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史复习资料范文(精选8篇)
中国当代文学史复习资料范文 篇1
中国当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第一次全国文代会的召开时间是()A、1949年7月2日 C、1949年10月1日 B、1949年8月1日 D、1949年12月2日
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提出的时间是()A、1949年10月1日 C、1952年3月3日 B、1950年5月3日 D、1956年5月2日
3、《红旗谱》的作者是()A、陆文夫 B、邓友梅 C、梁斌 D、陈翔鹤
4、杨沫的代表作品是()A、《青春之歌》 B、《黑白》 C、《苇塘纪事》 D、《东方欲晓》
5、《三家巷》中作者着意刻的一个中心人物是()A、区桃 B、陈文雄 C、陈文婷 D、周炳
6、茹志娟获197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的是()A、《百合花》 C、《剪辑错了的故事》 B、《静静的产院》 D、《如愿》
7、《回延安》的作者是()A、艾青 B、臧克家 C、郭小川 D、贺敬之
8、《阿诗玛》这部长篇叙事诗是()A、满族 B、蒙古族 C、壮族 D、彝族
9、被称为“语言大师”的是()A、曹禺 B、老舍 C、叶圣陶 D、沈西蒙
10、巴金的《随想录》是一部()A、诗集 B、小说 C、散文集 D、戏剧
11、下列作品是舒婷的有()A、《回答》 B、《致橡树》 C、《纪念碑》 D、《雪白的墙》
12、《乔厂长上任记》的作者是()A、蒋子龙 B、陈世旭 C、茹志鹃 D、方之
13、赵树理的《锻炼锻炼》是()
A、长篇小说 B、中篇小说 C、短篇小说 D、小小说 14贾湘农是党的领导者形象,这个形象出自小说()A、《三里湾》 B、《创业史》 C、《红旗谱》 D、《青春之歌》
15、《有的人》是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作,作者是()A、臧克家 B、艾青 C、何其芳 D、公刘
16、历史话剧《蔡文姬》共有()A、三幕 B、四幕 C、五幕 D、六幕
17、刘白羽的代表作是()A、《红太阳颂》 C、《日出》 B、《伟大的创业者》 D、《长江三日》
18、郭小川原名()A、郭恩大 B、郭苏 C、郭登云 D、郭湘云
19、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发表于()A、1978年 B、1979年 C、1980年 D、1981年 20、《沉重的翅膀》获矛盾文学奖是第()A、一届 B、二届 C、三届 D、四届
二、多项选择
1、下列属于报告文学的有()A、《歌德巴赫猜想》 C、《三门李轶闻》 B、《大雁情》 D、《月迹》
2、下列属于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获奖作品的有()A、《人到中年》 C、《狗日的粮食》 B、《蝴蝶》 D、《天云山传奇》
3、建国后写成的剧本有()A、《一只小马蜂》 C、《蔡文姬》 B、《茶馆》 D、《关汉卿》
4、下列作品是古华的有()A、《杏妹》 B、《芙蓉镇》 C、《莽川歌》 D、《贞女》
5、巴金是现当代著名的()A、诗人 B、小说家 C、戏剧家 D、散文家
6、刘白羽散文大致分为三个阶段是()A、1949至1958年 C、1979年10月以后 B、1959至1965年 D、136至1949年
7、田汉改编了京剧()A、《白蛇传》 B、《文成公主》 C、《西厢记》 D、《谢瑶环》
8、《吐鲁番情歌》是一组以爱情为题的短诗,包括()A、《苹果树下》 C、《金色的麦田》 B、《葡萄成熟了》 D、《告诉我》
9、王愿坚的小说有()A、《党费》 B、《七根火柴》 C、《映山红》 D、《三人行》
10、获首届“茅盾文学奖”的作品有()A、《东方》 C、《将军吟》 B、《李自成(第二卷)》 D、《冬天里的春天》
11、下列属于“先锋文学”的有()A、《我别无选择》 C、《我是谁?》 B、《透明的红萝卜》 D、《冰河》
12、郭沫若解放后创作的历史剧主要有()A、《蔡文姬》 B、《武则天》 C、《屈原》 D、《虎符》
13、下列属于“写实文学”作家的有()A、刘亚洲 B、郑义 C、梁晓声 D、残雪
14、下列属于赵树理作品的有()A、《小二黑结婚》 C、《铁木前传》 B、《李有才板话》 D、《荷花淀》
15、下列人物出自《青春之歌》的有()A、林道静 B、林红 C、江华 D、卢嘉川
16、《草木篇》这组托物咏怀散文诗包括()A、《白杨》、《梅》 C、《仙人掌》 B、《藤》 D、《毒菌》
17、下列属于少数民族叙事长诗的有()A、《格萨尔》 C、《嘎达梅林》 B、《阿诗玛》 D、《吐鲁番情歌》
18、《茶馆》里的人物有()A、王利发 B、秦仲义 C、常四爷 D、祥子
19、“天安门诗歌”的艺术特点有()
A、朴素真挚 B、壮烈悲愤 C、机智泼辣 D、形式多样 20、下列属于知青作家的有()A、韩少功 B、张承志 C、史铁生 D、贾平凹
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陈毅市长》这个剧本的作者是沙叶新。()
2、舒婷的《致橡树》是一首爱情诗。()
3、“伤痕文学”的旗号最先由王蒙发表的《青春万岁》引起的。()
4、第四次文代会于1978年10月30日在北京举行。()
5、《谁是最可爱的人》表现志愿军英雄行为,优秀品质及其崇高的思想境界。()
6、江姐是《红岩》里的女主人公。()
7、柳青原名刘蕴华。()
8、《回延安》是公刘的诗歌。()
9、《茶馆》中刻画了一个民族资本家叫王利发的形象。()
10、“天安门诗歌运动”爆发于1976年9月。()
11、徐怀中的《西线轶事》属军旅小说。()
12、《高山下的花环》作者是李存葆。()
13、《“漏斗户”主》写的是陈奂生吃饭的问题。()
14、熊召政的《举起森林般的手,制止!》副题为“致陕北人民”。()
15、艾青《光的赞歌》发表于1980年。()
16、舒婷《致橡树》主要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
17、《报春花》的作者是崔德志。()
18、《陈毅市长》发表在1980年5月号的《人民文学》上。()
19、《大雁情》是黄宗英报告文学的代表作。()20、刘心武的《班主任》获第二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四、简答题。
1、简述小说《红岩》情节发展的线索。
2、简述诗歌《阿诗玛》的艺术特点。
3、简述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的艺术特色。
4、简述《茶馆》反映了三个令人诅咒的时代。
5、简述《吐鲁番情歌》的艺术特色。
6、简述《回延安》五个小节的标题。
五、论述题。
1、试论《蔡文姬》的主要艺术特色。
2、试论小说《芙蓉镇》的艺术特色。
中国当代文学史复习资料范文 篇2
一、当前我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不重视文学史料的现状
一切历史研究工作都要以史料的搜集、运用、理解和鉴辩为基础。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学术研究的学理化更加规范。由于受到商业文化气息的影响, 我国的学术研究逐渐脱离了学理规范, 片面重视主体主观意志的发挥。很多学者在没有对文学史料进行收集与整理的基础上就开始撰写文学研究著作, 甚至一些文学研究者认为史料研究是没有价值的。这就导致一些文学研究忽视客观存在的事实, 对现有的文学史料进行歪曲。如郭宛在《浪漫人生———胡适和他身边的女人》一书中就没有对已经公开的胡适日记进行严谨的考证, 造成了一些史料错误, 与胡适日记中的记载完全不符。作者为了吸引读者的兴趣, 罔顾历史史料, 对真实的历史事件进行有意的曲解和篡改, 没有尊重史实, 这样的文学研究显然不能令人信服。
二、文学史料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一) 中国现当代文学这门学科的完善需要发掘文学史料
随着我国思想的解禁和文学史料的挖掘, 文学研究摆脱了旧有的阐释式的研究模式, 开始重视对历史的本来面目进行还原。而发掘史料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开始逐渐完善与成熟的标志。如华东师范大学陈子善教授发掘张爱玲的史料, 对张爱玲在绘画领域和戏剧领域的造诣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 从而能够更全面、系统地对张爱玲进行研究, 并对她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有了一个正确的认识。由此证明, 挖掘史料可以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这门学科进行完善。换言之, 如果没有文学史料的发掘, 中国现当代文学这门学科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 只有重视文学史料的发掘, 才能使中国现当代文学这门学科不断完善, 走向系统化和规范化。
(二) 通过发掘文学史料能够纠正过去错误的文学研究观点
在当代文学研究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 错误原因主要有两大方面。第一个原因是缺乏足够的文学史料进行研究, 造成了一定的研究盲目性。如对巴金文学生涯时间的界定, 之前一直认为1929年巴金在《小说月报》上发表《灭亡》是巴金文学生涯的起点, 然而在搜集和整理文学史料的过程中却发现巴金早在1922年就已经在《时事新报·文学旬刊》上开始文学创作了, 这就将巴金文学生涯的时间向前推至1929年。这对于巴金的文学研究非常重要, 也充分说明了资料发掘的重要性。第二个原因是文学研究主体本身存在各种问题, 对文学史料的发掘不够严谨和细致, 或者由于受到政治环境的影响而不敢将真实的言论发表出来, 只能屈从于政治要求。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发展历程正是伴随着文学史料的发掘而不断的修正和完善, 走向系统化和专业化的。随着文学史料的不断发掘, 我国的现当代文学研究才能取得更令人信服的结论。
(三) 改变当前我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乏力的现状
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的现当代文学研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存在着研究乏力的情况。很多研究者认为经过几代学者的研究, 30年的现当代文学史已经不存在研究的空白领域, 缺乏继续研究的价值, 甚至一些研究者悲观地认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已走入绝境。鉴于此, 怎样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提供新的视点和增长点就成为我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者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但在浙江师范大学召开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学术生长点研讨会上, 与会专家并没有对文学史料予以重视, 绝大部分与会专家都认为文学史料无力改变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乏力的问题, 而将目光更多地集中于文学话语的运用与引入。
值得思考的是为什么会出现现当代文学研究乏力的问题, 一个重要的原因正是缺少文学史料。正是由于很多文学史料被湮没了, 才造成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的很多空白点无法得到填补。研究鲁迅和周作人的专家钱理群先生通过系统地整理沦陷区的文学史料, 出版了《沦陷区文学史料选》, 极大地拓宽了现当代文学领域的范围, 使沦陷区的文学研究水平得到了新的提高。这也充分说明发掘文学史料能推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进展, 改变现当代文学研究乏力的现状。
丁景唐和马良春两位先生正是通过对文学史料的整理和搜集, 在国内左翼文学研究领域取得了极大的成就。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应该学习两位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 通过搜集和整理文学史料来打破我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乏力的现状, 给现当代文学研究带来新的增长点。
(四) 通过发掘文学史料来对研究主体的学术人格和学术品格进行完善
发掘文学史料对于研究主体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 能对研究主体的学术人格和学术品格进行完善。研究主体的学术人格和学术品格是辩证统一的, 研究者对文学史料的态度正是学术人格和学术品格的基础。如文学史料学专家和文学研究家王瑶先生就是一个集中的体现, 其《中国新文学史稿》引用了大量的文学史料, 具有极高的学术水平。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曾经涌现出大量的文学史专著, 出现了一个现代文学史写作的高潮时期。但上世纪50年代遗留下来的有价值的文学史专著却并不多, 只有像《中国新文学史稿》这样严谨的文学史专著迄今还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领域必须参考的一本研究专著。王瑶先生的专著之所以能对一代又一代的文学研究者产生巨大的影响, 是由于在搜集和整理文学史料的过程中王瑶先生形成和提炼了自己高尚的学术品格和学术风格, 从而使文学研究具有了独特的意义。
与王瑶先生相类似的还有现代文学学科的奠基人、现代文学著名作家唐弢先生, 其在六十年的工作中勤勤恳恳地进行文学史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完善了他的学术素质。由此可见, 只有在基础性的文学史料搜集和整理工作中勤恳踏实的工作, 才能练就一个学者的学术人格和学术品格。
受到商业化气息的影响, 当前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学术环境比较浮躁, 很多研究者往往片面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 不重视自己学术人格和学术品格的培养。只有通过文学史料的发掘, 不断培养自己的学术人格和学术品格, 才能做出真正有价值的文学研究。
三、结语
笔者认为鉴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重要意义以及当前我国文学研究中存在的忽视文学史料的严重问题, 建立完善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料学已迫在眉睫。只有建立完善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料学, 对文学史料进行严格的整理、辨别、搜集和发掘, 才能在现当代文学研究中做到尊重客观文学史料, 推进现当代文学研究。这也是为了确保文学史料的真实性, 避免篡改文学史料的事情发生。只有这样, 才能够进行科学化、规范化和系统化的史料管理和多渠道的史料交流。
摘要:挖掘文学史料对于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不仅能够完善现当代文学这门学科, 更可以纠正错误观点, 带来新的学术增长点, 对研究主题的学术人格和学术品格进行完善。然而, 当前我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存在着不重视文学史料的倾向。本文从当前我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不重视文学史料的问题入手, 具体分析文学史料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重要作用, 旨在摆正我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学史料,学术品格
参考文献
[1]巴·苏和.中国蒙古文学史料学的起始与发展[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2012 (4) .
[2]石兴泽, 石小寒.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建设与文学研究[J].学习与探索, 2010 (6) .
[3]白春超.旧资料的发掘与新学术的发动——近几年中国现代文学的文献史料研究述要[J].宁夏社会科学, 2011 (6) .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教学刍议 篇3
关键词:现当代文学史 教学 拓展实践 回归历史真实 文学现象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是一门容纳现当代文学精华的文学科目,它蕴含着异彩纷呈的作家、作品、流派、思潮等文学财富,呈现着现代中国民众和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发展历程。因此,发掘其所蕴涵的精神资源,将学生培养成为健全的具有现代人文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是该学科承担的重要任务。要实践这一目标必须不断总结、强化教学方法。以下是笔者的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拓展实践
拓展实践教学,简单来说就是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形式各异的课外教学,也就是将课上与课下、课内与课外沟通起来。这种方法更为形象直观、灵活生动。具体讲包括“剧情表演”“影视欣赏”“专题报告”“学术小组”等多种环节。
1.剧情表演。在这一环节中学生仍是行为主体,学生可以自由分组,编演课本剧。组织学生集体演出短幕剧,同学们的表演既能娱乐身心、丰富生活,又能调动自身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对作品的内容有更好的理解与掌握,学生还可在合作、交流、互助等主题理念中陶冶情操、塑造个性。
2.影视欣赏。中国现当代文学中许多文学名著经过改编加工都被搬上了银幕,如《林家铺子》《边城》《日出》《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教师可组织学生集体观看经典影视作品,使他们更加直观地了解文学发生的时代环境、因果缘由以及文学由文本到剧本的演变。
3.定期举办“学术小组”“专题报告”等活动,也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将下一阶段的教学内容进行拆分,通过师生双方协商,学生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负责某个发言主题。学生在课余进行广泛的材料收集、查询,并写出发言报告,届时在课堂作专题演讲,教师根据具体情况适时地进行指导和点评。另外,教师要积极邀请国家级、省内知名教师、学者和作家进行演讲或开课,将前沿的文学信息输入课堂,使学生了解时下热点的学术思想。总的说来,教学方法无定式,只要能行之有效,都可以应用到教学中。作为教师,就应该结合实际,认真总结,以多种方式引领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变单一的、填充的、灌输的教学为开放的、灵活的、轻松的多样式的教学。兼容并包,博采众长,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回归历史真实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还原历史场景,尊重历史事实。教师既要站在历史的高度,以当代视角解读历史,又不能机械地用当代的评判标准苛求前人,要实事求是地对各种文学现象进行定性定位,从而做出科学的价值判断。如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毫无疑问,是一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经典文献,对于指导我国数十年文学事业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但是,《讲话》毕竟是六十多年前的一部文献,不可能超越时代的局限。其中有些观点在当时是正确的,是先进的,而拿到现在看,则是过时的,甚至是错误的。在教学过程中,如果纯粹用当代人的评判标准去解读文本,肯定会产生历史的错位,必须把学生的思绪引导到20世纪40年代初那个炮火连天的特定历史场景中,让他们设身处地地去体验一个政治家、战略家对文艺问题的严肃思考。
让学生进入历史并不等于沉溺于历史,还要让学生跳出历史回到当代,站在当代人的角度重新审视历史,只有这样,才能做出合乎历史唯物主义的价值判断。《讲话》中谈到艺术的典型性时,强调个性与共性的统一,在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体中,又强调共性和普遍性;在谈到文艺创作题材时,强调宏大叙事,强调集体主义、英雄主义,从而无形中忽视了作家、作品和人物塑造的个性化要求。站在文学的角度,这无论如何也是理论上的缺失。但是,这种理论上的偏颇或缺失,放在特定历史环境中却是可以理解的。众所周知,毛泽东《讲话》发表于1942年,正处于抗日战争最艰苦的相持阶段,需要动员全民族的力量抗击日寇的侵略。在那样一个时代,个性必须融于集体,个人意志必须服从国家意志,一切工作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战争。
三、从重视“史”转向重视“作家作品、文学现象”
以往的现代文学史课程,很注重“史”的勾勒,强调所谓文学史“规律”的掌握以及对文学性质的判定以及思潮、论争,思想观念的灌输远比文学审美能力的训练更受重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文化价值重心的转移,笔者认为现在应把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的分析提升到突出的位置。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也在身体力行。笔者认为这更适合低年级大学生的接受能力,也更适合时代的需要。我用二分之一课时讲代表性作家,其中有10位作家专章讲述,即分别用2个以上的课时,他们是: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沈从文、艾青、张爱玲、赵树理;另外还有大约15位比较著名的作家也分别用1个课时来讲述。这样,作家作品的讲释就用了全部课时的一半。剩下的课时中又还有一小半讲流派和文体,也还离不开作家作品分析。除了五四新文学运动、左翼文学思潮和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等内容用几个专门的课时讲述,其他文学史现象和知识大都穿插结合到各个作家作品的讲析中。这样,虽然课时已经大为减少,但内容比较集中,重点突出,一个学期下来,学生对主要作家的特色、贡献和地位有了较深入的了解,也可以把现代文学发生、发展和嬗变的线索大致串起来,获得一个“史”的印象。
四、重视文学感受与分析能力的培养
教师要长期给学生强调要阅读作品和分析作品。开课之前,教师可为学生开一份必读书目,其中大部分是作品,少量是研究论作。书目中突出重点,要求严格,并把是否读过主要的作品作为考核的标准之一。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讲解,注意结合学生阅读印象和问题来分析作品,侧重发掘与培育学生对文学的感受力和分析评判能力,成为教学的主要目标。为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方法,笔者一直在课堂上增加学生主讲或者讨论的方式,效果很好,能够很好地调动同学们学习的热情与主动性。比如讲到曹禺的《雷雨》时,笔者布置学生在精读作品的基础上,思考一个似乎很难有现成答案、却又能充分发挥独立思考的问题:“《雷雨》的主人公究竟是谁?”要求同学们预先写好发言稿,选出某些代表性观点在班上发表,然后讨论,大家都有很高的热情,发表了各种不同的意见,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又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解读作品。笔者还安排学生模仿《雷雨》自己创作剧本并在课堂演出,效果极好。我认为现代文学史课还是要立足于“文学”,这个领域虽然不像古典文学那样,有大量经过历史沉淀的非常精美耐读的作品,但也不能不重视文学分析,特别是现代特点的审美分析。现在研究界有“文化热”趋向,要特别注意不能把现当代文学史讲成文化史、思想史,而一定要把握住“文学”这个重心。
五、强化写作训练
把文学感受与分析能力实践化,就是写作能力。在教学实践中,笔者经常强调写作能力的培养,基本每学期都安排一次诗歌创作、一次短篇小说创作、一次戏剧创作、一次散文创作、一到两次小论文写作,批阅后给学生作品做一定的讲评。力图使学生学以致用,把这门课与写作教学结合起来,并努力把平时上课的小论文、学年论文以及毕业论文这几个环节尽量贯穿起来。并引导学生慢慢建立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学术体系。和其他文科专业比较,中文系的“强项”就是“语言文学”的能力,包括文学感受力和评判力,而这一切只有落实到写作的综合能力训练上,才能凸显中文系的学科本色。中文系不一定能培养作家,但一定能也应当能培养“写家”,这样才无愧于现当代文学的教学。
六、为学生构建开放式学习环境
利用多种渠道(互联网、杂志、参考书、讲座等)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教学实践中,选择当今学术界的热点问题,并将这些新进展、新成果、新观点不断地补充到现当代文学教学内容中,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拓宽学生的思维结构、不断更新知识理念,追踪学术前沿动态,时刻关注现当代文学的研究成果,把现当代文学史的教学与研究和时代同步进行,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
1.师生互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教学过程中要改革“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确认教师的指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强调学生要倾听教师的观点,更要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自主意识、个人感受和内心真实的声音。因此,在讲到一种文学现象、文学思潮、流派或作家作品时,要采用讨论法,给学生表达的空间,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更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与科学研究能力。
2.鼓励学生自己上课,学生自选作家作品,经过大量阅读、研究,上讲台对作家作品作富有个性的讲评,这样,学生不但积极主动地阅读作品,查找资料,确立论题,质疑先贤定论,而且,通过讲评,能增强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也使全班学生都拓展了知识面。比如,讲授十七年时期的散文创作时,笔者留出一个课时让学生上讲台为同学们讲评杨朔散文。学生虽然表述不够流畅,甚至也会有错误(教师点评时给予了纠正),但可以看得出学生讲解作品风格时突出了自己的见解,培养了学生的钻研精神。
七、以人格教育来影响和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现在的大学生喜欢读时尚书籍,玩电子游戏,追传媒明星。但作为社会中相对来说最为“知书识礼”的人,人文性,与精英性才是大学生们必有的素质。所以人文教育应成为中国高等教育中的基础课程,而现当代文学丰富的人文性,特别是其中蕴含的人格教育对唤醒大学生的审美敏感和人文价值观、培养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和公共知识分子的价值立场等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文学也是人学。五四以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与世界接轨,西方的新思想、新文化传入中国,以“人”为核心的西方文学引起了中国作家的关注,并对其人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中国现当代文学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其“精神资源”不仅是优秀的文学作品,作家的人格内涵与魅力也是我们学习的重要内容,毕竟“教育还当注意人格的发展”。所以在讲到重要的作家作品时,除了分析作品的艺术与思想特点之外,作家的人格精神也是我们应着重分析并让学生有所领悟的方面,其实后者往往也是学生深感兴趣的。如在对鲁迅的分析中,我们采用细读的方法讲解了他的《阿Q正传》《狂人日记》《在酒楼上》等作品,指出了鲁迅对中国文化革新事业的突出贡献和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的大师地位,同时也分析了鲁迅对人的思考、重视人的价值的精神特点,以及鲁迅“硬骨头”的人格魅力。
教学是一个漫长的成长过程,就像人的成长一样,需要慢慢成熟。笔者会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前人、不断汲取前人的成果,使自己更加成熟,成长成为一位优秀的现当代文学教师。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复习提纲 篇4
一、填空题(10个空,每空1分,共10分)。1、1930.3.2,左联 在上海成立,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作家团体。2、30年代三大文学派别是
左翼、京派、海派。
3、被誉为“二十世纪的巴尔扎克”和“二十世纪的别林斯基”的中国作家是 茅盾,其创作于1932年6月的短篇小说代表作是 《林家铺子》。
4、“文协”曾提出“ 文章下乡 ”、“ 文章入伍 ”两个口号,创办了会刊《 抗战文艺 》。
5、沙汀的著名“三记”是指长篇小说 《困兽记》、《淘金记》、和 《还乡记》。
6、长篇叙事诗《漳河水》的作者是 阮章竞。7、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的 文学研究会 是中国现代最具代表性的文学社团之一,它强调写实主义,提出了“为人生”的文学主张。
8、鲁迅的《 狂人日记 》是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现代型短篇白话小说,它标志着五四新文学创作的伟大开端。
9、沙汀“三记”中的第一部是《 淘金记 》,被卞之琳誉为“抗战以来所出版的最好的一部长篇小说”。10、1922年3月,湖畔诗社 成立于杭州,其成员应修人、冯雪峰等曾出版诗歌合集,以写爱情诗闻名。
11、钱钟书的《 围城 》是中国现代杰出的讽刺小说,被誉为“现代儒林外史”。
12、通俗小说大师张恨水的《 金粉世家 》,曾被誉为“民国《红楼梦》。”
二、名词解释(4个小题,每题5分,共20分)。
1、文学研究会
答:(1)1921年1月4日成立于北京,1932年解体,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成立的第一个纯文学社团,也是《新青年》后第一个主张文学革命的团体。(2)发起人有:周作人、郑振铎、叶绍钧、茅盾等12人,会员有200余人。(3)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为人生而艺术。(4)主要刊物有《小说月报》、《文学旬刊》、《诗》等。(5)他们在文学观点上与创造社论争,形成了现代文学中的两种文学观念的互补,批评了鸳鸯蝴蝶派的游戏和消遣文学观,对打破其文坛的垄断起了重要作用,扩大了新文学的读者阵地和影响。(6)在创作上,文学研究会描写真实生活,反映社会问题,注重对外国文学的翻译和介绍,促进了20年代乡土小说和问题小说的繁荣。
2、创造社
答:(1)1921年6月8日成立于日本东京,1929年2月被国民党查封,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反帝反封建最重要的社团之一。(2)发起人有:前期是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汉等人;中期是周全平、倪贻德、敬隐渔、严良才等人;后期是冯乃超、李初梨、朱镜我、彭康、杨汉生等人。(3)主要刊物有《创造(季、月、旬、日)刊》(1921-1930前期),1925后有《洪水》、《文化批判》、《流沙》、《星星文艺》等。(4)文学主张:前期强调为艺术而艺术,认为对美的追求是艺术的核心,在文学理论上崇尚自我,注重个性,主张忠实的表现“内心的艺术”,反对为人生而艺术,反对写实主义和自然主义,倾向于欧洲启蒙主义和浪漫主义思潮。推崇文学创作的直觉与灵感。1926年后,一些成员投身于革命运动,由浪漫主义转为现实主义,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从事并推动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和我国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建设。
3、左联
答:(1)1930年3月2日于上海成立,全名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是在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下组建的第一个全国性文学团体。(2)主要人物有鲁迅、茅盾、巴金、老舍、丁玲、张天翼、萧军、萧红等人。(3)主要纲领:从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出发,团结进步力量,攻击反动力量;反对封建阶级、资产阶级,特别是失掉社会地位的小资产阶级;从事无产阶级文艺的生产;吸收外国新文学的经验。(4)左联成立后的主要工作:引进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引进外国进步文学;开展了文艺大众化运动;提倡“新现实主义”。
4、文协
答:(1)全名是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于1938年3月27日在武汉成立,文协的成立标志着在民族意识召唤下民族解放时期文化统一战线的建立与形成。(2)主要人物有郭沫若、茅盾、冯乃超、丁玲、老舍、巴金等人。(3)创办会刊《抗战文艺》。(4)提出了“文章下乡,文章入伍”的口号,号召作家们投笔从戎,深入到群众中去,用文学作为时代的号角。(5)爱国主义的主题和共同的思想追求,英雄主义的调子,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统一,鲜明而单纯的的色彩。体裁出现小型化、轻型化、速写化及时代化倾向。
5、九叶诗派
答:(1)九位40年代活跃在国统区的年轻诗人形成的诗派。(2)他们是西南联大的学生穆旦、郑敏、杜运燮、袁可嘉,上海的辛笛、辛之、陈敬容等。(3)他们先创办了《诗创造》,1948年6月又创办了《中国新诗》,并逐渐形成流派。(4)九叶诗派诗人受西方现代派的熏陶,在诗歌创作中多用现代派的技巧,他们主张诗歌要超越现实,以外界事物寄托作者的意志、情感,惯用隐喻的抒情方式,使诗意具有象征意义。(5)他们在40年代对新诗的艺术表现进行了新的探索,为我国新诗的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
6、乡土小说
答:(1)指20年代一些流寓都市的作家在鲁迅的影响下,以家乡农村生活为题材进行小说创作而形成的小说流派。(2)代表作家有王鲁彦、彭家煌、台静农、许钦文、蹇先艾、许杰等。(3)所谓“乡土小说”,主要就是指这类靠回忆重组来描写故乡农村(包括乡镇)的生活,带有浓重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的小说,这些乡土小说作家中不少是浙江、湖南、安徽、河南等地人。(4)这类小说大都体现着对乡村社会的残酷的批判与落后习俗的揭示,还有着对寄托着美好愿望的落后习俗的描写;同时在悲惨的社会生活的叙述中加入了美丽的自然风光的描写,写出了与都市生活相对立的衰败的恬静美丽;在人生与社会的描写中隐含着或浓或淡的乡愁。(5)乡土小说对现代文坛最大的贡献在于,它将农民题材大规模地引入到文学表现领域。
7、新月诗派
答:(1)1926年4月在新月社内部形成的一个诗歌流派,主要活动于20年代,以1927年为界分前后两个时期。(2)代表作家有闻一多、徐志摩、陈梦家、朱湘、饶孟侃、卞之琳等。(3)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是新月派新格律诗的基本主张。(4)新月诗人努力使新诗由五四以来的散文化、自由化向规范化转换,规范化的举措是“本质的醇正”、“情感的节制”、“格律的谨严”。(5)新月诗人进行了认真的创作,写出了许多优秀的新格律诗,还大量阅读翻译英美诗歌,使中西诗艺相融合,创造了新的诗体,新月诗派还纠正了自由诗过于散漫而流于平淡肤浅的弊端,为新诗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新的路径。
8、现代诗派
答:(1)30年代时由后期新月派和20年代末的象征派演变而来的一个诗歌流派,因《现代》刊物而得名。(2)代表人物有戴望舒、何其芳、废名、施蛰存、卞之琳等。(3)现代派诗人们注重表现现代生活和现代情绪,强调诗的词藻和形式要充分自由地表现诗人的情思;自身思想心态和审美价值取向,决定了他们创作内容的基本走向,即与社会公众主题相疏离,更多聚焦于内心世界,书写自我的情绪与感觉;现代派诗在艺术探索上表现出强烈的现代意识和对于民族艺术传统的向心力,对新诗艺术的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4)艺术特征:“纯诗”的艺术观;病态心灵和虚无的观念;诗意的突破与创新;对诗的散文化追求。
9、七月诗派
答:(1)30、40年代时,围绕着胡风主编的《七月》、《希望》杂志的一批诗人与作家形成的一个贯穿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2)代表人物有胡风、艾青、田间、绿原、方然、鲁藜等。(3)主要刊物:《七月诗丛》、《七月新丛》、《七月文丛》(4)主要内容:把诗歌作为战斗的武器,追求诗歌鲜明的政治倾向与革命功利性,以及诗歌的史诗品格,诗歌中充满深重的忧患意识和浓烈的感伤郁愤情绪,流露出苍凉悲壮气息。(5)艺术特征是:诗歌呈现出斑斓浓烈的美学特征,普遍采用喷发式的抒情手段;注重主观感情的直接宣泄和抒发;重视抒情的形象化和意象的新颖性;想象丰富奇丽,象征确切深刻,体式上呈现出多姿多态的特征。
10、祥子
答:(1)《骆驼祥子》的主人公;(2)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都市个体劳动者(人力车夫)的典型;(3)是一个具有骆驼般积极性格和坚韧的车夫形象。勤劳、纯朴、诚实、善良,具有中国传统的“劳力者得其食”的观念;(4)在现实的社会环境重压下,祥子丧失了所有的美德,最后成为了“一个个人主义的末路鬼”;(5)性格塑造是围绕祥子的生活目标
——车,即在买车丢车、买车丢钱、买车卖车的情节中完成的;(6)作品重在挖掘祥子悲剧结局的内在社会客观因素:小生产者的狭隘眼光,个人的奋斗的无力。
11、《骆驼祥子》
答:(1)由老舍于1936-1937年间创作完成。(2)讲述一个来自农村的纯朴农民成为城市的人力车夫三起三落的故事,人与现代都市文明相对立所产生的生活扭曲、道德堕落、心灵腐蚀的故事。(3)主题:提出了城市贫民寻找生活出路的社会问题,写出了祥子生活的悲剧、婚姻的悲剧和性格的悲剧,表达了对病态的城市文明给人性带来伤害的深深忧虑。祥子由美好品质的丧失到正常人性的蜕变,最后成为了一个个人主义的末路鬼,揭示了在灾难深重的旧中国,走个人奋斗的道路是行不通的。(4)艺术特色:结构单纯而严谨,平淡中有波澜跌宕;独特的心理描写,采取叙述和白描的手法;语言朴素简洁,采用北京方言的文学化,具有浓烈的京味风;通俗化的幽默和讽刺运用,带有以笑代愤的人道主义色彩。
12、《子夜》
答:(1)由茅盾著于1931-1932年间创作,1933年出版。(2)讲述的是工业资本家吴荪甫奋斗、发达、失败的悲剧。(3)主题: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不可能走资本主义的道路,中国更加的殖民化了,中国只有寻找新出路。(《子夜》揭示了无产阶级的革命性,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买办资产阶级的反动性,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封建阶级的腐朽性。茅盾用阶级分析的观点分析了30年代中国社会的阶级状况以及他们的本质特性。)(4)艺术特色:结构上缜密宏伟,具有深重的历史感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复杂性格的塑造;具有真实性,将生活的复杂性与生活的真实性有机结合起来,并不是生活的概念的抽象;语言上充满个性化和动作性,善于使用潜台词,具有客观性和朴实性。
13、《边城》
答:(1)由沈从文著,于1934年9月出版发行。(2)主题:文化风俗说、爱情悲剧说、生命人性说。(3)艺术特色:用写意和点染的笔法塑造人物形象,呈现出水墨山水画的效果,人物是粗线条的,但具有传神效果;人物性格缺乏一种内在的矛盾与冲突,呈现出一种“扁平”的状态,人物呈现出一种单纯的纯朴自然美;浑圆与完整的审美形态,人与景、情与景、人物的情绪与作者的情绪水乳交融,作品的内在结构衔接自如,浑然一体,使作品在异乎寻常的单纯中充盈着一种浑圆畅达之气,中国山水画的简洁空灵与大度之美;情绪化和抒情性,作者把情感作为小说叙述的动力,小说呈现出散文化的抒情美。
14、《金锁记》
答:(1)由张爱玲于1943年所著。(2)主题:描写了一个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的心灵变迁历程,描写了性压抑和金钱欲望对女性的心灵扭曲,是一部关于黄金和情欲的心理传奇。(3)艺术特征:雅俗融合的特征,既有传统小说的叙事套路又有“现代派”味道;精细地描写人物的衣饰及环境,具有清晰的时代感和精细的把握能力,通过衣饰与环境的描写将时代社会的变化在物上和空间上生动具体的表现出来;繁复、生动的意象具有鲜明的都市特征,使小说具有独特的风貌。
15、老舍
答:(1)1899-1966年,原名舒庆春,文学研究会、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重要成员。(2)创作概况:英国时期:对国民的劣根性的探索,如《老张的哲学》《赵子曰》; 山东时期:走向成熟,开始关注低层人民的生活,如《骆驼祥子》 《月牙儿》《樱海集》;抗战之后:1939年开始写剧本,如《残雾》《国家至上》;解放以后:创作热情高涨,题材扩大,如《茶馆》《龙须沟》。(3)艺术特色:浓郁的京味儿;形象鲜明的市民王国;文化审视和社会批判相融合的思想意蕴;小说文体的创新;小说语言的地域风味。
16、林语堂
答:(1)1895-1976年,原名和乐。后改为玉堂、语堂。是《语丝》的主要撰稿人。(2)创作概况:20年代,《语丝》主要撰稿人,散文收入《剪拂集》;30年代,幽默理论成熟期,小品散文丰收期,创办《论语》《人间世》《宇宙风》;1935年,出版英文著作《吾国与吾民》;1936年,继续介绍中国文化,著作有《生活的艺术》《京华烟云》《苏东坡传》等;1965年,编纂《林语堂当代汉英词典》。(3)艺术特色:<1>幽默特征:“谑而不虐”;超然之姿态;把幽默和讽刺分开;和缓、同情<2>小品文风格:融东西方文化于一体;题材繁丰,大至宇宙之厚,小至苍蝇之微,无所不包。
17、张天翼
答:(1)1906-1985年,原名张天定,湖南湘乡人,左联成员。(2)创作概况:30年代出版了《小彼得》《从空虚到充实》《畸人集》等短篇小说集,另有中、长篇小说《清明时节》《鬼土日记》《包氏父子》等多部作品。(3)艺术特色:他的讽刺小说表现了反虚伪、反庸俗、反彷徨的基本讽刺主题,在别具一格的喜剧世界里展示了社会众生相,并塑造了众多的栩栩如生的讽刺性人物形象。
三、简答题(4个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郁达夫抒情小说特征
答:(1)自我大胆的暴露与写真,包括对病态心理的大胆揭示。突出表现了五四青年对人性解放的追求和被生活挤出轨道的“零余者”的哀怨;鲜明地表达了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的情怀;颓废的气息、色与欲的描写,花街柳巷、秦楼楚馆等声色消费场所的描写,在郁达夫笔下是十分常见的。(2)感伤而强烈的抒情。注重抒发主人公抑郁寡欢、孤独凄凉的情怀,坦诚率真地暴露和宣泄人物感伤、悲观甚至厌世颓废的心境。(3)结构的散文化。郁达夫的小说以抒情为中轴而轻视情节的营构,必然造就其小说的散文化倾向。(4)流丽清新的文笔:主观色彩,抒情倾向相结合,富有色彩与节奏。
2、简述郁达夫小说主题思想
答:(1)突出抒写了五四青年对人性解放的追求和被生活挤出轨道的“零余者”的哀怨。(2)小说主人公心中都交集着个人和时代的积郁,强烈地要求个性解放,追求异性真挚的爱情和纯洁的友情。(3)流露出在民族觉醒时期一个敏锐的青年知识者审视自身和民族伤痕时所产生的幻灭感和危机感,发出了五四文学中个性主义与自我表现、自我反省的声音。(4)颓废的气息、对色与欲的描写,在郁达夫小说中也有着明显的地位。
3、简述鲁迅《呐喊》《彷徨》的主题思想
答:(1)关注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人的精神、心理、生存问题,倡导启蒙主义,改造国民性。(2)反思探索了五四启蒙者的精神困境,表现先知知识分子的悲剧性。(3)还有对封建文化的批判。
4、简述鲁迅《故事新编》的艺术特色
答:(1)以反逻辑、非现实、超历史的思维解构历史和文学,创作新的历史预言。(2)大量使用西方现代创作手法,夸张、变形、解构。(3)语言的幽默、精练与反讽。(4)依据古籍和容纳现代,对古籍却并未有太多删改。(5)不是“将古人写得更死”,而是将古人写活。如《奔月》中羿创业后的寂寞感与被骗后的愤怒。(6)运用“油滑”手段,在穿插性的喜剧人物身上,赋予现代化的细节,为借古讽今服务。如《出关》中的婢女阿金。
5、简述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
答:(1)诗化的政论,政论化的诗,绵密的逻辑和生动的形象高度统一,思想家的卓识和文学家的才华高度统一。(2)从“砭锢蔽”的立意出发,塑造出否定性的类型形象体系:山羊;叭儿狗;蚊子;二丑等。(3)幽默讽刺和曲折冷峭的语言。反语、夸张等手法,亦庄亦谐,庄谐并出,语言简洁峭拔,充满幽默感。
6、简述郭沫若《女神》的艺术贡献 答:思想价值:
(1)是五四时代精神与诗人创作个性的高度融合统一,是中国旧诗与新诗分界的界碑。(2)最强烈而集中地体现了诗人呼唤新世界诞生的民主思想。(3)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自我的崇尚和对自然的礼赞,是高扬主体的力作。(4)显示了彻底破坏和大胆创新的精神。
历史价值:
(1)体现了反封建以及改造社会的要求,代表了五四的时代精神,塑造了“自我抒情主人公”的形象。(2)形式上创新,特别是在自由体诗的创立上有着典范性的贡献。(3)女神的成功在于时代的需要和诗人创作个性的统一。
7、简述闻一多的诗歌“三美”理论
答: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1)以富丽的词藻,勾勒线条,描绘形象,创造意境,使诗中有画,呈现出一种绘画美。(2)建筑美指的是诗歌因“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而在视觉上给人一种建筑的立体美感。(3)音乐美指的是诗歌借助于音尺、平仄、韵脚等获取某种节奏,在听觉上给人一种音乐感。
8、简析丁玲《莎菲女士日记》中莎菲的人物形象
答:(1)叛逆、苦闷的青年知识女性形象。(2)带有浓重的悲怆情调和病态色彩。(3)在性爱上有着严重的矛盾心理。
9、简析曹禺《雷雨》中周朴园的人物形象
答:(1)既是尊崇旧道德的资本家,又是在外国留学过的知识分子。(2)隐藏在“仁厚”、“正直”、有“教养”等外衣下的是伪善、庸俗、卑劣的精神面貌,以及由此产生罪恶的行为。
10、简析巴金《家》中觉新的人物形象
答:(1)是封建家庭的孝子贤孙,封建礼数和家长制度的受害者和旧礼教毒害下人格分裂、病态灵魂的典型。(2)认识到了自己的悲剧命运却又怯于行动的“多余人”。
11、简析茅盾《子夜》中吴荪甫的人物形象
答:(1)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民族资产阶级一个失败的典型,揭示的是吴荪甫的两面性,性格的多面性。(2)是20世纪中国小说史上一个悲剧人物的典型。(3)体现了30年代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特征和30年代中国特殊环境下生存的复杂个体,美德与恶德集于一身,是一个中华民族资产阶级失败的悲剧英雄。(4)是一个血肉丰满的复杂个体,是现代民族企业家的典型,魄力,学识,铁腕,野性集于一身,但他又外强中干、生不逢时而又下流无耻。
12、简述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主要内容 答:老师
(1)文学与革命关系问题:文学必须为工农兵服务,必须为革命服务。(2)文学如何为工农兵服务问题:如何处理普及与提高,解决文学的源与流的关系,在普及中提高,文学的源是生活,流是传统。(3)文学要加强统一战线。(4)文学批评的标准问题: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5)提出要开展文艺斗争,开展整风运动。
教材
(1)阐述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文艺服务于政治”。(2)确认解放区文艺的服务对象首先是工农兵。(3)指明解放区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根本途径。(4)批评了解放区文艺争论中的各种糊涂观念和错误认识。(5)在批评标准上确立了必须遵守“以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以艺术标准放在第二位”,要求“革命的政治内容与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
13、简述赵树理“评书体小说”特点
答:(1)结构上,借鉴了中国传统的评书、章回体小说中注重故事连贯性和完整性的写法抛弃了传统呆板的套式,加以革新,适应了中国人民的欣赏习惯。(2)人物塑造上,既注重在叙述故事中介绍人物,又注重以人物的行动来揭示人物的心理和性格,尤其注重将人物放到具体点情境中去加以表现,用人物自己的语言、行为动态地展现人物的性格。(3)语言方面,注重使用经过提炼、纯化了的北方农民口语,加入必要的现代语汇,偶尔融入说书的语调,创造出一种既质朴通俗、简洁有力,又生动活泼、幽默有趣的语言。(4)价值上,为解放区文坛带来了新的活力,在解决新文学与农民沟通问题上提供了一些成功的经验。这种经验给许多作家以启示,40年代及50年代有一些山西作家如马烽、西戎、胡正、孙谦、束为等,在赵树理小说经验的影响下从事创作,形成了文学史上被称为“山药蛋派”的文学流派。
14、简述20世纪40年代杂文创作特点
答:(1)杂文创作向全国发展,打破了30年代以上海为中心的杂文创作格局。(2)作者队伍迅速壮大,老作家郭沫若、茅盾、闻一多、朱自清、冯雪峰、张恨水等继续(或转而开始)从事杂文创作,更出现了田仲济、王力、丁易等新人,在人数上远远超过了30年代。(3)杂文数量大大增加,12年间许多作家杂文集散见于各个报刊杂志,数量惊人。(4)在风格流派上更趋多样化,既有以鲁迅为代表的30年代左翼杂文的战斗传统,又有许多讲究鼓动性、思辨性、知识性、趣味性的杂文。
四、论述题(2个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1、结合具体作品分析论述徐志摩新月诗歌的主题思想与艺术特征
答:主题思想
(1)爱情与自由、美往往是同义的,对爱的歌咏就是对美的向往与赞美。在《我有一个恋爱》、《翡冷翠的一夜》、《决断》、《雪花的快乐》等诗中,爱与美、自由相互渗透、生成,成为诗歌内在的情感、思想结构,诗化地表现了诗人的“单纯信仰”。(2)对爱、美、性灵自由的追寻,使诗人对妨碍人性自由发展的现实社会深感不满,对下层人民生出一种人道主义的同情。在《先生!先生!》、《谁知道》、《大帅》等诗中,或暴露军阀战争的罪恶,或展示淫猥的世态,或同情叫化子,或哀悼不幸的爱国青年。(3)对妨碍人性自由发展的现实社会的失望,使诗人憧憬大自然,崇拜大自然。在《山中大雾看景》、《再别康桥》、《雷峰塔》等诗中,描绘了旖旎的自然山水,给人以美的享受。
艺术特征
(1)想象丰富,构思巧妙,意境新奇。如《雪花的快乐》描绘了晶莹美丽的“雪花”翩翩地在半空里“潇洒”、“飞舞”,朝着恋人“清幽的住处”努力“飞扬”的优美图景,意境独特,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对爱情和理想的执著追求。(2)诗中比喻鲜明、贴切,往往富有暗示性。如《生活》中,将生活比做“阴沉、黑暗、毒蛇似的蜿蜒”的甬道,比做“在妖魔的脏腑内挣扎”,贴切而隽永。(3)诗歌具有一种个性化的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代表作《再别康桥》,每一节都是一幅迷人图画,如第五节,斑斓星辉倒映着的水面,随着小舟激起的潋滟柔波荡漾开去,是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星夜泛舟图,诗中有画,画中有情。
2、评述茅盾的小说创作
答: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被誉为“二十世纪的巴尔扎克”和“二十世纪的别林斯基”。是中国社会剖析派小说的坛主。
主要作品: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子夜》、《林家铺子》;剧本《清明前后》;散文《风景谈》、《白杨礼赞》。
艺术风格:(1)史诗性特征:力图把握广阔的社会生活,在宏阔的历史背景中展开对人物命运和性格的描写。《子夜》的写作背景是中国正在进行现代社会性大讨论,以十里洋场上海及其附近的农村为背景,取材20世纪30年代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斗争和矛盾。
(2)以典范环境塑造典型人物的“社会剖析小说”。《子夜》的环境是第二次国内战争时期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状况,而典型人物就是资本家吴孙甫,他奋斗、发达、失败的经历。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
(3)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子夜》中的各种人物均取材于20世纪30年代中
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典型。
(4)题材主题的重大性和时代性。《子夜》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纪实性,采用五线并进的结构,社会各阶级在半殖半封社会下的各种反应。
3、评述沈从文的《边城》
答:(1)故事梗概:讲述湘西船家女翠翠和船总的两个儿子天宝和傩送的爱情故事。
(2)主题:文化风俗说,爱情悲剧说,生命人性说。《边城》表现了特殊世界,特殊关系中人性的极致美:自然淳朴、和谐宁静。以此批判都市人性的失落。
(3)人物形象:翠翠:天真善良,温柔纯净,和外公相依为命,对外公关心备至;情窦初开,渴望爱情。爱上傩送,感情纯洁真挚;内心孤独;命运自住者;聪明伶俐,善解人意,乖巧甚至有点狡黠
爷爷:保有中国传统美德,对孙女疼爱有加,淳朴倔强,内心凄苦;忠于职守,恪尽本分;古道热肠,重义轻利;
天宝:个性豪爽、慷慨;手足之情至真至深,为亲情和爱情而死
傩送:有着他母亲的美好品格,细腻;孤独的追求着爱情,却并不为心上人所知
顺顺:大方洒脱,仗义慷慨;为人和气,诚信公道
(4)艺术特色
A.用写意和点染的笔法塑造人物形象,呈现出水墨山水画的效果。
人物是粗线条的,但具有传神的效果。
B.人物性格缺乏一种内在的矛盾与冲突,呈现出一种“扁平”状态,人物呈现出单纯的纯朴、自然美。
C.浑圆与完整的审美形态。人与景,情与景,人物的情绪与作者的情绪水乳交融,作品的内在结构衔接自如,浑然一体,使作品在异乎寻常的单纯中充盈着一种浑圆畅达之气,中国山水画的简洁,空灵与大度之美。
D.情绪化和抒情性。作者把情感作为小说叙述的动力,小说呈现出散文化的抒情美。
4、评述赵树理的小说创作
答:(1)赵树理(1906-1970),现、当代作家,原名赵树礼。开创了评书体小说,被誉为现代小说的“铁笔”、“圣手”。
(2)代表作品:《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短篇小说《锻炼锻炼》,长篇小说《三里湾》等
(3)问题小说:40年代解放前方方面面的问题。如《福贵》写解放区农村改造二流子的问题;《小经理》写农村合作化中对文化人才的需要;《传家宝》通过婆媳关系写农村人际关系的变化和人们价值观念的转变。总之,他的小说抓住了当时现实斗争中的一些重要问题。
(4)评书体小说:
A.结构上:借鉴了中国传统的评书、章回体小说中注重故事连贯性和完整性的写法,抛弃了传统呆板的套式,加以革新,适应了中国农民的欣赏习惯
B.人物塑造上:既注重在叙述故事中介绍人物,又注意以人物的行动来揭示人物的心理和性格,尤其注重将人物放到具体的情境中去加以表现,用人物自己的语言、行为动态地
展现人物的性格
C.语言上:注重使用经过提炼、纯化的北方农民口音,加入必要的现代词汇,融入说书语调,创造出一种既质朴通俗,简洁有力,有生动活泼、幽默有趣的语言
D.价值:为解放区的文学注入新的活力,在解决新文学与农民沟通问题上提出重要见解,给40、50年代的作家提供经验和启示,形成了文学史上的“山药蛋派”文学
5、结合具体作品分析论述郭沫若《女神》的主题思想与艺术特征
答:主题思想:(1)表现新世界诞生的民主思想。《凤凰涅槃》、《天狗》、《炉中煤》等;(2)彻底破坏和大胆的创新精神。《匪徒颂》、《我是一个偶像崇拜者》;(3)个性解放的强烈要求。《凤凰涅槃》中浴火重生的凤凰形象;(4)爱国情思的抒发。从《女神》中的《炉中煤》的年轻女郎,《凤凰涅盘》中更生的凤凰等形象,不难看出诗人对于祖国的深沉眷念与无限热爱。
艺术特征:(1)《女神》的艺术想象与形象特征是把整个大自然当成书写对象来完成的,想象奇特,诗被插上了飞腾的翅膀,大自然被充分的人化,显示五四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地球!我的母亲》将地球当母亲,草木当同胞来写的。(2)《女神》从形式方面实践诗人绝对自由的艺术主张。一切形式都完全服从于诗人情感自然流露。行数、句数都不固定,没有统一的韵律,只有两种大致上的类型:外在格式的相对严谨,如《晨星》;情绪自然消长的内在韵律与某种外在韵律的结合,《女神》大多数为这种形式。
6、结合具体作品分析论述鲁迅小说的艺术特色
答:(1)打破传统小说的单一化模式,实现了小说的开放性和创造性的可能性,把日记、杂文、诗歌、散文等各种文学形式融入小说。(文备众体)《伤逝》是散文性的抒情小说,以手记的形式写心理情感历程。(2)对西方小说技巧的吸纳,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的高度融合。《狂人日记》的正文运用了心理、意识流手法。序言和正文构成而成二重文本,运用了西方的反讽技巧。(3)打破古典小说以人物彼此之间的故事为中心情节的模式,开创了以塑造人物,表现思想情感为意图的小说模式,自由安排情节。《狂人日记》是以日记的形式写的,日记的内容彼此没有太多联系。(4)复线结构和复调主题。《祝福》一方面写“我”回到久别的故乡的一些事,另一方面写祥林嫂的悲剧命运。(5)在典型环境中塑造典型人物。《阿Q正传》的阿Q,《故乡》的闰土等。(6)以反逻辑,非现实,超历史的思维解构历史和文学,创作新的历史和预言。《奔月》中的嫦娥吃乌鸦杂酱面;《起死》中庄子吹警笛。(7)语言风格:沉郁、凝练、含蓄、幽默、反讽。《伤逝》中涓生回忆子君的话语多是沉郁的;《故事新编》的篇目中人物的语言多带有幽默、反讽。(8)美学风格:忧愤深广的悲喜剧。《补天》、《理水》等。
7、评述钱钟书的《围城》
答 :(1)故事梗概:以方鸿渐的三次旅行结构情节,围绕着上海和三闾大学两个地方描写其恋爱、求职、婚姻等人生过程。
(2)主题:A.现实批判层面。通过方鸿渐的人生历程,广泛的触及了三四十年代社会大众,尖锐的揭露和讽刺当时各种人生病态和社会弊端。
B.文化反省层面。高等学府的勾心斗角,反动政府的思想文化控制,“新式”文人的种种心态等。
C.哲理思考层面。小说隐含着西方现代主义的人生感受和宇宙意识,失望感和孤独感。有看破红尘的味道,也有人生虚无的感觉。
(3)人物形象:方鸿渐——A.正直善良,聪明幽默,有担当有责任心,但意志力薄弱,优柔寡断,既缺乏明确的人生信念,又不懂的人情世态的炎凉。极易受环境支配,被他人牵制B.性格温顺。思想大于行动,嘴上机敏而内心怯弱无能,时常卖弄小聪明,滑稽玩世。
苏文纨——高傲,才华横溢,对爱情执着。孙柔嘉——大胆,质朴,但善于心机。
(4)艺术特色:A.学识与智慧:小说是充满机智和书香的讽刺文章,被誉为“学人小说”B.象征与讽喻:围城意识造成了作品强烈的反讽效果,使人在阅读的过程中对人生有了哲理性的认识,能够唤起读者的审美感受。
C.细腻而婉转:善于在日常生活中渗入讽刺和喜剧,在喜剧中蕴含悲凉的气氛,将宏观的悲剧意识与微观的喜剧情趣相结合,融道德、风俗、人情为一炉。
综上:《围城》应是一部现代文学作品中的经典之作。
8、评述巴金的《激流三部曲》
答:故事梗概:《家》主要描写高氏三兄弟的恋爱故事,高觉慧与婢女鸣风的爱情悲剧,高觉新与梅表姐及瑞珏的爱情悲剧。
《春》主要写淑英抗婚的故事以及与之相对应的蕙表妹的悲剧。《秋》写高家家庭分崩离析,“树倒猢狲散”的结局。
主题:以高氏三兄弟的爱情故事及高公馆衰亡的过程为情节结构和发展主线,揭示封建制度的罪恶,号召广大青年反抗封建制度,投入社会革命的洪流中。
人物形象:(1)高老太爷:家长,凭纲常和家规专横的统治整个家庭,是封建礼教和旧道德的化身,他的死预示着整个封建大家庭的没落和崩溃。
(2)高觉慧:封建家庭大胆而幼稚的叛逆者,是家中新生力量的代表,具有平等和平民意识。公然声称“我要做一个叛徒”。不顾及、不害怕、不妥协,具有叛逆精神,对封建宗法思想蔑视,对大哥作揖主义和犬儒哲学的批判,帮助二哥逃婚,咱在被损害和被侮辱的一方,对鸣凤的爱真挚,却无力也不知道怎么去爱,显示出幼稚和理想主义。
(3)高觉新:封建家庭的孝子贤孙,封建礼教和家长制度的受害者和礼教毒害下的人格分裂。认识到了自己的悲剧命运却又怯于行动的“多余人”。
(4)高觉民:觉新的二弟。身体矫健,目光深邃,正直、聪明、冷静,外表现出一些内敛的气质。不想觉新软弱、中庸,也没有觉慧的好斗冲动。是一个怀疑主义者。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精读复习资料 篇5
一、填空题
1、《狂人日记》发表于1918年5月()第四卷第五号,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真正意义的()。
2、《铸剑》1936年收入短篇小说集()。
3、鲁迅的主要文学作品有()部小说集、()部散文集和()部杂文集。
4、《人之历史》是()发表的第一篇论文。
5、第一次使用“茅盾”这个笔名,是他的第一篇小说()在()上连载的时候。
6、《子夜》中紫酱脸的三老爷是()。
7、茅盾最有代表性的短篇小说是()以及“农村三部曲”(、、)。
8、《子夜》的舞台设置为20世纪初期的()。
9、《霜叶红似二月花》的作者是()。
10、茅盾是一位具有“()”气质的小说家。
11、《子夜》中的()是1920—30年代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典型。
12、()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地等着()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13、1926年,沈从文出版第一部作品集()其中包括散文、小说、和()。
14、《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的作者是()。
15、老舍是一位多产作家,一生共创作了()多部(篇)作品,特别是在长篇小说的创作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与()、()一起,并称“()”。
16、老舍的小说全景式的描写了北京的市民生活和风俗,被看作现代“()”的源头,成为 文化的一个象征。
17、《小二黑结婚》中的二诸葛忌讳(),三仙姑忌讳()。
18、赵树理是我国现代著名小说家,人民艺术家,()派创始人。
19、()被誉为描写农村的“铁笔”、“圣手”。20、1943年5月,赵树理创作的成名作()。
21、《倾城之恋》虽然以()为背景,却具有浓郁的()色彩。
22、《树王》、《孩子王》的作者都是()。
23、阿城的《棋王》是以()生活为题材的()小说。
24、《十八岁》、《活着》、《鲜血梅花》的作者是()。
25、余华是()派的代表作家,()、暴力、()是他执着描写的对象。
26、俞平伯是我国现代()、散文家、()研究家。
27、《陶然亭的雪》、《清河坊》、《西湖的六月十八夜》都是()的作品。
28、《苦雨》是周作人的一篇()体散文。
29、阿
九、润儿是()的散文()中的人名。30、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叙事性和()的()。
31、林语堂学贯中西,是集()家、()家、文学家于一身的著名学者。32、1934年,林语堂用英文写作了(),在海外引起了轰动。
33、《春意挂上了树梢》以()为线索,贯穿文章始终。
34、萧红首先是一个穷人,然后是一个与“无产者”同命运的()作家。
35、《天才梦》是张爱玲早期的()散文。
36、《吃饭》选自()的散文集()。
37、“掩饰文化”最突出的特征是()与()的背离。
38、巴金的“激流三部曲”是
(、、)。
39、巴金的“爱情三部曲”是(、、)。40、巴金的()被文化界称为“一部说真话的大书”。
41、()被誉为“20世纪中国的良心”。
42、汪曾祺的创作,大多以()故乡与抗日战争时期的大后方()为背景。
43、汪曾祺的创作,多写()、(),写()里的人和事。
44、季羡林的《月是故乡明》营造了()而()的意境。
45、季羡林在《作文》中强调他写散文追求的目标是()、纯朴自然。
46、()的散文《赋得永久的悔》获得第一届“鲁迅文学奖”。
47、()的长篇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48、“黑土地的唯美抒写”成为()的写作风格。
49、毕淑敏不仅是一位作家,也是一位()家。50、语言()是毕淑敏散文的特点。
51、()的小说被称为“北大荒小说”。
52、《凤凰涅槃》强烈地体现了五四运动时期那种()的时代精神。
53、()是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也是现代新诗的奠基之作。
54、《繁星》、《春水》的作者是()。
55、讴歌母爱、()与大自然,是冰心早期文学创作的三大主题。
56、“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这是()的一句名言,也是她一生坚持的信念。
57、《我的记忆》是戴望舒早期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其中最著名的诗篇是()。
58、《雨巷》在艺术上一个重要的特色是运用了()的方法抒情。
59、()被徐志摩成为自己的“精神故乡”。
60、《再别康桥》以诗人离别康桥时()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的依依惜别的深情。
61、()与卞之琳、李广田被称作“汉园三诗人”。62、《秋天》深深地镌刻着早期何其方式的()的烙印。63、诗人在《秋天》一诗中大量使用了()、暗示等技巧。64、()成为一种象征,中国土地上一个辛勤劳动者的象征,一个伟大母亲的象征。
65、“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这是 的()。
66、世间本无绝对的风景,有心之处皆成风景。这就是《断章》给我们的()美感。
67、“在无数的可能里一个变形的生命/永远不能完成他自己。”这是()中的诗句。
68、穆旦是()的代表诗人。
69、《诗八首》写于1942年2月,是()的代表作。70、“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这是()的诗《有的人》的诗句。71、《有的人》是当代诗人()诗的代表作。
72、()是闻捷最有代表性的生活抒情诗总集。
73、“时针和分针/ 像一把巨剪,/ 一圈,又一圈,/ 铰碎了白天。”这是公刘的()中的诗句。
74、《回延安》是一首以()的形式写成的新诗。
75、《回延安》全诗()节,反复咏唱,曲调悠扬,节奏活泼,极富地方特色。
76、郭小川创造了他所独有的相当格律化的诗体——()。77、《望星空》是一首很能体现郭小川()的优秀抒情诗。78、诗人洛夫的表现手法近乎魔幻,因此被诗坛誉为()。79、《乡愁》一诗,侧重写()在祖国大陆的经历。80、《乡愁》选自()。
81、北岛的《回答》是第一首公开发表的()诗。
82、《回答》体现了北岛深沉()和()的艺术风格。83、()一句“我不相信”的呐喊,震醒了茫茫黑夜中酣睡的人们。84、《致橡树》热情而坦诚地歌唱了诗人的()。85、()是舒婷的成名作。
86、被誉为以一颗童心看世界的“童话诗人”是()。87、“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成为中国新诗的()名句。
88、《一棵开花的树》的作者是()。89、韩东是()诗歌运动中的代表诗人。
90、运用美丽而神秘的()是《在哈尔盖仰望星空》的主要特征。91、以诗言理,以诗授道,是()诗歌的重要特点。92、汪国真的诗作()获1991年“全国图书金钥匙奖”。93、海子是当代()新诗人的代表。
94、《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写于()卧轨自杀前两个月。95、在现代话剧史上,()的《压迫》是独幕喜剧中一部不可多得的精品。96、《压迫》中最为人称道的是精巧的()。
97、曹禺的()是中国现代话剧史上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98、《雷雨》在结构安排上采用了()的手法。99、《北京人》标志()的戏剧创作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100、《茶馆》是()戏剧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当代戏剧史上的一座丰碑。
101、《茶馆》最大的特色是()的戏剧结构。
102、在《雷雨》中()是最具“雷雨”性格的人物。
二、判断题(请将判断结果写在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鲁迅的全部创作,不论是批判社会还是批判文化,都是沿着“改变他们的精神”这一思想发展的。()
2、鲁迅共有小说集两部、散文集三部。()
3、《狂人日记》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猛烈抨击“吃人”的封建礼教的小说。()
4、《铸剑》中的眉间尺经过千难万险,终于亲手杀死大王,为父报仇。()
5、《奔月》、《理水》、《孤独者》、《非攻》、《长河》、《伤逝》、《阿Q正传》鲁迅的作品。()
6、“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这段引文出自鲁迅的散文《狂人日记》。()
7、“再后面是黄盖随着路的不平而起伏着,并且渐渐近来了,于是现出灵车,上载金棺,棺里面藏着三个头和一个身体。”这段引文出自鲁迅的小说《非攻》。()
8、鲁迅的《铸剑》是一篇历史小说,小说塑造了眉间尺、宴之敖两个复仇者形象。()
9、《子夜》中的吴老太爷刚到上海,就坐在汽车里一命呜呼了。()
10、茅盾写作《子夜》,就是要说明在帝国主义压迫和国民党政府统治下,资本主义道路是走不通的,形象地驳斥了中国托洛茨基派的“谬论”。()
11、“去罢!你这古老社会的僵尸!去罢!我已经看见五千年老僵尸的那时代的暴风雨中间很快的在那里风化了!” 这段话出自鲁迅的《狂人日记》。()
12、中篇小说《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寄寓着他 “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表现人性美最突出的作品。()
13、沈从文笔下的湘西,自然风光秀丽,民风淳朴,人们不讲等级、不谈功利、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相互友爱。()
14、“夜间果然落了大雨,挟以吓人的雷声。电光从屋脊上掠过时,接着就是訇的一个炸雷。”这段描写出自《雷雨》。()
15、“假若他的环境好一些,或多受点教育,他一定不会落在“胶皮团”里。”文中的“他”指的是范博文。()
16、《老张的哲学》、《赵子曰》、《月牙儿》、《鼓书艺人》、《我这一辈子》都是老舍创作的长篇小说。()
17、在小说艺术上,赵树理创造了一种“评书体”的小说形式,推进了“五四”白话小说的民族化。()
18、“胡琴咿咿呀呀拉着,在万盏灯的夜晚,拉过来又拉过去,说不尽的苍凉的故事——不问也罢!”这段文字出自张爱玲的小说《金锁记》。()
19、“看着王一生稳稳地坐在那里,我又替他赌一口气:死顶吧!我们在山上扛木料,两个人一根,不管路不是路,沟不是沟,也得咬牙,死活不能松手。” 这段文字出自阿城的中篇小说《棋王》。()20、“人是铁,饭是钢,这钢铁就是国家的粮食,就是国家的稻子、小麦,就是国家的鱼和肉。所以炼钢铁就是在田地里种稻子„„”。这段文字出自余华的小说《许三观卖血记》。()
21、《许三观卖血记》中的“卖血专业户”许三观,一生共卖血成功11次。()
22、“喳喳嚷嚷的一片,分不出谁是谁,分不出那是那儿,只有整个的繁喧来把我们包填。仿佛都抢着说笑,这儿夜夜尽是如此的,不过初上城的乡下老是第一次呢。” 这段文字出自周作人的《苦雨》。()
23、俞平伯和闻一多结伴来到南京夜泛秦淮河,写下了两篇同题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文章发表后被称为“双壁”。()
24、《苦雨》借物咏怀,“雨”是客观景象,“苦”是主观感受,“苦雨”代表了作者当时的心境。()
25、周作人的散文理论强调以自我为中心,提倡“言志”的小品文。()
26、《乌篷船》、《生活之艺术》、《故乡的野菜》、《北京的茶食》、《鸟声》都是周作人的作品。()
27、“我只希望如我所想的,从此好好地做一回父亲,便自称心满意。” 这段文字出自朱自清的散文《背影》。()
28、《我怎样买牙刷》详细论述了一个虔信广告术的知识分子受骗的经过。()
29、《风声鹤唳》、《朱门》、《雅人雅事》、《新生的中国》、《京华烟云》都是林语堂的作品。()30、朱自清说自己是“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
31、“那种声音与光明,正为着水中的鱼和水面的渔人生存的搏战,已在这河面上存在了若干年,且将在接连而来的每个夜晚依然继续存在。” 这段文字出自沈从文的散文《鸭窠围的夜》。()
32、萧红的代表作《呼兰河传》在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中,描写了北方小城人民愚昧不幸的生活,刻画出沉默的国民的灵魂。()
33、“三月,花还没有,人们嗅不到花香。” 这段文字出自《哑巴与春天》。()
34、“快乐村人是一个好战的高原民族,因克服苗人有功,蒙中国皇帝特许,免征赋税,并予自治权。” 这段文字出自张爱玲的散文《天才梦》。()
35、“这个世界给人弄得混乱颠倒,到处是摩擦冲突,只有两件最和谐的事物总算是人造的:音乐和烹调。” 这段文字出自汪曾祺的散文《跑警报》。()
36、《论快乐》、《说笑》、《论文人》、《一个偏见》的作者都是钱钟书。()
37、“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我就这样可耻地开始了十年浩劫中逆来顺受的苦难生活。一方面责备自己,另一方面又想保全自己,不要让一家人跟自己一起堕入地狱。” 这段文字出自巴金的《小狗包弟》。()
38、《说真话》、《怀念萧珊》、《人言可畏》、《李大海》都是巴金的作品。()
39、“马锅头押着马帮,从这条斜阳古道上走过,马项铃哗棱哗棱地响,很有点浪漫主义的味道,有时会引起远客的游子一点淡淡的乡愁„„”。这段文字出自沈从文的《鸭窠围的夜》。()40、《沙家浜》、《翠湖心影》、《随遇而安》都是汪曾祺的作品。()
41、“到了夏天,黄昏以后,我在坑边的场院里躺在地上,数天上的星星。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 这段文字出自季羡林的《月是故乡明》。()
42、“那一年,他没有在场院的围栏前种花,也不爱打扫院子,常蜷在角落里打瞌睡。队长嫌他老了,学会偷懒了,打发了他。他从哪里来,是没人知道的,就像我们不知他扛着行李卷又会到哪里去一样。” 这段文字出自迟子建的《伤怀之美》。()
43、“它是一种情感的陷落,是一种低潮的感觉状态。它的症状虽多,灰色是统一的韵调。冷漠,丧失兴趣,缺乏胃口,退缩,嗜睡,无法集中注意力,对自己不满,缺乏自信„„.不敢爱,不敢说,不敢愤怒,不敢决策„„.每一片落叶都敲碎心房,每一声鸟鸣都溅起泪滴,每一束眼光都蕴满孤独,每一朵脚步都狐疑不定„„.” 这段文字出自毕淑敏《切开忧郁的洋葱》。()
44、《一个红卫兵的自白》、《年轮》、《今夜有暴风雪》、《郁闷的中国人》都是梁晓声的作品。()
45、《寻梦者》、《印象》、《我的记忆》、《乐园鸟》、《秋天的梦》都是戴望舒的作品。()
46、戴望舒是中国现代派诗群的代表之一,深得象征诗幽微精妙的真谛。()
47、《吸烟与文化》、《迎上前去》、《沙扬娜娜》、《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都是徐志摩的作品。()
48、康桥是徐志摩心中的一块精神净土。它就是爱,就是美,就是自由。()
49、“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放下饱食过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这四句诗摘自闻捷的诗《苹果树下》。()50、《回答》、《脚步》、《预言》都是卞之琳的作品。()
51、据艾青自述,写《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诗时是在冬日的一个早晨,一个狭小的看守所窗口、一片茫茫的雪景触发了诗人对保姆的怀念,于是诗人激情澎湃地写下了这首诗。()
52、《断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文字简短、意蕴丰富而又朦胧的著名短诗。()
53、《三秋草》、《鱼目集》、《数行集》、《慰劳信集》都是卞之琳的作品。()
54、《有的人》的独特之处在于:表现了具有哲理意义的主题——人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而活着。事实上,这一主题已超出了歌颂鲁迅精神的范围,而将读着引到对人生的更深层的思考上。()
55、《错误》一诗是郑愁予脍炙人口的代表作,被誉为“当代抒情诗的绝唱”。()
56、《当西风走过》、《生命》、《贵族》都是郑愁予的作品。()
57、《天山牧歌》是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反映边疆少数民族的抒情诗集,被誉为“劳动和爱情的赞歌”。()
58、公刘的《回延安》洋溢着浓浓的陕北地方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民族特色。()
59、洛夫是我国香港地区现代诗坛最杰出和最具震撼力的诗人,是中国诗坛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60、《石室之死亡》、《血的再版》、《漂木》都是洛夫的作品。()61、“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这是北岛《回答》中的名句。()62、舒婷的诗集是《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心烟》。()
63、舒婷的《一棵开花的树》成功地突出了抒情主人公与开花的树、物与我的关系,并把它们凝聚成传情达意的意象群落。()64、《有关大雁塔》一诗充满了揶揄和反讽的意味,传达了一种反文化、反英雄、反崇高的思想观念,是一首表现了颠覆性的创造力的立异标新之作,具有后朦胧诗独有的特色。()65、西川创作的优秀抒情短诗是继朦胧诗之后独特而又诗意出众的作品,兼具抒情性、可诵性和先锋性,在当时极为罕见。()66、《一只马蜂》、《瞎了一只眼》、《北京的空气》、《等太太回来的时候》都是丁西林的戏剧作品。()67、《雷雨》最大的魅力在于作品对人性复杂性的揭示,对人的的生存状态的人文关怀。()68、《原野》、《北京人》、《王昭君》、《龙须沟》都是曹禺的作品。()
三、简答题
1、简析狂人形象具有的“狂”与“不狂”的双重性。
2、简述《狂人日记》启蒙主义的思想特征。
3、简析《铸剑》的浪漫主义特色。
4、简述《子夜》“三条火线”的具体含义。
5、简述吴荪甫所具有的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革命性与反动性。
6、简要分析翠翠的人物形象。
7、简述“骆驼祥子”这一名字的来历。
8、简述赵树理利用绰号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的特点
9、简述阿城作品的特色
10、简要回答《棋王》的思想主题
11、简述作家对许三观这个人物形象塑造的三个维度。
12、举例简析《吃饭》中作者智慧的幽默讽刺。
13、简要概括《小狗包弟》中包弟的经历折射出一个时代的什么特点。
14、简要归纳《跑警报》的主要内容。
15、《哑巴与春天》中的达子花有什么作用?
16、标题“哑巴与春天”的“春天”有何含义?
17、简要解释《凤凰涅槃》中“涅槃”的含义。
18、简述徐志摩《再别康桥》的艺术风格。
19、简述何其芳《秋天》中描绘出的三幅图画。20、简述《诗八首》四种有代表性的解读。
21、简述公刘诗歌的个性特色。
22、简析《乡愁》中“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意象的内涵。
23、简述《有的人》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24、简述朦胧诗派精神内涵的三个层面。
25、简述第三代诗歌的主要特征。
26、简析剧本《压迫》的矛盾冲突和主要情节。
四、作品分析题
1、从思想方面论述《狂人日记》中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封建精神。
2、结合作品分析《子夜》中主人公吴荪甫的形象。
3、结合作品分析顾城的诗《一代人》。
4、分析《小二黑结婚》中二诸葛、三仙姑同中有异的性格。
5、分析《小二黑结婚》中小二黑、小芹的主要性格特征。
6、分析《棋王》中叙述者“我”的作用。
7、分析《凤凰涅槃》中《凤歌》的思想内容
8、分析《凤凰涅槃》浪漫主义的艺术特征。
9、分析《再别康桥》的艺术特色。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教学资料 篇6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第三次作业讲评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鲁迅小说《在酒楼上》的主人公是吕纬甫。
2.30年代正当沈从文创作的高峰时期,就出现了许多不同的评论,其中,影响最大也最值得参考的是著名女评论家苏雪林的《沈从文论》。
3.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是通过一系列生活细节“外化”出来的,比如,爱穿侍萍绣过后衬衣,每年四月十八都要为侍萍过生日等等。
4.在《骆驼祥子》中,车厂老板刘四爷的又老又丑的女儿,名叫虎妞。
5.鲁迅在小说《铸剑》的开头,这样写道:“眉间尺刚和他的母亲睡下,老鼠便出来咬锅盖,使他听得发烦。”
6.在“五四”之后,许多作家都产生过彷徨的情绪,郭沫若也写过题为《彷徨》的十首诗,这些诗后来收入他于《女神》后出版的诗文集《星空》中。
7.沈从文把《边城》看成是一座供奉人性的“希腊小庙”,而翠翠便是这种自然人性的化身,是沈从文的理想人物。
8.牛天赐是老舍以中华民族商业为题材的长篇小说《牛天赐传》中的主人公。
9.王光东的《关于浪漫的沉思——郭沫若前期文艺思想论》一书认为,前期郭沫若文艺思想虽然变化多,又偏激,不科学,但其价值就在于“深刻的片面”,即使不科学,也是合理的,满足了时代需求的。
10.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故以“老舍”作为他的笔名。
11.鲁迅曾受严复译述的赫胥黎的《天演论》的影响,接受了进化论的思想。
12.《边城》的故事非常简单,也就是写茶峒小镇上船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和傩送同时爱上了翠翠。
13.在沈从文的作品中,神性是最高的人性,因此,“神”、“爱”与“美”是三位一体的。
14.曹禺的三大杰作是《雷雨》、《日出》和《北京人》。
15.在1940年“皖南事变”发生后三个月左右,茅盾就创作了反映这一事变的长篇小说《腐蚀》。
16.《边城》在结尾处写道:“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在这里,“这个人”是指傩送。
17.与“京派”相对应“海派”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其中,包括有新感觉派之类的先锋前卫的文学,其主要作家有施蛰存、刘呐鸥、穆时英等,其代表性小说《梅雨之夕》的作者是新感觉派的著名作家施蛰存。
18.《日出》的主要人物有交际花陈白露、潘月亭、李石清、顾八奶奶、面首胡四以及洋奴张乔治。
19.被看作是京派小说“鼻祖”的小说家不是沈从文,而是曾参加过语丝社的废名。
20.在40年代初,郭沫若一口气创作了以“战国”时期和“南明”时期为题材的六部历史剧,其中,最有代表性是《屈原》。
现在大家在对于填空题已经很少会出错了,我只是不知道大家为此花了多少时间,如果能控制在10~20分钟以内,那还算可以,不然,肯定会影响后面的题目,特别是最后一道分析题。
出错比较集中地出在第14题“曹禺的三大杰作”的理解上。也许,有人会认为,《原野》也是曹禺的杰作,因为现在有人都说曹禺有四大杰作,还有说五大杰作的(加上根据巴金同名小说改编的《家》),但这个题目的限制是“三大杰作”,也就是说要在曹禺的所有剧本中选出最为优秀的三部,因此,应该填《北京人》。此外,也还出现了一些小问题,如第1题,有人不小心,将“吕纬甫”写成“吕伟甫”,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我们有明确要求:“不得有错别字”,因此,一个字也将丢掉这一分。还有同学将第20题的“屈原”的“原”字写成上面一个“厂”字头,下面一个元旦的“元”。这是一个不规范的简化字,电脑打不出这个字,辞典上也没有这个字,但平时有人就习惯这么随手写,在考试时是不行的,我们也特别作了要求:“书写规范”。更离奇的是,有两位同学将第8题的《牛天赐传》写成《朱天赐传》,这我就完全不懂了,第二位很有可能是照抄第一位同学的答案,但第一位同学是看书看花了眼?
在大家拿到手里的作业册上,填空题部分有一个印刷错误,(我自己的电脑中并没错,估计是编辑部没用电子稿,而是自己重新录入的,未校对出来):第7题将“沈从文”印成了“浓从文”,有不少同学在作业本上主动给改了出来,但也有许多同学并没发现。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鲁迅的作品具有现实主义的特色,同时也注入了鲁迅的主观精神,他作品中有的人物的名字,就是根据他自己的笔名衍生而成的。比如(C)。
A.吕纬甫 B.魏连殳
C.宴之敖 D.眉间尺
2.《莫须有先生传》是著名作家(B)的作品。
A. 沈从文 B.废名
C.周作人 D.鲁迅
3.所谓“京派”,是指30年代活跃在北京和天津等北方城市的自由主义群,其中,蒙古族出身的作家是(B)。
A.废名 B.萧乾
C.林庚 D.芦焚
4.请先阅读这段文字:
马达声音响了,一八八九号汽车开路,已经动了,忽然吴老太爷又锐声叫了起来:
“《太上感应篇》!”
这是裂帛似的一声怪叫。在这一声叫喊中,吴老太爷的残余生命力似乎又复旺炽了;他的老眼闪闪地放光,额角上的淡红色转为深朱,虽然他的嘴唇簌簌地抖着。
然后,再根据“《太上感应篇》”和“吴老太爷”等关键词,判断这段文字出自(D)。
A.老舍的《骆驼祥子》 B.鲁迅的《铸剑》
C.沈从文的《边城》 D.茅盾的《子夜》
5.鲁迅小说《故事新编》中的人物,大多是历史上有脸有面的大人物。其中,墨子出自小说(C)。
A.《理水》B.《出关》
C.《非攻》 D.《铸剑》
6.作品的主人公曾在哈尔滨修江堤时,为了发财而故意让江堤出险,淹死了2000多工人。这一内容出自曹禺的话剧(A)。
A.《雷雨》 B.《日出》
C.《原野》 D.《北京人》
7.小说《纺纸记》的作者是(A)。
A.废名B.萧乾
C.林庚 D.芦焚
8.沈从文最初在文坛上崭露头角与一个文学刊物直接有关。这个刊物是(D)。
A.《文学月刊》 B.《现代》
C.《文学杂志》 D.《现代评论》
9.曹禺在创作中明显受古希腊命运悲剧影响的作品是(A)。
A.《雷雨》 B.《日出》
C.《原野》 D.《蜕变》
10.在老舍的创作中,被看作是《骆驼祥子》的姊妹篇的作品是(C)。
A.《月牙儿》 B.《柳家大院》
C.《我这一辈子》 D.《四世同堂》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京派”活跃的主要园地有(A)(C)(D)。
A.《文学杂志》B.《时事新报·学灯》
C.《文学月报》 D.《大公报·文艺副刊》
2.老舍的长篇小说《四世同堂》共分三部,它们是(A)(B)(D)。
A.《惶惑》 B.《偷生》
C.《幻灭》 D.《饥荒》
3.萧乾的主要小说作品有(A)(B)(C)。
A.《篱下集》B.《栗子》
C.《梦之谷》 D.《谷》
4.茅盾的《农村三部曲》是(A)(C)(D)。
A.《春蚕》 B.《苦夏》
C.《秋收》 D.《残冬》
5.曹禺的前三部话剧作品是《雷雨》、《日出》和《原野》,这些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有(B)(C)(D)等。
A.曾文清 B.仇虎
C.陈白露 D.侍萍
令人高兴的是,有同学在这里又为我改了一个错,即第一题的C项《文学月报》,应为《文学月刊》,也许其他同学也发现了,但没有敢改。其实在上一题“单项选择题”的第8题中,《文学月刊》已经出现过。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鲁迅是如何评价“京派”和“海派”的?
这一题大家都做得不好,几乎是人人都只有照抄书上的两句话:鲁迅在《“京派”与“海派”》中说:“文人之在京者近官,没海者近商”,“京派是官的帮闲,海派是商的帮忙”,似乎是各打五十大板,其实是从地域文化角度为两派文“看病”,对当时文坛弊病的批评可谓入木三分。连“可谓”之类的措辞也不带改一下。在这个题目上,大家丢分的很多,一半以上丢了2分,有的甚至丢了3分,因为连抄都没抄全。也有的对京派和海派作了解释,但没有说到点子上,也因此而丢了1分。
其实,我们只要想一想鲁迅为什么会“各打五十大板”,就会说得十分明白:鲁迅在他的一生中,不仅对传统文化一直采取彻底否定的态度,对当时的执政府和一切与执政府媾和的人也一直采取毫不妥协的态度,他与陈西滢的斗争就属于后者,他始终认为这是公仇不是私仇。由于京派作家跟陈西滢都属于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京派中的著名女作家凌叔华也就是陈西滢的夫人,因此,在鲁迅看来,他们主要远离政治实际上也就是在政府的“帮闲”。虽然,在京派作家的眼里,上海的作家都属于海派,但在鲁迅看来,真正的海派是以新旧鸳鸯蝴蝶派为代表的“下海”捞钱的文人,他们已经堕落成出版商的工具和走狗。
当然,也许我们的题目上也有一些问题,说得不是很明白,应在加上一句“为什么”。但大家无论是在在回答什么问题时,都不能只是简单地抄书,一定要有一点自己的主见并作出适当的说明。
2.1951年,曹禺创作的《明朗的天》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这个题目大家都做得不错,大多数同学都谈到了以下主要原因:他放弃了自己创作的个性与适合自己的创作方法,完全按照当时流行的主题先行的路子去深入生活,选择人物,设计情节,如履薄冰,惟恐歪曲了生活,违反了政策。作者本人的创作完成后,又经过多次审查和反复修改,结果成了思想的传声筒,作者所特有的诗意与美感荡然无存。此外,有的同学还补充道,曹禺在创作谈中说,许多剧作家,包括自己在内,都在处理人物思想转变时感到困难,认为这是剧本创作中最难解决但又必须解决好的问题,因此,顾虑太多,不敢放手,结果削弱了人物的性格的鲜明性,降低了作品的思想深度。也有的同学补充说,新中国成立后,曹禺的名声大了,地位高了,十分在意别人特别是领导的看法和态度,创作上的自信心锐减,写作多是为了配合形势或完成领导布臵的任务。1951年他主动提出要写一部描写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剧本,得到了领导的赞许,于是他写出了《明朗的天》……
3.老舍小说中的“市民世界”主要包括哪几类人物?他们各有什么特点?
这是一道出现多次的题目,但这个题目犹如一个陷阱,许多同学一不小心就掉了进去,其原因主要在于对教材的掌握程度还不够,或者说读得不全。教材在72页中说,在老舍的“市民形象”中,活跃着三种类型的市民:老派市民、新派市民以及正派市民(又称理想市民)。但教材在78页中又说,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属于城市底层的贫民形象系列,在老舍的“市民世界”中也占有显著的位臵。
虽然如此,大家对老派、新派及正派市民及特点的了解已经比较到位了。
4.茅盾的《子夜》等“社会剖析小说”与概念化的“革命文学”主要有什么不同?
最好是先说明“革命文学”作品的特点(可以丁玲、胡也频、蒋光赤的作品为例,也可以茅盾自己早期的作品或别的初期左翼创作为例,然后再针对这些特点说明茅盾小说的发展和变化。有的同学虽然提到革命文学,但由于只是说茅盾的社会剖析小说与革命文学不同,对革命文学的特点并没有作出符合实际的说明。也有的同学虽然也说到了革命的特点,如“文学等于宣传”、“小说应当起唤醒民众的重大责任”等,他们所说这些特点只是一种推测或想象,除了有人说到“公式化”、“概念化”的特点外,并没有说出当时革命文学的一些十分典型特点,如“革命加恋爱”、“三人行模式”、“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愤激情绪”等。
从这个题目暴露出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即对诸如“革命文学”这样的文学史上常识不了解,或知之不多。因此,这个题目大家普遍答得不好,比较好一点的同学只凭借着自己对茅盾的了解,十分勉强地作了这样的回答:概念化的“革命文学”主要是茅盾早期创作中表现出的创作手法,作者主要想为“革命”而写,想通过作品给人们指出一条正确的革命之路,而又缺乏生活体验,使作品显得生硬、牵强,使人感到概念化、说教。而茅盾意识到这一问题后创作的《子夜》等一批现代社会剖析小说,重视生活体验,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概念化,同时也开创了现代社会剖析小说之先河。这类小说……
五、分析题(40分)
1.曹禺在《雷雨》、《原野》和《北京人》中,是如何礼赞“蛮性”的原始力量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如何礼赞,即表现在什么样地方。不是问“为什么要礼赞……”用不着去讲一大堆理由。有的同学对作品很熟悉,但不会回答问题,也就是所谓的“答非所问”。
选择这一题的同学不多,但也有的同学做得不错。在这个班上,我并没有讲曹禺,在大家做这次作业时,我的关于曹禺的辅导也还有做出来,而有的同学却靠自己的学习,很好地掌握了曹禺的创作。
例一,在以蘩漪、仇虎、愫方等人物形象为例,说明了曹禺是如何礼赞“蛮性”的原始力量后,这样写道:曹禺对生活中的悲剧性事件特别敏感,可以说是这位悲剧性剧作家的天赋,当然又跟他的人生阅历和体验相关。曹禺早年生活的经历是不幸的,他生下来三天,母亲就去世,父亲是一个日渐潦倒的封建官僚,脾气暴躁,在家里动辄发火骂人,整个家庭气氛极其沉闷压抑。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曹禺自小就充满恐惧心理,处处谨慎小心,非常孤独寂寞。成年以后的他依然如此,不爱讲话,善于幻想,对外界的议论特别敏感,自我保护意识很强。作为一个天性脆弱的知识分子,曹禺却在《雷雨》、《原野》、《北京人》中一再礼赞“蛮性”的原始力量。蘩漪、仇虎、金子等性情激烈、充满强大的心理能量的人物,都是他最花心力去塑造的。这也许就是文学创作中常见的所谓补偿心理。曹禺之所以特别向往“蛮力”,其实正是出于他自身的生存欠缺。
例二,也有同学从曹禺早期接受过基督教文化的角度出发,这样写道:这段基督教文化的启蒙教育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他的人生观、创作观的形成有相当作用。从曹禺话剧创作模式来看,表现正义与邪恶的较量,是典型的社会道德剧:《雷雨》是“迷惘人生的罪恶与罚”,《原野》是讲“人与人的极爱与极恨的感情”,《北京人》是“原始野性的呼唤”。从曹禺剧作的人物来看,他们都是上帝苦难的子民,可分为贪婪型(如周朴园)、淫乱型(如蘩漪)、仇恨型(如仇虎)等等,这里都渗透着基督教的人文意识。另外,对于前期曹禺来说,“家”是一个无法挣脱的梦魇,一个外在的心狱,而冲出“家”的桎梏,即出走,成为曹禺剧作一再重复的潜在主题。在这种心态下,曹禺创作了一系列人物,使他们在作品中具有一种原始的力量,这也反映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因此作者要在其作品中礼赞“蛮性”的原始力量。
2.什么是“牧歌”和“田园诗”?你对《边城》的牧歌田园诗风格有何看法?
有的同学对“牧歌”和“田园诗”是一回事,还是两种不同的两回事并不清楚,心中没数,说起来就不可避免地有些含糊。有的同学甚至说“牧歌泛指以农村生活情趣为题材的诗歌和乐曲,田园诗是以农村景物和农民、牧人、渔夫的劳动为题材的诗……”二者究竟什么关系,他不敢说。但也有同学开宗明义,一上来就肯定地说:“田园诗最大的特点就是牧歌情调……”
例一,晋代大诗人陶渊明写过一篇有名的《桃花源记》,文章提到的世外桃源,就在沅水下游,与沈从文的家乡一水相连。一千五百年后,沈从文在他的《边城》里,又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桃花源,这儿的风景和人物更加令人心醉!翠翠这个天真美丽的姑娘,就是山水的精灵吧!从她那水晶一般的大眼睛里,可以看透她那纯洁如水的心灵。她是无言的大自然滋养出来的,没有沾染一丝一毫尘世的污浊。一切出自天性,无论是爱,是天真,还是勤劳、自重……老船夫的身上,也洋溢着边地人民淳朴、豪爽的人性之美。大老、二老、船总顺顺,也都显示出各自的人性之美来。总之,这里没有一个坏人。而这些美的人物,又都活动在这样一个美丽而原始的、未受现代“文明”污染的世外桃源里,对沈从文来说,这一切都是他遥远的美好回忆,是可以用来对抗和回避喧嚣的都市生活烦扰的精神“自然保护区”。
例二,在对“牧歌”和“田园诗”进行简要说明后,这样写道:沈从文的《边城》就构筑了一个理想世界,作者在对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均已失望的情况下,便在偏远的少数民族那里,在似乎不文明的生活中发现了人性的美。……地处边界有茶峒,生活是那么宁静安谧,然而又是停滞沉闷的,人们对生活的要求那么低微,知足常乐。作家编织了这样一个动情动人的故事……
浅析中国当代生态文学的价值 篇7
一.当代中国生态文学产生的原因及界定
任何一种文学形式的产生都有其特定根源所在, 生态文学的产生亦是如此, 是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生态恶化, 而这一最大根源就是人类自身。进入20世纪以来, 生态危机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而文学自古以来就担当着拯救济世的功用, 是人类社会寻求精神寄托和情感表达的重要形式, 它与自然及社会有着更深刻、更广泛、 更多样的关联和互动。面对自然生态和精神生态双重危机, 在“生态危机”这样时代大背景下, 中国的生态文学也应运而生, 是一种迟到的生存醒悟, 是在追求一种更加友好的生存方式。
所谓生态文学, 目前并没有统一的概念规定, 众说纷纭, 但是更多的人认为, 只要是这些作品可以敏感的揭示出当今社会的生态危机, 对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加以批判, 对导致现代危机的生态文明加以反省的作品, 都是生态文学的显现, 反映了人类从对自然的压迫、对大自然的反抗和征服, 以及自然对人类的报复的恶性循环中, 彻底突围出来, 重新审视人与自然关系的诉求在文学中的表达。同是, 也是精神生态危机的表达。
但是中国当代生态文学的发展并没有形成一种潮流或者流派, 顶多算是具有生态意识的作家们的尽力之作, 从而对生态文学价值的研究更需尽心尽力。
二.价值的形成及内在构成
20世纪以来, 价值问题的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源于人类更渴求自身价值的实现与行为方式的满足, 也已经成为现代哲学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 在中国, 关于价值问题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各理论界和学术界争先研究, 并且日益进入哲学讨论的领域和文学的运用范畴中来。
(一) 关于“价值”的论述
“价值”本身就是属于一种关系范畴, 从认识论的角度来讲, 是指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即指客体能否满足主体需要的某种效益关系, 也就是说客体的某种属性与功能与主体需要间的一种关系。而价值作为哲学范畴, 必然具有普遍的客观基础和表现形式, 即主客体的关系。正如“感觉为物而同物发生关系, 但物本身却是对自然和对人的一种对象性的、 人的关系;反过来也是这样的。”[1]
一直以来人们似乎都认为, 价值论的研究是一种深不可测、难能触碰的哲学, 价值问题似乎也只有那些理论家和做学术的人, 才去探索和思考的问题。其实, 价值与人类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人们的一切行为方式、思想追求、情感表达和意志坚守, 在一定程度上是以利益或者价值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 而价值思维和价值取向的不同, 都将对人的思想和行为产生重大的影响。在人们的实际生活中, 价值随时随地都会存在其中, 人们的一切行为都需要考虑其实际意义与效用。在进行每一项工作时, 前提总是在不断的权衡利弊, 这说明价值是一个与人们的实际生活联系非常紧切的词语。 而文学价值主要体现在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文学作品里的必要的思想和精神价值, 主要是由文学作品的质量决定的, 包含着思想、审美、核心价值理念等, 其最为重要的是文学作品的内在艺术价值。即对人们有积极意义的价值。另一方面指向文学作品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文学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实用功利的层面, 抑或者说物质价值方面, 更多的是一种精神性追求。
三.当代生态文学价值的表现形式
目前, 关于“生态文学”的价值论述, 学术界大概有两种不同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 生态文学主要是借助文学这种表达方式来描述存在的生态现象, 启发生态意识, 重点是“生态”这个目的, 而非“文学”这个借助手段。除此之外, 与人类的其它文学并无殊异, 不可成为一种独立的话语体系。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 不能单纯地把生态文学理解为只是借助文学这种表达方式表达生态意识的文学, 应该从整体意义上来看待, 把生态文学视为一个有特定内涵和自我生命特征的亚系统来理解, 不仅体现在生态意识, 还包括人文精神、文化意识和审美意识。
我认为生态文学的价值理论设置过于完美, 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引导现实, 却不可以代替现实社会的情况, 生态文学的价值之维由浅层的反对人类中心向更深层的生态审美哲学转变, 生态文学的价值观念也由一维的尊崇自然向多样的文化哲学思考转变。生态文学的诸多转变为价值系统的重建提供了新的精神、 思想资源。生态文学真正的价值维度应表现为它独特的生态审美精神。因此从三个生态价值、精神价值及现实关怀三个角度去分析生态文学的价值。
(一) 认识价值
价值表现为人类主动地选择, 而不同的人生观会有不同的价值选择, 对中国当代生态文学的不同认识, 从而对自然环境会有不同的选择。如姜戎, 在内蒙古额仑草原插队十几年, 打过狼群, 掏过狼窝, 养过狼崽, 以《狼图腾》一书, 轰动一时, 本书主要论述了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 一位知青在内蒙古大草原插队的时候, 与狼和游牧民族相依相存的故事。狼在这个民族, 是人们敬畏的敌人, 也是他们生生世世的朋友。但是, 农耕文明和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政策对草原生态文明的破坏, 用武器杀害狼群, 大面积开垦草原, 致使几年后, 草原荒漠化, 鼠害横行。书中末尾, 蒙古高原的沙尘天气影响了北京, 浮尘漂洋过海, 在日本和韩国的上空游荡。人类不仅失去了狼和草原, 最主要的是失去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观。这是《狼图腾》这部小说折射出的主题和作家深切呼唤。由此可见, 生态系统的整体性被破坏, 进而影响了整个生态文明的发展, 没有了所谓的可持续性, 没有了所谓的和谐共处, 大自然无法造福人类, 从而深刻地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人类才有可能在大自然的背景下求得生存。
(二) 精神价值
生态文学倡导从地球生态系统中理解和构建人类精神, 所描述和理解的精神是人类的新精神, 这种精神不仅仅是理性的诉求, 也不仅仅是人的意识, 它更是宇宙间一种形而上的真实存在, 是自然的生命法则及意向, 是人性中一向追求真善美的情感与希冀。因此, 这样的精神书写绝不是狭窄的内心独语, 或者本能欲望的表现, 而是传达人类共生的生命诉求, 表现宇宙整体生命律动的诗性世界。如杨志军的《藏獒》这部小说, 那里的藏獒比人类更懂得珍惜情感, 尊严与耻辱, 忠诚与责任, 凝聚着西北草原情怀、藏传佛教的神秘、 人道作家的悲悯情怀。作家用人性化的笔触来描写“獒性”, 其实也是用“獒性”呼唤人性意识。作者用藏獒启蒙人性, 藏獒是一种高素质的灵魂所在, 在其身上, 集中体现了草原上的生灵们应该具备孤傲、勇武和忠诚、献身以及敢于忍受一切苦难的最高品质。
生态文学的精神价值, 不是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 去束缚人类的行为和思想, 反而它更是一种鼓励, 启示我们该用怎样的心态和气度活在这个有点鱼龙混杂的世界。
(三) 审美价值
这是一个纵欲狂欢的社会, 灵魂堕落, 物欲膨胀, 物质和精力过剩, 鳞次栉比的楼群, 熙攘纷扰的市井, 波涛汹涌的噪音, 同样也深知, 这是一个速记速忘的时代, 有多少东西来不及拥有, 就已经被遗忘, 这是物质富有的象征, 还是精神贫乏的标志?那么生态文学的出现, 是为了寻求更好的生活, 呼唤生命意识。
而生态整体主义是个总体原则, 人类社会发生大面积的生态灾难是工业化和现代科技的伴随物, 现代生态问题往往是一国有难多国受灾, 影响全球生态环境。因此人类更多的意识到生态文学在一定程度上, 可以拯救人类的生存灵魂, 生活习惯及行为方式。不把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中心, 不把人类的利益作为价值判断的终极尺度, 并不意味着生态文学藐视人类或者反人类, 而是生态文学家意识到, 生态恶化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只有以生态整体观作为研究中心, 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人类的生态保护意识, 从而实现人类的现世利益和长远利益。
四.当代生态文学价值的有限性
很长时间以来, 诸多的人把生态文学的价值无限扩展, 认为生态文学应该重铸生态人文精神, 应该重构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应该改善人性与提升人的灵魂弧度, 甚至应该挽救整个人类社会, 使其不遭受自然地报应, 实现世界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文学成了几乎成了一把尚方宝剑, 认为只要从生态价值出发, 人类很多的问题都能迅速的得到解决方法, 然而生态文学的价值并不是万能的, 可以适用一切的, 它具有天然的有限性。好的生态文学作品可以传达出出丰富的生态思想和生态价值, 但是不能夸大和太过于乐观。各种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和手段, 多样化、迅速化, 一定程度上比纸介传媒要有利的多, 中国民众, 了解生态文学, 理解生态价值, 更多的是从电视、网络上得知, 很少去读生态文学作品。所以仅仅从生态小说传播的角度来看, 生态文学的价值是有限的。再者来说, 生态文学的趣味性远不及其它种类的小说, 人类虽然意识到生态环境的恶化会有诸多问题, 但是其长远意识与长远目光并没有如此深刻, 故其生态文学的价值也不可发挥到淋漓尽致。而有些作品纵使考虑到了“生态” 问题, 但其思考也和现代生态意识没有有效地联系起来, 如李杭育的《最后一个渔佬儿》, 在但是更多地被当作了一部反映时代变革的小说, 而与如今谈到的生态文学价值无太大关联。
结语:
生态文学的出现, 它不是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的哗众取宠, 也不是在大千世界中自娱自乐、“心闲弄笔”的笑料。 我更愿意把它当做一种阳春白雪的文学想象, 它有旷世济国之功用, 生态文学的作家具有悲天悯人的情怀, 是在长期的文化探索中逐步形成的, 其数量和质量都有迅速的发展, 也是人类确实感受到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方面确实有待进一步提高, 而生态文学的价值, 是一种家园意识, 是对人类社会生存的最后一节警钟, 在帮助人们解决物质危机和精神危机方面有积极作用, 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 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价值论》李德顺著[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现代中国文学思潮新论》李运抟著[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3]朱光潜:《我们对于一颗古松的三种态度》[J].《语文新圃》2003年第一期.
[4]王岳川:《生态文学与生态批评的当代价值》[J].《北京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报) 》2006年第5期.
[5]叶舒宪:《文学治疗的民族志—文学功能的现代遮蔽与后现代苏醒》[J].《百色学院学报》2008年第10期.
[6]王诺:《生态批评:渊源与发展》[J].《文艺研究》2002年第3期.
中国当代文学视域中的新移民文学 篇8
关键词:中国当代文学;新移民文学;意义
自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初以后,由中国移民在海外创作的文学作品称之为新移民文学。在这些作品中充分体现出移民在母国的生活经历、个人体验、母国的文化思想、人文历史、传统文化、政治思想等不同角度的阅历与思考。自改革开放后,国门打开,使我国经济不断壮大,促使国内外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经济全球化速度加快,太多的中国人开始走向异域之地,由于这些人对母国有着很深厚的情感,再加上海外的学习及生活,使得文学修养更加的精进,在文学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在世界文化的舞台上形成了一道独具特色的文学派——新移民文学[1]。
一、新移民文学的兴起
新移民文学的兴起主要来源于中国改革开放后形成的移民潮,其中大多数的人以留学、求职等目的走向海外,通过多年的不断努力,定居于海外,成为海外移民,据专家统计,从1979年到目前,中国的留学生总数已超過了200万,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留学人数在不断的增长[2]。新移民文学主要是由这些出国的人创作的,它的创作主体拥有丰富的知识理论、丰富的生活体验,这此人在未出国前已经接受了完整丰富的母语教育。新移民作家在满足基本的生活和生存需求之后,对生活状态和异域文化产生了新的思考,因此,在文学创作方面,都是以生活境遇和对历史文化的思考为主要的创作内容。
二、新移民文学的特征
新移民文学的“新”体现出80后的作家是移民作家群的主要力量。另外,新移民文学的创作题材、思想逐步在拓宽,作家不仅仅只是描写个人在生活中的体验,还将视野超出了自已的生活圈、超越国家、种族、文化的界限。并关注人类的命运,描写移民故事的过程。新移民作家不仅将自已在异国他乡的独特体验写出来,还将在异国他乡对母国的思念与回望也描述了出来。追溯自已内在的生命与文化的源头,即想在自已作品中体现出对自身的省察又想为自已作传,力图从多个角度来描述,超越自身的文化视域,追求着自我与世界自我的双重身份。在新的文化领域,新移民文学又具有了新的特征。
(一)新移民文学的文化特征
新移民作家站在中西方文化的交汇点上,亲身体验着不同社会中的生活,对文化中的多元性及多元性的价值进行融合,他们具有更加开放的文化理念与文化因子。在新移民作家的初期作品中,突出了中西异地的文化冲突、不适、隔阂等。随着时间的改变,通过新移民的经济与社会地位不断提升的过程,生活逐步融入到所居住国的本土文化,使他们对自我与自已亲近的传统文化进行重新审视和认识,在自觉的变化中,寻找一个可以居住的精神家园。此时的新移民作家,在创作中充分体现出中国作家积极地适应世界的姿态,展显出中国人对多种文化的价值理念,并且通过鲜活的文字,向世界展现中国文化融入异地文化的态度和过程。另外,新移民文学还超越了文化界限,对世界文化的内涵进行着探索,充分体现出新移民文学中的文化视野和人文关怀[2]。
(二)新移民文学的寓言特征
美国学者弗.杰姆逊说过,第三世界的文化,总是会以一种民族寓言的形式来反映下治,而在个人命运的故事中就包含着大众文化与社会受到冲击的寓言[3]。移民潮的发展经历了近三十年,而新移民文学的产生,也是对这近三十年中国走向世界的生活折射,也是向世界融合的历史镜像。新移民文学的发展与中国改革开改的进程基本同步,新移民文学传承着中国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各种情绪,沉淀出中西方不同文化的精华。尽管他们异地而居,但是移民作家的骨子里流动着中国文化的血液,他们的作品中不自觉的会渗透出家园意识,并在作品中体现出民族精神的寓言化倾向。
三、新移民文学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意义
新移民文学丰富和拓展了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潜力,它即关注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和现状,更加关注华人在海外的生活经历和中外文化融合下的生存情况及精神面貌。在多元化的文化中,新移民文学更能发现中国当代文学的局限性,促进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新移民文学作品中,描写了很多的双重文化和人物经历,也为丰富中国当代文学的视野积累了宝贵的素材。新移民文学的兴起,代表着中国当代文学向着世界文化的发展方向,推动着中国文学融入世界文学中,新移民文学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四、结束语
当前,新移民文学正处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还有不少的作品对中西方文化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它丰富和挖掘出中国当代文学的潜在价值,为中国当代文学走向世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洪治纲.中国当代文学视域中的新移民文学[J].中国社会科学,2012,11:132-155+206-207.
[2]门浩,田雨涛.中国当代文学视阈中的新移民文学[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4,26:9-10.
【中国当代文学史复习资料范文】推荐阅读: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学06-05
中国当代文学09-15
中国当代文学笔记12-20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讲义09-23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重点05-14
中国当代文学填空题05-29
中国现当代文学试题二05-29
湖师大考研中国现当代文学史05-30
中国现当代文学选择题06-07
中国现当代优秀文学作品推荐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