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创新型企业的评价(共12篇)
管理创新型企业的评价 篇1
企业是科技创新体系的核心, 企业科技创新的评价是创新型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创新型城市建设中, 跟踪监测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 形成企业科技创新跟踪机制, 有利于政策管理部门出台有针对性的科技创新促进政策, 推动企业的科技创新。本文运用主客观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按照科学性、简便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 旨在研究石家庄市县市区创新型城市建设提出了一套可用于实际操作的指标评价体系及计算方法, 用以推动和加强石家庄市创新型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
一、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河北工业大学尹志军等在《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方法比较研究》一文中对目前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 分析了各种方法的特点、适用范围以及评价方法应用的进展情况[1]。河南科技大学王丽在《企业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实证研究》中提出了4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44个三级指标的评价体系, 之外又增加了加减分项, 对企业具有的上述指标无法显示的特色和优势予以加分, 经营亏损的企业予以扣分, 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洛阳市17家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2]。与其它研究相比, 该研究力图通过增加对企业知识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 以达到对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进行完整、全面的评价。河南财经学院王慧、李印海运用神经网络法对河南安彩集团科技创新能力进行评价, 把对安彩集团的19个评价指标数据输入优化后的神经网络, 得到安彩集团的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价得分[3]。天津大学白彦壮利用灰色综合评价模型对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研究。该研究充分利用了专家评判信息的模糊性与灰性, 将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灰色关联和模糊综合评价法集成, 从而构建了灰色综合评价模型, 该研究试图通过这一方法以消除伪信息的干扰而导致的判断上的偏差。天津大学曹亚克、和金生利用集合、权重和模糊数学的思想, 在构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 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数学模型, 对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进行了客观评价。山东科技大学张杰利用灰色聚类理论得到的指标灰色统计量, 建立了一种灰色评价与模糊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 对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客观量化的实证研究。
综上所述, 现有的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方法在理论上实现了不少创新, 在理论研究中有许多可借鉴之处, 但其中一些方法有严格的假设条件, 其度量指标和因素难以实际测度, 要应用到现实的科技创新管理的实践中有一定难度。例如, 在指标可靠前提下, 人工神经网络方法计算精度较高, 但实践中不易于操作。因此, 在现有理论基础上如何选择和提出科学又便于操作和计算的评价方法, 从而在管理实际中客观准确地评价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仍是我们目前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力图在这一方面进行一些新探索。
二、石家庄市创新型企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本文提出的指标评价体系, 根据创新型城市建设对于企业创新的要求, 参考科技部创新型城市建设指标考核体系[4], 依照近几年石家庄市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实践和管理理念, 按照可操作性、统一性和可比性的原则进行。评价体系采用主客观相结合的方法, 分为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两类, 指标体系结构分为1个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15个三级指标, 其中定性指标评价值由评审专家组给出, 定量指标评价值通过计算得出。如表1所示, 表中同时列出了根据专家意见法确定的指标权重。
(γij为三级指标相对于二级指标的权重, 三级指标相对于一级指标的权重为γij/4)
(一) 指标释义。
1.企业家创新意识。为定性指标, 指从企业发展战略、企业经营理念、企业创新活动开展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企业家创新意识强弱。
2.企业创新战略规划。为定性指标, 指企业是否有明确的科技创新活动战略规划与配套措施, 创新战略规划实施情况等。
3.企业创新文化建设。为定性指标, 指企业内部员工踊跃参与各类创新、鼓励创造、宽容失败等文化氛围的营造情况。
4.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为定性指标, 指企业内部是否具有较强的知识产权意识和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
5.创新激励制度。为定性指标, 指企业是否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创新激励政策 (包括技术股份、期权、培训、提升等激励方式) , 以及实施效果情况。
6.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数量 (个) 。指企业拥有国家、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数量。
7.承担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数量 (个) 。指企业承担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数量。
8.研发人员占企业职工总数比重 (%) 。企业所拥有的研发人员占企业职工总数的百分比。
9.研发经费投入占企业销售收入比重 (%) 。企业年度研发经费投入占当年企业销售收入的百分比。
10.消化吸收费用占技术引进经费比重 (%) 。企业消化吸收经费支出占企业技术引进经费支出百分比。
11.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占企业销售收入比重 (%) 。企业所生产的高新技术产品 (服务) 占企业销售收入的百分比。
12.百名研发人员拥有发明专利数量 (件/百人) 。企业拥有的授权发明专利数与企业百名研发人员数量之比。
13.科技成果获得市级以上奖励数量 (项) 。企业科技成果当年获得市级以上奖励数量。
14.拥有市级以上名牌产品或著名 (驰名) 商标数量 (个) 。企业拥有市级以上名牌产品或著名 (驰名) 商标数量。
15.全员劳动生产率 (万元/人) 。企业年增加值与企业全体员工数量之比。
三、石家庄市创新型企业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
(一) 定性指标的评价及计算方法。 定性指标由5项任务 (C11、C12、C13、C21、C22) 组成。由评审专家组依据各企业的年度工作情况和年度报告给出年度评价值, 评价值的基数为60, 每项任务的评价值Cij的最低值为60, 最高值为100。
(二) 定量指标的建立及评价。 定量的原始数据来源于参评企业上报的年度指标值。对乖离度较大的数值要进行审查, 要求企业做出具体说明和解释。对于不实数据该数据以最后一名进行处理和计算。 对于定量指标的所有三级指标 (C23~C45) 的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5] , 称为功效系数, 用fij表示, 因为所有定量指标都为正向指标, 所以fij= (实际数值-该组数值中的最小值) / (该组数值中的最大值-该组数值中的最小值) 。某企业第Cij项指标的评价值:Cij=fij×40+60。其中, Cij最低值为60, 最高值为100。
(三) 二级指标的评价方法。undefined (对j求和) 。其中, Bi的最低值为60, 最高值为100。
(四) 总体评价方法。 由于4个二级指标平权, 所以总体评价值:A=Σ (1/4) rijCij=1/4ΣrijCij=1/4ΣBi, 其中, A的最低值为60, 最高值为100。
四、结语
制定石家庄市创新型企业的评价指标和计算方法, 是石家庄市创新型城市管理实践的重要内容。上述评价方法在借鉴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选取了5个定性指标和10个定量指标, 指标力求既要准确全面反映企业科技创新的状况, 又要容易获取。在评价方法上, 由于二级指标平权, 计算过程进一步简化, 使得评价指标的统一性、易得性和可操作性实现了结合, 可用于创新型城市建设和管理实践中。
摘要:在研究参考国内有关企业创新能力评价的理论和相关文章的基础上, 结合石家庄市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工作实践, 按照可操作性、统一性和可比性的原则, 构建了石家庄市创新型城市建设管理中创新型企业指标评价体系和方法, 用以推动和加强石家庄市创新型城市建设中企业科技创新管理工作。
关键词:创新型企业,评价,石家庄
参考文献
[1].尹志军, 郎飞燕, 陈立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方法比较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 2007, 4:1~3
[2].王丽.企业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实证研究[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12:69~73
[3].王慧, 李印海.基于BP神经网络的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科技管理研究, 2007, 11:78~80
[4].科技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 2010, 4
[5].杜栋, 庞庆华, 吴炎.现代综合评价方法与案例精选[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管理创新型企业的评价 篇2
国科办政„2009‟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厅(委、局),各有关创新型试点企业:
2008年7月,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华全国总工会(以下简称三部门)联合开展了创新型企业评价工作。根据评价结果,三部门联合命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等91家企业为首批“创新型企业”。为进一步推进创新型企业建设,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经三部门研究,决定开展第二批创新型企业评价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评价目的评估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进展,总结试点企业创新发展的经验和做法,加强创新型企业的建设导向,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形成中国创新型企业500强,引导企业走依靠自主创新发展的道路,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二、评价范围
本次评价的范围是《关于确定一批企业开展创新型企业试点的通知》(国科发政字[2006]313号)列出的首批103家试点企业中尚未被命名为“创新型企业”的企业和《关于确定第二批创新型试点企业的通知》(国科发政[2008]16号)列出的第二批184家试点企业。上述范围内的企业根据自身实际自愿参加评价。
三、评价指标
本次评价依据《创新型企业评价指标体系》(见附件1)进行。创新型企业评价指标体系以考察企业发展对技术创新的依存程度为核心,主要指标包括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千名研究开发人员拥有授权发明专利量、新产品(工艺、服务)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全员劳动生产率以及创新组织与管理等内容。
四、组织实施
(一)三部门成立联合工作组,负责组织实施本次评价工作。联合工作组委托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体制与管理研究所接受企业的申请材料和地方及部门的初审意见。
(二)本次评价进行以下分工:经三部门研究,请各地方科技厅(委、局)会同同级有关单位负责受理和初审本地区企业的申请;科技部政策法规司负责受理和初审转制院所的申请;国务院国资委规划发展局负责受理和初审中央企业的申请。
(三)主要步骤
1.企业自评估。参加本次评价的企业填写《创新型企业自评估报告》(见附件2),准备证明附件,按要求报送申请材料。
2.地方和部门初审。各地方科技厅(委、局)会同同级有关单位,科技部政策法规司,国务院国资委规划发展局分别复核所受理企业的申请材料,根据创新型企业评价指标进行初审,填报《创新型企业自评估报告初审表》(见附件3)。
3.联合工作组组织综合评审。联合工作组组织咨询专家和
评审专家,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和分类处理的方法,根据创新型企业评价指标对企业的申请材料进行综合评审。
4.三部门共同审议确定第二批“创新型企业”名单。
5.三部门联合发布第二批“创新型企业”名单。
五、企业申请材料报送要求
(一)请各有关企业、各地方和有关部门登陆科技部网站(http://地址:北京海淀区玉渊潭南路8号,3814信箱,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体制与管理研究所(邮编100038)
科技部政策法规司010-58881762
传真:010-58881766E-mail:zts_zcc@most.cn地址:北京市复兴路乙15号(邮编100862)
国务院国资委规划发展局010-63193463/3490
传真:010-63193161E-mail:keji@sasac.gov.cn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26号(邮编100053)
中华全国总工会经济技术部010-68591418
传真:010-68591499E-mail:shalei666@126.com地址:北京市复兴门外大街10号(邮编:100865)
科学技术部
二OO九年一月十二日
附件1.创新型企业评价指标说明附件2.创新型企业自评估报告
管理创新型企业的评价 篇3
一、现有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不足
1、均未考虑资本成本的要素。由于受会计政策的影响,会计所计算确认的价值增值不是资本市场意义上的价值增值。如根据公认会计准则的要求,不论企业研究和开发项目结果的受益对象是否是今后的产品,均应将研究与开发费用列为当期费用。而经济上的利润是指企业的期末利润抵减了按期初资本市场价值计算的资本成本后的价值增值,也只有这种性质的利润才可使企业的价值得以真正的增值。现有的反映投资回报和每股盈余的指标均没有考虑资本成本的因素。因此,从报表来看是盈利的企业,如果将资产的市场价值因素考虑进去,就可能发生了实质性的亏损。不确认和计量权益资本成本实质上虚增了利润。并且,如果管理者不具备资本成本的财务理念,那么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造成投资膨胀和社会资源浪费,以至于出现投资失误、重复投资、投资低效益等不符合企业长期利益的决策行为。
2、对现金流量指标的重视不够。传统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所关注的重点始终集中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有关项目,而对有关现金流量指标却关注较少。在客观评价的四个类别的基本指标中,没有一个指标与现金流量有关,仅在修正指标中有盈余现金保障倍数和现金流动负债比率两个指标与现金流量有关,影响力不够大。权责发生制下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在提供流动性信息方面是不完整的,仅利用这两个表计算的财务指标,并不能全面反映真实多变的经济事实。而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现金流量分析,在评估企业的营运能力、收益质量和偿债风险方面均可起到必要的补充作用,使得对企业的财务分析与评价更为完善。因此,对企业绩效的评价应是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综合。
3、缺乏动态性。现有的财务评价体系选择企业某个年度作为一个横截面,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进行指标分析,然后以一个统一的标准对企业进行评价。然而被评价的企业往往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截面静态评价不具有可比性。该套评价体系中,一些反映企业发展能力状况的指标,采用的数据都是以往年度的经营指标,只能显示企业这类指标在过去几年中的发展水平,今后的发展预测得不到量化的反映。利益相关人不仅关心企业的历史经营状况,而且更关心未来的财务状况和战略经营目标的实现情况。而传统绩效评价主要使用企业的历史数据进行静态分析,反映的是过去的经营状况,不能准确反映动态经营状况。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客观现实要求建立的评价体系应具有不断变化和自我更新的能力。
4、固定权重设计的不合理性。现行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在权重设计上沿用了传统的特尔菲法确定各指标的固定权重。权重设计应当充分考虑企业绩效评价主体的具体要求。对于不同的评价主体,各个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是不一样的,因此,应设计多重权数体系,明确规定其适用对象和范围,以满足绩效评价工作的现实需求。同时,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财务评价应站在利益相关者的角度设计展开,对企业的评价应设计一个多角度财务评价体系,以满足不同利益相关者的需要。该套评价体系主要体现了企业所有者的评价要求,而财务信息的使用者所关注的企业财务状况的侧面各不相同,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并不关心企业整体的财务状况。因此,过分追求综合评价反而可能会失去信息的利用价值。5、过于偏重财务评价。传统的绩效评价过于偏重财务评价,使评价体系难以全面、真实地反映企业绩效。财务指标易受到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过于依赖财务指标的作用,会使管理者盲目追求高财务指标,只注重短期财务业绩的改善,在短期业绩方面投资过多,而忽视长期财务业绩的提高。并且财务指标是事后指标,只能对企业经营决策和活动的最终结果进行评价。我们可以通过财务指标判断企业业绩的上升或下降,但不能揭示其变化原因。企业处于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中,面临愈来愈激烈的竞争。企业要想在长期的竞争中获得战略优势,处于不败之地,除关注财务因素外,还应充分重视非财务因素诸如客户满意程度、产品市场占有率、技术创新与产品创新等方面的影响。
6、缺乏无形资产和人力资产方面的评价指标。知识经济环境下,无形资产和人力资产在企业的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与保持中,以及在战略经营目标的实现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企业只重视对有形资产的分析评价,而对无形资产和人力资产的分析评价几乎是空白。目前世界经济已由工业经济转向以信息和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企业研究与发展(R&D)能力、科技进步水平、人力资源投资和分布状况等的运作能力日益取代实物资产在企业生存和发展中发挥核心作用。而现有的绩效评价体系缺乏无形资产和人力资产方面的评价指标不能不说是个很大的缺陷。
7、缺乏时效性。制约现行评价体系时效性的关键因素,就在于指标标准值的确定滞后。确定标准值的现行方法是在获取全国企业统计资料的基础上,采用数理统计方法确定出平均值作为标准值。而企业的年报不能在本年度结束时马上报出,再加上数据统计处理需要时间,使得标准值在下一年中期才能产生,因而绩效评价工作的时效性也就难以保证。开展绩效评价工作,一是所有者对于企业一定期间的经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做出综合评判,是对历史事实的一种总结;二是通过总结历史,提出指导性改进意见,促进企业改革与创新。相比较,后者显得更为重要,前者在一定程度上服务于后者,而现行评价体系的滞后性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对企业未来发展的指导。
二、浅谈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创新
我国目前有“四部委”反复论证研究设计的绩效评价体系,国外有Robert Kaplan和David Norton的平衡计分卡,Stern Stewart提出的经济增加值EVA。要想超越这些成果而重新设计一套体现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有机结合的评价体系,不仅工程庞大,而且重复劳动可能很多,也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因而一个可行的思路就是将国外发达国家相对成熟的绩效体系纳入我国体系框架之中,研究其不足之处,并致力于将其与我国国情结合起来,探索在我国的运作方法,形成适用性、操作性、科学性兼容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
1、在绩效评价体系中引入经济增加值,建立以EVA为核心指标的绩效评价体系。EVA是税后净营业利润减去债权资本和股权资本的综合成本后的余额。引入EVA的好处在于:(1)它反映了信息时代财务业绩评价的新要求,将会计利润转换为经济意义上的利润。在计算EVA指标时,先对有关数据作一系列的调整,以消除在传统方法下对利润计算时受会计政策限制而产生的不合理性,可以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的业绩。比如,在EVA方法下,对研究开发费用支出先予以资本化,在以后的相关期间内进行摊销。(2)它将资本成本的理念引入了传统的绩效评价指标中。以净利润为基础的传统绩效评价指标———会计收益指标在计算时并未考虑所有资本的成本,仅仅解释了债务资本的成本,忽略了对权益资本成本的补偿。在EVA指标下,只有企业当期实现的利润大于资本的机会成本,股东财富才算增加,可以从股东的角度定义企业的利润。(3)它将企业业绩与管理者报酬联系起来。激励各层管理者的最好手段是薪金,为了让管理者将精力集中在为股东创造价值上,必须给予他们相应的激励。管理者红利的取得只有在股东的投资得到增值的条件下取得,股东投资增值越多,管理者得到的红利也就越高。这就使得企业管理者真正把追求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他们的奋斗目标,使管理者与股东的利益得到了高度统一,管理者在进行决策时会站在股东的立场上进行思考和行动。
2、知识经济时代中,知识为第一生产力,商誉、专利权、技术秘密等无形资产和人力资产已经成为决定企业经营成功的关键因素。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企业为了增强自身的竞争力,都加大了对无形资产和人力资产开发的投入,其在总资产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高。对无形资产和人力资产开发的投入和产出的关系进行评价,可以摸清无形资产和人力资产的开发耗费与开发成功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发现所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进一步加强对其的开发与管理。为此,笔者认为,在设计企业业绩评价体系时,应增加反映无形资产利用效益和人力资产利用效益的指标,以使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更加完善。
3、借鉴平衡计分卡的框架,结合我国国情,从财务方面、顾客方面、内部经营过程方面、成长和学习四方面来建立一种以修正的经济增加值为核心的全方位的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企业效绩评价指标体系。财务方面以REVA、REVA现金保障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无形资产投入产出比、人力资产收益率为基本评价指标,企业财务、客户、内部经营过程、学习和成长四个方面存在着因果关系,反映了REVA的创造过程,企业在客户、内部经营过程和学习与成长方面的改善最终将通过财务指标体现出来。
管理创新型企业的评价 篇4
1 创新企业会计文化对财务管理提升的重要性
会计文化是财务管理的核心,因此,加强健全建立完善的会计文化管理体系是财务部门首当其冲的问题。我们提倡以人为本的会计管理模式,以企业中的会计工作人员为出发点,以会计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为依据,最大限度地发挥会计的职能。通常情况下,一个企业的会计文化往往是领导者个人思想和行为方式的延伸,所以,管理者自身严于律己、与时俱进的行为尤为重要。
1. 1 企业财务管理文化现状
所谓企业文化,指的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全体职员共同遵守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企业文化的好坏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形象、信誉和发展前景。而财务管理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企业文化的总体发展方向起到巨大的决定性作用。要想解决企业发展中所出现的财务失控等问题,最重要的就是建立完善的会计管理体系,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并分析原因,加强财务运营监督机制。就目前来看,仍有许多企业忽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第一,企业对于会计文化管理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很多企业经营者会计和财务工作无非就是记账、报账和算账,殊不知,会计管理的失误会为企业财政带来巨大风险,管理者只有建立相应的资金保障体系,才能减少和降低财务损失。
第二,企业经营者赶不上时代脚步,不能全面展开财务信息化运用。会计和财务管理除了记账报账与核算以外,还应包括财务分析,财务考核与财务评价等程序的高端运用,信息化的运用并没有深入到财务管理的每一个部门,导致财务管理水平与财务数据的要求产生显著差距。
第三,现代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的集中控制力度较弱。由于一些企业的会计管理体系的系统性较差,不能及时地在同行业内部进行有效的业务沟通,企业管理制度没有采用统一的原则和方法来设计,因此企业发展和进步的空间也相对狭窄。
第四,财务管理考核的有效性较低。很多企业的财务考核仅仅是一种形式,并不能真正地激励职员尽职尽责,这种缺乏激励性的考核不仅浪费时间也浪费财力物力,使财务管理工作始终不能量化。
1. 2 会计文化对财务管理提升的重要性
高度重视财务管理能力,提高会计文化管理对于整个企业的指导作用,加强企业经营者和财务管理人员素质,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以浙江省某公路投资集团为例,该企业建立较晚,在当地知名度较低,由于资金短缺无法用高薪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会计师,因此采用校园招聘的方法,给毕业生更多的机会从基层做起,并根据“鲶鱼效应”在毕业生之间树立了完善的竞争忧患意识,促进他们不断研修。值得注意的是,经营者在面试过程中增加了性格测试、智力测试、团队参与和综合考察四个项目,旨在考查毕业生的职业素质、为人处世、性格取向和人品。该集团负责人认为,对于会计工作者来说,其道德水平、情商和人品有时可能比其业务素质更为重要,建立优秀的会计文化对整个企业的发展大有裨益。就这样,管理者聘入了合格的会计人员,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实践,该集团作为白手起家的典范,终于发展为我国知名企业,为国家做出杰出贡献。
2 完善创新企业会计文化的举措
会计文化无论是对于企业发展还是财务管理都十分重要,本文就以下三点对完善企业会计文化进行简要探讨。
2. 1 从招聘起严格把关,提高会计工作者的职业素质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人力资源是无形的资本。随着毕业季的到来,每年会有大批的本科、硕士甚至是博士毕业生涌入企业,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然而,企业所招聘的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不是很高,毕业生的技术素质不容乐观。因此,企业需从源头入手,聘用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对应聘者的知识结构和技术素质进行严格把关,谨遵宁缺毋滥的原则,高薪吸纳高素质人才。职员入职后,要进行严格的岗前培训,并加以考核。此外,除了基本素质,会计的职业伦理,价值观念的塑造等一系列深层次的文化问题也应积极培养,力争做到最大的突破和提高。
与此同时,企业经营者应以身作则,提倡高尚的会计职业道德,使企业内部形成良性统一的价值观念,带领全体会计工作者形成和谐融洽的精神文化。榜样的力量也不可小觑,管理者可从会计人员中评选出大家尊重的杰出工作者,并让大家效仿,以其强有力的模范作用引导和影响全体员工。
2. 2 杜绝财务犯罪,严惩违法、违纪现象发生
近年来,企业内部个别会计人员利用职务便利玩忽职守、违法乱纪的现象时有发生,虽然大多都得到了及时的发现和严格的处决,但都或多或少对企业的财务管理产生消极的影响。重要的是,亡羊补牢为时已晚,未雨绸缪才是企业的生存之道,企业应着重树立会计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尚的价值观,让企业会计文化对其发挥指导和约束作用,提高工作者的自控能力,大大减少违法乱纪现象的发生。此外,还应以《会计法》为指导,不断完善会计工作的薄弱点和空白点,使一切工作有章可循。
2. 3 创新会计文化管理新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和网络的普及,传统的会计文化管理方式已不能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经济,会计文化与财务管理也应与网络接轨,利用计算机软件和会计核算系统的优势来精简劳力,提高效率。管理者要建立创新奖励机制,包括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这有利于激发工作者的创新动力和工作热情,提高员工生活水平的同时,还能满足其自我价值的实现。其次,要在企业内部建立良性的竞争环境,没有激烈的竞争就很难有危机感,没有危机感就没有工作的动力,管理者要根据员工实际情况,在完善制度的基础上,树立公平、健康、稳定的良性竞争机制,使工作人员提高效率。
3 结 论
企业技术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篇5
企业技术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本文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定量评价模型及应用作了介绍与分析.首先详细介绍三个一级指标、八个二级指标构成的评价模型的要件与内涵,其次具体讨论了应用该评价模型如何评价地域企业技术创新的宏观特征.
作 者:叶明 李君亮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科技经济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96刊 名:科学管理研究 PKU CSSCI英文刊名:SCIENTIFIC MANAGEMENT RESEARCH年,卷(期):200119(6)分类号:F224.0关键词:企业 技术创新 定量评价
管理创新型企业的评价 篇6
关键词: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能力;评价
一、 引言
建设创新型国家,呼唤大批创新型企业不断涌现,是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必然要求。创新型中小企业数量多、机制灵活、具有活力,是创新型企业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型中小企业兼具了中小企业和创新型企业的优势,在经济发展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提升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成长能力,促进创新型中小企业健康成长,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由之路。
现阶段,国内外关于创新型企业和企业成长理论的研究成果颇多,但对创新型中小企业的研究不足,和创新型中小企业相关的评价研究则更少。因此,本文研究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能力评价模型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它既可以是创新型中小企业独立的行为,也可以是行业对行业内所有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能力的考核,更可以是政府为了解区域内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成长能力所做的评估。
二、 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 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能力的内涵及评价指标体系。企业成长至少应包括两方面的内涵:量的增长和质的优化,企业成长是质与量的统一概念。创新型中小企业,量主要指的是中小企业的规模由小型变中型最终成长为大型的过程,主要衡量指标包括人员规模、资产规模和收益规模;质主要体现为组织结构、要素结构、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而其本质是创新能力的提升。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内涵可以理解为在企业人员、资产、收益和利润等经营效益指标不断增长同时,企业创新能力也不断提升。简而言之,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经济效益增长*创新能力提升。
2. 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能力评价指标的逻辑关系。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的技术创新资源与能力循环和经济效益保值与增值循环存在着交叉催化的复杂作用关系。那么,其形成与提升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经济效益获取能力之间也必然存在着极为复杂的相关关系。而明确和明晰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能力评价指标之间的逻辑关系,对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能力的准确评价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三、 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能力评价指标权重和评价方法选择
1. 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能力评价指标权重确定。确定权重的方法很多,但基本上可分为两类: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之间存在着非常紧密的关联关系,如果选用主观赋权法(如AHP),则容易忽略指标之间的联系造成权重确定的不准确,如果选用能反映指标关联的ANP方法,又因为该方法操作复杂,需要专家对多层次指标进行两两比较,缺乏实际的可操作性。因此,本文选择客观赋权法,客观赋权法通过指标数据的内在信息得到指标权重,抹平了指标关联对指标权重的影响,使赋权科学准确。进而,我们选用客观赋权法中最为常用的熵权法,使权重得到更多专家的认可。
熵是系统无序程度的一个度量。如果指标的信息熵越小,该指标提供的信息量越大,在综合评价中所起作用理当越大,权重就应该越高,这就是熵权法的基本原理。在实际应用中,有精确实数熵和区间熵两种常用的熵权法:精确实数熵根据不同评价对象在同一指标上取值的差异性确定指标权重;区间熵根据不同评价对象在同一指标上取值所在的区间的差异性确定指标权重,指标值区间分布越均匀,评价对象在该指标上分辨率越高,熵权越小。
区间熵权法计算步骤如下:
(1)为评价指标值设定区间,定义fij为评价矩阵X第j项指标下第i个被评价对象的指标值落在某一个区间的频率的比重,则:
2. 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能力评价方法选择。科学选择评价方法应遵循以下原则:(1)选择熟悉的评价方法;(2)评价方法必须有坚实的理论基础,模型较为成熟;(3)评价方法必须简洁明了,尽量降低算法的复杂性;(4)评价方法必须能够准确地反映评价对象和评价目的。本文选择模糊积分方法。相对于其他评价方法,其突出的是指标的重要性与指标值的均衡与累积,如果评价样本在某些指标上指标值出现短板,将失去和其他评价样本相提并论的资格,有利于筛选出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样本。而根据这个目标,模糊积分方法采用的是指标的非线性布尔运算方式,能消除指标间多重共线性的影响,使评价结果更为科学。在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能力评价中,各指标之间存在非线性相互影响的作用,采用一般的综合评价方法不能保证评价结果的科学准确性,而模糊积分方法则恰好满足要求,是解决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能力评价的有效方法。
模糊积分的步骤:
(1)确定模糊密度。模糊密度代表指标在重要程度上的频率,本文用权重代替。
(2)求解λ值。根据求得的模糊密度g={g(xik)|k=1,…,n;i=1,…,nk},然后求解可得到各指标的λ值。
四、 实证研究
黑龙江省是全国最早开展创新型中小企业试点工作的省份,第一批确定的试点企业有25家,但有资格并参加了试点企业测评的企业有40家,它们都是黑龙江省各地区中小企业中的佼佼者,是典型的创新型中小企业样本。为此,本文以参评的40家创新型中小企业提供的数据为样本,对黑龙江省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成长能力进行实证评价。
为了增强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能力评价结果可比性和决策借鉴价值,为40家样本企业的评价结果设置统一的评价等级标准,评价等级共分为很高、较高、一般、较低、很低5个等级,采用5分制计算。
按照熵权法步骤分析样本预处理后数据,得到评价指标权重如表1所示。
以企业样本1为例论述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能力的模糊积分评价实证过程。首先需要对样本企业1的指标数据进行降序排列(模糊密度,即权重,也随着指标数据的降序排列重新排列),并重新标号,得到结果如表2所示。
为了客观评价黑龙江省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能力状况,必然要求重视评价指标表现整齐与某单项或多项评价指标表现优异的因素,因此取?姿=-0.1。按照公式(5),计算模糊测度λ模糊测度,如表3所示。
按照公式(6),计算得到样本企业1的成长能力模糊积分值。
y=f(X26)g({X1,X2,…,X26})+(f(X25)-f(X26))g({X1,X2,…,X25})+…+(f(X2)-f(X3))g({X1,X2})+(f(X1)-f(X2))g(X1)
同理,可分别计算得到40家样本企业的成长能力如表4所示。
将黑龙江省40家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能力的模糊积分评价结果按照升序排列,可以得出以下一些结论:(1)40家样本企业中有7家企业处于成长能力“较高”等级,2家企业处于成长能力“较低”等级,其余31家企业处于成长能力“一般”等级,占比77.5%,而没有企业在“很高”和“很低”等级,说明黑龙江省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成长能力目前基本都处于“一般”水平,有很大的提升空间;(2)黑龙江省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能力评价结果最高为3.587,最低为1.551,差距不是很大,说明黑龙江省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成长能力之间发展较为均衡,黑龙江省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具有较为公平的环境;(3)由于没有样本企业能脱颖而出,成为黑龙江省创新型中小企业中的龙头企业,因此,黑龙江省在鼓励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中可能会遇到困难,不能为众多创新型中小企业树立样板和典型,黑龙江省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成长能力有待于整体增强。
进而计算出40家样本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B1)和经济效益获得能力(B2),并计算B1、B2和A三者之间的关联系数,如图4所示。由图中可以看出,40家样本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与经济效益获得能力也基本都处于“较高”、“一般”和“较低”三个等级,而且具有相似的发展趋势。由三者的关联系数可知,技术创新能力、经济效益获得能力与成长能力之间具有非常高的关联作用,而技术创新能力和经济效益获得能力之间的关联系数虽然相对较小,但也能说明技术创新能力与经济效益获得能力之间的相互催化关系,与理论模型一致。
参考文献:
1.常玉,刘显东,杨莉.应用解释结构模型(ISM)分析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科研管理,2003,(3):41-48.
2.李宝珠,王颖,毕然.基于ANP的物流人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天津理工大学学报,2009,25(4):74-77.
3.罗佳,杨世平.基于熵权系数法的信息安全模糊风险评估.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09,19(10):177-180.
4.杜栋,庞庆华.现代综合评价方法与案例精选.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5.赵春雨.循环经济价值链模型及绩效评价.商业研究,2009,(10):53-55.
6.李艳红,梁晓俐.关于广义Sug- eno模糊积分的补充性质.辽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6(1):40-43.
7.喻登科.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绩效的模糊积分评价.情报杂志,2009,(7):61-64.
8.白波,吴永林,高洪深.企业创新过程的探讨.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1,(2).
9.张文松,马燕.基于竞争优势的技术创新价值链构建.管理现代化,2005,(5).
10.曹芳,杨宁宁.产业演进中企业技术创新的路径选择——以信息产业为例.工业技术经济,2007,(1).
11.年志远.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激励机制研究.长春大学学报,2002,(4).
作者简介:张铁男,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于新宇,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史竹青,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
管理创新型企业的评价 篇7
企业绩效评价作为绩效管理的关键性程序, 通过定期检查企业的绩效实际情况, 目标和预期情况, 以便企业管理者及时采取措施保证企业朝着预期目标发展。客观全面的对企业绩效进行评价, 更有利于投资者对投资方向和力度的及时调整, 有效提高投资质量;有利于银行等金融机构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对于政府和社会而言, 企业绩效评价有利于其对企业的资产监控, 使资产运营效益大大增加;有利于企业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强管理, 有利于企业更好的发展。绩效评价是否合理有效是绩效管理的关键所在。
二、企业绩效与财务绩效的关系
所谓的财务绩效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在财务管理方面取得成绩的体现, 具体表现在企业盈利水平、偿债能力等财务量化指标上。企业的财务绩效是通过一系列的财务指标表现出来的, 比如企业的资产报酬率指标等。企业财务绩效的最终目标是全面提升企业的经营绩效。好的财务绩效一定是好的企业绩效基础上实现的, 但反过来并不成立, 一个好的企业绩效并不能说明企业一定拥有一个好的财务绩效。财务绩效是企业绩效的量化表现形式。
三、企业绩效评价中财务绩效指标
(一) 企业营运能力指标评估
企业营运能力指标具体是指企业资本循环的能力, 是评估企业财务绩效的一个重要指标。企业的营运能力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企业营运能力的评估通过各项资产的周转率来实现, 具体评估指标有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
(二) 企业偿债能力指标评估
偿债能力是反映企业偿债能力和经营能力的重要指标, 同时也是评价企业财务绩效的一个重要内容, 通过对企业偿债能力的评估可以有效揭示企业的财务风险。企业偿债能力指标低, 说明企业资金比较紧张, 资金周转不灵, 难以如期偿还债务, 甚至面临财务危机。
(三) 企业获利能力指标评估
企业获利能力就是企业获取经营净收益和净利润的能力。获取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生产经营的终极目标, 对获利能力的评估是企业财务绩效评估的一个重要方面。通常情况下, 采用销售毛利率、营业净利率等指标来反映企业获利能力。
四、企业绩效评价之财务模式评价方法
(一) 以成本控制为主评价模式
1、产生。
19世纪初, 原始的绩效评价产生了。当时的评价模式主要以财务模式为主, 最初使用的是成本评价法。评价的目的是减少劳动消耗, 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劳动生产率。直到20世纪初, 泰勒提出了著名的科学管理思想, 并提出了标准成本的概念。将事后控制调整为事前控制, 变被动为主动, 在当时, 这一方法对企业降低成本, 提高生产率起到了积极作用, 被作为当时企业绩效评价的主要方法。
2、评价指标。
泰勒在其科学管理思想中首次提出了标准成本这一概念, 对企业生产工具、机器和材料等企业资本进行标准化管理。在当时, 标准成本的评价分析被作为企业业绩评价的主要指标。
(二) 杜邦财务评价体系评价模式
1、杜邦财务评价体系的产生。20世纪20年代时, 杜邦公司首创了“杜邦财务评价体系”, 利用企业生产经营各种财务指标之间的内在关系, 对企业的经营投资和经营收益进行全面的分析评价, 使企业能够清楚财务指标变动的影响因素, 有利于管理者准确把握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发展趋势, 并及时采取措施解决企业遇到的实际问题。
2、基本思路和评价指标。杜邦分析法的基本思路是把企业净资产的收益率分解为多项财务比率的乘积, 深入分析并比较企业的经营情况。
杜邦分析法最重要的评价指标是权益净利率, 它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其次是资产净利率, 它是直接影响权益净利率的一个指标, 是销售净利率和总资产周转率的乘积。最后是权益乘数, 体现的是企业负债程度, 资产负债率低, 权益成熟较小, 说明企业的负债程度相对较低, 虽然公司会有较少的利益, 但相对承担的风险也较低。
3、杜邦分析法的特点。
杜邦分析法最明显的特点是将评价企业经营效益和财务状况的各校指标比率结合起来, 组成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 最后通过权益收益率综合反映, 使指标分析更加清晰易懂。同时使经营管理者对权益资本收益率有了更加清楚的认知, 并充分显示出企业的薄弱环节, 使企业能够及时改进。
(三) 销售净利率、投资报酬率和预算指标体系评价模式
1、产生。这一指标体系评价模式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 当时, 企业都以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目标, 利润率和投资回报率自然就成了企业绩效评价的主要指标。
2、特点。这一指标体系下, 财务数据的获得相对容易, 能够比较直观的反映企业的综合经营状况等。尽管这些指标有利于利益相关者清楚的认识到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获利能力, 但是基于这些指标, 仅仅能发现存在的问题, 却并没有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和方案。随着信息化产业的发展, 以净利润和投资回报率为主的传统评价体系已经无法全面反映企业的实力, 无法满足利益相关者对信息的需求。
3、应用回顾。20世纪70年代, 对美国的30家跨国公司1971年的业绩进行评价考核, 普遍运用了“投资报酬率”这一评价指标, 预算比较和历史比较两项指标次之;1979年时, 对400家美国跨国公司的经营情况问卷调查中显示, 销售净利率、每股收益和内部收益率等是当时的主要评价指标。
这些传统的财务绩效评价模式,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 不断适应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和条件, 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传统的绩效评价模式渐渐显现出不足, 有关企业的业绩评价模式也正在发生改变, 更侧重于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 但无论如何, 都改变不了财务评价指标是企业绩效评价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彭正辉.论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改进[J].经济与管理, 2006 (5) .[1]彭正辉.论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改进[J].经济与管理, 2006 (5) .
[2]李海琳, 赵国杰, 郝清民.国外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综述[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 2007 (4) .[2]李海琳, 赵国杰, 郝清民.国外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综述[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 2007 (4) .
[3]李珊娜.上市公司财务指标综合评价的实证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 2005 (1) .[3]李珊娜.上市公司财务指标综合评价的实证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 2005 (1) .
[4]赵静.对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探讨[J].经济师, 2009 (7) .[4]赵静.对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探讨[J].经济师, 2009 (7) .
企业管理人员创新能力分析与评价 篇8
目前,理论界多侧重于对企业和技术人员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研究,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和文献资料已经很多。但对于企业管理人员创新能力的研究却很少。笔者认为,在企业创新中,不只有技术创新,还有市场创新、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等。在这几种创新中,企业管理人员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企业管理人员创新能力的构成
虽然企业管理人员是企业创新的关键,但对于企业管理人员创新能力的研究还几乎是空白。笔者在分析研究已有的文献资料[1,2,3,1,2,3,4,5]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认为企业管理人员的创新能力应由创新倾向、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智力化能力和创新实施能力等构成。
(一)创新倾向
创新倾向是指企业管理人员具有创新的主动性和前瞻性。一般而言,一个人有没有创新倾向,除了受外界因素影响之外,主要受个人的人格化特征影响。这主要包括创新意识、创新理念、创新品格和创新个性特质。
创新意识是企业管理人员从事创新的动机,即驱使企业管理人员产生创新行为的心理动机,是决定企业创新成功与否的关键性的因素。创新理念是指企业管理人员从事创新的奋斗目标和创新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是企业管理人员从事创新的精神支柱。这种创新的历史和使命感既表现在对国家、对社会上,又表现在对企业上。创新品格是指企业管理人员勇于承担责任,不居功自傲和推卸责任。即使创新失败了,也勇于把失败的责任一肩承担起来,绝不寻找借口推卸责任。创新个性特质是指同创新活动相关的人格特质,包括好奇性、想象性、挑战性、冒险性、欲求性等。
(二)创新智力化能力
创新智力化能力是企业管理人员从事企业创新的基础和手段,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分析判断能力、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等。
(三)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能力是企业管理人员创新能力的核心和关键,从内涵上看就是指企业管理人员具有创新特质的思维,主要包括思维的流畅性、敏锐性、变通性、独创性和精密性等。
思维的流畅性是指思维的灵活性和顺畅性,思路畅通,新观念、新思想不断涌现;敏锐性是指善于发现企业问题的未知部分,能直觉到问题的结果,能够超越感觉及现实的界限,能从一事物中敏锐地跳到其他事物中,在不同事物中把相同因素联系起来;变通性是指打破固定的思维模式,善于提出不同意见或对问题的解决办法;精密性是指企业管理人员思维的细致性和严密性,能提出企业改革和创新设想,力求实现,并为此深思熟虑、精益求精。
(四)创新实施能力
创新实施能力是指企业管理人员将创新的设想转化为创新成果的能力。主要包括决断能力、计划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监控能力。
二、企业管理人员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在明确了企业管理人员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后,笔者在此基础上构建企业管理人员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由4个一级指标和20个二级指标构成,如表1所示。
三、企业管理人员创新能力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笔者在分析有关文献的基础上[6,7,8,9,10]-[10],采用了模糊综合评价法。但由于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的依据是最大隶属度,所得结论往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笔者在此基础上采取了百分制的方法,对评价结果给出一个确定的百分值,较好地解决了模糊综合评价最大隶属度的缺陷。评价步骤如下:
(一)建立有关的模糊集合
1. 建立评价因素(即评价指标)集
根据表1,可以建立评价因素集为:
X={创新倾向,创新智力化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创新实施能力}={X1,X2,X3,X4};(1)
其中,X1={创新意识,创新理念,创新品格,创新个性特质}={x11,x12,x13,x14};
X2={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分析判断能力,思维能力,应变能力}={x21,x22,x23,x24,x25,x26};
X3={流畅性,敏锐性,变通性,独创性,精密性}={x31,x32,x33,x34,x35};
X4={决断能力,计划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监控能力}={x41,x42,x43,x44,x45}。
2. 确定评价等级集合
这是一个表示评价目标优劣程度的集合,既适用于主因素(一级指标),也适用于子因素(二级指标)。用V=(v1,v2,...,vm)表示,其中vi表示第i等评价级别,m表示评价等级数。本研究报告采用五级评价等级,即m=5,则评价等级集合为:
V=(很强,较强,一般,较差,很差)=(v1,v2,v3,v4,v5)。(2)
(二)计算模糊评判矩阵
1. 确定各评价子因素的判断矩阵
设rip表示被评价对象在第i个因素(i为相对应的主因素下子因素的序号)对它作出第p等级评价的人数fip占总测评人数∑fip的比重,即:
设Rn表示子因素n的模糊评价矩阵,则:
模糊评判矩阵的确定,可以采取调查问卷法、数理统计法、专家打分法等。笔者采取了调查问卷法和专家打分法相结合的方法。
2. 确定各评价因素的权重
权重表示某一评价因素对上一级评价因素的重要程度,按照表1确定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确定各级因素的权数向量为:
评价因素权重确定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评价结果。确定方法可以采取专家估计法、层次分析法、灰色关联度法等。本文权重的确定采取专家打分法。
3. 确定主评价因素的判断矩阵
设aqp表示被评价人在第q个主因素中的第p级评价语上的综合比重,An表示其在第n个主因素(其下有i个子因素)上的综合创新能力,R表示主因素模糊评价矩阵,则:
(三)计算模糊综合评价结果
1. 直接进行综合评价
设A表示被评价人员的综合创新能力,则:
按照最大隶属度原则,就可以根据ai值,选取一个作为该管理人员综合创新能力最大的评价值。例如,如果对企业管理人员甲、乙模糊综合评价计算结果为:
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人员甲的综合创新能力为“较强”,而人员乙的综合创新能力为“一般”,这显然有点不合理。为此,笔者引入下一步。
2. 百分制评价和排序
为了克服最大隶属度原则所带来的评价结论的不合理,笔者引入百分制的方法。在评价对象数目较多时,引入百分制还能够对各个评价对象的创新能力进行先后排序,更有利于对人员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百分制评价和排序的步骤为:
(1)对评价等级用百分制表示,见表2。
(2)计算各组的中值,见表2。
(3)计算最终得分A′。
按照式(9),可以计算出上例中人员甲和乙的综合评价值如下:
由此,笔者可以得到结论:人员甲和乙的综合创新能力都为“较强”;人员乙的综合创新能力稍微强于人员甲。
四、综合模糊评价实例
(一)确定评判矩阵和因素权重
笔者选取了10位专家对2名企业管理人员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根据(3)式,可以计算出每个被评测人员各个子因素下的评测值(如表3、表4所示)。
同时,请这些专家对每个评价因素的权重进行确定,为了便于评定,设定打分范围为0~10分,且Σ=10,而后进行归一化处理,可以得到各个评价因素的权重值。
(二)进行模糊综合评价
依据表3、表4各因素的模糊评价矩阵和权重,按照式(7),可以分别计算出人员甲在二级评价指标下的评价值。
按照式(8),可以计算出人员甲在一级评价指标下的评价值,即综合评价值。
同样,也可以计算出人员乙的综合评价值:
按照式(9),可以计算出甲和乙的百分值:
至此,笔者可以得出评价结果为:管理人员甲的综合创新能力为“较强”,人员乙的综合创新能力为“一般”;他们综合创新能力的排序为甲>乙。
五、结束语
企业管理人员的创新能力直接决定了企业的创新能力,中国要想实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之列的战略目标,就必须重视企业管理人员的创新能力。笔者试图在企业管理人员创新能力的重要性、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以及综合评价方法等方面作出初步探讨,以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摘要:企业管理人员在企业创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们的创新能力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创新能力。研究企业管理人员创新能力的构成和构建企业管理人员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可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通过该模型,可以对企业管理人员的创新能力作出综合评价。
管理创新型企业的评价 篇9
从动态的视角看,管理实际上是在一定理念指导下,并付诸于实践,从中获得一定效益的过程。因此,管理创新应该是从理念到实践,再到效益的创新。而管理实践创新是管理创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即战略创新、组织结构创新、制度创新、方式方法创新、信息管理创新和资源整合创新。
管理实践创新评价指标分析
1. 战略创新
战略创新,即通过改变与外部环境的互动规则,或改变内部的资源配置模式,从而使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战略创新的下位指标为:战略创新的参与者、战略创新的过程、战略创新的绩效、战略创新的障碍。
战略创新参与者的指标评价标准是:外部参与者越多,创新可能性越大;员工参与程度越大,创新可能性越大。战略创新过程的指标评价标准是:创新的可持续性程度越大,创新的影响力越大,缓慢的创新过程优于剧烈的创新过程。战略创新绩效指标的评价标准是:企业战略创新结果性、企业战略创新行为性、企业战略创新效率性。战略创新障碍指标的评价标准是:惯性、惰性、僵化程度、顾虑程度、权力依赖性。
2. 组织结构创新
所谓组织结构创新,是指企业在外在环境冲击和内在环境需求的条件下,采用新的组织结构并使之高效运转,以维持本身的均衡,从而达到组织生存与发展的调整过程。[3]结构包括:网络组织结构、虚拟组织结构、团队型组织、模拟分权化结构、事业部制组织结构、矩阵式组织结构、立体多维结构。组织结构创新的下位指标为:组织结构的类型、扁平化程度、权变程度等。
组织结构类型的评价标准是:设置的组织结构类型是否是上述现代组织结构类型,并且符合组织的战略目标,能够较好地完成组织的任务。组织结构扁平化的程度评价标准是:组织结构是否具有扁平化,能够增强下级部门的灵活机动性,并且易于接受上级部门的控制。组织结构权变程度的评价标准是:组织结构是否易于权变管理。
3. 制度创新
制度创新,是指创新者为获得追加利益而对现存制度做出的变革。只有在预期收益超过预期成本时,制度创新才能实现。主要包括:产权创新能力、管理制度创新能力、组织创新能力。[4]其下位指标为:产业制度的创新能力、治理结构的创新能力、产权的创新能力、组织的创新能力、管理制度的创新能力。实践表明,制度创新能力是制度创新的保障,正是由于制度创新才能为技术创新的持续涌现提供可能。因此,企业要进行技术创新,就必须根据技术创新的规律,建立起有利于技术创新的制度安排,即制度创新。
4. 方式方法创新
由于基于流程的管理创新,其实质是基于资源整合的管理创新,因此,我们把基于流程的管理创新,用基于资源整合的管理创新来替代。从这一视角出发,方式方法创新的下位指标为:基于战略的、基于人力资源的、基于市场的、基于组织的和基于整合的管理创新方法。
5. 信息管理创新
信息作为新的生产要素,既能直接推动生产率的增长和产业经济的增长,也能间接影响工商企业的发展。企业信息管理的创新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ERP和RTE。所以,信息管理创新的下位指标为:ERP实施程度和效果、RTE实施程度和效果。
6. 资源整合创新
资源整合,是运用科学方法,对不同来源、不同层次、不同结构、不同内容的资源进行综合集成,实施再建构,使个体资源与组织资源、横向资源与纵向资源、内部资源与外部资源、传统资源与新资源经过整合提升而形成新的资源体系。[5]资源整合创新的下位指标为:不同来源、不同层次、不同结构的资源整合。
不同来源资源整合的评价标准是:是否实现了个体资源与组织资源、横向资源与纵向资源、内部资源与外部资源、传统资源与新资源整合,并且整合的程度有多大。不同层次资源整合的评价标准是:是否实现了资源识别与选择、资源汲取与配置、资源激活与融合,并且整合的程度有多大。不同结构资源整合的评价标准是:是否变树形结构为网络型结构,是否变单向关系为双向关系,并且程度有多大。
管理实践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根据前文的分析,从动态的视角来看,管理实践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分为三个层次。其中,实践创新的二级指标为战略创新、组织结构创新、制度创新、方式方法创新、信息管理创新、资源整合创新六个指标。在实践创新二级指标下,又列出三级指标。具体见下表。
参考文献
[1]舒昌俊等.企业管理创新评价机制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4) .
[2]野中郁次郎.知识创新型企业[J].哈佛管理评论, 1991 (11/12) .
[3]蔡雯霞, 许惠渊, 綦振法.国有企业组织结构创新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以华龙公司的组织结构变革为例.山东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1) :29-32.
[4]李支东, 章仁俊.企业持续创新能力评价研究.商业研究, 2009 (8) :8-10.
管理创新型企业的评价 篇10
管理绩效是伴随着科学管理理论所产生与发展的, 并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从科学管理理论之父泰罗的科学管理, 到韦伯的组织管理理论, 再到现代的科学管理理论, 这些理论发展的根本动力就是对当时的管理现状的不满。缺乏科学的管理思想, 多数管理手段是凭借经验办事, 管理者与员工关系不和谐, 敌对情绪严重, 缺乏团结合作精神, 纪律涣散, 在有效的工作时间里未能达到最佳的劳动效率, 磨洋工的现象普遍存在, 整个企业的工作氛围不和谐, 长期如此下去, 造成管理绩效水平不如人所意, 促使去寻找新的管理手段与方法, 对发展研究新的管理理论产生极其渴望的要求与强烈愿望。
农产品加工企业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载体,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增加农民收入的必经之路。近年来, 各地各部门着力培育农产品加工企业, 使之规模逐渐扩大, 在提高增加农民收入、农业综合效益、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 企业机制的不断改革, 管理技术的不断创新, 由于农产品加工企业自身具有的特殊性, 其内部的管理问题逐渐暴露出来, 成为企业发展的绊脚石。如何使用有效的管理手段, 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就是很好的连接桥梁。目前人们在研究企业绩效时, 一般都是对其绩效的考核评价, 很少从企业的管理效率与效益的角度出发研究管理绩效。本文借鉴国内外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 分析目前的陕西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并对管理绩效评价体系进行创新研究, 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绩效评价体系, 旨在提高农产品企业的竞争力, 推动管理绩效不断深入开展, 使得科学合理的管理手段所产生的绩效达到预期目的。
二、目前农产品加工企业管理绩效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经营规模不大, 由于行业自身的特殊性, 即与农副产品密切相关, 生产具有一定的周期性, 且各个农产品的周期也不尽相同, 长短不一, 导致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生产随着农业的生产周期波动。因此企业的发展经营过程中, 常常追求短期眼前的利益, 牺牲追求长远的目标。同时受到传统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手段的影响, 导致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管理绩效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粗放模式的管理经营生产, 效率低下
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起步较晚, 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各项制度还不够完善, 除市场集中程度不高以及市场不成熟稳定等一些客观原因之外, 缺乏有效的管理是其经营效益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最主要的一个现状就是最近10年, 农产品加工企业是一种“注重数量增长, 轻视成本投入与效益的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三高一低的粗放式经营方式”。这种注重数量, 忽视效率与利润, 大部分依靠加大生产加工原材料的投入, 大张铺设烂摊子, 企图通过加大投入谋求企业的更好发展。然而在当今自然资源匮乏的信息化社会中, 农产品加工企业三高一低的粗放式经营方式由于其自身成本的增加, 缺乏创新研发能力, 质量并未有太大的变化, 很难在市场上占领核心地位, 尤其是在国内与国际竞争激烈的大市场中, 简单地依靠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只会降低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损害企业的利益, 使企业的管理效率低下。
2、管理缺乏创新:领导机制问题
不同的管理方式、管理手段具有不同的绩效成果。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规模以及行业经营的特殊性, 导致大部分的行业还处于传统的人事管理理念, 一切都是领导说了算, 完全的专制独裁式的领导风格, 与下级保持一定的距离, 缺乏有效的沟通。企业的管理理念是经营管理实现利润最大化, 把管事与管物作为企业的主要管理对象, 缺乏专业化的分工, 以致很难实现既定目标。
3、人才观念缺乏, 缺乏人本管理
在管理过程中, 人作为诸要素中最为活跃的因素, 是调节幅度与能力最大的因素。而管理效益的获得必须依靠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并且, 创造性的发挥程度又取决于人的积极性的高低。人的积极性越高, 其创造能力的发挥程度也就越大。目前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由于发展起步较晚, 同时对于其本身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以及进一步深加工等技术要求比较低, 因此绝大部分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对其企业的管理本身认识不足, 把仅有的目光都集中在了如何最大化利润上, 缺乏长远的考虑, 对其企业的关键人才缺乏正确的管理与引导, 忽略了人才的储备与培养, 进而影响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三、农产品加工企业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企业在实施管理过程中, 对管理执行过程进行考核评价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部分, 也是关乎企业长期生存发展的关键部分。由于企业的经营范围不同, 所面对的外部环境与内部管理结构的不同, 因而导致管理机制的差异。因此, 从企业的生存发展过程来看, 我们不难看出, 是否建立一套系统的、科学有效的、有序合理的完整评价体系事关着企业的发展甚至企业的生存。要对企业的管理过程进行客观、公正、全面的绩效评价, 就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全面评价企业管理绩效的指标评价体系。
1、管理绩效指标评价体系的构成
管理绩效是指组织管理的效率和效益。管理的效益是投入和产出的比率;效率是管理工作所创造的价值。管理绩效评价就是从管理效率与效益的角度, 对管理活动行为所带来的的价值分析过程。换句话说, 就是通过对管理活动过程中的所投入的总资本与所产生的收益比较, 此处的总的投入资本不仅仅是资金的投入, 还包括各种人力资本的投入, 管理的机会成本以及由此产生的间接管理成本费用。
农产品加工企业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内容主要包括管理效益和管理效率。企业的效益不仅仅取决于资本和劳动的投入、企业怎样合理组织生产, 如何进行有效地科学管理逐渐成为影响企业效益的重要因素, 换句话说, 企业管理的绩效着重考虑的是企业所创造的价值增值。因此, 对于管理效益的研究要着重投入与产出的比率, 与管理成本相结合, 也就是劳动生产率与管理成本的关系。因此从管理投入与管理产出两个角度进行研究。所谓效率就是收益与成本的比值, 管理效率则是对管理所产生效果的直接度量, 即在一定的时间间隔, 由管理所带来的收益与管理过程所产生的成本之比, 反映管理行为是否有效。换句话说就是管理行动是否已落实、开展, 以及管理效果达到的具体程度来衡量。
2、评价方法
(1) 指标的数据处理, 数据的真实性与可靠性是实施管理绩效评价的重要保证。由于是针对管理绩效的评价, 有管理效益与管理效率两个方面, 因此从投入程度与产出角度考虑, 此次测评应有管理层与执行层各层级的人员参加, 最好各占一半, 评价者根据各项指标为管理绩效评分, 各项的分值范围为:0—10分, 具体见表1。
(2) 确定各项指标的相对权重。根据各项具体指标对管理绩效评价的重要程度来决定各项的相对权重。
(3) 建立管理绩效综合评价模型。用加权求和的方法建立起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管理绩效综合评价模型, 其综合评价模型为:, 其中, y代表农产品加工企业管理绩效综合评价值:Pi为第i项指标的权重;Xi为第i项所得的分值;n为指标的总个数;N为所有填表打分人数。
(4) 测评结果, 85分以上为优秀, 70—85分为良好, 60—70分为合格, 60以下为不合格。
四、管理绩效评价实施反馈与面谈
通过绩效反馈面谈, 使员工了解主管对自己的期望, 了解自己的绩效和有待改进的方面;员工也可提出自己在完成绩效目标中遇到的困难, 请求上级的指导。在整个管理绩效期间内, 都需要管理者不断地对员工进行指导和反馈。另外, 在绩效辅导过程中, 上级应注意采取必要的员工激励技巧, 并注意及时反馈。当员工业绩突出时要及时用认可的方式予以反馈;当员工业绩不良时也及时用不赞成和辅导的方式予以反馈;对于员工的任何需求或者询问都要及时予以反馈。最后, 部门领导和人力资源部还应对不同情况的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和培训。
摘要:管理活动是贯穿于整个企业活动的始终, 管理绩效的高低关乎企业生死存亡。农产品加工企业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载体,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增加农民收入的必经之路, 建立农产品加工企业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文就目前的陕西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管理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并对管理绩效评价体系进行创新研究, 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绩效评价体系, 旨在提高农产品企业的竞争力, 推动管理绩效不断深入开展, 使得科学合理的管理手段所产生的绩效达到预期目的。
关键词:管理,绩效,绩效评价,创新
参考文献
[1]刘岩:充分认识管理效率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J].经济研究, 1998 (2) .
[2]哈罗德·孔茨:管理学[M].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6.
[3]杨文灿:保险企业经营效率论[M].上海三联书店, 2006.
[4]富立友、柳伟:管理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 2004 (5) .
[5]杨俊青:管理学通论[M].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8.
[6]芮明杰:管理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
[7]尚雨润:企业管理效率与经济效益关系分析[J].煤炭经济研究, 2002 (3) .
管理创新型企业的评价 篇11
技术创新方法培训是创新方法工作面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战场的重要方面。新疆于2008年8月被科学技术部列为创新方法试点省区之一。2010年9月,在科技部的大力支持下,“新疆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方法推广应用”项目正式批准立项。为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提高项目执行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计划通过遴选几家在全区具有代表性的高新技术企业作为创新方法试点企业,通过试点积累经验,树立典范,从而以点带面,在全区高新技术企业中全面推广技术创新方法。
新疆科技干部培训中心按照项目的要求,制定了新疆创新方法试点企业遴选的八项指标条件,从而对企业的实力和创新能力进行评估,而遴选标准是否合理将对企业能否参加试点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对试点企业遴选标准的合理性进行探究就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
1 试点企业遴选标准的合理性探究
1.1遴选标准合理性的定性研究
参加首批遴选创新方法试点企业,是否入选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根据调研情况,比照“遴选标准表”进行评估,最终确定试点企业。由于是关于科技创新方面的内容,所以在选择企业的时候除本身的规模和运转情况外,还应看企业的创新技术能力和创新潜力,故在建立“遴选标准表”里面的指标时应重点考察上述几项。
在实际调研中:一方面需要考察企业的基本情况和科研开发情况,另一方面也需要了解企业对技术创新的具体需求。企业的基本情况一般由企业规模和主营业务所体现。而研发组织机构、研发团队人数、已有成果数量、已参加创新方法培训人次和企业创新能力建设负责人则体现了企业的科研开发情况。企业对技术创新的具体需求则可由企业的技术难题等体现。
故新疆科技干部培训中心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火炬”计划办公室所制定的试点企业的八项遴选条件,即所属领域、注册资本、研发组织机构、研发团队人数、基础条件、已有成果数量、已参加创新方法培训人次、企业创新能力建设负责人较全面地反映了企业的创新技术能力和创新潜力。因此可认为,试点企业遴选标准是合理的。
1.2遴选标准合理性的定量研究
1.2.1遴选指标体系的构建
遴选标准指标体系是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从事评估工作的依据,也是衡量评估结果是否客观公正的标尺,它直接关系到评估工作的严肃性、权威性和科学性,是整个评价制度的灵魂,因此遴选标准指标体系的建立,必须以正确的原则为指导,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
经过查阅相关资料,根据科学性、可比性、代表性、敏感性、易得性的原则,针对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特点,初选出20个反映企业创新技术能力和创新潜力的指标,如表1所示。
1.2.2利用相关性分析第一次指标筛选
相关分析就是研究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统计分析方法。相关分析法有多种,本文研究中采用最常用的是Pearson相关分析法,它所计算出Pearson相关系数取值于0~1之间。当Pearson相关系数为正,表示两变量为正相关,取值越大相关性越强;而当Pearson相关系数为负,表示两变量负相关,值越小相关性越强;当Pearson相关系数为0或接近0,表示这两个变量不相关或几乎不相关性。
选取相关性系数较小的指标。指标相关性越小,该指标与其他指标间相似度就越小,所建立的指标体系中所含的信息就越大,所以在选取过程中尽可能地选取相关性较小的指标。用 表示任意两个指标的相关系数,则有:
通过spss软件,可以直接得到:
表2 各指标间相关系数矩阵
我们以相关系数P=0.5作为分界点,进行第一次的指标筛选,大于0.5的指标进行合并,并从中选出一项作为代表,小于等于0.5的指标都留下。最后得到 指标留下做第二次指标筛选。
1.2.3利用层次分析法第二次指标筛选
在相关性分析过后,剩下了15个指标,现在我们通过层次分析法继续对指标进行筛选,并且得到各指标的权重大小,可以分析各指标的重要性。
层次分析法是美国运筹学家、匹兹堡大学A.L.Saaty在上世纪70年代初提出的。它是一种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它是通过明确问题、建立层次结构、构造判定矩阵、层次单排序、层次总排序、一致性检验六个步骤来进行整个系统层次分析的。
根据查阅相关资料以及前面的定性分析,通过两两比较,建立15个指标的1—9标度成对比较阵:
层次分析法中常见的计算权值方法有和法、根法、幂法和特征根法。在此,选取和法计算判断矩阵中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和法的原理是将判断矩阵 列向量归一化后的算术平均值,近似作为权重向量。计算步骤如下:
第一步:将A 的每一列向量归一化得:
第二步:将 Wv 按行求和得:
第三步:将Wi 归一化:
第四步:计算 :
作为最大特征根的近似值。
这里运用 软件[8]编程求解,得到15个指标的权重如表4。
然后对判断矩阵的一致性进行检验:
最大特征值为:
一致性指标为:
一致性比例为:
故判断矩阵通过了一致性检验。因此权向量(特征向量)可以作为最终决策的依据。
根据表4的权重结果可知,指标x2(企业规模)、指标x3(主营业务)、指标x4(研发组织机构)、指标x5(研发团队人数)、指标x6(基础条件)、指标x7(已有成果数量)、指标x8(已参加创新方法培训人次)和指标x9(企业创新能力建设负责人)的权重值排前面,且权重和达到80.86%,而剩下7个指标最大的权重为0.0482,小于前面8个指标中最小的那个指标一半左右,根据遴选指标要精简的原则,选取这8个指标作为遴选指标,基本可以代表15个指标的信息。这与新疆科技干部培训中心所制定的遴选指标是完全吻合的,故试点企业遴选标准是合理的。
同时从这八个指标权重比可以换算成总分为100分的各项分值,见表5。
nlc202309010133
表5 遴选指标模型分值与实际分值
从表5中,发现用层次分析法算出的各指标的分值,与“遴选标准表”里面的分值相差非常小,故试点企业遴选标准指标的分值也是合理的。
2 试点企业遴选标准的综合评价
根据前面选定的指标8个指标,建立一个综合评价模型,对提出申请的18个企业,进行评判打分,按照得分高低排序。
2.1 评价指标的预处理
2.1.1评价指标的一致化处理
因为评价指标可能有“极大型”、“极小型”、“中间型”和“区间型”四种情况,所以在处理的时候需要把各指标处理成方向一致。通过判断可知各指标均为极大型指标,即总是期望指标的取值越大越好。故在此不需要将进行指标类型一致化处理。
2.1.2评价指标数据无量纲化处理
由于不同指标之间存在不同的单位,使得这些指标之间存在不可公度性。若不对这些指标作相应的无量纲处理,可能会出现“大数吃小数”的错误结果。一般来说,定量数据的无量纲化处理有标准差方法、极值差方法和功效系数方法等。
8个指标的定量数据有5个,分别为x2,x5,x6,x7,x8,在此,选取极值差方法并用MATLAB软件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其中 则 是无量纲的指标观测值,结果如表6所示。
2.1.3 定性指标的量化处理
由于指标体系中存在3个定性指标,故在进行综合评价时需将其进行量化处理。经分析,定性的指标是主营业务、研发组织机构和企业创新能力建设负责人(即x3,x4,x9),于是引入0、1变量对这三个指标进行以下的量化(“0”表示企业不符合遴选标准,“1”表示企业符合遴选标准):
(1)主营业务:若该企业的主营业务属于“石油化工、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业、资源环境、农产品深加工领域”中的一种或者多种,则将该指标量化为1,否则为0。
(2)研发组织机构:若该企业有独立的研发机构或负责人,则指标量化为1,否则为0。
(3)企业创新能力建设负责人:若该公司创新能力建设负责人的职务在经理职务以上,则指标量化为1,否则为0。
总共有18个申请公司,表6中只选取了其中6个公司进行说明。
表6 评价指标预处理后的数据
2.2 确定8个指标的权重系数
由第一问可以得到各指标的权重系数为:
2.3建立综合评价模型
为了给18家企业进行遴选排序,利用线性加权法建立综合评价模型:
其中, 表示企业的得分, 表示第 个指标的权重, 表示第 个指标的具体数值。
2.4综合评价模型的求解分析
运用MATLAB软件对各指标值进行加权求和,得到18家企业的得分后进行排序如表7。
表7 各公司综合得分排名
由上表可知18家参加遴选的企业的综合评价得分排序情况,故可根据此排序对企业进行遴选。同时排名前三的企业也恰恰是首批入选参与创新方法试点企业,也从数学方面说明了入选企业的合理性。
3 结论
本文分别对试点企业遴选标准的合理性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探究,结果表明新疆科技干部培训中心所制定的试点企业遴选标准是合理可行的。此外,由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利用线性加权的方法建立了综合评价模型,对申请试点的18家企业进行综合打分排序。依据该排序可对试点企业进行遴选;同时也可以运用此模型对以后参与遴选的企业进行比较。
管理创新型企业的评价 篇12
一、创新型企业的特征
(一)创新性
企业创新是企业以市场为基础,以获取经济效益为目的,对生产经营过程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系统的调整和新的组合的活动过程。创新活动主导着整个企业其他活动的中心,其他活动则是围绕着创新活动发挥着辅助和支持的作用。可见,创新性是创新型企业的最基本特征。
(二)效益性
作为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只是企业创新成果的直接表现形式,企业创新的最后成果应当是包括经济效益在内的综合效益。而企业创新就是围绕并实现这个经济效益目标的有效方式,借助于对各种生产要素的更新更有效组合,企业可以不断地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所以,效益性是创新型企业的重要特征。
(三)持续性
创新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连续过程,企业要不断地获取更多利润就必须依赖于企业的持续发展,要持续发展就必须进行持续创新,要进行持续创新就必须具各持续创新的能力。所以,更为创新型企业所高度重视的是能够创造未来利润的创新活动,企业的持续发展才是创新型企业创新的根本所在。可见,持续性是创新型的又一重要特征。
二、创新型企业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一)建立创新型企业综合绩效评价体系的原则
创新型企业综合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科学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定性与定量结合原则、可比性原则。
(二)指标体系的设计
1. 创新能力层次的指标
(1)技术创新能力。
技术创新是指从新思想、新技术、新工艺的出现到研究、开发和应用的一系列动态过程。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和各国经济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强弱已经成为决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要素。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通常通过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与产出来评价。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指标主要有:新产品产值率(企业新产品产值/企业总产值)、专利转化率(企业实现产业化转化的专利/企业申请专利总数)、研发费用比率(研发费用/企业总费用)、新产品销售比重(新产品销售收入/企业年总收入)、自主核心技术产品占有率(企业拥有的自主核心技术产品数量/市场上同类产品数量)。
(2)管理创新能力。
管理创新就是管理上的创造发明,或者在应用国内外先进管理的基础上进行的创造性改进和发展。无论从客观上的需要还是管理自身的发展,企业发展离不开管理创新,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必然要求进行管理创新。所以,衡量创新型企业的业绩必然包括企业的管理创新能力指标。反映创新型企业管理创新能力的指标主要包括:管理创新投入强度(管理创新费用/营业收入)、决策成功率(实施并取得成功的决策数/总的决策数)、合理化建议采用率(合理化建议采用数/合理化建议总数)。
(3)制度创新能力。
企业制度创新是指为了适应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变化的需要,而必须对企业的组织形式进行相应的变革,其核心是产权制度创新,主要解决企业的产权制度和企业组织问题。制度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创新型企业的制度保障和机制保证。对创新型企业进行绩效评价所采用的制度创新能力指标包括:对创新型项目和人员的激励力度(定性指标)、薪酬制度满意度(定性指标)。
(4)组织创新能力。
组织创新以有利于知识积累与创新为原则,把员工的成长和发展希望与组织目标结合起来,通过调整和变革组织结构、组织关系来提高组织素质,使其能够适应外部环境及组织内部条件的变化,从而提高组织活动效益。组织创新的目标就是通过结构的改变来改善组织中人员的行为进而提高组织的绩效。反映组织创新能力的指标包括:研发人员薪酬比(研发人员薪酬/员工薪酬总额)、员工培训支出比重(培训员工支出/企业总费用)、员工创新倾向(可通过员工年内创新数表示)。
2. 效益能力层次的指标
(1)偿债能力。
偿债能力是指企业负债用其资产偿还长短期债务的能力。企业有无偿债能力,是投资者、债权人以及企业相关利益者都非常关心的问题,也是直接反映经营者绩效评价的重要因素,对它的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反映偿债能力的指标包括:产权比率(负债总额/股东权益总额)、现金流动负债比率(经营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速动比率(速动资产/资产平均总额)、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
(2)营运能力。
企业的营运能力反映了企业资金周转的状况,对此进行分析,可以了解企业的营业状况及经营管理水平。从资产利用效率上,可以反映出企业的生产经营者的资产管理者的资产管理水平,是绩效评价不可或缺的内容。因此,营运能力对于创新型企业绩效评价的影响是很重要的。反映企业营运能力的指标有:流动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流动资产平均总额)、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应收账款平均余额)、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总资产周转率)。
(3)盈利能力。
盈利能力是指企业赚取利润的能力。无论对于创新型企业还是其他的企业,盈利是企业的重要经营目标,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不仅关系到企业所有者的利益,也是企业偿还债务的一个重要来源。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包括:资产收益率(净利润/总资产)、研发费用利润率(净利润/研发费用)、主营业务利润率(总利润/主营业务收入)、权益净利率(净利润/股东权益)。
3. 发展能力层次的指标
(1)市场发展能力。
公司的营业额、市场占有率、技术水平和客户需求的实现程度等因素所形成的综合竞争能力是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创新型企业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难点是技术优势和市场扩大之间的关系。因此,成功的创新型企业必然十分重视市场发展能力的提升。反映市场发展能力的指标有:市场占有率(企业产品销售量/市场上同类产品销售总量)、市场应变能力(企业新产品开发率/行业平均新产品开发率)、客户保留率(可以用新客户再次订货比率来表示)。
(2)财务发展能力。
企业为了生存和竞争需要不断发展,通过对企业的成长性进行分析,可以预测企业未来经营状况的趋势。创新型企业的财务发展能力不仅关系到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也关系到出资人的未来收益和债权人债权的风险程度。反映财务发展能力的指标主要有:销售收入增长率(销售收入变动额/上期销售收入)、净利润增长率(净利润变动额/上期利润额)、资本积累率(本年所有者权益增长额/年初所有者权益)。
(3)战略发展能力。
成功的创新型企业都有一个着眼于长远的目标。创新型企业的产品大都属于技术性产品,具有资金投入大,生产周期长等特点,如果企业的管理层战略决策错误或稍有偏差,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战略发展能力的指标包括:创新战略与经营战略协调度(定性指标)、社会贡献率(定性指标)、创新战略完善度(定性指标)。
摘要:创新型企业具有创新性、效益性和持续性的特征。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整体性和可比性原则构建创新型企业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添补了创新型企业综合绩效评价体系研究的空白,为创新型企业的绩效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创新型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刘雷.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分析与评价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2).
[2]韩锟.实行绩效预算的影响因素分析[J].财经论丛,2006(7).
[3]邱英,于胜道.中国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的财务影响因素分析[J].会计之友,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