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培训

2024-08-01

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培训(精选10篇)

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培训 篇1

高中信息技术骨干教师教法培训总结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秦泗宝

今年暑假,有幸参加了青岛市教育局电教馆组织的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培训,经过三天的培训,无论是教学理念还是专业知识方面,感觉收获多多。

一、教学理念进一步更新与完善。青岛大学李国建老师给我们讲授了《新课改与信息技术》的讲座,就新技术、新观念、新思考、新资源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就国内、国际教育改革现状进行了分析。李老师在报告中指出,教育可以产业化,但是不能商业化.这一点非常认同,如果商业化,不可避免地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从而超出了教师职业道德的范畴。李老师还就信息技术与教育发展应用进行了分析,对未来学堂进行了展望。

二、对专业知识重新加深。培训中,江永春老师具体生动的例子讲授了《ps技巧应用》。着重讲述了通道、蒙版、图层,深入讲述了PS的精髓:蒙版。江老师还把自己在使用过程中总结出的一些小技巧,比如图层的选择、色阶的使用、衣服的着色、图层的移动以及快捷键的使用等等,传授给我们。赵俊英老师讲授了《网站建设技巧》,所用软件为Dreamwaver CS。主要包括总体策划、建立站点、静态网页制作、动态网页制作等内容。赵老师从最基本的知识给我们讲起,由浅入深。重点讲述了主页面的制作以及动态网页的制作。并就网页制作中CSS样式、导航菜单、、表单、留言本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感到豁然开朗。

张子仪老师讲授了《flash动画制作》。张老师首先讲述了flash动画制作的流程:编写剧本→角色设定与定位→分镜头设计→背景设计→原画与动画→合成→输出。张子仪老师在讲课中指出,好剧本很重要,是基础,一个好剧本必须故事完整,有创意,积极有教育意义,并且要有矛盾冲突和悬念。张老师通过三个案例:化妆品网幅广告、抬驴、相册,把flash动画制作的技术和技巧淋漓尽致地呈现给我们,生动而又有趣味性。

这几位老师通过具体生动的实例,把抽象的、枯燥的内容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生动形象。通过讲解可以看出,这几位老师对软件研究的非常深,非常透,他们的敬业精神非常令人感动。

三、对自己的一知半解感到惭愧。几位老师对软件掌握的熟悉程度超出了我的想像,对自己对软件的一知半解就感到满足感到惭愧。自己在工作中有时稍微取得一点成就感到满足,和这几位老师比起来,差距还很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最后,青岛市信息技术教研员臧方青老师对培训进行了总结,老师们一定要发现自己的兴趣点,用积极地心态,努力进取,在某一方面做的比较出色,游刃有余,从而赢得自己在学校的地位。

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培训 篇2

关键词:信息技术,骨干教师,专业成长

一、问题的提出

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使人类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有决定意义的因素, 其中在教育领域为教育提供了信息技术教育环境。所谓信息技术环境, 它包括硬件的设施如多媒体电脑、投影、音响、网络设备等和与教学活动、管理、交流等相关的软件系统如校园网、局域网、办公软件、课件制作专用软件等。在这种环境下, 教育成本被降低, 能创造出理想的教学环境, 也能提供丰富的教学活动模式等, 使教育的特点表现为:教材多媒体化、资源全球化、学习自主化、教学个性化、活动合作化、管理自动化以及教育虚拟化等。[1]所以无论从时代发展还是从教育的新特征来看, 开展信息教育, 培养学习者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都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从历史经验来看, 教育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师, 在于教师的态度、理念、水平等。对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说过:教师是变革的动力, 在传授人类积累的关于自身和自然的知识方面, 以及在开发人类创造力方面, 教师始终是主要的责任者, 始终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也就是说在信息技术环境下, 如果信息技术是威力巨大的魔杖, 教师就是操纵这个魔杖的魔术师。骨干教师在教育教学以及科研中都起着核心骨干作用, 他们是学校的骨干教师, 教师的表率, 教学的指导, 是学校的中坚力量, 也是学校教育事业的骨干力量。骨干教师作为学校中某一学科的教学骨干, 他们不仅要本身专业发展, 更要引领本组教师的专业成长, 他们不仅要善于反思教育教学中的各种问题, 而且善于学习各种新的教育理论、技术。所以, 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骨干教师的成长便是教育与技术发展的必然, 一方面利于骨干教师专业发展的突破, 另外也对其他教师成长为骨干教师提供借鉴, 从而提高整个教师队伍的素质, 以提高整个教育教学质量。在信息技术环境下骨干教师要快速成长, 就要认识到信息技术环境对他们提出的各种要求, 并使自己适应以及熟练驾驭。

二、信息技术发展对骨干教师的要求

1. 骨干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将图书检索技能和计算机能集合而成的一种综合能力素质, 是1974年由美国信息技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 (Paul Zurkouski) 最早提出的, 而且他认为信息素养就是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此后信息素养这一概念被广泛应用, 成为信息时代最流行的用语之一, 但是对它的认识却是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几乎是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种定义。目前大家普遍认可的定义是美国信息素养总统委员会所界定的:信息素养是指要成为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 它必须能确定何时需要信息, 并具有检索、评价、有效使用所需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也就是说信息素养是关于信息的综合能力系统。在信息化时代, 信息素养如之前的读写算一样是每个人所必需的, 它主要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伦理道德等。其中, 个人的信息意识强弱直接影响到信息的吸收过程, 所以说信息意识是信息素养的前提。在信息技术环境下骨干教师要实现专业的突破发展首先就要具备灵敏的信息意识, 才能迅速吸收信息知识, 熟练掌握信息技能, 并将知识技能灵活应用于教育教学中。信息知识是指有关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 各学科的骨干教师由于专业、时间的不同, 需要掌握与教学相关的信息知识, 如网络应用、相关软件、基本的系统知识等, 这也要与教师所在学校的信息环境密切联系, 要因时因地而宜。无论是信息意识还是信息能力, 最终都要落实到骨干教师的信息能力上, 即获取、处理、生成、运用等能力, 这是衡量信息素养的重要指标。此外, 在信息化条件下, 获得信息的途径更简捷, 内容也更丰富, 也难免出现了如黑客、网络安全、信息共享的版权、个人隐私、反动信息等等问题, 所以为骨干教师更应该注重信息伦理道德, 以身作则, 并渗透到日常教学中, 加强人文素养的教育, 让本组教师以及学生正确认识、对待和处理好信息技术这把双刃剑。

2. 骨干教师必须引领教师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 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 教育理论的发展, 教师必须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 以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此, 教师要是终身学习者, 受动者, 合作者与导师。[2]信息技术的发展, 知识爆炸及更新的速度加快, 终身学习成为每个人的必备修养, 终身教育成为必然。教师是最先感受到终身教育的, 教师已经不能依赖一次教育而终生受益, 必须根据社会发展而不断学习。所以教师首先要将自己定位为一个终身学习者。

原来骨干教师与其他教师一样, 主要是作为传播者角色存在的, 他们将课程专家精选的知识传达给学生, 考试也无非是这些内容。这就使得教师的工作简单机械, 教师也容易放松自我继续学习, 教师工作往往被人认为只是重复复述而缺乏创造性, 教师的专业性也一直存在着争议。人类的知识浩如烟海, 选在教科书中的只是微乎其微的一部分, 信息知识的爆炸更使知识更新速度加快, 仅凭陈旧的课本知识是很难培养出灵活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的。所以问题的关键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 这样在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的过程中, 教师可根据学习时间、地点、内容的不同而自主设计与开发信息资源, 这既切合学生的实际, 也能真正体现出教师专业的自主性。骨干教师是本学科教学的权威, 他们要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本学科的教师往往以他们马首是瞻, 所以, 在这一方面, 骨干教师当仁不让的要成为倡导者。即从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信息资源的设计者和开发者”[3]。作为传播者时, 教师主要是课堂的主讲者, 将知识灌输给学生, 教师只需将所教知识提前准备即可, 这也限制了教师思维的发散及进取精神。信息技术环境下, 教师成为信息资源的设计者和开发者, 设计与开发的资源也不能仅凭权威强行灌输给学生, 而是作为导师, 辅导、支持学生, 并与他们交流, 师生间平等的关系加强。

3. 骨干教师要尤其重视教育观念的转变

教育观念直接影响到教师教学的方法、对师生关系的认识、对信息技术的态度等,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求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师生关系等都要有所改变。如果教师的教育观念仍是应试教育, 以权威者的身份与学生相处, 是与信息技术发展在教育领域中的发展不相匹配的, 不利于教师成长, 也不利于教育的健康发展。因此骨干教师首先要具备终身教育、个别化教育、创新性教育的观念, 以现代的教育观来认识教育的信息化[4], 给其他教师树立良好的榜样。

4. 骨干教师要加强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兴趣, 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 那你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幸福道路上来。只教不研的教学只是原有经验的不断重复, 很难有所升华与突破, 所以, 教研对本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对教师专业发展都有着其重要的作用。骨干教师自己首先要认识到研究的重要性, 并能“对教育教学活动中出现的实际问题, 特别是课堂教学中的具体问题保持专业的敏感性”[5], 这就要求骨干教师要具备制定教研计划、确定教研课题的能力, 特别是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探索, 因此骨干教师必须自觉学习现代教育理论, 如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技术学等, 充实自己的理论修养, 让教育教学更符合科学根据。

5. 骨干教师的知识结构要实现多元化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在短期内掌握大量的信息成为可能, 教学也很难仅仅局限在各个单独的学科内进行, 肯定要跨学科而且是多种学科整合, 因此, 单凭丰富的本学科知识已经不能满足要求。这样, 要想满足教学的需求, 就要求知识结构的多元化。如一个历史教师, 除了要掌握历史知识及计算机知识外, 还要涉及地理, 政治, 语文甚至数学, 农业等等知识。此外, 骨干教师要利用网络获取、交流、传递信息, 还必须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 才能获得更广泛的知识。在教育信息化中, 中学生心理、人际交往、道德规范等都会发生某些变化, 如人际交往的淡化、性格的孤僻、各种网络道德问题等, 这些都是教研的重要内容, 这都要求骨干教师根据自己的知识与能力, 重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与教育, 更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等。

信息技术环境给骨干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良好环境, 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那么骨干教师又应该如何利用信息技术环境及其所提供的条件更快速的成长呢?

三、信息技术环境下骨干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

1. 自我学习是骨干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在前提

骨干教师的能力与水平不仅依赖于他们对教育的热爱, 更重要的是他们成年累月的勤奋学习与实践, 为他们积累了深厚的知识底蕴, 才使他们在教育教学中得心应手, 成绩斐然, 成为学校中的骨干。在新的信息技术环境下, 骨干教师仍会坚持自我学习, 不断超越自己, 这是骨干教师成长的基本前提。

2. 学校要具备相应的软件和硬件条件是骨干教师专业成长的外部前提

信息技能的提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因此需要学校搞好软件、硬件建设, 营造一个有利于教师信息素养提高的良好外部环境, 否则, 教师学到的理论知识无法应用便会荒废, 也就谈不上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成长。

3. 教学实践中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骨干教师专业成长突破的主要途径之一

有学者认为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理念相整合应用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是体现新型教师独特性的核心职业素养。那么什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通过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它既是一种教学方式, 也是一种学习方式,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并不是二者的简单相加, 而是互相融合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既要实现信息技术的目标也要实现学科的教学目标, 是“双向整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既要具备学科知识又要具备信息技术的知识, 要求是很高的。虽然我们在轰轰烈烈的喊口号要进行整合, 但是在实际中, 大家都在各行其是, 并没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标准说明什么是整合, 怎么整合才是科学合理有效的。就是说, 口号虽响但不具备操作性, 仍处在探索阶段, 需要有良好素质与能力的教师来承担这个重任, 骨干教师作为本学科的骨干自然是当仁不让地挑起这个重担。骨干教师努力在具体操作性问题上进行探索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积累信息技术与学科以及教育等的知识, 这一过程本身就是骨干教师成长的过程。另外, 骨干教师在探索中自觉承担承上启下的作用, 将专家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距离拉近, 不仅促进实践能力的提高, 也促进了他们科研能力的提高。在探索整合的过程中, 骨干教师的知识积累、经验积累、教学能力、科研能力都会有所增加与提高, 从而促进骨干教师的专业成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在达到最终的全面改革前, 肯定会出现更先进的技术, 这样又会发生某些变化。在这个不懈追求的过程中, 骨干教师要根据试验探索, 积累宝贵的经验和财富。

4. 信息技术环境下骨干教师成长的另一条主要途径是培训

高对改正自己错误动作的信心和果断性。在学习的过程中, 小组每位成员也可以相互提供学习建议, 激发他们参与体集体, 积极讨论的主动性。垫上运动的结束部分用小组评价法。

教师要让每个学习小组进行组内、组间的沟通交流, 互相交流学习心得。这里要指出的是, 在学习新内容时, 教师要把评价的重点放在对动作学习方法的讨论和评价上, 这时候主要是让每个小组交流不同的学习方法, 这样可以引导同学之间进行交流沟通的主动性。在一个内容学习的中期, 在部分同学已经掌握了基本动作要领时, 所开展的小组评价法要注重在小组的合作上, 即主动地帮助和保护同学, 尽可能多地创造时间给学生进行交流。在学习的后期, 这时候的小组评价法就要对学习的效果进行总结, 着重引导学生的每一个观念, 在得到了同伴的帮助下, 自己心理上的变化, 安全感增加, 友谊增强, 在这样的情况下, 自己也学会了去主动帮助别的同学。

参考文献

[1]陈海仲.如何调动初中学生体育课学习积极性[J].中国科技信息.2005 (11) .

[2]王为民.体育教学与意志培养[J].福建学校体育卫生.1997 (3) .

[3]高平.素质教育与课堂教学[M].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1.

[4]季浏等.体育教育展望[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杨荣华.意志研究的缺陷和对策[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6]王文芳.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几种途径[J].河北教育.2001.

赵林 (1973—) , 男, 河南省西华县人, 硕士。漯河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主要从事体育教育和社会体育研究。

为了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各国都十分重视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在培训的内容上, 原来主要是进行技术培训, 而且许多培训重复设置, 又没有相应的设备进行练习, 以至于培训成了完全的计算机知识的灌输, 不仅没有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还引起他们的反感。在教师培训中技术培训与教育理论及教学实践脱节的问题, 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并开始探索更为合理有效的培训内容。在培训的方式上, 不论是以培训机构为基地还是以教师任职学校为基地, 只要是切合教师教学的实际, 都是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的。采取哪种培训方式, 要根据培训内容, 培训所需的条件等合理确定。

总之,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教师发展提供了新的时空特点、新的途径、新的模式。如何实现信息技术支撑的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如何实现在信息化环境下的学校与老师、学校与学生、老师与学生和谐、高效的发展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通过对信息技术下骨干教师的研究既有利于骨干教师本身的专业成长, 也有利于整个教师队伍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向永.机遇与挑战:信息化教育的理念与模式——访华东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博士生导师

祝智庭教授[J].中小学电教.2003,

[2]朱永海.论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

[3]黄宇星.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角色与能力结构分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 (6) :122-124.

[4]李立新.教育信息化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建构[J].教育信息化.2004,

[5]周丽蕊, 黎炳学, 卫发昌.校本教研中骨干教师的角色定位与重塑策略[J].教育科学论坛.2 0 0 6, (4) :3 6-3 7.

作者简介

聊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 硕士, 主要从事教师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上接第293页

市。却有一些城区无法比拟的资源。如能因地制宜, 发动学生, 自己动手, 创造条件, 完全可以变弱势为优势, 保障一些课程的顺利开展。如关于生物学实验材料的来源问题, 一方面可通过发动学生到野外采集,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带领学生利用综合实践课或课余时间创建自己的生物园, 让生物园为生物学实验课提供材料。这样既解决了实验材料的经费问题, 又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 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参考文献

[1]吴济清.把握教育发展走势,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J].教育财会研究.2000, 1:51-

[2]郑宏波.城乡义务教育不均衡发展的现状分析[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9, 6:10-

[3]黄正新.别让农村孩子输在起跑线上[J].青年教师.2005, 4:54.

[4]许丽英, 袁桂林.农村教育资源配置现状调查与优化对策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6, 6:57-62.

[5]胡向东, 曹雪平.地区经济发展差异与教育资源配置实证研究[J].金融经济.

作者简介

张璇, 苏州大学基础医学与生物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生物教育。

参考文献

[1]刘向永.机遇与挑战:信息化教育的理念与模式——访华东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博士生导师祝智庭教授[J].中小学电教.2003, (8) :4-8.

[2]朱永海.论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 (3) :110-112.

[3]黄宇星.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角色与能力结构分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 (6) :122-124.

[4]李立新.教育信息化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建构[J].教育信息化.2004, (2) :22-24.

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培训 篇3

为保障这项基础工作的顺利进行,省农业部门成立了吉林省万名骨干农村信息员培训计划领导小组,加大了培训资金投入,紧紧结合国家阳光工程培训、省万名“兴农带富之星”等培训项目计划的实施,充分发挥政府专项培训资金作用,并在农业农村信息化专项资金中安排一定比例专项用于万名骨干农村信息员培训计划,保证了这项计划的顺利完成。经过3年努力,到2013年年底,我省万名骨干农村信息员的培训计划顺利完成,有效提升了农业农村信息体系基础实力,促进实现以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省农发行全力支持粮食收购

省农发行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玉米、大豆临时储备收购政策,把做好政策性收购资金供应、确保粮食收购不出问题作为全行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全力以赴支持好粮食收购。为保证政策性收购资金及时、足额供应,省农发行设立办贷“绿色通道”,简化办贷程序,实行贷款一次审批、分次发放,提高办贷效率;收购启动时,先向库点提供3~5天的铺底资金,按收购进度提供后续收购资金;逢节假日适当增加投放额度,确保收购资金不断档。截至2013年12月2日,省农发行已发放贷款6亿元,支持收购粮食10万吨。

全国农村要素流转信息化服务平台开通上线

2013年12月31日,专门专注于农村要素流转的综合性互联网门户———“全国农村要素流转信息化服务平台”(www.crpft.com)在北京正式上线。今后,全国各地的农村土地流转信息、集体资产处置信息、涉农企业股权和知识产权交易信息等市场供求信息,都可以在平台上登记、统一发布,农村要素资源信息将在全国范围内实现高效对接。据了解,由北京农村产权交易所推出的“全国农村要素流转信息化服务平台”,除了信息服务以外,还将为没有建立农村要素流转服务机构的各省市县提供网络竞价或招标、项目挂牌、动态报价、交易管理、保证金及交易价款结算等“交易服务”。同时,依托平台资源,还提供展览展示、中介服务、咨询策划及投融资服务等增值服务。

临江市2013年~ 2014年冬春农业科技培训活动全面启动

信息技术骨干班培训总结 篇4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

记得宋涛老师说过,一个人除了会做还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工作意愿(动机),即要自动自发。所谓的自动自发不是一个口号一个动作,而是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责任心,在接受工作后应尽一切努力与想尽一切办法把工作做好。这正是我参加这次学习的动机。我自豪能有这样的机会倾听专家的讲解、听他们的指导,我懂得这个机会来之不易,所以我十分珍惜参加培训的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半学期的学习就要结束了,回想着这一路学习的点点滴滴,仿佛就是眼前。本次学习我深深的感到,本次培训的宗旨正好体现了十七大的“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观点,我学到的不仅是知识、技能,最重要的是学会了一种新的学习方法,为我终身的继续学习,为我以后能够更好的工作,创造了极好的条件和基础。虽然时间并不长,通过学习对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了,不但提高了我的综合素质,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反思、总结。

一、提高专业知识与基本技能。

在第一阶段的专业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学习中,南京师范大学李艺老师和南京航空大学潘梅园老师讲解了关于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解读和数据库基础原理的课,感触颇深。

王昊教师将枯燥的FLASH课堂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将FLASH的技术点点地渗透到我们心中。除此之外,虞继文老师给我畅谈了“用心设计更出彩”,分享了“同课异构”的一些精彩片段。在大谈“有效教学”的今天,我们再一次领略了教师如何去“教”,如何会“教”的真谛。当然,还有很多位老师的精彩讲座都让我们受益匪浅,提升了我的专业知识与基本技能。

二、实践中反思,反思中实践

论语中说:“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我们的教学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思考,不断的求进,做一名科研型的教师。在第二阶段的学习中,我们进行的是实践学习,就是进行区与区间的交流开课,听课及评课的学习。新世纪教育工作者应具备最先进的教育理念及驾驱课堂的能力,在40分钟内进行有效教学,在教学中不断进取。努力熟悉新教材,领会“新形势下学校和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与确立”,把握信息技术科教学的特点,在教学中要不断地研究教材、钻研教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要积极开展信息技术的兴趣小组活动,让信息技术教学向课外延伸,使学有兴趣,学有余力的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通过互相听课,互相评课,提出优点及不足之处,让老师们的专业水平、教学水平与教学经验得到更大的提高。在评课过程中各位老师各抒己见,将自己实践过程中遇到的案例和理论融合起来进行了深刻的阐述,一个个教师的点评,一次次的学术交流中,我的专业专业知识与经验日益增长。

三.撰写论文,提升专业素养与综合素质。

教师要养成及时总结的习惯,要及时捕捉自己所听到的、所看到的、所读到的、所经历

到的有价值的东西。在第三阶段的学习过程中,专家和老师给我们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从论文选取的范围,到标题的选择,到提纲的拟定,到定稿修改,让我明白要写好一篇论文,每个环节都需要注意些什么,这为我以后写论文指明了方向。

我的论文指导教师聂校长在认真听取了我的论点后,对我的论点与论据作了很详细的分析与讲解,通过一次又一次的电话交流、Email的互换,终于将我的论文圆满落成。在学习的过程中,及时总结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并将其上升到理性的认识,从而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提升专业素养与综合素质。

十七大指出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一位优秀的教师既需要有扎实的学术根底,广阔的学术视野,不断更新知识、追逐学术前沿的意识,又需要把握教育的真谛,了解学生发展的规律,掌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具备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对学生认真负责的品质。以主人翁的心态投入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只有不断挑战自己、超越自己,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成为适应二十一世纪的学习型创新人才。

自我成长。欲给学生一滴水,老师先要有一桶水,尤其是在当今知识更新非常迅速的年代,为更好地适应教学工作,我通过自学并取得了本科文X。我明白:今天的学习就是为了明天的工作,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就是为了更好地干好教育工作。教到老,学到老,才会永远站在教育领域的前端。凭着我勤奋刻苦的学习,在这一年中,我撰写的论文、教学案例获得一个国家级一等奖,一个国家级二等奖,两个省级二等奖和两个市一等奖的成绩。这学期中,我建立了自己的个人网站,促进个人成长。

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培训 篇5

8月18日~8月20日,我有幸参加了潍坊教科院组织的假期信息技术学科的骨干教师培训活动。整个培训日程安排得很紧,虽然整整三天的时间,但内容很丰富,感觉很充实。我很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按时与会,并且对每堂课都听得很认真,也积极参与了小组讨论交流活动,感受颇多,受益匪浅!

这次培训活动的主要培训内容是以初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教学内容研究和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为主,通过示范课、专家点评、双向互动的培训流程,对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内容的整合、三维目标的实现,学科美学价值的挖掘以及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结构、流程的构建进行全面培训,从而落实“自主、合作、互助、探究”的为主要标志的优质高效课堂的教学要求。

为了将这次培训的主要内容贯彻落实到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学习体会总结如下:

一、通过参加这次培训,我对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有了更加准确、深刻的认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创新性)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目标为培养—发展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巩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形成—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强化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课程的核心重新定位为“技术价值”,也就是以提高学生的技能为教学核心,并培养、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通过参加这次培训,我对教材有了全新的认识,重新明确了教材的使用方法。

无论何种学科,只要是一名合格的教师,就应该全面把握教材的体系结构,知识分布。不仅是对于正在进行的这部分内容应该把握好,还应该对整个学段的教学内容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和把握。教师把握好所教内容在整个体系中的位置和前后联系,有助于明确教学目标、掌握教学中的重难点,更好地形成教学设计,更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面,这次培训活动从重视教学原则、普及常用教学法、强化教学常规以及重视教学评价等方面重新进行了学习与讨论,感受颇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1.课堂导入简短、高效,选择合适的主题,并围绕主题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在情境中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课堂教学语言简练、情境描述生动、环节过渡自然、专业术语规范、设问小结清晰。善于运用生动的表述、形象的比喻将抽象的计算机知识通俗化、情趣化。

3.选择合理的方式和时机进行讲授,控制讲演时间,教师的演示操作熟练、动作规范。教学目的明确,重点突出,能抓住关键,突破难点,对教材的深度、广度把握准确。

4.教学程序严谨。引入、讲授、分析、练习巩固、小结等各环节体现充分,有条不紊。教学节奏感强,教学密度适当。

5.按照教学过程的展开和学生学习进度逐步呈现板书,使教材成为学生有效学习的工具,要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学习操作。

6.重视师生互动,围绕教材重点、精心组织少而精的教学提问。要及时发现、总结、提炼学生中有价值的学习经验、多样化的操作方法、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

7.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应用于操作演示、作品展示等环节要遵循精简、有效原则,要充分保证教学过程的流畅性和节奏感,要把握控制的时机和方式。

8.坚持精讲多练原则,课堂练习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探索和自我拓展的空间。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操作进度,结合遇到的不同问题进行个别和集中指导。

9.注重课堂上的即时评价。选择恰当的时机,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等多种方式开展评价,同时引导学生能正确评价自我和评价他人,正确对待评价结果。

10.注重小组式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11.注重将其他学科知识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渗透与整合,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同时,巩固和提高了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水平。

12.结合课堂所学的知识、技能和学生的表现等进行课堂小结。

四、在这次培训活动中,重点学习了信息技术学科的“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模式和分层次教学,自己头脑中的理论丰富了不少,下段教学的开展也有了新的思路。

其实无论何种学科,“自主学习”的有效落实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自主学习”其实就是自我意识和信心上的“能学”,学习动机上“想学”,学习策略与方法上的“会学”,意志上的“苦学”。而教师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引导方可成功地进行教学:在课堂上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在内容上要贴近并丰富学生的生活;在教法上注重“因材施教”以及分层次教学。“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需要教师在课外下足够的工夫,多注重知识的日常积累与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

而分层次教学的应用,需要教师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前提下,充分把握学生,做到科学分组和小组管理动态化,教学设计要用心,教学目标制定要实用,才能将“分层”有效落实。

科室骨干护理技能操作培训信息 篇6

为了继续贯彻落实卫生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为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落实基础护理,规范护理行为,改善护理服务,保证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我院护理部积极响应这一活动。2012年三季度7月2日-6日,对在岗的14位科室护理技术骨干,举办为期五天的半脱产科室骨干护理技能操作培训班。此次培训项目有密闭式静脉输液,静脉输血,肌肉注射,患者搬运法,压疮的预防与护理,床上洗头。

培训过程中,大家互相学习,注重培训操作中的细节。考核结束后,各组组员踊跃发言,气氛活跃,对自己在操作中有所困惑的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探讨、解决。各组组长对此次培训做出总结,由操作考核老师做最后点评。

此次科室骨干半脱产培训效果比较好,各人员遵守纪律,积极参加培训,无迟到、早退,按时到岗,但考核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通过考核老师的点评可以看出很多细节性的操作容易被忽略,往往因小而失大。

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培训 篇7

关键词:“双师型”教师,双师素质,可持续发展,服务社会

经济社会的发展, 对高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 高等职业院校必须加快改革, 强化特色,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开展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旨在促进高等职业院校加强内涵建设, 深化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教育行政部门完善对高等职业院校的宏观管理, 逐步形成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为引导、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持续、稳定、健康发展。[1]教育部 (教高[2008]5号) 文件表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评估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教育质量的关键, 是高职人才培养的需要, 也是高等职业院校生存和发展的重点。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建设一支业务精干、意识超前、充满活力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本文通过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在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中的一系列发展变化, 分析“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一、骨干高职建设给学院带来的发展变化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秉承“有限的学历教育, 无限的社会服务”的办学理念, 经过多年的扎实发展, 通过了国家骨干高职院校评估。通过此次难得的机遇学校加强内涵建设, 加大力度建设共享型综合性开放式的哈尔滨职业教育园区, 全体教职工也充分地认识到了职业教育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现有校内专任教师367人, 校外兼职教师242人, 校外兼课教师52人, 所占比例适中, 如图1所示。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的年龄结构为, 35岁以下194人, 36-45岁210人, 46-60岁245人, 可见,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以中青年教师为教学主要力量, 他们不但年富力强而且善于学习、思想活跃, 教师的年龄结构, 如图2所示。

其中, 具有专业技术职务的为359人, 具有职业资格证书为213人, 具有双师素质的为231人, 双师素质教师占45%并呈上升趋势, 如图3所示。

二、建设骨干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措施

1. 加大力度, 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上有计划、有步骤地突出建设重点专业, 加大核心课改的支持力度。学院现有招生专业42个, 其中国家级重点专业6个, 省级重点专业8个, 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 省级特色专业3个。在学院的大力支持下组织了64门核心课改, 并且还在不断的发展完善中。同时,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还制订了科学规范的、适合本校特色的、切合实际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方案及中长期“双师型”教师建设规范。

2. 放宽教师引进渠道

建立了行之有效的机制, 并放宽了教师的引进渠道及标准。与时俱进的教师引入渠道即在引进高学历研究型的博士、硕士的同时, 也可以调入一些有多年实践经验的高素质的技能型的行业企业精英, 以特殊人才引进的方式, 不以学历高低为唯一标准, 而是以他们在专业领域的经验、资历、影响力来作为依据。

3. 加大培训的力度

重视对专业教师的培训, 近几年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陆续分期分批对专业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或派到企业顶岗实习。同时, 还建立了相应的监督、考核制度, 通过走访、回访、校企交流会议、培训归来人员汇报等方式, 使培训效果得到保障。

4. 采取相应的激励机制

一方面,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对挂职锻炼和参加培训的教师进行考核, 保证质量;另一方面, 对于在工作中成绩突出, 社会服务良好的“双师型”教师在评职称、评先评优、教师节奖励等方面进行倾斜, 以激发全体教职工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 使广大教师都能自觉地投入到专业培训、挂职锻炼等工作中来。

5. 建立一支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

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尤其是在各门核心课改中, 都要求要有相应的行业、企业专家专业技术人员参与或作为顾问指导, 避免形式主义, 把课改的成果实实在在地体现于教学中。同时, 在课改小组中, 青年教师还可以把握机会多向行业企业专家学习, 来提高自己实践经验促进年轻教师加速成长为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而由于课改有了行业企业技术人员的参与, 培养出来的学生因为技能性强、学习能力强等优势, 也更受企业欢迎, 就业就得到了保证。另外, 行业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在高职院校的兼职, 又提高了相应的理论水平, 能够更加规范的进行教学, 服务于企业, 从而达到共赢的目的。

三、骨干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1. 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持续推行课程改革, 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要将企业技术人员参与专业实践教学制度化, 参与到教学质量的评估中来。不但要把企业“请进来”, 更要让本校的专业教师“走出去”, 派专业教师定期去企业进修学习, 提升教师的“双师化”素质。

2. 以高职教育集团为平台

2012年10月, 由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牵头, 围绕黑龙江省“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建设规划和哈尔滨市“北跃、南拓、中兴、强县”的发展战略, 哈尔滨职业教育联盟成立了。哈尔滨职业教育联盟成立后, 学院积极开展校际合作, 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对口援助10所高职院校、5所中职学校、2所技师学校, 在交流合作过程中提升学院办学实力, 社会辐射力和影响力。

3. 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的生存与发展作为根本来考虑问题、规划设计、执行落实。对于骨干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来说, 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在具体实践上要以教师和学生的生存、发展为最大根本, 要以教师和学生的生存、发展为最高准则, 处处为教师和学生着想。[3]

总之, 无论对于普通的高职院校还是骨干高职院校,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都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只有不断地通过更新思想观念、共建职教平台, 坚持“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原则, 和实时反馈的校企合作过程, 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措施、更好地进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并使“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步入又好又快的发展轨道。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通知 (教高[2008]5号[) Z].2008.

[2]王学民.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J].教育与职业, 2011 (11) .

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培训 篇8

【摘要】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促进学校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如何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也是各学校长期探索的一个课题。本文从骨干教师引领这个角度出发,从结对互助、示范引领、个性化备课、做实培训、以赛促教等五个方面简要阐述了青年教师成长的方式和途径。

【关键词】青年教师;专业成长;骨干教师引领;方式;途径

【中图分类号】G424.2 【文献标识码】A

青年教师是一所学校的生力军,同时,青年教师又会因为经验不足而成为学校的“短板”。如何有效规避“短板”,使教师群体均衡发展呢?每所学校都会有一批有经验的骨干教师,学校可以充分发挥名师的骨干、带头、示范、辐射、引领作用,引领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一、师徒结对,互助成长

青年教师有丰富的知识基础,但他们的教学经验相对不足。因此,青年教师需要有经验的教师指导和带教。对刚参加工作1—2年的新教师,可选派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的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等骨干教师进行“入门”带教。对部分参加工作3—5年的青年教师,可挑选校内优秀中青年教师、教学名师等,进行“稳定期”示范。提倡一位“名师”带几个徒弟,也可以一个徒弟拜几个师傅。在“师带徒”的过程中,要求徒弟积极听师傅的课,实地感受教学过程,学习成功经验,刚开始可完全“拷贝”师傅的做法,一段时间之后再融入自己个性的创新;同时师傅也要主动听徒弟的课,了解徒弟的专业成长情况和不足,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在期末考核时,实行师徒捆绑评价。这样在骨干教师的带动下,一批新的“骨干教师队伍”就会迅速成长起来。

二、“四课联动”,示范引领

所谓的“四课”,一是“青年教师诊断课”,即先由青年教师执教一节展示课,学校骨干教师团队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出切实有效的帮扶措施。二是“骨干教师示范课”:发挥骨干教师优势,针对青年教师存在的问题精心备课并提供示范课,青年教师观摩后逐人交流观摩感受,挖掘授课“亮点”,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三是“跟踪矫正课”。骨干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跟踪听课,结合研讨、评议情况,分析授课得失,指导授课教师完善教学设计,改进教学方法。四是“反思汇报课”:青年教师经过听评课的磨练、示范课的引领及个人的感悟,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上好汇报课。

“四课”活动是一个螺旋上升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骨干教师的示范课起了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而青年教师通过参与 “诊断课——示范课——跟踪课——汇报课”等“四课”联动研讨活动,能迅速激发起参与教研的内在动力,加快成长步伐。

三、个性备课,突出实效

为保证让骨干教师、有经验的教师拿出主要精力培养青年教师;优秀教师有时间和精力去研究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个性教学模式,可以进行备课制度的改革,减少机械、重复性的备课,研究实用高效的、新的备课形式,把教师从繁重的抄写备课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一方面,学校可根据教师的教龄和授课水平确定不同层次的备课要求,青年教师和有经验的老教师有所区别;一直从事某学科教学的和刚刚改教某一学科的也要有所区别。这样分层要求就使得骨干教师有了更充足的时间钻研教材与教学反思,他们个性鲜明的教学特色也成为引领青年教师成长的宝贵资源。另一方面,在骨干教师的引领下开展集体备课。以“生成备课”为着力点,采用青年教师个人备课和年级组集体备课相结合的方法,青年教师个人备课的教案,由年级组集体讨论修改后作为执教教案,实现协作备课。

四、各展特长,做实培训

每位“名师”都有自己的一技之长。有的擅长组织教学,有的擅长阅读教学,有的擅长写字教学,有的作文教学最拿手。每学期开始,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及访谈等形式向教师征询培训内容,就教师在平日教学中产生的困惑及目前在教育教学中急待解决的问题,来确定培训专题。也可通过调研让教师自己选择培训者和培训对象,青年教师可以选择自己的培训导师,在某一方面有专长的教师也可自我推荐,并确定自己培训的对象。

学校可根据教师的需求组织本校在班级管理、学科教学等方面经验丰富的老师给全体教师做讲座和专题报告。让骨干教师介绍自己平时积累的教育教学小技巧和金点子,使青年教师直接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这样一来,作为培训者本身是一个梳理、总结、升华的过程,对于受培训的教师也是一个收集新信息、学习新知识、思考新问题的过程。

五、以赛促教,搭建平台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教师基本功大赛、优质课竞赛等方式,搭建青年教师成长平台,使青年教师能迅速脱颖而出。通过竞赛,骨干教师可以充分了解青年教师的现实状况,为进一步的指导提供依据;通过竞赛,青年教师之间能增进理解,相互信任,有助于集体合作,营造了良好的教研氛围;通过竞赛,青年教师之间能产生互相寻找差距的竞争意识,有助于形成学习别人的经验,吸取别人的失败教训,用别人的方法对比自己教学、改进自己教学的良好教研氛围。这样的竞赛活动,还能促进青年教师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及成熟有效的教学模式,进而成长为成为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

当然,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方式和途径还有很多,比如集中式专业培训、走出去跟班学习等等,但结合校情、依托校本、挖掘本校优秀教师资源是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最直接而有效的

途径。

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培训 篇9

班》有感

东营市胜利第十三中学 周爱红

2013年9月26日我参加了东营市教育局在东营职业学院学术报告厅举办的《东营市教育信息化管理干部及骨干教师培训班》,听取了东北师大钟绍春院长《信息技术支持学习变革与创新》和王淑文教授《“整合”教学的梳理与审视》报告,收获颇丰,感受良多。

钟绍春院长从国家《刚要》贯彻的高度和国际人才竞争的视野,说明了目前中国教育改革现状的必要和迫切;从信息技术应用的四个阶段(1、平移性应用

2、按整合点应用

3、学习方式变革应用

4、智慧应用)和理想课堂(三要素:

1、主动学习

2、快乐学习

3、提升智慧)的创建,提出了“思路决定技术的应用水平”的观点,希望大家转变思路,用提升育人智慧的“育人教育”来变革教人知识的“应试教育”;从构建理想课堂的思路到如何破解当前整合的迷局与困境,提出了教师应思考“值得让学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或值得让学生思考和研究的任务”,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协作性,在问题的解决(或任务的完成)过程中,体验信息技术的丰富、便捷与高效,体验成功的快乐和愉悦,培养创新的智慧与方法;从国家“三通两平台”的信息化环境创建到教师网络学习空间的重点工作,体现了信息化促进、引领教育现代

化的日新月异和关注重点是教师,核心工作是备课环境的革命性变革和信息技术支撑教师高效率的智慧的愉悦的应用,最终目标是落脚到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和学生智慧的提升。

听了钟院长的报告,有茅塞顿开之感。我们多年来围绕着技术应用的努力与困惑,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来形容,却被钟院长的“思考教育问题的解决”来破解了,我们教师应试教育的知识教学,也被提升育人智慧的“育人教育”所提升了,这时我就有了新的奋斗目标和方向了,可以形容为“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王淑文主任以提高学科教师“整合”能力以及学科教师“整合”优秀案例的打造为切入点,对“十一五”以来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进行了精辟的论述。

此次培训在贯彻落实《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培训 篇10

1、基地简介

主持人:黄静华,上海市德育特级教师、上海市中小学班主任专业委员会主任、第三期“上海市普教系统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德育二组主持人。

基地以提高班主任专业化为方向,开展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聚焦的现代班集体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使受培训对象成为具有示范辐射作用的市区“班主任名师”。

2、招生对象及条件

招生对象: 以中小学(含中职校)在职班主任为主,也欢迎有志于班主任工作研究的学校德育管理者、区德研员参加。

招生条件:

(1)具有市教委规定的基地招生对象的共性条件。

(2)年龄在40周岁以下(特别优秀者年龄可适当放宽)的中学一级或小学高级教师,具备5年及以上班主任工作年限。曾参加过上海市班主任带头人工作室的学员,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3)具有较强的专业素养。积极有效地履行班主任各项职责,创造性地开展班级集体建设工作,充分发挥人生导师的育人功能,建班育人实效显著。本人或所带班集体曾获得区级或区级以上荣誉称号。

(4)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遵循教育规律,聚焦改革创新,求真务实,好学进取,积极开展科研活动,善于以科研促工作。曾主持或参与区级或区级以上的课题项目研究,或在正式刊物上发表论文,或获得过区级或区级以上的科研成果奖。

(5)具有较丰富的带教经历。充分发挥骨干班主任的引领作用,积极开展各种类型的带教培训工作。曾承担校级以上(含校级)班主任培养任务,带教成绩明显。

3、联系方式 联系人:叶文婷

联系电话:64163490 *** 材料报送地址:上海市徐汇区茶陵北路21号1号楼101A室 电子邮箱:xueshzuowen@163.com

4、学员选拔方式

面试时间:(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面试地点:上海市尚文中学(黄浦区花衣街12号)面试方式:自我介绍、专家答辩

【二】 上海市班主任工作研究实训基地(二组)

1、基地简介

主持人:陈镇虎,上海市德育特级教师、上海市中小学德育研究协会副会长,第三期“上海市普教系统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德育一组主持人。

基地以提高班主任专业化为方向,以班主任骨干高端培养为目标,以打造让学生喜欢、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的“人生导师”为重点,聚焦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的现代班集体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开展教育转型背景下班主任专业发展的现状调查和决策建议,充分发挥基地引领、示范、辐射和孵化功能,使受培训对象成为具有有影响力的市区“班主任名师”。

2、招生对象及条件

招生对象:全市中小学(含中职校)在职班主任及区德研员。招生条件:

(1)年龄在40周岁以下的中学一级或小学高级教师,具备5年及以上班主任工作年限。在基地学习期间,能始终立足班主任岗位。男教师担任班主任的,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2)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能在教育教学中自觉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敬业奉献,为人师表。(3)具有较强的建班育人能力,本人或所带班级曾获得区级以上荣誉或奖项。上海市“十佳”班主任、上海市优秀班主任、上海市班主任带头人工作室学员优先考虑。

(4)具有一定的理论功底和德育研究能力,并在德育科研方面取得较为显著的成绩。

3、报名方式 联系人:叶文婷

联系电话:64163490 *** 材料报送地址:上海市徐汇区茶陵北路21号1号楼101A室 电子邮箱:deyushixun@sina.com

4、学员选拔方式

面试时间:(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面试地点:上海市沙田学校(兰溪路51号)面试方式:自我介绍、专家答辩(共5-8分钟)

【三】 上海市德育管理与少先队工作研究实训基地

1、基地简介

主持人,洪雨露,上海市特级校长、特级教师、全国优秀辅导员、全国少先队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建国六十周年为少先队工作作出突出贡献奖获得者、全国德育工作先进。

上海市德育管理与少先队工作研究实训基地是以本市优秀的中小学少先队辅导员、分管德育和少先队工作领导以及区级层面的总辅导员、教研员为对象的实训基地。基地常设在上海市徐汇区向阳小学。在前四期基地学员中涌现出全国级优秀辅导员9人,市级优秀辅导员16人,市辅导员带头人工作室主持人7人,有21人经过市高评委的审定被评为中学高级教师。

2、招生对象及学员人数

基地以中小学少先队辅导员,中小学分管少先队工作的领导,区级层面的总辅导员、教研员为招生对象。报名学员需有较高的思想政 治素质、较强的专业能力和比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并具有从事德育管理或少先队工作5年及以上经历。

3、联系方式 联系人:徐晶

联系电话:***

4、报名材料报送方式

请将报名的书面材料(一式三份)报送到基地办公室,电子稿同期发送到基地电子邮箱。

地 址;徐汇区向阳小学(上海市徐汇区襄阳南路388弄15号)邮 编:200031 电子邮箱:xyxxtony@163.com

【四】 上海市德育课程研究开发实训基地

1、基地简介

主持人,张人利,静教院附校校长,上海市后“茶馆式”教学研究所所长,上海市第一、二、三期德育实训基地和名校长培养基地主持人,上海市特级校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兼职教授。

基地以静教院附校为实施依托,以提升学员课程育人的能力为主要目标。

2、招生对象及条件

有志于进行课程育人研究和实践的教育工作者,以初中、小学校长,副校长为主,也欢迎区德育室主任、德研员、学校教导主任参加。其中,副校长、教导主任不限于分管德育。

3、联系方式

联系人:陈丽星 电话:33530607 手机:***

4、报名材料递交

地址:上海市海防路374号“张人利工作室”(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中学部)邮箱:hcgyjs@126.com 邮编:200040

【五】 上海市思想政治课研究实训基地

1、基地简介

主持人:周增为,上海市政治特级教师,现任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主任。

基地培养方向: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引领,彰显德育课程价值。基于课程标准,致力于学科核心素养培育。以中学政治课课程与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为载体,培养对政治课有坚定学科信念,能把握课程改革方向,在政治课中具有课程领导力的优秀教师

研究内容:课堂教学形态的改变与道德教育策略研究——在遵循学生道德认知发展基本规律的基础上,探索新时期道德教育策略并形成案例;教材的模块与主题化建设——基于学生道德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围绕社会发展基本规律与焦点问题,整合经济学、政治学、哲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知识,选取核心主题,设计一套模块化内容、跨学科思维与实践性体验的研究性课程框架、配套教材与实施案例;以骨干教师为核心的团队建设——以实训基地培养的种子教师为核心,围绕基层教师在教学教研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建设有共同学术追求、问题研讨氛围的教师团队,培育四有好老师。

2、招生对象及条件

(1)凡参加过市思想政治课骨干教师培训班的教师优先考虑;(2)基地招生向中学思想政治课一线教师倾斜,有研究生学历的优秀青年教师可适当放宽条件。

(3)市区教育教学二等奖及以上的获奖者优先考虑。

3、材料报送方式 联系人:刘颖

联系电话:*** 邮箱:gzbliuying@163.com.地址:峨山路180弄13号,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 邮政编码:200127

4、学员选拔方式

学员的遴选采取材料评审与专家面试的方式产生。

【六】 上海市中小学德育骨干教师实训基地

1、基地简介

主持人,张蔚芹,上海市特级教师、特级校长、上海市劳动模范、新中国60年上海百名杰出女教师。曾任青浦区实验小学、瀚文小学校长、书记,现任上海市中小学骨干教师德育实训基地主持人、上海市督学、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德育研究分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学校教育管理、德育研究,主编了《小学道德启蒙教育读本》、《责任 德育的核心价值观》等专著,主持的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级课题研究成果荣获全国教科研成果一等奖、全国德育论著评比一等奖、“首届全国基础教育科研成果网络博览会”二等奖等。

上海市中小学德育骨干教师实训基地于2006年4月成立,四期68位学员已按期结业,目前在市区各级层面上发挥着引领示范作用。基地注重新时期学校德育管理的实践与研究,在学校德育管理层面培养优秀后备力量,加速全区乃至全市德育骨干队伍的建设。基地注重课题研究、深入研究学校德育管理、聚焦教学中的学科育德、加强班主任工作探究,新一轮培训将拓展“德育名师流动站”平台,着力课程资源建设,深化市学科育德重点项目《教师学科育德能力培训体系的研究与运作》的研究,开展中国教育学会批准立项的十三五课题《中小学学科育德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序与整合的实践研究》。

2、招生对象及条件

(1)符合市教委规定的德育骨干教师招生对象的共性条件;(2)本基地实训对象定位在分管学校德育工作的干部,以具有5年班主任工作经历或具有德育管理工作经历的小学德育教导、中学 政教主任、中小学团队干部为主,接受个别工作优秀、学科育德出色的中小学班主任。要求中学具有中学高级职称、小学具有中学一级及以上职称的优秀者,学科不限,年龄40周岁及以下(特优秀的可适当放宽年龄),专业素养优秀者。

3、报名方式

报名材料报送到:青浦区卫中路1号瀚文小学,邮编:201700; 联系人:王爱凤老师;

联系电话:王爱凤老师(***),张蔚芹老师(***)

联系邮箱:zhangweiqin@126.com

4、学员选拔方式

学员经过区德育室推荐、教育局盖章同意,材料按市教委文件通知上规定的时间按要求报送到青浦区卫中路1号瀚文小学,基地遴选先通过材料审核,再进行面试。

面试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七】 上海市生命科学学科德育研究实训基地

1、基地简介

主持人,徐向东,博士,教授,上海市特级校长。现任上海交大附中校长,上海交大附中嘉定分校校长兼书记,上海交大附中闵行分校校长兼书记,上海交大附二中学校长兼书记。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校长联谊会会长,上海市高中教育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

上海市生命科学学科德育研究实训基地(以下简称“生命科学实训基地”)是面向全市中学《生命科学》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德育培训基地。主要宗旨是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指向,着力探索学科课堂教学的育人特点和规律,发挥学科课堂教学的育人功能。主要实训目标是培养一批具有扎实的现代生命科学学识基础和专业能力,拥有新颖的师德观念、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师。本期主要研究项目:生命科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落实;初中高中生命科学学科德育衔接;生命科学学科实验实践活动与学科育人;学科德育资源库建设;自然观察指导。

2、招生对象及条件

中学一级教师及以上职称,工作满5年。有较强的学科育人能力和方法,在学科育人方面有特长;教学有特色,有一定的学科研究能力。

3、报名联系方式 联系人:程勇

联系电话:021-65911010 / *** 材料报送地址:上海市殷高路42号(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电子信箱:chengyong0036@126.com

【八】 上海市中小学教师艺术人文素养培养与研究实训基地

1、基地简介

主持人:赵其坤,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长期致力于艺术教育研究和德育研究工作,现为中国书画学会副主席、中国国画家协会常务理事、上海市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上海市特级校长、美术特级教师、华东师大特聘教授,上海市教育督学(兼职)。

基地的核心任务:通过专题研究、艺术德育一体化推广、学校立美育德案例研究、行动方案设计、跨学科渗透、访学交流等形式,丰富与拓展学员的艺术人文素养,全面提升学员的教育境界和育德能力,培养具有丰富艺术人文素养的学校管理干部。

实训基地的主要项目:(1)提高中小学教师艺术人文素养的方法路径研究。(2)中小学艺术人文环境育人的实践研究。(3)提高中小学艺术德育实效性的方法路径研究。

2、招生对象及条件

(1)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能在教育教学中自觉贯彻党的 教育方针,敬业奉献,师德高尚。

(2)身体健康,学习态度端正,能长期坚持参加基地的各项学习研修活动。

(3)有丰富的学校管理经验,有良好的艺术与人文特长,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曾在相关工作领域取得较为显著的成绩。

(4)主要招收40岁以下,具有丰富的学校管理经验和较强的研究能力的学校领导,以及德育、教学、科研类的学校中层管理干部。特别优秀者,年龄可适度放宽。

(5)欢迎区教育学院艺术学科教研员、德研员、科研员,以及教师培训部门的教师报考本基地。

3、联系方式

材料报送地址:上海市龙华东路519号黄浦区教育学院1号楼401室

邮编:200023 联系人:张俊

联系电话(手机):*** 电子邮箱:yinhudage@163.com

【九】 上海市中小学艺术学科德育实训基地

1、基地简介

主持人:赵其坤,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长期致力于艺术教育研究和德育研究工作,现为中国书画学会副主席、中国国画家协会常务理事、上海市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上海市特级校长、美术特级教师、华东师大特聘教授,上海市教育督学(兼职)。

实训基地的核心任务:通过教学诊断与改进、艺术专业基本功训练、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校本课程开发、艺术育德专题研究、艺术采风与创作、访学与交流等形式,引导学员探索“立美育人”的中小学艺术学科育德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全面提升学员的艺术学科教学素 养和育德能力,使其成为市级以上的艺术学科育德骨干力量。

实训基地的主要项目:(1)不同艺术门类育德方法路径的实践研究。(2)中小学艺术教育的育德一体化建设的实践研究。(3)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艺术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研究。

2、招生对象及条件

(1)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能在教育教学中自觉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敬业奉献,师德高尚。

(2)身体健康,学习态度端正,能克服困难、坚持参加基地的各项学习研修活动。

(3)艺术学科基本功扎实,教育教学能力突出,有专业特长,并在相关工作领域取得较为显著的成绩。

(4)主要招收40岁以下,中学一级或小学高级及以上职称的音乐、美术、中学艺术等相关专业背景的艺术学科教师。特别优秀者,年龄可适度放宽。

(5)区艺术学科教研员、区艺术学科带头人、区艺术学科骨干教师,以及获得过市级一等奖、全国二等奖以上教学评比奖项的艺术学科教师,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3、联系方式

材料报送地址:上海市龙华东路519号黄浦区教育学院1号楼401室

邮编:200023 联系人:张俊

联系电话(手机):*** 电子邮箱:yinhudage@163.com

【十】 上海市历史学科德育与资源开发研究实训基地

1、基地简介 主持人,叶永广。

上海市历史学科德育与资源开发研究实训基地以“影教育人”为 主旨,以影视资料包开发为培训载体,在服务教育的同时提升学员的育德能力。

基地拥有教育影视片五万六千多集,形成全国最大的学校教育影视资源库。基地已开发各类影视资料包光盘一百多套,正在建设中的基地功能 室设有影视资源库、影视文档室、影视编辑室、影视观摩厅、影教作品陈列室、影教培训室等场所,将成为融收集、开发、实验、展示、培训于一体的综合实训基地。

2、招生对象及条件

基地本期招生以历史教师为主,兼收人文类学科或计算机教师,有影视教育经历者优先。

3、联系方式

材料报送地址:虹口区广中路132号 鲁迅高级中学103室 邮 编:200083 联系人:叶永广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yeyongguang2013@163.com

【十一】 上海市高中历史学科德育实训基地

1、基地简介

主持人,周靖,历史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上海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基础教育特聘教授、上海市历史学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集团专家委员会专家。

上海市高中历史学科德育实训基地以“夯实学科育人基础、提高德育实训效能”为宗旨,构建具有学科特色的基地培养机制、转化机制及辐射机制,打造理性思考与实践创新互动的学科德育学者型教师实训之路。基地依托强大的高校教授团队,历经三期的深厚积淀,形成了前沿学术为底色、德育科研为特色、主题论坛为亮色的基地文化。

第五期基地实训将进一步聚焦历史学科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研,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于教学中的有效落实方面展开深入研究。

2、招生对象及条件(1)任教高中学段。

(2)高级职称、研究生学历、学校德育工作分管干部优先考虑

3、联系方式

材料报送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高科园区祖冲之路736号(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联系人:杨霞蓉 联系电话:*** 邮箱:yangxiarong0126@126.com

【十二】 上海市初中历史学科德育实训基地

1、基地简介

主持人,凤光宇,历史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特级校长、上海市师范大学特聘教授。

上海市初中历史学科德育实训基地基地培养方向是把握初中历史教学特点,突破教师发展瓶颈,促进教师学科育德能力提高。

基地研究内容是理解历史课程标准,把握学科核心素养,利用乡土历史德育资源,有效培养学生各种学习历史能力。

2、招生对象及条件

(1)初中学段的教师,有进一步专业发展的要求,愿意承担一定的实践研究工作,能够克服困难,坚持学习,有志于促进教师育德能力提高。

(2)一般要有5年工作经历,是中学高级教师,特殊情况可以破格。

3、联系方式

请将纸质报名表寄至上海市嘉定区嘉行公路601号(201808)钱丽君老师收。纸质表电子稿请发yyzl1203@163.com。

联系电话:39902103;***。

4、学员选拔

面试(面试者随带代表实践研究水平的文章一篇),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十三】 上海市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德育实训基地

1、基地简介

主持人:王莉韵,特级教师,教育硕士 指导教师:关月梅,中学高级教师,教育硕士

培养方向:在德育理论素养方面有新的提升,在育德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方面有显著提高,在课改实践中形成一定的教学特色,为其成长为在全市小学《道德与法治》(原《品德与社会》)学科领域有知名度的名师奠定坚实的基础。

研究内容: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目标、内容、基本要求、评价进行系统化研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提升教师的教育境界和育德能力,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2、招生对象及条件

(1)具有较强的进取心和学习意愿,具备发展潜质,优先考虑上海市中青年教师教学评优获奖的教师和本学科专职教师。

(2)具有一定的理论功底,注重德育工作与教学工作的有机融合,在相关工作领域取得较为显著的成绩。

3、报名方式

报名材料报送地址:虹口区汶水东路凉城三村1号 上海市虹口区外国语第一小学

邮编:200434 联系人:王莉韵 关月梅

联系电话:***(王莉韵)***(关月梅)邮箱:hahahawogaoxing@163.com(王莉韵)dingdingxia@126.com(关月梅)

4、学员选拔方式

根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德育处下发的有关德育实训基地招生要求和文件精神,秉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个人自愿申报和学校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基础上,采用主持人和市教研员集中审核材料、笔试、面试的形式,对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德育实训基地学员进行选拔,力求能培养一批专业素养高、发展潜力大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为本市本学科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选拔地点: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十四】 上海市中小学体育学科德育实训基地

1、基地简介

主持人,徐阿根,上海市体育特级教师。

上海市中小学骨干教师体育学科德育实训基地以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独特的工作视角,立足体育学科自身特点,围绕上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重点,开展体育学科育人价值的研训。

具体研究项目:

(1)研究中小学体育与健身学科落实“立德树人”要求的一般规律及其内容、途径、方法,探索体育学科育人价值实现的有效性。

(2)研究中小学体育与健身学科在体育课、体育锻炼、阳光体育活动和课余训练等方面与德育教育的联系和变化。

(3)研究中小学体育教师育德意识和能力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

2、招生对象及条件

(1)中学教师年龄一般在45周岁以下,具有高级职称的体育教师和教研员,小学教师年龄一般在40周岁以下具有小学高级职称(含中学高级)的体育教师和教研员。

(2)符合上述年龄标准,现担任学校德育专职工作(校级干部,德育室负责人,团、队负责人)的中小学体育教师。(3)获得2017上海市中青年体育教学大奖赛(区级一等奖、市级二等奖以上的)中小学体育教师。

(4)各区体育学科带头人或骨干教师。

3、基地联系方式

联系人:徐阿根 *** 办公室电话:56511505 材料报送地址:原平路400号 新中高级中学 邮 编:200436 电子信箱:xuagen@126.com

【十五】 上海市“两纲”教育科研基地

1、基地简介

主持人,王厥轩,教授。基地助理教授为金京泽和韩艳梅两位博士。

“两纲”教育科研基地主要培养与造就一批具有敬业精神、开拓意识、创新能力、较高境界和开阔视野的教育管理人员和学科德育骨干教师。

本基地汇集了上海各方面的教育专家资源与华师大、上师大专家资源以及市教委教研室的人力、物力、财力与多方面资源,紧密地联系上海二期课改的理念与操作,在办班的适切性、针对性与有效性上下功夫。

本基地采用同伴研修的学习方法;把专家报告、案例分析、经验交流、现场研讨、问题互动等各种形式结合起来,着重在办有特色学校的理念与能力;有抓好教师队伍培养与发展的理念与能力;有抓好办学质量的有效方法与途径,在办班的科学性上下功夫。

本基地强调所有学员在经过培训后,有新的视野和新的精神境界,有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和超越自我的追求。体验到教师职业的乐趣和自身专业发展的愉悦,体验到职业内在的尊严与价值。

2、联系方式

材料报送邮箱:zypy2010@sina.com 联系人:应嘉 联系电话:62566051

【十六】 上海市中学德育管理与研究实训基地

1、基地简介

主持人,周凤林,上海市特级教师、上海市特级校长,上海市嘉定区第二中学书记、校长。

上海市中学德育管理与研究实训基地以“学校德育顶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公民道德修身课程的实践研究和班主任工作实践指导的研究”为培养方向,使学员的教育理论有明显提高,育德能力显著增强,能够出德育工作思路、出德育成果。

2、招生对象及条件

(1)具有市教委规定的基地招生对象的共性条件。

(2)具有一定的理论功底,较为丰富的教育管理经验和较强的研究能力,注重德育与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机融合,并在学校德育工作管理取得较为显著成绩的中学德育管理干部。

3、联系方式

《学员报名表》报送地址:嘉定区南翔镇德华路388号(嘉定区第二中学)

编:201802 联系人:李孝华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42508262@qq.com

4、面试时间和地点

面试时间:具体时段另行通知。面试地点:上海市嘉定区第二中学

【十七】 上海市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德育实训基地

1、基地简介 主持人,秦红,上海市政治学科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系徐汇区教育学院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含德育与科研),2011年至今担任两轮市初中思想品德学科德育实训基地主持人,现受聘为华师大、上师大研究生导师和特聘教授。

基地培养方向:基地以塑造魅力教师、促进学科发展、培育公民品德、辐射基地经验为己任,通过学员教书育人理念的形成、读书研修习惯的养成、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课题研究能力的提升,促进学员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实训的全过程,培养一批具有师德修养高、专业基础实、教学理念新、育德意识能力强、实践特色明、孵化效果好,善于发挥《道德与法治》学科育人价值,在市区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学科中青年骨干教师。

这一轮基地将凝聚全市小学、初中德育课程研训资源,充分发挥协同作用,以《基于教学案例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实证研究》项目为抓手,充分凸显研究特质,共同开发并共享起始年级课程资源,为全市本学科教师运用新教材教学起到专业支撑和专业引领,共建上海市道德与法治学科协同研究中心。在共建共享中促使全体学员的专业素养得到提升

2、招生对象及条件

招生对象:上海市各区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招生条件:

年龄在40周岁以下,中学一级教师以上,具有5年以上本学科教学经历、校际骨干教师及以上。

3、联系方式

材料报送地址:邮寄或快递到徐汇区教育学院(中山南二路800号)1号楼505室

邮编:200032 联系人:蔡雯卿 联系电话:*** 邮箱:***@163.com

4、学员选拔方式:面试答辩

面试地点:徐汇区教育学院1号楼304会议室(时间另行通知)面试准备:每位学员随机抽取一组试题,准备5分钟。面试要求:自我介绍(1分钟);回答问题(5-6分钟);专家答辩(7—8分钟)

【十八】 上海市德育管理和研究实训基地

1、基地简介

主持人,周国正,教育部国家校长培训专家、上海市督学、上海市特级校长。

上海市德育管理和研究实训基地围绕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新时代学校德育管理基本理论与方法、学校德育课程构架与建设等为研究内容,旨在全面提升学员德育管理理念和素养,增强学员德育工作的实践和研究能力,打造一支德育骨干队伍。

基地主持人周国正校长在长期管理工作中所形成的“文化导引,道德践行,德性培养”的德育理念是基地研究和管理的核心理念。基地在多年发展过程中,不断传承与创新、探索与完善,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培训课程和机制,并采取“举案说法”的形式,通过对典型学校德育管理案例的分析,为中小学德育管理提供方法论支撑。

2、招生对象及条件

本基地培训对象为全市各中学主管德育的校长、副校长、德育处主任、各区教学学院德育室的相关成员。其具体要求为:

(1)对德育工作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师德高尚;(2)有较强的德育管理和研究能力,能在学校和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发挥作用;

(3)原则上须具有中学高级教师职称,有一定的德育研究成果;(4)从事德育管理或者研究工作5年以上,年龄45周岁以下(含45周岁)。

3、基地联系方式 联系人:余芬

联系地址:华山路1626号,邮编:200052 联系电话:62837709,手机:*** 电子信箱:zgzdyjd@163.com

4、学员选拔方式

遴选地点:上海市复旦中学(华山路1626号)遴选方式:材料评审和面试相结合(时间另行通知)

【十九】 上海市小学育人环境建设与管理研究实训基地

1、基地简介

主持人,张蕊,博士,上海市德育特级教师。现任闵行区浦江第一小学校长兼书记,教育部第五期全国优秀小学校长培养对象、上海市第二批名校长培养对象、市领军人才培养对象,兼任上海市中小学德育教导跟岗基地主持人。先后被聘为华东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中心特聘副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小学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兼职教授、上海市中小学高级专业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综合)执行委员等。曾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中小学德育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小学校长、全国百名德育专家、上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市职工职业道德先进个人、市三学状元、市三八红旗手、市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个人、市优秀辅导员等荣誉称号。

小学育人环境建设与管理研究实训基地,结合主持人所在学校在德育管理方面的优势、经验,以校园文化为突破口,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学校实际出发,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课程文化、活动文化、特色文化等方面的育人功能等方面指导学员完善和制定学校的育人环境建设的机制和体制、总结和提炼德育管理经验,指导学员进行校园文化德育特色品牌的创建,并出版相应专著,助力学员的成长。

本期基地拟出版专著:《应对偶发——上海市小学偶发事件处理技巧和实例解析》(暂名)。

2、招生对象及条件: 一般以校长、分管德育的副校长、德育教导和大队辅导员为主,特别优秀的年级组长或班主任可以破格录取。

3、报名方式 联系人:顾敬东

联系电话:021-64292449、*** 材料报送地址:闵行区浦锦街道立跃路3939号浦江第一小学 邮编:201114 邮箱:64290683@163.com

4、学员选拔方式

地点:闵行区浦锦街道立跃路3939号浦江第一小学(时间另行通知)

报到及休息室:三号楼东3楼“上海市数学特级教师姚剑强工作室”;面试室:三号楼东3楼小会议室

拟采取的遴选方式:自我简介和特色介绍、现场答辩(各5分钟,合计每人10分钟左右)

【二十】 上海市中学德育管理一体化研究实训基地

1、基地简介 主持人:

李志聪 华东师大二附中校长

华东师大教授,上海市中小学特级校长(书记),上海市教育人才交流协会副理事长,上海市中小学德育研究协会常务理事。

何晓文 上海民办华二初级中学校长

华东师大教授,上海市中小学特级校长,上海市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上海市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批德育实训基地负责人、领衔导师。

特色&成果:

上海市“中学德育管理一体化研究实训基地”自成立以来,从中学德育管理面临的紧迫问题和突破路径入手,着力开展初高中德育管 理一体化的理论和实践探索。通过前几期的调查研究和管理实践,逐步形成了中学德育管理一体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具有现代教育开阔视野的市级德育管理骨干,并先后出版了《学科德育的探索与实践》、《中学理科德育问题研究》、《高中学校德育管理问题研究》等论著,刚刚结束的第四期基地学员最新撰写的《中学德育管理一体化问题研究》也已出版面世。

新一轮定位及聚焦点:

我国学校德育正迎来大中小学一体化发展新时代,提升德育管理的系统性、科学性、有效性,是一个需要付出长期努力的系统工程。新一期的基地将继续中学德育管理一体化研究,在未来的系统研究过程中,我们希望与同行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共同提高德育管理一体化水平,推进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建设。

2、联系方式 联系人:

沈晓晴 华师大二附中 50801890-2105,*** 程亚露 上海民办华二初级中学 59102500-8539,*** 材料报送地址:晨晖路555号 华东师大二附中 邮箱:shenxiaoqing@hsefz.cn

【二十一】 上海市初中数学学科德育实训基地

1、基地简介

主持人:孙琪斌,嘉定区数学教研员,上海市特级教师,山东省特级教师。喜欢磨课,愿意评课,提倡走进课堂表达自己的教学主张或教研观点,擅长教育科研。

基地培养方向:教育境界较高、教学特色突出的数学学科德育带头人。

研究内容:①立德:如何在数学学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②立行:开发数学学科德育精品课程,研究提高数学常态课教学立意的方法与策略;③立言:撰写文章,传播教育教学主张。

2、招生对象及条件

(1)教育境界较高,能在教育教学中自觉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敬业奉献,为人师表。

(2)发自内心地喜欢数学教学。敢于在教研活动中评课、愿意执教公开课,且在区级及以上教育教学评比活动中获得过二等奖及以上的荣誉称号的初中数学教师或教育管理人员。

(3)近三年在教育教学期刊上发表过与教育教学有关的文章。

3、联系方式

请将个人简介、相关证书的复印件邮寄到上海市嘉定区教师进修学院(嘉定区嘉行公路601号)孙琪斌,邮编:201808。

同时将个人简介的电子稿发送到sqb1963@163.com 联系人:陈佳林 联系电话:39902137 邮箱:chenjialin333@163.com

4、学员选拨方式:采用材料评审和面试答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选拔(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二十二】 上海市地理学科研究德育实训基地

1、基地简介

主持人,杨士军,理学博士,上海市(地理)特级教师。现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复旦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校长。发表论文100多篇,出版各类书籍50多本,领衔的教改项目获2017年上海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主持人,吴照,上海市格致中学副校长,上海市(地理)特级教师,华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近年来发表论文20余篇,主编或参与编写基础教育教材、教参11册,主持市级课题3项、区级课题2项,获国家、市区级荣誉称号和奖项40余项。基地培养方向:通过教育科研、教学实践和项目推进,提升学员的专业水平,形成各自的教学特色和风格,培养一批有良好的师德修养与厚实的专业素养,有较强育德能力的地理学科德育名师。

基地研究内容:

探究初中地理学科如何以中国地理为载体的国情意识、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教育,以上海市乡土地理为载体的市情意识、乡土情结教育,以世界地理为在载体的文化认同、全球意识、国际视野教育。

探索基于地理学科标准的学段德育无缝衔接的方法,提高地理学科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梳理高中地理学科育德素材,探究如何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宇宙观、人口观、种族观、资源观、环境观、发展观等人地观念,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全球视野及忧患意识、责任意识。

2、招生对象及条件:

初、高中地理教师,40周岁以下,中学一级及以上职称,在地理学科教学、指导学生研究性(探究性)学习和教育科研方面发表过论文或主持过区级及以上课题,获得过区级及以上奖项,立志于在地理学科德育研究与实践方面有所建树,有班主任工作经历者或研究生学历者优先。

3、联系方式

报名材料报送的具体地址:上海市国权路383号 复旦大学附属中学;上海市广西北路66号 上海市格致中学

邮编:200433;200001 联系人:杨士军;吴 照

联系电话(手机):***;63510228-1278;*** 邮箱:ysj197018@163.com;wuzhao2000@126.com

【二十三】 上海市地理学科德育实训基地

1、基地简介 主持人,陈胜庆,地理特级教师、华师大教授、上海市第二、三期“双名工程”地理名师基地,上海市第3期地理学科德育实训基地主持人,华东师大地理教育教学基地“立德树人”项目负责人。

主持人,王珏,地理特级教师,现任洋泾中学副校长,上海市第3期地理学科德育实训基地主持人,华师大教师教育学院研究生实践导师,主持市教委德育重点专项课题《中学地理学科德育的实践与研究》。

本实训基地力求在理论和实践层面探索地理学科“立德树人”的有效方法与途径。将基于新课标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在中学课堂内外的实施作为新一轮德育实训基地的研究重点。加强与华师大、全国地理“立德树人”项目学校的互动交流,形成一支在全市、全国有影响的“立德树人”骨干队伍。

2、招生对象及条件

初、高中地理教师,40周岁以下。在地理学科教学、指导学生研究性(探究性)学习和教育科研方面有良好的基础。参与过区级及以上课题,获得过区级及以上各类奖项,在地理学科德育方面有一定的研究与实践,有班主任工作经历或科研能力突出者优先。

3、联系方式

材料寄送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潍坊路111号 上海市洋泾中学,邮编:200122 联系人:唐燕

联系电话:58302299*6406 ***(内部联系)邮箱:tangyanyjs@163.com

【二十四】 上海市中学化学学科德育实训基地

1、基地简介

主持人,杜淑贤,化学特级教师,上海市首批正高级教师,华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中学特级校长。曾获得全国优秀教师、上海市模范教师荣誉称号。现任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兼嘉定分校常务 副校长。在担任上海市第一期化学德育实训基地主持人期间,带领来自上海市的十八位学员研究、践行学科德育,出版《浅谈中学化学德育》一书等许多丰硕的科研成果。

新一轮上海市化学德育实训基地,将以“中学化学核心知识真实问题情境开发与研究”为载体,紧紧围绕上海市教委提出的提升教师“1+5”专业能力提升,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任务,研究中学化学学科德育,以体现德育不是口号,德育是一个过程,在过程这起到育人的作用,努力改变知行分离,学思分离的现状,把德育和智育结合在一起,贯穿在中学化学教学的全过程,探索提高中学化学教师育德能力的方法。

2、招生条件及人数:

对中学化学教育充满热爱,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较为丰富的中学化学课题教学实践,中学中级及以上职称。

3、联系方式: 联系人:刘芳

联系电话:59103608 *** 报送材料地址:嘉定区云谷路1660号 邮箱: jdfzjdfx@126.com

【二十五】 上海市中学物理学科德育研究与实训基地

1、基地简介

主持人,陈珍国,上海市物理特级教师,华东师大特聘教授、硕士生导师,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兼副书记。

2、招生对象及条件

(1)具有市教委规定的基地招生对象的共性条件。

(2)具有各区初、高中物理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资质(具有硕 士学位者可以放宽至具有五年以上物理教学经历)。

(3)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敬业奉献,为人师表,有很好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4)具有较强的理论功底和专业能力,有参与区级及以上立项课题研究或参与区级及以上课程教学改革项目的经历,并取得较为显著的成绩。

(5)年龄一般不超过四十五岁。

3、联系方式

《学员报名表》报送地址:浦东新区峨山路180弄13号(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同时请附相关证明材料。证明材料按如下顺序装订成册:①身份证,②区骨干教师,③学历,④带教,⑤区级及以上获奖(从高到低排列),⑥代表作(只需提供一篇代表最高水平的论文,复印发表刊物的封面、目录、文章、封底),⑦公开课(只需提供本人最满意的一堂公开课的教学设计,并附本堂课学科育人方面的反思,如有上课视频请提供光盘)⑧申请人在学科育人方面所做的探索证明。

邮 编:200127 联系人:陈珍国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126.COM

4、基地面试时间和地点

面试地点:浦东新区峨山路180弄13号(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等候室:一楼阅览室;答辩室:1302室(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二十六】上海市中学创新教育研究德育实训基地

1、基地简介

主持人,娄维义,理学博士,特级教师,华师大二附中副校长,华东师大基础教育特聘教授。长期专注于课堂教学创新教育研究,同时指导中学生课题研究,曾获全国十佳优秀科技教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斯坦福大学“特曼奖”、麻省理工学院“2011影响力教师奖”等荣誉。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级、市级教育教育科研课题,出 版《基于问题研究的创新教育》等多本著作。

基地培养方向:培育擅长从事中学创新教育的专家型骨干教师 基地研究内容:聚焦中学生创新人格和创新能力培养目标、途径、策略和方法的实训和研究,在课堂教学和课题研究两个方面提取普适性操作方法,从而进一步对创新教育理论进行提炼和总结,探索创新教育规律。

2、招生对象及条件

高中教师,学科不限,至少5年工作经历,学科功底比较扎实、有一定研究能力,对创新教育有一定理解和感悟。

3、联系方式 联系人:娄维义 联系电话:*** 材料报送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祖冲之路736号(邮编:201203),娄维义收

邮箱:shchuangxinjiaoyu@126.com

【二十七】上海市校外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研究德育实训基地

1、基地简介

主持人,冯景华,静安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主任,特级教师。基地旨在培养校外教育领域的德育人才。针对校外个性化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校外德育活动课程中的德育设计及实施。基地将通过专家引领、自主研习、教学实践、总结反思、课程开发、课题研究等方式,积极探索校外各类活动课程的育人理念、育人目标、育人方式、育人内容和育人评价等。努力实践“一个贯穿,两个育人”的思想,不断增强校外德育工作科学性、实效性、针对性,提升校外德育的效能。

2、招生对象及条件

基地主要面向全市校外教育机构(如:区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少年宫、少科站、户外活动营地等)管理者和中小学科技、艺术辅导员、德育教导及团队干部等学校德育骨干。基本条件如下:

(1)热爱教师岗位,拥有奉献精神和较强的创新意识,具有一定德育工作或教科研工作经验,已取得一定成效的校内外教育管理者或骨干教师;

(2)具有5年及以上现职岗位工作经历,具中级及以上职称;(3)具有一定课题研究或活动策划能力;

3、联系方式 联系人:李峰

材料报送地址:静安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南部)胶州路15号 电 话:62534497,*** 邮 编:200040 e-mail:lfrainbow@163.com

【二十八】上海市中小学校外教育德育研究实训基地

1、基地简介

主持人,刘华,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师训研究部主任领衔。基地依托市级资源优势,聚焦校外教育德育功能特性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融入生涯教育的中小学课外校外教育活动课程与资源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校外教育个性化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等研究领域,帮助每位学员以个性化课题研究为主线、辅以主题讲座、考察访问、问题诊断、研讨交流等多种形式,从而体验、发现、总结个人专业学习和发展的模式,实现育德意识和能力的同步提升。

2、联系方式:

联系人及电话:马丽群 64375802;*** 联系地址:中山西路1247号2号楼404室 联系邮箱: xiaowaijidi@126.com 【二十九】上海市学科德育科研实训基地

1、基地简介

主持人,周敬山,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卓越教育研究所所长、华 东师大二附中校长助理。参与国家重大攻关项目“大中小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研究”、上海市“两纲”研究等,主持过多项市级科研项目,成果荣获教育部和上海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基地汇聚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市教科院等高校教授和一线德育名师,注重发挥上海学科德育在全国的辐射作用。

“上海市学科德育科研实训基地”是面向全市基础教育领域的学科德育优秀科研人才培养实训基地。

基地培养目标:汲取脑科学、心理学、教育学、德育前沿理论和国内外德育实践探索经验,着力提升学员德育科研理论素养和学科德育实践研究能力,使学员逐步成为与上海基础教育高位发展需求相适应,具有先进德育理念、突出德育科研能力、发挥引领辐射作用,积极推进学科德育理论和实践创新的德育骨干人才。

研究内容:(1)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建设背景下学科德育的理论建设与实践探索研究。(2)基于实证的学科德育规律与方法研究。(3)中小学教师学科德育科研指导研究。(4)市教委学科德育相关课题研究任务。

2、招生对象及条件

面向全市招收具有学科德育科研潜质的教师。

3、联系方式

报名材料发送至:浦东新区祖冲之路736号华东师大二附中,邮编:201203,联系人:王建强,联系电话:***,邮箱:wangjianqiang@hsefz.cn

4、学员选拔方式

以导师团集体打分、集中讨论方式决定录取人员名单。面试具体时间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方式通知。

【三十】上海市学校微课程研究与开发德育实训基地

1、基地简介

主持人,花洁,上海市嘉定区教育学院副院长,上海市特级教师 特级校长联谊会副秘书长。

基地以“德育微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为重点,以打破空间和时间的“德育微课程”社群学习为载体,以课程化、项目制、基地群和研训培一体为途径,从微课程的设计与制作、网络信息技术在德育教学中的应用、德育科研能力的提高与发展等诸多方面,对学员进行集体和个别化指导。

2、招生对象及条件

校德育优秀教师,具有德育工作相关经验,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或学习意愿,原则上职称要求“小学高级教师(一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高级教师)”。

3、联系方式: 联系人姓名:黄悦

电话(办公室+手机):39902165,*** 材料报送地址:上海市嘉定区嘉行公路601号 嘉定区教育学院 C-322 联系邮箱:jdsxdysxjd@126.com

【三十一】上海市小学学校文化与课程研发德育实训基地

1、基地简介

主持人,胡蓉,长宁区愚园路第一小学校长,上海市特级校长,市优秀园丁。

上海市小学学校文化与课程研发德育实训基地, 本轮将围绕学校德育课程研发。探索浸润于学校文化中的学校德育课程的研发和实践。通过课题或项目的开发、研究与实施,使基地受训老师厘清学校文化与学校课程研发之间的关系,通过共同的探讨与研究,对校本德育课程开发能力、研究实践能力、课程评价能力等方面获得一定提升,为推进研究型、专家型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平台。

2、招生对象及条件

招生对象: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者、研究者及各科骨干教师。招生条件:

(1)具有教师专业中级或高级职称,获得区级、市级或国家级荣誉。

(2)教师要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能积极参与课程教学改革,发挥本学科的育人功能,并对本基地研究内容有较高兴趣的,愿意积极实践者。

(3)教育管理干部能有较丰富的教育管理经验和较强的研究能力,注重德育与教育管理、学校文化创建的有机融合,并能关注本基地研究内容,有意在此方面进行研究的相关人员。

(4)勇于直面和承担挑战,勤于学习和思考,具有一定的团结合作意识和能力,有较强的专业发展自觉。

3、联系方式:

地址:宣化路222号愚园路第一小学 邮编:200050 联系人:周鹤珍 联系电话:*** 邮箱:zhz730711@126.com

【三十二】上海市教师育德能力优化研究与实践实训基地

1、基地简介

主持人,谢小双,原上海市辛灵中学特级校长,“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上海市教师育德能力优化研究与实践实训基地以“优化教师育德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项目导向”,坚持实践与研究并重,打造骨干教师高端研修平台,构建上海市教育人才高地,并且通过其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推动上海市中小学教师师德素养和育德能力的整体提升。基地致力于培养和提高中小学骨干教师的师德素养和教育转化成长困难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理论——实践——研究”三位一体的培训模式,力争用三年时间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德育名师队伍。

2、招生对象及条件

招生对象:全市各中小学政教主任、优秀综合治理老师、骨干班主任及学科骨干教师。

招生条件:招收义务教育阶段,45周岁以下具有中学一级以上职称的优秀教师

3、联系方式

材料报送地址:上海市辛灵中学(海州路268号)邮编:200090 联系人:刘璇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983850581@qq.com

【三十三】上海市语文学科德育实训基地

1、基地简介

主持人,陈军,上海市市北中学校长,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上海市特级校长,上海市高级、特级教师评委,上海市“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主持人,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上海市考试与评价专家委员会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特聘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特聘教授,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上海市教师学研究会会长。从教以来,先后被《语文学习》《中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通讯》《语文报》等全国语文期刊推为“封面人物”,介绍教学实绩,是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首评的全国中学语文“学术领军人物”。主要学术专著有《语文教学时习论》等16种。

基地研究主题:"三个面向"与语文德育。

基地研究内容:学习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思想内涵,体现十九大基本精神,在语文教学内容与形式上探索新的德育支点。

基地研究思路:以语文德育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以教育内容选

择为研究环节,以学生成长事实为根据

2、招生对象:有志于在语文德育上追求创新的中学语文教师。

3、报名条件:提供一份材料,如论文,教案等。

4、联系方式: 联系人:陈军

联系地址:上海市永兴路365号 市北中学 联系电话:56633988 联系邮箱:jy-chenjun@126.com

【三十四】上海市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实训基地

1、基地简介

主持人,戴耀红,杨浦区教师进修学院德育室主任,上海市特级教师,上海市中小学德育协会常务理事、青春期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第三期“上海市普教系统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德育二组副主持人。荣获上海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工作者等称号,撰写、主编出版《情窦初开时》、《寻找心的家园》、《心灵体操》、《相爱需要学习》、《爱情离我们有多远》等青春期教育专著、教材、读本等,完成上海市教育科学规划办立项的“青春两性情感辅导的实践研究”等课题,并获首届上海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本基地将针对中小学性别教育及青春期心理辅导的实践研究,通过项目引领,提升学员的教育理念、掌握相关专业知识、提高辅导方法、改善教育行为。本基地将在三年时间内开展上海市中小学生青春期教育现状的调研、青春期教育小初高衔接、青春期教育学科融合、青春期专题教育资源开发和利用等研究。

2、招生对象

语文、生命科学等学科教师,心理、青春期教育教师,德育主任,德育分管领导等有志于中小学生青春期生理、心理、人格发展研究的教师。

3、联系方式:

联系人:杨岚

材料快递地址:铁岭路109号杨浦区教师进修学院

联系电话(办公电话和手机):65035057转9041 *** 邮箱:***@139.com

【三十五】上海市中职德育实训基地

1、基地简介

主持人,于兰英,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书记、副主任。基地培养方向:在中职德育理论素养方面有新的提升,在育德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方面有显著提高,在课改实践中形成一定的教学特色,为其成长为在全市中职德育学科领域有知名度的名师奠定坚实的基础。

具体研究内容:上海市中职德育课程实训基地旨在研究中职德育课程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匠精神教育、职业素养教育,加强德育课内外衔接研究,并对课程实施、资源建设、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探索。培养优秀教师,发挥辐射作用。积累优秀案例,利用社会、行业、企业的优势,开发具有职教特点、专业特点、时代特点的教学资源。

2、招生对象及条件

招生对象:本市在编在岗的中职德育课程教师(参加过上海市中职德育课程师资培训基地教师培训、干部培训的学员可优先考虑)。

招生条件:

①年龄45周岁以下(含45周岁); ②本科以上(含本科)学历;

③近5年(含5年)获得过市级及以上表彰或奖项的教师(以证书为准)。

3、报送资料

报送的纸质资料应至少包含以下内容:(1)报名表

34(2)学员公开发表的论文等相关材料。

4、联系方式

材料快递地址:静安区陕西北路500号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 联系人: 关月梅

上一篇:机械工程及其概论课程总结报告下一篇:晋升伸请员工个人工作总结及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