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专题重点(精选7篇)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重点 篇1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分,共 10 分)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答题纸上。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在“十七年时期”,最具传统文人意味,受西方文学影响最深,其英文程度也是最高的农
村题材小说家是(C)。A.赵树理 B.孙犁 C.周立波 D.柳青
2.20 世纪 80 年代“反思文学”的重要收获,主要有张炜的《古船》和古华的(B)等。
A.三家巷B.芙蓉镇C.白鹿原 D长恨歌
3.描写了文革刚刚过去,黑子、蜜蜂、小号三个各具经历的年轻人、老车长与车匪在一节
夜间行驶的列车守车上发生的一段遭遇的实验话剧是(C)等。A.正红旗下 B.车站C.绝对信号D.野人
4.“朦胧诗”派的主要代表者.也是最有争议的一位诗人,写出了《回答》、《履历》、《结局或
开始》、《雨夜》、《宣告》、《古寺》、《一切》等著名的“朦脆诗”的诗人是(A)。A.北岛 B.舒婷 c.顾城 D.海子
5.迟子建的小说具有一种童话的气息,她的第一部小说集就名为(D).A.雾月牛栏 B岸上的美奴 C亲亲土豆D北极村童话 6.玫瑰门的主人公是(B)。
A.竹西 B.司猜纹C.苏眉 D.庄老太爷
7.余华开始先锋小说创作的标志是 1987 年发表的(A)。
A.十八岁出门远行B.西北风呼啸的中午C四月三日事件D 一九八六年 8.改编为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的苏童小说是(B)。A.红粉B.妻妾成群C.米 D.黯粟之家 9.被誉为中国的乔依斯和卡夫卡的作家是(D)A.韩少功 B.贾平凹C.余秋雨D王小波 10.梁羽生的第一部武侠小说是(A)。
A.龙虎斗京华B.七剑下天山C.萍踪侠影录D.白发魔女传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 分,共 20 分} 11.《铁木前传》的主要人物有(ABC)等。A.黎老东B.小满儿C 傅老刚D.双眉 12.王蒙笔下的干部形象主要有(ACD)等。A.刘世吾 B.钱文C.张思远 D.犁原
13.第一批八个“革命样板戏”中的现代芭蕾舞剧是(AD)。A.白毛女B.智取威虎山C沙家浜D红色娘子军 14.郭小川的叙事长诗主要有(ACD)
A.白雪的赞歌B甘蔗林-青纱帐C一个和八个D将军三部曲 15.贾平凹的乡土小说主要有(ACD)等 A.浮躁B.废都C.秦腔 D.高兴
16.铁凝创作的第三个时期大致从 1991 年至 2006 年,其代表作有(ABD)等。A.大浴女B孕妇和牛C.玫瑰门D.笨花
17.马原的《冈底斯的诱惑》讲述的三个故事是(BCD)。
A.王子光事件 B.探寻“野人”C.观看“天葬” D.顿珠婚姻 18.方方小说的主要作品有(ABD)等。
A.风景B.祖父在父亲心中C.手机D乌泥湖年谱
19.在改革开放之初的散文创作中,老作家的人生反思作品主要有陈白尘的《云梦断忆》、黄秋云的《雾失楼台》和(BCD)等。
A.杨朔的《香山红叶》B.孙犁的《亡人逸事》C.巴金的《怀念萧珊》杨缉的《干校六记》
20.白先勇《台北人》中的主要作品有(ABD)
A.永远的尹雪艳B.游园惊梦C.台湾人三部曲D.金大班的最后一夜
三、填空题{每空 分,共 20 分}
1.赵树理的《登记》、谷峪的《新事新办》、马烽的《一架弹花机》、(孙犁)的《村歌》、周立
波的《山那边人家》、李擎的《李双双小传》都表现出一种轻松欢快的“农村新生活的情调”。
22.以赵树理、孙犁、周立波为代表的“山药蛋派”、“荷花淀派”和“(茶子花)派等都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点。
23.”十七年文学“中那些讲述革命历史的”红色经典“主要有梁斌的《红旗谱》罗广斌、杨
益言的《红岩》、(曲波)的《林海雪原》等。
24.记录现代革命历史的小说主要有杜鹏程的《保卫延安》、梁斌的《红旗谱》、吴强的《红 日》知侠的《铁道游击队》、杨沫的《青春之歌》、(欧阳山)的《三家巷》等。
25.在中国当代戏剧文学的第一个高潮期中,涌现出了(夏衍)的《考验》、安波的《春风
吹到诺敏河》、海默的《洞萧横吹》、杨履方的《布谷鸟又叫了》等优秀作品。26.1957 年”反右“扩大化之后,许多作家都转向了历史题材的创作,其主要收获有郭沫若 的《蔡文姬》、(田汉)的《关汉卿》、老舍的《茶馆》、曹禹的《胆剑篇》等。27.当代文学史上最先出现的颂歌主要有郭沫若的《新华颂》、何其芳的《我们最伟大的节
日》、艾青的《我想念我的祖国》、(胡风)的《时间开始了》、减克家的《有的人》等。
28.蔡其矫的《生活的歌》、(李季)的《玉门诗抄》、邵燕祥的《到远方去》、梁上泉的《高原
牧筒》、雁翼的《在云彩上面》等,都是 50 年代工农业建设的写照。29.在改革开放后的 30 年间,莫言的《红高梁》、贾平凹的《浮躁》、张炜《古船》(陈忠实)的《白鹿原》等乡土文学作品,标志着当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30.新时期初期乡土文学的优秀作品主要有何士光的《乡场上》、(古华)的《芙蓉镇》、周
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张一弓的《犯人李铜钟的故事》等。31.五六十年代,女作家的主要作品有茹志鹊的《百合花》、(杨沫)的《青春之歌》、宗瑛
的《红豆》等。
32.(舒婷)的成名作是 1979 年的《致橡树》。
33.在新时期初期的”意识流“小说创作中,(王蒙)的”老六篇“即《蝴蝶》、《布礼》、《春之声》、《夜的眼》、《海的梦》和《风筝飘带》最为典型。
34.宗英的《我是谁》、戴厚英的《人啊,人》、(张贤亮)的《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都有存在主题的书写。
35.”反思文学“的主要作品有鲁彦周的《天云山传奇》、(高晓声)的《李顺大造屋》、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古华的《芙蓉镇》等。
36.”改革文学“的主要作品有(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张洁的《沉重的翅膀》、李国文的《花园街五号》、柯云路的《新星上贾平凹的《腊月·正月》等。
37.杨朔的《香山红叶》、(秦牧)的《社覆坛抒情》的相继发表,是当代散文艺术水准第一次飞跃的标志。
38.最能代表(吴伯萧)散文成就的是散文集《北极星》中的《记一辆纺车》、《菜园小记》、《歌声》、《窑洞风景》等一组回忆延安生活的作品。39.长篇言情小说《海上花列传》是中国现代通俗文学的开山之作。40.六七十年代,台湾现代主义小说主要有(聂华苓)的《失去的金铃子》、於梨华的《又见棕榈,又见棕榈》、自先勇的《纽约客》、陈若曦的《尹县长》、王文兴的《家变》等。
四、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 41.简要说明《茶馆》新颖而独特的戏剧结构。
A.在”葬送三个时代“的主题下,既没有一以贯之的矛盾冲突,也没有首尾相连的完整故 事,而只是聪明地截取了三个横断面,三幕戏相对独立,多达 70 多个人物长达半个世纪的命运 变迁,浓缩在”裕泰“这所普通的茶馆之中。B.采用”人像展览式“的结构:不以故事情节为结构线索,而以人物活动为结构要素,主要 人物从中年到老年贯穿全剧 次要人物两代相承 龙套闲人根据剧情需要来去自由;每个角色 自说其事,在时代大背景下事事相连,成功地表现了重大的主题。
42.1966 年,梁羽生曾化名”佟硕之“写了一篇《金庸梁羽生合论》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他是如何谈他们两人在风格和人物塑造上有什么不同的? A.在风格上,梁羽生受中国传统文化(包括诗词、小说、历史等等)的影响较深,名士气味 甚浓;而金庸接受西方文艺(包括电影)的影响较重,是现代的”洋才子。
B.在人物上,梁羽生写名士风流比较有一手,但写邪派怎么样写都不够精影;而金庸写恶 人、坏人比写好人成功,写邪派比写正派成功,写四大恶人,一个比一个精彩,但写好人君子,比 如段誉,则不够精彩。
五、分析题{选作一题,30 分} 43.小娥是《白鹿原》中被侮辱与被损害者的代表,甚至死后仍遭到迫害。但在她一生中,却先后爱过三个男人,你如何看待她对黑娃、鹿子霖和白孝文的爱? 田小娥性格中有着大胆、勇敢、叛逆的一面,这使她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反抗无情的命运。黑娃的出现让她看到了一线生机,她做出了大胆的举动,用“婚外情”对郭举人进行报复,为追求性爱而与黑娃同居。一开始她与黑娃的结合是一种本能的需求,和黑娃在一起是为了报复郭举人,后来却产生了真正的感情。她甚至想守着黑娃过一辈子,想伺候他,想为他生儿育女,想孝顺公婆。但是在男权社会里她的这种“爱情”是不被允许的,在一个非常态背景下要求平常生活的愿望是奢侈的。接着,她为了救黑娃而被鹿子霖趁火打劫,为了生存她不得不再次处于屈辱的地位。后来,当白嘉轩和鹿子霖再次斗争时她又被鹿子霖当作报复自嘉轩的棋子,让她去勾引白孝文。而她把白孝文拉下水,又一次把自己置于无地自容的地步,致使周围的人更加地憎恨她。当白孝文受到惩罚时,她起码的良知与怜悯并未泯灭,她生出了忏悔之意。后来,白孝文堕落成了一个乞丐,她反而对白孝文更好,用善良和软弱的方式丧失自我,不计道德底线地同情比自己更不幸的人加深了她的悲剧感。44.什么叫“新写实小说”? 以具体作品为例说明新写实小说与现实主义小说的区别。新写实小说是在现实主义小说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来。
两者具有相同点,就是反映现实生活,起不同点在于新现实主义小说更加生活化,贴近现实。
新写实小说的叙事方式与传统现实主义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叙述者或隐含作者的视点产生了巨大的移位。由于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用理性关照一切,传统的叙述者大多采用的是高于生活、高于故事人物的视点。新写实小说的作家在对待生活和人物方面放弃了理性或理念的关照,他们的小说也就不再显示叙述者居高临下的姿态。
例如方方的《风景》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之作。小说中,叙述者被设置为一名死者即那个夭折的幼婴,他宁静地观察自己的父亲母亲、哥哥姐姐的生活流水般地讲述他所看到、听到的故事。在这篇小说中,叙述者的智力判断力、甚至人生的经验明显不如故事中的任何人物。当然《风景》叙述者的安排是新写实小说中一个极端、特殊的个案,但哪怕在《烦恼人生》、《一地鸡毛》这些采用第三人称全知全觉叙述观点的作品中,读者也很难感觉到叙述者或隐含作者高于印家厚、高于小林的地方。新写实小说的作者已经不再凭借理性或理念的力量站到高处,俯视生活、俯视人物,而是放弃自己的思想武装,解除作者的特权走进芸芸众生,用下沉的视点去观察生活,观察作品人物的一举一动。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重点 篇2
命题趋势:从最近几年全国及各地高考试题的考点分布看, 本专题的重点有:主权国家、国际组织、联合国、国际关系及其决定性因素、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时代的主题、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从考查的形式看, 本专题客观性试题与主观性试题均出现过, 但以客观性试题为主。
应对策略:在2015年的复习 备考中要注意:
(1) 运用国家主权、国际关系及其决定性因素、时代的主题、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等知识, 说明我国坚持某一具体外交政策的必要性及其说明的道理。
(2) 结合各国的经济、科技政策, 说明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及提高科技实力的重要性。
(3) 运用主权国家的权利与义 务、时代主题、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等知识, 说明我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驳斥“中国威胁论”。
(4) 运用政府的相关知识和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等知识, 分析说明我国政府进行对外交往的必要性, 或者应如何处理某一具
体外交事务。作用
【重难点突破】
1.主权国家的相关知识
2.联合国的相关知识
3.国际关系及其决定性因素
4.全面理解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5.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
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 但是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抬头, 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仍是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国家间贫富差距加大, 国际经济秩序不公正和不合理, 竞争日益加剧, 保护主义抬头;周边安全问题极为复杂, 存在民族宗教矛盾、恐怖主义、跨国犯罪、环境安全、网络安全、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等问题, 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为此, 必须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改变旧的国际秩序, 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6.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7.我国走和平发展道路
【典型例题】
1. (2014·新课标全国Ⅰ) 2013年3月, 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 授权在刚果 (金) 的联合国维和部队部署专门的军事干预旅, 负责解除当地武装团体的作战能力, 在必要时采取行动保护平民, 并协助刚果 (金) 政府维持地区的安全稳定。安理会上述决议表明
1联合国积极参与成员国刚果 (金) 的和平重建工作2联合国代行成员国刚果 (金) 的部分独立权和自卫权3联合国是成员国以集体方式应对安全威胁的有效平台4联合国把使用武力作为解决地区安全问题的主要手段
A.13 B.14
C.23 D.24
解析: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联合国宪章规定了联合国本身及其会员国应遵循的原则, 其中有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不干涉任何国家内政, 集体协作。由此可知, 13正确, 24错误。
答案:A
2. (2014·新课标全国Ⅱ) 2014年5月,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世界经济论坛非洲峰会上指出, 中方愿与非方合作建设非洲高速铁路网络、高速公路网络和区域航空网络, 促进非洲大陆互联互通, 并愿提供金融、人才和技术支持。中国对非援助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发展与非洲国家的关系
1彰显中非是战略互信、相互支持、相互帮助的区域共同体2符合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和中非人民的共同愿望3反映了中国是推动非洲经济发展、造福非洲人民的主导力量
4表明中国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积极拓展中非共同利益
A.13 B.14
C.23 D.24
解析:1中“区域共同体”的说法错误。中国是促进包括非洲在内的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主导作用和力量, 3错误。
答案:D
3. (2013·福建) 2012年9月10日, 中国政府公布钓鱼岛以及附属岛屿的领海基线, 声明将根据中国法律和国际法的有关规定, 稳定推进对钓鱼岛的管理。这表明中国
1坚决捍卫对钓鱼岛固有的主权2坚定维护国家利益的态度3始终不渝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4致力于维护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
A.123 B.234
C.124 D.134
解析: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 中国公布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领海基线, 是在坚决捍卫自己的主权, 维护自己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1 2说法正确。中国将根据中国法律和有关 国际法的 规定, 稳步推进对钓鱼岛的管理, 说明中国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3正确。材料内容体现了中国坚决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4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答案:A
4. (2013·重庆) 公共外交是政府外交的重要补充, 其基础是普通公众, 目的在于改善外国公众对本国的态度, 影响外国政府对本国的政策。目前, 我国每年出境旅游8000万人次以上, 普通游客的言行可以带来公共外交的效果, 如举止有度、谈吐得体有正面效果, 大声喧哗、不守秩序有负面影响。由此可见
1公共外交是公众参与政治生活的体现2公共外交表明公众利益高于国家利益3普通公众已经成为国际关系的参加者4公共外交可以帮助公众树立正确的爱国观
A.13 B.14
C.23 D.24
解析:我国公民的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两者发生矛盾时, 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 2错误。国际关系的参加者主要是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 3错误。
答案:B
5. (2013·新课标全国Ⅱ) 在东南亚国家联盟 (东盟) 区域外的国家中, 中国第一个与东盟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第一个明确支持《东南亚无核武器区条约》, 第一个确定同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这表明
1中国重视发展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的合作关系2中国与东盟之间用战略伙伴关系取代了竞争关系3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共同利益高于各国的自身利益4中国对地区的和平与发展事务发挥着建设性作用
A.12 B.14
C.23 D.34
解析:当今世界, 形成了国家间既合作又竞争的局面, 2错误。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共同的国家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3错误。
答案:B
6. (2012·新课标全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交往日益频繁。据外交部统计, 2006年我国出境人员逾3452万人次, 2010年突破6000万人次, 驻海外企业超过1.6万家。2011年外交部开通中国领事服务网, 为出境中国公民和机构提供海外安全信息和领事服务, 这一年外交部门共处理各类领事保护案件约3万起。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
1国家之间相互依存度日益加深2国际社会安全形势更加严峻3我国坚定维护本国公民在海外的合法权益4我国与其他国家具有不同的国际法律地位
A.12 B.13
C.24 D.34
解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民和机构对外交往日益频繁, 说明国家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密, 1正确。我国政府加强相关服务体现了我国政府相关活动的根本目的所在, 3正确。从材料中不能得出国际社会安全形势更加严峻和我国国际法律地位高的论断。
答案:B
7. (2013·江苏) 当今世界, 各大国应超越零和博弈、集团政治等旧的思维方式, 建立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新型大国关系。这就需要各国
1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在平等互信基础上实现合作共赢3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4在维护共同利益基础上消除利益差别
A.12 B.13
C.23 D.24
解析: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我国的外交政策, 1不符合要求。“消除利益差别”说法错误, 4不选。
答案:C
8. (2013·浙江)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 中国梦已经成为当下中国人对自己未来的期许和追求。但是, 在当今世界, 涵盖经济政治、社会生活、价值文化等领域在内的“软实力”竞争越来越激烈, 某些发达国家对中国快速发展的疑虑和猜忌明显加重, “中国威胁论”在一些周边国 家也有一定的 市场。对此, 党的十八大以来, 中央反复强调中国要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在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 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增强综合国力, 夯实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基础。
结合材料, 运用“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有关知识, 阐述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必要性和夯实走和平发展道路基础的重要性。
解析:这是2013年浙江高考政治学科得分最低的一道主观题。“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属于综合探究的内容, 有些老师和学生对考试说明把握不到位, 对这一内容并未足够重视, 导致考生知识储备不足, 临场心情慌乱。此题对考生的审题能力要求很高, 不利于那些不会审题、只会拿到题目凭感觉作答的学生答题。对于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必要性, 可以理解成中国为什么要走和平发展道路, 具体包括我国的国家性质、国家利益、我国的外交政策、当今时代的主题等知识;对于夯实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基础的重要性, 可以理解成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意义, 可从增强综合国力、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等角度组织答案。
参考答案:1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做出的战略抉择。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以往列强通过侵略扩张而崛起的道路已经走不通了。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 中国必须同国际社会一道维护好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 进一步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化解“中国威胁论”。否则, 中国不可能有改革开放的良好国际环境, 有可能被孤立, 中国梦也将成为泡影。2夯实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基础, 进一步增强我国综合国力, 有利于使我国真正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 有利于走和平发展道路。
【创新演练】
一、单项选择题
1.管辖权是主权国家对其领域内的一切人和物具有管辖的权利。下列事件中属于我国行使管辖权的是
1中国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2中国政府派海监船和渔政船在钓鱼岛附近海域巡航3中国和俄罗斯在东海举行“海上联合-2014”军事演习4中国驻越南使馆提醒在越公民提高警惕、加强防范
A.12 B.13
C.24 D.34
2.妥善应对气候变化, 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 事关各国人民的福祉和长远发展。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基本框架, 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中国自主承诺到2020年实现单位GDP比2005年减排40%到50%,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为15% 左右。但中国政府表示坚决拒绝海外监督机构检查其减排进展。由此可见
1我国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2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3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享有独立权4我国尊重主权国家的平等权, 坚决维护世界和平
A.123 B.124
C.234 D.134
3.2014年5月28日,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西点军校2014年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讲时表示, 在未来100年内, 美国还要继续领导世界。针对美国总统奥巴马的言论,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在5月29日的例行记者会上回应时表示, 中国在历史上也曾经做过世界老大, 并且还不止100年, 在历史上有兴衰的经验和教训。正反两方面教训使国人今天牢记如同《左转》所言“禹、汤罪己, 其兴也勃焉;桀、纣罪人, 其亡也忽焉”。中国的中学课本也一直收录汉代贾谊写的《过秦论》, 告诉后人两千多年前盛极一时的秦朝缘何如此之快灭亡, 是因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一让人刻骨铭心的话。这说明, 在国际交往中, 主权国家要适应和平发展的历史潮流, 做到
A.“攻心为上, 攻城为下, 心战为上, 兵战为下”
B.“各美其美, 美人之美, 美美与共, 天下大同”
C.“以势交者, 势倾则绝;以利交者, 利穷则散”
D.“寡助之至, 亲戚畔之;多助之至, 天下顺之”
4.自1990年到2013年4月, 中国共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23项, 累计派出维和人员上万人次, 是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这充分表明
1中国已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要力量2中国履行其肩负的国际责任能力不断提高3中国协调发展中国家关系的作用显著增强4各国的根本利益因维和而趋于一致
A.12 B.23
C.34 D.14
5.应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邀请, 俄罗斯总统普京于2014年5月20日至21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 并出席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访华期间, 两国元首共同出席了“海上联合-2014”军事演习开幕式, 双方签署了约50项合作文件, 数量之多创 历史纪录, 既包括分量极重的《中俄关于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阶段的联合声明》, 也包括被称为“世纪大单”的东线供气购销合同。两国加强合作主要是因为
1中俄两国存在广泛的共同利益2中俄两国人民存在着传统友谊3我国一贯重视与周边国家的军事合作4我国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
A.13 B.23
C.14 D.24
6.2014年5月5日, 李克强在非盟总部演讲时, 提出了中非合作的“461”框架, 作为中非全面合作升级的基本准则、方针及措施。“461”框架即坚持平等相待、团结互信、包容发展、创新合作等四项原则, 推进产业合作、金融合作、减贫合作、生态环保合作、人文交流合作、和平安全合作等六大工程, 完善中非合作论坛这一重要平台, 打造中非合作升级版, 携手共创中非关系发展更加美好的未来。上述事实说明
A.我国在经 济全球化 中发挥着 主导性作用
B.我国坚持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走和平发展道路
C.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准则
D.维护我国的发展利益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7.2014年上半年, 我国通过一系列重大外交行动, 将大国、周边、发展中国家、多边等工作密切结合, 科学统筹, 综合施策, 践行亲、诚、惠、容的理念, 开辟了中国外交科学发展的新境界。这表明
1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2我国致力于发展同周边国家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3我国加强同发达国家的战略对话, 缔结发展中国家战略联盟4我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 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策略
A.12 B.23
C.14 D.34
8.2014年3月8日, 马来西亚飞往北京的MH370航班与地面失去联系, 引发全球关注。“只要有一线希 望, 就绝不放 弃”。为了机 上154名中国公民和其他外国公民, 中国政府大规模运用海空力量辗转搜救于无垠汪洋。在这场空前的国际大营救中, 一些国家故意隐瞒信息、婉拒开放领海等不和谐做法, 受到国际社会的谴责。材料反映出
A.世界多极化在艰难曲折中日益形成和发展
B.基于人权的共同价值追求是国家 合作的基础
C.国际关系的多样性取决于国家间 利益的复杂性
D.国家利益不是抽象的, 归根到底是人民的利益
9.某校高一的同学们准备参加主题为“与邻为伴, 合作共赢”的演讲, 下列选项最能支持演讲主题的是
A.我国为叙利亚销毁化学武器提供海运护航
B.大陆与台湾签署《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
C.我国与中亚四国谋划布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D.日本修改教科书, 错误宣示岛屿主权, 中韩提出抗议
10.2014年是中法建交50周年。2014年3月26日, 习近平访 问法国。50年弹指一 挥间, 尽管国际局势和两国各自都经历了很大变化, 但两国都追求和尊重文明多样性, 都视对方为重要合作伙伴, 都始终坚持友好合作的大方向, 中法关系始终充满活力, 日益走向成熟。其政治依据是
1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2中法两国是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3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4共同构建和谐世界已成为中法两国的共同愿望
A.12 B.13
C.23 D.24
11.2014年1月22日, 习近平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 我们都应该努力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 (是指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 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 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 , 强国只能追求霸权的主张不适用于中国, 中国没有实施这种行动的基因。这是因为
1爱好和平是中华民族精神内容之一, 我国走和平发展道路2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 尊重其他国家的国家利益3我国致力于国与国之间用合作关系取代竞争和冲突关系4我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和所有国家的友好合作
A.12 B.14
C.24 D.34
12.2014年3月24日, 第三届核安全峰会在荷兰海牙举行。峰会以“加强核安全、防范核恐怖主义”为主题, 共有53个国家的领导人或代表以及国际组织负责人与会。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他介绍中国核安全 措施和成就, 阐述中国关于“发展和安全并重、权利和义务并重、自主和协作并重、治标和治本并重”的核安全观, 呼吁国际社会携手合作, 实现核能持久安全和发展。中国之所以秉持这一观点, 是因为
1核安全会消除军备竞争, 符合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2核恐怖主义会增加国际社会中的不稳定因素, 不利于我国走和平发展道路3核恐怖主义会助长强权政治, 导致世界战争不可避免4核安全有利于中国自身的发展和维护世界和平
A.12 B.13
C.24 D.34
二、非选择题
13.我国是传统的陆权国家, 海洋国土观念淡薄, 对海洋问题长期缺乏足够的重视, 加之历史和现实的原因, 我国的海上形势日趋严峻、复杂, 其中尤以我国与周边海上邻国的海洋权益争端为甚。当前, 钓鱼岛主权是我国维权任务的重中之重, 考验着我国的智慧和实力, 钓鱼岛问题的解决方式及其所产生的后果, 将对黄海、南海问题产生重大影响。
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 有一位西方记者提问:中国政府一直宣称要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但为什么不承诺在钓鱼岛和南海争端中放弃使用武力?
假设你是外交部新闻发言人, 你该如何回答?请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阐述理由。
14.1991年11月, 中国以主权国家身份, 中华台北和香港 (1997年7月1日起改为“中国香港”) 以地区经济体名义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APEC) 。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3年来, 中国一直以亚太地区为对外经济贸易的重要依托, 同时, 又用自身的快速发展和广阔的市场空间促进了亚太地区的经济增长。2014年, 中国将抓住APEC在中国办会的契机, 积极唱响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主旋律, 构建成员间更紧密的伙伴关系, 努力为本地区的长远发展注入活力和动力, 使亚太地区继续在世界经济增长中发挥重要作用。
结合材料, 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 分析我国做法的依据。
参考答案及解析
1.C防空识别区和领空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二者有着本质区别。领空是指处在一国主权支配之下, 在国家领土之内的陆地和水域之上的空气空间;防空识别区一般是沿海国面向海洋方向上空在领空之外划设的区域, 即防空识别区往往在领空之外划设。防空识别区主要体现了自卫权, 1不选。3主要体现的也是自卫权, 不选。
2.A从材料 第一句可 以看出, 1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独立权, 这一权利在我国外交政策中的体现就是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基本立场, 23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发展问题不是和平问题, 4错误。
3.B 国 家 利 益 是 国 际 关 系 的 决 定 性 因素, 一国追求自身利益, 不应该损害他国正当利益和人类共同利益。
4.A材料没有指出维和是针对发展中国家的, 3和本题无关。4本身错误。
5.C 共 同 的 国 家 利 益 是 国 家 合 作 的 基础, 1正确, 排除 B和 D。3本身错误。
6.B其他三个选项本身错误。
7.C结合材料“大国、周边、发展中国家、多边等工作密切结合”可以判断2说法是片面的。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 3错误。
8.C国家利 益是国际 关系的决 定性因素, 复杂的利益关系是不同国家在这一事件中采取不同做法的根本原因。
9.C叙利亚不是中国邻国, 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抗议是维护国家主权和 领土完整, A、B、D不选。
10.B2与材料无关。4本身错误。
11.B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 兼顾他国合理关切, 尊重其正当的国家 利益, 2错误。竞争、合作、冲突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 3错误。
12.C1中“消除”说法错误。3中“战争不可避免”说法错误。
13.回答: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主张通过谈判对话和友好协商而不是武力威胁来解决领土和海洋权益争端, 但不会在钓鱼岛和南海争端中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这与和平发展并不矛盾。
理由:1主权国家享有独立权、自卫权和管辖权, 任何国家受到外国武力攻击时, 均有权进行自卫。2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 的决定性 因素, 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钓鱼岛、南海问题涉及我国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等核心利益, 我国的和平发展决不会以牺牲国家核心利益为代价。3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必要的军事斗争准备反而能威慑敌对势力, 维护国家安全, 促进区域和平发展。 (第三个要点如果从外交政策的决定性因素, 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基本准则分析, 言之有理亦可)
14.1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积极利用亚太经济合作创造的良好条件来发展自己, 又以自身的发展促进亚太地区的经济增长。2我国外交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宗旨, 致力于增强亚太地区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动力。3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我国致力于促进亚太地区的经济增长, 有利于维护亚太地区的稳定与世界和平。4我国倡导开放包容、互利共赢, 助力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普惠、共赢的方向发展, 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重点 篇3
摘 要:本文根据明清文学专业基础课与明清小说研究专题课的具体内容以及两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探讨了如何在教学过程中避免专业课与专题课内容的重合,以达到重新整合与优化教学内容。
关键词:明清文学;明清小说;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8-0263-02
一
“明清小说研究”是赤峰学院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第六学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之一,中国古代文学是赤峰学院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专业必修课之一。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古代文学方向所有专题课,均是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高年级学生所开设的选修课程。选修这类课程的学生,都要求在之前修过中国文学专业课,且对中国文学发展历史的基本轮廓以及重要的文学现象、重要的作家作品等都有基本的了解和掌握,初步具备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专业课程开设之后进一步开设与原有专业基础课程不同、带有专题研究性质的提高课程,是按照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脉络和主要体式进行的,与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课程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明清文学史专业课与明清小说研究专题课与其他中国古代文学专题课又不同,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明清文学史的基本格局与研究现状基本上是非主流文体的小说和戏曲,占据了中心位置;而主流文体的诗文词,则居于边缘地带。以目前高校通用教材、袁行霈教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为例:第七编《明代文学》凡十二章,其中小说戏曲占八章(小说五章,戏曲三章),诗文占三章,散曲与民歌合占一章。第八编《清代文学》凡八章,其中小说戏曲占六章(小说占四章半,戏曲占一章半),诗文占二章。以赤峰学院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所用郭兴良、周建忠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为例:第七编《明代文学》凡九章,其中小说戏曲占八章(小说六章,戏曲两章),诗文词曲一章;第八编《清代文学》凡七章,其中小说戏曲占六章(小说四章,戏曲两章),诗文词曲一章。可见,明清文学史叙述已经完全背离了明清时期的文学真实,但从学术研究和文学演进的角度,又具有一定合理性。名家名著的评析乃小说戏曲章节之主要内容,然精英文学史观与学术研究资源分布不合理。仍以袁行霈教授主编《中国文学史》为例:第七编《明代文学》凡十二章,小说戏曲占八章,其中《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三言二拍》、汤显祖各占一章,另有两章分别讲述“明代杂剧”与“明代传奇”。第八编《清代文学》凡八章,小说戏曲占六章,其中《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红楼梦》各占一章,《长生殿》与《桃花扇》合占一章,另有两章分别讲述“清初白话小说”(主要是《醒世姻缘传》和李渔)、“清中叶小说戏曲”(主要是《镜花缘》和蒋士铨)。
中国古代文学——明清文学无论是从教学角度还是从研究角度,主要方向均为明清小说、戏曲,而其中又以小说为主。这样就出现了明清小说研究专题课与明清文学专业基础课交叉应该怎样解决的问题,明清小说研究专题课程讲述什么内容,而明清文学专业基础课程又应该讲述什么内容?对这两部分重合部分又该如何处理?如果都以小说为主,那应该怎样侧重?
二
基础课和专题课教材的性质与范围:“基础课教材有述有论,以述为主;专题课教材有论有述,以论为主。”就是说,专题课虽然也有传授知识的内容,但比基础课有所拓展和深化;专题课论析的成分居多,尤其是有争议的内容和人物形象塑造、细节描写方面。明清小说研究课开设的目的在于进一步拓展学生有关中国古代文学的知识,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理解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些重要的文学现象和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以提高他们的理解分析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认为明清小说研究的内容可以采用两种不同的设计:一种是全面综合的研究方式,这种方式带有宏观的史的规模和性质,涉及到的作品比较多,包容面广,力求提炼和概括出一些带有规律性的文学现象,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比如我们既要讲述明代“四大奇书”、“三言二拍”等明代短篇小说,又要讲述主流小说史之外的其他小说,比如“剪灯三话”系列、《石点头》、“才子佳人”小说系列、《阅微草堂笔记》等;另一种是突出这一时期重要的作家作品,即以在历史上和群众中影深广的文学名著为重点,明代小说重点讲述“四大奇书”、“三言二拍”,清代小说重点讲述《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通过对具体作品及相关问题的深入分析,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和文学鉴赏水平,同时也兼及某些相关的文学规律阐释。学生不可能在短期内阅读很多作品,一些在文学史上属于二三流的作品,也没有必要硬性要求阅读,涉及面过宽就容易流于空泛,反而不能收到预期效果。名著既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研究一些比较复杂、具有典型意义、在学术界争论较多的作品,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从而达到提高他们分析能力和鉴赏水平的目的。明清小说研究专题课吸收近年来学术界的研究成果,也体现着教师多年在明清小说方面的研究心得。有一些问题,有些在学术界已经达成共识,有些则存在着分歧和争论,在具体课程讲述中,我们应该既介绍共识,也不回避分歧,在摆出各家观点之后,任课教师一般会提出自己的见解。但由于资料的缺乏或者问题本身比较复杂,一时难以得出结论,也只好实事求是地存疑,以待进一步的考证和研究。艺术方面的欣赏,教师也只是提供一种角度、一种感悟、一种体认,重要的还在于引发学生的兴趣,启发他们自己去思考探索,在审美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艺术鉴赏水平。
三
为了整合教学内容,经过文学院专家论证,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课明清小说部分拟讲授内容如下:
由上表可以看出,明清文学专业课中关于小说部分一共38学时。总课时工54学时,留下部分课时讲授明清戏曲、明清诗文,其中关于《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这样的名著最多也只能安排6学时,在这样短的时间几乎无法深入探讨这些作品的深层次意义,只能放到明清小说研究专题课中去讲解。因而明清小说研究专题课主要讲授内容设计如下:
两表对照可以看出,明清小说研究专题课尽量避免与明清文学专业课重复。专业课已经讲过的,专题课尽量不再讲述,专题课是专业课的深化。以第十二讲《红楼梦》与《甄嬛传》为例,一部是屡创收视历史记录,网络播放量已突破20亿,独占鳌头、红遍全国的电视剧,一个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重要文学作品。只要是细心的受众就会发现,两者之间有无论是在语言运用还是情节设置、人物安排等方面都有一定相似之处。本课要结合《红楼梦》与《甄嬛传》具体内容展开讨论,组织学生搜寻《甄嬛传》对《红楼梦》的模仿与借鉴,以期通过时下流行元素激发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
参考文献:
〔1〕郭兴良,周建忠.中国古代文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赵志毅.文本与人本:高校德育方略研究[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周先慎.明清小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中国当代文学简明纲要重点提纲 篇4
“中国当代文学”的界定和分期
一、“中国当代文学”的界定。
“中国当代文学是无产阶级政党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文学。(引自林湮、金汉编《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
当代文学是一个开放的概念,有三个要素。
时间:1949年以来。
空间:中国大陆,包括台湾、香港和澳门。
性质:社会主义文学,或现代性文学。
这三个要素中,第一个要素基本没有争议。
关于第二个要素:如果认为中国当代文学就是大陆文学是不全面的,应当包括了台、港、澳文学。
当代文学的性质:
在这个问题上有争议。当代文学中的相当一部分可以说是“社会主义”的。但是“社会主义”不能涵盖整个当代文学。
二、当代文学的分期。
当代文学从1949年至今已经有近60年的时间。对这段历史,有两种划分段落的方法:三分法和两分法。
一是“三分法”: 1、1949-1966(其间有17年,我们称之为“十七年”)。
2、1966-1976(文革十年)。
3、1976至今。(新时期)在新时期文学二十年中,有人主张把90年代的文学称为“后新时期文学”。
二、“两分法”。以1976年粉碎“四人帮”为界把当代文学分为两块。
“两分法”,还有一种概括的表示方法:50~70年代中期文学。70年代中期以来的文学。
两种分发有什么不同? 推荐作品:
一、“十七年”:
①柳青的《创业史》
②梁斌的《红旗谱》
③杨沫的《青春之歌》
④赵树理的《三里湾》
⑤周立波的《山乡巨变》。
2、新时期:
①路遥的《平凡的世界》
②张炜的《古船》
③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活着》
④残雪的《黄泥街》、《苍老的浮云》
⑤陈忠实的《白鹿原》
⑥二月河《雍正皇帝》、⑦唐浩明《曾国藩》、⑧林白《一个人的战争》《致一九七五》。
上编
20世纪50-70年代中期的文学
第一章 文学背景与文学思潮
一、中国当代文学的渊源
文学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当代文学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五四”文学、三十年代的“左翼文学”,然后是解放区文学。解放区文学是新中国文学的“雏形”。
中国当代文学的“前身”是建国前的“解放区文学”。这两种文学有颇多相似之处;从一定意义上说,前者是后者的扩展与放大。
“解放区文学”的成熟是在1942年,这一年,在延安毛泽东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讲话》。
《讲话》有几个重要原则:
①文艺为政治服务。毛泽东明确说过:“文艺为政治服务并从属于政治。”
②文艺为工农兵服务。毛泽东说:“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所利用。”
③倡导文艺的大众化和民族化。毛泽东要求创造具有中国气派和中国作风的文学。
二、第一次文代会的召开
1、会议名称: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简称第一次文代会)
2、时间:1949年7月2日至19日
3、地点:北京(当时称北平)
4、会议组织:郭沫若为大会主席,茅盾和周扬为副主席。毛泽东、朱德、周恩来、董必武等在会上讲话。
5、重要文件:郭沫若的总报告:《为建设新中国的人民文艺而奋斗》
周扬:《新的人民的文艺》(总结解放区文艺经验)
茅盾:《在反动派压迫下斗争和发展的革命文艺》(总结国统区文艺经验)
说明:周扬的报告多方面总结、肯定了解放区文艺的成就;而茅盾的报告虽然也谈到了国统区文艺的成绩,但更多地是提到了缺点和不足。
6、大会的意义:
①以毛泽东的文艺思想统一全国文艺工作者的思想方向。其理论表述就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从文学史的角度说,这其实意味着:新中国将更多地以解放区文艺作为典范,把解放区文艺的经验或规范推广到全中国。②文艺工作者管理的体制化。
大会产生了全国性的文艺组织: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郭沫若为主席,茅盾、周扬为副主席。会后,紧接着又成立了全国文联下属的各个协会,如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全国戏剧工作者协会等。
中国作家的体制化对文学的影响非常大。作家由解放前的自由职业者转变为中国作家协会或各种文化机构的干部,成为拿薪俸的国家工作人员,于是,为国家服务成为义务。
7、缺陷与失误
建国后,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阶级斗争已经结束,文艺应当有更多的自由和更大的表达空间。
但是,实际情况是,在第一次文代会上,这个问题没有得到充分注意,相反,文艺为政治服务得到了更多地强调。附:建国后历次的文代会 1、1949年;
2、1953年;
3、1960年。
4、1979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5、1988年;
6、1996年;
7、2001年;
8、2006年。
在第八次文代会上,铁凝当选全国文联主席。此前为郭沫若(1、2、3届)、巴金和王蒙。
三、建国初期的“三大批判”
新中国一成立,几个大的批判运动随之就在文艺界、知识界展开。
1、关于电影《武训传》的讨论
武训(1838-1896)是清朝末年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出身贫苦,以自身的经历认识到没有文化的痛苦,于是“行乞兴学”。武训这种精神发生了很大影响。
建国前夕,电影导演孙瑜着手把这个故事拍成了电影(赵丹主演)。1950年上演,赢得了广泛的好评。
1951年5月20日,毛泽东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对《武训传》提出了严厉批判。
这个批判的基本思路就是把武训的兴办义学与农民革命对立起来,认为受压迫者只有通过暴力革命才能获得解放。《武训传》被认为是在贬低暴力革命,宣传阶级投降主义。
毛泽东说:像武训那样的人,处在清朝末年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者和反对国内的反动封建统治的伟大斗争的时代,根本不去触动封建经济基础及其上层建筑的一根毫毛,反而狂热地宣传封建文化,并为了取得自己所没有的宣传封建文化的地位,就对封建统治阶级竭尽奴颜婢膝的能事,这种丑恶的行为,难道是我们所应当歌颂的吗?向着人民群众歌颂这种丑恶的行为,甚至打出“为人民服务”的革命旗号来歌颂,甚至用革命的农民斗争的失败作为反衬来歌颂,这难道是我们所能够容忍的吗?承认或者容忍这种歌颂,就是承认或者容忍污蔑农民革命斗争,污蔑中国历史,污蔑中华民族的反动宣传为正当的宣传。
电影《武训传》是在解放前夕拍摄的,(1950年底拍摄完成并上演)在开始拍摄时是得到地下党组织的授意和进步文化界的支持,也是抗议国民党对教育事业的摧残。
2、对“红楼梦研究”中主观唯心论的批判
“红学”最早的一派是“索隐派”,把什么都看成作者对当时生活的“影射”。
进入现代以后,有胡适的“考证派”,被称为“新红学”。“新红学”肯定“《红楼梦》是一部自然主义的杰作”,分析了《红楼梦》的艺术特点,并做了大量的考证工作。俞平伯被认为是“新红学”的代表人物。
1954年5月,两个青年学者李希凡、蓝翎(刚从山东大学毕业)投书《文艺报》,询问能不能对俞平伯的观点提出批评。当时没有答复。
后来他们在《文史哲》和《光明日报》先后发表了《关于〈红楼梦〉及其他》和《评〈红楼梦研究〉》两篇文章。
这两篇文章对俞平伯的批评主要有三方面:
第一,俞平伯没有把《红楼梦》看作一部具有反封建倾向的现实主义作品,没有注意到《红楼梦》的社会意义和反封建意义。俞平伯认为《红楼梦》是作者“感叹自己的身世”,是“情场忏悔”之作。
第二,俞平伯没有注意小说丰富的人民性和现实主义传统,认为它是“脱胎于金瓶”、“源本西厢”。
第三,用大量烦琐的考证代替了科学的批评。
后来,这件事得到毛泽东的关注,他写信给中央政治局,表示支持李希凡和蓝翎。《文艺报》也因阻拦“小人物”的批判文章而被改组。
《红楼梦》研究本来应当是正常的“百家争鸣”,俞平伯的研究是文学研究一种非常正的路子。而李希凡、蓝翎的路子则是马克思主义的。
经过这场批判运动,马克思主义以外的学术研究都失去了合法性。
3、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
胡风(1902-1985),原名张光人,湖北蕲春人。曾经留学日本,1933年回国后担任“左联”的书记和宣传部长。
胡风是一个很有思想的文艺理论家。早年接受马克思主义以后形成了自己一套比较完整的文艺理论。最主要的有三个方面:
①坚持“五四”新文学传统,反对借口“民族形式”,接受封建传统的东西。
他认为包括民间文艺在内的封建时代的文艺,在内容上总的说来反映了封建意识。他说如果我们接受旧的形式,会使我们现代中国人带上僵尸的气味。
②坚持革命现实主义精神,要求文学真实、深刻地反映生活,反对把文学当作政治的传声筒,反对公式化和概念化。
他认为革命文艺要不断揭示民众中的“精神奴役的创伤”。
③主张在文学创作中要发挥作家的“主观战斗精神”,作家应具有强大的“人格力量”,去拥抱现实,从而创造出有血有肉的复杂人生。反对把人当作容纳客观对象的“死的容器”。
胡风后来的悲剧与他的文艺思想有很大关系,能够看出,上述胡风的思想与毛泽东的文艺思想是有些出入的。这个“出入”应当是胡风悲剧的主要原因。
建国前,胡风与周扬等人就有较深的矛盾。最早的是关于“两个口号”的论争。1942年,《讲话》发表以后,受到革命文艺界,特别是党员热烈的拥护;但是胡风是有所保留的,他基本上坚持了自己关于文艺的观点。在论争中,胡风与周扬、郭沫若、艾思奇等人形成对垒。建国后,对胡风的敲打一直未断,但是还没有公开化。
1952年,胡风集团的骨干成员舒芜在武汉《长江日报》上发表《从头学习〈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文章。他在文章中披露:“十年前,《讲话》发表的时候,国民党统治区内某些文艺工作者,认为这些原则对是对,但也不过是马列主义ABC而已。”
后来《人民日报》转载了这篇文章,在编者按中首次点明“以胡风为首的一个文艺上的小集团”才存在。
1954年,中央通报高岗、饶漱石事件,指出党内一部分干部滋长骄傲情绪。胡风误认为是在敲打周扬等人,以为机会到了。于是上书党中央、毛主席,写下了著名的“万言书”《对文艺问题的意见》(27万字)。
胡风最初的动机是指望借助毛泽东的支持,击败周扬等人,但是后来发现情况并非如此。
1955年1月11日,胡风不得不写出了长达十万余字的《我的自我批判》。
1955年2月,中国作协主席团召开扩大会议,决定展开对胡风的资产阶级唯心主义文艺思想的批判。从此,一场全国规模的胡风思想批判全面铺开。
在所谓“胡风反革命集团”案中,全国有2100人受到不同程度的审查,其中逮捕92人,隔离72人。正式确定为“胡风反革命集团分子”的78人,其中绝大多数人在铁窗里度过了漫长岁月。
胡风1955年5月17日被捕。直到1965年底判处14年徒刑后监外执行。从1955到1965,十年间,胡风都是关在单人牢房。
随后文革开始,1966年,胡风与妻子梅志被迫离开北京,到成都“安家落户”。然后被赶到一个茶场居住。1967年再度被逮捕在成都监狱里,单独关押。1970年以后,长期关押,导致胡风精神错乱。他的妻子梅志被叫去照顾他。到了1979年他才获得自由。当时,仅在《人民日报》发表过声讨文章的知识界名人就有:
郭沫若、茅盾、夏衍、冯雪峰、老舍、叶圣陶、郑振锋、钱钟书、康濯、刘白羽、艾青、欧阳予倩、沙鸥、刘绍棠、冯至、丁玲、巴金、周立波、许广平、趙树理、俞平伯、朱光潜、冯友兰、梁思成、茅以升、钱伟长、苏步青、华罗庚。舒芜在胡风案中扮演了特殊的角色。
舒芜,本名方管,笔名舒芜。舒芜为胡风一手扶持起来,早年搞哲学。1945年曾发表过一篇极有影响的论文《论主观》。
舒芜因为是胡风线上的人,解放后一直抑郁不得志。他住在广西南宁,在一个中学当校长。后来为了改变自己的处境,开始反戈一击。1952年,他在武汉《长江日报》上发表《从头学习〈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文章。在这篇文章里,他不是检查自己,而是在说胡风。从这开始他就越走越远,直至后来,把胡风给他的私人信件交出来。1955年5月13日,《人民日报》公布了《关于胡风反革命集团的一些材料》,接着又相继公布第二批、第三批材料,其中的编者按这说:
“(胡风这批人,)过去说是„小集团‟,不对了,他们的人很不少。过去说是一批单纯文化人,不对了,他们的人钻进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各个部门里。过去说他们好像是一批明火执杖的革命党,不对了,他们的人大都有严重的问题的。他们的基本队伍,或是帝国主义国民党特务,或是托洛茨基分子,或是反动军官,或是共产党的叛徒,由这些人做骨干组成了一个暗藏在革命阵营内的反革命派别,一个地下的独立王国。这个反革命派别的地下王国,是以推翻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恢复帝国主义国民党的统治当任务的。”
四、“双百”方针的提出与“反右派”斗争
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主张在艺术上应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同年5月在最高国务会议上,他又重申了要实行“双百”方针的主张。文坛很快就出现了一个较繁荣的局面。
此前的教条主义、宗派主义受到批判,理论界提出了“写真实论”、“人性论”、“现实主义创作上出现了两个突破:
一、突破思想上的禁锢,创作了一批反映生活矛盾、揭露官僚主义的作品,也就是“干预生活”的作品。最有代表性的是王蒙《组织部来了年轻人》,另外还有李准的《芦花放白的时候》、《灰色的帆篷》,柳溪《爬在旗杆上的人》等。
二、突破了题材上的限制,创作了一批反映家庭和爱情生活的作品。如宗璞的《红豆》、陆文夫的《小巷深处》、邓友梅的《在悬崖上》等。-广阔道路”等观点。
“双百”方针的实行只有大概一年的时间,就被“反右派”斗争所代替了。
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党内整风,请党外人士提意见。第二个阶段展开反右斗争。1957、2毛泽东召开最高国务会议,向党外人士讲话,希望给党提意见。整风开始以后,提得意见比较尖锐。储安平,九三中央委员,《光明日报》主编,提出尖锐问题。
1957年5月,毛泽东写出《事情正在发生变化》一文,说:“在民主党派和高等学校中,右派表现得最坚决最猖狂。
反右运动中,55万人被被打成右派,其中包括了一批作家,如王蒙、张贤亮、刘绍棠、从维熙、陆文夫、高晓声、方之等。这对小说创作造成了很大的破坏。
五、“大跃进”时期的文学思潮与文艺政策的调整
1、“大跃进”时期的文学思潮。
1958年5月,中央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随后,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同年,毛泽东在成都会议上提出,要搜集一些民歌,大力倡导采风活动。于是一场全国性的、群众性的“新民歌运动”随之展开。
毛泽东下令搜集和创作诗歌,很快就出现了非常狂热的情况。各级地方政府为了迎合上级,向虚报粮食产量一样,狂热地搞诗歌创作的竞赛。有的地方提的口号是“人人当杜甫,村村有郭沫若。”有的县要年产一万个“李有才”。大多数是虚假的夸饰:
一个谷穗不算长,黄河上面架桥梁,十辆卡车并排走,火车驶过不摇晃。
麦秸粗粗像大缸,麦芒尖尖到天上,一片麦客一片瓦,一粒麦子三天粮。
也有少数较好的作品:《我来了》
天上没有玉皇。地上没有龙王。
我就是玉皇!我就是龙王!
喝令三山五岳开道,我来了!
郭沫若:文艺也有试验田,卫星几时飞上天?工农文章遍天下,作家何得在留连?到处都是新李杜,到处都有新屈原。荷马但丁不稀罕,莎士比亚几千万。
《学文化》:“毛主席告诉咱:咱们工人阶级当了家。要把中国现代化,要把中国工业化,当家的主人翁,必须学文化。” 关于三年自然灾害:
虚报产量,不尊重自然规律,导致大规模歉收和饥荒。2、60年代初文艺政策的调整
三年“自然灾害”以后,中国的经济陷入困境,于是中央决定在政策上做一个调整。与此同时,文艺政策也得到了相应的调整。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纠正“左”的偏向,给文艺工作带来了生机。
几个重要会议:
①“新侨会议”。1961年6月,中宣部在北京新侨饭店召开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讨论研究贯彻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如何改进文艺工作领导等问题,并讨论《关于当前文学艺术工作的意见(草案)》(简称“文艺十条”)。
在新侨会议上,周恩来提出反对“五子登科”——反对套框子、挖根子、抓辫子、扣帽子和打棍子。
② “广州会议” 1962年3月,文化部、中国剧作家联合会在广州召开了话剧、歌剧、儿童剧创作座谈会,即“广州会议”。
(就是在这个会上,陈毅说,应该取消“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帽子”,“今天,我跟你们行脱帽礼”。)
③ “大连会议” 1962年8月,中国作家协会在大连召开了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创作座谈会,简称“大连会议”。几个重要概念:
①“两结合”,即“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
现实主义是当代文艺学中最复杂的一个概念。现实主义既可以作为文学流派,也可以作为创作方法。作为创作方法,它最基本的定义是: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反映生活。但是什么是“生活的本来面目”并不确定。于是有各种各样的现实主义。
无产阶级文学产生以后,人们试图从政治上对现实主义做出区分。把无产阶级文学中的现实主义称做“革命现实主义”,把批判现实主义称做“旧现实主义”。
苏联十月革命以后,他们有了一个明确的表述: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但是,50年代后期,中国文学界用“两结合”替代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是中苏两党在意识形态方面出现分歧,中国不能跟在苏联后面亦步亦趋。
其次,在大跃进那种那种狂热的气氛下,现实主义似乎构成了束缚。那个时代说穿了需要的是浪漫主义。
“稻堆堆得圆又圆,社员堆稻上了天,撕片白云擦擦汗,凑上太阳吸袋烟。” 1958年3月,毛泽东在成都举行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在谈到中国新诗发展的道路时指出:“中国诗的出路,第一条民歌,第二条古典,在这个基础上产生出新诗来形式是民歌,内容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对立统一。太现实了就不能写诗了。”
接着周扬在《新民歌开拓了诗歌的新道路》一文中又做了阐释。1960年7月的第三次文代会上“两结合”被正式确认为指导中国作家创作的原则和方法。
“两结合”实际上是贬抑现实主义、推崇浪漫主义,它是虚妄主观主义恶性膨胀的结果,在文坛上造成了不好的影响。②“写中间人物”。
60年代初,由文艺评论家邵荃麟提出的一个概念。
1962年“大连会议”上,邵荃麟正式提出了“写中间人物”的主张。他认为生活中的人物应当是“两头小,中间大”,各种人物往往是“英雄人物与落后人物是两头,中间状态的人物是大多数。” 矛盾往往集中在这些人身上。他举例子说:“我觉得梁三老汉比梁生宝写得好。亭面糊这个人物给我印象很深,他们肯定是会进步的,但也有旧的东西。” ③“现实主义深化”。
这个主张也是邵荃麟在“大连会议”上正式提出来的。
针对“大跃进”之后虚假、浮夸的文风,邵荃麟提出应当坚决反对粉饰现实、回避矛盾的虚假浪漫主义,他认为现实主义是创作的基础,没有现实主义就没有浪漫主义。
六、“文革”时期的文学思潮
1966年5月16日,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毛泽东亲自主持制定的一份文件《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就是后来所说的“五·一六”通知,“文革”正式拉开序幕。“文革”期间的文学大致有这样两个部分:
一、是在公开出版物上发表的作品,被“四人帮”认为是“合法”的作品。
二、是在秘密状态下写作和传播的作品,就是“文革”中所谓的“地下文学”。
公开出版的作品大致有这样几种形式:
1、戏剧,主要是八个样板戏。
八个样板戏包括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浜》、《海港》、《奇袭白虎团》,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和交响音乐《沙家浜》。
2、小说,浩然的《金光大道》,另外还有《虹南作战史》、《牛田洋》等。
相关链接:浩然(梁金广2008年2月去世)。他的几部主要作品,《艳阳天》有三卷,第一卷出版于1964年,1966年5月出齐。1972年出版长篇小说《金光大道》。1974年发表宣扬“文革”思想的中篇小说《西沙儿女》。粉碎“四人帮”后,有长篇小说《山水情》、《苍生》等。
3、诗歌,有张永枚的长诗《西沙之战》,署名为“北京大学中文系七二级创作班工农兵学员集体创作”。
所谓“地下文学”主要是一些手抄本小说。像张扬的《第二次握手》,《一只绣花鞋》、《少女的心》等。
另外还有一些诗歌创作,比较著名的有“白洋淀诗群”。
① “根本任务论”
“文革”中帮派文艺创作的一个重要原则。建国以后在理论界已经存在,“文革”中被江青突出地予以强调。
所谓“根本任务论”是把塑造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塑造工农兵的英雄形象当作文艺的根本任务。②“三突出”
“四人帮”提出的一种创作理论。其要点是:“在所以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 ③“文艺黑线专政论”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试题及答案 篇5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分)要求:书写规范,不得有错别字。
1.废名的第一部小说集是他于 1929年 年在北大外文系任教时出版的2.四铭是鲁迅小说中的主人公。
3-曾文清这个人物形象出自曹禺的《》 4.茅盾的“农村三部曲”是指《秋收》和《残冬》5.周作人的小品文多以“言志”为主。早期“浮躁凌厉”的作品;多收《》、《谈虎集》中。
6.鲁迅一生中只出版过三部小说集。即〈呐喊〉、《彷隍》和
7.穆旦是现代以来中国最杰出的诗人和翻译家之 一,解放后;,穆但的名字逐渐被翻家的名字所取代。
8.对张爱玲的小说创作产生较大影响的作家除了通俗作家张恨水以外。还有也带有通俗倾向的“新文学”作家
9.关于“京派”的命名,与30年代初发生在上海与北京两个城市作家之间的一场论争有
关,当时论争的主要人物是北京的沈从文和上海的——,后来又加入了鲁迅等人。
10.新文学以来最令人遗憾的是“没有描写广阔气魄深厚的作品”,而最能弥补这一缺憾 的杰出代表作家是——·
11.曾以一部《女神》开中国现代诗歌浪漫主义先河的郭沫若,So年代以后诗风大变,从一
位旧时代的诅咒者变成了新时代的热情歌手,但他这时的诗歌多为应制之作,艺术上已不足
观,但也以惊世骇俗的新观点创作了两部历史剧《蔡文姬》和《——》o
12.在“五四”初期,缜密漂亮风格的散文广受欢迎,尤其可以——与朱自清为代表。
13.鲁迅多次在他的小说写到群众蜂拥观看杀人场面的情景,除了小说《示众》以外,还有
他以华老栓为主人公的第三篇小说《——》。
14.“语丝派”集中了鲁迅和周作人等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散文大家,是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的散文流派,它得名于——年成立的语丝社:和他们创办的《语丝》周刊。
15.“九叶诗派’’的诗人曾创办过两个诗刊,一是《诗创造》,一是《中国新诗》,所以,这个诗 派又被称为“——派”。
16.最早对老舍的创作进行评论,并肯定其创作具有现代品质的是——的《(老 张的哲学)与<赵子曰>》.17.在“革命文学,e 18.伴随着革命文学的勃兴,新成立的——以“抓住现实,歌唱新世纪的意识”为旗帜,致力于“诗歌大众化”的探求。 19.在曹禺的《雷雨》中,出场的八个人物是周朴园、蘩漪、侍萍、鲁大海、鲁四风、周萍、——和鲁贵。 20.在长篇小说《——》中,当祁老人发现自己的一套行不通,被逼得“想做 奴隶而不得J,96绝境时,也终于勇敢地起来捍卫人的尊严,民族的尊严。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苍蝇》是周作人提倡“美文”的范本之一。一位著名的批评家甚至将此文的发表作为周’作人散文创作,以致整个现代散文发生根本性转折的标志。这位批评家是()。A.鲁迅B.阿英C胡适D.茅盾 2.在现代文学史上,能够将先锋的西方现代派小说手法与传统的古典小说意味以及通俗的市井小说色彩很好地熔合在一起,并得以广泛流行的小说家是()。 A废名U.张爱玲C芦焚D.沈从文 3.“二战”期间,在欧洲战场上惟一的一位中国记者是小说《梦之谷》的作者()。A巴金B.师陀C.老舍D萧乾 4.在老舍早期作品中,有一部作品在“文革”中受到严厉的批判,并直接导致了作者的噩 运。这部小说是()。A.《二马》U.《赵子曰》C《离婚》D.《猫城记》 5.鲁迅最早发表的一组散文诗是()。A.《野草》B.《自言自语》C《过客》D.《朝花夕拾》 6.在1939年,有人就提出了著名的“抒情的放逐”的口号,表明在新的历史面前,战争已 经“炸死了我们的抒情”。提出这个口号的诗人是()。A.冯至B.戴望舒C徐迟D.朱自清 7.“骆驼样子”被大家称为“骆驼”,是因为()。A祥子从农村来到城市,长得像骆驼B,祥于足壮与诚实,性格像骆驼 C样子吞的是粗粮,冒出来的是血,命运像骆驼 D.样子虎口逃生,在路上拣了三匹骆驼 8。曹禺在《雷雨》、《原野》中一再礼赞“蛮性”的原始力量,体现这种原始野性的人物既有 《雷雨》中的蘩漪。也有《原野》中的仇虎和()。A金子B.四凤C曾霆D.愫芳 9,张爱玲的小说表现出现代文学中少有的现代主义的“荒原’’意识,是—·曲关于文明与人 性的哀歌,而这哀歌的主旨是<)。 A刘不断委顿的中国封建文化进行深刻的社会批判B.对乱吐中日渐苍白的旧文明进行彻底的改造C.在迷茫的不可理喻的现实背景下展示精神的不安D)、在触及思想背景里的荒凉中重塑脆弱的人性 lo.周怍人的散文常常表现出一种“中年心态”,除此之外,还有一‘位作家也因为性情温 和,写作的姿态也比较平和,其作品也被看成是“中年的艺术”。这个作家是()。A。沈从文B、老舍C张爱玲D穆旦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o分) 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题有卜—4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给分‘ 1.Ii晓明的《沈从文:‘‘乡下人”的文体与“土绅士”的理想》对沈从文的文体及其写作心态有相 当深入的分析,其主要观点有(),A他描写湘西风情的作品用时是“地方志式的文字”,是“笨拙而独特的文字句式” B他追求逼真描写而放弃暗示和象征,都是为了传达他那“乡下人”在感觉与梦想 C、-他渲染牧歌情致的热情主要源发于他在都市中受挫的情绪和“乡下人”的自卑心理 D他受自卑心理的影响,在作品中有意无意地要赞美那些与都市文明相对立的东西 2.茅盾在创作《子夜》时,围绕着吴荪甫这个中心人物,引出了三条“火线”:()。 A吴荪甫与赵伯韬斗法的——条先虚后实B与农民矛盾斗争的一条以虚为主C:.与工人斗争的——条线一实到底D红军活动的一条线先实后虚 3曹禺的戏剧创作受到诸多外国作家的影向,其中主要有()。A契诃夫B莎士比亚c莫里哀D布莱希特 4老舍的小说在现代作家中独具—‘格.主要是因为他的作品<)。 A表现出受英国文化影响的幽默风B没有二三十年代典型的“新文艺腔” C大量使用以北京话为基础的俗白、凝炼、纯净的浯盲 D具有浓郁的“北京味儿”30年代散文创作更加繁荣的主要理山有:()。A抗战初期报告文学几乎—枝独秀B陈鲁迅外,涌现了一大批新的杂文家C小品文,特别是幽默闲适小品风行·时D——批年轻作者自觉追求抒情散文艺术 四、简答题(共2()分) 要求:内容切题,文字通顺,语气流畅,逻辑清晰。1为什么说以“海派”来笼统地洒括—l海文坛并不太合适?请举出具体的代表作家简要地说明当时上海文坛的主要情况。(s分) 2沈从文在他的作品中展现了”哪两个文学世界?为什么在两个文学世界中都大量描写了性爱题材?(6分) 3蘩漪性格的主要特点是什么?(6分) 五、分析题(40分) 要求:在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不得照抄教材或他人文章,论述正确深入,举例具体恰当,文字 流畅.逻辑清楚。该题不得少于10000字。 1.为什么可以说《呐喊》、《彷徨》既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同时又是成熟的标志,试结台《狂 人日记》在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加以分析: 2.张爱玲小说中的意象常常充满了象征的意味。有时一个意象就象征着一个人物的一生,或— 篇小说的全部主题意义。请就《金锁记》中“黄金的枷”这„意象为例,说明张爱玲小说中女性形象的 命运。 汉语言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1)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说明:答案中凡出现错别字均不给分。1.竹林的故事2.肥皂3.北京人4.春蚕5.谈龙集6.故事新编7.查良铮8.老舍9.苏汶10.茅盾11.武则天12.冰心13.药14.192415.中国新诗16.朱自清17.郭沫若18.中国诗歌会19.周冲20.四世同堂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lo分) 说明: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B2.B3.D4.D5.B6.C7.D8.A9.C10.B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说明: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题有1—4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给分。 1.ACD2.A BC3.AB4.ABCD5.BCD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说明:只要内容切题,文字通顺,语气流畅,逻辑清晰,即可给高分,观点和行文可以不与本答案 相同。 1.[评分标准] A上海文坛很复杂,既有典型的商业化的流行文学、堕落的文学,又有新感觉派之类的前卫文 学,还有张爱玲这样很传统又很现代的文学,更有富于使命感而受青年倾赖的左翼文学。(3分) B商业化的流行文学主要指周瘦娟、张恨水等的“鸳鸯蝴蝶派”文学。(2分) C新感觉派的前卫文学主要以施蛰存,或穆时英、刘呐鸥为代表;左翼文学以茅盾为代表。(2分> D文字通顺,语气流畅,逻辑清晰。(1分)2,[评分标准] A沈从文展观的两个文学世界是“湘西世界”和“都市世界”。(1分) B沈从文对性爱题材的描写是他观察不同生命形态的重要角度,他要由此探词不同文化制约 下的人性的健全或病态;他是把性爱当作人的生命存在和生命意识的符号来看待的。(2分) C:在他的湘西世界中,面对性爱的涌动,乡下人总是能返朴归真,求得人性的和谐;而都市人却 用文明制造的种种绳索绑住自己,压抑自己。(2分)D文字通顺,浯气流畅,逻辑清晰。(1分)3[评分标准] A蘩漪具有敢恨敢爱的突出个性。(1分)B蘩漪性格上还具有自私、阴鸷的——面。(2分) C蘩漪的刘’压迫的反抗和对自由追求,完全出于她身上原始的野性。(2分) D文字通顺,语气流畅,逻辑清晰。<1分) 五、分析题(40 分) 说明:以下两题中任选—‘题,立意新颖独物,论述正确深入,举例具体恰当,文字优美流畅超 辑清楚明了。但如果仅仅照抄教材或他人文章中的观点和内容,没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不能绐S分、该题答案不得少于1000字。[评分标准] A照抄教材或他人文章。<扣15——20分)B论述不正确或』;深入。(扣斗—lQ分)C:举例不具体或不恰当。(扣5分)D.文字欠优美或不流畅。(扣5分) 2012年12月修订 2.五四时期小说创作概况。《新潮》作家群小说创作概况。叶圣陶等文学研究会作家小说的创作特点。乡土文学作家群的小说特点。 专题二 五四新诗 一、一般掌握 1.郭沫若诗歌的创作特点。郭沫若诗歌出现的意义。徐志摩、闻一多和新月诗派的创作特点。李金发和早期象征诗派的创作特点。五四新诗的发展与变化。 2.胡适的《尝试集》及初期白话诗创作概况。冰心小诗和文学研究会诗人的创作特点。湖畔诗人的创作特点。冯至诗歌的创作特点。 专题三 二三十年代的散文 一、一般掌握 1.鲁迅散文的创作特点。鲁迅早期杂文的主要风格和成就。周作人散文的创作特点。周作人散文的主要风格和特点。鲁迅和周作人散文的不同特点。鲁迅、周作人散文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新青年》作家群的散文创作特点及五四时期的散文创作概况。冰心、朱自清的散文创作特点。林语堂、梁实秋的散文特点。何其芳的散文特点。二三十年代散文家的不同特色与类型。 专题四 现代话剧 一、重点掌握 1.曹禺话剧的创作特点。《雷雨》的诞生及其意义。曹禺话剧的发展与变化。曹禺话剧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二、一般掌握 2.春柳社与中国话剧的诞生。话剧从“文明戏”到“爱美剧”的变化。欧阳予倩的话剧创作特点。田汉的话剧创作特点。丁西林的话剧创作特点。洪深的话剧创作特点。李健吾的话剧创作特点。夏衍的话剧创作特点。郭沫若与四十年代历史剧的创作特点。 专题五 三十年代小说的三大流派 一、重点掌握 1.茅盾小说的创作特点。茅盾小说对于左翼小说的意义。沈从文小说的创作特点。穆时英小说的创作特点。左翼小说、京派小说、海派(新感觉派)小说都市题材的不同特点。二、一般掌握 2.左翼小说的出现和创作概况。左翼小说的发展与变化。蒋光慈、柔石、丁玲等初期左翼作家的小说创作特点。张天翼、沙汀、艾芜、吴组缃、叶紫的小说创作特点。“京海之争”与京派的形成过程以及文化背景。京派的主要作家和文学贡献。海派的主要作家和文学贡献。30年代左翼小说、京派小说、海派(新感觉派)小说的不同审美倾向和三足鼎立局面。 专题六 三四十年代的长篇小说 一、一般掌握 1.茅盾小说从《蚀》、《虹》到《子夜》的发展与变化。老舍小说从《赵子曰》、《离婚》、《骆驼祥子》到《四世同堂》的发展与变化。巴金小说从《灭亡》、《家》到《寒夜》的发展与变化。茅盾、老舍、巴金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三四十年代长篇小说创作概况。茅盾小说的创作特点。老舍小说的创作特点。巴金小说的创作特点。李劼人小说和《死水微澜》的创作特点。路翎小说和《财主底的儿女们》的创作特点。钱锺书小说和《围城》的创作特点。沙汀小说和《淘金记》的创作特点。 专题七 现代女作家的小说 一、一般掌握 1.丁玲小说创作的特点。萧红小说创作的特点。丁玲、萧红小说中的女性意识。张爱玲小说创作的特点。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张爱玲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现代女作家小说创作的概况。冰心、凌叔华小说创作的特点。庐隐、石评梅、冯沅君小说创作的特点。苏青、梅娘小说创作的特点。 专题八 通俗文学 一、一般掌握 1.包天笑、周瘦鹃、张恨水、徐訏、无名氏的小说创作特点。 2.晚清时期现代都市社会与文学报刊的兴起与现代通俗文学生成的关系。中国现代通俗文学的性质、分期和主要成就。 专题九 三四十年代的诗歌 一、重点掌握 1.戴望舒诗歌的创作特点。艾青诗歌的创作特点。穆旦诗歌的创作特点。艾青诗歌从《大堰河》、《北方》到《黎明的通知》的发展与变化。艾青诗歌对七月诗派的影响。艾青诗歌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中国新诗30年代后的发展与变化。臧克家诗歌的创作特点。卞之琳诗歌的创作特点。冯至诗歌的创作特点。七月诗派的形成与创作特点。40年代现代主义诗潮的出现与创作趋向。九叶诗派的形成与创作特点。 专题十 解放区文学 一、一般掌握 1.赵树理小说的创作特点。孙犁小说的创作特点。赵树理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2.延安文艺座谈会前后解放区文学的创作概况和特点。延安文艺座谈会对于解放区文学和新中国文 学的影响。解放区民歌体叙事诗创作的特点。解放区秧歌剧和《白毛女》创作以及戏剧改革的特点。解放区报告文学创作的特点。 19.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30年代”并不是指历史学意义上的1930年至1939年,而是特指中国现代文学的“ 37.施蛰存的 A.青年杂志社 B.新潮社 C.文学研究会 D.创造社 4.诗界 17.曹禺在大学期间创作的《雷雨》1934年7月在《文学季刊》一卷三期发表,是由一位著名作家和编辑推荐的。这位作家和编辑是()。A.鲁迅 B.茅盾 C.老舍 D.巴金 18.1921年7月,西谛在《评论之评论》 A.《春明外史》 B.《五子登科》 C.《金粉世家》 D.《啼笑因缘》 30.七月诗派重要的诗论家是著有《诗与现实》、《人与诗》、《诗是什么》的()。A.田间 B.胡风 C.艾青 D.阿垅 31.叶绍钧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是写于1928年的()。 A.《隔膜》 B.《潘先生在难中》 C.《火灾》 D.《倪焕之》 32.1917年1月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这是倡导文学革命和新诗理论建设的 C.郭沫若 D.艾青 42.在普罗诗歌方面,继郭沫若、蒋光慈之后的重要诗人是()。A.柔石 B.丁玲 C.殷夫 D.艾青 43.“孩子/在土里洗澡;//爸爸/在土里流汗;//爷爷/在土里埋葬。”出自()。A.《难民》 B.《老马》 C.《炭鬼》 D.《三代》 44.《成都,让我把你摇醒》(《夜歌》 C.《李有才板话》 D.《三里湾》 三、多项选择题 1.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是《孽海花》和()。 A.《官场现形记》 B.《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C.《老残游记》 D.《新中国未来记》 2.《新潮》的小说作者主要有汪敬熙、罗家伦、欧阳予倩和()等。A.郁达夫 B.俞平伯 C.杨振声 D.叶绍钧 3.以鲁迅为领路人的乡土文学作家群,主要有王鲁彦、许钦文()等。A.彭家煌 B.许杰 C.蹇先艾 D.茅盾 4.张资平的早期小说,多从日本留学时期接触的年轻女性的心理写起,主要有()等。A.《木马》 B.《她怅望着祖国的天野》 C.《新生》 D.《梅岭之春》 5.五四小说创作重要的小说家群,主要有文学研究会小说家群和()等。 A.创造社小说家群 B.《新潮》小说家群 C.乡土文学作家群 D.《新青年》作家群 6.小诗是五四初期最为风行的诗体,其代名词主要有()等。A.冰心体 B.繁星体 C.飞鸟体 D.春水体 7.冯至)A.《桃园》 B.《竹林的故事》 C.《社火》 D.《浣衣母》 15.与李金发同时或稍后,出现了一批象征派诗人,主要有后期创造社的()等。A.戴望舒 B.王独清 C.穆木天 D.冯乃超 16.《新青年》开辟的“随感录”专栏是孕育现代白话杂文的摇篮,其作者除鲁迅外,还有()等。A.陈独秀 B.李大钊 C.钱玄同 D.刘半农 17.周作人著名的“三礼赞”是指()。 A.《娼女礼赞》 B.《鸦片礼赞》 C.《哑吧礼赞》 D.《麻醉礼赞》 18.30年代以后,洪深最重要的话剧创作是《农村三部曲》,即()。A.《赵阎王》 B.《五奎桥》 C.《香稻米》 D.《青龙潭》 19.“新感觉派”的代表作家主要有()等。A.张资平B.刘呐鸥 C.施蛰存 D.穆时英 20.40年代长篇小说在讽刺和通俗化方面的代表作家主要有()等。A.茅盾 B.钱钟书 C.路翎 D.赵树理 21.鲁迅笔下的农民形象主要有爱姑、七斤一家和()等。A.阿Q B.孔乙己 C.闰土 D.祥林嫂 22.湖畔诗社的主要诗人有()等。 A.应修人 B.汪静之 C.冯雪峰 D.潘漠华 23.阿英的“南明史剧系列”主要有()等。 A.《碧血花》 B.《海国英雄》 C.《杨娥传》 D.《棠棣之花》 24.被国民党政府杀害的“左联五烈士”是指李伟森、胡也频和()。A.柔石 B.冯铿 C.丁玲 D.殷夫 25.几乎每部作品集都得到周作人赞赏的作家主要有()等。A.废名 B.俞平伯 C.冯至 D.沈从文 四、简答题 1.1921年成为新文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年头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闻一多在《诗镌》 6.田汉早期的剧作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有什么独特之处? 7.在《在酒楼上》和《孤独者》这两部小说中,鲁迅是如何把自己一分为二,用“我”的目光审视另一个自我的? 8.《狂人日记》中的狂人“我”,和《沉沦》中的“他”,是中国现代小说中出现最早的两个具有强烈个性的人物形象。请简要说明这 两个形象的异同。 9.赵树理对中国传统小说的结构方式、叙述技巧、表现手法进行了扬弃和改造,创造了一种评书体的现代小说形式,其主要特点是什么? 10.采取锁闭式结构的《雷雨》,重视戏剧的集中性和动作性,努力在紧张激烈的戏剧冲突和曲折跌宕的戏剧情节中强化人物性格心理,但也“太像戏了”(曹禺语),人工痕迹较浓。这种情况后来的《日出》和《北京人》的创作中有哪些改变? 11.在三、四十年代中国剧坛上,夏衍是一位具有朴素、洗练、深沉的现实主义风格的剧作家。请简要说明夏衍剧作的契诃夫意味。 12.请简要说明什么是“文明戏”和“爱美剧”? 13.茅盾在小说创作过程中都有哪些独创性和开创性? 14.叶紫与30年代其他农村题材作家相比,有什么独特之处? 15.“海派文学”是一个更为复杂和宽泛的概念。请简要说明“海派”与“海派文学”这两个概念。 五、分析题(该题按小论文要求,答案不得少于1000字。在答题时应做到论述清晰明确,举例具体恰当,文字优美流畅,逻辑清楚明了,不能完全照抄教材中的观点内容。必须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1.阿Q这样的乡村流氓无产者对革命的危害性,在鲁迅笔下只是一种潜藏的威胁,却被他不幸而言中。“据我的意思,中国倘不革命,阿Q便不做,既然革命,就会做的。我的阿Q的运命,也只能如此,人格也恐怕并不是两个。民国元年已经过去,无可追踪了,但此后倘再有改革,我相信还会有阿Q似的革命党出现。我也很愿意如人们所说,我只写出了现在以前的或一时期,但我还恐怕我所看见的并非现代的前身,而是其后,或者竟是二三十年之后。”请问,你怎么看阿Q式的流氓无产者对于革命和社会的危害? 2.《雷雨》中的人物是具有典型意义和永久生命力的形象。其关键就在于作者不是平面、概念地塑造形象,而是强调人物的矛盾性和复杂性。周朴园的形象,正是通过他对蘩漪、侍萍、大海、周萍的态度的不同侧面得以表现的。请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说明周朴园形象的矛盾性和复杂性。 3.《沉沦》叙述一个留学日本的中国学生,在忧郁苦闷中的堕落和自戕。“他”热爱自然,热爱诗歌,经常手捧一部诗集在原野上徜徉;“他”向往爱情,公开宣称知识和名誉都不要,只要真心的异性的爱。但是,心灵的稚拙(看到穿红裙的女学生,同行的日本同学就上前调笑,“他”却怯懦紧张得说不出话来),身体的病弱(“他”自认有忧郁症,又因为手淫过度而自感倍加衰弱),内心的孤独(“他”无法协调与周围的中国同学和日本同学的关系),兄弟的反目(“他”与在北京的兄长的决裂),青春期的性苦闷,以及弱国子民在日本帝国遭受的冷眼歧视,使得“他”情绪低落,日渐颓唐。作品中以前所未有的坦诚和大胆,描写了“他”在欲望冲动下一次又一次地自慰,偷窥房东家的女儿沐浴,直到步入日本的妓院寻欢;但是,每一次的“犯罪”,都激起“他”更为沉重的忏悔,让“他”的忧郁症更为加重,自以为身体每况愈下,忧心忡忡。直到以最后的生命发出“祖国呀祖国!我的死是你害我的!”“你快富起来!强起来罢!”的呼吁,蹈海自杀。这样的作品,让守旧者视其为“诲淫”,“放荡”,却得到了很多青年的热读和追随。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4.茅盾的“《蚀》三部曲”,描写一批时代新女性在大革命中的曲折过程,体现了作者直面现实的勇气和对中国革命复杂性的独特认识,是茅盾写得最率真自然的小说,也首开“革命加恋爱”创作模式先河的小说。《虹》希望通过一位知识女性的追求过程来表现中国革命的历程,是茅盾小说“史诗化”的最初尝试,也开了茅盾小说“残篇”的先例。《三人行》写了三个中学生在“九一八”前后的故事,这种表现同龄人不同人生道路的对比方法,后来成为革命小说一种流行的“三人行”创作模式。如果说《蚀》、《虹》和《三人行》等都具有初期左翼创作浪漫谛克的某些特点,那么,1933年前夕完成的《林家铺子》、《春蚕》和《子夜》等却表现出鲜明而冷峻的“社会剖析小说”的特点。《林家铺子》描述了“一二八”战争前后上海附近小市镇上林家的小百货店从兴隆到倒闭的全过程,表现了作者对社会的深刻认识和清晰分析。《春蚕》是当时“丰收成灾”题材作品的代表,是茅盾 关注的热点之一,虽然形成了大致相同的批判立场和态度,但也各有特点:以茅盾为代表的左翼小说偏重社会分析和阶级批判;以沈从文为代表的京派小说较多地看到了现代文明背后的道德沦丧和人的自私贪婪,偏重于暴露知识分子精神上的庸俗卑劣;而以穆时英为代表的新感觉派小说则偏重于感觉的印象和人性的迷茫。请结合具体作品谈谈你对左翼小说与京派小说、新感觉派小说对现代都市生活的表现和贡献。8.40年代的艾青,把现实主义诗歌创作风格和浪漫主义、现代主义诗歌创作技巧融汇并获得了独立的创造品格,把历史使命感和艺术创新精神、诗歌的民族化与现代化融合在一起,构成了诗歌独特的包容特征,这种包容体现了40年代现实主义诗歌所能达致的丰富性。艾青正是以这样大气的品格,成为众多青年诗人学习的榜样,鼓励、启发、引导他们朝着诗歌的历史深度和诗歌的美学深度持续掘进,从而在事实上开创了一个“艾青的时代”。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9.《故事新编》中的《补天》、《理水》、《非攻》,把炼石补天的女娲、治理水患的大禹和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墨子,能够直面灾难、进而以实干态度和奉献精神克服灾难的伟大精神,进行了现代意义上的重建;对那在大的灾难来临之际,只知逃避远遁,标榜洁身自好而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则在《采薇》中予以辛辣的嘲讽。《铸剑》表达了嫉恶如仇、反抗权势,不惜与之同归于尽的愤怒之情。《起死》则戏谑了齐生死泯是非的庄子。《奔月》描写的是射落九日、也射杀封豕长蛇的羿的故事,不过,故事开始时,羿最辉煌的时期已经过去,他仍然壮心未已,可是世间已经没有值得他一展神力的野兽,连野鸡野兔都被他灭尽了。妻子嫦娥因为每天只能吃乌鸦肉的炸酱面抱怨不休,常来他这里偷师学艺的逢蒙在半路上暗算他,那些受到他的恩惠的百姓也被逢蒙所蛊惑,将他的功绩都记在了逢蒙头上。请问,在鲁迅的小说中,《故事新编》具有什么特殊的地位? 一、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文学教学重点 (一)文学的文化载体作用 汉语国际教育的主要任务:一方面是对外汉语教学,另一方面是在跨文化交际中传播中华文化。因此,中华文化的学习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习的重要部分。中国文学作为中华文化的载体,其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国故论衡·文学总略》中说:“文学者,以有文字著于竹帛,故谓之文;论其法式,谓之文学。”[1]中国传统的文学定义,取其广义的“文学”内涵,包括一切与文献有关的学问。因此,中国古代文学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分。“经”指儒家经典;“史”指中国古代史书;“子”指诸子散文;“集”指文学作品及文学理论专著。 现代将“文学”归属于语言艺术范畴。因此,中国古典文学中只有“集”部才可勉强符合现代的文学定义。尤其,在中国先秦诸子散文和《春秋左传》、《战国策》等史书的教授中,显然突出了文学作为中国历史和哲学思想(即文化之一部)的载体功能。 文学是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反映。因此,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便是中国现代社会和思想的发展,在从五四文学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这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中,中国传统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最直观表现是中国白话文学的建立与发展。中国现代文学不仅反映了中国政治制度的变迁,更承载着中华文化的激烈变革。 外国文学同样携带着本国独特的文化思潮,它一方面为中国读者展现世界各国文化的独特性;另一方面,影响着中国现当代文学及文化的发展。透过他国文学看到的不仅仅是外国作家的情绪和文字的艺术,还呈现出区别于中国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变迁。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文学课讲授的关键,不应落在文学作品的分析和文学史的梳理上,而应重点强调文学中的文化因子。通过文学作品的讲解,梳理文化的发展,在掌握文化基础后,文学还应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从而达到文学课审美教育的目的。 (二)文学的审美教育功能 余虹将文学定义为:“文学是一门艺术,一种以语言为媒介,以感受、想象、虚构为特征的审美艺术。”[2]首先,文学是意识形态的集合体,它通过适当的文学体裁表现出作家“美”的体验,在阅读中传递给读者。传播的后果,一方面读者感受到文学艺术中的“美”;另一方面为阅读文学艺术的读者,创造出新的“美”感,改变读者的思想,影响读者的生活。文学艺术是蕴含着审美意识的物质载体,文学阅读是审美意识的传播过程,文学讲授就是将阅读过程提升到审美教育的境界。 汉语言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首先是大学生。大学生除了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以外,还应该建立“美”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除了在文学中挖掘文化因子以外,还要通过文学艺术培养“美”的感受和鉴赏能力,从而树立“美”的追求。因此,现代大学教育中广泛开设文学课的目的,是树立大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作为以传播中华文化为本职的汉语言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很高的鉴赏能力,涉猎广泛的世界“美”。在了解他国文化的“美”的基础上宣传中华文化的“美”,是本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 “美”是真实心灵的释放。在文学课中,无论是豪放飘逸的李白诗歌还是奇幻惊悚的波德莱尔诗歌,都被称作“美”的代表。对于李白诗歌的崇高美,学生容易接受,但法国波德莱尔的死亡美,学生则难以理解和感受。文学课的学习目的是带领学生进行审美体验,区别中外审美差异,从而更好的了解以审美为基础的文化差异。 (三)文学对汉字发展的承载 童庆炳在《文学理论教程》中将“文学”定义为:“它诚然被视为美的语言艺术,包括诗、散文、戏剧文学、影视文学等样式。”[3]语言是文学的媒介,文学是通过语言反映作家审美观、展示审美体验的艺术。从历时性的角度看,随着文化的发展,文学也在变化着,结成文学的文字自然跟随着文学的变迁不断演变。因此,在学习文学的过程中,同时积累了文字的演变知识。 汉字作为中国独创的文字,是中国文学的主要载体。汉字在历史流传中不断演变。它不仅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等字形变化,还经历着字意义的变化。古代汉语教学中的假借字和通假字等造字方法,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经常出现。然而,五四新文化运动强调,用白话文书写新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作品开始了对古典文学的反叛。中国现代作家们大胆改革旧文学,建立新的文学观。在这场轰轰烈烈地文学改革中,汉字也经历了历史的洗礼。新世纪的中国文学受到世界流行文化的巨大冲击,在文学机体不断的发展变化中,作为细胞的汉字也经历过分裂和重组。 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课是汉字课,汉字的发展演变,是汉字讲授中的基本知识点。因此,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必须以中国文学为基础,感受汉字的发展过程,掌握各时期汉字的发展规律,才能够顺利地将汉字传播到世界各国。 “文学既是一种复杂的人文现象和文化现象,又是独特的艺术现象和审美现象;它既植根于广泛的文化结构之中,……又依存于特定的语言形态,关联着人类的情感、心智与形象,有突出的审美品格和审美属性。”[4]依靠汉字传播的中国文学,承载着中华文化的内涵,艺术化的表达着中华民族“美”的情感。文学与文化、汉字和美育的关系,是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文学课教学中,必须体现的课程重点。 二、文学教学改革 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中华文化,让世界其他民族理解中华文化,从而建立良好的国际交流环境,是汉语国际教育的目的所在。然而,过度甚至于夸大中华文化,给他国文化带来巨大压力,是传播中遇到的困难。美国认定中华文化具有文化侵略性,强行关闭孔子学院事件,为汉语国际教育敲响了警钟。因此,中国国家汉语办公室强调,汉语国际教学中应将中华文化与他国文化公平对待,以强调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之一部分。为此,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文学教学中,应借鉴比较文学的方法,将中华文化与他国文化对比,既突出个性,又显现共性。从而,建构世界文化圈下的中华文化特征。 (一)比较文学的介入 比较文学的定义是:“以世界性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它主要研究各种跨越中文学的同源性、类同性、异质性和互补性。……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眼光来总结文学规律和文学特性,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5]比较文学在文学课中的应运是必然趋势。文学的传统教授是分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和外国文学三部分。其中,中国现当代文学受到中国古代文学和外国文学的影响,文学的三部分便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交汇、碰撞。然而,中国古代文学与外国文学始终保持着各自的独立性,在教授过程中很难发生关系,这便需要比较文学的介入。 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比中西文学的相同与差异,透视中西文化的共性和个性。作为文化载体的中西文学,在共通的文化平台上强调突出各自的个性,从而加深文化的相互了解。 对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跨文化交际是重要的学习内容。因此,在文学课的教授中,应用开放性的比较文学研究方法,将独立的中国古代文学与外国文学、文化联系起来,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理解异文化的能力,训练学生与异文化的交流能力,教授学生在异文化环境中传播中华文化的方法。 (二)文学文化学的引导 “所谓对文学的文化学认识,是指对文学的性质、活动过程及其特征、活动的功能等作文化阐释,它构成文化学的一个分支:文学文化学。”[6]对于重视文化教育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来说,文学活动反映的文化现象是学习的重点。然而,在普通的文学教学中,教师只是引领学生阅读文学文本,带领学生参与到文本的解读过程中。这便将文学与文化完全割裂,僵硬地单方面传播文学,与文化传播保持距离,加深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对文学课学习的困惑和误解。 文学文化学强调文学活动对文化的建构作用,建构的过程由作家、作品和读者共同参与完成。作为特殊读者的汉语言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在与文学作品的交往中探寻文化根源是他们的主要任务。这势必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挖掘文学背后潜藏着的文化精神和时代价值便成为教学主题。 文学文化学以文学追求的自由精神价值为研究主体。对自由的向往便是对“美”的追求,而文学作品通过塑造带给读者美感的形象、讲述美的故事、抒发美的情感,构筑读者的精神事实,并肯定这种获得是美的,从而积累人的审美体验。在文学讲授传播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完成一次文学活动,作家情感和文化通过文学传递到课堂,教师作为接受中介,利用个人分析干预学生接受的想象,从而达到教授文化的目的,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功能。 (三)汉字文化学的借鉴 “宏观的汉字文化,是指汉字的起源、演变、构形等基本规律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微观的汉字文化,是指汉字自身所携带的,通过构意体现出来的各种文化信息。”[7]汉字构成汉语,汉语联结成为中国文学,中国文学是中华文化的载体,汉字在层层组合的过程中最终与文化产生了联系。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是为对外汉语教学输出人才。把汉字的文化内涵及其发展演变作为教学重点,通过文学课的教授得到实现。在中国古代文学的文本解读及文学史讲解中,需要教师关注重点汉字的古今演变。在中国现代文学文本分析中,文化变迁影响下的汉字演变规律,应该是教学中的重点内容。 在中国软实力不断提升的今天,作为中华文化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教育界的重视。在这种世界环境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显得格外重要。参与培养此类专业人才的教师及教学方法更加受到重视。作为本专业必修课的文学课,一直难以直接参与到汉语国际的教学中,在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中被边缘化。本文划出文学课中文化、美育、汉字演变的教学重点,并以比较文学、文学文化学和汉字文化学研究方法的介入,提出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文学课教学改革的些许建议,希冀能为教学实践提供借鉴与参考。 注释: [1]章太炎.国故论衡·文学总略选自郭绍虞,王文生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四)[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302. [2]余虹。文学知识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蔡江浓.原始文化[M].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 [5]曹顺庆.比较文学学[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 [6]畅广元.文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建构活动[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01). [7]王立军.有关汉字文化研究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05).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重点】推荐阅读: 自考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考试第四章重点11-26 2023级博士研究生《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研究性学习参考专题11-25 中国当代文学09-15 中国当代文学笔记12-20 中国当代艺术的当代性11-22 中国当代诗歌05-13 中国当代景观07-30 当代中国美学08-01 中国当代建筑08-074309+中国现代文学专题 篇6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重点 篇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