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修文化

2024-08-15

研修文化(通用11篇)

研修文化 篇1

校本研修是从学校实际教育情况出发,依靠学校教学特色与优势,展开教育教学的研究工作,期间开展的各种教研活动是最为重要的研究载体。在新的教学形势下如何推动教学方案的实施,实施语文校本研修,构建语文教研文化呢?

一、要制定校本研修的实施制度

以“半日教研制”为例,教师要为校本研修保障一定的时间,比如每周三下午,安排语文教师不排课务,并全员参与研修活动,活动组长负责点名登记,保障校本研修活动的顺利开展。每次的研修活动都要确保有明确主题,通过方案记录,分享交流成果。同时,明确规定活动开展的次数,比如开展的活动每学期都要进行四次,同时保证备课活动定期举办六次。此外,学校还要针对语文校本研究工作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与考核评价制度,按时检查并督促,及时进行总结,在交流活动中分享成功效果与经验,分析反馈问题,进行有效解决,根据对应的激励机制给予教师一定的奖励。

二、需要校本理念引领,搭建研修平台

小学语文的教研组要得到学校的大力支持与保障才能更好地开展教研活动,要实现在组内“学校———教务处———教研组———教师”研修网的建立,通过健全完善的制度来规范具体研修工作的实施,同时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与奖励制度,在完善继续教育体系的基础上建立校本评价机制与长效机制,保障小学语文校本研究策略的稳定实施与发展。由于语文学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集合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因此具体到学科的教学与备课,就要注重到汉字书写、应用功能教育的强化,并加大对于阅读量与阅读范围的重视,实施作文渗透化教学,以校本研修的形式培养教学“引领者”专业化成长,建立并应用优质课程的资源。

三、要立足语文学科,拓展语文空间

语文校本研修工作开展必须保证重点突出、步骤清晰、反思有效、小结准确,在学生提升学习能力的同时,自主形成合作学习的意识与模式,并逐渐促进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教师要在其中发挥引导的作用,并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与教学发展,教与学相长,师生共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更为广阔的空间与更为良好的环境。例如围绕“我的语文课堂”、“在这里我能学到更多的语文知识”、“成为一个更加专业的语文教师”、“构建阅读艺术的语文课堂”等形式的交流,此外,还要加强在培训工作上的力度,扩大研修的普及面和覆盖面。

四、需要创新教学课堂,落实知识目标

语文的教学不但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同时也是知识性与创造性的结合,但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时代背景下对语文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该将兴趣的培养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将提高语文综合素质作为主要的动力,全面提高自身的语文研讨能力,并形成新时代背景下核心的课题。在日常的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更要在这一理念指引下投入到教学工作中,以常规教学为基础,强化自身对基本功的掌握程度,并落实教学目标的三维方向,以学生的知识水平构造和语文学习能力为准循序渐进地完成从“知识训练”到“强化能力”的转化,并真正形成提高语文素养的改变。

五、要潜心研究教学,促进语文发展

常规教学多采用全程互动的形式展开,通过丰富语言表达、增强实践应用的方式积极参与各种教研活动,并设置相应的教学论坛、教育论文等形式,丰富教学技能的提升渠道,提高业务素质与教学能力,努力向科研型与专业化的方向发展与成长。比如,针对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与特点,在教堂上侧重强调“写字教学”和“阅读教学”,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经验,并针对平时反馈的各种问题如“如何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如何处理语文的教学练笔”等方式展开校本研修,将“语文教学”转变为“发展教学”,将描摹书写转变为应用书写,打破过去教师同教案,学生同课堂的操控式模式,使得对话课堂、互动课堂、创新课堂成为当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常规模式。

六、要聚焦校本核心,形成课例反思

将关注点聚焦到校本研修课堂上,并以具体实践为问题的核心,充分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通过课中观察,案例研究,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对课堂的教学问题进行反思,不断调整并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首先是确定主题,语文组组长分析教师的笔录以后,召开座谈会,针对教师们普遍存在的教学问题梳理分类,确定主题,拟定计划,安排探讨时间及观察内容。其次,观摩课堂与分析案例,教师在研修课堂的实施过程中,详细记录参与者的课堂行为,得到第一手资料,并围绕主题,探讨感触最深的课堂事件,分析案例,集体会诊,进行反思性课改,不断完善教学措施。最后是实现创新,由教研组集体对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反思,总结体验与收获,最终以论文或案例评论的形式发表总结与经验,以做创新参考。

摘要:<正>校本研修是从学校实际教育情况出发,依靠学校教学特色与优势,展开教育教学的研究工作,期间开展的各种教研活动是最为重要的研究载体。在新的教学形势下如何推动教学方案的实施,实施语文校本研修,构建语文教研文化呢?一、要制定校本研修的实施制度

研修文化 篇2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远程进修,我受益匪浅。

此次进修内容大致包括:1.中华民族精神的主旨内涵与基本特征;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解读与传播;3.新目标新征程新篇章;4.十九大精神的学习领会与教育践行;5.汉字与中国文化6.书法—中国文化的核心;7.汉字书写新技术“三度四适法”;8.《清明上河图》和华夏文明;9.中国文画艺术欣赏;10.中国民俗文化;11.中国戏曲的审美特征;12.青铜器的世界戏剧、建筑、古典小说、词和诗例评赏;13.《红楼梦》;14.巴金,鲁迅、冰心与中国现代文化;15.国内外教育名著导读如《爱弥儿》《普通教学法》《多元智能》等优秀作品。

现在我有几下几点感谢想与大家分享。

一.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它包括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自己的理论体系,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到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再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党在坚持根本理论阵地的同时,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和继承,也给予了更多的关注。通过学习《红楼梦》、汉字---中国文化的核心等等中华传统文化,我体会颇深。学国学是当今很热门的一个词儿,是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正视。其概念广泛、内涵丰富、分类多样,把我们祖辈们的经历、体验、方法以及感悟都融入在这些文字中,为我们后人所一一品读,并领悟其中的奥妙。他们把这些经典留给我们,自然是希望我们代代相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二.学习的重要性。

人的一生是从学习开始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开篇即提出了以学习为乐事,反映了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一个人在生命的历程中,有很多不可知的部分,但是知识可以增长才干,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因此,我感到爱学习是一种快乐,想学习是一种幸福,求知若渴是一种喜悦。学习新知知识,温习旧知识是一件让我们感觉愉悦的事情,学习能使我们提高素质、增长才干。所以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三。努力践行。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只要我们认真去学习、去思考、去感悟,就会明白其中的许多道理。在为人处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就有了做人的准则,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和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说话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就是指凡事说出去的话,首先要讲信用,不可以欺诈别人或者胡言乱语,话说得多,不如说得少,说话只要恰当,切题就行,不要花言巧语。尤其是我们面对学生,要为自己说过的话负责,所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说的就是这个道道理。今天我上语文课正好讲到孔子云:“言必信,行必果”,就是指凡事说出去的话,首先要讲信用,不可以欺诈别人或者胡言乱语,话说得多,不如说得少,说话只要恰当,切题就行,不要花言巧语。和“一言既出”,说出去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不可收回,不可反悔。对学生们提出的意见建议我们要认真研究解决,要敢于承担责任。不光是严格要求学生,更要切实放到自身上来。所以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少说抱怨的话,多说宽容的话;少说讽刺的话,多说真诚的话;少说命令的话,多说尊重的话;少说批评的话多说鼓励的话。弟子规就是人生的交通规则,学弟子规的每一句,是学它每一句话后面的存心。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我更需要努力逐步改掉坏习气,培养好习惯。四.懂得感恩。

对一个人而言,应该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体现在一个“孝”字上,“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想一想这些都是我们做儿女的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却有很多没有做到:经常会把工作中的不良情绪带回家,面对父母的唠叨,不能很好的给予劝慰,置之不理.怀念坐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的那种如沐春风的感受,怀念着以前的一切,总是抱怨周边的环境太过复杂,抱怨这个社会是多么的世俗,忘了继续追寻生活的美好。在不遇到问题的时候,充满自信的对待一切,而在遇到真正挑战的时候,既没有小隐于野的气魄,更没有大隐于市的心境,也只不过是俗人一个。所以非常感谢家人在我无助的时候给我安慰和温暖。感谢领导在我事业彷徨的时候给了我机会参加传统文化的学习,提醒自己应该如何继续以后的人生。自从我自己学习传统文化以后,就越来越感觉到这条路其实一直有人陪伴前行。也希望有更多人受益。学习的道路还很漫长,希望大家都能够践行圣。中国传统文化给后人留下了浩如烟海的古籍,光辉灿烂的思想,绵亘不绝的历史,深邃玄奥的智慧。

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会让人受到很好的熏陶,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和四书五经等等,这些古人给后人传承下来的优秀文化遗产,特别值得我们深入的学习和思考。教书育人的前提,就要让孩子先学会做人,然后再做事,万事德为先,一个人有了良好的品德,才会在学习和工作中得到大家的肯定和认可。因此,我觉得:现在的中小学幼儿园也应该把这些传统文化载入课程,不只是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学习,真正让下一代从中悟出些做人做事的道理。同时我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一定要以身作则,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育人者,承担着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光荣职责。教师的仪容、表情、举止、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都成为学生和社会的楷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为那会影响到学生。

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对于我,是一次很大的心灵震撼。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管是对历史负责,还是对未来负责,都应保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的特色,是中国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是五千年文化的积累,是中国文化保持长久生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我要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整理,从中吸取精髓,使之发扬光大。

研修文化 篇3

关键词:远程培训;民族地区;教学实践

一、“醉”在远培优势,勤于主动参与

在众多的培训模式中,为什么远程培训会让我“醉”入其中,无法自拔,深深爱上了它呢?

第一,培训系统具有开放性。它不受时空的限制,面向所有教师开放。教师不会因地处偏僻、工作繁忙和年龄、职称、学历的限制而失去培训机会。只要你愿意参加培训,你随时都可以到这个培训系统中来。

第二,培训主体具有自主性。受训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按照自己的时间安排学习进度,选择完成学业的时间,把学习变成一种轻松愉快的活动。此外,受训者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学习课程,根据自己意愿和专业发展方向,决定学什么而不学什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接受培训的教师,从传统的被动学习者变成了学习的主人。

第三,培训内容具有新颖性、共享性和针对性。培训平台能够链接最新的教育信息,集中全国的优质教育资源,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科前沿动态,不断更新观念,更新知识,提高水平。所开发的培训内容,力求贴近实际,贴近课堂,贴近学科,以案例为主体,让教育资源短缺的山区、农村、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

第四、培训过程具有交互性。网络的交互性为教师的学习提供了自由的互动对话环境,教师可以进行在线的课程学习和研究、后续的讨论和辅导,可以加入论坛参与讨论,建立博客,上传教案、课件,发表论文、反思日记,进行教育叙事研究。

第五、培训成本具有經济性。参加远程学习,教师不需要再增加其他的设备,不会增加经济负担。据统计,远程教育所需成本不到传统培训方式的1/20。可以说,现代远程教育为教师培训特别是山区、农村、贫困地区的教师培训提供了一条经济便利的道路。

面对这样的优势,谁还会把持自己的,矜持地孤立呢?唯有积极主动参与其中,才能真正收获所得。

二、“醉”在远培模式,志在有效实施

新颖实用的培训模式的建立,如何有效实施,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我们的培训任务,也是我们的困惑。如何保证远程培训的顺利推进与有效实施?在“知行”中国的班主任远程培训和高中新教材培训中,已积累了一些经验,为全市全面铺开的学科远程培训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在多年的培训中,逐渐积累总结出了几点模式:

1.“梯级式”的辅导模式。在我们的各类培训中,培训网技术指导现场培训各省、市、县辅导员,再由这些辅导员辅导各区、县辅导员,再由区县辅导员培训校级辅导员,再延伸到学员。这种“网络技术平台——省级辅导员——市级辅导员——县级辅导员——校级辅导员——学员”的“梯级式”辅导员培训,解决了培训技术平台许多的解释、指导等麻烦,做到了快速、高效。

2.2.“动态式”的报道模式。在培训平台里实施的通讯报到,一是方便管理方及时掌握学员学习情况,二是告知学员自己的实际学习进度,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除了对学习进度的的统计,还在里面报到学习中先进的人物故事、学校专题报到、优秀作业选录等等,把我们的学习人文化、情感化、专题化、专业化,让我们每一个参加者感受到的不是一组组冷冰冰的数据,而是在一个充满着温情和谐的大家庭里倾诉教育衷肠。

3.“捆绑式”的管理模式。在我们的具体培训实施中,只有管理单位和辅导教师是远远不够的,由于地理环境,设备设施的不完善,学员运用技术的不均衡??培训并不会一帆风顺,要克服这些困难,需要多角度、全方位的参加。如何设立一个完善的管理机制,是我们急需考虑的问题。

4.“研讨式”的学习模式。在学习中,单纯的任务完成很简单,只要经过辅导教师的指导后,基本都能完成任务。但要把这样的学习运用到实践中,就需要辅导教师结合实地实情,组织学习者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因此,我们拓展了班级研讨主题活动,根据学科特点,联系当地教育教学现状,提出具有价值的学术主题,让大家占在理论的高度各抒己见,为本地教育献计献策,形成专题,让我们的学习理论化、科研化。

5.“互动式”的评价模式。培训学习,不能学完就完,要让学有所获,学以致用,就得实施一定的评价体系。作为辅导教师,不能做只辅不导,只说不做,只看不批的工作。学员也不能只看不做,只做不思,只思不动这样的机械学习。要真正落实,确保实效,我们要做的是在培训过程中落实好“资源学习——作业完成——研讨交流——互动提质”四个互动式的环节。

三、“醉”在成果喜人,行在学以致用

不管什么学习培训,目的就是要有学以致用。如果我们的学习没有好的结果,那就失去了学习的意义。在我们的远程培训中,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每次都是以百分之百分合适率、完成率完成交卷。这对发达地区的参培者来说,是很容易的事,可是,在偏远山区的民族地区,确实是一种难上加难的工程。加上老师们培训完后,不像传统的培训那样,回家就忘,而是随时随地都能在网上查到自己的培训成果,当在教学中遇到疑问和不同理解时,都会借助网络询问,资料查找求证,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有这样的效果,我怎能不“醉”,怎能不“醉”呢?我相信,这样的结果是你,是我,是所有教师最愿意看到,最希望做到的。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辅导教师,希望在这条专业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在辅导中,不但带领大批的语文教师成长在专业道路上,自己也从中收获着。远程培训,也许是一种考验,也许是一种煎熬,也许是心血的凝聚,风雨之后并不一定会出现彩虹。但走专业成长之路,夙愿已斯,我坚信,经历过浴火的凤凰会更加美丽,更加诱人!

研修文化 篇4

一、“绿茶文化”——促成教师专业互助

把“绿茶文化”引入校本研修,就是给教师提供更有效的思考、交流平台,旨在深化校本研究的内涵,营造教师专业互助的良好局面。我们发现目前采用较多的听课反馈式、个人反思式、骨干辐射式、城乡联动式等校本研修模式,存在着教师参与面比较有限、信息传递单向、忽视教师学科知识结构的完善和专业理论知识的充实以及精神层面的引领等缺陷。为构建校本研修新模式,扩大研修活动的受益面,丰富研修活动的受益点,从2010年开始,我们把“沙龙”和“笔会”创造性地纳入到了校本研修这一领域中,有效促成了教师专业互助,通过同伴激励,激发教师自我提高专业成长的夙求。

1. 教学沙龙:营造教育智慧的交流场

教学沙龙一般每学期举行两次活动,起初由各学科组结合各自学科需要上报沙龙主题,经教科室统筹安排,制定相应计划,落实活动时间。在经历了从一开始的“结构粗放、无序发散”到“主题细化、生成有限”再到现在的“多向激发、有序聚焦”三个阶段后,“主题式教学沙龙”这一特色研修品牌也逐渐走向了成熟。一次有效的教学沙龙要做到以下三点:

(1)精心确定主题。

很多老师之所以对研修活动兴趣不大,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研修活动的主题太过空泛,缺少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要让老师们有效参与,精心确定主题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从2010年至今,该校已经成功举行了九次教学沙龙活动,在主题的选定上有的直面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有的指向教学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有的关注教师的职业发展,有的研讨学生的学习成长。主题的精心选择,有效地突破了传统研修模式“受益点单一”的瓶颈。

(2)认真进行前期准备。

为提高沙龙的实效性,要求参与的老师能针对主题回顾整理各自的认识,广泛搜集学习相关素材,从而做到发言观点明确,事例丰富。同时沙龙活动主持人还需精心策划预设,准备好交流提纲,以保证在主持过程中收放自如,促进参与者生成即时观点,形成良好的“沙龙场”。

(3)及时做好总结反思。

每次教学沙龙活动后,该校都会将现场录音整理成沙龙实录,并上传到校园研修平台上。及时总结沙龙活动,既是对整个沙龙活动的回顾,清晰老师们在沙龙活动中的所得,以指导老师们更好地进行教学实践,同时,又能激起老师们对沙龙主题的后续思考,使交流从结束又走向开始。

2. 渲意笔会:激荡教育灵感的碰撞场

在对很多名师的研究中,我们发现笔耕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路径。但当下有不少老师由于日常教学任务比较繁重,在论文写作上又缺乏引领和指导,出现了“重实干,轻笔耕”的现象。为了唤醒老师们勤于思考、善于笔耕的热情,引领老师自觉地把教学实践所得转化成教学思想,学校创立了“渲意笔会”,这一“在休闲中实现专业发展”的研修模式成为了教师碰撞教育智慧、激扬写作灵感、倾泻教育理念的又一平台。

渲意笔会一般一学年安排一次,利用一两天的休息时间,赴相对安静的地方外出研讨。参加笔会的成员包括论文写作的教师和各学科骨干。为使笔会更加有效,在举行笔会前需做好前期准备工作。首先,各教研组根据研究主题组织教师自愿报名;然后,报名教师独立选择论文写作点,组织论文结构;接着,各教研组集中研讨写作论文的论点及素材的合理性,进行第一次修改;最后,参与教师各自修改提纲,准备相关素材,制作简易幻灯片,准备交流材料。渲意笔会的具体交流活动分为个体发言、专家点评和集体会诊三个步骤。个体发言时,教师逐个用PPT为大家呈现自己论文的框架结构,并作相关的说明;接着由校内骨干教师组成的各组专家对每位教师的提纲从论文写作素材的实效性、论文结构的合理性、标题论点的贴切性等方面进行当场点评;最后分语文、数学和综合三大组进行小组深入细致的会诊式交流,要求每位参与教师完善自己的写作提纲,完成初稿。为切实提高论文质量,回校一周后,教师对各自的论文进行细腻撰写和精心修改,各教研组的负责教师继续进行跟踪服务。论文初稿出来后,组织组内教师对这些论文进行再度讨论交流,集思广益,通过交流实现“自助助人,享受成长”的研修目的。

二、“红酒文化”——引领教师科研提升

教师的教科研就如同红酒一般,初入时都觉得困难重重无从下手,但坚持以后就会逐渐体会到教育处处可研究,教育事事是研究。为打破学校科研的瓶颈,激发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激情,促成教师“由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的传授者、学生行为的监管者转变为现代意义上的教育家”,该校成立了“草根研学堂”,为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提供强有力的后备保障。

以“草根”来命名,是基于扎根一线教师的教育科研。草根研学堂是该校组建的一支教师科研骨干队伍,由参与各级各类课题研究的教师组成。研学堂以校教科室为组织机构,外聘市内外科研专家为该校科研导师,与各课题组教师进行一对一结对辅导,从而达成对课题的动态化田野式管理,切实提高教师的科研成效。草根研学堂一般每月开展一次课题例会,包括课题指导、专家讲座、科研心得交流等形式。该校定期邀请外聘的专家进行课题指导和科研方法辅导,使教师掌握一定的科研工作方法,以便更好地开展小课题研究工作。为加强课题的动态管理,该校在校园博客中创建了“草根研学堂”博客群组,各课题组成员可上传研究材料,以达到过程跟踪和及时指导的目的。

为扩大课题研究的参与面,研学堂对教师的课题研究提出了“以校总课题为龙头,以教研组课题为研究重点,以教师小课题研究为落脚点”的上伸、下延、平铺式的立体型研究机制,打造了“科研先导,研训联动”的校本研修机制,努力提升校本研修的科研含量。目前,各教研组根据本组特色,申报了不同等级的立项课题,组内的研训活动围绕课题研究进行思考和实践,自觉地为日常研修注入科学性和研究性,做到研修科研化、问题课题化、实践理论化。

三、“咖啡文化”——丰富教师精神生活

咖啡,需要慢慢品,细细尝,人们可以边品咖啡边读书看报,也可以高谈阔论。把“咖啡文化”引入到校本研修中,扩展了校本研修的范畴,使校本研修向教师的业余生活拓展。为使教师更好地利用闲暇时间,陶冶教师情操,2010年初,该校成立了“红树林读书会”,看书、谈书、思书,成了教师业余最重要的精神生活。

红树林读书会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教师人文素养”为目标,以“完善自我,发展学校;享受职业,美丽人生”为口号,由喜爱读书的二十多位教师自愿组成。读书会每月向读友推荐一本书,涵盖励志类、文学类、教学类等多种书籍,如《启动心的力量》《论语心得》《窗边的小豆豆》等,至今已阅读了约十余本书。读书会在学期初,由会员推荐阅读书目,在删选的基础上确定阅读书目,制定本学期的阅读计划。根据计划按月下发一本阅读书目,教师利用闲暇时间自由阅读,可根据阅读体会撰写读书心得。读书会每月举行一次集体交流活动,形式有沙龙交流、外出采风、专家讲座、小组研讨等,让读书会成员在轻松休闲的氛围中,享受读书乐趣,修炼心性。

读书会活动极大地丰富了读友的业余生活,丰富了教师的精神世界。一位读友在回眸读书会活动时写道:“读书会的活动,丰富了我们单一的业余生活。灯火阑珊的夜晚,我们相聚在一起,几盏灯光,几盘水果,简单而又质朴。我们聊着深藏心底的小秘密,借着大家的理解和鼓励疗好了内心多年的伤痛,重启心灵力量;我们聊着古代圣贤的名言,体味着人生的立身之道,在浮躁功利的当今社会中寻找一泓清净高雅的心灵鸡汤。夜晚,因为我们的相聚变得温柔无比!借着读书会,我们猜字谜、踩气球、比拼盘,玩起这些带有浓浓童真趣味的小游戏,我们发现原来快乐竟是这么简单!”读书会活动激发了教师的读书热情,开阔了教师的教育视野,陶冶了教师的情操,也促动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内需,为校本研修活动从被动走向主动搭建了和谐的桥梁。

校本研修文化内涵的重新塑造,一方面彰显着强大的导向功能,引领着教师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学习;另一方面它还呈现出卓著的凝聚功能,使教师原有的个别的、无序的、自发的个体研究转变为群体的、有序的、自觉的团队研究,使教师对这个团体产生了强大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再者,它更蕴涵着“润物细无声”的熏陶功能,在特色研修文化所营造的浓浓的研修氛围中,教师的信仰、观念、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自然受到熏陶,科研的意识被不断强化,研修活动从被动卷入到主动参与,不少教师由此开始走上了一条自我发展的研究之路。我们坚信:文化塑造,是校本研修的必然走向,以团队文化的建设为切入口,应该是有效提升校本研修实效的可行路径,它必将引领教师走上专业成长的持续的、健康的发展之路。

摘要:校本研修的开展不能仅仅依靠外部管理、规范制度、检查评比,而需要在学校内部形成一种具有传承性的文化,充分调动教师的内驱力,才能真正促进每位教师的发展。近年来,浙江省奉化市实验小学以团队文化引领为切入口,充分挖掘校本研修的文化内涵,营造出“绿茶文化”“红酒文化”“咖啡文化”等一系列特色研修方式,走出了一条“制度保驾护航,文化引发内需”的研修之路,营造出芳香四溢的“自助助人,享受成长”的校本研修文化。

关键词:校本研修,文化引领,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王洁,顾泠沅.行动教育教师在职学习的范式革新[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企业文化与品牌建设高级研修班 篇5

企业文化与品牌建设高级研修班

2010年10月16-17日 深圳

=================================== ◆主办单位:上海普瑞思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参课对象:董事长、总裁、总经理、副总经理、人力资源经理等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 建议企业高层团队和人力资源经理集体报名参会,从根本上实现企业文化的整体突破!

◆标准费用:优惠价RMB2800元/人(费用含:专家授课费、资料费、咖啡茶水等)=================================== 2007年11月,中国移动全国30家省市分公司企业文化负责人参加企业文化与品牌建设内训课程

2008年5月,创维集团张学斌董事长携28名高层参加企业文化与品牌建设内训课程

2009年9月,南航、东风日产、烟台万华、劲酒等数十家企业高层参加第17届企业文化与品牌建设公开课程

5年来,周老师通过咨询、内训和公开课为1000多家优秀企业提供了系统有效的企业文化突破解决方案 培训风格:

课程设计和完善历时长达6年,汇集周老师8年的企业文化咨询、研究成果,吸收了来自深圳华为、中国移动、摩托罗拉、英特尔、Google、松下、宝洁、广州地铁、联想、万科、IBM等优秀企业的企业文化突破经验,高密度、超实用、简单可执行,真实的案例共享,让您体验到对企业文化与品牌建设的深刻感悟和运筹帷幄。课程内容

模块一:企业文化人心化,准确把握企业文化体系的理解与构建

----企业文化主要依赖于企业自身的积累与沉淀,全体成员实际共享的文化才能称之为企业文化,中高层管理人员对企业文化的认识与共识决定了企业文化的整体水平。

第一部分 把握根本—如何获得企业持续的原动力?:领导者的最高境界是旁观者:“当员工达10000人时,我只要站在员工后面,心存感激即可。”--松下幸之助

◆ 企业文化及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密码

◆ 如何打造一个持续强大的企业

◆ 中国企业管理面临的挑战与机会

◆ 企业经营的四种模式

◆ 企业经营的核心本质

◆ 企业文化的四重境界

● 案例分享:为什么中国众多冠军企业不堪一击?

● 案例分享:丰田公司真正的成功秘诀。。。第二部分 持续基因—企业文化的真正内涵与逻辑:如果用一个字来体现企业文化,那就是“魂”,魂的一边是“云”,代表着梦想,一边是“鬼”,代表着传统!

◆ 企业文化的概念与特征

◆ 企业文化的功能与作用

◆ 企业文化的真正内涵

上海普瑞思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 企业文化突破框架

◆ 企业文化突破的总体思路与阶段流程

◆ 企业文化人性论

● 案例分享:如果失去梦想,企业将会怎样?

● 案例分享: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秘诀。。。

第三部分 C1:企业文化提炼—企业文化清晰化:企业文化决定着企业的跑道与方向,企业文化的清晰度是其能否发挥效用的关键!

◆ 企业文化核心要素构成与逻辑

◆ 企业价值观的本质与内涵

◆ 企业使命的本质与内涵

◆ 企业愿景的本质与内涵

◆ 企业文化核心要素整体分析

◆ 企业文化核心要素提炼流程与工具

● 案例分享:格兰仕企业文化核心框架诊断

● 案例分享:阿里巴巴企业文化核心要素解读。。。

第四部分 C2:企业文化整理—企业文化体系化:系统的力量是巨大的,系统之间相互印证,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体系化的程度决定企业文化力量的强弱!

◆ 企业文化体系的三个标准

◆ 企业文化体系框架与关键要素

◆ 企业理念体系的归纳与阐述

◆ 企业行为体系的规划与设计

◆ 企业形象体系的规划与设计

◆ 企业文化手册的内容与编制

● 案例分享:GE持续发展的秘密—GE六大经营理念

● 案例分享:著名企业之员工手册及企业文化手册解读。。。模块二:企业文化行动化,系统掌控企业文化体系的管理与落实

----无论多好的文化理念都是‘虚’的,必须通过一个专业的、人性的‘管道’,让这些理念自然的融进员工的一言一行,只有这样,企业文化才能真正落实并产生价值。

第一部分 潜移默化—企业文化落实的动因与逻辑:人们只会优先按照符合自身文化的思维采取行动!企业文化必须转化成员工的文化才能真正落实。

◆ 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

◆ 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

◆ 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

◆ 企业文化行动论

◆ 企业文化行动理念

◆ 企业文化行动化框架

● 案例分享:MOTOROLA人性化管理制度解读

● 案例分享:跨国公司让中国人遵守制度的秘诀。。。

第二部分 C3:企业文化管理—诚意正心,循序渐进:企业文化需要持续不断的建设和维护,只

上海普瑞思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有理性有效的运作和管理,才能让企业文化工作畅通无阻!

◆ 何为管理?为何管理?企业文化如何管理?

◆ 纲举目张—企业文化措施化流程与方法

◆ 各尽本分—企业文化职责化方法与工具

◆ 正己化人—企业文化培训化方法与工具

◆ 快马加鞭—企业文化激励化方法与工具

◆ 求仁得仁—企业文化考核化流程与方法

● 案例分享:惠普公司的人性化理念如何由虚到实? ● 案例分享:格兰仕梁昭贤的即时激励。。。

第三部分 C4:企业文化传播—耳濡目染,心领神会:企业文化主要就是企业人员的共同意识,传播是建立共同意识的最有效的途径!

◆ 企业文化传播要素与框架

◆ 口诵心惟—企业文化口号化流程与方法

◆ 温故知新—企业文化故事化方法与工具

◆ 推心置腹—企业文化沟通化方法与工具

◆ 名正言顺—企业文化广告化方法与工具

◆ 水滴石穿—企业文化重复化流程与方法

● 案例分享:壳牌与微软公司的企业文化传播

● 案例分享:以心换心--柳传志和杨元庆的“秘密”沟通。。。

第四部分 C5:企业文化落实—春风化雨,落地生根:文化在哪里?文化就在你(员工)心中,企业文化落实不仅需要企业的„心‟,更需要员工的„心‟!

◆ 企业文化落实的内在逻辑

◆ 顺水行舟—企业文化氛围化方法与工具

◆ 百炼成钢—企业文化活动化方法与工具

◆ 怡情养性—企业文化文艺化方法与工具

◆ 心安理得—企业文化感觉化方法与工具

◆ 心甘情愿—企业文化感情化方法与工具

● 案例分享:通用电气公司的情感管理

● 案例分享:为有源头活水来—某集团公司班组文化建设。。。

模块三:企业文化生命化,高效引导企业文化体系的更新与突破

----企业文化的生命在于创新,失去生命的企业文化必然枯萎,建立一个企业文化自我突破的机制与流程,就相当于给企业文化赋予了生命。

第一部分 发展瓶颈—企业必须面对的六大文化抉择:成与败,生与死,你放弃什么,你就能避免什么,你选择什么,你就会得到什么!

◆ 虚与实—有无相生,脚踏实地还是更上层楼?

◆ 古与今—千年传统,文化旗帜还是精神食粮?

◆ 人与神—神在人在,企业的神灵究竟在何处?

◆ 上与下—本是同根,为何总是走不到一块去?

◆ 父与子—薪火相传,我们为下一代留下什么?

上海普瑞思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 家与国—家国天下,产业报国还是共生共长?

● 案例分享:朴实造就伟大--梁庆德的人神论

● 案例分享:中国企业国际化还缺少什么基因?。。。

第二部分 道法自然—企业文化突破的动因与逻辑:入口决定出路,起点决定终点,性格决定命运。从哪里开始,就会从哪里结束!

◆ 突破什么?为什么要突破?

◆ 企业文化简单论

◆ 企业文化本质论

◆ 企业文化平等论

◆ 企业文化矛盾论

◆ 企业文化包容论

● 案例分享:中国足球的致命败因

● 案例分享:是什么让创维能从容应对危机?。。。

第三部分 C6:企业文化诊断—追本溯源,拾遗补缺:3岁看80,言行定成败,你目前的一言一行中体现着你的未来,对现状的了解和改善能够重塑你的未来。

◆ 企业文化诊断思路与框架

◆ 企业文化系统性诊断方法与工具

◆ 企业文化真实性诊断方法与工具

◆ 企业文化一致性诊断方法与工具

◆ 企业文化适应性诊断方法与工具

◆ 企业文化平衡性诊断方法与工具

● 案例分享:华为企业文化理念体系突破

● 案例分享:企业高层关于价值观的六个问题。。。

第四部分 C7:企业文化突破—与时俱进,更上层楼:企业能否不断的创造新的价值决定着企业能否持续,企业文化需要的是不断突破,不能固步自封。

◆ 企业文化核心理念体系突破

◆ 大浪淘沙—企业文化简单化流程与方法

◆ 相反相成—企业文化反面化流程与方法

◆ 旗帜鲜明—企业文化主题化流程与方法

◆ 寓兵于民—企业文化个体化流程与方法

◆ 无为而治—企业文化生活化流程与方法

● 案例分享:IBM核心价值观重塑

● 案例分享:万科企业文化主题化突破。。。讲师简介 周键老师

 企业文化咨询总监,高级战略咨询顾问、高级培训师。

 自2001年以来大部分时间和精力均投入到企业文化突破方案的研究、咨询和培训。 拥有10余年企业高层管理经验,8年管理咨询及培训经验,从事过企业文化、战略、HR及营销等工作。

上海普瑞思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 文化底蕴深厚,思维敏捷,思路开阔,颇具创新意识与魄力,在企业文化及战略方面具备资深综合实力。

 主持了近百个企业文化、战略及管理体系方面的咨询、培训项目,其高度的责任感和系统的管理创新能力得到了众多客户的一致认可。

 职业经历:历任著名跨国企业副总经理,大型民营企业营销总监,柏克莱(BCA)管理顾问公司战略咨询顾问,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高科技管理项目(MOT)咨询顾问。 培训风格:授课真诚谦和、激情热忱、语言平实、幽默生动、节奏流畅、互动有序。内容充实新颖、深入浅出、结构严谨、系统高效、实战适用、贴近企业。

部分参课学员课后评价

 讲师充满激情和感染力,课程内容丰富,生动,具有指导和可操作性----浙江新柴控股集      团公司 商董事长

课程自成体系,讲师真诚有趣,课程中时常能感受到较大启发----广州市邮政局邓局长 课程时间紧骤,内容充分,毫无浪费,课后有酣畅淋漓之感----东方通信人资部周经理 这是我所听过的国内最系统、最前沿的企业文化课程,周老师可以说是国内顶尖的真正的企业文化专家----河南旭阳科技集团公司张董事长

课程的深度及广度让我切实感到物超所值----普天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李总监 内容系统,可操作性强,我确信主办单位是花了大力气来开发这门课程的----重庆钢铁集团公司宣传部王主任

老师博学多才,课程如行云流水,随着课程的深入,越发感受到课程的价值,对企业的发展有很多的助益----白马集团公司周总经理

 类似的企业文化问题我们每天都会遇到,老师的总结和剖析相当到位,让我们耳目一新,豁然开朗,解决思路也油然而生!----四川投资公司李副总经理  除了课程内容带来的收获外,还从老师在不经意的话语当中获得了6条理念,这6条理念对我来说可谓是冲击巨大----南京石城税务师事务所顾副所长

培训、辅导过的部分客户

研修文化 篇6

关键词:园本研修;文化自觉;研究过程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已经逐步步入一个充满生机的研究领域,并已形成众多新的幼儿教师教育的理念。从近30年的研究文献看,研究内容日益丰富,研究范围逐渐扩大,研究路径追求多样,但其中都蕴含着一个根本性的趋势就是:追求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文化自觉。这种研究共识也将逐渐地对决策者、理论研究者和实践者产生积极的意义,从而为幼儿教师教育和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一、园本研修中幼儿教师的文化自觉

2012年2月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作为引领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提出幼儿教师应“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其中的“反思与发展”领域提出了“主动收集、不断反思、探索和研究、制订专业发展规划、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等基本要求。

文化自觉,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和自我构建。幼儿教师的文化自觉则在于幼儿教师能否自觉地把社会赋予的外部目标转变为内在成长的需要,自觉地研究儿童、参与教育,激发从事幼儿教育活动的创造力,使教育劳动成为幼儿教师的创造性活动。从这个角度讲,幼儿教师从事教育活动,应该是幼儿教师自觉主动地把教育活动看作实现自身价值、体现自我意义的过程。

二、研究过程与方法

(一)幼儿教师文化自觉的理论构想

通过对幼儿教师文化自觉、园本研修相关文献的研究,并结合开放性访谈,本研究设计了发展意识、交流对话、反省思考、实践研究、自主学习等五个维度。发展意识指幼儿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有明确的促使个体专业成长的信念和意识。交流对话指的是,幼儿教师能够主动与他人进行合作和交流,不断固化其与幼儿教师有关的角色价值与行为规范。反省思考,是指幼儿教师能够认识到并反省日常生活和教学环节,并能从自身现状、教学情境、幼儿成长以及人际交流中发现问题。实践研究,指幼儿教师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引下,立足个体的情境性知识与经验,通过提炼、概括和总结,逐渐丰富个体的实践性知识,提升实践智慧,建构个性化教育文化。自主学习,指幼儿教师个体不断通过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逐渐延伸和拓展个体已有的知识,重构自我知识结构,提升理论水平。

(二)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采取自编的包括44题的园本研修中教师文化自觉问卷。问卷采用里克特(Likert)五点量表计分,为完全符合、基本符合、一般、基本不符合、完全不符合,以5、4、3、2、1五种记分。本问卷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3,分半信度为0.86。此外还结合了包括35题关于园本研修实施的问卷,以园本研修形式、态度、内容、效果等为问卷的主要内容,对教师所在的8所幼儿园进行了同步调查。

三、幼儿教师文化自觉的要素构成与分析

(一)幼儿教师文化自觉的整体状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73份,有效率为86.5%,测试中女教师168名,男教师5名。幼儿教师文化自觉动态生成的各个维度得分及其总分均在3.7分以上,处于中上等水平,即说明参与本次调查的幼儿教师的文化自觉基本处于积极的成长发展状态。其中,实践研究、交流对话、自主学习、反省思考各维度的均值由高到低分布,体现出从行动到思考逐步递减的趋势,这揭示了幼儿教师群体文化的特点,也说明了幼儿教师文化自觉发展的路径。而“自主学习”这一维度的标准差最大,说明在学习上的自觉性上差异较大。

(二)幼儿教师文化自觉各维度的基本情况

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发现,各项目所属因素上的载荷均介于0.48到0.82之间,说明幼儿教师文化自觉在四个因子上的项目归属均比较明显,四个因素的累积贡献百分比为57.26%。根据理论构想以及Varimax因素旋转后,对提取的四个因子进行命名。因素一共15个项目,内容涉及幼儿教师之间相互交流理解,命名为“交流对话”。例如,“我经常和其他老师一起像聊天一样谈起教育教学问题”“与其他老师的交流加深了我对教育理论的理解”等。因素二共17个项目,内容涉及“我能够接受与自己不同的教学方法”“我觉得自己的教育教学基本没什么问题了”“我觉得自己的能力素质基本够用了”等,涉及的是幼儿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反思和批判,命名为“反省思考”。因素三共6个项目,内容涉及“我认为课堂上应该形成师幼共同探究的氛围”“我喜欢有个性,能独立思考的孩子”“我知道应该从哪些方面突破自己的教育教学问题”等,属于幼儿教师通过自身的教育实践活动来不断改善教学行为,命名为“实践研究”。

(三)幼儿教师文化自觉的基本特点

通过平均数差异分析和方差分析,我们发现幼儿教师的文化自觉在学习经历、工作经历、园本研修有显著性差异。

1.学习经历差异

对不同最高学历的幼儿教师文化自觉总分及各维度得分进行F检验,发现交流对话、反省思考、实践研究、自主学习等各维度及总分上都存在显著差异。对不同最高学历的幼儿教师文化自觉总分进行事后多重比较,发现中师(中专)、大专学历的幼儿教师显著高于本科及研究生学历教师,反映了低学历高于高学历的现象。

2.工作经历差异

教师工作经历的表现就是教龄。依据教龄,将幼儿教师划分为4个阶段:新手型教师(0~3年),发展型教师(4~10年),基本成熟型教师(11~20年),成熟型教师(21年及以上)。对有不同教龄的幼儿教师的文化自觉情况进行F检验。我们发现,各维度上的均值(除自主学习)随教龄的增长逐步提高,在反省思考、实践研究两个维度上有显著性差异。

对不同教龄的幼儿教师应进行多重比较。在四个维度及平均分上,新手型幼儿教师显著低于其他阶段教师,其他阶段的幼儿教师间无显著差异。其中教龄与文化自觉平均分、反思性批判、实践研究有显著性相关,可以说,随着幼儿教师的成长、成熟,其文化自觉水平也会逐步提高。

四、分析与结论

(一)幼儿教师的文化自觉处于积极的成长状态

在本研究中,通过对幼儿教师文化自觉的构成要素进行分析,发现幼儿教师文化自觉的结构由交流对话、反省思考、实践研究和自主学习构成。其中交流对话对幼儿教师文化自觉的方差贡献率达到了47.14%,说明交流对话是构成幼儿教师文化自觉的最重要因素。

经过统计,我们又发现幼儿教师文化自觉各维度得分及其总分均在3.6分以上,即幼儿教师文化自觉均处于中上等水平,说明参加本次调研的幼儿教师文化自觉处于积极的成长状态。实践研究、交流对话、自主学习、反省思考的均值由高到低分布,反映出幼儿教师重视结果和技术,对“怎么做”的问题更为关注,也反映出幼儿教师更关心学习新的技术与方法。但对“为什么这样做”等原因性问题关注较少,且对有个性发展意义的、基于问题反思的个体实践性知识关注较少。同时幼儿教师文化自觉也受到性别、学习经历、工作经历等因素的影响。总体来看女教师优于男教师,有主动学习提升经历的幼儿教师优于无学习提升经历的教师,文化自觉水平也随着其工作经历的丰富而逐渐提高。

(二)园本研修在积极实施中,但组织形式、内容选择等方面仍存在问题

本研究中发现无论是农村幼儿园还是城市幼儿园都在积极组织开展各种类型的园本研修活动,总体来看一线教师也给予本园园本研修积极的肯定。但我们也发现园本研修存在以下问题:

1.组织形式单一

目前园本研修采用的主要组织形式还是年级组。但是如果仅依赖年级组来开展园本研修活动容易导致教师缺乏新鲜感,也容易使教师产生依赖心理,缺乏个性化思考。单一的组织形式忽略了研修过程中教师个体的主动能动性,缺乏浓郁的研修氛围,因此应尽可能地丰富研修组织形式如同质教师联盟专题式研究、个人实践知识研究等。

2.研修方向偏差

在调研中发现大多数幼儿园的研修内容都是围绕集体教学来开展的,探讨幼儿教师应如何提高集体教学活动的能力,其基本出发点是“教师的教”。而研修的另一个主旨——“幼儿的全面发展”却被忽略了。

3.研修制度不够健全

在园本研修实施中,最明显的问题就是“应付性研修”。由于缺乏前瞻性的设计和上级部门的“突然袭击式检查”,幼儿园园本研修在学期初设计的时候就极具“应付性”,因此缺乏周全思考和合理安排的研修计划注定了研修的效果不理想。此外另一突出问题是“布置多落实少”,表现为幼儿教师无意义的案头工作多,弱化了园本研修的职能。园本研修不能按照设想的计划去开展,也就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与作用。

参考文献:

罗移山.文化自觉:教师专业发展新视野[J].基础教育,2009(05):62-64.

注:2014年宁波市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街道中心幼儿园园本研修有效模式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YGH058。

研修文化 篇7

一、形成一种共识———走“全员研教”之路

我校教师普遍比较敬业,但部分教师在课间不常在办公室里议论课堂教学的成败,不主动报名参加业务竞赛,一周一次的学科教研活动和集体评课时,主动发言的次数较少,也很少去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上公开研讨课的教师绝大多数以青年教师为主,评上高级职称的教师认为已经攀顶成功而失去了研教的动力。这样,部分教师逐渐被边缘化,成了研教的看客。“课程即教师”,课程改革的成败取决于教师。不搞教研的教师就一定不能上好课,即使能上课,也一定不精彩。教师在平时教育教学中要学会“教研”,一要会“思”,即事事反思。二要会“研”,即处处研究。我们必须让每位教师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形成“全员研教”的共识,在“教”字上下工夫,在“研”字上求发展。但转变教师固有的思想观念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长期的坚持和思想引领。

基于以上认识,我校主动思考教师的专业心理需求,关照那些“拒专业”教师的心理矫正及健康成长,对缺乏持续的专业发展的动力的教师、对在旧习惯中对“新专业要求”忽视的教师、对把教学看成是机械重复的简单劳动的教师和家务劳作与业务学习产生矛盾冲突的教师,剖析他们“反专业”的典型心态,实施心理疏导,并针对不同层次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需求实行因材施修,引导、鼓励全体教师自觉、主动地参与校本教研,追求教师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关注教师校本教研过程中的心理成因与规律,关注教师在校本教研过程中的“自律性”和“自主性”,引导我校全体教师关注课堂和教学行为的改进,激励教师不断探索教学艺术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引导教研组、备课组关注有效教学、进行课堂观察、开展主题教研,树立教师巧教典型、研究课堂教学行为、提高教研活动效益。

另外,学校还充分重视专业人员引领的作用,通过专家带动教师,共同探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经常邀请浙江省小语会副会长、宁波市小语会会长特级教师纪育华及教研员胡华杰老师、朱林贤老师等专业研究人员来我校进行教学指导,开展教学专题讲座。

二、完善一项制度———落实“集体备课”教研

完善的教研制度不仅可以使“教”有章可循,而且使“研”有路可走,能更大程度地调动全体教师参与“教”和“研”的积极性。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个人的经验积累和提高,更离不开其所在的教研组成员的智慧,尤其是教研组协同合作、教师间的互助,这是校本研究的标志和灵魂。

我校十分重视教研组协同合作的教研环境建设,坚持以教研组为核心,采用“互补式网络集体备课”,各教研组制定“网络集体备课”计划,根据教材编排,以“单元”为单位,分别由组内各成员承担教案起草任务,明确每单元主备课人。第一次网络集体备课按照“网络集体备课计划”安排,由各主备课人提前一单元教学时间,将起草的教案发表在校园智慧网“论坛”栏目上,供组内成员开展网络集体备课活动。针对一个单元教学草案,组内成员可采用“在原草稿上用红字添加或修改”“复制片段重新设计”“跟帖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或“围绕一个环节开展讨论”等多种形式的网络集体备课。第二次网络集体备课,主要由主备课人完成。根据组内成员的集体讨论,吸纳“第一次网络集体备课”的意见与建议,对草案进行修改、整理,形成较为优化的正稿教案供组内共享使用。第三次网络集体备课,通过对正稿教案的课堂教学实施,在网上互相交流课后感,课后感有教学得失、对本教学内容设计的重新认识,还有一些共性问题的探讨。通过教师参与每周的教研组集体备课,共同研讨一节课例,通过教师间的听课评课,将教学研究渗透于“备课(寻找问题)、上课(实施尝试)、听课(感悟技艺)、评课(优化尝试)、反思(调整提高)”的循环反复的流程中。久而久之,在这样实实在在的学习、实践、反思过程中,学校逐渐形成了一种“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的“全员研教”状态。

采取“互补式集体备课”,各教研组在内容上要吃透教材,优化预案,以“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为支撑,以“轻负高效”为目标,围绕课程标准确定每一个单元、每一个章节的重难点,力求每位教师在课堂上能够找准并突破重难点,优化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通过教研组协作,解决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或困惑,鼓励教师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思考性的建议,使教师在互补中成长。

三、引领一种理念———指导“问题策略”研究

集学习、思考、实践于一体的科研型的教师,才是高教育水平的教师。没有科研意识和问题意识,就没有发展的前提。学校积极指导教师进行“小策略研究”,着眼于教师生活的实际情境,以探究教师行为问题解决的“小策略”为抓手,引领我校教师在问题解决和经验共享的过程中,焕发学习热情与研究意识,积累实践智慧,并孕育我校教师群体的研究生活。

我校多次组织教师读书活动,并邀请专家来我校进行教科指导,开展教科专题讲座,教师积极从教育专著、专家的报告和同事的实践中汲取营养,明确了自己的教育理想和追求,逐步确立起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逐渐掌握系统的教育科研方法。在此基础上,学校在各教研组充分讨论后制定《小问题小策略研究实施意见》,把握小问题小策略研究的全过程。9月份为“问题式”小策略研究项目上报月,人人自选探究项目,制订《“问题式”小策略研究方案》,上传教科处审核、指导。12月份为“小策略研究”中期抽查交流月,由教科处牵头负责开展中期交流、指导活动。5月份为“小策略研究”成果总结汇报月,汇报形式为论文,组织“问题式”小策略研究论坛活动进行优秀成果汇报。年级组、教研组或三人以上的自由组围绕学科课堂教学某一个真实的突出问题或项目,以教研组合作为组织形式加以探究与实践,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提高学科课堂教学的实效。所有学科专任教师,围绕个人在教育教学中所遇到的实际情况,开展“小现象”“小问题”“小策略”研究。“小策略研究”努力让教师时刻把教育教学实践与思考相结合,在思考中工作,在工作中思考,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养成勤于反思和乐于动笔的好习惯,在工作中及时有效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总结研究成果,积极参与各级各类教育教学研究和征文活动。

通过小问题小策略研究实施,引领我校教师发现并梳理当前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真实问题,探究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与方法,提高教师应对这些问题的能力,提高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开发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有效策略和方法,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策略库”,作为全体教师共享的教育资源,激发教师的学习欲望,唤醒教师的研究意识,引领教师走上研究性学习之路,形成教师团队的研究氛围。

研修文化 篇8

进入“十二五”规划, 对农村中小学教师实施远程培训, 已经成为教师培训的主要模式, 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由原来单一的集中培训转向了以网络平台为主体的远程培训和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混合型培训模式。这种培训模式基本上能做到农村中小学教师全员参与, 改变了传统的中小学教师集中培训参训人数少, 农村中小学教师参与培训机会少的问题以及参训教师工作和学习时间相冲突的矛盾, 扩大了参训教师的数量, 符合教育大众化以及终身教育的理念。这种培训模式也体现了教师继续教育的公平, 为农村中小学教师参与继续教育, 接受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提升专业素养提供了发展平台。

《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 (2011) 》指出:教师培训要适应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新形势, 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在教师培训中的作用, 将集中培训与远程培训相结合, 采取混合学习模式, 开展大规模的教师培训。中小学教师参与培训数量的扩大, 也相应地要求中小学教师培训向注重实效的内涵式方向发展。从各级教师培训机构的评估以及参训教师所在学校和参训教师的反馈来看, 远程培训所取得的成效是不可否认的, 但也难免有缺憾。多年对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管理的实践证明, 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研修文化的构建, 是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针对性和有效性, 实现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向内涵式方向发展的有效路径。

二、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研修文化的内涵

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研修文化是参与远程网络研修的教师群体所共有的, 在参与远程培训过程中通过各级教师培训机构的组织管理, 通过辅导教师的专业引领, 通过参训教师们的参与及互动交流, 在提供培训资源的网络平台和参与网络研修及校本研修的学校中形成的一种特殊文化。这个特殊文化的建构, 有助于为参加远程培训的农村中小学教师搭建一个共同学习、交流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 从而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有效性的实现。

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研修文化有以下四个方面:

1.教师同伴群体文化, 这是基于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形成的一个特殊的教师群体文化。这个文化群体里的教师们以网络培训为平台, 以网络平台提供的资源和任务为驱动, 相互交流, 互为学习, 共同分享同伴智慧, 这个群体文化, 没有地域限制, 以虚拟的网络为家园, 并形成一种网络研修的文化认同感。

2.网络研修文化, 是基于网络培训平台形成的以农村中小学教师为研修主体包括各级教师培训机构、远程培训网络班主任、辅导教师以及学校共同形成的文化共同体。

3.校本研修文化, 校本研修是以教师所在学校为基本场域, 以促进本校教师、学生和学校的发展为根本, 以学校和教师个人的教育改革实践为基础, 开展以研究性学习为基本方式而建立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育教学研究平台。构建校本研修文化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促进教师自主成长, 并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校本研修文化是远程培训研修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取得实效性的不可或缺的文化环境。

4.远程培训管理文化, 是指在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过程中, 由各级远程培训项目管理机构即由省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以及学校管理层共同形成的, 旨在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有效性的文化共同体, 这个文化共同体在远程培训过程中担当着组织领导和管理的角色, 是远程培训取得实效性的保障。

三、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研修文化的构建策略

1.市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在远程培训研修文化构建中的管理布局。在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过程中, 参与管理的市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在远程培训研修文化构建过程中起着整体管理布局的作用。培训前组建一个务实、有责任感、懂培训的管理团队, 这是实现培训有效性的一个关键。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管理团队, 即是由市级总管理员、市级各学科班主任组成的市级管理团队;由市级学科专家组成的市级远程培训辅导员团队;在县级, 就是区县教师培训机构遴选的区县各学科远程培训班主任管理团队和区县学科远程培训辅导教师团队;具体到一个学校, 则是由学校中层担任的校点班主任和骨干教师担任的辅导员构成的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最基层最直接的学校管理团队和辅导员团队。

网络上建成的管理文化团队, 除了在远程培训平台上进行管理, 也需要在网下的实际面对面中进行远程培训管理研讨, 总结管理经验, 提出问题建议, 共同探讨远程培训管理有效途径, 结成虚拟和实际相结合的培训管理文化共同体。在远程培训初期阶段, 探讨决策促进远程培训有效性的管理措施和制度保障, 以及班级管理员、学科辅导专家在远程培训中所要担当的重要角色;在培训中期, 及时发布培训过程中项目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在培训后期, 分析远程培训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布置参训教师利用网络研修所学得的理论知识进行有助于教学实践的校本研修, 探索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有效性的策略。不同层级的管理团队, 从网上的虚拟交流, 到现实团队中的共同研讨, 因此形成一个经验丰富, 对远程培训认识到位、管理到位的管理文化团体, 形成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独特的管理文化。

2.班级管理员和辅导教师在远程培训班级文化构建中的专业引领。在远程培训中, 每个学科在网络上基本就是以市际和县域为单位建立一个班级, 班级管理员和辅导教师在远程培训班级研修文化构建中起着专业引领的作用。这些不同层级的管理团队和辅导团队, 在网络上, 及时地进行组织管理、督促, 网上交流、答疑, 进行网上学科专业引领, 在虚拟的班级组织管理中, 通过与参训教师的电话联系、网上交谈以及论坛上的问题交流, 担当着专业引领、培训跟进的作用。他们从学科的角度、班级管理的角度发起与远程培训课程设置或者与本学科相关的、教师们感兴趣的话题, 组织参训教师在论坛上进行问题交流, 形成网络虚拟班级良好互动的班级文化氛围, 让参训教师们产生一种远程培训班级文化认同感, 从而以网络培训平台的任务为驱动, 积极主动完成远程培训, 获得远程培训实效性。班级管理员和学科辅导员是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研修文化网络虚拟班级文化构建的组织管理者和专业引领者。

3.参训教师在网络研修文化和校本研修文化中的再创造。借助网络平台提供培训资源的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 在网络平台上形成虚拟的教师网络研修文化共同体。在这个平台上, 来自不同区域的教师们可以针对平台提供的学习资源, 在平台提供的相应板块里相互交流, 来自不同学校文化环境的教师们形成了网络研修文化, 在这个文化共同体里, 教师们可以依据自身教学的特色进行创造, 进行观点的碰撞和融合, 同时也做到同伴互助, 影响参训教师们在远程培训中获得教育教学新知识、新理念和新方法。

每个学校参加远程培训的教师团队, 他们既是远程培训网络研修文化共同体, 同时也是最直接最方便的校本研修文化共同体。从网络研修文化回到校本研修文化, 是把网络学习资源转化为可以促进教学实践的知识能力结构的过程, 是从理论到实践、学以致用的最直接表现。这个转化可以通过学科教研会、课堂教学竞赛、送教下乡以及校际交流活动等形式, 进行远程培训的校本研修。从远程培训网络研修文化到校本研修文化的构建, 不仅使教师个人发展了, 教研组研究能力提高了, 学校整个教师团队的专业素质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通过远程培训和校本研修相结合的培训, 教师的自我发展带动了学生的发展, 最后也实现了影响和促进学校发展的终极目标。这是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研修文化构建的途径, 是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取得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也是农村中小学教师发展和农村学校发展的有效途径。

摘要:远程培训已经成为包括“国培计划”在内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的主要模式之一, 远程培训在扩大了农村中小学教师参训的量的同时, 也让培训机构开始关注质的提升和培训的实效性。构建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研修文化则是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实效性的路径之一, 远程培训研修文化的构建需要各级教师培训机构的管理引领和班级管理员与学科辅导员的专业引领以及教师在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中的构建。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研修文化

参考文献

[1]马立, 等, 教师继续教育新模式:网络研修[J].教育研究, 2011, (11) .

[2]邓志伟.课程改革与教师文化重建[J].全球教育教育展望, 2005, (5) .

[3]叶赛红.校本研修:教师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平台[J].教育实践与研究, 2011, (12) .

研修文化 篇9

全国企业文化深化与推进研修班, 是中外企业文化杂志社打造的品牌会议, 自2002年以来已经连续举办了11届。研修班每年一届, 每届一个主题, 得到了理论界、企业界及相关社团组织的大力支持和热情帮助, 取得了丰硕的研修成果, 成为企业和广大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交流思想、密切联系、谋划合作、展示风采的重要阵地。

2013年, 第12届全国企业文化深化与推进研修班, 拟在宁夏银川市举办。

主题:唱响中国梦提升软实力

时间:8月28—9月2日。

主要内容:领导致辞、讲话;著名专家授课 (拟邀请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孟宪忠等) ;经验交流与案例介绍;参观企业, 考察地方特色文化等。

邀请人员:省市与行业政研会、企业文化建设协会、政工职评办负责人;企业领导以及企业文化部、宣传部、公关部、营销部、品牌部、工会、团委及报刊、电视台负责人;区县、街道 (乡镇) 、学校等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参会代表控制120人左右。

感谢您的关注, 真诚邀请您光临!

联系人:姜广跃姚咏梅

联系电话:010-66089713 (兼传真) /9701/9712

研修文化 篇10

关键词:学校文化,教师文化,文化自觉,校本研修

江苏省教科院基教所彭钢所长认为,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建构一种属于学校自身的文化应逐渐成为一种内在需要和内部动力。五年多前制约北环中学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就在于学校教师文化自觉意识的缺失。所以, 在2005年底, 学校选择了以“和”为主题的学校文化建设作为战略重点, 创新校本研修, 力图唤醒并逐步形成教师文化自觉意识, 使得学校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化解办学危机, 让北环走向成长、走向发展、走向自强。

一、唤醒篇:一个不少?人人都好

“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良心和责任, 而它的背后又蕴意着“不让一个教师掉队”。五年多来, 我和学校的管理团队始终坚守着这条信念:“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首先要“不让一个教师掉队”。很多时候在某个班级、某个学科出现问题后, 我们会想尽一切办法来拯救, 力图让孩子们再归队, 但往往无法力挽狂澜, 所以“不让一个教师掉队”是“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前提和保证。

“教师第一”、“教师是天”这些口号很嘹亮、很动人, 但真正要把它们内化为学校的行动很艰难, 尤其是对学校的管理团队来说无论是在心理上、思想上、实践上异常艰难, 因为这要求整个学校管理必须发生深刻变化, 即必须让学校由制度管理走向文化领导, 从而培育人、发展人。五年多来, 我和学校的管理团队虽然在坚守学校文化领导的过程中也曾有过犹疑, 但看到一位位教师走向成长、脸上写满职业尊严和幸福的欢笑时, 我们知道必须要坚持下去。

2009年8月教师开学报到讲演会, 张秀芳老师的深情演讲, 时常在我脑海再现:“从教十五年来, 第一次有机会在这样隆重的场合表达我的赞美心意和感谢之情, 从教十五年来, 感觉最有成就感的是近五年, 因而也是职业生涯中最幸福的五年。在和文化的氛围里, 我觉得只要不断努力, 一定会有更好发展。感谢在座所有同事, 你们的温暖和亲切都令人释然, 令人想和你们一起工作到老!”我欣慰于张秀芳老师从教十五年来终于第一次完成了初中数学循环教学, 终于破茧而出, 我因她的成长而拥有了校长的尊严和幸福。

2008年11月数学校本课程研讨会, “我非常愿意和你们共同完成这一课程的开发工作……”, 江苏省知名特级教师、苏科版初中数学主编杨裕前先生正兴奋地和学校数学校本课程开发项目小组核心老师邹浩芳交流着。邹浩芳, 一个曾用“发表论文一定是要有路子”的话语反驳过我的老师, 在研发和实施校本课程的过程中, 一篇又一篇论文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学校对邹浩芳老师的支持曾被一些老师质疑过, 但他放弃暑期休息时间、啃着面包研发校本课程的行动让学校坚定了对他的支持。今天的邹浩芳找到了自己职业奋斗的支点, 拥有了自己职业的幸福, 我因他的幸福而拥有了校长的尊严和幸福。

2007年下半年的教师家属讲演会, 顾弘老师爱人的“埋怨”言辞常常在我心头响起:“顾弘, 什么家务都不干, 只做学校里事情, 是一个不称职的‘父亲’、不称职的‘丈夫’。”我欣慰于顾弘老师的脱胎换骨, 在与他的“较量”中自己的个性、心理、尊严受到了挑战, 但一个所谓的“问题教师”成为了学校老师们夸在嘴边的“才子”, 我因他的改变而拥有了校长的尊严和幸福。

2008年8月调任学校分管教育教学的蔡军副校长在他的博客中有这样的记录:“北环教师正是因为自己的专业自觉才有了自己的专业自强, 教师也只有成就了自己的‘专业’, 保持了稳定的职业生活, 才能让‘心’从单一职业生活解放出来, 让‘心’向各种可能的“业余爱好”重新开放, 心打开了, 就‘开心’了。这或许就是北环教师拥有幸福的密码吧!”

五年多来, 我和学校的管理团队在学校“和”文化的建设中坚定了“不让一个教师掉队”的信念, 使得学校由传统行政管理逐步向现代文化领导转型, 尤为重要的是唤醒了教师的文化自觉意识, 使得教师的专业自觉意识和能力逐步形成, 正如华师大课程所所长崔允漷教授所说:“如果教师自己不想发展, 那么谁都帮不了他!”教师的文化自觉是教师拥有职业尊严和幸福的前提和基础。

二、转型篇:个体付出?团队成果

“伴随着一年初三的成长, 我需要感激和赞美的人很多很多, 如支持和配合我工作的所有任课老师, 亦师亦友的何燕、堵小亚、蒋丽华老师等, 都是我感激和赞美的对象。那么多的选择让我举棋不定, 犹疑中, 我选择了一位我最敬佩的人作为今天的赞美对象。”……在教师们发自肺腑的赞美中, 北环中学又开始了新的一个学期。

学校每次新学期的教职工大会总是在以“赞美”为主题的教师讲演会中开始的。在北环很少召开全校性的工作布置与总结的教职工大会, 而每一次召开的教职工大会却总能令人感动着难以抹去的心中的记忆, 或是欢笑着留在心底的是对未来美好的憧憬。五年多来学校始终在广大教职员工中倡导“合作胜于竞争”, 即“个体付出、团队成果”的理念, 通过“赞美”为主题的教师讲演会、“我的教育名言”征集活动等, 让教师彼此发现他人的闪光之处, 让教师在互相感激中提升幸福指数, 学校始终认为只有教师首先拥有幸福才能使学生拥有幸福。

北环中学2005年9月建立了“北环教师网络论坛”平台, 以此建立了学科教案区域, 重建了年级学科备课组备课制度, 取消了教师个体备课笔记检查制度, 以备课组集体的力量将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老师“一篇课文, 三次备课”优秀教师成长的原型经验转化为本校的具体实践。学校同时运用“环中教师网络论坛”平台建立了观课议课区域, 进行了听评课范式的转型, 取消了教师个体听课笔记检查制度。学校建立了年级学科备课组“周教学研究日”, 以华师大课程研究所所长崔允漷教授“课堂观察”基本模式、应用“环中教师网络论坛”技术平台, 展开协商式观课议课活动, 取长补短, 有效反思, 持续改进, 不断提高年级备课组每个教师上课的有效程度和年级备课组教师团队的有效合作意识, 以备课组的力量将听评课范式转型理论转化为本校的具体实践。

“北环教师网络论坛”是学校推进学科建设的重要学术平台, 同时以“和”为主题的学校文化引领下的学科教研组文化转型是推进学科建设的重要专业策略。五年多来, 学科教研组在学校文化引领下, 积极探索教研组文化的转型, 即教研组成员的生存方式和生存状态的转型, 这意味着学科教研组文化建设以“事”和“物”为核心的价值观念, 转到以“人”和“生命成长”为核心的价值观念。

现代学校的“重心下移”要有一个落脚点, 而教研组文化则是最终的落脚点所在, 只有将文化之根扎在“教研组文化”之中, 学校文化的创建才能落到实处。学校建立起了“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学科建设专业服务制度”, 通过这一制度, 使得学校管理团队成员不仅自己要有教研组文化意识, 还要进行“文化意识”下移, 即下移到教研组长那里, 帮助教研组长将文化意识内化到日常化的思维方式之中, 转化到常态化的行为方式之中, 具有了文化意识的教研组长才能以促进教研组成员的发展为己任, 在教研组内部逐步培育适合教师个体发展的教研组文化生态。

学科教研组文化转型、教师学术平台建立等举措推进了学校各学科建设, 提升了学科教师的专业能耐。目前学校已拥有了语文、数学、物理三个市级学科教研基地, 数学还是江苏省苏科版数学教材实验基地;数学和物理学科教研组为“江苏省苏科版数学 (物理) 教材实验工作先进集体”;语文、数学、物理、化学、政治、历史、生物、美术等学科近二十位教师为市学科中心组、研究组成员。通过以学科组为基地进行的学校校本教研的“静悄悄的革命”, 在学科组内部教师形成了专业的合作的“合作性同事”的关系, 在学科组逐步走向学习共同体的过程中赢得了殊荣, 使得生活在这个学习共同体的每一个老师拥有了幸福。这集中体现了北环人共同的价值追求, 因为在北环, “和”是一种态度, 是为人处世的儒家哲学;“和”是一种追求, 追求一种共生, 共荣, 共发展的境界;“和”是一种“兼容并蓄, 海纳百川”的思想。

三、自强篇:文化自觉?专业自强

北环以“和”为主题的学校文化建设, 是要让学校文化回归师生日常生活, 尊重人的主体性存在, 尊重人的主体性发展, 主张以人为本。学校的人本化主要在于教师幸福指数的提升, 教师的幸福感源于职业生涯内能不断拓展自由。

2005年, 常州市教育局韩涛局长在《人民教育》2005年18期上撰文指出:“常州市北环中学地处城乡结合部, 该校的生源、教师素质及其他办学条件都不算好, 为了摆脱困境, 该校以学校发展规划的制订和实施为契机, 大力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提高了学校的凝聚力和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多年来, 学校制定的校本研修行动计划始终坚持分层推进的原则, 即建立教师间公开授课的校内教研机制;以校内教研活动为中心, 重新建构学校的内部组织和机构;总结与反思, 确实巩固校内教研成果;构建适合北环师生提升生命质量的效能课堂。

第一步:包括校长在内的所有学校管理团队成员“下水”课堂, 向全校教师打开了教室;学校组织各学科骨干教师以研究课的方式向全校公开教学;同时确立以关注学生学习的真实发生过程为课堂观察重点, 而不在于课的好与坏, 优与劣, 消除了教师被听课的恐慌心理, 全校教师都能以开放的心态打开教室。

第二步:学校以校内研修活动为中心, 改革学校中层管理内设机构:增设教育研究督导部, 该部门以校内研修为工作中心, 全面领导学科教研组建设、非正式专业组织建设、课程建设、课堂建设、教师专业发展, 主要对教师提供专业支持与服务。

第三步:学校全面梳理、总结、反思三年校本研修行动计划的实施情况, 从制度、组织等层面巩固校本研修活动的成果。学校确立了学年度整体设计、系统组织校内研修活动的理念, 建立了北环教师网络教研平台;建立了“规划引领、行动跟进、协商评价”的学科教研组建设制度、年级学科备课组二次集体备课制度、年级学科备课组周教学研究日制度、年级学科备课组一周作业整体设计制度;建立了学科教学督导小组和学科教学研究中心等非正式组织;形成了“北环暑期教师论坛”、“周三教研时间———教师讲坛”等教师专业活动载体;构建一套体现教师“自主文化”的校本研修体系, 提供工具并引导教师进行发展自我设计与评价, 让教师悠然自得于自身的专业实践, 整个学校显得生机勃勃。

第四步:触及学校建设的核心, 整体构建适合北环师生提升生命质量的效能课堂。树立一种“不扰民”的专业服务思想:逐步精简机构和削减不必要的行政会议、活动, 建立中层以上领导干部教学与教研专业服务制度, 帮助与支持学科教研组长提升教学领导力, 协助学科教研组长设计学期教研活动和教研项目;构建一种“以学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利用“基于课程标准的和谐合作互动教学案”、“基于课程标准的和谐合作互动框架式复习教学案”, 并把它作为课堂教学的载体, 从而创生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让教师的课堂教学由经验走向标准, 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能。

经过几年的实践, 我们的教师团队不断由专业自主走向专业自强。

2008年的暑期对北环语文老师来讲不仅仅是一次学年间的休整, 更多的是专业上的反刍、修炼与表达, 因为他们正在进行一项艰苦而又极有意义的事情———编写专著《有效的教学技能:教学问题诊断与技能提高———初中语文》。江苏省教研室语文教研员朱芒芒老师在本书后记中说道:“江苏省常州市北环中学长期致力于‘初中语文有效教学技能’课题的研究, 特别是在‘以问题诊断促技能提高’方面, 大家有许多体会认识, 并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培训方案。现在呈现在广大读者面前的《有效的教学技能:教学问题诊断与技能提高——初中语文》正是多年集体研究的成果, 它联系实际教学问题谈技能, 突出问题与诊断, 聚焦新课程背景下教学技能的更新与提高, 以期有助于实际教学问题的解决。”

2006年9月10日, 是第22个教师节, 更是属于北环教师的盛宴———教师讲坛开席的日子。在这里, 2006年我们以技能培训作为讲坛的主题, 教师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实现职业幸福;2007年我们以作业的设计与实施作为讲坛主题, 教师用专业的方式携手走向幸福;2008年我们以反思作为讲坛的主题, 教师用批判的眼光提升专业幸福;2009年我们又以科学打造效能课堂作为讲坛的主题, 教师用科学的手段拥有幸福。在这个平台上, 环中教师围绕一个又一个专题或话题反思教学行为、交流教学思想、思辨教学策略、分享教学智慧、共享职业幸福。几年来, “合作·分享·幸福”已经成为教师讲坛的主题, 追求卓越的职业生涯已经成为教师讲坛的愿景, 让教师赢得专业成长的幸福是教师讲坛的使命, 让教师走向未来名师之路是教师讲坛的目标。因为我们坚信: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是靠排他性竞争, 而是靠“教师团队”的成长;在学校内部, 任何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不是教师一个人的功劳, 而是整个学校文化滋育的结果。换言之, 承担起学生的学习与发展的, 从根本上来说, 不是每一位教师, 而是整个教师团队;不是每一间教室, 而是整个学校。

校本研修行动计划的顺利实施, 关键在于学校确立了“不让一个教师掉队”的理念。今天在北环, 不论你荣誉的多少、职称的高低、职务的大小、成绩的优劣, 只要你有着善良的品性、开放的心态、向上的精神, 你就能赢得尊重和理解。“善良品性、开放心态、向上精神”这正是在“正德、启智、负责、向善”学校精神培育下的北环性格。这使得绝大部分教师感受到了人文关怀, 逐步消除了职业的恐慌感, 在安全的氛围中, 越来越多的教师关注于真实的课堂, 注重于理论的学习。五年多来, 除了因退休的原因, 学校没有以行政行为让一个教师调出或规模引进教师。在教师队伍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 学校参加工作四年以上的中考学科教师都上了初三, 完全胜任初中循环教学和班主任工作, 成为了家长、学生、同行心目中的“放心”教师。学校两位教师在江苏省学科优质课评比中获得一等奖、一位教师获二等奖, 十多位教师在常州市学科优质课评比中获得一、二等奖, 覆盖所有学科的全校大多数专任教师具有执教过省、市级研究课和示范课的经历。

2009年8月常州市教育局在常州教育信息网公布了直属学校优秀教师比例, 北环中学拥有常州市学科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等学术荣誉称号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36.1%。北环中学以校内教研活动为载体进行的学校教育的“静悄悄的革命”让整个学校和整个教师团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这正是北环人共同价值追求的一种真实写照, 在北环, “和”是一种境界, 是一种精神;“和”是一种能力, 是赢, 是多赢, 是持续的赢;“和”更是一种“兼容并蓄, 海纳百川”的思想。

研修文化 篇11

北京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外企业文化杂志社编辑委员会主任王维广出席并致辞,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孟宪忠、北京同心动力董事长孙兵、北京捷盟咨询副总裁付立红等做了专题讲座, 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云南电网公司楚雄供电局和安徽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公司的代表分别介绍了企业文化建设经验, 来自全国各地100多家企业的130多名代表参加了研修活动。

王维广在致辞中说, 当今时代, 企业间的竞争日益呈现以文化论输赢、以精神定成败的格局, 企业文化已成为决定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同时, 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打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场攻坚战, 对企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培育和建设一流的企业文化显得更加迫切。我们举办本届研修班, 既是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7·23”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 也是宣传推广中宣部“第七届中国企业文化论坛”成果的具体体现。本届研修班以“文化引领中国企业新发展”为主题, 彰显了文化对于企业发展的引领作用, 凸显了企业在推动文化改革发展中的历史责任。大家汇集一堂, 交流企业文化建设的新做法新经验, 研讨企业文化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 探索创新企业文化建设的新思路新对策, 对于提升企业文化软实力, 推动企业科学发展, 都将发挥积极作用。

孟宪忠在专题研讨中重点论述了文化引领发展中的人性效率问题。他说, 任何国家的经济发展, 都有很多种效率, 如技术效率、设备效率、管理效率、劳动生产率等, 但所有这些效率的背后都是人性效率。一些不法企业之所以制售假冒伪劣产品, 做出损公肥私、坑国害民的事情, 并不是因为这些企业技术效率、设备效率低下, 而是因为人性效率低下。任何市场经济国家的发展, 都是人性效率和其它各种效率同时发展的过程, 如果不追求作为基础的人性效率, 只追求其它效率, 经济社会就会出现严重的问题。事实证明, 真正好的企业, 都是技术、文化和人性三者的结合。

孙兵重点阐述了企业价值观管理的意义、作用和要点。他说, 企业实施价值观管理, 就是要在核心价值观引领下进行企业的战略规划、人力资源发掘、产品品牌创建、财务管理等等, 进而形成一个有序的、有机的管理体系。

付立红主要分析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他指出, 21世纪是文化制胜的时代, 中国的企业管理正在进入文化管理的新阶段, 企业文化建设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任务, 培育与管理企业价值观已经成为企业家的重要责任, 是否实施文化管理已经成为评判企业是否具有现代管理意识、是否符合时代要求的重要标准。

与会者普遍认为, 中外企业文化杂志社每年举办一届的研修班, 为企业搭建了一个沟通信息、交流经验、提升文化自觉与自信的良好平台, 希望长期坚持办下去, 为我国企业文化的繁荣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研修班为中宣部原常务副部长徐惟成颁发了“特殊贡献奖”, 为51名作者颁发了“优秀成果奖”, 为33家企业颁发了“优秀案例奖”。

上一篇:国际物流国际贸易下一篇:生命因阳光心态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