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教学测试与评估

2024-10-16

汉语教学测试与评估(共9篇)

汉语教学测试与评估 篇1

留学生汉语水平教学测试与评估

对外汉语教学测试与评估是对外汉语教学活动重要的环节之一,通过对学习者的语言测试和评估,我们能够更好的掌握学习者的学习情况及发现现有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便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对这些不足加以改正,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一、测试对象

湖南师范大学留学生,他们分别来自古巴、土耳其、蒙古、越南、泰国、印尼等国家,学习汉语时间约为1——3年不等。

二、评估对象

本次评估内容是基于一位叫佳楠的学生完成试卷的情况分析,因此评估对象为佳楠,是一位来自土耳其的留学生。

二、测试类型

水平测试。选择水平测试的原因是:一般而言 ,水平测试有专门的考试大纲、统一的试题和统一的评分标准。它以尽可能客观的标准来测量考生的目的语水平, 能够证明达到同样分数线的考生具有基本相同的目的语水平。其次,水平测试不以任何一个教学单位的教学大纲或某一种教材为依据,所以同一种水平测试可以适用于不同的测试对象。

三、测试目的

希望通过水平测试能够有效地测量测试对象的实际语言水平,检测测试对象的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为今后的教学打下基础。

四、题目设置依据 试卷依据《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和等级大纲》和《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以HSK样卷为模板出题。

五、试卷内容评估

本套试卷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听力理解,第二部分为阅读,第三部分为书写。

听力理解部分通过判断对错和多项选择两种题型来测试学习者的听力理解能力。听力材料从句子到简单对话到长对话到短文,难度由简单到复杂,层层递进,符合测试者的学习心理和做题习惯。判断对错主要考察的是测试者能否听懂正常语速的句子,并能够理解句子的内容,掌握句子大意。该部分的句子比较简单明了,所用的词语均在大纲范围之内,题目的设置主要采用了近义词替换、正话反说、无中生有等方式进行干扰,以此考察测试者是否真正听懂句子的大意。多项选择部分又分为对话和短文部分。通过试题的设置,我们发现,题目主要倾向于考察测试者能否从大量信息的输入过程中抓住其中的主要信息或某些重要细节如:问新办公室的地点在哪里等,其次,考察根据所听到的材料进行推理和判断能力,如:请测试者对短文中的“我”是谁进行判断。再次,根据听力材料理解说话人的目的和态度如:在第三段短对话中,就是问测试者“第二个人所要表达的意思”。

通过对听力理解试题的分析,我们觉得其内容效度较好,选取的内容贴近我们的日常生活,符合语言交际的原则,用词符合《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及学生的汉语水平,所用的词语较准确,没有有歧义的词语,但是在意思表达的简洁度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而在内容的覆盖面方面,我们发现其内容包含了听力理解大部分的听力项目,如:对细节的把握、对材料的推断理解等,在内容的覆盖面上做得比较好。

阅读部分主要包括选词填空、把词语放在正确的位置、选择与划线词语意思相近的词语及阅读理解四个大题。选词填空对我们教学中的重点词汇和日常生活中常用词汇进行了考察,其实质是在一定的语境下这些词语的运用。本套试卷中的词语考察主要以动词为主,除此之外。还对常用的形容词、副词、名词等进行了考察。但是,我们认为在词语的选择方面,对象明确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因为测试对象属于中等汉语水平,而试题所选择的词语对于测试者来说相对简单,如:便宜属于初级词汇。另外,由于题型影响,本题中各小题的相互影响性较大,一般每一项如发生错误至少是两小题都错。如果五个小题中,有四个会做,最后一个的答案也是显而易见的。我们认为随着学生对汉语的了解加深,这一题型的分值应适当减少。

阅读部分的第二道大题把括号中的词放在正确的位置,是对常见方位词、能愿动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等词的语法位置考察,此题是从语法的角度对测试者进行考察。本题主要是对助词的语法位置的考察,因此内容方面略显单一,覆盖面不大。第三道题是关于词义的考察,主要是考察测试者对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俗语、熟语及习惯用语掌握的情况,同时也考查其词汇量能否适应阅读一定难度文章的需要。前三道题目的组合,对我们词语的词义、语法和语用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考察,明确了词汇的重要性。所选的语法项目也符合汉语水平等级大纲的要求。阅读的第四大题为阅读理解,这部分试题,主要测试考生的阅读能力和速度。具体要求是:掌握所读材料的主要用意和大意。了解所读材料的主要事实和信息。跳跃障碍,捕捉所需的某些细节。根据所读材料进行引伸和推断。领会作者的态度和情绪。这部分试题,从选材上来看,符合我们的考试要求即选材多样性,而不是同一类型的阅读材料,能够从不同方面考察学生的阅读能力。该部分的选材包括:有趣味性的叙事类材料、严谨的说明类材料、说理性地议论性材料,全面考察测试对象对不同文体的把握和理解程度,这一点做得比较好。但是,文章难度的梯度方面体现不明显,对中等汉语水平的测试对象来说,文章总体难度偏向容易,题型的设计上,变化不大,需要进一步改进。

关于阅读这部分的试题,我们认为出题人考虑到了覆盖不同的语言项目,从不同的方面考察学生词汇习得情况及阅读技能掌握情况。但是,这一部分的出题内容有重合。另外,在选项的设置上,有一定的不足。例如,阅读理解部分中,有些选项比较牵强附会,与其他选项相关性不大,如第三篇文章最后一小题的第三个选项与其他选项毫无关联性,是一个无效选项。

试卷的第三部分为写作,其实是对测试者综合能力的考察。该部分包括两道大题。第一大题是连词成句,在考察学生对常见句式的掌握的基础上,也考察了学生对语序、词义的掌握情况,同时也考察了学生书写汉字的能力,难度相对于前面的选词填空、多项选择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但是,我们发现,这部分的有些题目出得不够严谨,例如第四小题,可以有两种答案“这两张照片的区别你发现了吗?”或“你发现这两张照片的区别了吗?”第二道题是写作,全面考察被测试者的语言水平,全面反映其语法、词汇、标点符号运用水平和汉字书写水平及成段表达能力。本套试卷的题目也是我们在学习中常见的,写我的朋友,但是,这类题型从评分角度来说,主观性较强,评分标准统一难度大。为了尽可能是主观性题型的评分客观化方法之一是,将作文评阅标准细化、量化,但是我们从试卷答案中可以看到出题者忽略了这一点,因此,有可能导师评分规则不统一。

通过对试卷的评估,我们发现,试卷的覆盖面还是比较全面的,能在一定程度上测试出被测试者的汉语水平。但是,在试题的安排上,系统性还不够,有部分语言点的考察上有重合现象,如连词成句这一试题就包含了对词语语义和语序的考察,因此,在试题的安排上有待进一步加强。

六、测试结果分析及评估

我们的评估对象是一位来自土耳其叫佳楠的留学生,她的考试得分为69分,成绩不是特别理想。下面我们将结合她的答题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

在第一部分的听力理解中,我们发现她出现错误的地方都是在于对所听到的内容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和根据所听到的材料进行简单的推理上。出现这一错误的原因,首先是其听力理解能力的局限性,掌握的词汇还不够,其次是其考试的紧张心理对其听力理解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一个要求高效率的紧张氛围中,对于所听到的内容来不及进一步加工,只是单纯地听到什么就选什么。

在第二部分的阅读中,我们发现她的前三道题目的答题情况良好,说明其对词语的运用掌握的比较好。但是,对常用的俗语、熟语及习惯用语的语义掌握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在这方面的偏误就是根据字面意思理解,而忽略词语的真正含义或是引申义。如:讲办不好直接错误理解为办得不好等。我们认为,这里出现偏误的原因之一是,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注重的是基本词义的教学,对引申义重视程度不够,另外对熟语、俗语、习惯用语的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受重视程度不高,所以造成这一部分失分也相对较高。当然,在第二部分,失分最多的是阅读理解题,这道题相对于前三道题目来说,难度较大,要求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和提高阅读速度。通过其错题分布的分析,我们发现其细节题做的不错,但是深层次的语义理解上还存在一定问题。例如问“根据本文意思,下面那句话是正确的”这一类需要深层次理解和推理的题目,她基本上都没有答对,这除了跟她汉语水平不够有关外,我们认为其在平时的学习中对于语义的理解流于表面,没有养成深层思考的习惯,这也是留学常易犯的毛病。因此,在做这一类型的题目时,学生易有逃避敷衍了事的心理。

在第三部分的书写中,我们发现其汉字书写工整,掌握了基本的汉字书写技能,但是在书写过程中,还是出现了多笔画少笔画及别字的现象,当然这不排除粗心的缘故,更重要的是对于某些汉字“岁、因”等掌握得不够牢固。另外,我们发现,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还是要进一步提高,例如在连词成句的最后一题“往前走一直到红绿灯往右拐”我们在课堂上讲过类似句型,但是学生还是不会做。说明我们在课堂上句型操练的程度不够,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在作文方面,有些句子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如“我也是对他一样”中也得用法就受“also”的影响,一般在英语中,also常跟在主语后面表示的意思可以对应汉语中的“也”。这也提示我们在汉语教学中,要关注这方面的负迁移。

本次汉语水平测试,相对于句子的掌握情况,词汇的情况要掌握得更好,这也跟句子比词语更加难学有关,也跟平时老师更加注重词语教学有关。所以,我们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有意识的加强句法教学,最好是结合语境进行句法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

汉语教学测试与评估 篇2

语言测试是语言教学的四大环节之一, 与外语教学相辅相成、互相影响。它既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效果, 为语言教学和学习提供反馈, 帮助教师和学生发现问题, 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又可以用于检验教学大纲的实施情况。

1. 语言测试历史

随着心理语言学和应用语言等学科的发展, 20世纪60年代, 外语测试作为一门新的学科从外语教学中独立出来, 有了自己的指导理论, 开始从实用阶段发展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阶段。美国语言学家肖哈米 (Shohamy) 将语言测试理论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前科学测试阶段 (pre-scien tific testing period) 、心理测量-结构主义测试阶段 (psycho metric-structuralist period) 和社会语言测试阶段 (sciolinguistic period) 。

前科学测试阶段 (prescientific period) 指20世纪50年代 (或第二次世界大战) 以前。这一时期, 语言测试没有某种具体的心理学或语言学的理论直接指导, 语言测试形式和评判标准都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教员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教学需要随意决定测试形式和评判标准, 缺乏可靠性和客观性。这一时期语文学和修辞学在语言研究和语言教学理论上占统治地位, 语法翻译法是主要教学方法。因此, 测试侧重对写作能力和翻译能力的考查。测试的内容主要有语法规则、词形变化和词语的用法, 测试的方法有听写、作文、翻译和语法填空等。

心理测量-结构主义测试阶段 (psychometric structuralist period) 大约从50年代末至70年代。这一时期结构主义语言学、行为主义心理学和心理测量学是语言测试的理论基础, 科学测试时期也从此开始。结构主义语言学认为语言可以按其功能被分割成一系列不同层次的词、词素、音位等更小的语言单位, 这些语言单位遵循一定的语法规则, 既自成体系又相互联系构成一个完整的语言体系。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语言学习是一个刺激、反应、反复强化的行为形成过程。受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的影响, 这一时期的语言测试侧重于考查学习者对被切分后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等语言单位和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的掌握。心理测量-结构主义测试者用学习者对语言单位的掌握程度和各项语言技能的熟练程度的加合反映学习者的语言能力。测试的方法主要是答案选择 (multiple choice) 的分离式测试方法。

分离式测试 (discrete-point test) 是将语言分解成很小的语言单位, 将语言技能分成听说读写四种语言技能, 然后对每项技能中的各个语言单位进行测试, 最后将测试结果综合起来作为总体的语言能力的测试结果。分离式测试提高了测试形式的精确性和测试标准的客观性, 大大避免了测试的随意性。然而现实生活中的语言使用是通过一定语境制约下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的综合运用实现的, 是一个动态的沟通交流行为。分离式测试过度重视语言形式, 扼制了学习者灵活使用词汇句型自主表达的能力, 把原本鲜活的语言变成了刻板教条的死规定, 违反了语言使用的社会性、灵活性和表意性。分离式测试测试的是学习者对选择项的识别能力, 无法准确地测出学习者的实际语言水平, 导致“高分低能”现象的出现。

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测试时期 (psycho-sociolinguistic period) 从70年代开始至今。这一时期的理论基础是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和交际教学法。心理语言学认为人的大脑先天具有掌握语言的机制。人的语言能力是由语法生成系统构成, 语言水平的高低取决于这套语言生成系统是否完善。社会语言学家认为语言的使用受到人们的社会地位和环境等社会因素的制约。受心理语言学理论和社会语言学理论的影响, 外语测试界J.W.Oller Jr.提出了“语用预期语法” (pragmatic expectancy grammar) 和“整体能力假设” (unitary competence hypothesis) 。他认为语言的创造性和冗余性能够使语言使用者预见到语言线索之外的内容, 语境对于确定句子的含义起到重要作用, 语用预期能力是在语境中进行语言加工的能力, 语言能力具有不可分割性。

为了测试“语境中进行语言加工的综合能力”, 这一时期出现了综合性测试 (integrative test) 。综合性测试是考查学习者同时运用多个语言单位或多项语言技能的能力和学习者在语境中进行语言加工的能力, 如:听写和完形填空。综合性测试克服了分离性测试的机械性, 以考查语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为主。但综合性测试听写和完形填空要求学习者必须按照原作者的思维方式和语言完成测试任务, 并非学习者的实际语言行为, 本质上是以语言知识为基础, 衡量学习者对语言知识的理解水平, 而不是学习者实际应用语言的具体表现。

随着社会语言学研究的不断深入, 人们认识到语言学习的目的是利用语言进行社会交际, 外语教学的真正目的是培养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 衡量语言交际能力是语言测试的首要任务。为此, 1969年美国人类学家Hymes首次提出了“交际语言能力”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 1980年Canale和Swain提出了颇具影响的“交际能力模式”。他们认为交际能力包括语法能力, 即对语法的理解和使用能力;社会语言能力, 即根据社会环境恰当使用语言的能力;语言协调能力, 即协调语言表达中逻辑关系的能力和使语句通顺的能力;表意能力, 即使用语言或非语言手段克服交际障碍的能力等四种能力。他们对于语言能力实质的探索, 为测试内容及评价标准提供了指导思想, 提示了交际测试的实质是行为测试;交际测试不应该排除综合测试和分离测试的方法。

20世纪90年代, 美国著名应用语言学家Lyle F.Bachman发展了Canale和Swain的观点, 提出了著名的“交际语言测试模式” (an interactional approach to language testing) 。Bachman的语言交际模式包括交际语言能力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Communicative Language Ability, 简称CLA) 和测试方式层面模式 (A Framework of Test Method Facets简称TMF) 。他认为语言使用是一个动态过程, 语言能力包括语法规则知识和如何使用语言达到特定交际目的的知识, 语言的使用涉及对事实上语境中相关信息的判断、取舍和语言使用者对语义的协商等。各种知识和心理过程交织在一起, 相互影响, 相互作用。他的“交际语言能力模式”由语言能力、策略能力、心理生理机制、语言使用环境等构成。考生的测试行为不仅受其语言能力的影响, 而且受到测试方法的影响。Bachman的测试方式层面模式包括:测试环境、测试说明、考试材料的输入方式、答题方式、考试材料的输入及答题之间的关系。Bachman指出学习者对测试环境是否熟习、测试说明是否明确、考试的时间长短是否合适等因素都会影响学习者测试的结果。

交际测试法除了重视语言使用的正确性, 更注重语言使用的得体性。强调测试的真实性, 包括考试材料的真实性和任务设置的真实性, 要求力图在考试中再现学习者接近于真实的交际行为。因此, 交际测试所衡量的语言技能范围广, 测量结果更能反映学习者的实际语言交际能力, 测试效度也随之增加。在测试方法上, 交际测试法倾向于使用主观题, 考查学习者主动运用语言交际的能力。但由于主观题目的答案有多样性, 评分标准受命题人的评判标准和阅卷人的个人因素影响较大, 评分不稳定, 因此, 大规模的外语测试不宜全部采用主观性测试题。将分离测试和综合测试与交际测试相结合可以达到考查学习者语言交际能力的目的, 同时又能保证评分的客观性、增加考试的信度。

2. 新旧汉语水平考试

汉语水平考试是为测试母语非汉语者的汉语水平而设立的国家级标准化考试, 于1990年正式开考。2009年, 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正式推出新汉语水平考试。通过对比, 我们发现相对于旧汉语水平考试, 新汉语水平考试 (HSK) 无论在测试理论上, 还是在题型、考试材料和考试时间上都吸收了当代最先进的测试研究成果, 以测试汉语学习者汉语交际能力为目的, 能有效地指导对来华留学生汉语教学, 加强学习者汉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本文通过以旧汉语水平考试 (初中等) 的试题与新汉语水平考试四级的试题的对比为例说明两者的不同。

2.1 理论基础

旧汉语水平考试属于心理测量-结构主义测试, 以结构主义语言学、行为主义心理学和心理测量学为理论基础, 侧重语法、结构、词汇, 强调语言的规范性。新汉语水平考试属于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测试, 以心理语言学和交际教学法为理论基础, 吸收了交际测试模式, 重点关注对考生完成实际交际任务的汉语交际能力的测试。

2.2 题型与语言材料

旧汉语水平考试 (初中等) 的题目共170道, 其中听力理解50题, 占29.4%;语法结构30题, 占18%;阅读理解50题, 占29.4%和综合填空40题, 占24%。

新汉语水平考试四级的题目共100道, 其中听力45题, 占45%;阅读40题, 占40%和书写15题, 占25%。

从题型上看, 新汉语水平考试四级去除了旧汉语水平考试 (初中等) 的语法结构和综合填空两部分, 增加了书写部分。同时加大了听力和阅读部分的比例, 听力和阅读部分所占比例分别由原来的29.4%增至45%和40%, 增加的书写部分占15%。另外, 新汉语水平考试还增加了三项口试。

汉字是汉语的书写体系, 是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交际工具。旧汉语水平考试, 尤其是中低级别的考试, 缺少对汉字的考查, 如:8级水平考试仅仅包括对16个孤立汉字的书写, 而没有包括书写句子、语段和应用文的考查。新汉语水平考试从三级开始就包含了写汉字、写句子、写短文等形式书写能力的考查。

书写题和口语考试题都需要学习者在考试中发挥语言自主运用能力。这说明新汉语水平考试加强了对说、写等表达能力的考查, 增加了主观题的比例。侧重于学习者实际交际能力中各项技能的考查, 摈弃了以前把语法规则从语言中抽离出来的做法。语言交际是各项技能在语境的制约下的综合运用, 那种将语法规则抽离出来的做法不符合语言规律。如旧汉语水平考试中的语法结构部分有如下试题:

A.件B.块C.支D.条

例题2:我刚把这些书整理好, 你怎么又 () 弄乱了?

A.给B.被C.把D.让

例题3:将指定词语放在恰当的位置上。

中国A中医研究院是中国最早B开始抗艾滋病C研究D机构。 (的)

在上面例句中, 即使学习者错误地使用了“两个钢笔”, 即使学习者未能掌握“给”的用法, 即使学习者放错了“的”的位置, 都不会影响对句子的理解, 也不会影响交际任务的完成。

2.3 语言材料

相对于旧汉语水平考试, 新汉语水平考试在语言的使用上也非常注重语言的真实性, 使考试的语言材料、情境任务更接近现实生活。以阅读为例, 新汉语水平考试包括两个小部分, 仅第一小部分10个选词填空题主要考查学习者单个词语的使用能力, 其他均以考查语篇理解能力为主。第二小部分为排列顺序。在语言形式上, 新汉语水平考试更倾向于运用互动性较强的对话形式。

如:A就是B看不起C说明书D以及E温度

A:这个遥控器怎么用?

B:看一下盒子里边有没有 () 。

A:婚礼热闹不?新娘长得怎么样?

B:还行, 新娘长得很漂亮, () 矮了点儿。

2.4 考试方式

2.4.1 考试说明

Bachman认为测试方式是直接影响测量学习者实际交际能力的因素。相对于旧汉语水平考试, 新汉语水平考试的指示语言更加简洁、明确。例如:旧汉语水平考试中有如下考试说明:

说明:81-100题, 每个句子都有一个画线的词语, ABCD四答案是对这一画线词语不同解释, 请选择最接近该词语的一种解释 (在答卷上的字母上画一横道) 。

例如:81.阿里这次考得不错。

A.正确B.不对C.很好D.没错误

正确答案是C, 所以你应在答卷上找到号码81, 在字母C上画一横道, 横道一定要画得粗一些, 重一些。

其实, 以上题目只要在说明中指出是“找近义词”, 并给出例题即可。

新HSK题目主要以例题为主, 题目说明简洁、明确, 没有多余的语言。例如:

第46-50题:选词填空。

A.大使馆B.替C.遵守D.坚持E.负责F.始终

例如:她每天都 (D) 走路上下班, 所以身体一直不错。

2.4.2 考试时长

时间长度是信度的保证。时间过长过短都不能考查出学习者真实的语言交际能力。旧汉语水平考试初中等的考试时间长度为145分钟, 而新汉语水平考试四级的考试时间长度仅为90分钟, 缩短了近1个小时。其他级别均在考试时长上有所改变。

结语

测试是语言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合理的测试能全面有效地衡量受试者的语言应用能力, 有助于提高语言教学和学习水平, 实现培养目标。新汉语水平考试吸收了交际测试模式的优点, 以考查学习者汉语交际能力为主, 有助于引导汉语教学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变, 有利于推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对教学发挥更积极的反馈作用。

参考文献

[1]北京语言大学汉语水平考试中心.“HSK改进工作”项目组汉语水平考试 (HSK) 改进方案[J].世界汉语教学, 2007 (2) .

[2]韩宝成.LyleF.Bachman的语言测试理论模式[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5 (1) .

[3]胡明杨.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J].评议文字研究, 2007 (3) .

[4]罗莲.第二语言测试研究的新趋势[J].中国考试, 2008 (2) .

[5]罗竞.美国外语测试的演变[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0 (4) .

[6]李清华.外语测试:历史、现状与展望[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1 (3) .

汉语教学测试与评估 篇3

【关键词】中考改革 终结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108-01

中考成绩已不再是学生升高中的唯一依据,这已经给我们敲响了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警钟。那么中考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一、中考改革给我们带来的困惑分析

许多家长埋怨不是推行素质教育了吗,怎么还要中考?并且准备中考的难度比以前也增大了!学生哪里是在减负啊!家长之所以感觉孩子的负担在增加,原因主要是目前还处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渡期。本文认为致使应试教育无法真正向素质教育转型的主要原因如下:

1.一些老师的观念无法短时间改变。“推行素质教育,最终还不是要中考?教学水平怎样,还不是看学生的成绩?……”这些是推行素质教育过程中老师的真实想法。这种思想的背后就是老一套的应试教育和毕业班的题海战术。

2.家长的观念尚未真正转变。家长只是通过孩子带回家的考试成绩来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成绩提高了证明孩子进步了,成绩下滑了证明孩子倒退了,很少有家长用综合素质衡量孩子的发展状况。这种现象遍地都是。所以,此时素质教育根本没有容身之地。

3.科学的评估形势需要探索。在现行的中考制度下,上级对学校教学质量的评估还是以升学率为准,学校对老师教学水平的评估也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准。这些都不得不让学校和老师把目光转向考试成绩。再者,如何测试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采用怎样的形式才是信度和效度高的测评形式,这些都是老师们在探索的问题。

4.新的教学方法仍在探索中。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6页)。但是英语始终是第二语言,语言的应用缺乏真实的语言环境,语言的使用也只是局限于课堂模拟的情景。此外,因为学困生的存在,常会出现学生之间的交流活动无法顺利进行的现象。许多老师都在探索如何进行英语教学才能真正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其实,中考本身没有错,只是应试教育的“顽疾”仍然存在。若把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那么应试教育还会继续,若把学生其它方面的综合素质真正纳入评估范围并逐渐提高所占的比重,那么不久我们就会看到素质教育的花朵真正地绽放。

二、面对中考改革,英语教学中的测试与评估应该如何进行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测试与评价的三个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在英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可见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新课程标准给我们的英语教学评估提出了新的要求。按评价功能我们把教学评价划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三种形式,在此我们尝试性地探索一下,在英语教学中如何运用那些评价形式才能适应中考改革的要求。

1.诊断性评价。诊断性评价也称“教学性评价”,一般是指在某项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对学生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等状况进行的预测。通过这种预测可以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准备状况,以判断他们是否具备实现当前教学目标所要求的条件,为实现因材施教提供依据。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氏在“教学评价”理论新教法中指出:“只要提供适当的先前与现实的条件,几乎所有人都能学会一个人在世界上能学会的东西。”并且“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进度、进一步学习的动机方面会变得十分相似。”布鲁姆氏的这一理论,提醒了我们在进行教学内容之前,若学生有学习动机,而欠缺学习的条件(这里指知识储备方面),教师应该及时弥补这一缺陷,以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创造条件,从而保留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诊断性评价是课堂教学各个环节顺利进行的基础,这里提供几种常用的形式。

(1)摸底考试。新学年初,教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一次摸底考试。因为分班的原因每个班级的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都是不同的,通过摸底考试教师可以掌握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有助于老师及时调整教学措施和教学方法。

(2)做调查问卷。以鲁教版初一下册Unit 5为例,这个单元主要是谈论学生如何上学。我们可以就此围绕学生上学的方式做调查问卷。从而根据调查结果做出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设计,并引入相应的环保教育。

(3)在课前和课中进行小测。这是老师们常用的形式,它是根据中考的要求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进行诊断。测试的题型可以分成单词拼写、句子翻译、重点语法检测等,主要为反馈学生知识上的疏漏并及时地进行补偿。

2.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就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 做出的评价,是基于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基础上做出的发展性评价。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认为,一个人的智能不能仅以他在学校中的表现为依据,而要看他在实际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形成性评价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生的变化,结合加德纳的理论,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从课堂上学生的表现以及课后任务的完成等情况来记录学生的变化,挖掘学生的潜能。

3.终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一般是在某一种学习经历结束之后进行,即学习者不再继续这项学习了。这种测验是为了帮助学习者看到自身的实力和弱点,同时也会提醒教学者,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以及时地调整教学措施。

中考改革后,英语考试内容以客观与主观题相结合的形式出现,许多内容与生活情境相关联、能体现学生综合应用语言的能力,反馈出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程度。经过教学实践和理论的研究,结合中考的要求,本文认为不管是单元小测还是期中、期末考试,评估形式都应该包含对英语学习四项技能(听、说、读、写能力)的考查。

三、结束语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新课程改革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考也随之改革,面对这些挑战,传统的测试与评价的观念已经无法适应改革的潮流,这要求我们英语教师改变传统的观念,科学地对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进行评价。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让我们牢记这一理念,在教育的实践中不断为国家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参考文献:

汉语教学测试与评估 篇4

一、1、庶崛堑遏

2、B3、B4、①.鸢飞戾天 经纶世务②、醉翁之意不在酒③.天涯若比邻④.直挂云帆济沧海⑤.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5、①.《朝花夕拾》 《野草》②.海伦•凯勒③.星新一

6、示例:当你迷茫时,书给你指路;当你消沉时,书给你振作等。7.、法 现代科学幻想 凡尔纳 阿龙纳斯 康塞尔 尼摩 独角鲸

二、(一)敬畏自然(节选)

8、C9、B10、人类不要过高估计自己的力量,应敬畏自然。

11、表达了作者对人类征服自然的否定和不满的感情。

12、略。反问句更能激发读者的思考,语气也更强烈。

13、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等。

(二)14、母亲:关爱孩子,教女有方,充满伟大母爱。女孩:天真、懂事、坚强。

15、动作(行动)描写把母亲对女儿的挚爱生动、形象、细致地显现出来。

16、原因:(1)女儿强忍巨痛而流泪昏睡,母亲因女儿伤痛而难过;(2)为女儿懂事、坚强而欣慰流泪。

17、C18、(1)表现母亲特有的慈爱;(2)表现母亲始终以微笑面对挫折,体现母亲的坚强;(3)母亲善于鼓励女儿与伤痛作斗争。

19、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三)20、⑴.迫近⑵.离开⑶.全、都⑷.拿、执21.、D22、略

古代汉语课考核评估方式论述论文 篇5

一、古代汉语考核方式改革的基本思路

鉴于古代汉语课考核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考核方式的改革应遵循这样的思路:1.考核方式由单一考核方式转变为多维复合考核方式。古代汉语的考核方式应呈现多样化方式,如口头作业、电子版作业、分组讨论、社会用字规范调查、古籍经典内容情景演绎等,这些方式各有优缺点,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组合运用,注重学生学习态度、自主学习能力、知识运用能力的综合评价,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做出科学合理的评判。2.考核内容由注重理论知识转变为侧重能力。古代汉语课有两个主要学习目标:一是要求学生掌握语言学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二是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语言学理论知识解释语言现象,分析处理语言问题的能力。就这两个要求而言,前者是必备的基础,而后者才是学习古代汉语的关键。因此,对于古代汉语这门课程的学习,不应仅仅停留在语言理论知识的简单记忆上,而应加强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所以,在相应的考核方式上应该由理论知识型命题向实际能力培养型命题转变。3.评价主体由教师单一评价转变为师生多元评价。随着高校各门课程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学方式已经从传统的单纯课堂讲授发展为教师引导、师生共同参与。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也从单一的课堂拓展为图书馆、网络、社会。如仍用传统的教师为评价主体的单一方式,不能满足学生多元化获取信息的需求。为此,应将学生也纳入到考核评价体系中来,形成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网络作业学生跟帖等方式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主体,使评价更加科学、全面、公平、民主。4.评价方式由注重终结性评价转变为注重过程性评价。以学期末考试的卷面成绩为学生学习古代汉语课的终极性评价,不能全面体现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而注重日常知识的逐步积累与运用的平时作业、小组合作、讨论发言、课程论文、现场答辩、撰写语言调查分析报告等过程性评价方式往往被忽视。要使学生真正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体系,必须减少只看重结果的终极性评价,而应加大过程性评价的体现力度。

二、古代汉语课程改革实践

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中文系古代汉语课程的考核方式,经过六年的`探索与实践,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1.自始至终以学生为主体,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多年来的教学改革均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但是一言堂的理论型授课方式很难将这一理念落到实处。为此,我们尝试让学生参与整个教学活动,如学生参与古代汉语精品课程网站建设、选择作业布置方式、评点作业、设计编辑课程作业论文集、搜集整理实践性教学成果等,使整个教学过程都有学生参与,力争做到以学生为教学过程中的主角,学生在实际参与过程中学到的不仅是知识点本身,更融合了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发现问题、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2.从学生熟知的今天仍在使用的语言现象入手。因古代汉语所反应的内容与今天的现实生活有距离,有些语言理论或语言现象,学生很难理解。如在讲授使动用法时,学生比较茫然,但是日常口语中经常使用的“打扫卫生”就属于使动用法,用现代汉语的解释,即:打扫,使之卫生。这里的卫生便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学生很快就理解了,并能举一反三,分析今天仍然使用的语言中哪些还存有古代汉语语法现象的遗留。名词作状语也是学生较难理解的知识点,但是今天的成语中有大量的成语都属于名词作状语,如:蚕食鲸吞、星罗棋布、雷厉风行、狼吞虎咽、作鸟兽散等,学生通过分析日常生活用语中留存的古代汉语现象,加深了对古代汉语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深化了学生运用语言理论解释分析语言现象的能力。3.学生全员参与的多维作业评价方式。传统的作业布置和讲评方式,学生仅把书本上的解释照搬到作业本上,有时候完全没有理解题目的内容,谈不上真正地掌握知识点。今天的学生大多对于网络信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根据这一点,我们因势利导,布置可以锻炼学生综合能力的电子版作业,传到网上,学生互评作业,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如在讲授《郑伯克段于鄢》时,学生对于姜氏、庄公等人物形象有不同的理解,就此布置了一项课外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改编成诗歌、剧本、散文、小说等不同的文学样式,上传到中文系教学网络平台,学生之间相互跟帖,评判同学的作业,教师再根据每位同学的作业质量和同学的评价给出最终的作业成绩。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提供了学生之间相互学习交流的机会。4.注重能力培养的考试方式灵活多样。日常的教学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主,课程结束的考核方式也应与之相吻合。如根据所学知识拟定一份试卷,要求题型多样、题量适度、难度适中等。为学生以后从事中学语文教育培养命题能力奠定基础;情景演绎也是学生较为喜欢的考试方式,如选取出自《战国策》的成语,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选择一个成语,先找到在《战国策》中出现该成语的原文,再解释其中出现的词义引申、词类活用、句式等语法现象,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情景演绎,并录像存档。实践证明,这种考核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阅读古籍的兴趣、锻炼了学生分析语言现象的能力、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更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三、结语

一年级语文汉语拼音测试题及答案 篇6

一、比一比,读一读,看谁分得清。

ai―an―aoou―un―{nen―er―ei

二、读一读,写一写。

bān→―() wén→()―() zhuàn→()―()―() xùn→()―() gǔn→()―() quán→()―()―()

三、看图读音节连线。

参考答案:

汉语教学测试与评估 篇7

一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 (ZHC) 的基本情况

2001年, 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参照国际先进经验,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 提出劳动者必须具备八种核心技能, 第一位的核心技能就是“交流表达能力”。一个人的语言能力影响到他的工作效率, 一个机构职工的语言能力水平影响到机构的运转效率。基于此, 原劳动社会保障部于2004年推出了“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 (ZHC, 为汉语拼音缩写) 。该测试面向所有从业人员和求职者, 主要测试考生在职业场合的阅读、文字表达、语言沟通能力, 即人们在职业活动中运用汉语进行交际和沟通的能力, 运用汉语获得和传递信息的能力。ZHC包括阅读理解和书面表达两部分, 满分为1000分, 按成绩从低到高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等级。每年将举办六次定时测试。获得ZHC相应的等级证书意味着测试者所具有的不同汉语能力。职业汉语能力是从事各种职业所必备的基本能力, 直接影响到每个从业人员的工作成效。

ZHC吸收了学界几十年来关于语言交际能力的科学研究成果, 凝聚了我国众多一流语文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经验, 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教育及测试理念。ZHC主要考查作为职业核心能力的汉语应用能力, 这种能力不同于行业通用技能、职业特定技能, 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和广泛的迁移性。实践证明, 具有良好的语言交流能力已经成为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特征, ZHC等级证书能够证明求职者在相关工作环境下的汉语应用能力, 必将有效提高这类求职者的就业竞争力, 在求职大军中脱颖而出。ZHC是教师、记者、编辑、律师、翻译、公务员、医生、文秘、营销、管理、导游等许多行业的准入门槛性质的测试。获得ZHC高级证书, 将极大地拓宽从业选择能力, 意味着一个人拥有潜在发展能力, 具体表现为头脑灵活、思路清晰、口齿清楚、文笔流畅、有创新意识等。获得ZHC, 可以展现个人的职业汉语能力, 证明自己是可以驰骋职场的“千里马”。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全国企事业单位启动了“人才直通车”项目, 为获得职业汉语能力证书的学生免费提供就业服务, 拓展就业渠道、增加就业机会。ZHC证书已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88个会员国认可, 也得到了国际上汉语教学机构包括孔子学院在内的广泛认可。

二职业汉语进入高职课堂是大势所趋

职业汉语能力测试注重实际应用汉语的能力, 同时尽可能地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这与高职教育的宗旨相契合, 与高职教育中的大学语文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相契合。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在培养数量上已成为大学教育的主体。这些应用型的人才, 将一批批地进入职场。因此, 职业汉语能力的培养, 直接关系到为数众多的未来从业者的职业素质。可以预见, 随着职业汉语能力的逐渐提高, 在健康的职场文化的影响下, 职场从业者的人格也会不断完善。具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人文情怀的职场从业者, 将会成为科学文明的职场文化的建设者, 他们会在职场活动中, 以职业汉语运用的和谐, 求得社会职场环境的和谐。

大学语文定位应该是站在素质养成的基础上锤炼学生的汉语能力, 即语文素养与语言技能的培养。传统的大学语文无力承担这双重重任, 毕竟高职教育的开设年限只有短短的三年甚至两年, 它无法像本科院校那样从容地养成学生的素质和训练学生的能力。而且高职教育坚持理论“必需”、“够用”原则, 确实不需要深入的渗透。在这种情况下, 既能照顾学生的职业素质养成, 又能强化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从而增强学生就业实力的职业汉语进入高职课堂, 将是大势所趋。高校大学语文教学如能引进或借鉴ZHC测试, 就能使我们的母语教育有一个统一的国家标准, 学校教学可以更符合社会需求, 缩短学校学习与社会就业的距离, 显著提升求职者的就业竞争力, 培养真正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提高全社会劳动者的整体素质。

在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积极倡导下, 一些高职院校已经认识到ZHC的作用与意义, 将培养学生汉语实际应用能力作为办学理念之一, 一些学校还将获得ZHC高级证书作为优秀毕业生的条件之一。目前, 包括上海托普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台州职业技术学院在内的多所高职院校都定期组织学生参加ZHC测试, 并开设职业汉语相关课程。在一些重点大学中, 如湖南大学, 也已经连续几年组织学生参加ZHC考试。在社会需求、就业压力和寻求自我突破的三重刺激之下, 可以预计, 各地高校即将进入大规模开展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的高峰期。作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 更应抢占制高点, 尽早开始大规模启动。

三职业汉语能力测试与高职大学语文实现有效对接的策略

要做到ZHC与高职大学语文有效对接, 可以考虑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明确课程定位。ZHC的定位为测试应试者的汉语应用能力, 而高职大学语文的定位则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与能力。因此, ZHC要想承担高职大学语文的重任就必须转换定位, 着眼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与能力, 或培养与测试相结合。

调整教学内容。ZHC测试中将语言交际能力归纳为:在一定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的含义并掌握字、词的用法;从声音和文字的语言材料中获取主要信息;把握和概括语言材料的主要内容;跨越障碍, 根据上下文推断语言材料中省略的一些非关键性内容;领会语言材料中所表达的态度、情感、语气、情绪;根据语言材料做出合理的推断;以口语和书面方式正确、清晰、得体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毫无疑问, 这些能力是职业活动中需要的, 而且是必需的, 如何将这些能力要求转换成教学内容, 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的内容体系将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构建新的大学语文课程体系。改变传统的公共课理念, 将大学语文课程的专业性和公共性相结合, 对原有的传统课程设置模式做出相应的调整, 与职业汉语顺利对接, 使学生在不多的课时学习过程中掌握过硬的语言应用能力, 获得资格证书, 提高就业竞争力。将大学语文的授课时间分为两个学期, 安排一个学期学习传统的大学语文教材, 重在引导学生熟悉经典, 浸染人文。另一个学期则应加强对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训练, 减少知识传授的比重, 增加应用写作、沟通口才等方面的内容, 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训练其在职业环境中的表达能力与交流能力。

摸索一套有效的教学方法。高职的学生素质决定了其教学方法。如果仍以传统的听、说、读、写为教学单元, 以传统的讲、练结合为模式或是强调渗透影响, 可以想见职业汉语的路程将会走得非常艰难。职业汉语的出现为高职大学语文的发展带来了生机和希望, 但任务艰巨。必须进行语文能力评价体系改革, 改变现有单一的纸笔考试, 增加口试环节, 这样可以考查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如要求学生在限定时间内依据给定题目进行演讲, 也可以考查学生的交际沟通能力, 如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进行模拟职场谈判。同时, 可将ZHC作为大学语文课程的结业考试之一, 或者允许学生用ZHC相应等级证书冲抵课程的部分学分, 提高学生学习和报考ZHC的积极性。在条件成熟时, 将大学语文与职业汉语合二为一, 实现有效对接。

开设职业汉语课程。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规定不同的合格等级, 逐步引导学生提高学习汉语的热情。文秘、外语、营销、导游、酒店、商务等专业作必修课安排, 要求学生达到中级水平;其他专业则为选修课, 要求达到初级以上水平。

加大宣传力度。让所有的任课教师了解职业汉语测试的基本精神, 要求大家转换观念, 做好准备;任课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进行宣传, 散发ZHC的介绍材料, 鼓励学生报名参考;借助学生会、演讲与口才协会、读书协会等, 以展板、传单等形式进行宣传;动员学生干部带头参加ZHC考试, 借助榜样的力量, 提高学生参加ZHC考试的积极性。同时, 面向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宣传ZHC, 提高ZHC在用人单位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如果大学语文教学与职业汉语“喜结良缘”, 实现“优势互补”, 处于边缘化的大学语文也会重新焕发青春, 充满生机和活力。我们有理由相信, 职业汉语将成为高职大学语文未来最好的选择之一。

参考文献

谈职校英语测试与评估 篇8

关键词: 职校英语 测试 评估

一、引言

职校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职校生掌握英语基本知识,获得以英语为工具进行基本会话交际的能力。测试、教学与评估是教学活动中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在职校英语教学、职校英语测试和评估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认识的误区。比如没有认识到语言测试的目的只是提供一种工具性的测试,没有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行客观的、准确的、公正的评价等。语言教学和语言测试两者目的不同,不能相互取代。因此,语言测试不能成为语言教学的目的。

二、测试与评估的必要性

经过一段时间或是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教师对学生的学业进行测试与评估,可以检查自己的教学效果,检查自己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是否适合学生,以便总结经验,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通过测试与评估,可以了解自己在学业上的进步程度,查漏补缺,明确薄弱环节,改进学习方法、学习策略。与此同时,学生从教师处得到一个确定自己学业成绩的评估,也能获得成就感,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家长从子女的测试与评估中可以知道子女的英语学习情况,以便给予子女及时的教导和帮助。因此,测试与评估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三、当前职校英语测试与评估的状况

(一)终结性评价为主要手段。

目前职校学生主要参加国家统一的英语测试或者校内期末考试,其英语学习的能力以其考级或校内英语考试成绩来评判。这种评价的标准在现今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下显得不够科学合理,对教学会起到一定的负面作用,忽略了提高职校学生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这一真正目的。

(二)形成性评估没有详细的标准。

现在很多学校采用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即课堂平时分与期末测试成绩各占一定比例。实际工作中,不少教师根据作业情况、课堂提问情况评定学生平时分数。虽然该种评分方法具有一定依据,但存在不少难以控制的因素,主观性较强。比如根据学生回答问题情况评分:首先,教师不能保证对每位学生所提的问题难度一致;其次,每次的评分标准可能不一致;再次,在班级规模较大的情况下,要做到对每一个学生都提问不太切实际。

(三)客观题占测试的主体。

目前的各类英语测试中,客观题占绝对优势,即使有翻译等所谓的主观题,也是有标准答案的,导致有的学生死记硬背,把知识背下来,并不能在实际中运用自如。

总而言之,这种不合理的职校英语考试应试教学的真正受害者是广大职校生。虽然最近几年我国职校英语等级考试通过率一直呈上升趋势,但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远未令人满意。许多用人单位对近几年来毕业的职校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普遍感到不满意,对口语及写作能力则更为不满。

四、当前职校英语测试与评估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语言教学离不开语言测试,语言测试反过来对语言教学产生巨大的反作用。对于当前职校测试与评估存在的问题,我作了以下几点思考:

(一)职校英语测试与评估应明确课程测试的目标和要求。

成绩测试的目的在于检查和评定教与学在某个教学阶段所取得的成绩,以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课程评估是课程设置的一个重要部分,教师应根据所在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检测的目标、实现的手段方式及内容,根据具体的阶段目标、教学内容列出考试要点明细表、考试的总体框架(包括考试的主要范围、试题结构、测试方式及评分标准等),并告知学生,使其能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调整学习计划和方法,从而保证测试的最佳效果。教师还应该注意试题内容效度如何,如果试题内容偏离了本阶段的教学目标内容,那么便会是一次效度很低或者是一次无效的测试。这种考试往往难以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学习被动、缺乏学习动机和参与课堂交际的热情,而且学生不太注重课堂上所学新知识的巩固。

(二)职校英语测试与评估应多渠道、多方位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

教师应该努力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鼓励学生多听、多读、多说、多写,使学生的语言能力从整体上有所突破。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在课堂上组织更多的学生参与活动。多运用交际教学法进行互动式教学,使更多学生能锻炼语言运用能力。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英语教学应该进行分级教学。针对学生不同的英语水平、能力及要求,将他们分为不同层次的班级进行有针对性、侧重点不同的教学,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此外,教师还要从学生方面入手。因为教学实施的对象和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要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其浓厚的学习兴趣、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其正确的学习观和考试观、创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这才是提高教学水平、达到教学目的的关键。

(三)职校英语测试与评估应增进师生情感。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因此平时教师要注意及时和学生沟通。不同学生有不同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和学习态度等。教师可通过提问、作业和考试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及学习态度,同时教师应在课后和学生交流,了解他们对教学工作的看法和要求。这样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从而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应有宽大而博爱的心,应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用自己的人格魅力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有利于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五、结语

职校英语测试是英语教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它既是对英语教师教学效果的检测,又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一种手段。科学合理的测试能在一定程度上较好地考查出一定时期和一定状况下师生们教与学的水平。教学评估是职校英语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通过研究者、管理者及师生共同参与,在评价中注重过程与结果、质性与量性、水平与成绩、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现有评价模式的基础上既进行改进又不断补充新的评价方式,才能建立真正有效的教学评估体系,从而促进英语教和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蔡基刚.当前职校英语教学面临的压力[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3).

[2]刘润清.语言测试和它的方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1.

[3]高兰生,陈辉岳.英语测试论.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9.

[4]徐强.英语测试的理论与命题实践[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2.

[5]成有信,主编.教育学原理.广东高教出版社,2000.

[6]舒运祥.外语测试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8.

汉语教学测试与评估 篇9

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的选项填在题目后相应的括号内)1、2000年10月31日,九届全国人大第十八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从 起施行。(C)

A.2000年11月1日 B.2000年12月1日 C.2001年1月1日

2、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是。(B)A.国家法定语言文字 B.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C.国家通行语言文字

3、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A)

A.规范汉字 B.通用汉字 C.标准汉字

4、公民有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B)A.义务 B.权利 C.责任

5、国家为公民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供。(B)A.便利 B.条件 C.培训

6、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 应当采取措施,推广普通话和推行规范汉字。(C)

A.语言文字工作部门 B.教育行政部门 C.有关部门

7、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应当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主义。(C)

A.法制建设 B.现代化建设 C.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8、国家奖励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事业作出 的组织和个人。(B)A.重大贡献 B.突出贡献 C.特殊贡献

9、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规定,各民族都有 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C)

A.使用 B.发展 C.使用和发展

10、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依据 及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A)A.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 B.宪法 C.民族区域自治法

11、国家机关以 为公务用语用字。(B)A.汉语和汉字 B.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C.中文

12、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通过 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A)

A.汉语文课程 B.语文课程 C.各种课程

13、汉语文出版物以及信息处理和信息技术产品中使用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C)

A.法律和规定 B.方针和政策 C.规范和标准

14、广播电台、电视台以普通话为基本的播音用语。需要使用外国语言为播音用语的,须经 批准。(B)

A.国务院语言文字工作部门 B.国务院广播电视部门 C.国务院外事工作部门

15、公共服务行为以 为基本的服务用字。(A)

A.规范汉字 B.通用汉字 C.常用汉字

16、提倡公共服务行业以 为服务用语。(A)

A.普通话 B.普通话和当地方言 C.普通话和外国语

17、因公共服务需要,招牌、广告、告示、标志牌等使用外国文字并同时使用中文的,应当使用。(C)

A.简化汉字 B.印刷体汉字 C.规范汉字

18、在需要使用方言时可以使用方言。(B)

A.各种艺术形式 B.戏曲、影视等艺术形式 C.话剧、影视等艺术形式

19、在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中可以保留或使用。(C)A.繁体字 B.异体字 C.繁体字、异体字 20、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 作为拼写和注音工具。(A)A.《汉语拼音方案》 B.《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 C.注音字母

21、《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 罗马字母拼写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C)

A.人名和中文文献 B.地名和中文文献 C.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

22、异体字在 中可以保留使用。(C)A.地名 B.姓名 C.姓氏

23、凡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岗位,其工作人员应当。(C)A.会说标准的普通话 B.会说流畅的普通话 C.具备说普通话的能力

24、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播音员、节目主诗人、影视话剧演员和 的普通话水平应当分别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B)

A. 教师、公共服务行业的员工 B.教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C.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公共服务行业的员工

25、对外汉语教学应当教授。(C)

A.普通话和汉字 B.普通话、方言和汉字 C.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26、广播电台、电视台以普通话为基本的播音用语,但 可以使用方言。(C)A.确需使用方言时 B.随时 C.经国务院广播电视部门或省级广播电视部门批准

27、公共服务行业以普通话为服务用语。(B)A.规定 B.提倡 C.要求

28、城市公共场所的设施和招牌、广告用字违反《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的,由有关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A)

A.予以警告,并督促其限期改正 B.督促其改正,并处以罚款

C.由有关部门处理

29、国务院 颁布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B)

A.新闻出版部门 B.语言文字工作部门 C.广播电视部门 30、《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将普通话水平划分为三个级别,每个级别内再划分为两个等次,其中最高水平和进入最低等级的水平分别为。(A)A.一级甲等和三级乙等 B.一级乙等和三级甲等

C.一级甲等和三级甲等

31、依法对企业名称、商品名称以及广告的用语用字进行管理和监督。(C)A.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 B.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语言文字工作部

C.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32、违反《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干涉他人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由责令其改正,并予以警告。(A)

A.有关行政管理部门 B.司法部门 C.教育部门

33、经国务院批准,每年9月份第三周是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2006年9月10日至16日是第 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B)

A.八 B.九 C.十

34、当前国家推广普通话的工作方针是“ ”。(C)

A. 大力提倡、重点推行、逐步普及 B. 大力推行、重点普及、逐步提高 C. 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

35、推广普通话是促使公民普遍具备普通话应用能力。(B)A. 在任何场合都说普通话,不说方言 B. 在正式场合和公共交际场合说普通话 C.只在学校里说普通话

36、国家公务员应达到的普通话等级是不低于。(C)A.二级甲等 B.二级乙等 C.三级甲等

37、语文教师和对外汉语教师应达到的普通话等级是不低于。(B)

A.一级乙等 B.二级甲等 C.二级乙等

38、国家和省级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应达到的普通话等级是。(A)A.一级甲等 B.一级乙等 C.二级甲等

39、对教师和国家公务员的普通话达标要求是有年龄界限的,对 以前出生的教师和国家公务员可不作硬性规定,但也要鼓励他们在教学和公务中使用普通话。(C)

A.1946年1月1日 B.1950年1月1日 C.1954年1月1日

40、学校应继续坚持普通话的法定地位,加大行政力度,争取在新世纪最初3-5年内,使普通话基本成为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语言和 的校园语言。(A)

A.城镇学校 B.城镇中小学 C.城镇小学、幼儿园 2.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测试题目

1.《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于2005年12月29日通过,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

2.《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是市人民政府颁布的政府规章。(√)

3.制定《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的目的是为了在本市推广普通话和推行规范汉字,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管理,发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4.《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的适用范围是上海市行政区域内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及其管理和监督。(√)

5.《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是由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

6.根据《实施办法》,本市鼓励各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有义务积极参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7.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的领导。(√)

8.市和区、县人民政府的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其办事机构设在同级文化管理管理部门。(×)

9.编制、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内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规划的工作由市和区、县人民政府的规划部门负责。(×)

10.市和区、县人民政府的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负责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应用的培训和水平测试具体工作。(√)

11.本市范围内的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播音、主持和采访用语,电影、电视剧用语,汉语文音像制品、有声电子出版物用语中以本地方言为基本用语。(×)

12.本市应当采取措施,推动公共服务行业以普通话和本地方言为服务用语。(×)13.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播音、主持使用方言的,不需要经市广播电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

14.教育机构内的所有人员普通话水平都需要达到二级乙等以上。(×)

15.本市应当采取措施,提高公共服务行业工作人员的普通话水平,直接面向公众服务的工作人员的普通话水平达到二级乙等以上。(×)

16.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名称牌中含有手书繁体字、异体字的,应当在适当的位置配放规范汉字书写的名称牌。(√)17.本市设立的普通话和汉字应用水平测试专门机构,具体负责实施全市普通话和汉字应用水平测试工作。(√)18.誊印、牌匾、广告制作业文案工作人员等的汉字应用水平,可以不需要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

19.国家机关公文、教科书除需要外,不得使用不符合现代汉语词汇和语法规范的网络语汇。(×)

20.公共服务行业以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服务用字。招牌、告示、标志牌等需要使用外国文字的,不需要用规范汉字标注。(×)

二、单项选择题

21.《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施行日期为(A)A 2005年12月29日

B 2006年1月1日 C 2006年3月1日

D 2006年7月1日

22.《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是由(B)制定通过的。A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

B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上海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

D上海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23.本市促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丰富和发展,建设与(D)发展相适应的语言文字应用环境。

A 经济、科技、社会

B科技、社会、文化

C经济、科技、文化

D经济、社会、文化 24.(A)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的管理和监督。A市和区、县人民政府的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B市和区、县人民政府的文化行政管理部门 C市和区、县人民政府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

D市和区、县人民政府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25.市和区、县人民政府的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事机构设在(B)。A同级政府办公厅(室)内

B同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 C同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

D独立设立

26.下列职责不属于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是(C)

A编制、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内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规划 B协调、指导、监督各部门、各行业的语言文字工作 C具体负责实施全市普通话和汉字应用水平测试工作 D组织语言文字规范化宣传教育活动

27.本市召开或者举办的各类会议、展览、大型活动的工作用语应当以(B)为基本用语。A本地方言

B普通话

C英文

D本地方言、普通话和英文 28.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普通话水平需要达到(A)以上 A三级甲等

B二级乙等

C二级甲等

D一级乙等 29.戏曲、影视等艺术形式根据需要可以使用方言的是(D)。A戏曲、影视等艺术形式都不可以

B只有戏曲艺术形式可以 C只有影视艺术形式可以

D戏曲、影视等艺术形式都可以 30.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播音、主持,使用方言的,(B)。A需经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批准 B需经市广播电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 C需经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

D不需要办理任何手续

31.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名称、招牌用字(B)以规范汉字为基本用字。A可以

B应当

C不需要

D可以选择

32.(C)除需要外,不得使用不符合现代汉语词汇和语法规范的网络语汇。A国家机关公文

B教科书

C新闻报道

D国家机关公文、教科书、新闻报道 33.招牌、告示、标志牌等需要使用外国文字的,应当用(A)标注。A规范汉字

B汉语拼音

C规范汉字或者汉语拼音

D规范汉字和汉语拼音

34.公民有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B)

A权力

B权利

C义务

D权利和义务 35.依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初等教育(A)进行汉语拼音教学。A应当

B不必

C可以

D只能

36.依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对外汉语教学应当教授(C)。A普通话

B规范汉字

C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D汉语拼音和普通话

37.本市(B)负责组织开展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普通话和汉字应用水平的教育与培训 A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B人事行政管理部门

C教育行政管理部门

D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

38.(A)应当将语言文字规范化纳入教育督导、检查、评估的内容。A教育行政管理部门

B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C广播电影电视管理部门

D学校

39.本市(C)负责对企业名称、商品名称以及广告中的语言文字使用进行管理和监督 A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B商业行政管理部门

C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D消费者协会

40.本市(D)负责对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名称中的语言文字使用进行管理和监督;

A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B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C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

D民政行政管理部门

41.对产品标志、说明等的语言文字使用进行管理和监督由(C)负责。A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B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C质量技术监督行政管理部门

D消费者协会

42.市和区、县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有关单位的语言文字工作进行评估,评估结果(B)向社会公示。

A不可以

B可以

C应当

D没必要

43.各级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应当建立监测工作网络,对各类(B)用语用字进行监测,监测结果应当向社会公示。

A政府部门与公共场所

B媒体与公共场所 C媒体与政府部门

D企业与政府部门

44.(B)具体负责实施全市普通话和汉字应用水平测试工作。

A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B本市设立的普通话和汉字应用水平测试专门机构 C人事行政管理部门

D教育考试部门

45.本市有关单位和人员,未按照本办法规定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由(D)予以批评教育。

A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B教育行政管理部门

C人事行政管理部门

D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

本市公共场所的招牌、设施等的用字违反本办法关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的规定的,由(A)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予以警告,并督促其限期改正。

A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

B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C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D文化行政执法部门

47.本市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不履行法定职责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依法给予(C)。

A行政处理

B行政处罚

C行政处分

D行政处罚或行政处分

48.违反《实施办法》有关规定,不按照国家有关规范和标准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公民(A)。A可以提出批评和建议

B应当提出批评和建议

C只能提出批评

D只能提出建议 4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题词中的手书字,提倡使用规范汉字。

B汉语文出版物应当符合国家关于普通话、规范汉字、汉语拼音、标点符号、数字用法等的规范和标准。

C国家机关公文可以根据工作需要使用不符合现代汉语词汇和语法规范的网络语汇。

D汉语文出版物中需要使用外国语言文字的,应当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必要的注释。50.市和区、县人民政府的有关部门在(D)的协调和指导下,按照各自职责,管理和监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

A同级人民代表大会

B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同级人民政府

D同级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51.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以及影视话剧演员的普通话水平应当达到(B)以上

A一级甲等

B一级乙等

C二级甲等

D二级乙等 52.有关人员尚未达到规定的普通话等级标准的,应当(B)

A调离岗位

B分别情况进行培训

C解聘

D开除

53.《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于(D)经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

A 1993年10月31日

B 1995年3月18日 C 1998年8月29日

D 2000年10月31日

54.需要使用外国语言为播音用语的,须经(A)批准。A国务院广播电视部门

B地方广播电视行政管理部门 C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D地方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

55.信息处理和信息技术产品中使用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B)符合国家的规范和标准。A可以

B应当

C不需要

D鼓励 56.汉语文出版物中需要使用外国语言文字的,(C)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必要的注释。

A可以

B不需要

C应当

D鼓励

57.干涉他人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由有关行政管理部门(B)。

A责令限期改正

B责令限期改正,并予以警告

C责令限期改正,并予以罚款

D责令限期改正,并进行思想教育 58.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管理部门负责(D)A将普通话和汉字应用水平纳入有关技能训练与鉴定的基本内容 B将普通话和汉字应用水平纳入各职业、工种的技能标准

C对各类技工学校及相关教育培训机构的语言文字使用进行监督和管理 D将普通话和汉字应用水平纳入有关职业技能训练与鉴定的基本内容

59.违反《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有关规定,语言文字使用不规范且拒不改正的单位,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可以(A)

A在媒体上予以公示。

B予以警告

C予以罚款

D责令改正 60.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是(C)

A国家通行语言文字

B国家唯一的法定语言文字 C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D国家法定语言文字种类之一

三、多项选择题 61.下列关于《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D)

A颁布日期是2005年12月29日

B施行日期是2005年12月29日 C施行日期是2006年1月1日

D施行日期是2006年3月1日

62.下列关于《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的说法中错误的是(BC)

A《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是政府规章。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制定依据。

C《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是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实施的。

D《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适用范围为上海市行政区域。

63.《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的制定依据包括(ABC)

A《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B其他有关法律 C行政法规

D部门规章

64.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将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纳入(BC)的内容。A物质文明建设

B城市管理

C精神文明建设

D社会管理

65.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所需(BD)予以保证。A办公器材

B人员

C社会环境

D经费 66.市和区、县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AB)A协调、指导、监督各部门、各行业的语言文字工作。B组织语言文字规范化宣传教育活动。C承担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

D承办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应用的培训和水平测试。

67.(ABC)应当根据区、县人民政府的要求和部署,负责做好本区域内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相关工作。

A乡人民政府

B镇人民政府

C街道办事处

D村民委员会

68.市和区、县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BC)本行政区域内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规划。A批准

B编制

C组织实施

D通过 69.下列应当以普通话为基本用语的情况有(ABCD)A学校教育教学

B电影、电视剧用语

C主持和采访用语

D本市召开或者举办的大型活动的工作用语

70.本市对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ABC)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组织和个人予以表彰。A推广

B研究

C管理

D应用 71.遇有下列(ABCD)情形时,可以使用方言。

A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播音、主持,经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批准使用的 B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执行公务时确需使用的 C戏曲、影视等艺术形式需要使用的

D教学中确需使用的

72.下列人员的普通话水平应当达到二级乙等以上的有(BC)

A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B教师

C普通高等学校学生

D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除教师以外的其他管理人员 73.下列人员的普通话水平需要达到三级甲等以上的有(BC)A教师

B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C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

D学校行政管理人员

74.下列人员中要求普通话水平达到一级乙等以上的有(ABC)A节目主持人

B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 C影视话剧演员

D地方戏曲演员

75.需要达到二级乙等以上的公共服务行业工作人员有(ABD)。A广播员

B解说员

C售货员

D话务员

76.下列情形,应当以规范汉字为基本用字的有(ABD)

A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教育教学用字

B公共服务行业的服务用字

C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名称、招牌用字

D在本市销售的商品的包装、说明用字 77.下列情形,应当以规范汉字为基本用字的有(ABCD)A本市召开或者举办的各类会议、展览、大型活动的用字。B在本市注册的网站的网页用字 C影视屏幕用字

D广告设施用字

78.本市组织的下列活动中应当以规范汉字为基本用字的有(ABD)A本市召开或者举办的各类会议

B本市召开或者举办的各类展览

C本市召开或者举办的各类活动

D本市召开或者举办的各类大型活动 79.有下列情形的,可以保留或使用繁体字、异体字的有(BCD)A题词和招牌的手书字

B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 C姓氏中的异体字

D教学研究中需要使用的 80.(CD)中的手书字,提倡使用规范汉字 A影视屏幕用字

B姓名 C题词

上一篇:复旦大学药学考研经验下一篇:举报英语老师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