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管理(精选12篇)
仪器管理 篇1
实验仪器设备是高校从事教学、科研的物质基础, 是高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资源和保障, 实验仪器设备的拥有量和使用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等学校的教育水平和科研水平。同时, 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水平对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有着直接的影响。近几年来, 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学生扩招人数的增加, 我校在实验室设备的配置上投入了大量的经费, 建成了由16个功能实验室组成的省级电工电子实践教学示范中心, 极大地改善了实验条件。然而, 如何管好、用好实验仪器设备, 充分发挥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 使其最大限度地为教学、科研和人才的培养发挥作用, 是我们仪器设备管理者和实验技术人员共同关心的问题。
一、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对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不够重视, 导致设备管理不到位
首先, 这种现象与领导重视程度不够有关。长期以来重理论、轻实践, 重科研、轻教学, 重专业、轻基础的观念在一些领导的思想中根深蒂固, 致使在实验教学方面投入的经费和精力少, 管理不严。
其次, 也与广大管理工作人员的认识不到位有关。认为自己只是教学辅助人员, “低人一等”的思想使他们工作积极性不高, 责任心不强。另外, 他们将自己所负责的实验室里的设备与器材认为是该实验室专有, 没有“学校投资, 资源共享”的观念。
2. 管理观念陈旧, 管理手段落后
在对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中, 部分高校的做法是看好设备, 搞好卫生, 防火防盗, 对仪器设备的综合利用和维护保养重视不足。在具体管理手段上, 采用较多的仍是实验室定位, 手工登记, 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化管理方法并未能提高到应有的地位。其实, 设备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困难的工作, 需要有较全面的知识做基础;既包括仪器设备方面的基础知识, 管理学、运筹学等知识, 还要有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而许多管理人员并不具备这些基础知识, 只是担当了一名保管员的角色, 致使管理手段落后, 管理水平低。
3. 部分设备闲置、重置, 仪器设备使用率底, 资源浪费严重
由于我校的实验室大多数是以学科专业来设置, 这样一来实验室配置分散, 功能单一, 各自为政, 互不往来, 导致仪器设备重复购置, 仪器设备闲置现象比较严重。一些原本可以在全院乃至全校通用的仪器设备, 由于分散管理而得不到充分利用。其次, 缺乏长远规划和统筹安排。如为了临时应付教学科研的需要或者为了应付教学评估就匆忙购置, 盲目追求高档次、高指标, 将购置的设备闲置在实验室多年, 无人操作使用。致使有些仪器设备不是用坏的, 而是放坏的。在学校设备的定期淘汰中, 有些几万元一台的设备, 在实验室仓库放了十几年, 连包装都未曾打开过, 由于技术已经落后了, 不得不淘汰, 真是令人心痛。第三, 由于购置前缺乏充分的可行性论证, 只考虑本单位使用上的便利或某个科研课题的专门需要, 没有对该设备功能情况进行分析, 一旦科研任务完成, 其设备也可能弃之不用。另外, 目前高校的仪器设备购置经费绝大部分是国家财政拨款, 使用单位不用承担任何经济责任, 学校对仪器设备的使用缺乏有效约束机制, 没有把设备使用效益与单位利益挂起钩来, 重买轻用, 因此, 出现了争经费、争设备、轻管理、轻使用的现象。
4. 日常维护保养仪器设备工作不到位, 维修技术力量薄弱
设备的寿命在于维护与保养, 日常维护与保养好仪器设备, 是降低仪器故障率, 延长仪器使用寿命的重要保障。在高校仪器设备管理中, 轻保养现象严重, 有些部门把设备放在那里不闻不问, 不保养, 例如有些电机实验室的电机等运动机械, 好多年不加一次油, 严重影响了其使用寿命和安全。随着仪器设备使用年限加长, 零部件逐年老化, 出现故障越来越多, 加上实验队伍不稳定, 维修人员少, 使维修工作处于被动状态。另外, 有些院系实验技术人员少, 对于仪器设备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得到维护, 致使不少仪器设备“带病”工作, 经常出现故障, 直接影响教学工作。
5. 对仪器设备缺乏使用周期的全过程综合管理
目前, 许多高校对仪器设备缺乏使用周期的全过程综合管理。只重视设备的购置、使用率, 不管仪器设备的磨损程度、使用年限、维修保养情况和何时报废的全过程。这样对设备更新不利, 直接影响了教学和科研水平, 同时, 又阻碍了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
二、加强仪器设备管理, 提高仪器设备使用效益的思考与建议
1. 改革管理机制, 实行统一管理
实验管理机构的重复设置和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分割, 造成了仪器重复购置和闲置, 实验室资源不能充分利用, 特别是一些大型设备, 闲置时间比使用时间长, 这是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科研投入的损失。目前, 我校和其它高校一样, 按照教育部实施的“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中“建立一批具有良好示范辐射作用的教学基地、启动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的要求, 将原来属于各系部管理的基础实验室统一起来, 成立实验教学中心, 由学院统一管理。将实验室规模、设置、机构和布局进行调整与改革, 按照学科建设、专业调整和课程体系改革的需要, 及“纵向延伸, 横向联合, 规模扩大, 资源共享”的原则, 由学院统一总体规划和购置, 还可以统一安排课程, 合理利用实验室, 合理调配, 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仪器可在各实验室之间流动共享, 大大提高仪器设备尤其是大型设备的利用率。要提高管理水平, 主要应从实物管理、使用管理及标准化管理抓起。健全管理制度, 实行规范化管理, 尽快实施设备校园网化管理, 是我院下一步的目标。
2. 购置设备要充分论证, 科学决策
正确地确定投资方向, 避免盲目性, 要对仪器设备购置计划认真分析、充分调研, 尤其对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要请有关技术人员和专家进行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紧密把握学科建设、专业发展方向, 根据办学规模、人才培养和事业发展的要求, 制定仪器设备购置计划。计划应包括长、中、短期计划, 采取分批、分期的方式购买设备。有关部门组织专家进行审查论证, 论证的内容应包括现状分析、建设目标、建设思路、建设方案及责任人、效益分析等。在决策过程中, 要正确处理先进与实用的关系, 不盲目追求多功能、高性能。
3. 加强维修保养工作, 提高仪器设备使用效益
日常的维护保养是仪器设备充分发挥使用性能、提高设备利用率, 延长生命周期的最有力的保障。要使其最大限度地得到及时有效利用, 必须做到精心保养和维护, 要按不同仪器设备的性能和要求, 制订仪器设备的保养计划, 定期检查技术指标, 确保其应有的性能和精密度, 并做好防尘、防潮、防腐、防震、防锈和润滑工作, 以及周期性通电等保养工作。要做好设备保养和管理工作, 使设备始终处于完好状态以提高设备利用率。
我本人作为在实验室工作多年的实验人员, 有许多体会。这件事说起来容易, 做起来难。就如做家务事一样, 想做, 就有做不完的重复劳动。不想做, 啥事也没有, 就让它脏、乱、差下去, 其后果就是实验无法正常进行或者开出率低。如有的计算机房维护得好、病毒少, 计算机可用的台数多, 而有的计算机房, 只管用, 不管维护, 病毒太多以致整个机房都瘫痪, 无法进行实验。又如, 我校的电工基础实验室, 每组实验台上有电源、信号发生器、示波器、交流毫伏表等设备, 不管哪台有问题, 就无法做实验, 只有减少组数, 把两人一组并成四人一组做实验。这样一来, 做的人少看的人多, 学生动手机会减少, 实验教学效果自然会降低。因此, 我们作为实验技术人员, 一方面要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另一方面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具备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奉献精神, 对所使用的仪器设备, 经常性的进行维护保养, 发现问题及时维修, 对自身无力排除的故障, 要及时地申报维修部门维修。
4. 开辟维修设备的新路, 抓好维修工作, 以提高仪器设备的完好率
维修是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重要性不仅在于保持原有设备的效能, 延长使用寿命, 更主要的是通过维修和改造, 不断增添新的先进技术, 不断改进老设备, 从而提高原有设备的效能。目前, 我校仪器设备台套数逐年增加, 种类繁多, 涉及面广, 而且同类产品由于添置时间不同, 型号也较杂, 有的已“超龄服役”, 因而维修任务十分繁重。生产厂家有时只是象征性地过来看看, 并未认真修复不能使用的设备。学校也没有维修的专门机构, 维修经费又少, 送校外修周期长、费用高、质量差、不及时、不能保证需要。面对这些问题若不进行改革, 不开辟维修新路, 就难以保证教学科研的顺利完成。因此我们的基点应该是放在学校, 一方面挖掘内部人员潜力, 制定相应维修政策, 完善维修工作所需要的各种物质条件, 组建一支政治思想水平高, 服务意识强, 而且又具备较全面的理论知识和技术能力, 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素质的设备维修队伍。以投入较小的维修经费, 让这部分技术能人去及时地修复设备。这样既提高了教师的业务和科研水平, 又为学校节约了维修经费。另一方面, 还可以发动学生来维修, 把维修工作和教学工作结合起来, 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增加了实践机会, 又为教育改革向前推进了一步。这样才能解除实验教学的后顾之忧, 保证实验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 提高设备利用率, 为实验教学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
三、结束语
仪器设备是高校教学、科研和技术开发的重要保障, 购置设备重要, 管理设备更加重要。仪器设备的管理不仅仅是账、物、卡的管理, 还是一个多方面的综合性的管理, 是一项具体、细致而复杂的工作, 这就不仅需要一支精干的管理队伍来有效地实施各项管理制度, 还要采用良好的运行机制, 坚持服务为本的原则, 把管理和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 向管理要效益、要质量, 使管理真正走上科学化、正规化、系统化、网络化的道路,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仪器设备使用效益, 更好地为教学、科研工作服务。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 为满足对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 各高校均扩建了实验室, 更新了仪器设备, 这对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分析了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以提高仪器设备使用效益。
关键词: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使用效益
参考文献
[1]张吉贞.加强基础实验室设备与器材管理提高使用效益[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7, 8
[2]刘建平.加强实验室设备管理, 提高使用效益[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 4
[3]孙志英.浅谈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J].实验室科学, 2006, 3
仪器管理 篇2
2、校区对图书、电教器材、仪器必须登记造册,专人管理。各器材、仪器建立台帐,做到帐物相符,不得遗失。联校每学期检查两次,遗失或损坏者,照价赔偿。
3、各学区必须制定好管理体制及使用制度,照章行事,经常检查。对危险品及有害药品要妥善保管,出现事故追究刑事责任。
4、管理员要爱护图书及仪器器材,不得私自借出及违章操作,造成不正常损坏的,照价赔偿,开对管理员处以原物价20%的罚款。
5、做好图书借阅登记及电教器材仪器的使用记录及手续,使之真正服务于教学。
印刷企业测量仪器管理心得 篇3
1.对检测人员的要求
(1)专业计量人员需经法定计量部门培训,持证上岗。
(2)测量仪器使用人员须经测量仪器管理部门相应培训后,方可操作使用仪器。
2.建立控制程序及各类测量仪器的操作指引文件
(1)建立控制程序,对测量仪器的配置、验收、周期检定/校准、维护和储存进行全过程管理,制定各类测量仪器的操作指引文件以及内部自校比对文件。
(2)经验收合格的测量仪器,由仪器管理人员负责编写《测量仪器总表》,记录设备使用部门、名称及规格型号、仪器编号、生产厂家、购买年月、量程/精度、校正类别、检定或校准周期/日期/结果等。
(3)使用部门人员负责所需测量仪器的使用、维护和日常保养管理。
3.仪器的校准
(1)测量仪器种类较多,根据仪器精度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程度,将测量仪器的校准类别分为 A、B、C三类。
A类为仪器精度对产品质量有直接影响,必须按周期进行外部检定或校准的测量仪器;B类为仪器精度对产品质量无直接影响或影响较小,需按周期进行内部检定或校准的测量仪器,以及使用过程中精度变量小,只需一次性检定或校准的测量仪器;C类为仪器精度对产品质量无影响的辅助测量仪器。
(2)根据编写的《测量仪器总表》校准周期,按以上类别对测量仪器进行校准。A类:外送检定或校准的测量仪器必须外送法定计量部门检定或校准;B类:内部检定或校准的测量仪器按内部自校比对文件进行校准,并保存原始检定或校准记录。
(3)凡涉及客户要求产品质量安全控制等级必须达到A级(不合格则退货)的检测项目,对其测量仪器须更加严格监视与管理。例如,色相、条码、VOCs、邻苯类、甲醛类的测量仪器所检测的结果须定期进行内部自校比对或外送校准比对,以确保仪器测量结果准确、有效、一致,内部自校比对结果须做相应记录。
(4)由于车间温湿度对产品质量影响较大,且车间环境比较特殊,粉尘及油墨的腐蚀性较强。因此,车间所用温湿度计应每季度进行数据比对,以保证温湿度测量的准确性。
4.仪器的标识
经检定或校准合格的测量仪器,应粘贴合格标签,并注明有效期。对于不方便粘贴标签的测量仪器,可将标签粘贴在包装盒上,或由使用部门妥善保管。对于校准不合格的测量仪器,应撤离使用现场或做停用标识。
5.仪器的维护
(1)在测量仪器使用过程中,如果使用部门发现仪器失准、损坏等情况,应立即停止检测工作,及时通知管理人员,追查使用该仪器检测的产品流向,评价以往检测结果的有效性,确定对已检测项目进行复查或重新检验,同时组织对仪器故障进行分析、维修以及重新校准。
(2)对无法修复的测量仪器,经使用部门负责人确认后,由总经理批准报废或做相应处理(如封存)。
(3)使用部门人员负责对测量仪器的使用、保管和维护进行监督检查。
6.仪器的使用记录
按规定保存好测量仪器的各项记录,如检定证书,校准、维修、保养、封存、报废记录等。
论高校仪器设备管理 篇4
(一) 管理制度不健全, 规范管理缺乏制度保障
许多高校仍未建立健全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在设备购置、使用和报废等环节发生一些不规范的操作, 比如, 在购置设备时, 出现一些不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程序操作, 违规问题严重。在设备使用过程, 没有对仪器设备进行定期检查、核对, 账目混乱, 严重出现账物不符、有账无物、有物无账现象。
(二) 重复投资, 使用效率低, 粗放管理大行其道
近年来, 高校大规模扩招, 产生了许多新学科和新专业, 出现了一些学科交叉、专业交叉和课程交叉的现象, 各院系为了应付教学评估, 作计划, 找资金, 大量购置实验设备, 给每个实验室都配置足够的设备, 造成整个学校仪器设备大量重复购置。同时, 由于各个实验室之间相对独立, 实验项目少, 实验教学任务有限, 一个学期只上几节实验教学课, 设备形同虚设, 利用率低。
(三) 产权管理松弛, 资产流失现象时有发生
近年来, 很多高校都兴办科技园、后勤集团等校办产业, 在实施过程中, 都投入了大量的仪器设备, 或随意将一些仪器设备转移、划拨给企业单位。由于产权不清, 又不实施有偿使用, 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四) 管理手段落后, 管理效率低下
许多高校仪器设备管理还是采用账薄式手工操作。这种运作方法, 根本不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 无法对各种仪器设备使用、效益和变更等信息的数据进行及时、全面、系统的收集和分析, 不能对仪器设备进行动态管理。
(五) 管理人员能力较差, 服务水平低
大型精密的仪器设备或进口设备换代快, 性能复杂, 很多实验教师不能很好地掌握设备的使用, 造成很多涉及新知识新技术的实验课程不能开设, 影响了新技术的研究和发展;维护专业人员不足, 实验室常常出现需要维护的设备而没有及时维修, 造成大量堆积的现象。实验室管理人员缺乏设备的维护知识, 又没有经过相关的培训, 常常造成设备因一些小问题不能正常使用, 严重影响正常教学。
二、强化高校仪器设备管理的措施
(一) 完善仪器设备管理体制
1. 建立健全设备管理体制。
高校应按照统一领导, 归口分级管理和管用结合的原则, 实行资产管理部门, 设备管理部门, 设备使用单位的三个层次管理体制。成立学校资产管理处, 代表学校对国有资产进行统一管理, 为校级管理层次;第二层次是设备管理部门, 行使设备管理职责。负责制定仪器设备的添置计划、购置、调剂和报废等工作, 建立设备资料档案, 实施总体管理;第三层次是设备使用部门, 具体负责本单位设备的调试、使用、维护等工作, 负责建立固定资产分户帐、低值仪器分户账, 建立本单位设备的资料档案。负责设备的登记、统计、审核, 填报统计报表, 反映所管仪器设备的数量、质量变动情况。负责各种凭证保管, 做到账、物、卡相符。
2. 建立健全审计监督机制。
成立设备管理监督领导小组, 具体工作由审计部门负责。主要职责是:检查有关管理人员对法律、政策和制度的执行情况;负责审计设备购置计划的编制、价格、数量, 参与设备采购招标投标活动;审查资产清查、评估和产权变动、报废和处置, 审计监督设备的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 设备利用率和使用效益的情况。
(二)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强化设备管理工作
高校应在仪器设备申请、审批、购置、使用、维护、报废等方面建立健全一整套管理制度, 对设备管理各环节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一是建立设备购置计划制度。根据教育事业和学科的发展规划, 合理制定设备的购置方案, 对申请单位提交的报告, 组织专家及学校有关人员进行论证, 科学制定采购计划;二是建立设备购置制度。仪器设备的采购工作由设备管理部门组织, 统一采购, 按照《政府采购法》和《招标投标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并保证设备质量;三是建立设备使用制度。学校应建立技术档案, 按其使用目的、设备性能和实验课程内容等进行分类和登记。加强设备产权管理, 实行有偿使用, 保证设备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定期对设备的性能、指标进行检查, 对精度和性能降低的, 要及时进行维护;四是建立设备调剂制度。对于长期闲置或效益较低的设备, 应做好调剂工作, 根据各实验室的需求, 对设备进行适当调整, 充分利用设备;五是建立设备报废制度。做好申请报废设备的技术鉴定, 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实施办法》规定, 规范设备报废管理行为, 提高设备使用效率。收回报废设备的残值, 按照《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制度》规定, 统一纳入学校年度设备经费, 统一安排使用。
(三) 创新管理方式, 实行计算机管理
1. 实行资料档案计算机化管理。
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固定分类及编号》目录, 把学校设备统一分类, 统一编号, 将其输入计算机, 实行统一管理。并对仪器设备的种类、数量、金额、分布及使用状况进行分析和汇总, 按管理层次逐级上报统计数据, 实现动态管理。
2. 加强原始资料管理。
原始资料包括专家论证意见书、审批文件、购销合同书、涉外协议书、验收报告、设备使用记录、保养维修登记、产品说明书、技术指标、操作手册、合格证书等材料, 应按规定进行分类和编目, 统一管理, 以纸质形式进行保存。同时, 对一些重要的材料进行电脑扫描并保存于计算机中作为计算机化管理的重要资料。
3. 加强网络建设。
利用校园网把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技术参数、可用机时、日程安排、收费标准等输入网络。其作用是, 设备计划部门通过网络获得各使用单位的设备占用和使用效益信息, 及时进行计划调整, 避免设备重复购置;可以开发闲置或待报废设备的再利用价值;为校内、校际或社会用户能充分利用设备提供方便。
(四) 实现资源共享, 提高设备效益
资源共享是提高仪器设备效益的重要途径。高校应重视发挥设备效益, 特别是一些大型精密仪器设备使用效益。一是建设开放实验室。实验室开放是高等教育培养创新人才, 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客观要求。学生可以在实验室从事设计性、综合性及研究性实验和发明、制作和论文等课外科技活动实验;二是做好校内调剂。各个实验室应在设备管理部门协调下, 加强交流, 实现校内设备资源共享。学校对内教学使用的仪器设备一般不收费, 科研使用的设备可收取部分机时费;三是加强校际之间交流。应加强区域内各高校之间的联系, 实现高校之间设备共享。按有关规定收取使用补偿费, 实施有偿使用;四是为社会提供服务。加强与社会科研单位交流, 为高端科研部门提供精密仪器设备, 共享设备, 实施有偿服务。所收经费由资产管理部门统一管理, 按有关规定返还实验室使用。
(五) 加强设备管理队伍建设, 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高校应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 业务能力强, 人员稳定的实验技术队伍, 提高实验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一是提高政治素质。组织管理人员学习法律法规, 如《政府采购法》、《招标投标法》、《合同法》和《对外贸易法》, 提高管理人员法律意识, 增强工作责任感和事业心;二是加强业务培训。组织管理人员参加专业学习, 掌握设备采购技巧, 合同签订方法, 涉外税务知识, 财税账务处理, 并了解各学科各专业相关仪器设备的类型、性能、特点和用途等;三是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如讲座、论坛、相关专业调查研究等活动, 以提高自身的综合业务素质。
参考文献
[1]陆宝忠.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J].财会通讯, 2007, (6) .
[2]周琼英.高校设备管理网络化控告[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4, (3) .
仪器管理制度 篇5
二、国家调拨或自购的仪器、模型、标本、挂图均应及时登入学校固定资产总帐、仪器明细帐、仪器台帐。由实验教师验收后,分类编号、按教学仪器配备目录顺序,摆放在仪器柜内。自制教具要单独立帐记载。
三、浸制标本蜡封要严密,保存液要及时补充,液面要超过标本。冬季要保温存放。
四、剥制标本要入柜保管,要定期喷熏化学药物,以防虫蛀。室内经常通风,注意防毒灭菌。
五、显微镜等较精密仪器要入专柜保管。注意防潮、防锈,要严格按操作规程使用,定期维修,延长使用寿命。
六、教师演示和学生实验需用的仪器,由任课教师提前一周提出计划,填写实验记录,列出所需仪器明细。解剖需用的小动物等应根据季节情况于学期初提出计划,由实验教师准备。
七、实验结束,实验教师按任课教师所列仪器、药品进行清点收回,并填写实验记录中仪器损耗情况,实验记录由实验教师存留,以备检查。
八、每学期末,由学校主管领导负责,会计协同实验教师核对帐目,清点仪器、模型、标本、挂图,做到帐帐相符、帐物相符。
九、加强安全管理,室内应备有灭火器材,注意防毒、防潮、防火、防盗,保持通风良好,清洁卫生。
仪器管理 篇6
关键词:汽车专业 教学仪器 管理
一、技工院校汽车专业教学仪器的使用现状
在目前汽车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形势下,很多学校都开设了汽车类专业,为了达到好的汽车专业教学效果,学校购买了很多汽车专业先进仪器和设备。但由于技工学校学生好动手、不爱听讲,在操作诸如汽车故障诊断仪、发动机综合检测仪等精密度设备时不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导致设备仪器损毁严重。同时因为这类精密设备仪器难以修复,又导致长期闲置。
因为汽车专业学生人数众多,而汽车专业教学仪器的数量却有限,长期使用,导致设备大部分已经老化、磨损,甚至残破,却没有得到专业人员定期的维修保养。比如有些专业仪器在实训教学过程中会被反复进行拆装使用,例如电脑四轮定位仪、点火波形分析仪、尾气分析仪等等。这些设备内部零件精密且复杂,经过学生反复组装拆卸,外部虽然看不出有损毁,可内部的一些传感器或零件却早已是磨损严重,信号失灵。另外像汽车电气电路、汽车空调等相关设备,原本良好的线路或管路,在经过数轮教师、学生试验操作之后,同样也是缺管少线,给设备再次教学使用造成了困难。
汽车专业仪器设备的管理责任不明确也是汽车专业教学仪器损耗严重、提前贬值的一个重要的原因。由于仪器设备情况的好坏与教师和学生之间基本没有太大关系,因此在对仪器设备的管理及使用过程中不节制,所以导致仪器设备加速损坏。而学校设置的管理人员也往往对仪器不了解,管理责任不明确,对损坏设备没有及时的维修保养,任由其闲置。
二、技工学校汽车专业教学仪器的使用及管理
首先,要提高教师和学生的职业素养,树立对仪器设备的保护意识。要保证汽车专业仪器在教学使用过程中尽量减少损坏,关键是要提高仪器使用人员的职业素养,做到用好仪器、护好仪器。使用前要了解专业仪器的基本的规格型号、性能、用途,还应该熟悉仪器仪器保养及维护。汽车专业教师在使用和维护仪器的过程中,应以身作则,带动学生,使学生知道要认真使用并关心爱护教学用仪器,及时发现和解决出现的问题,做到正确操作,及时保养。
其次、要根据汽车运用与维修类相关专业仪器设备配备要求和学校实际情况,恰当地配置汽车专业教学仪器。在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提出的汽车运用与维修类相关专业仪器设备配备要求中规定了高、中等职业院校汽车运用与维修类相关专业教学和培训用仪器设备配备的分类、要求等内容。因此,各汽车专业教学设备及仪器的配置不能简单地只追求高端、先进,应该参考专业的教学内容,结合学校场地面积及学生人数等实际情况合理的配置。同时还应了解仪器的使用期限和运行周期、是否易发生故障、技术参数是否稳定等方面的指标,只要所配置汽车专业仪器能达到专业技能教学实践要求和保证操作的安全性即可。
再次,要加强对学生的操作方法和操作规范教育。在汽车专业设备使用前,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严格的操作方法培训和操作规范教育,规范学生的行为。同时也要言传身教,使用时注意维护教学仪器,保证教学仪器设备的整洁。在没有得到教师的操作示范和允许情况下,学生不可以私自动用汽车专业教学仪器设备。学生在上课需要使用某个专业教学设备仪器时要提前申请,得到相关教师批准后才能按照规定操作使用。
然后,要重视对汽车专业仪器设备的维护和检测工作。只有更好地了解所用的仪器设备,对仪器设备实行定期维护保养和计量检定,才能使汽车专业仪器设备的性能充分保证,并把仪器设备的功能应用自如,这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实践教学安全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必须按照保养要求和维护规范对设备进行维护,这样才能更好地延长设备的使用期限。
最后,建立完善贵重仪器设备管理制度,规范仪器使用管理。运用切实有效的贵重仪器设备管理制度,能使仪器设备的前期组装、中期应用、后期维护保养等工作进行得更顺利。完善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包括了仪器从购置、应用、维护、检测及后期出现问题后的二次改造、再利用到最后报废等等环节,每一个环节都要有专门的登记规定,记录设备各种资料及使用和维护记录的档案,对每个使用和维护环节产生的变动做到记录在案,只有这样,当仪器出现问题时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
三、小结
汽车专用仪器设备的正确使用和及时的维护,可以使专业设备使用得更高效更长久,才能保证汽车专业正常教学的质量。因此,要想提高汽车教学效果和学生实际操作水平,只有根据实际,合理配备教学仪器设备,运用科学规范的管理规定对之进行管理,严格按规程执行使用、维护、保养及检测等工作,汽车专业仪器设备才会发挥出其应该发挥的重要作用。
测绘仪器设备的管理 篇7
1 仪器设备的配置
尽可能配备比较实用先进的测量设备, 但仪器设备的使用并不是越先进越好, 而是要考虑到实用性, 还要根据本单位的作业需要来购置仪器设备。要充分利用仪器设备的各种功能来提高工作效率, 保证测量成果。
2 仪器的调拨及购置
对于现在一般项目全站仪配置较多,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做到合理、适用、经济。对项目测量仪器的调拨, 调入单位与调出单位间要填写《仪器设备调拨单》并注明仪器的完好情况以及仪器的配套附件等相应内容。野外作业时要爱护仪器严格按规定要求操作, 注意安全, 防止事故, 工程结束后由项目负责人负责整理归还, 由设备管理员放回原处。凡因责任事故和有意造成仪器设备损坏者, 均应追究责任, 按规定办法赔偿。
3 仪器设备管理与使用
3.1 测量仪器管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购置使用的各种测量仪器应符合国家标准关于计量器具管理规定。为了保证测绘成果的正确和准确严禁使用未经检验和鉴定、校正不到规范要求精度、超过鉴定周期, 以及零配件缺损和示值难辩的仪器。
对于新购仪器、工具, 在使用前应到国家法定计量技术检定机构检定。新购置的仪器、转拨给其他项目的仪器, 应结合仪器认真阅读说明书, 从初级到高级, 先基本操作后高级操作, 反复学习、总结、力求做到“得心应手”最大限度地发挥仪器的作用, 不熟悉仪器操作的人员不得盲目使用设备。各种测量仪器使用前后作业人员必须配合设备管理人员进行常规检验校正, 使用过程做好维护, 使用后及时进行养护。各种光电类、激光类仪器必须定期送到具有资质的部门进行鉴定。鉴定时间不宜超过规定时间, 以确保测量的准确和精度。测量仪器要设置专库存放, 环境要求干燥、通风、防震、防雾、防尘、防锈。仪器应保持干燥, 遇雨后将其擦干, 放在通风处、晾干后再装箱。各种仪器均不可受压、受冻、受潮或受高温, 仪器箱不要靠近火炉或暖气管。设备管理人员应该建立健全测量仪器设备台帐、精密测量仪器卡, 仪器档案等制度, 仪器出库、入库调迁项目, 应办理登记、签认手续。
当测量仪器设备出现下列情况时认为不合格:已经损坏;过载或误操作;功能出现了可疑;显示不正常;超过了规定的周检确认时间间隔;仪表封缄的完整性已被破坏;光电类、激光类仪器超过使用寿命, 零点漂移严重, 测量结果不稳定, 测量结果可靠性低时, 必须申请报废;常规仪器损坏后无法修复, 或仪器破旧、示值难辩、性能不稳定, 影响测量质量时, 必须申请报废。设备管理科对全项目的仪器配备和管理情况每半年检查一次, 要求做到帐、物、卡相符, 技术档案齐全。
3.2 测绘仪器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测绘仪器设备的使用安全主要体现在野外作业过程中, 在作业过程当中, 为了仪器的安全, 要规范操作, 而且仪器要有专人负责操作, 其他无关人员不得随意操作仪器设备, 以免损坏仪器设备。
仪器开箱前, 应将仪器箱平放在地上, 严禁手提或怀抱着仪器开箱, 以免仪器在开箱时仪器落地损坏。开箱后应注意看清楚仪器在箱中安放的状态, 以免在用完后按原样入箱。仪器在箱中取出前, 应松开各制动螺旋, 提取仪器时, 要用手托住仪器的基座, 另一手握持支架, 将仪器轻轻取出, 严禁用手提望远镜和横轴。仪器及所用部件取出后, 应及时合上箱盖, 以免灰尘进入箱内, 降低仪器设备的使用寿命。仪器箱应放在测站附近, 以免丢失, 另外仪器箱作为仪器设备的一部分, 也应该爱护好, 不得坐人, 踩踏和重压。如果一台仪器失去了仪器箱的保护, 可能这台仪器的寿命会降低不少, 而且会影响测绘成果的精度。安置仪器时根据场地所在位置, 尽量选择地势平坦, 干扰较小的位置, 安置仪器时一定要注意仪器, 检查仪器脚架是否可靠, 确认连接螺旋连接牢固后, 方可松手。但应注意连接螺旋的松紧应适度, 不可过松或过紧。观测结束后应将脚螺旋和制动、微动各螺旋退回到正常位置, 并用擦镜纸或软毛刷除去仪器上表面的灰尘。然后卸下仪器双手托持, 按出箱时的位置放入原箱。盖箱前应将各制动螺旋轻轻旋紧, 检查附件齐全后可轻合箱盖, 箱盖吻合方可上盖, 不可强力施压以免损坏仪器。
野外作业工程中使用全站仪、光电测距仪时, 在无滤光片的情况下严禁将望远镜镜头直接对准太阳, 以免伤害眼睛和损害测距部分发光二极管。在强烈阳光、雨天或潮湿环境下作业, 务必在伞的遮掩下工作, 遇到雷雨风雪等恶劣条件天气时, 最好不要从事野外作业活动, 如果一定要从事外业活动, 也要加强安全保护工作, 要保证仪器设备和作业人员的安全。在野外作业过程中仪器设备要小心轻放, 避免强烈的冲击震动, 安置仪器前应检查三脚架等支撑的牢固性, 整个作业过程中工作人员不得离开仪器设备, 防止意外发生。作业过程中转站时, 即使很近也应取下仪器装箱再进行移动设备。测量工作结束后, 先关机卸下电池, 镜头盖盖好后装箱。仪器长途运输时, 要做好防震、防潮工作。装车时务必使仪器正放, 不可倒置。测量人员携带仪器乘汽车时, 应将仪器放在防震垫上或腿上抱持, 以防震动颠簸损坏仪器。
4 仪器管理奖惩办法
测绘仪器设备的管理也不仅仅是设备管理员的事情, 也是整个单位职工的事情, 作为一个单位, 要制定严密的仪器管理制度, 也要实行合理的仪器管理奖惩办法。对测量仪器的管理, 由单位设备管理科制定检查评比办法, 对维护仪器成绩显著的个人给予奖励。
对在生产、经营活动中, 违反测量、计量法规, 弄虚作假, 不严格执行测量规范和仪器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 由于操作失误, 或对测量仪器管理不严, 保管不善, 造成损坏, 影响正常使用, 视情节轻重, 给予责任人处罚。作为项目负责也要根据本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测绘仪器设备的管理办法, 来确保测量仪器的完好性和准确性。
测绘仪器发展到如今, 全站仪、数字水准仪、激光类仪器、GPS以及专用电子测绘仪器等已是测量的常规仪器, 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 以后的仪器是越来越先进, 越来越精密了, 仪器的管理和维护工作任务越来越重要了。总之, 为了延长仪器设备的使用寿命, 确保测绘成果的正确和精确, 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 确保工程的顺利按时完工, 更好地为我们工程建设服务。我们必须要加强测量仪器设备的管理, 规范野外作业的仪器操作。
摘要:测绘仪器是测量作业的生产工具, 重视仪器设备的管理可以减少仪器的损坏率, 提高仪器的使用寿命, 提高野外作业的工作效率, 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
临床仪器的故障与管理 篇8
临床检验仪器大多由电路、光路、气路组成, 电路板设计及集成电路的选择也越来越复杂。故障发生的原因很复杂, 除是仪器本身外, 还涉及到仪器的环境因素和仪器的安装、使用、试剂以及维修等人为因素影响。只要上述这些环节中任何一点出现问题, 就会导致检验仪器所出具的数据不准确。从故障统计来看, 人为因素对检验设备的正常运行影响最大。为消除人为因素对检验设备正常运行的影响, 笔者采纳以下方法加以解决。
1 加强检验人员培训
检验技术人员是具体操作者, 培训也是为了对操作行为进行规范, 提高每位工作人员的技术能力, 以满足具体工作标准的要求。技术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都必须根据自己工作性质, 熟练掌握本专业的有关业务技术, 不断提高业务技术水平。违反操作规程造成故障是最容易被忽视的, 因此检验部门必需进行操作标准化管理。
2 加强室间质控
当检验仪器使用一段时间后, 机内元器件的技术参数会发生轻微的改变, 这时仪器必须重新定标, 才能正常工作, 提高检验数据的准确性。更要注意的是, 当某设备如果使用多样试剂时, 最好使用同一厂家的试剂, 以减少数据的相对误差。
3 仪器的摆放
要考虑到仪器所散发的热量或磁场影响其他仪器的正常使用。在场地建设中, 要考虑到仪器的种类、特点和要求进行分布摆设, 不宜频繁移动。如果环境温度过高、湿度过大, 仪器产生的热量无法散发;电路产生短路故障, 元件发霉, 还可加速电容器电解液的挥发, 使检验仪器内部管路系统加速老化、漏气、漏液、原整机性能下降、准确度降低等。
4 建立仪器管理员制度
仪器管理员是防止检验校准仪器出现人为故障的一个有效手段。他的职责不仅规范操作人员的行为, 而且能够杜绝人为干预出现的各种问题, 促使工作人员按规章制度办事。仪器管理员要负责检验仪器的管理工作, 做好质量控制, 制定维修保养计划并组织实施, 定期检查, 及时掌握设备的完好率。参与仪器、设备的安装、调试及验收工作, 负责办理交验手续。负责检验仪器、设备台账及设备档案的管理, 督促检测室做好仪器、设备使用档案的记载。负责调查、分析仪器及设备事故的原因, 定期检查水、电设备、通风管道、恒温及机械设备的情况, 发现故障立即停机, 组织检修, 对带病运转和有故障的仪器设备, 有权禁止检验人员使用。
5 加强预防性维护仪器的意识
为了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减少故障的发生, 定期预防性维护是不可缺少的, 它能确保仪器处于最佳工作状态, 减少维修工作, 能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在维护过程中, 不仅能提高工程人员自身的技术水平, 也可及时纠正一些错误操作。不按周期定时保养、维护仪器, 长时间仪器会产生一些不可避免的故障。检验设备最常见的问题, 如管道的接口处松动、密封圈密封不严、压力不足、液体渗漏、以及腔体的破裂, 都会造成定量不准确, 严重的甚至腐蚀线路板或者线圈造成更大的损失。维修人员切忌的就是轻浮和急躁。应对检验仪器有一个全面保养的计划。
随着检验仪器的精密度的提高, 科学地使用及管理仪器, 加强预防性维护, 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应被更多的管理者所接受。
试验室仪器设备管理 篇9
1 进行试验室设备管理的意义
进行试验室设备管理, 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首先, 对于试验室的仪器设备保存而言, 可以对一些基本的试验设备管理要求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这样就可以减少试验室设备管理问题的出现;其次, 目前的试验室仪器设备管理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这样通过分析就可以提出科学的管理策略, 促进试验室仪器设备的科学管理;最后, 随着电子化时代的到来, 电子系统被应用于各种各样的领域, 而试验室仪器设备管理也需要借助电子化的系统, 来提高试验室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加强对试验室仪器设备的高质量管理。
2 试验室设备管理的内容
2.1 仪器设备台账及档案
在进行试验室仪器设备管理的时候, 必须要进行科学的仪器设备台账及档案。简单来说就是要对试验室仪器设备的一系列相关内容进行记录和归档, 包括基本的名称、编号、制造商、制造日期、出厂编号、型号、启用日期、检定/校准日期、检定/校准有效日期、检定/校准单位、设备唯一性标识等, 通过对这些基本内容的记录就可以对试验室的仪器设备有一个全面且详细的了解, 从而有效提高试验室设备的管理和使用效率。因为通过对仪器设备的详细记录, 就可以对仪器设备进行科学的运用, 提高了仪器的使用寿命, 这样就可以减少试验室的更新和维修费用, 从而进一步促进试验室仪器设备管理的科学发展。
2.2 仪器检定/校准及标识
在进行试验室仪器设备管理的过程中, 还需要加强对仪器检定/校准及标识的有效处理。首先在进行仪器检定/校准的时候, 要通过国家专门的检定机构进行, 这样才可以保证仪器的精准度;其次, 国家法定检定及校准之后, 就需要对试验仪器设备进行实际的确认工作, 通过科学的准确度确认, 使得试验仪器的精准度不断提高, 为试验提供更加准确的试验参数;最后, 还要在进行实际确认之后, 进行试验仪器的标识, 这样就可以为试验仪器的科学使用提供必要的前提。通过以上对试验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及确认, 就可以很好地促进试验过程的进行, 减少试验问题的发生。
2.3 设备使用、维护及保养
在试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过程中, 还包括对试验室仪器设备的使用规定、维护以及保养问题。首先, 对于试验仪器的使用来说, 在使用之前需要对试验仪器进行全面的检查, 避免因为试验仪器的损坏, 而给试验数据造成不精准的影响, 在检验没有问题之后进行详细的台账记录;其次, 在使用的过程中还要加强对试验仪器的维护, 减少对仪器的损坏, 在使用完毕之后进行及时的归位 (外检的设备及时归还) ;最后, 试验室管理人员要对归位 (归还) 的试验仪器进行全面的检查, 对于那些需要保养的试验仪器进行科学的保养, 保证仪器的使用寿命和基本的精准度。
2.4 期间核查
试验室仪器设备管理的期间核查问题主要是指对于使用频率高、使用环境差、灵敏度高、易漂移以及搬运频繁对检测结果影响较大的仪器设备, 进行全面和定期的检查, 因为这些仪器有可能因为频繁的使用而造成检测数据的准确度失真, 从而严重影响试验的结果。因此, 对于试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来说, 就需要对这些试验仪器进行科学的检查, 必要的时候进行重新校准, 这样才可以保证试验仪器的科学使用, 促进试验室设备的科学管理。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期间核查工作对于试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推动着试验室设备管理的科学化发展。
2.5 设备新购置及维修、报废
对于任何试验仪器来说, 都有自己的使用寿命, 当一些仪器出现严重的问题或者是测试不准确时, 就需要对这些试验仪器进行维修或者是报废处理。简单来说, 就是指设备损坏或技术指标不能满足工作要求或性能不稳定时, 结合经济性进行维修或报废。这样通过对这些试验仪器的科学处理, 既可以减少破旧仪器对试验数据的影响, 同时又可以申请经费, 购进仪器设备, 促进试验室仪器的正常使用。尤其是对于一些需要经常试验的仪器设备, 使用的次数多, 出现的问题也多, 在这个时候除了加强维修之外, 就需要采取引进新设备的措施, 保证试验室设备的正常供应, 促进试验检测的正常进行。
3 提高试验室设备管理效率的策略
3.1 提高试验室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为了更好地促进试验室设备管理效率的提高, 就需要进一步提高试验室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因为只有试验室人员的素质提高, 才可以更加科学地对试验室的仪器进行管理, 并且可以有效地进行试验仪器的保养与维护。目前的试验室管理部门对试验室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仅要具备专业的试验室管理知识, 还要熟知各个试验仪器的使用要求, 这样才可以更加科学合理地进行试验室仪器的管理, 推进试验室仪器设备管理的科学性。由此可以看出, 试验室管理人员专业素质的高低, 对于提高试验室设备管理效率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2 建立完善的试验室管理制度
在提高试验室管理效率的发展策略中, 除了要提高试验室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之外, 还要建立完善的试验室管理制度, 通过严格的制度管理来约束试验室的仪器设备管理工作, 促进管理效率的提高。对于任何试验室而言, 都会有属于自己的试验室管理规章制度, 这些规章制度的实行, 有利于对试验室管理人员起到一个基本的监督制约作用, 督促试验室管理人员进行科学的试验仪器管理, 从而进一步保证试验仪器的科学管理, 提高使用寿命和效果。
3.3 采用电子化的管理系统与设备
面对电子化迅速发展的趋势, 试验室管理也需要借助电子化的管理系统, 来加强对试验室仪器的高质量管理。例如对于仪器的记录以及状态检测问题, 都可以借助电子化的手段, 通过电子系统进行登记和管理, 这样便于对仪器使用情况进行一个迅速的检查, 一旦出现仪器使用问题, 就可以对仪器的损坏原因进行详细的分析, 找到问题所在, 便于对仪器设备进行及时的维修管理, 提高仪器的使用寿命。而且电子化的管理系统, 还可以对一些特殊仪器的保存环境进行调节, 当出现问题时就会自动进行处理, 有效地提高了试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效果。
4 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试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需要试验室管理人员提高管理效率, 并且采用全新的管理技术对其进行处理, 这样才可以更好地提高试验室仪器设备的使用寿命。
摘要:随着单位管理方式的改革, 单位对试验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更加重视, 这就需要加强对试验室设备的管理, 从而更好地为单位管理服务, 提高管理质量。为了更好地分析试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内容, 接下来就对试验室的设备管理所需要的注意事项展开研究, 并提出提高试验室设备管理效率的策略。
关键词:试验室,仪器设备,管理
参考文献
[1]刘家菊, 洪炜宁, 钱良存.基础试验仪器保养与维修[J].试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4 (9) :23-39.
[2]张义, 孙立森, 张志英, 等.对贵重仪器设备中心化管理的思考[J].试验技术与管理, 2013 (34) :56-69.
高校仪器设备维修管理研究 篇10
1 设备维修管理的内容
仪器设备的维修管理在高校设备管理工作中包括设备的维护保养和维修两大部分, 其中维护保养主要是在仪器设备正常运行情况下, 为延长寿命、保持性能采取的保护性和预防性措施。维护保养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环境条件保障, 主要内容有清洁、润滑、防尘、防潮、防震、防腐蚀以及温、湿度的调节。它的主要功能是确保仪器设备在合理的工作条件下正常使用。另一类是技术检测保障, 主要有部位检测、性能检测、环境条件检测等。它的主要功能是监测仪器设备的技术状态, 确保仪器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仪器设备的维修是在仪器设备出现故障时采取的修复措施, 主要功能是修复损坏部位、排除故障, 保证正常运行。一般高校设备维修分为事后维修和预防维修。事后维修是指设备发生故障后再进行维修, 一般可避免过分维修, 节省维修费用, 但是会因某个部件损坏造成其他部件损坏。因此该维修模式适用于部件故障后果不严重, 对设备本身其他部件不造成损坏的故障。预防维修是指通过加强维护保养过程中的技术检测工作, 根据检测指标的变化确定对设备进行的修复措施, 不等设备损坏停机后进行, 可减缓设备损坏程度, 防止事故的发生。
2 当前高校设备维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设备维修经费不足
设备维修管理长期以来在我国高校中处于薄弱环节, 高校设备维修经费普遍低于《高等学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标准》要求设备总值3%的比例, 一些设备因较小的故障无钱维修而停用闲置, 进而造成故障积累寿命缩短直至报废。
2.2 设备配置过程中普遍存在重采购、轻维修的 思想
长期以来, 高校在实验室建设中非常重视经费申请、立项审批以及购置选型等环节的管理工作, 对设备的使用效益, 特别是保障设备正常运行的维修工作不够重视。近年来, 国家或地方对高校某些学科或实验室投入的专项设备购置经费逐渐增多, 部分学科或实验室经费的相对充足, 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设备高频率更新, 设备配置过程中形成了“设备损坏—报废 (或闲置) —重新购置”的高耗性循环, 许多经过维修的设备被轻易闲置或报废处理, 降低了设备的投资效益。
2.3 维修技术队伍严重缺乏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设备操作技术含量逐渐下降, 而设备维修所要求的专业性和技术含量却逐步提高, 很多仪器设备需要较高专业水平的工程师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才能排查故障, 实施维修。多年来高校没有专职的设备维修队伍, 而设备的使用操作人员, 甚至是贵重仪器设备的技术负责人, 在设备技术学习中更加注重设备功能的使用、操作和测试结果分析, 没有进行过系统的维修培训, 生产厂家也不轻易提供维修的培训工作。导致高校设备的操作者或技术负责人仅限于能够正确使用设备的各项功能, 没有维修能力。另外, 具有较高专业水平且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级设备维修工程师数量很少, 在当前的高校管理体制和待遇条件下, 很难引进这样的人才。所以造成高校维修技术人员缺乏, 导致先进设备与落后维修能力之间的矛盾, 严重阻碍了高校设备使用效益和投资效益的提高。
3 加强设备维修管理的建议
3.1 拓展高校设备维修管理内容
传统意义上的高校设备维修管理主要是事后维修, 将设备维修相对独立于设备选型采购、验收、使用, 甚至是维护保养之外, 导致了设备维修管理的边缘化。现代高校设备管理应该采取选型论证—采购—验收—使用—维护—维修—效益考核—报废的系统性管理, 目标是使用效益最大化。上述各个环节在操作执行过程中只有在目标指导下充分考虑其他环节的相关性, 才能实现目标。因此, 设备维修管理应该是系统工程, 其具体内容包括:
(1) 设备论证过程要充分考虑以下因素:设备的使用寿命、最佳运行周期、配件消耗周期、维修周期和维修经费的落实;操作人员、安装环境、维护保养措施是否到位。在充分了解上述情况的条件下, 结合设备的使用目标和计划分析设备选型的可行性。
(2) 采购执行过程中在技术指标同等条件下, 要充分考虑设备的质保期限、配件、耗材的更换周期和费用以及维修方式和费用, 再根据报价决定成交供应商。另外, 还要在谈判或合同签订过程中明确延长质保的费用, 为设备维修时的灵活处理奠定基础。
(3) 在设备验收和厂家工程师培训过程中, 学校的设备操作人员应该按照合同和说明书对设备的主机、配件、备件进行清点, 并详细了解安装程序和维护保养的注意事项, 特别是耗材的装卸方法要熟练掌握。在培训工程师的帮助下, 由设备技术负责人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和维护保养计划, 形成维护保养工作的检查机制, 建立技术档案, 并定期进行设备的技术鉴定和校验, 及时了解设备的运行状态, 合理实施预防维修。
(4) 制订完善的使用计划, 在设备验收合格后的质保期内, 充分使用设备的各项功能, 便于全面检测设备的性能, 降低质保期外的维修成本。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使用操作, 大型贵重仪器设备实施持证上岗制度, 避免不规范的操作导致设备损坏。同时, 做好设备运行状态的记录。
3.2 加强设备技术队伍建设
高校建设一支能够覆盖全部仪器设备维修的技术队伍是不现实的, 但是设备技术队伍的建设工作应该是设备管理的“重中之重”。在当前形势下, 应该根据不同设备类型实施相应的队伍建设工作。对技术含量低的通用办公设备, 应由设备主管部门组建专职或兼职的维修技术队伍进行维修。对技术含量复杂的专用设备或贵重仪器设备, 则要加强设备技术负责人的培训, 使其在熟练操作的基础上能够明确设备损坏的原因、部件, 并能了解损坏部件的市场价格和维修费用, 避免在维修过程中因维修信息不明确而造成经费的损失。
3.3 加强维修经费管理, 合理选择维修模式
高校仪器设备现已基本实施政府采购, 杜绝了设备采购过程中的各种不当行为。设备维修由于数额小、分散进行, 多数由学校或使用单位自行选择维修单位, 加大了经费管理的难度。因此, 应由设备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学校的设备维修经费, 并且按照设备的损坏部件 (耗材或主要配件) 、使用时间、维修效益比 (维修金额/设备原值、维修金额/新购设备金额) 等情况, 确定维修模式和经费支持的额度。
当前设备的维修模式分为校内自主维修和服务外包维修两大类, 我校在实践过程中形成了贵重仪器设备“谁产谁修”, 普通设备“多家定点单位竞争维修”的模式, 并且在维修过程中针对不同设备与维修单位达成了针对换件、开箱检测、现场调试等不同维修程度的收费标准。
这些工作既保证了经费的到位, 也提高了经费的使用效益, 杜绝了设备维修过程中的不正当行为。
4 结束语
仪器管理 篇11
关键词:高校 大型设备 管理 思考
大型仪器是高等院校一笔重要财富,是教学、科研的重要条件和物质基础。我院大型仪器设备的引进, 为学院的学科建设及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为学生增设了有关的专业课程、选修实验课和毕业论文等。大型仪器设备的引进,改善了办学条件,促进了人才培养,提高了科研能力和水平。我院按广东省教育厅要求,把单价在30万元以上的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列人了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的范畴。几年来随着大型仪器设备的增加,探讨如何建立、建全大型仪器设备的科学的管理措施,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实验技术队伍是非常必要的。
广东警官学院实验中心成立以来,经过近5年的建设,挖掘潜力,整合现有资源,为实践性教学创造良好的实验、实训环境和条件。现学院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3千多万元,大型精密仪器共有4台,价值人民币近400万元。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数量虽然不多,却是高等学校仪器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验和科研的主要技术装备。
客观地说,我院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的增长量远不能满足高校人才培养及科研的需求,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对大型精密仪器没备需求的数量将日益增加,质量也将逐步提高。但因其价格高,而目前我们的财力还不雄厚,这就在需求和可能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同时其在充分发挥使用效益方面还不尽如人意:一是有部分设备存在机时使用率和使用效益不高的问题,二是有些大型仪器设备由于专业性太强,同时又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维护管理,仪器设备利用率较低,三是信息流通不畅,研究人员既不知道谁需要共享自己管理的设备,也不知道到哪里去共享自己想要的设备。
加强对仪器设备的管理,管好、用好、维护好仪器设备,充分发挥仪器设备的投资效益,使之以良好的技术状态,为学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提供服务。建立一种创新、可行、有效的管理机制,对加强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管理、提高利用率,是十分紧迫的现实问题。对此,我在工作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在仪器设备管理中,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是管理者。选好、用好管理人员是仪器设备管理上水平、上档次的最基本条件。大型仪器设备操作一般比较复杂,要使大型仪器设备保养好并发挥正常的使用效益,必须要配备责任心强、技术精湛的管理人员。他们要有比较扎实的专业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又要有几个不同学科、专业的综合知识,要有良好的政治和业务素质。学院应为管理人员积极创造条件,一是参加国内外学术活动,让他们了解先进仪器设备发展动态和学科前沿技术,及时更新知识结构;二是有计划地进行专业技术技能培训和进修学习;三是定期邀请专家教授讲解先进实验技术、新仪器的技术情况、新实验的测试方法、先进仪器设备的维修保养技能;四是要解决设备管理人员在工资、津贴、职称等方面遇到的实际问题,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由此,使一些理论素养高、技术精湛的技术人员留在实验室岗位上。
二、构建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共享平台。
教育、科研、技术与生产的紧密结合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特点。目前,许多领域都需要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实验室、服务于社会是教育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实验室发展的方向。构建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共享平台是指高校应根据人才培养和教学科研的需要,打破部门所有制,按照仪器设备类型和功能, 建立有效的共享运行机制和开放机制的共享平台。
根据统计,在发达国家,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可以达到170%-200%,而在我国,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率还未到25%。提高其使用效益,建设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已成为当今国际化发展的潮流和趋势。
据悉,天津市于2009年9月搭成18所高校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天津市教委将分散在各高校的大型仪器设备资源集中备案,建立仪器共享使用平台,打破了本市高校间的“院墙”壁垒,实现科研资源的共享共赢。只要轻点鼠标,就能搜索到全市18所高校的144台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的全面资料,包括功能特点,使用方法等。以前要做实验需要使用某个设备,研究者可能不知道哪所学校有相关专业设备,需要向同行、校友等询问求助。仪器共享平台破解了如何用最小的投入,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使用需求的难题;除了高校师生,企业也能对需要的仪器进行检索预约,从而降低企业的研发成本。仪器共享平台也使高校师生研究团队与企业研发人员结合起来,通过联合研究,有助于提升高校人才素质。再有重庆市在2010年开通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网站,充分整合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内科技资源,整合了数十家单位价值近20亿元的1300台(套)科研设备,实现了仪器资源共享的数字化、体系化、网络化,成为全国最大的科学资源共享平台。
我们要充分利用四通八达的互联网络,建立大型仪器设备工作协作网,实现学院内各系部共享,跨院校、跨部门、跨地区实施资源共享等的形式,直接为社会为经济建设服务。
三、积极开展多层次、多频次的学术研讨活动。在大力提高教育质量的工作中,高校实验室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要组织力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对实验室资源开发等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
进入新世纪以来,实验室建设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截止2010年底,我国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共有实验室28156座,全国建设了501个国家级教学示范中心,293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高素质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支撑。新的时期,实验室工作面临着很大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更好的发挥好高校实验室整体效益,如何提高高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如何提高实验室队伍和教学科研水平,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等是高校实验室面临的重要命题。
四、做好计量认证申请工作,使测试的数据为社会所承认。
对于大型仪器设备,要重视计量认证,根据国家有关计量认证技术考核规范的要求,做好计量认证申请工作,使测试的数据为社会所承认,具有法律竞争力。这样做,能充分发挥高校的设备、人才优势,并使大型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得到提高,从而也提高仪器设备的经济效益。
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管理是一项艰巨的工作,需要各方面的重视、关心和支持。我们要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勇于探索和实践,利用好、使用好大型仪器设备。
参考文献:
[1] 人民网·天津视窗,天津市18所高校大型仪器共享平台搭成, 2009,9,10。
[2] 重庆日报,重庆建成全国最大科技资源共享平台, 2010,7,14。
[3]高静,顾文彬,谈高校大型仪器开放共享体系建设,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年,11期。
浅析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 篇12
加强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的意义
当前, 实验室之间的竞争不仅体现在仪器设备与外部环境的硬实力上, 而且也体现在实验室的软实力上。仪器设备管理水平是各实验室软实力体现的重要标志, 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水平的提高对推进检验检测水平和培养高科技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培养高素质的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人员来不断推动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科学化管理, 提高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的水平和效益。
实验室是科研单位以及学校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 因此, 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仪器设备作为实验室不可或缺的重要资产, 需要科学规范的管理, 而管理好仪器设备不仅是仪器设备管理部门的工作, 同时还是仪器设备使用部门的工作。这就需要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加强对实验室设备的科学管理和使用, 以此来推动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的规范化。因此, 各个实验室要建立完备的管理制度来加强管理, 同时也要加强实验室仪器检测人员队伍的建设, 要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提升其技术能力和素质, 从而大大提高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 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
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分析, 目前的实验室多采用专门的软件进行仪器设备管理, 在收集数据和数字审核方面也比以前更为科学规范。但是, 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较为复杂, 涉及到的范围也较广, 这就导致了一些问题的出现, 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手段落后
根据调查研究发现, 我国部分实验室仍然用手工方式记录, 即使在管理过程中使用计算机, 也只是用来做报表、打卡片, 并没有使用计算机进行网络化的管理。由于管理手段落后, 就很难将各种仪器设备的内部需求和市场投入效益有机结合起来。我国的很大一部分实验室在仪器设备管理方式上还停滞不前, 主要是对设备防火防盗的管理, 忽视了对实验室仪器设备日常的维护和保养, 此外对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利用率也远远不够。
2.实验室仪器设备报废、借用问题突出
实验室使用过的每台设备最终都要做报废处理。而有些长期闲置的设备该报废的得不到报废, 已经报废的仪器仍然继续存放在实验室内。这就造成了实验室的账目管理混乱, 空间利用率较小的情况。同时实验室借用仪器的情况也比较多, 由于在借用时有关的借用手续和借用制度不够完善, 仪器设备的管理也就存在较大的问题。
3.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偏低
我国的大型实验室普遍存在仪器设备利用率低和仪器功能开发不全等情况。有些仪器设备仅仅是用来进行某一个方面的实验教学或者科学研究, 利用并不充分;而有些仪器设备因为技术相对落后就被闲置下来, 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实验室的仪器设备长期处在封闭化的管理之下, 这就导致了仪器设备使用率低、寿命短的情况。
4.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受重视程度低
目前, 相当大一部分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在管理方面不被重视, 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员对仪器设备的认识度不足, 这就导致了实验室仪器设备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例如:很多学校的仪器设备管理员是兼职, 这样一来人员变更也就比较频繁, 从而导致了管理的不稳定性。加之政策上存在部分缺陷, 仪器设备的管理人员也就没有了努力的方向。
5.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力度不够
实验室内的仪器设备经常在使用后得不到及时的维护, 也缺乏定时的检修。由于很多实验室不注重对工作人员进行保养技能的培训, 也没有建立奖惩机制, 对爱护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 来充分调动实验室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因此导致仪器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力度不够。
提高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效益的措施
1.实施网络化的管理模式
对实验室仪器设备实行网络化的管理模式在一定意义上能够促进仪器设备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实时掌握实验室仪器的动态信息, 便于相关人员进行信息采集和信息查询。信息化的管理模式也便于仪器设备的共享, 这就加大了仪器设备的流动化程度, 增强了其利用率。
2.制定严格的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条例
凡是进入实验室内价格高于500元的仪器设备都要做详细的记录, 纳入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的范围。实验室内的仪器管理人员要及时做好仪器设备的分账管理, 并定期进行检查、核对。仪器设备在管理和使用时要有专门的技术人员负责, 最好做到专人专用。在借用时必须经过实验室相关主管的批准后方可借出, 并按照相关规定办理相应的手续。在管理人员发生变更时要严格执行实验室仪器设备相关的交接工作, 按管理条例办事。
3.对仪器设备加大管理力度, 实施效益考核制度
在设备进入实验室后, 有关部门需要做好验收工作, 检查新进的设备是否符合通知书上规定的性能指标, 在检验结束后要做出验收报告, 凡是不达要求的要及时进行整改。对已经投入使用的仪器设备要加大效益考核的评估工作, 同时也要制定奖惩措施, 构建起完整的仪器设备反馈体系, 适时对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掌控, 积极做好整改工作, 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
4.对实验室内的仪器开展检查评估工作
根据实际工作情况, 坚持对实验室内的仪器设备进行定时的评估。实验室的工作人员要对实验室的仪器定期进行检查和测评。对仪器设备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上报, 并做好及时的维修工作, 提高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使用寿命。
5.加强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的人才队伍建设
要加强仪器设备管理的人才队伍建设, 提高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人员的素质, 提高其科学管理的水平, 并不断进行实验室仪器设备人员的培训, 培养其热爱工作、乐于奉献的精神。不断完善其服务社会的职能, 建设一流的实验室管理系统, 保证人才队伍的稳定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