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研修论文(共4篇)
团队研修论文 篇1
在我国学前教育从规模发展转向质量提升的背景下, 打造优质幼儿教师研修团队已经成为推进幼儿园内涵发展、全面提升学前教育质量的重要抓手。
为什么要加强幼儿园研修团队建设
一是加强幼儿教师专业引领发展的需要。目前, 幼儿教师专业理念更新较慢, 工作与学习压力大;新手教师工作烦琐、繁重, 由于缺乏经验及指导, 经常会陷入无助和无望的境地, 专业认同感较低, 流失率较高;骨干教师专业发展出现瓶颈, 示范引领作用并未充分发挥;园长虽有心引领教师团队发展, 但缺乏有效打造幼儿园核心团队的能力及方法。
二是提高幼儿教师培训效果的需要。现有的许多幼儿教师培训工作很难为幼儿园内涵发展提供充足的智力支持与能量补充。幼儿教师虽有培训机会, 但次数有限, 而且这些培训往往聚焦通识领域, 并不能指向不同园所的实际具体问题。
三是克服园本研修形式化与行政化倾向的需要。园本研修本应以解决自身问题为出发点, 但在幼儿园一线研修实践中, 研修活动流于形式, 研修主题不能自下而上地产生, 教师“被教研”现象普遍, 甚至部分幼儿教师对研修工作望而生畏。此外, 部分专家进园开展研修指导, 未能与幼儿园产生有效交集, 使专家培训成为幼儿园研修活动“锦上添花的摆设”。
基于此, 幼儿园需要通过研修团队建设, 带动幼儿园教科研活动的深入开展, 在团队研修中破解难题, 引领幼儿教师专业发展, 促进幼儿园内涵式发展。
研修团队建设的核心内容在哪
幼儿园研修团队建设的初衷是在解决幼儿园实践难题的同时促进幼儿园内涵式发展。因此, 幼儿园需要结合自身园所的实际情况, 切实加强研修团队建设, 全面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幼儿园需要形成稳定的研修团队, 并将园所文化及研修氛围的生成作为团队建设的首要任务, 并借由团队研修实践将园所文化渗透在幼儿园管理的方方面面, 进而形成团队研修效应及长效机制。
注重“文化创生”“专业引领”与“问题导向”, 是幼儿园研修团队的重要内容, 幼儿园研修团队建设需要在专家及核心团队成员的专业引领下, 确立基于“问题导向”的团队研修工作方向, 在着力解决幼儿园内涵发展的现实难题上下功夫。
幼儿园研修团队应分层级、分阶段推进团队研修方案, 并探索出有效的研修机制、模式与方法。幼儿园团队研修活动不能仅停留在务虚层面, 而应通过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方式确定团队研修主题、模式、目标及内容等, 通过模式的选择助推研究内容的深化。
没有内在动力的研修团队是不会产生效益的团队。因此, 实现幼儿园教师队伍内部挖潜, 唤醒幼儿教师研修意识、激发其研修热情, 引导其研修实践, 增强其专业发展效能感等, 便成为研修团队建设的重要内容。
怎样有效推进研修团队建设
优秀的团队能够代表幼儿园的正能量、正向文化。团队中即使有教师流失, 但只要团队文化不倒, 就能不断凝聚力量。因此, 在研修团队建设中既要有高层引领, 又要有中层带动, 还具有基层辐射效应, 并在组织架构、人员配备、制度设计以及业绩考评等方面建立长效机制, 保证幼儿园园所文化及研修氛围的创生。
幼儿园研修要有专家引领, 但不能对专家简单盲从, 更不能将幼儿园研修完全托付于专家, 应借助专家引领指导幼儿教师自主开展研修活动, 并指向幼儿园实际问题;园长及团队核心成员应从实际工作问题及专业学习需求出发, 开展形式多样的研修活动, 注重研讨交流与实践创新, 使教师能够通过研修活动有收获、有感悟、有启发、有思考。此外, 团队研修成果是一个过程性展示, 不可急于求成、好大喜功。要允许团队成员在研修过程中逐渐成长, 要能够对成员的成长进行及时肯定, 给予研修团队持续发展的方向与动力。
团队研修应从幼儿教师具体问题及研修困惑出发, 给教师提供解决问题的“研修方法支架”, 培养幼儿教师的问题意识, 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素养。立足于幼儿园实际问题的有效解决, 形成“专家方向引领、团队研修支撑、个体自主发展”三位一体的团队建设效应, 促进幼儿园建设的内涵式发展。
团队研修论文 篇2
——融水县大年乡小学数学组研修汇报
各位领导、评委、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我们是来自融水县西北部,处于黔桂两省三县,距县城138公里的大年乡中心小学的数学组团队。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为了追逐共同的梦想走到了一起。
(出示图片)作为一所偏远山区的小学,师资及硬件设施相对比较落后,因此接到这次赛课任务,我们的小组成员是既高兴又紧张,同时也十分珍惜这个能锻炼和展示自己的机会。结合我们农村学校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小组成员经过讨论,决定将“把握学生认知度 彰显课堂实效性”作为此次研修的主题。
我们的研修分三步:
一:研读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活动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等教学活动。学习内容来自于生活实际,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学习才会更有
效”。《最小公倍数》这个内容是在学生掌握倍数概念和分解质因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求最小公倍数主要是为通分做准备的,是学生学好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关键,这部分内容学得不好将直接影响后续的学习。把握这些要点,我们找到了教学设计的落脚点。接着通过与学生的沟通,我们发现学生对一个数的倍数特点和分解质因数有了一定的理解,只是对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还是比较抽象,于是把握学生的认知度,追求课堂的实效性成了研修过程中的坚定目标。
经过这样的研读,我们对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做了如下的设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初步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和概括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完善教学设计,实现高效课堂。
在确定了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点、难点之后,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达成教学目标,凸显重难点?我们从以下方面做了尝试:
1、活用教材,追求教学实效。
由于我们这里地处边远山区,学生对“铺瓷砖”的例子比较陌生,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课伊始,我们选用学生较熟悉的 报数活动来引入新课,通过解决活动中的问题,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通过学生“报数”进一步体会和认识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理解最小公倍数知识形成的内部知识结构特征,这样学生面对生动有趣的游戏情景时,会自觉地调动起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旧知识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并主动的借助外部的物质材料解决对抽象概念的理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强化数学体验,感受数学价值。
怎样准确无误地找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通过观察2和3的最小公倍数,3和4 的最小公倍数,你发现了什么?是不是所有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都是它们的乘积呢?接着出示5和7,6和12,7和9,5和10,6和10,引导学生经历观察-猜测-验证-交流,自主探究得出具有互质关系、倍数关系、一般关系的三组数的最小公倍数的规律。总结出求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有:列举法、图示法、分解质因数法、还有从较大数的倍数中找较小数的倍数的方法。课中给足学生主动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发现规律,理解算理和算法,使学生在实践与思考中不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让学习不再枯燥和乏味,彰显课堂的实效性。
3、渗透思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用韦恩图表示两个数的公倍数和公约数,目的就是向学生初步渗透集合思想。首先让学生分别填写“2的倍数”和“3的倍数”两个集合圈,再分别凸显它们共有的倍数,使共有的倍数都落在相交的区域内,最后让学生说说每个区域内的数分别表示什么,让学生经历集合图的形成过程,加深了对集合图的理解,也使集合思想渗透落到实处。
三、在研修中历练和提升自己
研修是个艰辛而快乐的过程,当出现困惑和彷徨,彼此交流、探讨,直至出现“柳暗花明“时的那份欣喜,又让我们更多的体会这是一种幸福。经过磨课,大家解读教材的能力得到了提升,自己个性化的教学理念得到彰显,更磨练了大家的团队合作能力。
请看大屏幕,这是我们的研修历程(出示幻灯:团队研修照片),“渐行渐远渐无穷”学习才刚刚开始,还有很多工作等着我们去改进,很多成绩要我们去超越,在实践中要我们去不断的学习和反思,但只要我们带着希望前行,定会到达成功的彼岸!
研修是个痛并快乐的过程,是个追求完美的过程,每个人身处其中,感受和收获却不同,请听来自团队每一位成员的心声:
()一样的研修,不一样的收获,不一样的精彩!()在磨课中感悟,在反思中成长!
()人只有在互相学习中才能有收获,有提升,才能碰撞出激情的火花,才能触动我们真实的内心。
团队研修论文 篇3
2012年4月, 市里组织评选“教坛新秀”, 学校每每有市赛或大型市区级教研活动, 都把其作为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活动, 采取“自愿报名、择优选送”的办法, 让老师们在良性竞争中提高专业水平。在公平氛围的激励下, 刚调入学校一年的刘老师报名了。当时, 我正好和她同一年段, 也因此有幸和她一同经历了备课、研课、磨课的全过程。刘老师选的课题是《用字母表示数》, 在她独立备课之后, 开始第一次试教。试教下来, 效果很不理想, 用她的原话说就是“自己都不知道在上什么”, 而我们听完的感觉也是疑惑着“她想要展示的是什么”。课后, 在备课组长杨老师的组织下, 我们针对这一节课进行了研讨, 简短的反思后, 刘老师接受同组老师的追问:“本节课中, 所要达成的目标有哪些?你在课中怎样落实这些目标?你认为这节课学生将面临什么样的学习挑战?你采取了哪些方式突破它?这节课在学生学数学的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如何实现从具体的‘数’到抽象的‘用字母表示数’的质的飞跃?”等等。
像这样以年段备课组为单位的行动研究, 是学校办公室独特的风景线, 老师们针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不定时地研讨, 经常为了一个教学见解的不统一而争得面红耳赤。这种草根式的教研方式促使老师们在日常实践中把思考及时转化成教学智慧, 深受大家的欢迎。刘老师刚调入学校不久, 对此还不适应, 几个问题下来, 一问三不知。最终, 老实交待了, 课的设计是模仿青年名师张齐华, 谁知道竟模仿成“四不像”。许多青年教师都是从模仿起步, 在借鉴中成长。但是, 要想仿得有模有样, 就必须带着一双思考的眼睛, 细心揣摩名师课堂背后的理念。况且, 既然是参加比赛, 就要有所创新, 有所突破, 不适合借用别人的教案。此时, 学校的比赛迫在眉睫, 怎么办呢?组里的元老余老师站出来了:“一个人的事, 就是全组的事。”备课组是学校大团队下的小单位, 只有组内成员都积极发挥作用, 才是真正意义的同伴互助。于是, 备课组长杨老师根据本组老师的特长安排任务, 从教材解读、目标定位、难点突破、练习设计, 甚至包括课件制作, 课堂观察、课后访谈等等都考虑周全。有了课前具有前瞻性的思考, 有了同伴间的互帮互助, 在学校的选拔中, 刘老师顺利获得了参加市级比赛的机会。
到了市级比赛, 代表的就是整个数学研究团队的荣誉了。我们以每周二校本教研活动为平台, 将刘老师的课例作为全体老师学习和反思的载体。起初, 老师们都还只是就课论课, 根据课堂出现的小状况提出一些应对的策略, 问题停留在表面。两轮课例研究后, 随着研讨的不断深入, 大家渐渐发现:虽然表面课上得很顺, 但频繁的一问一答成了课堂的主旋律。这是否与新课标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相背而行?如何充分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还有的老师提出了, 2011版的课程标准新鲜出炉, 新课标到底新在哪儿, 在这一节课中是否有所体现?等等。在开放、愉快的氛围中, 老师们相互质疑, 各抒己见, 最终达成共识:在本课教学中以“变与不变”的函数思想为隐线, 以研究数量之间的关系为载体, 先是创设“魔盒”情境, 让学生表示“进去的数”和“出来的数”这两个量, 认识到含有字母的式子可以表示不同量之间不变的数量关系;再结合“年龄”情境, 体会到“虽然两个人的年龄都在变化, 但是他们的年龄差始终不变”;之后, 又借助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使学生理解随着“边长在变, 周长也在变, 但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不变的”。通过以上安排, 引领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感悟蕴涵其中的数学思想, 以此提升数学思维的品质。
凝聚着团队的智慧和力量, 凭借着个人精彩的课堂演绎, 刘老师在比赛中荣获第一名的好成绩。
时隔一年以后, 全国新世纪小学数学教学研讨会将在四川召开, 经过市里推荐, 省里研究后, 选派刘老师作为福建省的唯一代表参加比赛。这是一场规模盛大的比赛, 对于刘老师而言, 对于数学团队而言, 既是机遇, 更是挑战。这一次, 我们以市教坛新秀现场课为起点, 通过反复观看录像, 细致地推敲、打磨每一个环节, 每一个问题, 甚至每一句话。每次执教过后, 大家都会一起找问题、查原因、思策略, 并且在下一轮的课堂中看成效, 总结经验, 进一步完善。在这一年里, 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行为跟进研讨, 刘老师在自我省察中不断地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逐渐形成了“风趣幽默、沉稳大气”的教学风格, 最终荣获一等奖。著名特级教师钱守旺老师评价本课“教师从容淡定, 教学起点适度, 教学素材丰富, 学生参与充分, 知识结构完整”。
团队研修总结 篇4
西新区第十二小学
满园绿树春烂漫,桃展红蕊品芬芳。在学校领导的帮助与鼓励下,在所有语文教师的支持与努力下,经过了近一个学期的团队研修活动在此告一段落,忙碌中感受充实,辛苦中留下回味,勤劳中播下收获。
回望这近一学期的团队研修活动,让我们感受颇丰。在研讨方案之初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在确定了方案开始实施时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到最后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在千百次地寻求知识与方法之后,回过头来一看,忽然发现我们为之奋斗的目标就在眼前了,成功正向我们微笑!
第一阶段: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古诗教学对于大多数语文教师来说都是难以把握的,讲深了学生理解不了,讲浅了没有意义,并且每个年段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也都有着差别。这在教学中给语文教师造成了很多困扰。我们15位语文教师经过研讨、沟通与交流,把古诗教学做为本次研修的主题。我们制定了详细的研修方案,开始了我们的研修之旅。
第二阶段: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没有学不懂的,就怕不愿学的,没有做不好的,只怕不去做的。专家引领中我们听了王崧舟特级教师的教学录像与讲座,每一位教师都认真地做着笔记,有的地方没记下来,我们从头再看一遍,在看过之后,大家坐到一起讨论着课堂中的一些环节与方法,制定了符合我们自己的教学模式: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精彩呈现中由低、中、产,年段的教师集体构课,我们团队的老教师毫无保留地向中、青年教师传授着经验,让中、青年教师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刘羽飞老师、张凌云老师、宫育新三位老师分别代表低、中、高学段的进行了展示课与汇报课。他们的课堂教学赢得了听课领导与教师的好评。课后大家进行了观点碰撞。对上课教师进行评课与议课,互相交换信息,达到经验共享。在研究过程中,大家大胆评点,各抒己见,充分发挥着集体之间的团结、互助、合作。在对上课教师的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其他听课教师也进行了片断异构,并且进行了激烈地交流。
第三阶段: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团队研修论文】推荐阅读:
学校团队研修的论文10-24
小学校本研修团队总结10-21
体育远程研修课程专家团队成员08-09
幼儿园研修论文07-16
校本研修的课程化论文09-16
幼儿园园长在岗研修论文07-21
唐僧团队论文08-22
行业团队论文09-14
社区群众团队论文10-27
创业团队的论文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