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因阳光心态而精彩(共4篇)
生命因阳光心态而精彩 篇1
伴随着孩子的成长, “品德与社会”课程将带领孩子们在生活的海洋中搏浪前行。传统思想品德课堂的真实写照———一支粉笔, 一本教科书, 简单而乏味, 课堂冷清, 学生厌学, 效果不佳。新课改给品德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 使以往沉闷的课堂不再冷冷清清、平平淡淡。于是“活动热”在品德新课改的洪流中应运而生, 课堂上充斥着花哨的情境、华丽的课件、繁多的环节、如林的小手。尤其是各种公开课, 浓墨重彩, 讨论热火朝天, 对话贯穿始终, 多媒体声色俱全, 表演热闹纷呈……这是当今课改浪潮下的朵朵浪花———纷繁多样却瞬间即逝, 这种热闹只是“流水匆匆去无痕”, 结果是课堂热闹、学生喜欢, 但却使品德教育走了味, 效果仍令人担忧。
走过新课程改革的“蜜月期”, 在“繁华”的背后, 我们静下心来, 想到的是常态课堂。在品德课的教学中, 教师要走进学生中间, 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 亲历体验, 激活生命, 产生超出预设的“溢出效应”, 创设生动活泼、情境交融的教学情境, 才能使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 让品德教学成为一池活水。
一、未成曲调先有情———心灵对话
品德课要走进学生的心灵, 让学生在品德课中因感触而感动, 因感动而感悟, 受启迪而明理, 因明理而内化。在新课程的课堂生活中, 经常会出现情意交融、感人肺腑的场面, 同学之间和师生之间的真心相交、倾情相诉, 都会在他们的心灵深处留下难忘的印象。课堂是孩子生命的课堂, 爱不是教的, 是用眼睛去发现、用心灵去触摸的。让爱洋溢在师生和谐的对话中, 让爱流淌于无痕的课堂中。而在课堂中, 教师的智慧引领, 更会使课堂到处洒满“爱”的阳光。
在教《父母———我特别的朋友》一课时, 我选取了几幅特别的图片———跪地乞讨的母亲, 冰雪中卖菜的父亲, 年迈的卖报纸的母亲……幽幽的音乐加形象的图片配以凝练的文字, 一下子拨动了学生内心深处的那根弦, 带给了学生极大的震撼。他们真切地感受到世上还有这样的父母, 他们是如此劳累, 孩子们在体验中明白了父母的艰辛、父母的爱心, 激起了他们与父母之间的亲情。接着, 我带给学生一份意外的礼物:爸爸妈妈给孩子们写的一封信。在信中, 父母们选择了孩子在生活或学习上坚强、进取、乐观的真实事例, 给孩子提出殷切的希望。当孩子们手捧爸爸妈妈的亲笔信, 读着信中情真意切的话语时, 心中的情弦再次被有力地拨动了。我随即让他们在爸爸妈妈的信后写一段话, 向家人真诚地写下自己的承诺。这时, 教室里静悄悄的, 许多孩子流下了眼泪, 有的已经哭成泪人了。
听着学生们发自内心的话语, 我真切地体会到鲁洁教授的话:“教育要触及人的心灵, 使人在心灵层面发生变化, 只有创设心灵沟通和碰撞的平台, 使心与心在这里得以相遇……”这种时候会使人感到人的心灵是如此的可爱, 课堂生活又是如此的美好, 课程的学习就是一种享受。
二、一切尽在不言中———亲历体验
新品德课程强调体验型学习, 要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真实生活, 让儿童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 “童眼看世界”, 亲身去实践、体验和感悟。形式多样的体验性学习就像是打开儿童心灵的一把把金钥匙, 使其丰富的道德情感如清泉般源源不断, 架起认知和行为之间的桥梁, 让品德教育启迪孩子的心灵, 使德育教育真正地落到实处。
例如在教学《我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时, 我请几个同学来体验一下盲人的生活。在他们学盲人走路、拿东西、吃饭等日常生活时, 学生们先是哈哈大笑, 后来随着情境的发展, 笑声渐渐小了下去, 学生们脸上出现了担心、着急, 有些学生甚至大声地帮助那些“盲人”起来了。通过这些生活情境, 学生们已然深切地体会到了眼睛的重要。接着我又设计了一个体验活动, 请几个同学来体验一下“近视眼”的生活。他们戴着眼镜喝茶、上课、跑步等, 从中体会到了“近视眼”的种种不便, 自然而然地发出要保护眼睛的心声。最后又创设了做眼保健操、车上看书、边走路边看书、看电视等生活情境, 这时的学生们表现出了一种高涨的学习热情, 对于正确的用眼方法也牢牢地记在了心里。课后我通过多方了解, 学生们通过监督与自我监督正在初步养成正确的用眼护眼的好习惯。
听过的容易忘记, 看过的印象不深, 唯有亲身体验过的才刻骨铭心, 难以忘怀。因此, 教师在品德课中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设计活动, 在活动中捕捉有效的教育资源, 结合活动主题采用“体验”的方式进行教育活动, 让孩子们在体验活动中受到教育, 这样的活动就能有效地走进孩子的内心, 在体验活动中激发他们的情感。教师就这样不露痕迹地打开了孩子的心扉, 开启了孩子们的心灵之门。
三、为有源头活水来———激活生命
苏霍姆林斯基强调:“道德, 只有它被学生自己去追求, 获得亲自体验的时候, 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品德课堂, 只有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 充分利用真实鲜活的生成性资源, 才能使教学真正走进学生内心, 引导生活, 学习做人, 开辟出真实的、灵动的、富有积极向上的生命力的教学理想天地, 让师生充分感受品德学科的无穷魅力。
执教《我们的班级》时, 教师将班级制作成一棵“健康树”, 让孩子们把自己的头像做成一片代表自己的树叶, 组成一棵色彩缤纷的班级树;每片叶子都从树干上汲取水分和养料, 同时也为大树的成长制造养分。首先, 教学以情景剧的形式展开, 设计了两个人物:“开心果”和“心灵博士”, “心灵博士”以卡通人物形象出场, “开心果”唱着歌进场:“最近比较烦, 比较烦……”原来“开心果”数学没考好, 妈妈又爱唠叨, 所以心里实在烦。在“心灵博士”的启发下, “开心果”将“烦恼”写在心形卡上, 挂到了健康树上。每位孩子和“开心果”一样纷纷把烦恼写在心形卡片上, 挂在健康树上。这时“心灵博士”适时点拨:“孩子们, 快乐和幸福就像阳光一样无所不在。一个人, 无论身处怎样的境遇, 只要他怀揣着两块糖, 一块慷慨地赠人, 一块留下自己慢慢品尝, 快乐就会如泉水般涌来, 自有幸福飘逸在心中。”孩子们茅塞顿开, 情不自禁地伴随着音乐唱起了《幸福拍手歌》, 跳起了舞蹈《请跟我来, 让烦恼走开》。孩子们用歌声和肢体语言表达了轻松、愉快的心情, 他们手拉着手共同迈向幸福、快乐而美好的生活。孩子们饶有兴趣地参与着, 情不自禁地交流着, 脸上写满了自豪、兴奋与钦佩。我们欣喜地发现,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 每个学生都融入了集体, 真切体验着集体的智慧、温暖, 充分享受着超越的快乐, 对班集体的感情得到了升华。
总之, 做一名品德课的教师是幸福的, 因为他享有的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最良善的情感!让我们共同努力, 使品德课堂教学呈现出“天光云影共徘徊”的生动景象, 使课堂涌动着师生生命的灵性, 闪耀着师生智慧的碰撞, 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让我们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成为独具魅力的课程!
生命因阳光心态而精彩 篇2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月的塞上江南正是如此,还没来得及露头的小草芽,被寒流、微雪又打回冬日的状态――潜伏待春风,刚吐青的柳枝在寒风中发抖,一片萧瑟!
正月十五,华灯绽艳,五彩缤纷。秧歌舞龙,彩旗招展,锣鼓喧天!烟花璀璨,炮竹连天,孔明灯冉冉升空,像一颗颗星星,飞向那一轮皎洁的明月!扶老携幼举家出游,赏灯猜迷,人潮涌动,笑声飞扬。一片热闹景象!
今夜是欢腾的海洋,城市盛装如出嫁的新娘、光彩照人。
热闹的场面终究掩盖不了春日的寒冷、萧瑟。月光倾洒着冰冷的清光。十四夜的雪花、十五早的浓雾,那一树树的霜枝,都深深地左右着这欢乐的夜晚!湖面上一层薄薄的冰就是对这一切的呼应,仿佛残冬在向新春宣誓的他的存在!
心情如这多变的天气,起起伏伏。有淡淡的`喜悦,有莫名的忧愁,有丝丝的烦躁……
是“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的悲伤?是“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的慨叹?是“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的躁动?是“春风又绿江南岸”的喜悦?是“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的忧愁?我想还是“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让文字在手指下缓缓流淌,任思绪伴时光天马行空。不知不觉中,心静了下来,如当空悬挂的那一轮圆月般静谧。
康岫岩:生命因教育而精彩 篇3
19 9 3年, 康岫岩担任天津南开中学历史上的第六任校长时, 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既传承南开的办学精华, 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使南开在高水平上更上一层楼。
为达成学校的育人目标和学校建设目标, 康岫岩在整体建构学校上实施了八个方面的实践体系。第一, 进德与终身学习促教师发展。第二, 构建富有活力的办学运行机制。第三, 构建德育实施网络。第四, 以课程为核心推动教学改革。第五, 科学训练、陶冶健康身心。第六, 面向世界, 构建南开教育与世界各国基础教育交流、借鉴的桥梁。第七, 注重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第八, 扩充南开优质教育。
同时, 康岫岩在学校实施了具有特色的“体验教育”。首先是体验“社会”。十多年来, 学校坚持让高一、高二年级的学生在学军基地、学农基地、学工基地、抗日根据地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社区教育基地、科技实践基地体验生活、体验社会。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意见》颁布后, 又增加了“义工制”, 规定在业余时间, 高一、高二年级的学生每学年要做82个小时的义工, 并纳入学分。其次是体验“管理”。学校建立了班干部轮换制、高年级学生任低年级学生辅导员制、学校管理班制、学生任校长助理制、社区联络员制等五项制度。这些制度的实施, 使大多数学生在学习期间经受了锻炼, 培养了组织能力、领导能力、管理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
多年来, 康岫岩一直秉持“整体高素养教育观”, 她认为教育的实质是将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成果, 通过各种显性或隐性的教育途径, 再经过学生的内化、积淀, 使其成为学生人生发展中持久的禀赋。教育的过程是学生内在品质、外显行为养成的过程。一个人的素养是一个多种因素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统一整体。因而决定教育有其整体性, 实施高素养教育的进程, 就像在弹奏教育交响曲, 只有整体和谐才有教育力。而实践也证明了“整体高素养教育观”的科学性。
经过康岫岩和全体教师十多年的努力, 现在, 天津南开中学的办学规模已由十多年前的30个班发展为包括南开中学本部、国际部及辐射的南开翔宇学校 (高中部、初中部、小学部) 、培训学校在内的系列学校。办学规模、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均增加了3倍。高中毕业生100%进入大学, 其中重点大学上线率稳定在99%。在国际中学生自然科学学科奥赛中, 南开的学子连续6年获世界金牌。学生整体素养水平高, 学校充满生机与活力, 盛誉海内外。
生命因支教而精彩 篇4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支教工作总结
一年的支教生活即将结束,回顾一年来自己的工作和表现,能够赢得学生的喜爱,受到同事的好评,得到受援学校的肯定,对于我真是莫大的安慰。有人说:“使人成熟的,并不是岁月,而是经历。”的确,这一年的支教生活对我来说,无论在思想上、业务上都可以说获益非浅,我的整个身心得到了提升!有辛苦的付出,就有幸福的收获。
一年支教工作,使我走进了农村小学教育的深处,了解到了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认识到了农村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困难与艰辛,体味到了农村小学老师的酸甜苦辣。在双方领导的支持和同事的关怀下,我顺利完成了第一学期的支教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思想方面:
“支教”工作是我市教育局为贯彻国家、省、市关于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精神,选派城镇中小学在职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任教,促进教育人才资源合理配置,改善农村偏远学校师资力量不足和教学质量不高,为推动教育全面、持续、均衡发展,为实现教育公平,构建和谐教育所做出的一项重要举措。作为十中的一名骨干教师,支教成了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在支教期间,本人忠于党,热爱人民,热爱党的教育事业,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宗旨,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教育教学任务。
二、工作方面
我并没有因为自己是一位支教教师就有了什么“光环”。自从我踏进江店小学校园的那一刻起,就把自己当成一个真正的“江店人”以高度负责的主人翁精神,在每一个平凡的支教日子里挥汗泼墨,辛勤付出。
首先,服从领导工作安排,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按时到校,不迟到不旷课,有事先请假,按时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本学期,我除担任三—六年级的英语课外,还积极地参加了中心校组织的其他活动。
其次,带动全校英语教师、搞好教研工作。作为一名支教教师,我深深地知道,单纯搞好自己的教学,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在抓好自己的教学工作的同时,我尽自己最大的可能去带动全校的英语教研工作,我把十中的“四步十二式”课堂教学模式推广到江店学校,利用业务学习时间,多次给全校的英语教师们上示范课,观摩课,然后和各位老师谈本节课的设计理念、设计思路,并带动老师们积极参加网络教研,和她们一起探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相互交流,共同提高。一年来我坚持听教师的课20多节,并指导她们用全英教学,使学生在英语的环境中,自然而然地学习英语。
最后,我关心学生,奉献爱心,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支教期间,我主要承担三—六年级的英语教学工作,每周共8节课,我深感肩上责任的重大。我在学生身上,倾注了全部的爱。课前,我认真备课,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各种情况,因材施教。课堂上我再现教师的风采,精彩引入,有效点拨,循循诱导,积极鼓励,深深的吸引了每一个学生。课后,我认真批改作业,按“四步教学”处理好学生作业,并对差生进行重点辅导,总是让每一个学生都理解消化了才肯罢休。我了解到这里的学生英语基础差,就在上课的环节中特加了“翻译”这一项目,降低难度,使多数学生都能轻松地学好英语。课前课后,我教学生唱英文歌曲,编演英语话剧,一起疯狂说英语,培养了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树立了学好英语的自信心,打破了农村娃学不好英语的传说。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找学生谈话聊天,拉近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通过了解,我感觉农村的学生真的很苦,班上有四分之三是留守儿童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爷爷奶奶也只能是管住孩子的吃喝,很少给孩子必要的交流和学习上的帮助。课余生活贫乏,除了看电视、疯跑之外别无其他。为了让孩子受到正常的思想教育,我想到了书籍,我动员曾经教过的学生让他们把自己不看的四十多本书带给孩子们,看到他们拿到书后欣喜若狂的样子,我心头热乎乎的。
【生命因阳光心态而精彩】推荐阅读:
生命因教育而精彩09-25
生命因……而精彩作文07-10
五年级生命作文:生命因品读而精彩07-05
生命因你而精彩06-18
生命因挫折而精彩征文07-25
生命因对手而精彩初一作文07-18
世界因生命而精彩-话题作文09-30
生命因色彩而精彩高一作文12-02
生命因磨练而更精彩作文01-09
生命因与众不同而精彩初二作文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