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洒阳光,演绎精彩(通用11篇)
播洒阳光,演绎精彩 篇1
演绎精彩人生,共享生命阳光
各位领导,朋友们:
大家好,我叫XX,现任中扬镇残疾人专职委员,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演绎精彩人生,共享生命阳光》
作为一名基层的残疾人工作者,每天和残疾人朋友接触,时常被身边的事感动着,今天我在这里讲述一个重度残疾人的事迹,他叫林云,是宿城区中扬镇岭桥村的一名肢体残疾人。
今年35岁他,在4岁时候患小儿麻痹留下了后遗症,那时候家里为了他花光了积蓄,也未能治愈。他想跑、想跳,可病魔使他动弹不得,他永远无法正常行走了,到了上学的年龄,父母轮流背着他上学,每每到雨雪天气,他总会流着泪,心里暗暗想长大后怎么回报父母。
只有拥有自己的梦想,才能改变生命的价值。只有用自己的双手,才能改变生活质量。
初中毕业后,他无法像正常人那样生活、工作,但他决心用自己双手改变命运,和正常人一样享受阳光、感悟生活。在家人的支持下从师学医,在这过程中,那不是一个苦字就能说的清的,一个人坐着轮椅在租住的小房子里,生活都得
自理,其中的艰辛是常人不可想象的。虽然如此,他没有向困难屈服。他说:“残疾对我来说,不是不幸,而是不便”,所以他能坦然地面对这一切。可以说,他是一个生活的强者,他读的书并不多,很多的知识是靠自学得来的,而且没有受到过专门的训练,可他总是兢兢业业的做事。为了增长知识掌握更多的医疗技术他在从师学医的同时2000年开始参加成人考试和医学函授,经过4年的努力取得了大专学历。
而后自己又到安徽省亳州市学习中药的辨别和泡制。一个人坐着轮椅在他乡求学,为了不让自己感觉孤独,每天都学习的很晚,他说:这样就没时间,也没精力感觉孤独了,因为当时没有经济条件,只好租住离学习的地方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由于经济困难没钱找车,所以每天只好自己推着轮椅来回。
2003年他在亲友支持下自己在泗阳县城开了家门诊,由于自己年轻,加上经济拮据,门诊的投入比较少,上门就诊的患者特别少。诊所里只有桌子和一张单人床。但是,林云就是凭借这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和永不服输的精神,本着一切为患者服务的态度,赢得了患者对他的信任,来他的诊所看病的患者也络绎不绝,诊所的人气愈来愈旺,每月都有2000余元的收入,他在自己生活改善以后,仍然不忘关心残疾人
这个群体,除了尽到一个医生应尽的职责,他在2011年助残日,拿出节衣缩食省下的1000余元,为所在社区10名残疾人送去慰问品,并为残疾人发放看病优惠卡。他声明残疾人看病只收60%的医药费,特别困难家庭实行全免。
林云是一个不轻易向命运低头的人,他实现着自己的梦想,他要告诉更多的残疾朋友:作为残疾人,只要有积极进取的信念,和绝不向困难低头的精神努力拼搏也一定可以演绎精彩的人生,共享生命的阳光。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播洒阳光,演绎精彩 篇2
一、转变历史教学观念
长期以来,传统教学思想在我们的脑海中根深蒂固,“一言堂”“满堂灌”是我们教师惯用的教学方式,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丝毫体现不出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新课改积极倡导运用新颖教学形式,因此,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时,我积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重新审视自己的位置,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同时,我还积极树立为学生服务意识,让学生对自己产生信任感、亲近感,与学生平等交往,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
传统教学靠的是“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支粉笔”,教师很难把复杂的历史演变过程和历史现象给学生讲解清楚,这样的课堂枯燥乏味,学生毫无兴趣可言。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多媒体进入了我们的课堂,多媒体技术以它强大快速的信息功能,给我们的高中历史课堂带来了无限精彩,使课堂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新景象。因为多媒体能够集声音、文字、图像于一体,能够多方面多角度刺激学生感官,能够用不同表现手法和多种方式对教材内容进行再加工,把有趣生动的教学内容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充分地认识了历史现象和历史规律。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发达的古代农业”时,我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了一万年前的水稻栽培、纺织等场面,学生在直观具体的画面中看到了古代农业的情况。这样的课堂形象逼真,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传统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应该积极转变教学观念,用新颖的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积极落实新课改精神,在新课改煦暖阳光的照耀下,用新颖灵活的教学方式演绎精彩的高中历史课堂。
参考文献:
[1]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开发和利用.科研简报,2011(03).
[2]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合作学习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教育教学论文,2012(05).
播洒阳光,演绎精彩 篇3
关爱留守儿童,播洒爱心阳光。在品德、健康、安全、学业、生活以及心理素质方面进行帮扶活动,对留守儿童进行思想上疏导,学业上辅导,言行上引导,生活上指导,树立留守儿童自立自强精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 7月13日 ,中国矿业大学成教学院邢台分队来到冀中能源邢台大张庄乡实验小学进行支农支教活动。
上午8时,实践团队来到大张庄乡实验小学,校领导热情的接待了队员们,并对此次实践活动表示感谢,通过召开留守儿童座谈会,了解他们在校期间学习、生活、情绪、身体等方面的情况,通过交流感情,培养他们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之后队员们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教他们唱歌、跳舞、画画、猜谜语等等,为了孩子们在假期能更好地生活,队员们为孩子们讲述生活常识和进行安全知识教育,通过各种形式表达对这些留守儿童的关心与呵护。
支教是一项高尚的事业。我国的素质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农村学校由于条件的限制无法全面开展素质教育课程,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发展。在农村学校开展有特色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将会有助于改善这种现状。
细读文本,演绎精彩课堂 篇4
——探究“文本细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晋江市灵源街道英塘小学 蔡秋兰
【摘要】文本细读,是近两三年来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它的倡导与研讨,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深入发展有着重要的引领作用。本文结合几位名师的课堂教学,联系自身的教学实践,就文本细读谈一些自己的思考。
【关键词】文本细读 阅读 解读 有效 课堂
什么是“文本细读”?“文本细读”就是要仔细地、认真地阅读文本。就是要对文本所蕴涵的丰富内涵进行充分的发掘。尊重文本,从文本出发,注重细节的解读和结构的分析,通过细致和反复的阅读,对文本所蕴涵的深厚意蕴作出“丰沛的阐释”。“文本细读”,不仅仅是“走过文本”,还要“走进文本”,要“慢慢走,欣赏啊!”(朱光潜),要“沉入词语”(南帆),要“在汉语中出生入死”(王尧),读出自己的感悟,嚼出文本的味道,引发自己的思考。我认为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十读”。
一、读懂文本内容,读活人物形象
名师沈大安说过,“上好一节阅读课,有三个关键:一是对文本要有正确深入的解读,二是要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三是灵活机动的课堂实施。其中文本解读是基础。”古人讲“情动而辞发,披文以入情。”文字是情感、智慧的外衣。细读文本,就是透过语言身临其境,就是使文本情景再现。如《爱如茉莉》一文,一家人表达的爱在—句句话里,在—个个动作里,在一个个表情里。一句话,爱就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里!这串起来的细节背后又告诉我们什么?于是我深度读文,又读懂了一个个细节的内涵。至此,我心里有—种豁然开朗的感受。课文读懂了,方法也随之就有了。在课堂上,我引领学生一遍一遍地读,潜心会文,披文入情,既读懂了一家人的爱,读懂了作者,又留下了语言,留下了形象,留下了情感。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告诉学生知道什么,而在于引导学生感知什么,体悟什么。细读文本就是为了更好的引导学生感悟文本。于永正老师说过,“课文读懂了,方法也随之就有了。”如《船长》一文中,有这样一句“哈尔威船长一生都
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当我读到一位伟大的灵魂就在我眼前的时候,当学生都深情地凝视那尊黑色雕像的时候,还需要我们告诉学生船长与船共生死忠于职守的英勇吗?还需要我们告诉学生,哈尔威船长具有视死如归的精神吗?再听听同学们学文后的感言,就知道他们早已融入课文的情境中,感受到了船长的崇高品质。
二、读亮思想情感,读明语言形象
叶圣陶先生说:“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这就是要告诉我们在细读文本的时候,不要把一个字轻易地放过去──作者为什么用这个字、这个词、这种句式而不用别的?要去细细地体会它的神韵所在。这样,语文教学就不会变成一个空洞的、说教的东西。比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有一句话说:“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这里有一个非常值得推敲的词──“敢”。敢还是不敢?小女孩一整天都不敢,为什么?现在这个时候又敢了,又为什么?这么一个字,如果你真抓住了,可以引出一连串对这个小女孩悲惨命运的思考。叶老讲的这个方法,我觉得应当作为文本细读的重要方法。作者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情感,我们要通过语言文字来触摸作者的心境、心绪、心态。不要忽视每一个字、每一个词,要读出每个字词后面的意蕴和味道。
叶圣陶先生又说,阅读要“潜心会本文,入境始与亲”。就是要通过入情入境的阅读,凭借语言文字描写的内容,再借助于读者的想象、联想等,使语言文字所描绘的画面、情感仿佛浮现在“眼前”,产生一种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阅读“心理图像”,即阅读还原,它是有别于一边读一边思考的这一抽象思维的又一思维方式,即形象思维。它是读者与作者心灵对话的桥梁、通道,其前提仍然是文本细读。例如,名师窦桂梅在教学《丑小鸭》时,为了让学生体会鸭妈妈对丑小鸭那份爱怜的情感,抓住“于是鸭妈妈在丑小鸭的颈上啄了一下,把它的羽毛理了一理”一句,让学生想象鸭妈妈是怎样“啄”的,并借助于“狠狠地啄”与“轻轻地啄”的不同动作来形象直观地感受“啄”的滋味。这样的引导就使学生形象地感受到了鸭妈妈对丑小鸭的那份爱怜、关切,即一个“啄”所表达出来的思想情感。
三、读通教师教路,读准学生学路
一是要立足于教师的角度,教在文本中。作为教者的细读,是多种角色融合的细读。以读者的视角易于领悟文本的原始意义,以学生的视角易于了解学习对象的心理状态,但这些仍都不够,作为教者的细读,是一种专业解读。教师的细读更讲究准确与深入,同时还是一种“为他”式解读,一切皆是为着更好地扶助学生,考虑的是如何以其为凭借促成学生的言语发展、文化熏陶。要边读边考虑:作者所寓是否适于向学生揭示,应该领着学生求解到何种程度?文本进入教材,除却原先意义的价值,编者又赋予其何种担负?如何用最巧妙、最简捷的方式让学生最有效地理解、感悟文本?歌德说过:“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纸上的话,一只眼睛看纸的背面。”从文本中,不仅要读出文本的观点,也要读出他人的观点,更要读出自己的见解、体会,因此只有眼睛和头脑在场的细读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唯有开启了眼睛和头脑的“生命”在场的细读才是真正高效的。
二是要立足于学生的角度,学在文本中。没有教师自我的解读,文本解读的结果是低水平的,教学是失效的。但是,不关注学生视角的解读,教学又是空中楼阁,是脱离实际的。文本的主要阅读对象是学生,文本的阅读学习是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重要凭借。学生的阅读心理重直觉把握,重感性体验。教学的成功要建筑在对学生的理解上,教师就需要拥有一双学生的眼睛。这就为教师解读文本开辟了一个新奇的天地。用学生的眼睛看教材,是一种真诚的教师情怀;用学生的眼睛看教材的教师是一个感情真实的心性意义的“学生”。
文本细读的意义不在于老师一定要读出多少“人之未见,人之未发”。我认为,从教师的角度解读文本是自己积淀言语内涵、获取言语感悟、启迪言语智慧、砥砺言语人格的重要路径和平台,又是一次重新发现自己、估价自己、解构自己又升华自己的过程。从学生的角度解读文本,关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和读书水平,了解学生的认知需求,更有利于帮助孩子深入文本,品读感悟,将孩子的思考和理解引向深入。只有这样的解读才紧贴语文教学的脉搏,才是有真正意义的,才能赋予文本久盛不竭的生命活力。
四、读出编者意图,读出课堂需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文本细读不但是因文得意的心智技能,而且是缘文会友的对话行为。这里的“文本”作为教材,不只是课文本身,还包括编选课文的编者。学生和教师作为文本的读者,都要与文本背后的作者或编者对话。因此,文本细读不仅要细读课文本身,还要细读作者或者编者。通过作者或编者的对话,准确把握文本的教学意图。如:《少年闰土》一文,鲁迅先生怀着深深的怀念回忆了少年时代纯真的友谊,以简洁的笔触勾勒了一个朴实可爱的乡村少年的形象,表
达了作者对闰土多彩生活的向往之情,同学们在阅读这篇文章后无疑会受到情感的感染,获得人文精神的陶冶。这样的文章,有利于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这是编者选编这篇文章的重要原因。又比如《春》这篇课文,词汇丰富,读来琅琅上口,在读中体味语言的美,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学习语言,积累语言,这是编者选编这篇文章的原因。只有读懂了编者的意图,教师才会明白自己到底要引导学生读懂什么,体会什么,感受什么。而这一切都源于文本细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只有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怎么说、怎么写的形式,才能真正提高学生读写听说的能力。课文是学习语文的载体,但语文学习的主要目标并不是言语内容,而是言语形式,关注言语形式是语文教学本体回归。叶圣陶云“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的思路往往体现为结构。因此在进行文本细读时,在内容方面应该注意省略处、深刻处、详略处等;在形式方面要注意如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修辞特别处,细节描写处等,揣摩作者是如何遣词造句、怎样布局谋篇的,从形式到内容,从内容到形式,披文入情,由情悟文,使学生获得表达的方法与艺术。
五、读准文本价值,读出时代新意
文本细读,就是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前,要深入教材,反复研读文本,充分挖掘文本价值:读到表层的皮相一一淡去,读到文章的精义渐渐浮出,读到自己对文章精髓的理解,读出文章真滋味。
一方面,我们要考虑文本的教育价值,把握文本的主导倾向。现在有的课堂上多元解读就是强调大家不同的思想,有一些解读是比较另类的。作为教师,在面对学生多元解读的时候,需要分层对待。有的东西你尽可“另类”,衣服啊、发型啊,这些都是个人爱好,我们不需要多干预。如果是涉及到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这个层面的一些问题,我们就需要更多地站在教育的立场上考虑,把学生那些有失偏颇的想法、说法,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帮助学生树立主流社会价值观。这份教育的责任,作为教师,是不能放弃的。有一个典型的例子《三打白骨精》。老师问学生,这个故事中你最佩服谁?多数孩子说佩服孙悟空.有一个孩子站起来说我佩服白骨精。白骨精足多谋,屡败屡战,锲而不舍,有坚强的意志。像这样价值观念上的重大偏差,老师一定要纠正。他的解读有没有意义?第一要肯定他,这是属于自己的一种解读。这是一种角度的意义。第二点,这个孩子的意义,是否是文本的主导倾向?肯定不是。因为这个涉及到大是大非问题。白骨精是害人精,这一点是不能模糊的。孩子说出的这些“优点”,但有个前提,就是
它要害人。在这个大前提下,你就不能说它“足智多谋”,只能叫“阴谋诡计”“诡计多端”。这种是非不能含糊。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认识到,我们跟作者是有时间、空间上的距离的。这个距离,能不能克服?德国有个哲学家叫伽达默尔,他就认为作者和读者之间的距离是不能克服的,也是不需要克服的。换句话说呢,我们在阅读中不需要孜孜以求地去追寻作者写作的本意,我们完全可以从文本中读出对我自己有意义的东西。我们可以有两种阅读价值观,一种是尽可能地去还原作者创作的主观意图,而另一种是尽可能地寻找文本对我生存的意义。例如山东省特级教师张伟在执教《再见了亲人》一文时,先让学生讨论:什么样的人是亲人?志愿军为什么把朝鲜人民当亲人?这一个层面大家都会做。接着又提出,亲人是双方的,那么我们再看看,志愿军是不是朝鲜人民亲人?这是去寻找隐藏在文字背后的东西,比一般老师已经深了一层。张老师还有第三层推进──课文写的是抗美援朝时期,经历血与火的考验,志愿军和朝鲜人民结成了骨肉亲情。在今天和平时期,还有没有这样的亲情?最后得出的结论“只要人人拥有爱心,处处都有亲人。”我在想,这个结论,跟作者写作的本意相差何其远也!张老师这样教有没有道理?有,他是对《再见了亲人》作一个当代解读。现在读这篇文章,如果孩子们还是只读出“朝鲜人民和志愿军是亲人”,教育价值已经不是很大了。他的当代解读是读出了对今天的孩子有教育价值的东西。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不断学习,积极进取做智慧创新型教师,不断摸索文本细读的方法,不断修炼文本细读的“功力”,在课堂教学中才能随机应变,演绎精彩,提高课堂实效。
【参考文献】
播洒快乐阳光的人——晓丹 篇5
自从1980年由他作曲的《我们美丽的祖国》(张名河词)荣获全国一等奖以后,其精品佳作纷至沓来。晓丹的作品连同他的名字,深深地镌刻在孩子们的心灵之中。当年的孩童现在的父母曾叫着晓丹叔叔唱着晓丹的歌,而今他们的孩子又喊着晓丹爷爷唱着晓丹的歌。难怪中央电视台在播出晓丹专题节目时主持人评价说:有人说我国少儿歌曲的创作状况是南有潘振声,北有晓丹。从这里我们至少可以窥见晓丹儿歌创作的功力和贡献。
我和晓丹初识于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初期,那时,他是一个潇洒靓丽的小伙子,是辽宁人民出版社的年轻编辑。他到大连征集少儿歌曲,之后出版了一本袖珍本的歌曲集——《金色的太阳永不落》,书中收录的《我来给党唱支歌》即刻风靡大江南北。我揣摸这可能是他平生编辑的第一本少儿歌集,获得如此成功,对于一位刚刚步入工作岗位的“小编辑”来说,无疑是可庆可贺。从中我也深深感受到了他对少儿歌曲创作的灵性。可能编辑这本小册子,也成了他后来始终不渝的迷恋少儿歌曲创作的不解之缘。《音乐生活》复刊后,他被调到编辑部,由于我原来是该刊的老业余作者,又专注于儿歌创作,接触得越发多一些。我们或是通信来往,或是促膝谈心研磨作品。后来他做了杂志社的总编辑,又被选为中国儿童音乐学会的副会长、辽宁音协副主席并出任中国少儿歌曲卡拉ok电视大赛艺委会副主任。或许是因为一些工作上的缘故,或许是因为我们共居在辽宁大地,所以我们的交往就更加频繁了。正因为有以上的经历,才使我有机会读到晓丹的歌品与人品。
有人说,少儿歌曲犹如快乐的阳光,那么,晓丹就是一位播洒快乐阳光的使者。他将七个神奇的音符,化作赤、橙、黄、绿、青、蓝、紫七彩绚丽的快乐阳光。他用音符编制了一个又一个美丽动听的童话,拱手奉献给昨天、今天和明天的孩子们。晓丹最忌讳的是少儿歌曲成人化,他写的歌是孩子们自己的歌,是他从心灵深处喷涌出来的歌。纵观他的作品,好听、好唱、好记、好传是其最大特点,不论是幼儿、儿童、少年都能随心所欲地找到自己想唱又爱唱的歌。倘若究其原因,只要我们品味一下他的作品,就可以捕捉到其中的奥妙。
中国民间音乐文化博大精深,对于中国人来讲,它是音乐的“母语”,晓丹的儿歌创作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音乐的沃土之中。深受孩子们喜爱的《过家家》(赵铁民词),有着浓郁的四川民歌风味;聆听《牧羊童》(黄素子词)则让我们领略到新疆音乐的风格;《哦!香格里拉》(晓光词)又把我们带到了神秘的西藏……他在沈阳音乐学院读书的时候,院长劫夫就曾谆谆教导学子们,学作曲的学生每个人至少要能背唱100首民歌,晓丹不但记住了,而且做到了,他义无反顾地钻进了浩瀚无垠的民间音乐的大海汪洋。然而,它并非是为了翻唱原生态音乐的调调。依我看他既能“钻进去”,又能“跳出来”,这是难能可贵的,因为只能“钻进去”而跳不出来的人是绝不会大有作为的。要“钻进去”学习继承传统,又要“跳出来”不拘泥于传统,在传统的基础上刻意创新,再现传统的精华,赋予传统新鲜的血液,达到传统音乐文化母体与现代音乐创作恰到好处的结合,昭示出时代的精神风范。论其理由很简单,因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歌。这就好像父母生下的爱子,虽然他(她)继承着父母的遗传因子,然,他(她)是一个全新的人。作曲家笔下的作品,是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理所当然地应是一个全新的作品。在这一点上,只要我们认真去欣赏晓丹的《哪吒闹海》(宁岗词)、《齐天大圣》(李幼容词)、《小将岳云》(李幼容词)、《天蓬元帅》(李众词)《击鼓传花》(魏德泮词)等就可略见一斑。当然,晓丹也不是无端地排外,相反他十分重视对西洋作曲技法、外国经典少儿歌曲创作经验的学习和运用,他作曲的《小小八音盒》(李幼容词)就“洋味”十足,所异样的是所谓的“洋”,是“西为中用”的“洋”。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写少儿歌曲必须有深厚的儿童生活积淀。晓丹身体力行,充分实践了这一点,这是他能够用儿童的视角去体察童心世界,写出充满童心、童趣、童稚,反映出孩子们丰富多彩生活的精品佳作的“本钱”。《党的光辉照亮了我们的心田》(刘崇仁词)、《我们美丽的祖国》、《祖国最亲,妈妈最好》(石顺义词),放飞着当代儿童的理想、信念和追求;《采一束鲜花》(肖纬词)、《谢谢妈妈》(丁晓春词),饱蘸着孩子对母亲的深情厚谊;《滚雪球》(丁晓春词)、《旋转的小足球》(陈奎及词),使我们似乎看到孩子们天真可爱的忘情嬉戏;《蓝蜻蜓》(胡宏伟词》、《美丽的翠鸟》(玄惠敏词),小朋友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处的情景让人们历历在目。晓丹的少儿歌曲,涉猎的生活面很广,在这里我就不一一列举了。这些作品的相继问世,那是晓丹长期的儿童生活积累给了他灵感和金钥匙。他常常到学校、少年宫的孩子们中间,悉心观察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指导他们歌唱。在录音棚里,他从不放过小歌手歌唱中的一字一音,耐心辅导,启发、诱导小演员的感情,帮助他们找到对于音乐的感觉。久而久之,他逐渐成了孩子们的知心朋友。生活虽然是创作的源泉,但作曲家的作品不是也绝不可能是生活的简单模拟和再现,它是经过精心地加工提炼出来的高于生活的艺术品。其实,根雕一定比原生态的树根漂亮,石雕肯定比原生态的石头美丽,少儿歌曲当然比原汁原味的儿童生活更加靓丽……或许艺术的伟大就在于此,大自然和社会中的人都要模仿艺术而不是相反。晓丹瞄准了这一点,他用歌曲去塑造孩子们的灵魂,用儿歌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
我常常想,没有美就没有音乐,没有情就没有歌,美和情的完美融合是少儿歌曲创作的灵魂,也是音乐艺术的特质。晓丹的少儿歌曲音乐创作从来都是严肃、认真和充满激情的,其作品是动人的美和炽热的情交织融汇在一起的。他能根据幼儿、儿童、少年的不同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准确定位,构思出适合各年龄层次孩子们演唱的融时代性、民族性、群众性、教育性、趣味性、知识性、艺术性为一体的作品来。他以饱满的热情、纯熟的写作技巧,刻意追求作品的意境美、旋律美、节奏美、结构美、和声织体美、音乐编配美。儿歌艺术的最高价值,不在于千人一面的同一性,而在于独树一帜的独特性。也就是说,要创新,要有个性。晓丹常对同行们说,诗有“诗眼”,歌也应该有“歌眼”。 创新并不是一首歌的每一个乐句都是新的,关键在于要有情与美的别具一格的爆发点,要有“歌眼”,让人听后久久不可忘怀。我觉得,紧紧抓住情与美的完美融合,这就是晓丹儿歌创作的制胜法宝,这就是晓丹创作的秘诀。美,缘于情;情,缘于爱。晓丹爱孩子、爱他们五彩斑斓的生活、爱给他们写歌。是孩子们的喜、怒、哀、乐,激发了他的创作冲动,唤来了他的创作灵感,创作出优美动听的歌曲,这就是爱得到的应有回报。
在我同晓丹相处的过程中,最大的感受是他的歌好人更好,也许这就是音乐界常常议论的歌品与人品的关系吧。一位作曲家的成就莫过于他的名字和作品能够载入教材,而他先后有20多首歌被编入九年义务教育的教科书中。应该说他在儿童歌曲创作方面大获成功,这是他天才加勤奋使然,这是他健全人格的再现。在不凡的成就面前,他却经常对朋友们谦恭地说:“我只会给孩子们写些小曲,汪玲的幼儿歌曲、潘振声的儿童歌曲、李群的少年歌曲创作都是我们学习的典范。”乐于助人,诲人不倦,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晓丹帮助不计其数的作者修改过作品,他以编辑家的睿智,毫无保留地奉献出自己的奇思妙想,常常对作品提出许多可圈可点的建议,建构起最佳的修改方案。他十分尊重作者,修改时他会用刀片轻轻刮去原作中需要修改的音符。“一音之师”,令作者们大受裨益。修改后,从不署名,更不要报酬,中午反倒请作者喝顿小酒。人际之间的和谐相处是人类社会的至高境界,“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道出了要交朋会友的哲理。晓丹是一位以心会友的人,他不仅能处理好与上级和下级的关系,而且更能处理好与社会上的人际关系。他的朋友遍及全国各地,这其中有政府官员,有音乐界的前辈、同行、业余作者,有少年宫的老师,有热爱歌唱的孩童以及家长们等。凡是同晓丹打过交道的人,都会被他的热情、率直、中肯、真挚、谦和、无私和实打实的作风所感动。他能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到近得不能再近的境地,真可谓是朋友加兄弟。他作为《音乐生活》的总编辑,作为全国卡拉ok电视大赛艺委会的主要负责人,在组织创作、评选作品、评奖时不妒贤嫉能,毫无门户之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不搞小圈子,这在目前我国文艺界的现实生活中是难能可贵的。他说:“要秉公评选,推举新人新作。同时,还要扶老携幼,在作品面前人人平等。”正因为如此,每届大赛都推出了一批高质量的新作品,部分曲目在孩子们中间广泛流传,久唱不衰,并被编选在教材之中。正因为如此,造就了一批又一批出类拔萃的小歌手,有的已经步入歌唱艺术的殿堂。正因为如此,十几年来,创建了一支实力雄厚、经得起考验的创作队伍。在某种意义上说,晓丹功不可没。身正,正是他的人格魅力所在。歌品和人品是一对孪生的姐妹,但人品往往决定着歌的品位,只有高尚的人品,才能催生出高品位的歌曲来。它们是一个双赢的关系,假如用时尚的话来说,就是要德艺双馨。晓丹双赢了,所以站到了少儿歌曲创作的鳌头。
歌唱是人类最基本的音乐艺术活动,天真可爱的孩子们更需要以歌声为伴,在快乐阳光里健康茁壮地成长,度过人生最美好最快乐的童年时光。少儿歌曲创作也并不像有些人所云的“小儿科”,它照样是大意境、大手笔、大智慧,经典的作品将会与世界永存的。一个幼儿园教师写的《祝你生日快乐》,至今不是全世界每天演唱率最高的吗?再说,就是“小儿科”又怎么了,安徒生的童话不是天天陪伴着全世界一代又一代的孩子们吗?诚然,对于作曲家来讲,尽管创作少儿歌曲是一件利空的事,但对于孩子们来讲,则是一件利好的大喜事。人所共知,呕心沥血地教育后代,这乃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中之重啊。创作灵感如潮奔涌,艺术青春熠熠生辉。“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一切。”热切企盼播洒快乐阳光的使者晓丹,永远为孩子们放歌,能有更多的好作品问世,让美丽的童心更加灿烂,永远充满快乐的阳光!
晶日(笔名)吕行义 辽宁省儿童音乐学会副主席,原大连市旅顺口区光荣小学校长、特级教师
让实践作业演绎精彩习作 篇6
作文教学是许多语文教师感到头痛的一件事.学生写的作文或是胡编乱造或是语言平淡,言之无物.因此,学校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增加了小练笔的内容。第一次练笔由少先队开展的一次活动引起的,结合妇女节的到来,要求每位学生给母亲写封慰问信。但我觉得这不足以表达慰问之意,于是加了一项实践作业:要求每位学生吃饭时主动为母亲盛一次饭,夹一次菜,然后把经过和感受写下来。这次练笔和批改让我很感动,学生练笔的内容虽然长短不一,但情真意切。让我感受到学生心中涌动的真情。其中有位学生这样写到:平常都是妈妈为我夹菜盛饭,我觉得很平常,可今天我为妈妈夹菜盛饭时,妈妈竟然哭了,我不知为什么。我偷偷问爸爸,爸爸说:“妈妈被我感动了,因为妈妈觉得我长大了,懂得孝顺她。”我恍然大悟,以后一定要多给妈妈夹菜盛饭,多帮妈妈干些力所能及的事,也要让妈妈感受到我的爱。这样的习作学生感到言之有物。下笔自然就顺畅多了。
再如我所在学校是农村学校,父母多数以务农为主,因此,在五一长假期间,我要求学生下地劳动一天,将所见所闻所感记录下来,小练笔上交后我发现学生作文言语朴实,但都不同程度体会到父母艰辛和不易,都表示要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
这样实践作业非常受学生的欢迎,他们不但乐于去做,而且在完成过程中多了一份独特的心灵体验,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最重要的习作内容精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把所思所感通过笔端流淌成美妙的语言,达到言为心声的目的,这样小练笔学生乐写。看来“实践作业”真的可以演绎精彩的习作。
让实践作业演绎精彩习作
(教学随笔)
汤池中心小学
陶虹
教学案例
预设基于成长生成演绎精彩 篇7
作者/沈苏华
以往的传统教学过于关注预设,总希望将教学预案设计得天衣无缝,而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导致教学在一成不变的模式下机械性地进行,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为预设留有余地,通过预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启迪学生思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预设激发求知欲望,生成引发认知冲突
数学课堂中,教师不仅要为学生创设有趣、适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还要预设学生的认知需求,让学生知道“是什么”的同时明白“为什么”,从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生成课堂精彩。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需要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教师可通过预设探究活动,引导学生经历知识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促进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发展。
例如,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一课时,教师应在学生对分数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预设,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课始,教师先提出问题:“将一根长4米的绳子平均分成5段,每段是全长的几分之几?每段长几米?”设计此问题旨在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理解单位“1”,使学生能将除法计算的结果用分数表示出来。通过分析、探究后,学生展示以下几种答案:每段是全长的辜,每段长÷米;每段是全长的 ÷,每段长÷米;每段是全长的÷,每段长÷米……本来一道看似简单的题目,却出现了这么多种不同的解法,由此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通过讨论交流,学生达成共识,明白第三种答案才是正确的。在此过程中,有学生总结出解题的方法,即当回答是全长的几分之几时,就是将绳子看作单位“1”,而带单位名称时则是原来的除法算式。这样教学让学生明白了分数的意义,掌握了解题的方法,真正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二、预设启迪学生思考,生成提升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需要引发学生的思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预设时要设计一些具有思维含量的问题,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实现智慧生长。学生的思维潜能是巨大的,教师充分预设学生可能会出现的思维结果并进行正确的引导,既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生成更多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又增强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演绎精彩的数学课堂。
例如,教学“分数加法和减法”一课时,教师不能只关注学生计算技能的训练,还要借助计算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教师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在一次速算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的人数占总人数的÷,获得二等奖和三等奖的人数占总人数的车,那么获得二等奖的学生占总人数的多少?”设计这一类型的题目,既能考查学生对分数加减法的掌握情况,又能够让学生在分析题意的基础上理清思路,正确解决问题。在课堂展示时,有的学生列式为÷+鲁 1,也有的学生列式为÷ (1÷)或号(1号),并分别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或解题思路。由此可见,教师预设具有思维含量的问题,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使课堂生成更多的精彩。
三、预设留有意外余地,生成演绎精彩课堂
学生是不同的个体,不同的思维往往会对问题产生不同的看法,()因此课堂预设不需要也不可能全面。当学生对问题提出教师没有预想到的思路与方法时,教师不要急于肯定或否定,而是给学生留出时间与空间进行探究、交流,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同时,预设留出空间与余地,可以展现教师的教学智慧,也是教师自信的一种表现,只有这样才能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
例如,教学“圆的面积”一课时,很多学生预习后明白圆的面积与半径的关系,但为什么是这样的关系,学生如果不进行操作探究可能会只知道结果,而无法从中感受到极限的数学思想。因此,教师常会通过课件展示圆的面积与半径的关系,或引导学生用将一个圆剪拼成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途径探究出结果。在课堂展示时,还有的学生将一张A4纸以一点为中心进行对折,剪成一个等腰三角形,展开后得到一个近似的圆,从中发现折的次数越多图形就越圆,进而可利用等腰三角形的面积求出圆的面积。这是一个意外生成,从中可以看出学生的思维是灵动的,所以教师只要给学生以创新的空间,学生就可能会出现无限的精彩。
总之,课堂教学是师生交流互动、共同参与的过程,只有精心的预设才能有精彩的生成。因此,教师应基于学生的发展进行教学预设,设计学生感兴趣、有思维含量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生成更多的教学资源,使课堂充满活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演绎精彩的数学课堂。
播洒阳光,演绎精彩 篇8
———初三五班先进班集体评选材料
河南营子中学班主任:刘金钟
初三五班入校三年来,在学校领导的帮助支持指导下,通过班主任、班委、团支部及全班同学的共同努力,班级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不断进步,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现就班级情况总结如下:
一、班级建设方面
初三五班是一个团结向上、积极进取、生机勃勃的集体,由40名学生组成。其中男生26名,女生14名,团员32人。2005年9月,班级组建,三年来,我们经历了风雨,看到了彩虹;经历了挫折,更看到了希望。
1、坚持不懈抓思想工作
思想观念是前进的动力,政治目标是行动的指南。自入学以来,每周安排一节班会。定期召开主题班会,每学年召开一次家长会。有针对的找学生谈心,进行家访。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树立起自己的奋斗目标,找准自己的坐标。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实际中,我们利用集体活动,使学生受到教育;多与家长联系,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学校提出的“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上做个好少年”已经深入我们的心中。平时,能根据学校要求,深入开展文明礼貌教育活动,从而达到以人为本。学习“规范”,让“规范”深入人心。从常规训练入手,使文明具体。例如,召开了《荣耻在我心中》、《自尊自律自信自强》等主题班队会。
2、创设激情燃烧的班级环境。
培养良好的班级风气,是我们班一直努力追求的目标。“班风正才能学风正,学风正才能成绩好”,将树立良好班风放在班级建设工作的首位。严格遵照校规进行管理,督促同学们作好各项常规工作。同学之间语言、行为文明。全体同学在班主任老师的指导下,跟随集体的脚步,注重时代感和创新精神,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办事、学会健体,共同营造纯正的班级风气和良好的班级氛围。我们主张这样一个理念:积极的人象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象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从老师学生都在维护班级的良好的环境,例如学校举行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演讲赛,班主任亲自上台做示范演讲,给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演讲竞赛环境,同学们积极准备,激情演讲中每个学生都得到了锤炼。最终推选郭艳秋、郭姗姗代表班级参加比赛,分别获得了个人第一名和第二名,班级团体部分第一的好成绩。班委、团支部齐心协力,加大考勤力度,杜绝迟到、早退、不交作业等不良现象的发生。三年来,全班同学勤奋努力,脚踏实地,学习成绩节节上升。
3、发现和培养班干部
首先,让他们意识到班级好坏同自身工作的关系,以及带领全班同学共同进步的重要意义,树立为班集体服务的思想,摆正自己和同学的关系,团结互助,并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去取得全班同学的信任;其次,帮助班干部明确自己的职责,班主任要经常和班干部一起分析班级情况,指导他们制订班级计划,弄清执行这些计划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以及可供选择的办法。经过努力和磨练我们班我们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班委体系,每人都能明确自己的职责,都能为自己的工作有一个明确的定位。从而涌现出许多得才兼备的优秀班干部。学习委员郭艳秋以优秀的品质,卓越的学习成绩,为全班同学树立了榜样。于志国是全体同学投票选出来的班长,他以前不敢管理班级,怕得罪学生,经过教育和引导,他明确了班干部是为同学服务的,对学生严格是为了集体好,也是为了大家好。从此以后,他大胆工作,在其他班干部的有力配合下,班级各项工作有了新起色。老师可以腾出手来更发的从事教学工作。
我们班有32名团员,在团小组长的带领下,逐渐形成了具有初三五班独特风格的团小组。积极完成学校团支部的各项工作,搞好班级团队阵地建设。吕铮担任团小组长,他积极配合团支部,开展活动。在“五四”,“九一八”等纪念性的节日,他能独立组织班级同学召开座谈会演讲会,使全体团员、同学得到教育,从中领会到更深层次的东西。
4、推行民主化管理
我们班采用值日班长的管理制度,按座位表的顺序每天由1名同学担任值日班长进行管理,这样不仅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更培养了我们管理方面的能力。所以不管平时当了多久的平民老百姓,只要一拿到这本白色的班级日志,那么这一天你就是老大!记录的范围很广,如学生的出勤情况,班级的卫生、纪律、宿舍的卫生、学生的课间表现、值周检查情况、这样能对学生的情况及时了解。如果班级出现了安全隐患,值周学生必须向班主任反映,例如第一节课学生没有来,便于教师了解原因,及时采取措施,并向家长反映这一情况。如果晚上就寝时,学生不在宿舍,值周学生就得及时向值宿教师报告,由教师采取措施,加强监管。这样由于管理细化、具体、及时、学生连违纪的念头都没有了,安全隐患大大消除。班务日志记录着我们开学至今的所有点点滴滴,由每天的值日班长填写,记录了初三五班成长的足迹。班级事务每位同学都有权利参与。正是全同学的积极参与班级才能健康有序的发展。
5、建立平等的同学、师生关系。
师生在尊严上不分贵贱,人格上彼此尊重,思想上互相交流。班主任把自己置于集体一员的位置上,努力使自己成为与学生人格平等、心灵相
通、感情交融的同志和朋友,让学生感到老师是在和他们一起建设美好的集体。并要求同学之间要互相尊重,尽管每个学生都是作为个体存在的,思想品德有优劣之分,智力水平有高低之别,性格情趣亦各有不同,但每个人的尊严是绝对平等的。特别是唤起“后进生”内心的尊严感,使他们产生“我有着其他任何人都有的智慧”的自信与自尊,从而形成真正的平等意识。例如王树林同学,以前好抽烟,逃课,经过集体的帮助转变了作风,取得了令全校师生都惊讶的进步。
二、生活实践方面
军训的那段时日是我们最为之自豪的一段时间,虽然那时我们都还没有互相了解,但良好的凝聚力使我们在烈日当头的情况下不怕苦,不怕累,凭借着顽强的毅力,踏着整齐的步伐,喊着响亮的口号,在会操时表现异常出色.我们班拥有自己的志愿者服务队,经常到学校外面打扫街道。清除垃圾,清捡塑料袋等。倡导“环保”。爱护我们的地球,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培养了我们的环保意识,让我们认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让我们认识到了保护环境应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班上有一名同学因患白血病,家庭十分贫困。同学们知道此事后,自发在班上组织了爱心募捐,全班同学积极响应,捐款600多元,为该同学献上了一份爱心。
我们的课外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蓝球赛,书法绘画小组,科技小组等活动,不但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培养了我们的兴趣,发挥了我们的特长。更是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体验,树立了我们的信心,培养了我们的团结、互助、拼搏精神。在组织班级活动时,我们全体同学都能够找到事干,张小超、吕月男、吕铮在黑板书写活动主题的字;郭姗姗、张贺洋等在黑板绘画布置;主持人忙着准备串词;还有的搞卫生,有的排练小品、节目……,每个人都能找到事干,从中得到了锻炼,发展了能力。
三、荣誉收获方面、我班学习成绩优秀,各科成绩在年级中位于前列。、郭艳秋、吕铮等同学学习成绩在年级组中名列前茅。
3、多次被评“文明教室”,“文明宿舍”。
4、2005年,在学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演讲赛演中郭艳秋荣获个人一等奖。学校演讲赛中我班获集体一等奖。
5、2005年郭艳秋等三人在市数学竞赛中获奖。
5、2006年校运动会我班获团体总分第一名。
6、2006学年,被学校评为“文明班级”。
7、2006年郭艳秋同学在英语竞赛中荣获市一等奖。
8、2007年在“中学生综合素质竞赛”中我班代表队荣获第一名。三年的日子里,我们留下了我们的智慧、我们的激情和我们的热忱。初三五班是一个大舞台,在这里有我们灵动的音符,有我们真情的笑容。操场上有我们飒爽的英姿,教室里有我们埋头苦读的身影,辩论场上有我们舌战群儒的雄风。
我们骄傲,因为这里有我们最坚实的脚步;我们自豪,因为我们是初三五班!
这就是我们,是如此的独特,却又如此融洽,张扬着个性,汇聚成一道初三五班所独有的风景线,不同的我们创造着不同的只属于我们的绚烂,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将永远铭记“挑战自我,追求卓越”的班训”,去迎接中考,去努力开创更美好的明天!
播洒阳光,演绎精彩 篇9
男:听,你的耳边有一种无声的语言,那是世纪的召唤,他没有语调,可你一定听得见。
女:看,你的眼前有一幅绚丽的画面,那是辉煌的未来,他没有激越的鼓音,但你一定看得见。
合:因为我年轻,所以我奋斗。因为我年轻,所以我拼搏!男:我们拥有美好的未来。女:我们拥有崇高的愿望。男:我们拥有火一样的青春。女:我们拥有奉献的渴望 合:只要矢志不渝 男:就能赢得光辉的未来!女:就能攀登理想的巅峰!
男:因为年轻我们一无所有,因为年轻我们无所不有!
女:下面我宣布:高三4班,7班,25班,28班规划人生,演绎精彩主题班会合:现在开始 男:青春是多姿多彩的 女:青春是多种多样的
男:心怀梦想,志存高远,人生之梦需要实实在在的“规划”才能“追寻”。好 的人生离不开好的规划,成功人生离不开成功的规划及在正确规划指导下的持续奋斗。
女:人生如大海航行,人生规划就是人生的基本航线,有了航线,我们就不会偏离目标,更不会迷失方向,才能更加顺利和快速地驶向成功的彼岸。
男:下面就让我们用最美妙的歌声开启我们的梦想之船!合:下面请欣赏歌曲《梦想天空分外蓝》!
女:感谢两位同学给我们带来的好听的歌曲。萧伯纳曾经说过:“明白事理的人使自己适应世界,不明白事理的人,硬想使世界适应自己。”人生就是在这种不适应中调整适应,在发展适应的长河中前进的。”
男:没错,在人生的每一个漂流中,可能会远离我们的人生坐标。问题在于,我们应该学会在远离目标的时侯,去创造条件,接近目标。所谓创造条件,本身就是一种进取,一种求索,一种心向即定目标的挚着,一种坚忍不拔的追求。
女:光有理想是不够的,我们更要树立一个长远的目标和规划。男,没错,如果我们没有一个长远且适合自己的人生目标与规划,那么在未来面对人生抉择的时候一定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女:同学们,下面请欣赏相声《 向左,向右 》。
男:感谢两位同学给我们带来的精彩相声。梦想的风铃吹开了我们紧锁的心扉,女:梦想的彩笛吹动了我们沸腾的梦想 男:梦想的音符带动我们奔向充满希望的青春
女:我们正处在这样一个美好的季节,这正是我们播种梦想,收获希望的时候。
男:珍惜它,把握它,让它在我们手中放出夺目的光彩。合:下面请欣赏诗朗诵《超越梦想,不是梦想》
男:再过44天我们即将迎来人生的第一次真正的考验————高考。女:是啊高考对于我们来说也是未来人生规划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男:那高考结束后的志愿的填报也就成了重中之重了啊。
女:没错,志愿的填报和我们未来的人生可以说是息息相关,下面就让我们看一段视频,看看能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女:下面请看视频
男:看完刚才的视频相信同学们对未来志愿的填报应该有了一定的认识了吧。
女:是啊,对于我们来说即使填报完志愿,考上理想的大学其实那也不是我们终点,相反我们更应该抓紧时间到了大学也要努力奋斗,否则我们未来面对工作的时候一样会遇到困难,后悔不及!男:下面请欣赏小品《悔不当初》!
女:感谢以上几位同学的精彩表演,下面有请我们的班任对本次班会进行总结。
女:菁菁校园,莘莘学子绚丽的梦;
男:唰唰的粉笔声,挥洒着老师辛勤的汗水; 女:这里一步一个脚印; 男:和着时代的进行曲; 合:共同谱写着青春的交响乐。男:珍惜时间
女:珍惜青春
选择光明的道路,演绎精彩的人生 篇10
大家好!我是来自广州市财经职业学校会计班的熊黎,很荣幸有机会站在这里跟大家分享我的作品,同时也盛邀您一同见证这条光明的寻梦之路,我的作品名称是选择光明的道路,演绎精彩的人生。
我要怎样成功呢?我要为自己砌一座人生的金字塔,用最坚定的信念、梦想做根基,循序渐进,用计划与行动让自己步步攀升。
我的信念,我的目标是创建一间会计师事务所,为我国的财经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为了让自己的梦想变为现实,我对自己以及环境做了如下分析:成为高级管理者是我的价值观,我对周围的人或事物充满热忱,大胆进取,勇于创新,我的优势是喜欢按计划办事有条理,能吃苦耐劳,有较强的逻辑能力和表达能力中专期间参加了沙盘模拟机外出实习是我的经验。
对于我所处的环境广州经济发展快速,企业越来越多,对财务人员的需求和综合素质也随之增加,但我所在的是国家级重点的财经学校,师资丰富,软硬件设施齐全,母亲曾是一名财会人员,从小我对经济就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家庭环境较为艰苦,也让我养成了吃苦耐劳的好习惯,我相信这些将成为我进军会计行业的有力条件。
综合以上条件,我的职业通道是在中专期间打好基础,熟悉财会基础知识,考取相关专业证书,步入社会后进行在职教育,在会计师事务所工作并专攻中级会计师及注册会计师,最后立足社会,关注社会环境的需求创建一间会计师事务所。
为了达成职业目标,我特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在毕业后的1、2年进行在职大专,考取英语三级和初级会计师,3.5年进行在职本科,考取英语四级,6.8考取中级会计师并努力提升职位,9.12年考取注册会计师并晋升为财务主管,13.15年创建会计师事务所
经过上述目标定位以及行动的规划,我实现职业理想的的总体规划思路如图所示。
播洒阳光,演绎精彩 篇11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
三合镇中税小学 张红旭
在我的教学中曾有这样一幕: 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我让学生用小棒摆出35,大部分学生拿出3捆小棒和5根小棒。
师:请小朋友们互相看一看,摆的对不对。生:代俊阳摆的不正确,他摆了8根小棒。
教师没有立即批评,而是说:代俊阳,能把你的想法跟大家讲一讲吗? 代俊阳:(有些难为情)我的小棒带少了,我把3根小棒横着放当成3个十,右边在竖着放5根小棒就是5个一。
我立即表扬:你真爱动脑筋,遇到了问题,能够自己想办法去解决!同学们,你们认为他的想法怎样呢?
接下来,小朋友提出了更多的摆法。有的说,我用3支铅笔当3个十,5根小棒当5个一;有的说:我用两种颜色的小棒摆,白的当作十,红的当作一;还有的说:我用长短来表示:长的表示十,短的表示一„„
只要你给学生一点空间、一点时间,学生的想法真是丰富多彩、新意叠出!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稚嫩的创新幼芽,善于捕捉学生与众不同的想法,并精心呵护、积极鼓励,让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畅所欲言、相互启发、放飞思维,获得更多的创新成果。
这样的镜头也很多:例如,教学中为了顺利完成课前预设的方案,就把学生的自主活动压缩在规定的时间内,就会减少坡度、增加铺垫,使学生较快地顺利“探”出结果。再例如,学生动手操作、讨论交流时,教师就开始倒计时,到点及时向学生活动亮起“红灯”,未成之事就由教师代劳;„„
这种做法带来结果的就是:课堂中,学生缺少充分探索的时间、缺少自由表达的时间、缺少多向交流的时间、缺少深刻思考的时间„„
新课程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学会了解学生,尊重学生;要学会平心静气、耐心等待;要学会循循诱导、激励鼓舞!
当学生有独特的想法时,等一等
案例:教学《7的认识》我让孩子们把7个苹果分成两份,用准备好的圆片当作苹果进行操作。孩子们在很认真地分着:一份1个,另一份6个;一份2个,另一份5个;一份3个,另一份4个。有一个小朋友很调皮,拿着剪刀在剪圆片。
同桌学生立即报告老师,我没有立即批评,而是说:李平,想干什么呢? 李平:我想把苹果分得两边一样多,一边3个,一边4个时,多1个怎么办呢?我就想把一个圆片剪成一半,每边就是3个半了。
多好的想法!多么有趣的思维!我们停留片刻,问一问孩子的想法呢?孩子的思维方式各不相同,这时鼓励孩子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大胆创新和求异,极力赞赏每一个孩子的独特个性,也许他就是明天的“爱迪生”。
当孩子迫切表现时,等一等
案例:在学习“年、月、日”的知识时,教师创设了这样一个教学情境:小红今年9岁,过了9个生日,可是小红的爸爸也才过了9个生日,这是为什么呢?这时候立即陈建文举手:“老师,我知道了,小红的爸爸是2月29日过生日,逢4年才过一个生日呢。”
我意识到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时机,立即推翻了原有的准备好的教案,决定让学生唱主角,让学生大胆地说下去。我问:你怎么知道的呢?他很调皮地说:“我知道今天要学习年、月、日的知识,就查了很多资料,还记录下来了呢!”陈建文搜集的资料真多,有关于时间的历史传说,有记忆大月、小月的口诀,还有平年、闰年的来历等等。展示了他的部分资料,说:陈建文同学主动学习的能力很强,他学会了搜集资料,我们还可以从哪些地方去主动学习呢?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意识到学习的天地是无比宽广的,不仅仅在课堂上,还可以从从网上、从课外书中、从报刊杂志中、与同学的交谈中、与父母长辈的交往中获取知识。
教学中,我们不能拘泥于教案,不能用成人的视角去衡量孩子,而是要蹲下身子,走近孩子,走进儿童的世界,抓住课堂中生成的资源,目光不仅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更要关注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和意识的产生,这样的课堂才精彩!
当学生出现异议时,等一等
案例:人教课标版教材第6册第一单元有一道看示意图说方向和位置的练习题,大家在讨论超市在中山路的哪一面的时候,出现了争议:
生1:超市在中山路的东面(大家都同意)生2:超市在中山路的东南面。(学生中有意见)师:他和你们的意见不一样,听听他的想法吧。
生2走上讲台,指着图到中山路的最北端说:如果我站在这里,超市不就在中山路的东南面吗?
师:我明白他的想法了,你们听明白了吗?
生3说:我知道了,不过人的位置是可以移动的,我如果站在中山路的中间,超市就在中山路的东面了。
生4:如果我站在中山路的最南面,超市就应该在中山路的东北面了。生5:我知道了,这道题是说超市在整条中山路的哪一面,而不是在某一点的哪一面,所以应该是超市在中山路的东面。
师:你们的讨论真精彩,自己把问题搞明白了!生2给我们提供了话题,他的想法里面也有合理的部分,我们应该谢谢他。
生一齐说:谢谢你。
生2腼腆地笑了:我也应该谢谢大家,帮我弄懂了这道题目。
学生出现争论后,我没有简单地否定答案,而是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在交流中,关注的不仅是学生知识的学习和交流,同时指导了学生怎样相互理解与欣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人与人的尊重,这样的教学才是真正地以学生为本。
当学生出现错误时,等一等
教学中,不论学生是哪类题目做错了,我会留出时间让学生分析。这时我总会说:“赶快找一找自己错在哪里”;如果学生自己找不出错的原因,我会让他们自己读出错误的解答步骤,请其他同学帮助分析错误的原因,全体学生在分析错因中发展。
案例:在一节《统计》课上,我用电脑出示某地4月份每天的天气情况,让学生分别统计出晴天、阴天、雨天的天数。一位学生展示的统计结果是:晴天13天,阴天11天,雨天5天,和老师的结果不一样。我立即提问:他数的对吗?还有不同的答案吗?立即有学生说:不对,晴天应该是14天。我笑着让这位学生坐下去了,再看原来说错的那位学生呢,让他说说自己错在哪里。
生:我把14日至17日数成了三天。说着并把晴天13天改成14天。当学生出现统计的错误时,教师干什么?仅仅就是为了得到正确的答案吗?学生统计错误的原因很多,可能是数据比较大,可能是数的时候比较粗心。当那位学生把14天改成15天后,他得到了什么呢?我们都知道,统计需要数据的真实性,学习数学需要认真细心的态度,需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这不是一个极好的教育机会吗?教师应该停一停,组织学生讨论:统计后我们还需要干什么?怎样检查你的数据是否正确?什么原因造成了统计的错误?怎样才能避免这样的错误?然后再让学生对数据检查一遍,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才能感受到客观严谨的科学态度,才能培养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
【播洒阳光,演绎精彩】推荐阅读:
让微笑向孩子的心灵播洒阳光06-30
用行动播洒阳光,用爱心点燃希望倡议书01-04
扬帆盛夏,逐梦峰峰--成教学院“关爱留守儿童,播洒爱心阳光”?12-23
矿大成教学院实践团邢台分队走进邢台“留守儿童之家”播洒爱的阳光12-28
播洒爱的种子10-08
阳光快乐精彩作文01-03
生命因阳光心态而精彩08-15
国旗下演讲稿:心存阳光 绽放精彩08-23
阳光女孩的阳光之旅08-08
阳光之路 阳光服务配音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