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诵读技巧

2024-07-24

古诗文诵读技巧(精选8篇)

古诗文诵读技巧 篇1

古诗词诵读技巧

节奏

古诗词的诵读节奏的划分,通常有两种依据。或按音节划分,或按语意划分。也就是说在朗读时停顿的单位可以是一个相对完整的音节或意义。例如:“劝君更尽一杯酒”一句依音节可划分为“劝君/更尽/一杯酒”;按意义可划分为“劝君更尽/一杯酒”。

一般来说,诗歌中按表音节奏划分多,按表意节奏划分少。四言为“二二”节奏,如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五言有“二二一”节奏,也有“二一二”节奏,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晨兴/理/荒秽”(《归园田居》其三),“夕露/沾/我衣”(同上),这主要是因为中间的这个词是动词,与后面的构成了动宾结构。七言有“二二三”也有“二二二一”节奏,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另外还有“二二一二”节奏和“

四、三”式,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如“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同上);“水面初平/云脚低”(同上),“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他们的区别在于意思的连贯性和成语的连读上。“水面初平”是主谓结构。

同时,韵脚要读得响亮而稍长,读出诗歌的韵味。词主要是按意义单位来划分。如“无言/独上/西楼”,“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相见欢》),这是按照动宾之间划分。更应注意词中“一字领”的句子,如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其中的“对”“渐”字必须停顿并重读。

语速

朗读速度的快慢是根据所表达的作品的具体内容来决定的,要与语意感情相协调。内容决定速度,一般地说,诗词特别是古典诗词要读得慢些,给人以体味的余地,景物描写也应读得慢些,给人清晰的印象。与此相反,快速的动作、紧张的场面、引人入胜的情节,都应该读得快些。在表达欢乐、兴奋、惊惧、激动情绪时语速较快,在表达忧郁、悲伤、痛苦、失望、迟疑情绪或心情沉痛及回忆往事时,语速比较缓慢。语速的快慢可根据诗文中作者情感的抒发或情节发展灵活处理。一般情绪欢快、情节紧张时快,情绪悲伤、情节舒缓时慢。例如,杜牧的《江南春》、朱熹的《春日》诗中充满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喜爱,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语速可稍快些;陆游的《示儿》表达出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爱国热情,情绪悲伤,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抒发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诵读语速可稍缓。

语调

语调的抑扬变化可以产生各种不同的感受和效果。依据感情内容的不同,采用升降平曲四种曲调,可形成朗读中的声音变化,表现各种感情态度。一般地说,表达高昂激动的感情或疑问、命令的语句,用升调;表达低沉平缓的感情或感叹、祈使的语句,用降调;表达内容分量较重的文句或仅是叙述、解释的话,用平调;表达复杂的情绪或隐晦的感情等,用曲调。

语调和语速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调的抑扬升降和语速的快慢缓急往往连为一体:语速缓慢的,语调往往下降而平抑;语速急切的,语调往往随之上升而高扬。反之,语调低沉平抑的,语速就较慢;语调激昂高扬的,语速就较快。重音

在词或语句里念得加重的音叫作重音。重音又可分为语法重音和逻辑重音。语法重音是句中的主要动词和表性状和程度的状语。逻辑重音是读者随情感的需要突出和强调的词语。诗歌朗读要处理好这两方面的重音。

例如:

李白《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朗读时要处理好如下重音:“破吴归”“尽锦衣”“满春殿”“只今惟有”。“破吴归”“尽锦衣”“满春殿”等重音的处理能极尽勾践踌躇满志、耀武扬威、荒淫逸乐的神态,“只今惟有” 重读且作停顿,再将“鹧鸪飞”慢慢吟出,诗人对盛衰无常的慨叹、人事变迁的思考、在朗读中就能将其慢慢放大,并且清晰地显现出来。

古诗文的重音的处理,要结合句子找出规律,以更好地表情达意。它可根据语句所要表达的重点决定的,也可出现在表现内心节奏强烈,情绪激动的情况中,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诗中一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以一个“绿”字写活了初春江南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景色。诵读时用重音来突出“绿”字,使朗读的作品色彩丰富,充满生气,有较强的感染力。

古诗词因为押韵,音节整齐均称,句调抑扬顿挫,所以朗诵时用得最多的技巧是重音、停连、语调和节奏。在朗读时需要强调或突出的词或词组,甚至某个音节叫重音。突出重音的方法很多,重读、重捶只是其中一种,轻读轻吐、拖长、快中显慢、高低相间、虚实互转、前后顿歇都是突出重音的方法。停连,指的是朗读语流中声音的中断和延续,声音中断处是停顿,声音延续处是连接。语调是由语气决定的,大致可分为平调、升调、降调和曲调四类。在有声语言的表达上所显示的快与慢、抑与扬、轻与重、虚与实等等和(去掉)回环交替的声音形式,就是节奏。节奏并不完全等于速度,而速度是构成节奏的主要内容。朗读所形成的节奏种类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紧张型——急促、紧张、气急、音短;轻快型——多扬少抑,轻快、欢畅;高亢型——语势向高峰逐步推进,高昂、爽朗;低沉型——语势抑闷、沉重、语音缓慢、偏暗;凝重型——多抑少扬,语音沉着、坚实、有力;舒缓型——气长而稳,语音舒展自如。这几种技巧常常是综合运用的。

诗文的韵律音乐性首先体现在音顿的疏密、音尾的长短、音高的抑扬、音量的强弱几个方面有明显的对比,吟诵时应该有所变化。

一般来说,每个节拍的后一个字遇到平声时,可适当延长,遇到仄声时宜作停顿,可以达到抑扬顿挫的效果。

练习

1.下列诗句中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C.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D.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2.下列诗句中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B.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C.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D.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3.下列诗句中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B.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C.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D.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4.下列诗句中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B.不堪/听急管/烦弦(周邦彦《满庭芳》)C.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D.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李白《将进酒》)5.下面诗句的节奏或其韵脚的延长音注得有错误的是

A.天门/中断/ 楚江/开---

B.碧水/东流/至此/回---C.两岸/青山/相对/出---

D.孤帆/一片/日边/来---6.对《望庐山瀑布》的诵读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A.第一句中的“生”字,不仅把香炉峰写“活”了,也把山间烟云冉冉上升、袅袅流动的景象生动地表现了出来。“生”字应读重,读慢,以突出香炉峰的烟雾不断地、慢慢地向上升腾的情景。

B.第二句中 “挂”字用得很传神。瀑布原本是从山壁上突然倾泻而下的水,远远看起来就像是悬挂着的布,所以叫瀑布。作者用“挂”字形容它从上而下,非常形象。应该重读。C.第三句中“飞流直下”形容瀑布笔直而下,气势磅礴,因此读此句吐字要强劲、响亮,而“三千尺”是作者夸张的写法,读的时候要加快语速,以增强气势。

D.第四句中“疑”是诗人大胆而新奇的想象,应该重读,以突出诗人对大自然的赞叹。7.下列各项对《泊秦淮》(杜牧)诵读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烟笼寒水|月|笼沙

语气柔和且含淡淡哀愁,“月”后稍做停顿,不换气。读出夜幕中秦淮如梦如烟又冷又静的感觉。“笼”读成次重音,稍拖长,读出朦胧、迷茫、空幻、冷漠的感受。

B.夜泊秦淮|近|酒家

整句用平稳陈述的语调来读,语速前面快而后面慢,运用快中显慢、前后顿歇的技巧使节奏富于变化。“近”后稍做停顿,不换气。

C.商女不知|亡国恨

特别强调“亡国恨”这三个字,声音拖长并重读重捶,感情要喷发,像一条线抛出去。以激愤的感情直抒胸臆,读出国家衰亡、满腔愤恨的感情。

D.隔江犹唱|后庭花。“隔江犹唱”用升调,语气饱满。读“后庭花”时,语速渐慢,声音渐大,成阶梯状逐渐升高。“犹”读成次重音,表达出诗人由愤而悲的感情。8.下列各项对《苏幕遮》(周邦彦)诵读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燎沉香,消褥暑。”作者所处环境是室内,空气潮湿,作者情绪是烦闷的,读时,语速稍慢,声音应低沉。

B.“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耳畔传来鸟的鸣叫,转为欢快,读时声音应清脆,节奏加快。C.“叶上初阳”三句,诗人已置身室外,视野开阔,境界清远,诵读时语势要连贯,中音中速,“风荷举”重读,要读出英姿飒爽的感觉。D.下片抒发怀乡之情,格调轻柔,如梦似幻。“故乡遥,何日去?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四句为短句,应加快语速,读出思乡急切之情。后三句写词人梦回故乡,要充满深情地读。9.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B.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C.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D.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10.下列诵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梦游天姥/吟留别

B.云青青兮/欲雨 C.失向来/之烟霞

D.未老/莫还乡 11.下列诗句或词句停顿不当的一项是

()

A.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B.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C.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D.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12.下列诵读停顿错误的一项是

()A.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B.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C.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D.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13.下列对《蜀相》的诵读节奏或平仄有误的一项是

()A.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平仄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 仄平平B.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仄平仄仄 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C.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平仄平平平仄 仄 仄平平仄 仄平平D.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 仄平

14.下列对《虞美人》的诵读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前句是诘问苍天,也是抒发自己浓烈的感情,情绪的核心词“何时”要放慢语速,强调愁绪无法遏制。后句从现实转入回忆,故声音要渐弱,表达感慨万端的情绪的“知多少”也宜放慢语速。B.“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这两句将现实和过去对比来写。诵读时要以平淡的语调出之,语速要慢,“昨夜”后停顿延长,“又”重读,“东风”收尾要淡,后句要注意切分词句,强调顿挫之感,把“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三个词组的诵读节奏区分开。

C.“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这两句既是回忆,又是推想。诵读时要把“物是人非”的感慨表现出来,通过语音的顿挫、凝滞表现巨大的悲哀,尤其是“朱颜改”三个字,应放慢语速,加强吐字力度,但音量不要大。

D.“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两句通过自问自答来直抒胸臆,是整首词情绪的高潮。愁如春水,澎湃胸中,不可遏止。诵读时要把这无尽的哀愁表现出来,形容愁之深之多的词语“几多”“一江”要重读,“愁”和“春水”也要重轻读,“向东流”是指愁绪的绵长无尽,声音要延长。

15.下列对《阁夜》的节奏划分及诵读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首联描绘冬景,有萧瑟之感,应读得平缓。表达促迫之感的“催”和蕴含作者心境的“寒”要适当重读,延长时值。

B.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颔联表现五更鼓角的悲壮之声和三峡星河的动荡之感,前句萧瑟,后句浩荡,诵读时要语调高亢,音域放宽。

C.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颈联前句写百姓悲天跄地的哭声,情绪凄惨;后句写渔樵时起时落的歌声,情绪悠远。诵读时要形成对比,前句语调悲抑、沉重,后句语调平直,突出悠远之感。

D.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尾联抒发人生感慨。前句表达人生历史的虚无感,诵读时音节要舒展,表达贯穿古今的无穷之思,音调要低沉,表现出无奈的心情。后句是自我开解又无法解脱,“寂寥”是情绪核心,诵读时语调要慢,语调沉郁,音节顿挫。

答案解析

1.A

离离\原上\草

2.A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3.B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4.B

不堪听/急管/烦弦 5.C

不是韵脚,不延长。

6.C

“三千尺”是作者夸张的写法,读的时候音可以适当拖长,以增强气势。7.D

“后庭花”降,语速渐慢,声音渐小,成阶梯状逐渐下降。

8.D

“故乡遥,何日去?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四句放慢语速,有种自言自语之感。9.A 解析

应为“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10.D

解析

A项,“吟”为古体诗的一种体裁,应在“吟”后停顿。B项,主谓之间停顿,应在“云”后停顿。C项,动宾之间停顿,应在“失”后停顿。11.C

“算”为领字,后面应停顿。12.B

女娲/炼石/补天/处

13.D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 仄平14. D “愁”和“春水”要轻读。

15.A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朗诵艺术中的一般语言技巧

一、停连

1.停顿包括:文法停顿、语法停顿、逻辑停顿、心理(情感)停顿。

● 文法停顿:第一种按照行文的标点符号进行停顿,第二种由文章结构决定的,这种停顿是为了表示文章的层次,段落,部分等所作的停顿。停顿是有思想,有内容的,并不是空的。

● 语法停顿:由句子的语法结构造成停顿。①某些介词前面或后面②方位后③动词后④某些连词前面或后面(因为,如果,和等)

●逻辑停顿:一般较短,只相当于顿号所作的停顿。有强调性停顿,并列式停顿,呼应性停顿(有些词具有领属关系,比方说,是、想、要、有、像、如等,其后要停顿)领词,尾词停顿。

●心理停顿:由心理情绪决定的,常有激发诱导的意味。达到的效果“此时无声胜有声”“虽无言,却有情;虽无声,却意无穷”

例如:美丽的梦 / 和美丽的诗一样,都是可遇 / 而不可求的,常常在 / 最没能料到的时刻里 / 出现

——席慕容《初相遇》

2、与停顿相反的一对观念——连贯(用~表示)

朗诵过程中,思想情感一直处于积极的运动状态,在意思延续或激情澎湃的地方,必须一气呵成,这就需要用语流连贯的表达技巧。

例如:你的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二、重音——重音的读法

1、低中见高法:就是把要强点的字词读得重一些,响一些。这是最常见的方法。

2、实中转虚法:虚声指声轻气多的声音。采用重音轻读的形式。

3、快中显慢法:把某些字词的读音有意拉长,形成拖腔。

4、连中带停法:运用停顿来突出重音,几乎每个主要的重音都离不开它。

三、节奏:节奏是在一定思想感情起伏的支配下,呈现出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语音形式的循环往复。

基本要领:句首不同起,句尾不同落,句腰不同峰。

例:《最后一课》《卖火柴的小女孩》——沉稳型

《春》《天上的街市》 ——轻快型

《沁园春 雪》《济南的冬天》——舒缓型

四、语气:包括诵读的抑扬(语势及语调)、顿挫(停连)轻重(重音)、徐疾(节奏)等的变化。

篇1:经典古诗诵读串词

感受经典——中华古诗词诵读汇报演出节目串词

男(甲):寒霜染大地,浓雾锁江天,我们跟随冬天的脚步在美丽校园中快乐生活。

女(甲):奇文共欣赏,读书破万卷,我们跟随诗人的神韵在诗意校园中感受经典。

男(乙):当冬日的寒风掀开了中华诗国的宝库时,一首首唐诗宋词就从幽幽远古跳跃出来。

女(乙):当冬日的暖阳照耀着祖国花朵的笑脸时,一首首唐诗宋词就从他们口中传唱出来。

男(甲):字字珠玑,女(甲):句句经典!

男(乙):声声诵读,女(乙):津津有味。

合:朗诵古诗词,我们就是在和诗人们进行心灵的聚会。我们在朗诵中游览祖国美丽的山山水水,我们在朗诵中感受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和文化,我们在朗诵中汲取和传承民族精神!德阳市实验小学第十三届读书节“感受经典——中华古诗词大朗诵”汇报演出现在开始。

女(甲):在古诗词中,有很多文字浅显而意境悠远的好诗,它们有的咏物,有的状景,有的说理,有的甚至是儿童启蒙的教材。这些好诗,无论男女老幼,说,几乎都能脱口而出;写,几乎都能信手拈来。接下来请欣赏由一年级表演的节目《古诗词诵读<画鸡><春晓><静夜思><三字经>》。

男(甲):在我们中国革命的峥嵘岁月中,有一个响亮的名字——毛泽东,同样,在我们中华古诗词的瑰宝中,毛泽东仍然是一个响亮的名字。让我们记住领袖毛泽东,诗人毛泽东。请欣赏二年级为我们朗诵毛泽东的一首著名的词——《沁园春· 雪》。

男(乙):同学们,你们知道“精忠报国”的故事吗?你们了解“莫须有”的典故吗?一曲《满江红》之所以千年传诵不衰,不仅仅有“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样的好句,更因为我们从这首感情激扬,气势磅礴的词中看到了一位民族英雄的气节。有请三年级为我们朗诵岳飞的一首著名的词——《满江红》。

女(乙):春花秋月本来是一年当中最美好的景色,可是面对亡国之恨,反而更加增添了诗人的许多忧愁。少年不识愁滋味,细品诗人写情愁。请欣赏四年级朗诵的《虞美人》。

男(甲):诵读“大江东去”,我们激-情荡漾,神游“故国英雄”,我们真情流淌,想起“三苏父子”,我们豪情满怀。请欣赏四年级的配乐朗诵《赤壁怀古》。

女(甲):古诗是美丽的,一行行诗句整齐地排列着,我们看到它是美丽的,品味着蕴含在诗句中的意境,我们同样感到它是美丽的,如果把它谱成曲子,唱着它,我们更能感受到古诗的音韵美。请欣赏由三年级表演的《古诗歌曲联唱》。

男(乙):如果说古诗词是一座文化百花园的话,那么古诗词中那一句句著名的诗句就是一朵朵艳丽无比的奇花;如果说古诗词是一首优美歌曲的话,那么古诗词中那一句句著名的诗句就是整首歌词中广为流传的歌词。把一句句古诗词名句串烧起来,就是一道别具风味的文化美餐,读着一句句古诗词集锦,就是在感受经典中的经典!有请五年级为我们朗诵《古诗词名句集锦》。

女(乙):天地有四方——东南西北,自然有四季——春夏秋冬,人生有四味——酸甜苦辣。聪明> 的诗人们,往往把人生的不同体验寄寓在四季的不同风光中。是啊,赞美四季就是赞美我们美好的生活。请欣赏由五年级为我们带来的古诗朗诵《四季之歌》。

女(甲):母亲,一个多么温暖的词语,母性,一个多么柔美的词语,母爱,一个多么伟大的词语!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请欣赏六年级的古诗联诵《游子吟》。

合:今天,畅游在诗的海洋,我们的胸怀变得更加壮阔;今天,站立在诗的山巅,我们的视野变得更加高远;我们在回味中享受诗情画意,我们在诵读中感受美文经典!朗朗的诵读声还将继续回荡在我们的校园上空,中华经典必将伴随我们代代相传。德阳市实验小学第十三届读书节“感受经典——中华古诗词大朗诵活动”汇报演出到此结束,再见。

篇2:经典古诗诵读串词

主持人:甲-崔宇辰 乙-常广义 丙-张宵曼 丁-吴爽

【甲】:尊敬的各位领导

【乙】:各位老师

【丙】: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上午好!

【丙】:走过岁月的长河,往事悠悠,仿佛就在昨天

【丁】:漫过时间的河堤,海角天涯,仿佛就在眼前

【甲】:寒霜染大地,浓雾锁江天,我们跟随冬天的脚步在美丽校园中快乐生活

【乙】:奇文共欣赏,读书破万卷,我们跟随诗人的神韵在诗意校园中感受经典

【丙】:当冬日的寒风掀开了中华诗国的宝库时,一首首唐诗宋词就从幽幽远古跳跃出来

【丁】:当冬日的暖阳照耀着祖国花朵的笑脸时,一首首唐诗宋词就从他们口中传唱出来

【甲】:字字珠玑,句句经典!

【乙】:声声诵读,津津有味!

【丙】:今天,就让我们相聚在这里,传承千古文明

【丁】:今天,就让我们相聚在这里,享受诗意人生

【合】:振华小学“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大赛”现在开始!

【甲】:母亲,一个多么温暖的词语;母性,一个多么柔美的词语;母爱,一个多么伟大的词语!“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请欣赏幼儿园小朋友为我们带来的古诗--《游子吟》

【乙】:“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让我们一起随着李白的诗《秋浦歌》去领略诗人的壮志哀愁!

【丙】:“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爱惜粮食、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之美德,请欣赏《悯农》

【丁】:景浸润着情,情感染着人,让我们随着四季去领略那美丽的自然风光吧。请听一年级小同学带来的《四季》

【甲】:世界上房子千千万,而我独爱这一座,为什么呢?因为这是我们的小学堂。请欣赏一年级的《哪座房子最漂亮》

【乙】:听,小动物们在干什么呢?原来它们是在《比尾巴》呢!请欣赏一年级的精彩亮相《比尾巴》

【丙】:你看,一年级的小同学多精神啊,接下来有请二年级的小同学闪亮登场,集体表演《古诗十首联诵》

【丁】:天地有四方--东南西北,自然有四季--春夏秋冬,人生有四味--酸甜苦辣。聪明的诗人们,往往把人生的不同体验寄寓在四季的不同风光中。是啊,赞美四季就是赞美我们美好的生活。请欣赏由三年级为我们带来的古诗朗诵《四季之歌》。

第一卷:春之歌(《春晓》《咏柳》《绝句》《宿新市徐公店》);

第二卷:夏之韵(《小池》《牧童》《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第三卷:秋之思(《山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夜书所见》);

第四卷:冬之曲(《江雪》《山中》《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甲】:雷锋的事迹遍天下,雷锋的精神代代传。接下来请欣赏三年级带来的《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乙】:秋,轻轻地踏着脚步向我们走来了,让我们《听听,秋的声音》

【丙】:古诗是美丽的,一行行诗句整齐地排列着,让我们品味蕴含在诗句中的意境,感受古诗的音韵美吧。请欣赏由四年级集体表演的《古诗十二首联诵》。

【丁】: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有时温柔可亲,有时活泼淘气,接下来请欣赏老舍的作品《猫》。朗诵者:四年级的丁甜甜、吴迪

【甲】:巴金的散文《鸟的天堂》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优美的自然风景画卷,读之会令人陶醉不已。下面就请欣赏四年级同学的精彩展示--《鸟的天堂》。朗诵者:张兴然、葛哲轩、宋巧玲、常文静

【乙】:在我们中国革命的峥嵘岁月中,有一个响亮的名字--毛泽东,同样,在我们中华古诗词的瑰宝中,毛泽东仍然是一个响亮的名字。让我们记住伟大领袖毛主席,诗人毛主席。请欣赏五年级马英豪为我们朗诵《沁园春·雪》。让我们从伟人的诗句中,去领略博大的胸襟和情怀。

【丙】:古诗是中华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用不同形式的演唱,可以使古诗变得妙趣横生。下面就请欣赏五年级的《古诗四首吟唱》,可要留意一下他们的表演呦!

【丁】:感恩是一种美德,每个人都应该有颗感恩的心,感谢别人对你的帮助,感谢家人、朋友对你的关心,感谢老师对你的栽培。请欣赏五年级带来的一首动人的诗歌--感谢

【甲】:如果说古诗词是一座文化百花园的话,那么古诗词中那一句句著名的诗句就是一朵朵艳丽无比的奇花;如果说古诗词是一首优美歌曲的话,那么古诗词中那一句句著名的诗句就是整首歌词中广为流传的歌词。把一句句古诗词名句串联起来,就是一道别具风味的文化美餐,读着一句句古诗词集锦,就是在感受经典中的经典!请欣赏六年级的《古诗联诵》

【乙】: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让我们随着《中华少年》去感受中华少年的力量吧!有请六年级的同学上场。

【丙】:雄赳赳、气昂昂,看我们的队伍多雄壮!让我们从六年级同学表演的诗歌《我们的方阵》中,去领略新时代少年儿童的崭新面貌!

【甲】:历揽千载辉煌

【乙】:长歌浩叹古今

【丙】:今天,我们吟颂诗篇,演绎经典

【丁】:今天,我们积淀智慧,传承文化

【甲】:我们从历史的珍宝中满载而归

【乙】:我们一起共享这场精神的盛餐

【丙】:亲爱的同学、老师们,我们今天的活动不仅仅是一个展示,更是我们前进的动力,让我们--

【合】:把经典诵读融入每一天,展翅高歌飞向未来。“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大赛”到此结束,谢谢!

篇3:经典古诗诵读串词

一、开场词

女:沿着经典诗文的流淌脉络,聆听历代先贤留下的永恒声音,那里饱含了人性的至真至善至美。

男:触摸天下苍生创造的优秀文化,那里写满了中华文明的优美与高雅,雄浑与放达。

女:走进书里去,让知识的浪花澎湃你少年的胸怀。

男:从书里走出来,让智慧的箴言树起你人生的路标。

女:我们信念坚定,“最是书香能致远”。

男:我们步履坚实,与经典同行,为生命阅读。

女:大手与小手相牵,穿越华夏文明;我们把握的是般若之智。

男:梦想辉煌,采日月精华,集天地灵气;我们将翱翔宇宙之内,纵横四海之外。

合: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

女:古诗文诵读大赛汇报演出现在开始。

男:请欣赏……

二、中间串词

男:轻叩古典诗文的大门,我们眼前出现了一个五彩纷呈的世界。

女:“不积硅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今天就让我们漫游在古诗文的长河中,去感受诗歌的 合:博大精深!

男:春天,生机盎然,杨柳依依。

女:夏天,生机勃勃,葵花朵朵

男:秋天,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

女:冬天“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女:如果说唐诗宋词是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明珠。

男:那诗中的春夏秋冬更是中华文明的千年积淀,是陪伴我们一生的财富。

女:那就让我们一同领略古诗中春夏秋冬的绚丽多彩。

男: 让我们洗去一身的疲惫,带着一颗平静的心去细细品味声音的精彩,静静聆听朗诵的魅力摘下所有的面具,感受文字的鲜活跳跃与五千年文化凝练的精华。让我们共同传承民族智慧,让中华五千年的文化滋润我们的心田。让心灵穿越时空,在诗韵美文里再一次升华!用心灵呼唤美丽,这美丽又回到我们的心灵。用声音诠释生活,这生活一定会因了你的魅力而更加美丽。

女: 让我们把这穿透千古凝玉的声音守在心田,让记忆的帆涨满辽阔的海风,让美丽的梦境跌落凡间。让你的声音,我的感动,连同这风花雪月的浪漫都凝聚在这一片蓝天里!请欣赏《风花雪月》。

男:乐莫乐兮新相知,悲莫悲兮生别离。千百年来,故国乡土之思,骨肉亲人之念,挚友离别之情牵动了无数国人的心弦。李白送浩然,王维送元二。乘舟欲行,桃花潭水。远芳古道,萋萋别情,真是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离别”成了我国古典诗歌中的重要内容,这些情感真挚,语言质朴的千古绝唱,总能在我们的心窝引动更多的抑郁和柔情。请听《道不尽的离别情》。

古诗文就像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文学艺术在中华五千年的浩瀚的历史中的星空中熠熠生辉,又像是一股升腾了千年的香气,在文学艺术的长廊上弥漫、缭绕。特别是其中的名胜古迹诗文,更是我们千年的绝唱。下面请欣赏古诗中的名胜古迹。

三、结束语

男:古诗是一扇神秘的门,他垂青于每一位敲门者。他敞开的门扉里,是一口淘不完的井,一座掘不尽的矿。女:古诗是一扇清新的窗,她激励着每一个寻梦者。她推启的心窗外,是一片看不够的景,一腔抒不倦的情。男:优雅的气质,不俗的谈吐。

女:自由的精神,高尚的情操。

男:读诗吧!让贫乏和平庸远离我们;

女:读诗吧!让博学和睿智丰富我们;

合:读诗吧!让历史和时间记住我们;

男:智慧充盈,笑迎黄河东入海,我们声音浑厚而有力。

女:品味诗香,坐看云卷云舒时,我们神情从容而淡定。

合:读诗吧!让年轻而澄澈的心灵,一路书香、一生辉煌!

古诗文诵读技巧 篇2

一、演绎诗歌诵读, 促进课堂升华

在教学古诗词时, 我们通常的做法是把古诗词反复诵读以达到领会主旨的目的, 在古诗《使至塞上》和《从军行》 (其四) 的教学中, 我便采用不同的诵读设计, 初读感知时采取全班齐声诵读的方法熟悉全诗、把握句读节奏, 在领悟诗的主旨后换成男女生分角色朗诵, 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因境生情, 升华情感。加深理解。例如, 《使至塞上》我的诵读设计是首联、颔联、尾联由女生读, 女生声音细柔, 易读出叙事的婉约;颈联由男生读, 男生声音浑厚, 则容易读出豪迈。而《从军行》的后两句则由男生来读, 气势恢宏, 正如让女生评点男生诵读, 都不约而同地指出了男生语气中似乎能听到征战男儿誓死杀敌、忠心报国的决心……在对两篇诗词进行小结时, 我则尝试采用了截取诗词中重点句子的办法, 将之前引领学生对诗文的解读和诗中的重点句子有机结合在了一起, 再次采用分角色诵读的方法, 再配之苍凉悲壮的音乐, 收到了很好的诵读学习效果。

教师引领学生进行配乐朗诵, 不仅巧妙地对两首诗歌的学习做了小结, 还完美演绎了一场精彩的师生合作配乐朗诵。对学生而言这是一次美的熏陶, 对整堂课而言更是推波助澜、掀起了整堂课的高潮。

二、小组PK, 全班竞技, 人人参与促诵读

诗词因为音律整齐和谐, 所以引领学生诵读比较容易, 对于古文可就不同了, 除了诸如《与朱元思书》等骈体文或骈散结合的古文读起来朗朗上口, 其他的大部分古文或叙或议, 或写景或抒情, 但读起来缺乏韵律, 读准字音尚不大难, 但要在没有翻译的情况下分清句读、不要破读, 读出语气, 或者唱读方面可就有点困难了, 这个时候最好的办法是反复诵读, 以纠错补漏, 然而反复诵读往往使学生索然寡味, 没有读下去的兴趣, 这时候教师的引导就尤为重要。我认为引领学生展开PK, 积极投入诵读是成功化解这一矛盾的有效办法之一。下面就以蒲松龄《狼》的朗诵教学为例, 我说说自己在化解这一矛盾方面尝试的做法。

首先是排除生难字阅读障碍, 紧接着教师对全文作了范读, 引导学生自由朗读3分钟之后进一步强调了重点字音和朗读节奏, 随后指定一名朗读水平居中的学生朗读全文, 发现仍有破读和误读的现象, 再对重点句子进行了强调, 比如, 这两句:“少 (shǎo) 时, 一狼径去, 其一/犬坐于前”和“狼亦黠矣, 而顷 (qǐng) 刻两毙,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之后再找一位同学朗读, 发现仍然有误读现象, 想到七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么长的古文, 所以在当众诵读时肯定会怯场, 难免出错。为了克服困难、争取突破, 我改变策略引领学生进行诵读PK。规则是先在小组进行, 然后由小组推荐最优的朗诵者代表小组进行全班PK, 要求不能误读, 避免破读、重读, 语速适中, 最后谁完整阅读的篇幅最长谁就是获胜者。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开始准备诵读了, 在经过小组选拔推荐之后, 很快就有小组代表举起了手, 虽然他们都是小组的佼佼者, 然而面对全班同学审视的眼光, 他们居然败下阵来, 此时, 我手心里也为他们捏了一把汗, 课堂气氛真是剑拔弩张, 接下来每个“挑战者”心中都暗暗较劲, 顶着不小的压力, 很快八个小组代表的朗诵结束了, 居然没有一个完整读完, 大家跃跃欲试, 此时课堂氛围达到了高潮, 我灵机一动, 打破小组单位, 让每位同学各自为营, 准备三分钟, 以个体优胜者的角色参与下一轮最佳朗诵的挑战, 课堂顿时像炸了锅一般, 大家都投入到反复订正的朗读声中。明显通过这么多遍的诵读以及反复的纠正, 学生已经对文句烂熟于心, 所以“个体争霸赛”一经“上演”, 就先后有五六位同学胜出, 我把他们的名字工整地写在了黑板上以示鼓励……伴随着下课铃声响起, 本课的学习告一段落了, 但学生的脸上还写着激动和兴奋, 很多人还沉浸在刚刚落幕的角逐中, 也有人为没有获得展示自己的机会而惋惜, 但无论如何, 我觉得本课作为七年级学生接触的第一篇古文, 作为一堂以诵读为主的语文课, 还是作为学习《狼》的第一课时, 它都是成功的。

三、先读后诵, 由品到悟

诵读虽然经常一并被提及, 但诵与读其实是有区别的, 教师在古诗文教学中落实诵读自然也得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 合理进行。

(一) 扎实预习是落实朗读效果的前提

古诗文教学发端于对文本的熟悉, 而基于古诗文的语言特点, 我们首先要通过反复朗读熟悉文本, 品味古韵, 在抑扬顿挫中感受古诗文的音律之美。然而在朗读熟悉文本之前扎实的预习必不可少, 因为只有排除阅读障碍才能为接下来的朗诵学习打好基础。

(二) 背诵是理解性阅读

要注重在理解学习之后跟进对诗文的背诵, 背诵是更高层次的阅读, 在学生将诗文背诵的过程中, 他们会在脱离文本的咀嚼中再次汲取诗文的深刻内涵或写法上的妙处。例如, 在学习杜甫的《月夜》时, 通过初读感知学生感受到诗人对家人的思念, 但无法体会“对写法”的传神之处。当学生背诵之后, 便很快体会了“今夜鄜州月, 闺中只独看”一句, 诗人站在妻子的角度展开想象, 反衬当时自己身陷险境、思家心切的独到。在背诵过程中学生将学到的知识、方法参悟领会, 体现从品读向悟读升华的过程。

摘要:诵读是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 它伴随古代教育诞生, 可谓源远流长。诵读法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过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谈了古诗文教学中诵读的方法。

古诗文诵读策略初探 篇3

一、引发兴趣,激发热情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初中生背诵一定量的古诗文,并推荐古诗文120篇。如何有效诵读这120篇古诗文,并以此为契机带动他们对其他文质兼美的古诗文的诵读呢?关键在于引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激发学生诵读古诗文的热情。为达此目的,笔者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充分利用古诗文学习源,引发学生诵读古诗文的兴趣

影视广播、网络、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等都是古诗文学习源。诉诸听觉,让学生在聆听名家抑扬顿挫的诵读中感受古诗文的美;诉诸视觉,让学生在观光赏景中体会古诗文的情。不登高山,便不会发出“一览众山小”的感叹;不留意春天,怎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秘密?现实生活中,古诗文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教师相机引导,一定能点燃每一个学生诵读古诗文的热情。

2.名言佳句,名家故事,会牢牢锁住学生渴求诵读古诗文的心

每一节语文课我都让学生在黑板上板书一条自己搜集的有关古诗文的名言佳句,并讲清其含义、作者、出处及自己得到的启示,课下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合作、探究这位名言佳句的作者的故事,并定期举行讲故事比赛来加深学生印象。让学生佩服其才气,同情其处境……

3.榜样的力量让学生自人古诗文诵读佳境

古语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古往今来的文学大家,哪一个不是读遍古诗文而驰骋文坛的?伟大领袖毛泽东擅长诗词,他的“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长征》);他的“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沁园春·雪》……都可谓脍炙人口,家喻户晓,推究其原因,主席自己认为得益于他青少年时期深厚的古诗文诵读功底。

二、探求方法,找寻规律

“万事皆有法”,诵读古诗文也是有法可依,有规律可循的。诵读不强调“朗”,而侧重于自己体验。“熟读成诵”就是反复多遍的读,展现一种过程,获得一种体验,进而自然产生结果——背诵。背诵,不是机械的死记硬背,而是视觉、发声、听觉、思维活动的结合,眼到、口到、心到。学生在诵读古诗文的过程中,经历情感的体验,接受优秀文化和审美的熏陶。为快速、科学、高效诵读古诗文,我建议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1.刻意求新,相机诵读

喜新是人的共同心理,好奇更是青少年突出的心理特征。在诵读古诗文的实践中,不断在学生面前展现古诗文灿烂的新天地,千方百计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到新慧。有新意才能兴奋,唯兴奋性脑力劳动,才会使诵读过程出现美妙的境界,就像步入百花盛开的花园能够闻到芳香,又似品尝了醇香的美酒充满了醉意。

2.想景悟情,理解诵读

读过的古诗文像一只只灯泡,全靠你的悟性去送电,通上电它才能放出光明,这一串串的灯光才能引你前进。所以,只有经过自己的理解、感悟才能将诵读的古诗文变成有血有肉的知识。诵读中“咬文嚼字,寻根求源”能使你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丰富联想,大胆想象”能使你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心领神会,百感交集”才能使你思维共振,心灵共鸣。

3.细水长流,有序诵读

刚诵读的古诗文,几天内就可能忘掉一大半,如果及时再诵读,趁热打铁,就不容易忘得那么快了,这就是著名的“遗忘曲线”规律“先快后慢”的具体体现。根据遗忘曲线,诵读要做到“细水长流”“先紧后松”。诵读过的古诗文,隔两三天再诵读一遍,隔一周再诵读一遍,隔一月……时间逐步拉开,但是必须“细水长流”。

三、传承精髓,发掘魅力

古诗文灿若星海,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去赏析全部古诗文是不可能的。为此,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古诗文进行整理、加工筛选,“去粗取精”“拈精摘要”。我们可以根据古诗文内容,将优秀古诗文划分为不同单元,归类诵读。

总之,教师把学生领进古诗文的殿堂,通过古诗文的魅力,要使学生为之倾倒并主动探究。进而实现“要我读”到“我要读”的根本转变,这才是古诗文阅读的目的所在。

古诗文诵读篇目 篇4

家长评价 学生评价

1.观书有感 宋 朱熹 2.金钱花 唐 罗隐 3.成都曲 唐 张籍 4.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唐 王建 5.咸阳值雨 唐 温庭筠 6.临平泊舟 宋 黄庚 7.旅怀 宋 文天祥 8.归园田居 晋 陶渊明 9.送友人 唐 李白 10.观猎 唐 王维 11.黄鹤楼 唐 崔颢 12.悲歌 汉乐府 13.题都城南庄

崔护 14.相思

李觏 15.桃花溪

张旭 16.海棠

苏轼 17.咏牡丹

俞大猷 18.四字令 访友不遇

周密 19.浣溪沙

秦观 20.酒泉子

潘阆 21.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22.夜雨寄北

李商隐

23.秋词

刘禹锡 24.小松

杜荀鹤 25.宣城见杜鹃花

李白 26.雨晴

王驾 27.寒食

韩翃 28.霁雪

戎昱 29.从军行七首(其四)

王昌龄 30.春江花月夜 唐 张若虚

观书有感 宋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注释】

鉴:镜子。

俳佪:这里形容水中光影来回摇动。

渠:它,指方塘。

【大意】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好像打开的一面镜子,阳光云影倒映在水中不停地晃动。问它怎么会这样清澈,因为源头是不停流动的泉水。

金钱花 唐 罗隐

占得佳名绕树芳,依依相伴向秋光。若教此物堪收贮,应被豪门尽劚将。

【注释】

金钱花:即秋天开的旋覆花。占:据有。

依依:形容花草随风摇摆的样子。

堪:能。劚:锄。【大意】

因为有了美好有名字而使金钱花名声传得很广,秋天百花凋谢,它却娇美开放。如果金钱花真是金钱可以收藏的话,早就被有权势的人家全都挖回去了。

成都曲 唐 张籍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

【注释】

锦江:流经成都的一条江。新雨:刚下的雨。

万里桥:在成都城南。

【大意】 锦江西面一片绿水烟波,雨后的山坡上荔枝已经成熟。城里的万里桥周围有许多酒家,游人啊,你到底愿意在哪一家投宿呢?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唐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注释】

十五夜:指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夜晚。

地白:地上的月光。栖:歇。

【大意】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像铺了霜那样白,树枝上歇息着乌鸦,清冷的露水悄悄地湿润着桂花。人们都在望着今夜的明月。不知秋天的思念之情会落到谁的家。

咸阳值雨 唐 温庭筠

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还似洞庭春水色,晚云将入岳阳天。

【注释】

值:恰逢;遇到。

咸阳桥:在长安北门外的渭水上。空蒙:岳阳城在湖南洞庭湖东。

【大意】咸阳桥上细雨绵绵,像巨大的窗帘悬挂在天空,透过迷茫的雨帘可以看到江上的钓鱼船。这就像江南洞庭湖的春光水色,连那雨后的云彩也会飘到岳阳城的天

临平泊舟 宋 黄庚

客舟系缆柳阴旁,湖影侵篷夜气凉。

万顷波光摇月碎,一天风露藕花香。

【注释】

客舟:指诗人所乘的船。侵:这里有“笼罩”的意思。一天:满天。

【大意】客船在柳荫旁边拴上船缆停泊,湖影笼罩着船篷,夜间的天气十分凉爽。广阔的湖面波光荡漾,倒映在湖中的月影也被弄碎了,风露满天,荷花散发着清香。

旅怀

宋 文天祥

昨夜分明梦到家,飘摇依旧客天涯。故园门掩东风老,无限杜鹃啼落花。

【注释】

客天涯:寄居在远离家乡的地方。东风老:春天已经过去。杜鹃:杜鹃鸟。

【大意】昨夜在梦里分明回到了家乡,其实仍旧是飘泊在遥远的异乡。故国的家园关着门,春天已经过去,无数杜鹃鸟为落花啼鸣。

归园田居

晋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注释】

兴:起床。理荒秽:清除杂草。荷:扛。愿无违:没有违背心愿。【大意】在南山下种豆,豆田里杂草多豆苗少。早晨起来就去锄草,直到晚上月亮出来才扛着锄头回家。狭窄的田间路上草木丛生,晚上的露水打湿了我的衣服。衣服湿了并不可惜,只要不违背我的愿望就好。

送友人 唐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注释】

北郭:外城的北面 蓬:蓬草。

自兹去:从此分别。萧萧:马嘶叫声。班马:离群的马。

【大意】青翠的山峦在外城的北面,波光闪闪的白水绕城东流过。在此地一分别,就像蓬草飞扬,万里远行。你像天上的浮云飘忽不定,我就如落日依山那样对你依依不舍,我们在马上挥手告别,那马儿也不愿分离而禁不住萧萧长鸣。

观 猎

唐 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注释】

角弓:装饰着兽角的弓。渭城:古时的咸阳城。

新丰市:故址在今陕西临潼东北。细柳营:在今陕西省长安。暮云平:傍晚的云层与大地连成一片。

【大意】角弓在疾风中鸣响,将军狩猎在渭城的郊野。野草枯黄鹰眼锐利,积雪消尽马蹄格外轻快。转眼间,猎骑过了新丰市,很快又回到了细柳营。回头眺望那射猎大雕的地方,傍晚千里云层与大地连志一片。

黄鹤楼 唐 崔 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释】

昔人:前人。这里指传说中的仙人。悠悠:久远的样子。晴川:晴天的旷野。历历:分明可数。萋萋:草长提茂盛的样子。乡关:故乡。

【大意】以前的仙人早已乘着黄鹤离开,这里只留下一座黄鹤楼。黄鹤飞去后再也不会回来,只有白云千年来在这里自由飘浮。天色晴朗,隔江的汉阳树影历历在望,远眺江中的鹦鹉洲,春草也长得十分茂盛。太阳将要落山,遥想故乡,你在何方?望着江上浩渺的烟波,不免使人涌起淡淡的乡愁。

悲歌

汉乐府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

思念故乡,郁郁累累。欲归家无人,欲渡河无船。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注释】

当:当作;作为。郁郁:忧愁的样子。

累累:重叠;堆积。心思:心绪;心中的衰愁。肠中:心中。

【大意】悲声歌唱可以当作哭泣,遥望故乡可以代替回乡。思念故乡,忧心重重。想要回家实际上已无家可归,想要渡过江河也没有船只。心中的愁苦难以诉说,好像车轮一样在心中滚动。

题都城南庄 唐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注释】

都城:唐朝的首都长安城。

南庄:长安城南的村庄。人面:指一位姑娘的脸。下一句“人面”指姑娘。

笑:形容桃花盛开的样子。【大意】去年的今天在这院门里,姑娘的笑脸和盛开的桃花相互映衬。如今姑娘不知哪里去了,只有桃花依旧在春风中盛开。

思 宋 李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注释】

天涯:极远的地方。

碧山:青山。

【大意】人们说那太阳落山的地方是天涯,望到天涯也望不见家乡。本已悔恨青山阻隔着视线,青山又被暮云遮住,就更看不到家乡了。

桃花溪

唐 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注释】

隐隐:忽隐忽现。

石矶:水边的岩石。洞:指桃源洞,传说是仙人住的地方。

【大意】透过云雾,隐约可见一座大桥飞架溪水之上,在桃花溪的石矶西边询问渔船上的人;桃花整天随着溪水漂流,桃源洞在桃花溪的哪一边?

海 棠 宋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注释】

袅袅:微风吹拂的样子。

崇光:指海棠美丽的光泽。红妆:指海棠花。

【大意】东风轻轻地吹拂,海棠花透出美丽的光泽,月亮转过曲折的走廊照在花上,迷蒙的夜雾中飘散出阵阵花香。只恐怕夜深海棠花将要睡去,所以点燃蜡烛高高地举起,照看那红艳艳的海棠。

咏牡丹 明 俞大猷

闲花眼底千千种,此种人间擅最奇。国色天香人咏尽,丹心独抱更谁知。

【注释】

闲花:这里指牡丹以外的各种花。

眼底:眼中。擅最奇:独占最奇艳的品格。

古色天香:这里形容富贵华丽的外表。丹心:花心。

独抱:独存。

【大意】我观赏的各种花有千万种,只有牡丹最奇艳。它富贵华丽受到人们的极力赞美,可有谁知道它那颗花心独存心间。

四字令 访友不遇 宋 周密

残月半篱,残雪半枝。孤吟自款柴扉,听猿啼鸟啼。人归未归,无诗有诗。水边伫立多时?问梅花便知。

【注释】

款:敲。

柴扉:用柴木做的门。伫立:长时间地站着。

【大意】半轮明月映照着篱笆,树枝上还有些白雪残留。独自一人叫门,只听到猿啼鸟鸣。人该回来了没有回来,我本来没有作诗的才能却忽然有了作诗的兴趣。在水边站立了多长时间?问问梅花就可以知道。

浣溪沙 宋 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注释】

漠漠:寂静无声。

无赖:无奈。

穷秋:深秋。

淡烟流水:指画屏上的景致。【大意】薄薄的春寒悄悄地侵入小楼,早上就阴天,这无可奈何的天气像深秋一样。屏风上画的淡烟流水显得很幽静。自由自在的落花像梦一样轻柔,漫天的细雨飘来,洒下无尽的的忧愁。无精打采的放下窗帘,让帘钩空闲的挂着。

酒泉子 宋 潘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注释】

观潮:观看著名的钱塘江大潮。

满郭:满城。来疑:潮水袭来时仿佛觉得。

心寒:胆战心惊。

【大意】常想起钱塘江观潮的情景,全程的人都争着到江边观看。潮水汹涌而来仿佛大海一倾而空,涛声轰鸣犹如往鼓齐鸣。弄潮儿出没在波涛中,手举红旗一点都没弄湿。离别后几次梦见那惊险的场面,醒来时还感到胆战心惊。

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

宋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注释】

层楼:重楼;高楼。

强说愁:本来没愁却硬要说愁。欲说还休:想说而终于不说。

【大意】少年时代不知道忧愁的滋味,喜欢登上高楼远望。喜欢登上高楼远望,为了写首新诗没有愁也说愁。如今完全懂得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又不说了。想说又不说了,却说’天气凉爽,好一个秋天“。

夜雨寄北 唐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注释】

寄北:寄给北方的人。当时诗人在巴蜀,妻子在长安,长安在巴蜀之北。未有期:没有归期,不知道什么时侯(才能回去)。

巴山:这里泛指巴蜀之地。涨秋池:池中的水因为下雨涨满了。何当:希望之词,什么时侯。共剪西窗烛:共同在西窗下剪烛花。却话:指在一起追叙往事。

【大意】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归期;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池子。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芯;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思念。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似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注释】

“自古”句:从宋玉的《九辩》中有“悲哉秋这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的句子以后,历代文人悲秋的文章数不胜数。寂寥,寂寞、萧条。春朝:春天。

排云:冲破云霄。极言气势之壮。碧霄:苍穹云霄。

【大意】古人悲秋,以为秋日万物萧条,秋风秋雨愁煞人。然刘禹锡却看到了秋日的另外一面,秋高气爽,晴空翔鹤,让人心胸为之顿开。

小松 唐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去始道高。

【注释】

刺头:探头。

蓬蒿:泛指野草。凌云木:高大挺拔的树木。

始道:才说。

【大意】小松刚出土,被埋没在深草里,现在渐渐高出蓬蒿了。当它还幼小时,人们不识它是“凌云木”,一直等到它长到“凌云”之后才赞叹它的高大。作者的寓意在于:目光短浅的“时人”,是不会把小松看作栋梁之材的,有多少小松由于时人不识,而被摧残、被砍杀。

宣城见杜鹃花 唐

李白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注释】

宣城:今安徽宣城市。

杜鹃花:又名映山红,春末开花,诗人写时正逢杜鹃鸟啼叫时节,故称。蜀国:指今四川境内,作者的家乡。

三巴:指今四川东部。东汉末年,益州牧刘璋置巴郡、巴东、巴西、合称三巴。【大意】这首诗对仗非常工整,特别是三、四句的“一”和“三”的数字连用,浑然天成,堪称妙品杰作,思乡之情跃然纸上。

雨晴 唐

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注释】

蕊:花朵开放后中间露出的柱头、花药等、分雄蕊、雌蕊。全:一作“兼”。

蜂蝶:蜜蜂和蝴蝶。一作“蛱蝶”。纷纷:一作“飞来”。

【大意】下雨之前鲜花初开可以看到花蕊,下雨之后绿叶中间再也不见鲜花。蜜蜂蝴蝶就纷纷飞到墙的那边去了,我真怀疑春色在隔壁人家的院子里。

寒食 唐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注释】

寒食:中国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105天,清明前一或两天。按风俗这一天家家都禁止用火,只能吃现成的食物。御柳:宫中的柳树。

汉宫:这里指唐宫。唐人习惯以汉代唐。

五侯:历史上的“五侯”有几种说法,西汉时封外戚王谭等兄弟五人为侯,东汉时封外戚梁冀之子梁胤等五人为侯,东汉桓帝时同日封宦官单超等五人为侯,都称做“五侯”,这里泛旨贵近的宠臣。

【大意】暮春时候长安处处飘絮又飞花,寒食节日风吹皇家花园柳枝斜.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霁雪 唐

戎昱

风卷寒云暮雪晴,江烟洗尽柳条轻。檐前教片无人扫,又得书窗一夜明。

【注释】

霁雪:指雪后转晴。

寒云:一作“长空”。寒:一作“黄”。

条:一作“枝”。【大意】

大风卷走寒云,也将江面上的云烟雾气一扫而空,又吹落了柳枝上的积雪,使江边柳条轻盈,随风婀娜摆动。雪还没有融尽,檐前还保留一点洁白的残雪,但可惜只得一夜享受,明天残雪一化,雪的踪迹全无,就不能再有这种享受了。表达对残雪充满无限喜悦留恋的心情。

从军行七首(其四)唐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注释】

青海:地名,在今青海省西宁西部。长云:连绵不断的云层。雪山:这里指祁连山。

孤城:这里指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北。穿:磨穿。金甲:金属制作的铠甲。

楼兰:汉朝时的西域小国名,在今新疆罗布泊西北。他们经常与匈奴勾结,杀害汉朝通西域的使者。这里指侵扰唐朝西部边境的敌人。【大意】

王昌龄的边塞诗有不少篇章是表现战士们为保卫祖国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的,这一首就是有代表性的一往篇。

春江花月夜 唐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注释】

春江潮水二句:写明月初升时的景象。月亮从地平线升起,水边望去,就像是从浪潮中涌出一样。故云。海,指宽阔的江面。滟滟:动荡闪光貌。

芳甸:长满花草的原野。古时郭外称郊,郊外称甸。霰:小冰粒,这里形容洁白月光映照下的花朵。

青枫浦:地名,在湖南省浏阳境内。这里指遥远荒僻的水边。扁舟子:飘荡江湖的人。扁舟,小舟。

玉户二句,指月色带着离愁渗进思妇的心头,卷不去,拂还来,无法排遣。偈石:山名,在今河北省昌黎县北。潇湘:本指源于湖南的潇水及源于广西的湘水。二水在湖南省零陵县合流,称为潇湘,北入洞庭湖。这里“偈石”指北,“潇湘”指南。无限路,指离人相距之远。

落月句:繚乱不宁的离情别绪,伴随着残月余辉散落在江边的树林里。【大意】

古诗文诵读有感 篇5

----古诗文诵读有感

流洪中心小学五年级张龙辉

上学期,我校开展了经典古诗文朗诵会,我们异常高兴。经典文学,浩如烟海,博大而精深。一首首、一曲曲气吞山河的诗、词、赋如群星璀璨、华光四射。朗诵经典犹如与先哲同行,你能感受到一颗颗民族心和一段段爱国情。国学经典是中国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传承国脉的精神纽带,是炎黄子孙奋斗不息,富国强兵的力量源泉!它犹如一束光芒润泽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李白的诗笔,把我激情的山川;王维的诗我们融入如画的意境;如烟海,让我们从小选

女!们带进情,把经典浩取经典古诗文来朗诵,虽然我们现在有许多还无法解读,但我们重在濡染经典的灵气,让经典长相伴随,在日后的生活学习中也许会豁然顿悟。我们在这次古诗文经典诵读中得到了全面发展的机会。学习方面,我们对古诗文经典又熟悉了;做人上,我们得到了教育;经典诵读让我们学会自律。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择其善者者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们还学会了读书的方法,《弟子规》曰:“读书法,有三要,心眼口,信皆要”.即眼到,口

到,心到,三者缺一不可.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衷心感谢学校开展这项活动以及古诗文带给我们的益处《弟子规》是我们生活的典范,教导我们为人处世的规范。他告诉我们许多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谨言慎行。看见别人有了进步,就要虚心向他学习,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这是儒家的基础,更是我们人性的基础。

一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道出了毛泽东的所思所想,其情感之真挚、寓意之深远、哲理之精辟,令人拍案叫 族,没有先进技个国家、绝。

“一个国家、一个民现代科学,没有现代术,一打就垮;而一一个民族,没有优秀历史传统,没有民族人文精神,就不打自垮。诵读中华经典诗文,其作用不仅仅是学习语言,绝不仅仅是启迪智慧。而是担当了更加重要的使命,那就是在我们的血液里融入民族文化的基因播下民族精神的种子。做为中国人,我们应该引以为傲,它是我们中国人的国粹!我们应该一起传承国学经典,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让中国这条巨龙永远腾飞在世界的东方!

园。爱上经典诵读吧!她会让我们能够拥有一个美好的精神家刘桥乡流洪中心小学五年级张龙辉 指导教师杨桂珍

青少年“三项活动”成果---诗文诵读有感

古诗文诵读比赛总结 篇6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古典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江泽民同志说:“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有很多传世佳作,它们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着很多哲理。学一点古典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

在这次活动中,学生们用稚嫩的声调再一次诠释了古代经典诗文的美感,展现了我们学生追求美、展示美的情操,令人感动。经典古诗文诵读,你能发现什么是文章之美,什么叫意境之美,什么叫经典之美。本次活动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大家发现美、欣赏美、展示美、歌颂美。我们取得了预期的目的和效果。

其次,目前我校正在开展的“书香校园建设活动”,就是要引导大家喜读书、多读书、读好书。古经典诗文读诵活动能让我们重温了历史,追溯了文化,和我们对中华民族产生自豪之情,对中华文化产生景仰之情,这也是一堂形式生动、内涵丰富的爱国主义课程,是书香校园建设的重要形式。

同时,鼓励大家读诵古代经典诗文更重要的是希望通过这种形式培养大家长期读诵积累的习惯,用经典熏陶气质、培养品德。现在的学生正是读书最好的时期,记忆力最佳时期,老师们一定要精心指导下,让学生大量阅读、大量背诵,积累宝贵财富并践行之以拥有高尚品质。

本次比赛分为三个环节:全班齐背、五人展示背、个人展示背。在这次活动中,有很多同学表现突出,他们对诗歌的热爱也感染着各位老师和同学们。“诵读经典美文,传承中华文明”是我们的骄傲和自豪。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将继续开展 “古诗文诵读活动”系列活动。在诵读古诗文中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加厚学生的人文底蕴。我们肩负着历史重任,在我们的努力下,相信我们的学生们会继承传统,弘扬传统,去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碑廓中心小学

古诗文诵读教学浅议 篇7

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诵读,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让他们在诵读中陶冶情性, 增长知识, 提高审美的素养, 逐步感悟古诗文的无穷魅力。

一.方式多样 重在激趣

课堂上, 教师可以通过声情并茂的示范诵读感染学生, 如教师范读李白的《将进酒》《蜀道难》等;可以通过配乐诵读或播放诵读录音熏陶学生, 如在《春江花月夜》的琵琶曲中诵读《琵琶行》;可以根据诗文内容指导学生分角色诵读以体验情感, 如《鸿门宴》《孔雀东南飞》;也可以鼓励有诵读专长的学生进行有个性理解的诵读带动其他同学主动参与。

教师的范读是为达到引领的目的, 因此教师切不可越俎代庖, 忽视学生的诵读实践。在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后, 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诵读, 并通过调控自读、互评、推荐读等有效形式, 释放学生的表现欲, 鼓励他们发挥挥主主动动性性及及创创造造力力。。

二.抑扬顿挫 体味音韵

有了诵读的兴趣和热情也不一定能读好古诗文。要读出古诗文的韵味, 还要学会把握古诗文的用韵、节拍、停顿, 以及声调的轻重缓急、字音的响沉强弱、语流的疾徐曲折。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体味到古诗文的音韵美, 从而进入“美读”的境界。

在诵读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 帮助他们体味不同诗文各具风格的韵味。例如, 读李密的《陈情表》要用深挚温婉的语调读出感人肺腑的“乌鸟私情, 愿乞终养”的至孝亲情;读李白的“噫吁嚱, 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要用惊叹的语气读出见到蜀道时的惊讶与赞叹其高险的情状;只有用昂扬激越的语调才能读出“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豁达乐观。

三.营造意境 展开想象

诵读的作品是否具有感人的力量, 相应的意境的营造是极为重要的。意境的营造启发性、暗示性。如以诵读教学法教授《琵琶行》时, 以琵琶乐曲《高山流水》导入, 暗示白居易与琵琶女的知音之遇。配上凄凉的二胡乐曲《二泉映月》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学生能更好的感受作者的不平遭遇。再配以《春江花月夜》的琵琶古乐中, 教师以饱含激情的诵读《琵琶行》。学生被老师倾情的诵读深深触动, 进而感动、沉醉, 深入作品内心, 在接下来的诵读赏析过程中, 学生诵读有激情, 分析有深度, 学生的创造性得到发挥, 在诵读中得到美的享受与情感的满足。

诵读可以激起学生丰富的想象, 同样, 丰富的想象又可以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在诵读中要善于调动学生, 激发其想象。因为古诗文的语言是高度凝炼的, 它用极有限的字数表达极其深刻的内涵, 不展开想象, 就无法走进诗人创设的意境, 无法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内涵。

四.强化训练 享用一生

民国时的大师们如鲁迅、胡适、蔡元培、赵元任、郭沫若、茅盾、沈从文、巴金、钱钟书、老舍、梁漱溟、陶行知……大都接受过严格的传统的私塾教育, 在少年儿童时期强记背诵了大量经典著作, 从而打下了宽厚的传统文化根基, 为他们成为学贯中西、融汇古今的大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要使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诵读习惯就必须进行强化训练。每一篇古诗文, 都要严格要求学生认真诵读, 重点课文、精彩文段还要背诵。开始时, 部分学生可能不习惯, 久而久之, 学生就会喜欢上古诗文诵读, 在记诵中感悟到古诗文的美, 进而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 以前记诵的古诗文就会成为让他们享用一生的财富。

古诗文课堂,诵读中灵动 篇8

关键词:诵读;古诗文;重点

古诗文是文学皇冠上的宝石,艺术宝库中的珍品。古诗文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熠熠发光的璀璨明珠。中国古诗文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自不必多言,中学课本所选用的古诗文更是一朵独放异彩的奇葩。学习古诗文方法有多种,如:教师讲解法、学生感悟法、讨论法、问答法等。而在我看来,诵读是帮助初中生更好地学习古诗文,丰富其文化底蕴,滋养学生精神世界的基本途径。

一、词解诵读

诵读法是古诗文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方法。“诵读”,百度百科解释为“念;熟读;背诵”。“诵”和“读”是有区别的。“诵”用有高低抑扬的腔调念,“读”侧重于对内容的理解。人们在读书中讲二者结合起来运用,成了一种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诵读法的本质可以理解为“眼观口诵心惟,熟读精思成诵”。仔细看文章,读得字正腔圆,多读几遍,熟读精思。眼睛与心灵合而为一,诵读是对文本的直接触摸。反复诵读意味着反复触摸,久而久之,产生一种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力。“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这层意思。

二、采用诵读法的决定因素

1.古诗文的文体特点

古诗文的精髓——文字美、音韵美、情感美、意境美,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体味十分恰当。和现代文的通俗易懂不同,古诗文通常意蕴深远,由经过加工提炼而形成的凝练、典雅的语言记录下来。而要做到明了、透彻地理解和感悟这种高度浓缩的语言,就需要反复地吟咏、诵读,以达到顿悟。以杜甫的《登高》为例,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宋人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说:“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可见其意境是何等丰富。在语文课堂中,大多是教师参照教学参考材料,经过加工后转述给学生。诵读力求整体感知,有效避免了肢解。反复诵读、咀嚼,方解其中味。诵读帮助学生在读中理解字、词、句,领悟人物的情感,发掘文章蕴含的深意。

2.当前古诗词教学现状

考试的检测点依然放在分析语言、理解常用写法上,考试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的重点,这是不可回避的现实。于是,一篇篇经典的作品被肢解。尽管我们在教材的改革上迈出了一步,而教师思想的转变、方法的更新还需要一个过程。

三、诵读教学的实施策略——诵读指导

1.根据阶段目标指导诵读

诵读的过程,从易到难,可以分为认读、理解、赏析和巩固四个阶段。

以认读为目标,需要认识和辨别字的音、形、义,知晓词、句的含意。

以理解为目标,披文以入情,通过文辞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以赏析为目标,需边诵读边思考,对文章作深入研读。这样的要求较高。

以巩固为目标,意在识记,且抑制遗忘。

不一样的文章,诵读目标不同,视需要而定。

2.提高古诗文课堂的实效

(1)读准字音

诵读的起码要求就是读准字音。注意生僻字、通假字、古今异读字的读音。

(2)停顿得当

要正确划分朗读节奏,准确把握句意是关键。在弄懂文言句意的基础上,辨别句子中哪个词与哪个词连在一起读,才符合句意。例如,“其一犬坐于前”一句中的“犬”解释为“像狗一样,名词用作状语”,因此应该划分为“其一/犬坐于前”。其次要借助语法规则,分析句子的结构。先判断构成句子的词或词组,在句子中各充当什么成分,以此把握古诗文句子的节奏。

(3)读出语气

句子分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四种语气。而句式有长句和短句、主动句和被动句、整句和散句、肯定句和否定句等,从而表达出不同的情意和语气,如重与轻、强与弱、紧急与舒缓、果断与委婉、沉重与欢快、庄重与活泼等。诵读是把文字变成语气,以声传情。

(4)读出文气

不同的作家有不同的风格。同一个作家不同的文章文气也不尽相同,或流畅跌宕,或沉郁顿挫,或婉约含蓄。

3.开展多种诵读形式的活动

早读课督促学生诵读,经常检查诵读情况。除了常规的抽背外,还可以开展背诵比赛、诗文接龙等。

课堂上诵读形式也应丰富,可以集体诵读与个别诵读相结合,男生诵读与女生诵读相结合,表演诵读和竞赛诵读相结合。利用多媒体设备配乐诵读。号召学生自己动手制作诗文栏,营造浓厚的诗文氛围。

诵读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我们应该突破传统诵读的死记硬背,提倡意义记忆与机械记忆相结合。虽说诵读教学不是古诗文教学的唯一方法,但无疑是一种具有独特优势的、润物无声的方法。我们感其益,受其利,要在实践中继续摸索有效的方法策略,不断深入思考,不断与实际对接。

上一篇:描写大树观察日记下一篇:委托书收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