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得:师爱——教育永恒主题

2024-07-06

教师心得:师爱——教育永恒主题(通用10篇)

教师心得:师爱——教育永恒主题 篇1

·教师心得

师爱——教育永恒的主题

王文成

爱为师德之本,无爱便无教育。爱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是思想教育的催化剂,是学生学习进步的动力。没有对学生的爱,就无法开启学生的心灵之窗,就无法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作为一名教师,是否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把爱的阳光永远洒向学生了呢?如何在教育过程中去爱自己的学生呢?教师要做到能爱、善爱:要无私地爱每一个学生;要爱他们成长过程的每一个微小的“闪光点”;要爱他们具有极大的可塑性;要爱他们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能动性;要真正发自内心地尊重学生,平等相待,宽容对待他们的缺点和不足。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面带微笑走进校园、走进教室、走近学生,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做一个“爱”的使者,用爱去教书,用心去育人。这是教育永恒的主题。

一、信任和尊重自己的学生,这是爱的基础。教师只有信任和尊重自己的学生,才能得到学生对自己的敬爱和信服。当教师赢得了学生的信任感,学生就会把教师看作一个可以亲近的人,教育教学才会受到良好的效果。因为孩子都有着较强的自尊心和上进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一是要承认差异,尊重个性,表扬鼓励,超越自卑。只有这样才能使后进生那心灰意冷的精神世界得以重见天日,得到温暖而复苏;二是要尊重人格,切忌歧视、辱骂、体罚学生。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三是要善于向学生学习。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诚心学习学生的优点,不仅有利于增进师生感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会给教师的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和养料。

二、关心和爱护自己的学生,这是爱的行动。平时在学习上、生活上无微不至地关心和爱护自己的学生,对孩子的错误行为耐心地正面诱导,使其逐渐改正,从不简单粗暴、一味地严厉批评与训斥,甚至讥讽、辱骂和体罚。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从不同的实际出发,去理解他们,照顾他们,用自己的言行多表扬鼓励他们,把爱具体化,从而使学生感知和理解老师的爱,并化作努力学习、积极向上的行动。

三、严格和平等对待自己的学生,这是爱的深化。严格要求,对学生严而有度,这是热爱学生的重要内容。教师对孩子的爱应当同合理的严格要求相结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做到严中有爱,爱中有严。学生每接触一个老师,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希望老师公正的爱,以满足他们自尊的需要,否则会造成逆反心理,不利于教育。所以,作为教师热爱学生,无论他成绩和表现是优是劣都一视同仁,不纵容优等生,不忽视中等生,更不歧视后进生,而是一分为二地看待他们,循循善诱地教导他们,扬其长避其短,促进他们不断进步,让所有学生感受到老师既是严师,又是慈母,老师的爱是公正纯真的。

爱是人类一个美好的永恒的主题。人类需要爱,社会需要爱,教育需要爱,孩子们更需要爱。从事教育工作者就要把爱的种子撒向每一个学生的心田,使全体学生在爱的雨露滋润下健康成长!

教师心得:师爱——教育永恒主题 篇2

一、明确师爱的内涵, 营造师爱的氛围

师爱是平凡而伟大的, 是教师发自内心由衷的热情, 是一种自我牺牲、依恋不舍的道德情感, 是教育成功的关键。鲁迅先生说过:“教育是缘于爱的”, 作为爱, 她具有高度的责任性 (从培养民族接班人的高度出发) 、高尚的无私性 (如蜡烛一样, 燃烧自己, 照亮他人) 。师爱又是对学生成长全方位、全过程殷切的关爱和呵护。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如何呵护儿童。”爱生的心, 是唤起交流的激应器, 是抚慰心灵的秒方。曾经见过这样一段话:“教师是船长, 于浪谷潮尖, 急流险滩导航掌舵, 将年轻的水手送往希望的大海、成才的彼岸。”教师是船长, 更是园丁, 精心的培育着祖国的希望。“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烛成灰泪始干。”或许这就是对师爱最好的阐释。如何在教育实际中营造师爱的氛围呢?

首先, 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本位论, 蹲下身子去看待学生, 明确教育是唤醒, 而不是对学生的给予;其次, 要注重营造好“大家”, 做好“家长”民主管理。通过组织各种类型活动,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在活动认识自我;再次, 教师要细心、耐心的帮助每一位学生, 从细小处入手, 发现学生的优点、缺点, 给予表扬或帮助改正, 给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最后, 注重教育方法,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教师只有无私的去爱学生, 对学生慈爱, 才能激起学生感情上对教师的敬爱。这样才能使学生亲师信道, 赢得教育。

二、体现师爱的公正性, 做一名阳光的使者

现实生活中, 学生期待教师对自己作出评价超越了父母的评价。心理学研究表明, 学生的心理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个“保护期”阶段, 他们期待教师具有慈母严父与知识传播者、教育者的多重身份。 (不论其个性的强弱, 成绩的好坏, 道德品质的差异) 然而在我们的身边, 许多教师依旧放不下师道尊严:在教学上, 对于处于落后的学生, 没有去分析原因, 因材施教, 却是板着面孔, 横眉怒目, 不管学生的接受与否一味空洞的说教;在班级管理上, 对品行较差拖班级后腿的学生, 更多的是机械呆板的纪律约束。一段时间下来, 这些学生不是惧怕学习, 就是行为变得更加难以约束, 与老师成了相对立的一派。造成这种原因的关键就是缺乏爱。爱如阳光, 记得全国模范教师窦桂梅这样说过:“哪怕天底下所有人都看不起你的学生, 做教师的也要眼含热泪欣赏、拥抱、赞美他。”教师应同阳光的使者一样, 用坦荡的胸怀去认同、信任、激励每一位学生, 用平等的眼光去看待他们, 让他们无一例外的均衡的享受阳光的温暖。如春风一缕, 扬起他们信心的风帆, 去劈波斩浪驰向希望的彼岸。让我们每一位教师牢记罗曼罗兰的话语:“要教师阳光到别人心里去, 先得自己心中有阳光。”

三、把握师爱的教育性, 注重引导催化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师爱如同和煦的春风, 无声地拂过学生的心灵。她要求教育方法的改变如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润物无声指的是在进行感化时无刻意教育的痕迹, 朴素自然, 了无声息, 但效果极佳。教育学生无不出自爱的目的, 但惟有做到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才能获得润物无声的效果。

学院有个调皮的学生, 恣意妄为, 我行我素, 学习成绩不理想, 不遵守校纪校规, 经常外去旷课, 很难管住她。在一次学校的拔河比赛中, 班级未能获得名次, 她很难受。通过这一点, 我发现她具有了很强的集体荣誉感。抓住这个机会, 我给她写了一张卡片, 委婉的提出了她身上的优缺点。接到卡片后, 我发现她对待他人不再那么蛮横, 态度改变了许多后来我又了解到, 她由于父母工作忙, 关系又不好, 缺少管教和关爱, 之前老师因为她的成绩差, 又不太在意她, 久而久之养成了这个不良习惯。后来经过多次谈心交流, 她慢慢的改变了, 开始听老师的话, 行为得到了很大的改观, 自信心也重新树立起来。她重新获得了同学的认可, 融入到了充满爱的集体当中。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意图应隐蔽在美好的、毫不拘束的氛围中。”教师应化粗暴的批评斥责为关爱与信任, 这样才能于无声中收到良好的效果。由此我想到:课堂上学生表现出色时, 给予一个微笑;开小差时, 给予一个微嗔……这些就如同滋润心灵的春雨, 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 达到教育的效果。

四、走出师爱的误区, 领悟探索师爱的深刻、崇高

师爱是崇高的, 深刻的。他要求教师以人格、文化、智慧、情感去影响学生, 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去思考、感受, 而不是装摸做样的平易近人, 是建立在平等与真诚的基础上的。由于教育对象的众多, 在教育过程中, 多数的教师只注重抓两头、促中间。这种做法的结果是:好的学生获得了教师多数的爱, 大部分学生被遗忘, 他们成了阴暗的一角, 给他们带来一种失落。为此, 教师必须兼顾全体对象, 全身心的投入, 爱护、关心、帮助每一位学生。让教师真正成为全体学生的贴心人, 让师爱成为教育的润滑剂、催化剂和黏合剂。

师爱是一名教师真心 (对教育事业的挚爱) , 真情 (对学生无比的关爱) 的融合, 是值得每一位教师用一生的心血去追求的。她作为教育的纽带, 架起了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 维系着教育的成功与否, 决定着学生人格发展的方向, 影响教师道德修养的差异。

总而言之, 教育需要爱, 也要培养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 是失败的教育。让我们的教师都积极地去培养爱, 在互动相长的教育活动中, 都攀升到师德的最高境界———师爱, 只有都伸出一双温暖的手, 用汗水、热血、生命, 用一颗朴实的师爱之心, 才能构筑教育的生命线。

摘要:二十一世纪是创新的世纪, 面对社会的不良现象、风气, 冲击着青年学生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时, 如何使学生健康成长, 更需要教师去创新。而创新性教师的人格魅力尤其重要。在教育实践中, 如何做到爱学生, 激发学生的情感, 让学生“亲其师”、“传其道”达到“不教而教”, 师爱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

关键词:师爱的内涵,公正性,教育性,崇高性

参考文献

[1].邵瑞珍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7

教师心得:师爱——教育永恒主题 篇3

我是一名乡村教师,执教数十年,在教学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只有用爱心去教育学生,教学工作才会收到神奇的效果,这样的教师也才能称得上优秀教师。

要做好一名优秀教师,要让自己的学生在幸福时代享受不尽,教师要视学生为自己的孩子,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中。这样,学生和家长才会对你充分依赖。

在教育教学方面,教师要坚持做到具备“三心”,即耐心、细心、爱心。这三心的具备是做好一个优秀教师的法宝。学生天性爱玩,对学习不感兴趣,还常常不守课堂纪律,完不成作业,如果教师对他们只有批评,反而会使学生与你唱反调,这样会适得其反,甚至在课堂上学生还会与你顶撞,这样结果会越来越僵化。要改变这一现状,教师要有一种耐心的教学方式,对从小父母宠着的孩子,要改变这种娇生惯养的习惯,教师必须改变自己的教育方法,站在父母的角度,带着耐心的态度,如同慈母一样关心他,这样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教学中还要对每个学生细心观察,有的学生本身不坏,可能受别的学生的影响会做一些出格的事。老师如果没有细心,也就不了解学生。在学习中学生个性也有差别,有的学生内向,学习有困难,也不与老师交流,教师的细心,与学生促膝谈心,也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这样心连着心,用爱心去感化,发现学生优点,培养学生能力正是幸福受之不尽。

谈到爱心就更不用多说了,只要是教师都应具备这种爱心,相反,就会在教育改革的历史潮流中被淘汰。教师要学会关心每个学生的疾苦,把学生视为自己的孩子,无微不至地關心他,倾注于爱给他,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样你就会得到学生对你的敬重,也不枉“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称号,教育也会是轻松、愉快和感动的。

教师永恒的主题师德 篇4

〔摘要〕在学生的成长发展过程中,非智力因素有时甚至起决定性作用。师德,能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是最富有渗透性的一种非智力因素培养途径。它需要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有高尚的人格魅力、渊博的知识、高巧的技艺和敬业奉献精神,才能在课程改革的今天,通过师德这种最深刻、最微妙的方式去教书育人。

〔关键词〕师德非智力因素课程改革

师德,这个老生长谈的问题,为什么一次又一次地引起人们的关注、重视呢?是因为师德是一定社会意识形态的反映,是教师在履行教师职责时所应遵守的思想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是教师思想觉悟、道德品质的集中体现。它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是最富有渗透性的一种非智力因素培养途径,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陶冶人格的课程。其教育影响往往是通过最深刻、最微妙的方式植于学生的内心深处,是一种“不教之教”,具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奇妙效应。优秀教师的为人、为文品格犹如薪火相传,它们放射出的璀灿光芒影响了一辈又一辈的青年学子。每当我回忆起数年前的校园生活,总会引起无限感慨:每次向师长请教,促膝而谈,以诚相见,如沐春风,那情那景不减孔子及弟子的沂水之趣。原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自己的精神、生活水准,决定了学生的精神、生活水准;教师自己希望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教师自己首先就要做这样的人。古人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说教师教学生首先是“传道”,教他们如何做人,其次才是“授业、解惑”,教他们掌握知识,不也是说的这个道理吗?正如近代教育学家经亨颐先生所说的“学校不是贩卖知识的商店,当以陶冶人格为主旨。求学何为?学为人而已。”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如何充分发挥师者风范这种隐性课程资源,使其发挥出应有的育人功能,就更值得研究了。笔者认为:

优秀的人格魅力是师德的根基。

在教育活动中,师德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者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教师的人格魅力表现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表现为志行诚笃、勤奋求实的态度,表现为讲信修睦、磊落光明的品格,表现为敢于探索、敢于拼搏的精神,表现为仁和关爱、笃品励行的德行,表现为协力同心、诲人不倦的情怀……教师人格魅力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桥梁,它不仅能开发教师的教研能力,而且能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一旦学生们领悟到这种父母般、兄长般的情感,就会“亲其师”,从而“重其道”,达到潜移默化式地熏陶教育的目的。

教师,在社会上看它是一种职业,但在大多数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规范、道德的化身、人格的楷模和父母的替身。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是无形的,高尚而富有魅力的,教师人格产生身教重于言教的良好效果。身教是不言之教,是陶冶学生的根本。教师在学生面前发生的一切都是教育行为。“师者,人之模范。”“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是做人的模范;不仅担负着“教书”任务,更担负着“育人”的重任;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更要教育学生学会做人;不仅要追求“学高为师”,更要做到“身正为范”。老一辈教育家夏丐沔先生认为:教育源于爱。只有在无尽的师爱的诱导中学生才能形成独特而有理想的人格——谦卑忘己,爱国爱家。他把办学比作挖池塘,教育要是没有情爱,就跟池塘没水一样,逃不出一个空虚。这种教育之爱就是教师仁和关爱的人格素养的体现。有了这种教育之爱就能创造出维持一种舒适而有活力的学习气氛,影响学生对教师及其授课的态度以及对学校的态度,师德这种陶冶学生人格的作用就会充分发挥出来。

渊博的知识、高巧的技艺是教师人格魅力的来源。

教师的风范靠教会学生来体现。俗话说“欲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并且这一桶水必须是活水,是充满生机、富有活力、长流不竭的活水。只有这样才能将学生知识和智慧的“池塘”挖深挖宽。只有知识渊博、教艺高超的教师才具有吸引力,才更能显示出人格魅力来。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的角色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教师以从知识的权威到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从知识的传授者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倡导者、成为学生心灵的影响者、激励者和鼓励者。教师,尤其是一个称职的教师更要博学多才了。教师应当是在某一个专业方面知识渊博、业务精湛、治学严谨、崇尚科学的典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坚实的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学术造诣,才能使学生产生一种信赖感,从而转化为一种很强的人格力量去鞭策和激励学生。当然,教师还要有较强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如果教师的学问深、水平高,但不能正确表达,要教好学生也是十分难的。常言道:“善教者善言”,正是这个道理。只要做到了传道,一言一行必为师表;授业,一字一句,必须严密准确,他就一个具有影响力的富有人格魅力的教师。

敬业,是师德的保证。

我们知道,没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只会使教与学成为两张皮,使学生丧失基本的社会责任感;没有合作精神的教育工作者只会使自己与同事、家长和学生断绝联系,达不到精神境界的提高和升华。课程改革需要教师全身心的真情投入,需要在完善教学活动和完善个性两个方面共同努力。教师要自觉提高自身修养,扩展知识视野,提高敬业精神,提升教育艺术,努力成为富有个性魅力的人。

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是敬业的灵魂。在当代,教师只有从根本上掌握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实质,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才能较大地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和师德修养。这是教师道德实践中的根本准绳。从爱学生的角度讲,就是教师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实践证明,教师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才能去精心培养学生。只有爱得深,才能更认真、更耐心、更细心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所谓诲人不倦、呕心沥血正是对教师敬业精神师德形象的真实写照环保锡线 机床坦克链 缝合式圆形防护罩 螺旋钢带保护套 柔性石墨复合垫片。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在努力将学生知识和智慧的“池塘”挖深挖宽的同时,更要以高尚的情操、师者的风范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在努力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和教学水平的同时,更应该注意加强自我教育和自我修养,在以渊博的学识引领学生遨游知识海洋的同时,也以高尚的人格濡染学生的性情,陶冶学生的人格,真正发挥师德应有的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刘敬发:《教学创新探索与实践》,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1。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钱家荣:《教师如何应对新课程》.中小学教师培训.2002.(10).27-30

四有教师心得体会:师爱无痕 篇5

“师爱”这两个简单的字眼,却包含了教师的一生追求。师爱是呵护,是担忧,是微笑,是分享,是幸福,是快乐……师爱,是平凡的,也是伟大的!

大家还记得XX地震中,一位叫做谭XX的老师吗?地震来临时他用自己的身躯护住桌子底下的四个小生命。他用自己的生命阐释了师爱的内涵,他是伟大的!

麻江县坝芒乡瓮址小学龙景标老师,几年前在没有通公路的情况下,一个人、一匹马,硬是一块砖、一块瓦的建起了一个“马背上的学校”。他就在我们身边,他是平凡的!

我没有经历过灾难,也不敢想象自己能否在灾难中做出伟大的事来。“米粒之珠,也放光芒”,我只能争取像一颗小小米粒之珠一样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发光!

我工作二十多年来都做的是平凡的事,一心一意对学生进行教育,从自己做起,“身教胜于言传”,这也是作为教师应有的示范意识。不断加强自己的各种修养,力争做一个爱好广泛、知识渊博的老师,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品德进行影响,追求做到为人师表。

我能做的是,在我的教学工作中,我一直是学生的朋友,是兄长,是老师,是他们可以信赖的人。现在的社会,家庭子女少,孩子们与人平等沟通交流的机会少,孤独、自闭、忧郁等心理问题日渐突出。因此,我多与学生交流,在班级多开展多种心理教育活动,及时帮助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以促进思想道德的健康发展。至今,我的很多届毕业学生碰到我都会说“老师,你真好”!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我觉得我很幸福。

我能做的是,在学生品德的培养上,不光是《思想品德》课程的任务,其他学科的课堂教学不但可以完成知识的学习,而且可以向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品德教育。我在我的《数学》教学上是非常注意这个问题的,如在进行《圆周率》的教学时,讲到了祖冲之,在《比例尺》教学时讲到了我们伟大祖国的领土面积、领海、台湾岛等,从而使学生感受到为国作贡献的伟大与自豪。

我能做的是,在面对后进生时,既不怨天尤人,也不嫌弃,而是巧妙利用学生的特点,发挥学生的特长,挖掘学生的闪光点,用宽容善待学生,用智慧给学生以信心,每天多一点点表扬……,我相信,也许会因为一句表扬的话而改变他的一生,在他的缺陷后面也可以开出美丽的花,他的缺陷或许正是我没有挖掘出的美丽的花的种子呢。

我能做的只是上这些小事,这些都是很平凡的,也许学生们感觉不到,但却可以享用一生。在我所做的点点滴滴的平凡小事中,保护了学生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给了他们转变的机会和转变的时间,用“师爱”的博大去关心他,感化他,相信他,他们会在潜移默化中有所收获,有所改变。

教师心得:师爱——教育永恒主题 篇6

游娅玲

当今社会怪“ 现象”:人们的财富在增加,但满足感在减少;沟通工具在增加,但深入的沟通在减少;认识的人在增加,可以谈话的人在减少;房子越来越大,里面的人越来越少;精美的房子越来越多,完整的家庭越来越少;路越来越宽,心越来越窄;楼房越来越高,视野越来越低„„

教师的心理问题、职业倦怠越来越严重,如何走出这一困境?在无法改变客观条件的情况下,我认为转换心态非常重要。再来读这样的一段话:世上最危险的职业有两个,一个是教师,一个是医生。从某种程度上说,教师比医生还危险,庸医害的是一个人,而庸师害的是一群人,毁的是孩子的精神和心灵。此时您想到的是什么?我在回忆我成长路上的每一位老师,感叹的是:如果在上学时能遇到一位好老师,那将是人生一大幸事。一位好老师可能改变你的成长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败。

为师的我们,是否该拥有阳光的心灵,做一个积极的人?积极的人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态度决定一切,有什么态度就有什么样的未来。愿我们的老师都能具备完善的人格魅力,深厚的品德修养,丰富的知识技能,以及更细致、耐心的品性。做一个有阳光老师

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首先自己心里要有阳光。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播撒阳光的种子,在孩子们的心里,老师不仅仅是老师,还是榜样,是楷模,所以我们的个性决定孩子们的个性。有人说怎样的老师教出怎样的学生,细细品味这句话,其实是有它的道理所在。那么,怎样做才能算是一个阳光教师呢?作为当下的阳光型教师又应该具备哪些精神与素质呢? 我想,真正的阳光教师,首先他的性格应该是乐观的,积极向上的,充满朝气的。试想一个整天唉声叹气,多愁善感的老师会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影响。换言之,当孩子们高高兴兴地走进学校的时候,迎接他们的是老师灿烂的笑容,温和的语言,孩子们的心情也会随之轻松和欢快起来。

阳光型教师要热爱自己的职业,热爱自己的学生,热爱自己的学校。热爱自己的职业,你才会拥有激情奔放的工作态度,你才能搞好工作,体验快乐,享受工作给你带来的充实与幸福。热爱自己的学生,以高尚的道德风范和良好的亲和力去影响孩子们,当好孩子们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以平视的眼光对待每一个孩子,做他们的妈妈,朋友和知心人,当你付出了精力与汗水,回过头,孩子们殷勤的目光会告诉你,你的辛劳没有白费。热爱自己的学校,将学校当成自己的家,爱护这里的一砖一瓦,呵护这里的一草一木,久而久之,你会发现,我们的学校是多么的美丽,我们能够在这里生活,学习,教书育人是多么的幸福与满足。

阳光型教师还要拥有一颗健康的心态,时刻保持谦虚的态度和平常心。对于教师而言,生活与享受生活、上课与享受上课、教育与享受教育是完全不一样的,保持乐观、平和、健康的心态是成为优秀教师的基本条件。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不仅仅是教师的个人问题,而且还是一个教育问题。教师良好的心态可以激发孩子积极向上的勇气,良好的心态还可以塑造孩子们健康蓬勃的人格,让你在教育过程中少些许埋怨,多些许满足。

教师,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一个十分关键的角色。在很多时候,一位教师给学生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他的为人处事的方法。在强调早期教育的今天,幼儿教师更是担负着更重要的责任,幼儿时期是人的一生中发育最迅速、最旺盛的时期。

这里说的发育不仅仅是指生理上的发育,还指心理上的发育。从幼儿的心理特点上可以看出,幼儿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特别是与其朝夕相处的教师的影响,且这种影响大多是影响其一生的。由此,决定了幼儿教师要有良好的身体条件和心理发展水平,特别是心理发展水平。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要求他们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状态。幼儿教师作为正常人,也有情绪上的喜怒哀乐,也有难以承受的心理压力。

大量的实践证明,甚至幼儿教师的心境也会对幼儿产生巨大的影响。心境如何,似乎是小事,而幼儿教师的心境却会影响教育的环境气氛。在幼儿面前,幼儿教师的一颦一笑,喜怒哀乐都躲不过幼儿的眼睛,幼儿会根据自己的觉察,作出相应的反应。假如幼儿教师的情绪反应烦乱,遇事处处不顺眼,事事不如意,整天愁眉苦脸或者一副怒气冲冲的样子,那么幼儿则处在唯恐被“无名火”烧及的恐慌之中,他们就不会乐意同教师交往。反之假如幼儿教师精神振作,和蔼可亲,幼儿也就会心情舒畅,友好相处。有了宽松和谐的环境气氛和情绪,幼儿的思维才有可能变得积极活跃。

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每位幼儿园的管理者都应十分关注这个问题。对症才能下药,了解了幼儿教师心理疾患的成因,才能较好地对幼儿教师心理进行保健。

爱,教育永恒的主题 篇7

关键词:教育;爱;感受;榜样

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先生曾把学校比作池,把学生比作池中鱼,把师爱比作池中水。试想想吧,如果没有师爱,学校就是无水之池,学生就是无水之鱼。没有爱,任何甜言蜜语都无法打动一颗冰冷的心;没有爱,任何说服都无法开启一颗封闭的心灵。唯有爱,才能点亮心灵的灯盏,收获希望。幼儿教育更是这样,幼儿只有感受到教师真诚的爱,才能快乐的学习和成长!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二十多年的幼儿教育生涯,使我深深的懂得:教育是爱的事业,只有真心实意热爱幼儿教育和幼儿的老师,才会如鱼得水,在幼儿教育的天地里自由驰骋,从而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我们面对的是3-6岁的孩子,他们像刚出土的嫩苗,需要我们的爱护,似春阳般的去熏陶,这对正处于个性和道德品质形成的萌芽时期的幼儿来说,是进行良好品德教育的最佳途径,应该让幼儿在生活和各项活动中时时感受爱,认识爱,学会爱。因此,爱,是幼儿教育永恒的主题。

一、关爱每一个幼儿

关爱学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能得到教师的关爱,是每个学生最起码的心理需求,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有一颗爱心,时刻了解孩子、研究孩子、关心孩子、教育孩子,真心爱护每一个孩子。现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是“小皇帝”“小公主”,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万般宠爱,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惬意日子。而上了幼儿园,面对陌生的老师和小朋友,心里特别害怕,于是就哭着、闹着、吵着要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要回家。面对这种情况,我会面带微笑去接待每一个孩子,用亲切温柔的话语与孩子对话,用心听孩子诉说,通过抱抱、搂搂、拉拉小手、亲亲小脸等动作来亲近孩子,给予孩子以温暖、安全的感觉。使他们感觉到老师像妈妈一样爱他们疼他们。渐渐地,孩子们喜欢上幼儿园了,见了面老远就甜甜的叫着:“杭老师好!”“杭老师我想您了”!在幼儿园,孩子们就是我的全部。孩子不小心尿裤子了,我及时给他换好;孩子流鼻涕了,我连忙递去餐巾纸或帮他擦试;孩子鞋带掉了,我马上弯腰为他系好;孩子摔倒了,我鼓励他勇敢地爬起来;孩子间有小摩擦了,我耐心地给他们讲道理;孩子淘气了,我能根据不同的孩子的不同接受水平,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使他能从老师的批评教育中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今后如何改正;孩子进步了,我当着全班小朋友表扬他,和孩子们一起为他竖起大拇指……面对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处处流露出我对他们真心的热爱。而他们一个亲呢的动作、一段精彩的活动、一声甜甜的“杭老师好”“我爱杭老师”……让我的心灵得到净化,让我的干劲十足,让我特别陶醉!

二、做好孩子的榜样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这要求每位教师必须要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教师不仅要用行动爱孩子感染孩子,同时更应用行动榜样影响孩子。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在通过模仿来认识感知世界,通过自己的行动来认识世界。教师正是孩子们的榜样,她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们模仿的对象。正像有人说的:“幼儿是一面镜子,是谁的镜子呢?是我们每位老师的镜子。”其实,我们平时的一言一行已经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了孩子。所以当你生气想发火时,当你的言行没有为人师表时,请想一想,一面面小镜子正照射着你!于是,我在孩子们面前非常重视榜样作用。例如早上幼儿来园时我都会站在班级门口迎接,主动说“×××早上好”,当他们离开时我也总会说一声“×××再见”;每次在教室里,我要坐下都会轻轻的移动板凳,轻轻的坐下,这时我也会要求自己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当小朋友帮我拿东西时,我也总会说声“谢谢”!我自己这样做,我也要求孩子们这样做,长期以往,孩子们受教师行为影响,他们逐渐也养成了良好的品行。

在幼儿学习过程中我也不忘时时把爱融进学习里。我把烦琐的管变为对孩子的理解和信任。把过分的控制变为更多的交流和对话。把过于集中的教育教学分散给孩子们,用他们的感官去感知这个世界的一切。记得,在一次“动物过冬”的主题活动中,孩子们产生了许许多多的问题,小动物是怎么过冬的?它们会冷吗?小动物吃什么呀?带着疑问我们分头去收集资料,丰富知识、去感知这个神秘的世界,也使孩子们多了一份对动物的关爱。

三、理解和尊重幼儿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更需要多一份理解和尊重的爱,这种爱要能够把每一个孩子爱到心坎里,爱的是那么温暖那么无私;孩子犯错时,能多给孩子一个机会,当孩子取得成绩时,会给孩子送上一片掌声;孩子有疑难时,是孩子最好的帮手;当孩子大胆表现自己时,老师是最好的欣赏者。一个甜甜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真诚的赞美、一个友善的态度……教师要用这份真诚的爱深深地去感染每一个孩子的心灵。

现实生活中父母往往出于“为孩子好”的目的,为孩子做好了他们认为应该的一切,但是没有考虑到孩子的需要和想法。我们应该信任幼儿、鼓励幼儿,让他们自己做自己的事,同时也让他们帮助别人做一些事。我班制定的 “值日生”制度正是针对此而设的,即每天安排四名幼儿维持班级纪律、负责班级的简单事务,如:分发碗勺、端饭、擦桌子……每个幼儿都有机会,每个幼儿都可以做,所以在此活动中每个幼儿都得到了不同的锻炼和发展,不仅学会了做一些简单的事务,变的热爱集体、热爱劳动了,而且增强了幼儿的管理能力和独立性。因而成人应该看到,幼儿虽然年幼,但是他们同样有自己的思维,有能力做好每一件事,强加和包办代替就会使幼儿失去选择的主动权,使幼儿没有独立思考的机会,久而久之,幼儿就会出现事事处处依赖成人或者出现逆反心理,这对幼儿健康心理和思维能力都十分不利。

成人应该重视孩子的想法,不应用成人的看法去评价孩子。幼儿不是按固定的眼光或所谓科学、客观的标准看待事物,而是按自身的感受和需要表达可不可爱、自己喜不喜欢。他们往往凭借这种臆想或即兴、奇异的想法看事物,因而他们眼中的事物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赋予变化的。有一次,孩子们在绘画时,我发现我们班的厉皓文画了一幅很美的图画,可是他画的天空却是红色的,我忍不住问他:“厉皓文,你的图画好漂亮,可是,为什么你的天空是红通通的,而不是蓝色的呢?”厉皓文见我没有责备他的意思,便大胆地说:“晚霞出现的时候,天空就变成红色的了。”噢,原来是这样……我微笑地点点头。事后我想,如果当时我没有问清楚事情原由,强令他马上改正,那么我就无法找到与他沟通的机会,也无法知道他的真实想法了。所以,教师就应该充分认识到:孩子是处于发展中的人,每个幼儿都是等待开垦的金矿,每个孩子都有发展的可能和潜力,把自己作为一个听众、朋友,要与孩子进行没有心灵距离的开放的交流。

教师心得:师爱——教育永恒主题 篇8

教育的任务和使命是什么,即教育应该让学生学会什么,这是人类自有目的、有意识的教育活动产生以来就一直为人们尤其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我们通常所说的教育,本义是教书育人,教书是途径,育人才是根本。但是,在现阶段学校教育中,往往是重视教书,却忽略了育人,舍本而逐末,导致许多所谓的高才生在校是“骄子”,出门却成了“呆子”。有鉴于此,如何充分发挥德育在教育中的作用就显得尤其重要了。联合国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即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笔者认为这些内容都直接或间接地与“学会做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就是说学会为人处世,才是四大支柱的关键和核心,也是教育的目的和根本。道德教育在教育系统中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是由道德在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决定的。

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和提高一般是从日常学习与生活中的行为习惯开始,到伦理道德,再到政治思想,最后上升为人生观、世界观。可见,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础,其主线是让学生“学会做人”,这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和中心任务,而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又是德育的关键。

一、以养成教育为起点

学校对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要从一点一滴抓起,如可以从学生坐、立、行、说等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倡导“坐有样、立有相、行有规、言有信”。“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坚强的意志不可能形成于一朝一夕,而是要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实践中逐步培养、形成。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把远大的志向与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联系起来,从小事做起,把完成每一项学习、工作任务都视为向远大目标迈进了一步,把克服生活中的每一个小困难都当成“千锤百炼”、磨炼意志的考验。

二、以塑造良好的人格品质为重点

道德经常和人格联系在一起。从道德的角度来说,人格是人的道德素质的总和。人是有意识、有心理、有精神的,所以人格又是人的心理与行为倾向的整合。因此,学校必须从塑造学生的整体人格出发,达到人格的健全。所谓健全的人格包含以下内容:德为立身之本,功德为服务社会国家之本;人生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强健活泼之体格;优美和乐之感情;合群。

中小学生处于可塑性最强的年龄阶段,是形成人格及基本素养的关键时期。对于这些正处于“十字路口”的学生来说,走得好,终身受益;走得不好,可能将危害自己、危害家庭、危害社会。因此,中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会“怎样做人”的重要年龄段。

而当今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社会上各种观念纷呈、碰撞,各种消极因素直接导致一些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人格上的缺陷。如:劳动观念淡薄,劳动习惯差;把自己看得过重,在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中存在着较大的偏差;无感激之心,理所当然地享受一切;对公共财物甚至自己的财物不珍惜,不注意克制自己的不良言行等。为此,教师应当把学生的人格教育摆在重要的位置。 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把人当作人,把儿童当作儿童,这是实施人格教育的前提。”人格教育一定是崇尚人格本位、尊重生命、尊重主体、尊重创造、尊重发展的教育。美国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认为:“师生关系的本质不只是知识的传授关系,而是教师人格与学习人格在教育中相遇。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使传授知识更为有利,也促进了学生良好人格的发展。”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具有心理引对、心理治疗的作用,具有促进学生成长的作用。

其次,教师应分析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各种因素。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很多,也很复杂,其中最主要的、最不可忽视的应是社会影响、人际交往及课外生活的内容。在现代多元社会思潮及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下,由于学生自身发展的不成熟,辨别能力相对较差,模仿心理、流行心理、攀比心理较强,他们极易受到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一般是从他们的人际交往圈中导入的。古人云:“学好千日不易,学坏一日有余。”如果教师不在这些方面加以注意和进行正确引导,教育效果将出现偏差。

最后,在具体的教育中,教师应注意根据学生的实际及个体特点找准人格教育的切入点,与他们对话、交流,帮助他们分析、鉴别,给他们提供成长与发展的健康环境。同时,教师要注意将严格要求与关心爱护的两种教育方式结合起来,切实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素质。

三、言传身教相结合

“文化化人,道德德人。”身教重于言传,这里强调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用自身的人格力量去影响、感染学生,在人格教育中非常重要。学生在思想上认同了教师,才会接受教师对其在行为上的引导。

四、家庭、学校、社区互相配合

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在家庭、学校和社区之间要进行协调工作,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交流活动。这样,一方面可以从多种渠道了解学生的思想、行为动态,及时、准确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另一方面可以及时了解家长对学校教育的要求和建议,引导或指导家长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家庭教育,探讨共同教育的途径,交流教育经验,从而提高教育的成效。

教师心得:师爱——教育永恒主题 篇9

比赛心得体会

做‘四有’教师筑教育梦想”主题演讲比赛心得体会

XX年11月20日上午,在XX市教体局进行了“新华杯做四有教师筑教育梦想”师德演讲决赛,共有十八位教师参与了角逐,我有幸旁听了本次比赛,参评老师的感人事迹,在我的耳边萦绕不绝,他们的教育故事在我的心中激起层层涟漪。

对比这些老师,反思自己,任教近二十年来,默默的扎根东南山区,只是平平淡淡的在工作,没有什么大的成绩,没有感人肺腑的事迹,但自己的某些方面也在践行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某些方面需要认真努力改正,下面谈谈自己对四有教师的心得体会。

习总书记说,做好教师,要有道德情操,这一点,深深的烙印在我心中,我在学校主要负责德育工作,我深知教育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各种习惯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的重要性,教育孩子不能只是空洞的说教,我们教师的实际表现,更有说服力。所以,要求学生做到的,我自己一定身先士卒,一定亲力亲为,为学生做好榜样。

学校组织爱心捐款,我每次都会积极响应,抢先把捐款交上;学生见面打招呼,我一定会还给学生一个微笑,或者向学生说你好;同事们有事需要帮忙,我必先放下手中自己的工作,先给他们排忧解难;学生的午饭,我每天都会走到每个班级,问问孩子们对饭菜是否满意,吃的是否舒心;对于同事和学生,我把他们的每一件事情都当成大事对待,自己的事情都是小事。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我把这两条当成我做人的原则。

习总书记还说过,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缺乏爱心的教育肯定是失败的不完整的,为此,我努力做到爱学校、爱学生。班级里四十多个孩子,有的遵纪守规,有的调皮捣蛋,有的乖巧听话,有的淘气滑皮,面对这些孩子,我努力做到一视同仁,对他们一样的关心,一样的爱护。孩子们的学习,我因材施教,不同水平不同要求。努力从每个孩子身上发现特长,发现优点,毕竟,将来不是每个孩子都靠一样的本事吃饭的。遇到有的孩子病了,自己立即联系家长,并让孩子坐到我办公室里,让他们喝点热水,安慰一下他们,老师的点滴举动,会让孩子感觉到家的温暖。孩子们调皮闹矛盾,我认真调查了解,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做到以理服人,让孩子们明白事理,懂得是非。

教师心得:师爱——教育永恒主题 篇10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中央改进作风八项规定以及省市县改进作风各项规定,近日,我校根据上级部门的安排,在全校范围内范围内开展了“改作风、提效能、抓落实、促发展”主题教育,组织全体教师专门学习“改作风,抓落实、促发展”的主题教育相关文件,深入开展此项活动。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重新审视了自己的工作作风、工作态度、工作方法,下面我将本次学习后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首先,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把“转作风、抓落实、促发展”当做一种责任,一种义务。要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树立起“转作风、抓落实、促发展”的观念,真抓实干。“说一尺不如干一寸,说破天不如干出样。”因为任何一项工作都是干出来的,没有落实,再完善的制度也是一纸空文,再美好的目标也不会实现。

其次,要科学看待以往取得的成绩,切不可在功劳薄上裹足不前。回顾在过去工作中取得的成绩、获得的效果的好做法,加以总结、分析,落实在后面的工作上。

第三,要能够深入查找自身在“转作风、抓落实、促发展”上存在的问题。要能够清楚地认识自身存在的问题,找到差距,制定缩短差距、解决问题的办法、措施,更重要的如何把这些办法、措施落到实处,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工作、提高效率。第四,制定明确的目标。要结合自身实际,明确自己的工作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思路,拿出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勇气,并想尽办法为达到这个目标而努力。

工作方向:

首先,学高为师,身正垂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影响不言而喻,因此要把读书当作第一要务,以身作则,要博览群书,活到老,学到老,要能潜下心来,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使自己的知识海洋充实丰盈,而不至于断流或干涸。

其次,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要知道如何教会学生学习。教育家陶行知曾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会学生会学。”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要作为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体验和想法,和学生一起寻找真理。同时教师还应当帮助学生制定目标,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其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要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严格监管的条件下,不会有任何奇迹发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应变“传话”为“对话”,教师要“蹲下身子与学生对话”。同时,要真实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要特别强烈。”因此,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发现,尽量呵护学生的创新性。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见解,也要给于充分的肯定。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大胆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课堂才会充满活力。

上一篇: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下一篇:中考国旗下学生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