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游戏活动与教学活动整合的研究(共9篇)
幼儿园游戏活动与教学活动整合的研究 篇1
幼儿园游戏活动与教学活动整合的研究
摘要: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形式,是孩子生活经验的反映,在幼儿园里是孩子们开展频率最高的活动.幼儿特有的生活方式和学习特点决定了幼儿园的课程必须与游戏整合.关键词::游戏 教学 教育资源 数学活动 主题活动 区域活动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形式,是孩子生活经验的反映,在幼儿园里是孩子们开展频率最高的活动.幼儿会把广泛的生活内容反映在游戏活动之中,也会把丰富的学习内容反映在游戏之中.幼儿往往是在游戏的过程中获得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习得一些知识或某些技能.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们是自己的主人,可以自主能动的进行自己的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因此,幼儿园的课程与游戏是密不可分的.作为课程实施重要活动之一的游戏,应充分发挥孩子们在游戏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幼儿参与多种游戏,鼓励幼儿在游戏中反映生活,为幼儿在游戏中运用和发展学习到的知识及能力提供机会和条件.教师在实施课程计划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幼儿喜欢的,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真正发挥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教育作用,探索课程与游戏的内在联系,找到游戏与课程的最佳结合点,达到游戏与幼儿园课程的整合,以促进每位幼儿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 ,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活动的总和.幼儿特有的生活方式和学习特点决定了幼儿园的课程必须与游戏整合,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是每一位幼教工作者熟知的一个教育理念,幼儿园教育工作原则之一就是“以游戏为基础活动”,游戏是幼儿获得身心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幼儿的生活方式就是游戏,幼儿的生活是在游戏中度过,游戏是幼儿生活的全部.因此,幼儿园是课程与游戏密不可分的.如何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如何理清游戏与幼儿园课程的关系.为了真正发挥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探索幼儿园课程和游戏的内在联系及整合,寻找游戏与课程的最佳结合点,我们对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组织和安排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创新,主要有以下几点做法:
一、整合教育资源,为游戏课程创造条件
游戏是儿童活动的基本形式之一,它通过虚拟情境以再现成人的社会经验与人际关系,从而使儿童达到认识周围世界的目的.因此,游戏体现了儿童与现实的一种特殊关系,它通过某种虚拟的情境把某一类实物的特征转移到另一类实物之上.例如,幼儿用竹竿模仿成人骑马的游戏,在这里马的特征便转移到竹竿上,竹竿成了马的替代物.游戏是儿童产生高级心理现象的重要源泉,是儿童社会化的最重要的途径.因此,对于3-6岁的幼儿来说,游戏应该成为他们的主导活动.所以,在《纲要》中明确指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通过多种活动促进幼儿发展”要求我们做到“保障幼儿游戏的权利,为幼儿提供游戏的条件,尊重幼儿游戏的意见,使幼儿在游戏中获得自身的满足和发展.要通过游戏和多种活动引导幼儿在与环境的接触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操作,探索,发现,并与人交往,从中获取多方面的经验和能力”.游戏是什么 在幼教理论界一直争论不休.我比较认同的观点是:游戏是由儿童自发,自主,自选的,没有任何功利目的的,能带给儿童快乐的,能满足儿童需要的活动;而不是由教师规定的,或在其导演下的,幼儿按照教师的意愿进行的活动.真正的游戏可以满足儿童的需要,带给儿童快乐,对儿童良好个性的养成,健全人格的建构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在游戏的组织,指导时往往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下面就是我的一点儿看法和建议,希望和各位幼教同仁商榷,以促进幼儿园活动游戏化的进程.游戏对于幼儿的发展功能已成为幼教界共识.福禄贝尔说:“游戏是儿童发展的最高阶段,是这一时期人类发展的最高阶段,因为游戏是内部存在的自我活动的表现……同时,它是人的整
个生活中所特有的,是人和一切事物内部隐藏着的自然生活中所特有的.所以游戏给人欢乐,自由,满足,内部和外部的平静和整个世界的安宁.它具有一切善的来源.一个能够痛快地,有着自动的决心,坚持地游戏,直到身体疲劳为止的儿童,必然会成为一个完全的人,有决心的人,能够为了增进自己和别人的幸福而自我牺牲的人.”这段话集中体现了游戏对幼儿人格塑造的重大意义.《幼儿园工作规程》中的也明确提出幼儿园教育工作原则之一就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与环境相互作用是幼儿学习获得经验最直接的途径.幼儿园的游戏环境是有些课程实施的必要条件.它包括精神环境和物质环境两大方面,宽松的游戏环境,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师幼共同成长的摇篮.要创造一个能让幼儿的主体性得到发挥的游戏环境,教师既要加强对游戏合理的组织与指导,又要把握适当的度,还要与幼儿进行对话与沟通.当幼儿需要帮助时,教师给予的是鼓励与赞许;当幼儿需要合作时,教师的角色是游戏的伙伴;当幼儿遇到困惑时,教师给予的是支持和建议.教师要为幼儿提供游戏的空间与时间,允许幼儿尝试错误,要善于发现孩子思维的火花,保护幼儿可贵的创造精神.这是游戏课程实施的关键.《纲要》强调: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拓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为了更好地挖掘环境的教育功能,我们非常重视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如:创设一个丰富多变,富有浓厚乡土气息的生活环境,以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推动主题活动的深入开展,充分利用家乡所特有的竹,木等布置周围的环境.通过这些变废为宝,废物利用的活动,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让幼儿通过灵巧的小手来表达,表现自己对美的感悟.此外,我们还十分重视家长和社区多种教育资源的综合利用,为幼儿的发展服务,如:通过学校的网络向家长宣传课改精神及信息动态,成为家园联系的又一个主渠道.教育资源的整合为游戏课程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二、最初的研究——数学活动游戏化,促进幼儿主动发展
我们先后在科学,语言,艺术,社会,健康等领域逐一展开研究和探索,最初的研究是从数学活动切入的.传统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强调教师教的作用,相信幼儿在数概念的获得上的进步是从物体的具体水平到图片的具体水平,最后达到数字的抽象水平.皮亚杰认为:“假定儿童只是从数学中获得数观念和其他数学概念,那是一种极大的误解.相反,在相当程度上,儿童是自己独立地,自发地发展这些观念和概念的…….”根据皮亚杰的观念,儿童不是通过教而学会算术的,而是自己重新发明算术的,他认为:“数的构造和逻辑的发展是脑手并进的,数概念形成之前的时期与前逻辑水平相对应……,因此逻辑的运算和算术的运算构成一个单一的系统……”.根据皮亚杰理论,我们借鉴了美国早期儿童教育家凯米——德弗里斯精心设计的教育方案,组织和安排了系列能刺激幼儿数思维的集体有些,并注重运用日常生活情景,刺激幼儿的数思维.在数的教育活动中,幼儿主动的游戏成了这个领域的主导性活动,只是在必要的少量的时间内,教师才从个别教学形式教给幼儿一些适合其发展水平的数概念.一开始,我们担心以游戏替代教学是否会导致数教育的质量下降,但是经过几轮的实验和他们自身的实践,他们看到了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看到了幼儿在宽松的情景中数概念的形成反而优于传统的教学,他们的顾虑完全打消了.在数学活动“认识7的相邻数”这一活动中,我们安排了系列集体游戏《聪明的一休》,以战胜敌人为目的,一路设计各种障碍,让幼儿亲自体验困难,并想办法战胜它,在情景活动中,既整合进数学中7以内的加减法,运动中的跳,爬,钻,又培养了孩子们勇敢探索精神和活泼,不怕困难,战胜困难的决心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数学游戏以幼儿的探索,感受和能力发展为主,考虑了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刺激幼儿的数思维.小朋友们兴趣高涨,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数学知识.三, 在各领域活动,主题活动,区域活动中进行整合,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
从数学活动的研究和探索中,我们深入地去思考各个领域教育活动的价值定位问题,以及如何处理好游戏活动和教学活动的关系.在艺术教育领域中,我们更多地注重幼儿的自我表现和创造,让幼儿通过美术游戏和音乐游戏,自主地按自己的意愿去进行创作和表演,我们相信,这种价值观支配下的教育活动对幼儿健康个性的发展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例如,在美术教育中,我们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去创作,鼓励
每一个人与别人不一样,教师也不以自己的标准去评定幼儿的作品好差,让每一个幼儿都有表现自己和获得成功的机会.与此同时,教师也注意在适当的时候教给幼儿一些必要的表现技能,让幼儿学习一些基本的使用材料的方法,并展示多种范例.这样,幼儿不受客观情理和时空关系的束缚,凭自己的想象和创造,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所知,所想和所感,但是他们也不会因为缺少技巧而感到不知应该如何表现自己.在语言教育领域中,我们更多地注重在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为幼儿提供丰富的获得口头和书面语言的机会,甚至给予一定量的语言训练,使幼儿在教与学的活动中语言能力得以提高,思维能力得以加强.在主题活动中,要把握好游戏和教学两者的关系有一定难度,我们就把游戏与每次开展的主题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使主题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如游戏《蝴蝶从哪里来》,在观察的基础上,通过操作和表演实现对物品的探索,并得到情感的满足.让幼儿充分利用多种感官感知,感受蝴蝶的美及蝴蝶的生长过程,并在各种欣赏,表演创作,绘画等游戏中形象地理解自然界的奥秘,使幼儿的认知情感和创作欲望得到满足.在区域活动中,游戏材料是关键.所以每月份我们都能根据目标投放有趣的游戏材料,如走迷宫,藏宝箱,飞行棋,魔术袋等都深得喜欢.在与材料的互动游戏中,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总之,游戏活动在幼儿的生活学习中必不可少,孩子们在游戏与教学活动的整合互动中,不同程度的获得了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动脑,动口,动手的过程中发展幼儿的探究行为,使幼儿在互动中得到不断的发展和提高.参考文献:
幼儿园游戏活动形式特征及结构探析--《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3期如何组织丰富的幼儿园游戏活动--《甘肃教育》2006年15期
幼儿园教学活动咨询初探--《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5年02期
幼儿园游戏活动与教学活动整合的研究 篇2
一、聆听童声, 激发探索意识
许多研究表明, 孩子的学习是一个主动构建的过程, 是教师不能替代, 但却能施加强有力影响的过程。因此, 教师的细心聆听、理解支持、积极互动是培养幼儿探索意识必不可少的条件。
一次, 在班级开展《抓小偷》游戏中, 身穿一身武警服装的乐乐爸爸来到了幼儿园, 孩子们似乎来了劲, 围在他的身边问长问短乐乐爸爸高兴地说:“欢迎小朋友到部队来。”孩子们马上议论起有关武警的事来, 我就让孩子们说说最想知道武警叔叔的什么事情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 多多说:“武警叔叔住在什么地方?”“他们的衣服是怎样的?”甜甜说。“他们的帽子上有五角星吗?”俊忠说。兴林最关心的是枪, 他说:“那儿有什么样的枪?”“能不能给我们看枪?”……问题还真不少呢!我看着孩子们渴望的眼神对他们说:“你们都想知道武警叔叔的情况, 老师也正想知道呢, 下回我们就一起到武警部队去看看吧。但我们要想办法把今天想知道的问题记录下来, 下回才好一起弄清楚这些问题, 好吗?”孩子们一下欢呼起来。于是, 我们生成了《勇敢的武警叔叔》这一主题活动, 并激发了幼儿探索有关武警叔叔情况的愿望。
通过活动我想:只有深入孩子, 聆听和关注每一个寻常时刻, 分析行为产生的内在诱因, 尊重他们的需要和个性发展, 才能真正地支持、提升富有生命力的活动, 使孩子真正成为活动的主导建构者, 更好地萌发幼儿的探索意识。
二、抓住兴趣, 支持探索行为
兴趣是一种学习的动机, 是学习积极性中很现实、很活跃的心理成分, 它在活动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活动中我们应注意挖掘教材, 审时度势, 因势利导地激发幼儿的兴趣, 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以保证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积极探索。
1.情感激趣。契诃夫说过:“教师以积极进取的态度投入活动中去, 注重双边情感的交流, 对思维过程给予肯定与热情的评价, 从而触及学生的情绪与意志领域, 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 这种教学就会变得高度有效。”所以积极的情感可促进师幼双方的同频共振, 促进情感共鸣, 从而形成积极的移情, 产生探索的心向。
2.情境激趣。幼儿在活动过程中通过努力获得成功后表现出强烈的兴趣, 所以在活动中教师要把握有利时机, 创造成功的情绪。在活动中, 教师要使幼儿的思维进入兴奋状态后, 及时将幼儿的认知、注意等心理活动引导到主动探索上去。
3.评价激趣。在教学中, 教师如果能在教学语言、语速、语调和语气中幽默一些, 对幼儿的成果给予富有情感和动力的评价, 那么在活动过程中也可增强不少妙趣。在活动中渗透教与学的激情, 从而教学双方积极参与、有效互动, 诱导学生主动探索。
三、巧设“路标”, 指导探索方法
探索活动中的路标, 实际上指的就是我指导幼儿探索学习的方法。“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 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它是获取知识经验的金钥匙, 幼儿一旦掌握了学习的方法, 就能在不知不觉中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因此, 我们不但要帮助幼儿“学会”, 更要指导幼儿“会学”。在活动中, 我主要在“观”议”“思”等几个方面进行指导。
1.教会幼儿“观”
“观”是指“观察”。观察是对事物的一种感知, 它可以使幼儿在直接的观察中, 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 探索并发现事物的特征, 找出一些规律, 得出一些结论。因此, 观察是幼儿认识事物、获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 也是探索的有效方法之一。我们应当重视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来学习一些内容, 使幼儿在观察中发现事物的规律与联系, 从而进行恰当的判断、合理的推理, 从而获得相应的结论。如果我们经常这样做, 就可以使幼儿增强探索的能力。
2.鼓励幼儿“议”
“议”指的是“讨论”。从本质上说, 讨论是一种研究活动, 是探索问题解决的一种方式。讨论可以使幼儿在小组或群体中对问题进行探讨、辩论, 将自己的想法进行交流, 使思维活动得到充分展示, 这不仅可以让幼儿获取知识, 更重要的是让幼儿体会探索问题的方式和思维方法, 学会在与他人讨论、交流中探索和学习。在活动中鼓励幼儿大胆发言, 对于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或结论, 就积极引导幼儿参与讨论, 使他们对于问题有不断的探索欲望, 并通过探索使真理愈议愈明, 疑点愈理愈清。对于讨论中出现的不足, 教师则积极鼓励幼儿通过探索不断求证。
3.引导幼儿“思”
“思”则指的是思考。从人类的发展来看, 思考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幼儿对问题认识的提高过程。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能够使幼儿自己发现与之有关的一些新问题, 这比教师提出来的问题更容易让幼儿接受。因此, 我们要积极引导幼儿勤于思考, 让幼儿更积极地投入探索活动中, 以求主动解决一些问题。
四、延伸活动, 拓展探索结果
引导幼儿将探索的结果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不断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并让幼儿体验到自己是实际问题的决策者和主动者, 从而形成积极的学习内部诱因, 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1.在记录总结中拓展
在活动中, 幼儿把自己所发现的问题和探索结果记录下来, 向同伴、老师介绍自己的探索, 并就某些问题展开交流讨论, 这对于幼儿总结自己及他人的经验十分有益。幼儿的自我总结, 有助于幼儿加深理解和认识。幼儿在总结时, 需要不断回忆探索过程, 这是幼儿对自己操作的总结, 它能促进幼儿进一步的思考。集体交流有助于幼儿学会合作学习, 主动地再现每一个幼儿的探索过程, 使幼儿从同伴的活动中受到启发, 学到有益的经验和方法, 拓宽解决问题的思路, 促进幼儿互相学习。
2.在实际生活中拓展
活动中结合幼儿身边的事物或者探索的结果引出问题, 让他们感到亲切易懂, 从而有兴趣去参与问题探索研究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实验—联想—证明—抽象—认知这一过程中建构知识体系, 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 渗透研究性学习的意识, 发展探索能力。
总之, 作为教师要明确目标, 真正走进童心世界, 尊重幼儿, 保护幼儿的好奇心, 支持幼儿的探索, 让幼儿在探索中不断成长。
参考文献
幼儿园游戏活动与教学活动整合的研究 篇3
一、在游戏中发展幼儿的绘画技能
根据幼儿的年龄、心理特点,我设计了“在玩中观察——在情景中产生兴趣——在活动中思维想象——在鼓励中创造表现”的活动模式。比如,在进行“吹泡泡”活动中,我们先让幼儿玩吹泡泡的游戏。教师边玩边引导幼儿观察泡泡大小、形状及在阳光下泡泡的颜色。让幼儿在游戏中,练习画圆的技巧,并启发幼儿自由选用自己喜爱的颜色作画,感知色彩的美丽,画出不同颜色的泡泡,这样既能引导幼儿学习画圆的技能,又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又如:在进行“可爱的小鸡”活动中,先组织幼儿到饲养角和小鸡一起玩。通过观察、触摸、喂食,让幼儿在游戏中,不知不觉感知小鸡的生活习性和小鸡走、啄、跳的动作,并能画出小鸡的各种形态。为了让幼儿学画短竖线,我们设计了“可爱的小白兔,请你来做客”的活动:先组织孩子们到草地上打滚、翻跟头,感受草地的茂密、柔软,通过触摸小草来观察草的色彩及外形,既在“玩中观察”。然后,在室内设置情景,以木偶小兔的口吻简洁、明了地向幼儿提出要求,激发他们的作画愿望,既“在情景中产生兴趣”。接着在幼儿作画过程中紧紧围绕情境表演向幼儿提出要求。如“草长的什么样?它是什么颜色的”“如果你的草地鲜花盛开,小兔肯定会更高兴”等,以激发幼儿大胆想象,既“在活动中思维想象”。这一做法既面向了全体,又让有一定绘画技能的孩子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最后给孩子留出充裕的作画时间。画好后,将事先准备好的纸兔奖给孩子们,让他们贴在草地上,并鼓励他们:“这片草地又多又绿,真好!瞧,可爱的小兔来做客了!”这些鼓励能使幼儿积极创造、表现,而那些落笔胆小或缺乏毅力的幼儿也会因此增强信心,即“在鼓励中创造表现”。因此在这些有趣的游戏中,幼儿不但对绘画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掌握绘画技能。
二、在绘画活动中运用游戏性语言
幼儿好动、好模仿,行为受情绪的支配,他们把绘画当作一种游戏来对待、来实践。只有在这种绘画的游戏中,孩子才感到无拘无束,没有精神压力,对绘画具有浓厚的兴趣,才能把自己的内心感受幻想地尽情发挥。在活动中我首先从激发幼儿的兴趣入手,赋予幼儿适当的角色,即运用游戏、故事等形式引题,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比如:在绘画活动“气球的一家”的开始部分,我先问:“小朋友们,你们见过气球吗?气球是怎么样的?然后我再给幼儿边画气球边讲故事:“今天的天气真好,气球宝宝们跟着他们的爸爸妈妈一起到天上玩,它们穿着各种颜色衣服真开心。宝宝们真淘气离开了妈妈,有的往下飞,有的往上飞,有的被风一吹,翻起了跟头,差点摔到地上。爸爸妈妈真着急,可它们却觉得真好玩,一点也不害怕。”故事一下子就吸引了每一个幼儿,并引起了幼儿对画气球的兴趣,孩子们个个也能边讲故事边画画,画出各种形态的气球,同时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活动中我还赋予幼儿适当的角色,即运用游戏、故事等形式导题,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比如在中班绘画“小兔过生日”中,请小朋友扮演小动物,“小兔”邀请“小动物”参加自己的生日聚会——游戏的参与一下子就吸引了每一个幼儿,并在“小兔”的要求下,耳朵长在头顶上的“小动物”站在“小兔”的右边,耳朵长在头两边的“小动物”站在“小兔”的左边。这时,在幼儿讨论与“排队”中了解并绘画出各种小动物的头部不同特征。还有在绘画活动中“帮妈妈绕绒线”中,我在活动的开始,就和幼儿一起玩绕绒线的模仿游戏,在体验绕绒线的手臂绕环动作后,再让幼儿在纸上为妈妈“绕绒线”,学习画圆圈线。教师利用小班幼儿强烈的好奇心来设计生动有趣的开场白,把幼儿的注意力一下子引过来,为接下来的活动打下了良好的情绪基础。
三、教师指导语言的游戏性
幼儿的思维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并且对一件事情的兴趣保持的时间很短,因此在绘画活动中,教师应采用生动有趣的游戏化语言提示、指导或鼓励幼儿,使幼儿在活动中始终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有一次在“把大狮子关起来”这一绘画活动中,我给每一个幼儿的操作纸上都画上一个凶猛的大狮子,要求幼儿画笼子把大狮子关起来。丁丁小朋友画了几笔便拿着画纸跑上来说:“老师,我画好了!”对此我以一个管理员的身份对她说:“是吗,让我看看你做的笼子牢不牢?”“哟,你看有这么大的洞洞,大狮子一定会从这里逃走的,多危险啊!快把笼子关紧,别让大狮子跑出来。”丁丁听了赶紧下去又认真地画了起来。用游戏的形式开展绘画活动,对幼儿来说绘画本身就是游戏,他们在涂涂抹抹中表现自己的感受、心情,享受绘画游戏带来的乐趣。
幼儿园游戏活动与教学活动整合的研究 篇4
“一个丁老头,欠我俩鸡蛋……”小时候玩过的丁老头的儿歌绘画游戏及幼儿“喜欢边做边说”的行为特征让我想到语言与美术活动有整合的可能性,于是根据幼儿年龄特征尝试分别以语言与幼儿园绘画的整合、语言与手工制作整合为切入点尝试展研究,帮助幼儿融入绘画活动及手工技巧乐趣感受美术活动与语言整合带来的快乐。
一、语言在幼儿园绘画活动中的整合
幼儿园的绘画活动是指幼儿在一定的创作欲望的推动下,运用线条、色彩和形体等艺术语言,通过一定的艺术手段,在平面上加工、创作出静态、可感的视觉形象、以表达他们审美感受的过程。
(一)运用儿歌激发绘画热情
幼儿在情绪兴奋、愉快时,其想象创作力就处于最佳状态,在绘画活动中为幼儿创设温馨、宽松、和谐的活动氛围,促进激发幼儿美术活动的热情,从而能在最大程度上培养幼儿的绘画能力。很多儿歌形象生动、琅琅上口、便于理解符合对氛围创设的要求,也有对幼儿实施美术和语言综合活动教学实践,使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得到迅速发展。幼儿园美术教育技能目标中提出要“引导幼儿初步学习感知、理解造型、色彩、构图等艺术语言并进行创造性的表现”。幼儿的思维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在作画过程中,他们往往以自我们为中心,同时也不断地用语言、动作补充画面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小班幼儿基本上处于涂鸦期,能进行简单的圆形涂鸦。但是他们对不同方向的圆还是缺乏控制能力,存在难度。教师在活动开始时讲解圆的画法时,根据绘画对象的特征编成形象的儿歌,让幼儿在说儿歌的过程中了解、练习相应的绘画方法,激发幼儿的兴趣。如在绘画活动《小蝌蚪》中用儿歌“圆圆脑袋细尾巴,游到东游到西,欢欢喜喜做游戏”幼儿大胆地表现了小蝌蚪不同的形态,在不知不觉学会了绘画不同方向的圆,体验了初步成功的喜悦。
(二)运用语言丰富幼儿画面
幼儿园美术教育年龄阶段目标中提出,要“引导幼儿学会在画面的中心位置安排主要形象”,并且“丰富画面内容”。但是由于幼儿的生活经验相对比较缺乏、再现能力比较薄弱,需要教师运用启发性的语言为丰富幼儿的画面做好准备。教育家指出,最好的指导语言是“艺术性语言”,可以用谜语、儿歌、故事等形式,帮助幼儿把已有的形象进一步加工成完整的、鲜明的、深刻的视觉表象。老师想让幼儿感受绘画带来更多快乐的同时,能大胆地画自己想画的内容,大胆地添画。在中班绘画活动《美丽的夏夜》中老师用“夏天到,池塘真热闹;谁在呱呱叫?谁在夜空眨眼睛?谁在提着灯笼飞来又飞去?”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进行创作、添画、丰富画面,他们的快乐可想而知。
二、语言在幼儿园手工活动中的整合
幼儿园手工活动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项活动,是培养幼儿动手、动脑,启发幼儿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手段。老师实践发现,语言在幼儿园手工活动中可以实现有效整合,促进手工活动的有效进行,提升活动效果,更好地促进幼儿的技能发展和创造性思维。
(一)运用儿歌、古诗、故事等增添手工活动文化氛围
《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当环境被赋予“教育”的意义时,它就不再是“没有生命的完全物化的东西,而成为一种富有魅力的教育力量”。因此,要充分发挥环境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大厅、走廊是幼儿展示作品、相互欣赏交流的地方。在这里作品会有相应的儿歌、古诗等与之相辉映。如在我们孩子剪纸拼贴做的古诗配画《垂钓》《锄禾》折纸配画儿歌《三条鱼》,幼儿在倾听故事《小蝌蚪找妈妈》之后发挥想象利用粘土进行创作,更进一步激发了幼儿创造的欲望及兴趣。
(二)运用儿歌分解手工制作步骤
儿歌朗朗上口、内容浅显,利于幼儿理解记忆,因此把手工活动的环节与合适的儿歌进行整合可以很好地促进手工活动目标的顺利实现。如经纬编织时运用儿歌“彩色纸条钻山洞,一上一下,真好玩”来引导幼儿学习编织技巧;在小班泥塑活动《好吃的面条》的制作过程中老师用儿歌“泥儿团一团,手心搓一搓,搓出面条细又长,宝宝小手真灵巧”引导幼儿进行制作,将引导语言变得有趣,便于指导。
幼儿园游戏活动与教学活动整合的研究 篇5
爱玩游戏是每个幼儿的天性,游戏一直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的儿童,人们对游戏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对游戏的利用也越来越充分。各界人士一致认为,游戏在幼儿一生发展的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21世纪的未来,社会需要的是身心健康,具有一定创造能力的人才,但人的创造力的高与低和人的智力发展水平有着很大的关系,但并不意味着智力水平高的人创造力就一定很高,这主要是受一些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比如:胆怯、倦怠、自卑、消极的性格、兴趣的狭隘等等都是妨碍创造力得以发展的许多因素,由此可见,从小对幼儿进行良好的个性培养是极其重要的,它对人的创造力的发挥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应着重这方面的培养。但人的个性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它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而3-6岁是个性发展的第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是幼儿个性自发形成的关键期,善于把握这个时期,对幼儿施加影响,使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就可为幼儿未来个性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因此,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应从幼儿期开始。
怎样才能培养幼儿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呢?我觉得可采用游戏的形式进行幼儿良好个性的培养,充分发挥游戏的价值。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最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形式,它接近幼儿生活,使幼儿的生理需要得到体验,所以以游戏的形式培养幼儿个性易被幼儿接受。
游戏对幼儿有良好的教育作用,游戏能满足他们心理的需求,是幼儿生活中最重要的方面。幼儿是在游戏中学习游戏中成长,他们每天都把自己快乐的融入游戏中,去探究自己喜欢的东西,并通过自己去亲身体验和完成某些事情,他们在游戏中增长了知识,提高了能力,此外,游戏对幼儿其他方面的影响更是巨大,表现在对儿童智力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儿童情感的满足和稳定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游戏还是幼儿表达自己情感的一种方式和克服情绪紧张的一种手段,游戏还对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以及身体的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幼儿阶段,游戏在幼儿的生长发育和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过程中有不可忽略的作用,是幼儿全面发展的途径,儿童在游戏中自主的游戏,也是在游戏中学习成长,所以游戏是幼儿的一种基本活动,以游戏的形式对幼儿加以影响易被幼儿接受。
游戏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开展游戏活动有利于培养幼儿勇敢的品质。
例如:在游戏中以智力游戏《算一算》为例,有些幼儿能积极的回答,但也有些幼儿懂,但不敢说,又如,在玩英语表演游戏时,在小朋友面前表现一下自己这不是每个幼儿都能做到的事情,这不意味着他们不会说,这主要的原因就是胆怯。现在许多的幼儿园都设计了许多幼儿喜欢的区域活动,如:小舞台、语言区、音乐区等等,提供了一个为幼儿展示自己的场所,一些胆怯害羞的幼儿在那些活拨大方幼儿的带动下和教师的鼓励和引导下,逐渐加入到游戏中,由原来的害怕到勇敢地表现自己,这是一个非常巨大的转变,由此可见,游戏以它独特的魅力,让幼儿在活动中解放自己,锻炼了胆量。还有在体育游戏中也能很好的培养幼儿的勇敢的品质。
2、开展游戏活动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幼儿如果缺乏独立性,那将导致产生对他人的依赖,这样的幼儿比较缺乏自信心,自信心的缺乏不利于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不利于创造力的培养,而开展有趣味的游戏则有利于逐步的让幼儿产生独立活动的意识,从而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及克服依赖的情绪。
例如:在结构游戏中,我们常玩搭积木、拼积塑的游戏,这类型的游戏无论是小班还是中大班的幼儿都非常喜欢,在游戏时,请他们动脑筋,看谁的手巧,搭一间和别人不一样的、漂亮的房子送给自己喜欢的小朋友,虽然他们中有些搭得很简单,但是他们还是非常的高兴,互相说着房子里有什么,送给谁,在这时,教师能给小朋友以赞美和鼓励,特别是一些平时较不愿动手的幼儿,这样,幼儿的自信心、独立性在游戏活动中便悄然建立起来了。
2、开展游戏活动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幼儿如果缺乏独立性,那将导致产生对他人的依赖,这样的幼儿比较缺乏自信心,自信心的缺乏不利于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不利于创造力的培养,而开展有趣味的游戏则有利于逐步的让幼儿产生独立活动的意识,从而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及克服依赖的情绪。
例如:在结构游戏中,我们常玩搭积木、拼积塑的游戏,这类型的游戏无论是小班还是中大班的幼儿都非常喜欢,在游戏时,请他们动脑筋,看谁的手巧,搭一间和别人不一样的、漂亮的房子送给自己喜欢的小朋友,虽然他们中有些搭得很简单,但是他们还是非常的高兴,互相说着房子里有什么,送给谁,在这时,教师能给小朋友以赞美和鼓励,特别是一些平时较不愿动手的幼儿,这样,幼儿的自信心、独立性在游戏活动中便悄然建立起来了。
2、开展游戏活动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幼儿如果缺乏独立性,那将导致产生对他人的依赖,这样的幼儿比较缺乏自信心,自信心的缺乏不利于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不利于创造力的培养,而开展有趣味的游戏则有利于逐步的让幼儿产生独立活动的意识,从而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及克服依赖的情绪。
例如:在结构游戏中,我们常玩搭积木、拼积塑的游戏,这类型的游戏无论是小班还是中大班的幼儿都非常喜欢,在游戏时,请他们动脑筋,看谁的手巧,搭一间和别人不一样的、漂亮的房子送给自己喜欢的小朋友,虽然他们中有些搭得很简单,但是他们还是非常的高兴,互相说着房子里有什么,送给谁,在这时,教师能给小朋友以赞美和鼓励,特别是一些平时较不愿动手的幼儿,这样,幼儿的自信心、独立性在游戏活动中便悄然建立起来了。
3、开展游戏活动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坚持性及克服困难的品质。
持之以恒地把注意力集中到某个问题,并努力地去弄清楚问题,这种个性是任何事情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而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游戏的组成部分,游戏的魅力正在于它对幼儿构成的挑战性。通过游戏过程幼儿既可学会利用线索与策略,动手动脑解决问题,又可克服困难,锻炼意志,还可以发现和体验自己的能力,产生胜任感与成就感,更进一步利于幼儿自信心与进取心的培养。在幼儿园中每个班都配有许多大小不同、颜色丰富的各类积塑、花片,在活动区投放有一些进行美工游戏、制作游戏等各类丰富的游戏材料,这为幼儿动手
能力的培养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条件,由于幼儿年龄的差异以及幼儿的动手能力、智力的发展水平也不尽相同,所以在游戏中的表现也会各有不同。
例如:刚入园的小班的幼儿最初只是对玩积木这个动作感兴趣,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动手操作,而是产生了对所建物体的形象性和实用性的兴趣,但是由于幼儿的想象与幼儿动手能力不成正比,所达到的水平有很大的差距,这就出现了摆放好或摆放了某块积木而导致游戏失败的现象,如果这时幼儿能够有重新再来的兴趣和恒心,就可能取得胜利的成果,反之幼儿想象的物品永远不能建成。因此,幼儿必须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恒心,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就能享受成功的快乐。而玩积木这种结构游戏本身就具有构成物体的吸引力,能够吸引幼儿,使幼儿逐渐看到成功的希望的特点,因此,在幼儿能够坚持游戏时,教师应及时给予适当的鼓励,使幼儿鼓起勇气再来一次,由此,做事认真、坚持到底的品格很自然地渗透到了游戏活动中。
例如:刚入园的小班的幼儿最初只是对玩积木这个动作感兴趣,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动手操作,而是产生了对所建物体的形象性和实用性的兴趣,但是由于幼儿的想象与幼儿动手能力不成正比,所达到的水平有很大的差距,这就出现了摆放好或摆放了某块积木而导致游戏失败的现象,如果这时幼儿能够有重新再来的兴趣和恒心,就可能取得胜利的成果,反之幼儿想象的物品永远不能建成。因此,幼儿必须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恒心,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就能享受成功的快乐。而玩积木这种结构游戏本身就具有构成物体的吸引力,能够吸引幼儿,使幼儿逐渐看到成功的希望的特点,因此,在幼儿能够坚持游戏时,教师应及时给予适当的鼓励,使幼儿鼓起勇气再来一次,由此,做事认真、坚持到底的品格很自然地渗透到了游戏活动中。
例如:刚入园的小班的幼儿最初只是对玩积木这个动作感兴趣,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动手操作,而是产生了对所建物体的形象性和实用性的兴趣,但是由于幼儿的想象与幼儿动手能力不成正比,所达到的水平有很大的差距,这就出现了摆放好或摆放了某块积木而导致游戏失败的现象,如果这时幼儿能够有重新再来的兴趣和恒心,就可能取得胜利的成果,反之幼儿想象的物品永远不能建成。因此,幼儿必须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恒心,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就能享受成功的快乐。而玩积木这种结构游戏本身就具有构成物体的吸引力,能够吸引幼儿,使幼儿逐渐看到成功的希望的特点,因此,在幼儿能够坚持游戏时,教师应及时给予适当的鼓励,使幼儿鼓起勇气再来一次,由此,做事认真、坚持到底的品格很自然地渗透到了游戏活动中。
例如:刚入园的小班的幼儿最初只是对玩积木这个动作感兴趣,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动手操作,而是产生了对所建物体的形象性和实用性的兴趣,但是由于幼儿的想象与幼儿动手能力不成正比,所达到的水平有很大的差距,这就出现了摆放好或摆放了某块积木而导致游戏失败的现象,如果这时幼儿能够有重新再来的兴趣和恒心,就可能取得胜利的成果,反之幼儿想象的物品永远不能建成。因此,幼儿必须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恒心,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就能享受成功的快乐。而玩积木这种结构游戏本身就具有构成物体的吸引力,能够吸引幼儿,使幼儿逐渐看到成功的希望的特点,因此,在幼儿能够坚持游戏时,教师应及时给予适当的鼓励,使幼儿鼓起勇气再来一次,由此,做事认真、坚持到底的品格很自然地渗透到了游戏活动中。
4、开展游戏活动有利于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
性格是表现在个人行为和态度方面的重要的心理特征,它主要包括意志、情感、道德和智慧等方面的品质。
3-4岁的幼儿具有活泼好动、好模仿的,喜称赞、喜成功、自制力差,认识活动以具体形象为主的年龄,而游戏能满足他们这些特点。游戏中,幼儿以愉快的心情饶有兴趣地再现现实生活,对教师的启发诱导容易自然的接受,游戏一个方面可以给幼儿充分的机会发展自主的性格和健全的意志,另一方面又受各种规则的限制,使之与德育心理互相联系、互相渗透。
例如:以角色游戏为例,他们在游戏中可扮演在生活中接触最多的父母、老师、司机、医生等熟悉的人物,通过模仿人物来进一步认识这些角色,在活动时,一些比较内向的、不太活泼的幼儿也会参加到活动里,并通过担任不同的角色,在各个方面得到了锻炼和发展,如开朗、活泼、友善、爱心、同情心等,教师在适当的时候给以引导,幼儿的性格将逐渐活泼开朗起来。
5、开展游戏活动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富有探究精神的人,往往在他们遇到问题的时候就会寻根问底弄清楚不明白的地方,这是他们取得成就所需的精神之一,而游戏活动则有利于培养这种精神,因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游戏的一部分,而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适应生活、适应未来发展的一种基本能力,游戏活动是培养这种能力的重要途径。
例如:在玩沙游戏中,幼儿发现,一些小朋友很容易就建好了山洞和房子,而且不易倒塌,而一些小朋友的房子很容易就塌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后来经过观察实验发现,掺了水的沙比较结实,而没掺水的沙较松散比较难造型,经过教师讲解和幼儿的探究,逐渐获得了有关沙子的知识,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兴趣,幼儿由此产生的探究兴趣会对以后养成遇到问题独立思考,寻找原因的良好品质产生积极的影响。
6、游戏活动还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自主性
自主性即个体对自身行为的意识与调控能力,幼儿通过游戏促进自主性的发展,表现为自理能力提高、目的行为增强,社会性提高与交往能力的发展。
幼儿园角色游戏活动实践与思考 篇6
摘 要:《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角色游戏是幼儿园游戏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幼儿园角色游戏开展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幼儿园;角色游戏;开展;实践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2-142-01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角色游戏是幼儿园游戏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满足幼儿的生理和心理需要,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是童心嬉戏的世界。角色游戏是幼儿的自然游戏的一种,是幼儿在游戏活动的情境中扮演角色,模仿角色行为方式进行的活动。它反映出社会生活中人们之间的关系,从而使游戏者创造性地学习社会准则、发展自身。它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幼儿普遍喜欢并能给幼儿带来满足和快乐的游戏,也是幼儿园主题活动开展的一种手段。
一、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开设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活动。
游戏是反映现实生活世界,所以游戏的主题需来源于现实生活,幼儿的生活内容丰富,则游戏内容充实新颖。为此,教师要丰富幼儿一日活动中的生活内容。可以利用本地自然条件,带领幼儿走上社会、实地认识、亲身感受。如带领幼儿外出游览或参观时,有意识地指引幼儿观察交通警察是怎样指挥交通的、红绿灯的作用、车辆与行人应遵守哪些交通规则等,还可了解理发店、医院、超市、饭店、农贸市场,使幼儿熟悉每个地方不同的标志、工作人员不同的服饰、工作方式及服务流程,为开辟游戏提供前提条件。
二、开展角色游戏活动必须选择恰当游戏材料。
游戏材料是幼儿进行角色游戏的物质条件,它能激发幼儿游戏的愿望和兴趣,发展幼儿的想象力。游戏所需的材料除少数形象逼真的东西如娃娃,小动物等,绝大多数东西都可以用简单的物品去替代,如圈可以作汽车,一张纸可以作雨天的伞和夏天的遮阳帽,几块拼搭的积塑可以作生日的蜡烛、开门的钥匙、牙刷,半个皮球可作锅等等。废旧物品的运用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如他们会将易拉罐、纸杯、饮料瓶等,在他们的大胆想象创作下,变成了各种奇特的工艺品。孩子们还利用废旧材料装饰出了各种款式的服装。这些工艺品和各种款式的服装可以展示在哪里?孩子们经过一番讨论,可以开一个“工艺品专卖店”,他们还用各款服装当起了小小时装模特。所以说在提供幼儿一些真实程度较低的游戏材料,不仅拓展了幼儿整体感知和主动学习的时空,让幼儿在已有的基础上不断通过意义建构,促进了幼儿整体发展。
三、教师应该以角色身份指导幼儿游戏
教师加入游戏,担任游戏中的某一角色,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并通过角色的扮演取得发言权、管理权和评议权,以便指导游戏的开展,不断丰富游戏的内容。如一个当理发师的小朋友离开了岗位到处乱跑,教师以顾客的身份到理发店,找回理发师并说:“理发师可不能到处乱跑,顾客来了要接待哦。”使游戏得以顺利开展。教师可以担任卫生检查员,表扬点心店的卫生工作。教师还可以以顾客的身份来点心店用餐,提高“招待员”招待顾客的服务质量。总之,教师以角色身份参加到游戏中去,既可为幼儿增添游戏情趣,又能增进师生友谊,便于指导游戏和了解幼儿,促进游戏向深层次发展。
四、尊重差异,让幼儿的个性得到张扬
老师在游戏过程中必须关注个体差异,努力营造一种相互理解和促进的支持性的游戏环境,以积极的态度去看待有个性差异带来的幼儿游戏方面的不同特点,是游戏真正起到发现利用幼儿的优势,激励不同层次幼儿的游戏积极性、主动性,树立幼儿自信心。比如,在“小吃店”的游戏中,老师以顾客的身份走进“小吃店”,就提出了要求:“给我来一碗大煮干丝,我要里面有肉丝、姜丝、竹笋等,味道要和昨天不一样哟。”面对同样的要求,有的幼儿信心十足,麻利的操作起来,有的幼儿犹豫不定,不知怎么办才好。面对后者,老师要抓住机会,运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方法,并用“你来试试”“做做看”等鼓励性语言让幼儿在激励中尝试、表现使他们在原有水平基础上得到个性化的发展。
五、注重在游戏结束时交流讲评。
在游戏结束时,腾出一点时间进行讲评尤为重要,它能抓住时机,帮助幼儿把游戏中零散的经验集中起来,画龙点睛地对幼儿获得的直接经验进行整理,总结和评价,形成正确的知识和概念。还可通过讲评对常规达成良好的共识。讲评的形式主要有两种:
1、讨论。教师要将活动中观察到的典型事例或遇到的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幼儿想一想、议一议。如幼儿面对随地四散的玩具视而不见时,教师不防将它先收拾起来,在讲评时拿出来,问问这些捡来的玩具是否还有用,让幼儿在讨论中明确这些东西的使用价值,教育大家要爱护玩具,不能随地乱扔,应归类收放。
2、观摩。当幼儿创作出较好的作品时,教师可组织幼儿观摩、讲评,让大家欣赏成功的作品,分享成功的喜悦。如:教师为了推崇建构区几位幼儿良好的合作态度与搭建技能,可用游戏的形式组织“小小旅游团”,参观被保留的作品并请建构者说说是怎样合作搭建的,建构了什么,鼓励其他幼儿谈谈自己的看法,然后,教师再做小结,提出建议,给予鼓励。
六、结语
角色游戏在幼儿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角色游戏的开展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重而道远,还有待教师的进一步探究。
参考文献:
幼儿园游戏活动与教学活动整合的研究 篇7
关键词:多媒体,多媒体技术,幼儿园,教学活动,整合
多媒体技术是教育与科技结合的产物, 由于其可控性强, 能创造出生动、灵活、形象的教学情景, 利用科学技术模拟场景, 再现生活情景, 将静态的知识动态化, 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 将枯乏的知识趣味化, 营造轻松自然的学习氛围, 唤起幼儿的有意注意, 使幼儿自然而言地全身心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利用多媒体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 陶冶幼儿的情操, 还能极大地增强幼儿的认知动力和能力, 促使他们快乐地学习。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在幼儿园教学中运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 不仅能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与学的观念以及教学方法, 优化教学过程, 更能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
一、利用多媒体优化教学情境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幼儿学习知识, 开阔眼界, 丰富知识经验的最重要的推动力。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 多媒体技术可创设出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学习环境, 使幼儿在愉快的情绪中主动学习。例如, 教幼儿绘画《美丽的春天》时, 我们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 在使幼儿在领略春天美景的基础上, 为他们播放生动形象、灵活直观的Flash动画。幼儿在优美轻柔的音乐中, 亲眼目睹“冰雪融化、杨柳轻飘、嫩草发芽、鲜花绽放”的美丽景色, 这调起了幼儿的兴趣, 诱发了他们的情感共鸣, 在不知不觉中, 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教学活动中。他们在欣赏过程中受到春意盎然的感染, 每个孩子既了解了绘画内容, 又激发了作画的欲望与兴趣。
传统的教学一般是以文字或图片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但静态的文字或图片对幼儿的吸引力并不大, 幼儿的有意注意只能维持很短的时间, 他们的注意力很快就分散了。例如, 在欣赏《小青蛙》这一童话故事时, 我们改用幻灯片进行教学。伴随着优美的音乐, 大屏幕上依次出现了故事中的主要场景:皎洁的月光下, 小青蛙奋力捕捉害虫;暴风雨后, 小青蛙依然活跃在池塘里, 唱着快乐的歌曲。动态的画面, 逼真的形象和动听的旋律使幼儿感受到作品的美。
可见, 多媒体将声音、图片等多种信息进行了有机组合, 充分调动了幼儿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 营造出各种生动的教学场景, 使得教学更加形象化, 更富趣味性, 幼儿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很好的激发。
二、借助多媒体, 优化教学形式, 营造学习氛围
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 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动态演示, 能把传统教学中无法表现出来的抽象事物变得具体和直观, 这一教学平台又使得教学形式得到了一定的优化。同时, 多媒体的动态效应也对幼儿学习活动氛围营造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就以幼儿园大班的语言活动《小蝌蚪找妈妈》为例, 传统教学一般都是教师出示图片, 吸引幼儿的注意, 然后教师讲故事, 帮助幼儿了解故事中的角色……而运用了多媒体手段后, 当屏幕上出现了活动的小蝌蚪的时候, 幼儿的积极性随之被调动。教师点击鼠标的同时, 也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喊:“小蝌蚪、小蝌蚪……”这时, 教师就加以引导, 和幼儿一起发现小蝌蚪的动作, 观察小蝌蚪的外形, 思考小蝌蚪的问题, 并以它为导线, 引导幼儿去发现和寻找小蝌蚪的妈妈是谁:“是四条腿的乌龟?是大眼睛的金鱼?是白肚皮的白鹅?还是绿衣服的青蛙?”形象生动的画面为幼儿构建了通向教学活动的桥梁, 促进了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等多方面能力的发展。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多媒体技术通过声音、动画的有机结合极大地吸引了幼儿的有意注意, 幼儿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愉快而自觉主动地学习, 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积极性、主动性。
三、借助多媒体, 优化教学活动, 促进有效互动
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讲, 虽然他们年龄比较小, 但他们正处于求知欲最旺盛的阶段, 对任何新鲜事物都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 凡事都想问个为什么。多媒体以其声像结合、图文并茂等特点, 受到了幼儿的喜爱。我们在多媒体的教学活动中, 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活动, 让每个幼儿动手操作, 感受多媒体教学带来的乐趣, 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激发他们在活动中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和兴趣。例如, 中班的数学活动《有趣的图形宝宝》, 我们就利用了多媒体的可参与性。首先, 我们设置了一个问题的情境, 让幼儿根据各个图形的特点, 通过添画的方法帮图形宝宝变一变, 操作鼠标为图形宝宝找朋友, 进行任意重组构图, 并点击相关的数字等。当幼儿回答问题正确时, 电脑里会发出有力的表扬声“回答正确”并伴有阵阵掌声。这样, 幼儿就会在活动中兴趣盎然, 情绪愉快, 思维敏捷, 充满自信。与传统教学中的拼图, 然后等待教师检查的方式相比, 幼儿学习的兴趣更浓, 得到的评价和肯定更直接。这样, 幼儿不仅个性心理品质得到发展, 而且还掌握了简单的电脑操作的技能。
四、借助多媒体, 开阔思维空间, 培养创新精神
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需要借助多种条件, 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多角度、多方向、多层次、多顺序、多途径地提示认知对象, 进行思维训练。运用多媒体辅助教育教学恰好能够提供这种条件。多媒体具有多变幻的优势, 不仅可以扩展认知领域, 提示教材内在的逻辑关系, 教师还可以多角度地讲解、提问、设疑, 启发幼儿思考, 开阔幼儿思维, 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我国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曾指出:“培养个体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和深刻性, 不仅是发展其智力和能力的突破口, 而且也是开展创造性学习的智能基础。”
多媒体技术运用于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 是一种全新概念的教学手段的运用, 无疑为教育这根社会主动脉输入了新鲜的血液。它提炼和分解了教学内容的复杂性, 讲究和突显了教学手段的艺术性, 以生动形象的画面、优美动人的旋律、立体的情境刺激幼儿的感官, 使其互为作用, 拓宽了幼儿的视野, 丰富了幼儿的知识, 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活动机会, 各种能力也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成为幼儿主动学习和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多媒体技术以其特有的“才能”, 在与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整合中, 使得幼儿园的活动更加充满时代气息。
参考文献
[1]周荣.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运用.学前教育研究, 2007 (6) .
[2]俞娟.媒体——点燃幼儿美术活动的激情.幼儿教学研究, 2010 (9) .
游戏与体育活动整合“三步曲” 篇8
关键词:游戏;体育活动;整合
一、“一步曲”:激发兴趣,引发幼儿自主探究
游戏究其本质在于幼儿的主动性,在于能激发幼儿主体的内在建构动机、促使幼儿主动活动。在探究性游戏“挑战洞洞”中,孩子们首先感兴趣和关注的问题是色彩斑斓、形状结构、功能各异的建构材料,游戏前,教师与孩子一同讨论选择适宜的材料,并搜集了“多孔长短胶粒、筒型中型胶粒、大型城堡胶粒、雪花胶等等”丰富的中大型胶粒,引导幼儿运用自己所掌握的建构技能搭建自己喜欢的洞洞,并在搭建中借鉴同伴好的经验提高、调整自己已知的技能,这种兴趣和关注促使幼儿游戏过程中进行多样性的探究。孩子们自主合作、自主选择,不断生成新的兴趣点,建构中“半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的洞洞在迷宫围墙上“跃然而生”,围墙也将各个洞连成了一个超级迷宫,孩子们在迷宫洞中尽情玩耍、乐此不疲。孩子们在力求达到怎样把洞洞“搭建得更好”和“搭得与众不同”的同时,也不断产生“物体平衡、对称均匀、色彩搭配、整体布局”等问题,通过对新问题达到探究和解决,新旧知识经验的互相碰撞,孩子们原有的知识经验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扩展,新获得的知识经验又进一步地丰富和发展了游戏,孩子们的游戏能力也在不断探究的过程中由一般水平向高水平发展。
二、“二步曲”:鼓励尝试,引导探究多样玩法
在相互融合为特点的结构游戏与体育活动的整合课程中,最令孩子们感兴趣和关注的问题是在自己建构的游戏场景中尝试用多种玩法挑战不同的洞洞且获得成功的体验性运动。孩子们在不断的游戏中探究且自创多种过洞的玩法,在搭建好高而大的洞后利用自己所知的体育技能探究各种过洞方法,对于搭建得矮而小的洞洞,孩子们在尝试“滚过洞、走过洞”游戏中失败后继续探究并获得成功的游戏体验。
于是,“怎样才能不破坏山洞又能让小朋友顺利过关?”的新问题产生了,孩子们经过讨论达成共识,他们决定修改自己的成果:有的孩子合作将隧道顶端的胶粒拆开,有的将围墙加高、挪宽,最后一起添上顶部,“隧道”变得更高更大了,孩子们背着“乌龟壳”又能爬进爬出啦!孩子们的笑声、欢呼声也此起彼伏。而在尝试用多种玩法挑战不同的洞洞中,孩子们常常会发现不合理的建构作品——如有的洞洞过于矮小、有的洞洞平衡性差、有的洞洞不够牢固等等,为了满足自己的游戏需求,孩子们能自主地进行修改、再造:如将洞两侧建对称保持平衡、利用叠高与拆合使洞变高变大、加大底座使洞更加牢固,孩子们就是在游戏中不断探究,又在探究中获得成功的游戏体验,体现了该课题整合中“在游戏中探究,在探究中游戏”的理念。
三、“三步曲”:支持创新,引领提升知识技能
整合式建构游戏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游戏,需要幼儿利用各种建构材料,通过想象和模拟塑造,反映可供“钻洞”的建构成果,较大程度挖掘幼儿的创造能力。教师从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入手,挖掘创造潜能,使幼儿的观察技能提高了,建构思路拓展了,建构时能心中有物,物有所指。其次,教师注重为幼儿提供激发想象的环境和材料,正面强化幼儿的创新举动,注重训练幼儿的迁移、转换能力,使幼儿产生富有迂回变化的思路。同时,教师适时增加了“塑料方凳”,引导“泡沫垫板组”的孩子们先将凳子倒立,再将两个轮胎一起放入四方凳的凹槽部分,最后将拼好的泡沫垫板夹在两个轮胎中间,一个个“三角形、正方形、梯形”的超级洞洞应运而生。孩子们组合使用了“轮胎、泡沫垫板、牛奶瓶、排水管、彩色瓶、圆凳、四方凳”等材料,洞洞的形态也愈加丰富与独特。在后期的游戏中,需要教师不断支持幼儿生成的活动,使幼儿不仅能按自己的愿望去计划、去设计、去建构、去修改,创造性地展示自己的才能,而且随着游戏经验的不断充实,随即产生的新愿望和新需要再次激发幼儿深入探究“怎样用相同数量的胶粒搭建不同数量的洞洞、怎样建构形状各异的洞洞、怎样组合适宜的辅助材料搭建不同的洞洞”并尝试“用多种玩法挑战不同的洞洞”,幼儿不厌其烦地探究和其乐无穷地搭建在整个游戏中互相融合推进,使幼儿学会借鉴同伴的经验,并在原有基础上创新建构技能和运动方法,变单一思维为发散思维,变模仿为创新,使幼儿的创造力插上翅膀,向更高的目标腾飞。
随着问题探究的不断拓展和游戏的深入,幼儿的探究所得和游戏经验形成优势互补,继续保持的探究兴趣使幼儿的知识经验得以不断完善,进一步使游戏向纵深发展的同时,促进了幼儿游戏水平的提升,形成自主建构经验的良性循环状态,彰显出整合课程中促进幼儿发展的优势,体现“在游戏中探究,在探究中游戏”的理念,使幼儿的游戏与学习在整合课程中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黎安林.走进幼教实践:全国幼儿园游戏与课程、教学关系研讨会综述[J].幼儿教育,2005(5).
作者简介:刘芳杏,女,1978年2月出生,福建省福安市第二实验幼儿园团支部书记、教研室副主任、德育处主任。研究方向:基础教育。
幼儿园听说游戏活动设计与实施一 篇9
1.初步理解和掌握学前儿童听说游戏活动的设计和实施的基本层次、主要环节。
2.通过观摩(周五进行)讨论幼儿园教师示范的听说游戏活动,掌握编写教案的基本思路和上课的基本环节。教学重点:
掌握幼儿园听说游戏活动方案编写的基本步骤与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幼儿园听说游戏活动组织实施的基本步骤与方法 教学时数:4课时 课后作业:
1.课外选择一个听说游戏,课外在小组中展示,上课抽查。2.小组合作编写幼儿园听说游戏活动方案
教学过程:
一、总体介绍本节内容
听说游戏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语言教育活动,活动的目标是以培养儿童倾听和表述能力为主,活动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听和说的理解和表达方面。它是用游戏的方式组织儿童进行的语言教育活动,含有较多的规则游戏的成分,能够较好地吸引儿童参与到语言学习的活动中去,并在积极愉快的活动中完成语言学习的任务。使用游戏的方式来开展语言活动都能产生良好的效果,因为它能满足儿童的学习需要,深受儿童的喜爱,并产生事半功倍的教育成效。
二、听说游戏活动的基本特征(一)语言教育目标内隐于游戏之中
教师通过对听说游戏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将近阶段根据儿童语言发展水平和语言学习需要所提出的语言教育目标,内隐于听说游戏活动的内容和过程中,落实到儿童接受理解和尝试掌握的教育过程中去。(二)游戏规则即为语言学习的重点内容
教师在设计听说游戏时,根据具体的教育目标,选择适当的语言学习内容,并将本次活动的语言学习重点转化为一定的游戏规则,游戏的规则可能是竞赛性质的,也可能是非竞赛性质的。当儿童参与听说游戏时,他们必须遵守一定的游戏规则,按照规则进行游戏,并在活动中锻炼听说能力。
如小班“商店里的东西”游戏中教师制定的游戏规则是,“顾客”一定要对售货员说清楚买什么商品,售货员才能将商品卖给他。如果发音不清楚,暂时不卖,直到说对了再卖给他。这就要求儿童必须发准“柿(shì)”、“石(shí)”、“车(cheē)”等音,才能顺利地买到自己需要的“商品”。(三)活动过程中逐步扩大游戏的成分
听说游戏活动兼有游戏和活动双重性质,从活动组织形式上看,具有从活动人手,逐步扩大游戏成分的特征。由于听说游戏活动带有明确的学习任务,活动开始时,教师需要帮助儿童理解活动的内容,交待游戏的规则,并且示范游戏的玩法。然后教师带领儿童开展游戏,在儿童熟悉游戏规则,逐步掌握游戏规则后,再放手让儿童独立进行游戏。应当说,听说游戏活动开始时以活动的方式进入,而最后以游戏的方式结束,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开始时体现得最为明显,而后随着儿童熟悉水平的提高而逐渐减少,直到儿童完全自主地进行游戏。
三、听说游戏活动的主要类型(一)语音练习的游戏
这类游戏是以练习儿童正确发音,提高儿童辨音能力为目的的一种活动。它的形式和结构都较简单。在听说游戏中,着重为儿童提供练习发音的机会,以利于儿童学习或复习巩固发音。可以让儿童着重练习他们感到困难的或容易发错的语音,也可以组织儿童进行方言干扰音的练习、普通话声调的练习、发声用气的练习等。但每次练习的语音不要过多,以免难点过于集中,影响儿童的学习效果。(二)词汇练习的游戏
这类游戏是以丰富儿童的词汇和正确运用词汇为目的的。学前阶段儿童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大量积累词汇,增加口语表达的内容。应该说,学前儿童的词汇是在日常生活经验的积聚过程中逐步地增长起来的,几乎没有一个研究能确切地证明究竞一个儿童每天能习得多少词汇。用听说游戏的活动方式帮助儿童学习词汇,是专门考察儿童对词汇敏感程度的机会,这类集中学习词汇的游戏,着重引导儿童练习词汇运用的经验。1.同类词组词的经验 2.不同类词搭配的经验(三)句子和语法练习的游戏
学前阶段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大量地积累句型,按语法规则组测成句,这是他们语法习得和发展的重要阶段。一般来说,学前儿童将从简单句过渡到复合句水平。要儿童理解和掌握并且熟悉运用都需要经过一定的练习。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可能获得运用句法的机会,而听说游戏是有意识地帮助儿童练习,可以让他们通过专门的集中的学习迅速地把握某一种句法的特点规律,并在尝试运用过程中提高熟练使用的水平。(四)描述练习的游戏
这类游戏是以训练儿童用比较连贯的语言,具体形象地描述事物,提高口语表达能力为目的。它要求儿童语言完整、连贯,具有一定的描述能力。如大班听说游戏活动“金锁银锁”,让儿童念儿歌以对答的形式,帮助儿童学习用简短而有节奏的词语形容和描述一件事物。这种游戏主要在大班进行。
四、听说游戏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基本结构 听说游戏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有其独特的规律,按照下列结构去没计实施活动,可以产生更好的教育效果。(一)创设游戏情景,引发儿童兴趣
在听说游戏开始时,教师需要调动一些手段去设置游戏情景。
1.用物品创设游戏情景
教师使用一些与听说活动有关的物品,或者玩具、日用品等,布置游戏的情景,制造游戏的氛围,引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
2.用动作创设游戏情景
教师用动作表演,让儿童想像出游戏的角色,或者游戏的场所,进而产生游戏情景的气氛。
3.用语言创设游戏情景
教师通过自己所说的话,直接描述或指出游戏中角色以及所处的环境。(二)交待游戏规则,明确游戏玩法
在创设游戏情景之后,教师接着就要向儿童交待游戏的规则,这一步骤的目的是要儿童通过教师布置任务,讲解要求,明确游戏的玩法。教师通过用讲解和示范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儿童理解游戏的规则,教师在交待游戏规则时,要注意:
第一,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讲解。在交待游戏规则时,切忌哕嗦、冗长的解释,以免儿童抓不住要领,不能及时领悟理解游戏规则,影响游戏的进程。
第二,要讲清楚听说游戏的规则要点和游戏的开展顺序。听说游戏的规则要点一般都是游戏中儿童要按照规范说出的话,教师应当让儿童基本明白说什么和怎样说,以便他们能够在参与游戏时付诸实施。同时要帮助儿童清楚地理解游戏开展顺序,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什么角色做什么。这样他们才能够顺利地开展活动。
第三,教师用较慢的语速进行讲解和示范。教师在交待游戏规则时使用的语言应当是相对减慢速度的语言。尤其是针对游戏规则回答问题或说一句话时,一定要保证让儿童听清楚,因为这种语言带有示范的性质。(三)教师指导儿童游戏
教师指导儿童游戏,有利于儿童在活动过程中,熟悉游戏规则,进一步明确和掌握游戏的玩法,掌握在游戏中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思路,从而为独立开展听说游戏做好充分的准备。(四)儿童自主游戏
通过前面三个步骤的活动,儿童已经比较熟悉和掌握游戏的规则和玩法,具备独自开展听说游戏的基础。
游戏内容:猜朋友可爱的小动物水里、地上照镜子商店里的东西水果在哪里造火车猜谜学谜游戏请你告诉他我们要请一个人看谁说得多音乐和怪声改错 幼儿园听说游戏活动设计与实施二 教学目标:
1.运用幼儿园听说游戏活动的理论部分内容和观摩幼儿园教师组织活动的知识积累,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在幼儿园实施讲述活动。2.进一步学习评价幼儿园教学活动。教学准备:
1.已学习幼儿园听说活动的理论内容、已观摩幼儿园教师组织活动。2.学生事先编写好活动方案、教具。教学过程:
一、学生在幼儿园实施两个听说游戏活动
二、学生听说游戏方案的设计思路和实施过程的自我反思
三、组织学生讨论活动的优缺点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探讨:
1.教材处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师基本功、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评课。2.目标达成、内容形式适宜程度、活动因素分析、活动效果等方面进行评课。
四、布置作业——修改听说游戏活动的教案 学生试教方案:
方案1:中班听说游戏《送南瓜》 活动目标:
l.帮助幼儿区别并练习发出n、.l两个音。
2.要求幼儿听倾并理解简单的游戏规则,初步学会用礼貌用语称呼“您”与“您好”。3.鼓励幼儿大胆参与游戏活动、感受游戏中的乐趣。活动准备:
1.拐杖,围裙,头巾。2.南瓜教具若干,篮子3-5个。活动过程
一、设置游戏情境。
教师扮作老奶奶,头上扎着头巾,腰间系着围裙,手中拿着拐杖,面向全体幼儿,采用集体和个别练习的方式与幼儿相互问好。如:老奶奶说:“小朋友们好!”幼儿答“奶奶好!”“××小朋友好!”个别幼儿答:“奶奶好!”帮助幼儿练习发准“奶奶”的字音,并会跟年长的人打招呼“您好”。
接着继续以老奶奶的口吻说:“我年纪大了,做事不灵活了,我想请小朋友把种在地里的南瓜送到我家,好吗?”激发幼儿产生帮助老奶奶的愿望。
二、交代游戏的玩法及简单的规则.
教师用语言交待或配以动作示范向幼儿介绍游戏的过程,要求幼儿手拿篮子,边念儿歌边走。儿歌念完后必须站在某一个幼儿的面前,然后将篮子交给他。交换位置后.游戏继续进行。听到“老奶奶来了”的声音后,幼儿应将篮子里的南瓜送给老奶奶,井大声地说:“老奶奶您好!这是您的南瓜.”
三、教师参与并引导幼儿游戏。
1.教师带领幼儿学习游戏儿歌,重点帮助幼儿发准“奶奶、南瓜和篮子”等字音。2.教师装扮小朋友。边念儿歌边送南瓜,将篮子送给一位能力较强的幼儿。开展游戏2-3轮后,教师发出指令,幼儿听到指令后将南瓜送给老师。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幼儿熟悉游戏的整个过程。
四、幼儿自主游戏。
教师请3-5位幼儿给奶奶送南瓜,请一位幼儿扮作老奶奶。小朋友手提篮子,边念儿歌边送篮子.交换位置后坐下,游戏继续进行。轮换几个幼儿后,教师说:“奶奶来了!”扮奶奶的幼儿走上台来。小朋友们说:“老奶奶,您好!这是您的南瓜.”并将篮子中的南瓜拿到奶奶的桌前.老奶奶说“谢谢你”.然后,在篮子里再装进南瓜,另请3-5名幼儿上来,游戏重新开始.
五、活动延伸
教师可启发幼儿互相交换送的东西,如:辣椒、梨子、牛奶等.当送的东西变换时。儿歌也应做相应的变动.从而丰富游戏的内容,进一步进行发音练习。附:游戏儿歌送南瓜 小篮子,手中拿。
我给奶奶送南瓜,奶奶乐得笑哈哈。
方案2:大班听说游戏《盖楼房》 活动目标
1.教幼儿学习巩固创造性地运用“x x越×越×”的句型进行创编活动。2.教幼儿学会仔细倾听同伴的发言,积极参与集体活动,不重复别人的语句。活动准备
1、学习看图用“××越×越x”的句型讲一句话。
2、鼓1面,录音带l盒,磁性楼房图片教具两套。活动过程
一、设置游戏情境
1.教师先敲鼓,敲鼓的力量由轻到重,速度由快到慢。然后再放录音,录音机里传出来的风声由大渐小;猫叫声由响到轻;狗叫声由轻到响。
2.启发幼儿用“××越×越×”的句型来表达。
教师提问:“这是什么声音?这个声音是怎样的?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表达?”等,启发幼儿用“××越×越×”的句型来表达事物变化的过程。如:风越刮越小、猫越走越远、狗越叫越响等。
二、交代游戏规则
教师向幼儿介绍《盖楼房》游戏的规则: 1.幼儿必须用“××越×越×”的句型说一句话。2.注意倾听别人的讲话,不能重复同伴讲过的内容。
3.不用“××越×越×”的句型或用的不恰当或重复同伴的语句,均不能给他盖楼房。
三、教师引导幼儿玩游戏
教师组织幼儿用“××越×越×”的句型进行语句创编活动,回答正确者均可盖一层楼,直至建成一座高楼。
在幼儿创编语句的过程中,教帅将幼儿运用的两种句型,即“××越×越×”及“××越来越×”专门提出来让幼儿认识区别,鼓励幼儿用“××越×越×”的句型进行创编活动。如:有的幼儿说:“太阳越升越高”、“气越打越足”,“花越开越美丽”、“人越长越高”等。
四、自主游戏《看谁的楼房高》
【幼儿园游戏活动与教学活动整合的研究】推荐阅读:
幼儿园游戏与活动10-21
在游戏活动中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子课题研究方...11-20
幼儿园的自主游戏活动12-03
游戏化的幼儿数学活动09-22
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研究10-17
幼儿园活动游戏化10-01
幼儿园游戏活动观察07-04
幼儿园室内游戏活动11-22
什么是幼儿园游戏活动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