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方案

2024-08-05

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方案(精选9篇)

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方案 篇1

盱眙县铁佛镇劳动和社会保障服务站文件

铁社发〔2010〕号关于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

实 施 方 案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关于“扩大基层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战略部署,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和要求,结合我镇农村工作实际,现就我镇创建“民主法制示范村”工作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做好农村工作的大局出发,进一步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推进农村普法依法治理,完善村民自治,增强农村基层干部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的能力。

二、总体目标

(一)农村基层民主更加健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更加完善,农村基层自治组织发挥作用,农村参与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权利得到尊重和保障。

(二)农村基层法制更加完备,农民的法律意识明显增强,法律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以及各项规章制度更加完善,农村干部群众的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三、基本标准

(一)村民自治组织健全,村民委员会及其下属委员会、村民小组能有效发挥作用;

(二)民主选举规范有序,村民委员会成员、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都能依法选举或推选产生,选举程序规范,选举秩序良好,选举结果群众满意;

(三)民主决策切实落实,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健全,重大事项都能由村民讨论决定,农村税费改革的地方“一事一议”制度能较好地发挥作用;

(四)民主管理扎实细致,村干部依法实行民主管理,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健全,村委会公章、财务账目、集体财产、用人制度等管理有序;

(五)民主监督推进有力,村干部依法接受村民监督,定期报告工作,接受群众评议,村务公开制度健全,群众满意率达到90%以上,没有发生因村级账目不清、村务不公开而引发的群众上访案件;

(六)法制宣传教育深入人心,村民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法律素质不断增强,村干部遵纪守法,依法依章办事,农村法治化管理水平逐步提高;

(七)农民能够熟悉寻求法律服务的渠道,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八)治保、人民调解组织充分发挥作用,农村不稳定因素能够及时消除;

(九)农村经济发展,社会公益事业不断发展,村民安居乐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围绕上述九条标准切实抓好“民主法治示范村”的硬件和软件建设,努力做到六有:

1、有一个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的村党支部或村委会主要领导负责;

2、有一个法制课室(可与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集会场所同设);

3、有一个法制图书阅览室(或在农村文化图书阅览室设法制图书专柜);

4、有一个法制宣传栏;

5、有一个村务公开栏;

6、有一支法制宣传骨干队伍。

四、组织领导

“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在镇党委、镇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镇委、镇政府成立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镇长袁守军任组长,党委副书记人大副主席丁立权同志任副组长,成员由万义兴(维稳信息员)、张娟(司法所所长)、黄培林(社保站站长)、于卫东、戚善局(司法员),卢瑞海、李建文、钟亚洲(综治办干事)担任。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协调全镇农村基层“民主法治示范村”的创建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张娟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并从社保站、司法所、综治办抽调人员共同完成日常工作。

五、工作步骤

至二〇一〇年底,全镇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实现达标率100%。

具体分三个步骤走:调查摸底;宣传发动;全面铺开。

在二〇一〇年八月底前,完成邹黄村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

在二〇一〇年底前,完成新圩、召

四、召

五、赵圩4村市“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

在二〇一〇年底前,完成杨滩、邓圩、花园嘴3村县“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

六、工作要求

(一)深入学习宣传党的十七大“关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论述及《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讲话》内容。

(二)认真实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一步健全村民自治组织。建立健全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等村民自治组织和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制度。

(三)完善村民选举程序,进一步健全村级民主制度。认真执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村民委员会换届选

举工作的通知》(中办发[2002]14号)和《江苏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真正做到民主选举。

(四)完善民主议事程序,进一步健全村级民主决策制度。规范村级重大事务民主议事、决策的范围、程序和方法,保障村民依法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

(五)完善村民自治章程,进一步健全村级民主管理制度。制订符合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村民自治章程等公共事务管理制度,把村级各项事务逐步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

(六)完善村务公开、健全民主监督制度。继续贯切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农村普遍实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通知》(中办发[1998]9号)文件精神,积极推进政务公开、财务公开制度,推行民主评议干部制度。

(七)进一步加大农村法制宣传教育的力度,不断增强农村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按照我镇“五五”普法规划的要求,紧紧围绕镇党委、镇政府的中心工作和农村改革、稳定、发展的大局广泛宣传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重点宣传宪法、农业法、土地法、环境保护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婚姻法、计划生育条例等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切实加强广大农村干部群众依法办事能力,加强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盱眙县铁佛镇劳动和社保站

二〇一〇年三月二十六日

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方案 篇2

党的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同志在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论述中指出要扎实推进依法治理, 着力深化法治城市、法治县 (市、区) 、民主法治示范村 (居) 等法治创建活动, 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可见民主法治示范村的建设已越来越被重视。截至2015年, 民主法治示范村项目在全国范围内已实施至第六批, 前五批评选出共1835个村作为全国民主法治模范示范村, 新的第六批评选工作正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的进行中。甘肃省内民主法治示范村项目已实施至第七批, 有44个村子被评选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民主法治示范村的建设已初见成效。

1 甘肃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情况调查及方法

本调查以甘肃省平凉市上良乡杨家村, 庆阳市悦乐镇鸭·洼村, 定西市马营镇华川村, 酒泉市下四截村等4个具有代表性村子的村民为调查对象。通过在村内抽样发放纸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 共发放问卷200份, 回收有效问卷196份, 有效回收率为98%。

该问卷由选择题构成, 包含法治村内村民基本信息、村内民主选举情况、村内各项工作的实施及公示情况, 共计三十一道题。全部调查问卷回收后统一进行编码, 并利SPSS软件进行了统计分析。

2 调查结果分析

2.1 受访村民群体的基本情况

在本次走访调查中了解到在农村地区中老年人数居多, 占到了总人数的49.5%。留守妇女儿童占比重大, 大部分青壮年都选择在农忙之余外出务工。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仅占总人数的28.2%, 文化水平总体不高。

2.2 受访村内民主选举情况

在此次调查中我们将民主选举作为了主要调查内容, 民主选举是我国农村村民自治的核心内容, 是村民享有的"四个民主"权利之一。健康和完善村民民主选举制度, 是我国农村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和目目标标。。关关于于民民主主选选举举调调查查结结果果详详如如图图11, , 22所所示示。。

据调查结果显示, 仅有26%的村民了解并经常参与本村村委会成员的选举, 高达27%的村民竟然从未参与过选举, 有75.5%以上的村民认为他们所在村子并未如期进行村委会成员的换届选举, 可见在农村地区, 人们的法治观念并不是很强, 关于选举这一基本权利并不清楚。

3 农村基层民主监督情况

如果说基层民主法制的发展是一个有机体, 那么民主监督就是这个有机体的抵抗力, 监督是贯穿于所有活动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如果任何活动离开了群众的监督, 都有走向变质和腐败的倾向。所以, 农村基层的民主监督就是需要做到无处不在、粗细兼备、监管到位。只有在这样的监督下, 农村基层的民主法制才能长久的、健康的、接地气的发展壮大。

1) 财务公开

本村村委会对村内财务收支情况会进行公开吗?见表1。

调查表明, 41.3%的人认为本村财务信息会及时有效的公开, 而28.6%的人则认为本村村委会成员对村内财务收支情况不会进行公开, 据我们的了解, 主要原因是因为他们对本村内日常事务关注度不够, 并没有定期查看公开栏的意识。可见他们对自身享有权利并不是很明确。另一方面的原因是村委会成员责任意识不强, 懒于或忘记定期将其更新。

2) 村务公开

在我们走访的4个民主法治示范村中, 他们始终坚持在内容上的最大程度公示, 程序上的最大程度民主, 以及形式上最大程度的多样化。在村务监督上, 始终强化内部监督, 党内党外公开监督等手段, 不断完善监督机制, 并在监督中学会自我监督, 敢于公开监督, 善于相互监督的长效机制, 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他们将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事项的实施情况;村财务收支情况;村土地、集体企业和财产的承包、经营和租赁情况;征用土地各项补偿费使用情况;宅基地使用审批情况;村民承担费用和劳务情况;优抚、救灾救济款物的发放情况;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情况;村干部年度工作目标执行情况;村公共设施建设项目的投资、承发包情况;税费收缴情况招待费用支出情况;村干部报酬与补贴情况等都对村民进行了公开, 村民可以在第一时间内, 及时了解到村内各项事务的实施情况, 真正做到了为民服务。

4 村内普法宣传情况

1) 本村是否举办过普法宣传活动?如果有, 那么您是否参加过?如图3所示。

调查表明, 认为本村举办过普法宣传活动的人数占总人数的69.4%, 且参加过普法宣传活动的人占44.4%。可见民主法治宣传在农村建设中越来越被重视, 人们参与这些活动的热情也越来越高。

2) 您觉得有必要定期举办普法宣传活动吗?如图4所示。

据调查结果显示, 有高达79.1%的群众认为有必要定期举办普法宣传活动, 剩下的20.9%的群众持中立态度。加强法制宣传教育, 是建设法治国家的重要途径, 是提高全面法治关键的重要举措, 法制宣传教育势在必行。

5 村内纠纷解决情况

1) 村内村民之间的纠纷。

据了解, 村民认为村内普遍存在的纠纷有邻里纠纷, 债权债务纠纷, 婚约纠纷, 赡养、抚养等家庭纠纷, 而宅基地纠纷, 土地承包、流转纠纷, 交通事故纠纷,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抢劫、盗窃刑事犯罪等纠纷存在较少。

再进一步了解中, 我们发现村民们遇到纠纷, 一般会选择找村委会解决, 或者双方大吵或大打一架。只有极少数的人会选择拨打110报警或者想人民法院起诉。存在这种现象, 主要是人们受传统的观念的影响, 认为报警或者向法院起诉不是光彩的事情, 而且在他们的普遍认知中, 法院起诉费用非常之高, 他们无力承担。

2) 家庭纠纷。

对于家庭类的纠纷, 我们将调查重点放在了家庭暴力这一方面。

您或者您的家人、朋友、同学有遇到过家庭暴力吗?如图5所示。

调查表明, 36.7%的人遭受过家庭暴力, 在走访中我们还了解到在家庭暴力的受害群体中, 男性所占比例在逐年上升。

如果你面对家庭暴力, 会采取以下哪些方法解决?如图6所示。

据调查结果显示, 遭受家庭暴力后, 27.6%的人会选择向身边的亲朋好友寻求帮助, 42.3%的人会选择向相关部门寻求法律帮助, 13.3%的人会选择任其继续发展, 16.8%的人选择使用以暴制暴的方式解决。

您认为以下哪一条是解决家庭暴力的最好途径?如图7所示。

调查表明, 26%的人在遭遇家庭暴力后选择离家出走, 18.9%的人选择接受他人的劝阻, 16.8%的人选择告上法庭, 38.3%的人选择试着去改变是暴者的心态, 可见中国人的传统家庭观念依然根深蒂固, 在遭遇来自家庭的伤害后, 依然想着改变对方心态, 使其不再使用暴力, 以此来维护家庭的稳定。

您认为尝试运用法律武器来解决家暴问题后, 会导致家庭暴力更严重吗?如图8所示。

据了解, 53.1%的人认为, 在遭遇家庭暴力后, 试着用法律手段来解决家暴问题后, 会导致家庭暴力更严重。

6 村内彩礼情况

因为了解到我们省的彩礼收取情况比较严重, 对此, 将其也列入了我们的调查范围, 据调查结果显示, 有41.8%的人认为本村内彩礼收取过高, 普通农民家庭根本无力承担, 常常导致债台高筑, 生活艰辛。有81.1%的村民热切希望国家可以对彩礼收取最高金额进行立法, 使其和收入成正比。

6.1 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1) 村民民主法治观念意识薄弱, 没有充分行使自己享有的权利。调查结果显示, 在农村地区中老年人数占大部分比例, 且受教育程度较低, 文化水平总体不高, 所以只有极少数村民了解并参与到本村村委会成员的选举中, 有一部分村民从未参与过选举, 村民本身法治观念意识并不强, 与村民自身不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也有一定的关系, 很多人在村委会选举中抱有无所谓的态度, 对自己享有的基本权利也并不是很清楚。

另外, 许多农民缺乏法律知识, 部分村民不依法解决利益诉求, 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 许多村民认为法律服务、司法手段门槛高, 成本大, 负担不起, 信“访”不信“法”, 有一种非诉心理。许多人在遭受家庭暴力之后, 会更愿意向身边亲朋好友寻求帮助或者任其继续发展以暴制暴, 而向相关部门寻求法律帮助的所占比例不到一半。农民维护自身正当权益的法律意识非常薄弱, 如果不大力提高农民的法律知识水平, 加强农民利用法律维护权益的意识, 农村民主法治建设工作将难以推进, 法律也就更难以发挥其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根本作用。

2) 农村基层民主监督不够到位。村干部既管理农村公共事务, 又管理农村集体经济事项, 如果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落实不到位, 容易造成滥用职务权力谋求私利的腐败。调查结果表明, 28.6%的村民认为村委会对村内财务收支情况并不公开, 其主要原因是村民自身对村内事务关注度不高, 没有查看村务公开信息栏的习惯, 没有充分行使自己的监督权。

3) 村干部队伍建设存在问题。部分村干部思想观念、思维习惯、工作方法、工作作风仍停留于过去的以行政手段管理为主的工作模式, 民主法治意识不强, 依法办事、依法依法管理农村事务的能力比较差。一些基层党政干部“行政权力支配社会”的观念也根深蒂固, 村委会选举实践证明, 部分村干部对村委会的性质和地位认识不清, 习惯运用行政权力来管理乡村, 对发展基层民主仍持怀疑态度, 按照个人意志干涉村委会选举, 指派村委会干部。少数村干部在办理村务、处理问题时把“村规”置于一边, 不公开或忘记定期更新村务公开栏信息, 自己说了算, 使村民自治制度落实上流于形式, 有些村干部凭经验办事, 随意性比较大, 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法治化大打折扣。

6.2 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建议

1) 加强对民主法治示范村的宣传力度。民主法治示范村在我省已经有了好几年的历史, 近期以来国家第六批民主法治示范村评选工作也在如火如荼的进展, 民主法治示范村的建设已经受到了我省和我国的重视, 目前我们关键要做的就是促进民主法治示范村的示范作用, 那么我们就要促进示范村周边村镇对示范村的了解, 加强乡镇社区对民主法治示范村的宣传工作。及时总经验表彰先进, 培育典型。组织个乡镇社区代表学习有关民主法治示范村评选标准, 组织各乡镇代表参观学习, 加大民主法治示范村先进事迹宣传, 引导法制村公民学习了解法治基本内容, 鼓励法治村公民在其亲友中做好宣传, 从基层引导村民向先进靠拢。

2) 积极采取各种方式加强村民法治意识。村民法制意识薄弱直接导致法制示范村的建设从在阻力, 导致法制示范村只能够流于形式, 不能真正的促进我国的法制建设, 所以加强公民的法制意识是促进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的关键一步。加强对村民法制知识的灌输, 首先可以在农村中小学定期开设法制课, 使农村孩子从小树立法律意识, 具备法律常识。利用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 通过广播电视讲解宣传法律知识。其次提高村民文化素养也极其关键, 目前我国农民法律意识普遍较低, 是同农村文化建设没有跟上“依法治国”的步伐紧密联系的。所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也很重要。最后农民群众法律意识的提高关键是基础法律工作者如何宣传, 如何开展普法工作, 因此要大力加强基层法律工作者的队伍建设, 队伍提高农民干部和执法人员的素质。可以建立一支以行政执法, 司法人员, 法律工作者, 法律爱好者, 离退休政法干部, 法律院校学生为主体的、面向基层农村的法制宣传教育志愿者队伍。

3) 加强村干部法制教育培训, 提高队伍整体素质。村干部是农村生活中的带头人, 其作用不容小觑。加强加强村干部法制教育培训, 提高队伍整体素质首先要认真抓好村干部法制教育培训工作的总体规划和责任落实, 领导和工作人员的职能要明确, 责任要落实、督促检查要到位, 紧紧围绕当前农村的实际, 将法制教育培训工作与参加对象及其工作时间有机结合起来, 并根据不同层次的需求, 有针对性的进行, 精心组织安排, 丰富培训方式, 提高培训效果, 确保培训质量。

总之, 在以“依法治国”为基本国策的中国, 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的发展趋势将会越来越重要。在应对法制教育形式单一, 法律意识薄弱等方面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充分发挥干部的带头作用, 完善法律教育等措施等, 使我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能够稳步前进, 得到健康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徐鹏.中国的民主法治建设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5.

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方案 篇3

泗阳县穿城镇窑湾村自开展“民主法制示范村”活动以来,以“讲政治、保稳定、求发展”为工作思路,全力打基础、用心抓落实,积极推进了全村“民主法制示范村”创建活动,实现了“发案少、秩序好、群众满意”的目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治安案件连年下降,连续3年无刑事案件发生,人民安居乐业。

提高认识,健全机构,强化措施

创建民主法制示范村建设,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发展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是全力维护基层稳定的一项新举措和有效途径。窑湾村村两委班子充分认识到民主法制建设在三个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一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做到思想认识到位、宣传发动到位、措施落实到位,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二是建立健全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村委会成立了以主任为组长的“民主法制示范村”创建活动领导小组,下设19个活动小组,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三是按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的要求,村委会与19个自然庄签订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书》,19个自然庄又与每户签订责任书。同时村委会还对辖区内的2名刑释解教人员指定了帮教责任人,签订了帮教协议,按照帮教方案适时组织帮教,真正做到管好自己的人,看好自己的门,办好自己的事,多年来村的刑释解教人员无一例重新犯罪。

抓住“四民主两公开”

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窑湾村借2012年5月村委换届这一契机,加大宣传力度,努力提高农村干部群众参与监督意识。一是抓好民主选举环节,加强组织建设,通过民主选举优化了村委干部结构,加强了基层村民自治组织建设。二是抓好民主决策环节,完善村民自治机制,村民委员会进行决策时,充分发扬民主,对涉及到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必经村委研究,由村民会议讨论通过。三是抓好民主管理环节,依法规范村民自治;村内民主管理制度健全,制定并完善了村民自治章程。四是抓好民主监督环节,实行村务、财务两公开,实行村民自治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逐步规范,每月向村民公布一次村内财务及村务,做到给农民群众一个明白,还基层干部一个清白,推动了农村基层廉政建设,密切了干群关系,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机制不断优化。村民自治制度的实施,激发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政治热情,调动了村民民主参与的积极性,为推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为“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奠定了基础。窑湾村以创建“平安穿城”为契机,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落实“四民主”、“两公开”(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为重点,开展依法治村、以德治村、村民自治工作。为保障农民当家作主,有的放矢的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使普法工作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相结合,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在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中,村内治安热点问题得到及时整治,各类矛盾纠纷得到及时化解,违法青少年得到帮教。通过开展“送法下乡”、“法律进村入户”及广播、法制文艺、召开群众会等宣传活动,提高了农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增强了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和保障了农村社会稳定、经济发展。

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组织网络作用

为使村级社会治安得到综合治理,这个村建立了三级治保调解网络。村级设立了村民调解委员会,各村民组设立了人民调解小组,又根据村民居住分散的情况,每10户设立一个纠纷信息员。三级调解网络健全后,工作职责明确,并能积极开展工作,热心为群众排忧解难,全力化解各类纠纷。一是出现的各类纠纷得到及时调处,调处成功率98%以上,没有因纠纷调解不善而导致刑事案件和非正常死亡。二是能及时发现、整治各种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安全因素,整治不了的治安“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并积极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开展整治,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处置在萌芽状态。三是结合辖区实际开展矛盾纠纷排查,按照抓早、抓小、抓苗头的原则,做到提前预防、及时处置。

窑湾村通过开展民主法制示范村创建活动,各项工作进入法制化管理,村民邻里团结,和睦相处,村容村貌建设得到改善,社会政治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呈现出一幅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繁荣景象。

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方案 篇4

(社区)”活动的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

度,扩大基层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精神,按照《司法部、民政部关于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市农村进一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的实际,现提出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按照党的十七大要求,将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方略有机统一起来,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健全党支部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以枣阳市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市司法局、市民政局、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枣法治办[2003]5号)关于《枣阳市“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实施意见》,加大普法宣传力度,提高我市农民群众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增强农村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的能力,全面推进农村依法治理,为建设现代化农业、为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二、重要意义

“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是深入推进农村基层

民主法制建设的有效措施。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对于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和维护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保证农民当家作主,促进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村是基础,农村基层干部群众是主体。进一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对于统一思想认识,调动农村广大群众学法用法的积极性,增强其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的能力;对于完善村民自治,进一步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推进农村依法治理;对于积累工作经验,发挥典型单位的示范、辐射作用,为农村全面实现小康打下坚实基础。

三、基本标准

此项活动要按照《枣阳市“民主法制示范村”创建活动实施

意见》提出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任务,围绕村民自治机制建立健全;民主选举规范有序;民主决策切实落实;民主管理细致扎实、管理有序;民主监督推进有力、卓有成效;法制宣传教育广泛深入,干部群众法律素质明显增强;农民群众法律服务渠道宽广、人民调解组织充分发挥作用;治安防控措施有力,农村社会稳定八个方面的要求来进行。

四、实施步骤

为探索工作方法、积累工作经验,创建出更规范的“民主法

治示范村(社区)”的典型单位,创建活动推出”民主法治达标村(社区)”和“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两种模式,即在全市所有行政村中,首先评选出“民主法治达标村(社区)”,在达标的基础上评选“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这项工作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部署试点

各镇、办、管理区在前两年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区实际认真做好创建活动的实施方案,选择好典型单位,部署落实”民主法治达标村(社区)”和“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

第二阶段:分步实施

1、从现在开始到2009年12月,各镇、办、管理区内开展评选“民主法治达标村(社区)”活动,评选比例占辖区内行政村总数的50%,在此基础上推选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推选比例占达标村的20%。于2009年12月前上报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

2、从2010年1月到2010年6月各镇、办、管理区继续开展评选”民主法治达标村(社区)活动和推选”民主法治示范村(社

区)”的工作。至时,”民主法治达标村(社区)”和“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所占比例分别为辖区行政村总数的90%和40%,2010年6月前将推选出的”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上报市普法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

五、要求

“民主法治达标村(社区)”和“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要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各镇、办、管理区成立“创建活动评选小组”负责”民主法治达标村(社区)评定和”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的推选工作。按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标准实施细则》的要求,在达到21项必须达标项目的基础上,达到90分的村可评为”民主法治达标村(社区);达到120分的村可推选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市普法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司法局、市民政局联合成立“市创建活动评定小组”,对各区县推选的”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按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标准实施细则》的规定进行审查评定。符合标准要求的以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名义予以命名,并颁发奖牌。

枣阳市普法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1年8月10日

枣阳市“民主法治示范村”考核标准实施细则

一、村党支部在村级各组织中能够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保证

和支持村民委员会依法履行职责;村民委员会在村党支部领导下,依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独立开展工作,履行职责,并能得到村民拥护;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理财小组和其他村民自治组织健全,并能较好地发挥作用。

二、村民委员会按照《枣阳市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的规定,按时、公开、公平、公正地进行直接选举,没有非法剥夺村民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行为,选举结果村民满意,罢免村民委员会成员能够依法进行。

三、有比较健全的民主议事制度,民主议事程序规范,无决

策随意性的情况出现。凡涉及到村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和重要问题,都能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按多数人的意见依法做出决定。

四、有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本村实际的村民自治章程、村

规民约,其中把村民的权利义务、村级组织之间的关系和工作程序以及经济管理、社会治安管理、村民管理等方面的内容规定得明白具体,并认真实行,真正实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

五、村级各类组织和党员、干部普遍做到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村务公开制度得到有效地落实,村中设有村务公开栏,重大事务、各种费用的收缴和使用情况通过村务公开栏及时、真实、详细地向村民公开。村中的财务审计制度健全。

六、经常性地开展“法律进农家”活动,利用村广播站、图

书室、黑板报、墙报等阵地,通过村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与村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村民基本做到运用法律规范日常行为,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七、加强农村治安综合治理。村中无刑事案件发生,无民事

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工作总结 篇5

我村位于娄庄镇东首,南靠新通扬运河,北与朱翟村隔河相望,东与团结村毗邻,西与集镇相连,宁启铁路贯穿全境,土地肥沃,交通方便,气候宜人,行政区域2.96平方公里,全村有19个村民小组,925户,总人口2775人,现有私营企业16家,2008年实现村级集体收入近30万元,三业总产值达到2.1亿元,农民人均收入9200元。

近年来,我村在镇党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广大干群的共同努力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同心同德,攻难克坚,开拓创新,全村“三个文明”建设成绩显著,经济稳步推进,各项工作走在全镇前列,连续十多年被评为“先进党支部”、综合一、二等奖,单项工作受到省、市的表彰,全村呈现经济持续发展,环境优美,安定团结,安居乐业的崭新局面,现将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层组织阳光操作

在职的村支部、村委会领导班子成员都是实行“公开双 1

推选”的,且得票率相当高,充分体现了村民自治和依法选举有了较大提高和改进,村两委会一班人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认真贯彻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齐抓共管,团结协作,坚持原则,以身作则,在村民中有较高的威信,村务公开形成制度,全面推进了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二、法制宣传常抓不懈

每月的党员活动日,村组干部例会,治安志愿者例会,每季的村民代表会都安排时间,学习宣传国家的政策、法律法规,同时抓住有利时期印发宣传资料,发放到各家各户,在交通要道两侧书写永久性标语近20条,每月召开广播会不少于一次,其目的,就是让村民学法、懂法、知法、守法,为创建“平安娄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安全防范警钟长鸣

一个地方的经济持续发展,重要的因素是地方的社会要稳定,稳定才能保证经济发展,之所以要加强全民的安全防范意识,不断提高全民的法制观念,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我们认识到“安全”二字值千金,安全管理面广量大,工作安全、家庭安全、社会安全、预防犯罪人人有责,村两委会着重抓安全防范,制定相应的措施,依法建立相关的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责任到人,严格考评,向全体村民公布手机号码、家庭电话,做到有求必应,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将不利的因素化解在萌芽状态,村级调委会和村级警务室合二为一联合工作,一年来的各项工作实绩,领导和村民都比较满意。

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将在级的领导下,紧紧依靠群众,抓住机遇,真抓实干,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构建和谐社会而努力工作

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方案 篇6

县委普法办、县司法局、民政局关于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的意见

各乡(镇)党委、政府、县直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党的十六大关于扩大基层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精神,认真落实民政部、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意见》和《关于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的通知》以及《云南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工作实施方案》、《市委依法治市办、市司法局、民政局、“三村”办关于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的意见》,我县从去年1月开始,结合全县“三村”工程建设,在首批8个“三村”工程建设试点村同步开展了23个“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通过近一年来的实践,各单位紧密结合“三村”建设工程和村级“两委”换届,以法制宣传教育为基础,突出依法建制,以制治村,围绕“四民主”、“两公开”,扎实有序地开展创建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涌现出了一批村级组织健全、事务管理规范,民主选举、民主决策落到实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有章可循,法制宣传深入人心、守法、用法、护法、依法办事蔚然成风,矛盾纠纷及时性有效化解,社会治安良好的村级法治示范典型。去年12月,我县已经有1个村被省级命名为“民主法治示范村”。当前,随着第一批“三村”工程建设即将完成,县委、县政府将启动第二批“三村”工程建设,而“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开展现状未能与“三村”建设同步,一些乡、村对此项工作重视不够、认识不统一,创建活动不够深入,工作发展不平衡。为真正落实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提高农村法治化管理水平,使更多行政村跨入“民主法治示范村”行列,促进依法治县,结合我县实际,提出进一步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的意见。

一、充分认识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的重要意义

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是深入推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有效措施和载体,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推进依法治市、依法治县进程的基础性实践,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农民群众利益的具体体现,是全面推进村民自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内容,是推进农村改革、加快农村小康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农村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切实做好全县的“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对于调动广大农村干部群众参与基层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增强村民自治的能力和水平,规范村级事务管理与监督,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平安县”建设,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乡(镇)“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点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这一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和我县农村工作战略,充分认识做好“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村为基础、以农村基层干部、群众为主体,继续在“三村”工程建设点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创建具有榜样和示范作用的先进典型,摸索农村基层法制建设的方法和经验,发挥典型引路,以点带面的作用,调动广大农村干部群众学法用法的积极性和自学性,增强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规范村级事务管理,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带动全市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不断深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切实抓好创建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要在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相统一这一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深入贯彻落实民政部、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意见》和《关于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的通知》精神以及《云南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工作实施方案》,按照市民政局、司法局、“三村办”印发的《**市“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标准》,围绕三个目标,完善两项制度,形成一个机制,做好四个结合,切实推进创建活动的深入进行。

(一)“民主法治示范村”要始终围绕三个目标进行。一是农村民主更加健全,党支部领导的农村基层自治组织切实发挥作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更加完善,农民群众参与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权利得到切实的尊重和保障,形成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二是农村群众的法律意识明显增强,法律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以及各项规章制度更加完善,农村干部群众的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办事、依法维权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农村的法制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三是实现我市社会更加稳定、民族更加和睦、边防更加巩固、治安更加良好、群众更加和睦的良好局面。上述三个目标的实现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同时也是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发展的过程,但“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要始终围绕这三个目标进行,离开了这三个目标,创建活动就失去了意义。

(二)进一步建立健全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两项基本制度。村民自治章程是农村实行村民自治的规范性和权威性的规范,主要是对村民委员会的管理权限和管理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是村民实施民主管理的重要手段,相当于一个村子的“小宪法”;村规民约侧重于对个人行为的规范,是调整村民与村、村民与集体关系的重要手段,是全体村民对自身行为的一种约定,相当于一个“小民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就是要从建立健全两项制度入手,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依法建制。两项制度的每一条款都必须做到于法有据。制定村民自治章程主要依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对会民大会、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调委会、治保会、卫生委员会等组织的职能、任务、村民的权利义务等基本问题信出明确的规定,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各个环节都有章可循、便于操作。村规村约要根据国家宪法、法律和现行政策的有关规定,不能出现侵犯公民权利的条款。二是要从实际出发。我市地处边疆,民族众多,村与村之间地理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民族风俗习惯千差万别,在进行制度设计时,一定要从实际出发,贴近当地农民的生活实际,尽可能做到简便易行、实在管用。三是制度的起草过程一定要严格程序。第一步,由党支部、村委会讨论确定制度起草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要求;第二步,由专门起草小组进行起草,第三步,召开各方面的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进行反复修改;第四步,召开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联席会议修改;第五步,报司法所进行合法性审核;第六步,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表决通过;第七步,张榜公布,同时报乡镇政府备案。

(三)要形成一个符合自治要求的矛盾调解机制。在村民自治的实践中,不可避免村民与集体之间、村民相互之间会发生一些矛盾纠纷。这些问题往往构不成刑事处理和治安处罚,但明显违反了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的规定,而法律又没有给村民委员会设定处罚权。在创建中可以以人民调解组织为依托,建立一种矛盾调处机制,凡涉及村民与集体、村民与村民之间发生矛盾,在双方自愿的前提下,由村民委员会出面调解,形成调解协议,双方自觉执行。一方反悔的,可向人民法院起诉,这样的一个矛盾调解机制就相当于一个“小民庭”可以把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做到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

(四)“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要注意搞好四个结合。一是要与实施“云岭先锋工程”,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通过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搞好村民自治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二是要与“三村”建设相结合,围绕建设生态村、文明村、小康村的目标,整顿村容村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不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三是要与解决突出治安问题,创造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相结合。通过采取综合治理措施,把突出的治安问题整顿好,把正常的社会秩序建立进来,把农民的信心树立起来,把村民委员会的权威树立起来,在这个基础上,积极稳妥地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四是与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搞好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相结合。进一步在广大村民特别是基层干部中开展经常性的法制教育活动,使广大农民群众学法、守法,积极履行公民应尽的义务,并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使广大农村干部自觉地遵守法律法规,做到依法行政,民主治村,把向广大农民群众提供优质法律服务和必要的法律援助作为推进“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的重要措施,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持。

三、加强领导,措施落实、确保“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取得实际进展

县、乡党委、人大、政府要高度重视,把“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作为抓好“三农”的基础工作和“三村”建设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摆上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

1、在县委、县政府对第一批“三村”建设工程考核验收时,将“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纳入考核范围,并在部署第二批“三村”建设工程时,统筹安排创建内容,以促进各地“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的深入进行。

2、成立市、县、乡(镇)村三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县级由县委普法办、县司法局、县民政局、“三村”办组成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司法局,负责组织指导、督促检查创建活动的开展,各乡镇村也要相应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及时制定创建活动方案及建设标准,有步骤、有程序地进行创建。

3、“民主法治示范村”的确定,根据省、市有关要求,经研究,确定以下村(社区)为XX年开展创建的点:

*

*

*

在开展上述24个创建点的同时,继续抓好***等15个村委会的创建工作。

4、加大对农村基层干部的培训力度,特别是“两委”干部认真组织学习《意见》、《通知》精神和《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讲话》、《**市“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标准》、《**市农村基层法律知识读本》,使他们首先成为法律明白人和民主法治带头人,结合当地实际,认真组织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推进农村民主法治建设进程。

5、以点带面,逐步推进。我县村级政权分布较广、民族众多、地理环境、区域差别及干部群众差异较大,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时,要立足本地实际,勇于开拓创新,选择不同类型的地区,开展创建活动的试点工作,在抓好试点的基础上,及时总结推广成功的经验和做法,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创建活动,以点带面、分类指导、分批进行、逐步推进,把创建工作健康持续深入地开展下去,力争在两年内,使全市30%的行政村跨入“民主法治示范村”行列。

6、落实责任,分级命名。进一步加大“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力度,使此项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今年下半年,要在市、县两级建立完善工作目标责任制,市“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将按照《**市“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标准》,对“示范村”执行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村务、财务公开、农民负担等群众关心的重大事务进行量化考核。我县也要在认真组织检查的基础上,命名表彰一批县级“民主法治示范村”,为全县“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的广泛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7、加强督促指导。全县各级司法行政、民政部门要发挥职能作用,认真开展调查研究,针对新势下开展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逐步探索创建活动的规律和特点,适时加以引导,增强创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立工作的长效机制,经常抓、抓经常,防止形式主义。要定期不定期组织检查,督促、指导基层“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的开展。组织、宣传、统战、农业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各级媒体要加大宣传力度,使“示范村”切实发挥示范作用。

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方案 篇7

——赖店村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先进事迹

赖店村位于赖店镇集镇中心,面积2.5平方公里,辖3个自然村,总人口2892人,全村共710户,13个村民小组,党员133人。村民主要收入以种植粮食和蔬菜、经营古玩、加工销售仿古家具为主,境内有个体商店160多家,个体企业3家、仿古家具厂5家,外出经商160多人,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8560元。

近年来,赖店村以服务群众为目标,以人民满意为标准,深入开展民主法治创建活动,不断完善村民自治制度,保证农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社会安定稳定,实现了连续三年无治安案件发生、多年无刑事案件发生。初步形成了村级组织健全、民主制度规范完备、法制教育扎实有效、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开展民主法治创建活动以来,赖店村先后荣获省“优秀残疾人康复站”、市“文明村镇”、市县“先进基层党组织”、市“五四红旗团支部”等荣誉称号。

(一)加强组织建设,统一思想认识

一、强化领导,提高认识。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是全力维护基层稳定的一项重大举措和有效途径。赖店村两委班子充分认识到民主法制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为顺利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赖店村成立了民主法治工作领导小组,由村党支部书记郑署端任组长,村民主任傅金伟任副组长,治保主任、调解主任、共青团书记为成员,领导小组制定规划,研究工作,落实措施,确保此项工作有组织、有步骤地进行。

二、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从建章立制入手,夯实民主基础,从根本上取信于民。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结合赖店村实际,制定了《村民自治章程》、《议事决策规则》、《民主评议制度》、《村务公开制度》、《财务公开制度》等规章制度,实行依法决策,民主管理,村民自治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道路。

三、构建安全组织网络。赖店村成立了以村党支部书记郑署端为组长的综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紧紧围绕围绕改革、稳定、发展,创建和谐为目标,建立健全了村、片、组三级综治网络,广泛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有力地维护了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

四、健全调解组织网络。为更好化解矛盾纠纷和做好帮教工作,健全了三级调解网络组织,一级调解为村书记负责,二级为村民主任和调解主任负责,三级为村民小组长、村两委其他成员负责。同时,建立更加规范的调解程序,改变过去只有口头调解,不制作询问笔录与调解文书的现象,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健全岗位责任制,完善例会、学习、考评、业务登记、统计等制度,不断加强组织建设和业务建设。

(二)充分实践民主,推进民主建设

一、民主选举依法规范。民主选举是表达人民群众意愿,体现群众参加民主管理、参与民主决策的行为。2012年,赖店村按期进行换届,在整个换届选举工作中,依法定程序进行,做到无暴力、威胁、欺骗、贿赂等破坏和干扰选举的行为。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切实得到保障,无压制、破坏、侵犯民主权利行为现象发生。

二、民主决策执行到位。科学的民主决策是实行民主集中制的重要环节,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客观要求。赖店村在进行决策时,充分发扬民主,落实好“一事一议”制度,对涉及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提交村委会研究,由村民会议讨论通过。如在水田建设、道路建设、新村规划的落实等工作中,召开村民座谈会、村民代表会议10余场次,不仅推动了工作的顺利开展,而且激发了农民的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意识和积极性。

三、民主管理扎实有序。一是建立健全村民代表会议机制,每年定期召开村民代表会议,由村委会向村民代表汇报工作计划,讨论决定村重大事务,并对村委会成员进行民主测评。二是建立有关生产、财务、治安、计生、党员干部目标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提高了村级民主管理的水平。三是建立和落实了村干部分工负责、干部值班、财务管理、村干部廉政承诺等项制度,增强了村两委班子的服务功能。

四、民主监督切实有效。一是成立以傅其英为组长的村务公开监督领导小组,同时在村部旁设立一个意见箱,方便群众献策提意见。二是每月15日在村务、党务公开栏向广大群众公布村各项事务的最新信息,主动接受村民监督,既保证信息公开的及时准确,又便于群众监督、参与村务管理。内容上以财务公开为重点,对群众关心的优抚资金发放、村干部落实计划生育、重点工程建设等情况进行全面的公开。通过以上举措,村民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得到落实,群众满意率达到95%以上。

(三)开展平安创建,推动法治建设

一、强化法制宣传教育。常言道“无知者无畏”,农民群众不学法就不懂法,不懂法也就不会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也不会理解党委政府依法行政的严肃性。赖店村法制宣传教育主要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充分利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国际禁毒日、全国法制宣传日等节日,大力开展法制知识宣传教育,充分利用横幅标语、广播、宣传单等形式进行法律知识宣传。二是在镇司法所的协助下,在村设立了 “法制图书阅览室”,阅览室拥有《法制与社会》、《长安》等报刊20多种,共135本,同时赖店村每季度开展一次法制知识讲座。三是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认真开展法制宣传,为进一步揭露邪教本质,提高全村干群反邪教意识,增强群众识别邪教、抵制邪教的能力,全面营造健康、和谐、稳定的社会生活环境。4月3日下午,赖店村组织开展“三级联创”无邪教活动、“防邪教知识我知晓”(农村妇女版)签名回执宣传活动并利用LED显示屏、宣传栏、宣传车等多方位、多角度宣传“崇尚科学、抵制邪教”知识,切实提高群众的反邪教意识。

二、做好调解创建工作。为使村社会治安得到综合治理,赖店村成立了村民调解委员会,各小组设立了人民调解小组,又根据村民实际居住情况,每20户设立一个“十户”调解员。赖店村现有调委会成员5人,“十户”调解员39人。多年来,赖店村高度重视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不断强化村调委会组织建设、业务建设,认真贯彻“调防结合,以防为主”的方针,积极主动地调处群众纠纷,消除大量不安定因素。近两年来,调解委员会积极主动调处各类矛盾纠纷38件,其中邻里纠纷20件,家庭纠纷6件,宅基地纠纷6件,土地纠纷4件,其他纠纷2件。矛盾纠纷调解率达100%,调解成功率达到100%,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处置在萌芽状态,4

无出现一起因民事纠纷激化引起的自杀、凶杀、群体性械斗和集体上访案件,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稳定,使群众安居乐业。

三、抓好平安赖店创建。一是组建村巡逻联防队。巡逻联防队由村治保主任、民警、村民共9人组成,并建有规范的警务室和电子监控室。联防队每天对村进行巡逻,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切实维护村治安环境稳定。二是加强流动人口和出租房的管理。整合各方面力量,广辟渠道采集流动人口信息。一方面依靠房屋中介机构和辖区单位报送信息,另一方面利用网格化管理平台,及时掌握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的变动情况。对流动人口实施分类管理,重点加强了对流动人口中的“三无”人员以及有前科和违法犯罪嫌疑人员的管理,及时掌握其动态。三是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为使村刑释解教人员不漏管、不脱管、不失控,对6名刑释解教人员的基本情况全部登记在册,建立档案。在衔接工作中做到“四个及时”,即:及时家访,按规定办理3个月低保;及时确定帮教责任人,组建帮教小组;及时了解思想动态,每月见一次面;及时签订帮教协议,强化帮教管理目标。

(四)扎实推进创建,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一、大力发展社会经济。近年来,赖店村以列入省“美丽乡村”和市“幸福家园”建设名单为契机,投资近2000万元,筛选建设项目20多个,包括村道建设、路灯建设、溪道整治、敬老院建设、幼儿园建设等。同时,成立18个涉及蔬菜种植、水稻种植、水产养殖等不同行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赖店村经济稳步推进,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村民收入不断增加,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得到较大提升。

二、不断健全公共服务。一是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全面采用“一折通”的形式,并全额发放农村良种补贴、种粮补贴、低保资金、五保资金等一系列强农惠农补贴。二是积极推进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及时为村民办理养老保险卡、医保卡,认真做好养老保险金的收缴和发放工作。全村每年的“新农合”、“新农保”参保率均达到99%。三是在村敬老院成立“幸福驿站”为全村346名60岁以上的老年人和58名留守儿童提供居家养老、读书看报、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服务场所。同时“幸福驿站”设有爱心食堂,老人和留守儿童中午可以到“幸福驿站”享用免费午餐,共享“大锅饭”。

三、促进民风文明和谐。在经济不断增长、公益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赖店村积极探索把精神文明建设、反邪教斗争和科普宣传紧密结合。一是利用重大纪念日、重大社会活动,广泛深入地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二是组织村民参与各种文化、娱乐、健身等活动,丰富村民业余文化生活,普及生活科学知识,在全村营造一种崇尚科学、健康向上的良好氛围。三是积极开展 “十星级文明户”、“卫生户”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评比活动。四是广泛宣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切实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工作,以弘扬科学精神为核心,大力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在全村营造崇尚科学,尊重知识、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良好氛围,村民的思想文化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

近年来,通过积极创新,不断探索,赖店村在民主法治建设上取得了初步成效。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按照中央、省、市、区委的 6

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方案 篇8

各乡(镇)党委、政府、县直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党的十六大关于扩大基层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精神,认真落实民政部、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意见》和《关于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的通知》以及《云南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工作实施方案》、《市委依法治市办、市司法局、民政局、“三村”办关于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的意见》,我县从去年1月开始,结合全县“三村”工程建设,在首批8个“三村”工程建设试点村同步开展了23个“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通过近一年来的实践,各单位紧密结合“三村”建设工程和村级“两委”换届,以法制宣传教育为基础,突出依法建制,以制治村,围绕“四民主”、“两公开”,扎实有序地开展创建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涌现出了一批村级组织健全、事务管理规范,民主选举、民主决策落到实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有章可循,法制宣传深入人心、守法、用法、护法、依法办事蔚然成风,矛盾纠纷及时性有效化解,社会治安良好的村级法治示范典型。去年12月,我县已经有1个村被省级命名为“民主法治示范村”。当前,随着第一批“三村”工程建设即将完成,县委、县政府将启动第二批“三村”工程建设,而“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开展现状未能与“三村”建设同步,一些乡、村对此项工作重视不够、认识不统一,创建活动不够深入,工作发展不平衡。为真正落实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提高农村法治化管理水平,使更多行政村跨入“民主法治示范村”行列,促进依法治县,结合我县实际,提出进一步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的意见。

一、充分认识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的重要意义

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是深入推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有效措施和载体,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推进依法治市、依法治县进程的基础性实践,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农民群众利益的具体体现,是全面推进村民自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内容,是推进农村改革、加快农村小康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农村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切实做好全县的“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对于调动广大农村干部群众参与基层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增强村民自治的能力和水平,规范村级事务管理与监督,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平安县”建设,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乡(镇)“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点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这一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和我县农村工作战略,充分认识做好“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村为基础、以农村基层干部、群众为主体,继续在“三村”工程建设点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创建具有榜样和示范作用的先进典型,摸索农村基层法制建设的方法和经验,发挥典型引路,以点带面的作用,调动广大农村干部群众学法用法的积极性和自学性,增强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规范村级事务管理,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带动全市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不断深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切实抓好创建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要在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相统一这一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深入贯彻落实民政部、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意见》和《关于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的通知》精神以及《云南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工作实施方案》,按照市民政局、司法局、“三村办”印发的《**市“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标准》,围绕三个目标,完善两项制度,形成一个机制,做好四个结合,切实推进创建活动的深入进行。

(一)“民主法治示范村”要始终围绕三个目标进行。一是农村民主更加健全,党支部领导的农村基层自治组织切实发挥作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更加完善,农民群众参与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权利得到切实的尊重和保障,形成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二是农村群众的法律意识明显增强,法律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以及各项规章制度更加完善,农村干部群众的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办事、依法维权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农村的法制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三是实现我市社会更加稳定、民族更加和睦、边防更加巩固、治安更加良好、群众更加和睦的良好局面。上述三个目标的实现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同时也是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发展的过程,但“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要始终围绕这三个目标进行,离开了这三个目标,创建活动

就失去了意义。

(二)进一步建立健全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两项基本制度。村民自治章程是农村实行村民自治的规范性和权威性的规范,主要是对村民委员会的管理权限和管理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是村民实施民主管理的重要手段,相当于一个村子的“小宪法”;村规民约侧重于对个人行为的规范,是调整村民与村、村民与集体关系的重要手段,是全体村民对自身行为的一种约定,相当于一个“小民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就是要从建立健全两项制度入手,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依法建制。两项制度的每一条款都必须做到于法有据。制定村民自治章程主要依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对会民大会、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调委会、治保会、卫生委员会等组织的职能、任务、村民的权利义务等基本问题信出明确的规定,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各个环节都有章可循、便于操作。村规村约要根据国家宪法、法律和现行政策的有关规定,不能出现侵犯公民权利的条款。二是要从实际出发。我市地处边疆,民族众多,村与村之间地理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民族风俗习惯千差万别,在进行制度设计时,一定要从实际出发,贴近当地农民的生活实际,尽可能做到简便易行、实在管用。三是制度的起草过程一定要严格程序。第一步,由党支部、村委会讨论确定制度起草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要求;第二步,由专门起草小组进行起草,第三步,召开各方面的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进行反复修改;第四步,召开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联席会议修改;第五步,报司法所进行合法性审核;第六步,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表决通过;第七步,张榜公布,同时报乡镇政府备案。

(三)要形成一个符合自治要求的矛盾调解机制。在村民自治的实践中,不可避免村民与集体之间、村民相互之间会发生一些矛盾纠纷。这些问题往往构不成刑事处理和治安处罚,但明显违反了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的规定,而法律又没有给村民委员会设定处罚权。在创建中可以以人民调解组织为依托,建立一种矛盾调处机制,凡涉及村民与集体、村民与村民之间发生矛盾,在双方自愿的前提下,由村民委员会出面调解,形成调解协议,双方自觉执行。一方反悔的,可向人民法院起诉,这样的一个矛盾调解机制就相当于一个“小民庭”可以把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做到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

(四)“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要注意搞好四个结合。一是要与实施“云岭先锋工程”,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通过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搞好村民自治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二是要与“三村”建设相结合,围绕建设生态村、文明村、小康村的目标,整顿村容村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不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三是要与解决突出治安问题,创造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相结合。通过采取综合治理措施,把突出的治安问题整顿好,把正常的社会秩序建立进来,把农民的信心树立起来,把村民委员会的权威树立起来,在这个基础上,积极稳妥地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四是与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搞好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相结合。进一步在广大村民特别是基层干部中开展经常性的法制教育活动,使广大农民群众学法、守法,积极履行公民应尽的义务,并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使广大农村干部自觉地遵守法律法规,做到依法行政,民主治村,把向广大农民群众提供优质法律服务和必要的法律援助作为推进“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的重要措施,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持。

三、加强领导,措施落实、确保“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取得实际进展

县、乡党委、人大、政府要高度重视,把“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作为抓好“三农”的基础工作和“三村”建设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摆上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

1、在县委、县政府对第一批“三村”建设工程考核验收时,将“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纳入考核范围,并在部署第二批“三村”建设工程时,统筹安排创建内容,以促进各地“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的深入进行。

2、成立市、县、乡(镇)村三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县级由县委普法办、县司法局、县民政局、“三村”办组成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司法局,负责组织指导、督促检查创建活动的开展,各乡镇村也要相应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及时制定创建活动方案及建设标准,有步骤、有程序地进行创建。

3、“民主法治示范村”的确定,根据省、市有关要求,经研究,确定以下村(社区)为2005年开展创建的点:

*

*

*

在开展上述24个创建点的同时,继续抓好***等15个村委会的创建工作。

4、加大对农村基层干部的培训力度,特别是“两委”干部认真组织学习《意见》、《通知》精神和《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讲话》、《**市“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标准》、《**市农村基层法律知识读本》,使他们首先成为法律明白人和民主法治带头人,结合当地实际,认真组织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推进农村民主法治建设进程。

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方案 篇9

工 作 汇 报 材 料

我们南关村地处丰县城区,是丰县经济文化的中心,是一个村社合一单位,有13个农业自然村民小组,32个居民小区,总人口25977人,总面积4.64公里,可耕面积1700亩,由于地理位置特殊,给创建工作带来很大难度,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村委会自加压力,瞄准难关,首先把创建工作列入社区议事日程,成立了以村委会主任为组长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领导小组,加强了全村法制教育工作领导,领导小组成员明确了各自职责,做到了齐管共抓。成立了16人的普法志愿者队伍及4名普法宣传员,村委会主任全面抓,村支两委副主任具体抓。在此基础上,成立了法制学校,做到社区干部带头学,全村掀起创建工作的热潮。

一、求实效,努力把创建工作深入开展

我们不断加大创建宣传和依法治理力度,不断强化宣传和依法治理强度,在实效上很下功夫,扎实推进了创建工作的进展。

第一,首先抓源头,不断强化未成年法制教育力度。从2007至2008年以来,在南关村境内500多名学生的渠楼小学,每年上2次法制教育课,县司法局领导两次亲自到学校上课,运用典型案例进行讲课,使广大师生深受启发,增强 1

了全体师生的法制观念。

第二,为了加大广大群众普法宣传教育,利用村部法制学校,这一阵地动员了广大干部群众参加法制学习。从法制学校成立以来,参加社区法制教育课干部居民代表达2450多人次。

第三,通过文艺活动宣传普法,2006年我们成立了老年夕阳红艺术团,我们自编了许多法制宣传节目,到各小组进行巡回演出,并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2007年至2008年并参加了县里消夏演出,受到县镇两级好评。

第四,为了达到法制宣传的深度和广度,在县镇两级领导共同配合下,近两年来我们多次在闹市区进行宣传,发放各类法制宣传单,达2万多份。每年多次到各小组发放张贴各种法制宣传单、标语、宣传手册达3500份,加大了普法宣传深度广度。

第五,利用宣传栏、黑板报进行宣传,凡是上级发放法制文件、宣传画、宣传单,我们都是及时张贴,让广大群众能及时看到新的法制内容。

第六,凡是各种普法材料和宣传单,创建小组都是主动到各小组进行张贴和发放,并就地宣传,起到宣传鼓动作用。

第七,村部建有图书阅览室,现有图书5800册,其中各种法制书有几百种,群众可以从图书室借到各种法制书供广大村民阅读。

二、创建工作促进民主建设和法治建设

几年来,我们南关村通过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活动,民主选举依法进行,村民真正行使了自己的选举权力,严格按照选举法进行选举村委领导班子,同时完善了村民民主议事决策制度,村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得到保障。制定了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广大村民积极参与民主管理,公共事务,并制定了每年召开1-2次村民会议,每季度召开一次村民代表会议。公章财务管理有序,村部各种台账资料完整。为了民主监督切实有效,并设立意见箱,并设定公示栏,广大干部依法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全面实行村委会向村民代表大会报告工作制度,村各种财务账每月公布一次,有重大事务及时向广大村民进行公布,建立了民主监督小组,确保了广大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并制定了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收入半年一小审,每年一大审的制度,村支两委每年进行一次民主评议,真正规范了民主建设,使广大干部办事村民放心。

并积极发挥村调解委员会作用,民事调解小矛盾不出组,大矛盾不出村,民事纠纷调解成功率98%以上,几年来,无一群体上访事件,无因民事纠纷引起的非正常死亡和群体性事件。

村治安和治保网络健全职责明确,村建有警务室,有常年值班巡逻人员,矫正帮教工作到位,社会治安良好,暂住

人口有严格管理制度,近几年来无重大刑事记录,社会治安良好。

三、法治建设推进物质文明的发展

上一篇:诗经邶风击鼓原文翻译及赏析下一篇:我的青春我做主主题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