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诵读实施方案

2024-07-10

古诗诵读实施方案(共12篇)

古诗诵读实施方案 篇1

古诗文诵读实施方案

古诗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它沉淀于历史的长河,而又升华于现代的社会,既是延续传统的纽带,又是开创未来的阶梯。在中小学中开展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有利于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一、指导思想

通过开展“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加强优秀文化熏陶,培养学生做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少年君子。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爱,让诵读经典之风充满校园,提高师生精神品位和人文素养。

1、传承中华文化。通过诵读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感受到民族文化渊远流长,民族思想博大精深,从经典之作中去吸取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修复文化传承的断层缺失,让少年儿童接受实实在在的“中国人”的教育。

2、陶冶性情品德。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美心美文,嘉言懿行。熟读成诵之中潜移默化,养育开朗豁达的性情,自信自强的人格,和善诚信的品质,使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及家庭、社会的人际关系得到明显改善,道德素质得到整体提高,共创和谐社会。

3、提高语文素养。在诵读熟背中增大识字量,扩大阅读量,增加诗文成诵量,促进《课程标准》关于课外阅读、记诵任务的落实,促进中小学阶段语文能力培养目标的达成。学生在诵读中增强语感,感受文言精华,奠定语文基础,在记忆的黄金时代,增加经典储备,从而扎下语文水平的厚实功底。

4、发掘发展潜能。反复诵读,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促进学习态度的端正,求知热情的激发。

5、推进素质教育。读经诵典,培育心灵,吸取营养,开发心智,使学生道德、文化、智能等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奠定终生发展的基础,培养语文特长;营造儒雅高洁的校园文化,形成乐学乐读的良好氛围。

二、实施目标:

1、通过经典诵读工作的实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祖国优秀文化的兴趣,促使学生从小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多读多背以加强语感,积累语言,陶冶情操,丰富想象。

2、建立经典诵读、古诗词吟诵教学模式,寻找更适合学生学习经典作品、古诗词的途径,并带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自学能力的培养。

3、通过对大量经典作品、古诗词的吟诵和记忆,锻炼并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激活并发展学生的思维力。

三、活动主题

读古诗文经典、奠成才之基

四、策略与方法

1、发挥整体效应。古诗文诵读活动始易行难,贵在持之以恒,难在善始善终,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同心合力。教师要全员参与,理解支持,找到各自工作和教学的切入点、结合点和渗透点,并且师生共读,发挥师表示范的作用。

2、实施快乐学习法。做到“人人是老师,处处是教室”,让学生随时随处、轻轻松松读经典,按照“只求熟读,不求甚解”的理念,教师只须引导学生多念熟背,适当讲解,让学生在默读、轻声读、分组读、齐读,轮读,示范读、听读等多种形式中水到渠成地熟读成诵。

3、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在校风学风建设中,从浓郁读书之风入手,举办读书节,召开诵读会,组织演讲赛,以传统道德的渗透带动师生道德培养的提升。加强环境建设,题写传统经典中的名言警句,丰富校园广播内容,读名著,诵名诗,放名曲,让学有所成者在升旗仪式、校会、晨会上“露一手”。

4、与素质评价相结合。

五、诵读内容

六、具体实施

(一)诵读时间

1.利用每周早读时间,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自由对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吟诵。

2.各班每月抽出一节语文活动课,将本月所吟诵的古诗文全面复习,或在班级内举行古诗词吟诵表演。

3.在每周的写字课时间,将当周所吟诵的古诗词,通过书写加强记忆。

4.每天回家复习10分钟,和家长一起读,营造浓厚的家庭诵读氛围。在诵读时间上,各年级组灵活安排,充分利用零碎时间,寻找机会让学生多接触古诗文,多读多背从而多用,不增加负担,使古诗文诵读活动成为学生课外生活的一件乐事。

(二)诵读要求

1.经典诵读应遵循以下原则:学校活动与班级活动相结合;个人学习与集体辅导相结合;诵读与展示相结合;评比与激励相结合;总结与提高相结合。

2.各班诵读力求做到:诵读为主,讲解为辅;品位诗文,畅谈体会;分清层次,因材施教;师生互通,交流情感。

3.古诗文背诵之“三要”:心要专——专心致志、不可分心;眼要准——仔细看

准、全神贯注;口要到——边看边读、通顺流畅。

(三)诵读措施

1.创造“五条途径”

听,即听广播。学校红领巾广播站开设“校园之声诗文小广播”,由学生主持、播音,其内容有诗文朗诵、赏析以及有关古诗文的趣闻轶事等。

看,即通过设立诗文牌和举办诗文长廊、诗文图展以及利用宣传栏、黑板报等形式让学生随处可欣赏到古诗文佳作佳句,在有意、无意之中将古诗文记住。

抄,让学生做诗文卡、办手抄报、制诗文集。

赛,即按班级、年级、学校逐层举办诵诗会活动,全校师生参加。诵读会分指定内容背诵、接龙赛、抢答、自由发挥表演等多种形式,并有接力赛、抽卡赛等种类。通过举行这一活动评出优秀选手和优秀班级。对各班在吟诵古诗词活动中表现突出、成绩优秀的同学给予奖励,鼓励学生不断提高吟诵古诗词的数量和质量;对班级、教师也要进行大张旗鼓的奖励。

2.班主任要积极协调科任教师,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学生背诵的兴趣。与学生合作、竞争、交流,多发现典型,做好校内宣传,树立身边的榜样。要营造浓厚的班级文化氛围,开辟“古诗角”,“经典壁”,争创书香班级。为了让学生在诵读经典、古诗中收获更多的益处,(例如提高学生的动手、动口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合作精神。)各班组织学生成立“古诗配画”小组,让爱好画画的学生把课外学到的古诗根据自己的理解、发挥想象,绘成题诗图,对于他们好的作品要给予鼓励,并定期展示;而一些适合于表演的诗,可组成“诗词表演组”,由教师选择与诗文有联系的音乐,放着音乐按节奏让学生朗读古诗文;也可以由学生自己伴奏诵读古诗文;还可以由师生用现代歌曲的旋律来吟唱古诗文。有一些古诗文通俗易懂,教师把它们改编成诗文剧让学生表演,以此调动学生学习古诗文的积极性;对于书法爱好者,可以指导其用宣纸写成的古诗文条幅。举办古诗书法作品展,让学生在欣赏书法的同时进行古诗文的诵读。

3.在语文教研组中开展经典诵读专题校本教研活动,研究学生的记忆规律,探讨经典诵读教学的方法,配合学校的“书香校园”建设,让学生先背诵大量的古诗文,实现“量”的积累,充分汲取古诗文的精华,得到古文化的浸润,厚积而薄发把经典诵读、古诗吟诵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4.借助于家长的帮助,动员家长为孩子课外诵读经典、学古诗给予支持,让他们结合生活情景,引导学生把记忆中的诗还原生活——也就是看到某种景色,或在某个生活细节,引导孩子说出与之相映的警句、诗句来。这样,孩子在家长的帮助下会更注重积累,并会在不知不觉中把所学的警句、诗句“内化”。

古诗诵读实施方案 篇2

一、按计划有序进行诵读

在班级开展这样的诵读实验, 首先就制订一份切实可行的计划。新课标中推荐篇目大多是古今中外一流大家的精品, 强调学生朗读, 要求让学生充分的读, 在读中品味、揣摩、感悟、积累, 逐步学会欣赏, 防止把理解与欣赏变成支离破碎的作品分析和文学知识传授, 提倡学生在读书思考的基础上, 发表独立见解, 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思考, 学会读书。同时, 课程标准对阅读的速度有了量化指标, 并要求学生学会朗读、默读、精读、略读、浏览等。因此, 诵读的第一步是确定好每一年级必读的篇目。根据要求, 采取共同诵读与自选相结合, 在黑板报上专辟一角, 确定每周的内容, 教师采取讲故事、引导学生看图、相互交流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大体了解意思, 练习朗读、背诵。

正确的诵读能帮助学生掌握文言知识, 理解经典古诗文内容。古诗文的诵读应注意正确朗读, 主要解决读准字音、分清句段和读出语气、读出节奏。这是诵读经典古诗词最基本的要求。学生在预习时就要做得充分, 在诵读时发现有哪些生字, 就应该利用工具书, 标上拼音, 扫清阅读障碍。千万不要遇到生字就一跳而过, 这样就中止了对文本的理解, 而且也无法去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诵读时根据内容的需要, 读出各种语气的抑扬顿挫和轻重缓急。

二、引导学生分清句读

分清句读就是要注意句中的停顿, 千万不可读破句应注意:较长句子中的句中读音停顿, 要和语意语言结构一致, 不可凭主观臆断。诵读时, 讲求语速、语调要求语速不疾不徐, 语调抑扬顿挫。有效的朗读不仅可以矫正读音, 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激发感情, 提高鉴赏水平, 而且可以增强语感, 提高诵经的效果。读来的东西感受最深掌握最牢。吟诵的时候, 对于探究所得到的不仅是理智的理解, 而且是亲切的体会, 不知不觉之间, 内容与理法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 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熟读可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也可以帮助记忆。反复朗读的过程, 是一个慢慢咀嚼、细细品味、渐渐消化的过程。因此, 文言诗文要在理解的同时, 采取反复消化的办法, 边熟读、背诵, 边理解、记忆, 然后再在实践活动中逐步消化和理解。

三、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学会古诗文

这个方法适用于刚入学年龄较小的学生, 根据他们的生理、心理特点, 这个时期, 他们的学习方法主要是“耳濡目染”, 他们非常善于模仿学习。其方法是:老师念一句, 学生跟着念一句, 念完一段了, 再重复一次、两次或多次, 然后学生自己念一遍、两遍、多遍, 然后全体一起念或部分人一起念, 可以变换读的方式, 或快或慢、或吟或唱, 或齐读, 或接龙, 或问答, 偶尔变换花样, 可以促进诵读喜好。总之, 就是反反复复地多念、多听。这就需要教师有意识地为他们营造一个诵读的环境。教师可以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 在学生的面前诵读经典, 不管他听不听, 都要坚持诵读下去。这样持续一段时间, 孩子也就模仿会了, 也就能“脱口而出”了。你往往只要提一个字, 他就会自己背下去的。如果能有相关经典的诵读录音, 在早读时平时反复地放给学生听, 效果也是很好的。最好是老师带诵, 录音辅助, 这样, 全班都可以感受到道德的真谛, 都可以同时接受道德修养的教育, 其效果会更好!在诵读时, 需给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孩子们本来是活泼可爱的, 而且喜欢背书、念书的, 所以, 只要顺势利导, 很容易保持轻松活泼的气氛。因为我们不要求孩子们去理解, 所以, 尽量少去讲解或不讲解, 以轻松、没有压力的心情去诵读。

四、主动引导学生阅读

这个方法主要适用于年龄稍大, 具备一定理解分析能力的儿童。对这些孩子的教育, 家长和老师配合可以先和他们交流, 给他们讲解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让他们首先认识到自己必须要加强道德修养。然后, 再告诉他们经典诵读的方法, 并引导帮助他们进行诵读。由于他们自己已经接受了道德教育必要性的观点, 所以, 他们也就能够自觉地进行诵读了。对学生要少责备多鼓励, 对有成就的学生常加鼓励, 一直让他维持在高峰上, 他会愈背愈快, 最终可达到过目不忘的记忆能力;对于不良的学生也不必责备, 说不定他哪天开窍就上路了, 只要有进步就表示满意, 加以赞赏, 也会让他获得一种成就感。

五、教师要宣传诵读古诗文的重要性

开学初先要在班上宣传经典诵读的意义:对学生全面发展, 特别是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培养学生人文精神, 树立学生向善的品质等方面有很大的作用, 要求孩子们人人积极参与。同时和家长取得联系, 请家长特别关心和支持这项活动, 每个家长都知道古人遗留下来的文学经典都浓缩着丰富情感、蕴涵着诗情画意, 都凝聚着他们的智慧结晶, 如能够勤读常背, 那一定对自己的文化积累和语文功底有极大好处的。在召开家长会, 把诵读篇目推荐给家长, 让家长参与到班级的活动中, 支持、配合、协助老师, 让孩子不仅在学校里能诵读, 在家里也能跟着大人一起读, 让学生感到诵读经典著作是重要而且非常有意义的一项活动。

总之, 将经典古诗文诵读融入语文教学, 有利于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有利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实现, 有利于语文素养的提高。典古诗文诵读就是在学生学习记忆的黄金期、在人格形成的关键期, 陶冶其优雅的性情, 培养其高尚的情操, 塑造其优良的人格。

摘要:古诗文特别是那些千古传诵的经典名篇一般都具有声韵和谐、意味隽永的特点。以经典美文为典范, 引导学生在诵读中学会细细品味, 更好地把握古诗文的意旨、意境和意趣, 这对学生各方面的发展都很有帮助。

关键词:诵读教学,小学古诗文教学,学生

参考文献

[1]何秀兰.略论语文课诵读教学的意义[J].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 (S1) .

[2]兰润花.诵读经典诗文, 提高学生人文素养[J].广东教育 (教研版) , 2008, (11) .

将古诗诵读进行到底 篇3

一、营造氛围,吸引学生

以唱响童谣式古诗为起点,诗化校园,让古诗进校园,进课堂,进活动。规定学生大量背诵诗歌,每周背一首诗,每年进行一次诗歌表演。这样做破除了诗的神秘感,使学生形成学诗、用诗、写诗的习惯。校园是孩子们健康成长的乐园,诗化校园,能让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走进古诗。如在校园的楼道瓷砖上刻上古诗、诗人画像,这不但成为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而且使校园的环境文化洋溢着浓厚的育人氛围,更使学生置身于诗的文化之中。

二、反复诵读,领悟情感

诗歌的特点是富于节奏美、韵律美和意境美,所以诵读起来朗朗上口。在每周一节的古诗教学中,我们都是通过各种方式的诵读来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为了使学生充分体会诗中的意境,我们常常让学生了解诗人做诗的背景,并扮演成诗人诵读古诗,从而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感悟诗意。

三、展开想象,训练说话

在进行古诗教学时,我时刻注意把握教材,精心设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并抓好说话训练。课堂上,通过教师的创设情意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即兴发挥能力。比如在理解《暮江吟》这首诗所描绘的内容时,我引导学生充分想象,将诗的意境在头脑中转化为画面,再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学生们争相发挥。这样做既达到了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的目的,又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诗意。

四、形式多样,其乐无穷

为了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诵读效率,我校坚持以班为单位,以校本教材为依托,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活动。

1.常规活动。每天上课铃一响,学生就会在领读员的带领下进行集体诵读诗文,这样做不仅让学生练习了诵读,也使学生快速安静下来。周三的早会,各个班级的学生或歌或舞,或诵或吟,各自展示本班前一天学习的古诗。每天午间一点四十分到一点五十分设定为学校经典诵读的专题广播时间,播放十分钟的古诗吟唱让学生欣赏。这些常规活动已成为我校一支永恒的序曲。学校里,古诗文经典诵读的风气很盛。

2.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学校提倡各个年级根据所选主题,以时令、节日等为契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多种方法诵读经典诗文。如四年段以清明节为契机,组织学生开展了诵读“学英雄、赞英雄”主题活动。学生通过上网、翻书找古诗,走进生活悟古诗,齐心协力诵古诗,还以说、唱、画的形式表现古诗的意境。

3.“六一”古诗文表演会。古人诵诗:“动声曰吟,长言曰咏,作诗必歌。”《诗·大序》为我们描述了这样一种境界:“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也。”“六一”节时,每个班级的古诗吟唱节目,不仅吟出了诗的韵味,还舞出了诗的意境,各个节目精彩纷呈。正是这些活动,将我校古诗文诵读活动推向了一个又一个高潮。

4.开展古诗文考级活动。每学期将近结束时,我校就会举行古诗文考级活动,要求学生背诵古诗文。无疑,这样的活动载体让学生巩固了知识,加强了语文的知识积累。学生在活动中,比记忆力,比心理素质,比小组间的团结合作精神,可谓是语文综合素养的大比拼。同时通过古诗考级活动,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使校园散发更多的书香韵味。

总之,古诗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巨大财富,我们应该好好利用。让我们努力将古诗诵读进行到底吧!

(责编 钟 岚)

古诗文诵读活动实施方案 篇4

我在学前班实施了《诵读古诗文》实施方案。

一、小学语文进行古诗文诵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及价值寻思

1、诵读经典古诗文能培养语感。

2、诵读经典古诗文能提高人文素养

3、诵读经典古诗文能增加学习兴趣

4、诵读经典古诗文能培养良好美感

5、诵读经典古诗文能提高写作能力

二、小学生古诗词诵读的实践探索

(一)引导学生诵读古诗文的内容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三字经》、《千字文》等。

(二)引导学生诵读古诗文的途径和方法

开展早晚吟诵诗活动。每日用早上十分钟时间读诗、词,解诗词;下午放学抽五分钟吟诵。每周一二首诗词,一段《三字经》,教师及时抽查,让学生达到“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另外,我根据儿童喜欢唱歌的特点利用歌曲的形式帮助他们来背诵,把一些要背的诗歌、韵文等填入孩子熟悉的曲谱里,让他们边唱边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一学期下来能背二三十首诗,一部分《三字经》。你看,课余时分他们常抑扬顿挫,甚至摇头晃脑,尽情抒发那些经典诗词。

(三)引导学生诵读古诗文的教学策略

可以说,有了教师的创新教学,才有学生的创新学习。古典诗词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让古典诗词教学插上创新的翅膀,让学生的创新能力与之一起高高飞翔,批判地吸收和创造性地继承,是我们语文教师责无旁贷的研究课题。

三、课题研究的初步效果

经典古诗词诵读活动实施方案 篇5

一、活动主题

诵读中华经典,营造书香校园。

二、活动目的

通过组织学生经典诵读比赛的方式,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熏陶和修养,接受中国传统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提高学生阅读古诗文经典的兴趣,增强广大学生文化和道德素质。

三、比赛时间及地点

1.集体赛

时间:11月下旬 地点:会议室

2.个人赛 时间:12月上旬 地点:会议室

具体时间在教工会议上通知。

四、比赛形式

分为集体赛和个人赛(具体细则见附页)。

1.集体赛以自选、抽背(参赛班级先自选自己最拿手的背诵,然后再进行随机抽取内容的背诵)为主要形式,同时鼓励穿插舞蹈、吟唱等艺术表演形式,以进一步提升诗文诵读的艺术表现力、感染力。

2.个人赛为“诵读小状元”评比赛,以参赛选手自选和抽背的形式进行。

五、比赛内容

一年级:下发的诵读教材中的前40首古诗。

二年级:1.《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的前40首古诗。2.《三字经》1-47页。

三年级:1.《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的前50首古诗。2.《弟子规》1-40页。

四年级:1.《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的前60首古诗。2.《千字文》1-47页。五年级:1.《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2.《论语》1-47页。六年级:1.《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2.《笠翁对韵》1-41页。

六、奖励方法

1.每个年级评出集体一等奖一名,颁发奖状。

2.每个年级按参赛人数的40%评出“诵读小状元”,颁发证书。

3.获一等奖班级的班主任在岗位责任制中加3分,其他班级加2分。获“诵读小状元”的学生给班任加2分(可累计)。

七、评委

王秀娟 孙中成 高春来 韩中梅 杨秀秀 张海侠 张辉

八、其它要求

1.各班教师高度重视,组织学生扎实开展读书活动,保证学生读书时间,积极参加本次比赛活动,扩大学生知识积累,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和能力,提升文化氛围,营造书香校园。

2.各班辅导教师要认真选材,努力创新形式,悉心指导,丰富内容,确保比赛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各班将自选背诵篇目及竞选“诵读小状元”选手名单于比赛前一天上报到教导处。

附页一

经典诵读活动集体赛细则

一、参赛对象及内容

1.对象:一至六年级全体学生。

2.内容:分自选内容和抽选内容,内容均选自本学期学校所发的经典诵读内容。自选内容各班根据全班都能背诵的古诗文在比赛前一天上报到教导处。

二、比赛方式

1.分年级比赛。

各年级都采用相同的比赛形式,根据相同的评分标准来评奖。(评分标准见下文)

2.比赛分自选背诵、抽背两种形式。

(1)自选:全班齐背,可穿插其它艺术形式。(2)抽背:在经典的诵读篇目中,任意抽取内容(自选的内容除外)。每班班长抽选内容后全班齐背。

三、评比细则

1.自选评分标准(集体):

(1)精神面貌好。(3分)

(2)普通话标准,诵读流畅,语速、语调恰当,停顿合理。(5分)

(3)诵读时间:5分钟内。(2分)(4)附加分:诵读形式丰富,感情处理得当,富有表现力、感染力。(2分)

2.抽选评分标准(集体):

(1)精神面貌好。(3分)

(2)普通话标准,诵读流畅,语速、语调恰当,停顿合理。(5分)

(3)诵读时间:7分钟内。(2分)

3.各项比赛内容分开评分,各评委评分采取10分制,8分起评,评分保留两位小数。自选内容总分为12分。

4.全部评委所评得分需去除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计算平均得分。自选内容和抽选内容项得分汇总得出集体总分。依据分数从高到低的顺序,每个年级评出一等奖一名。

附页二

经典诵读活动个人赛细则

——暨“诵读小状元”评选

一、参赛对象及内容

1.对象:各班按学生数的15%选派诵读小明星参与比赛。

2.内容:均出自本学期学校经典活动内容。

二、比赛方式

1.各年级参赛选手一起到场。选手按年级次序依次抽取上场顺序号。

2.每位选手自选一首,随机抽取一个诵读内容。3.全部评委所评得分需去除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计算平均得分。依据分数从高到低的顺序,每个年级按参赛人数的40%评出“诵读小状元”。

三、评分细则

比赛评分标准细分为5项,每项2分,满分为10分,比赛时去掉一个最高分和最低分,求平均分,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具体要求为:

1.仪表:衣着得体、精神饱满、仪态大方。

2.内容:正确无误,能脱稿朗诵。

3.形式:形式新颖,令观众耳目一新。

4.普通话:普通话标准、流畅,音色优美,吐字清晰,声音洪亮。

师生古诗词诵读比赛方案 篇6

北外附校1-6年级师生古诗词诵读比赛方案

一、活动目标

为了进一步落实《新课程标准》中关于弘扬民族文化精髓,加强学生民族文化底蕴的要求,开拓学生视野,培养良好的阅读和学习习惯。开展 “古诗词诵读”活动,传承中华文化,弘扬人文精神,推进素质教育”。从阅读经典中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汲取民族精神的丰富营养。

二、参赛对象

本次比赛的参赛对象为一至六年级全体学生。

三、比赛形式

本次古诗文诵读比赛将以年级为单位进行评比,全校展示。

四、具体安排

(一)准备阶段(9月12日——9月30日)

9月12日—9月16日教务处制定学校活动方案。

9月16日—9月30日班级学生诵读准备阶段,要求语文老师与班主任共

同完成。

(二)组织实施阶段

10月10日—10月21日年级诵读比赛。(利用综合实践时间,时间、地点提前上报教务)

10月18日周测时间进行教师诵读比赛。每年级组(课任教研组)选派一名老师参加。(内容为经典名著中的精彩片段、经典古诗词)

(二)展示阶段

10月24日升旗仪式公布获奖班级名单,年级推荐诵读优秀班级展示。(2——3个班)

六、奖项设置:

年级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单项奖若干。(可根据班额进行调整)

附:评分标准

1、语言流畅,吐字清晰,音量适中,语速得当。(30分)

2、所选的诗词适合儿童年龄特点,思想健康向上。(10分)

3、仪态大方、着装得体、动作适当。(20分)

4、感情充沛,感染力强。(20分)

古诗文诵读教学浅议 篇7

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诵读,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让他们在诵读中陶冶情性, 增长知识, 提高审美的素养, 逐步感悟古诗文的无穷魅力。

一.方式多样 重在激趣

课堂上, 教师可以通过声情并茂的示范诵读感染学生, 如教师范读李白的《将进酒》《蜀道难》等;可以通过配乐诵读或播放诵读录音熏陶学生, 如在《春江花月夜》的琵琶曲中诵读《琵琶行》;可以根据诗文内容指导学生分角色诵读以体验情感, 如《鸿门宴》《孔雀东南飞》;也可以鼓励有诵读专长的学生进行有个性理解的诵读带动其他同学主动参与。

教师的范读是为达到引领的目的, 因此教师切不可越俎代庖, 忽视学生的诵读实践。在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后, 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诵读, 并通过调控自读、互评、推荐读等有效形式, 释放学生的表现欲, 鼓励他们发挥挥主主动动性性及及创创造造力力。。

二.抑扬顿挫 体味音韵

有了诵读的兴趣和热情也不一定能读好古诗文。要读出古诗文的韵味, 还要学会把握古诗文的用韵、节拍、停顿, 以及声调的轻重缓急、字音的响沉强弱、语流的疾徐曲折。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体味到古诗文的音韵美, 从而进入“美读”的境界。

在诵读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 帮助他们体味不同诗文各具风格的韵味。例如, 读李密的《陈情表》要用深挚温婉的语调读出感人肺腑的“乌鸟私情, 愿乞终养”的至孝亲情;读李白的“噫吁嚱, 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要用惊叹的语气读出见到蜀道时的惊讶与赞叹其高险的情状;只有用昂扬激越的语调才能读出“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豁达乐观。

三.营造意境 展开想象

诵读的作品是否具有感人的力量, 相应的意境的营造是极为重要的。意境的营造启发性、暗示性。如以诵读教学法教授《琵琶行》时, 以琵琶乐曲《高山流水》导入, 暗示白居易与琵琶女的知音之遇。配上凄凉的二胡乐曲《二泉映月》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学生能更好的感受作者的不平遭遇。再配以《春江花月夜》的琵琶古乐中, 教师以饱含激情的诵读《琵琶行》。学生被老师倾情的诵读深深触动, 进而感动、沉醉, 深入作品内心, 在接下来的诵读赏析过程中, 学生诵读有激情, 分析有深度, 学生的创造性得到发挥, 在诵读中得到美的享受与情感的满足。

诵读可以激起学生丰富的想象, 同样, 丰富的想象又可以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在诵读中要善于调动学生, 激发其想象。因为古诗文的语言是高度凝炼的, 它用极有限的字数表达极其深刻的内涵, 不展开想象, 就无法走进诗人创设的意境, 无法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内涵。

四.强化训练 享用一生

民国时的大师们如鲁迅、胡适、蔡元培、赵元任、郭沫若、茅盾、沈从文、巴金、钱钟书、老舍、梁漱溟、陶行知……大都接受过严格的传统的私塾教育, 在少年儿童时期强记背诵了大量经典著作, 从而打下了宽厚的传统文化根基, 为他们成为学贯中西、融汇古今的大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要使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诵读习惯就必须进行强化训练。每一篇古诗文, 都要严格要求学生认真诵读, 重点课文、精彩文段还要背诵。开始时, 部分学生可能不习惯, 久而久之, 学生就会喜欢上古诗文诵读, 在记诵中感悟到古诗文的美, 进而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 以前记诵的古诗文就会成为让他们享用一生的财富。

诵读古诗文化 领略诗人文采 篇8

1949年前,受到封建社会的影响,以及一些新文化的深刻冲击,在古诗词鉴赏的理论与实践方面未能出现较多的作品,只是一些零散的范例点评。诸如:俞平伯《清真词释》、顾随《东坡词说》、《稼轩词说》,该时期未能出现体系周密的鉴赏方法。

1949年后,从建国后的三十年里面,古代诗词的鉴赏一直处于空白期,受到文革以及左倾思想的影响,在这个年代里一些文人的思想受到禁锢,当时他们鉴赏的著作和文章,几乎是绝迹。

改革开放过后,诗词鉴赏犹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此时是诗词鉴赏的繁荣时期,当时比较著名的文献有《唐诗鉴赏词典》、《宋词赏析》、《唐人七绝诗浅释》等,这些书在当时的影响极大。由于受到此前文革的影响,很多文人墨客,在这个时候可以得到释放,著作多如毛雨。

20世纪80-90年代,出著的鉴赏著作以及辞典多达数百种,开始出现对于某一个方面进行研究的鉴赏著作,例如:《鉴赏文存》、《诗词鉴赏七法》、《古典文学鉴赏论》等,这些具有代表性的著作,被当作教材来使用。[1]

二、探寻古诗词于高中语文教学之道

(一)换位思考法——创立情境,身陷其中

具有丰富内涵、深藏文化底蕴的古诗文,都与诗人所处的年代以及生活有着一定联系,但是由于诗词产生的年代比较久远,其中所包含的思维、情感、人文、地理等与学生们的实际有很大的差距,这对学生的理解以及对诗词的品味有着巨大的困难,因此,老师在实际教学中不应该采取满堂灌输的教学方法,一定要充分理解学生的难处,寻找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通过相关的背景资料以及一些视频介绍,为学生创设一个当时的情境,让学生换一个位置思考,假若学生就是诗人,会表达怎么样感情。

例如:《登高》这一首诗,老师先讲述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作者一个人在外面漂泊了8年,经历了沧桑,目睹了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的创伤,感受到了这个时代的苦难,因此,在晚年的时候写下这一篇诗文。通过这样一个背景材料的导入,让学生设想一下,自己假如处于那样一个时代,会有怎么样的感情,在借助这样一个基调的基础上,使教学变的更容易。[2]

(二)朗诵法——诗歌之美,美不胜收

诗歌的音韵美是其他的艺术手法难以相比的,诗歌不同于小说、散文之类的,诗歌是可以诵读的,读起来,琅琅上口。诗歌的诵读当中讲究平仄,因此,在读书的过程中一定要讲求音韵的美。现代诗文,在长短句的交错中,节奏以及韵律都全部展现出来,通过抑扬顿挫的变换来诠释诗人心中的感情。朗诵的时候,一定要读出节奏,从而能够在节奏中体会诗人的真实情感。古诗词的诵读分为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五言的朗读为“321”拍的结构,而七言的则是“43”拍的结构,学生自己先通过试读,合理调整语速以及语感,从而形成自己的风格,慢慢再加修正。

例如:《雨巷》这是一篇特别注重音韵美的诗文,这首诗主要押的是“ang”韵,每节押2-3次,这些韵脚的反复使用,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这个音韵,从而形成一个来回往复的效果。[3]

(三)情感把握法——真情收放自然

诗词的鉴赏一直是难点,也是高中语文老师教学的重点,从高考语文中就可以得到体现。情感往往也是最难把握与控制的,能够准确的把握诗词的情感,对于掌握诗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改革的不断进行,语文试卷中的客观题很多变为主观题,已经呈现出开放化和多元化的趋势,更加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对于诗词感情的把握就会显得十分重要,而诗词的情感不仅包含在诗词的形象上、内容上、语言上,诗词的内容是情感的表达,诗词的手法是情感的呈现,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对于情感的把握,从而促使对整篇诗词的感知。在对于诗词进行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需要深入挖掘诗词的多个层面,加深对理性层面地认识,从而培养学生更高的赏析能力。

陆机在《文赋》中讲到:“诗缘情而绮靡”,有情才有诗,情是诗的根本,抒发感情才是古诗词的重要的特征。古代文人凭借诗词的形式,来表达自己思乡、抒发爱情的喜悦、失恋的伤痛或者国家之痛等。面对这样复杂的情感,赏析诗词才需要控制和把握自己的情感,能够实现主体与客体的情感联系,从而使学生能够与作者产生共鸣,使情感得到升华。[4]

三、总结

总而言之,诗词中包含着诗词的文化、诗人的情愫,从中也延续着中华传统的文化,是诗人的智慧的结晶。因此,在实际生活的教学中老师要多方位、多渠道地的带领学生去欣赏古诗词之美,让学生从中收获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对中华名族文化的传承和对诗词中包含的美的享受。

注释:

[1]丁放.古代诗词鉴赏与高中语文教学[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9):106-107.

[2]王琳.谈谈职教语文中古诗文教学[J].科教纵横,2012,(11):213-213.

[3]白雪.诗歌教学,美的享受[J].教法研究,2012,(1):68-69.

[4]徐可.情感把握法在诗词鉴赏中的应用[J].文学教育,2012,(11):106-107.

经典古诗文诵读比赛活动方案 篇9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提高全校学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用语用字水平。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载体,以语文学科教学和课外阅读为主阵地。通过诵读比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传承祖国优秀文化,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创建我校良好的校园文化,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

二、活动目的

中华经典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为激发我班学生读书和诵读热情,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决定举办 “诵中华美文、展中学生风采”经典古诗文诵读比赛活动。

三、活动主题

诵中华美文、展中学生风采

四、比赛时间

11月初(具体时间待定)

五、比赛地点 教室

六、活动形式

1.抽查背诵。抽签5名学生检查背诵下发的篇目,所得分计入小组总分。

2.个人诵读。各组推选出一名班内诵读最好的学生参赛,比赛得分计入团体总分,同时作为个人奖评选依据。3.集体诵读。全组学生参与,以班级为单位集体诵读,比赛得分计入班级团体总分。

诵读篇目题材自选、不拘一格,突出特色,诵读时间不超过7分钟,可以配乐诵读。

七、诵读内容及要求

1.参赛诵读内容:中华经典古诗词、美文,可以是教材内容也可以选取课外读本内容。主题鲜明,内容健康,积极向上。

2.仪表稳重大方,要有感染力,使用普通话,朗读正确、流利,不丢字,不添字,停顿适当,感情丰富,诵读出作品的韵味,要脱稿朗诵。

八、评分标准(个人诵读、集体诵读)

1.朗诵时间(1分):2—7分钟,不足或超时要酌情扣分。2.作品演绎(3分):理解作品内容,准确再现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感情饱满、真挚,声情并茂,生动感人。

3.语音表达(2分)普通话标准,吐字清晰,声音洪亮,音色优美,声音富有感染力。

16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方案 篇10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根据《山东省教育厅等八部门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第十届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的通知的通知》(鲁教语字[2007]1号)、《关于印发泰安市中小学生读书活动实施意见的通知》(泰教发[2007]43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的同时,重视并加强对蕴含在语言文字中的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使语言和文化互为载体,创新推普形式,努力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和语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促进学校推广普通话、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组织原则

在小学开展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活动,应遵循三个原则:一是不给学生增加课业负担,不定目标,贵在天天诵读;二是不给教师增加工作负担,一天带领学生诵读两遍,贵在持之以恒;三是不给家长增加经济负担,不统一订购书籍资料,因陋就简,自愿量力。诵读的古典经文由市教育局统一组织筛选、推荐书目,对部分通用篇目进行选编。诵读范围以优秀的古典诗文为主,同时涵括典范的现代白话文作品。

三、活动要求

(一)全员参与。各单位要召开“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活动动员会,向全体师生和家长广泛宣传活动的意义,动员全市小学生共同参与。各学校要将古诗文诵读纳入泰安市中小学生读书活动,充分利用学校文化园地、宣传栏、广播站等宣传阵地,开办古诗文专栏,并为教师配备带有详细注解的国学启蒙经典书籍。书籍选用推荐青岛出版社的《国学启蒙经典》。教师要带头诵读,为学生欣赏诗词文赋作出示范。通过活动的开展,带动师生和家长广泛参与,在全市小学营造浓厚的诵读氛围。

(二)精选篇目。为让学生更多地接触一些必要的诵读篇目,全市统一诵读进度与篇目如下:

1、小学一年级

第一学期: 诵读《弟子规》。第二学期:

诵读《三字经》,《百家姓》。

2、小学二年级 第一学期: 诵读《千字文》。第二学期: 诵读《笠翁对韵》。

3、小学三年级 第一学期:

诵读《诗经》部分篇目。第二学期: 诵读《幼学琼林》,《中庸》。

4、小学四年级 第一学期: 诵读《大学》。第二学期: 诵读《增广贤文》。

5、小学五年级 第一学期: 诵读《论语》。第二学期: 诵读《孟子》。

(三)加强指导。学校可组织学生每天诵读10—20分钟,每天上午第一节课前和放学前,组织学生各诵读一遍,也可利用早读、课间的时间指导学生背诵。各班级要建立诵读记录簿,每次由指导教师签名记录。要积极创设良好的诵读氛围和环境,提倡通过经常的、轻松的大声朗读,自然成诵,不主张布置诵读任务和诵读指标,保护学生的诵读兴趣。教师要指导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地重复念唱,长期坚持,直到学生朗朗上口,耳熟能详。诵读时最好通篇诵读,快速诵读,一气呵成。

(四)搞好结合。各学校要结合校本课程开发和建设,把古诗文诵读和欣赏纳入校本课程内容,整合各类读书教育活动资源,使之课程化、制度化,保证效果;要结合学校德育工作,通过开展诵读活动,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丰富学校德育内容,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孕育纯朴的民风;要把经典诵读活动与语文教学和少先队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在注重活动效果的同时,更要注重活动的过程,力争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和展示的机会;要坚持学校、家庭相结合,开展“经典诵读进家庭”活动,指导学生回家后和家长一起诵读。

(五)总结表彰。每年召开总结会,展示优秀学校的成果;表彰一批在“中华文化经典诵读”系列活动中形成特色和成效显著的学校;表彰一批积极配合学校开展诵读活动的先进家庭,以此推动整个活动向更高层次迈进。

(六)组织领导。为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我局成立泰安市小学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整个活动的协调和指导。各县市区、各学校也要成立相应领导机构,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任务,落实责任,认真抓好诵读活动的具体组织工作。

中心小学“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

一、活动目标

(一)总目标

1、在诵读美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2、初步学会理解、鉴赏古诗文,在优秀的民族文化中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3、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古诗文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人文素养,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了解古诗文的写作特点。

4、在吟诵中学习古人运用多种多样的风格表达不同情感的方法,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吸取他们的智慧,加厚人文底蕴,提高自身修养。

5、激发阅读兴趣,加强诵读指导,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加强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

6、在诵读中有意识的积累、感悟和运用。

7、了解优秀的古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蕴涵了丰富的民族文化精神,宏扬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8、诵千古美文,品人生百味,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融会古诗文中的智慧、胸怀、情操、建立正确的人生信念。

(各年段目标)低年段

1、有感情的诵读古诗文,增强语感,加强记忆。

2、能背诵所学美文,提高记忆能力。

3、能够以绘画、书法、表演、歌唱、剪贴、舞蹈等多种形式来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中年段(在低年级的基础上增加以下几点)

1、能够借助工具书,自学古诗文,初步分析诗歌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2、在诵读中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运用。

3、了解优秀的美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4、激发阅读兴趣,发展学生个性,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高年段(在低中年级的基础上增加以下几点)

1、激发阅读兴趣,发展学生个性,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吸取他们的智慧,加厚人文底蕴,提高自身修养。

二、诵读内容:

1、小学一年级

第一学期: 诵读《弟子规》。第二学期:

诵读《三字经》,《百家姓》。

2、小学二年级 第一学期: 诵读《千字文》。第二学期: 诵读《笠翁对韵》。

3、小学三年级 第一学期:

诵读《诗经》部分篇目。第二学期:

诵读《幼学琼林》,《中庸》。

4、小学四年级 第一学期: 诵读《大学》。第二学期: 诵读《增广贤文》。

5、小学五年级 第一学期: 诵读《论语》。第二学期: 诵读《孟子》。

三、实施建议 活动的实施建议

(一)实施模式

采取课堂教学与课外自学结合的模式。

(二)实施原则:

使用教材本着参照性、灵活性、变通性的原则。提出:给你一种理念,让你去思考;给你一个空间,由你去创造。

(三)实施保障:

每周专门设立经典诵读校本课程一课时。校本课程的课时,在活动中发现学生的价值、发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特长、发展学生的个性。全面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与完善。大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多种渠道保证校本课程的实施。

(四)实施方案

加强校本课程开发的师资培训,并结合学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一课题进行专题研讨,提高认识,明确目标。以语文教研组为单位,根据学科特点、学生实际、学校状况、及目标导向等因素,研究校本课程的实施途径。以校本教材为载体探讨校本课程的组织原则、方法和手段。

1、课堂教学。

切入点:在课堂教学中,寻求提高学生的诵读水平有效策略与方法。主要手段:

(1)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诵读水平,掌握诵读方法。(2)总结教学方法与策略,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实践。(3)搜集整理诵读小贴士,在课堂教学中指导诵读。

2、环境创设。

切入点:从校园环境、学习环境的创设出发,寻求环境创设的有效策略。主要手段:

(1)创设人文的、优美的、具有美文特色的校园环境,陶冶学生情操。

(2)创设“美文欣赏与实践”的广播,让学生欣赏名家朗诵,为学生提供展示的空间。

3、资源利用。

切入点:充分利用人力资源、物力资源、活动资源寻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潜能的有效途径。

4、主要手段:

(1)开设美文诵读选修课程,丰富课程资源。

(2)通过多种形式展示学习效果,呈现学校丰富多彩的学习形式。(3)充分发挥学校图书馆的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4)结合祖国传统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诵读活动。

4、家校协同。

切入点:利用因特教学网络平台,实现家校学习一体化。主要手段:利用网络美文诵读欣赏,取得家校一致,创设氛围。

四、评价建议

1、评价原则:本课程评价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感悟,真正使评价起到激励性和发展性功能。同时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学生本人,还可以是学习小组团队。

2、评价内容

(1)学生参与学习的态度。(2)学生对有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3)学生运用有关知识的态度、熟练程度。

3、评价形式

(1)学生自评:学生自我对照参加本课程以来的变化,自己对自己评价。内容包括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4个等第。(2)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训练实践的态度(投入程度),运用技巧的能力,给学生适当的评价。教师可以用档案袋、成绩册、记分等方式对每位学生的表现简单记录,作为评价依据。

(3)学校评价:可以是学校了解本课程情况的方式,也可以是学生在学校某写活动中特长发挥,得到学校的认可、肯定。

(4)学生评价:学生根据被评价者参与研究学习以来能力的变化,给予认为合适的评价。

古诗文教学要重视诵读 篇11

关键词:古诗文;诵读;审美情趣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读古典诗文,应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这就要求教师教读古诗词应在指导学生咀嚼、体会、感悟和创新上下工夫,放手让学生诵读,从整体上去感知古诗词的音乐美,让他们自然而然地步入诗词的意境,最终获得思想的启迪,达到积累祖国语言,提高审美情趣的目的。

一、初读,赏诗语

古诗文用韵抑扬顿挫,用语精当典雅,特别讲究字句的干练、洒脱、清峻。教师在教学中要挖掘语言特色,引领学生学会诵读,自主感悟,倾心欣赏诗文的语言美。初读时,首先要读准字音,掌握文章的字词。对学生进行认真的训练,并及时纠正,学生在读准字音的同时很自然就掌握了其含义,把诗文也能读得文通字顺了。其次,注意重音。重音处理得好,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高音显得响亮,表示兴奋、喜悦的感情;低音显得幽沉,表示肃穆、悲哀的感情。第三,注意语调。语调指由于思想感情、语言环境的不同,或为某种表达效果,在声音上表现出来的升降、高低的变化。根据内容处理好语调,能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感情。如《过零丁洋》就要读得气壮山河、慷慨悲壮,《归园田居》就要读得与世无争、清新自然,《春望》就要读得忧国忧民、沉郁顿挫。第四,注意节奏。初读中的节奏需着眼于全篇。感情欢快的,可用快节奏;感情忧郁的,可用慢节奏。如《陋室铭》骈散结合,音调和谐,节奏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充满了音乐美,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二、诵读,解诗意

一篇诗文在诵读中把握了结构,了解了作者的思路,才能更好地把握其内涵。学生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抓住支撑句,掌握文章的思路,才能加快记忆的速度,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我们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变静为动,为学生的抽象思维提供形象依据。诵读时,教师根据文义、诗意配图、配乐,让学生在优美的图像、音乐中朗读诗文,能使学生更深刻地领悟文意、诗意。如教《陋室铭》时,教师根据文义,配上了几幅古色古香的图片和一段《高山流水》的音乐,使学生从中把握了作者的思路。配乐诵读时,文章所表达的高洁傲岸的志趣和抱负就呈现出来了。熟读后,利用多媒体设计动态板书,扣住思路,抓住关键句,用缺字法训练背诵,从易到难,不断减少屏幕出现的字数,最后让学生全文背诵。学生在一个课时内既掌握了背诵,又把握了文章,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三、研读,悟诗情

“文章不是无情物”。古诗文是人类情感的载体,古人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都在古诗文中得到淋漓尽致的演绎。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在熟读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感悟出《送元二使安西》中的友情,《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的爱国情,《春望》中的忧国忧民之情;才能悟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相隔两地的亲人的深情祝愿,“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是爱国志士的铮铮誓言,“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执著的信念,这些生动、具体、独特的个人阅读感受,不是老师能分析出来的,只有细心阅读,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将自身先前的独特体验融注到文本中,并对文本作出自己的创造性的阐释和解析,这不是教师的分析所能代替得了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主研读、自我完成,真切领悟作者创作的动机,达到与作者心灵的沟通,从而深刻地体味文章的情感,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和崇高人格的历练。

四、吟读,品诗味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反复吟读可以激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同样,丰富的想象又可以激发学生吟读的兴趣。在吟读中,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记忆表象,激发其想象。因为诗歌的语言是高度凝练的,它用极有限的字数表达极其深刻的内涵,学生不展开想象,就无法深入作品内部,就无法走进诗人创设的意境,无法体会诗人要表达的思想内涵。我们让学生在想象中吟读,在吟读中想象,就是希望学生通过吟读感知形象,运用想象去填补诗歌中留下的空白,品味诗意,走进诗人的意境。如,读《出塞》,试图让学生化身唐代诗人:登上塞外关城,明月下,望着辽阔的荒野,会想起什么呢——秦筑长城、汉卫边关、唐……为了戍守边境,这关城,从秦汉到现在,洒下了多少征人的血汗?为什么战争却连年不断……学生只要充分发挥想象,就能较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

学习古诗文要从诗文的字词品味、情感体味、风格认识、意境探求等方面来赏析。但要更好地鉴赏古诗文的音乐美、意境美、语言美,就要把诵读贯穿教学的始终。尤其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教师更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对古诗文诵读的能力和想象力,从而加深理解和感悟,获得思想的启迪。

(作者单位 陕西省岐山县第一初级中学)

古诗文教学要重视诵读 篇12

关键词:古诗文,诵读,审美情趣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读古典诗文, 应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这就要求教师教读古诗词应在指导学生咀嚼、体会、感悟和创新上下工夫, 放手让学生诵读, 从整体上去感知古诗词的音乐美, 让他们自然而然地步入诗词的意境, 最终获得思想的启迪, 达到积累祖国语言, 提高审美情趣的目的。

一、初读, 赏诗语

古诗文用韵抑扬顿挫, 用语精当典雅, 特别讲究字句的干练、洒脱、清峻。教师在教学中要挖掘语言特色, 引领学生学会诵读, 自主感悟, 倾心欣赏诗文的语言美。初读时, 首先要读准字音, 掌握文章的字词。对学生进行认真的训练, 并及时纠正, 学生在读准字音的同时很自然就掌握了其含义, 把诗文也能读得文通字顺了。其次, 注意重音。重音处理得好, 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高音显得响亮, 表示兴奋、喜悦的感情;低音显得幽沉, 表示肃穆、悲哀的感情。第三, 注意语调。语调指由于思想感情、语言环境的不同, 或为某种表达效果, 在声音上表现出来的升降、高低的变化。根据内容处理好语调, 能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感情。如《过零丁洋》就要读得气壮山河、慷慨悲壮, 《归园田居》就要读得与世无争、清新自然, 《春望》就要读得忧国忧民、沉郁顿挫。第四, 注意节奏。初读中的节奏需着眼于全篇。感情欢快的, 可用快节奏;感情忧郁的, 可用慢节奏。如《陋室铭》骈散结合, 音调和谐, 节奏明快, 读起来朗朗上口, 充满了音乐美, 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二、诵读, 解诗意

一篇诗文在诵读中把握了结构, 了解了作者的思路, 才能更好地把握其内涵。学生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 抓住支撑句, 掌握文章的思路, 才能加快记忆的速度, 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我们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 变静为动, 为学生的抽象思维提供形象依据。诵读时, 教师根据文义、诗意配图、配乐, 让学生在优美的图像、音乐中朗读诗文, 能使学生更深刻地领悟文意、诗意。如教《陋室铭》时, 教师根据文义, 配上了几幅古色古香的图片和一段《高山流水》的音乐, 使学生从中把握了作者的思路。配乐诵读时, 文章所表达的高洁傲岸的志趣和抱负就呈现出来了。熟读后, 利用多媒体设计动态板书, 扣住思路, 抓住关键句, 用缺字法训练背诵, 从易到难, 不断减少屏幕出现的字数, 最后让学生全文背诵。学生在一个课时内既掌握了背诵, 又把握了文章, 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三、研读, 悟诗情

“文章不是无情物”。古诗文是人类情感的载体, 古人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都在古诗文中得到淋漓尽致的演绎。在教学过程中, 只有在熟读的基础上, 我们才能感悟出《送元二使安西》中的友情,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的爱国情, 《春望》中的忧国忧民之情;才能悟出“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是相隔两地的亲人的深情祝愿, “粉身碎骨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是爱国志士的铮铮誓言,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是执著的信念, 这些生动、具体、独特的个人阅读感受, 不是老师能分析出来的, 只有细心阅读, 让学生与文本对话, 将自身先前的独特体验融注到文本中, 并对文本作出自己的创造性的阐释和解析, 这不是教师的分析所能代替得了的, 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主研读、自我完成, 真切领悟作者创作的动机, 达到与作者心灵的沟通, 从而深刻地体味文章的情感, 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和崇高人格的历练。

四、吟读, 品诗味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反复吟读可以激起学生丰富的想象, 同样, 丰富的想象又可以激发学生吟读的兴趣。在吟读中, 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记忆表象, 激发其想象。因为诗歌的语言是高度凝练的, 它用极有限的字数表达极其深刻的内涵, 学生不展开想象, 就无法深入作品内部, 就无法走进诗人创设的意境, 无法体会诗人要表达的思想内涵。我们让学生在想象中吟读, 在吟读中想象, 就是希望学生通过吟读感知形象, 运用想象去填补诗歌中留下的空白, 品味诗意, 走进诗人的意境。如, 读《出塞》, 试图让学生化身唐代诗人:登上塞外关城, 明月下, 望着辽阔的荒野, 会想起什么呢——秦筑长城、汉卫边关、唐……为了戍守边境, 这关城, 从秦汉到现在, 洒下了多少征人的血汗?为什么战争却连年不断……学生只要充分发挥想象, 就能较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

上一篇:加油站双层油罐下一篇:深入开展法制理念教育切实提高检察队伍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