路、气路组成, 电路板设计及集成电路的选择也越来越复杂。故障发生的原因很复杂, 除是仪器本身外, 还涉及到仪器的环境因素和仪器的安装、使用、试剂以及维修等人为因素影响。只要上述这些环节中任何一点出现问题, 就会导致检验仪器所出具的数据不准确。从故障统计来看, 人为因素对检验设备的正常运行影响最大。为消除人为因素对检验设备正常运行的影响, 笔者采纳以下方法加以解决。
1 加强检验人员培训
检验技术人员是具体操作者, 培训也是为了对操作行为进行规范, 提高每位工作人员的技术能力, 以满足具体工作标准的要求。技术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都必须根据自己工作性质, 熟练掌握本专业的有关业务技术, 不断提高业务技术水平。违反操作规程造成故障是最容易被忽视的, 因此检验部门必需进行操作标准化管理。
2 加强室间质控
当检验仪器使用一段时间后, 机内元器件的技术参数会发生轻微的改变, 这时仪器必须重新定标, 才能正常工作, 提高检验数据的准确性。更要注意的是, 当某设备如果使用多样试剂时, 最好使用同一厂家的试剂, 以减少数据的相对误差。
3 仪器的摆放
要考虑到仪器所散发的热量或磁场影响其他仪器的正常使用。在场地建设中, 要考虑到仪器的种类、特点和要求进行分布摆设, 不宜频繁移动。如果环境温度过高、湿度过大, 仪器产生的热量无法散发;电路产生短路故障, 元件发霉, 还可加速电容器电解液的挥发, 使检验仪器内部管路系统加速老化、漏气、漏液、原整机性能下降、准确度降低等。
4 建立仪器管理员制度
仪器管理员是防止检验校准仪器出现人为故障的一个有效手段。他的职责不仅规范操作人员的行为, 而且能够杜绝人为干预出现的各种问题, 促使工作人员按规章制度办事。仪器管理员要负责检验仪器的管理工作, 做好质量控制, 制定维修保养计划并组织实施, 定期检查, 及时掌握设备的完好率。参与仪器、设备的安装、调试及验收工作, 负责办理交验手续。负责检验仪器、设备台账及设备档案的管理, 督促检测室做好仪器、设备使用档案的记载。负责调查、分析仪器及设备事故的原因, 定期检查水、电设备、通风管道、恒温及机械设备的情况, 发现故障立即停机, 组织检修, 对带病运转和有故障的仪器设备, 有权禁止检验人员使用。
5 加强预防性维护仪器的意识
为了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减少故障的发生, 定期预防性维护是不可缺少的, 它能确保仪器处于最佳工作状态, 减少维修工作, 能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在维护过程中, 不仅能提高工程人员自身的技术水平, 也可及时纠正一些错误操作。不按周期定时保养、维护仪器, 长时间仪器会产生一些不可避免的故障。检验设备最常见的问题, 如管道的接口处松动、密封圈密封不严、压力不足、液体渗漏、以及腔体的破裂, 都会造成定量不准确, 严重的甚至腐蚀线路板或者线圈造成更大的损失。维修人员切忌的就是轻浮和急躁。应对检验仪器有一个全面保养的计划。
随着检验仪器的精密度的提高, 科学地使用及管理仪器, 加强预防性维护, 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应被更多的管理者所接受。
【仪器仪表管理】推荐阅读:
10仪器仪表管理规程09-12
化学仪器仪表管理制度08-29
仪器仪表管理规章制度12-17
矿井通风安全仪器仪表管理制度08-25
仪器仪表产业08-06
仪器仪表自查报告09-04
实验室仪器仪表09-13
仪器仪表个人简历05-25
仪器仪表抗干扰措施12-28
仪器仪表行业发展趋向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