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经验之谈

2024-08-19

教师教育经验之谈(共8篇)

教师教育经验之谈 篇1

考取教师资格证需要掌握6-7教材的内容,知识点庞杂分散,识记内容较多,

1、尽量参加考前辅导。我和同事都参加了考前培训,获益匪浅。由专家讲解的考核重点内容还是太多,但比起整本教材毕竟少了点;

2、将每本教材考核重点按简答、论述、知识点顺序整理出来,便于复习;

3、简答和论述记忆时,可将每个要点抽出一个关键词或关键字,组成一句话,提高记忆效果。举几个例子: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阶级性,道统性,****性,刻板性,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记忆为“街道象砖刻的”;上好一堂课的标准: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气氛热烈,

记忆为“没那放不了屁”。不适用于所有的问答,但记忆效果是不错的。过了很长时间都不会忘记。

4、请别人提问问答题。简答和论述占的分值较多,多项选择也可能在里面,要背得滚瓜烂熟;

5、多和同事交流,我和同事报的中等职业学校,感觉操作技能,素质教育,创新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可能是考核重点的重点,考题基本都体现出来;

6、多积累社会经验,教育法规必考一道案例分析。分析题提供的各种信息,特别是数字,年龄,事件的主体客体等等,应该都是有用的,比如07考题,提供的当事人年龄17岁,到银行存取5万元(已经是大额)现金,到证券公司开户,上课时间炒股,学校组织证券知识讲座等信息都不是随便提供的,我们要根据这些信息结合法律知识找出违法的地方

为您提供更多的免费阅读资料:

教师教育经验之谈 篇2

在党中央的统一部署和领导下,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党内如火如荼的开展了一年半之久, 各省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紧紧围绕“为民、务实、清廉”的主题, 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 坚持以整风精神和从严要求, 扎实推进活动开展, 整个活动取得了转变作风、教育干部、凝聚民心的显著成效。

此次教育实践活动基本达到了树立群众观点、弘扬优良作风、解决突出问题、保持清廉本色的目标要求, 得到了群众的普遍赞誉。正是广大党员干部转变态度、放下架子, 与群众同劳动, 与群众共安危, 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群众普遍反映, 通过这次教育实践活动, 党和政府的形象更好了, 干部群众的心更齐了, 信心干劲更足了。

2.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经验总结

2.1 只有抓住领导带头这个关键, 一级做给一级看, 一级带着一级干, 才能形成全员参与的生动局面。

这次教育实践活动, 中央和省委层层作出示范, 我厅党组切实从自己做起、从现在改起, 率先抓具体问题的整改, 每个环节都走在前列, 各单位一把手带头参与、靠前指挥, 既把自己摆进去, 又把党员干部调动起来, 迅速形成了层层示范、上行下效的生动局面。作风方面的种种问题, 表现在基层、根子在上层。领导干部作出榜样, 普通党员干部才会自觉跟上。只要抓住领导带头这个关键, 领导树旗帜、当标杆, 做第一责任人, 以上率下、以行胜言, 作风建设就能常抓不懈, 不断取得新的成效。

2.2 只有突出解决问题这个根本, 立说立行, 立行立改, 才能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突出解决问题这个根本, 把主要任务聚焦到解决“四风”问题上, 坚持一风一风地查, 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地抓, 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改, 让群众看到了我们党查找问题的真心、解决问题的决心、弘扬正气的信心。“四风”问题看得见、摸得着, 既迫在眉捷、非解决不可, 又能够抓出效果、取信于民。实践证明, 抓住反对“四风”, 就抓住了干部群众的关注点和兴奋点, 抓住了作风建设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只要把“四风”问题解决好, 就能使党的作风有一个大的改观, 就能以优良作风把人民紧紧凝聚在党的周围。

2.3 只有贯彻整风精神这个理念, 严字当头, 令行禁止, 才能始终保持对“四风”的高压态势。

整风是我们党解决自身问题的一大创举, 也是推动作风建设的锐利武器。这次教育实践活动贯彻整风精神, 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进行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 真正把“四风”问题查摆了出来, 把批评和自我批评开展了起来, 把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整改了起来, 既展现了党内生活的新气象和新变化, 又增强了作风建设的严肃性和战斗性。要彻底解决作风方面的顽症痼疾, 就必须进一步弘扬整风精神, 坚持“认真”这条重要原则, 始终保持高压态势, 坚持数年, 就能养成习惯、形成风气, 进而培育出清正党风、清明政风、清淳民风的社会文化。

2.4 只有坚持群众满意这个标准, 想群众之所想, 帮群众之所需, 才能赢得群众的支持和认可。

群众满意是标准、也是目的。干部作风怎么样、怎么改、改得好不好, 群众看得最清楚、最有发言权。只有把群众满意作为重要标准, 把开门搞活动作为重要方法, 广泛吸收群众参与, 每个环节都让群众提意见、来监督、作评判, 不搞闭门修炼、体内循环, 才能有效凝聚起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 才能确保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和成效。如果没有群众的积极参与, 教育实践活动就容易变成自说自话、搞形式、走过场。

2.5 只有强化制度建设这个保障, 把权力放在制度的笼子里, 把自由放在纪律的圈子里, 才能巩固和扩大活动成果。

这次教育实践活动, 一开始就从完善体制机制入手, 以法治思维和改革精神, 抓紧建章立制、树规立矩, 从制度层面堵塞漏洞、治理源头, 确保整改成效让群众看得见、感受得到、大多数满意, 确保改进作风不走样、能持续、可延伸。只有把治标与治本有机结合起来, 既着力纠正和禁止面上“四风”问题的各种表现, 又从规章制度、体制机制等方面铲除滋生“四风”的土壤, 才能不断扩大作风建设的成果。只有不断完善落实工作机制和配套措施, 确保各项制度行得通、管得住、用得好, 才能为践行群众路线、反“四风”提供坚实的制度机制保障。

3. 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还需巩固和扩大

总体上看, 此次教育实践活动达到了预期目标, 但与中央和省委的要求, 与群众的期盼相比, 还存在一些差距, 正如习总书记指出的那样, 贯彻群众路线没有休止符, 践行为民服务没有停顿号。我们要有打通最后一公里的决心和恒心, 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 巩固和扩大活动成果。

3.1 进一步深化群众路线学习教育。

要着眼长远, 抓住根本, 把加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教育作为一项长期任务, 列为各级领导班子、各级党组织培训党员的重要学习内容, 进一步推动形成党员干部自觉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的良好导向和社会风气, 要解决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方面存在的问题, 切实打牢思想基础。

3.2 进一步深化突出问题整改落实。

要充分认识改进作风的艰巨性、长期性, 坚持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 切实采取更加务实有效举措, 认真解决群众最关切、反映最强烈的作风问题, 以整改实效取信于民。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 以优良的作风带领广大党员群众迎难而上、切实解决实际问题。

3.3 进一步推进党内组织生活规范化。

认真总结、提升、固化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成功做法, 抓紧研究制定完善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的相关制度, 建立理想信念、宗旨意识教育长效机制, 增强广大党员干部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自觉性, 营造良好的民主氛围;严格执行党员领导干部双重生活会制度, 真正使批评和自我批评成为党内生活的制度化内容, 成为党内的一种文化、一种氛围。

3.4 进一步完善制度, 增强制度执行力。

农远教育资源使用的经验之谈 篇3

虽然我们很早就接触了互联网,网上的教育资源也对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在使用过程中,真正适用的资源并不太多,而且要花费很多的精力去搜集整理。农远工程开发了很多好用有效的教育资源,包括教学设计、课件、多媒体、动画等,而且大多属于积件性质,我们可以很方便地进行二次加工,更有效的运用于教学。 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运用信息化的手段和方式,把优质的教育资源、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先进的文化输送到边远的山区和贫困地区,并为实现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供了可能。从个人运用农远资源的角度出发,简单谈谈自己的两点肤浅认识。感受只有两点:一,农远工程让教学变得简单;二,农远工程让教学变得更加困难。

一、农远工程让教学变得简单

1. 我们可以用丰富的远教资源进行备课。我们语文知识树的梳理完全可以借鉴名师对教材的把握和理解。以前备课时只有教材、教参等参考资料,现在有了远程教育工程,网上教育教学资源非常丰富,为我们的教学设计提供了很多可以借鉴的资料。比如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们可以进入资源主页选择"教案示例",看一看优秀教师的教学设计,从设计中学习他们先进的设计理念,然后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选取合适的教学环节。我们还可以找“媒体展示”中的“扩展资料”“典型例题”“习题精选”“探究活动”中的有关内容来充实自己的教学。

2. 上课"媒体展示"中的大量的课件可以用来直接教学。这些优秀的课件是许多优秀的教师经过精心设计的,有很强的借鉴性,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我们可以采取拿来主义的方法直接使用。但要注意的是,我们应该提前对资源有一个详细的了解,要注意克服犯"拿来主义"思想的错误,不能照搬照抄,应将资源提取,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的直观性,激发学生兴趣。远程教育资源集声、 形、色于一体,直观形象,新颖生动,能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彻底改变了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它以声音、色彩、光线、动画、图形运动相结合的方式,就能把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显示出来,把学生带入特定教学生活情境中,让学生凭借电教媒体所展示的具体形象去感受、体验抽象的概念,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二、农远工程让教学变得更加困难

1. 语文农远教学源于传统教学,而高于传统教学

要学会选择性使用。有些网上提供的资源,是作者根据他自己的思维创作出来的,并不一定完全符合我们的教学需要。这样,我就根据我们的教学需要,选择其中的一部分或几部分来使用,进行深层次整合,这是使用网上资源的最高境界,也是我们追求的最高目标。

2. 农远资源的内容安排应该合理

安排教学内容多而全面。计算机技术难度高的作品并不一定是好课件,而那些设计简而优、少而精,具有准确、简洁和恰到好处的教学实用性的课件才能真正获得大家的青睐。

现实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设计普遍趋向将简单问题复杂化,对复杂问题则绞尽脑汁,花样迭出,力图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可是课后学生却几无所获,稀里糊涂。有些甚至将传统教学中逐句分段分析课文的方式照搬到多媒体课件设计中,根本未能显示多媒体教学真正的优越性。作为语文多媒体课件的设计者必须明白,教学的过程并非肢解课文文本的过程,而是利用多媒体手段将课文的各知识点巧妙地串联起来,尤其是在分析课文结构、层层深入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体现授课灵活多变的方法和特点,我们可以利用PowerPoint具有功能强大、简单易用、修改方便等特点对农远资源的很多组件进行了重新组合。在透彻了解课程内容的基础上,从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的实际需要出发,突出重点和难点,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组件,力求使每一张幻灯片的内容精练、简明扼要,使学生一目了然。把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多媒体音像资料应用到教学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这样做可以突破课堂教学的局限性。

教师教育经验之谈 篇4

孩子成才教育专栏 2009-07-23 14:27:32 阅读3262 评论0字号:大中小 订阅

现在的家庭大多数只有一个孩子,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下,做父母的很容易对孩子过分的溺爱,这样直接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那么,如何培养和教育孩子呢?下面就我个人在这方面的一点体会向大家简

单的谈一下:

一、智力方面:

孩子在学龄前,父母充当了第一任老师,担负起了开发孩子智力的主要职责。现在有很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不管孩子有没有兴趣,一会让孩子学这,一会让孩子学那,孩子若是有兴趣还好,若是没有

兴趣则适得其反,有的孩子因此而产生了厌学和逆反心理。

我在教育孩子时,首先注意了有意识的去引导,在孩子一岁左右时,就给他买一些看图识字、宝宝画册等,教他从书本上去认识动物、汽车、建筑、水果、蔬菜、大自然等等,并讲一些很简单的故事给他听;当孩子两、三岁时,就根据平时对孩子的观察,给他买一些他比较有兴趣的儿童画报、连环画、幼儿数学、积木等;在给他讲故事的同时,鼓励他给我讲,这样既培养了他的口语表达力,又培养了他的记忆力和观察力。在学幼儿数学时,我就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琐事,有意识的让孩子吃饭时摆碗筷、吃水果时分水果,并数出碗筷及水果的个数;摆积木时,让他随意去摆,摆好后适度的给予鼓励和表扬,充分发挥他自己的想象力,然后问他摆的是什么呀、用了几块积木呀、用的都是什么颜色呀、什么形状的。通过这

些诱导,使孩子对数和形等有了一个理性的认识。

由于引导的比较得法,孩子长到三、四岁时,已经认识很多字了;为了满足他的求知欲,我及时教他查字典的方法,很快象一些儿童读物《十万个为什么》、《三百六十五夜》等,他都能自己看了,并且掌握了许多知识。大家知道,孩子在刚认识事物时,对什么都好奇,特别喜欢问“为什么”?而且是一连串的刨根问底,有时问的我也答不上来,但我从未因此嫌他啰嗦而去斥责他,而是真诚的向孩子承认妈妈也有许多知识需要学,在学习方面,做家长的不要怕在孩子面前丢脸;记得那时候,他就经常提问题让我们来回答,如果答不上来他可得意了。另外,100以内的加减法他也能熟练的进行计算。到上小学前,四大名著除了《红楼梦》外,其它三部《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的儿童版,他都仔细的阅读

过,并且其中的一些经典故事他都能惟妙惟肖的讲给别人听。

平时除了给他买一些必要的读物和玩具个,我还经常带他到大自然当中去认识世界,开阔视野,比如:爬山、游泳、去动物园等,观察的多了知识面也就广了。

本来我也诱导孩子学习一些简单的音乐、美术知识,但发现他对这些很不感兴趣,所以我就不强

迫他而放弃了。

孩子上学后,作为家长除了不定时经常检查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外,重要的是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比如:在检查孩子作业时,发现有错误的地方,我从来不直接告诉他哪个题或哪个字错了;而只是告诉他,你今天的作业有错误的地方,错在哪儿让他自己找,久而久之,就给他养成了认真完成作

业和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总之,在开发孩子智力教育上,不能操之过急,要因势利导。

二、品德方面:

现在社会上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偏重了对孩子的智力教育,而忽视了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在这方面我是这样认为的,品德教育应从小抓起,孩子在学龄前,尤其显得重要。孩子从小和父母相处的时间最长,所以,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孩子身上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夫妻在平时处处注意以身作则,给孩

新教师教育教学经验总结 篇5

厦门外国语学校——雷石平

作为一名新教师,我先简单叙述自己第一个学期教学的真实情况 没有任何的准备,就那样进入的班级,赢来了一批陌生的面孔。感觉自己昨天还是坐在下面听课的学生,如今却一下子成了给他们上课的老师,难免有点不适应。50多双眼睛盯着我,突然变得有点紧张。第一节课没有正式上课,而是模仿以前自己高中的老师的做法,对同学们进行自我介绍,说一说自己对数学的理解,然后对上课、课后作业说明了一些要求,接着当场选了课代表。最后让他们以书面的形式让大家写下了三部分内容,供自己对学生有个初步的了解。三部分内容,分别是:初中的学习情况简述,包括成绩上传的内容不擅长的内容;对数学学科的看法;对老师想说的。差不多第一节就过去了。

现在回想,当时第一节课有些勉强,感觉没有准备充分,在学生面前显得紧张,不够自信,以至于在展示一道计算题,跟他们强调计算的重要性时,自己却当场算错了。另外课堂缺少了与同学们的正面交流,在激励学生,启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热情与兴趣方面,做的有所欠缺。当然,自我感觉在第一节课以书面形式,让同学们写一写东西,非常的好。当时就看到一位同学对老师说的那个栏目中写到:这种书面的形式让我们写下一些东西,看上出您是一位很用心的老师,很喜欢。下一届的新生,在第一节课打算继续使用此形式,并且可以让他们同时做一道简单的数学题,用心理学知识,从答案、答题布局分析其性格,思维等信息,以便在高一的一开始阶段,发现一些孩子的优点,同时纠正一些不良习惯,并在纸上做相关记录,让学生自己 填写一些东西。在第一个学期结束后发给大家,再让他们写下第二学期的目标,收上来保存,第二学期快结束时发下去。

第二节课按备课组计划,给他们复习了一元二次不等式的相关知识。这一上,就暴露出了我这个新手的许多不足。整整一节课,不清不楚的讲了两三道题。上课过程中,听到洪逸航同学说:啊,又直接下一题。当时自我感觉也是为了讲题而讲题,没有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其实当时自己也根本不知怎样深入的分析)。下课铃声响之后,还拖堂了一两分钟结束后,结束后,何子隽同学说老师你写的黑板字,感觉很卡,跟电脑屏幕卡的感觉那样;郭欣乐同学说:老师要不下次直接用PPT打出这些内容吧。当时说真的有些尴尬。那一堂课是极其失败的一节课。不过很感谢那些同学指出了我的不足,促使我自己在今后进行磨炼。

一周之后,同学们似乎慢慢的适应了我的上课速度、上课风格等等。但自己在新授课方面,逻辑不清晰,导致同学们听起来可能费劲。后来就出现了中等偏上的学生上课进行自学。我曾经私底下问过几位上课进行自学的学生,他们回应说:上课听不懂,逻辑不清晰,自学反而学得懂。后来家长那边也反映,听孩子说我上课逻辑不清。当时压力也挺大的,能怎么办,只能暂时不管这些,慢慢去改正了。(此时突然想到叶校长以及我的指导老师吴铭辉老师说过的同样的一句话:新老师要先把知识点讲清楚,课堂逻辑清晰,这是最基本的要求。至于上课怎么样会幽默,怎么样深入浅出等等这些在后续可以再慢慢提升。为了使上课逻辑清晰,在备课方面下了功夫。然而当时并不知道怎么备课,有时看网上视频之后,一五一十将其搬到课堂;有时自己拿着优化设计,按上面的知识点及一些题目的分析,改编成所谓的教案,却不知当时已经脱离了课本。后面也发现,自己的这种备课方法,抓不住重点,其次,备课效率还非常得低。例如一节课的视频,就需要看40多分钟,将之修改、整理、试讲等前前后后需要三个小时左右。加之做练习,批改作业(当时作业批改的得很慢),就导致常常加班加点,结果就是第二天上课没状态,前功尽弃。

后来,我得指导老师给我建议:先听其他老师的课再去上课。在听课过程中,慢慢掌握了一些知识的讲解方法,初步学会了抓住重难点,更多的东西,也是在课后和老师们交流中收获到的。

差不多入职一个月后,开了一节幂函数的汇报课,整体效果也还不错。在评课时,感谢各位老师们的指导建议,让自己收获了很多。吴老师当时问我:不知你有没有去看教参?什么知识该学到什么程度,怎么去把握,教参里都有一一说明。这一问,让我在那之后,懂得了利用教参来辅助备课,自然备课也变得轻松。黄老师在板书格式上给我讲了一些需要注意的细节,例如课堂知识有三部分,要用一二三。不能写成123,同时出板书上,该写的不可以省略,作图要规范等等,让我开始注重板书。确实,一个美观的板书,既能让学生掌握课堂的要点,也能在书写格式方面给学生做榜样。我的指导老师在评课时给了一个很大的启发:不应先给学生一些东西再去解释这是什么,而要让学生思考体会得出,让学生很自然地接受这些知识。在后续的上课 过程中慢慢得发现自己有了这个意识。几次教研中,讲师也多次提到这个意识,深入我心。在期末阶段,郑老师来听了一节复习课,给出了可操作性的一些建议:坚持多听课,坚持课后反思,坚持批改作业,坚持向他人学习。另外,在对待学生上课纪律上面,也给出指导。

经过一个学期自我摸索,指导老师的指导,同事们的建议,平常上课、备课、课后等过程,及针对一些问题的解决方法,也都有了初步的经验。

经验一.教师的基本功方面

教师基本功包括口语表达、两笔一画、教具制作、计算机及学科基本功等。说实在话,教师基本功,相当于教师的第二张脸。普通话,粉笔字,板画等表现出色的教师,能瞬间吸引同学们的眼球,让同学们感到舒适,从而爱上课堂,爱上数学,把上数学课当做一种美的享受。基本功不扎实,没有规划改正,定期训练,可能会让自己失去信心,从而对上课也变得焦躁不安,课堂上,就上不好课。

1.口语表达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上课教师用语的规范严谨,对知识点的描述清晰度是非常有帮助的。印象较为深刻的是,第一次上汇报课之前,向我的指导老师简单叙述了我的想法。当时说到:我们通常借助图像工具来研究幂函数的性质,故对于幂函,我也可以画出它的图像…我的指导老师当场指出了此表达的不规范,反问我:难道图像工具就不可以用来研究其他类型函数的图象吗?后来把“研究幂函数的性质”改成了“研究函数的性质”。这样一改,也感觉体现了数学的不同知 识点之间的关联,体现了数学的本质。虽一字之差,感觉却完全不一样。

还有一次在上必修二三的程序框图复习课中。来听课的郑英昇老师指出了我的表述“在循环体中先循环i=i+1,再循环s=s+2”语句的不规范之处。后来经过了思考修改完善,给出了“循环体中先执行语句i=i+1,再执行语句s=s+2”的规范语言。

有意识得去细心琢磨上课中的每一句用于,修改完善,使之规范,并使之成为习惯。另外,口语表达,力求简洁不啰嗦,有时说多了反而乱。个人觉得在传递知识的过程中,以“问题串”形式较为理想,一方面不会显得都是老师在说,另一方面有利于调动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最后,口语表达方面还要注意一些普通话方面的知识。由于教师说话是长久之事,要学会去保养嗓子,因此要懂得用气发声,否则上完几节课后,会出现口干舌燥,嗓子不舒服。

对于初学者,若感兴趣可以关注喜马拉雅FM平台的《青年好声音》的普通话“百日训练”。里面第86天就是讲有关于科学练声练气的方法。每天训练十分钟,养成正确发声的习惯。对于普通话中说话好听的一些技巧也可多学习,应用于课堂,让课堂更活跃。

2.两笔一画

无论是自写的教案,将自己做的试题答案印发给学生,还是每堂课的板书与排版,都在向他人展示着我们的字。字好会给人深刻的印 象,更能让人喜欢上你的课堂,喜欢上你的一切。以下是我在见习期得到了几个小方法。

日常的教案,练习等,若时间充裕,将之当做硬笔书法比赛进行练习,先慢后快,在保持字迹工整美观的前提下,逐步提高速度。

可以利用每天的课余时间,观看一些关于练字的视频教学,慢慢积累一些汉字的书写方法。例如本人目前关注的是“西瓜视频”里面的“久久高效练字”。利用每天课余时间观看学习一些写字技巧,在日常的数学中给予应用,坚持一两个月,相信会写出一手好字。

板书课前可以打草稿,在上课之前可以将内容从容得板书,以便调整内容与板书的格局,在上课中,做到心中有数。以下是本人在课前先写的板书的一个例子。

另外要注意的是:课前所写的板书是无压力情况下进行的,而在正式上课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实际的板书与规划的板书存 在一些差异。这时,较好的方法是在板书的过程中慢下来,不被打乱历程。力求呈现更好的板书。

经验二.备课

作为新教师,或许会觉得不知如何备课,也或许会觉得备课中有太多资源(如网上教学视频、教师用书参书、学生作业、各类参考书、不同人的建议等),不知如何恰当运用,导致有时备课,东拼西凑,把握不住本质。

1.用教参辅助备课,备好教材

就本人接近一年多备课方面的进展,对于新手来说,教师用书是一个比较好的资源,此外无需过多关注完善视频等。集中精力研究教参,一方面能够把握重难点,使上课内容符合课标;另外一方面,能够从教参中慢慢帮助我们理解教材内容编写的意图等。而这些对新教师来说,都是发展的垫脚石。新教师,一开始可以不要求课讲的多么的幽默,多么的深入浅出,多么的有技巧,但一定要逻辑清晰,对知识的结构认知完整,让学生听得懂,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所以备课,首先要备好教材,心中有书。教材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供教师和学生阅读的重要材料。要备好课必须与教材进行对话,从而备好教材。

那如何与教材进行对话呢?一个最好的办法就是多问自己为什么,然后再从教材的前前后后中得到答案。例如直线的点斜式方程yy0k(xx0)是由kyy0得到的。看到这里,便要问教材为什么不xx07 直接用kyy0。这个一元一次方程来表示直线方程,而要把分母去xx0yy1xx1掉?再比如学两点式方程时,为什么把它化到yyxx这种形式2121为止?再比如上到圆的方程时,有学生就问道为什么称圆的方程(xa)2(yb)21为标准方程?怎么理解“标准”二字?

这样子问教材,再从教材中找到合理答案,便可初步做到“用好教材”而非“教好教材”。

2.备问题串,巧破重难点

利用教参备好教材之后,就会有每节课的重难点。每一堂课的重点难点都突破后,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显得轻松。有时教师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常会无意识得讲两三遍,但最后效果可能不是很好,听不懂的还是听不懂,而已经懂得学生会觉得啰嗦。如果让学生都轻松地解决这些重难点?下面以例子形式,介绍一种“问题串”的方法。

例子:在学习三角函线时,利用单位圆中的有向线段来表示正弦、余弦是重点,利用单位圆中的有向线段来表示正切是一个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可以巧设以下问题串问题

(1)单位圆中是如何定义一个角的三角函数的?

(2)在问题(1)的基础上,能否构造出线段,使得此线段的长度与正弦值(即y)的绝对值相等?

(3)能否对线段方向恰当规定,使线段取值与正弦值(即y的取值)是一致的? 以上问题实际上是有“旧知引入——添加新知(线段长度)——完善新知(去绝对值)”三部分组成的。事实上,对于大部分的新知识的学习,一般都可以利用此结构完成。

对于正切线的引入,需要构造一个直角三角形,这是一个难点。突破难点的关键还是从已有知识的正切定义出发。可以设置以下问

(1)你能利用正弦线与余弦线来表示正切值吗?

(2)你能将上述(问题(1)的结果)中有向线段的数量比化为一条有向线段?经过对问题(2)的思考,通过相似三角形,得知当 数量比中分姆变成1后,便化成了一条有向线段,从而突破了难点。备课备问题串,在课堂上授课肯定比平铺直叙的效果好。当然,在问题串的设计上,要能够对不同学生能提什么问题,能回答什么样的问题等,有初步的了解。为调动学生积极性,还可以把设计的问题,想方设法转化成学生自己的问题,从而让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参与解决。

3.备课其他方面的小经验

(1)多与同事交流,多听同事的课,抛开教师身份,把自己当做学生。记录听课过程中的所思、所想、所感。同时观察同学们的状态等,从而知道学生们的情况,在教学中有针对性。

(2)多观察生活中一点一滴,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有时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或许在某节课就是很好的素材。学会随时记录一些好题,好的故事,好的生活角度,可应来日之需。(3)多思考,课堂中可能出现的情况,给出应急措施,养成反思并总结经验的备课习惯

经验三.上课

虽然说上课与备课,有着密切联系,但备得充分,上课效果不一定都能够达到最佳。因为此时不再是自己做主,有些是学生做主了。在见习期间,本人也经历了备课备得好,但上起来没劲的情况。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1.班级部分人太吵闹,和周边的人说个没完没了。2.部分人听着听着就走神,睡着了;或是上甲课做乙事,影响自己上课的心情。还有其他诸多原因,都会导致上课效果不佳,根据自己的经历总结出以下几点。

1.喊“上课”止课前吵闹

有时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上课铃声响了,老师走进教室,教室一片吵闹,有些人还在外面慢悠悠的走进来。这时,老师都要花上两三分钟来整顿下班级纪律才能开始上课,有时甚至发脾气,影响一整堂课。实际上想要解决这样的问题也非常的简单,那就是一进教室便函“上课”,这时外面的人看到大家起立,肯定会快速的回到自己的座位,原来讲话的人声音也会稍微有所控制。这时再环视下大家,旁边的人也会提醒讲话的人不要再说话了。最后老师说一句:确定可以不讲话的人,请坐下。那些原来讲话的人,看到其他人做下,因为有从众心理,所以也会跟着坐下。而一旦坐下,他心中也默认了不再讲话。这样前前后后不到30秒的时间,便可将混乱的班级调整的井然有序,从而为后面的课堂,营造良好的氛围。2.轮流用眼神交流

上课,一个班50来人,老师无法顾及到每一个人,相应的学生也知道老师不太可能一整节课都在关注自己,因此当犯困或注意力跑到其他地方后,不会主动的克制自己,也不会担心老师来找他,从而导致课堂效率低下,这也是大班上课和小班上课的区别了。其实老师在上课期间可以用眼神与一些学生交流,引起学生的注意。例如问到一个问题,可以用眼睛就看着她,看她的反应。这时学生会觉得老师这题就是特意为他讲的,从而出现“一对一”的部分效果。

另外,用眼神与学生交流,可关注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情况。比如看到学生在听课过程中,皱着眉头,可知学生对知识理解还有困难;看到学生面部表情自然,可知学生上课理解的顺利。通过观察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情况,从而调整方法与进度。一开始上了慢、简单,让学生上的轻松,从而对数学有信心,喜欢上教师,喜欢上数学。到后面等学生都习惯之后,再慢慢提拔,循序渐进。切不可一开始就把学生看作是万能的人,对于一个新的老师,学生也是需要有个适应的过程。

3.坚持课上做三个小事情

(1)每堂一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孩子觉得学习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时,自然会有足够的动力去学习。那么兴趣?如何培养?其实每堂一趣便是一个很好的技巧。每节课至少要有一趣,或是数学游戏,或是数学智力去提,或是趣味故事。有时趣在开讲时,有时趣可在课末,有时也可在课中。趣题一般不超纲,也可适度超一 点。趣题适合自然融入,力求起到引发思考,引发兴趣,激活思维,活跃课堂的效果。

(2)每堂一赞。每个人都喜欢被人称赞,学生更是如此。经常称赞学生的老师也必是受同学们欢迎的老师。本人在见习期间用过此方法一段时间,由于还没养成习惯,后面断断续续。但本人坚信,只要长期如此,坚持每堂课一赞或一鼓励,必能取得很大效果。在今后教学的生涯中,本人也决心养成一个习惯,每天在备课快结束之时,再“备一事”,就是“明天表扬谁”。可以表扬最近进步的学生,也可以表扬给出新颖解题方法的学生;可以表扬自觉预习课文的学生,也可以表扬研究性学习做的扎实的学生。

当然,针对不同学生,如何表扬与鼓励,也是一门艺术,需要多积累学习。可慢慢积累些表扬与鼓励的句型。(很多时候大家都知道要多鼓励学生,包括家长也是如此,但问题是不知怎么去鼓励)这边给大家提供三种表扬与鼓励的句型: 1).描述性的鼓励句式:”“我注意到。”“我看到。”用“我听到。。。。来表达你欣赏学生做了这件事的过程。例如:“这次你的数学成绩考了100分,我看到是你这段时间每天晚上自觉的整理知识点,复习功课的结果,老师为你自觉认真的学习习惯点赞!”

2).致谢性的鼓励句式:用“你做了。。谢谢你。。”来表达你感谢学生做了这件正确的事。例如:“今天妈妈进教室的时候,你在给老师提前开了门,谢谢你,你的这个行动让老师感受到了温暖。”

3).赋权性的鼓励句式:用“成功经验+我相信你+用过对方努力 可以实现的结果”把对学生的要求放低一些,哪怕是有点滴进步都值得鼓励学生努力的过程,并相信他(她)下次一定能做得更好。例如:“你这次做数学题目在同样的时间里比上一次多做了几道题,证明你是一个有学习能力的孩子,老师为你高兴,并且相信如果是正式的考试,你也可以同样通过努力获得好成绩!”

(3)每堂一“经典句”。教学提倡将文化融入学科,每堂课引用一些杰出人的名言警句,或自创的经典的话,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收获更多哲理性的东西,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的能力。比如在上概念课时,于课末可以引用中国科学院李邦河院士的一句经典话:“数学,从根本上玩的是概念,而不是解题技巧。技巧不足道也。”此时也可再补充自己的一句见解:作为数学老师的我也认为,数学概念就相当于游戏的规则。不知道游戏的规则去玩游戏,是永远玩不起来的。”通过这些以便引起学生们对概念的重视。再比如,利用圆规画图时,可以借题发挥:为什么圆规可以画出圆?因为脚在走,但心不变,我们若不能圆梦,定因为心不定,脚乱动。以此引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此时,突然想到自己在上课曾经说过一句很好的话:人是有大脑的,是会思考的,是有自己的想法的,不要让答案偷着我们这些宝贵的财富。当时这句话是在发现有几人作业抄答案后,在课堂上脱口而出的,当时引来了同学们的热烈掌声。很多时候,往往也是因为几句这样的话,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保持永久的活力。

经验四.课后 1.关于学生作业质量差、缺交的解决办法。

课后,学生最常见的问题可能就是:作业完成质量差,上交率低。这两个问题也是本人在见习期间所亲生经历的。对此问题,教师可当面对学生做以下几点说明:

(1)做作业的目的是巩固所学的知识,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它也是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不是为了交教师的差,或是应付别人。做作业的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采取“拖、抄、代”等,会导致今后做题会做的马马虎虎,不会做的不动笔,再加上好高骛远的话,简单的题会而不对,复杂的题,对而不全。这些不良习惯严重影响到了学习效果。所以我们要重视做作业,在做习题时认真思考,总结概念原理的应用方法,解题思路。

(2)作业做了,要养成上交习惯。让老师批改了,一方面让自己知道哪些题做的怎样,另外一方面也让老师知道同学们的缺漏,从而进行选择性得讲解。同学们,不上交作业的原因是什么?是所分配到数学上的时间做不完相应的作业?那针对基础不同的同学,老师可以根据你们的情况进行作业量的缩减,然后你们慢慢修炼,达到一定程度后可以再来向老师申请,慢慢恢复到原来的程度。是忘交了吗?那你就要调整好自己,为了养成习惯,达到交作业的目的,不惜一切代价,哪怕你现在已经在回去的半路上了,也要回到班级,及时补交。坚持21天,天天如此,便养成了习惯。

(3)课代表做好作业情况的登记,告知学生作业情况将作为平时成绩的一个参考。2.课后及时反思总结,让自己成长得更快

见习期,本人上课多次碰到课后仍有诸多遗憾的情况,或是觉得某个知识点忘记讲了,或是某句关键性的话忘记说明课,或是觉得某个问题换一种方式提问效果会更好,也或是是把课上某知识点讲错了想当场就纠正,再或是时间没事先规划好,导致后面半节课上的仓促等等。对于各式各样的遗憾,经过见习期的学习,其实觉得有遗憾是正常的,也说明有非常大的进步空间。

但是对于这些可进步的空间,下次能否达到?怎么达到?一个简单而又有效的方法,便是课后进行自我的反思与总结。对于数学这个学科来说,通常都是一个教师上两个班级。在上完前一个班级后,可以利用下课的一点时间,及时将突发的灵感和所遇到的问题与有效的解决办法,及时的写入教案。有时哪怕只有一两句话也可以,力求在第二节及今后的课上得更好,同时这些也是经验,也可以作为自己今后教育论文的一个素材。

教育经验总结汇报 篇6

教育经验总结汇报一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思维潜力,是每位小学语文教师都在思考、探索、研究的问题。

根据对外地成熟经验的学习及各个人在教学工作中所得,我认为自小学语文教学中就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要想使学生真正成为认识和实践的主体,提高他们的创新潜力,务必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始终。由于学生年龄小,注意力、控制力差,兴趣的激发显得更为重要。教师应充分运用启发式的提问、直观的教具演示,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以及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或就文发挥个小故事,做个小游戏,来个小表演,这些都不亚于播洒兴奋剂,会使疲乏的学生又振奋起来,进入主动求知状态。

二是要引导启发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文,去学知。

由于学生知识少而有限。能够真正理解一篇课文是比较困难的。个性是理解课文的内涵尤为困难。如此这样,就需要教者巧妙设计问题,逐步由浅入深对课文进行探究。如在教学长春版四年语文上册的《甘罗》一课时。我首先启发学生:课文要介绍罗甘德什么事?经过读文后,学生大部分认为是写了甘罗替爷爷上朝的事。其实其理解与编者的享图大相经庭。但是我没否定学生的看法,而是把学生四人为一组,要求把课文改成课本剧,并自编自演,透过几组演出比较,是学生抓住了课文的关键:甘罗巧使妙计,让皇帝说出了男人不能生孩子这一事实,从而否定了自己逼使大臣为自己寻找公鸡蛋的错误命令。这正是语“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体验。最后学生最后认识课文的故事表现了甘罗善于动脑想办法、聪明机智。从而到达了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善于动脑、想办法,用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

三是要讲究课堂上的评价技巧。

不论哪个学生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后,总是期望得到老师的赞扬与肯定。因此,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用心性、主动性,老师还要注意课堂上的评价,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善于发展学生自身的闪光点,以鼓励为主进行评价。如当学生的回答远离标准完全不对,或根本无价值时,就能够从他发言的声音、说话的口齿、站立的姿势等其他的方面去鼓励。如有一次在讨论一个比较深奥的问题时,平时一个从不敢发言的同学举起了手,他们回答引起了哄堂大笑,但这个同学还是坚持把话说完,就从这一点上表扬了他,使他树立了信心,逐渐由取举于发言道有问必答,而且回答问题的效果越来越好。对于基础差的同学,他们在学习中常常处于不参与或被动参与学习的状态,他们能问解答,那本身就是一种进步,评价时就要鼓励其用心参与。对学生的评价要因人而异。如有些同学性子急、爱冲动,他们往往没经过深思熟虑就说就问。这时评价就重在帮忙其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习惯。另外,根据心理学家的分析,儿童长期处于满足状态,会失去进取和探索欲。因而,对于基础好的学生,评价就要提高要求,重在鼓励创新。如在让学生为长春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单元《关爱》中的第一篇课文《这条小鱼在乎》读写课文时,全班同

学几乎都围绕小鱼得救后向小孩表示感谢来读写。但在我得引导下,有几基础好同学把课文中散步的男人因为受儿童救鱼的影响也跟着救鱼为资料来读写,这时我又问:“男人能够受到教育,那么别的游人会不会受到他们俩人的影响呢?”这几个学生恍然大悟,进而又读写下去,更多的游人不断参与救鱼的活动,最后所有的鱼都得救了。

四是要善于开拓学生的思路。

心理学家透过实践证明,人们的思维有一种套用习惯的定式倾向,这种倾向愈强,思考问题的方式就越单调,思路就越狭隘、呆板、就不能进行灵活的创造性的思考。在教学中当学生一时思路阻塞,跳不出定式的影响,老师就要看准时机,巧妙地加以引导,挑起争论,激起波澜,让他们从迷茫困惑中一下子豁然开朗,越思越勤、越思越精、乐趣无穷。

教育经验总结汇报二

小学数学教学随笔数学资料走进学生生活,让学生感悟数学的价值。由于传统的数学教学过分注重机械的技能训练与抽象的逻辑推理,而忽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以致于使许多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枯燥无用、神秘难懂的印象,从而丧失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为此,我们务必摒弃过去“斩头去尾烧中段”的做法,力求做到数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让学生感悟和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处处要用到数学,务必认真学好数学。

(一)寻求知识背景激起学生内需

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算理、法则等都可透过追根寻源找到其知识背景,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把数学知识向前延伸,寻求它的源头,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从何处产生,为什么会产生。在此基础上再来教学新知,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内在的学习动力。

(二)利用生活原型帮忙学生建构

众所周知,数学学科的抽象性与小学生以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心理特征之间的矛盾,是造成许多学生被动学习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实,多抽象的数学知识,只要教师善于从学生生活中寻找并合理利用它的“原型”进行教学,就能变抽象为形象,学生的学习也就能变被动为主动,变怕学为乐学。

(三)用于现实生活领略数学风采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仅要让学生了解知识从哪里来,更要让学生明白往何处去,并能灵活运用这些知识顺利地解决“怎样去”的问题,这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数学资料走进学生生活,让学生感悟数学的价值。由于传统的数学教学过分注重机械的技能训练与抽象的逻辑推理,而忽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以致于使许多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枯燥无用、神秘难懂的印象,从而丧失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为此,我们务必摒弃过去“斩头去尾烧中段”的做法,力求做到数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让学生感悟和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处处要用到数学,务必认真学好数学。

(一)寻求知识背景激起学生内需

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算理、法则等都可透过追根寻源找到其知识背景,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把数学知识向前延伸,寻求它的源头,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从何处产生,为什么会产生。在此基础上再来教学新知,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内在的学习动力。

(二)利用生活原型帮忙学生建构

众所周知,数学学科的抽象性与小学生以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心理特征之间的矛盾,是造成许多学生被动学习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实,多抽象的数学知识,只要教师善于从学生生活中寻找并合理利用它的“原型”进行教学,就能变抽象为形象,学生的学习也就能变被动为主动,变怕学为乐学。

(三)用于现实生活领略数学风采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仅要让学生了解知识从哪里来,更要让学生明白往何处去,并能灵活运用这些知识顺利地解决“怎样去”的问题,这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教育经验总结汇报三

曾经看到这样一篇文章,一个因调皮而在国内诸多小学都无法继续学下去的孩子,到了国外,不到一个月在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原因是他的俄罗斯班主任给他的月评语是:我以人格担保,这孩子将来必有大出息!

“我以人格担保……”,一句令我们国内众多教育者都醍醐灌顶的一句话,同时也挽救了一个对学习毫无兴趣的孩子,当然也可能因此而改变他的一生。

我们教育者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和对孩子的肯定。今天听办公室一位老师谈到:一位从来不认真学习的同学满眼放光、非常认真的听了一节物理课。究其原因仅仅是这位老师在他昨天的作业上写了一个大大的“GOOD!”

其实,我们的孩子是很容易满足的,由于现在的教育唯“成绩至上”,已经使教育变成越来越没有“人性”的教育,把学生当成了被教育的机器,一种没有感情,只知道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但学生是活生生的人啊!

越来越多的老师,往往用挑剔的眼光来看待现在的学生,把自己当成医生,把学生当成病人,认为凡是来到自己眼前的都是“有毛病、有问题”的。教师演变成一个专门找学生“毛病”的职业,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对待少部分同学的错误上,而对大批孩子的优点和值得表扬的地方都置之不理。

经常有老师提到,现在的孩子和以前不能比了,不听话、不懂事、不想学习、容易受外界诱惑……。那么我们反思一下自己这些年有没有许多变化呢!刚走向工作岗位时的一腔热血现在还剩下几许?社会在不停地变、我们所用的教材也年年在变,我们所面对的孩子不变才怪呢?

还曾经看到一篇“不伤牛心”的好文章:皇帝微服私访过程中,在田里遇到一个农人正驾着黄、黑两头牛耕地,皇帝极有兴致地问:“你的这两头牛,哪一头表现得更卖力一些?”谁知连问三次,农人竟然不吱声。皇帝非常扫兴,却不便发作。农人将一趟地耕完后,将牛拴好,走过来将皇帝领出很远,才贴在他耳边小声说:“那头黑牛要更卖力一些。”皇帝不解地问:“为什么要如此答话?”农人说:“牛懂人语,要是让黄牛听到我对它的评说,它岂不是要伤心吗?”农人对牛做评价时,都要考虑到牛的“自尊”。我们教育者对学生评价,是不是也要有这种顾忌呢?

有许多学生对学习的极大兴趣,就是我们教育者在不经意间给予打击。我们要慢慢学会允许学生犯错误、要允许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要对他们给予足够的宽容,宽容在孩子们心里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花朵”。

教育经验总结汇报四

常言道:“欲晓之以理,须先动人以情”。这句话道出了情感与教育的关系。这句话让我感受很深。班主任只有对学生倾注真诚的师爱,学生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自觉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在这种孕育情感的氛围中取得进步,体验收获,体验快乐。

一、学生帮我反思

教育家魏书生说:“抽打自己的鞭子要掌握在自己手里,即所谓高悬鞭策自警”。其实我在做班主任时内心经常会受到学生的挑战,曾经有失去自控的时候,也有过发火发怒,变得暴躁的时候。现在回想起来,这样做不仅对工作有损无益,有损于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形象,而且还会加深老师和同学之间的误会和代沟。我陷入了沉思中,开始反思自己的言行,特别是对待个别行为偏差生,更是好用贯有的思维定势来判断和处理问题。发生在严骏同学身上的事情就是一个例子。一天中午休息时间,严骏与一位同学发生肢体冲突,得知消息,我迅速赶到教室,不分青红皂白地批评严骏:你平时学习不认真,上课说小话,现在发展到打架。他还想争辩什么,我很武断地打断他说:“还要狡辩?你总是班级的麻烦制造者,先到办公室再说”。后来,从与严骏的谈话中和其他同学处得知了事情的真相:那一位同学乱垃圾,没有扔进垃圾箱,严骏让他捡起,那位同学却说严骏多管闲事,并辱骂严骏,才有后面的冲突。我的心里受到很大的震动,这事确实不是严骏引起的,那位同学应该负主要责任,严骏是在维护班级的纪律(班级规定扔垃圾,必须在下课时间扔进垃圾箱),那我怎么办呢?我陷入了沉思,最后我决定在全班同学面前向严骏道歉,并且表扬了他。同学们的掌声让我感动,他们帮我反思,促我进步。作为教师应该做一个有错就改的快乐思想者,从学生中感悟自己的得失,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要用心去发现他们特别是行为偏差学生的点滴进步,抓住有效的教育机会,教育他们不断进步。自己遇事也要冷静,真是应验了“急事缓办,缓事急办”这句话啊!

二、走进学生心灵

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班级的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个性,对每个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特别是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张磊同学成绩不错,就是性格太内心,不爱说话,与同学交流少,在班里显得很孤单;在老师面前也是有上句没下句的,我几次都想主动找他解决问题,但一直都没有遇到好的机会。一次,我们班的同学在食堂包馄饨聚餐,我把学生分成四组,分组包,分组煮,分组吃。轮到张磊盛馄饨时,由于食堂地面湿滑,汤水洒出烫了手,结果气得他把馄饨全部倒掉扬长而去,学生告诉我后,让我觉得有点不可思议,怎么会这样呢?我意识到他不仅性格内向,而且偏激,容易出现更为严重的事故,再联想到媒体介绍的一些案例,感到有些害怕。我赶紧把他找到办公室,让他坐下,漫漫说出当时的具体情况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讲得我嘴巴都快干了,最后,他终于表态说:“我以后会多和同学交流的,遇事也会冷静的”。但我仍不放心,以后再出现偏激的事怎么办呢?一定要一劳永逸地解决他的问题。我除了注意观察他,抽空和他谈心外,还让班级几个比较开朗的同学成立帮教小组,带他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如果他遇到难事,帮教小组的同学会帮他出谋划策,帮他解决问题。渐渐地他变得乐意和班级同学交往了,有事也愿意和我交流了,人也变得乐观了许多。在一次家长会上,他的母亲提到他的变化时,对我表示非常感谢。一天,我在办公桌上发现他的一张留条,上面写到:“谢谢您,我的老师!”看完后,我欣慰地笑了。

教育管理实践经验 篇7

我是一所农村中学的校长, 学校条件较差, 远不能与城市学校相比, 更不能与老牌名校相比。再加上生源质量也远不如条件好的同类学校, 要在这样的学校站稳脚跟, 立足“校兴我荣, 校衰我耻”, 就只有靠自己不断地思索, 思索……在不断地思索中探求一条保校保质量的路来。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就得提高教学质量, 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得靠教师, 要使教师心植云中, 就得依靠管理者的一言一行留住每一位教师, 让教师以校为家。“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一、提升管理者自身素质

学校管理就是筹划、掌握、运用好校内外资源, 引导师生员工以正确的方向、方法, 高效地实现教育目的的组织、制度、活动与措施的综合。在学校管理中, 校长肩负指向、保证、沟通和带动作用。

在学校管理之中, 校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随着校长负责制的逐步推行, 校长在学校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这既是教育体制改革的客观需要, 又是学校管理规律的客观要求。所以对于任何一所学校来说, 校长都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顺应教育的发展。

1、热爱学生。

热爱学生既是教育高尚品德的自我表现, 又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教育力量。作为校长, 一方面要努力培植教师热爱学生的感情, 另一方面则要身体力行, 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如果校长对学生毫无感情, 没有研究他们, 培养他们的热情和兴趣, 那么这个学校是办不好的。

2、尊重教师。

学校教育和学校管理必须依靠教师, 校长要爱护教师, 尊重教师。应根据教师的心理特点和工作特点, 对教师进行管理, 树立为教师服务的观念, 经常深入到教师之中, 倾听他们的反映和呼声, 及时了解和解决他们所反映的问题。做教师的知心朋友, 这样, 广大教师就会把心思放在学生身上, 放在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上面, 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理解别人, 严于律已。

周恩来同志说过:“要做领导者, 必须团结和接近他们喜欢和不愿意接近的同志, 然后抓紧他们, 称赞其对的方面, 批评其坏的方面, 然后才能改造他们, 同时也就改造了自己的领导。

校长应具有理解别人, 严于律已的精神。因为我所管理的是近三百人的教师队伍, 矛盾无时不在, 无所不在。即使我干得再出色, 再有成效, 也永远有不尽人意的地方, 这就需要校长能设身处地的去理解他人不满意的原因所在。”如果你想有所作为, 就要准备承受责难。”中国有句俗话“小不忍则乱大谋”, 只有理解了别人, 才能更好地解决矛盾。从积极方面讲, 责难也有良好的作用。让师生讲话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 兼听则明, 可以知道自己的不足, 便于改正, 同时也可以更加了解师生。这一切对学校的管理工作都是有益的。

凡在云中工作过的教师都会说:“在这里工作很阳光, 因为领导很爱护教师, 同事间会相互关心, 学生很尊敬教师, 即使工作条件差一点, 待遇低一点, 但大家感到的是家庭般的温暖。因为云中的领导是阳光的。

二、更新用人观念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们为了使自己的行动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必须不断地在实践中检验, 修改和加深自己的认识。认识上一点点偏差, 必将导致实践上的失误。纵观社会生活中, 没有哪项变革不受观念驱使, 能脱离观念的变化与更新而实现的。观念更新是一切社会改革的前提, 变革的的先导。作为学校的校长, 首先是用人, 用好人, 好用人, 人用好, 才能做到用好人。

用人既是艺术, 又是一门比较高深的学问。要真正用好人, 就应该认真做到尊重人——信任人——宽容人——激励人——培训人。

尊重人, 首先要了解别人的需要与愿望, 要尊重人才的志趣、选择, 这样就要求我们必须根据不同对象的不同需要, 不同志趣, 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地开展工作。要关心人、体贴人、乐于为人的政治、工作、生活的困扰而排忧解难。

信任人, 在现实生活中领导与教师等被领导者之间工作相互配合好, 得心应手, 主要靠组织观念、纪律、思想觉悟以及领导与教师之间的信任感。每一个人都有一种自我表现的欲望, 总希望领导了解自己, 信任自己, 器重自己。信任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是一种极大的精神动力。

宽容人, 一个领导者即使是个天才, 也会有人感到不满意。正所谓“一人难中百人意”, 因此, 做领导需要做到“宰相肚里能撑船”, 要能宽容人。领导者职位越高, 处理的事越复杂, 越需要宽宏大量, 从某种意义上说, 领导者可以通过他人的批评得到更多的信息, 知道自己的不足。可在现实生活中, 有的领导缺乏宽容精神, 耍权威, 堵塞言路, 禁锢下属思想, 让下属只好明哲保身, 少说为佳, 温顺服从, 所以很多下属一旦与领导关系紧张, 就急于思迁, 尽快摆脱困境, 否则政治进步难, 工作顺心难, 学术进步慢, 经济得利难, 子女就业难, 因此, 领导能宽容人, 下属心情舒畅, 无戒备心理, 彼此无话不谈, 无劲不使, 无计不献, 能同心同德开拓进取。

激励人, 要使教师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 就要不断激励教师的积极性, 除了物质金钱的奖励, 还有精神。如振奋人心的奋斗目标, 上级的赞赏和信任, 成就感得到尊重, 成就感受人尊重, 领导的关怀对话等。

培训人, 师资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内动力, 只有培训名师才能打造名校, 才能提升学校档次。为此, 学校充分利用自身资源, 采取多项措施, 从培养“土专家”开始, 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 很多敬业教师层出不穷。如截肢两次的王建华老师, 对学生无私关爱, 令人折服的敬业精神。

由此, 云中有一个优秀的教师群体, 有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有团结协作的奉献精神, 有自我提高的奋进精神。

三、转变教育思想

振兴繁荣我国的教育事业, 树立教育兴国的观念已成为全党全社会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历史任务。

1、帮助教师树立新型人才观念。

人才是人与才的统一, 是做人与做事的统一, 是人但无才和有才但不是人却算不上人才, 有的人有了才但失去人的尊严、自尊自信激情, 不会与人共处共生, 共谋发展, 失去了人的东西。这种人不能成功, 而有的人知识不多, 能力不强, 但充满了自信与激情, 具有创新精神, 学会了与人合作, 学会了做人, 这种人也能成功, 因此在人的培养中, 人格培养很重要。有专家讲, 二十一世纪, 我们教学生语文, 数学, 但首先不要忘记了教学生做人。

2、德润云中, 教学生学做真人。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 是培养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近几十年来, 我们的教育受到了西方实用主义哲学的影响, 过度强调了智力和升学力, 忽略了公民道德教育, 以致出现了许多令人叹息甚至愤怒的学生。如清华大学用硫酸泼熊的刘海洋, 云南大学的杀人狂马家爵, 某中学女生跳楼自杀以及学生杀害教师等事件。

我校地处城郊, 留守学生居多, 父母常年在外打工, 将孩子托付给年迈的爷爷奶奶, 公公婆婆, 这类学生几乎占百分之七十。因此, 大多数学生人生价值观非常模糊, 丧失自力自强、艰苦奋斗的精神, 许多学生不思进取, 不懂礼貌, 性情浮躁, 乖戾, 孤僻, 以自我为中心, 不懂关爱他人, 不懂得尊重师长、孝敬长辈等, 至于祖国的荣辱, 服务民众等观念, 对他们来说更是淡漠。究其原因, 他们丧失了最值得倡导的本源性的东西——道德教育。

中国有一句古训“太上立德, 其次立功, 其次立言”, 立德就是讲做人, 立功就是做事, 立言就是做学问, 立德居首可见其重要性。

用什么样的措施才能扭转学生心中的德的根基和灵魂呢?

经过几千年大浪淘沙流传下来的国学经典, 一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脊梁, 支撑着这一伟大民族、文化的繁衍生息, 使伟大的中华文明璀璨于世界文化长廊, 几千年熠熠不灭之根。

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重塑中华民族文明礼仪, 尚道德的优良传统, 培养中学生塑造独立自主的性格和人文精神, 最终达到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的宏伟目标。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 挑选了一批有国学知识基础和文化积蓄的教师组成专家组, 统一思想认识, 研讨运作方法, 参阅学习大量资料, 拟定道德教育具体内涵。指导道德教育基本方向:勤奋刻苦, 节约检朴, 诚实自律, 负责正义等提炼我校校训。将这些具体的内容贯穿到日常的教学行为中去, 做到有的放矢。

为保证这个教育理念能有效有序地进行, 我们首先在初一高一年级进行了试点, 开设了专门的国学教育, 着重落实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经典作品的读解, 一是写字教学, 组织专业的教师进行专职教学, 同是配套一系列活动来促进这一行动的进行。

如颂读比赛, 国学经典知识竞赛, 书法大赛, 每月书法之星, 礼仪之星, 建立国学教育教师考评制度, 把学生对经典内容的掌握和行为表现及学生写字能力的表现作为教师教学业绩考核的依据。

现在是一个提倡个性张扬的时代, 我们实施国学教育切忌不可束缚青少年学生的个性发展, 但又要让他们积淀下一些坚实有益的东西, 让他们明白和养成一些基本的、规范性的行为。这之间的度与分寸如何去把握, 也是我们实施者仔细琢磨考虑的方面。

我们欣喜地看到, 现在国内从高层领导到各大学再到各中小学, 人们都意识到了国学对中华美德的传承和发扬的重要性, 党报党刊不断地向公众推介国学经典作品, 不少大学率先在校内开设国学专业课程, 在重庆市有上百所中小学成了国学教育试点学校, 这些都说明我们的选择走在了时代的前列, 更新教学观念, 大力实施素质教育下的国学是正确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 学校国学教育已初见成果。

一是把经典诵读和讲故事活动与新课程改革相结合。合川区云门中学每周安排两节正课、一节早读课作为专门的国学教育课, 每天各安排不少于15分钟的经典诵读时间和书法练习时间, 每期各举办一次经典诵读大赛和书法、国画比赛, 各教学班每周有一节“经典诵读指导”课。

二是把经典诵读和讲故事活动与书香校园相结合。我校在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方面大力锲入国学教育元素, 如种植具有鲜明文化内涵的竹菊松梅等, 将一些经典诗词制作标牌附属于上;建设壁画雕塑, 镌刻上典型的经典格言箴言;打造走廊国学教育文化, 以壁挂书画警句形成主要元素, 形成了一花一木皆有文化, 一园一圃皆含国学的特色, 将“仁义礼智信”植根于校园, 植根于学生心灵。

三是把经典诵读和讲故事活动与日常教育工作相结合。我校通过建设经典诵读和讲故事长廊、校园经典诵读和讲故事局域网、校园经典诵读和讲故事广播站, 举办经典诵读和讲故事宣传专栏、黑板报、手抄报等多种宣传形式, 营造经典诵读和讲故事氛围。同时, 利用早读、语文课、校园广播、音乐课、美术课等渠道推进国学经典诵读活动, 增强经典诵读和讲故事活动的针对性和效果。

四是把经典诵读和讲故事活动与家长学校工作相结合。我校把经典诵读和讲故事活动作为家长学校的重要教育内容, 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 开展学校、家庭经典诵读和讲故事活动联谊活动, 使经典诵读和讲故事活动向家庭和社会延伸, 让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参与, 立体推进, 共同营造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五是把经典诵读和讲故事活动与教学教研相结合。我校根据学生实际, 从传统的经典篇目中精选一些篇目编印成册供学生诵读, 选材偏重于对学生道德养成和文化积淀, 强调铸德、励志、养性、修心, 培养学生基本素养和能力。我校先后编印了经典诵读和讲故事校本教材5辑共1万2千余册。

社区教育先进经验推介 篇8

制约糖尿病社区教育发展的因素有很多,患者也需要从自身找原因,改变不正确的健康观念。著名健康教育专家洪绍光教授把公众对待健康的态度分为三种:聪明人、明白人和糊涂人。聪明人懂得投资健康,使健康增值。他们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该投入的时候投入,该学习的时候学习,这里的投入不单单是指金钱。明白人是关注健康,使健康保值。他们时时刻刻关注健康知识,注意学习。糊涂的人是透支健康,使健康贬值。这些人不注意控制饮食,胡吃海喝,熬夜打麻将,抽烟酗酒。李东强调:“我们说的健康教育,就是要让老百姓变成聪明人。医务工作者要用专业的知识和自我感召力,让老百姓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主动地去学习健康知识,增加对健康的投入。”

赵仲龙对此也很赞同:“健康的确是需要‘投资’的。很多人是得了糖尿病之后,才开始了解糖尿病,反之则一无所知。比方说每年的体检,即使是单位花钱,有的人也不愿意去体检,说自己太忙。如果是自己花钱,又觉得应当由单位报销。这就是一个健康理念的问题。人们常说‘生命无价’,但往往是到了危及生命的时候才会想到去花钱。然而一提到购房、买车,老百姓即使是贷款也要买。唯独看病,谁听说过‘贷款看病’的?”

国外的经验

国外的研究证实,如果能够保证患者定期、规律随访教育,所取得的保健结果可与住院保健取得的结果相当,甚至优于住院保健。

美国和德国在糖尿病基础教育方面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

美国国家糖尿病教育计划(NDEP),是由美国慢性病预防及保健促进中心(CDC)和美国卫生研究院(NIH)自1997年起制订并实施的,是美国影响范围最广的群众性糖尿病防治活动。该计划向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卫生保健专家、教育者、社区组织等广泛分发的出版物已达200万份。未来该计划的资源将有50%用于糖尿病预防,40%用于糖尿病控制。

德国建立了糖尿病认识与保健网络。如在下萨克森州内,就有24个大小不一的糖尿病患者俱乐部。有的医院还成立了公益性的“全日制”、“住院式”糖尿病自我管理培训学校。

与发达国家不同,发展中国家则存在专业医护人员短缺的问题。以印度为例,不仅糖尿病知识的培训相对缺乏,并且由于资金和医疗资源的匮乏,医疗结构不得不将工作重点转移到护理传染性疾病方面,再加上技术人员的不断外流,使得印度国内医务人员紧缺的问题更为严重。在印度,护士与人口的比例是1:2250,而欧洲国家为1:10~1:150。

国内社区教育探索

如果社区医生的价值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发挥自身优势,真正体现出服务职能,对于糖尿病的三级预防可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作为国内糖尿病社区教育开展得较为成功的两座城市,北京和上海的经验值得其他地区学习和借鉴。

据北京市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保健主任董建琴介绍,月坛社区目前有1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服务13万居民。他们每年都会有详细的计划,每个服务站一年至少会有4~5次糖尿病教育活动。对糖尿病患者的教育,主要是针对血糖控制较差的病人。活动的形式较为多样,比如与拜耳公司合作举办的社区健康小屋、糖尿病知识大赛等。

该中心于1994年成立,到现在已经有十几年历史。目前辖区内居民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通过学习,他们也感受到了健康教育带给自己和家人的益处。现在,常常会有社区居民主动上门来询问活动的安排。为了提高听众的积极性,在开展糖尿病社区教育工作之初,他们就非常注重与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建立合作,通过他们来召集听众,可以收到好的效果。为了加强基层医护人员的培训,他们要求基层医生跟随三甲医院的专家出门诊,还定期举办由授课者参加的演讲比赛,由专家来评分,目的就是看谁讲得更贴近听众,更生动。

从2004年开始,上海市政府加大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力度,除了加强资金的支持,还建立了包括区卫生局、区疾病控制中心、社区医院、社区健康宣教人员共同组成的糖尿病社区综合防治服务网络,由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上海市疾病控制中心提供技术支持,并逐步完善了专家委员会。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动态监测和系统管理,为社区内的糖尿病患者建立了计算机管理动态系统,并向广大患者发放宣传资料。为了解决资金紧缺的矛盾,上海市卫生局还对上海市社区预防保健项目经费使用予以倾斜,以保证糖尿病患者的管理和高危人群筛查工作得以顺利实施。

企业的先进经验

在开展糖尿病社区教育工作方面,各个企业也纷纷推陈出新,举办各类患者教育活动。以拜耳医药保健公司为例,他们结合自身的优势,陆续推出了一系列深入社区的活动,对贯彻政府关于“慢病下社区”的防治策略,促进社区医疗改革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

医院和社区一体化管理模式:由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贾伟平教授牵头,上海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上海市糖尿病研究所与上海市普陀区曹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密切协作,初步建立了一体化管理模式。采用场所干预、同伴教育、自我管理等形式开展活动,每月活动1次,内容包括:糖尿病防治知识讲座、义诊、监测血压及相关指标、知识测验、小组讨论、户外活动、擂台赛、糖尿病之歌、糖尿病健身操等,深受居民的欢迎。

“糖尿病小屋”:2006年启动的拜耳“糖尿病小屋”,秉承“全面呵护,安心备至”的理念,涵盖了“拜耳糖尿病关怀”计划中包括的诊断、治疗、监测、教育在内的全方位糖尿病解决方案,并配合“拜耳健康促进杯”社区糖尿病电视大奖赛等活动,成为深入社区、贴近百姓的,既具有医学意义又具有社会意义的“患者之家”,为完善社区慢性病管理的职能,实现慢性病的全程管理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新探索。

“社区糖尿病培训基地”实施计划:为加强医院和社区糖尿病一体化管理的实施,上海糖尿病临床医学中心建立了“社区糖尿病培训基地”,对桃浦等四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并组成糖尿病管理的医护团队,建立社区随访网络,以“糖尿病小屋”为载体,提高患者的自我预防、保健能力。

一体化管理经验值得推广

鉴于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确实存在诸多问题,多数社区医院经营惨淡的局面,首先需要解决的是提高社区医护人员自身的专业

水平,并逐步改善社区医疗条件,让患者重新建立起对社区卫生服务的信任。这一切都离不开规范化、系统化的社区卫生管理。

在此方面,上海市开展的医院和社区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先进经验值得借鉴。在该市的样板社区,不仅完成了糖尿病及发病率的流行病学调查,还开展了高血压人群慢性并发症的筛查,形成了糖尿病及高危人群的防治队列,并建立了社区慢性病防治三级网络,基本实现了疑难糖尿病患者及并发症检查的医院 社区双向转诊,大大提高了社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达标率。同时,为了提高基层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上海市还建立了培养糖尿病专科系列人才的培训基地,并构建了糖尿病的管理平台,开发出糖尿病的风险预测模型。一体化管理模式改变了过去三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脱离的局面,不仅提高了社区医院对糖尿病及并发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规范了糖尿病诊治程序,优化了治疗方案,也使患者在社区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可持续进行的新模式

目前国内的大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仍处于起步阶段,与上级医疗机构尚未建立起顺畅、高效、互补的合作关系。同时,正如专家所言,基层社区医疗单位仍缺乏足够的全科医师及护理人才,不仅严重制约了社区糖尿病教育的普及和推广工作,也削弱了社区居民接受健康教育的积极性,甚至影响了社区医院的公信力。

限制糖尿病社区教育水平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如政府投入力度不足,旧的医疗体制存在弊端,面向基层医生的培训仍存在“形式主义”等问题。由于糖尿病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与复杂性,单纯依靠基层社区医院很难独立完成糖尿病的健康教育工作。为此,国内有学者提出了可持续进行的教育模式,为社区糖尿病教育提出了新的思路,具体内容为“依托社区、疾控督导、医院后援、政府支持”。社区、医院、政府相关部门、各种社会资源需要联合起来,优势互补,共同开展基层糖尿病教育工作,这样对糖尿病的综合防治才是较为理想的选择。以北京市为例,未来10年内,北京将以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合作、以人为本、三级预防、防治结合”的基本原则,对不同人群实施健康促进和管理。

上一篇:“5.18”国际博物馆日活动方案下一篇:我是一棵小草经典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