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生活作文

2024-09-29

校园文化生活作文(共12篇)

校园文化生活作文 篇1

虽然我们还只有十三、四岁,却已经有了近十年的校园生活经历。十年里,我们由一个呀呀学话的幼童成长为一个少年。在校园我们撒下了多少欢歌笑语,留下了多少辛酸苦辣,得到了多少人生启示,播种了多少希望的种子。校园,是我们成长的乐土。

在校园,同学间的友谊是最真诚的。记得一个夏天的上午,我有些口渴,却在一番寻找后,没有找到水杯,看来妈妈昨天晚上灌好的水我又忘带了。我打算买瓶水,可钱包里已经是赤字了,没办法,只能用少说话的办法安慰渴得冒烟的嗓子了。下课后,好朋友发现了我的异常,平时都是我们一起聊天,可现在都是她在说,而我在静静地听。她有些疑惑地问我:你今天怎么了,这么安静?我有些无奈地小声回答:唉,没办法,我今天没带水。她听罢,风风火火地跑到小卖部,不一会儿,一瓶冒着凉气的可乐出现在了我的面前,我一抬头,就看到了她那真诚的笑脸,给你。她说。那你呢?我有些不好意思。没事,我带了水。她摆摆手,无所谓地说。我接过了可乐,喝了一口,啊,真爽!校园是一个美好的地方,它犹如一个珍贵的相册,收录了我们的纯真岁月童年的度过,凝聚着我们的友情,记录着我们的那些快乐的成长岁月,收藏着我们的笑语欢歌。同学间的友谊,师生间的情谊,我们都在校园中感受得淋漓尽致。

校园文化生活作文 篇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 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热爱生活, 表达真情实感。在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引下, 我们势必对中学作文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 应该以生活为起点, 倡导作文生活化, 生活作文化。笔者根据亲身的教学实践及对理论的研究, 认为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进行作文教学改革。

一.作文命题生活化

首先我们来看看美国的作文命题方式, 或许能给我们的作文教学改革带来一点启示。

记叙文题目:

写人:邮递员、一个老朋友、我喜欢的老师、一个不幸的人。

写事:我难忘的一天、和一个小偷的遭遇战、一个兴奋的夜晚、闹鬼的房子、一个梦、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我参加过的一次婚礼。

议论文题目:

你所在的这个城市有许多问题———没有足够的停车场, 没有娱乐节目等等。写信给本地的市政当局, 提出你的意见, 说明应如何改进。

假如你去访问一位运动员, 他告诉你他成为名人以后的好处和坏处。例如他穿上印有雪茄烟公司名字的短外套就能得到许多钱。你将这次访问写成一篇文章, 写出对这位运动员所说的话是赞同还是反对。

假如你的表哥写信告诉你, 他要离开他的妻子和家庭, 准备和另一个人一起生活。你写一封信给他, 试着劝他不要这样做, 说明你的道理。

说明文题目:

请你给你的弟弟妹妹介绍摩托车的维修技巧。

请你向一个外乡人介绍你的家乡。

我想, 我们语文教师看了上述文题后, 或许都有自己的一番想法。客观地说, 我们给学生的记叙文题目与上述记叙文题目较为接近, 也就是说, 我们的记叙文题目生活化程度较高, 这也是我们学生比较喜欢写记叙文且容易把它写好的重要原因。但议论文和说明文的题目, 却相差甚远, 如果我们的学生能写这样的文题, 他们一定不会感到没有话说, 一定会有上乘作品问世。

二.作文指导生活化

作文是生活的再现、反映和创造。中学生的作文为什么写来写去就是那几句废话, 没有自己的创造?写好人好事, 必定是公共汽车上让座, 或是拾金不昧;写我的妈妈, 必定是对我无微不至的照顾, 生病的时候守在我床前等。生活中那么多值得写的东西, 为什么他们没有发现呢?这就需要我们语文老师的指导。

1、指导观察, 选取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涌, 文章犹如溪流, 泉源丰盈, 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可见“生活是作文之本”。学生生活范围狭窄, 天天呆在四角的天空, 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 这很容易造成学生感悟上的迟钝和麻木。为了让学生能有一双慧眼和一颗慧心, 让他们能从平常人、平常事中感悟到不平常, 从司空见惯的人和物中, 能找出一点令人心动的东西来, 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 把学生的目光引向自然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 指导学生做积累素材的有心人, 做生活的有心人。如观察乡村、街道的重大建设与细微变化, 留心家庭中一些生活设施的添置……

2、开展活动, 丰富素材。

“作文来源于生活”, 但学校生活毕竟有限, 所以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 跨出校园, 进入社会, 尽可能接触各种人和事。有意识组织活动, 可以让学生积累较典型的写作材料。春天来了, 可以组织学生一起到郊外去欣赏春天的美景, 去感受春风的温煦, 春光的明媚, 春雨的滋润, 春雷的震响……可以组织学生深入农村, 了解百姓生活的艰苦, 了解粮食的来之不易;可以深入市场, 进行市场调查研究;可以带领学生去参观游览名景胜地, 开展摄影等活动。也可以在教室里开展各种活动, 激励学生丰富自己的语言, 为作文积累素材。例如, 可以开展诗歌朗诵比赛、演讲赛、辩论赛、专题讨论会等。通过讨论交流, 相互激励, 不断地积累作文素材。

3、组织阅读, 充实素材。

阅读是写作的营养, 一个从来不阅读的学生, 不可能写出好文章;一个阅读知识面很窄的学生, 也不可能旁征博引, 写出文采飞扬的文章。通过调查, 我们不难发现, 喜欢阅读的学生的作文水平普遍比较高, 当然, 这里讲的阅读是指阅读一些好的书籍, 譬如古典名著、现当代名家名作、科技读物、历史读物、文学期刊等等。

学生的生活十分狭窄, 他们成天关在四角的天空里。因此, 我们语文教师必须带领学生到广阔的书海中去遨游, 在书的世界里体验生活, 思索人生, 感悟生活。我们每周组织学生到阅览室去阅读报刊杂志, 要求他们在阅读的时候做好读书笔记, 以便积累作文素材与交流阅读成果。也可以把教室设置成一个小型的图书馆, 让学生时刻闻到书籍的芬芳味, 让学生时刻陶醉在书的世界中。每个同学捐赠几本书, 放在书架上, 由班上的学生管理, 每人可以一次借一到两本, 还可以拿出一部分班费购买最新的书籍。也可以根据我们所学的内容, 要求学生课外自己去搜集资料, 然后课堂上就某个问题展开交流。例如, 学完课文《在烈日和暴雨下》, 我布置学生课外去阅读文学名著《骆驼祥子》, 一个月以后在班上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这样, 学生的写作能力明显得到提高。

三.作文写作生活化

写作过程应该是轻松愉快的, 无须给学生那么多限制。教师往往要求学生写多少字, 用多长时间完成, 一定要有深刻意义, 结尾一定要升化主题等。这样就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他们只有套用作文模式, 仿照优秀作文范例依葫芦画瓢, 没有半点自己的感情。一篇文章写出来, 全部都是空洞的语言, 没有半点内容。所以, 在学生写作之前, 我们要创设一定情境, 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有了亲身体验之后再去写作, 用说的语言来写作文。很多学生能说会道, 但要他们写作文, 他们就一个字也写不出, 主要原因是他们没有认识到作文其实就是说话, 把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就是作文。

四.作文评改生活化

过去的作文评改, 老师经常找出一大堆优点, 指出一连串毛病, 在学生作文本上写满红红的一大版, 这样改完一个班的作文, 老师累得半死。然而, 作文本一发到学生手中, 学生打开作文本, 看一眼分数, 扫一眼评语, 对于老师其它的修改意见置之不理。这样评改作文, 老师累得要死, 学生收获有限。因此, 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批改方式。采取面对面的一一批改, 批改以后, 要求学生再写一遍, 然后再批改, 直到他写好为止。当然, 老师的时间有限, 精力也有限, 不可能每次采取这样的方式来批改所有的文章, 但是我们可以依照学生作文的写作层次分组, 每次面对面地批改一个组的同学的作文, 其他同学的作文可以采取自评、互评、老师简单评改等方式。保证一个学期每个同学都有一次机会面对面的批改, 不要求学生一个学期硬要完成多少篇作文, 只要他们能真正地提高作文水平就行。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引下, 我们势必要对中学作文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 应该以生活为起点, 倡导作文生活化, 生活作文化, 必须做到:作文命题生活化、作文指导生活化、作文写作生活化、作文评改生活化。

文化生活类作文素材多维品读 篇3

英语从娃娃抓起是

中国的悲哀

我的孩子刚满三岁,最近频频接到幼儿英语教育机构的电话。什么美国外教,全英文教学环境,让你的孩子从小就练就一口纯正的英语,云云。收费当然不菲,大约是一个月5000元左右。而周围的家长,也都早早让孩子学起了英语,“学了未必是优势,不学肯定是劣势”。

除了中国之外,没有哪个国家会把英语强调到比本国语言还重要的程度。这绝对令人悲哀。

语言的背后是文化,而文化的背后是实力,英语在世界范围内的盛行是英美体系获胜的结果。中国虽然经济快速发展,但软实力不够,语言文化的发展落后于经济的发展,自信心不足,故而才有对英语的崇拜;对英语的崇拜,实际上是对本民族文化不自信的体现。

目前,全世界20亿人在学英文,其中大量在中国,两亿多中学生为了英语考试而奋斗,大学生也为了过四六级狂背单词。欧洲国家可以讲两三种语言者大有人在,但德国、法国这样的大国,都重视对本国语言的保护。在德语不断受到外来语冲击的情况下,德国政界和学界一再提出,制定一部法律来保护德国语言,德国语言学学会也提出,德国文化部以及各州文化部应改善中小学生德语教学和提高德语教学质量。法国也是如此,如果你到法国旅游用英语问路,甚至会有人装作听不懂而不予理睬。

独独在中国,对英语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母语。这一点,连老外也有所察觉。

【多维品读】

(一)学习外语要根据需要。不可否认,中国人对英语的热情是随着改革开放而开始的,是开放的必然产物,也是中国人渴望和外界交流的必然产物。过度的商业开发也让它从一门语言变成商家谋利的工具。改革开放之初对英语的重视是大有裨益的,但如今的重视显然过度。比如说,大学不通过四级不能毕业就是一个过时规定。实际上,大多数人一辈子用不到几次英语,举国学英语,投入太大,产出太小。

(二)要重视我们自己的母语。我们现在认为,中国人首先要尊重自己的母语,要学好母语,一个人能够创造的最高点——建立创新型国家,是要靠母语的训练,只有掌握好了自己的母语,我们才能立足世界,才能发扬本民族优良的文化传统。

(三)关键是学业要有专攻。学英语是可以的,学汉语也是可以的。从事涉外事务的人才强化英语实用能力实属必要,有需求的人花钱去学英语也无可厚非,但全国性的强制学习完全没有必要。中国古人就说过术业有专攻,全民学英语只能制造全民疯狂,而这种疯狂正在商业利益的裹胁下侵蚀幼儿园的孩子。

(四)多种语言是多种能力。外语也是中国一个发展的重要文化资源,我们不能仅仅把外语看作外国人的,它也是中国人必须有的文化素养。在西方,很多时候他们把学习母语、学习外语都作为自己学习的一种素质要求。我们感觉到,不要把母语和外语对立起来,我们中国人应该为我们的智慧、为我们未来的发展多掌握一种语言,多掌握一种语言就多掌握了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多掌握一种语言,就多了一种渠道,多了一种了解世界的方法。

【适用话题】母语、学习的智慧、术业有专攻、我看全国学外语

从孔子铜像落户美国

休斯敦谈起

在北大哲学系读书时,曾上过冯友兰、张岱年等老先生的课,也曾听说过不少他们为弘扬中华文化孜孜以求的感人事迹。特别是他们说“璀璨的中华文化是国宝,它们总有一天是要走向世界的”,这句话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今,可以告慰二老的是,你们的希冀与愿望已经实现,包括你们一直研究的儒学等中华文化在世界各国广泛传播,有的还生根、开花。

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具体表现为:中华文化在世界的传播,无论从国别、人数,还是在规模、层次上,都取得了骄人的业绩。

从国别、人数上看:世界各国建立的中国孔子学院,是传播中华文化的一种好形式。据最新资料统计,迄今已在85个国家建立了272所孔子学院、85个孔子课堂;注册学生13万人,开设汉语班次6000多个,文化交流活动2000多场,参加人数达140多万人。除此以外,今年9月26日,孔子铜像已正式“落户”美国休斯敦。关于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书籍更是大量出口,版本多样,形式新颖,供不应求。

【多维品读】

(一)中华文化具有永恒的魅力。中华文化得以在世界广泛传播,是其本身的魅力使然。植根于华夏沃土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尽管在发展过程中曾有过坎坷,但其生命力是旺盛的。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华文化以其深邃的思想、丰富的内容、诱人的影响力,受到各国朋友的欢迎。一位长期从事中外文化比较的学者说,综观世界各国的文化,各有特点,但独具魅力、具有无限传播力的还是中华文化。

(二)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特色。我们中华文化之所以在世界上广为传播,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这也与我们的文化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有关。我们的文化既是对整个人类思想的科学总结,又具有东方人的智慧。比如“自强不息”、“和而不同”、“和谐”等理念,具有普遍的价值与意义。当外国朋友接触、认识、了解这些后,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因而也就很自然地传播开来。

(三)中华文化传播具有优势。中华文化得以在世界广为传播,还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现在全球华侨华人有5000万,学中文的外国人有500万,出国留学生有50万。这是一个颇为广泛的人群,他们分布在全球各地,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力量。加之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等部门积极开展“走出去”战略,在各国举办“中国电影周”、“中国文艺演出周”、“中国万花筒图片展”等一系列生动活泼的活动,使各国朋友更好地了解了中华文化。

(四)中华文化是我们的骄傲。现在各种情况表明,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的广泛传播,已呈现出“花开四海”、“光焰万丈长”的喜人局面。这是我国国力显著增强的体现,也是新中国诞生6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之一。中华文化是我们永远的骄傲。

【适用话题】文化的魅力、永远的骄傲、优势、个性与特色

李白“故里”到底在哪

国家工商总局日前就四川江油、湖北安陆两地“李白故里”之争作出批复,表示安陆使用“李白故里”的提法不构成侵权。对此,江油方面一直表示不服。日前,央视国际频道恢复播出湖北安陆城市形象片,再度点燃安陆与江油“李白故里”双城之争。江油甚至准备走上法律“维权”之路。

“一生好作名山游”的李白,朝辞白帝夜宿龙门,春归终南秋醉洞庭,中国的大好河山何处不是他的故里?对于他的故里,以前只是学术界的小众话题,学者们没有想到,有朝一日,两个城市会为此而对簿公堂。

这些年的名人故里之争,让大家看得眼花缭乱。正如一网友所言,“伏羲东奔西走,黄帝到处安家,女娲遍地开花,诸葛四处显灵”。如果说过去大家对这些资源争来争去是为了“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现在则显示出更多的文化心态。因为经过多年的发展,许多城市的经济已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真正实现了“仓廪实衣食足”,文化的大繁荣与大发展是更大的政绩。

于是,我们看到了各种各样的艺术节、博览会,看到了动辄花费巨资打造的城市标志性文化建筑,看到了略显空旷的大手笔的“主题”公园,看到了冠以“国际”的各种艺术大展……

【多维品读】

(一)文化发展是慢功急不得。我们知道前些年为了发展经济,有的城市文化教育上欠账太多,真的一时不知从何下手,不知道做什么可以立竿见影。与经济的增长相比,文化是润物无声的慢活儿,更难在短期可圈可点。没听说一台戏就能招来投资几个亿,一首歌就真的能唱红一座城市。这就如同种下一棵树,你不能指望一夜之间便可绿叶成荫。

(二)每个城市应有它的特色。城市的特色不一定非得是名人故里。城市既是经济载体,也是文化容器。文化资源丰富的城市,不妨好好提炼出自己的特色,以此作为城市再定位的契机,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找寻出更好的出路。而文化资源稀缺的城市也不必着急,可以在经济的发展中涵养属于城市的新文化。

(三)文化是涵养不是门面。其实每一个城市的文化资源与经济资源总是不平衡的,有的城市文化底蕴丰富,但经济就是发展不上去,只好选择“文化搭台”来招商引资刺激经济,而有的地方经济已经快速发展了,却没有多少文化味儿,于是又选择了“文化搭台”,但有时难免像一个暴发户靠买高价的古董来装门面,一不小心还买了假古董,反倒露出马脚。因此文化是一种涵养,如果想靠文化来撑门面,那就错了。

(四)不要强行把文化与经济连在一起。“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近年来渐渐成为一些地方政府的共识,名人故里之争屡见不鲜。有的是确有其人的历史人物,有的则是本无根据的传说人物。为了争夺“历史名人”的归属地,一些地方政府不惜血本,办庆典,开研讨会,不一而足。虽然文化和经济间是有一定的联系,但却不能把文化和发展经济过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把文化作为发展地方利益的一种手段,这样,不仅不利于文化的真正发展繁荣,而且对经济发展也未必有好处。

【适用话题】“故里”的故事、城市名片、文化涵养、文化心态

金庸“入主”作协

中国文学向华文世界问好

中国作协七届八次主席团会议全票通过决议,聘请作家金庸为中国作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名誉副主席。

中国作协新闻发言人陈崎嵘表示,金庸先生虽没有参加此次会议,但通过电话表示“非常高兴”。

“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侠小说”。作为拥有最广大读者群的新派武侠小说家,金庸自今年6月加入中国作协以来,争论就不绝于耳。此次又担任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金庸与中国作协再次成为媒体焦点。

对此,许多作家、学者都表示认同。“这次金庸先生当选名誉副主席,大家都是拥护的。”中国作协副主席陈建功说。金庸助手、香港《明报月刊》总编辑潘耀明认为:“我觉得这是实至名归、顺理成章的一件事,金庸先生当之无愧。”

“我们一直想发挥金庸先生的独特作用。”陈崎嵘说,由于金庸在海内外华文世界有着广泛的影响,所以担任这一职位是“比较恰当的”,而且这个职位更多是荣誉性的,不是领导实职。

【多维品读】

(一)可以促进中国文学的发展。“金庸的当选,是对大陆以外的华人作家创作实绩的肯定,具有很强的感召力。”现代文学史专家、首都师范大学博士后段从学表示,长期以来,大陆与港澳台文学界都是各自为战,缺少沟通。如果以后能有大量港澳台作家加入作协,势必促进文学的进一步交往融合,也更易于放在“中国文学”的大框架下来讲述。这样的一种文学史观,意义深远。

(二)我们要辩证地看待文学艺术。从金庸作品上世纪末走进大学课堂,到本世纪初进入中学教材,每一次争论,文学的雅俗之变都是中心话题。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孔庆东认为,雅俗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俗并不必然代表低劣,雅也不一定代表高尚,应该以超越雅俗的眼光,去辩证地看待文学艺术,这样才能促进文学艺术的更好的发展。

(三)我们要重视大众文化建设。金庸作品为什么受到人们的普遍喜欢,孔庆东这样说:中国的民众很缺乏优秀的大众文学读物,所以金庸才会长盛不衰。因此我们从政府到学府,一定要高度重视大众文化的建设发展,才能使中华文化真正强大起来。

(四)金庸入作协体现了包容胸怀。其实金庸的当选,正是为搭建高雅文学与通俗文学沟通的平台,有利于文学生态的丰富。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作家出版社社长何建明则表示:“国家开放了,我们的文学也应该更开放,更具有包容性。”金庸以及其作品在大陆地位的变迁,反映了时代文学观念的包容与进步,有利于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适用话题】文化发展、包容胸怀、我看金庸、文化的雅与俗

校园生活文化作文600字 篇4

或许是因为我们对如何开展研究不太熟悉,在第一学期,我们小组的研究并未有太多实践性的成果,所以这学期我们要更加努力的去完成任务,把最好的.研究成果展现在大家面前。

由于这学期的文理分班,把原来同班的小组成员全部打乱了,大家的研究时间便不能如意的空出来,但这一切都不足以动摇我们研究课题的信心,因为我们对这个课题有着无限的热情。

对于校园文化生活我们并不陌生,因为它时时刻刻都在我们身边,但是却又不熟悉,而同学们真可谓抱着“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多圣贤书”这样的心态,这使我们无从下手,然而正是迎着这个难题,使我们更有信心让大家了解校园文化生活的魅力所在。

更是紧张的学习生活,更需要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来调节。校园文化是学校历史传统,环境、氛围、校风、道德规范、规章制度、人际关系,及行为方式等因素的总和。良好的校园文化不仅可以促进教学、科研及管理活动,而且可以使校园生活得到丰富,校园里每个人的精神得以振奋和升华。因此,对校园文化的理解不能只停留在校园环境的建设,不能局限在物质建设而应全面地理解,应走出误区,摆正位置,构筑起具有自己“灵魂”的校园文化。

而我们的课题就是要让老师们同学们了解到校园文化的重要性,

为了让报告更有说服力,我们的成员决定以身试法,亲自融入校园文化生活中。而当我们越深入的研究校园文化生活之后,越是感到校园文化生活的重要性。

一次次的研究活动,让我们更加明确我们进行这个课题的意义在于帮助同学们提供一个表现自己个性,展现自己才艺的舞台,推动校园文化的发展,营造出一个健康文明,积极向上,富有青春气息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生活作文 篇5

当微风轻柔地托起一丝丝柳絮的时候;当太阳把它金色的光辉悄然披在一棵棵俊俏的樱花树上的时候;当美丽的花瓣在空中悠悠地达几个卷儿,再轻轻落地的时候,我们正幸福地享受着烂漫的校园生活.清晨,快乐的鸟儿唱着歌,伴随着我们一路走过洒满花香的小路,目送着我们走进校园,眼里全是笑意.阳光铺在写有“永胜乡中心校的牌匾上,又把柔和的晨光反射到我们身上,我们笑吟吟地接受了这份光芒,朝气蓬勃地迈进校园.在去教室的路上,我们每天都能看见漂亮的绿树与鲜花,挺拔的杨书与婀娜的垂柳;我们时常碰见自己的同学或是外班的好伙伴,友好地招一招手,亲热地拍一拍背,亲切地问候两句,也许再聊一聊最近做了些什么.走进洒满晨光的教室,安置好书包与作业,长长地吁一口气,开始一天的学习生活.课堂上,我们尽情地展开我们的才能,大胆地说出自己独到的见解,认真地记好我们要领悟的知识与要点.为了让鸟儿也为我们喝彩,为了让大树也赞许地点头,为了让花儿也为之倾心,让那片片在空中飞舞的花瓣上满载着赞赏与希望的寄语…….我们努力着!

我们喜欢课间,喜欢那可以让我们自由发挥的十分钟.我们一起谈心来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增添那宝贵的心灵财富;我们一起讨论问题来提高彼此的成绩,让自己更加的充实与睿智.有的依傍在栏杆上,凭栏远眺;有的聚集在操场上,谈笑风生;有的沐浴阳光,享受这最美好的金色年华.我们融入在集体之中,每个班级都是一个家,我们在一起朝夕相处,无不希望自己的”家"能够出类拔萃.因此,我们在各项活动中,看见了每个同学那如离弦之箭一般的冲劲,整装待发的气势,战无不胜的决心.我们还看见了一个个同伴加油助威的庞大的阵势,我们有坚强的后盾,无穷的力量。

我们在学习中成长着.我们在成长中学习着.我们在集体中成长着,我们在集体中学习着,我们在集体中进步着

我们在集体中快乐着

我爱我的集体,我爱我的伙伴,我爱我的老师,我爱我的校园,我要做集体中和谐的一员。在我们学生时代,在这慢慢而又丰富多彩的路程中,我们有快乐、伤心、难忘、成功的喜悦······在这些日子里,陪伴我们的是班集体和与我们朝夕相处的同学。当我们获得成功的果实时,是同学们共同努力的结果;当我们失败时,是我们互相鼓舞,使大家有信心十足。一个温暖的班集体,多么像我们的第二个家。

在我们朝夕相处的时光里,常常会发生许许多多有趣的事,使我们的学校生活多么充实。

每天早上走进学校,就看见五四班的同学们埋头学习的身影。每当看到这情景就让人感觉精神百倍。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不会干涸;一棵树微不足道,但许多树就成了一个大森林;一个人只有和集体融合在一起才最有力量。一堆沙子是松散的,可是它和水泥、石子、水混合在一起后,比花岗岩还要坚硬。

集体的力量是最强大的,缺了你不行,缺了我不行,缺了谁都不行。我们只有在集

体中才能展示出自己的才能,才会得到快乐,在集体的呵护下才能健康成长。

班集体就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我们要爱护班集体,为班集体争得荣誉。我们在学习中成长着.我们在成长中学习着.我们在集体中成长着,我们在集体中学习着,我们在集体中进步着

我们在集体中快乐着

校园生活作文 篇6

“当!当!当!”下课钟声一响,大家就好像火箭一样跑出教室,有些人冲往喧嚣的操场,有些人去和风庭园散步,聊聊天,看看优美的风景;还有人去梅林园,欣赏美妙的音乐表演。走一走,肚子饿时,还可以去食堂买热腾腾的包子,食堂的阿姨常常忙得上气不接下气,真是辛苦呀!

我最喜欢的科目是音乐课,老师和蔼可亲,老师吹的笛声非常嘹亮,而老师只要播放音乐,大家都会高兴的合唱,或者是一起合奏,唱出青春的乐章,吹出美妙的音符,使我们陶醉在音乐国度里。

我在校园中过着多采多姿,而陪伴我最久的就是同班朋友,不论上课或下课,朋友都时时刻刻陪在我身边,鼓励我、安慰我。我们一起散步,聊天或互相说心事,没有朋友的陪伴,校园生活就不会那么有趣。如果我是小花,朋友就是我的水分,我要把美丽的记忆记在脑海里,永远都不会忘记。

浅谈丰富多彩的高职校园文化生活 篇7

建设高职院校的和谐校园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高职校园文化生活的发展和建设, 是高职校园的重要特征。只有有了丰富健康的高职文化生活, 才能建立起和谐的校园。高职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为真正实现传授知识、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体现服务社会的功能, 提供精神动力, 它是生长发展在高职教育环境中的独特文化现象, 是高职院校师生在一个长期的办学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经验, 思维模式, 行为规范。具有鲜明特色的一种团体精神氛围与思想意识的结合。是维系高职高院校师生精神力量。

一、现在高职院校的文化特征

何谓高职校园文化:就是体现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中所达到的程度。以高职师生为主体, 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 高职校园为空间, 高职校园精神为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校园文化不仅具有一般文化特征, 还形成了以下四大特征

(一) 传承优秀的传统与不断的改革与创新

高职校园文化是有很长一段时间的历史积累, 随着社会发展, 时代变迁, 高职校园文化业在不断进行文化创新、知识创新、科技创新。精神文化已经成为校园文化的核心, 一旦形成, 在校园内可以很快的被接受、成长, 并且向校园外散播。不但体现了高职传统的校园文化, 又有对时代变迁更新观念革, 高职校园精神发扬传统精神, 又贯穿着时代精神中的创新的发展规律。

(二) 融合社会与交流

高职校园文化是在校园环境中一个独立的个体, 又是社会文化一部分。高职校园文化形成于高职校园传统、学校文化发展、学校与社会运转三种力量互动中。高职校园文化传统是一种历史现象, 是校园文化继承的依据;学校文化发展, 根据社会岗位的需求, 设定不同的课程, 学习不同的知识, 学校社会运转是校园文化发展关键和变动因素。

随着, 校企合作的建立, 加强了高职学生的社会认知度, 不同的实训加大了高职学生对社会的磨合, 对外国籍交流加速了高职学生的眼界, 把高职学生推向了世界, 同时也带动了高职文化的发展, 各种文化交融, 各种思想激荡, 对高职校园文化借鉴、交流、学习提供了机遇, 带来了发展。

(三) 文化的高雅与文化的多元

高职教师和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是创建高高职校园文化的主体, 因此, 高职校园文化的价值是高雅的, 理性自觉, 如同大学教师和学生都是知识文化水平较高;视野开阔, 思想活跃, 在接受新事物、新知识、新科技、新思想、新观念等方面走在时代与社会前沿, 良好的教学氛围, 轻松明快的校园环境, 使高职校园文化体现出文化的高雅和文化的多元。

(四) 内容丰富和形态多样

思想观念与精神风貌等是校园文化的核心。高职校园文化的载体是丰富和多样的。通过用物质与行为方式, 很快的表现, 既有符合教学措施、有体现可文明规范的校园规章制度。在校园内不仅有美丽校园环境景观, 又有校园广播文化传媒、丰富的课外活动、多样的学生社团等。

二、高职校园文化的七大作用

(一) 决定导向作用

高职校园文化的导向作用是指在学校环境与社会发展中, 完成从学生到事业人士的角色转变, 使学生变成有理想, 有目标, 懂得真正的社会价值, 实现自我价值, 共同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培养人才。

(二) 起到凝聚作用

高职校园文化的凝聚作用主要对团队现有成员的团结和合作的体现, 俗话说独木难成林。团队合作精神的体现, 以及与新成员的默契融合。对外来团员的融合, 对当今的职业高校, 就会形成一种强大的感召力和较强的合作力, 不仅体现了主人翁精神, 还能激发广大师生的顽强拼搏, 积极向上, 团结互助的精神, 这是是高职校园文化的灵魂。

(三) 积极向上规范作用

文明向上的高职校园文化规范作用体现在当代高职学生行为有强大的行为规范约束力, 借助各种高校文化因素的影响力, 将广大学师生的言行规范放到社会这个公共大平台上, 形成一种有效的“软约束”和道德力量.

(四) 强大的辐射作用

高职院校是社会组织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细胞。在开放的社会发展离不开大学校园, 文明的大学生在社会中更起到引领时代的作用。通过大学直接的宣传为社会提供精神产品与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 如哲学、思想道德建设、文学、艺术、等。都将体现发挥校园文化的辐射作用。

(五) 积极的娱乐调节作用

娱乐是校园文化的丰富表现的组成部分。不仅可以活跃师生生活, 调节紧张的课余生活, 增添新的生活的乐趣, 校园文化在娱乐同时, 还能提高高职学生的艺术审美鉴赏能力, 人文修养和道德情操。

(六) 创新作用

高职校园文化的创新作用主要体现在全体师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创新潜能的萌动和开发。高职校园文化本身就包含了丰富的知识内容, 鲜活的创造能力。另一方面校园文化对情感因素, 比如学生的兴趣、情感等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情感的因素培养需要具有一定文化底蕴、文化熏陶。不仅拥有传承人类文明的硕果, 更重要的是创新知识的成果, 创新的知识课题。为实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七) 强大的激励作用

丰富的高职校园文化激励作用主要表现在校园文化可以激起全体高职师生的斗志, 奋发向上的积极进取精神, 朝气蓬勃让人拥有责任感使命感, 强大的动力, 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不怕挫折的奋进精神。

在遭遇挫折和困难时不灰心、不气馁, 不退缩、不怕难、不怕苦。大确立坚定信念, 追求远大理想, 提供了扎实的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

凝练高职校园精神, 确立高职文化基调。把高职学院建成文化高地, 首先要培育和凝练丰富的高职校园精神, 形成富有个性和丰富的校园文化精神, 为保证校园稳定发展和建立和谐校园提供有力的保障。因此加强对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办学特色、培养目标的挖掘和提炼, 总结出具有鲜明特色的校训和办学理念, 并使校训不在简单的口号。而是学校未来发展指引。

优化校园环境, 培育校园文化氛围, 良好的校园环境建设离不开物质建设, 在实现高职校园规模扩建, 还应当注重校园环境的优化, 营造具有特色的学习氛围, 良好的育人氛围, 这对学生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起着重大的作用。

加强学生思想素质建设, 推进校园文化发展。充分发挥高职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提高高职学生的整体素质是关键。所以高职教师不仅要把书本知识教育与学生思想素质教育结合起来, 一方面抓紧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 一方面要做学生的好朋友, 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要紧抓狠抓。决不能放松, 对学生的管理。同时, 在高职校园的精神文明建设也是关键之一, 有大量的社团活动, 文化传播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 不仅锻炼了学生也加强了学生与社会的联系。

校园文化生活作文 篇8

关键词:回归;训练;目标

“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语文教学要尽可能地使课文贴近学生生活的同时又要与学生的心灵产生共鸣,与周围的世界息息相通。我们教师的训练应着眼于学生的学以致用,而非学以致考,教育应紧扣课文本身的教育因素,又须符合学生的思想实际,还要注意这种教育的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一、语文教学应回归生活

我们的语文教学往往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是在教语文课本,很少站在学生生活的高度来审视教学活动,致使语文教学成了学生生活的一种负担。有学生说,高中语文学习很累,很枯燥,语文课上尽是一些枯燥的字形、字音、文言文、古诗词等,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应该是语文教学的返璞归真。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理应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才能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潜在意义;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强者,做生活的主人。

二、语文训练“生活化”

语文训练,既指语修逻文的知识巩固,也指听说读写的能力提高,语文训练“生活化”,要求我们教师的训练应着眼于学生的学以致用,而非学以致考。所用的训练材料,应尽可能来自生活;即使是教材上的练习,也应尽量挖掘其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这样,学生在接受训练时,便会感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不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讲语段、句子知识,可以从学生的请假条入手;改病句练习,最好从学生周记、作文中找例子;修辞方法的训练,不妨联系学生熟悉的各类广告……另外,语文训练是最容易在“统一标准”中扼杀学生的思维个性的,因此,我们尤其应该注意保护甚至鼓励学生的创造欲望。我们让学生写周记,刚开始有不少学生总喜欢编造脱离自己生活真实与认识能力的“成人化”语言、“英雄化”思想,我们说这样写不好时,他们还不服气:“以前老师就是这样教的嘛!”我们应用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明白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是文章的生命;同学们在没有成为雷锋之前,却人人编造“雷锋日记”,这首先不是作文是否真实的问题,而是做人是否真诚的问题;每一位同学的生活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每一位同学的心灵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为什么到了作文中却如此“规范单一”呢?我们要让学生们逐渐明白,周记不是交给老师检查的,而是自己心灵的轨迹和生活的镜子。

三、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找一个生活的切入点,解决一个具体的教学目标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新教材·语文·说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和民族共同语的规范意识,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我们不难发现,当我们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结构和容量等发生显著变化的时候,我们为每堂课制定的教学目标的数量并未发生明显的变化,仍旧包含有提高道德品质、加强思想修养、培养某方面能力等几个目标。试问:一堂课或者一篇课文真的如此神通广大?一堂课能解决一个问题就很不容易了,目标越多,越容易“有的”而无法“放矢”了。目标只要一个,也不能过大,并且只有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荷塘月色》中能让学生体会到景中饱含的情,《我与地坛》中体会作者对生命的感悟,《米洛斯的维纳斯》培养学生的审美直觉,让学生虽然身处校园却始终保持着热爱生活、关心改革、思考社会的好习惯。

校园生活作文 篇9

下课零一响,校园的操场里,小强、小明、小丽、小红在做游戏,小强和小明在一起踢足球,他们你追我赶,谁也不让谁进自己的球门,他们玩的汗流浃背也不知道累。

不远处,小丽和小红在比赛玩花样跳绳,小丽会交叉跳、单脚跳、反着跳,小红嘿嘿了一声,说:“我也会!”说完,她一把拿起跳绳,开始跳了起来,单脚跳、交叉跳、反着跳、跑着跳……女孩子的比赛结束了,小红赢了,她对伤心的小丽说:“没关系,我教你。”

上课铃响了,同学们跑回教室,上着一节开开心心的语文课。

校园生活作文 篇10

曾经的我,想念在家的假期,多数情况就是偷懒不想学习了,想着在家过一个悠然自得的寒假或者暑假,忘记校园,忘记学习,忘记这些已经让我有点累的一切。因为今年情况的特殊,在家的假期和校园生活反了过来。从过年到现在,我们的寒假都放到了暑假,什么时候开学成了一个谜,我这个想念假期的人,又开始转变过来想念校园生活了,而且这种想念,有了比想念假期更加强烈的感觉。我想,这都是因为太久没有跨入校园了吧!

如今的我,想念校园里的一切。我想念我最爱去的樟树林,也想念校园里花花草草的美丽,我想念校园里一幢幢静穆的教学楼,也想念校园里窗明几净的教室,我想念站在讲台上给我们讲课的老师,也想念和我一起学习、玩耍的同学。虽然在家的长假里,我也和我的老师、同学保持着联系,但网络上和电话里的联系,并不能缓解我的思念,我想要的还是站在教室里,面对面地向老师请教问题,和同学面对面的聊天,这一切被我想念的,都进入了我的梦里,让我经常午夜梦回,我那可爱的校园,和我那可爱的老师和同学一起,笑靥如花。

校园文化生活作文 篇11

关键词:教学模式;课外活动;校园音乐

音乐是开启人类智慧的一把金钥匙。德国音乐大师贝多芬说:“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人类的文明、人类的进步更离不开音乐教育。

音乐教育有强大的育人功能。它是德育教育的组成部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修养;是美育教育的组成部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科学文化教育的组成部分,有助于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和创新能力;音乐教育是集体主义教育的组成部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音乐教育更是校园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从音乐教学入手,着眼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艺术课堂教学、艺术兴趣小组等课内外文体活动。

一、实施“五环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创新能力

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老师讲学生听,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了提高教学兴趣,我采用“五环节”教学模式,即:自主预习—合作交流—展示拓展—检测反馈—归纳总结。

1.自主预习

引导学生课前搜集相关音乐知识、音乐故事、音乐名人名言等,使学生心中有目标,有努力的方向,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2.合作交流

学生在教师提出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分工合作,就自己搜集的有关资料进行探究,并在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在此过程中,教师仅仅是一名参与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对需要帮助的学生进行适时的指导。

3.展示拓展

这一环节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变以往师生间的双向交流为学生间、师生间的多向交流,如:教师可通过小型音乐剧、课本剧的表演等,促使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其内在的表演欲,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在交流中碰撞,以达到互补、互促,共同提高的目的。

4.检测反馈

设计适当的有层次和针对性的发展性音乐练习,采用富有趣味的、竞争性的练习形式来巩固新知,并在掌握新知基础上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使之转化为能力,如:音乐测试、小组表演等活动。

5.归纳总结

教师指导学生对所学的音乐知识进行回顾总结,对学生的表演过程进行评价。

“五环节”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农村学生改变传统观念,走出自我禁锢,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音乐创新能力。

二、开展“艺体2+1”课外活动,打造专业艺术团队

教育部办公厅在2004年发出了[33]号文件,计划在全国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根据学校的安排,我积极贯彻文件精神,本学期我组建了校合唱团、校竖笛队、校广播站、校舞蹈队四支艺术团队。

1.唱响三中,放飞梦想

全校学生踊跃报名积极参加校合唱团。学生热情高涨,排练努力认真。在声乐方面有了很大的进展。活动期间排练了大量的中学生音乐作品。我们从刚开始的大齐唱训练到轮唱、领唱、表演唱。还把许多流行音乐元素加入合唱歌曲演唱中来,如:《同一首歌》《感恩的心》等。学生从一开始的光动嘴不敢发音到后期的争先恐后表演唱,从大家一起齐唱到个人自我展示独唱领唱,都充分证明音乐的艺术魅力之所在。

2.吹起竖笛,奏出乐章

竖笛队共计30人,学生利用课间操时间准时准点到音乐教室辛苦排练。由于竖笛要求气息的掌握难度很高,学生都认真刻苦。八年级(3)班的许xx同学在日记中写到:“人因有梦而伟大!我的梦想是成为一位音乐家。在学校参加竖笛队,从刚开始的完全不懂到能正确吹出音符,每首曲子从生疏到不看谱亦能如行云流水般的顺畅、悦耳。歌曲就像是我为他们穿衣、精心打扮,在我手中才诞生的新生命,而音符飘荡在空中,美妙的旋律拥抱着我,从这当中,我得到莫大的喜悦。”

3.创建平台,播暖校园

校园广播站为师生交流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栏目内容设置:“班级小能人”“老师我爱您”“课改感想”“我的学习小经验”“知识百科”“书香艺苑”等栏目。广播站内容丰富、视野开阔,涉及天文地理科学百科,精彩美文智慧道理。定期让同学们了解国内外著名音乐作品。每周一期,报道各个班级的课改近况,教师也参与其中,交流录制一些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经验供同事学生交流学习。其中,主要还是以各班课改内容为主播对象。让学生深深体会到校园文化带来的快乐。

4.炫彩青春,舞动奇迹

培养有一定舞蹈能力的舞蹈队员,组建一支有一定水准的舞蹈队伍,更需要老师和队员们付出艰苦的劳动和辛勤的汗水。我们利用每天课间操时间在音乐教室排练。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和柔嫩的舞姿,曾多次在大中型校内篮球比赛中进行啦啦花球操表演,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和好评。

三、多彩校园放飞梦想,依托音乐教学丰富农村中学校园文化生活

激情魅力,尽情彰显。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每年都会举办各种文艺汇演活动,这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示,放飞梦想的大舞台。校园文化为学生提供了自信的舞台,学生坚持不懈地勤学苦练,在校园广播、校园文艺演出中找到了自我价值,发挥了特长。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活跃了白银市三中的校园文化。

最后,我用一首快板词《礼赞三中》送给战斗在教学一线的老师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谱写白银市三中新篇章!

(作者单位 甘肃省白银市第三中学)

《文化与生活》专题复习 篇12

本专题是实施新课 程以来高 考考查的 重点, 试题多依托重大的社会热点或者现实生活中的文化现象, 着重考查学生提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有关《文化生活》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考对本专题的考查形式既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 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的特点;文化与经济、政治;文化与综合国力;文化对人的影响等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学生要关注生活中的文化现象和文化热点, 关注重大文化活动和文化事件, 并结合相关知识对其进行思考和分析, 培养自身运用知识的能力。

【重难点突破】

1.文化的特点

(1) 从文化与社会实践的关系来看,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文化是人们在认识与改造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的长期实践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文化源于实践, 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反过来又服务于实践。

(2) 从文化与个人成长的关系来看, 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 不是天生的, 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 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3) 从物质载体与精神文化的关系来看,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人们的文化素养总是要通过其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在社会实践中的表现体现出来, 可以通过观察人们的社会行为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

(4) 从自然环境与文化环境的关系来看, 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 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 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3.文化影响人的特点

(1) 潜移默化:文化对人的影响, 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 往往是自 觉学习、主动 接受文化 熏陶的过程。

(2) 深远持久: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上的深远而持久。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一经形成, 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 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比较鉴别】潜移默化与深渊持久

4.文化塑造人生

(1) 丰富精神世界: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 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

(2) 增强精神力量:优秀文化作品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 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 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3) 促进全面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历史过程, 人的全面发展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过程。

【比较鉴别】优秀文化塑造人生的三个方面的关系

5.文化影响人在文化生活中的体现

(1) 文化交流:民族文化起着维系 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 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2) 传统文化:对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以及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3) 中华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 是不竭的力量之源。

(4) 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 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 增强国际竞争力, 有利于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5) 先进文化:构建核心价值体系, 引领社会风尚, 抵制腐朽, 改造落后文化。

(6) 精神文明:目标是培育“四有”公民, 保障人民群众基 本的文化 权益, 提高思想 道德修养。

6.有关文化作用的设问方式与答题模板

(1) 宏观考查文化作用的设问方式:结合材料说明文化为什么具有……的作用;结合材料分析推动文化发展的必要性;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分析材料等。

答题模板:

文化实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文化影响人+文化塑造人生。

(2) 微观考查文化作用的设问方式:结合材料分析加强环境教育的意义;结合材料分析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结合材料分析弘扬民族精神的必要性等。

答题模板:

1结合材料分析加强环境教育的意义:文化实质+文化与社会+文化与人+文化传播+文化发展+精神文明建设+思想道德建设。

2结合材料分析弘扬民族精神的必要性:文化实质 + 文化与社会 + 文化与人 + 民族精神+精神文明建设+核心价值体系。

3结合材料分析传 承传统文 化的重要 意义:文化实质+文化与社会+文化与人+传统文化+ 文化创新 + 先进文化建设 + 思想道德建设。

【典型例题】

1. (2013·江苏) 韩国某外交官说:“如果外国人对韩国歌手有更多的关注, 逐渐地他们就会喜欢上韩国……如果他们喜欢韩国, 他们就会购买更多的韩国产品。这就是我们试图推广的。”这启示我们

1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2文化生产力对现代经济起决定作用3必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4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A.12B.13

C.24 D.34

解析:从关注韩国歌手, 喜欢韩国, 再到购买韩国产品, 体现了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说明必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13应选。文化生产力对现代经济的作用越来越大, 但不起决定作用, 2错误。4本身说法正确, 但题干强调的是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 所以4不选。

答案:B

2. (2014·山东) 《大道鲁商》是一部跨越人文和经济两个领域的文献纪录片, 全景式地展示了鲁商从古到今诚实守信、仁义和气、胸怀天下的优秀品质, 揭示了鲁商成功背后的文化内核。这反映了

A.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

B.商业贸易促进文化发展

C.文化对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

D.鲁商文化是齐鲁文化的全方位展示

解析:题意强调了鲁商成功背后的文化内核, 反映了文化对人的实践活动的影响, A正确。B与题意不符。C观点错误, 只有先进文化对经济发展才能起推动作用。鲁商文化能体现齐鲁文化但不能全方位展示齐鲁文化, D观点错误。

答案:A

3. (2014·安徽) 近年来, 我国不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文化事业得到繁荣发展, 这不仅改变了每一座城市, 更改变了每一个人, 百姓生活“更幸福更有尊严”。这说明

1文化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发展的基础

2文化对人的影响, 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3优秀文化能塑造人生,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文化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 促进社会发展

A.12 B.14

C.23 D.34

解析:物质资料的生产才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排除1。只有先进的文化才能促进社会发展, 排除4。文化事业的建设改变了每一个人, 可见题干强调的是文化与人的关系, 23正确且符合题干意思。

答案:C

4. (2013·新课标全国Ⅰ) M中学T班同学小薇关心集体、乐于助人, 多次荣获“道德之星”的光荣称号, 老师和同学都对她交口称赞。她因此慢慢摆脱了因学习成绩不理想而产生的自卑心理, 自信心越来越强。小薇的成长经历进一步印证

1文化对人的思想和行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2文化对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有着决定性作用3优秀文化有利于培育和塑造人的健全人格4优秀文化是解决人的心理问题的主导力量

A.12 B.13

C.24 D.34

解析:小薇多次荣获“道德之星”的称号, 逐渐摆脱了自卑心理, 增强了自信心, 说明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也说明优秀文化有利于培育和塑造人的健全人格, 13正确。2错在“决定性”的说法, 4夸大了优秀文化的作用。

答案:B

5. (2014·广东) 某班以“应该‘浅阅读’还是更应该‘深阅读’”为主题举办辩论会。小李说:“‘浅阅读’虽具有简单、快速、生动等特点, 但缺乏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叩问心灵的力量, 因此, 我主张深阅读。”下列选项正确且能进一步支持小李主张的是

A.理性思考转化成物质力量是通过“深阅读”实现的

B.“浅阅读”是现代社会快节奏生活下 的一种文化需要

C.“浅阅读”在文化上对人肯定不会有 深远持久的影响

D.“深阅读”有助于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

解析:理性思考转化成物质力量是通过实践实现的, A表述错误。小 李的主张 是支持“深阅读”, 反对“浅阅读”, B与材料主旨不符。不管是“深阅读”还是“浅阅读”, 都可能会对人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C说法过于绝对。分析材料可以看出, 小张认为“深阅读”具有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叩问心灵的力量, D符合题意。

答案:D

6. (2013·福建) 在明亮的太阳照不到的地方, 青苔的生命照常在萌动。青苔的花特别小, 但一点也不自惭形秽, 一点也不自暴自弃, 而是像牡丹一样自豪地绽放。这段优美的话语

A.开启人的 智慧, 揭示世界 本质, 发人深思

B.陶冶人的 情操, 丰富精神 世界, 使人奋进

C.如理性的明灯, 指明了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D.似春雨般润物, 催生人们对永恒真理的不懈追求

解析:青苔的花虽然小, 但是从不自惭形秽, 仍然自豪地活着, 这比喻人自强不息, 不服输的精神, 能够鼓舞 人心, 催人奋进, B正确。题干没有涉及世界本质、追求真理、人生价值等知识, 故A、C、D不选。

答案:B

7. (2014·浙江) 中华美食文化博大精深。西藏林芝的酥油蜂蜜、四川成都的麻婆豆腐、浙江杭州的笋干 老鸭煲、贵州 雷山的糯 米稻花鱼等, 风味美食数不胜数。各地美食多就地取材, 应时而作, 搭配姜、葱、蒜、椒等多种辅材佐料, 或煎, 或炸, 或煮, 或蒸, 或腌, 或酿, 精制而成。一道道美食让人垂涎欲滴。无论是独自品尝, 还是与家人邻里、远客近友共享, 都会让人感受到一方水土的恩遇滋养, 叹服一方人的智慧辛劳, 感慨一蔬一饭来之不易, 一饮一啄饱蘸苦辣甜酸。近期, 一部介绍中华各地美食的纪录片在央视播出, 无数食客闻风而动, 众多游子平添乡愁。

结合材料, 运用《文化与生活》的有关知识阐述中华美食文化的积极意义。

解析:回答本题, 要注意设问要求 是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知识。本题考查文化的力量、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对人 的影响等 知识。首先阐述有关原理, 本题所涉及的原理有三个: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对社会产生深刻的影响;文化能够促进经济发展;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然后结合相关原理对材料进行分析。

答案: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 对社会发展有深刻的影响。中华传统美食承载着亲情、乡情、友情, 能够维系社会生活, 促进社会和谐, 增强民族认同和凝聚力。中华美食文化能够促进经济发展。介绍中华各地美食的纪录片在央视播出后, 无数食客闻风而动, 有利于带动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中华美食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全面发展。品尝各具特色的家乡美食, 引发了对家乡、民族、国家的热爱, 愉悦心情, 陶冶情操, 激发精神力量。

8. (2013·重庆) 铺张浪费是背离我国优秀文化传统的落后文化现象, 公务上的铺张浪费更是一种腐败行为, 败坏党风、政风和 社会风气。2012年12月, 中共中央提出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 要求各级政府厉行勤俭节约, 严格遵守廉洁从政有关规定, 铺张浪费之风得到有效遏制, 政府的公信力显著提高, 崇廉尚洁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结合“文化对人的影响”相关知识, 谈谈对铺张浪费等落后文化现象的正确态度。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应明确“文化对人的影响”这一考点的具体内容, 然后再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即可。关于答题的思维方向上, 可以从文化影响人的特点→坚持先进文化→身体力行上说明, 也可以从文化影响人→具体表现→呈现特点→践行上说明。

答案:答案示例一:1人创造文化, 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文化塑造人生。2坚持和倡导勤俭节约的先进文化, 批判铺张浪费的落后文化。3在日常生活中要坚持勤俭节约和抵制铺张浪费的生活方式和行为。

答案示例二:1人创造文化, 文化影响人。2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在日常生活中要坚持勤俭节约和抵制铺张浪费的生活方式和行为。3文化对人能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 文化塑造人生。树立勤俭节约的先进文化理念, 在全社会形成反对铺张浪费的文化氛围。

【创新演练】

一、单项选择题

1.2014年6月13日至7月13日, 第20届世界杯在巴西激情演绎。许多商家适时推出了各类展现巴西传统文化的足球纪念品, 深受世界各地球迷的喜爱, 这也让巴西文化传播到了世界各地。这主要说明

A.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B.文化传承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

C.文化是人们在实践中创造的一切成果

D.文化是人类的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运用《文化 生活》的知 识说明, 漫画 (图1) 表达的主旨思想是

A.文化源自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

B.文化作为精神现象离不开物质载体

C.文化源自于对痛苦的反思与总结

D.文化对社会发展影响深远

3.漫画 (图2) 体现的《文化生活》的道理是

1精神产品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2手机信访为公民行使监督权提供了有力保障3政治是文化的集中体现和反映4随着民主政治的发展, 文化与政治日益交融

A.12 B.14

C.23 D.34

4.在新加坡, 购房若靠近父母的住家, 政府则会给予优惠资助, 因为这既方便年轻夫妇照顾老人, 又能减轻老人的社会负担。这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有

1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2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3文化能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4文化具有 相对独立 性, 需要建设

A.13 B.14

C.24 D.23

5.在索契举行的第22届冬季奥运会增强了俄罗斯的民族自豪感, 提升了其国际地位。我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了本届冬奥会, 彰显出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更加牢固。这说明

A.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B.民族凝聚 力越来越 成为文化 发展的源泉

C.文化力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因素

D.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6.实现“中国梦”, 离不开文化的坚实支撑。坚守文化追求, 传播正能量, 建设软实力, 方能成就一个文明的厚度、深度和高度。这种说法是基于

1文化承载着一个民族的精神传统2文化决定了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3文化塑造着国家的优秀品格气质4优秀文化能滋养社会的道德心灵

A.13 B.14

C.24 D.23

7.“不管一部好莱坞电影中有多少中国元素, 它所讲的永远是美国故事, 体现的也永远是美国人的价值观。”这启示我们,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

1必须反对文化霸权主义, 抵制文化交流2必须推动中华文化成为世界主流文化3要把文化建设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4要增强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A.12 B.23

C.13 D.34

8.当亚洲观众疯狂追捧《来自星星的你》的时候, 欧美地区却对这部来自韩国的电视剧反应冷淡。东方“星星”西方遇冷的原因可能是

1文化环境决定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角度2文化的差异体现了人们经济地位的不同3不同民族的文化都带有各自的文化印记4不同的文化环境使人们对事物认识不同

A.12 B.34

C.13 D.24

9.许多美国家长在如何对孩子进行教育的问题上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在孩子智商、财商、情商的教育培养中, 财商的教育培养最重要, 因为在诸多成功中, 赚钱最能培养人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所以必须从小教孩子理财, 培养他们的财商。这体现了

1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2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3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4人们接受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熏陶过程

A.13 B.24

C.23 D.14

10.《爸爸去哪儿》是湖南卫视推出的一个大型的明星亲子旅行生存节目, 一经播出, 立即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人们开始思考父亲在孩子成长中的地位与作用。这说明文化

A.对人的影响是有形、但不强制的

B.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C.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D.能够提升人们的科学文化修养

11.文化伴随着每个人的生活。考试时, 会不会作弊?公交车上 遇到老人, 会不会让 座?一张废纸, 会不会随便丢弃……都体现出文化人格。文化是每个人的心灵名片, 人的行动都是内心文化的反映。这表明

A.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B.人们总是在有形的文化氛围中生活

C.文化是人类全部意识形态活动的反映

D.从人们的社会行为中可以透视其精神世界

12.“如果你缺乏学习动力, 可看看电影《幸福终点站》《风雨哈佛路》;如果你自卑失落, 可瞧瞧电影《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如果你厌倦生活, 可欣赏电影《在世界的转角遇见爱》《搏击俱乐部》”。上述说法是基于

A.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B.优秀电影是一种重要物质力量

C.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D.影视音像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13.2014年是中国接入国际互联网20周年。截至2014年6月, 中国网民数量已达6.32亿, 网民手机上网使用率达83.4%。

材料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2014年5月22日宣布, 为维护国家网络安全、保障中国用户合法利益, 中国即将推出网络安全审查制度, 关系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的系统使用的重要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 应通过网络安全审查。网络安全审查制度, 将成为维护国家网络安全最有效的法理依据, 对网络强国建设具有重大推动作用。

材料二微信是一 款快速发 送文字和 照片、支持多人语音对讲的手机聊天软件。目前微信的注册用户量已经突破6亿, 是亚洲地区最大用户群体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有人担忧地指出, 如果有一天, 人人都低头摆弄手机, 沉迷于用微信交流, 而不开口和身边的人交谈, 久而久之, 每个人将变成一座孤岛, 这个社会也就变得很冷漠。

(1) 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相关知识, 说明我国推行网络安全审查制度的依据。

(2) 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 说明为什么有人会对微信流行表示担忧。

14.平民英雄“模范范儿”为“中国梦”注入正能量。中国好路人、好军人、好司机、好干部等“N多”的平民英雄勾勒着公民道 德建设的“美德范儿”图景。“好人现象”引发了“好人效应”, 个体自发行为逐渐成为社会普遍自觉的道德实践。从一个好人的平凡善举到一群模范的身先士卒;从一座城市的好人频出到一个社会的崇德尚善;好人广场、好人墙、好人街;好人基金、道德信贷, 道德银行 甚至好人 微博群……“好人现象”的群体性呈现, 相对于某些道德的滑坡现象是一剂强心针、清醒剂。

(1) 分析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文化对人的影响的。

(2) 从个人角度出发, 为形成良好的个人品质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参考答案及解析

1.B通过足球纪念品传播巴西文化, 体现了文化传承离不开物质载体, 选B, 其他说法不符合题干所要表达的意思。

2.A经验是由痛苦中粹取出来的, 体现了实践决定文化, 树立“此处危险”的警示牌是文化指导实践的体现, A正确。B、D与材料无关, C观点错误。

3.B手机信访为公民行使监督权提供了载体而不是保障, 1应选, 2不选。政治是经济的集中反映, 3不选。4正确且符 合题干的意思。

4.C文化与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同步的, 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1错误。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不能直接转化为物质 力量, 3错误。24正确且符合题干的意思。

5.D抓住题干中的“民族自豪感、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可以直接选出D。

6.B文化不能决定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 2说法错误。只有优秀文化才能塑造优秀品格气质, 3说法错误。

7.D题干没有涉及文化霸权, 且正常的文化交流是必要的, 1不选。各国的文化一律平等, 2说法本身错误。

8.B文化环境只是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角度, 而不是决定, 1说法错误。文化差异并不能体现经济地位的不同, 2说法错误。

9.C题干中的关键在“要从小培养”, 所以, 14与题干主旨无关。另两项符合题意, 答案为C。

10.C文化对 人的影响 不是有形、强 制的, A错误。题干没有涉及 深远持久, 也没有说明文化能够提升人们的科学文化修养, B、D不选。

11.D人的行动都是内心文化的反映, 体现了从人们的社会行为中可以透视其精神世界, 故选C。题干没有涉及深远持久的意思, A不选。B说法错在“有形”上, C说法不符合文化的内涵。

12.C通过观看电影可以增强学习动力, 体现了优秀文化能 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选C。题干没有涉及丰富精神世界, A不选。电影是一种精神力量, B错误。题干没有涉及文化与经济的关系, D不选。

13. (1)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推行网络安全审查制度, 有利于维护网络安全, 防止西方的不良文化渗透, 为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2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推行网络安全审查制度, 有利于维护国家安全、提高综合国力。

(2) 1文化对人的影响受特定的文化环境的影响。长期使用微信交流的方式, 会形成不利于面对面交流的文化氛围。2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交往方式, 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长期使用微信交流会削弱人们面对面交流的能力。3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持久深远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能会因为网络文化的影响而发生深刻的变化。

14. (1) 1“N多”的平民英雄勾勒着公 民道德建设的“美德范儿”图景。“好人现象”引发了“好人效应”, 说明文化是人创造的, 同时又影响着每一个人。2好人广场、好人墙、好人街;好人基金、道德信贷, 道德银行甚至好人微博群的出现提升了人们的道德素养, 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3个体自发行为逐渐成为社会普遍自觉的道德实践, 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4“好人现象”的群体性呈现, 相对于某些道德的滑坡现象是一剂强心针、清醒剂, 体现了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

(2) 1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 形成良好的个人品质。2加强自身的修养, 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 要从我做起, 从现在做起, 从点滴小事做起。

上一篇:乔迁之喜庆典仪式总经理讲话稿2013-04-2下一篇:藏羚羊跪拜 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