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为人师表(共8篇)
立德树人为人师表 篇1
立德树人,为人师表
--------做好“简单”事 高坝店镇中心幼儿园 薛谊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今天能参加这个属于我们教师的演讲会,我感到无比荣耀。我来自山阳县高坝店镇中心幼儿园,我的名字叫薛谊。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立德树人,为人师表-做好简单事》。
我们应该听到,很多有影响力的人士对我们职业的评价。他们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辛勤的园丁,培育下一代”。“教师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每次听到这些赞美都让我亢奋和感动!
下来我就跟大家畅聊一下我与幼儿之间的点点滴滴。
我是2011年9月10日参加的工作,那天是阴雨天气。我还没来的及体味从一个学生转换成为一名教师带给我的愉悦感,就被这一场大雨开启了我的教师生涯。
我以为我即将面对的是听话聪明的小学学生,没想到见到的却是仅有4岁多的鼻涕虫。孩子们见到我先是一愣,然后60多个小眼神一致性的从头到脚打量了我一遍。接着就继续他们歇斯底里的“交谈”。告状的声音也是此起彼伏。“老师刘冰可抓我的头发„„”“老师明朗把我的故事书拿走了” “老师康一诺把我衣服使劲的拽了一下,你看我的衣服都不漂亮了„„”„„这些声音给我的脑子里迅速装上一颗炸弹!那段日子用“惶惶不可终日”来形容再也适合不过了。直到有一天,一个家长拉着我的手说:“薛老师真的太感谢你了,我们明朗现在越来越坚强了,上次他打针的时候给医生说薛老师说了男子汉要勇敢,结果针都打完了我儿子也没吭一声,像在以前别说是打针就是邻居家放个鞭炮他也会躲在我怀里,我们明朗还说了晚上要是薛老师抱着我睡觉就好了„„”我在心里暗暗窃喜:原来自己还可以么。就这样我慢慢习惯了幼儿园的 “噪音”。慢慢开始琢磨各大领域的活动目标,尝试走进幼儿的世界。
原来孩子们的世界是那么的天真,纯洁,真实,而且直接。他们没有什么隐藏,任何细小的事物在他们的眼里心里仿佛就是整个世界!就是这些纯粹的品质吸引着我的情感。当我远离他乡倍感孤独的时候,当我接到远方妈妈打来的电话无比思念的时候,当我并不是很讨某个人喜欢很沮丧的时候,当我的生活遇到挫折很难过的时候„„我会跟这些鼻涕虫聊聊我的喜怒哀乐,他们会似懂非懂的看着你,然后给我让人捧腹的回应。那些负面情绪马上就会烟消云散。
时间过的真是快,转眼已是2015年。我们搬入了新的幼儿园,每天早晨一曲《采蘑菇的小姑娘》为我们的工作抛锚起航。现在孩子们要在幼儿园里吃饭睡觉。我们每天要为孩子们晨午检,照顾他们吃早午餐,喝两次水,进行室内外活动,以及各种消毒工作等等。虽然辛苦,但辛苦带来的安然和顺利让我觉得很值得。就拿站队排队说,我们的孩子从入园到离园可能要排七八次队。早上入园排,上楼梯排,上厕所洗手排,打饭排,喝水排,离园排等等。人常说等待是一件让人痛苦的事情。别以为只有我们大人才能感受到这种痛苦。孩子们在 排队等待的过程中也有焦虑和烦躁的时候。每每这个时候我就告诉孩子们如果不排队可能造成的后果,我也会告诉他们排队是我们一生中都要去做也必须去忍耐的一件事。孩子们也许似懂非懂,但是他们最起码知道了排队不仅现在要去做,以后的时光里也是要去做的。慢慢的孩子们排队时的烦躁和焦虑得到了缓解。
环绕在幼儿园的光环是“爱”,没有爱这里将是一片荒芜的野草地,或者将是冰冷刺骨的霜雪寒冰。可是爱自己简单,爱家人简单。可是爱学生简单吗?有人说这有什么不简单。我不仅爱生如子,我还要做到关心,耐心,细心等等。而我觉得能说出这么多心的人根本就是一个背诵着,你只是将一篇有大爱的文章背了出来,而已。真正立德树人,为人师表的幼师是一声鼓励,一个拥抱,一份苦口婆心做出来的。有一次我给孩子打好了饭,孩子们都吃得很香,只有何静怡不停地摆弄她身后的一个凳子。我立刻呵斥道“何静怡你给我站出去,等别人吃完了你在吃”。她低着头慢慢的走了出来,边走边嘀咕:“老师,我只是想让你坐在凳子上吃饭”。我突然感到我的确需要一个凳子,长时间的弯腰打饭,我累了,腰似乎还有点难受。我转身看到那个歪歪扭扭的凳子,它也在看着我,满眼鄙视。像这样的事件比比皆是。我现在在想我们不就是为了提升孩子的体智德美么?当孩子的体智德美得以提升或表现出来的时候我们的理解?赞美?鼓励?甚至一个简单的倾听在哪里?我不要当一个背诵者,我要当一个每天坚持给孩子晨检,照顾孩子吃好饭穿好衣,给孩子喝足两次水,给孩子传授有营养的知识和技能,安全的把孩子送到家长的手中并且跟孩子站 在同一条战线上的朋友和妈妈。这样的爱落地无声却将实实在在的情感侵入孩子的骨髓里。有我们这样的榜样。等他们长大了一定是个有担当,对社会和家庭有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的人。在这里我告诉自己也呼吁大家褪去你浮华的外衣,把看似看似简单的事情做完,做好。这就是爱了,不要以为帮孩子掩好被子就不是大爱,往往是这种爱不一定谁都能做的到。
现在的我从一个莽撞的姑娘变成一个一岁半孩子的妈妈,生孩子的恐惧和带孩子的辛苦让我对工作和人生有着全新的领悟。可是我愧对于我的儿子,我常常看不到他,等我有时间了再见到他的时候,他已经不认识我是谁,更不会喊我妈妈。说来让人心碎。可是选择即要承担和坚持。把幼儿园这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做得漂亮和精致还需要我们的勇气和智慧。但我相信我自己,我相信我务实的工作态度和实在做人的人生准则能为我的事业添光加彩,能拉近我立德树人,为人师表的人生目标,更能让我在生活中成为一个有满足感和幸福感的人。在这里我为自己----加油!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立德树人为人师表 篇2
关键词:根本任务,立德树人,思想道德建设
青少年是党和国家的希望, 是中华民族的未来,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是事关国家前途、民族命运, 事关家庭幸福、社会和谐, 事关“中国梦”的实现。作为学校德育教育工作者, 肩负立德树人的历史使命, 那么, 如何立德树人?以学校为龙头、家庭为基础、社区为平台, 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思想道德教育网络, 使“三教”互为补充, 形成合力。下面, 结合自身工作谈谈有效的实施策略。
1 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我们都知道这样一句话, “对于社会来说, 学校就像工厂, 学生就像产品:学习成绩不好是次品, 身体素质不好是废品, 道德品质不好是危险品。” 所以, 立人先立德, 人的培养, 必须坚持德育为先。小学是学生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形成的起始阶段, 是最具可塑性时期, 因而, 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放在首要位置, 形成全员育德的良好氛围。
一是打造校园文化环境, 创设良好的育人氛围。通过继承、创新和整合, 使先进的、高品位的学校文化成为学校的强势文化、主导文化, 增强学校核心发展力, 塑造学校共同价值观。
二是探究德育方法, 提高育人效果。要积极研究、准确把握新形势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观念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改革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努力增强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是规范习惯教育, 提高德育功效。事实告诉我们, 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习惯。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能使品德从内心出发, 不走弯路而达到高境界。透过一个个细微的习惯, 我们往往能够分析一个人的思想、作风、道德或文明的程度。就此而言, 要提升学校的育人功效, 学生养成习惯的培养应成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学校则要依据不同年龄特点, 突出教育重点, 确定教育内容, 选择教育方法, 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是提升师资队伍素养。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和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引导教师自觉加强自我修养, 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以高尚道德和模范行为影响和教育学生。
五是完善德育制度建设。立德树人是长期的持续的工作, 要建立健全学校德育激励、监督和评价体制, 以促进和形成学校自觉重视德育工作、教师积极从事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综合考评学生思想道德行为的良好机制和优良环境, 保证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不断提高。
2 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基础性作用
家庭是构成社会的细胞, 家长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第一任老师和终身教师。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孩子产生深刻的影响, 其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都是在家庭里接受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水平, 首先就要提高家长的素质, 将家庭变成最好的教育单元, 以凸显其教育功能。作为学校, 应该积极引导所有家长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念, 学习正确的育人理论和方法, 明确家庭德育的重要作用, 改变“重智轻德”的旧观念, 树立“做人”和“求学”并举的家庭德育观念。在家庭中, 积极实行养成教育, 培养子女良好的道德习惯, 为子女创设良好的道德环境并身体力行。特别是在“两免一补”政策实施阶段, 学校更要努力创设环境与时机, 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 加强家长与学校、家长与教师的沟通和联系, 让家长们转变教育观念, 掌握科学方法, 形成教育合力, 从而着力营造好培养孩子良好心态、健全人格和道德修养的“第一环境”。同时, 为了发挥好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 各级有关部门要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开展家庭教育宣传, 普及家庭教育知识, 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 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 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
3 充分发挥社会教育的正确导向作用
一要加强宣传引导, 营造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氛围。要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和各级各类青少年活动阵地的作用, 宣传科学理论, 传播先进文化, 塑造美好心灵, 弘扬社会正气, 坚持不懈地宣传正确的思想道德取向, 注意对社会思想道德热点问题和出现的负面现象的引导, 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观念和道德要求不断地灌输到青少年的头脑中, 使他们明辨是非、美丑、善恶, 逐步形成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
二要拓展社区教育, 学校可以与社区共同建设教育基地, 强化其德育效果, 并聘请校外辅导员, 开发德育有利资源, 实现德育的“社会化”。学校还要借助社会执法部门积极治理社会上的文化娱乐环境, 加大社会不良因素的治理与监管, 并发动社会多种力量治理好校园周边环境及学生的生活环境, 努力造就一个全社会齐抓共管、各尽其责的局面, 从而提高未成年人思想教育水平。
三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相关部门要增强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感, 实施精品战略, 为未成年人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环境、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 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文化阵地建设和管理:因地制宜建立、开辟专门的少儿文化活动场所;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兴办少儿文化设施和场所, 资助公益性少儿文化活动;广泛开展面向未成年人的广场、社区、家庭、校园和乡镇文化活动, 从而活跃未成年人的文化生活。
四要广泛深入开展未成年人的社会道德实践活动。俗话说“看到的记忆不深, 听到的容易忘记, 只有亲身体验的才刻骨铭心, 终身难忘。”这句带有诗意的话语成为“实践教育”的生动宣言。按照实践育人的要求, 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 遵循未成年人的年龄特点, 恰如其分地利用教育基地、活动场所、节庆日、纪念日、共青团、少先队以及本地的优势资源, 精心设计、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思想道德实践活动, 并与丰富多彩的兴趣活动和文体活动结合起来, 使未成年人在活动中体验, 在体验中逐步形成良好道德修养。
“空谈误国, 实干兴邦!”未成年人是未来, 是民族振兴的中国梦的实践者, 少年兴则国兴, 少年强则国强, 培养他们成为祖国需要的具有良好品德和文化水平的一代新人是教师职责所在。教师要在教育工作中立德树人, 善于发现问题, 研究问题, 解决问题, 注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紧密结合, 共同构建和发展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全面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 引领未成年人树立远大理想, 担当民族发展重任, 不辜负党和人民对教育工作者的殷切希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立德树人实践论.中国文史出版社, 2014.
[2]田建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系列讲座:立德树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系列讲座.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2013.
立德树人修身致远 篇3
“四主教育”:让道德引领成长
德育,往往是教育的先导。作为一个拥有5600多名学生的学校校长,卜祥林深知,高中阶段的人才培养,必须力倡德育为先,有大德者才能有大才。在不断的反思探索中,卜祥林以学生健康成长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构建了以思想道德教育为主线、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以政治方向教育为主导、以健全人格教育为主体的“四主”教育体系,对德育进行生活化、课程化和网络化实施。
在“四主”教育体系下,卜祥林与学校老师们潜心思考,尝试以学校、家庭、社会为主阵地,将各种富含德育因素的教育资源划分为课程类、实践类、环境类、信息类、心育类、家庭和社区类六个操作模块,形成齐抓共管、全程全面全员育人的新型德育格局。
卜祥林校长深知,课程是育人的最佳阵地。为此,对课程类操作模块,他做了精心设计,并要求教师们围绕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发挥学科教学渗透的主渠道作用和思想政治课主课堂作用,深入挖掘学科教学内容中富含的德育要素,实现全程育人目标。
思想政治学科通过专题论坛、“热点”问题讨论、研究性学习等方式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哲学和政治学的基本观点有机结合,注重学生直接体验和全体参与,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政治觉悟的提高奠定扎实基础。
语文学科通过“二三四五”协进教学模式、分组分层教学法等形式做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提高了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训练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历史学科通过讲解、谈话、演示等方法,从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继承优秀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的角度,引导学生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历史命运。
地理学科通过观察法、实物法、探究法,从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构成和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变化的规律入手,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通过“探究——解决”教学法、“信息技术整合”教学法、“情境发现”舍的精神,激发了学生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使学生学会运用理性思维方式解决问题、认识世界,增强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体育学科重在意志力、耐力的培养和训练,音乐、美术学科侧重感受、体验、参与、探究、思考和合作,使学生形成了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新一轮课改中,卜祥林校长带领老师们通过多种形式的学科教育模式、个性教学法,促进学生的情感培养、人生态度的确定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使课程类模块的操作落到了实处。
卜校长特别重视实践类课程,他把活动看作是学生生命成长的最佳平台。为充分发挥活动的育人作用,卜祥林大力倡导开展校内外实践活动。目前,学校已建成国防教育、爱心教育、环保教育等十大校外社会实践基地,按照时间顺序、学生年龄和教育规律进行专题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学校的校内实践活动则依据研究性学习主题,充分利用校内资源,以升旗仪式、宣誓仪式、艺术节、社团活动、主题班(团)会、实践周等形式,设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教育单元。如学校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庄严而神圣,国旗班服装统一,队列整齐,口号响亮。国旗下讲话围绕“四主”教育内容,每周一个主题,按时间和年龄段设计,既符合时代要求,又适应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教育激励学生;18岁成人宣誓仪式活动是学校团委实施中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增强青少年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形式。校团委以五大系列活动(18岁的誓言、18岁的演说、18岁的创造、18岁的绿色希望、18岁的征程)促成了整个18岁成人教育活动的全面深化。
卜祥林尤其重视家长资源的教育力量,积极为家长了解、参与学校教育管理搭建平台。在其观念引领下,学校家委会从1999年成立,至今已换届三次,不断健全机制,工作逐步制度化、规范化。目前,已有校级家长委员会成员13人,年级家长委员会成员19人,班级家长委员会成员249人,一支强有力的高中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队伍已经形成。谈及家长委员会的成立,卜校长深有感触地说,学校曾通过调查发现:学生中出现的思想和心理问题,集中反映在一些经商家庭、打工族家庭、单亲家庭、下岗职工家庭和隔代家庭中,这些家庭往往不懂教育、不会教育、不愿教育,给孩子的健康成长带来了消极甚至是负面影响;调查也显示,家长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占61.2%,关注身心健康的占24.6%,关注思想品德的仅占11.3%。针对这些问题,学校在1999年成立家长委员会后,采取点、线、面结合的办法,形成了立体的家庭教育培训、咨询、指导网络。在点上,通过走访特殊家庭、家长接待日、电子通信等多种方式进行个案分析和个别指导;在线上,开通咨询服务热线和网上论坛对各类共性家庭问题进行解答;在面上,通过家长学校和定期发放《家教报》对全体家长进行普遍培训,举办经验交流会、家教研讨会,从而使家长的教育观念得到更新,教育方式得到转变,家教水平普遍提高。
家长委员会改变了过去家长主要通过家长学校接受培训的形式,通过独立形式参与教育过程,发挥家庭教育优势,让素质教育走进家庭,使家庭教育成为学校德育的有效补充,与学校教育和谐发展。这几年,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经历了几次跨越式发展,无论教育质量提高,还是办学条件改善,都凝结着家长的心血。2001年,学校成功举办全省家庭教育暨家教理论研讨会,《中国教育报》、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中国教育电视台均对学校家长委员会的工作进行了专题报道,中央文明办《精神文明建设》也刊载了学校家长委员会情况,牡丹江一中的家教一时名播省内外。
事实证明,创造性地进行模块化操作的“四主”教育收到良效,极大地促进了牡丹江一中的素质教育发展,为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和创建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奠定了坚实基础。几年间,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示范)家长学校、国家级绿色学校、全国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省德育先进单位、省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等。
“特色课程”:以个性化培养超越平凡
牡丹江一中是老牌重点中学,如今又是一所省级示范性高中。作为这样一所学校的掌门人,卜祥林常常思
考,如何发展学校特色与品牌,使之具有区别于其它学校并难以被复制与替代的特质,这才是学校存在和发展的重大使命和价值所在。因此,他认为满足于学校目前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不够的,他心目中的理想学校,是办成一所具有国际化视野、现代化水平、区域化特色的全国名校。
如何达至这一目标?卜祥林认为,只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一条路可走。“关注每个人发展,追求最优化目标”是牡丹江一中一直坚持的办学理念。在卜校长看来,一中这样优秀的学生群体的成长发展愿望和发展潜力,对传统的单一课程体系是一个巨大挑战。只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选择机会充裕、特色鲜明的学校多元化课程体系,才能支撑全面提升优秀学生群体综合素质的办学目标。为此,在卜祥林的力倡下,学校开始构建特色课程的实践。
首先是构建学术类英语特色课程。学校聘请外教授课,组织学生参加全国英语等级考试和校本英语能力测试,参加省模拟联合国比赛,开展英语课本剧大赛系列活动,每月在外语走廊开展一次主题交流,进行“世界节日”“各国风情”等布展评选。借助6个信息技术教室、8个多媒体教室的互联网络系统检索全英网络热点新闻,进行新闻播报比赛,网上参加世界青年合作计划大奖赛,与美国教授通过视频探讨疑问等。
为了扎实提高学生英语能力,学校积极选拔学生参加国际培训活动和论坛,目前已有44名学生参加海外修学夏令营赴美赴日团,有10名同学参加国家教育部公派交流赴日项目,有3名同学参加黑龙江省首批全额奖学金赴英国沃夫汉普顿寄宿中学读书工作。去年还有2人考取美国著名大学。学生的英语能力显著提升。
其次是构建学术类自主招生训练课程和奥赛课程。牡丹江一中拥有优质的生源基础和师资力量,具备独特的人才培养机制,因此,卜祥林一直在思考,如何使选才标准体现个性化特征,既发现挑选学业或竞赛成绩突出的学生,又发现在科技、文艺、电脑网络等方面有突出天分的学生,给一些偏才、怪才开通绿色通道。为此,学校通过自主招生训练课程和奥赛课程这样的个性化培养机制,给特长生提供成长空间。2010年高考,全校有9人在省学科奥赛中获一等奖,40余人获二等奖。对自主招生的学生,卜祥林倡导实行小班额导师制、“一对一”跟踪辅导制,进行个性化模拟训练,满足该类学生高位发展的需求。独特的层次性培养模式取得了卓著成效,2011年牡丹江一中有96人获得保送生、自主选拔、特长生的录取优惠政策,11人被北大、清华及香港中文大学录取,28人上线,“985”工程一流大学录取212人。
再次是构建前沿性科技课程。为了真正培养拔尖型、领袖型人才,卜祥林倡导构建了前沿性的科技课程,成立了由学有专长的优秀教师组成的教师讲座团,举办校内或本市高校讲堂里的科学人文发展史讲座。举行“名家大师进校园”活动,邀请学者、教授举办科技小发明讲座。整合网络资源,组织有科技发明兴趣或具科技潜能的学生观看著名科学家的高端论坛光盘、中央电视台视频录像及校园小发明家的创作流程光盘,提升他们的视野高度和思想厚度,培养他们的高尚品德和人文情怀。学校还为有潜质的学生聘请知名教师做导师,进行具体的研究指导,参加高层次的科技创新比赛和小创作、小发明竞赛,举办“走近经典,与大师对话”系列论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有效的引领培育了壮苗,收获了硕果——田龙飞同学设计的测量液体体积、质量、密度的量筒获黑龙江省第19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高中组发明创造一等奖,马龙飞同学发明的定时浇花器、王一明等同学发明的多功能格尺、付玉同学发明的便捷雨伞获得二等奖,更多的同学在市级比赛中屡获殊荣。
目前,作为清华大学自主招生A计划方案A级学校和北京大学“校长实名推荐”资格学校,牡丹江一中在卜祥林的带领下,不断创造机会,从高一年级开始,即对某一领域发展比较好的、有创新意识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并组织他们定期接受北大教授的指导,为培养未来“大师级”人才提供良好的成长沃土。
“三化建设”:用文化滋养心灵
牡丹江一中从1945年9月建校,经过半个多世纪、几代师生的共同努力,从一所普通中学到首批省重点中学、省首批示范性高中,再到首批全国百所特色项目学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65年的建校历程,培养数万学子,才俊辈出——中国驻波兰大使刘彦顺,清华大学物理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高原宁,任职联合国开发署的孙大力,西沙群岛第一位女通讯官王亚玲,为我国运载火箭事业做出贡献的赵建伟,美国微软公司软件设计师付哲……这是一笔巨大的人文财富。
卜祥林看重她的内在价值,并力图把包括校友文化在内的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滋养学生心灵的有效手段,锻造学校的文化之魂,塑造学校的文化精神。他认为,只有在优秀的中国文化浸润下的学校,才能成为一流名校。这样的学生不仅优秀,更能在这种浓厚和谐的校园文化中走向卓越。
卜祥林倾注心力的“三化”建设,集中体现了牡丹江一中的校园文化精神,是文化“牡一中”的最生动阐释。
2004年10月29日,新校区开工奠基仪式上,省教育厅副厅长孟凡杰对牡丹江一中新校区规划设计给予了高度肯定。他说:“所谓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社会和谐发展、人与人协同创新’的理念,实际上可以概括为‘三化’,即‘人文化、生态化、生命化’的和谐校园。”这既是肯定,更是对牡丹江一中的要求。
“人文化、生态化、生命化”是对“和谐”的全新阐释,也是从教育的本质和主要功能上的全新定位。所谓“人文化”,就是要坚持“以人文本”,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以人为主体,那就要关心人的需要,体现对人的理解、同情、关怀与钟爱。“人文化”也是对素质教育的一种实现,素质教育就要关注人的个性,以学生为本,这里的“学生”不只是一个集体名词,而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牡丹江一中教学领域和场馆在设计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体现着“人文化”的理念。例如,学校7个领域教学楼最高只有4层,这是为什么呢?对此,卜校长“人文化”地解释:“你可以试着从一个教学楼的顶层走到另一教学楼的顶层,看看这两个顶层和地面所形成的u字形的距离需要多少时间和体力?”原来,学校按照高中新课改的课程要求设计,打破了原有的行政班,突破了以班级为主的授课形式,学生选课是自由的。这节课在语言与文学领域上,下节课就可能有的去数学领域,有的去艺术领域。因此,每走这样一个U字形的距离是将高中阶段的学生的体力预支考虑进去的,这种设计完全体现了“人文化”。
新校区建设倡导建设一个“园中校,校中园”的园林式校园。但真正的“生态化”校园,是要营造和谐的育人氛围,构建良好的学习生态。不仅是良好的校园环境、校容校貌、建筑特色、绿化美化程度,更包括浓厚的学习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文明的生活方式、共同的价值取向、科学的探索精神,还有和谐有效的“生态课堂”。“这是我们的目标,生态课堂的构建,你要在我们的课堂中去体味。”卜校长如是说。
而所谓的“生命化”,是教育要实现的终极目标,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为人类的发展而承担的一种职责使命。“教育的核心应该是使生命的灵魂得到点化和润泽。生命化教育,在起点上就是直接面对人的生命;在过程中,通过人的生命,遵循生命的本性;在结果上,润泽灵魂,追寻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提高生命的质量。直接面对生命是前提,遵循于生命是保证,完善生命是目的。”这是卜校长憧憬中的教育胜境。实际上,这又何尝不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憧憬?——期盼着每一个从自己手里走出去的孩子都能凸显生命的灵动,激发生命的动力,张扬生命的个性,让每个生命享受美好的生活和幸福的人生。
2007年9月,牡丹江一中江南新校区建成,坐落在风光秀丽的牡丹江南岸,背靠着苍翠雄健的牡丹峰,依山傍水的牡丹江一中新区因吸收了牡丹江和牡丹峰的风韵和奇秀,而富有了典雅和灵动。新校区占地21.8万平方米,整个学校所有的教学楼设计风格一致,红砖色的外面墙体协调一致,典雅的气质由此而散溢出来。站在宏伟的学校大门口,放眼整个校园,顿时给你一种强烈的吸引,靓丽、典雅、灵性、大气,是这所学校给人的深刻印象。学校大门正对校训石碑,上书“修身立德,博学致远”8个醒目大字,以学校大门、校训石碑及与其正对着的汇演中心为一条直线,将校区分成东西两半,所有教学楼均分领域和模块设计,功能布置科学合理。
如今,走进牡丹江一中就像走进了一个园林,松柏园、白桦园、葡萄园、丁香园,处处植物相伴,山水相环,书声琅琅,丁香弥漫,师生有说有笑,精神抖擞,到处充满生机和活力,似乎每一个生命个体都在吸收着这里的智慧之光、理念之光,吸吮着“三化”校园的精髓而茁壮成长……
立德树人为人师表 篇4
立德是育人的根本,立德树人是学校的使命和价值。
xx市xx实验学校是一所幼小中xx年一贯制的公办学校,培养的学生从3岁进幼儿园到18岁高中毕业,学生生命的底色就在这里铸就。
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说:“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是人才培养的辩证法。办学就要尊重这个规律,否则就办不好学。”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一所好学校就要高扬立德树人主旋律!
一、“立德树人”是学校育人的根本目标
“立德树人”对于学校教育来说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在德育方面要从小培育学生的是非观,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另一个方面,要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材,成为社会有用之材,这就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顺应每个学生自然的禀赋,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尽最大可能将每个学生都培养成社会的有用之才。
“立德树人”包含了德育和智育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2019年3月18日,总书记在全国思政教师座谈会上提出了“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xx实验学校牢记育人使命和价值,传承“德行好、基础实、能力强、视野阔、特长显”的学校育人目标,始终将“立德”放在育人的首位。2019年10月学校将迎来八十年校庆,八十载xx育人播撒爱,新时代立德树人再出发。学校致力于为祖国培育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提高学校教育质量,促进每个孩子快乐健康成长,关键在教师。
结合区域“三好两优”人才建设项目,党总支在发动师生、家长讨论的基础上,设定了xx“好老师、优势学科、优秀团队”标准,明确将“立德树人、学科育人”写入好老师和优势学科标准内容中。党总支通过设标准,达到广大教职工共学习、树榜样、有提升的教育成效,在广大教职工中倡导立德树人使命和育人价值。
二、增强全体教师 “立德树人”责任感
2014年9月9日,总书记在对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说:“好老师应该懂得,选择当老师就是选择了责任,就要尽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责任,并把这种责任体现到平凡、普通、细微的教学管理之中。”
“立德树人”首先要立“师德”。“师德”是教师素质的灵魂,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一切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成就一所好学校的关键是要拥有大量的好老师。办人民满意教育需要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
xx实验学校党总支落实学校“全员、全面、全程”的教育机制,通过“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全体教职工师德师风建设,促进受学生欢迎的xx好老师的不断涌现。营造风清气正、和谐进取、敢为人先、积极探究、勇于创新、追求一流的校园文化氛围。
党总支开展多种教育活动,提高全员“立德树人”的责任感。
xx实验学校目前全校教职工247人,围绕学校“实验性、创新型、国际化”办学目标和“立德树人”育人目标,党总支就学校师德建设进行顶层设计,坚持师德规范要求,加强思想文化引领,营造“立德树人”氛围。结合长宁区“三好两优”人才队伍建设要求,自下而上广泛听取师生、家长意见,制定了“xx好老师、xx优势学科、xx好团队”标准,引导广大教工和班组对照标准,完善行为,提升师德修养;并注重挖掘培育身边先进师德典范,每年评选“xx好老师、xx优势学科、xx优秀团队”,通过道德讲堂进行表彰宣传,弘扬先进,倡导师德风尚;组织中小两部学生运用网络APP无记名征集“最喜欢听老师讲的一句话”和“最不喜欢听老师的一句话”活动,在道德讲堂上进行发布。通过设标准、树榜样,持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党总支组织开展以“勤耕杏坛,芳菲满天”为主题的师德教育主题活动;利用建党纪念日、新中国成立70周年、xx实验学校建校80周年、十九大报告会、道德讲堂、电影党课、外出参观、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生最喜欢听的十句话》印成书签发给每一位老师等等,在教工中广为宣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宣传xx“好老师、优势学科、优秀团队”标准,激发全体教职工爱岗敬业、服务奉献、敢为人先、勇于创新,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xx好老师。
党总支把“弘扬高尚师德,倡导立德树人”作为校园文化的主旋律,强化党性观念,提振教师精气神,引领党员在内的全体教职工以敬业爱生、服务奉献的突出成绩共同奏唱出校园最美好声音!
三、培养党员教师成为“立德树人”的楷模
xx实验学校目前的党员人数共101人,占全校教工总人数的41%,抓好党员骨干教师队伍,进一步增强党员党性修养,将党员培养成师德典范和教育教学骨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激励更多教师树师德、强师能,为每一位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提供优秀教师人才队伍的保障。
党总支鼓励广大党员立足本职岗位,在探索幼、小、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教育规律以及开展国际融合教育实验、探索培养具有现代公民意识、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各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党总支组织“道德讲堂”让党员成为引领高尚师德的模范。“道德讲堂”提升党员党性修养和师德素养,增强党员“立德树人”意识,促进党员带动广大教师成为师德强、业务精的好老师,将党员培养成为教育教学管理骨干,推动和促进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例如:《清气满校园,师德耀xx》的“道德讲堂”主题活动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有青年党员教师谈教育理想;有教工团志愿者展示他们的风采;有展示学校“三好两优”先进集体和个人风采;有校领导为 “三好两优”获奖集体和个人颁奖;有“团队育人 润物无声”视频展示;有幼儿部中班教研组教研活动的展示;有手球队师生的访谈;有小学部合唱队献给亲爱的老师们的合唱《茉莉花》;有校长对好老师诠释的微讲座。“道德讲堂”主题活动凸显师德师能、立德树人、党性修养、服务宗旨等关键词,催人奋进、积极向上,每学期召开的“道德讲堂”与每年3月开展的党员师德承诺活动增强了党员教师的师德素养,提升了党员教师立德树人意识。
党总支开展“做受学生欢迎的xx好老师”系列教育活动,不断提升党员教师的育德能力和思想境界。2019学年起,组织党员教师每周开设“党员教师讲时政”活动;组织党员教师开展“国旗下讲话”;组织青年党员教师跨学段开课、全体党员教师听评课活动;结合家长、学生所需,组织党员参加特色课程---《情商》课程的培训学习,提升党员教师的育德能力,帮助党员教师更好地做好学生思想工作以及家庭教育指导,提高家校共育、立德树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党总支组织“做受学生欢迎的xx好老师”的微型党课征文、演讲活动,提升党员教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思想境界。
四、“立德树人”培育xx时代新人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我们在教育综合改革、注重“立德树人”的大背景下,切实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教育公平和优质。
党总支倡导鼓励党员教师成为助力学生成长的先锋模范。在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下学生选课走班学习成为了学习常态,走班制的学习模式给原有的班级管理模式下的学生管理和师生关系带来了新的挑战。党总支发挥“一名党员一面旗帜”的先锋模范作用,鼓励要求党员积极参与集体辅导助力学生成长的教育活动。党员教师积极参加对学习困难、心理焦虑等学生开展个别化针对性的辅导,以及集体会诊、集体反馈、分头指导、集体家访等行之有效的个性化教育。
“集体会诊”---在以党员班主任为核心的任课教师集体会诊制中,导师组成员在党员班主任老师的召集下,每周一碰头,一月一例会。每周一碰头,班主任老师主动向任课老师询问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行为规范的表现。通过任课老师的反馈,及时发现问题;班主任把学生的一些意见和想法及时反馈给任课老师,和谐师生关系。在每月例会上,各科老师就个别学生学习基础薄弱、状态起伏较大、心态出现问题、学习态度有问题、学习方法需调整以及个别学生进步较快或者退步明显等情况进行集体讨论、分析,集体确定帮扶对策。
“集体反馈”---对一些需要与家长反馈、沟通的学生,党员班主任邀请家长到校,相关任课教师集体与家长反馈孩子在校学习情况,帮助家长全面了解孩子情况,听取了任课老师全面而科学的建议和辅导,凝聚导师团队集体智慧的沟通、反馈往往全面而高效,受到了家长的普遍欢迎。
“分头指导”---对学生进行全面“把脉”结束后,党员班主任协调任课老师进行课外辅导、答疑解惑等,导师组老师各自领取 “扶贫”对象和“攻尖”对象,随后,任课教师各自采取行之有效的个别辅导形式,针对性地开展一对一(师生一对一),点对点(帮扶薄弱方面)的辅导。一阶段后再进行评估。党员教师尤其关注学生的品德教育和心理教育,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使家校共育达到理想效果。
“集体家访”---以党员班主任为核心的任课教师集体家访制最大限度发挥了教师团队家访的积极作用。尤其是学生更加亲近教师,亲其师信其道,家长更加信任教师,家校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助推学生成长!例如,党员班主任施宇慧老师先分析学生情况,找出典型,确定家访对象。随后征询并邀请任课教师一同随行。在高三第一学期开始前,施老师协同语、数、英学科老师一同前往陈某(过渡焦虑型)、顾某(严重偏科型)、郑某(自由散漫、严重缺爱型)等几位同学家里,了解情况,送去老师们的关爱。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家长对孩子的期许、了解学生在家庭生活中方方面面的情况。在家访的过程中,有着丰富德育工作经验的语文万技伟老师充分展现了与家长交流沟通的技巧,与家长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得到了家长的充分信任与认可,也让我们其他老师觉得受益匪浅。数学曹俊老师和英语任含华老师认真查看了学生的暑假作业,针对学生的作业情况,提出了建议和要求,并给学生私人定制了近期小目标。英语任含华老师为顾某同学定制了英语一考能达到100分的目标;万技伟老师为陈某同学定制了每天读15分钟文言文的任务,争取语文过班级平均分;曹俊老师给陈某同学定制了每天挑战一道数学难题的任务,争取能在数学学科上有突破;给郑某同学定制了补齐暑假作业的任务,争取不拖欠作业的目标。通过本次家访,学生收获的不仅是老师满满的关爱,更是老师的鼓励和信任,事实也证明了他们将这份鼓励化作了学习的动力,高三一个学期下来,这几位同学在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一名党员一面旗帜,党总支将继续加强组织、宣传和发动,将党员服务宗旨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党建项目积极回应“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要求,引领全体党员和广大教师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
立德树人总结 篇5
德育教育肩负的重要使命是:陶冶人的情操,铸造健康饱满的人格,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质,加强公德心、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等。立德树人课程建设的目标是:让德育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让德育教育成为“快乐教育”,使学生将所接受的德育教育形成习惯。
现将情况总结如下:
一、每星期一班1节立德树人课
为了增强德育课的时代性、实效性、实用性,本学期要求加入立德树人课。学生积极性高涨,总体效果不错。
二、内容上,教师对于教材内容进行解析,在分析学情的情况下,对教材内容有针对性得进行取舍。
三、方法上
在教学放上,对于传统以讲授法为主的教学方式进行了彻底的改革。为了让课堂活跃起来,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针对课堂内容及学生实际情况选取了任务驱动法教学法,课上教师引导学生反思:我什么能力比较欠缺,应该有针对性的提高。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潜力。除此之外,在本学期的立德树人课中,还应用了探究活动教学法,预先设置问题,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得到答案,针对学生学习情况,教师还设置了大量的工作情景模拟,使学生身临其境,及早对于自己的有一个目标。
四、问题与努力方向
在本学期课程建设实践中,实践课的力度不够,由于条件限制,不得不将部分实践课内容移至下学期进行。由于经验的欠缺,部分实践课只有热闹的形式,但是效果却一般。在下学期的教学中应该更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更注重实践课的设计。多组织学生参加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好地认识社会,融入社会。在课程建设的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不断完善。
立德树人(论文) 篇6
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进一步明确了教育方向。良好行为习惯是“立德树人”的坚实基础,小学阶段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最重要时期。立足养成教育,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为学生人生奠基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如何加强加强养成教育呢?笔者认为:
一、明确教育内容和重点
养成教育以新的《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奉节县中小学生文明礼仪基本十条》、《奉节县中小学生道德规范基本十条》为主要内容,立足学生生活实际和校情开发养成教育校本教材,做到言之有物。以学习、生活、卫生习惯为重点,反复训练,增强养成教育的实效性。
二、探索养成教育新途径
创建“11366”德育模式,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围绕“1”个核心理念(学校核心文化理念),达成“1”个目标(好习惯在此养成,幸福人生从此起步),围绕“3”个教育重点(会学习、会自理、会礼仪),坚持“6”个结合(集中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自律与监督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整体推进与班级联动相结合;自我评价与学校评价相结合),养成“6”种好习惯(学习、生活、安全、卫生、文明、劳动)。
三、强师德,提师能。教师是学生的表率,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政治业务学习,提升教师综合素养,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加强班主任培训,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
四、构建家校共育平台
充分利用家长委员会、全校性家长会、家长座谈会等形式与家长交流沟通,相互配合,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形成多方共育的养成教育模式。
五、坚持活动育人。坚持开展主题教育、班队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安全法制讲座、学校才艺展示、体育运动会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快乐,激发兴趣,通过体验、感悟、反思,从而逐步规范自身的行为习惯,培养其责任感,使命 感,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等 能力。
六、坚持环境育人。围绕学校核心文化理念打造校园文化,努力实现校园绿化、美化、净化、教育化,保障养成教育实效。
七、坚持课堂渗透。贯彻落实国家课程计划,牢固树立在每一学科的教学中都要渗透德育的思想。在教学中充分吃透教材,针对学生认识水平与心理特征,确立本学科德育目标体系,实行德育目标控制,有意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八、做到保障有力
(一)学校成立养成教育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养成教育的组织实施工作。
(二)加强值周工作。落实值周行政、教师、学生职责,扎实开展日常行为规范评比工作“出勤、纪律、文明礼仪、卫生、大课间活动”评比工作,充分发挥“红领巾监督岗”、“行为规范督导员”的作用,把养成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能力。
(三)加强宣传教育。完善文明礼仪、道德规范、三好学生表彰制度,设立宣传专栏,及时表扬批评典型人物事迹。坚持集中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每周三早会集中养成教育,对少数学生还要进行个别教育,使他们不良行为能得到及时纠正。
(四)完善评价体系。实行自我评价与学校评价相结合机制,学生对自己的养成教育进行自我评价,同学之间互相评价,各班主任部定期对学生养成教育进行检查,学校每一学期进行检查评价,并将检查情况纳入班级评比,构建养成教育的评价体系,不断地进行总结,努力把良好习惯养成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帮助学生养成规范的行为和勇于负责的品格。
立德树人的班级管理 篇7
关键词:立德树人,班级管理,学生
高等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 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立德树人是一项系统工程, 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对于高校来讲, 班级是最小的集体单位, 如何能够在班级内做好“立德树人”教育, 对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本文重点从班级管理的角度来探讨“立德树人”的管理模式。
一立德树人
1.“立德树人”的内容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到, 德育的内容就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国民教育的全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
百年树人, 以德为本。德, 包括德心、德性、德行。德心, 是指人的整个意识系统, 包括潜意识、思维、观念、信念等, 就是要心地善良, 一切从善良的愿望出发。德性, 是指人的性格方面, 就是要胸襟开阔, 豁达大度, 笑对一切, 喜乐开怀。德行, 是指行为、行动, 就是要多做好事, 行善如流。
立德树人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德心、德性、德行, 将这些内容体现到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去并养成良好的习惯, 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核心体系。
2. 学校在推进“立德树人”工作方面要有具体要求
周济说, 我国主要在三个层面上推进德育工作:一是在课程教学当中, 进一步加强德育课。二是充分利用课外活动, 在课余时间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三是建立起学校、家长和社区共同的网络, 来推进学生的德育以及素质教育。
“立德树人”学生教育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接受能力和社会生活实际出发, 注重学生的主体性, 以学生现有的水平为出发点, 立足于学会做人首先必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逐步累积、完善提高, 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对于课堂教学, 学校加强“两课”改革建设, 通过学生对传统中国优秀文化思想、长征精神等常见传统题材形式的学习, 强化德育学习。课外活动, 即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 以讨论、讲座、参观、读报等形式加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最后就是以辅导员为中心的班级管理建设, 通过最基层的民主管理来促进学生德育工作, 全力做好“立德树人”的工作。
3. 教师本身要具有较高的德育水平
欲树人, 先立德, 要立德树人, 必先立师德。德育是每位教师的必修专业, 只有把教育当作崇高的事业, 淡泊名利, 志存高远, 自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带头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 不断加强师德修养, 甘为人梯, 乐于奉献, 才能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一光荣称号。
教师首先要明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 这也是教育工作的主题。如何才能实现这一愿景, 除了为人师表者先立师德外, 真正实施素质教育、正确理解德育内涵等方面也必不可少。
二班级“立德树人”管理
班级是实现“立德树人”管理的最小单位, 主要通过教师—学生互动, 学生—学生互相监督激励形式。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良思想, 包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教育, 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来引领风尚, 其具体实现形式是立足于本区域的实际情况, 向同学们积极宣传以儒家学说为主的文化教育活动和以“长征精神”为主的爱国主义活动。
1.“立德树人”在班级管理中的参与者
第一, 辅导员是整个“立德树人”的引导者, 同时也是“立德树人”的监督者。首先自身要做到“修身立德”, 提高个人的品德修养, 方能树人。唯有如此, 才可能成为一位优秀的教师、一位卓越的学者、一位真正的君子, 成为同学们的良师益友。其次, “立德树人”不是一朝一夕的活动, 它贯穿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我们要有耐心, 尽量使他们通过各种各样的学习和活动, 达到志道据德、依仁由义、居诚守信、学而时习的程度。
第二, “立德树人”要以班委、团委为中心来执行。班委、团委是由同学们集体选举产生的, 在同学中具有最大的威信。在整个活动中, 班、团委是联系辅导员和学生的纽带, 通过和班、团委的联系、沟通, 了解同学们的想法, 举行有针对性的活动, 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与同学们形成共鸣。
第三, “立德树人”要通过班级成员的交流来提高认识。首先, 学子们来自全国各地, 对于祖国各地域的文化教育、民族文化等都有不同的认识。通过各地域文化的碰撞, 能激起学生们对于祖国的热爱。其次, 学子们的思想认识水平高低不一, 通过交流能够最快地提高他们思考问题的水平。认识升华以后, 学子们就能自动地判别学习如何有德、怎样成人。
2. 班级在“立德修身”中的主要功能
第一, 教育功能。教育功能是班级文化的首要功能, 也是区别于其他组织文化的最主要特征。班级文化是以班风、学风、价值观念、人际关系和舆论等方式表现出来的观念文化和与之相应的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 对每个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第二, 凝聚功能。班级文化的凝聚功能主要表现在, 班级文化能把班级成员的个人利益与班级的命运和前途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使个人与班级同甘共苦。班级文化是班级成员共同创造的群体文化, 寄托着他们共同的理想和追求, 体现着他们共同的心理意识、价值观念和文化习性。
第三, 制约功能。班级文化所形成的规范体系, 制约着学生的言行。班级文化对成员的制约功能主要通过三条途径得以实现:氛围制约 (环境、关系、风气等) ;制度制约 (规章、纪律、守则等) ;观念制约 (理念、道德、舆论等) 。
第四, 激励功能。班级文化的激励功能主要表现为, 班级文化能为每个班级成员提供文化享受和文化创造的空间、文化活动的背景以及必要的活动设施、模式与规范, 从而有效地激发和调动每个成员参与班级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使其以高昂的情绪和奋发进取的精神积极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
由此可见, “立德树人”只要贯穿在班级活动中, 形成好的班级文化, 同学们“立德”、“修身”才会变成现实。
3. 主要采取的措施及活动
第一, 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爱国主义观的认识。首先, 平时多读报、看新闻, 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学习, 积极学习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 组织学生展开讨论, 对于新时代中国学生应掌握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进行强化训练。
第二,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国有上下五千年历史, 从古至今沉淀了很多优秀的民族文化, 尤其是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 要组织学生们进行讨论学习。从孔子、孟子、荀子一直到中国各朝各代的学者都提出了很多观点, 内容多涉及“仁”“义”“礼”“智”“信”方面, 而这些都是新时代“立德修身”仍必须要掌握的基本道德。具体又可以分为“爱国, 明志, 持节, 自强, 诚信, 知耻, 改过, 厚仁, 贵和, 敦亲, 重义, 尚勇, 好学, 审势, 求新, 勤俭, 奉公, 务实”等方面进行讨论, 让他们分别谈自己的感受, 自己应该怎样做。分别做好记录, 并进行监督。
第三, 开展课外活动, 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德, 达到树人的目的。新生入校后, 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参观烈士故居, 扫烈士墓, 学习国徽、国旗法, 每周观看爱国主义教育片, 组织同学们写心得体会。还要利用本地区及周围的优秀红色资源优势, 进行长征精神等爱国主义教育, 如组织学生步行“红色”旅游线。
第四, 组织开展社区服务、新农村建设等社会活动。如到敬老院开展献爱心、“三下乡”活动, 增强同学们的社会责任心。
第五, 营造良好的职业学习环境。建立起完备的职业科学道德素质科学培养体系, 敏锐捕捉到新形式、新发展对职业道德品质的新要求。除开展技能竞赛外, 还应该多到企业去锻炼, 多去农村做锻炼, 经常接触企业、接触农村。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创新能力、艰苦奋斗的精神, 职业资格意识、职业观, 帮助学生成长为既有扎实的职业技能又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的人才。
第六, 组织班集体评选“道德高尚的人”活动。立德树人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只有常抓不懈、通过潜移默化, 依次展开、逐步提高才能抓出成效, 通过给予一定的物质和奖励, 促使大家形成竞争意识, 在“立德树人”教育活动中培养大家的潜意识, 最终达到学生“立德树人”的目的。
三总结
“立德修身”是一项伟大的系统工程, 对我国青少年的身心道德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我国国民素质的培养并与世界文化接轨具有重要的深远意义。班级是高校“立德树人”教育的最小集体单位, 只要学校有明确目标, 教师辅导员、班团委和同学们积极参与, 就一定能够实现这个目标, 为社会培养更好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第16号文件, 2006.11.16
[2]道德经研究[OL].老子论坛——中国老子论坛.http://www.laozi.net/bba/archiver/?tid-2248.html
[3]王石川.有感于周济部长谈“立德树人”[OL].人民网.http://opinion.people.com.cn/GB/6417166.html, 2007.10.23
[4]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处.铜仁职业技术学院“立德树人”学生教育实施方案, 2007.3.1
传承文化 立德树人 篇8
中图分类号:G631
正文:
广西百色市平果县第二中学13(02)班的少数民族高中生绝大多数是来自大石山区的留守孩子,很少得到父母的爱,在校内他们不敢讲普通话,只想讲方言,比较脆弱,不善交际。不少学生语文基础较差,运用能力弱,甚至视写作为洪水猛兽,谈虎色变。因此,如何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指导,用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来教育学生,尽快让学生战胜自卑,积极进取,使他们高度重视语文学习,广泛阅读经典名著,自觉接受高雅文化的熏陶,从而夯实语文基础,提高写作能力,成为当务之急。
作为13(02)班的班主任和语文教师,我清醒地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培养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积极意义。青年学生思想活跃,易于接受新事物、新观点、新思想,也易被腐朽思想侵蚀。我用爱感召少数民族高中生,首先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不能像毕福剑等人卑鄙无耻,表里不一,公然辱骂开国领袖和解放军英雄。传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引导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有其它文化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丰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土壤,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推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其朴素的观点,更易于为广大青少年接受。青少年在生理、心理、和自我认知上都处于模糊的、不确定、极端的特点。这种需要用正确的方法加以引导,这种方法必然是让青少年易于接受,易于理解,同时引起兴趣的。
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语文教师和班主任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过程中,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文化宝库,我在传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候,从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提炼出来的优秀实例、文化精髓更加有利于为学生接受和理解,更加有利于我们班级教育工作的开展,更加有利于他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仁者爱人”精神涵育,重视修身立德、诚信笃志的修养文化重视个人道德品质的修养及行为训练,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主义“以人为本”的施政理念相一致。“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爱国情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民维邦本,本固邦宁”的治国理念,“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认知观,“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海,而使天下释其害”的无私情怀,“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的自律情怀,无不体现出古人对自己严格的要求,无不体现出以人为本所达到的至高境界。
要让学生明確一个道理:立志做强者,先成人再成才,最终力求成功。平时,作为班主任和语文科任教师,我和学校领导及教师们视学生们为自己的亲生子女,用心呵护,用爱滋润他们的心田,使这些来自大石山区的留守孩子不再感到无爱。我指导和组织全班进行“阳光锻炼一小时”活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保证学生每天在校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使学生主动发展、全面发展。学校和家庭密切配合,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使他们在任何挫折面前都能保持乐观、泰然处之的态度。主题鲜明,生动精彩,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得到了家长和学校领导的肯定。在语文教学中,我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和学生将心比心,换位思考,视人生的坎坷为良机,知道躲避无法使人上进。我赏识学生,多给他们鼓励。师生们用爱战胜了脆弱,成为学习的主人。传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当下增强青少年民族自豪感,民族认同感,文化归属感的的必然要求。由于少年儿童的自身发展特点,当今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大潮和西方的狭隘腐朽思想的进入,当下的中小学生有的心胸狭窄,有的心态脆弱、有的自私自我,他们缺乏理想、不懂感恩、抗挫折能力低、社会责任意识差、已经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这些问题,正是子不养母、路不救人、富而不仁、贵而不正的社会恶性循环。这和社会主义价值观是格格不入的,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格格不入的。学习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正是树立社会正气,增加社会正能量的必然要求。我和班委会成员认真贯彻落实平果县第二中学“爱 感恩 孝顺”教育活动指导方案,狠抓班级文化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们利用主题班会课,开展“爱 感恩 孝顺”教育活动,主题有:感谢父母、感激老师、关爱同学、名人激励我成长等等。我利用多媒体与学生学唱歌曲《感恩的心》,教育学生学会感恩父母,尊师重教,并选出学生的优秀作文,让喜欢书法艺术的同学用毛笔抄写,张贴在教室内的学习园地。我善于将中西文化结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学生们学会辩证思考,理性行事,有正确的世界观。为了让13(02)班的学生喜欢音乐,我利用课余时间在教室里用多媒体放“平果嘹歌”、“壮族敬酒歌”和“我和你”等歌曲的视频。看到学生们莫名其妙,我才告诉他们说:第一类是平果县的歌,第二类是广西的歌,第三类歌是2008年北京奥运歌曲,从县到区再到首都,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要弘扬民族文化。现在13(02)班的学生积极学习,与音乐老师学唱中外名曲,练习舞蹈,在平果二中2014-2015学年度的校园文化节活动中大放异彩,显得非常自信,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好评,被授予“文明班级”称号。
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汲取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的营养,从而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和精神家园,是我们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的重要载体。五千年中华文明积淀下来的文化,塑造了中国人的精神品格和精神世界,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石,也是社会进步的必要元素。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我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语文课堂由单纯的传授知识转变为学生满足求知渴望、培养能力、陶冶性情、净化思想的乐园。语文教师要加深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理解,从而对学生起表率作用。在学生中广泛开展典籍诵读等多种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让阅读传统经典成为习惯。只有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才能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真貌。语文教师要用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学生,引导学生有计划的阅读欣赏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歌散文名篇,感受诗歌散文作品中的艺术魅力,享受诗文之美,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升学生的修养素质。要注重诵读古代诗歌散文名篇。语文教学中应注意指导学生做生活观察、思考的有心人,要有丰富的想象力才能使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把文字转化为画面,才能真正深入到作品的内部,使学生对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具有深刻的印象,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才能真正读懂作品。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创造与激发与作品相似的情景和感情体验,让学生与文本产生共鸣,能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endprint
在语文教学中我注重加强学生的品德修养。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中华传统文化是以老子道德文化为本体、以儒家、庄子,墨子的思想、道家文化为主体等多元文化融通和谐包容的实体系。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悠久历程中,融汇了众多民族的文化、思想和智慧,形成了儒、道、法、墨等诸子百家思想体系,概括出由基本理念、核心价值、行为规范、理想信念等构成的文化经典,形成中华民族特有的信仰追求、价值取向、高尚品质、文明准则、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经过千百年的锤炼,世代相传,汇集成博大精深、底蕴深厚的中华文化传统,构成中华民族的脊梁、血脉和灵魂。同时,这些核心思想又通过语言、文字以及各种具体的文化活动渗透到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维系中华民族繁衍生息、不断强盛的精神家园,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性格、气节和气魄。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找到一些破解当下人生难题和生存困境的钥匙。要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中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的精神,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批判和克服当前日益严重的极端个人主义思想;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中重视人格修养,注重道德教化和品德熏陶的精神,批判和克服当前日益突出的道德滑坡和精神颓废倾向;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中的修身处世、治国理政的理论和智慧,批判和克服当前日益蔓延的自私自利、拜金主义、享乐主义。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创新”教育的核心也是“教”与“学”的创新。教法创新要围绕“自主发展”。我们语文教学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致意,给他们广阔的驰骋想象的空间,引导他们善于从多角度看问题,养成求异创新的思维习惯,努力把他们培养成敢于探索、创新、善于思考的综合素质良好的跨世纪人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我国整体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决定着整个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根本。以人为本的最终目标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当今青少年一代面临者各种思想和价值观相互交织、激荡和碰撞,而他们的认知能力和辨别能力明显不足。单纯的正面说教很容易让他们失去兴趣。而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根植于丰厚的文化土壤,更容易让他们接受。《三字经》、《弟子规》等传统文化典籍虽然在一个阶段受到批判,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为大多数教育工作者、家庭教育工作者们的接受。因为看似简单的文字表述,里面却蕴含着大量的人文信息,古代先贤的优秀轶事里面蕴含的丰富的思想内容更容易让青少年认识到个人修养的重要性。《大学》里面宣扬的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每位青少年从小树立远大的治国理想具有很好的指導意义。其宣称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更是把道德修养放在第一位的高度,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是统一的。朱子治家格言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正符合习近平同志提倡的节俭精神。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灵魂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爱国主义包含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内容。《墨子 兼爱上》:“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表现出爱国如爱家,爱人如爱己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在古诗鉴赏课,我利用中国古代诗人的故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屈原一心革新政治,努力使楚国强盛起来,却遭到保守派的打击和迫害,他为追求理想,虽九死而犹未悔。这种人生悲剧,正折射于《湘夫人》执著、缠绵、哀怨的爱情悲剧之中。杜甫从年轻时起就抱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腐败的封建政治,动乱不已的社会现实,却不仅使杜甫的政治理想破灭,而且生活也陷于困顿。杜甫把自己壮志未酬的痛苦与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熔铸在一起,表现在《蜀相》一诗中。陆游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一生都渴望恢复中原、报国杀敌,对投降派把持朝政,使自己的报国壮志付诸东流充满愤恨。《书愤》就是抒发这种愤恨感情的作品之一。
青年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趋于成熟的关键时期,如果不对其进行必要的国防教育,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热情,增强他们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义务感和责任感,将会极大影响他们的全面发展,也就很难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国防后备力量队伍.因此,对青年学生进行军训,就抓住了国防意识培养的主战场,就抓住了保证我国社会主义性质不变和赢得未来战争胜利的关键.我们必须重视国防教育,重视国防则国存国安,轻视国防则国危国亡,国破山河虽在,我们却将沦为亡国奴。在我们发展经济、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同时,绝不能思想麻痹、掉以轻心,必须更加重视增强人们的国防意识,才能确保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复兴。利用经典诗歌对学生们进行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的传统教育,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热情,增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责任感,推动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提高了德育的实效性,从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使全体公民都树立起居安思危、常备不懈、有备无患的国防观念。汲取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青少年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与中国古代热爱祖国并维护国家统一的优良传统有一定的联系。汉代大将卫青、霍去病,抗击匈奴侵略,救边民于水火之中;南宋岳飞为了民族大义不惜牺牲自己维护宋朝国土;明朝戚继光抗倭斗争,清代林则徐虎门销烟以及近代中华民族的屈辱史,无不激起广大青少年的爱国热情。
语文学科既是学习汉语言文字运用的基础科目,又是民族文化教育的核心科目。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很多都保存于现有的古籍经典之中,例如我们经常提到的先秦诸子的典籍《论语》、《孟子》、《老子》、《庄子》等,这些经典名著所包含的思想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渊源,运用这些典籍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可以更好地帮助他们了解民族的文化。语文教材中很多文章都是选自这些典籍,可见在语文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是具有很大的可行性的,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的。对那些经典的文章,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体会文章的思想,品味语言的艺术魅力,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我国精辟的语言文化,才利于学生文言文阅读水平的提高,利于学生学习民族的文化传统。学生作为年轻的一代,是祖国未来的花朵、民族的希望,他们肩负着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祖国的历史使命。只有加强他们的文化教育,才能让他们更好地了解本民族的文化传统,达成民族共识,增强民族自豪感,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发展民族文化,早日实现我们的中国梦,促进祖国的繁荣富强。
【立德树人为人师表】推荐阅读:
立德树人为人师表教师演讲稿06-15
师德建设演讲稿——立德树人 为人师表05-27
立德树人工作08-29
立德树人总结09-27
立德树人创新驱动10-26
立德树人学校理念07-09
立德树人立教圆梦07-26
教师如何立德树人09-20
立德树人师德活动方案05-17
立德树人 教书育人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