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师培训(共12篇)
信息技术教师培训 篇1
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 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个崭新的领域进入到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中, 课程目标的落实需要高素质的信息技术教师。因此, 关于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 涌现出许多非常有指导意义的研究成果。但是, 梳理当前关于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成果, 我们发现大多数研究是冷静地把信息技术教师视为一个无差别的客体, 并以“复数”的信息技术教师作为研究话语的主体展开的。这种研究取向往往包含了“信息技术教师的知识结构”、“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策略”、“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边缘化”等论题。在这些不无裨益的论述中暗含着一种假定——信息技术教师的标准是完全统一的, 信息技术教师遇到的问题是一致的。这种思考问题的方式有其概括性的优点, 它囊括了信息技术教师群体的普遍境遇及其一般的应对策略, 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个问题:当一个个个体的教师被这个复数的整体教师所包含的时候, 讨论往往缺少了一些鲜活的个性, 而且由于这里的信息技术教师成了论题中作为对象存在的“他们”, 因此少了一些“我与你”论述中的关怀。正如马丁·布伯所言:当我把他看成一个对象时, 我可以完全漠视他的实在, 他的统一, 而仅把他当做规律的表征……但是, 我也能够让发自本心的意志和慈悲情怀主宰自己, 我凝神关照他, 进入他我不分的关系之中。为此, 我们试着用另一个视角, 不做信息技术教师“他们”应该是什么、应该怎么样的追问, 而是站在他的角度作一番“信息技术教师, 你是谁”的思考。
信息技术教师, 你在哪里——理论与现实夹缝中的生存
理论上, 你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 你年轻, 有活力, 你或许是刚毕业于某所师范大学的教育技术专业, 对课程改革的意义、方法有着自身的感悟和系统的学习, 或许刚走出师范大学计算机系的校门, 手里拿着这个或那个证书, 满怀对教育的热情, 和对工作的期待。当然, 你不仅仅有这种专业发展不可缺少的专业自觉, 你还有其他学科教师所没有的长处。你有可靠的技术支持, 掌握着信息时代的强力武器。当其他学科教师还在努力学习博客操作界面的时候, 你已经能熟练地用博客反思写作了;当其他教师孤军奋战困惑于不知怎样与同行们学习交流的时候, 你已经能方便地利用聊天工具、交流平台进行对话、协作了。你有良好的成长氛围, 信息技术教育是国家教育部专门召开高级别工作会议的教育领域, 信息技术是国家承认的少数奥赛学科之一, 信息技术教育的投入是近年来我国从中央到地方教育投入最多的方向之一, 也是各种教学比赛中不能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你有条件创造人际和谐的发展空间, 你是其他学科教师的好帮手, 差不多所有教师都需要你帮助他们制作、修改课件, 需要你帮助他们走近教育信息化;你是学校领导的宠儿, 学校需要你组织电教室、管理机房、维护各个教研室的计算机运行——唯大材方可大用, 教师们都喜欢你、欣赏你。
但在现实中呢?我看到的却是另外一幅景象:事实上, 你是欢宴一角的旁观者。你是一个“副科”教师, 评优?得奖?行政领导惋惜地告诉你:“对不起, 看不到你的高考成绩, 学校无法评价你。”你是其他教师的助手, 他们的工作得到表彰, 当然不能否认课件的功绩, 但这课件毕竟是他们思想的结晶, 其他学科教师遗憾地告诉你:“谢谢, 但这不是你的成绩。”你确实为学校做了许多杂事, 但杂事毕竟是杂事, 学校领导不无严厉地告诉你:“对于勤杂一类的工作, 我们看在眼里, 但这类工作实在不能享有太高的荣誉。”就这样, 你的“教师”身份遮蔽于繁杂的工作之中了, 你的成绩淹没于各种遗憾的声音里了。于是, 你开始抱怨自己工作的边缘化, 在喋喋不休的关于地位“边缘化”的感慨中, 你默默地接受了这种认知, 习惯于把自己看成一个责任不明的教育改革的旁观者。“专业发展?不!连专业恐怕都算不上, 谈什么专业发展?”
信息技术教师, 你为什么在这里——专业的错位与定位
很遗憾地揭露出你的处境, 不是希望用这样尖酸的语言刺痛你, 我是你的朋友, 其实我就是你。当我诚实地说出你在夹缝里生存的真相, 其实是为了更好地思考你为什么在这里。
高考、中考等升学考试不考?是的, 这的确使你沦为“副科”, 不受学校重视的最表面原因, 为此你可以抱怨这种政策导向上的缺失。但理论上学生对信息技术课应该是感兴趣的。学生的兴趣才是一个科目地位的保证, 信息时代的学生们对信息技术天然的兴趣应该可以部分弥补这种政策缺失的遗憾。何况, 对于考试或者不考, 你或许无能为力, 因此考试不应该是你抱怨的内容, 我们能做的恐怕是上好每一堂信息技术课, 抓住学生的兴趣, 用行动捍卫自己的专业地位。当然, 除了政策, 或许你也该考虑一下你的专业——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什么呢, 这个定位有什么问题呢?
专家告诉我们:“信息技术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 它主要是通过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 指导他们掌握信息技能、形成信息能力和运用信息方法。”因此, 信息技术教育不能只限于信息工具和信息手段的教育, 还要注重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但信息素养的培养往往不是一个学科教学能解决的, 因此人们强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把信息技术教育整合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 但这种整合会不会削弱了你的专业地位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得好, 是不是意味着就无需专门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师了呢?反过来问问自己, 在信息技术与语文、数学等传统学科课程整合的时候, 信息技术课程的独特定位应该在哪里呢?
在专业定位上, 信息技术课程的课程目标是非垄断性的, 而垄断性又是教师整体专业化的标志, 这种非垄断性使得你的专业的专业化程度较低, 而这是影响你发展的最根本的障碍。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专业化具有不同的涵义。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专业化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则是指教师个体由新手逐渐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前者是外在的、群体的, 而后者是内在、个体的。一方面, 教师整体的专业化是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结果, 同时, 教师整体的专业化又为教师个体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支持环境。因此, 或许正是这种专业目标上的模糊使得你无所适从, 使你既是一个“副科”的任课教师, 又是一个一般教师的助手, 还是一个维修学校设备的勤杂工, 而最后连你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谁了。
信息技术教师, 你要往哪里去——专业发展的目标与路径
自己的事情需要自己努力, 专业化问题的解决还要落实到个体的发展中, 那么你发展的目标是什么呢?从形而上的意义看, 发展本身就是你的目标, 但是或许我们可以通过一个教学实例把这抽象的“发展”目标具体化一些。
或许课上你要你的学生搜索一些关于气候变化的信息, 但这不是传统的计算机技术课程, 你不能把干巴巴的“搜索引擎”、“关键词”、“与、或、非”等计算机知识填到学生的脑袋里, 你要结合气候变化的问题引导学生使用搜索引擎, 在解决问题中学会这些信息技术知识。看看这里涉及教师的哪些东西呢?
首先, 这堂课的教学包括计算机知识, 这是你的根本目的, 是你的核心竞争力。当信息技术与语文、数学等课程整合的时候, 信息技术是学生学习的工具, 信息素养一定程度上是学习的副产品, 而在信息技术课程中计算机知识是核心。在围绕信息技术开展的基于问题的教学、基于任务或基于项目的教学中, 要解决的问题、要完成的任务是信息技术学习的平台和依托, 因为你不能孤零零地教技术操作, 你要指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用技术来解决问题, 但这里的核心是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技术。从国家颁布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来看, 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中也强调这种技术的特点。如在高中阶段6个基本模块中, 操作系统简介、文字处理的基本方法、网络基础及其应用、程序设计方法、计算机硬件结构及软件系统等5个主要模块都有鲜明的技术特色。因此你要把握住这种专业的重点, 以技术为核心打造这种核心竞争力。你要万分注意信息技术课程中本体性知识的把握, 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使你的专业学科知识需要不断更新, 这更要求你利用专业优势, 主动学习、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 拓展自己的专业技能, 更好地顺应时代要求。
其次, 这里包含地理、社会等其他传统学科的知识, 如果你对气候变化等“学科外”的知识一无所知, 那么你如何指导学生利用计算机知识进行这方面的探索呢?因此你要把握其他各个学科的知识, 以便运用各种与生活相关的其他学科知识把干瘪的远离生活的计算机知识镶嵌到学生的生活中, 送到学生心里。
再次, 这里还包含着大量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当学生走进你的课堂的时候, 他从来不是一张任意涂抹的白纸, 在进行具体学习之前, 他前面的经验总是规约着他对新内容的认识, 而信息时代让他的小脑袋里充满了各种各样不同的东西。或许有的学生早已熟练掌握了搜索的技巧而对你的“唠叨”不耐烦, 而有的学生却迷惑于你熟练说出的“搜索引擎”、“谷歌”等陌生的词语而充满沮丧。因此, 你要用教育学知识、心理学知识认识你的学生, 根据他们的状况, 设计、组织学生的学习过程。
最后, 还有一些实际上指导了我们行为的, 需要我们用“心”把握的实践性知识, 这包括教师的教育信念、教师的自我认知、人际知识、情境知识。这部分知识通常呈内隐状态, 基于教师的个人经验和个性特征, 镶嵌在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情境和行动中, 深藏在知识冰山的下部。
发展是我们的目标, 我们可以把这些目标具体化为如上所述一系列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这是统一的。但是在实现方式上却不应该有什么统一的模式, 因为每个你都有自己的经验、自己的特点, 当然应该有你自己的路。或者, 在专业发展策略上唯一的相同就是不同吧!如果你是个外向的人, 你可以联系更多的教师组成一个专业发展共同体, 大家一起为共同的愿景, 彼此鼓励、共同进步。如果你是个内敛的人, 你可能善于反思、长于总结, 你可以通过博客写作整理、分享你的所得。如果你有较好的领导力, 那么组织感兴趣的教师在行动中做一做校本教研。不多说了, 有限的语言恐怕会阻碍你无限的想象力。在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中, 在帮助更多的其他学科教师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中、在充满热情和思考的“杂务”中, 让外界听到你的声音, 感受到信息技术的力量。专业发展之路在你脚下, 在你的行动中, 让我们一起去寻找专业发展之路吧。
信息技术教师培训 篇2
学校信息技术教师工作总结1
今年来信息中心在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围绕全局的核心工作,以《象山县水利信息化工作方案》为工作目标,在防汛抗旱、水资源调度、和基础网站等方面的开展了信息化建设。现将工作简要汇报如下:
一、20__年主要工作结果和成效:
1、20__年水利信息化总概算投资490万元,已经完成了水文站标准雨量站改建和防汛决策指挥系统等级保护2个项目;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系统已经签订合同并完成了总工程的60%;平潭水库大坝自动化观测和仓岙水库水质监测已经在招投标程序;防汛决策指挥系统升级已经纳入山洪灾害第二期,预计到下半年才有可能开工;五座中型水库联合调度系统开发项目因价格原因目前还没签订委托合同,没开始建设。
2、今年来,信息中心多次召集各科室信息联络员参加网站信息报送会议,对信息上报的数量和质量进行了明确要求。目前象山水利网的更新和维护已经步入正轨,今年累计更新204条信息,新开辟“五水共治”和“群众路线教育”2个宣传专版,接近于20__年全年(214篇)的信息发布数。
3、做好了水利信息化相关文件上报等工作。做好了宁波市智慧水利、浙江省政务服务网、县电子政府网站等的信息填报工作。
4、做好了水利局网络设备和服务器等的维护。度对水质监测服务器更换了主板、对网站服务器和防汛决策系统应用服务器进行了操作系统重装,保证了各系统的有序运行。
二、主要存在问题:
1、部分信息化项目进度滞后。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客观上的原因,由于要建设象山县山洪灾害项目第二期资料,原计划的防汛决策指挥系统升级项目纳入了其中,需要和山洪灾害第二期项目同步展开。二是信息化项目前期工作没有及早开展,导致了今年部分信息化项目还没完成招投标工作。
2、对信息化项目的跟踪和进度督促上还有不足,和各科室的沟通也还有所欠缺。要加强对信息化项目的跟踪力度,从前期到实施到竣工都要参与并做好协调工作,加强和相关科室的沟通交流,构成合力。
三、下一年工作计划
1、按照水利信息化方案,扎实做好20__年项目建设各项工作的推进和落实,确保按时按点完成计划。
2、提早谋划,争取信息化项目前期工作提前启动。在10月份计划安排好以后,督促各科室开始落实相关职责人员,提前启动项目前期工作。
3、继续做好象山水利网的信息发布和维护,督促各科室保质、保量的完成信息上报,并在第一时间进行发布更新,并做好网络设备的维护和管理。
学校信息技术教师工作总结2
回首这一年,我挥洒了汗水,收获了期望,但仍有很多的不足和差距。现将个人一年来的工作做一简要回顾并总结如下:
一、政治思想,师德师风
在“亮晒作”及“两学一做”活动的大环境下,本人一向能服从组织、爱岗敬业,工作中处处以身作则、恪尽职守,坦坦荡荡做人,兢兢业业工作,敢于直言同事在工作中的问题及矛盾,勇于自省、自警、自励,主动学习并及时查纠自身存在的问题。
二、业务知识和工作技能
本学年继续担任全校信息技术教学、教务处干事、微机室管理以及学校公文收发与打印,并主动自发的做好学校宣传工作。任务艰巨,头绪繁杂,但我克服重重困难,坚持服务优先、效率优先的原则,进取服务师生。
(一)教学工作。这一年,借助电教馆和信息技术工作站,我有幸能向更多的同行学习,今日的学习就是为了明天更好的工作。在我校教研组活动的推动下,找到了自我的差距和不足,不断虚心学习改正,不断完善教学方法,使我有了很大的提高。信息技术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展望学校的发展和学科的发展,我觉得还有许多知识要学,还有许多事情要做。我将继续做好校领导、电教馆及工作站分配的各项任务,让更多的教师指导我的教学,提出意见和提议,不断完善自我,克服自我的不足,力争为校争光添彩。
(二)电教设备及微机室管理工作。严格按照学校制度、产品说明及培训学习中学到的管理方法和经验来管理,严格操作,力求规范。可是遇到繁重的系统修复,本人力量有限,寻求专业人员的指导和特邀联想售后对机器做过保前检测。因学校校建期间灰尘较大,加之部分班级学生德行差,导致管理上存在漏洞,多媒体有损坏,幸运的是能够及时挽救,未造成巨大的损失。今后将继续加强管理,使微机室成为师生喜爱的部室;进取配合班主任做好整改,让电教设备更好的受益于师生。
(三)学校公文收发及打印工作。此项工作比较特殊,也至关重要,各类文件的报送及部分精神的上传下达有时使我忘却了吃饭及休息时间。在今年的脱贫攻坚工作中,打印表格文件较多,没有“白+黑”,埋头苦干无怨言;有时候因文件的重要,需及时报送,只好不谈“5+2”,牺牲周末时间来完成。虽然有过苦闷和不解,可是烦忧过后仍旧一如既往地去做好。
(四)学校宣传工作。因自身专业的影响,本人进取做好镇党委政府临时分配的宣传任务,为宣传美丽生态__出一份力。一年来,努力提升自我的专业素养,尝试学校微信公众信息的发布,进取利用微信及校讯通平台向家长传递学校动态,更好地做好家校联系与沟通。本人虽不是党员,但进取向党靠拢,报送学校党建信息十余条。
三、存在的问题及努力方向
在生活中,我是个老实人,秉性耿直、心直口快、容易冲动,尽自我的所能真诚的去帮忙别人,当然有时候会被误解,敬请师生给予谅解。我相信经过长期的相处,你们会喜欢我的。
在工作中,缺乏创新意识,语言交际本事差,不知变通,以致耽误了许多事,恳请领导和教师们给予原谅。
总之,尽管我付出了努力与汗水,但和优秀教师还有很大的差距。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我,努力工作,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争取更大的提高,让我们为教育事业奋斗青春。
学校信息技术教师工作总结3
本学期工作即将结束,在校长室的领导下,信息中心在学校的正确领导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围绕学校工作重点,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师生、服务教学”为宗旨,结合学校实际,团结务实、开拓创新,促进了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全面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教育教学与管理的信息环境,加强了信息技术与教育管理、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改善了学校的信息化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提高了师生的信息化素养,使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升。现将本学期信息中心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以应用为立足点,加强信息技术设施设备和学校网建设。
1、学期初,我们组织全组人员对学校的所有多媒体设备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检查,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及隐患及时进行了处理,保证了本学期多媒体教学的正常实施。
2、九月份开学初,集中利用两周时间对高一学生借书证的发放和高二、高三年级学生借书证的补做,保证学生开学后图书室、阅览室正常开放。
3、继续加强学校网站的建设和学校网站的维护。
我们在开学初就对网站的管理工作进行了详细的安排,及时在学校网站上报道学校的各项工作进程,配合学校进行各种正能量的宣传,展示了学校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学校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异常是就读书节的机会在网站上制作了漂移模块,进行专项宣传。
二、加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研究和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
1、加强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践的研究和常规教学的管理。本学期,信息中心进取开展信息技术与新课程课堂教学研究,落实信息技术与各学科间的关系,加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常规管理,切实提高了各学科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的实效。
2、开展了多媒体课件制作培训,策划多媒体课件评比活动。为了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方面的素养,创作、展示、分享优秀的教育信息成果,提高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本事与教育软件制作水平,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信息中心组织信息技术专业教师对全校教师进行了多媒体课件制作培训,并准备组织课件评比活动,以巩固培训成果,提高教师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实施教学的本事。
三、加强了信息化设备的配备和日常管理维护,提高了设备的使用效益。
目前我校每班安装了多媒体教学终端,每位教师都配有笔记本电脑,学校共有电脑四百多台,多媒体系统近70多套,学校广播网、电视传输网、数字监控网、信息宽带网、学校“一卡通”网络“五网”俱全。为确保各项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行,本学期信息中心加大了对设施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力度,派专人对学校信息技术设备进行全面管理和维护。一学期来,信息中心组织人员维修教室音频、视频、网线、广播线共80多次;维修教师笔记本50多台次;调试行政楼、教学楼有线、无线网络20余次;维修交换机、服务器多次,对各处室的打印机、复印机等设备做到有故障及时排除,有问题及时修理,确保教育教学正常有序进行。总之,信息中心本学期在设备维修和网络维护方面,努力做到了有问题及时解决,保障了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
四、突出信息技术的服务功能,尽力做好服务教学、服务师生的工作。
1、进取参与高考、学业水平考试报名工作。高考、学业水平考试报名工作实行网上报名后,时间紧、工作量大,我们信息中心抽掉精干同志,分别用两天时间保质保量的完成了此两项工作,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
2、进取做好广播宣传、会议准备、设备维修与调试等服务工作。根据学校的统筹安排,目前学校的广播设备、多媒体设备和网络设备等全部归信息中心管理。一学期来,学校召开的各类型会议、报告和讲座等约有几十场,信息中心均能及时为会议调试好音响、投影,安排好转播等事宜。遇到有设施设备出现故障,信息中心也能及时联系人员进行维修,确保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活动完成情景
本学期根据教育局的安排的学校的要求,完成了各项指标,并取得了在全县排行靠前的位置。
1、开学初,完成县要求,全校师生每人至少上传一份作品到“书香江苏”网站,参加全省评比。
2、完成学校开学典礼的录制和制作,并上报市相关部门完成相关评比。
3、完成全校投影的检查与修,对部分图像不清的投影进行更换或维修。
4、省市教育信息平台的个人作品上传的宣传与发动做的到位,我们学校上传的作品数量一向居于全县中小学前5名,在高中组中一向处于第一位。
5、一向坚持在图书、实验、计算机课中各相关平台的使用,及时利用平台上传相关数据,确保各级网络申通。图书日借流量一向坚持省二级要求,学生实验按时按量完成,确保应做实验完成率达95%以上。
6、进取参加各种信息技术竞赛,教师微课、图书管理论文等活动上报率高,获奖率高。
7、本学期即将完成的是学校活动视频的收集整理,本视频概括了学校的各活动,展现了我校师生的丰富生活。
回顾这一学期工作,我校学校信息化的规范管理与教育技术应用环境方面有了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在教师培训、普及应用、资源库建设、硬件设施的配备等方面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今后,我们将进一步规范管理、以学校网络建设为契机,加大教师培训力度,使我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再上台阶。
学校信息技术教师工作总结4
本学期信息技术工作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以创立教育现代化为契机,以网络和电教设备的管理与维护、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研究为工作重点,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在学校管理与教育教学中的资源作用,逐步提高自我的本事。回顾这一学期的工作,我在思想上严于律己,热爱教育事业,各方面约束自我,鞭策自我,对自我要求更为严格,力争在思想上、工作上在同事、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使自我的思想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同时也对自我思想上有了更加高的要求。一学期来,我还进取参加各业务培训学习,努力提高自我的教学水平和业务水平,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默默无声地配合领导和教师们做好校内外的各项工作,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肯定。这些肯定使我在以后的工作中变得更有信心、有动力去做好每一样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增强服务意识,促进学校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为使我校的信息技术工作在有序、高效的轨道上运行,学校对信息技术工作进行科学化、规范化管理,进一步优化我校信息技术管理水平。
1、做好多媒体的配套使用,在课堂上充分发挥每种电教媒体的作用,规范操作、讲究实效,并对各教室使用情景进行普查和不定时抽查,使电教媒体真正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服务。
2、进一步完善计算机室、多媒体教室、教师办公室、班级等处室的电脑使用制度、物品借用制度,各多媒体教室由专人负责管理,做到分工细,职责明,使用规范,并落实使用登记制度,规范了学生、教师对计算机的操作,及时维护好各处室的计算机的网络,保证学校网络健康、正常、安全运行。
3、对各室电教设备做好了维护保养及维修工作,定期对各室及教师电脑检查“病毒”,做到发现问题及时予以解决,做好多媒体教室的电脑、投影仪除尘工作,从而保证了学校教育教学的正常开展。
4、增强服务意识,对电教设备坚持做到常巡查,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
二、加强教学研究,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
在学校领导的密切关注下,我们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研组相结合,在教学与科研并进的同时融入信息技术的理念和技术的学习研究,从而不断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加强教师自身素质的锻炼,更新观念,提高理念,以更好的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求。在教导处的指导下,全体教师平时能对信息技术教育教研动态及时的学习、掌握和运用,把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带入课堂,带入学校,使教师的业务水平也得到提高
三、立足新课改,切实提高我校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和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水平
1、定期推广有价值、高水平的课堂教学软件,本学期每个教室都安装了何教师智能教学平台,并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和学生的进取性,鼓励他们根据教学资料,自制课堂教学软件,供给原创性资源。广泛搜集高质量的学科资源,充实学校教育资源。
2、及时总结电教媒体在教育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
3、协助每位教师都做了自我的微课,部分教师录了自我的优课。
四、重视各种活动,搞好信息应用
1、在学校的各项教研活动中,充分运用电教媒体,观摩名师教坛、学习探讨教育理论,使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2、加强课堂教学实践,要求教师充分利用电教手段,进取渗透学科教育。
总之,信息技术教师这个特殊的职业决定了我必须还有很多的学校工作要做:电脑设备的维护、文本资料的录入、学校信息平台的建设、课件的制作、音乐的修改、各种活动的摄影摄像……如此繁多的任务我也从不推诿,而总是充分利用一切课余时间及时解决。
一个学期忙到头,付出的是什么,收获的又是什么呢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这学期我收获的同样是硕果累累。
我的忙,我的累,我更为取得的成功感到欣慰和自豪!成绩只能说明过去,在今后的各种工作中,我还会做得更多,做得更好!
学校信息技术教师工作总结5
信息技术部是一个年轻的团队,我们的成员分散在各个教研组,很多成员都是教育教学中的骨干,他们在完成繁忙的教学任务的同时,分担了信息技术部的各项工作,作为信息技术部的部长,我一向感到很惭愧,对他们工作中的付出我都无以回报,中国大学网范文之工作总结:信息技术部工作总结。这次学校将感动团队授予我们信息技术部,我想一方面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另一方面也是对我们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信息技术部的工作能够说是琐碎,繁杂,很多时候做得都是一些救急工作,实在是说不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也谈不出很多高深的理论。虽然如此,我觉得经过我们信息技术部所有教师的努力,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中还是卓有成效的第一,我们信息技术部的成员分散在各个办公室,在他们的影响和指导下,全校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师文字处理,制作随堂的教学课件,已经是比较熟练了。当教师们遇到难题时,他们经常会得到身边能手的帮忙,这样能够使问题得到比较快的解决,教师们也不再惧怕用这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第二,各个办公室的电脑维护也有了专人负责。象徐诚经常会帮低年级的办公室去及时处理各种电脑故障。袁平平也是她所在办公室电脑的第一维护人。
第三,在大型活动中,信息技术部的成员能团结协作。在学校省级“十五”电教课题《运用信息技术,促使学生“合作——探究型”学习方式的构成的研究》已完成结题的工作中,我们全体成员在教导处金东旭主任的统一部署指导下,大家分工明确,各尽其职,徐诚、顾雄二话没说就接下了上录像课的任务,袁平平利用休息时间完成了各项统计工作,徐涛制作汇报要用的幻灯片。金主任化了很多的时间完成了结题报告。
第四,在学校的各项大型活动中,都能够看到我们信息技术部教师的身影。曹之杰教师为“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研讨会”“新基础教育”、“党员先进性学习”、“学科发展中心开放活动”、“《江苏教育》学校发展教师论坛”、“全市德育工作会议”、“游戏周活动”、“田径运动会暨体育节”、“感激节研讨活动”、“中老年教师研讨活动”“校艺术节”“2005年暑期校本培训”“普通话连着你我他”主题宣传活动、“绿色学校申报”“局小杯”读书节系列活动、《三年发展规划》中期评估、“心理工作室”活动、市《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评优课、周锐来校与小读者见面会、“市科学评优课”“英语朗诵比赛”、全市“特色德育”研讨会作了拍摄和准备工作,1-6年级家长会电视直播工作,这些工作看似单调,琐碎,可是如果没有高度的职责心,是无法坚持保量地完成的。
第五,在信息技术部部长曹之杰的带领下,我们帮忙十多位教师制作修改多媒体课件,参赛、对外公开课等,其中由曹之杰、徐涛、徐诚等人制作的课件在全国、省市级评比中荣获佳绩。共获得市级一等奖三个、省级一等奖一个,国家级三等奖一个(常州市仅有两只课件获此奖项)。局小创学习型单位巡礼专题电视片拍摄制作,参加市展评获二等奖,这标志着我校自主开发校本资源的本事已大为提高。
第六,利用学校网,开辟了学校对外宣传的第二个窗口。教师们经过学校网展示自我的成果,交流各类信息,自学校网建立后,先后进行了“我与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的实施”,“中老年教师研讨会”、“感激节”研讨"新基础教育”等多项专题研讨,改变了原先的单向交流的活动形式,经过网络,使每一位教师都真正有了话语权。家长们经过学校网了解学校的各类新闻大事,学生们经过学校网发表文章,展示才华。建立了教师成长记录袋,记录下教师在三年中的成长轨迹。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信息技术部在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做了一些工作,但还有很多的不足,下一步工作,我们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完善教育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近些年来,学校在教育信息化上舍得投资,在办公室、教室都配备了许多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设备,可是如何更好地发挥这些已有设备的最大作用。
第二,构建提高教学质量的教育资源信息化系统;在三年发展规划中期评估中,在资源库的建设上没有得到较好的评价,这固然有设备方面的原因,但我们也不能完全推卸掉自我的职责。事实上,在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逐步提高的今日,教师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留下的资料很有保存下来的必要,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资源库,这个资源库并不是由一个个精美的课件构成的,那怕是一张图片,一段音乐,一则幻灯片,都能够放入资源库,可是资源库是建设光靠我们信息技术部的几个成员来做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要得到各级领导和全体教师的配合,资源库的建设将是我们以后工作的重点之一。
第三,增强教师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本事,提高教学质量;信息技术部教师的很多时间是化在维修电脑,做课件等琐碎的工作上的,做了很多的工作,我校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可是
第四,增强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自主学习的本事,提高学习质量;在这方面,作为信息技术应当是有义不容辞的职责,可是很多学科教师也在有意无意地培养着学生的信息技术本事。比如,有的教师自我信息素养比较高,他经常会要求学生上网找资料,在课堂上也会向学生介绍网上的信息,久而久之这个班学生的信息素养也会高于其他平行班。
第五,拓展学校教育虚拟空间,促进学校、社区、家庭的___发展。我听说有些班级在班主任教师的带领下,在网上建立了自我班级的同学录,家长、学生、教师在这个平台上及时地交流着信息。完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提高教学质量的教育资源信息化系统;加强促进学生发展的信息化体系建设;提升学校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强教育信息化实验学校建设;营造学校、社区、家庭联动的信息化网络环境。
第六,强信息技术部的内部管理,在分工明确的情景下,对各个成员的工作及时作好记录,让让信息技术部的每一位成员都发挥自我的聪明才智。
信息技术教师培训 篇3
【关键词】概念 学科 学习
当前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已逐步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它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工作与学习方式以及思维方式,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水平的主要标志。作为一个新时代的中学生更应当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生活中和将来的工作中能够熟练运用,显得尤为重要。对学生来说要想学好信息技术学科,就要做到以下三方面进行认识:
一、对信息技术概念的认识
有人认为,信息技术就是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这种认识说明部分人对信息技术认识的局限性。因为信息技术使用的目的、范围、层次不同,表述就会有所不同。广义的信息技术是指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即信息的产生、收集、交换、存储、传输、显示、识别、提取、控制、加工和利用等的技术,或者是指从获取、处理、传播、到应用信息的技术的总称。当前的信息技术主要包含通信、計算机技术、计算机语言、计算机游戏、电子技术、光纤技术等相关技术,以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为特征。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与信息产业的发展,信息技术概念中所包含的相关技术将会发生变化。信息技术区别于其它技术的重要特征是信息性,具体表现为:信息技术的服务主体是信息,核心功能是提高信息处理与利用的效率、效益。信息的秉性决定信息技术还具有普遍性、客观性、相对性、动态性、共享性、可变换性等特性。
二、对信息技术学科的认识
开设信息技术学科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和个体展的重要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由于信息技术学科的特性表现为:综合性、基础性、工具性、实践性、开放性和层次性,信息技术学科应从这几个方面展开。
综合性方面:信息技术课程设置的目标是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同语文、数学、理化等学科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既有充实的技术内涵,又具备丰富的文化价值,充满人文特性。它不仅涉及到计算机技术,还涉及到许多其它学科,如审美艺术、统筹安排、规划设计、计算机硬件、软件开发、创意、环境、评价等等,具有综合性的特点。
基础性方面: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性表现在:要使学生全面发展,“为造就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基础。”通过信息技术课程,提升学生信息素养,为在各门学科教育活动中熟练应用信息技术打下牢固的基础。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其目的是为了奠定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与生活中,能有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问题、自我学习、持续发展。
工具性方面:未来,信息技术是信息时代公民进行终身学习不可或缺的环境和工具。学习好信息技术,有利于学生自己把信息技术应用于其它科目的学习,既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又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更有利于提升今后在信息社会中的工作与生活质量。
实践性方面:信息技术是一门立足于实践的课程。在教学中发现,实践是培养和提升学生信息素养最有效的途径。教师应当为学生的实践活动安排足够的时间与空间,鼓励学生多动手、善观察、勤思考,使学生真实地感受信息文化,增强学生学习信息意识,内化信息理论,提高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开放性方面:是指学习的对象及所提供的平台都是开放的。开放平台与信息技术发展速度快、知识更新的周期短等特点相适应。由于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只有在相对开放性的学习环境中,采用开放的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才能让起点水平较低的学生适应,同时给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层次性方面:信息技术学科的层次性表现在,学生基础水平、学习特质的层次性,教学内容的层次性。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了解学生,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特点、个性发展需求等方面的差异,采取分层次教学策略,对教学内容灵活设计,采用同班异步分层教学或分班教学等教学法,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有个性的发展。
三、对信息技术学习的认识
首先,要从思想上提高认识。从心理学角度,既要有学习好信息技术的内驱动力,又要有学习好信息技术的决心,不要仅仅是把信息技术当成一门要考核的课程。认识到信息技术学科的重要性,有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才能转换成学习信息技术的内在动力。
其次,信息技术具有技能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要学好信息技术不断实践是最基本的要求。在现实生活中经常运用是提高信息技术水平、信息意识的一个重环节,如经常利用计算机完成日常的写作、数据统计等,利计算机网络使用搜索引擎等进行学习信息的查询、QQ等信息交流软件进行交流等。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可以增强我们学习的自信心,而自信心是学习过程的巨大动力。在平时信息技术学习的过程中,只要实际操作、或细心研究,就会发现原来许多问题是“会而不难,难而不会”,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第三,要学习理论知识。信息技术学科有系统的理论知识,既需要学习者实际操作的积累,更需要认真学习与研究。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体系庞大,并且与其它学科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学好信息技术学科要以其它学科作基础,又反过来,信息技术又可以帮助其它学科学习,做到相互促进。掌握更多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并且理论联系实际,一定能做到“得心应手”,“推陈出新”,使学生在信息的海洋里自由遨游时,不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与自豪。
信息技术教师培训 篇4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因特网越来越广泛地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 引起了整个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教育领域中, 网络学习成了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 网络信息更成为教育的主要资源。无疑, 作为教育活动中重要角色的教师决无法回避网络的巨大冲击, 而冲击最大的莫过于对其旧有角色的挑战, 网络时代呼唤着教师角色的转换。教师角色转换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实施网络化教育是解决课程教学增效减负的有效手段与途径, 因此在网络化教育环境下教师素质面临更大的挑战, 要求教师在网络教育条件下要转变角色。教师的角色要从“教师”转变为“导师”, 从“教”学者转变为“导”学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按照自己的设计方案, 向学生提供一定的信息, 学生就不会在网上到处“乱浪”;其次学生在对问题的探索时, 也会主动向老师寻求一定的信息。从整个过程过看, 学生学习的过程变成了一个主动的过程, 教师对知识的传授也不再是传统知识的传授, 应着重体现在学习的指导上。教师也不能再按照以前的教学方法进行全体式的普遍的无差异化教学和面面俱到的指导, 而要进行针对性和个别性的指导。在针对性方面:为保证学生能在网络化环境中进行高效的自主学习,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所要进行的指导, 不仅有内容方面的指导, 也要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在个别性方面: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能力水平的不同, 在学生进行的自主学习过程中, 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
2、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管理者
在教育信息化的环境下, 教师必须具有教学设计的能力。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情境、教学媒体等, 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 学到更多的知识。设计取得良好教学的第一步。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情况, 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 还要学会管理, 管理是成功的第一步, 管理可以让学生按照学习的任务进行下去。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 教师要从传统课堂上的主讲者转变为组织者、管理者, 要从“独奏者”成为“伴奏者”, 进而成为“指挥者”。在教学中, 教师要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 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经历, 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设计科学合理的学习进程, 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时而独奏时而伴奏, 时而指挥, 时而更是听众, 这样才能真正担当起学习组织者、管理者的角色。
3、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
在网络化学习环境下教学, 学生对于“帮助”的需求远远超过传统教学。学生能取得及时的帮助就十分重要, 因为, 此时的“帮助”将关系到学生学习进程的推进。在网络化教学环境下, 积极运用各种信息技术, 如通过信息技术的交互性特点, 实现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 以电子邮件形式提交作业、批改, 采用网上答题释疑形式进行课后辅导等。通过信息技术的共享性特点, 在网上开辟“试题下载”、“教案共享”、“课件”等栏目板块, 提供“智能”式帮助, 让学生在使用课件中遇到困难时能获得及时的帮助, 这是网络化教学设计中必须注意运用的重要环节。通过点对点的操作或B B S论坛, 提供“在线式”帮助。此时, 教师应充当“在线式”辅导者, 通过对话、演示操作, 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网络环境下的学习, 早已打破了45分钟课时局限, 学习已由课内延伸至课外, 我们看到, 不少教师已有这方面的实践, 能把自己的邮件地址、M S N、Q Q视频等留给学生, 告诉学生可通过即时通讯、邮件、论坛继续交流信息, 促进学生的学习向纵伸发展。
总之, 为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教育活动的冲击, 教师必须做好角色的转换。只有在教育观念上跟上时代的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明确自己的职责, 在教育发展中加强自身的提高和发展, 才能肩负起培养21世纪人才的重任, 才不会被时代淘汰。
二、师生关系的转变
在传统教学中, 教师和教科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 这大大限制了知识传播的数量与速度, 同时也强化了教师地位的权威性。在信息化的社会里, 学习方式是以创新性学习为主要特征的, 网络宽泛的渠道、获取知识便捷的手段, 使得与网络时代同步成长的学生可能与教师处在同一起跑线上, 有的甚至比教师跑得更快。为此知识与权威有时会发生颠倒。使教师作为知识权威化身的地位受到挑战。“师不必贤于弟子, 弟子不必不如师”将表现得比任何时代都突出。因此对老师来说, 建立一种民主化的观念是显得更加重要。
网络在教学中的应用, 催生了教学民主化, 怎样才能实现民主化教学?首要问题就是如何去认识“权威”。权威的消极作用非常明显, 权威意味着垄断和压制, 只能执行和复制, 它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学生缺乏创新精神, 因此, 在新的形势下, 需要重塑学生认可的“权威”形象, 这种“权威”应该来自于教师的人品、能力, 来自于情感、爱心, 来自于平等对话, 理解与合作。
通过网络必将推动着教学民主化, 教学民主化可促进师生关系的转变。传统教育体制下的师生关系只能是教师对学生单向制约和控制的关系, 毫无民主平等可言。新型的师生关系, 应该是合作、开放、真诚共融的密切关系, 教师应诱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提问题, 即使提一点“离奇古怪”的问题也无妨。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对老师的某些观点提出质疑, 使学生产生安全感并学会开放自己。教师要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足, 努力防错和纠错, 教育的民主, 可以模糊师生的角色界线, 从而师生之间追求知识的过程才能变成精神交流与对话的过程, 也才能使教学相长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平等和开放的网络课堂, 换来的不仅是教学本身的目标的达成, 同时也使得学生领悟到民主和开放, 包容和多元的真谛, 使民主、开放和平等成为学生成长和人生价值的标杆——学会倾听他人的声音, 不以我为唯一正确, 知道自己独一无二, 不可替代。
三、教育方式的转变
所谓“个性教育”, 就是在发现和尊重受教育者的现有个性, 以及在有利的物质条件基础上, 最大限度地促进受教育者体能、智能、活动能力、道德品质、情感意志等各方面素质, 自主、和谐、能动地发展, 最终形成优良个性的教育。个性化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培养个性化的人, 而教育个性化是实现个性化教育、培养个性化人的过程。信息教学的个性化, 就是在网络教学中, 以学生为主, 尊重个别差别, 注重因材施教。
传统教学体制下, 通常采用班级, “一言堂”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全班学生面对一个教师, 接受统一的教学内容、程序和进度, 这种整齐划一的授课形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等个性的培养。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就必须要打破传统的机械设定性、教条划一性和教师本位性的历史教学方式, 采取以参与性、开放性、情感性、思辩性、建构性、差异性、独创性和生成性等为基本特征的新型的历史教学模式, 那就是网络教学。现在教学问题不是你教给学生多少知识, 而是教师促进学生思考了多少问题, 他们自己发现了多少知识与乐趣。同时, 网络教学程序的设计促使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储存去探索新知识, 解决新问题。
巴西著名教育家保罗·弗雷勒也指出:“学习就是发现。它是为了获得对学习对象的更准确的理解, 发现它与其他对象间的联系。这要求学习的主体——学生去冒险、探索, 没有冒险, 就不会有创造或再创造。”, 对文本的“理解阅读对象的过程建立在对疑问 (challenge) 不同观点间的对话之上, 而这正是作者的中心意义之所在。”“只有当学习者开始思考问题, 并且认识到他们与教师所思考的问题一样多时, 学习者们才能成为事物的意义或知识的生产主体。正是在这种辩证的运动中, 教学成为认识和再认识的过程。”
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不仅激发了技校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多种教学模式、教学观念的出现, 显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勃勃生机, 同时给制度化的班级授课制以及信息技术思想教育面临从未有过的质疑与危机。这些促使我们去审视传统的教学方式, 教育体制、教育观念。让我们携手信息技术革命,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使信息技术教学更好地走进学生, 用我们的激情和智慧, 去领略它给技校信息技术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摘要: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 其中心教育目的是以信息技术辅助学习, 而不是学习信息技术本身。信息技术的发展, 它对教育的影响将是深远的, 它不仅带来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 更重要的是对教育的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根本性的影响.它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角色、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转变。作为担任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任务的执行者——“信息技术教师”, 更需要一个全新的转型, 一个全面提高自己专业教学水平的过程。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信息技术教师应对信息技术革命所进行的转变。一、教师角色的转变二、教师与学生关系的转变三、教育方式的转变
关键词:网络技术,角色转变,指导者,管理者,个性教育,平行合作
参考文献
[1]肖亚东, 韩政.中国远程教育.网络教学模式下教育理念的重塑.2001年第8期
[2]李克东.教育技术.2006年第3期.知识经济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
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培训总结 篇5
这次培训先后有山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教育技术系副主任赵建民、青岛电教馆李晓梅、臧方青三位专家给我们授课,特别是赵教授《翻转课堂:MOOCs时代的学习方式变革》,“慕课”的到来,这将是一场学习的革命,其影响绝不限于大学,对推动继续教育发展,打造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构建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型社会,也将具有积极意义。
这次新教师培训除了理论的学习,还在实践方面让我们听取了张文元、王亮、于艳山东省优质课模拟展示,上课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教师在讲授课本的同时引导我们在学生动手参与自主探究讨论,让我们受益匪浅。几位老师结合自己的授课特点传授给我们上好一堂信息技术课的经验和要点。他们的课告诉我们,信息技术课堂必须重视学生如何去学而不是我们如何去教。在信息技术教学方面给了我们很多好的方法和建议。
同时几位老师在课堂上重难点的化解,做得都很细致,采用先讲解再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动手练习,通过小组合作,因为学生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对于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力的培养起到很大的作用;并且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练习,穿插中间的评价或最后的评价,使教师能及时的从学生那里反馈的信息中及时调节自己的上课进程及相关内容更好的落实。
在几位老师的上课中,我深入的了解了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中信息技术教师所具备的不仅仅是上好课、做课件等基本功,而是用你的不断更新的学习储备去满足现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只要善于去发现,去学习,才能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教学储备。
这次学习使我认识到了自己很多方面的不足,也学习了很多有用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听了专家的讲座,让我们了解了新的信息技术理念和国家的有关政策。看了优秀教师的省优质的`教学展示后感触很深。以人为镜,能够体察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拥有“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的持续反思的毅力和“十年磨一剑”的执着,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实践能力。通过听课,学习别人的长处,反思自己,也可以帮助我更好的完成教学工作。我感受最大的是,几位老师的整个课堂中贯穿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学生操作、自主探索、实践为主要方法。除此之外,几位老师在信息技术的课堂中加入了很多新颖的元素也让我耳目一新。我们的教育不仅仅要教会孩子基本的知识,而是要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这才是教育的目的。
信息技术教师培训 篇6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核评价
中图分类号:G 45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07)11-0011-03
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中,如何科学地选择教学内容、采用最优化的教学模式及进行科学地考核与评价,是提高培训实效的关键。近5年来我系主办了多期湖南省中小学教师现代信息技术培训和教育部“园丁工程”中的国家级骨干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班,结合培训工作,我们依据现代教育理论,对此进行了有效的探讨与研究。
一、培训内容的优化选择
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内容的科学选择包括科学地选择教学内容和合理安排教学顺序两方面。
1.科学地选择教学内容
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是当今任何一门学科都未曾有过的。信息技术硬件的高速发展带来的是软件的不断更新换代。这样使得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将在一个很长的时间里处于高速度、高淘汰并存的发展状态之中。从实际调查中发现,由于各地经济和教育发展不平衡,信息技术硬件和软件配备及教师水平等条件差别较大,因此培训没有使用统一的教材,教学内容仅是根据本地区甚至是本学校信息技术的硬件和软件配置及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等因素确定。但不管使用何种教材,我们都应该从培养教师的信息素质角度出发,选取信息技术学科中的基础知识(如基本概念与原理)和技能作为培训的教学内容,因为越是基础的东西越具有普适性和迁移性。在知识和能力的关系中,更重视能力的培养。知识会陈旧,会被更新,但能力一旦形成,将时时处处有用。授人以鱼,仅供一时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在培训中,我们可以将信息技术中的许多内容看作是“教学模型”,模型本身可以不实用,也无须死记硬背其中的细枝末节,重要的是通过学习“模型”发展培训者的智力和培养能力,从而提高其信息素质。据此,可将一些过时的、淘汰的或将要淘汰的知识及时舍弃,适当增加实用的知识、实用软件、实用工具等知识比重,以形成崭新的知识体系,才能跟上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如视窗操作系统、Office办公系统、Access数据库、多媒体CAI课件设计与制作及教学应用、Internet的基本原理与教学应用、智能拼音输入法及常用杀毒软件等。
2.合理安排教学顺序
现代信息技术是一门应用性学科,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需要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和一定的操作技能。但如果按常规培训教材的结构体系,一开始就学理论,对于刚入门的初学学员,会产生一种畏惧心理,影响教学效果。据我们的多期培训经验,若坚持从具体到一般的原则,先学习一些具体的操作,使学员建立一些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再上升到学习理论,效果就要好得多。因此,我们近期的培训,无论是整个知识结构体系的安排,还是各个知识点的教学安排都是由具体到抽象,即操作技能在前,理论在后,少数内容也是理论与操作技能同步,也就说先让学员接触具体的信息技术应用内容,有了直观的操作技能,然后再让他们自觉和不自觉地归纳总结出基础理论,这样可降低学习难度,有利于帮助学员消除对信息技术的神秘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培养学习兴趣。比如:对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可先讲键盘指法操作,再讲计算机的组成、特点、发展、数制及应用等相关基础知识;对于视窗操作系统可根据其“所见即所得”的特性,先讲基本界面的基本操作,再讲资源管理器和控制面板及磁盘管理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后讲多媒体技术;对于网络知识内容,可先讲电子邮件的发送和接收及教育网站的浏览,再讲广域网、局域网的构成、Internet的TCP/IP协议、IP地址、域名及Ftp、Telnet应用等抽象难懂的内容……这种由具体到抽象、由易到难的教学进程,不仅深受广大培训学员的欢迎,而且能使培训成效事半功倍。
二、教学模式的优化设计
在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中,授课模式是由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组成的一个动态系统。在实际培训授课中,选择不同的基本方法和手段相结合即多模式教学,并使其在培训过程的各个阶段动态地发挥作用,是提高培训效果的关键环节。经过多期培训实践探索,我们总结归纳采用了如下四种结构稳定、操作程序清晰的授课模式,颇具实效。
1.以理论为主的讲授模式
这种模式是以教师口头讲授为主,辅之以演示、问答等方法,可以用于传授新知识,也可以用于巩固旧知识,比如信息技术系统的基本组成、产生、发展、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历程、网络技术的基础知识等理论内容,通过这种模式边讲边借助直观教具(我们通常是采用视频展示台)或实物演示就事半功倍。
2.以CAI为主的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是采用信息技术内容的CAI课件,通过多媒体计算机将培训内容以图、文、声、像、动画等表现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创设出生动、形象、逼真的教学情景。其培训的显著教学优势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多种感官优化组合能提高培训效率;二是优化教学策略,实施自主、创造和多层次的学习目标。
采用该授课模式关键要有优良的信息技术内容的CAI课件,我们的具体做法有三:一是合理地选用或剪辑现成的信息技术内容的多媒体软件,比如三晨影库、 翰林汇、科利华及众多的计算机教育软件开发公司,均有许多相关的信息技术内容的CAI课件;二是从教育网上下载,比如K12、中国教育科研网及各大学的网站,也有很多非常实用的信息技术CAI课件;三是自己动手设计与制作多媒体CAI课件。
3.以操作为主的机训模式
信息技术是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它的创立和发展都离不开实际上机的操作,不上机操作学不会,不实践操作学了也没有用。同时,在培训中,上机操作也是检验学员信息技术基础理论和操作技能,以及教学效果的具体手段,是培训的最终目标。
为更好地巩固教学效果,采用这种模式应注意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培训教学应该“面向应用”,以实践为主,精讲多练。“精讲”是指教师要讲出内容的基本知识点和精华;“多练”是指让学员有足够的上机时间,进行有目标、有实际效果的操作,并培养学员的信息技术操作意识和应用意识,不能搞“纸上谈兵”和“无机教学”。一般来说,键盘指法及汉字输入等技能型的内容要多练(讲练比例为1∶3.5~1∶4.5);对于Widows、Office、Internet的使用、电子邮件及常用教学软件与课件制作工具等操作型的内容,宜上机边讲边练(讲练比例为1∶1.5~1∶2);对于各种程序语言及数据库等思维素质型的内容应写、练、调(调试程序)相结合(讲练比例先1∶1后2∶1~2∶1.5)。二是做好上机课前预习,提出上机的基本要求,明确上机目的和操作规程,给出上机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并对上机操作过程中所产生的英文提示、执行过程及出现异常结果的常用处理方法给出提示,这样才能保证上机教学程序的顺利进行。
4.以发展能力为主的任务驱动模式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培训模式,适用于培养学员的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信息技术教师培训 篇7
我县中小学教师在近几年时间里先后参加了省教育厅组织的信息技术初级、高级培训与考试。教师利用双休日、假期在县教师进修学校参加培训, 通过培训大部分教师都能够掌握操作系统、文字处理、因特网基础、文稿演示、课件制作等方面基础知识。但是, 通过培训后反馈, 我们发现教师掌握信息技术的水平参差不齐, 信息技术水平较高的教师主要集中在青年教师中, 而这部分教师一般缺少教学经验, 而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信息技术基础又较薄弱, 这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极大地影响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以下, 我就有关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方面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以就教于同行。
一、加强现代教育思想、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方面的培训
学科整合是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 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的课程整合, 可以深化学科教学。信息技术作为最先进的教学媒体, 优于任何其他教学媒体的最显著的特点是交互性, 有了交互性, 就能及时地反馈信息, 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 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进行个别化的时实指导, 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利用信息技术, 可以将知识的表达多媒体化。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知识表现形式, 不仅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产生浓厚的学习动机, 同时也可以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 增加获取信息的数量, 延长知识的保持时间, 掌握更多的知识。而无论是是学科教学还是信息技术的运用都离不开教学一线的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教育的培训, 应该首先针对教师的思想顾虑, 围绕素质教育观进行现代教育思想、观念的讨论, 举例。让教师认识到, 现代信息技术是何等的重要, 对于各类学校来说, 它几乎是实现教学过程改善的期望的第一重要资源环境。其次是针对教师的心理惰性, 强化信息社会和未来教育要求教师必须转化角色的思想认识, 信息社会中教师的角色定位为指导型、伙伴型、科研型、学习型, 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必须强化教师这方面的思想认识。让教师认识到现代教师所具备的各种素质, 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现代社会, 教学必须凭借各种教学技术, 在教学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大多数教师对于各种信息技术的运用目前仅仅凭靠经验, 很盲目, 经验是很重要, 但是在日益复杂的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中, 已有的经验已经远远不够, 教师要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就必须按现代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原理设计、组织、实施教学。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中, 软件的开发、媒体的选择与优化组合、教学策略的制定、教学效果的评价, 教学设计是核心, 教学设计是解决一系列复杂问题、寻找最佳解决方案的过程。
二、学科教师应掌握的信息技术技能
近两年来我一直在思考, 作为新时期的教师, 其信息技术技能到底应该掌握到什么程度呢?是重技术, 还是应该重应用?尤其是在多媒体计算机与网络飞速发展的今天, 且不说家庭电脑的普及, 在学校里也基本上做到每个办公室都配有电脑, 并且连通了网络。如今网络中海量的信息资源, 每天呈几何级数字增长着, 我们是否能够运用自如, 是否能够找到自已需要的信息呢?这应该是当前教师基本信息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吧!另一方面, 现代的通讯方式, 网络环境交流平台, QQ、MSN、BBS、BLOG、FTP等, 教师们是否在利用这些为我们的学习、工作服务, 是否提高了工作效率呢?再有, 利于网络资源的研究性学习、Intel未来教育学习方式、项目学习方式、综合实践学习、webquest、Big6等新型的学习方式, 教师否了解, 是否尝试在教学中使用呢?我想:计算机培训不仅仅是为了学习使用flash、autherware等几个工具软件, 更重要的是要力足于应用, 使教师了解网络学习的基本方法, 提高教师利用网络学习的能力, 进而利用网络开展教学与研究工作。
三、认清学科特点, 加强信息技术培训的多针对性
每个学科都有它们各自的特点, 对于不同的学科, 需要教师使用的信息技术的内容也有所不同。如数学教师掌握几何画板尤为重要, 而对于语文教师来说, 几何画板较文字处理的作用要小得多。此外, 对于不同的学科, 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方法也不可能相同, 各学科的教师应该能够根据本学科的特点设计教学。要培养教师的这种能力, 而将不同学科的教师集中起来进行同一形式和内容的培训显然是不妥的。因为这样培训没有针对性, 使用案例也不能照顾到所有学科的教师。如果受培训的教师只是将所学到的方法生搬硬套到自己的教学中将起到不良的效果。因此, 应在培训时将各科教师分开教学, 这样才能针对这一学科的特点, 为本学科的教师量身定做培训方法, 培训内容, 使教师能够较快的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教学, 从而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四、信息技术培训必须解决教师教学中的问题
大多数教师在信息技术培训时, 都带着自身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与任务, 有一个预期目标, 想将信息技术技能与教学应用到达一定的层次, 期望培训内容的实用, 期望训练信息技术技能技巧, 特别是期望以信息技术在所关注的某学科教学中如何设计、开发、应用、评价等具体问题为中心, 而不是以信息技术本身为中心开展培训活动, 所以教师训练信息技术的过程就是一个对期望解决的实际问题与目标进行一系列探索与寻求解决的过程, 实际上是一个教师本人、培训伙伴与培训指导者组合进行用信息技术解决学科教学实际问题的行动研究过程。
在培训过程中, 培训指导者必须围绕与迎合教师本人的实际问题与预期目标设计一系列具体任务, 在有交流协作与指导的前提下, 规定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完成具体任务的时间, 这种以教师本身教学问题为中心的任务驱动训练方式能大大提高受训教师的培训兴趣与实践。
五、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的信息技术培训方法
信息技术教师培训 篇8
21世纪, 信息素养是每个公民生存和发展必备的素养之一。公民信息素养可以通过自身的学习或者学校的系统学习获得, 后者是公民信息素养培养的主要途径。在学校进行信息技术的系统学习就离不开教师的教学, 目前大多数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仍然以教为主,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占据着主要的地位, 信息技术教师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作用举足轻重。
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必须要配备信息技术课教师。这些教师不仅仅要掌握信息技术专业技能、必备的教学能力, 还必须具备能够指导和帮助其他学科教师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用与研究的能力。所以,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应该由教育技术学专业来培养。[1]
一、当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发展现状
信息技术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 它是一门集理论与实践于一身的课程, 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具备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才能胜任。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现状令人堪忧, 以下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对其发展的现状作一探讨。
1. 教师自身的影响因素———内因
(1) 教师的学历和所学专业
笔者对河北省11个地区18所中小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程开展情况发放问卷进行抽样调查, 对个别学校教师采取调查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18所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进行调查发现, 16人具有大学本科学历, 占总数的89%, 1人具有大学专科学历, 还有1人具有硕士学历。所学专业主要集中在现代教育技术和计算机科学, 其中有6人是学教育技术的, 占总数的33.3%, 9人是学计算机科学的, 占总数的50%, 此外还有英语专业、数学专业和管理信息系统专业毕业的教师。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 从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教师学历普遍在大学本科, 就学历而言足以胜任该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就所学专业来说, 教育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应该优于计算机专业来进行信息技术教学, 而现实正好相反, 越来越多的计算机专业甚至其他专业的毕业生开始争抢教育技术专业毕业生的饭碗, 后果就是使得教育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面进一步变窄, 进而导致部分高校的教育技术专业面临萎缩或停招。
(2) 教师的职业倦怠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影响
通过访谈我们看到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存在的职业倦怠主要表现为:备课不积极, 教学状态松散, 成就感降低等。归纳起来主要是由以下几方面引起的, 首先, 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差, 教师的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 尤其在那些信息技术课程未纳入高考范围的学校里, 教师的日常工作任务繁杂, 除了讲课外还负责机房的维护和管理等工作, 而学校却不能对其工作予以相应的重视。其次, 教师的职业压力比较大。通过问卷调查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师生比数据进行了收集, 最低师生比为1:50, 最高的师生比为1:1000。师生比的高度不对称使得教师的工作压力加大, 而教学效果必然也难以保证。
(3) 继续教育或者培训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影响
据调查, 上述18所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师中从事该课程教学后参加过培训的有11人, 占到总数的61%。调查结果显示, 接受培训使得非教育技术专业教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教学中出现的困惑。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能意识到信息技术继续教育或培训的意义所在, 更多地关注于具体的技术如何使用, 如何掌握某软件的高级技能。我们应该培养指导教师运用教学系统设计的方法, 将整门课程看作一个整体进行设计和教学, 以真正做到信息技术与具体课程的整合。
(4) 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影响
信息素养包含信息技术素养在内, 信息素养是说一个人有足够的元认知策略, 能够指导其对信息的获取、评价和利用;信息技术素养是说一个人有足够的信息技术能力, 能将信息技术作为工具, 满足其工作等方面的需要[3]。
有些教师对于什么是信息素养, 自己是否具备信息素养, 如何提高信息素养并不明晰, 在教学中亦步亦趋, 没有创新, 使得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成为一纸空文。
2. 外界对教师的影响因素———外因
国家教育部要求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 积极推进信息技术教育, 规定全国各地中小学校最迟于2010学年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但是各地对于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地位定位不一致, 各地经济发展不一致对信息技术的投入也不一致, 使得很长一段时间内信息技术考查的方法都无法一致。经济发达地区已纳入高考范围, 经济欠发达地区可能才刚刚起步。
只有学校对信息技术课程引起足够的重视, 信息技术教师才可以专心于教学, 才有可能专心研究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 进而彻底改善信息技术课程的现状。
二、当前环境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对策
目前为止, 我国将信息技术课程纳入高考范围的省份寥寥无几, 对于暂时还游离于高考大门之外的省份, 信息技术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应对信息技术教学带来的问题和困难。
1. 检验自己是否具备信息技术教师的能力
当前对于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具备何种能力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除了教师必备的能力之外, 以下几方面能力是信息技术教师必备的:处理教育信息的能力, 即信息技术基本知识与技能;教学设计的能力;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能力;构建、维护物态教学系统的能力和媒体 (资源) 应用、开发的能力;教学研究的能力[3]。这些恰恰是高校教育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的一部分, 因此从这一点看来教育技术专业从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也是专业对口。其他专业从事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可以通过岗前培训等方法加以增强和提高。
信息时代的技术和思维日新月异, 信息技术教学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 所以无论哪个专业的毕业生只要从事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就要抱定终身学习的态度, 这样培养出的学生才能跟得上时代发展的要求。
2.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一把双刃剑, 用得好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反之会对教学效果产生不利影响。古人云,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这其中就包含着方法的选择问题。据调查, 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法,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首选的是演示法, 其次是任务驱动法, 再有就是讲授法、操练法还有多媒体教学法等。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可以使用能够唤起学生思考并使学生参与其中的教学方法, 例如:任务驱动法。笔者在教学中曾将讲授法与任务驱动法结合, 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例如:Flash教学中在讲授了工具的基本操作要领后, 给出两个任务, 一个是做出与示例相同的效果, 另外一个就是稍加提高或综合的任务, 不限制学生采取何种方法, 当场检验学习效果。在这样一种类似比赛的氛围中, 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 都积极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案, 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 正确认识自己的职业并进行职业规划
当信息技术教师不能应对教学、学生、自身发展、家庭、社会等带来的压力时, 职业倦怠的出现是必然的。家庭和社会应该给教师营造更加宽松的氛围和环境, 学校应该给教师创造更多的进修和培训的机会, 使得教师能够形成良好的职业规划。只有职业定位准确, 教师自身得到良好的发展, 才能更好地从事教学工作;学校也可以提出某种奖励政策, 使得教师在内部动机不足时, 依靠外部动机刺激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此外教师可以自己积极进行自我调整, 学习心理学理论进行积极的归因, 正确认识自己的职业, 学会分辨来自外部的不良影响, 提高自己的抗压能力。
不同地域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所处工作环境不同, 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也不尽相同。河北省当前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处境并不能代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 但是对于如何使得信息技术教师对于信息技术课程产生正面影响, 我们可以通过探讨得出一致的结论。无论是从教师自身出发还是外部给教师营造更加恰当的环境, 无论采取什么措施和手段, 目的都是为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能够良性发展, 我国公民的信息技术素养能够得到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陈梅, 田振清.信息技术教育专业的系统设计.电化教育研究, 2007 (1) .
信息技术教师备课要点 篇9
一、备好指导意见和课程标准
包括钻研信息技术教学教育部发的《关于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 这里主要规定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课程目标、教学原则、教学内容等, 领会指导意见中的主要思想;研究信息技术教学课程标准, 从整体上了解教材的特点、把握书本的体系结构, 统观全局, 抓住主线。
二、备课每一节课的教材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 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 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条件。我们在备每一节课的教材时, 必须确定教学目标, 知道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广泛阅读有关信息技术的报刊杂志、浏览网上信息, 找出哪些是需要增加的知识点和教学中需要哪些素材和资源。
三、备学生
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等情况, 既了解一般情况, 又了解个别差异。通过分析学生的差异来进行分组, 在组中要特意安排接受能力比较好的同学, 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
四、备好硬件和软件
我们都知道信息技术课程应该安排在机房或者多媒体教室中进行, 这样方便学生的学习和操作。这里就需要教师在上课前将机房或多媒体教室中的教师机、学生机、投影机、网络设备等硬件设 备调试好, 并且在计算机中安装必备的教学和学习软件, 确保在教学过程中运行正常。
五、备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为了有目的地教学, 是采用符合教学规律的活动, 也是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的手段。教学方法本身既包括了教师的方法, 也包括学生学习的方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有:讲授、参观、演示、实习、练习、课堂讨论、欣赏、复习等方法。信息技术教师一定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需要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
六、备好教学评价
我们的信息技术课程不同于其他课程的其中一个方面是评价考核。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 必须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质量进行评价。通过评价, 了解教和学两方面的信息, 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或学习方法,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浅谈农村中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 篇10
一、培训的针对性要强
对农村地区的高中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时, 培训的内容需要具备较强的实用性, 通过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使教师能掌握运用计算机的一些技巧, 同时培养教师自学信息技术知识的能力, 使他们在培训结束后能对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利用网络进行查询, 获得解决的办法。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实际操作, 使教师在理解理论知识的同时, 获得较强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
二、培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由于农村地区的高中学校普遍存在资金不足, 缺乏信息技术教师, 在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时会遇到各种问题, 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 很多参加培训的教师对培训的期望不高
由于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 农村地区高中教师对参加信息技术培训的热情不高。他们认为这种培训只是一种形式,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不仅要寻找资料, 还要制作成课件, 这对仅仅掌握了一些计算机基础操作能力的教师难度很高。他们在进行课件制作时会花费比单纯备课更多的时间, 这就导致教师在进行培训时的期望过低, 不能引起他们对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在进行培训时, 由于很多信息技术能力不高的教师存在畏难情绪, 认为自己再怎么进行培训也掌握不了信息技术操作。
(二) 培训结束之后不能把所学运用到教学中
由于农村地区用于培训的资金有限, 参加培训的教师很多, 这就使得计算机硬件设备缺乏的情况, 很多教师在进行培训时不能同时进行操作, 只能看培训教师进行操作, 练习的时间很少, 导致培训的效果不明显。这种效果甚微的培训会打击到教师学习的积极性, 使他们在面对较难的信息技术操作时不知所措。在教学过程中, 由于不是每个教室都有多媒体教学设备, 要是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 教师和学生需要去专门的教室进行学习, 存在很多麻烦, 这就使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的热情不高, 不能把所学和教学进行结合, 失去了培训的意义。
(三) 教师受传统观念的束缚
在传统教学中, 教师仅仅是利用黑板和语言就能进行知识教学, 并且学生的成绩也能不断提高, 教师会认为是否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对成绩的影响不大, 所以对信息技术的运用不重视。而在一些学校中, 年龄在40—50岁的教师其接受和学习能力明显不如年轻教师。这个年龄阶段的教师会倾向于不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他们认为制作课件会浪费自己大量的精力。由于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好处教师不能充分体会, 这就使一大部分教师对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不感兴趣, 给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全面覆盖增加很大困难。
三、改善培训现状的做法
(一) 增加资金投入, 提高信息技术培训的硬件水平
在农村地区的高中学校, 需要想办法获得更多的教学资金, 使每个教师都有用于信息技术教学的硬件设备, 这对于年轻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教学会起到促进作用。同时, 通过互相听课学习, 学校中的教师会深刻感受到信息技术运用到课堂中的作用, 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 不仅能节省教学时间, 还能使教学充满乐趣, 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教师之间的互相影响和学习, 能使信息技术的运用逐步扩大范围。
(二) 学校领导对积极参与培训和运用信息技术的教师进行奖励
学校对积极参与培训并在培训结束之后能把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中的教师进行奖励, 以此激发教师对培训的重视程度, 使他们通过培训能真正获得提高, 真正了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硬件设备具备之后, 需要把这些设备运用起来才能实现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全面覆盖, 这就要求学校领导对这些积极运用信息技术的教师重视起来, 通过对这些教师的奖励来激励其他教师的积极学习和运用。
(三) 培训要考虑教师的实际水平
由于每个教师的年龄和信息技术的运用和操作能力不同, 信息技术培训教师要根据每个教师的能力为他们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 使每个教师的水平都有一定的提高, 促使他们更积极的学习。对于一些年轻教师可以教给他们基础操作之后, 让他们进行自主学习。而对于一些年纪较大的教师, 要对他们进行基础知识的讲解, 让他们通过多练习来获得对知识的掌握, 使这些教师在培训中能真正掌握信息技术知识。
(四) 培训方式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由于信息技术的特殊性, 如果单纯进行理论讲解, 参与培训的教师不仅很难记住培训的内容, 很多水平较差的教师会听不懂讲解内容, 更别说培训完之后进行操作了。这就要求培训者在对教师进行培训时使他们在接受理论的同时在计算机上一步一步地进行操作演示, 要提高培训的效率, 提高教师的操作能力, 就需要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五) 要使培训持续性进行
对农村地区的高中教师进行技术培训, 不仅仅让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还要使他们的信息技术能力不断获得提高。除了为教师进行专门的培训之外, 还要教给教师学习信息技术的方法, 使他们在培训结束之后能自己进行不断的学习。通过自主学习, 使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不断提高, 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能得心应手, 促进教学的顺利进行。
信息技术教师培训 篇11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教师培训 网络建设
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网上培训这一新的培训方法开始被越来越多的行业所采用。而在教育领域中,网络学习开始成为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网络信息更成为教育的主要资源。这一形势给教师培训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从培训的方式手段、内容到培训者、受培训者的素质要求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认真对待。
一、网络环境下教师培训工作的特点
1.培训方式、手段的变革。跟过去“一张嘴、一支粉笔、一本书”的传统人工讲授式培训不同,网络条件下的培训呈现方式更多采用的是信息技术的介入,电视、多媒体、网络等辅助呈现培训内容,符号、图像、声音、场景等多维的、动态的、交互式的网络培训学习。相比之下,更为可观可感。
2.培训的效率更高。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培训打破时空界限。与传统的课堂培训不同,在网络环境和远程教育技术下,基层教师接受培训时间更加充足,无需往返,无需脱产,培训面更广也更方便。而对于培训机构和培训者来说,可以通过网络来进行培训信息的传输,包括文字资料、音像、案例乃至情景再现等都可以通过网络系统来完成。可以这样说,网上培训的课堂空间已经覆盖了整个世界——只要是有网络的地方,课堂时间上则已经延伸到无限。
3.培训的平台更为宽广,信息反馈和交流互动更加方便。传统的培训平台,只限于一个教室、一个班级,受到单一、狭窄交流反馈的渠道所限制,学员的交流和展示机会较少。而在网络培训平台中,学员和培训者都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交流讨论,迅速反馈培训信息,充分展示学习成果。学员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更好的发挥,参与面更广。
4.培训的信息资源更充足。过去培训的教材、资料都是印刷纸质媒介物,其成本相对较高。在一般的培训项目中,学员接受的培训资源信息量更多地局限于单一的纸质的教材和辅导资料。更为不便的是由于受媒介物的影响,培训信息的更新就有可能落伍于外界知识的更新。而在网络时代,培训者和学员都可以迅速及时通过网络资源,浏览大量的学习信息,包括教材、参考辅导书目、古今中外相关学科知识、最新动态、前沿成果等。信息量之大是前者的千万倍。而且信息更新,速度和浏览速度之快,可以更及时地紧扣时代和信息的步伐。
5.可降低培训的费用。采用网络信息媒介,可以节省大量的书籍费用。另外,传统的培训方法需要将学员从各地召集到一起进行培训,他们的差旅食宿费用本身就是一笔巨大的开支。我们对教师培训,绝大部分的经费也用在这三种费用上。而在网上培训,则不存在这一问题,每个学员只要将计算机接上网络便可接受培训,可以节省大量的开支。这对于培训经费本身就不足的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和中小学校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
二、当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中小学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
1.观念落后陈旧,认识定位不明确,对网络培训模式没有足够重视。有的管理者、培训者和培训对象认为,网络是虚拟的,在教学和培训中的作用是有限的。甚至有的人还视网络为洪水猛兽,教师上网为不务正业,影响教学;学生上网则浪费学习时间,接触网络垃圾易受暴力、色情等因素影响而学坏。有的管理者认为培训教师虽然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很大促进作用,但是这个促进作用是滞后的、隐性的;而且,实施网络技术培训,一次性投入大,经费财力难以支持,不如将这些人力物力财力用到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可以直接出质量出成效更为合算。
2.培训网络不完善,地区设施差异明显,造成构建培训网络的硬件不足。不少的地市、大部分的县级的培训机构,特别是西部地区,还是没有完善的培训网络。有的虽然建立了培训网络系统,也是依托教育部门网站开辟的培训专栏而已,只用来公布一些培训信息,要不就是通过培训专栏来公布一些培训资料。真正作为培训用的在线答疑、互动交流、发布展示的平台则还是空白。他们的教育培训是依靠传统的人力资源,采用送教下乡、送教上门的传统落后的培训方式进行,耗费的时间多、人力多,培训面狭窄,高耗低效的现象较为明显。另外,全国各省、市(地)、县的培训网络一直以来基本上都是各自封闭、各自为战的,你搞一套我搞一套;这样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且容易因培训体系、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的差异而造成培训质量的难以保证。
3.培训机构管理者和培训者以及基层教师对网络知识的缺乏,成为开展网上培训的最大阻碍。在一些基层培训机构中,由于体制和历史等种种原因,目前比较缺乏有具备网上培训经验的管理者和培训者。基层教师也是一样,对网上培训所必需的信息接收、发布、传递、互动交流等技能还很匮乏,甚至还出现有机器不会使用、不会维护,有网络培训资源而不懂得利用的情况。
4.网络培训的方式模式简单粗糙,缺乏深入研究和创新,培训效果不明显。有的网上培训只是简单的将课程内容一字不差地堆砌在网上,或者只是在网上进行简单的传送。小组讨论、团队协作、情境模拟等培训手段很少应用。有些网络培训只能提供学习资源,还未能实现修改个人信息、查看个人学分、欠缺文件查阅、课程学习、在线交流、个人空间、学习记录、视频点播、网上作业、网上测试、成绩查询等功能。在培训过程中,缺乏对学习过程的有效管理和监控。这样势必造成学员的参与热情不高,培训质量难以保证。
三、提高教师培训效益的建议
1.整合培训网络资源,建构覆盖全国的中小学教师培训网络体系。这一系统由四级组成:国家——省(直辖市、自治区)——设区市(地、州)——县(市、区)。国家在已有的“全国教师网联”基础上,整合各种培训网络,建立统一的培训资源库和中心培训网。同时,对当前各地、各部门原有的培训网络进行规范和整合,建立覆盖各省、各地市、县乃至乡(镇)中小学的教师网络教育软硬件平台、网络管理系统,以及网络教育课程与教材体系。地方门户培训网一方面受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培训机构管理,另一方面受上级培训网站的指导和管理。在上级培训网的指导下,各地培训网络实行网络互联,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从而保证资源的充分有效利用,保证培训效益和质量。
2.加大投入,加强培训机构的建设,提高培训机构和中小学教育网络化程度,适应网络时代发展需求。首先,国家要加大投入,进一步完善培训机构和基层中小学校的硬件设施,为培训机构和中小学校建设提供简单便捷、易学易用的网络教学平台,加快教育信息化、现代化建设步伐,将市、县级培训机构的网络化、信息化列入评估体系之中。其次,要统一开发制作用于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网络技能课程,培养一支能够适应网络培训模式、懂得开发网络培训课程资源、熟谙网络培训管理和组织网络培训教学的师资队伍,以适应网络时代培训工作的需要。
3.完善网络培训与人工培训的互补管理和教学机制。网上培训永远也不可能完全取代人工培训和课堂培训。最好的做法是将两者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师培训。如何有效将两者的优势进行整合,取得1+1>2的效果,则是一个非常有必要去深入研究的课题。◆(作者单位:广西省容县教师进修学校)
信息技术教师培训 篇12
美国密歇根大学米什拉(Mishra)和科勒(Koehler)于2005年首次提出TPCK(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概念,即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他们提出TPCK是教师使用技术进行有效教学所必需的知识。在2007年第九届全美技术领导峰会上,将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缩写更改为“TPACK”,意指组成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的三个核心要素不可分割,紧密联系[1]。
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是教师利用技术手段辅助进行教学必需的知识。它由八部分组成,分别是三个核心要素———技术知识(TK)、学科内容知识(CK)和教学法知识(PK);四个复合元素———学科教学法知识(PCK)、整合技术的学科内容知识(TCK)、整合技术的教学法知识(TPK)和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CK);一个外围因素———境脉(Context)[2]。
在信息时代TPACK为教师专业知识构成提供了新的框架,在前人对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知识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的TPACK框架进行具体化,构架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如表1所示)。
二、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需求分析
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文献资料以及研究成果,自编《长春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需求调查问卷》。问卷分三部分共26题,题型包括填空、选择和问答。第一部分是教师的基本情况及学校教学开展情况,可以了解到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学历、专职、教学任务和信息技术学科授课等情况;第二部分是关于教师以往参加培训的情况,可以分析教师对以前参加培训的内容及形式的一些想法及意见;第三部分是关于教师对培训的需求和对学科发展的看法,从不同角度了解信息技术教师对未来培训的内在需求,探索新的培训内容和模式。连续3年对长春市三十余所中学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进行了关于培训需求的座谈和问卷调查,累计发放问卷225份,收回问卷220份,其中有效问卷216份,问卷有效率为98.1%,本调查采用SPSS统计方法,对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培训需求进行分析。
1. 教师基本情况及学科现状
在师资教龄方面,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相对其他学科教师年轻化,教龄少于15年的教师占83.4%,新入职教师多为相关专业毕业生,如教育技术、信息技术和计算机专业,他们学科知识丰富,可塑性强,但是教学经验不足,缺乏系统的教学理论支撑。超过15年教龄的教师占16.6%,但多数为转岗教师,学科专业知识薄弱,知识结构不系统,但具备教学经验。此外,信息技术教师多数身兼数职,从调查结果看,中学非专职信息技术教师比例占54.6%,虽然中学专职信息技术教师比例相对之前已经有所提高,但是与其他学科教师专职情况相比仍然很差,这使中学信息技术教师无法专心研究课堂教学理论和学习前沿知识,也给教师培训的组织和开展带来一定的困难。
2. 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
教师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培训机会少,培训机构水平不高;二是培训内容与教学实际脱节导致培训效果不显著;再次是培训形式单一,缺乏互动,学校硬件设施、教师、学生之间差异大,培训针对性不强;极少数教师反映教师个人担负培训费用过高、培训地点远等问题。由此看出,多数教师在学校承担多项工作,使得参加培训机会少、没有时间参加,同时也反映了目前的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存在一定的问题,并没有显著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理论水平。此外,中学生课业负担重,面临升学的压力,而信息技术学科没有考试压力,对升学没有帮助,因此,学科不受学校和家长的重视,导致任课教师的水平和年龄差异大、流动性大,教师往往身兼数职,没有时间和精力关注自身理论与教学水平的提高。
3. 教师培训的需求
对长春市三十余所中学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进行的关于培训需求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76.4%的教师要求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先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改进自己的教学;44.4%的教师要求培训如何适应课程改革和教材变化的内容;63.4%的教师要求拓宽和加深信息技术专业的相关知识;50.5%的教师要求提升科研能力,学习系统总结教学实践、将实践转化到理论高度的能力;此外,少数教师要求接受师德教育。这个结果体现了教师对于现代教学理论和前沿知识技能的更新最为迫切。在培训形式方面,教师普遍对国家级听评课、优秀课例、教学设计实例、专家讲座及一线教师现身说法等形式比较感兴趣,同时要求增加培训次数和加大培训地域的范围。
三、学科培训规划
信息技术学科培训既要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加大学科重视程度,同时要提高教师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基于此,设置以下几个方面的培训课程:一是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二是现代教育理论的实践应用;三是信息技术专业基础知识;四是信息技术专业知识更新与拓展;五是信息技术综合实践;六是教育科研。在学科培训规划基础上,基于对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培训需求及信息技术教师的TPACK专业知识结构的分析,制订了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培训领域、培训课程以及分层分阶段教师培训内容(见表2)。
四、培训建议
1. 关注信息技术教师TPACK特点
信息技术教师已经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术能力,在进行信息化教学时具备一定的优势,但他们主要是在软、硬件的操作技能掌握得非常好,而涉及技术在自己所教学科的具体应用却不能很好把握。信息技术学科具有自己的PCK知识以及TPACK知识,在讲授信息技术知识时,如何利用相关技术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利用信息化教学生成的数据进行分析,产生教学决策,指导教学的过程都是信息技术教师TPACK知识结构中需要培训的内容。
2. 树立信息技术教师TPACK均衡发展观
通过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需求的调查发现,教师多倾向于CK和TPCK的培训需求,然而对信息技术教师而言,学科教学法知识、一般教育教学知识和整合技术的学科知识、整合技术的教学知识也不可缺少,专业知识结构中的每个部分都要协调发展。因此要使中学信息技术教师树立专业知识均衡、协调的发展观,使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知识得到全面发展。
3. 针对信息技术教师TPACK差异,培训内容分层分段设置
由于学校设施、教师和学生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为了使培训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培训要分地区、分层次按不同培训主题进行,地区可按照城市和农村两部分。城市进一步细化,分省直学校、市直学校和市属中学;农村可分为中心校和基层校。层次可按照不同教龄、职称、学历等进行划分。例如:5年以下教龄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学历层次较高,教龄与CK和TK负相关,CK和TK掌握较好,他们愿意用新技术与教学整合创新,但效果不是很好,技术与教学整合的能力相对薄弱,应提供技术支持的教学法、以及技术支持的学科教学方面的培训;教龄超过20年的教师,对新技术不愿尝试,多数可以将技术与教学有效整合,应为他们提供学习更多的新技术的培训;转岗教师专业理论知识(CK)相对薄弱,对新技术接受困难,需要进行学科内容知识培训;骨干教师在CK,PK,PCK,TPK和TPCK方面的知识明显高于非骨干教师,这说明,骨干教师在很大程度上能起到榜样引领的作用,在TK方面没有明显优势,因此对骨干教师可以进行新技术应用于教学的培训,使其产生辐射、引领、示范作用,同时提升其科研能力,促进教师研究能力的发展。同时,由于本学科的自身特点,知识更新快,拓宽和加深信息技术前沿专业知识的培训必不可少。
4. 重视信息技术教师TPACK薄弱能力提升
信息技术学科教师队伍相对其他学科教师年轻化,缺乏学科教学经验的积累,教学理论支撑欠缺,PCK和TPK相对较弱,在培训中需要针对薄弱环节设计课程。培训中关注TPACK各个维度的联系互动,单纯的新技术培训、新的信息化教学法培训并不能有效指导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需要找到技术与学科知识、学科教学法的结合点,提供优秀教学案例,使教师体会信息化教学的优势。
5. 改进培训形式,合理安排时间,解决工学矛盾的问题
信息技术学科教师部分为非专职教师,学科不受重视,使得教师的培训机会和培训时间相对较少,因此更要通过有效的培训形式来满足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知识发展。通过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发现,教师对不同形式的在职培训有不同的需求,45.4%的教师喜欢观摩案例、分析交流;22.2%的教师喜欢听一线教师现身说法;17.6%的教师喜欢学科知识专题讲座;14.8%的教师喜欢教育理论专家报告。这说明观摩案例、分析交流是中学教师最认同的培训方式,同时教师也需要一线教师的现身说法,拓展专业知识的讲座,而不愿意听教育理论的报告。基于此,本学科培训形式根据培训内容不同可以采用专家讲座式、观摩式、交流式和案例分析式等。
6. 调整影响培训的客观条件
更新并统一信息技术教材,系统明确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的教学目标衔接(比如word教学,小学、初中和高中都学习,具体要求达到的目标是什么),保证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课时及硬件要求;对于优秀成果进行市级表彰,引起学校对本学科的重视。
参考文献
[1]GILBERT W,HIRST L,CLARY E.The NCA workshop’s Taxonomy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M]//JONES D W.Professional Knowledge Base,fortieth Annual Report of the North Central Association Teacher Education Workshop.Flagstaff,AZ:University of North Arizona,1987:38-40.
【信息技术教师培训】推荐阅读:
信息技术教师09-13
教师信息技术09-03
信息技术高职教师05-13
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培训08-01
教师招聘信息技术面试08-26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师10-21
教育信息技术教师师德05-12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教学05-15
信息技术教师的备课07-01
教师专业素质信息技术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