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服务员工作社会实践报告

2024-09-17

普通服务员工作社会实践报告(精选7篇)

普通服务员工作社会实践报告 篇1

这次暑假社会实践我做的是饭店的服务员,那是一家规模相对来说还是蛮大的有点皇家气派的饭店。一上班我就直接去做事,而没有自己想象中的会有一个简单的培训。一切似乎都来得那么快,也迫使我要很快的进入角色。老板叫一个年轻的女孩子带带我,也吩咐我要好好跟着学。也许这就是我所想那种所谓的培训吧。真的不敢相信就怎么一个做起事来游刃有余,从容不迫的年轻人比我大那么一点点。这是我后来聊天的时候所了解到的。她看来人缘很好,跟其他服务员有说有笑的。有时候的我很不知所措,她就一直宽慰我说,没什么的,事情很简单等等诸如此类的话。我很是感激,想我一出来便遇上了一个好人。那么以后在这里的日子也就好过了。

还记得上班第一天,我都不怎么开口,不知道如何开口与客人沟通,与同事之间也没有什么话要讲。第一天就那么的埋头的跟着先来的服务员学习拖地,洗拖把,冲马桶,铺台子,摆碗筷子,写菜单,拿酒水以及一些应付那些客人的刁蛮的“服务”。知道吗?就简单的铺台布也大有学问,原以为只要铺上就好了,可在酒店里有很多东西是很规范的,就连站姿都有一定的标准。夏天天气热工作那里都有空调,工作环境与伙食还是蛮不错的,刚开始我还有点飘飘然,感觉到了上流社会的生活,但酒店的人事管理很有问题,有好几次我都被气得想不干了,但我还是坚持了下来,认认真真做事。原来坚持下去,生活可以更加充实,原来“自力更生”是挑战与乐趣并存的。

记得有次来了一位客人要看包厢。他,是一个很特殊的客人,因为他的脚有点拐。当时因为没有客人又加上是我一个人在值班,就有点猥琐。以前在电视上看到的那些可怕的亲亲喔喔的镜头就如潮水般涌来。顿时心惊胆颤的害怕着。可是想想自己是拿着老板的薪水,怎么可以拒绝客人拒绝老板的生意呢!于是等我鼓足勇气准备进去的时候老板娘来了。她问我怎么啦,我说来了一位男客人要来定包厢。听我这么一说,又看到我的那发抖的腿,老板娘二话没说就打开包厢看看是什么人。然后老板娘说:“呵呵,没事,他是我们的老顾客。进去吧,放心好了。不会对你怎样。”听了老板娘的话,心里像是吃了定心丸似的,于是就带着一颗忐忑的心进去了。最后,幸运的是,老板娘真的很好,而他也是特别的好。因为他出了点菜以外,还教会怎么处事怎么和人沟通怎么摆盘子。而且还介绍他的朋友给我认识,还让我给自己也点一个菜请我一起吃酒饭。但是,还是被我很客气的拒绝了。不过,他很理解我没有怪罪我。

对啊,在我这次的工作中我也明白了:在工作时上司总有责备下属之时,这都是不可避免的。责备也要用适当的方式,既要与下属打成一片,也要保持自己的威严,虽然事实如此,但这也给我上了保贵的一课。它让我明白到别人的批评或是听取别人的意见时,一定要心平气和,只有这样才能表示你在诚心听他说话。虽然被批评的时候是很难受的,但是我们还是要很诚心的很耐心的听取,而且还要明确表示你是真心接受他们的批评。因为这样我们才能在过失中吸取教训,为以后的成功截取一定的经验。但我还知道我要学会: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这是我应该做的。因为做服务员就是要以“顾客是我们的上帝”为自己的信念,以便更好的服务好每位来度假休闲的客人。

除此之外,我还从这次工作中学会了人际交往和待人处世的技巧。在人与人效中,我体会到了有些同事之间是真的没有知心朋友可言,在利益面前,每个人都是为自己的。有时候,人,往往是执着的。对待同事要圆滑点,不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对成功要有信心,要学会和周边的人沟通思想,关心别人,支持别人。而且很好的表达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在这些打工的日子里,有喜有忧,有欢乐,也有苦泪,也许这就是打工生活的全部吧。但是,感觉自己还是有点那么格格不入。也许,是我不适应这样的环境吧。我不知道有多少打工人有过这种感觉。但总的来说,这次的打工生活是我人生中迈向社会的重要一步,值得回忆。即使曾经哭泣过,现在想想都已经没有什么大不了。

虽然,这与我的设计专业没什么很大的关联。但我认为,无论任何的一种尝试,对于自己来说,对于以后来说,都是很宝贵的充实!即使有人不理解我,鄙视我,但是起码我知道酒包装瓶子的简单却不失地位的重要性以及颜色的隆重和高贵所在。当然,质量是保证。除了对酒的认识之外,我也学会饭店之所以为饭店,主要是它在于,室内给人一种舒适自由高贵享受的感觉;在吃喝上则注重颜色色调的搭配,给人一种食欲大开的感觉。我想,不管是什么设计,都离不开人的感性离不开广大的消费人群。所以我认为自然的醒目,感人感性,舒适大方简单是设计的必不可缺的灵魂。

很快,这个暑假又这样过完了。但是,在我的内心里却留下了不可抹灭的记忆。不论是人还是工作,都一样!

普通服务员工作社会实践报告 篇2

1社区居民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中,261位问卷填答者中,男性133人,女性128人,男女比例1. 04 ∶ 1。被调查者整体呈现年龄分布均匀,文化程度较高,已婚者居多,本地人多,收入不高和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居民较多六个特点。

年龄方面,被调查者的年龄分布比较均匀,呈现两极化趋势,61岁以上的老年人( 21. 8%) 和18岁以下的青少年( 21. 1%) 占被调查者比例最高,51岁至60岁( 7. 7%) 和18岁至30岁( 10. 7%) 的居民比例最低, 其余被调查者比例相当。调查安排在工作日进行,社区中有工作的居民要上班,所以社区中老人和小孩较多,这可能影响了被调查者年龄的代表性。

户籍方面,被调查者中本地户籍居民占多数( 85. 1%) ,外地户籍居民较少( 14. 9%) 。

月收入方面,被调查者中月收入1100元以下者居多( 31. 4%) ,其次是月收入为2501 ~ 3500元者( 20. 7%) , 整体来看社区居民收入不高。

职业方面,文苑社区居民中专业技术人员、退休人员和学生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23. 4%、20. 7%和19. 9%。

2居民对社区居民服务的支持情况

调查显示,文苑社区的居民对社区居民服务活动的支持度较高,参加服务活动的意愿也比较强烈。

文苑社区居民对参与在社区开展的居民服务活动总体上是比较支持的,非常支持者占全部被调查者的53. 26% ,比较支持者占37. 16% ,一般、比较不支持和完全不支持者所占比例较小。

居民参加社区组织的服务活动的意愿表达中, 40. 23% 和34. 87% 的居民表示非常愿意和比较愿意参加服务活动,居民参加服务活动的意愿较高。也有部分居民表示一般、比较不愿意和完全不愿意参加活动,比例分别占被调查者的21. 07%、3. 065% 和0. 766%。通过调查组的进一步询问,居民不愿意参加社区组织的服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第一是青少年认为社区服务占用了他们玩耍的时间; 第二是有工作的居民表示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参加社区组织的服务活动。

3社区服务设施的需求度

社区服务设施中,居民对 “健身室”、 “青少年活动中心”、“社区图书馆”、“老人日间照料室”和 “家政服务室”的需求度最高,而对 “舞蹈室”、 “社区茶馆”和 “残疾人康复室”的需求度最低。

青少年活动中心是本着 “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服务, 为青年人生发展服务”的价值理念,为青少年提供校外教育活动的阵地; 社区图书馆是在社区内建立满足居民阅读需求的公共阅读场所; 老人日间照料室是指为社区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日常生活需要一定照料的半失能老人提供膳食供应、个人照顾、休闲娱乐等日间托养服务的场所; 家政服务室是指社区为居民家庭提供专业家政服务或帮助联络专业家政服务资源的场所。居民对以上服务设施及场所的需求体现了随着物质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人们对自身精神生活水平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增加。同时,居民对青少年活动中心、老人日间照料室的需求度较高,更体现了社区居民的社会意识逐渐加强,他们更加关注弱势群体,希望解决社会问题。

另外,通过调查员的深度访谈,部分居民表示很有必要在社区内建立专门的乒乓球室和游泳馆,满足居民的健身需求。

4社区服务项目的需求度

老年人社区服务项目中,居民对 “紧急援助服务”、 “社区互助支援服务”和 “长者文娱康乐活动”的需求度比较高,而对 “临终关怀服务”和 “老人义工团队服务” 的需求度较低。

紧急援助服务是指电话援助、帮助老人联系医疗资源,使用老人定位信息机、座机电话,以电话短信的方式联动社区家政服务平台、各大医院急救中心、社区医疗中心和亲属电话,社区居民对紧急援助服务的需求度较高体现了居民对人身安全、健康的重视。社区互助支援服务主要是社区促进居民邻里结对,情感帮扶,体现了居民在社区中的情感需求。长者文娱康乐活动是指在社区内针对老年人组织文娱活动,丰富居民的晚年生活。

临终关怀服务是指社会工作者专注于在患者将要逝世前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前,减轻患者症状,延缓疾病发展,对患者进行医疗护理和情感帮扶。老人义工团队服务是指老年人组成志愿者服务队,为社区服务。通过访谈我们发现,居民对这两项服务的需求较低是因为对这两种服务项目的不了解,居民对新事物的接受需要一些时间,社工应该做的是多宣传,做出榜样,使居民了解服务,接受服务,见下表。

青少年社区服务项目中,居民对 “兴趣班”、 “素质拓展训练”和 “学业辅导服务”的需求度较高,而对 “权益保障服务”和 “青少年帮教服务”的需求度较低。

青少年的兴趣培养、团队能力建设和学业称为青少年及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因此居民对以上三项服务的需求度较高。但是,权益保障服务和帮教服务是为青少年成长营造良好环境,培养青少年的自我保护能力,帮助青少年群体解惑,开展心理疏导、法律援助、困难帮扶等服务,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因此,社工应充当倡导者的角色,在社区内向居民普及服务的重要性,提高家长和青少年的重视程度。

另外,有部分被调查反映,希望社区在暑期多开展针对青少年儿童的户外活动,充分利用暑期时间,锻炼青少年的独立性,丰富暑期生活。

残疾人社区服务项目中,居民对 “日间护理服务”、 “就业帮扶服务”和 “家居及社区生活技能训练”的需求度较高。但居民对残疾人社区服务的需求度整体偏低,对问卷中涉及的服务项目大多表示需求度一般。

日间护理服务主要是为日间缺乏照顾的残疾人提供协助和支持,使他们在社区内得到照顾; 就业帮扶服务是促进残疾人就业,开展一系列就业培训,为残疾人的职业生涯发展做出规划; 家居及社区生活技能训练是指训练残疾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居民对以上三项服务的关注说明居民对残疾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职业发展规划比较重视,而被调查者整体表现出来的对残疾人的关注度还不够,社会服务弱势群体的理念尚未深入人心。

贫困家庭社区服务项目中,被调查者对 “医疗援助”、 “就业帮扶服务”和 “家庭支持服务”的需求度较高。

医疗援助主要是为贫困家庭联络低偿的医疗资源,保证贫困家庭不因病返贫; 家庭支持服务主要是指对贫困家庭的全面支持,包括对家庭需求的评估及后期支援,这里的支持服务不仅是指物质方面的支持,还包括精神层面的慰藉。通过调查发现,社区居民对贫困家庭的关注度较高,也对社区内的贫困家庭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比如帮助贫困家庭获得社会救助,发动社会力量帮扶贫困人口等。

5结论

普通服务员工作社会实践报告 篇3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大学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提供优质的社会服务已成为现代大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并不断向纵深发展,逐渐由强调提供社会服务的数量转向提供社会服务的数量与质量。加强对高校社会服务研究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使关注高等教育的每个人开始把目光投向学校自身,关注学校开展社会服务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地方高校社会服务职能发展作为“高校社会服务”内容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国内教育理论研究及实践中正日益成为教育者所关注的热点。然而,正确把握地方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概念,透析其内涵是开展和深化地方高校社会服务研究的理论前提和逻辑起点。全面把握地方高校社会服务的内涵,有助于推进地方高校社会服务健康发展。

地方高校社会服务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加强对地方高校社会服务的研究是探索我国大学办学规律的要求;地方高校社会服务是提高办学质量及学校知名度的重要途径,日益成为办学者追求的目标;由于大量地方高校的存在是开展地方高校社会服务的必备条件,地方高校社会服务将成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地方高校结合自身的优势和特色,把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三大职能结合起来,将有助于提高办学水平,促进当地社会发展。

二、地方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内容、形式和特点

(一)职能

职能是指“人、事物应有的作用、功能”,“人、或有机物本身具有功能或应有的作用”, “是职务上之能力”。 从构词法上讲,职能是由“职”和“能”两个词素构成的合成词。职有职务、职位等含义,这其中的职务、职位是针对人、社会组织、机构(或部门)而言的,故职能的完整表述应是:人、社会组织、机构(或部门)等所应承担的工作的能力。职能和功能是有区别的。功能,指物质系统所具有的作用、能力和功效。功能多指系统内部所具有的能力,如果把一事物看作一个系统,谈到它的作用时往往使用“功能”一词;职能多指机构的职责和能力,在谈到机构的作用时,大多使用“职能”一词。

(二)地方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内容

地方高校社会服务内容的界定与外延的划分是长期以来地方高校社会服务理论研究的一个难题。这主要是因为地方高校社会服务内容与形式是两个关联度很高、界线难以清晰划分的概念。这也是高校社会服务需要研究的关键点。到目前为止,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尚未对高校社会服务内容及形式的联系与区别进行准确的分析。许多关于高等教育社会服务的论文,也往往把高校社会服务的内容与形式混淆了。事物的内容指的是事物的实质和事物的构成要素。事物的形式是事物内容的存在方式和组织结构。鹿红娟认为高等学校从国家设学目的、目标出发,根据自身所具备的功能、能力和资源,在办学实践中主动满足社会对高等教育的各种需求的过程。段江飞提出“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大学在教学、科研活动之外,利用自身的知识资源,从事了旨在推动其所处的社区、城市、国家乃至全世界的经济、科技、文化、价值观和社会全面发展的活动,其活动主体主要是教师和学生,学校依靠明确的理念和系统的制度对这些活动的定位和开展加以管理,将其作为组织自身的一种职能。”

学术界普遍认为地方高校社会服务功能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概念指地方高校所进行的人才培养功能、科学研究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社会服务又称为直接社会服务。狭义的概念仅指利用自身优势为社会提供的直接服务活动。如教学服务、科技服务、咨询服务、装备服务或传播普及、咨询服务、人才培养、承接项目、成果转让、兴办企业、联合开发以及结对联姻。

(三)地方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形式

如前所述,事物的内容指的是事物的实质和事物的构成要素,事物的形式是事物内容的存在方式和组织结构。就地方高校社会服务的形式而言,许多学者以不同的依据、从不同的方面,对地方普通高校社会服务的内容和形式的划分进行了探索。如殷翔文在《高校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探讨》一文中,把地方普通高校社会服务归纳为:传播普及、咨询服务、人才培养、承接项目、成果转让、兴办企业、联合开发以及结队联姻等八种方式。另一方面,许多学者认为我国高校社会服务大多数是借鉴美国高校社会服务形式。概括起来,美国高校社会服务包括以下形式:(1)高校与企业合作之科研服务:与企业合作创办研究中心,大力开展技术开发;建立科学园区,向企业转让技术;鼓励师生技术专利入股,兴办高新技术企业。建立企业孵化器,培育和扶持新建的高新技术企业。(2)校企合作之教育服务:校企联合创办专业、开设课程;校企联合培养人才。(3)校企合作之咨询服务:咨询的对象涉及政府、企业、公司等。咨询的内容包括政策、管理、战略决策和技术发展等。(4)校企合作之信息服务:信息服务主要是指信息搜集、整理、加工、传播、交流、运用等方面的服务,它在高校社会服务的总量中占有相当的比重。另外,高校直接为社区服务,其服务的主要形式包括知识服务、信息服务、装备服务和咨询服务等几个方面。

(四)地方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特点

李玉增认为区域高校社会服务不仅具有一般高校社会服务的特点,而且具有其特殊性。区域社会和区域高校的特殊性,决定了区域高校社会服务的特殊性:服务范围确定,服务半径小,以基层为主要服务对象;社会服务的科技文化含量低,服务实体的组织结构简单;社会服务的责任大、任务重、经济效益低。 也有人认为,大学组织社会服务职能的特性,主要包括:学术性即指大学为社会提供的服务必须是学术性的,体现教育内涵,是与其他社会组织以研究为基础社会服务相区别的本质所在;社会服务的条件性即大学组织社会服务职能的“软”条件——大学组织内部的学术价值观与大学组织社会服务的“硬”条件——来自大组织外部的推动力量;社会服务的不均衡性即是指大学为社会服务的领域、途径、水平与方式的不均衡;社会服务的有限性即是指大学为社会服务是适度的,是由大学组织的本质特性、科学研究的性质以及大学与企业之间的矛盾关系所决定的。

教学型大学社会服务的主要特点:独特性,即教学型大学必须根据自身的历史和现实条件,确立服务重点,突出服务特色,强化自己的服务优势。前瞻性,即教学型大学所提供的社会服务不仅要适应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更要引领和推动所在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站在地区社会发展的前列,提供前瞻性、先导性服务,为提高所在地区文化发展层次,经济发展档次,全面提升所在地区整体素质做出不懈的努力;应努力成为本地区先进文化、先进思想观念、健康生活方式的传播中心、科学技术研发中心、信息交流中心、文化集散中心;应努力在建设学习型社会,满足人民继续教育以及终身教育需要方面起到生力军和先锋队的作用。基础性,所谓基础性包含两种涵义,一是教学型大学在服务对象的选择上应更多关注占我国企业大多数的中小企业的发展;二是在服务面向上应更多考虑

所在地区广大人民的实际需要,为其生产发展提供专业技术上的支持和指导。

高校社會服务职能通常具有这样几大特点:一是社会指向性,即社会服务职能是面向社会的,以满足社会需要为出发点和归宿;二是直接现实性,即以社会的现实需要为目标,将高校的知识和智力资源直接地、迅速地转化为社会实践或生产力;三是研究性,即主要指与高校的学术性活动直接相关或者说与高校的身份相符的社会服务活动;四是全方位性,即高校社会服务职能是指向现实社会各方面的需要和问题的,包括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 我们认为,地方高校社会服务具有主体性即是高校与社会等主体间活动;导向性即以一定的利益和价值取向为依据开展社会服务活动;多样性即高校社会服务的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复杂性即多种利益和价值导向下不同主体的社会服务活动;动态性即地方高校的社会服务活动是发展的,具有一定不平衡性等特点。

三、地方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内涵

“内涵”一词的意思是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也就是概念的内容;“概念”是指反映客观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

在国内外的研究中,关于社会服务的表述有很多种。有服务(service )、社会服务(social service )、社区服务(community service )、公共服务((public service)、直接为社会服务以及知识的应用等等提法。目前,在国内外相关文献中,直接给高校社会服务职能做明确界定的不多,更多的是叙述这一职能的内容、形式及这一职能的价值或重要性。从现有的对这一职能的解释来看,大致有以下几种观点:一是從高校的活动角度进行界定,认为社会服务职能是高校为社会所提供的各种服务性活动;二是认为高校社会服务职能是指知识的应用,即高校利用自身优势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将知识应用于解决各种社会实际问题;三是认为高校社会服务职能并不是独立的职能,而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职能的延伸,是以教学和科研为基础的。

四、对地方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概念研究的简要评价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我国地方高校社会服务处于不断深化发展的过程当中,人们对地方高校社会服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取得了比较丰富的认识,但也存在不足。

就地方高校社会服务的内容和形式研究而言,国内许多研究人员对地方高校社会服务的内容和形式研究较多,比较全面的认识了其内容和形式,但也常常把其内容和形式混淆。同时,地方高校又是具有不同类型的,如教学型、教学研究型。或者按其建校时间来看,又可以分为新建的院校或有较长历史的院校,或按院校所处的地理位置来看,我们又可以分为区域中心城市的院校或非区域中心城市的院校等类型。就地方高校社会服务的内涵研究而言,如前所述,在国内外相关文献中,直接给高校社会服务职能做明确界定的不多,更多的是叙述这一职能的内容、形式及这一职能的价值或重要性。高校社会服务的内涵应是反映高校社会服务活动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的总和。高校是探究高深学问的地方。大学之所以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是由其内在逻辑决定的。所以,其社会服务活动应体现学术性。我们认为:高等学校利用自身优势资源向社会提供智力产品和智力服务,实现自身价值与促进社会发展的和谐动态发展过程。

综上所述,近年来国内学者对地方高校社会服务的研究不断深入,这说明对高校社会服务的研究已进入到更为本质的层面。然而,各方面原因导致了研究的诸多局限,这也为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留下了较大空间。

参考文献:

[1]李玉增.区域高校社会服务特殊性分析[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3.

[2]史 芸.我国教学型大学社会服务职能的定位研究[J].文教资料,2007.

绿城社会工作服务站专业见习报告 篇4

【摘要】为了让我们更进一步了解社会工作的宗旨所在,知道社会工作专

业的就业方向和专业从事的工作,培养我们的实践能力。针对于此,我们在老师带领下参加了这次专业见习指导。

【关键字词】 专业见习社会工作目的过程收获

【正文】今天在绿城社会工作站的见习的目的在于向我们这些社会工作

专业的学生传授社会工作的经验和体会,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了社会工作的实质和意义。虽然见习时间短暂,但是传授的内容确是很精辟的,用

了很短的时间让我们感受到了社会工作的要义,及社会工作者对建设和

谐社会的重要性。虽然到现在为止社会工作专业在中国的发展不是很成熟,但是通过专业见习让我看到了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方向及光明的发

展前途。要成为一位优秀的社会工作者,不仅需要专业的社会学理论知

识,更重要的是需要专业个案工作的经验。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来到

了郑州绿城社会工作服务站,绿城社会工作服务站坚持“助人自助、就

难解困”口号,通过正确的社工服务专业方法为需要的弱势人群提供帮

助,共同构建和谐社会。通过和这里的专业工作人员进行了经验交流,并听取了他们的个案工作的发展现状,回到学校又进入社工服务网站了

解了很多内容,真的很感动。他们的努力,辛勤的汗水,相信会得到回

报的。今天的见习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也感受很深。

一、见习目的:

专业见习的目的是让我们更加了解社会工作的要义,让我们更加清

楚社会工作是什么、社会工作干什么及社会工作者需要的素质和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社会工作专业见习让我们深入社区,真正走进社工服务对象的生活中去感受他们的心理,他们的需要。为以后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工作者打下良好的基础。

专业见习是非常必要的,他的目的也很明了,为了培养更优秀的社

会工作者,让大学毕业生的我们事先了解社会工作的宗旨、服务以及社会工作的专业性。绿城社会工作服务站是郑州首家社会工作服务站,发展比较成熟,所以让我们在这参观,有助于达到对社会工作深入了解的目标。

为了我们毕业之后工作的需要,为了让我们充分接触社会,了解我们所学的东西,因此出外参观和实践是必要的。专业见习很好地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相结合,达到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习目的,让我们对社会工作事业有了深入了解。

二、见习概况:

5月23日老师带我们来到了绿城社会工作服务站进行参观,到了

之后,受到了服务站人员的热情接待,因为社会工作的精神影响,从事社会工作服务事业的人都是那么的热情,让我深深感受到了社会工作的魅力。见习基本上持续半天的时间,这期间我们参观了他们的社会工作机构,比如:有社会工作心理咨询室、社会工作服务办公室、弱势群体活动室等。听取了工作人员对我们的讲解,然后进行了交流,而后写成了见习报告。

三、见习的总体过程:

见习的开始通过老师与社工服务站负责人的联系,开始通过几天短

暂的接触,与社会工作负责人进行沟通协调,得到他们的专业见习的许

可。随后我们来到了社会工作服务站进行深入了解,来到这里之后,社

会工作服务站的负责人给我们介绍了他们的服务状况,并带我们参观了

他们的工作地点及他们的个案工作的现状。他们一直是那么仔细地给我们讲解,让我看到了他们工作的认真的态度。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

看了关于绿城社会工作服务站的发展进程,对河南首家社会工作服务机

构的发展速度和现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而后,又听取了社会工作专业

人员介绍了他们的工作经验及个案工作的实施过程。最后,我们和那里的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关于我们比较为难的问题询问了他们的意

见。例如:在结束的时候,我们几个同学对关于在实习调查中遇到的如

何更好的没有歧视性的接触农民工这一问题进行了询问,他们的讲解真的让我们受益匪浅,感受很深。这一切结束之后,我们就离开了,但是

我们却学到了很多,也完成了我们的见习任务。

四、见习收获:

专业见习虽然就一天的时间,但是我觉得收获也是很大的,感受颇

多的一点是,理论学习是业务实践的基础,比如社会学个案工作的理论

知识尤其重要,他让一个专业社会工作者如何接近案主、如何治疗案主、如何进行案主结案等等。这些对自己以后成为一个专业的社工尤其重要。听了他们的讲解之后,深知有着良好的专业知识是基础能力。因此,对

于我们在校大学生,掌握好牢固的专业知识很重要。以后会好好学习专

业知识,多涉猎一些关于本专业的图书。

五、见习体会及感想:

专业见习心得有很多很多,虽然只有一天的时间。我以前可能对社

会工作机构及工作人员有些偏见,特别是对我们本地的社会工作更是偏

见很大,可是这次参观之后就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的看法。

第一,一直以来,我印象中的社会工作的机构是一个简陋的办公地点,内部的工作人员大部分是从事义工,而不是专业的社会工作人员。

他们只使用热情去服务社区居民,而没有专业知识,所以我感觉

是不能为求助者提供必需的帮助的。可是见习后我发现自己错了,社会工作服务办公室内有很完善的工作设施,有分明的机构部门,有先进的信息设备。更让我惊讶的是,这里的工作人员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理论知识。他们有大部分通过了专业社会工作资格的考试。他们也荣获了很多省级和国家级的荣誉称号和奖章,我感受到了社会工作者正在向年轻化、专业化、高学历的方向发展。

让我对社会工作的前途由迷茫变得更加有信心。

第二,这次见习让我感到了社会工作人员的热情,我想社会工作者是和

其他人是不同的,他们深受本专业的影响,再加上从事社会工作

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有爱心,所以社会工作者总是给人以亲切的感觉。他们都有着一颗为弱势人群无私奉献的心。他们甚至弱

势群体的需要,帮助他们解决困难,让他们得到培训,达到社会

工作“助人自助”的宗旨。

第三,社会工作者的责任和国家的责任是深切联系到一起的,他关注并

照顾弱势群体,通过联动社会慈善机构,社区服务机构,和志愿

者为社会上有困难的人群提供服务,帮过家人淡了一些责任,解

决了一些负担。很好的处理了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弥补了国家管

理的不足,缓和了主要矛盾,对国家构建和谐社会意义深远。

总之,本次见习让我在很大程度上体会到了社会工作者的重

要性,看到了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前途和方向,对社会工作的发

展充满了信心。喜欢社会工作者,因为他们的好的态度,真诚的心,无私的奉献,专业的工作方法。我认为好的社会工作者应该

具备这些素质。以上这些,我们可以知道,成为一个社工者要求

很高,这个过程中会有很多困难,但是社会工作这个新兴专业的发展前途是可观的,对以后的社会的和谐发展也是非常的重要。

六、见习建议:

通过这一天的见习,我对社会工作事业有了初步的理解和认识。

但是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对此我想提出一些建议。

第一,虽然现在社会工作者的工作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是这远不

能满足他们的需要,希望政府进一步加大力度,帮助社会工作

机构进一步发展壮大,对社会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毕竟这对

一个地区甚至是国家的发展已经成为了很重要的一环,要给他

们更多的鼓励和支持。

第二,如今社会工作者虽然有一部分是通过专业化理论知识的学习,但是很大一部分还是没有的,以后的社会工作者应该选拔更多的有专业理论知识的大学生,而且加强大学生在校期间的社会

工作服务实践活动,锻炼他们的社会工作的能力,和处理个案的能力。

第三,加强社会工作的创新,是社会工作向专业化、职业化、本土化的方向发展,坚持特殊情况特殊对待,提供更多的社会工作的就业岗位,建设适合自己的社会工作的专业化队伍。

七、总结:

通过本次见习,我对自己的专业及专业从事的工作有了从新的认

识,也从中学到了一些经验,我想我以后会多参加这种活动,培养

自己的社会工作的能力。认识到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最后,真诚的感谢绿城社会工作服务站和老师为我们提供了这次专业见习的机会,能让我们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提前接触了社会工作的真正的工作经历,吸取了很多经验。

参考文献:《社会工作导论》,王思斌,高等教育出版社。

《个案工作》,许莉娅,高等教育出版社。

《 社会工作行政》,丁元竹,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普通服务员工作社会实践报告 篇5

社会工作,作为一个新兴的阳光行业,近年来特别是在深圳、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发展迅速。随着社会工作的兴起,许多提供社工服务的非营利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并且在政府和社会的关注下茁壮成长。对于中国大陆的普通大众而言,社会工作是一个新鲜的名词,而对于非营利机构的了解更是仅限于一个不以赚钱为目的的机构。面对当今社会日益严重的社会失范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社会工作的兴起,社工队伍的壮大,非营利机构的增加,对于面对这些社会问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社工事业的长足发展是离不开广大民众以及政府对社工以及非营利社工机构的了解和支持。深圳的非营利社工机构从无到有,至今已发展到38家,而且每家机构都有其特色所在,有其优势服务专项。

作为一个社会工作系的学生,了解提供社会服务的非营利机构更是学习过程的必修课。本次我们08级社会工作10班的其中两个学习小组共14人在易老师的帮助下,联系采访了深圳市鹏星社会工作服务机构。通过对机构的深入采访和实地调研,我们对提供社会工作服务的非营利机构有了更直观的了解。本次的调研,我们围绕着机构的基本状况、宗旨、目标、管理和服务计划等方面进行,并且还对机构进行了SWOT分析,以便更全面地认识鹏星社会工作服务机构。

一、机构的基本情况。

深圳市鹏星社会工作服务社的创办人及法人是易松国教授,该机构注册成立于2007年5月,是深圳市民政局培育起来的、深圳市首家为政府和社会提供社会工作服务的民间非营利专业机构。鹏星社会工作服务社是首批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招收31名专业社工,向深圳市社会福利院、救助站、军休所、慈善会、老龄办及民政局相关部门,如社会福利处、民间组织管理局及社区办,派驻社工,提供社会工作专业服务。鹏星社会工作服务社的定位是起点高、专业性强。服务社聘请香港资深社工为新员工进行岗前专业培训;上岗后由香港专业机构安排专业督导;服务社的社工还将被分批派送到香港考察学习。经过3年的发展,深圳市鹏星社会工作服务社如今在全国的同行业中起着示范作用,并且在深圳本地得到了普通民众的认可,深圳市民对于社工,对于鹏星社工服务社已经不再陌生。现在,我们就鹏星的机构性质、创作背景、机构创办人、机构创办时间和地点、服务领域等方面进行了解。

1、机构性质:

深圳市鹏星社会工作服务社是深圳市民政局培育扶持的、民间组织管理局注册批准的深圳市民办非企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非营利性并非是指不能赚钱,指的是所赚的钱不能据为己有,只能用于机构的发展和社会公益事业),是深圳市首家为政府和社会提供社会工作服务的民间非营利机构。

鹏星的民间性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机构完全有个人注资成立;第二,机构的人、财、物与政府无关;第三,机构完全自主运作管理;第四,完全采取市场化的方式参与社会竞争。

2、创建背景:

深圳市鹏星社会工作服务社是中央及深圳市政府高度重视和谐社会建设及社会工作发展的产物,是深圳市政府创办社会工作的结晶。2006年7月,人事部和民政部联合印发了《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和《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国家将社会工作者列为专业技术人才,并决定在2007年下半年进行职业资格考试。2006年10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指出:“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六中全会以后,中央建立了由中组部牵头,人事部、民政部、教育部等部委参与,工青、妇和残联等部门协助的社会工作人才建设模式。

2006年12月,民政部在深圳市召开了全国民族系统社会工作人才推进会。2007年初,深圳市政府成立了由市委副书记白天任组长,市委组织部长王穗明和副市长李明为副组长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调研组,负责制定深圳市社会工作发展的制度。

为了创新社会工作模式,深圳市民政局率先进行了社会工作试点。局领导决定在市民政系统开发37个社会工作岗位,同时培育民间专业服务机构,然后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向民间专业机构购买社工服务。深圳市鹏星社会工作服务社在上述背景下应运而生。

3、机构创办人:

深圳市鹏星社会工作服务社的创办人及法人易松国,深圳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及系主任。博士毕业于香港大学社会工作及社会行政学系,是教育部高校社会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民政部社会工作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深圳市婚姻家庭研究会会长;深圳市社会学会副会长;深圳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深圳市人口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及深圳市知识分子联谊会理事,是广东省人事部“千百十”人才培养对象以及广东省委宣传部文化教育战线“十百千”人才培养对象。曾多次荣获深圳市优秀教师、深圳大学先进教师和“双十佳”教师。

4、创办时间、地点:

易松国教授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推动深圳市社会工作的发展。为了配合政府的社会工作试点,推动社会工作专业化和职业化,探索本土化的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将课堂教学与本土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易松国教授创办了国内首家民间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机构。在民政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深圳市鹏星社会工作服务社于2007年7月23日在深圳挂牌成立。民政部常务副部长李立国和深圳市委副秘书长杨绪松为鹏星社会工作服务社揭牌。

5、机构名称及意义:

深圳市鹏星社会工作服务社,英文名为Shenzhen Pengxing Social Work Service,简写为SZPXSWS。

“鹏星”之名蕴涵三个希望:第一,星星象征着光明,希望通过本机构的专业服务,帮助人们克服困难,实现人生目标。第二,深圳又名“鹏城”,希望本机构成为深圳市社会工作服务领域的一颗璀璨的星星。第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希望本机构能够催生更多的民间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机构,促进深圳乃至全国社会工作的发展。

6、服务领域

鹏星除了招聘和培训、督导专业社工,为政府及相关组织提供岗位购买及项目服务以外,鹏星还将提供社工培训、企业员工服务、社区服务以及其他各类形式的项目服务。鹏星服务的对象及内容包括老年人、妇女儿童、青少年、残疾人、贫困人群、外来务工人员、社区矫治、戒毒、婚姻家庭服务以及学校社工、医务社工和企业社工等。其中,妇女儿童和青少年是鹏星机构的主要服务对象,鹏星社工服务机构还在福彩基金的支持下成立了具有特色的“鹏星反家暴工作小组”

7、社工人数及岗位分布

目前,机构共有专职社工128人,其中120人具备社会工作学士学位;其他4人为心理学专业和社会学专业,其中3人为心理学学位,另1人为社会学硕士。另外,除了专职社工,鹏星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还十分注重人才储备,其社工人才的选拔也是来自全国各地。

鹏星社工的岗位分布范围十分广泛,其中,有75人左右在民政部门工作,20人从事残疾人社工,18人从事青少年社工,15人在妇联的岗位工作,5人在鹏星的反家暴项目组工作。

2008年全市社工试点推开以后,罗湖、福田、南山和宝安等四个区总共向鹏星购买75名社工服务,涵盖民政。教育和残疾人服务等三大服务领域。这75名社工中,21人在罗湖区民政领域主要提供社区老年人服务、低保服务、军休安置服务、罗湖区福利中心及德福居家养老中心老年人照顾服务;12人在福田区的福田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和莲花街道莲花北残疾人康复站提供残疾人服务;20人在南山区民政领域主要提供社区老年人服务、低保服务、社区综合服务、婚姻家庭服务、临终关怀及哀伤辅导,南山区福利中心及敬夕阳颐养院老年人照顾服务;10人在南山区的南山区残联及各街道残疾人康复站提供残疾人服务;12人在宝安区的保安中学附小,宝城小学,西乡中心小学,西乡中学等12所中小学和职业技术学校提供教育服务。

二、机构的目标和宗旨

机构的宗旨是与机构目标相联系的概念,机构宗旨标明一个机构的存在对于社会的意义。而机构的目标是一个机构在未来一定时间内要达到的目的。没有明确的目标,不能次年工程机构发展得合理和凝聚力,整个机构就会陷入混乱状态。我们通过分析鹏星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宗旨和目标,来认识鹏星存在的社会意义。

1、机构的宗旨

(1)通过优秀及具有爱心的员工及团队,向有需要的个人及单位提供高质量的社会工作服务,为建设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2)探索本体社会工作服务及民间专业机构的运作模式,未深圳乃至全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做出贡献。

对机构宗旨的认识和评价:鹏星社工服务机构的宗旨表明了机构业务范围是提供专业的社工服务,强调的改机构的核心价值,坚信每个人都具有独特、平等、自觉、价值及尊严。作为深圳第一家提供专业社工服务的非营利机构,鹏星模式在深圳社工发展起着示范作用。鹏星社会工作服务社的定位是起点高、专业性强。机构聘请香港资深社工为新员工进行岗前专业培训;上岗后由香港专业机构安排专业督导;服务社的社工还将被分批派送到香港考察学习。因此,这对于建设优秀的团队提供了保障。

2、机构的目标:打造优秀的专业团队;开拓广阔的服务领域;提供优质的专业服务;创建知名的社工品牌。

对机构目标的认识和评价:鹏星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明确了机构成员的努力和活动的方向,就是要打造优秀的专业的团队,因此每位成员都在助人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能力,并且通过交流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同时,开拓广阔的服务领域这一目标使得鹏星不断创新,如推出“反家庭暴力防护中心”的项目等。然而,如今鹏星的发展专注于妇女儿童社会工作这一方面,对于更加广阔的服务领域的探索,如医务社工、企业社工等方面的发展依然十分缓慢。另外,机构的目标也给机构决策、绩效考核、组织结构设计提供依据。

3、机构的建设情况

在机构的宗旨和目标的指引下,鹏星在短短3年内快速成长为一家较为成熟的社工机构,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办公设备建设。拥有两个办公场地,一是在南山桃源路(120平方米),一是在福田荔枝公园附近的市青少年活动中心(400多平方米)。配备了完善的办公和培训设备,包括电脑、打印机、传真机、投影机、录像机及音响和办公桌椅等。机构建立了专门的功能室,如办公室、会议室、个案工作室、小组工作室、培训室及图书室等。

(2)组织建设。成立了机构理事会,机构专家顾问团,成立了“四部一室”的组织架构,即社会服务发展与研究部、人力资源与行政部、公共事务部、服务部,以及办公室,并配备了各级管理人员。筹建了机构党支部。

(3)制度建设。制定了比较完善的机构管理制度,包括招聘制度、培训制度、考勤制度、财务制度、社工上岗指引、社工考评制度,等等。

(4)文化建设。建立了机构文化:和谐——指关系和谐,包括机构与业务主管单位及用人单位的关系,机构内部关系,社工与用人单位及服务对象的关系,以及机构和社工与香港督导的关系等。关怀——机构关怀同工,社工关怀服务对象。务实——机构致力于规范化和专业化建设,社工塌实认真地开展专业服务。进取——努力学习工作,勇于开拓创新。

三、机构管理

机构的发展离不开科学合理的管理。鹏星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发展,同样离不开其独特的管理方式。以下从组织架构、管理方式和人力资源等方面来介绍鹏星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管理。

1、组织架构

目前,鹏星在理事会下设总干事和副总干事两个高层管理职务,中层则设立了“四部一室”:人力资源与行政部、公共事务部、服务部、社会服务发展与研究部以及办公室。各部门的职能分工明确,人员安排合理,能够各司其职,确保机构各项运作畅通无阻。组织架构图如下

副总干事,负责拟定机构发展计划及各阶段发展目标;统筹、管理机构日常事务,协调各个部门的工作开展,确保机构的正常运作;跟进机构各项大型活动及项目的开展;强化机构与社会各界的联系;在得到授权的情况下,代总干事行使总干事职责。其工作内容包括掌握机构发展动态,拟定机构发展目标以及发展计划。组织各个部门制定部门管理制度以及部门发展目标及工作计划。统筹机构日常事务,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方案或转介给相关部门解决。定期召开管理层会议,传达机构各项决策决定,了解各部门运作情况。负责3到7天内的同工请假的批示。积极了解同行机构发展动态,参与各项社会交流活动,为机构谋求更多的发展空间和资源。构思各类主题活动的开展,同时跟进机构各项大型活动或项目的开展,确保活动或项目的顺利进行。在得到授权情况下,代总干事行使总干事职责。人力资源与行政部,负责机构各项人力资源管理事宜,研讨组织方案增进各部门及各层级的权责划分;拟定、解释及推行机构人事政策、计划及人事管理制度;促进机构与员工间关系的和谐;定期进行机构人力分析与评估,举办员工培训及相关活动,以确保机构人力资源的有效运用。其工作内容包括:(1)机构规章制度建设。根据机构服务开展的需要,制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确定各部门的职责及权责划分,明确各个部门的岗位需求,同时制定岗位职责说明书。依据机构实际情况,制定并逐步更正和完善机构人事管理制度,包括考勤制度、招聘与录用制度、晋升制度与薪酬福利制度等。配合机构的运作模式以及其他部门的工作职权,制定本部门的工作制度。招聘与录用工作配合机构发展目标和用人需求,制定招聘计划。根据机构招聘制度和招聘计划实施招聘活动,包括招聘广告稿的撰写与媒体发布、招聘资料的准备、应聘者的接待与筛选、应聘信件的处理、协助面试应聘者、组织应聘者的测试、发放录取通知等。完成招聘工作后,向新员工解讲劳动合同,在双方达成一致意向情况下与新进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对新进员工试用期的工作给与指导并进行考核,及时做出适当的调配。(2)员工培训工作:结合机构的发展目标,对机构员工进行人力分析,掌握员工的需求、工作态度、性格特点以及与所在岗位的匹配性,以求量才使用。根据人力分析的结果,制定并执行员工培训计划,提升员工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同时协助员工进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有意识地培养机构的后备管理人才,给予员工更多参与机构事务的机会。对培训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估。对培训的材料进行汇编。(3)绩效考核工作:监管和统计员工的考勤情况,编制员工出勤月报表。按照员工考核制度,设计员工工作绩效考核表,并实行员工绩效考核工作。建立员工考核档案。定期公布员工考核成绩,并依据考核成绩进行奖惩。(4)薪酬福利管理:向全体员工说明、解释机构的薪酬制度。依生活水平、同行业工资水平情况以及机构政策,制定合理的员工薪酬办法,依据各方面的变化及时提出调整员工薪酬的方案。对员工薪酬发放中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处理。积极落实各项员工福利,在节假日推出各项活动,维持员工与机构的和谐关系;运用有效的激励机制,提升员工的工作士气,提高工作效率。根据员工考核、奖惩办法,结合员工的考核情况,在公平合理的原则下办理员工的奖惩以及职务升降事项。(5)劳资关系处理:负责对劳动法规进行宣传解释。与员工签订或续订劳动合同。处理一般劳动纠纷,并及时向上级汇报。应对机构的劳动调节、仲裁及诉讼。(6)人力资源资料档案的管理 :对机构员工的资料档案进行整理、分类和管理。填写并保留相关的人事报表。对机构有关人事决策决定的资料进行收集和归档。

公共事务部,及时收集、汇总机构及行业内的最新资讯,建立、管理及完善机构信息发布系统;行使机构对外发言权,应对机构的公关危机;积极与社会各界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争取及整合各类已有资源和潜在资源;筹划各类宣传推广活动,树立良好的机构形象,增强机构公信力。其工作内容包括:(1)信息系统建设:建立机构的信息发布系统,包括网站、论坛、博客、邮箱、月刊(季刊)及其他信息发布渠道的建设。及时收集机构以及行业内相关的的最新资讯,进行整理、汇总,并及时在信息系统中发布和更新。采用各种方式调动机构员工对机构信息系统建设的积极性,使信息的收集更具完整性和创新性。对机构以及行业内的重大新闻信息进行记录和整理,收集相关的报纸、杂志留底保存。负责机构工作报告的汇编。(2)机构公关管理:代表机构对外发布并说明机构的重要决策或决定,对外界的评论做出相应的回应。维护机构形象,对可能引发机构公关危机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对已出现的公关危机及时向上级汇报,并做出恰当的处理。积极建立与新闻媒体的良好关系,做好相关的管理工作。(3)对外交流与合作:维护并拓展机构与社会各界的交流合作关系,包括政府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高校社工系及相关研究机构、社会工作同行机构以及其他的非营利组织,并建立相关的联谊档案。积极参与有利于机构发展和服务拓展的活动,提升机构对公共事务的参与度及影响力。有计划地开展慈善筹款活动,同时掌握各慈善基金会的项目招标情况,为机构争取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以便于机构服务的开展和服务范围的拓宽。友好地接待到访机构的相关人员,热情解答到访人员的疑问。策划并组织实施机构对外交流访问活动。建立机构对外联系通讯录,定期邮寄机构的最近资料以及报告。宣传推广工作:筹划、组织各类倡导或推介型的活动。组织策划机构的主办的大型庆典活动,如机构周年庆典活动。组织策划机构的文体活动,包括机构内部的以及与其他机构间的联谊。

社会服务发展与研究部,负责机构的学术文化研究,积极推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技巧的本土化;掌握本土社会工作发展的状况,对社会需求做相应的评估,并根据评估策划各类项目;同时致力于推广机构的各项服务,拓展服务的宽度和深度。其中工作内容包括(1)学术研究:关注并掌握国内外社会工作学术研究动态,收集相关的信息并透过信息发布系统向机构同工发布。结合本土国情以及服务开展情况,对本土社会工作服务开展情况进行深入的研究,集中对社会工作发展趋势以及如何解决现有困难进行研究。积极探索社会工作组织的发展及管理模式,提出改善机构管理模式的方案。配合公关事务部进行资料或研究成果的汇编工作。(2)项目策划与评估:对各个社会服务领域的服务现状以及服务需求进行研究和评估,并在此基础上策划相应的项目方案呈交上级以及服务部。跟进服务项目的开展,对项目的具体开展给予指导和支持。对项目实施效果进行跟踪,提出改善建议,并连同服务部对项目成效进行评估。(3)服务创新与推广:对机构的服务进行创新研究,包括服务领域、服务模式、工作方法和技巧等。定期向上级汇报研究进展,与同工分享研究成果。对已有的具可行性的研究成果进行推广,并进行跟踪评估。

服务总监,负责对机构总体服务情况进行监察和评估,提升机构服务质量;对用人单位的服务需求进行研究,制定机构与用人单位的服务协议;同时与用人单位保持良好的沟通,对同工的服务开展进行综合评估考核,并对如何提升服务质量提出改善建议和方案。其工作内容包括:(1)服务协议制定:到用工单位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和掌握服务对象的实际情况和服务需求。根据实地考察结果,与用工单位洽谈服务协议,拟定服务协议的内容。(2)服务质量监察:根据机构发展目标以及市民政局对社会工作服务的要求,制定服务考核评估标准以及同工服务考核评估表。定期与用人单位保持联系,了解同工工作的开展状况以及用人单位对同工服务开展的满意度。根据服务考核评估标准,定期对同工进行考核评估,着重于同工对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的践行,包括专业理论知识、实务工作技巧等。(3)项目执行开展:参与服务发展与研究部的项目方案的策划,给予修改意见。负责项目方案的执行,落实各项安排工作,包括人员安排、定岗及分工,所需物资的准备,服务的具体开展及落实。定期召集相关同工开会,通报项目最新进展情况,共同商讨相关问题的解决。定期向上级汇报项目进展情况。(4)督导助理工作的管理:对督导助理的日常工作进行指导和管理,使督导助理明确自己的职责,发挥应有的作用。定期召开督导助理会议,收集服务开展中的遇到的各类问题,商讨解决的办法,遇重大问题须向上级汇报。

2、督导管理制度。

由于社工具有助人自助的性质,并且在开展工作的时候也讲求团体合作性,因此督导角色的产生有利于社工在工作过程中的成长。深圳社工在全市刚推进的前两年,都会聘请香港的督导来对本地社工进行督导工作。香港督导让深圳的社工们在短时间里提升专业技巧方面起了十分大的作用,让深圳的社工迅速成长。经过两年的过渡时期,香港督导逐渐淡,深圳也培养出第一批本土督导助理。如今,几乎各间有社工的机构都有自己的督导助理。鹏星社会工作服务社目前有8名督导助理,每位督导大约要负责20名左右的一线社工的督导工作。督导助理对于社工的管理以及社工专业技能的提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督导助理的主要职责是协助督导开展督导工作,积极提升督导能力和技巧;协助机构对同工进行考勤及工作纪律管理;与用人单位及本小组同工进行良好的沟通,跟进同工的工作情况,并将所掌握情况反馈给机构服务部。其工作内容包括:负责本小组同工的考勤工作,掌握同工的在岗情况,对本小组同工加班的有效性进行确认和批示,对同工的请假和补休进行协调并及时上报人力资源与行政部。收集本小组同工当月的请假单及加班单,并对同工当月的出勤情况进行统计,于当月月底交到人力资源与行政部。定期与用人单位进行沟通,了解同工与用人单位的合作情况以及用人单位的反馈,如有特殊情况及时上报服务部及副总干事处。配合机构相关部门做好考核评估、宣传推广等工作。协助督导对同工的工作进度进行监督,如对同工的小组活动或社区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跟进,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对在工作中遇到困难同工,给予关注和鼓励,在可能的情况下调动各方面资源协助同工克服困难。协助督导安排督导工作的开展,通知本小组成员督导时间、地点、内容以及协助准备所需的设备及资料等。参与本小组的督导工作,在督导过程中认真学习督导的方法和技巧,并按要求完成督导布置的任务。

3、片区联络员制度 为确保机构各方面消息传递的完整性和有效性,机构按照同工所在区域划分,于每个片区选定了一名组长,负责本片区的信息传递工作。

片区组长仅承担信息传递职能,不承担任何行政职能。因此,组长的工作主要包括:

一、将机构的相关信息传递至本片区的每位同工处,须确保信息传递的完整性、有效性和及时性;

二、收集本片区同工对机构、对工作的反馈意见和建议,及时汇报到机构副总干事处。

4、绩效评估制度。定期评核员工之表现是机构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效绩评估结果将作为调薪、晋升、岗位调动的凭据。行政与人力资源部应配合部门负责人/督导助理对员工进行效绩评估, 试用期员工在试用期第十五天以及试用期满时进行评估, 正式员工应在试用期满后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评估。但有效的员工管理,必须包括日常之工作督导、员工培训、员工会议,修订定客观之工作成效指标,定期收集服务对象响应等。换言之,评估表格是一项工具,总结员工在评核时段之实际工作表现。进行评估者应多参考其它客观纪录。例如服务对象意见反映,活动检讨,督导纪录等。每个机构都有其适合于自己的绩效评估标准,鹏星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绩效评估主要包括以下5方面:

(1)“目标导向”表现检讨。按督导与员工协议之当年工作重点,特别记挂及工作改善计划等具体成效评估。

(2)员工工作表现。员工概念在岗位上之日常工作表现作全面评估。

(3)员工之工作能力/潜质。此部分有助人力资源管理,机构及员工可参考员工之工作能力作其工作发展。

(4)特别事项纪录。该员工对单位/机构所作的特别贡献、特比参与、赞赏信、投诉信等,皆会作为评核的参考。

(5)个人发展计划。此部分乃协助员工自我成长,定出来年工作重点,个人改善计划等。并有助机构在合适情况下支持员工进修。5机构的内部管理

(1)机构各部门的职能分工及问责制度

依据科学管理的要求,机构制定了《部门职责及岗位职责规范》以明确各部门及各职位之间的权责划分。总干事统筹规划机构的发展;副总干事则制定各项计划,确保机构的日常运作;人力资源与行政部则负责机构人力资源规划、培训以及机构各种会议事务;公共事务部负责机构的文化建设以及机构对外沟通联系及信息发布;服务部则主要负责机构社工的服务质量的监察和提升以及项目的执行;社会服务发展与研究部则主要负责机构各领域服务的拓展以及项目的开发。办公室则负责机构办公室的日常运作及维护。

同时,各部门、岗位的职责落实到个人,并采取问责制。总干事对董事会负责,副总干事对总干事负责,各部门总监对副总干事负责,如此类推。当出现各种问题时,上一层级可直接向下一层级问责。

(二)机构会议制度

机构每两周召开管理层例会、督导助理例会以及全体员工例会,遇突发事件或紧急事件时则临时召开各项会议。部门例会商讨机构的高层决策,主要是机构的行政类决策及机构发展规划;督导助理例会则侧重于机构服务开展情况以及各项与服务开展相关的事务,讨论各项制度的执行及汇报各督导小组情况;全体员工例会则为员工提供交流、互动的平台,宣布机构的各项决策,通报机构的最近动态,以及开展各种类型的培训活动,增强员工对机构归属感,亦提升员工服务技能及个人成长。

(三)机构文件档案管理

机构的文件档案管理依照《鹏星社会工作服务社文件档案管理办法》来执行。分为三类文件档案,一为市、区政府等相关单位发文及机构对外发文,由副总干事及办公室来进行整理存档。二为机构内部通行文,由各部门进行整理存档。三是前线社工在开展服务过程中的资料文件,机构特设立了文件柜,用以整理归档这些服务资料,并进行严格的保密处理。在没有得到授权批准的情况下,任何个人不得私自翻阅、复印或取走资料,若有需要使用这些资料,需经副总干事审核批准。

文件资料的归档工作采取月归档制度。每月初由相关的负责人对上月文件资料进行归档整理,并由其上级管理者进行抽查核实。对于社工前线服务的各项资料,则由督导助理监督核实,由服务部及副总干事进行查验,包括资料的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等。

(四)机构监督制度及意见反馈途径

机构的各项制度和行政行为均接受全体员工的监督,如对于机构决策或相关行为有异议需复核或投诉的,可向机构提出,则人力资源与行政部负责人会组建一个复核小组对该问题进行评估,如需重新评定则依据机构的制度重新核实。另,机构设立了总干事信箱,全体员工均可直接与总干事对话,提出自己的建议或意见。此为对内的监督机制。

而机构亦接受对外的监督,如有任何建议或意见均可致电、电邮或传真至机构,副总干事会按分类转介此类建议或意见给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处理。

6、机构对社工的管理

机构对社工的管理,鉴于目前机构的社工人数较多,为精简行政,不采取直接管理制,而是通过督导助理来对社工进行管理,机构直接管理督导助理的工作。

7、机构的业务管理

(1)机构提供服务说明资料

机构提供的服务说明资料,包括宣传册子,季刊《鹏星社工》和鹏星网站。

除了机构制作的服务资料说明外,各用人单位的社工亦会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和服务领域设计自己的服务说明资料,发放给用人单位和服务对象,以便有需要的人士可以取阅。

(2)机构对有关服务对象的资料的保密程度

机构对于有关服务对象的资料进行严格的保密,并依照《鹏星社会工作服务社文件档案管理办法》来进行管理。

(3)机构自我检查机制的完善程度

机构对于自我检查方面,主要通过管理层会议、督导助理会议及各督导小组会议来进行。在管理层会议中,各部门负责人会针对各制度执行的情况以及成效来对制度进行评估和修订,若管理人员发现存在问题或社工反映各制度存在一定的缺陷,经评估确认后,会进行进一步的修订,不断完善。督导会议则主要从专业层面对与各项服务相关的制度进行讨论和修订,如对各种记录表格进行不断的完善。

8、机构对外服务管理

(1)与用人单位的沟通

机构与用人单位的沟通分为两个层面,一方面是由机构相关部门负责人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沟通,另一层面是督导助理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沟通。

因机构目前派驻社工的用人单位较多,机构总干事、副总干事、公共事务部总监与人力资源部总监会定期走访不同的用人单位,了解用人单位对派驻社工的满意度、用人单位对社工或机构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以及社工服务开展的情况,并与用人单位共同探讨服务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而机构的督导助理亦走访各用人单位的职能。每位督导助理都会定期走访其督导组内社工所派驻的用人单位,了解社工服务开展的具体情况,倾听用人单位的意见,并最终反馈给机构和督导。督导助理的走访工作是对机构与用人单位沟通工作的一个重要而有益的补充。

目前,通过机构层面以及督导助理层面与各用人单位之间的沟通,切切实实的解决了需多问题,包括社工服务如何开展、社工管理、机构与用人单位如何配合等方面,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机构为服务对象提供资源的能力

社工机构的发展,除了政府的支持外,亦依靠社工的发展。要不断提升服务的质素,使服务对象充分实现“自助”,依靠社工服务技巧的不断提升。因此,鹏星非常注重提升社工服务理念和各方面的综合技能。因此,不断的推出各种主题的在岗培训增强社工的服务能力。此外,机构尽量给社工寻找各种资源以确保社工各项服务活动的开展。首先,机构制定了《活动经费管理办法》,从社工的岗位购买费中拨2%的费用作为前线社工活动经费使用。社工在工作中想开展相关活动而又无法从其他地方寻找到资源时,可依据《活动经费管理办法》中的经费申请程序申请活动经费,由督导助理及机构进行审批。

其次,机构还从社会上联系各种资源,以期协助社工活动的开展,包括义工资源、企业或其他社团的人力、物力及财力资源等等。

总之,机构一直致力于为社工创造更好的环境和空间开展服务。

(3)机构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在应对突发事件处理方面,机构制定了《公共危机事件处理执行守则》以工机构所有员工在应对危机事件时获得指引和参考。在机构遇到突发事件时,首先由公共事务部了解情况并做出简要处理,随后上报机构;若出现较大的危机事件,则公共事务部呈报机构后,由机构副总干事及总干事进行处理。

若机构社工在前线服务中遇到突发事件,则首先联系督导助理,再由督导助理上报机构公共事务部,若影响较大,则由机构进行处理。

四、机构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模型是通过分析机构的内、外部环境条件,在找出机构所面临的优势与劣势、外部机会与威胁的基础上,制定机构目标。对机构进行SWOT分析有利于机构对自己正确定位,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与自身的不足,增强危机意识,并且为订立下一步的发展目标提供依据。通过对鹏星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做出SWOT分析,可以审视鹏星在深圳的社工发展这一大环境中面临的机遇与危机,有利于其进一步发展。

(一)优势

外部:1,国内首家。作为国内社会工作试点的首家民间专业服务机构,鹏星承载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但同时也蕴含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她不仅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也引起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

对于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来说,鹏星为他们提供了实战抱负和才能的舞台。作为首家社会工作专业机构,鹏星成为国内千千万万社工学子的就业选择。

2、媒体的关心和支持。鹏星社会工作服务社得到了广大媒体的大力支持。中央电视台和各大知名新闻媒体都对鹏星的成立进行了宣传报道。

总的来说,由于深圳政府近年来大力推进社会工作视野,使得非营利性社工机构的发展得到了重视。而鹏星作为国内首家的非营利性社工机构,更是得到了政府、媒体的大力关注,许多资源都自然更倾向于投入到鹏星。并且作为首家机构,为其他机构起着带头和示范性作用,许多人提起社会工作,都会首先想起鹏星。因此,鹏星的优势在于赢在起跑线上,对其以后发展争取更多外部资源提供了一个有利的条件。

内部:

1、专业团队。鹏星社会工作服务社的专业理事会主要由深大社工教师组成。此外,鹏星还聘请了一批国内和香港知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与香港的一些专业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鹏星的社工主要来源于国内社会工作专业的名牌高校。鹏星的专业团队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可以从专业的角度出发招聘到最合适的社工;可以进行专业化、规范和的机构管理,包括策划、培训、督导和评价;可以给予派驻社工经常性、及时性的工作指导,提高专业服务水平;可以为用人单位提出发展规划意见并进行专业培训;可以对社工服务机构及机构管理进行理论总结和经验推广。

2、对外交流与合作。鹏星与国内及香港学术界及社工机构建立了良好关系,这有利于:建立社工人才资源库;由香港资深社工为机构社工提供专业培训和督导;为机构社工提供赴香港考察学习的机会;便于鹏星与香港及国内专业机构和学术单位进行交流合作。

3、内部有独特的绩效考核机制与评优制度,促进机构内的社工不断地成长

4、建立自己独有的特色项目。每个机构都有其特色之处,而鹏星在妇女儿童社会工作领域上走在前沿,其他社工机构相比形成自己的特色,成立了反家暴防止中心,这是其他社工机构所没有的。

鹏星的专业团队对于鹏星专业化的发展提供了十分重要的保障。强大的专家顾问团在吸引人才和促进机构专业化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劣势

外部:政府所定的工资标准在深圳来说,很多人都觉得比较低,所以不愿意加入到这个行业。根据深圳“7+1”文件中的规定,现在深圳通过了初级社会工作师考试的社工每月的工资大约有3500元,这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作为一名本科毕业生,做社工所拿的工资其实不算很低。但是由于社工晋升制度的原因,很多社工的工资增长相对于其他一些行业来说机会不断很大,这导致了许多本科毕业生没有坚持选择社工行业。

内部:人员太多。鹏星社会工作服务社现在有专职社工约130名,而服务社的行政管理队伍只是一个由8人组成的团队,导致管理方面比较难做。每个一线社工都要有行政管理高层去拜访他们所驻的机构单位,这让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大大加大。机会

1、与政府关系紧密,由政府购买、民间运作,及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向民间专业机构购买社工服务。由社协进行管理。

2、与其他本土其他社工机构少有合作,因为不同的机构会涉及不同的领域,进行不同的项目,所以很少有合作的机会,不过资源会进行及时有效的共享。

威胁:限制机构发展的外部因素就是社工人员被行政化,导致他们的本职工作受到影响,不能有效开展。由于岗位社工会被派到各区的岗位工作,在其工作岗位上,许多一线社工除了要担任其工作外,还要完成用人单位安排得行政工作,如果行政工作的分量过多,就会导致社工用于专业工作上的时间减少。

五、机构的服务计划(项目)及其分析。

由于对某些新出现的社会问题政府尚未形成相关政策,没有行成制度化的解决办法,所以常常需要社会服务机构去进行创新式探索。政府和社会组织对这种探索性创新服务的支持是有时间要求的,即要求在一定时间内达到某种目标,这就是项目。在社会服务需要评估的背景下,在社会服务市场化的过程中,以项目的方式申请经费支持,运用项目方法开展服务变得越来越普遍。鹏星社会工作服务社服务项目有儿童画作社区慈善义卖活动和反家暴社工援助项目。

一、反家庭暴力社工援助项目。

近年来,家庭暴力事件经常出现媒体报道中。据调查有三成以上家庭存在家庭暴力,受害者多为妇女和儿童,因此导致的家庭解体数量居高不下。2009年深圳市福彩公益金资助鹏星社会工作服务社开展反家庭暴力社工援助项目,成立家庭暴力防护中心,预防和减少家暴事件发生,帮助受虐者走出困境。本项目是国内首家民间反家暴社工援助中心,是深圳市第一家家庭暴力及防护研究中心。此项目获得了本项目得到了深圳市妇联、女律师协会、有关司法部门的大力支持。项目的目标主要有两个:一是提升市民防护家庭暴力的意识,预防家暴事件的产生,促进家庭和谐;而是为家庭暴力受暴者提供心理及法律等方面支持。鹏星家庭暴力防护中心坚持个别化、接纳、不批判、保密、案主自决的服务原则,综合运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三大社会工作方法,开展预防性服务和支持性服务。

由于许多人家庭暴力问题属于个人隐私问题,再加上中国传统家丑不外扬的思想,使得许多人遇到家庭暴力问题时没有及时求助,而冷暴力等家庭暴力现象也一直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鹏星反家庭暴力防护中心通过多样的宣传方式以及成功的个案经验,使得家庭暴力问题得到深圳市民越来越多个关注,人们也开始愿意主动向社工求助。然而,许多潜在案主的需求依然没有得到满足,一些人在谈起家庭暴力话题时为避免自己被贴上家庭暴力者的标签,避而不谈,使得宣传活动的效益不高。

二、儿童画作社区慈善义卖活动。

儿童化作社区慈善义卖活动是由深大人发起的慈善项目,项目除了鹏星社会工作服务社,还有平安天翼明星理财团队、玛莎国际健康美容集团和腾讯QQ。本项目由三个子项目组成,分别是:儿童画作社区慈善义卖活动、邻里互助会和社区童子军项目。2010年前期,实施的是儿童画作社区慈善义卖活动,其作用主要是筹款,用作后期搭建邻里互助会平台,救助社区内迫切需要帮助的困境儿童,如重病、重残得不到救治的儿童,被虐待儿童,离异、单亲或单亲重组等不稳定家庭的儿童等。

普通服务员工作社会实践报告 篇6

一、我省林业科技推广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我省现已建成了比较健全的省、市、县林业科技推广网络,具有较强的技术力量。全省已建立县级以上林业科技推广机构79个,其中省级机构1个,市级机构9个,县级机构69个(占行政县级总数84%),省、市、县三级推广体系基本形成。南平、三明两个主要林区市,乡一级普遍成立了以林业站为依托的林技站,村有林技小组,形成了市县乡村四级推广体系。全省县级以上推广机构,均为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核定编制516人,实际在岗人员353人。全省设有970个乡镇林业工作站(增挂林业技术推广站),占乡镇总数的95%,人员达4650人。近年来我省各级林业科技推广机构认真贯彻科教兴林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围绕厅党组提出的“举改革旗,走创新路,千方百计激活福建林业”的新思路,以资源培育为中心,深化林业科技推广功能性改革,加强林业科技推广能力建设,全面提高林业科技服务“三农”能力、林业重点工程科技支撑能力、林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林业科技推广持续发展能力和人才兴林能力等,努力构建一个适应需求、服务林业、手段先进、运行高效的林业科技推广社会化服务体系,在林业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咨询、普及林业科技知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加快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提高广大林农素质,推动林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

二、林业科技推广工作成效

1、推广了一批先进适用的林业科技成果。围绕林业两大体系建设,以资源培育为中心,以项目为载体,各级林业科技推广机构集中力量对先进适用的技术进行组装配套,推广了一批技术先进、见效快、效益显著的林业科技成果,尤其在林木良种及其丰产栽培、竹林丰产培育及其综合利用、名特优经济林丰产栽培及其加工利用、森林病虫害综合防治、沿海防护林带更新改造、生物防火林带建设、林产工业生产线引进消化吸收等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运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如以引进外来速生树种和挖掘培育乡土阔叶树种相结合的方式,推广了以桉树、相思树、马褂木、乳源木莲、光皮桦、香椿、桤木等速生树种,促进了我省林种树种结构的调整;推广了毛竹低产林及丰产高效笋竹两用林培育等配套技术,建立各类丰产高效示范基地90 多万亩;推广了锥栗、油茶、银杏、杜仲、厚朴、雷公滕等经济林、药用林栽培技术,使之成为山区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短、平、快项目;推广了木麻黄优良无性系选育及其水培技术,极大地提高了我省沿海防护林更新改造的成效,为我省3300多公里海岸线的绿色屏障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

2、探索了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机制。一是大力支持林科教、产学研、科工贸一体化等林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积极探索以成果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的成果转化新形式和分配新机制。二是认真落实省林业厅与省科技厅联合制定的《关于调动林业科技人员积极性的若干规定》的文件精神,充分调动林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多出成果、多出效益。充分发挥各级林业科技推广机构的作用,积极推广南平市科技特派员制度、三明市村会协作制度等新型的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形式。三是构筑科技成果转化的平台。通过整合人才、信息资源,充分发挥科技人员在知识、成果、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和互联网络信息流量大、交换速度快的优势,根据季节、农时做好经常性的信息收集、发布工作,通过多种形式,为社会提供及时、准确、系统、权威的信息等服务。

3、提高了科技人员、林农的科技文化素质。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入,广大林农对林业科技的需求更加迫切,省林业科技推广总站认真贯彻《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村级农民技术队伍建设的意见》(闽政文„2004‟351号)精神,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全省林业农民技术员培训实施方案》(闽林综„2005‟77号)的贯彻意见,并认真组织实施。同时还组织各级林业科技推广机构开展“96355”林业热线服务、科技下乡、科技赶墟、技术培训,积极推广科技特派员、村会协作模式,以广播、电视、报刊、资料、宣传栏等为载体,把先进适用的林业科学技术送到千家万户。据不完全统计,“十五”期间全省培训林农达13万多人次。这不仅提高了林业科技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而且培育了一批具有一定科技文化素质的农民技术员。

4、营造了投身林业生产建设的良好氛围。一是认真宣传贯彻科学技术进步法、促进成果转化法、农业技术推广法、专利法、省科技进步条例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法律法规以及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适时出台了《福建省林业厅关于加强林业科技推广能力建设的意见》、《福建省林业科技推广功能性改革总体方案》、《关于调动林业科技人 员积极性的若干规定》、《关于林业重点工程科技支撑的决定》、《关于进一步稳定林业科技推广体系加强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通知》等政策,依法稳定了林业科技推广机构,切实保护了科技人员的合法权益和智力成果,调动了科技人员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的积极性、创造性。二是组织人员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基层单位在推广过程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形成了《福建省林业科技推广机构建设情况汇报》、《关于基层林业科技推广事业单位的分配制度改革的情况汇报》等调研报告,为国家林业局指导科技推广工作提供了决策依据。三是转变观念,搞好服务。要通过试验、示范、培训根据、指导以及咨询服务和技术承包等多种形式,把先进、实用技术推广普及到林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中去。四是鼓励有条件的推广机构积极兴办试验示范基地、科技产业和经营实体,不断增强自身发展的活力。

三、当前林业科技推广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我省林业科技推广工作取得较好成效,显现的新变化,从单项技术推广向综合配套技术转变;从单一示范基地建设向产业方向发展;从项目分散向突出重点、规模效益转变;从单一模式向多种模式、多种主体的发展;基本形成了融技术培训、成果推广、技术服务于一体的网络体系。这些新变化,为我省林业两大体系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林业科技推广事业出现了新的问题,影响了科技推广体系的高效运转和服务质量。

1、科技推广工作在林业生产建设中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到位。一方面,许多地方对科技推广的重要性认识还是停留在口头上,有关科技推广机构建设、推广经费、推广人员待遇等一些优惠政策,难以落实到位,影响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由于科技奖励、职称等政策上的导向误区,在科技人员心目中重科研轻推广的现象也比较严重。

2、科技推广投入不足和推广网络体系不完善,制约林业科技推广的力度。我省林业科技投入总量严重不足,增长速度缓慢,渠道少。“十五”期间省级林业科技推广经费年均不足200万元,占全省林业生产投入比例不到1%。投入不足,已成为制约林业科技推广工作发展的重要因素。此外部分基层林业科技推广机构、人员正趋于萎缩,网络功能不强;推广机构基础设施差,缺少必要的推广仪器设备、交通工具;示范基地建设发展缓慢,自我发展和辐射带动能力不强。

3、科技推广与林业生产脱节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林业科技 推广与林业生产结合还存在一些体制性障碍,机制不完善。一方面,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和产业发展对科技推广的需求缺乏自觉性、紧迫感,经营粗放,水平落后,效益不高。另一方面,林业科技推广工作仍在一定程度上偏离林业生产实际,选题存在不够准确的现象,科技推广与服务领域、层次、和水平有限,重大林业生产技术问题的解决缓慢,实用性科技成果不完善、不配套,直接影响了成果推广的速度和科技支撑作用的发挥。

4、科技推广运行机制滞后,推广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影响了成果转化和技术服务质量。一是科技推广的有效机制尚未形成,重点工程与科技推广结合不紧密,导致成果转化率低,科技贡献率低。此外科技推广与知识产权保护、植物新品种保护之间的矛盾逐步显现。二是基层科技推广人员缺乏知识更新和进修深造机会,对现代林业的新技术、新成果的熟悉程度和操作能力不足,素质有待提高。三是推广机构专业分工过细,推广人员知识结构单一,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前市场经济与高效林业多样化的发展要求,对林农缺乏足够的权威性。

四、深化改革,构建林业科技推广服务创新的新思路

林业科技推广要围绕新阶段林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技术需求特点,以及提高林产品在国际、国内大市场的竞争力的技术需求,有效地服务于森林资源培育和林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林业增长方式的转变,保障林业生产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在推广方式上,从单纯技术服务与行政手段推广逐步向技术服务与林业技术普及教育结合的方式过渡,并且从产中服务为主逐步向产前和产后服务领域延伸。在体系建设上,改革运转机制,促进推广人员知识更新和专业技能提高。在强化政府行为基础上,继续发挥科研、教学部门作用,并鼓励技术市场发展和科技企业等积极参与,建立一个多元化的科技推广体系。同时,建立一批稳定的科技推广示范基地,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和辐射带动。

1、总体要求

要建立起一个适应需求、服务林业、手段先进、灵活高效的林业科技推广社会化服务体系,政府统筹、科技推广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协作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新型林业科技推广社会化服务体系的运行机制,这是我省林业科技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也是加快林业发展、建设林业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紧紧围绕森林资源培育和产业结构调整为中心,以科技推广社会化服 务组织培育和科技服务能力建设为核心,组织和调动广大林业科技工作者以更高的热情和更大的积极性参与、支持和服务林业建设,推进林业跨越式发展,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林业科技的需求,实现林业增效、林农增收和农村稳定。

2、基本原则

----政府主导与市场引导相结合的原则 要遵循科技发展规律和林业自身特点,突出政府在林业公益性科技推广工作中的主导地位,抓好省级林业科技推广计划,带动地方各级政府支持林业科技普及和新技术、新成果转化事业的发展。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利益分配中的作用,要加快林业技术市场的培育,强化林业技术创新,促进林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坚持重点突破与全面带动紧密结合原则 在大批林业科技新成果中,选择一批针对性强、辐射面广、带动力大,并能产生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林业技术进行推广示范。尤其抓好一批特色和优势明显、生产与市场需求大的关键技术项目,进行产业化开发,探索我省林业科技产业化的发展模式。

----坚持推广、示范、产业化示范基地并重发展的原则 林业科技推广示范基地建设是一项长期性任务,通过基地建设,可以实现技术引进、示范推广、技术培训和科技教育等综合功能。在实施大面积技术推广同时,结合推广示范基地建设,不断提高林业科技推广体系规范化和持续发展后劲,为林业科技产业化发展提供典型样板和经验模式,培育具有竞争力的科技先导型企业。

----坚持技术推广与科技教育并重的原则 技术推广与科技教育同步发展是现代林业推广的必然趋势,也是拓宽林业科技推广部门职能的有效途径。需要协调林业推广、科研、教学部门,发挥协作优势,提高林业科技推广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从单纯技术推广向技术普及和提高林农科技素质与能力发展。

----坚持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成果转化与引进的先进技术转化兼顾的原则 林业科技推广在重点转化国内自有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外,还应注重国外引进技术成果的推广转化。要发挥对台科技协作优势,从台湾引进林业新技术、新成果、新品种,选择一些适应性好、成熟度高、效益显著的技术成果进行推广应用。

五、强化措施,加快林业科技推广发展的策略

1、深化改革,积极探索和建立林业科技成果转化运行机制。一 要建立健全高效率转化科技成果的林业科技推广体系。林业科技推广体系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公益性职能,它是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主体,是国家对林业支持保护体系的重要部分,是实施科教兴林战略的主要载体,是新阶段推动林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依靠力量。要认真宣传贯彻落实《农业技术推广法》和《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办法》等法律法规,加强管理,依法稳定林业科技推广体系。二要建立科技推广的激励政策。要认真落实省林业厅与省科技厅联合制定的《关于调动林业科技人员积极性的若干规定》的文件精神,充分调动林业科技推广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多出成果、多出效益。要充分发挥各级林业科技推广机构的作用,积极推广南平市科技特派员制度、三明市村会协作制度等新型的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形式。三要采取政府行为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机制,以生态效益为主的推广项目应由政府无偿投资,对经济效益明显的林业实用技术成果,要逐步通过市场调节,促使林农或林业企业成为推广的主体。

2、整合资源,构筑科技推广服务和成果转化的平台。要打破林业系统内部原有的条块分隔、力量分散、各自为战的格局,整合各方面资源,为广大林农、林业生产经营者提供便捷有效的科技、信息、政策等社会化服务。一要整合信息资源。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络信息流量大、交换速度快的优势,根据季节、农时做好经常性的信息收集、发布工作,通过多种形式,为社会提供及时、准确、系统、权威的技术、市场、信息服务。二要整合人才资源。要把林业专业技术人员组织起来,共同为林业发展提供技术服务。鼓励科技人员以资金、技术入股等方式与林业生产经营者结成利益共同体。要加强对林业科技人员的培训和再教育,不断提高科技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要整合科技资源。要把多年来研究开发的林业科技成果和成熟的实用技术组装配套起来,加强技术档案管理,并以各种形式向社会、广大林农发布和推介。

3、增加投入,确保科技经费逐年增长。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关于增加科技投入的有关规定,采取有效的措施,引导和鼓励全社会增加林业科技推广投入,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科技推广投入体系,使全省每年对林业科技推广投入增长幅度高于林业收入的增长幅度。

4、科学管理,加强推广工作的监控监督。搞好林业科技推广工 作,一方面要切实做好推广前的科学决策和项目论证工作,另一方面要切实做好执行过程中的监控工作。要按照中央9号文件精神,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与林业技术推广要同步设计、同步实施、同步验收。要认真研究、学习、借鉴国际上一些援助项目管理经验,实行项目合同制和报帐制,即以合同形式明确规定项目要达到的质量要求和技术经济指标,推广项目完成一定的阶段任务后,组织专家检查合格后分期付款,以确保林业科技成果推广项目的进度、质量和效益。

5、以人为本,加强科技推广网络和队伍的自身建设。高素质的林业科技推广队伍和健全、结构合理的推广网络是搞好林业科技推广工作的基本保证。一要采取多种形式和多种办法,加快培训步伐,全面提高林业科技推广人员的专业技能,大力培养优秀科技推广人才;二要加强各级推广机构的基础建设,购置必要的科技推广设备,改善推广手段和办公条件;三要不断增强自身生存发展能力建设;四要加大科普宣传培训力度,全面提高林业劳动者和广大林农的素质,为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和农村的小康社会建设提供人才保证和技术支撑。

福建省林业科技推广总站

新升格普通高等院校就业工作实践 篇7

1. 要始终坚持领导主抓, 靠前指挥的思想。

毕业生就业状况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 是一所大学知名度和社会认可程度的具体体现, 现实和长远的需要迫切呼唤高校领导将就业工作摆在更重要的位置, 投入更大的工作精力, 明确目标、完善体制、创新机制, 研究符合社会需要和高校实际的具体措施和配套政策, 凝聚全员力量, 为做好就业的现实和长远工作把脉领航。

2. 要始终坚持部门统筹, 深化服务的思想。

服务即教育, 服务即管理。职能部门要切实贯彻学院就业工作指导方针, 全面规划, 统筹实施, 坚定不移地为各二级学院提供政策保障、就业支持和协调服务。即要统筹就业指导教育, 又要统筹落实国家和地方政策, 还要统筹各二级学院服务主体行业的布局, 当好二级学院就业工作的参谋长和后勤兵, 将提供全方位服务贯穿在就业工作的方方面面。

3. 要始终坚持系院为主, 全员参与的思想。

实践证明, 二级学院对就业工作的投入直接决定就业率的高低, 要健全组织, 配齐人员, 全员参与, 落实责任, 形成人人关注就业, 人人为就业贡献力量的良好氛围和就业工作机制。

4. 要始终坚持考核兑现, 注重实绩的思想。

学院要建立一整套较为科学和完善的考核标准, 督促各二级学院切实将就业工作落到实处。坚决杜绝就业工作的弄虚作假行为, 要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 实事求是, 重实绩、求实效。

二、探索就业工作机制, 统领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一把手负责制的实质就是明确就业的两级工作责任。就业的一级责任在学院党政领导, 学院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 学院主管就业领导负专责, 就是指明就业工作方向, 靠前指挥, 落实领导责任, 具体由职能部门统筹实施, 落实就业率全责。就业的二级责任在二级学院。二级学院书记和院长是本单位就业工作主要责任人, 职责是建立健全基层运行体系, 带领全体员工落实工作目标。两个工作目标是做好就业工作的指挥棒。学院制定了两个“不低于”的就业工作原则, 即:初次就业率不低于黑龙江省高校初次就业率平均水平, 年终就业率不低于学院上年度年终就业率水平;三个阶段的目标控制工作就是从明确目标措施开始进行的就业指导教育, 到落实初次就业率, 盘点年终就业率三个阶段都要进行目标考核, 找准各阶段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

1. 制度保障。

就业工作目标明确, 政策性强, 涉及面广, 需要有一整套工作制度持续落实各阶段工作任务。一是学院建立了就业工作推进会议制度, 每年至少召开两次学院层面的工作例会, 布置和总结就业工作。其间职能部门不定期与二级学院进行工作对接, 动态掌握工作进展, 建立了就业辅导员联席会议制度, 每两周都要了解各二级学院工作动态, 上传下达, 摸清情况, 解决问题。各二级学院每周都要进行就业工作讲评, 鼓励和表扬在就业阶段性工作中做出贡献的师生员工。二是学院建立了就业工作简报定期公布制度, 在每年3月至8月期间, 每周出版一期就业工作简报, 其他时间每两周出版一期就业工作简报, 顺序公布各二级学院就业率和工作动态, 在有效宣传就业形势和就业状况的同时, 也起到了鼓励先进, 鞭策后进的正面作用。三是实行就业状况实时跟踪制度, 学院专门开发出就业信息统计平台, 每年将应届毕业生就业意愿调查等相关信息录入统计软件, 各二级学院自行对毕业生就业状况、多种联系方式等相关信息进行实时更新维护, 职能部门随时进行网络办公, 按照工作安排核查每名毕业生就业的真实情况, 提高了工作效率。

2. 信息保障。

为了让所有毕业生能够及时了解国家政策、招聘信息。一是在学院职能部门网站上开辟专栏,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及时公布就业的相关政策, 实时发布招聘信息, 保证了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及时有效及时沟通。二是针对招聘量大、专业对口的热点信息, 职能部门与移动公司合作, 专门为毕业生开通了网络短信群发业务, 将招聘信息一次性发送给每名毕业生, 极大地保证了招聘信息在最短时间内被消化利用。三是通过市场调研和市场开发, 职能部门和区域内人才交流机构有了较好的合作关系, 其他机构掌握的用人单位各类信息, 职能部门能够很快了解, 对部分对口信息能够很快消化利用, 实现了区域内用人单位信息和毕业生资源的双重共享。

3. 市场保障。

针对学院毕业生师范类和非师范类的专业特点, 学院指派职能部门成立就业市场开发分部, 分别承包几个二级学院毕业生就业, 分专业开发就业市场。一是加强和区域内人才交流机构的合作, 充分发挥政府主管部门的信息优势, 共同举办各类专项、综合招聘会。二是收集整理近年来交往密切的用人单位相关资料, 分别建立校企合作紧密联系与一般联系合作网络, 密切日常沟通, 加强校企合作。三是密切关注区域内各工业园区的发展建设, 尤其是服务外包园、软件园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对于毕业生有着较强的吸引力, 学院专门研究措施, 牵线搭桥, 让更多的毕业生了解园区的发展状况, 有效带动了毕业生就业。

4. 办公保障。

为了更好地为各二级学院和毕业生进行就业服务, 学院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开发就业服务大厅, 用于深入开展各项就业服务。在大厅召开灵活多样的中小型招聘会, 方便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交流;在大厅不定期开展远程教育, 播放职业生涯设计、就业以及创业等远程讲座, 引入《职前教育网络学堂》等, 开展对职业指导教师和部分学生的素质教育, 使毕业生尽快适应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就业能力的要求, 大厅的深度开发利用, 已经成为职能部门开展文明服务的窗口。二是设立远程面试室。学院为了减轻毕业生招聘成本, 专门划出场地、购置专用设备, 一直致力于远程面试室的运作, 目前已经完成硬件设施的配备, 今后可以开展远程面试业务, 丰富了学院的招聘手段。三是改善办公条件。针对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就业专业人员办公设备老化、不足等实际, 学院抽出专项资金更新、补充专用设备, 切实改善了办公环境和办公条件。

三、以研究和落实就业工作方式为重点, 有针对性地做好毕业生推荐

1. 科学研究工作方法。

一是将有意愿进一步提高学历层次的毕业生引导到考研、升学上来。随着毕业生数量的激增, 毕业生就业挑战大于机遇, 高学历、高素质的毕业生就业时竞争优势相对偏高。学院审时度势, 集中学院优秀教师对有继续深造愿望的本专科学生进行专项辅导, 直升学率逐年提高, 近两年, 本院有两个二级学院当年考研率接近40%, 有效带动了学生升学的积极性。二是将竞争能力较强的毕业生引导到公务员招考、教师招考、优秀大型企业就业上来。从近年来报考的人数和竞争力可以看出,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大型企业仍是今后长时期内毕业生就业的首选, 学院加强了对学生的辅导, 在教育学、心理学、申论、求职技巧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培训, 提高学生的竞争能力, 就业数量逐年提高。三是鼓励、引导多数毕业生积极参与国家基层项目, 到基层、去艰苦地区就业。近年来, 国家陆续推出“三支一服计划”、“西部计划”、“农村教师特岗计划”、“服义务兵役”等等, 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 学院不断加大宣传力度, 密切关注计划的实施进度, 不遗余力地支持学生参与竞争, 政策性就业数量明显提高。四是将工作的主要力量转移到合同就业上来。公务员、国有大企业、国家基层项目招聘计划相对毕业生数量偏少, 而且竞争非常激烈, 近年来民营经济、私营企业的快速发展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部分企业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和实力, 有较强的发展潜力和市场适应能力, 毕业生也给予了广泛关注。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对企业名录的积累已历多年, 到目前已经掌握了本区域内各类企业的实际状况, 并不断加强联系和沟通, 这部分企业在吸纳学院毕业生就业方面起到了越来越大的作用。

2. 分重点抓好就业途径的落实。

从毕业生实现就业的渠道调查结果看, 毕业生所在院校推荐就业占40%左右, 各类招聘会占20%左右, 网络媒体等占10%左右, 亲戚朋友介绍8%左右, 因此, 学院的就业工作要按照统计规律分类抓重点做好相关工作。一是开好校园招聘会。要根据形势发展和实际需要, 积极筹备、精心组织各种形式的双选洽谈会, 在搭好平台的同时, 注重招聘会后的跟踪服务, 既要注意招聘数量的保障, 更要保证招聘岗位质量的提高, 切实将招聘会开出效果。二是组织参加好社会及企业招聘会。随着学院与社会机构以及其他院校的合作日益紧密, 学院要充分利用好其他招聘会的机会, 向毕业生推荐就业岗位, 能提供条件的、能够利用的资源要利用好, 坚定不移地予以支持和鼓励。三是要充分挖掘网络媒体的推荐作用。学院和其他机构的合作日益紧密, 网络推荐就业的作用日益凸现, 学院分别与市人才交流中心、北大荒集团人才交流机构的信息对接等等, 在近两年的就业推荐活动中起到了越来越大的作用, 今年就有近20名毕业生在北大荒集团所属中小学就业。四是要全力开发校友以及各类社会关系。校友是学校永远的名片, 是学校宝贵的人力资本, 学院要努力挖掘校友等社会关系的潜力, 使他们能在力所能及范围内提供用人单位的各类招聘信息, 努力推荐优秀学友成功就业。

3. 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是成功就业的根本渠道。

上一篇:优惠条件承诺书销售下一篇:国外十大成功的企业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