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

2024-10-13

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共8篇)

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 篇1

我国技术创新能力的地区差异分析:框架、指标与评价

为了缩小我国经济发展的.区域差距,落后地区必须大力推进技术创新,通过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最终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由此,提出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分析框架、指标体系,并利用现有统计资料,对各地区技术创新能力作出评估,以期为西部地区技术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区域管理提供参考.

作 者:唐福国 陈光 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人文社科学院四川成都 610031刊 名:研究与发展管理 PKU CSSCI英文刊名:R & D MANAGEMENT年,卷(期):200113(5)分类号:F204关键词:区域 技术 创新能力

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 篇2

关键词: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企业在市场上的优势主要是依靠技术和产品的优势。随着产品生命周期和新产品开发所需时间的不断缩短, 任何企业如果不能积极主动地在经营战略、技术、管理、产品、组织等方面创新, 即使外部条件和内部资源都能得到充分利用, 也无法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已经取得的优势, 从而停滞不前, 甚至惨遭失败。可以说, 在知识经济时代, 企业创新能力制约着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 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产品创新能力、管理创新能力是决定企业能否在强手如林的竞争大潮中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仅仅对传统的财务报告进行分析已很难对企业的发展前景作准确的判断。因此对企业的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已经迫在眉睫。本文对如何设置高科技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做以下探讨。

一、高科技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建立的必要性

1. 建立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是自身管理的需要。

在知识经济时代, 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要想生存必须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的创新能力强弱是关系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管理者找出企业自身与竞争对手的差距, 准确地预测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 都必须依靠功能齐全、高效快捷、基于事实型数据、开放性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监测和评价系统。通过建立综合、全面、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 实现企业自身创新能力的动态监测和评价, 管理人员才能正确地作出下一步发展的战略规划。

2. 建立企业创新能力的信息披露是公众的需要。

众所周知, 投资者需要对企业的业绩和持续发展能力作出全面的分析。建立合理的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是投资者作出理性决策的必要前提。建立我国企业创新能力和科技竞争力发展状况的信息资源平台, 促进我国企业创新能力评价工作的科学化和公开化, 实现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动态监测和评价。有利于我国证券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

3. 建立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是国家给予企业优惠的需要。

为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全国科技大会精神, 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自主创新的要求, 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国家鼓励企业进行自主创新, 建立一套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合理评价企业的创新能力。通过无偿资助、贷款贴息和资本金投入等方式扶持和引导科技型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 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培育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型企业, 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实施几年来, 对国家和地方的产业和产品结构整体优化, 扩大内需, 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带动和促进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快速发展等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设计的原则

1. 科学性原则。

指标设计必须科学、合理、真实地反映企业创新能力的实际情况, 便于管理人员进行监督。符合科技型企业的特点, 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 符合自身的优势和专业化发展的要求。

2. 重点性原则。

在全面性的基础上, 应尽可能选择关键重点要素指标, 作为评价的重点, 突出企业技术创新中的关键环节和要素, 以做到客观地评价企业创新能力。

3. 可行性原则。

这一原则主要指每个指标数据都要有可靠的资料来源, 指标的计算方法要科学, 要便于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在科技创新文化的决定方面, 往往有些重要因素或难以直接量化, 或有某些对象具有统计数据, 缺乏完整性。一般研究常常为了便于计算, 略去了这些重要的方面, 同时要删除一些内容重复的定量指标, 以简化指标体系, 提高评价的可操作性。

4. 可比性原则。

指标的设置应体现可比性, 具有一定的弹性空间, 既要考虑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创新能力的横向比较, 也要考虑企业在不同时期的企业创新能力的纵向比较, 通过比较, 可以更好地衡量企业创新能力发展状况。

5. 简明性原则。

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涉及面很广, 受多种因素的制约, 因此必须从多角度出发构建指标体系。与此同时, 也要考虑到各指标含义的高度概括性和准确性, 做到简明、精练、实用。

三、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企业自主创新活动是技术实践活动、生产经营活动与管理实践活动的高度统一体, 是从技术开发到最终商业化应用的一系列相关活动的总和。因此要对企业创新活动状况和创新能力强弱进行评价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必须要对构成企业创新能力各种要素进行系统的综合评估。通过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本文把企业创新能力分解为创新支撑能力、创新资源投入能力、创新研发能力、创新成果转化能力, 在此基础上建立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本文综合考虑了数据的收集难度、指标体系繁杂程度等因素并经过相关分析剔出冗余因素, 建立了操作性较强的指标体系, 可以在实际中进行应用。如表所示。

四、应用指标时应注意的问题

企业创新能力的评价是始终贯穿于企业整个发展过程的活动, 在对于企业创新能力评价的过程中, 还需特别注意以下问题:

1. 注意数据资料的真实性。

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 篇3

【关键词】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指标体系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已成长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其自主创新能力在提高产业竞争力和促进科技进步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科技型中小企业更是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作为中小企业中的重要成员一一科技型中小企业,,以其自身特有的创新性、高成长性成为现代经济中的新生力量,对于国家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提高起着一定的战略作用,从而己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和不断创新的重要力量。伴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面临的资金短缺、创新能力弱、管理混乱、信息不对称等因素,使得许多银行和投资者为降低风险对该类企业投资更加谨慎。因此,研究出一个能客观且明晰反映出企业创新能力的数据模型显得尤为重要且紧迫。

1 目的意义

在如今知识经济占主导,各种人才需求量加大的时代,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影响越来越大。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最重要的发展根本动力是企业创新能力。因此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至关重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价我国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体系,也是指导我国金融行业健康投资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它从理论模型到具体评价指标的全方位研究将有力的支持中小企业的能力评估和融资发展,促进中小企业和银行等金融行业互利共赢。

2 研究方法

2.1 模糊综合法

从创新的多个指标对中小企业进行综合性评判,分析出影响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因素,建立我国科技中小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2.2 文献法

通过图书馆和网上资源,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分析归纳出我国科技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以及创新体系指标。

2.3 实证研究法

运用相关实证研究知识、相关著作文献,运用实证方法,做出假设和评定标准,再建立计算模型,最终得到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3 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笔者团队最终得出了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该模型体系从技术创新能力、管理创新能力、制度创新能力3个角度对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评判。

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模型如下图所示:

根据上图,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一级指标,笔者团队进行了指标的解释与二级分类,具体如下所示:

3.1 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

技术创新能力的发展对于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长有着不言而喻旳作用,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长对我国经济的促进也有着不可小觑的贡献。全面认识技术创新是一个科技、经济一体化过程,是技术进步与应用创新“双螺旋结构”共同作用催生的产物。

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细分为:

(1)企业技术创新活动评价指标;

(2)企业潜在技术创新资源指标;

(3)企业技术创新环境指标;

(4)企业技术创新产出能力指标。

3.2 管理创新能力评价指标

管理创新是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管理创新不仅是管理模式和方法的创新,更加重要的是组织结构和组织功能的创新。它关系到企业今后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管理创新能力是企业创新能力的组成部分,并且企业管理创新能力的发展是企业顺利开展工作的重要保障手段。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施科学发展,管理创新势在必行。

管理创新能力细分为:

(1)企业管理系统的开放性;

(2)企业核心研发人员的稳定性;

(3)企业长远利益与员工短期利益相关度;

(4)企业管理者素质。

3.3 制度创新能力

制度创新是自主创新的保证,是促进自主创新和经济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动力。由于在众多的中小企业中,制度创新面临的制度守旧、制度不规范、决策易失误、人才壁垒加深、融资瓶颈制约等的问题极大地阻碍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所以制度创新应该是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也是在自主创新上取得突破的关键所在。

制度创新能力细分为:

(1)制度创新新颖度;

(2)制度创新物资投入;

(3)制度创新人力投入;

(4)制度创新人力协调度;

(5)制度创新财力协调度;

(6)制度创新企业适应度;

(7)制度创新物力协调度;

(8)制度创新可行度;

(9)制度创新合法性;

(10)制度创新资金投入。

4 结论

学术界以及中层管理者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基本为规范性、单方面的研究,很少将创新能力进行模糊综合研究。笔者认为可以进行模糊综合研究的尝试,将企业创新能力的技术、制度和管理创新能力三大块内容统一起来,进行多方面、全方位探讨影响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因素,然后将企业创新能力与各方面相关影响指标结合起来进行模糊综合研究,最终提出一套对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评价的指标模型。

参考文献

[1]张凤杰,陈继祥.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研究.上海管理科学.2013.

[2]杨青,梁新.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资价值测评指标体系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2.

[3]赵志强.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模式的困境与改变方式的研究.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

作者简介

李伟筱,赵婷婷,孙莉莉系河北金融学院在校学生。魏晓光系河北金融学院教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企业创新能力测评。

作者单位

河北金融学院 河北省保定市 071051

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 篇4

摘要:语言是交流的工具,交流包含“听”“读”语言理解和“说”“写”语言表达两个过程,语言表达是实现交流的核心所在。培养学生英语表达技能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然而如何评价英语语言表达能力?评价的指标是什么?对此,英语教学实践中的操作标准不太统一和明确。文章以“说”和“写”的教学要求和测试评价标准为视点,采用关键词分析法对现行的国内外两个外语教学纲领性文件和三个权威英语测试评分标准进行了对比分析,概括出对语言表达能力共同的要求。文章还从心理学和认知语言学的学科视角,界定了英语语言表达能力的概念,分析了其组成要素,提出了三维评价指标,并解释了英语语言表达能力组成要素和指标间的相互关系,强调了思维在英语语言表达能力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英语教学;纲领性文件;英语测试;英语语言表达能力;评价指标

中图分类号:H310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5831(2015)02015507语言是交流的工具。交流指用语言或非语言形式向外界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说”和“写”是交流的重要途径,操不同语言的人以“说”或“写”的形式表达思想相互交流。在国际化和全球化的当今社会,新的时代背景对中国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要求教育能培养出“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外语教育对于培养国际化人才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英语教育是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基本保障;良好的英语语言表达能力是国际话语权的基本条件。

听、说、读、写四项技能始终是外语教学的培养目标之一。“听”和“读”是语言理解的过程,“说”和“写”是语言表达的过程;“听”和“读”是语言输入,“说”和“写”是语言输出。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语言技能的重点从输入转向了输出。《大学英语教学大纲(1999)》以培养较强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听说能力,初步的说写能力为技能培养目标。《大学英语教学要求(2007)》以培养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为目标。目前,高校大学英语正面临新的改革。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专家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谈到,正在研制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大致方向基本确定,以使用为导向,以培养应用能力为重点。在注重发展通用语言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学术英语能力、职业工作中使用英语的能力,以使学生在不同领域、语言情境和场合下能够用英语进行日常、学习和专业领域的交流。由此可见,未来的大学英语教学将更加重视和突出语言产出技能,即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然而,目前英语教学实践中语言表达能力的操作标准比较模糊,话语形式较多,评价指标也不统一。评价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为其他教学环节提供重要的反馈,是检验教学目标实现与否的标准。那么,如何评价英语语言表达水平?评价的核心指标是什么?

一、研究思路与方法

英语教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学。英语教学活动受教学大纲的指引,教学大纲为其指明了要求和目标;教学效果受语言测试的检查。目前,《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是中国现行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欧洲语言共同框架》是欧洲现行的现代语言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国内大学英语考试、国际托福和雅思考试已运行多年,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笔者按照从实践操作层面反观理论的研究思路,采用分析关键词的文献分析法,以“说”和“写”为视点,透视和分析了上述权威英语教学纲领性文件和英语测试评分标准,旨在归纳和析解出对语言表达能力共有的要求和核心的评价指标。

二、国内外权威英语教学纲领性文件和测试评分标准评析

(一)现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课程要求》)对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评析

《课程要求》由国家教育部下设的“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研制,于2007年颁布实行至今。它是中国现行的大学英语课程最权威的官方国家指导性文件。《课程要求》按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三个层次,从听力理解能力、口语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书面表达能力、翻译能力和推荐词汇量六个方面描述了各项语言技能和词汇量应达到的标准。

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的要求描述见表1。

表1《课程要求》对语言表达能力的描述语言表达形式一般要求较高要求更高要求口语能在学习过程中用英语交流,并能就某一主题进行讨论,能就日常话题用英语进行交谈,能经准备后就所熟悉的话题作简短发言,表达比较清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能在交谈中使用基本的会话策略。能用英语就一般性话题进行比较流利的会话,能基本表达个人意见、情感、观点等,能基本陈述事实、理由和描述事件,表达清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能较为流利、准确地就一般或专业性话题进行对话或讨论,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篇幅较长、有一定语言难度的文本或讲话,能在国际会议和专业交流中宣读论文并参加讨论。书面语能完成一般性写作任务,能描述个人经历、观点、情感和发生的事件等,能写常见的应用文,能在半小时内就一般性话题或提纲写出不少于120词的短文,内容基本完整,中心思想明确,用词恰当,语意连贯。能掌握基本的写作技能。能基本上就一般性的主题表达个人观点,能写所学专业论文的英文摘要,能写所学专业的英语小论文,能描述各种图表,能在半小时内写出不少于160词的短文,内容完整,观点明确,条理清楚,语句通顺。能用英语撰写所学专业的简短的报告和论文,能以书面形式比较自如地表达个人的观点,能在半小时内写出不少于200词的说明文或议论文,思想表达清楚,内容丰富,文章结构清晰,逻辑性强。注:黑体画线部分是关键词,是各层次不同要求的区分点。

从表1可见,《课程要求》并没有明确指出“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指标维度。根据表1中的关键词,概括了《课程要求》对口语和书面语两项表达能力要求所蕴含的指标维度(见表2)

从表2可见,“任务难度”和“表达清楚度”是《课程要求》对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语表达能力共同的要求。口语表达因发音特殊性,“语音正确度”是口语表达特有的指标。书面表达是可视的,规定时间内语言产出量是书面表达特有的指标。

(二)《欧洲语言共同框架:学习、教学、评估》(以下简称《共同参考框架》)对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评析

《共同参考框架》是欧洲理事会2001年制定完成的关于语言学习、教学及评估的整体指导方针与行动纲领,是语言学家历经10年努力对欧洲语言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系统总结,体现了欧洲现代教育理念及学习的新理念。这个框架因权威、科学和实用获得中国外语教学专家的认可,成为正在研制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的重要参考文献之一。

对语言交际能力的阐述是《共同参考框架》的核心内容之一。各种量表均以“能做……”的语句形式来描述各等级对应的交际活动能力。《共同参考框架》分初学阶段(A1、A2级)、独立阶段(B1、B2级)、精通阶段(C1,C2级)制定了语言能力评估总量和各类别的分量表。“口语能力量表”就是其主要的总表之一,量表从广度、准确度、自如度、互动性和连贯性五个维度方面对各等级口语能力进行了描述。

除总表外,《共同参考框架》还针对语言交际活动和策略分别设计了分量表。“总体口头表达能力”和“总体笔头表达能力”两个分量表以交际活动中语言表达单元的大小为等级区分点,分别描述了应达到的能力标准。就口头表达能力而言,A级水平的表达单位是孤立简单的字词和不连贯的句子,B级水平的表达单位是连贯的,平淡的语句和段落。C级对语言表达的逻辑性成为最主要的要求,如C2级的要求是“能发表组织严密、语言清晰、流畅的讲话,其结构富有逻辑,能够有效帮助听众抓住重点并记住它们”。相应地,笔头表达能力的C2级要求是“文章构思严谨、条理清楚、语言流畅;文体恰当,结构富有逻辑,能有效帮助阅读者抓住文章的要点”。

无论是总表还是分表,无论是口头表达还是笔头表达,表达语义的连贯性、条理性和整体的逻辑性是精通级的测评指标,成为精通语言的标志。可见,连贯性、条理性和逻辑性是语言表达能力的关键指标。唯有这样的语言表达才能带来顺利的语言理解。

教学要求的达到与否是通过评价检测的,测试目标与教学大纲中的要求保持一致。全国大学英语考试、国际托福和雅思考试分别是国内和国际上影响力最大的、最权威的官方考试。从教学评价的角度,分析测试评分标准以进一步明确和统一语言表达能力标准的各项指标。

(三)大学英语考试对语言表达能力的评分标准评析

大学英语考试是中国教育部主管的一项全国性的教学考试,其目的是对大学生的实际英语能力进行客观、准确的测量。大学英语口语考试的能力等级描述见表3。

企业文化评价指标体系纲要 篇5

(试行稿)

前 言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企业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员工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基础性工程。为进一步提高企业文化建设的科学化水平,推动企业文化健康发展,特制定本纲要。

一、指导思想

制定和实施《企业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纲要》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线,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满足员工 1 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和企业改革发展实际,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既顺应经济全球化又体现中国特色,既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的量化指标,又反映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在本质要求,引领企业确立文化发展方向,指导规范企业文化建设工作,重在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取得实效,为推动企业科学发展、维护企业和谐稳定,促进员工全面发展,提供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文化条件。

二、基本原则

制定和实施《企业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纲要》应坚持以下原则。

1.导向性原则。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和企业改革发展的新趋势,正确反映企业文化建设的本质要求和基本规律,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明确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和工作要求,指导企业发现文化建设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增强企业文化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全面提升企业文化建设水平。

2.科学性原则。指标体系内在逻辑严密,指标的设定,既突出企业文化建设重点,又要涵盖企业文化建设的各个 2 方面,保持完整性和协调性,做到统筹兼顾;各项指标权重比要客观、科学、合理、公正,既要符合企业文化建设实际和规律,又要充分考虑企业发展和员工精神文化需求;评价结果能够准确反映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坚持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科学转化定性评价结果为定量指标,形成统一、规范的量化评价指标体系。

3.服务性原则。立足企业改革发展实际,服从服务于企业中心工作,坚持以评促建、以文化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过程中要注重文化建设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相结合、评价检查与改进工作相结合,以企业文化建设推动企业科学发展,促进员工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

4.开放性原则。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性、战略性工程,是企业文化不断发展升华的历史过程。企业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既要继承优良传统,又要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不断创新发展;既要体现中国特色,又要顺应世界文化发展趋势,注重开放性和时代性;根据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具体发展目标适时调整、补充、完善。

三、基本框架和内容

企业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以企业文化建设理念体 3 系、企业文化建设运行体系、企业文化建设效果体系作为3个一级指标,在3个一级指标下,设置8个二级指标。其中,企业文化建设理念体系包含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理念、企业文化建设的价值理念、企业文化建设的功能理念3个二级指标;企业文化建设运行体系包含企业文化建设的工作内容系统、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系统、企业文化建设的支持系统3个二级指标;企业文化建设效果体系包含内部效果、外部效果2个二级指标。在二级指标下设置29个三级指标和80项具体指标内容。

四、使用说明

本纲要为制定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实施细则的基本依据,各行业(系统)在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动态与静态相结合、主观与客观相结合原则基础上,可依据本纲要,从企业文化建设实际出发,参考《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实施细则》,制订本行业(系统)和本企业的文化建设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实施细则。

纲要文本

一、企业文化建设理念体系

(一)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理念

1.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1)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2)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3)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4)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价值理念

1.企业发展愿景

(5)确立符合时代要求、适应企业发展实际、体现员工意愿的企业使命或企业宗旨

(6)确定企业与员工的发展目标,近、中、远期目标自成体系,具有较强的可持续性

2.企业核心价值观

(7)符合企业发展要求及市场定位,具有本企业特色(8)内容明确、导向积极健康向上 3.科学发展理念

5(9)以科学发展为主线,确立全面统筹协调、可持续发展理念,保证企业健康发展

(10)具有创新意识,有明确的激励机制,重视对核心技术的开发、掌握、应用

(11)具有开放意识,积极应对国内外市场竞争(12)具有团队合作意识,企业的沟通、分享、合作机制健全

4.人文关怀理念

(13)充分尊重员工主体地位,维护员工合法权益(14)关心员工工作、生活,保障员工身心健康,建立困难帮扶机制和员工心理疏导等工作机制,帮助员工形成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

(15)帮助员工实现职业生涯规划,重视员工个人价值实现

(三)企业文化建设的功能理念

1.促进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16)配合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开展工作,为企业发展提供文化支撑和舆论支持

(17)针对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重点或难点,有相应的细化理念予以引导、支持、保障

2.营造团结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

(18)激发员工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塑造员工主人翁精神和团队意识,促进员工积极融入团队

(19)帮助企业与社会建立和谐关系,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

3.增强企业文化的育人功能

(20)提高员工政治觉悟、思想道德水平和文明素质(21)提高员工科学文化水平和专业技术技能

二、企业文化建设运行体系

(一)企业文化建设的工作内容系统

1.建设学习型企业

(22)企业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带头学习,坚持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和廉政文化建设,注重提高理论修养,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形成良好学习氛围

(23)组织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活动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普及工作,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形势政策任务教育、国情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改革开放教育、国防教育,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弘扬,国外优秀文化得到吸收借鉴

(24)文化科技创新有成效,企业网络文化建设得到 7 加强、格调积极健康向上

(25)对学习和培训工作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有计划、有落实、有检查、有反馈、有改进;员工有个人学习计划,自觉提升科学文化知识水平和业务技能

2.弘扬企业精神

(26)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员工思想中占主流地位(27)企业核心价值观为员工广泛认知、认同,并在企业生产经营服务活动和员工行为中得到全面体现

3.培育企业品牌

(28)有长远的品牌发展战略,对品牌的建设和维护制定具体规划和计划,形成全员参与品牌建设格局

(29)提升品牌文化含量,细化品牌管理的标准与流程,有明确的评价标准

4.建立企业形象标识系统

(30)建立以企业标识、标准色、标准字、着装、司旗和司歌等为主要内容的视觉识别系统,并制定具体的应用规范

(31)有机构或人员对企业形象标识进行建设和维护 5.生产企业文化产品

(32)企业文化产品种类齐全,丰富多样,有本企业 8 特点,有精品力作

(33)文化产品发展均衡,有延续性,反映不同阶段企业的发展成果和员工精神风貌

6.开展企业文化活动

(34)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员工喜闻乐见的各种文化活动,丰富员工精神文化生活

(35)定期开展企业间、企业与地方间的文化交流活动

7.保障员工文化权益

(36)建立企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搭建公益性文化活动平台,完善企业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提供良好文化服务,保障员工基本文化权益

8.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37)明确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长期、系统的规划

(38)模范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商业道德及行业规则,反对不正当竞争

(39)将诚信经营放在重要位置,推进商务诚信建设,产品和服务符合安全标准,符合对客户和消费者的承诺

(40)做到节能减排、保护环境

9(41)保障安全生产,保证员工职业健康

(42)积极回报社会,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参与地方建设,鼓励员工志愿服务社会,在助学帮困、救灾抢险等方面勇于承担责任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系统

1.企业领导层

(43)企业领导班子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将企业文化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并经常听取汇报,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

(44)文化建设内容纳入企业领导班子学习培训计划,企业管理者领导文化建设水平有提高,在职责或授权范围内能有效管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进程,及时调整工作目标和任务,保证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任务的落实

2.组织建设

(45)有专门的企业文化工作职能部门或机构,有具体的工作目标和职责,工作人员分工明确

(46)依法兴办员工文化团体,发挥员工文化创造积极性

(47)充分发挥企业共青团、妇联、工会等组织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3.队伍建设

(48)有一支理论素养好、实践能力强、专兼结合的企业文化工作队伍

(49)企业文化工作专职人员数量依据实际工作需要配备,比例结构合理

(50)关心企业文化工作者的工作、生活和个人成长,提供各种学习培训和锻炼机会,保证他们的工资、奖金、职称、职务晋升等与同级生产经营管理者统一标准、统一管理

(三)企业文化建设的支持系统

1.体制机制建设

(51)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纳入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与规划,并制定总体规划、计划和规章制度,且组织实施;企业文化工作领导和执行体制机制健全完善,经费有保障

(52)定期召开企业文化工作会议,专题讨论研究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并成为制度

(53)建立并执行企业新闻发布制度,制定企业新闻危机公关处理应急预案

(54)有专门的企业文化建设考核评价体系,并纳入企业整体考评体系,且用于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整体考评 11 工作

(55)定期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2.基础设施和阵地建设

(56)企业文化工作职能部门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和办公设施,工作条件不断改善

(57)每年拨付一定数量的企业文化设施建设专项经费,加强图书室、宣传栏、文体活动场所等阵地建设,并配备必要的现代化工具

3.企业文化推广传播载体

(58)建立企业互联网和手机信息平台,办好企业广播电台、电视台、企业报、企业内部刊物等,扩大企业文化传播的覆盖面

(59)通过大众媒介向社会宣传企业价值理念、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社会知名度和认同度

4.企业文化推广传播方式方法

(60)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宣传教育活动

(61)设计内容丰富、层次多样、针对性强的业务培训教育课程

(62)定期开展企业文化专题实践活动,提升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知度和认同度

三、企业文化建设效果体系

(一)内部效果

1.企业凝聚力

(63)全体员工以企业为荣,忠诚度高,自觉为企业发展做贡献

(64)企业管理层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关系和谐融洽

(65)在企业兼并、重组过程中,做好不同企业文化的融合工作,保持企业和谐稳定

(66)员工到上级机关上访等群体性事件得到有效控制,无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发生

(67)员工对企业的满意测度高 2.企业成长性

(68)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中心工作融合度、协调发展度高,企业文化积极引领作用得到发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向深度和广度拓展,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方面有显著成效

(69)企业执行力提升,发展战略按计划完成,生产经营效益良好,产值和利润增长,能保证投资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13(70)企业未发生重大安全和质量事故、重大污染事故等

(71)企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显著增强,发展潜力增大,基础条件优良,发展预期有保证

3.员工成长性

(72)员工政治觉悟、思想道德水平和文明素质整体提升,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精神生活健康

(73)员工科学文化水平、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不断提高,创新意识和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增强

(74)员工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个人发展有上升空间,精神风貌整体良好

(二)外部效果

1.企业形象

(75)企业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上升,用户对企业产品和服务满意度不断上升或维持在高水平

(76)企业对行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在权威机构公布的竞争力等方面的排名上升

2.社会满意度

(77)企业对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有明显贡献

14(78)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社会满意测评度高 3.获得表彰情况

(79)企业在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企业文化建设方面获得党政机关授予的国家或省部级荣誉称号

企业偿债能力及盈利能力指标解读 篇6

长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长期债务的能力。衡量企业长期偿债能力主要就看企业资金结构是否合理、稳定、以及企业长期盈利能力的大小。分析长期偿债能力能力的主要指标有:资产负债率(亦称负债比率)产权比率(亦称负债权益比率),带息负债率、利息费用保障倍数(亦称已获利息倍数)。目录

1长期偿债 ▪ 资产负债 ▪ 产权比率 ▪ 利润表分析 2短期偿债 ▪ 流动比率 ▪ 速动比率 ▪ 现金 3偿债能力 ▪ 资产负债 ▪ 产权比率 ▪ 或有负债 ▪ 已获利息 4能力分析 5影响因素 ▪ 或有事项 ▪ 退休金计划 ▪ 金融工具 1长期偿债:企业长期偿债能力主要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比例关系,尤其是资本结构,以及企业的获利能力。长期债权人为判断其债权的安全尤其关注长期偿债能力。其指标有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或有负债比率、已获利息倍数、带息负债比率五项。

利用资产负债表分析长期偿债能力的主要指标是: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与有形净值债务率。资产负债

资产负债率= 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资产负债率计算中对分子应否包含流动负债存在争议:

反对者认为:因为短期负债不是长期资金的来源,因此,若包含,就不能很好地反映企业的“长期”债务状况。

赞成者认为:从长期动态过程看,短期债务具有长期性,如“应付帐款”作为整体,事实上是企业资金来源的一个“永久”的部分。

本教材采取稳健的态度,则将短期债务包含于该指标的分子之中。债权人的立场:资产负债率越低越好。权益投资人(股东):由于杠杆作用的存在,资产负债率应该高些。经营者:风险收益均衡,所以资产负债率应适度。

经验研究表明,资产负债率存在显著的行业差异,因此,分析该比率时应注重与行业平均数的比较。

运用该指标分析长期偿债能力时,应结合总体经济状况、行业发展趋势、所处市

场环境等综合判断。

分析时还应同时参考其他指标值。产权比率

产权比率= 负债总额 /所有者权益总额

与资产负债率无根本区别,只是表达方式不同。主要反映所有者权益对偿债风险的承受能力。

有形净值债务率=负债总额 /(股东或所有者权益— 无形资产净值)。之所以将无形资产从股东权益中扣除,是因为从保守的观点看,这些资产不会提供给债权人任何资源。

主要说明债权人在企业破产时受保障的程度。利润表分析

利用利润表分析长期偿债能力的主要指标是:利息偿付倍数和固定支出偿付倍数。

利息偿付倍数=(利息费用+税前利润)/ 利息费用

“利息费用”是指本期发生的全部应付利息,包括财务费用中的利息费用,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资本化利息。资本化利息虽然不在损益表中扣除,但仍然是要偿还的。

为什么用息税前利润作分子?见教材P89。

利息费用不仅包括作为当期费用反映的利息费用,还应包括资本化的利息费用。通常,利息偿付倍数至少应该大于1。该比率越高,通常表示企业不能偿付债务利息的可能性就越小,这意味着长期偿债能力也越强。因为事实上,如果企业在偿付利息费用方面表现良好,企业可能永不需要偿还债务本金。因为当旧债到期时,企业有能力重新筹集到资金。但是,由于非付现成本的存在,短期内指标值偶尔小于1,也不一定就无力偿债。因此,为了考察企业偿付利息能力的稳定性,一般应计算5年或5年以上的利息偿付倍数。保守起见,则应选择5年中最低的利息偿付倍数值作为基本。是利息偿付倍数的一种扩展,是一种更为保守的度量方式。事实上,许多经营租赁也是长期性的,长期性的经营租赁也具有长期筹资的特征,所以,租赁费的利息费用事实上也是固定支出。优先股股息也具有同样特征。根据经验,租赁费用中的利息约占1/3;

固定支出偿付倍数计算中究竟应包括哪些固定支出,事实上没有统一的规定,可以象上面公式那样只包括“租赁费中的利息部分”,也可以包括全部租赁费用,乃至包括所有的折旧、折耗及摊销,包括的固定支出越多,该指标就反映得越稳健。

2短期偿债

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衡量指标主要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现金流动负债比率三项。

流动比率

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它表明企业每一元流动负债有多少流动资产作为偿还保证,反映企业用可在短期内转变为现金的流动资产偿还到期流动负债的能力。一般情况下,流动比率越高,说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强。国际上通常认为,流动比率的下限为100%,而流动比率等于200%时较为适当。流动比率过低,表明企业可能难以按期偿还债务。流动比率过高,表明企业流动资产占用较多,会影响资金的使用效率和企业的筹资成本,进而影响获利能力。

速动比率

是企业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其中,速动资产是指流动资产减去变现能力较差且不稳定的存货、预付账款、待摊费用等后的余额。一般情况下,速动比率越高,说明企业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越强。国际上通常认为,速动比率等于100%时较为适当。速动比率小于100%,表明企业面临很大的偿债风险。速动比率大于100%,表明企业会因现金及应收账款占用过多而增加企业的机会成本。

现金

是企业一定时期的经营现金净流量同流动负债的比率,它可以从现金流量角度来反映企业当期偿付短期负债的能力。现金流动负债比率越大,表明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越多,越能保障企业按期偿还到期债务。但是,该指标也不是越大越好,指标过大表明企业流动资金利用不充分,获利能力不强。3偿债能力

长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长期负债的能力。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衡量指标主要有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或有负债比率、已获利息倍数和带息负债比率五项。资产负债

资产负债率又称负债比率,是指企业负债总额对资产总额的比率,反映企业资产对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一般情况下,资产负债率越小,说明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有保守的观点认为资产负债率不应该高于50%,而国际上通常认为资产负债率等于60%时较为适当。从债权人来说,该指标越小越好,这样企业偿债越有保证。从企业所有者来说,该指标过小表明企业对财务杠杆利用不够。企业的经营决策者应当将偿债能力指标与获利能力指标结合起来分析。

产权比率

产权比率也称资本负债率,是指企业负债总额与所有者权益总额的比率,反映企业所有者权益对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一般情况下,产权比率越低,说明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产权比率与资产负债率对评价偿债能力的作用基本上是一样的,两者最大的区别是:资产负债率侧重于分析债务偿付安全性的物质保障程度;产权比率则侧重于揭示财务结构的稳健程度以及自有资金对偿债风险的承受力。

或有负债 或有负债比率,是指企业或有负债总额对所有者权益总额的比率,反映企业所有者权益应对可能发生的或有负债的保障程度。其计算公式如下:负债总额=已贴现商业承兑汇票金额+对外担保金额+未决诉讼、未决仲裁金额(除贴现与担保引起的诉讼或仲裁)+其他或有负债金额

已获利息 已获利息倍数,是指企业一定时期息税前利润与利息支出的比率,反映了获利能力对债务偿付的保障程度。其中,息税前利润总额指利润总额与利息支出的合计数,利息支出指实际支出的借款利息、债券利息等。其中:息税前利润总额=利润总额+利息支出 一般情况下,已获利息倍数越高,说明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国际上通常认为,该指标为3时较为适当,从长期来看至少应大于L 带息负债比率,是指企业某一时点的带息负债总额与负债总额的比率,反映企业负债中带息负债的比重,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企业未来的偿债(尤其是偿还利息)压力。其计算公式如下:带息负债总额=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长期借款+应付债券+应付利息 4能力分析

企业的偿债能力是指企业用其资产偿还长期债务与短期债务的能力。企业有无支付现金的能力和偿还债务能力,是企业能否健康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企业偿债能力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能力的重要标志。偿债能力是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承受能力或保证程度,包括偿还短期债务和长期债务的能力。

企业偿债能力,静态的讲,就是用企业资产清偿企业债务的能力;动态的讲,就是用企业资产和经营过程创造的收益偿还债务的能力。企业有无现金支付能力和偿债能力是企业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企业偿债能力分析是企业财务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流动比率

表示每1元流动负债有多少流动资产作为偿还的保证。它反映公司流动资产对流动负债的保障程度。

公式:流动比率=流动资产合计÷流动负债合计

一般情况下,该指标越大,表明公司短期偿债能力强。通常,该指标在200%左右较好。98年,沪深两市该指标平均值为200.20%。在运用该指标分析公司短期偿债能力时,还应结合存货的规模大小,周转速度、变现能力和变现价值等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如果某一公司虽然流动比率很高,但其存货规模大,周转速度慢,有可能造成存货变现能力弱,变现价值低,那么,该公司的实际短期偿债能力就要比指标反映的弱。

速动比率

表示每1元流动负债有多少速动资产作为偿还的保证,进一步反映流动负债的保障程度。

公式: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合计-存货净额)÷流动负债合计

一般情况下,该指标越大,表明公司短期偿债能力越强,通常该指标在100%左右较好。98年沪深两市该 指标平均值为153.54%。在运用该指标分析公司短期偿债能力时,应结合应收帐款的规模、周转速度和其他应收款的规模,以及它们的变现能力进行综合分析。如果某公司速动比率虽然很高,但应收帐款周转速度慢,且它与其他应收款的规模大,变现能力差,那么该公司较为真实的短期偿债能力要比该指标反映的差。由于预付帐款、待摊费用、其他流动资产等指标的变现能力差或无法变现,所以,如果这些指标规模过大,那么在运用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分析公司短期偿债能力时,还应扣除这些项目的影响。

现金比率

现金比率,表示每1元流动负债有多少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作为偿还的保证,反映公司可用现金及变现方式清偿流动负债的能力。公式:现金比率=(货币资金+短期投资)÷流动负债合计 该指标能真实地反映公司实际的短期偿债能力,该指标值越大,反映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越强。98年沪深两市该指标平均值为56.47%。

现金流动负债比率

公式:现金流动负债比率=年经营现金净流量/年末流动负债。

该指标越大,表明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较多,能够保障企业按时偿还到期债务。但也不是越大越好,太大则表示企业流动资金利用不充分,收益能力不强。

资本周转率 资本周转率,表示可变现的流动资产与长期负债的比例,反映公司清偿长期

债务的能力。

公式:资本周转率=(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长期负债合计

一般情况下,该指标值越大,表明公司如今的长期偿债能力越强,债权的安全性越好。由于长期负债的偿还期限长,所以,在运用该指标分析公司的长期偿债能力时,还应充分考虑公司未来的现金流入量,经营获利能力和盈利规模的大小。如果公司的资本周转率很高,但未来的发展前景不乐观,即未来可能的现金流入量少,经营获利能力弱,且盈利规模小,那么,公司实际的长期偿债能力将变弱。

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是企业负债总额和资产总额之比,它反映的是资产总额中有多大部分是通过举债而得到的

资产负债率(又称负债比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一般情况下,资产负债率越小,表明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保守的观点认为资产负债率不应高于50%,而国际上通常认为资产负债率等于60%时较为适当。

产权比率

产权比率是负债总额和股东权益权益总额的比值。产权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100% 产权比率与资产负债率对评价偿债能力的作用基本相同,两者的主要区别是:资产负债率侧重于分析债务偿付安全性的物质保障程度,产权比率则侧重于揭示财务结构的稳健程度以及自有资金对偿债风险的承受能力。股东权益比率

股东权益比率是股东权益总额和资产总额的比率,该比率反映的是资产中多大比例是所有者投入的。

股东权益比率=股东权益总额/资产总额×100% 股东权益比率和负债比率之和等于一,因此,这两个比率是从不同的侧面来反映企业长期的财务状况,股东权益乘数比率越大,负债比率就越小,企业的财务风险也就越小,长期的偿债能力就强。

5影响因素

长期资产与长期债务

当企业缺乏盈利能力时,拥有的长期资产是否具有较高的市价或清算价值十分重要。因此,长期资产的计价和摊销方法影响很大。

长期经营性租赁

长期经营性租赁实际上也是一种长期筹资行为,故应该考虑其对企业债务结构的影响,即将与经营租赁相关的资产和负债分别加计到债务总额和资产总额之中。

长期经营性租赁费中的“本金”:

由于不能确切知道租赁资产价值,故假设资产与负债相等。而与长期经营性租赁相关的负债,应该是全部预期租赁费用中的“本金”部分,或者说是全部预期租赁费用减去其中内含的利息。因此,它约为全部预期租赁费用的2/3。

或有事项

这主要应该通过仔细阅读报表附注加以发现。资产负债表外揭示的金融风险和信贷风险如:如果某一当事人不能履行合同中规定的条款可能给企业带来的预期损失;企业所持有的担保品的状况的描述;债务人所在组织所处的行业和/或地区可能遭受风险的程度的揭示。退休金计划

退休金计划是企业的法定义务。对企业而言,它是一种负债,是一项未来固定的支付义务,从而影响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

金融工具

这是指报表附注中对估计的金融工具公平市价的揭示,或在未能估计出公平市价时,对公平市价所作的非精确的描述性信息。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 篇7

自主创新是一个中国化了得名词, 国外没有相关概念。而在国内自主创新能力的定义也有很多种, 由企业内部来看, 自主创新能力是组织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和技术与信息的获取能力的综合。若由资源要素入手自主创新能力细分为自主创新的投入能力、产出能力以及活动过程能力和企业技术创新的内部支持和社会支持能力等几个方面。从技术创新的过程角度分析, 自主创新能力是由技术人员和高级技工的技能、技术系统的能力、管理能力价值观等内容组成。

2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发展的现状

(1) 发展战略问题。

中小企业往往缺乏对企业发展的长远战略规划。在观念上满足于现状, 危机意识薄弱往往是企业缺乏自主创新动力的精神障碍。此外, 企业自主创新面临众多风险, 如何合理规划自己的创新投入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许多中小企业感想而不敢做。

(2) 金融环境问题。

资金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基本条件, 同样企业的自主创新也普遍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我国企业融资渠道单一, 对中小企业来说主要靠银行信贷, 而事实上很多企业的信贷抵押不足限制了企业可支配资金, 进而影响到自主创新投入。

(3) 人才资源问题。

如果说资金是企业创新的血液, 那么人才就是企业创新不可或缺的大脑。在众多中小企业中职工素质整体偏低, 加之企业管理不规范, 人才流失严重, 高级管理人才尤其短缺, 造成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

(4) 科研项目问题。

中小企业科技信息渠道有限, 缺乏前沿的科技信息, 再加上人才和物资的短缺, 获得国家资金支持项目的机会相对较少, 进一步遏制了企业自主创新的发展。

针对以上各类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发展面临的共性问题, 建立针对此类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指标体系, 合理评价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从而为企业发展指明道路。

3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和依据

指标体系中指标的选取、权重的确定、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的确定都将影响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结果。结合本文的研究重点, 确定设计原则如下:目的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 可操作原则, 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 有效性原则。

在自主创新指标体系构建时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导向功能, 指标体系要能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供导向性, 即通过指标体系能够明确中小企业在那些方面用力, 抓那些关键环节。描述功能, 指标体系要能够及时反映出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过程中各方面的发展变化情况和动态进程。评价功能, 要能够实现对各个评价对象进行综合评价, 明确目前的企业总体状况及相互之间的优势、劣势、差距和不足。监测预警功能, 要能够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定量测算和分析, 能够进行及时的监测预警。

4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

(1) 投入能力创新。

企业投入分为资金投入、非资金投入以及人员投入。其中资金投入的计算公式为创新资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非资金投入为定性;人员投入量化公式为创新人员投入占雇员总数的百分比。

(2) 管理能力创新。

管理能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创新战略管理能力、创新机制的建立和运作能力、创新过程管理能力。在市场瞬息万变的情况下, 创新过程管理能力的一个主要体现是对创新速度的合理控制以及信息的有效分析, 这其实就是企业创新效果实现效率的重要性体现, 其量化一般表现为年内产品创新数与年内工艺创新数之和。

(3) 生产制造和营销售后能力创新。

生产制造能力是指把研究成果转化为符合设计要求的可批量生产产品的能力。生产能力可以说是自主创新的积累能力, 包括四个基本方面:一是企业的生产设备水平, 二是生产设备新度;三是技术人员素质;四是劳动生产率。其量化公式分别为:

生产设备新度系数=生产设备资产净值/生产设备资产原值

技术工人素质=100%高级技工比例+67%中级技工比例+33%初级技工比例

劳动生产率=新产品销售收入/工人人数

与企业生产承上启下的就是销售环节, 它是企业价值的实现过程, 自主创新活动最终必须实现商业化, 才能使所有创新投入转化为现实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市场营销能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能力, 一是市场调研能力, 具体包括销售人员比重、市场研究水平和对客户的了解程度三个方面;二是市场开拓能力, 主要有有效的产品销售策划和完善的分销网络;三是新产品收益能力, 分为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企业的品牌知名度。

(4) 创新基础。

企业的创新基础即是企业为创新所提供的人财物的积累和发展, 所有的成果都不是凭空发展起来的, 作为企业长久生存的保障企业自主创新班底就显得尤为重要。企业的创新基础包括四个方面, 企业研发人员素质、研发机构水平、技术应用水平和研究设备水平。其中研发人员素质课量化为本科及以上人员所占总研发人员的百分比。

(5) 创新环境影响。

企业自主创新环境是由影响自主创新的公共和私有部门及机构组成, 主要涉及政策、科技、社会、经济和金融环境等因素。在我国创新环境影响主要由企业所处地域的信息化水平、政府门政策扶持力度和金融部门资金支持力度, 以及企业所处经济环境的竞争激烈程度构成。

综上所述, 以下表格总结为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全部层次结构, 包括五个一级指标和二十九个二级指标, 根据不同企业的实际情况不同, 在评价过程中可适当的缩减部分次级指标。

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分为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两大类。指标体系又可分为:指标层和次级指标层。指标层包括:投入能力创新;管理能力创新;创新基础;生产制造和营销售后能力创新;创新环境影响。次级指标层包括:研发资金投入强度;非研发资金投入强度;研发人员投入强度;企业家素质;创新预测与评估能力;创新激励与协作水平;信息采集能力;企业创新效果实现效率;企业与外部力量合作能力;企业专利拥有数;研发人员素质;研发机构水平;技术应用水平;研究设备水平;生产设备装备水平;生产设备新度;生产技术工人熟练程度;劳动生产率;市场营销人员比重;市场研究水平;对客户的了解程度;完善的分销网络;有效的产品推广策划;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企业品牌知名度;企业所处地域信息化程度;政府政策强度;市场竞争程度;金融环境。

5结论

在以往的自主创新评价体系构建过程中, 各个专家在产业类型上偏向于对工业企业的自主创新评价研究, 在地域上更偏向于东部沿海等发展较快的地区, 由此评价体系中多为可量化的指标因子, 而在量化指标因子的过程中产生的误差严重影响评价结果, 并且也不适合于其他类型企业的评价研究, 并且之前的评价体系建立、评价模型构建都是针对工业企业, 例如, 采矿类、汽车生产、能源采集类企业。本文旨在前人研究方法的基础上, 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评价指标体系, 为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打好坚实的基础, 不断解决在自主创新中遇到的新问题。

参考文献

[1]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0.

[2]温瑞-, 龚建立, 王黎娜.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集团经济研究, 2005, (8) .

[3]伍艺, 何玉梅.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测体系构建[J].企业管理, 2008, (36) .

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 篇8

[关键词] 医药商业企业 营销能力 评价指标

一、引言

我国医药商业企业的竞争一直非常激烈,为了避免无序竞争和解决医药商业企业“散、小、弱”的问题,我国实行了GSP认证制度,淘汰了一些缺乏竞争力和质量保证的企业,提高了医药流通的效率,优化了医药商业企业的市场竞争环境。对于通过了GSP认证的医药商业企业来说,这当然是大快人心的事情。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目前医药商业企业的数量仍然有7000多家,而且既然通过了GSP认证,就都是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企业,因此医药商业企业的市场竞争仍然异常激烈。而作为商业企业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营销,医药商业企业竞争的焦点主要集中在营销上,因此,如何提高医药商业企业的营销能力变得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医药商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要提升营销能力,首先就是要对于自身营销能力的强弱有基本的认识和评价,才便于对症下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本文选取医药商业企业的营销能力评价分析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医药商业企业营销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1.建立评价指标的原则

要对医药商业企业的营销能力进行科学的评价,首先必须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坚实的理论基础

核心的市场营销理论主要有:4Ps理论、4Cs理论、顾客价值与顾客满意理论、定位理论、关系营销理论、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等。这些理论对于市场营销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架构、逻辑一致性和内容完整性具有本质上的决定作用和指导意义。这些理论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提高企业市场营销竞争力的原则和方法,它们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企业市场营销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基础。

(2)针对性原则

由于医药商业企业的特殊性,其评价市场营销能力的指标体系既有别于生产和物流为主的医药制造企业和医药物流企业,也有别于其他以营销为主的其他行业的商业企业。因此,在设立医药商业企业营销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时,必须体现其作为医药企业的行业特色,必须体现其作为流通企业而不是生产企业的特色。

(3)系统性。医药商业企业的营销能力必须用若干指标进行衡量,指标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同一层次指标尽可能的界限分明,体现出较强的系统性。同时保证评价体系中的每一个指标都有明确的内涵和科学的解释,要考虑指标遴选、指标权重设置和计算方法的科学性。

(4)可操作性

在选取指标形成指标体系的时候,要注意在基本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全面性的前提下,注意指标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可度量性,指标体系也要尽可能简化,减少或去掉一些对结果影响甚微的指标。

2.医药商业企业营销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营销能力是企业在市场营销活动中所表现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水平,是企业认识市场、开拓市场、综合运用营销策略、满足消费者需要和欲望、扩大市场的竞争力的综合能力。医药商业企业营销能力的评价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1)销售业绩指标

①销售额。它可以反映现有的销售状况。

②销售增长率。它是新增销售额与基期销售额的比值,可以反映销售收入增长能力,预示未来的销售业绩状况。

③销售回款率。它是企业从顾客那里收回的货款同应收货款的比值。回款率低的销售额及其增长是没有意义的,很多医药公司常常因为一味追求销售额,而被巨额的应收货款拖垮。

④销售利润率。企业生存的最终目的都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没有利润的销售增长是没有多大的意义的,因此,要反映销售业绩还必须使用销售利润率这一指标。

⑤市场占有率。市场占有率指产品在一定区域内占同类产品总销售量的百分数。

(2)营销基础要素指标

①公共关系。公共关系是一个企业从事公众信息传播、关系协调与形象管理事务的一种艺术和科学,对于医药商业企业最重要的体现在与政府、医院、制药企业、连锁药店等的关系,它直接决定医药商业企业营销效果的好坏。

②品牌。品牌在医药商业企业的营销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品牌包括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这里我们主要考察对象是医药商业企业,因此品牌主要指企业品牌。

③资金能力。资金实力是反映一个企业能力的最好体现,资金能力的大小直接决定企业在广告、营销渠道的建立等营销方面的基础实力,因此,资金能力作为营销能力的一个基础要素来衡量。

(3)营销决策能力指标

决策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正确的决策可以带领企业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可以使企业掌握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可以促使企业向着更高的层次发展。反之,不但会使企业的发展脱离轨道,还可能使企业丧失已经取得的市场份额,流失掉大批客户,降低企业的声誉.甚至会使企业走向衰退。因此,决策应当是在掌握了大量的信息,经过深思熟虑的情况下做出的。可见,营销决策是评价营销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营销决策能力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①市场信息获取能力。市场信息获取能力是企业从各种渠道获得支撑营销决策的信息的能力。

②市场信息分析能力。企業要想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不但要有极强的市场信息获取能力,还要有很强的利用各种工具、软件进行信息分析的能力。

③营销战略制定能力。企业在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后,重要的是要利用信息来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营销战略,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强并不代表营销决策能力强,因此营销战略制定能力的评价也是营销能力评价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指标。

(4)营销执行能力指标

一些企业营销战略规划和行动方案是切实可行的,但在执行中却经常出现偏差,以至于无法有效的贯彻落实;据考证,大凡企业在运营中出现的问题,多为营销执行的问题,也就是营销执行力的欠缺。可见,营销执行在企业具有的营销能力中的重要性。营销执行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营销组织。营销组织是营销运作的基本架构,营销组织健全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营销决策的执行力度和效果。

②营销人力资源。市场竞争首先是人才的竞争,一支高素质的营销队伍是医药商业企业不可或缺的,营销人力资源也是企业营销执行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③医药代表的培训与管理。在医药企业营销中,医药代表水平的高低在较大程度上决定了医药商业企业营销能力的高低。因此,对医药代表的培训与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培训,能够显著提高医药代表的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的营销水平,提高企业的营销执行力,因此,医药代表的培训与管理也应作为评价医药商业企业营销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三、指标值的确定

由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到下表所示的指标体系,可以看到,二级指标中除少数定量指标外还有不少是定性的指标。陈志鑫、陈宝胜[2005]在分析评价汽车经销商销售能力时,就曾经指出对于这类定量指标可以对指标量进行一定的处理而直接得到相应的指标值;对于这类定性指标需要针对其过程或主要内容制定关键的控制评价点来实现对整个要素的评价。按照这一观点,本文对于定量二级指标提出了折算方法,对于定性二级指标提出了评估观测点,以便于进行评价,如表1所示。

1.对于定量指标

对于定量指标,均按照评价总体中某指标的最高值和最小值(非负数)作为比较基准,最大值记10分,最小值记1分,负数记0分,运用插值的方法来计算某企业在某指标上的得分,公式如下:

K=(某企业该指标的实际值-评价总体中某指标的最小值)/{(评价总体中某指标的最大值-评价总体中某指标的最小值)/9}+1

例如,评价总体中销售额的最大值为1000万,最小值为10万,已知某6个企业销售额和销售增长率,则根据该公式可以计算这些企业两指标的评价得分如表2所示:

表2 评分示例

2.定性指标

对于定性指标,也按照10分制,最好的记10分,最差的记0分,请专家根据评估观测点打分,然后把各专家的打分进行算术平均得到某企业各定性指标上的得分。

四、营销能力的评价

在指标体系和指标值的计算或判定方法确定以后,就可以开始评价医药商业企业的营销能力了。但是,因为各个指标在评价营销能力时的重要性是不同的,还需要确定各指标权重,一般可以采用专家评价与AHP相结合的方法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并通过综合评判的方法来得到各企业的营销能力的评分。利用这一评分,可以把被评价的全部医药商业企业进行营销能力的排序,形成一个医药商业企业营销能力排行榜,以激励和鞭策医药商业企业提高营销能力。

参考文献:

[1]郭惠玲曾路:企业营销竞争力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市场周刊,2002 (11)

[2]曾晓洋李劲松:论市场营销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商业经济与管理, 2002

[3]郭斌蔡宁:企业核心能力审计:指标体系与测度方法.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1

[4]熊银解:新经济时代销售竞争能力的塑造.市场营销导刊,2001

[5]王卫红:我国企业营销能力现状分析与对策.商业研究, 1998

[6]陈志鑫陈宝胜:汽车经销商销售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6)

[7]林映光孙岚陈一君:企业市场营销能力的综合评价.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

上一篇: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23_古诗词三首下一篇:金融机构工作评议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