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团队研修的论文

2024-10-24

学校团队研修的论文(共9篇)

学校团队研修的论文 篇1

2011年乡镇学校青年教师赛教课团队研修汇报

关于数学广角《烙饼问题》的思考与实践

柳州市白露中心校数学学科研修团队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早上好!

借着2011年柳北区乡镇学校小学青年教师汇报课评比活动的东风,我校组成了由潘美兰副主任担任组长的团队研修小组。我们的团队成员:有白露小学周广红主任、红星小学凌露露老师、马厂小学曾梦军老师、白露中心校的李蔚如老师。通过对参赛课题“烙饼问题”教学目标的学习、研修及备课、研课、反思、跟进和参赛等活动,力求把本次汇报课参赛过程作为一项既深入又广泛的校本教研活动来开展。不但使参赛老师的教学基本功和有效性教学水平等多元能力从活动中得到历练与提高,而且使研修团队成员以及全体数学教师都能够从中受益。本节主讲人:

一、研修宗旨

我校的研修团队力求把本次汇报课参赛过程作为一项深入而广泛的校本教研活动,不但使参赛老师的教学基本功和有效性教学水平等多元能力得到历练与提高,而且使研修团队成员以及全体数学教师都能够从中受益,数学能力提升得到质的飞跃。

二、对课时定位的认识

经过初赛、决赛先后2轮,十多次的集体备课、试教、研磨、反思甚至争论后,我们依标扣本、深化认知,对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逐步从模糊到清晰,从困惑到顿悟,基本理顺了课时教学的逻辑层次和教学要求:

1、使学生通过简单的实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三、研课目标

在磨课过程中,我们紧紧围绕“研读教材”——“目标定位”——“环节设计”——“有效落实”四个要素来挖掘资源、设计环节、整合优化、落实目标。第一轮:着重研读教材,确立教学目标,发现薄弱环节、落实目标定位;第二轮:修订教学设计,突出教学重点,狠抓有效落实,确保教学有效;

第三轮和第四轮:着重优化整合、微调教学细节,深化精品意识、打造出色课例磨课的历程。

四、磨课历程。

1、引入环节的设计历程。第一次设计是开门见山,直接引入。一番讨论,一番争论过后,发现这样的设计太平淡,而且学生的思维没有“热身”的阶段。第二次设计是利用例2沏茶问题,得出合理安排时间,统筹安排的思维方法。在试教得过程中,发现,本校学生现有的生活常识“沏茶”知识太少,思维太慢,需要的时间10分钟太多了,影响了后面的教学。(课件展示图片)第三次(最后定稿)设计是煮鸡蛋问题,引导学生得出节约时间,优化选择的思维方法。用这样的方法,来解决“烙饼问题”。为什么最后确定这个设计,一是考虑到煮鸡蛋是农村孩子的生活资源,学生很容易理解。

二、是考虑到煮鸡蛋也是放在锅里的,跟烙饼有“异曲同工”的效果。二是煮鸡蛋的思维模式,可以较好为“烙饼问题”解题策略作准备。

2、如何突破教学重点-通过“三张饼的最佳烙法”,体会优化思想这一环节设计历程。第一次设计是给学生饼,让学生自己烙,然后填表汇报。当时,我们都把学生想得太聪明了,觉得学生只要动手就能得出3张饼的烙法。一试教,发现学生怎么也得不出9分钟的烙法。填表格时候学生也不懂表格,填得乱七八糟。(课件展示第一次表格)问题的出现,挑战了研修团队的成员。反思得到的结论是教师引导不够,前面铺垫不够。如何突破呢?,查资料、看课例、争论再争论,微型课的反复示范,最后有了第二次的设计:表格突破是在二次烙饼时进行铺垫。(修改后表格展式)学生回报时进行实物展示引导。允许12分钟和9分钟(甚至更多时间的烙饼时间出现,然后择优选择,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从而突破了本节课的重点。

3、如何解决教学难点-让学生寻找规律这一环节设计历程。这一环节首先解决是烙4-6张饼的时间问题。第一次微型课示范,教师的问题是“你会烙4张饼吗?花多长时间?”因为受前面的定势影响,学生的大部分反应是拿饼放在锅里烙。如何引导的?第二次课,就改为“用前面学过的烙饼法,4张饼可以分成几张烙饼法和几张烙饼法”这样一问,学生很容易就懂了。表格也进行改动。其次是解决烙7-10张饼的时间问题。第一次设计,我们试着放手让学生自己讨论,然后汇报。但发现有个别学生已发现了规律。第二次设计就改为教师要让学生生成的问题来突破。

五、课堂展现的亮点。

1、引入新颖。

2、重视学生思维的形成过程。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3、注重培 在操作中感知,在实践中升华

3、数学课上展现给学生科学实验的方法,要求学生适当参与动手记录,使数学和科学知识相互渗透,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六、未解的困惑

当然,经过反复研修,我们仍然存在一些未解的困惑,需要向各位评委、需要向各位评委和老师们请教:短短三十五分钟的教学时间,年轻教师如何有效把握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当教师的教学思路与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并未完全融合的情况下,如何能够有效调控?等等。

本节主讲人:

七、研修的感悟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浸润着我们的心血和智慧;镌刻着我们的欣喜和困惑。

我们想,如果我们的课堂真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让每一个学生都通过学习实践,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提高了数学素养水平,那么,这一课时的教学就是成功的了。

通过一次次的试教、研讨,我们在教学设计上力求在继承与创新中寻求简洁有效的教学方式。为此,我们在课堂上一方面非常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另一方面也十分关注学生提问能力、梳理和提炼信息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升思维能力。

三、我们的收获。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收获很多。我们深刻地体会到:

1.在设计教学之前要先了解教材编写了什么,意在熟悉教材的编写内容,尤其是要跳出某一课时教材的框子,将知识点放置于一个单元、一册教材、全套教材的知识体系中审视,了解到学生已有的经验,把准教学目标的定位,做到了然于胸。2.在课堂教学中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索空间,让他们主动参与、主动探索、勇于创新,使他们成为知识的挑战者和主宰者,换一种思路设计教学,你会眼前一亮。

3.活动中,我们广泛搜集教师的问题和实践中的困惑,并在一起讨论学习,如:本课我们的目标定位是什么?学生通过学习将积累哪些活动经验?如何在课堂上提升学生的思维?等等。问题式的学习打破了“自上而下的计划式教研”,它更加贴近教师的教育实践,更加贴近教师的需要,对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4.我们在不断的质疑和解疑当中对这节课该怎样上慢慢明晰了。我们每次试教都出现了各种问题,有过激烈的讨论,每次讨论又会出现新的问题,只有发现问题了,才能让大家了解各种不同的视角,才能达到研讨的目的。

四、困惑

我们收获着成长,但是我们还有很多困惑,比如:对于活动经验的积累,从观课者来说,听课时不知学生已有哪些活动经验、也不知本节课要求学生积累哪些活动经验,所以在听课的时候对于这方面的建议和意见比较茫然。我们非常希望能得到专家和各位老师的指导。谢谢!

学校团队研修的论文 篇2

2012年4月, 市里组织评选“教坛新秀”, 学校每每有市赛或大型市区级教研活动, 都把其作为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活动, 采取“自愿报名、择优选送”的办法, 让老师们在良性竞争中提高专业水平。在公平氛围的激励下, 刚调入学校一年的刘老师报名了。当时, 我正好和她同一年段, 也因此有幸和她一同经历了备课、研课、磨课的全过程。刘老师选的课题是《用字母表示数》, 在她独立备课之后, 开始第一次试教。试教下来, 效果很不理想, 用她的原话说就是“自己都不知道在上什么”, 而我们听完的感觉也是疑惑着“她想要展示的是什么”。课后, 在备课组长杨老师的组织下, 我们针对这一节课进行了研讨, 简短的反思后, 刘老师接受同组老师的追问:“本节课中, 所要达成的目标有哪些?你在课中怎样落实这些目标?你认为这节课学生将面临什么样的学习挑战?你采取了哪些方式突破它?这节课在学生学数学的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如何实现从具体的‘数’到抽象的‘用字母表示数’的质的飞跃?”等等。

像这样以年段备课组为单位的行动研究, 是学校办公室独特的风景线, 老师们针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不定时地研讨, 经常为了一个教学见解的不统一而争得面红耳赤。这种草根式的教研方式促使老师们在日常实践中把思考及时转化成教学智慧, 深受大家的欢迎。刘老师刚调入学校不久, 对此还不适应, 几个问题下来, 一问三不知。最终, 老实交待了, 课的设计是模仿青年名师张齐华, 谁知道竟模仿成“四不像”。许多青年教师都是从模仿起步, 在借鉴中成长。但是, 要想仿得有模有样, 就必须带着一双思考的眼睛, 细心揣摩名师课堂背后的理念。况且, 既然是参加比赛, 就要有所创新, 有所突破, 不适合借用别人的教案。此时, 学校的比赛迫在眉睫, 怎么办呢?组里的元老余老师站出来了:“一个人的事, 就是全组的事。”备课组是学校大团队下的小单位, 只有组内成员都积极发挥作用, 才是真正意义的同伴互助。于是, 备课组长杨老师根据本组老师的特长安排任务, 从教材解读、目标定位、难点突破、练习设计, 甚至包括课件制作, 课堂观察、课后访谈等等都考虑周全。有了课前具有前瞻性的思考, 有了同伴间的互帮互助, 在学校的选拔中, 刘老师顺利获得了参加市级比赛的机会。

到了市级比赛, 代表的就是整个数学研究团队的荣誉了。我们以每周二校本教研活动为平台, 将刘老师的课例作为全体老师学习和反思的载体。起初, 老师们都还只是就课论课, 根据课堂出现的小状况提出一些应对的策略, 问题停留在表面。两轮课例研究后, 随着研讨的不断深入, 大家渐渐发现:虽然表面课上得很顺, 但频繁的一问一答成了课堂的主旋律。这是否与新课标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相背而行?如何充分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还有的老师提出了, 2011版的课程标准新鲜出炉, 新课标到底新在哪儿, 在这一节课中是否有所体现?等等。在开放、愉快的氛围中, 老师们相互质疑, 各抒己见, 最终达成共识:在本课教学中以“变与不变”的函数思想为隐线, 以研究数量之间的关系为载体, 先是创设“魔盒”情境, 让学生表示“进去的数”和“出来的数”这两个量, 认识到含有字母的式子可以表示不同量之间不变的数量关系;再结合“年龄”情境, 体会到“虽然两个人的年龄都在变化, 但是他们的年龄差始终不变”;之后, 又借助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使学生理解随着“边长在变, 周长也在变, 但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不变的”。通过以上安排, 引领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感悟蕴涵其中的数学思想, 以此提升数学思维的品质。

凝聚着团队的智慧和力量, 凭借着个人精彩的课堂演绎, 刘老师在比赛中荣获第一名的好成绩。

时隔一年以后, 全国新世纪小学数学教学研讨会将在四川召开, 经过市里推荐, 省里研究后, 选派刘老师作为福建省的唯一代表参加比赛。这是一场规模盛大的比赛, 对于刘老师而言, 对于数学团队而言, 既是机遇, 更是挑战。这一次, 我们以市教坛新秀现场课为起点, 通过反复观看录像, 细致地推敲、打磨每一个环节, 每一个问题, 甚至每一句话。每次执教过后, 大家都会一起找问题、查原因、思策略, 并且在下一轮的课堂中看成效, 总结经验, 进一步完善。在这一年里, 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行为跟进研讨, 刘老师在自我省察中不断地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逐渐形成了“风趣幽默、沉稳大气”的教学风格, 最终荣获一等奖。著名特级教师钱守旺老师评价本课“教师从容淡定, 教学起点适度, 教学素材丰富, 学生参与充分, 知识结构完整”。

学校团队研修的论文 篇3

在现代教育发展中,教师作为人力资源其专业发展的现实价值和深远意义得到日益关注,其中校本研修由于“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在学校中”而得到学校及教师的青睐,各种校本研修方式如雨后春笋般充实着教师研修场域,促进着教师专业发展。纵观各种校本研修,仍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不足。(见下表)

总体来看,各种校本研修因人力资源瓶颈阻碍了教师研修可持续发展,如何挖掘教师本身的力量,构建具有共生机制的研修团队,自我管理型团队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二、自我管理型教师研修团队建设的理论依据及其需遵循的原则

自我管理型团队是在20世纪下半叶兴起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因为它符合人本管理的要求,能极大提高组织效率而受到国内外企业的青睐,同时也逐渐进入学校管理者的视域。在众多对自我管理型团队的界定中,国外Dennis Costes and Martha Millerd认为“一个自我管理团队是一个工作团队,运行中不需要管理者,团队成员实行自我管理,他们决定怎样构建角色,推动工作程序和完成工作任务”;国内四川师范大学巩红利认为自我管理型团队是在良好的内外部环境的支持下由经过严格培训而具有高技能的一些个体组成的,是拥有高度自治性和自主权的一个协作团队,他们可以完成一个完整的工作任务并负完全责任,同时全体团队成员共同积极参与团队管理并肩负起团队的计划、统筹、组织、协作、评估和决策等管理工作。

借鉴上述理念建设自我管理型教师研修团队,笔者认为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 自主性原则。从根本上说,自我管理型研修团队共同决定如何组织和开展研修,在自主管理和自主决策的过程中,能形成共同的意愿,能以更开放的心态相互切磋,从而推动团队研修有效开展。

(二)目标性原则。团队研修有着大家认同的研修愿景与目标,个体目标融于团队目标,并坚信其对于团队及整个组织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愿景与目标凝聚着团队中每一个人,全体团队成员愿意为目标的实现而共同努力。

(三)公平性原则。公平原则往往会因为整体的重视而被忽视。公平理论又称社会比较理论,它是美国行为科学家亚当斯(J.S.Adams)提出来的一种激励理论。它的基本观点是:当一个人做出了成绩并取得了报酬之后,他不仅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绝对量,更关心所得报酬的相对量。因此,他要进行种种比较来确定自己所得报酬是否合理,比较的结果将直接影响今后工作的积极性。

(四)共生性原则。团队成员要有共同分担的责任,在相互合作中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团队成员必须适当地胜任工作并且有合作的意向;在尊重人性需求的基础上,制定恰当的激励策略,激励教师去实现团队的目标。

(五)实践性原则。教师作为一线工作者,更关注课堂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问题”解决的重要性远远大于“课题”,将研修成果有效转化为教育教学效果,能大大提升研修团队的自我效能感。

三、自我管理型教师研修团队建设的路径

(一)因地制宜,组建团队。据研究,教师成长一般要经历“新手教师—胜任型教师—骨干型教师—专家型教师”四个阶段,学校需要准确分析校情,在教师队伍结构整体优化的背景下,按照教师成长类型进行年级段学科教师团队的结构优化,主要按年龄、素质、个性特点、学术方向等要素进行教师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以缓和学校内的同质竞争。我校针对本校教师年龄结构聚合度高的现状,创设有益交流的地域环境将年级组、学科组教师进行人数控制(4-7人)的团队组织架构,从上到下学校指定与由下到上教师志愿相结合初步形成校本研修团队,将传统的研修“单线型”(图1)改变为“内环型”(图2):

(二)角色分工,任务细化。针对教师进行教育研究“小切口、多角度、密切联系课堂”的特点,自我管理型研修团队依据实践分成组织、执教、支持三大类的多维度分工,形成动态有机、扁平化的组织。自我管理型教师研修团队成员中的“组织者”是团队研修的牵头者、团队智慧的整合者、研究方向的调控者,主要负责选题和定课两方面的工作,针对团队教师共同关注的教学实践中热难点问题选择研究主题,并在共同分析课题的基础上确定课例。“执教者”是团队智慧的实践者,在所选课例中投放研究措施,供其他团队成员观察效果,甄别问题,调整预案。其余团队成员担当“支持者”的角色,补齐专家资源稀缺的短板。支持者的维度各有侧重,一方面着重于实践操作即课堂教学策略的支持,对实践性创新成果进行总结,另一方面着重于理论层面即教育教学原理的支持,同时将感性的思考上升到理论层面进行提炼,最终固化为团队的研究成果。这样的建设人人有事做,避免了传统研修中困于个体自身、囿于低位反复、止于被动吸收、限于研究水平而造成人浮于事的现象,充分发挥个人价值和团队力量,实现1+1>2的整体效应。

(三)“项目”导向,凝聚力量。研修团队如果没有一个共同的任务愿景,那么这个组织也不会是高效能的。在研修时,团队成员基于自身教育教学实践问题经过研讨确定为团队的研修“项目”,作为团队奋斗方向。在这一途径中,强调团队成员对这项任务的完成所做出的贡献的独特方式,体现自己不同的价值,团队成员之间优势互补,相互启发,相互激励,共同提高,形成战胜困难的勇气与精神。例如,低段数学组的老师们发现一年级学生课堂上经常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听讲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开展了《培养学生倾听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课题研究。为了更好地研究,团队成员们有的成为观察员,有的成为统计员,有的查阅理论资料,经过研究和课堂实践对学生听的要求方面进行自我的总结,从而对课堂上学生如何倾听进行有效的指导:第一步,安安静静地听;第二步,仔仔细细地听;第三步,带着问题有鉴别地听。紧接着,他们发现:安安静静的听就是要控制学生听的环境;仔仔细细地听就是要求学生要集中注意力;带着问题的听就是要学生学会信息的筛选。期末又做了一次调查,发现能保持20分钟注意力集中的孩子由原来的75.6%上升为91.2%,上课不听讲的孩子下降到5%左右。某教师感概,像这样的研究靠我一个人的力量想都不敢想。

(四)轮换体验,多元发展。教师的专业素质要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在逐渐拓宽,教师不仅仅是教者,教育者,还应该是研究者,她的专业素质包括: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并以次作为自己专业行为的基本理性支点;多层复合的专业知识结构;多方面的教育智慧和能力,组织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等等。 团队成员的角色分工是教师专业素质培养的具体措施,承担的不同角色就得到不同方面的素质锻炼。自我管理型研修团队尝试着角色轮换制,在这一阶段研修活动他承担的是组织者,下一阶段他将可能是执教者。通过不断的角色轮换,多层次多渠道全面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一位教师曾感言:在这样积极向上,团结互助的团队中我不断地与人磨合、交流、分工合作,合作能力得到锻炼;作为组长在这项活动中锻炼了自身的组织、策划能力;作为当年的执教者,更是在不断磨课中学会了主动思考、积极反思;而这期担当理论支持者后,大大提高了自身的学习能力和理论修养。

(五)绩效激励,着眼整体。自我管理型团队研修需要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以绩效为准绳,培养共同的荣誉感、责任心和向心力。本着公平性原则,团队内部的激励,既要注重物质激励,更要注重精神激励,同时一方面要考虑整体利益的分享,另一方面也要考虑不同成员贡献的差别,必须使做出突出贡献的成员得到公平合理的回报。团队外部的激励,主要应强调团队整体上的学术声誉和社会影响,使团队成员产生自豪感和依附感。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要适当的平衡,外部激励和内部激励也要做到适当的平衡。 学校在自我研修型团队激励时以团队为主,个人为辅,为团队研修的过程和成果搭建展示平台,邀请专家指导,在可能的情况下,也可以开展片区的联动,邀请家长、学生参与,扩大影响。

四、结束语

团队研修汇报材料 篇4

“复习课难上、复习课难教”是广大数学教师的共同心声,也是许多教师经常发出的感叹。因为复习课既不像新授课那样有“新鲜感”;也不像练习课那样有“成功感”,我们经常听到学生抱怨:“复习课真没劲儿,都是过去讲过的”,“老做题,我都做糊涂了”。学生的上述反映说明了复习课存在的两大误区:一是复习的内容是“老调重弹”,把复习课看成了补课,二是复习的方法是“题海战术”,把复习课上成了习题课。那么,如何上好复习课呢?为了实现有效教学,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复习课教学应该是每一位教师必须理解、掌握的一种课型。在新课程理念背景下,怎样上好复习课,今天我们就一块儿进行探讨。

复习课是对一个阶段所学知识的复习和再认识。它不仅仅是知识的重复,更主要是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梳理、发现规律、拓展运用的过程。复习课必须针对知识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学生的弱点,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标准把有关知识进行整理、分类、综合,这样才能搞清楚来龙去脉。复习课的核心目标和教学任务是知识的梳理、查漏补缺、深化提高。向老师执教的《表内除法复习》一课把四个游戏进行巧妙地有机整合,创设了“福娃游乐园”的情景。结合二年级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不是很强的特点,主要选定引导发现的教学方法,将整个教学过程安排在以下活动中。

一、引导自主复习,注重“理”

开课伊始,全班同学依次口算小火车上的题目,看谁算得又对又快。通过这一活动,学生自我检测计算能力,成功的自然喜悦,失败的也会产生掌握计算方法的欲望。激活学生的复习欲望,使学生真正成为自主复习的主人。教师设计让学生利用乘法口诀计算除法,并从口算算式中提炼一道算式来讲解并复习除法的意义,其过渡非常自然,流畅。

本节课把前面所学习的除法算式整理成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规律、应用规律。整理复习这一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回顾与反思所学知识,使之系统化,并且这一节课又是后面学习较复杂的多位数除法的基础。这一活动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横向、纵向等多角度进行观察、比较,发现表内除法算式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其中蕴涵的规律,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尽情地表达自己所发现的规律。这样课堂才会不断闪现智慧的火花,产生思维的碰撞。学生通过自主交流会发现:竖着看,当被除数和除数相同时商是1,每一竖列的商相同;横着看,当一个数除以1还得原数;每一横排的除数都相同。这样,知识让学生自己整理。规律让学生自己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愈来愈浓。

第二、指导复习方法,注重“建”

在复习课的教学中,要针对知识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学生的弱点,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标准把有关知识、概念作纵向、横向联系归类、整理,使之“竖成线”、“横成片”,达到所复习的知识要点条理清晰,知识结构脉络分明。在这里,向老师又引导学生斜着看除法表,即发现除数与商都相同,从而明白在表内除法中只有这些除法算式是一句乘法口诀写出一道除法算式的。达到“感悟——理解——升华”,促使学生从“无序”思维到“有序”思维再到“科学”思维方式的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也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教给学生整理与归类的方法使学生在获得比较系统的知识的同时,不断构建和完善认知结构,极大地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本课重在激发学生通过对话、互动将知识进行梳理,探索知识之间联系,构建知识模块、网络,让知识与知识互动起来,知识与生活实际互动起来。

为了让学生感知这些规律的价值,紧接着,向老师便安排学生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第三、重视生活的联系,注重“用”

学习数学要以一定的经验为背景,复习课的设计应该为学生提供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探索数学的情境。要给学生充分的机会,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感知、操作等活动来认识数学,让学生“做数学”比简单地教给数学知识更重要。让学生“做数学”的途径之一就是设计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数学情境。在此向老师设计了“乐园打靶场”这一极富挑战性的活动,然后从打靶成功所得到的奖品——6朵红花过渡到具有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以突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计算方法。复习课习题的设计在内容上要“全”,在形式上要“精”,在方法上要“活”,在时间上要“足”。向老师在课堂上给学生充分的演练机会,为学生的评价提供丰富的资源,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第四、注重拓展延伸,注重“延”

在复习课中精心设计开放性、综合性的习题,给学生提供一个能够充分表现个性、激励创新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引导和帮助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把知识结构转化为认知结构,促进学生智力、能力的发展。课上向老师引领同学们来到智慧小屋,利用开放题提供给学生广阔、自由的学习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思考,深入探究,鼓励学生尽量说出与别人不同的例子,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这样的复习课不是知识的简单再现,也不仅是学生数学思维和创造想象得以展示,而是集体智慧的展示,给枯燥的旧知赋予生命的活力。本节课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能力得到了培养,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本质,数学味浓厚。

感悟:

1、小学数学复习课,不同于新授课与练习课。复习课可以帮助学生将一单元、一学期、某一学段所学数学知识的条理化、系统化、网络化,培养学生数学综合能力、数学思考和运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复习不是旧知简单重复再现,不是师问生答或师问师答的回忆,而是创设情境,重在激发学生自主将知识进行梳理,探索知识之间联系,构建知识模块、网络,让知识与知识能互动起来,以及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严谨踏实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2、教有法而无定法。复习课的梳理不一定完全在课上,比如我们现在经常运用的让学生办数学小报、写数学日记进行梳理;然后在课上,孩子们可以对数学小报,数学日记进行展评。从中相互借鉴,相互学习。比如高年级可以让学生根据单元知识,或者是需要复习的知识,让学生画一些树形图,把知识进行梳理,并内化自己的已有认知当中。六年级的学生还可以采用小老师授课制,由学生来当老师。当然了这时教师不是闲了而是更忙了。

体育远程研修课程专家团队成员 篇5

远程研修课程专家团队成员

首席专家:

季 浏

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院长、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体育学科评议组成员 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

主持专家:

潘绍伟 扬州大学体育学院教授,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修订组核心成员

谭 华 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修订组核心成员

汪晓赞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

核心成员:

庄 弼 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体育教研员、高级教师,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修订组成员

陈志飞 上海市卢湾区小学体育教研员

牛 晓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

吴 江 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教育科研培训中心体育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 石冰冰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教育局教研室体育教研员 吕兴琦 河南省郑州市第十一中学工会主席,中学高级教师

郭丽红 河南省许昌第二高级中学工会主席,河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教材专家组成员 许 杰 山东省青岛市第五十一中学教师,中学高级教师 张 军 江苏常熟中等专业学校教师,高级讲师

陈 萍 江苏省东台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教师,小学高级教师,江苏省小学体育教学能手 杨 浩 江苏省如皋市外国语学校教科室副主任,中学高级教师

魏 伟 江苏省南京市长江路小学教师,小学高级教师,江苏省体育教学能手 何中雷 江苏省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高级中学教师,中学一级教师 袁志欢 江苏省盐城市第一小学教育集团教师,小学高级教师 何耀慧 江苏省苏州市第一初级中学教师

学校团队研修的论文 篇6

关键词:农村学校,校本研修,继续教育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 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课程改革所关注的焦点。而农村地区的学校因经济、文化和地域、资源配置等多种因素致使教育相对落后。教师趋向老龄化, 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甚少, 知识结构已经陈旧, 已跟不上新课程改革的步伐。而在新课程改革中产生的一种新的继续教育方式——校本研修是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新途径。

一、解读校本研修, 正确定位角色

教师拥有正确、科学的校本研修观, 就会自觉投入到校本研修之中。特别是在校本研修刚刚实施阶段, 广大教师的思想认识还很不到位, 此时需要从观念着手, 解决教师关于校本研修的思想认识问题,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校本研修观。校本研修是以学校为基地、教师为主体, 教师专业发展为主题, 校长自主组织。以教师自身及其任职所在学校的特点和需要为基础, 以提高教师的专业修养水平为目的, 以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和优化学生成长环境为内容, 以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形式, 通过专业引领、同伴互助、互动交流等方式解决问题。集学习、工作、研究于一体的一种教师继续教育形式。

二、建立校本研修机制, 营造研修氛围

无规矩难以成方圆, 由于部分农村教师缺乏理想信念, 自主发展意识薄弱。在沉重的生活、工作负担下, 他们靠“惯性”工作。对教育新思想、教材新内容、教学新手段的钻研学习浅尝辄止。因此, 要想让教师走进校本研修, 首先, 要成立由“校长——分管领导——教研组长”为主线的校本研修管理网络。明确职责, 落实责任, 齐抓共管, 形成良好的研修氛围。其次, 要建立校本研修的各项规章制度, 拟订校本研修长、短期计划和教研活动实施细则等, 使得教师在校本研修活动中有章可循。在校内营造“校本研修兴校”的文化氛围, 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研修的积极性。

三、研修方式多样化,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校本研修作为一种旨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发展的教育人力资源开发活动, 不是固定的、僵化的模式, 更不是原有的教师校外培训或校本教研的简单移植。它涵盖了影响教师专业成长的方方面面。

1.校本培训, 提高教育理论水平

随着社会进步和教育发展速度加快, 新的教育思想层出不穷, 教育变革速度日益加快, 仅靠教师自身的长期实践探索和缓慢的经验积累, 难以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快速变化。因此, 需要通过对教师们进行校本培训, 快速吸收先进的教育信息。

(1) 集中培训

学校要坚持开展以师德师风、教育教学理论为主的教育培训活动, 让教师及时汲取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 关注教育教学前沿动态, 让教师“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成为习惯。另外, 还要强化现代信息技术等培训, 营造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氛围, 提高培训的质量。

(2) 自主阅读

校长要把“教师发展第一”作为坚定不移的办学理念;首先, 要求每个老师认真钻研每年规定研修的教育理论书籍, 写学习心得体会, 定期组织教师交流。其次, 解决学校信息来源问题, 让教师通过图书室或网络自觉自由阅读, 把读书与课堂教学实践、教育科研、自我修养联系起来。让广大教师在读书的过程中提升自己人文素养和文化品位。

2.聚焦课堂教学, 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

(1) 课堂教学反思

①坚持写课后反思日记

每节课后教师围绕学生的兴趣、互动、思考、创新等回顾课堂中的得与失, 思考可以改进的方法与措施, 及时记录下来。

②对比反思

通过观摩公开课, 分析别人的长处和不足, 来反观自己的教学行为, 吸取他人的经验教训, 少走弯路, 从自我封闭状态解脱出来。

③听自己的教学录音 (录像)

这是对教学行为反思的一种比较好的手段。把自己的一节课或几节课的教学过程录下来, 然后居于一种旁观者的角色来仔细听、分析自己的教学活动、教学时间、语言艺术、学生课堂氛围等状况, 进行反思、改进。教师还可以从教学思想、教学理论等方面进行反思, 把这些反思写下来, 装进成长记录袋, 可以直观地反映一个教师的专业成长水平。

(2) 小组合作研修

①合作备课研修

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发动全体成员共同研讨课程资源, 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对重点教学问题 (研修主题) 进行深入探讨, 比较分析, 有效提高课程资源组织和教学活动策划能力。

②同课异教研修

从教师的不同个性入手, 对同一课内容, 同年级组教师采用不同的构思、不同的切入点, 研讨如何上出不同风格的课。采取“集体备课→理论引领→实践跟进→案例分析→同伴互助→研讨升华”的组织形式, 最后形成一致观点, 全校观摩。“同课异教”能使每位教师形成自己独有的教学风格。让教师在实践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张扬个性, 形成个人风格。

③同伴互助研修

同伴互助是指教师间经常进行的一种切磋、合作、支持与分享的横向交流活动, 它是化解教师在教学中的困惑、激发灵感的有效办法。学校应该积极推行同伴互助活动, 鼓励同学科教师自主结伴, 共同研究的教学专题与准备共同执教的研究课。在教学中互相帮助、互相切磋, 共同提高。

(3) 科研课题导向研修

学校除了要抓好教育教学常规工作外, 还要抓好课堂教育教学的研究, 使研修活动课题化、系列化。让教师们从课堂教育教学的热点、疑点、难点问题出发, 确定个人研究课题, 围绕自己确立的科研课题进行学习、研究、实践、创新, 运用行动实践等研究方法, 扎实开展课题研究, 践行教师即是研究者的课改理念, 促进教师在科研中提升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

3.专业引领, 提升研修层次

专家参与是校本研修的源头活水。在校本研修实施中, 需要专业研究人员的帮助, 实施专业引领, 开发教研专业人员人力资源, 是开展校本研修强有力的支持与保障。

(1) 可以聘请教育专家做专题讲座

针对学校教师的具体情况, 邀请教育专家到本校作讲座或报告, 让老师们近距离地与专家交流与接触, 这样可以快速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

(2) 打造“本土化”的专业引领队伍

由于农村小学地处偏僻, 资金比较薄弱, 比较难聘请专家, 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本土资源, 由本校骨干教师组成的“本土化”专业引领队伍。让他们在校本研修中举行讲座, 带头上示范课, 结对帮扶青年教师, 可以不同程度地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四、结语

总之,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 校本研修的方式是琳琅满目、异彩纷呈的。除了上述几种主要的研修以外, 还有校际协作研修、专题论坛沙龙研修、团队脑力激荡研修等。农村学校应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 基于不同层次教师发展需要, 拓展校本研修的渠道, 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研修形式, 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学校团队研修的论文 篇7

关键词:校本研修;途径;方式

G627

校本研修,是以校为本的研究修炼,就是以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经验总结和理论提升,又注重改进教育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其核心是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笔者认为推进校本研修工作应在制度建设上下功夫,在活动开展上想办法,用精细化的管理,打造校本研修特色。

一、立足校本,拓宽研修基本途径

(一)强化校本培训

1.领导重视。学校工作的核心是深化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校本研修则是保证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推进器”。只有领导高度重视,统筹谋划,带头落实,校本研修才能有效推进,不断深化,研修成果才有科学性、指导性、实效性。

2.专题培训。学校应在“以人为本、科研兴校、走内涵发展之路”理念的指导下,重点开展五类培训。一是以教育法规为主的师德培训。二是以组织教学、班级管理、班队活动为主的管理能力培训。三是以新课程为主的现代教育理论培训。四是以信息技术为主的教育教学技能培训。五是以教育教学课题创新研究为主的教育教学科研培训。

(二)夯实校本研究

1.观课议课。要在中心教研组、学科教研组、年级组三个层面上,以“课前议课确定主题和重点——课堂观察和初步分析——课后讨论与对话——反思与改进实践”为操作流程,深入开展听“三课”活动和赛教评优活动。

2.课题引领。要以校内教育教学中亟需解决的问题设计课题,以研究课(活动)作为展示平台,以课题研究成果体现课改实验成果。广泛开展“小课题、短周期、重实用”的专题研究。

(三)研发校本课程

我校校本課程开发与建设始终坚持“德育为首,全面发展,提高质量”和“传承优秀文化,培育合格公民”的办学理念,着力开发并实施“吟诵诗文、艺术活动、”两类校本课程。通过实施校本课程,让师生积淀文化底蕴,内化传统美德,发展个性特长,促进内涵发展。

(四)细化校本管理

1.制度建设。“无规矩不成方圆”。要使校本研修真正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氧吧”和“加油站”,使校本研修真正从“他律”走向“自律”,既要宣传动员,更要建章立制,既要跟踪指导,排忧解难,更要严格落实《校本研修实施方案》和《教师校本研修工作奖励办法》,充分发挥制度在组织实施校本研修工作中的激励和导向作用。

2.夯实常规。要把细化教学过程管理和校本研修有机整合,积极探索教学常规管理的新路子。通过“中心教研组——学科教研组——年级组——教师个人”这个教研网络定期开展活动,定期检查通报,使校本研修各项要求得到全面落实。

3.科学评价。评价具有导向、激励、诊断、鉴定、调节、监督、管理和教育功能。学校校本研修工作评价小组,负责对教师开展校本研修工作过程进行及时指导,负责对教师教科研成果进行审阅、把关、报送和奖励,负责对教师落实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各项指标情况进行督查考评。

二、紧扣要素,精选研修基本方式

(一)内化自我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我校坚持引导教师交叉运用布鲁巴奇等人提出的三种反思方法:

1.反思日记。要求教师采用反思日记的形式对自己的日常工作进行记录、思考、积淀,从中筛选出亟待解决和自己应反思的焦点问题。

2.详细描述。教师相互观摩彼此的课,并描述他们所观察到的结果,随后与其他教师相互交流。

3.行动研究。按照“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实践导行、反思提高”的研修思路,运用“问题一一计划一一行动一一反思”的操作模式,鼓励教师把自己思考的结果和他人的智慧记录下来,转化为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反复实践,积累基本经验,解决教师在教育活动和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优化同伴互助

同伴互助是校本研修,构建学习型学校、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途径,能使教师汲取更多的知识、经验和力量。

1.“一课两上”和“同课异构”教学研究活动是同伴互助最好的方式。

2.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以教研组为单位同学科、同年级教师在一起共同备课形成共同的教学设计印发给大家,然后每位教师根据各自情况进行补充、修改形成个性化教学方案的一种形式。

3.推门听课。领导与教师坚持推门听课,关注常态课堂。构建简约式互助研讨的快捷平台,加快教师专业化成长步伐。

4.创新评课。重视听、评课的环节和质量是夯实校本研修的基础,听而不评或者敷衍评课都达不到借鉴他人长处,促进自己专业成长的目的,必须创新评课形式并设法提高评课效果。

(三)强化专业引领

专业引领是校本研修的三大要素之一。专业引领者在以专业人士的眼光来观察教师的行动,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先进理论和经验,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支撑。

1.理论学习。系统学习专题研究所需的教育学、心理学、儿童心理、素质教育、新课程实施、有效教学、高效课堂构建等基本知识,专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的基本知识,专题研究的案例分析等。

2.专家指导。学校除为教师订阅教育杂志和教育专著供教师学习外,还定期聘请校外教育教学专家到学校进行理论指导、教学现场指导以及专业咨询,更新教师观念,拓宽教师视野。

3.校长引导。校长定期开展教学讲座和报告,如专业发展之路讲座、教学改革规律探究、新课程理念介绍等,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方向。

4.骨干示范。充分发挥本校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作用。通过“师徒结对”,送教到校,片、校赛教,上课点评,授课示范,经验分享等方式发挥辐射作用,以点带面,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

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是校本研修的三个基本要素,只有充分地发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各自的作用并注重相互间的整合,精选研修基本方式,才能有效地推进校本研修,使之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学校团队研修的论文 篇8

大家好!

承蒙领导的厚爱与同仁的支持,我于9月1日到11月10日,很荣幸的参加了“山西省国培计划”的培训学习,在这里我要感谢领导和老师们给了我这次难得的机会。这次培训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山西师范大学参加为期一个月的培训学习,第二阶段是基地校临汾市曲沃县乐昌中学为期一个月的实践活动。

两个月的培训学习中,我认真聆听了众多专家教授的精彩讲座,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丰富的知识内涵、独特的见解令我折服的同时,给我带来了心智的启迪和情感的熏陶,饱享了高水平的“精神文化大餐”。在这里我将培训中感触最深的内容与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我的话题是“走近卓越,超越自我”。下面我从三方面谈谈我的感触。不当之处望大家见谅。

一、热情点燃激情,坚持成就不凡

8月30日接到通知让我到山西师大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国培,当时心情矛盾复杂,更多的是对家庭的不舍与事业的惰性带来的排斥,几经周折还是决定奔赴学习圣地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盘点行装、带着家人的支持、领导的信任踏上学习的征途,途中载着思索、揣摩、忧虑、企盼……种种复杂的心情,于1号中午1:30到达山西师大文理院报道,心想正当午一定不会有人接待,但是师大的老师们一直坚守岗位,热情招待每一位报道的学员,让我们有一种回家的感觉,那时那刻悬着的心落地了。

9月2日上午的开班典礼上聆听着教授们的句句诙谐幽默的忠言,享受着学员之间探讨交流的真挚热情,我的心一步步的贴近培训,抑制不住的激情在悄然中被点燃,在释放。

临汾一中特级教师王玲玲老师做的《一个优秀语文教师的成长之路》专题讲座让我明白,他之所以优秀因为他每一天都在热情的工作,快乐的生活,她的生活名言是“太阳每一天都是新的,善待生活中的每一天”,她的语言质朴传达着真理:“高高兴兴的教学,让学生享受语文”,“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人没有被好好的对待过,他就不会好好的爱别人”“快乐自己也让别人快乐”“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积累语文,从阅读上找乐子”等等,每一句质朴的语言都在告诉我们,生活需要自己创设情趣,需要在平凡中用心经营,需要乐观开朗的待己待人,需要在一丝不苟的工作中寻找乐趣,成就不凡。

二、聆听专家讲座,在收获中提高

本次培训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在师大培训项目共30多个活动专题,基地校亦有20多个专题,给我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极大的帮助。现在我选择性的将几位专家的讲座精髓与大家共同交流和分享。

山西师大副院长武永明教授深入浅出地给我们解读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使我们对新课标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和认识,现截取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与大家分享。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即:

第一、语文课程有丰富的人文性。

第二、语文教育有很强的实践性

第三、语文课程的民族性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课程标准是教学的方向和灵魂,是课堂教学行为的起点和归宿,更是有效教学的重要前提与保证,为此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首先应该明确课标要求,吃透课标内容,践行课标准则。

特级教师杨东俊的《初中语文教材分析专题》和《初中语文教学设计专题》亦让我们叹为观止,学有所获。杨老师特别强调

1、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一是培养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它是“思维课”。二是培养学生独立自由的思想,它要的不是客观真理,而是精彩的道理,它是“智慧课”。三是培养学生使用语言的能力,它是“能力课”。

2、阅读教学要有意思

阅读教学要有意思,用理论语言来讲就是“寓教于乐”。“有意思”指的是你能在语文课上给学生提供新鲜的思想,新鲜的认知,新鲜的看问题的角度乃至于一些新鲜的知识。这些东西才会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杨老师生动有趣的讲授让我明白课堂教学的过程非常重要,鲜活的感觉,生动的讲述,巧妙的点拨,智慧的思索,这些东西共同组成了教学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又决定着一节课的成败,甚至决定一个教师自身的价值。好教师之所以好,共同点就是课堂教学的过程很精彩。

河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刘静教授深入细致地讲解《群文阅读与核心素养的培养》,现截取几点与大家分享。

1、“现在语文教学普遍是两多一少:精读精讲太多,反复操练太多,学生读书太少”。扩大阅读量是改革的方向,因此“部编本”语文教材格外注重让语文课往课外阅读延伸,往学生的语文生活延伸。

2、“部编本”语文教材更重视多种阅读方法的教学

“以往语文教学较偏重精读,抠得很死,虽然有用,但这是很不够的。比如默读、浏览、跳读、猜读、比较阅读、读整本的书等等,以往教材与教学都较少关注,结果是多数学生只会精读,只会考试,而阅读速度很慢,也不晓得运用各种不同的阅读方法。部编教材在多种阅读方法的教学上,增加了一些分量。希望老师在教学实践中格外注意阅读方法问题,重视阅读速度的教学。”

3、何为群文阅读

群文阅读——把一组文章,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指导学生阅读,并在阅读中发展出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阅读力和思考力。

群文阅读课堂教学实践的关键词“思辨”,现代阅读理论认为,阅读的过程,是理解、感悟、体验、动情,也是诉求、宣泄和表达。群文阅读强调思辨,就是强调思考与辨析,强调想象力、创造力与逻辑推理能力在阅读空间的演练与自由飞翔。

群文阅读以“解放”为前提来张扬学生的阅读感悟,以期“知无不言”,以“对话”为载体来展开思维的交流和碰撞,以期“言无不尽”,又通过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系列冲突与协调,达成“分享阅读感悟,提升文化底蕴,完善人格品质”的阅读目标。

通过聆听刘静教授的讲座,我认识到语文教师应将推进学生阅读作为自己的份内职责。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阅读多篇文章,进行群文阅读,能够有效地改善教师实施阅读教学的效果,弥补传统阅读教学模式的不足,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阅读量,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文教学需要群文阅读。

另外,山西师大卫建国校长讲的关于新时期师德规范与践行策略的讲座,也让我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卫校长在讲座中就当前的社会风气和当前的教师职业道德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同时,对当前加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听了他的讲座,我深感做一名教师,特别是要做一名合格的教师,肩上所负的责任有多重。我很欣赏也很赞同他的一句话:“你怎么样,中国的教育就怎么样;

你是什么,中国的教育就是什么;

你有光明,中国的教育便不会黑暗。”

其次,晋中师范的赵介平教授与学员们交流了朗读教学的重要性的,交流中赵老师的朗读声情并茂,师生的互动高潮迭起,学员们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明白了“吾生也有涯,吾知也无涯”。语文报社副社长刘远告诉我们语文教学论文的写作会使我们智慧地生存,享受到意想不到的幸福和快乐。张春莲老师关于“教好语文课为学生铺设未来之路”的专题讲座让我明白了语文教师应该是思想家——不人云亦云,有教学智慧,是学习者——不断学习进取,对生活充满兴趣,是实践家——语文课要常教常新,教师要勇于实践,更应该是写作者——必须会写作教后记、教学论文、文学创作等。

聆听一位位专家教授的讲座,无不在告诉我,作为教师,为了我们的教育,为了我们的学生,为了我们自己,我们就应该时时处处注重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注重思考,在琐事中积淀总结提升。三、博众彩之长,做最好自己

国培期间武永明教授引领我们观摩了全国特级教师余映潮、王君老师的课堂实录并进行精要的点评,在临汾三中现场观摩了宋小民老师的小作文教学,在西安市远东二中蒋慧玉校长关于《初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案例研究》讲座中狩猎了贵校众多的优秀教学案例,在乐昌中学进行了一个月的基地校实践活动,观摩了多节精彩的课堂教学。每一次的观摩、聆听都在震慑着我,感染着我,敲击着我想要超越自我的心,惊喜之中忽又陷入迷惘,名师们众多的精彩我能学的几招,他们的方法适合我的教学风格吗?走进乐昌中学,结对教师范晓鸿老师的言行举止,及其卓越不凡的成绩帮我解惑,让我明白我们和名师之间的距离,隔着仿佛千山万水,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更重要的一点是:我们与名师最主要的差别来自于行动,他们之所以一身光芒,是因为他们的词典中没有观望,只有行动,而我们经常是想法激情四射,行动聊聊无几,所以说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因为坚持的人少了。这些著名的特级教师、名师,成功的背后何尝没有过坎坷、艰辛,人生就是一堂大课,透过别人耀眼的光环,我们要成长,成功,就要用心去读、去悟,去聆听。

萧伯纳说过:生命中真正的喜悦,源自当你为一个自己认为至高无上的目标,献上无限的心力的时候。一位老师也说过:你有多努力,就会有多幸运,越努力,越幸运!一个个成功的案例,一句句哲人的思想精髓,都在告诉我向一切可以学习的人和事学习,博采众长,让自己好些,再好一些,最终成就最好的自己。

学校团队研修的论文 篇9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仲秋时节,金风送爽,我们,xx市教育系统50名教育人踏歌而行,一路向北,于9月16日,赶赴xx省xx,参加“xx省乡村教师培训团队研修项目‘xx教师’跟岗实践培训”学习活动。

而此刻,晚风轻拂,xx江面,灯影倒映,波光粼粼。房间内,xx培训班第x组的全体学员围坐在一起,回想近两天的学习情景,仿佛还在眼前。

开班仪式上,领导们那热情洋溢的讲话,仍在耳边回响;承办学校周到、细致、科学的培训安排,让人倍感温馨;xx老师的《xx起义革命精神永放光芒》专题报告催人振奋;春晖讲堂内激荡的革命红歌,令人热血沸腾!

专家们精彩的专题讲座,更让我们茅塞顿开,收获满满。所有这些,都令人回味、珍惜,也让人感概不已,感触良多,深深反思。

一、谈态度:“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

近年来,xx的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可谓硕果累累。但提升教师的专业功底和教学能力,永远是发展区域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国培平台,将一批优秀的教师,骨干教师,打造为合格的培训师,通过他们对全市教师特别是乡村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全面提高我市教师队伍专业水平。强化区域内校本研修,加速教师在岗成长,是突破发展瓶颈、全面提升我市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途径和重要平台。

因此,我们这个团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在未来的“国培”道路上,我们将克服一切困难,战胜任何风雨,坚韧不拔,咬牙坚持,不忘初心,不辱使命,砥砺前行,做一个优秀的培训师,为家乡的教育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从容自信,保持定力,“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

二、谈做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在本市区域内,我们大都是各个学校、各个学科的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师、教学骨干。但经过最近两次培训,我们深刻感到,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国培”培训师,要学的东西太多,要走的路还很长。而时间却那么紧,形势又那么急,任务又那么重,怎么办?那只有努力学,加倍学,“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成长为合格的培训师。同时在做中学,在完成任务中提升自我,在实际操作中完善自我。在实践中学,与全体教师共同成长!一路坚持,风雨兼程。我们坚信,一定会走到成功的顶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三、谈收获:“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有人说:“成功的时刻是幸福的,而成功之前往往是痛苦的”。的确,在努力学习提升充实自己,不断组织实施培训项目的过程中充满着问题、辛劳、委屈乃至痛苦。

我们冷静地意识到,这条路注定不可能一直平坦,而且作为学科骨干,教学中坚,同时要高质量完成繁重的教学工作,取得良好的教学实绩。否则,在学校就无法立足。

鉴如此,也许我们可能会走到一个无力无助的节点,甚至这一刻会萌生退意。那就请静静坐下来,在寂静的夜晚,仰望远方天空,你会发现,即使那颗最微弱的星辰,也在永恒地散发着点点光亮。

于是,我们会醒悟到,弱小的我就是那颗小星星。那么,身体中又会充满前行的力量。就这样,坚持做下去,一年,两年,三年……“所有举重若轻的从容,都是厚积薄发的积淀。”我们终将成为一名合格乃至优秀的“国培”培训师。到那时,我们终将获得美丽的“蝶变”,从量的积累到质的升华。

“众里寻她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从“知道”到“做到”

15天的xx培训,我知道自己将成为培训者,明确角色的转变。之后,各学科名师工作室成立。我一夜之间就成了一个学科“主持人”。

金秋时节,我们又带着疑惑,踏上了xx的跟岗实践培训。在墨水河畔,凉风习来,日日头脑中都是这个问题:“主题活动怎么实施”、“我们的团队能行吗?”等等。通过6天的学习我心有得。

一、团队协作促成长

在进修期间,萦绕在我脑中就是实施细节。我看着xx进修学校的团队也只有5-6人。这样精悍的团队在进行200多来自xx、xx、xx、xx四处学员的跟岗学习。xx进修团队各自发扬各自的特长,团队协作默契,这不就给我们将来的工作室的成员最好的榜样示范吗?要做好每一件事,需要一个有向心力的团队。有坚实的团队与个人才能走得最远更踏实。

二、经验分享定方向

在xx老师进行的“培训者经验分享”以及“送教下乡组织实施系列经验分享”等一系列讲座和后期分组表单跟计重实操、分班跟岗研磨重实践等活动。让我对培训的流程有了亲身的体验。我明白了培训首先要定主题,其次定目标。在这个环节中要制定方案、工具表单提升示范教学和研磨课的阶段培训力。然后聚焦主题,确定解决方法,用设计课程来解决问题即目标与课程成体系。培训有序靠管理,通过任务驱动,捆绑评价。有整个培训过程设计要专业、有活力、要用心达到创新。在徐老师层层剥茧的解读下我要深化下阶段我的方案安排。

三、知行合一见成效

培训期间的每个深夜,我都在将市局给我“命题作文”进行建构或修改方案、课程表单和观察量表等。我相信只要多思、多练、才知国培“水有多深”。只有学习才能不断成长提升。学习和行动就是我现阶段要做的事,在做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我相信执着认真的行动,最终我也能成为一个有温度的培训者,不负我台下的那批教师,如果能为xx培养几个种子教师,让他们在xx教育的沃土上生根发芽,为均衡教育贡献我的力量。

有一种成长叫转变

xx乡村教师培训者团队在美丽的xx科大校园送走了夏之璀璨,在“蓝墨水的上游”xxxx迎来秋之丰实,开启了为期一周的“xx教师”跟岗实践培训。如果说培训是一种美好的遇见,那么随着培训的深入,遇见逐渐衍变成相知、相恋,直至相虐、相守。让汇聚众多xx教坛的精英在不知不觉之中实现了身份的华丽转身,成为一名培训导师,于漫长的人生道路中增添华彩,实现了另一种成长。

成长的道路从不缺乏专家智慧的引领,在培训的第二天,华丽的xx教师进修学校春晖讲堂专家满堂、大咖云集。上午是xx教师进修学校的xx副校长带来的《送教下乡培训管理策略和资料整理》和《常研常新——主题式送教下乡六环节的深度理解及课程的精细化设计》。xx副校长首先从系统设计有标准、任务落实有工具、班级管理有文化三个方面全面阐述了送教下乡培训管理策略,尤其是结合《xx县2017年“国培”送教下乡培训绩效评估细则》这个实际案例,从评价指标、评价要点、评价方式三个角度进行了生动而详细的分析,让大家真切感受到送教下乡工作有规可循,有责可担。而资料整理之“进修之夏暑假掠影”、“春晖十年纪念册”、“农民工大学生工作”三个案例更是将现场培训学员带进了另一个精彩的世界,纷纷感叹春晖讲堂成长不易,内涵深邃,前景远阔。随后xx副校长还带来了《常研常新——主题式送教下乡六环节的深度理解及课程的精细化设计》。她采用任务驱动、分组展示、参与体验式的培训模式,给在场的学员带来了不一样的体验,学员们也在全新的白纸和黑笔之间重温了国培“送教下乡”实施流程需求调研、通识研修、示范教学、研课磨课、成果展示、总结提升六个环节,让现场的全体学员收获了“满满的干货”和“沉甸甸的实料”。

伴随着秋日习习凉风,下午同行而来的是来自xxx区教育科学研究培训中心的xx老师主讲的《坊间起舞 自主成长——x区工作坊建设分享》,她从审时度势思现状开始,到“三三”研训建系统,再到五年规划领坊行,到保障体系保运行,给我们分享了从小学到高中每个学科教师工作坊的组织实施与实操案例,为我们第一手实践操作指明了方向,铺平了道路,提供了工具。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送教下乡基地校管理团队则在105培训教室认真聆听了原xx市教育局局长xx的讲座《做力所能及的改变》和xx县教育局教师教育办xx老师的《国培项目县改革的理解与实践》。在讲座中他们阐明了当今国培项目改革的目标是重心下移、聚焦乡村、落地常态,关键途径是送教培训。详细地介绍了送教下乡培训六环节的内容以及如何落实六环节的策略,并阐述了六个环节的价值和意义。

春晖讲堂里穿插在讲座之前的暖场游戏和国培反思分享,既促进了现场xx、xx、xx三地学员的交流,又将教与学实现了很好的对接,更是把现场学员高雅素养和娴熟技能体现的淋漓极致,无愧于三地教坛之精英的称号!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培训是一种遗憾的艺术,一次培训不可能解决参训学员面临的所有问题。而学员的成长需要时间,也需要见证。做一个如影随形的跟岗实践者,朝着专业、精细和温暖的目标前进,从教坛精英走向优秀的培训者,从优秀走向卓越!

活在当下,意在修行

进入xx县教师进修学校的春晖讲堂,映入眼帘的对联“进德进智,学高为师,先当学生成表率;修业修身,身正为范,后做先生育英才!”格外耀眼夺目!活在当下,意在修行。只有先当学生不断修业修身,才能德智双馨,才能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才能培育好未来建设祖国的英才!更不负人民的嘱托!

今天是9月18日星期三,也是我们来到xx的第三天。

上午,为我们主讲的还是xx县教师进修学校的副校长、首席专家xx老师。她首先给我们带来的主题是“送教下乡培训管理策略与资料整理”,她从系统设计有标准、任务落实有工具和班级管理有文化等方面入手详细阐述了送教下乡培训管理的策略,还与大家分享了成果导向、过程跟踪和分门别类等归纳整理资料的生动鲜活的案例、非常宝贵第一手材料。接着,以“常研常新——主题式送教下乡六环节的深度理解及课程的精细化设计”为题,对暑假期间各高校集中培训的关于“送教下乡”主题阶段式培训进行反刍、后头看,学员们认真填写六阶段名称、实施意义和区别于传统送教下乡的特点,并以小组的形式选择其中一个阶段进行设计与展示。我们第三小组选择 “示范教学”阶段,以“小学古诗文教学方法与策略”为培训主题进行实操设计活动,对为期两天的专题、课程内容、形式和主讲嘉宾以及主持人等进行了详细的安排、部署;唐志红、张园代表xx上台进行了展示,独具匠心的设计,妙语连珠的讲解,博得台下阵阵掌声。

下午,是来自xxx区教育科学研究培训中心的xx省特级教师、国培项目指导专家xx老师以“坊间起舞,自主成长”为专题,分享了x区工作坊建设的成功经验。她告诉我们:工作坊是以一名在某个领域富有经验的主讲人为核心,10—20名左右的小团体在该名主讲人的指导之下,通过活动、讨论、短讲等多种方式,共同探讨某个话题。这是目前越来越流行的一种提升自我的学习方式。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一整天的紧张学习中,虽感疲劳,但大家在一起探讨、交流、碰撞,共同走过了难忘的心路历程,受益匪浅,感受颇深。作为教师,我们的思维要创新,要清晰,要灵活,应该克服工作与学习的矛盾,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进行学习,学到老,活到老!

活在当下,意在修行!让我们身心相随,不念过去,不畏将来!

研课磨课的成长

秋天,美丽的季节,金黄的季节,收获的季节,同百花盛开的春天一样令人向往。这个九月,我在xx江畔被称为蓝墨水上游的xx参加国培研修项目“xx教师”跟岗实践培训,短短几天里,我被这片红色热土上的xx教育深深震撼。今天是第五天,研课磨课实战体验,我们倾听着,思索着;我们收获着,也成长着。

xxx老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研课磨课学习的机会。这次研课磨课的主题是《初中英语听说课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培养的策略》,这是陈老师特意为xx团队送上的福利。上午,xx中学优秀名师xx老师为我们精心准备了一堂原生听说课:九年级Unit2 Section B(1a—1d),谢谢x老师!

心存感激,收获颇丰。分组研课磨课中,xx、xx、xx三个团队分组热火朝天地研讨,交流精彩纷呈,特别的真实与坦诚。

午饭后,xx老师利用中午休息的时间改课件,整理几个团队提出的教学建议,经过一次次地修改,最终有了下午的再生课,x老师执行力可赞!x老师对教育的执着让我懂得了什么是教育?教育是事业,其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其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其生命在于创新。

下午听了经过两次打磨的课后,如何处理词汇?如何利用不同活动激趣课堂?如何有效进行听力?如何设计思维导图?如何设计板书?我要学习的东西太多太多了......幸运的是,我正努力走在教育事业的路上……

作为一个学员的幸福

时间来到9月19号,xx研学之路的第三天。

第一天的开班仪式,“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主题活动。

第二天的经验分享,教师工作坊的组织实施讲座。

第三天,上午8点半我们初中数学来到103室,与xx市的同事以及xx中学的数学小组就各市提出的研究课题进行交流、讨论、研磨,上午11点半基本上达成一致,完成了基本的要求。

感悟有两个方面:

角色的转变:在自己学校,我的身份是指导者,常常是自己一个人滔滔不绝的指导,最后拍板;但是在这边,作为一个相对年轻的,教年教短的老师,角色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我坐在位子上,听着各位大咖的讨论、思考,突然觉得作为一名学生是多么幸福,他们的观点总能一针见血的点出自己的不足之处,所欠缺的理论知识,很多时候自己就是个聆听者,对于每一个问题,其实我都用自己的思路去考虑,得出一个结论,但是每次听到大咖们的想法和处理方式,我都会被惊喜到;

前行的道路:为什么我没想到,为什么我没意识到可以这样处理,我心里有太多为什么,本以为自己行,其实还差得远,同时我也体会到“教学无完美,教研更无止境”,作为学生的我,一方面要加强理论的学习,另一方面,经常聆听大咖们的教学思想的理念,加快自身的成长。

此次xx求学之旅,一定会越来越精彩。

“有”与“无”之间

金秋送爽,硕果飘香。微风徐徐的xx江畔来自xx、xx、xx三地的老师们继续踏上了项目县国培征程!

上午分学科团队及管理团队进行了培训,我被分在了管理团队组,其实本人还是渴望参加“实质性”的初中数学学科培训,在于我毕竟从事了十几年的数学教育教学,管理方面是第一次接触,有点“虚”,感觉很空乏,也有可能自己能力未达到这个层次吧?真有点怀疑自己,怀疑我的人生……

xx主任上午以分组合作探讨的形式继续了他昨天对于《国培项目县的改革实践与思考》。从回顾昨天讲的内容开始,各组派代表讲述自己昨天学习印象最深刻的一两点,当我补充“建模型、推模式、成常态”时,xx主任接着这个话题,继续课题阐述。并把它拔高了层次“造模子―育种子―量尺子”的实践与思考。

谈到方案时,李主任拿出了《第五批项目县乡村教师培训者团队跟岗培训》项目申报书分组分版块进行了研读及评价,来了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实践操作,并设计了各板块的思维导图。我这组承担了培训目标,经过充分讨论,最终提炼为“经验分享、观摩体验、实际操作、指导设计、打磨方案”五个方面,最终要使目标表达清晰、具体、可测。

从无到有:别人心中无,我的笔下有;从有找无: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下午x擎宇主任生动、活泼、风趣、交流互动地以课题《项目总结提升 成果汇报策略》进行了讲座。

主持人这样介绍x老师:25年农村工作经历;头衔多,跨界广;获奖专业户;勤奋笔耕者。从中可看出,x老师是一位勤奋、好学、谦虚的老师、学者、领导,这么忙,能来讲学实属不易,我们能接受他的教导,深感幸运。

x老师对学员们深切希望能抽点时间出来写一写自己的平常教学经验,才能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在进行项目总结、成果汇报时才有材料,才有底气。

确实,此次xx之旅,每一个专家的培训都是从无到有,都是平常的案例积累,不是平常的锻炼、积累,哪有这么多的“高大尚”啊?

回顾自己这几年从事学校的管理工作,无论是数学学科组的六年,还是德育工作管理的四年、教育教学工作管理的两年多,写了多少经验总结、形成了多少好的资料,从事这么多年、这么多的管理工作,有多少“干货”能拿得出手?

听完x老师的讲座,有点后脊发凉、汗颜的感觉。在今后的工作时不要再做“数学公式题”了,不要再“口高手低”了,一定把自己所思、所想、所悟、所讲,用心记下来,坚持写下来吧!

在研课中成长

在这个秋意渐浓的日子,我们xx团队迎来了在蓝墨水上游之红色xx集中跟岗实践培训的第五天。一大早,我们学科组的成员们沐着晨曦,踏着轻快的脚步,奔向我们的培训基地校---xx县xx中学。今天的磨课开启了我们培训前的第一个实战,是一场真真切切的演习。

上午,xx中学英语组的名师xx老师为我们呈上了一堂原生态的听说课。授课内容是九年级的第二单元Section B(1a-1d).非常感谢x老师选取了我们xx团队英语学科组的培训主题——初中英语听说课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培养的策略。她的选课与我们的主题有了一个强对接。这样,我们研讨起来就更有针对性,指向就更加明确,我们也能更加真实地发现问题,例如我们的主题是否表述准确到位,课堂观测等工具表单是否设计合理,还有哪些需要修改和完善的地方。

一节课之后,各个团队一起研讨,磨课,综合意见,汇聚点子,找解决办法。接下来,x老师迎来了历史上,也许是这辈子她最难熬的时段,尽管她的课有很多的优点,亮处。这需要有多么强大的内心呀!这个时候,来自xx市团队,xx市团队,xx县团队以及xx中学的老师们各抒己见,百家争鸣。思想的碰撞,火花的绽放,交流的真诚洋溢在整个会场。

下午3:30,xx老师又送上了她的再生课。经过短短几个小时的打磨,修改,完善,再生课获得了长足的进步,质的飞跃。真是辛苦了我们这位美丽、聪慧、知性、执着的老师和她的团队。一次研磨就能有如此神效,我想,要是有两次,三次……,优质课,精品课就一定会应运而生了。

磨课是一个辛苦的历程。与其说是在磨教学设计,磨教学方法,磨教学课堂呈现,倒不如说是在磨你的心,磨你的意志。一次次研磨实质上就是虐心的过程。但是,成就总是与磨炼相伴而生的,因为“阳光总在风雨后”“梅花香自苦寒来”。

我坚信,有了扎实的研课,每位老师都一定会不断成长;有了充分的磨课,每位老师都一定会获得新生!

我更坚信,经过两次集中培训的xx团队在接下来的“送教下乡”国培计划的任务中一定能打一场大胜仗,谱写xx教育的新华章!

聆听 静思 感悟

作为国培项目团队的一员,非常荣幸能够参加这次的乡村教师培训团队研修跟岗实践培训,让我感受到了一番全新的国培模式。

今天是参训的第二天,和参加培训的同行们一起聆听了xx局长的讲座——《做力所能及的改变》,分享了xx股长国培项目县建设和管理的经验之谈,也感受了xx主任教师工作坊组织实施的精彩。

课程安排正契合了工作之需求,从思想理念的更新到实践操作的经验之谈,收获颇多。

一天的学习内容已结束,自己也陷入深深的思考中:我该如何呢?

今天x局长的一句“做好自己,做好当下,做好力所能及的事”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工作岗位的变动,更要清晰自己的责任与使命。在学校自己也算是教学骨干,对自己的专业修养还算满意。

岗位的变动即角色的转变,工作服务对象变了,工作方式要改变,思维方式要改变。不单要不断更新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成长历练个人的综合素养。作为培训团队中的一员,还有责任做好自己该做的服务管理工作,让整个团队承担好培训者的责任,让自己和团队里的每一个成员都成长起来。

做好自己,思考当下。

人的成长有一个过程,对一个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学习就是认识事物,促进个人成长的有效途径之一。

走过了二十余年的工作之路,总感觉越走越迷茫一般,为什么迷茫?职业的倦怠,找不到前进的方向,感觉不到自己的成长,听不到生命拔节的声音。

这样的一次培训,增长了知识,点化了思想,明晰了方向,增强了前行的动力。但要想真正地做好自己,并不容易,需要克服已有的固化了的思维方式,更需要克服思想上、行为上的些许惰性。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借用今天讲座中一句话“但愿能为这个美好的时代更加美好力所能及地添上自己的那份精彩”来表达我此刻的内心吧。

上一篇:菁英团队第一大培训——成功必备的心态下一篇:高中数学作业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