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乐于写作文

2024-06-19

小学生乐于写作文(共16篇)

小学生乐于写作文 篇1

怎样使学生乐于写作文

从教二十多年,我深深地感到作文教学工作的艰巨与困难。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语标准指出: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小学阶段是学写作文的起始阶段,可以说今后作文的好坏就看小学阶段的基础好不好,但大多数小学生一提起写作文,就畏惧、厌烦、就感觉头疼,不喜欢写。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的写作水平有所提高而乐于写作文呢?对此,我认为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要从各方面入手,采用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究竟如何指导学生有效作文,联系我多年的教学经历和实践我觉得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多阅读,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解决学生“想写”的问题。首先,阅读是基础,写作是运用,阅读对于写作非常重要。作文教学时,首先是从读课文入手,因为每篇课文都是经专家们精心挑选,能代表各类文体特点,且十分适宜学生们学习,必须把这些文章学好。在此基础上,再适当开辟第二课堂,向课外阅读阵地延伸,得益于课外。在阅读过程中,特别注意语言的学习积累,要学生记下书里的好词佳句。每生要备一小本子,随身携带,随时随地摘录和学习语言。持之以恒。正所谓“涓涓清泉,汇成江河”。教学中,我带着学生努力达到这个目标。首先,指导学生做好摘抄将课文内的名言摘抄下来时时翻阅背诵成为写作素材。同时学生的思想也能受到熏陶,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打下基础。如第十二册第14课《卖火柴的小姑娘》这个故事反映了小女孩的悲惨处境,感受资本主义的黑暗无情。

如果将这个故事反映的问题记录下来,将对孩子的思想教育极为深刻。而我们读书角有最现成的读物是同年书架,指导学生概括内容,写心得、读后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的喜爱的方式做笔记,这样可以提高读书的兴趣,通过这样的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当学生在长期的积累中建立了语言的“仓库”后运用起来得心应手水到渠成。其次,作文教学要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将作文表达回归到有趣好玩的活动中,或让学生走进生活,去感受生活,让学生充分参与在活动和生活之中,有了激情,有了感受,有了材料,这样才会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想写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因而我们要重视作文前的指导,极力反对那种作文前“无所作为”,而临到“写” 时才唠叨什么命题、中心、选材、构思之类。另外,紧密结合学生现实生活,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生活世界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如果把写作活动当做是多彩生活的一个延续,那么就会焕发出写作的无穷的动力。叶圣陶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燥,溪水自然活泼地留个不停。”学生写作的内容一定要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针对学生的经验和兴趣,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二、教给学生作文方法,解决“怎样写”的问题。

我们都知道,写出真情实感转练说贴于写作是对自己的积累进行选择、提取、加工、改写作的基础,积累越厚实,写作就越有基础,文章就能根深叶茂开奇葩。没有积累,胸无点墨,怎么也不会写出作文来的。因此教学时,我告诉学生写作材料主要来源于社会生活。在活生生的现实中有很多美的事物,要学会时时处处留心周围各种各样的事物,熟悉形形色色的社会现象,不断扩大自己的生活领域,捕捉生活热点,多留心多思考,有意识的捕捉有意义的事,有趣的人,并随手记下。这样,发现多了,积累也就多了。阅读书籍报刊,听取轶闻逸事,可以使他们获得许多无法亲身接触到的材料。让学生养成勤于阅读的习惯。通过留心生活,精于阅读,学生材料积累多了,便不再会出现无话可说的状况,而是泼洒成文。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写作只有将自己的情感体验,自己的真情、深情、纯情(如对长的敬爱,对同学的友爱,对弱者的同情,对坏人的憎恶等等)。可见,写好作文,而事实上,情感积累丰富了,写作时就能自然流淌,进入一种情不能已的境界,写出的文章生动感人,达到心领神会的程度,自然学到作文的方法和技巧。从而解决了“怎样写”的问题。

三、重视作文的修改讲评,解决“写好”的问题。

学生作文虽不是作家的创作,也不能写一次就完事,要让学生明白无论作文水平有多高一次性完成作文,肯定会有漏洞,会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必须要反复修改,要知道好的文章是改出来的,正所谓“文章不厌千回改,精雕细凿始成金”。作文教学时我主要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具体、写生动”。机构是文章的骨架,具体生动则是文章的血肉,一副“骨架”加上“血肉”才能构成鲜活的生命体,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重视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具体,写生动。另外,对作文的批改讲评是作文教学中尤为重要的一环,教师既要注重对学生作文进行批改讲评,肯定他们在作文中的优点和成功的地方,指出他们

在作文中的不足与失误,还要强调师生合作评议,学生自主、合作修改,让学生养成勤于修改的好习惯。针对学生在作文中出现的优点、闪光点,一定要提出表扬,要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鼓足他们乐于作文的勇气。

总之,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并非一日之功,它需要长期化整为零的训练,需要扩大阅读量,需要老师不断鼓励、开阔学生创新视野,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这样,才能提高写作能力。才能让学生乐于写作文。

小学生乐于写作文 篇2

一、作文教学不能流于形式, 要精心地创设情景, 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解决学生“想写”的问题

作文教学难, 首先难在学生没有原始的, 基本的想它、爱它的欲望、冲动和兴趣;其次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觉得没有什么可写。所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显得尤为重要。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的形式方法多种多样。1.作文教学要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 将作文表达回归到有趣好玩的活动中, 或让学生走进生活, 去感受生活, 让学生充分参与在活动和生活之中, 有了激情, 有了感受, 有了材料, 这样才会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想写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因而我们要重视作文前的指导, 极力反对那种作文前“无所作为”, 而临到“写”时才唠叨什么命题、中心、选材、构思之类。2.不要轻易规定作文命题, 束缚儿童的个性。儿童是最富有个性的个体, 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喜好, 又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这就决定了学生会选择不同题材、不同的表达方式去反映自己眼中的世界, 也就会形成儿童写作能创造出他们眼中的缤纷的世界。3.紧密结合学生现实生活, 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生活世界是一个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 如果把写作活动当做是多彩生活的一个延续, 那么就会焕发出写作的无穷的动力。叶圣陶说过:“生活如源泉, 文章如溪水, 源泉丰富而不枯燥, 溪水自然活泼地留个不停。”学生写作的内容一定要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 针对学生的经验和兴趣, 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二、鼓励学生说真话, 表真情———解决学生“写什么”的问题

“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老师。首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提炼素材, 捕捉生活中的感人情景, 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 让学生懂得作文就是用笔描绘生活, 要引导学生勇于去体验生活, 在生活中去发现, 去探究。真实的情感最能打动人心, 真实的感受是学生写作的第一手材料, 既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体验, 又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 能使学生把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尽情地释放出来。因此, 要坚持作文与生活相结合, 作文与做人相结合, 防止无病呻吟, 胡编乱造, 假情假意, 说空话, 说大话。

其次教师要赏识、尊重学生的习作, 让学生敢于说真话。在作文中出现了说真话, 表真情的内容, 哪怕表现出了不积极的道德思想, 或语言文字不规范的情况, 教师都要指出表扬抒发真情实感的好苗头, 在肯定了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基础上, 再对学生在其他方面存在的问题予以指导改正。

三、教给学生作文方法, 落实作文指导———解决“怎样写”的问题

一是教师要指导学生细心观察。要让每个学生都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和一颗敏感的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教师要引导学生作生活的有心人, 对周围熟悉的人和事物要细致地观察:这些人和事有什么特征, 给你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等。在观察中会突发奇想, 产生表达的灵感, 有了表达的欲望。

二是要在教学中落实作文指导。教师在教学每篇课文时都要充分利用教材这个形象直观的例子, 让学生潜心地去读, 自由地去想, 无拘无束地去议, 在此基础上, 师生一起归纳、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要点, 再提供适当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借鉴迁移, 巩固习作知识, 为写好作文提供一条快捷之路。例如:在教学《飞夺泸定桥》一文时, 课文着重写了时间紧迫、路途艰险和泸定桥的令人胆寒两部分内容, 从中让学生明白对表现文章中心关系紧密的内容要详细, 重点写, 对表现课文中心关系不大的内容要一笔带过, 要略写;又如教学《赤壁之战》一文, 我们对赤壁之战之所以能有一个清楚的了解, 是因为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把战役的起因、经过、结果写的很明白, 从中要让学生懂得作文做的按一定的顺序写, 才能把内容写清楚, 给别人留下清楚的印象。

四、重视作文的修改讲评—————解决“写好”的问题

1. 学生作文虽不是作家的创作, 也不能写一次就完事, 要让

学生明白无论作文水平有多高一次性完成作文, 肯定会有漏洞, 会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 必须要反复修改, 要知道好的文章是改出来的, 正所谓“文章不厌千回改, 精雕细凿始成金”。

2. 要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具体、写生动”。机构是文章的骨

架, 具体生动则是文章的血肉, 一副“骨架”加上“血肉”才能构成鲜活的生命体, 因此, 在作文教学中, 要重视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具体, 写生动。

3. 教师对作文的批改讲评是作文教学中尤为重要的一环,

教师既要注重对学生作文进行批改讲评, 肯定他们在作文中的优点和成功的地方, 指出他们在作文中的不足与失误, 还要强调师生合作评议, 学生自主、合作修改, 让学生养成勤于修改的好习惯。针对学生在作文中出现的优点、闪光点, 一定要提出表扬, 要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进而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鼓足他们乐于作文的勇气。

小学生乐于写作文 篇3

【关键词】学生 乐于 作文 不要 成为 负担

一、作文教学不能流于形式,要精心地创设情景,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解决学生“想写”的问题

作文教学难,首先难在学生没有原始的,基本的想它、爱它的欲望、冲动和兴趣;其次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觉得没有什么可写。所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显得尤为重要。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的形式方法多种多样。1心理学研究表明:活动是儿童的本能,好玩是儿童的天性。一个哲学家也曾经说过:“当我们顺应人的天性来做事的时候,一切将变得非常简单。”因此作文教学要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将作文表达回归到有趣好玩的活动中,或让学生走进生活,去感受生活,让学生充分参与在活动和生活之中,有了激情,有了感受,有了材料,这样才会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想写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因而我们要重视作文前的指导,极力反对那种作文前“无所作为”,而临到“写” 时才唠叨什么命题、中心、选材、构思之类。2、不要轻易规定作文命题,束缚儿童的个性。儿童是最富有个性的个体,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喜好,又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这就决定了学生会选择不同题材、不同的表达方式去反映自己眼中的世界,也就会形成儿童写作能创造出他们眼中的缤纷的世界。作文是一种创造活动,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束缚太多,会产生语言贫乏,内容千人一面,思想僵化,缺乏儿童的趣味性。3紧密结合学生现实生活,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生活世界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如果把写作活动当作是多彩生活的一个延续,那么就会焕发出写作的无穷的动力。

二、鼓励学生说真话,表真情。——解决学生“写什么”的问题 

“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有源头才有活水,生活就是作文之源,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就需要学生的作文反映他们的真实生活,表达他们的真情实感,体现童真童趣。首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提炼素材,捕捉生活中的感人情景,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让学生懂得作文就是用笔描绘生活,要引导学生勇于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去发现,去探究。真实的情感最能打动人心,真实的感受是学生写作的第一手材料,既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体验,又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能使学生把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尽情地释放出来。

其次教师要赏识、尊重学生的习作,让学生敢于说真话。在作文中出现了说真话,表真情的内容,哪怕表现出了不积极的道德思想,或语言文字不规范的情况,教师都要指出表扬抒发真情实感的好苗头,在肯定了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基础上,再对学生在其它方面存在的问题予以指导改正。 

三、教给学生作文方法,落实作文指导——解决“怎样写”的问题 

一是教师要指导学生细心观察。要让每个学生都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和一颗敏感的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教师要引导学生作生活的有心人,對周围熟悉的人和事物要细致地观察:这些人和事有什么特征,给你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等。在观察中会突发奇想,产生表达的灵感,有了表达的欲望。

二是要在教学中落实作文指导。叶圣陶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入编教材的课文都是经过细致推敲的优秀范文,作者巧妙的构思,有序的写作,独特的观察视角等都是学生学习的好材料,让学生模仿优秀课文的写法进行写作,琢磨并领悟出作文的真谛。教师在教学每篇课文时都要充分利用教材这个形象直观的例子,让学生潜心地去读,自由地去想,无拘无束地去议,在此基础上,师生一起归纳、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要点,再提供适当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借鉴迁移,巩固习作知识,为写好作文提供一条快捷之路。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在阅读中进行有效的语言积累,丰富自己的大脑仓库,这样才能在写作时文如泉涌,下笔如神。没有语言积累,学生的作文将是“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内心有情而不能抒发。所以我们要鼓励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多读书,读好书,不断获取间接经验,积累语言。

四、重视作文的修改讲评———解决“写好”的问题 

1、学生作文虽不是作家的创作,也不能写一次就完事,要让学生明白无论作文水平有多高一次性完成作文,肯定会有漏洞,会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必须要反复修改,要知道好的文章是改出来的,正所谓“文章不厌千回改,精雕细凿始成金”。2、要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具体、写生动”。机构是文章的骨架,具体生动则是文章的血肉,一副“骨架”加上“血肉”才能构成鲜活的生命体,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重视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具体,写生动。3、教师对作文的批改讲评是作文教学中尤为重要的一环,教师既要注重对学生作文进行批改讲评,肯定他们在作文中的优点和成功的地方,指出他们在作文中的不足与失误,还要强调师生合作评议,学生自主、合作修改,让学生养成勤于修改的好习惯。

以上就是我在作文教学上的一些理解和感悟。我相信教师只要在新教学理念的沐浴下,引导学生立足与生活实际,做生活的有心人,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再给予学生合理有效的作文指导,给他们表达的自由和空间,宽容每个个体的个性,一定会改变不愿意写作文的局面,每个人都会乐于作文,乐于表达, 让作文成为学生表达生活的、体验生活的一部分。再也不把作文当做负担去对待了。

参考文献:

[1]张兴柱.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 教育 革新,2007.

[2]李桂莲.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学法指导[J].教材与教法,2006.

写同学乐于助人的作文 篇4

有一次,我们在一起玩,我突然发现自己的自行车钥匙不见了,我把书包翻了个遍,口袋掏了个空,也没找着,我急得哭了起来,俞舒阳看见了,就跑了过来,问清了事情后,就劝我说:“好了,别哭了,我们到你刚才玩的操场上去找找。“一同去帮我找的还有秦榛、尹靓、陈洁,可是我们几个人找了好半天,还是没找到。我们几个人停下来商量,还会在哪儿呢?突然,俞舒阳灵机一动说:“会不会在你的车子上呢?“我们跑到停车的地方一看,果然钥匙在我的自行车上呢,我高兴得一连说了几声谢谢,这就是我们班的俞舒阳。

记得还有一次,季节有一道数学题不会做,便去问俞舒阳,俞舒阳

写乐于助人的好朋友作文 篇5

我的好朋友叫谢媛,她有一双大大的眼睛,一张圆圆的`脸,她是个乐于助人的小姑娘。

有一次,我和谢媛在一家超市门口玩,突然有一个小弟弟被一棵伐倒的树桩绊倒了,吓得大哭起来。谢媛看见了急忙跑过去把小弟弟扶了起来,还关心地问:“小弟弟,摔疼了吗?没事吧?”小弟弟说:“没事,谢谢你,姐姐。”我上前把谢媛拉了一下说:“别管闲事,小心别人把你赖上。”谢媛用她那大大的眼睛狠狠地瞪了我一下说:“你还是个少先队员呢,这点小事都不敢做。”

我惭愧地低下了头,伸出大拇指说:“谢媛,你真棒!”

五年级写人作文:乐于助人的同学 篇6

一次,天气很热,上完体育课,大家一回到教室,都争先恐后地拿着水杯冲向饮水机,生怕晚一步就没水喝了,可是遗憾的是饮水机里真的一点水也没有了。

“啊。怎么没水了?今天轮到谁抬水啊”有些同学大呼小叫起来。

“渴死了,渴死了,你们男孩子谁去抬水啊?”一个女孩子说

“我不去,我连路也走不动了”

“我也不想去了,这么热的天还跑800米,累都累死了。”

看到大家累成这个样子我正想出去搬水,就在这时,一阵“嘿咻,嘿咻的声音传入了同学们的耳中,我循声望去,原来是满头大汗的刘瀚文正费劲地扛着一桶水过来了,只见他涨得满面通红,走到饮水机跟前,两手熟练的托住饮水桶,猛一使劲,就把饮水桶乖乖的按在了饮水机上。

“有水喝了,有水喝了!”同学们一见有了水,便一窝蜂的拿着水杯灌水,而一旁的刘瀚文见大家喝得这么开心,那张本来就充满笑意的脸上,笑容更加灿烂了。

引导学生乐于作文 篇7

一、留心观察生活

作文内容来自对生活的认识,对生活的认识则源于观察。因此只有通过观察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与假、恶、丑,才能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才能真正达到作文时观点正确,言之有物。因此,我在开展练笔活动时,特别注重引导学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观察事物,在观察活动中就需要闻一闻,触一触,摸一摸,尝一尝,在更多的情况下,是各种感官共同参与的。各种观察方式也就往往需要同时并用。如在教学三年级练习作“你喜欢的水果或蔬菜”引导学生观察时,抓住了水果或蔬菜外形特征,颜色变化,味道等特点进行观察,同时不仅用眼看,还要用鼻子闻,亲口尝一尝。把自己观察结果向同学们汇报。由于同学们手中的物不一样,他们观察的结果也就不一样了。

二、充实生活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教师要指导学生带着感情深入生活、感受生活,进而丰富生活。

1.众所周知,现在的孩子都是“掌上明珠”,是家中的“小公主”,“小皇帝”。他们的一切都是被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代替了,车接车送,甚至连书包都不用背,怕压坏了孩子,家务活就更不会让孩子干了。在一次“口语交际”课上,我让大家说说你们都会干哪些家务活。只有几个同学举手,其他的只摇了摇头,说:“不会干,不让干”。没有干过,没有经历过,怎么能说出来呢,更写不出来了。为此我布置了一项家庭作业: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向妈妈、奶奶请教,学会多项本领,看谁干得好,学得多。下节课向老师和同学们汇报。几周过去了,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向大家汇报:学会了洗碗,打扫整理房间,钉扣子,包饺子,洗衣服等多种家务劳动。同学们还滔滔不绝地展示自己的新本领,有部分同学说得有声有色,还把学做家务中一些有趣的事情讲得很详细,生动;有的还把自己的感受,领悟出来的道理讲了出来。孩子们有了亲身的经历,并从劳动中获取了有趣的生活素材,创造了自身的语素,怎愁作文时“无米下锅”呢?

2.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内外活动,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欣赏能力。著名作家孙犁说过:“作家不是教室里培养出来的”。为了真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激发他们的习作兴趣,我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每天上学都要经过的小路上去观察,到日日玩耍的校园观察;到碧绿的大自然去观察;观察蚂蚁搬家,蜗牛爬行,日出日落,电闪雷鸣。倾听蛙叫蝉鸣,在细雨中追逐,感受雨后泥土的芬芳;彩虹的绚丽,感受小河中与鱼嘻嘻,脚下蚌壳的蠕动,赞美繁忙的金秋,丰收的喜悦留恋,皑皑白雪中打雪仗,滚雪球,堆雪人的快乐。其次联系生活实际有目的地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种花栽树,游园踏青,参加“志愿者行动”,清扫社区垃圾,为“希望工程”捐款,献爱心,帮助身边的特困生,筹划生动活泼的主题班会,举办野炊等活动,参加团场农田劳动,放苗,定秒,摘棉花。学生有了丰富的生活经历,充实的自我感受,就不愁没话可说,无言可写,更不愁无情可抒了。

三、随心所欲“小练笔”

当学生的积累到达一定的程度时,他们就产生了较为强烈的表达欲望和向人们倾诉的愿望。我就抓住这一契机,让他们以日记的形式进行“小练笔”训练,每周至少四次训练,周五下午交给我,休息日我认真批阅。在小练笔中,学生用记叙的方式记录他们幼小的心里所经历的快乐与忧伤,有的用生动细微的说明方法描述他们心爱的文具,美丽的校园,家乡的建筑,以及最新的赛车;也有的用散文描绘春天的果园,秋天的田野,冬天的冰凌,抒发他们对大自然的喜爱,对劳动者的赞美之情;还有的直言不讳,写出对社会的看法,对家人以及对老师的不满。孩子们把小练笔当做他们的倾诉心声和表演的舞台,随心所欲地记录下他们成长过程的轨迹。他们的小练笔可以是一个残缺的句子,一个小片段,一个不完整的故事,一个没有中心的多主体的杂文,甚至是他们自己都很难读懂的难题,只要学生想动笔去写,就达到目的了。

四、激励评价,感受成功

“善表现”是小学生的天性,教师行之有效的激励措施,是激发学生写作热情的“催化剂”。

1.建立个人成长记录袋,把每篇较好的作文认真修改,改到满意为止,再交给老师批阅,修改,最后装入“记录袋”,一学期完后,装订成册,并配上精美的图案,制成“作文集”。

2.在学校里通过校园佳作宣传窗、学习广播站和校刊投稿等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优秀作文的平台。

3.参加各类作文竞赛。学生的作品能在报纸、杂志上发表,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奖赏。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也变成了铅笔,在人们中相互传阅时,写作的兴趣和热情就会像泄闸的洪水,一泻千里,无法收手。这样学生在写稿,发表的过程中培养了习作兴趣,就乐于作文了。

让学生乐于作文 篇8

一、指导学生为情而作文

“情动于衷而成于言。”是古人论文的名言。我认为,“情”就是一个人所要表达的思想,就是在认识客观世界时所产生的情感。“情感”是不是可以成为学生作文过程中的优良催化剂呢?“披情以入文”,纵观历史上的文学名作,不都浸透着著者浓厚的感情吗?我们也应该让“情感”在作文教学中发挥出威力。

1、创设情境,让学生动情。作文教学中,学生常常觉得没话说,没有表达的欲望,因此,作文教学的第一步应当是让学生的“情感”活起来。如让学生写一篇想象作文,上课伊始,我创设了这样的一个情境: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小光一家人一起到旅游景点天斗山游玩。他们走进了树林,这里漫山遍野都是五颜六色的野花,他们完全被这里的美景陶醉了。沿着树林他们走呀走,不知不觉走了几个小时,这时天色已晚,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请同学们展开丰富的想象、会碰到什么事呢?顿时,课堂热闹起来:有的说是碰到了野兽;有的说是有人摔倒了;有的说发现迷路了……众说纷云,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创作欲望由然而生,学生一下笔,就觉有说不完的话。

2、让学生悟情,尽情抒情。乌申斯基曾经说过:“语言乃是思想的有机创造。它扎根于思想之中,并且从思想中不断的发展起来。所以,谁要想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首先应该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从当代教育的培养目标来要求作文教学,更应该将训练学生的思维列入教学要求。所以,在学生动情后,还应当进一步拓宽情境,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更深处,在课堂上创设宽松、愉悦的气氛,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表达、尽情流畅的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有血有肉的作文来。教师要给予适当的点拨,帮助学生正确表达、正确用词用句,使学生在表达中,语言得到提练,提高写作能力。

二、解放思想,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写作兴趣

叶圣陶先生指出:“作文的自然顺序应该是我认识事物中有感,感情的波澜冲击着我,我有说话的愿望,便想倾吐,于是文章就诞生了。”这说明创作的冲动来源于对生活的热情。作文困难的学生,总是感到没什么好写的。要让学生从实际中认识到,人们的生活,如家庭、学校、社会是丰富多彩的,在生活中所接触的人、物、事都可作为写作的材料。学生开始学写作文时,可先让他们写日记。教师做有心人,便能从篇篇日记中了解学生生活的情境,他们接触了什么人,喜欢做什么事,以及对人、物、事的认识和感受,再利用这些便可进一步指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取材的思路。

学生周围的生活日新月异,我们要引导学生逐步从生活中选择那些有趣的、新鲜的、有感触的作文素材,提高他们的辨析能力,使他们的习作常写常新。我经常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妈妈是怎样做菜的,在上学和放学的路上,看见哪些新鲜事……每天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所见所闻,引导学生把所见的内容说具体,让听的同学在不明白的地方提出质疑。经常作这样的指导,学生会悟出时时处处留心周围的事物,便能发现和积累作文的好素材,再动脑筋理清思路,就能写出语句通顺、连贯的作文。

乐于助人小学生作文 篇9

一天早上,猴哥去帮山羊爷爷运木头,满满的一车木头,好像一座小山似的,走在平坦的路上,还挺轻松的。走着走着,到了比较陡的.山坡,猴哥一步一步地慢慢走,还低着头,弯着腰,脚使劲地蹬地,车子一动不动,眼看就要滑下去了,猴哥可着急了。

正在这时侯,猪小戒在路边玩游戏,看见猴哥拉不动车子了,飞快地向前跑去,使出吃奶地劲推着车子,车轮缓缓地往上滚动,猴哥想:“奇怪,车子怎么这么轻啊?”它回头一看,原来是猪小戒在推车。他们齐心协力,车子终于推上了陡坡。

猪小戒和猴哥气喘吁吁,汗如雨下。猴哥开心地说:“谢谢,要不是你来帮忙的话,我就拉不上来了!”猪小戒说:当年,你爷爷在取经的路上帮了我爷爷不不少忙呢!” 猴哥说:“我也是在帮山羊爷爷。”猪小戒又说:“你真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好人。”

乐于助人小学作文 篇10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我哥哥带他哥哥去公园玩。公园里的草是绿色的,花是芬芳的,鸟儿在快乐地歌唱。哥哥看到一处美景,对哥哥说:“你摆个姿势,哥哥给你拍照,好不好?”于是,哥哥一只手放在腰上,另一只手指着远处的大楼。就在我哥要按快门的时候,突然,我哥跑了。哥哥觉得很奇怪。他一转身,看到哥哥弯腰用双手抱着倒下的大姐姐。这时,哥哥拿起相机,拍下了这美丽的景色。姐姐对弟弟说:“谢谢你,小哥哥,你真懂事。”弟弟说:“不用谢,谢谢大姐的夸奖。”哥哥对自己乐于助人的哥哥很满意,嘴角挂着微笑。

让学生乐于作文,善于作文 篇11

一、丰富训练形式,夯实写作基础

“意在笔先,文无定法”。教学时应从内容入手,指导学生通过留心观察、侧耳倾听、广泛阅读等途径去丰富写作内容,并以范文为指导,掌握基本写作方法。

1.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观察是学生认识周围事物、获得心灵感悟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抓住发生在身边的点点滴滴,培养学生时时观察、善于观察的好习惯,通过观察来积累丰富自己的写作素材,使作文教学逐步由课内走向课外,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了解生活、体验生活,而且还可以经常组织一些游览、生活制作、小记者行,为学生提供观察生活的环境和机会,激发他们的热爱生活之情,尝试做定期观察和不定期观察,并鼓励学生把一些印象深刻的事情用本子记录下来。

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抓住事物特征,注意有序观察。利用图画、插图、投影等教学媒介帮助学生观察了解事物,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把图中未表现的情节、对话、内心活动,加以合理的想象,表达出来。

2.以说为切入点,为写作做好铺垫。人的思维通过语言来呈现,以说为切入点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能促进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敏捷性和逻辑性。学生可以进行演讲、朗读、讲故事等多种活动。写作前为了让优秀同学示范引路,可让他们说选材、思路、立意,发展学生的思维模式,启发带动所有同学的作文思路。为了锻炼说的能力,可以让学生走进生活,模仿生活中的人物进行交流,如“营业员与客人”、“爸爸与儿子”,学会与他人交际,锻炼其语言组织能力、思维敏捷能力,并让学生评定角色是否逼真,语言运用是否恰如其分,进一步扩大学生的参与面。

3.作文教学与阅读相结合。广泛阅读、充分积累是写作的前提。学生除了读书本上的课文外,还要阅读课外的文章,拓宽阅读的范围,让学生从阅读中获取丰富的营养,并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方式,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可以摘抄妙词佳句,可以写写读书心得,还可以进行好书推荐,并定期进行评比,激励学生广泛阅读,读有益的书。

4.利用范文引路。以仿写为先导,继而发展到改写,再发展到创作。课文中一篇篇文质精美的文章,用为首选范文,教师可以经常把课文片断拿过来让学生扩充或续写,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思维。

叶圣陶老先生曾提出教师“下水”作文法,师生同步作文过程中,与学生共同感受,更易和学生心灵交融,并能随时指导学生的写作思路。

二、准确把握作文要求的“度”

小学生对作文的消极对待与教师过度拔高作文的要求不无关系。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作文时牢牢把握“能写”,切实做到“简单”。首先命题时,要考虑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有东西可写,而且要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写他们最想写的内容。作文命题简单,使学生信心十足地去写作。内容要求逐步达到“有中心,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实”。而且作文时要“注重实施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作文水平低的同学适当降低要求,只要文通字顺,感情真实;对水平高的同学从描写细腻,遣词造句等方面加大要求,要注意抓学生作文中的创造性思维,写出自己的个性特点。

三、修改作文,是提高作文质量的保障

在传统作文教学中大都是以教师为主体,进行修改讲评活动。学生参与的机会极少,得到的收获也少。针对这种情形,笔者采取了以下几点措施:

1.自行修改。既当作者又当评论者,自读习作,检查有何不足,是否符合作文要求,推敲词语是否恰当等。

2.互改。教师首先在全班修改一至两名学生作文,意在进行示范引导,然后让学生模仿进行生生互改,可以由学生一个人修改,也可分小组进行。对学生作文进行互评,有助于学生互相取长补短。

3.共同批改。对于作文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加以强调。在师生共评中,先范读,让学生各抒己见,广开言路,再由教师总评。在这其中要注意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以正面表扬为主,不挫伤孩子写作的热情。

4.教师批改。在教师单独批改过程中,可不点明错处,给学生留有积极思考的余地。例如,“这句话不当”、“用词不准”,因人而异,灵活点拨,拓展学生思维。例如,“换个比喻方式”、“再具体形象些”;对于条理不清,语无伦次,可借助批语促进其有序表达。批改学生作文“宜粗不宜细”,一般不要求重作,只要合乎要求就应给予鼓励。

小学生乐于写作文 篇12

学生是否乐学、善学, 首先取决于他们自身对学习的认识, 知道在知识经济时代, 没有文化、没有知识将难以在社会上立足, 从而像雷锋那样, 以钉子般的精神对待学习, 这是内因。同时不能忽视外因的作用, 即教师是否乐于教、善于教, 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所教学科的满腔热情、对学生的尊重等, 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必须在教育教学改革中不断更新观念, 改变教学手段, 提高教学艺术, 才能引领学生达到乐于学习的境界。

一、热爱教育事业, 为学生做好表率

俗话说:“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教育的成败, 说小了, 牵涉一个人的一生;说大了, 事关一个民族的希望和未来。所以, 有人说谁赢得了21世纪的教育, 谁就掌握了世界的未来。我国教育家徐特立说得好:“教书是一种很愉快的事业, 你越教就会越爱自己的事业, 当你看到你教出来的学生一批批地走向生活, 为社会作出贡献时, 你会多么高兴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后来居上, 这里不正包含着你的一份辛勤的成绩在里面吗?”17世纪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更是把教师的职业看成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教育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古往今来, 无数成功的教育家无不以他们的理论和实践深刻地说明:作为教师, 应当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而要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学生必须乐于学、善于学;而要学生乐于学、善于学, 教师必须乐于教、善于教, 为学生做出表率。

我国伟大的教育思想家孔子倡导“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我们从他的学生颜渊的话中可看出, 孔子乐于教亦善于教:“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博我以文, 约我以礼, 欲罢不能。”

孟子亦主张以乐教吸引学生乐学, 他说:“夫子之设科也, 往者不追, 来者不拒。”他认为人生三大乐事之一便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特级教师魏书生认为教师的劳动有三重收获:收获人才, 收获学生的真情, 收获科研成果。因此他对教师职业和教育事业有着深厚的感情, 为了能做一名教师, 实现“我以我心付童心”的夙愿, 他曾先后向当时任职的电机厂领导递交过150次从教申请。在很多教育工作者看来, 教师这个职业是清贫的, 虽苦犹乐, 对于热爱它的人来说其乐无穷。

国外教育家杜威、苏霍姆林斯基、布鲁纳、马卡连柯等也都对教育的重要意义有着深刻的认识, 也都倡导乐学、乐教, 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践, 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二、热爱学生, 用真情唤起学生的真情

学生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 尤其渴望得到来自教师的尊重和爱。学生只有感受到来自教师的爱, 他们的情感才会得到健康的发展。而情感的健康发展, 又是现代教育理论中特别强调的。著名特级教师斯霞的教育核心就是一个“爱”字, 用爱去教育学生, 用爱去感染学生, 用爱去熏陶学生。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师生是平等的, 是互相关心、爱护、支持的。因而, 从事小学教育六十年, 桃李满天下, 她的学生有的成为著名的专家、学者, 即使是普通的公民, 也能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 其教育的成功不言而喻, 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

根据美国最近一项调查, 在学生最反感的16种教师行为中, 就有14种属于教师不能正确对待学生, 包括:经常训人;过严;情绪不稳定;没有耐心和同情心;不和学生在一起;讨厌学生;不笑;爱说坏话;体罚学生;不公平;一个学生出事而责备集体;偏爱;教学方法不好;不易接近。这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都要引以为戒的。我们应该深入了解现代教育理念, 明白在现代教育中, “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 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发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外, 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 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 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的有创造性的活动, 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热爱学生, 尊重学生, 既做学生的良师, 又做学生的益友。一旦学生从教师那里感受到尊重、信任、关心和爱护, 他们就会以尊重、信赖、亲近和爱戴回报教师。如果教师能把学生回报的这种爱, 巧妙地引导到学习上, 那将是学生乐于学的强大的力量。

此外, 如果教师真正热爱学生, 就会自觉地学习现代教育理论, 就会重视人的价值和尊严, 尊重和爱护学生, 就会树立乐观的教育理念, 进而用乐观的态度来看待学生, 即用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用发展的而不是静止的观点来看待学生。对学生多些信赖少些怀疑, 多些鼓励少些抑制。在此基础上, 想方设法帮助学生多渠道探寻、挖掘自己的潜能, 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训练, 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

三、热爱所教学科, 激发学生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不属于智力范畴, 却有着神奇的力量。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对自己所教的学科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特殊的感情。教师对所教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必然会在教育教学中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 当然也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对教学倾注满腔的热情、满腔的爱, 是特级教师于漪极力倡导的, 她说:“教师要以作者之情化为自己之情, 以自己之情点燃学生之情。”每次上课前她都要深入研究教材, 每一篇课文的导语都要反复斟酌。她所教的学生说:“我们每次听老师的课, 总是睁大了眼睛, 怀着强烈的求知欲, 一刻也不停地跟着她转。”由此可见, 她上的课是如何充满魅力和感染力。

在学校生活中, 如果留心观察, 我们就会发现, 一个班级如果有位优秀的语文教师, 这个班级就会书声琅琅;同样, 一个学校里有位优秀的音乐教师, 这个学校就会歌声荡漾。究其原因, 笔者以为正是这些优秀的教师们以对所任教的学科的热爱, 辅之以高超的教学艺术, 向学生展示了该学科的魅力和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 从而形成了巨大的感染力。

要向学生展示学科魅力和人格魅力, 教师必须不断改革教学方法, 不断提高教学的语言艺术。

1. 以新颖的方法和手段, 激发学生的兴趣

夸美纽斯早在17世纪就对教育有过美好的愿望:“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 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 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 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并使社会因此可以减少黑暗、烦恼、倾轧, 增加光明与整饬、和平与宁静。”然而夸美纽斯这一美好的愿望一直无法实现。众所周知, 工业文明、印刷时代只能产生与之对应的流水线、标准样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这就注定这种美好的理想在工业时代是不可能实现的。如今, 人类步入信息时代, 教育信息化这一强有力的杠杆, 使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日新月异, 人类千百年来追求的教育梦想, 终于到了圆梦的年代!

日本心理学家泷泽武久说过:“新颖的刺激、暧昧的刺激、矛盾的刺激、稍微复杂的刺激等等, 对于这些, 儿童会瞠目而视, 敞开感觉之门, 乃至着急弄明真相理解它, 即使伴有多少苦痛, 也仍然要孜孜不倦地探求。”这段话深刻地说明了采用新颖的教学手段的重要性。心理学研究也表明, 新颖刺激是使学生关注教学内容的重要因素。运用新颖的方法和手段开展教学, 就是要形成各种刺激, 激发学生探求的意愿。许多优秀教师的实践告诉我们, 教学内容的形式与实质的新颖程度无疑是促使学生乐学的重要因素之一。中职生文化基础薄弱, 要让他们对文化课感兴趣, 教师必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 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 改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也才能促使学生乐学。中职生虽然文化基础较差, 但绝大多数对电脑、对现代教育技术兴趣浓厚。倘若教师能用多媒体上课, 不仅迎合了他们的审美习惯, 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而且教师与时俱进的学习态度和进取精神, 也会在学生的心灵上产生巨大的震撼作用。

2. 以精湛的语言, 激发学生的兴趣

关于教师的教学语言, 苏霍姆林斯基如是说:“假如在语言旁边没有艺术的话, 无论什么样的道德训诫也不能在年轻人的心灵里培养出良好的高尚的情感来。”他认为, “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教学时间的重要条件”,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夸美纽斯也形象地指出:“一个能够动听地、明晰地教学的教师, 他的声音便该像油一样浸入学生的心里, 把知识一道带进去。”一语道出了精湛的教学语言产生的作用。

特级教师于漪的学生回忆她的教学时说:“我们这些做学生的和她一接触, 便感到一种吸引力, 她的和颜悦色的教态, 清晰而有条理的思路, 妙趣横生活泼生动的谈吐, 好像是信手拈来而实在是深思熟虑的语言, 似山涧清泉, 淙淙铮铮, 潺潺流过, 会一下子抓住你的心。”说明了富于艺术的教学语言, 会深深嵌入学生的脑海之中, 留给学生耐久的回味。

一位教师在讲《谈修改文章》这篇课文时是这样导入的, 他说:“大家常常写文章, 可什么叫‘文章’呢?《辞海》上说:‘画绘之事, 青与赤谓之文, 赤与白谓之章。’人的脸皮有青有赤有白, 可见, 每个人的脸皮就是一篇天生的‘文章’。 (笑声) 古今中外, 许多女同胞都是非常讲究‘修改文章’的! (大笑) 你看吧, 她们每天早晨起来梳妆, 对着镜子, 用奥琪增白霜反复‘揣摩’ (涂抹) , 再用高级胭脂、唇膏精心‘润色’, 还要用特别的眉笔仔细地修改‘眉题’, 甚至连标点符号也毫不含糊———非要用手术刀将‘单括号’ (单眼皮) 改为‘双括号’ (双眼皮) 不可! (笑声、掌声) 你们看, 这是何等严肃认真、高度负责的态度呀!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文章。要想使文章出类拔萃, 成为‘真由美’ (真优美) , 不在修改上下番苦工夫, 行吗? (笑声) 何其芳同志说:‘修改是写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看来, 这是一条至理名言。” (板书中心句) 如此导课, 真是趣味盎然。

乐于助人的小学生作文 篇13

一天下午放学的时候,窗外天昏地暗刮起了大风。天空乌云密布,不一会,天上就下起了瓢泼大雨,风呼呼地刮着,路上的小树被吹地东倒西歪,豆大的雨滴打在窗户上滴滴答答地响。

小红走出教室看着外面正下着大雨,心想:我幸好早上带了一把伞要不然就得淋成落汤鸡了。小红花撑开雨伞,走着走着,看见前边有一个人在雨中狂奔,她心想:这么大的雨他没有打伞,淋着是会生病的。想到这她急忙跑过去,说:“同学,我们一起打伞吧!”这时小明转过头来说:“谢谢你。”小红说:“不客气。”于是他们边走边聊,高高兴兴得回家了。

小明回到家里,妈妈惊讶地说:“这么大雨你没有带伞,怎么没有淋湿呢?我正准备去接你,你怎么就自己回来了?”小明笑了笑说:“是我们班的小红我和我合撑一把伞送我回来的 。”妈妈听完竖起了大拇指,夸奖道:“小红可真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啊!”

小学生作文:一个乐于奉献的人 篇14

故事写了从前有一棵大树和一个男孩是好朋友,他们每天都玩得十分快乐,男孩长大后,没有时间和大树玩了,却一次又一次地向大树索取果子、树枝。最后,大树连自己的树干都给了男孩。过了很多年,已经变老的孩子回来了,大树也变成了老树墩。男孩想找个地方坐坐,大树便让男孩坐在自己的树墩上。男孩坐下了,大树很快乐。

看完故事后,大树奉献的精神令我十分感动。它一直把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地送给了男孩,只希望他能快快乐乐。我想:为了别人的快乐,把自己无私地奉献给别人,这是多么高尚的品德啊!

在当今社会,不是有无数的人跟这棵树一样吗?我们的老师,这些勤劳的园丁,为了祖国花朵的茁壮成长,他们呕心沥血,不辞劳苦。天下的父母为了儿女的健康成长日夜操劳,默默无闻,无微不至地照顾孩子,汶川大地震的英雄战士,那些为灾区人民慷慨解囊的赞助商、他们的付出不正是以奉献别人而快乐吗你?

让学生自主参与,乐于习作 篇15

一、激活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作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想象力。要用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根据儿童少年的生理心理的特点,他们想象逐步从无意想象发展到有意想象,想象的兴趣浓厚。现在的世界是多彩的世界,小学生在做作文时应该多发挥想象力,来描绘未来的世界和多彩的生活。学生的写作欲望靠想象来燃烧,观察力靠想象来培养,立意新颖靠想象去创造,思路靠想象去拓展,人物形象靠想象去塑造,语言的色调靠想象去渲染。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对学生如何进行想象力的培养呢?

1. 观察现实生活,激发相关想象。

无论哪一类想象作文都脱离不开现实,离开现实的想象是空洞的。例如童话式想象作文,它是根据小学生喜爱动物的特点,用动物代替人类的形象来表达他们对世界的认识。这类作文实际上是对现实的再现。如要求学生对“未来———”进行想象,写一篇习作。这一类写未来生活的想象作文对学生而言更有难度。未来是什么样的,学生除了接触到一些科幻片、科幻小说以外,其他的就十分抽象,不知写什么好。其实这些想象都与我们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可引导学生勤观察,例如现在的房屋,一旦完工,它便固定下来,设想一下,未来的建筑由一个个组装件构成,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组合,这样既适合不同人的需求,又便于搬迁、移动。当看到学校操场只有一处,它的空间过于狭小,能不能想象未来会同时拥有地下或空中操场,用升降机来回启用……这些现实中人们追求的更加便捷、完美的东西,都可以大胆想象它的样子、形状、功能,那么展现在学生面前的空间该有多大呀!

2. 利用课文资源,进行再造想象。

课文是学生写作的范例,充分利用课文资源,结合课文内容、课文插图,让学生练习改写、续写、扩写等想象性作文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再造想象途径。例如《凡卡》一文,当凡卡满怀希望地把信寄出去后,爷爷能收到吗?爷爷在乡下会怎样想念凡卡?小凡卡后来的命运又会如何?让学生去想象,续写出符合事情发展的故事,这样既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激活了学生想象的火花。有些课文表面已结尾了,但深思却蕴意深长,此时教师恰当地因势利导,要求学生续写,便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捷径。如教学《坐井观天》一文的续写。先让学生们自己说:“青蛙跳出井后会怎样呢?”再让同组互议。有的学生经过整理形成了这样的思路:青蛙跳上井———看到景物———再次与小鸟对话。教师就引导:怎样跳———景物的特点———对话的内容。让同学再次围绕重点词“怎样———特点———内容”来展开自己的联想,进行续写。通过续写,既让学生们的思维得到发展,又培养了同学们知错就改的好习惯,可谓一举多得。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写作欲望

学生只有处于自然、自由、自觉的状态之中,才能写好作文,而这种状态的获得与他们的生活积累相关联,也与他们的热情与自信紧密相连。要想引导学生进入这一状态,乐于写作,教师必须为他们创设一定的情境,充分发挥师生对话的作用,用自己的机智激发学生渴求写作的欲望。然后与学生一起确定习作的题目和要求,让他们充满激情,信心十足地自觉进行构思和写作。在创设情境中,我有时通过一个游戏,一个活动让他们兴致勃勃地参与,或者利用办小报、图画作文、介绍照片等形式引导他们讲述,然后兴趣盎然地完成习作。有时还引导学生寻找各种有趣的写作形式,激励学生的写作兴趣进行习作训练。如在指导学生习作《拔河比赛》时,我先组织学生进行了一场比赛,让他们亲身经历、体验了拔河场上的气氛,获得了丰富的材料,这样学生写出的文章就非常生动。如一位学生在作文中描写道:“我队同学咬紧牙,憋着气,脸涨得通红,双手握紧绳子,身子往后倾……渐渐地,对方的阵脚乱了,力量削弱了,绳子一下子被我队拉了过来。当裁判员挥下小旗时,我们情不自禁地跳了起来,大声喊道:‘我们赢了!我们赢了!’”这样拔河比赛时的真情实景就自然而然地从学生的笔下流露出来了。由此可见,通过讲讲、演演、玩玩、说说等轻松活泼的愉悦形式,能有效地引导学生乐于写作。

三、指导观察,引导学生主动写

学生的参与度是衡量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否主动学习的重要标尺。小学生参与度不够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们缺乏写作材料。因此习作时便存在无话可写、内容空洞的情况。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曾有许多专家指出:“指导学生作文,应从内容入手。”而观察是获取作文材料的主要手段,所以我们要努力教会学生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熟悉周围的环境,从而积累素材,充实写作内容。如针对学校组织的科技小发明比赛,在习作时我们可以让学生思考:(1)在制作前是如何看图纸的,又是怎样对照图纸弄懂零部件的?(2)在制作过程当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是如何解决的?(3)当你看到自己的作品后,心情又怎样?这些思考题,既可以用于操作动手之前,也可用于操作之后。另外我们还组织学生外出参观、游览、考察,一方面运用感觉器官去摸、闻、看、想,大量积累感性认识。另一方面又提出具体要求,对人、事、物依据不同的条件仔细观其形、辨其色、嗅其味、说其义,从而使学生增长了知识,拓宽了视野。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自主写作的积极性,也提高了作文教学的效率。

四、让习作飞出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

小学现行课程安排一周仅有两堂习作课。于是小学传统的一篇作文教学往往是分两课时完成。要求学生八十分钟内在教室完成,指导拟稿、修改、誊写。似乎学生习作所需的信息全部贮存于大脑之中,习作时只要提取后稍作加工即可,这显然是不现实的。“倚马可待”的奇才自古以来有几个?更何况刚刚学写作的小学生。这样看来,学生在习作指导的课堂“无话可说,无话可写”应是情理之中。从这个角度看责任不在学生,而在于教师,是我们教师使学生远离了丰富多彩的习作源泉———生活。因此我们习作教学首先打破“一篇习作教学就是两课时的习作教学”这沿袭了几十年的做法,而让我们的习作时空飞出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因此我们习作指导首先要做到“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比如我们可以在作文课前一天,一周,甚至几周让学生明确习作的要求,放手让其到生活中去搜集信息,精心构思,充分拟稿。因此,一篇习作的练习的周期不是两课时,而应根据具体习作的要求,可以是一周,也可是两周,甚至一个月。这样,学生所写之作当然不是“空话”与“套话”,而是他们眼中的世界与生活。

小学生乐于写作文 篇16

关键词:作文教学;乐于表达;策略

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而如何让学生“乐于表达”又是作文教学中的一大难点。要解决这个难点中的难点,就必须正确认识小学作文及小学作文教学的目的。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作文及作文教学的表述是:“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基于这样的认识,那么小学作文教学要做到什么呢?

我以为,我们应在领会作文教学的本质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兴趣,树立学生的信心,养成良好的习惯,真正做到让学生乐于表达。

那么,如何让学生“乐于表达”,突破小学作文教学中的这一大难点呢?

一、让学生悄然走近作文

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正确认识小学作文,而且应该让学生也明确什么是小学作文,让他们对作文由陌生变得熟悉,因为只有熟悉之后才会爱上,只有熟悉才会驱走畏惧。因此,教师要经常给学生制造作文的机会,让习作悄然地、不经意地走近学生生活,走进学生内心,直至被学生喜爱上作文。

[案例]

一位二年级的语文老师在教学以树的名称归类识字这一课时,学完课中的字词,他提出下列问题:“咱们这儿都有哪些树?”“哪些树最常见?”“那些常见的树各是什么样?”“什么时间发芽、开花、结果……”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看、去想、去问、去听,然后回到课堂上再说。学生说完后,老师兴致勃勃地进行了小结:“同学们,你们真棒!你们已经会写文章了。”同学们兴奋得个个点头。

案例中的老师巧妙地将二年级的识字教学与三年级的习作教学有机地联系起来,为学生走近习作、接受习作打好了心理基础与能力基础。作为一位语文教师,就应该这样系统地掌握各年段的教学目标,树立较强的习作训练意识,在低段教学中,通过识字、说话、朗读等训练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由被动到主动地接触习作,直至爱上习作。

二、让学生明白作文是一种需要

当学生对作文有了初步的了解后,教师还应该想办法让学生体验到其实作文就是“我手写我心”,是表情达意的需要。写作就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案例]

三年级上学期——

第一天,老师:新学期开始了,你最想和谁做同桌呢?为什么,如果理由写得充分,我就满足他的愿望。

第二天,老师:咱们班要评选最珍惜时间的同学。问:今天从早上起床开始你们都做了些什么呀?不用说,只要写,看哪些同学写得多,写得清楚。

第三天,老师:老师准备招聘小小班主任。应聘者只需要告诉老师一件你知道,但老师不知道的班上发生的事。谁写的事最清楚,就让谁做小小班主任。

……

一周下来,老师拿着订得厚厚的一叠作业纸,对全班同学说:“恭喜大家,老师还没教,但你们却都会写作文了。”

结果,一举几得,既让学生发现原来作文就是这么简单,写出自己想说的话,谁都会写,谁都能写,而且写后有作用,给自己带来了实惠:好多孩子被聘为小小班主任,成了老师的小助手了;有同学还真跟自己意向中的同学做了同桌;还有好些同学都被评为了最珍惜时间的人……其实,这些奖励,不都是做老师的想给多少就给多少吗?但收获的却是学生对“作文”的接受与喜爱。

三、让学生感受到作文的快乐

写作仅仅培养兴趣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兴趣”是短暂的,随意性很强。而习作的自信心会让学生更加乐于表达,使学生对习作的兴趣由短暂变得持久。《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这一要求。我们应该想方设法让他们真正尝到表达的乐趣,真正体现我手写我心,享受那种写完后愉悦的感觉,树立起习作的信心。

(一)通过评价帮助学生提高习作兴趣,树立习作信心

1.欣赏性评价

张田若先生在《小学作文纵横观》一文中曾指出:“从当前作文教学的情况看,普遍存在着一个要求过高过急,评分过严的问题。”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高段的习作要求也仅是:“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小学生作文是从“零”开始的,学生的习作肯定都有或多或少的缺点,因此,我们在评价时应该是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用欣赏的口吻去评价。多说优点,少说甚至不说不足。

如果要求过高,批评过多,则很容易让刚刚接触习作的学生失去习作的信心,失去可能刚刚产生的写作兴趣。这不就与“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的目标背道而驰了吗?

2.多元化评价

教师不仅要欣赏性评价,还要做到多元化评价。《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写作的评价建议是这样的:“应重视对写作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重视对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因此,既应注意评价主体多元化,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又要注意评价内容多元化,以引导学生全面发展,还要注意评价标准多元化,關注到学生个体差异。

(二)通过习作展示培养学生习作兴趣,树立习作信心

作家尚爱兰曾说:“一个合格的作文指导老师,不应该把力量都放在‘指导’学生如何写作文上,他至少应当分出一半力量来研究一下如何‘发表’这些作文。”因此,要让学生爱上作文,乐于表达,绝不能忽略了习作展示这个平台,反之,更应该绞尽脑汁,来想想怎样让每个孩子的习作都有展示的机会。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习作上的成功。

在日常教学中,最常用的方式则是“范文展示”。范文入选的条件很低,可能是选材好,可能是语言流畅,可能是开头有吸引力。也有可能是某一个句子写得个性化,或者就因为某句中的某一个词非常准确,或者是将刚学过的一个词学以致用了……剩下的学生呢,也会听到老师表扬自己写的字漂亮了,作文修改得很认真、有进步了等等。

人的本质是渴望被肯定的。因此,像以上提到的教学行为那样,经常为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就能够激发学生继续表达的信心与欲望。而这展示的平台应该是多样的,方式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比如,班级里的墙报、班级档案、班级日志、班级网络平台、个人专刊、校报甚至鼓励投稿等等。

综上所述,小学作文教学中,让学生乐于表达,就要有意识地经常为学生创设情境,刺激他们表达的欲望,让他们在无意识中走近作文,明确作文就是生活的需要,就是自我表达与人交流的需要。同时,注重习作的多元评价,欣赏性评价,增强学生习作的信心。为学生多建习作交流、展示的平台,提供展示的机会,让学生感受到作文给自己带来的乐趣。

参考文献:

[1]任长松.走向新课程.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04.

[2]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08.

[3]黄光扬.正确认识和科学使用档案袋评价方法.课程·教材·教法,2003(02).

[4]黄黎明,胡中锋.多元智力论与课程评价.课程·教材·教法,2003(05).

[5]周卫勇.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06.

[6]赵学勤.激励性评价的标准与策略.中小学管理,2002-11.

(作者单位 重庆市沙坪坝区滨江小学)

上一篇:净明小学十分注重校园文化建设下一篇:九点服务员社会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