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生态建设论文

2024-11-23

政治生态建设论文(通用8篇)

政治生态建设论文 篇1

2019年政治生态建设工作总结

2019年,我镇按照县委、县纪委统一部署,狠抓政治生态建设,为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现将主要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精心安排

我镇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政治生态建设的指示精神,成立了由党委书记、镇长任组长,班子成员任副组长的政治生态建设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以讲干事、讲团队、讲形象、争先进为总要求,以树立鲜明的选人用人导向为核心的《实施意见》,并召开全体党员干部大会进行动员,号召大家牢固树立政治生态建设是生产力的理念,积极参与政治生态建设,努力营造“风清气正、政通人和、团结奋斗、创先争优”的政治生态环境。

二、立足实际,注重实效

我们紧密围绕《市政治生态建设2017工作要点》的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扎实开展各项推进活动。

1.开展集中学习教育。我们组织党委委员认真学习市委领导关于加强政治生态建设的讲话,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然后通过党支部“三会一课”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围绕“什么是政治生态环境”、“加强政治生态建设有什么重要意义”、“如何在优化政治生态环境中发挥自身作用”等专题,深入讨论,充分交流,努力开创团结干事、用心谋事、和谐共事、事争一流的良好局面。

2、加强领导班子内部制度建设。我们按照“梳理淘汰一批、调整优化一批、配套充实一批”的要求,对领导班子议事规则、行为规范、决策程序、运行机制等内部制度进行修改完善,认真落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把制度建设的各项措施落到了实处。

3、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我们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在综合考察德、能、勤、绩、廉的基础上,把看表现、论实绩作为选用干部的重要导向,尤其注重选拔政治坚定、实绩突出、作风过硬、群众公认和科学发展意识强、推动“两个环境”建设有贡献的年轻干部。

4、提升干部素质能力。学校领导亲自进行培训,要求广大中层干部务必讲政治、讲原则、讲正气,发挥承上启下、协调沟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当好学校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和中流砥柱。我们还举办党员干部学习班,邀请市委党校两位专家进行专题辅导,进一步提高了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技能素养。

5、健全考核评价体系。我们以实行全员绩效管理为契机,将主要业务指标和共性工作要求作为各处室及教职工的绩效考核任务,鼓励广大教职工大力发扬创先争优的精神,进一步弘扬正气、开拓创新。

6、开展正风肃纪行动。我们开展作风纪律集中整顿活动,重申了各项工作纪律,引导广大教职工切实改进作风、提高效能。我们按照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开展“吃空饷”专项治理工作,进一步严肃组织人事纪律和财政纪律。我们贯彻上级文件精神,对领导班子成员的办公用房进行调整,受到了干部教师的称赞。

三、自我加压,奋力赶超

通过开展政治生态建设活动,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有了大幅度提升。今后,我们要继续贯彻市委的指示精神,不断加强政治生态建设,团结带领广大教职工进一步发扬“团结、奉献、干事、争先”的精神,坚持“弘扬正气、改善环境、规范基础、创新发展”的工作思路,勇于“超前思维”,敢于“弯道超车”,为推动全市教育事业创新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政治生态建设论文 篇2

自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共产党很多次地提出, 要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 也要建设好精神文明与政治文明。如果想要做好生态文明的建设, 我们首先应该弄清楚生态文明的基本意义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这些方面。生态文明有着非常丰富的内容, 而且生态文明有着很基本的含义。而其中的含义大概包括了生态制度方面的文明、生态意识方面的文明与生态行为方面的文明三个阶段内容。

文明对于生态制度而言, 就是一种能让人们主观准确地对待生态方面问题的一种十分先进的制度, 这项制度包括了生态的制度和法规。生态意识的文明就是一种非常进步的观念形态, 而这种形态就是要告诉人们应当妥善面对生态方面的问题, 这种形态包含了进步的生态方面意识与进步的生态方面道德以及能完全地体现人与自然相互平等的生态准则。其中, 需要稍加强调的是完善并不断健全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相关联的法律环境, 较为着重地显示了法律中生态技术是怎样实现作用的。在一定生态文明意识以及生态文明观念的指导和人类在生产生活不断实践活动中推动生态文明的进步和发展的活动就叫做生态文明的行为。这其中包括了生产清洁、环保产业、经济循环、建设绿化和所有含有生态文明意义的参与活动以及对应的管理活动, 这些同时也包括了人们的生态意识方面和行为能力的培养。

在多个层次上建设生态文明才是合理的生态文明建设, 和大家认为的控制污染和恢复生态是有所不同的。这主要是克服工业文明带来的弊端, 寻找节约型资源、环境友好的发展道路的一个过程。生态文明方面的建立不仅仅包括了人们在生态方面的问题上的那些对于之前来说进步的、积极的思想理念, 并且还包括了对生态的认识在我们当代的经济社会中的每一个范畴内的开拓。

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多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一) 在经济的方面上。

生态文明建设在经济层面的意思有一个前提就是指所有的由经济带动的活动都是密切需要和人类与自然互相和谐的。它主要有第一、第二与第三产业和一些其他的经济活动相对无害化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产业化。所以我们要大力开展循环型经济体系是一种要求。资源是有限的这一点我们每个人都知道, 但是如果要满足我们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我们不仅仅要在全社会倡导资源节约, 努力形成资源节约、减少污染的这种消费方式、产业结构和生产模式。要大力度开发和推广替代以及整治污染和循环再利用相关的先进技术方法, 去开展清洁的能源与可再生利用的能源, 如果能树立起较为科学化合理化的生态能源可循环使用的相关理念, 就可以非常有效地提升生态能源在使用中的有用功效。我们应该将责任落实到每个人、每个家庭, 努力做好节约资源、努力向友好型环境社会发展。过于老旧的生产方法就是一种过于物质化的生产进而忽略了要尽可能保护我们生态环境的生产生活方法。我们应该全力去变更这种不合适的生产生活方法, 那就需要进行清洁生产意识方面的深入教育, 教导人们来变换老旧的生产生活理念, 让这种生产生活方法被我们所铭记, 让人们使用清洁能源, 尽量去减少生产污染成为每个人、每个企业、甚至是整个社会自觉的思想和发自内心的行动。

(二) 在政治方面上。

生态文明的建设也是党和政府需要重视的一个生态问题。要把解决建设生态文明以及生态问题作为构建和谐社会, 实现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核心理念。所以这就需要每个人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以及发展观。我们需要把生态文明的良好发展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来看待, 对于各级各部门的领导干部们也要建立十分强大的发展观以及生态观。作为主体和主导作用的各级政府部门应该发挥好自己的作用, 打好设施基础和政治保障的措施, 这样才可以更好地为实现生态文明提供一个良好的制度基础和社会保障。加强建设生态法治, 因为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强大与全力建立法治化国家行程的提速, 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则已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起了非常大的效果了。我们要发动群众积极的人, 自觉地进行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积极参与保护生态环境监测与管理, 确定生态环境保护责任, 应该学会使用生态环境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保护自己的生存环境, 并敢于对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的不良行为及时报告和指控。没有群众的积极参与和良好的主体作用, 生态文明建设将成为一句空话。我们应该确保群众知情权的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 可以真正赋予权力监督权力的实施, 让人们可以从建设生态文明的深刻体验和非常清晰地了解自己的权利和利益的过程中, 鼓励人们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

(三) 在文化方面上。

所谓生态文明建设的文化方面即是以帮助我们创新生态环境的所有思绪、想法、组织和筹备行为方法为代表的所有文化活动都必须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文化条件。这就要求我们:树立良好且正确的生态文化意识。人和自然相互和谐共同发展的文化被称为生态文化, 同时会产生许多良性结果。例如:发展生态道德教育, 就可让人们自觉承担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与义务, 并且与一切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与人作坚决斗争。同时, 我们可以积极组织人民群众参与到各种形式的生态道德社会实践活动中来, 形成一种保护生态环境、美化绿色家园、防止环境污染、绿化美丽祖国的社会文明新风尚。加强生态文化的建设。所谓生态文化, 就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它论述了一种抛弃了人类自我为中心的思想, 通过遵从尊重自然使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具体要求使得文化具有生态建设的意义。发展开来就是, 由生态伦理方面文化、生态哲学方面文化、生态科技方面文化、生态教育方面文化等多个方面构成了生态文化大体结构。

(四) 在社会层面上。

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层面要求我们重视并加强社会事业的建设, 使得人们生活方式可以持续不断地革新。为达成目标, 我们需要做到:一是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生活环境。二是树立起一种社会风气, 此风气应该以健康、文明、科学、和谐的生活学习方法为导向。并且, 需要我们改变“人居”生活环境, 因为人们的身与心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与生活环境直接相关。想要改变我们“人居”的生活环境, 那就需要同时注重城市与农村, 二者兼顾。所谓城市建设即大致包含了在城市里面建设人与自然相互和谐的“生态社区”。尽全力去满足城市里的居民对于居住环境品质越来越高的要求是想要加强生态型社会的建设需要做的。如果是农村, 在实践“生态示范区”的同时, 着重发展“绿色居住区”, 从而实现人口循环良性发展。继而继续发扬及实现优生优育的理念, 不断提高人口的素质教育, 使原本的人口负担转换为人力资源上的长处。实现消费方式的生态化, 渐渐变成了对人类可持续发展有利的一种生活生产方法。提倡消费时勤俭节约, 放弃“一次性消费”。反对铺张浪费、摆阔, 拒绝自私享乐等消费行为。鼓励人们从小事做起, 尽可能杜绝生态环境的破坏、污染以及资源的不必要浪费。

摘要:生态文明就是我们人类在开展物质化文明的过程中所不断改善和全力保护我们生存的生态环境的成果, 生态文明建设无论在其内涵上还是在如今的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拓展和建设上都包括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生态文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

参考文献

[1]麻然花.关于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和建设层面的思考[J].中国西部科技, 2009

[2]陈江昊.生态文明建设内涵解析[J].陕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3

[3]张国兴, 祝晓光.加强政府在建设生态文明中主导地位[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C].2009

我国政治生态建设刍议 篇3

【关键词】当代中国;政治生态建设;成就;问题

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政治生态建设取得瞩目成就。政党生态、行政生态、制度生态、法治生态等得到不断地优化和改进。要想推进中国的政治生态建设,需要对当代中国政治生态建设的实际情况进行客观分析,为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生态建设提供现实依据。

一、我国的政治生态建设取得的成就

1.党的机制创新和自我净化能力显著增强。

改革开放以来,党在党内组织、意识形态以及和国家政治生活的关系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其自身的调适与转型能力不断增强。我们党在改革创新中,不断与时俱进,统治方式向民主治理方式转变。其中党权过于集中的现象逐渐消除,党政关系也得到了进一步调整。党政关系的法制化水平不断提高,党更倾向于从制度层面入手来治理国家。通过制度建设满足群众的的政治参与愿望与利益的诉求,从而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另外党的政治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逐步提升,并可以依据社会环境的变化来更新政策和执政理念。党的理论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党内民主权利保障机制更加健全,政治生活趋于制度化、规范化。党建立健全了反腐败体系,反腐倡廉斗争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增加了人民对反腐工作的满意度。

2.政府职能向现代服务型政府转变。

借用生态学理论,政府与周围环境构成了一个有机体,在这个有机体中,各结构之间互相影响,各有各自的功能,不能相互替代。政府在建国初期,对政治、经济和社会管的过严、过多,政府职能扩展到各个领域。长此以往,其他社会结构功能性减弱,社会陷入了一种僵化状态。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政府力求行政系统的生态化发展,打破自身与外部环境的不协调局面。为此,政府数次进行管理体制改革,提高自身的公共治理能力和水平。

从政府职能上看,改革开放以来,政府正向现代服务型政府转变。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还重视法制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经过数年的探索,行政生态环境大为改善。十八大召开以来,政府在指导思想,管理方法和手段方面都更加现代,尤其加大了在简政放权方面的力度。

3.政治生态趋于制度化和法治化。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依据形势的变化,不断为这些制度注入新的时代内涵,以确保这些制度机制继续发挥其优越性,服务于不断发展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不断健全和完善。各党派参政议政的过程更加趋于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十六字方针也得到了很好的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颁布和实施,使少数民族的各项权利得到进一步保障,促进了各少数民族的发展与繁荣。

在法治生态环境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法治环境逐步得到改善。在经历了文革的动乱后,法制建设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16 字方针”。1997 年中共十五大确定“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再到中共十八大强调“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新十六字方针。法制建设受到重视并不断完善。十八大以来,一些高官纷纷受到查处,真正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另外,司法公开作为司法改革的切入点,也正在尝试着进行。

二、政治生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政治交流欠畅通。

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是自上而下进行的。改革的主导力量是国家政权及其官员。从主客观情况来说,民众的政治参与自主性是存在明显缺陷的。在政治交流中基本处于被动性和封闭性的顺从状态。由于科层制的政治结构,民间的信息要想向上传达,必须经过长而复杂的路径。其过程也是非常耗时的,那么信息极易出现遗漏、失实和失去时效性等问题。这就导致这种自下而上的诉求的表达不畅,这就陷入了政府无法及时掌握正确的信息,而“理性无知”,而民众的问题又得不到有效的解决的局面。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的社会阶层分化加剧且日趋固化。因此,有不少学者分析认为,我国正处于一个底层民众数众多、其他阶层数量较少的“倒丁字形”的社会层级结构状态。社会阶层之间的良性沟通渠道变得狭窄并被有形无形的堵塞着。贫富分化逐渐加剧,在公众眼中,最有可能阻碍中国未来 10 年发展的问题是贫富分化严重。因此,与改革之初相比,改革成果已不是人人共享的局面了,而是演进到一部分人受益,另一部分人利益受损。

2.政治改革与经济发展的步伐不协调。

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功,经济体制改革不可能进行到底。按照生态理论,中国目前政治发展中最突出的问题还是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客观上来讲,改革开放 30 多年,我国在经济改革上的进展是最快的,市场经济逐步建立,经济快速增长。然而,就整体而言,社会发展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政治改革严重滞后于经济改革。中国经济发展虽然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也培育了一个庞大的特殊利益群体,全社会大部分人收益与之相比,著名社会学家孙立平先生认为,对于 90 年代以来中国改革,总的评价趋势是褒经抑政,即认为过去 30 年的经济体制改革是成功的,而政治体制改革则较保守,可以说是止步不前,缺少惊险一跃。由于改革过程中实质性问题久拖不决,也导致了民众对改革的认同在急剧流失。

3.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治理不同步。

我国当前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老的环境问题尚未得到解决,新的环境问题又不断出现,呈现明显的结构型、压缩型、复合型特征,环境质量与人民群众期待还有较大差距。我国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根本扭转。“主要表现在:能源资源约束强化,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生态系统退化问题突出,国土开发格局不合理,环境问题带来的社会影响凸显”。

4.对政治生态建设的预期评价有所缺失。

初三政治生态建设知识点. 篇4

(一)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

1、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突出,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我国严峻的人口形势: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给资源和环境带来的沉重的负担,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影响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规模,影响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资源现状: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资源相对短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对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加上开发利用不合理、利用率低、资源浪费严重,更加剧了资源形势的严峻性。

3、环境现状及危害:现状: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扩大。(2)危害: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威胁生态平衡,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可持续发展战略

1、含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正确的战略选择:(1)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就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2)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保证资源一代接一代的永续利用,保证人类一代接一代的永续发展。也就是既要满足人类的需要,也要维护自然界的平衡;既要注重人类当前的利益,也找注重人类未来的利益。(3)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实施可持续发展是我国正确的战略选择。

3、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1)国家:①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②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③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要求: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意义:实行计划生育利国、利民、利国际,是每个公民的光荣职责,也是法律规定的公民义务。

④坚持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基本国策:措施:为贯彻落实这项基本国策,制定了保护环境和资源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并采取了一系列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重大措施。

(2)青少年: ①从现在开始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②积极宣传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③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培养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习惯,④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结合公民绿色环保行动,如积极参加植树活动;节约能源;爱护绿地;亲近大自然,和我们的动植物朋友和谐相处)

4、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效果:①人口过快增长势头得到控制;②资源、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步伐加快,部分地区环境质量明显改善;③公民环保意识进一步增强。

(三)科学发展观

1、内涵: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理论依据: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3、体现的教材中的观点:(1)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2)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3)环境恶化、资源缺乏、生态危机等问题已成为世界性的问题。(4)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5)发展是硬道理,是当务之急,是当前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四)循环经济和生态文明

1、为什么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意义)

①有利于合理利用和节约资源;②有利于保护环境和保持生态平衡;③有利于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④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⑥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勤劳节约的传统美德,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社会的文明程度……

2、如何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国家)

①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环保意识和节约意识;②.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监督,采用法律、行政等多种手段,制裁破坏生态文明的行为;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改进技术设备,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污染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④加强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积极寻求新能源。

3、青少年如何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①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和节能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意识。②积极参与各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宣传活动;③从日常生活小事做起,自觉履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义务;④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注重环保购物,倡导绿色消费;⑤积极同各种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作斗争。

(五)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1、我国为什么构建节约型社会(为何节能、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1)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形势:①我国的资源总量大,但人均占有量不足,而且资源分布不平衡,开发难度大,开发利用不科学、不合理,损失浪费严重。② 随着我国的经济高速发展,对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资源紧张。③由于我国的生产力水平低,技术落后,粗放的增长方式使大量的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资源利用率低。④人们节约意识和生活习惯不够好,在日常生活中存在严重浪费现象。严峻的资源形势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2)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任何时候都要继承发扬。(3)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当前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4)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5)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6)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7)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保障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的必然要求。

3、如何构建节约型社会(就构建节约型社会提几条合理化建议)

(1)国家:①加强“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族的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②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采用法律的、经济的、行政的等多种手段,严惩浪费资源的行为。③树立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积极寻求新能源,充分利用资源,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改进技术设备,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为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2)社会:①加强道德和法律知识的宣传,大力倡导勤俭节约的美德,在全社会形成节约的社会风气;②发挥舆论和有关部门的监督职能,谴责铺张浪费的行为。

(3)公民:提高自身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积极同浪费的行为作斗争。

4、环境友好型社会(或它的要求是什么、如何理解?)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要以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准则,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构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

5、为什么要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我国的环境现状和危害)

6、如何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

国家:①大力倡导环境友好的伦理观念和文化,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②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立健全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决策体系。③坚持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矛盾。④是建立以循环经济为重要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⑤是大力倡导适度消费、公平消费和绿色消费,反对和限制浪费性和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消费。⑥是大力发展和应用环境友好的科学技术。个人:(循环经济和生态文明3)【拓展提升】

1、结合国情,谈谈我们为什么要落实科学发展观(我国经济发展要做到“又好又快”发

展,“好”放在“快”前,意味着什么?这样做的必要性是什么)?

①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应对国际环境深刻变动的迫切需要;③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④面对中国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国情,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国家应当怎样做?(请你就如何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向政府提出合理化建议)

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②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③尊重和保障人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④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计划生育、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节能减排,建设生态文明,使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⑤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为经济发展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3、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做?

答:①应树立崇高理想,勇于承担社会责任;②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③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提高创新能力;④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积极宣传科学发展观,在实际行动中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4、坚持“以人为本”说明了什么?

答:①党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②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③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④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5、在学校开展教科书的循环使用有什么意义。

答:①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②有利于降低教育成本,节约教育开支;③有利于培养青少年节约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等

6、请你就推广循环使用教科书提一些合理化建议?

答:①加大对教科书循环使用意义的宣传,提高学生的认识。②有关部门应在循环教科书的印刷、设计、用材方面进行改进;③学校应制订完善的教科书循环使用的规章制度;④学生要自觉爱护循环教科书,保证教材的完整、卫生。

7、我市专门召开会议,布置今年夏收期间,禁止焚烧秸杆工作。请问,禁烧秸杆的必要性有哪些?

答:①有利于减少污染,保护环境;②有利于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③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④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维护公共安全。

8、你对解决秸杆焚烧问题有何建议?

答:①.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让农民了解秸杆焚烧危害性。②.加快科技创新,大力推广秸杆利用新技术,开发其经济价值。③ 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④.环保部门要加大督察力度,对拒不执行规定的当事人要依法予以坚决制止和相应的处罚。

9、青少年能为解决秸杆焚烧做哪些工作?

答:① 要增强环保意识,坚决不焚烧秸杆;② 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禁止焚烧秸杆的宣传工作;③ 要动员亲属朋友主动遵守有关禁烧规定;④ 要积极同各种违规行为作斗争;⑤ 要积极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

10、“低碳”或“乐活”是近年来受到热捧的生活方式。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每个细小改变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这就是所谓“低碳”的生活方式。和“低碳”一样流行起来的还有“乐活”,它是英文LOHAS的音译,指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提倡“低碳”或“乐活”的生活方式有什么现实意义?

答:①有利于增强人们的节约意识,缓解能源紧张,减轻环境压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②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等。

11、“地球一小时”是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提出的一项倡议,希望个人、社区、企业和政府在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20:30-21:30熄灯一小时,来表明他们对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支持。过量二氧化碳排放导致的气候变化目前已经极大地威胁到地球上人类的生存。

(1)你认为开展“地球一小时”活动有何意义?

答:① 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共同关注环保事业;② 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③ 有利于贯彻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④ 有利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等。

(2)这特殊的“黑暗时刻”,人类更应该反思自己有哪些对自然环境有危害的行为?

答:如乱砍滥伐、毁林开荒、直接向大自然排放污染物等。

(3)“关上灯,点亮希望”,为了人类居住环境的希望,我们青少年还可以做什么?

政治生态建设论文 篇5

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是经济发展、事业进步的可靠保障。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面对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要保持事业平稳较快发展,保持队伍和谐稳定,必须要优化干事创业环境,而加强政治生态建设则是营造良好干事创业环境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政治生态是相对自然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秩序而言的一种社会政治状态,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政治生态不仅事关地方形象,而且事关人心向背;不仅事关当前,而且事关长远。政治生态好,可以凝心聚力,鼓舞士气,促进发展;反之,则会涣散人心、败坏风气、阻碍发展。这一点,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一、当前政治生态方面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们的政治生态总体上是好的,主流是健康向上的。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的事业之所以能够实现经济社会较好较快发展,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党风政风进一步好转,干部作风进一步改进,人心思进,人心思上。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们抢抓机遇,奋发进取,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在社会政治生态整体良好、趋好的大环境中,在当前的政治生活中客观上还存在着一些政治不生态、不文明的现象,在某些党员干部与职工身上,还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不健康的因素。这里所说的问题,主要指的不是那种性质极其恶劣、错误极其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对于这些问题,全党上下已经高度重视;而是那种看上去“其错不大不小、其人不好不坏的第三种状态”,突出表现在这样四个方面:

1、有的精神状态不佳,不思进取,甘于平庸。其具体表现在:有些人只看到自己的成绩,自我感觉良好,满足于和过去相比日子好过,却看不到别人的发展和进步,看不到自己存在的差距与不足,盲目乐观,夜郎自大,缺乏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有些人平时不重视理论学习,更谈不上知识更新,思想上固步自封、因循守旧,工作上敷衍了事、得过

且过,凡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2、有的工作作风不实,不干实事,作风漂浮。其具体表现在:凡事满足于一般号召,习惯于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以原则落实原则;热衷于搞形式,走过场,摆花架子,中看不中用。平时想问题、办事情,说的多做的少,只停留在口头而不落实在行动,只针对别人而不针对自己,只有唱功没有做功,只当评论员不做运动员。

3、有的政治素养不高,不讲党性,不顾大局。其具体表现在:有的人私心太重,把个人利益、小团体利益臵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之上,一事当前,总是以自己安危为界,总是计算个人得失,于己有利则争,于己不利则推;凡事想自己的名利多,想应尽的责任少,甚至为一己私利,不惜损害集体,破坏大局;平时自由散漫,无视党纪政纪,有令不行,有禁不上,甚至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的人官本位思想严重,把当官看成人生价值的最高追求,在上级面前唯唯诺诺,阳奉阴违;在下级面前盛气凌人,独断专行;在党内政治生活中,拉帮结派,搬弄是非,甚至暗中算计,背后拆台。还有的人心态不好,心胸狭隘,嫉贤妒能;自己不想干事、干不成事,也容不得别人想干事、干成事。

4、有的官僚主义严重,衙门习气浓厚,服务意识淡薄。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时期就用泥塑木雕的神像比喻官僚主义者:一声不响,二目无光,三餐不食,四肢无力,五官不正,六亲无靠,七窍不通,八面威风,九座不动,十分无用。这些现象在当前政治生活中依然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地存在。

省委书记王金山同志也曾形象地揭露了这些方面的问题。他指出,长期以来,我们的一些同志习惯于领导没交待的不敢干,文件没规定的不敢做,别人没做过的不敢试;习惯于没有政策等政策,有了政策等文件,有了文件等批示,有了批示等督办;以至于群众跑来跑去,领导批来批去,部门转来转去,开会议来议去,最终问题还是哪来哪去;结果是,在等待中浪费了时间,丧失了机遇,也堆积了问题,累积了民怨。

以上这些虽是局部现象,但由于这些现象的存在,致使一些本来能够做好的事情没有做好,一些本来应该解决的问

题久拖不决,一些本来可以缓解的矛盾更加激化。一个地方也好,一个单位也好,只要有这种人败坏风气,团结奋进的氛围就难以形成;只要有这种人兴风作浪,干事创业的热情就难以激发;只要有这种混淆视听,择优选人的导向就要屡受干扰。其结果就是导致一些地方和单位,政治生态脆弱,歪风邪气抬头,班子内耗严重,干群关系紧张,既阻碍了事业发展,损害了单位形象,也影响了干部成长。

二、着力营造风清气正、团结向上的政治生态

当前,影响我们政治生态建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环境的影响;既有客观上的体制机制因素,也有主观上的思想认识障碍。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干部职工精神状态和思想作风上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紧紧抓住作风建设这个关键,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着力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

1、以振奋精神为动力,着力保持积极进取、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毛泽东说过,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邓小平也指出:“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闯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当前,不同区域、不同城市、不同行业之间竞争日趋激烈,这种竞争,拼的是投资、是管理、是服务、是人才、是创新,但说到底拼的还是精神。拼的是积极进取、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拼的是“狭路相逢勇者胜,壮士一去不复返”的亮剑气概,拼的是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创业激情,拼的是锲而不舍、百折不回的工作干劲。为此,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必须振奋精神,坚决破除不思进取、甘于平庸的消极畏难情绪,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积极进取精神,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在矛盾面前不退缩,百折不回,迎难而上;锲而不舍,迎韧而解。

2、以作风建设为核心,着力弘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

邓小平说过,世界上的事情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当前,我们正处在难得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的任务十分艰巨,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也很复杂,我们只

有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才能把握机遇,迎难而上。为此,必须大兴理论学习之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真正从事业出发,从大局出发,对组织负责,对人民负责;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克服浮躁情绪,抛弃私心杂念,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把精力用在抓落实中,一心一意搞建设,同舟共济谋发展,以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创造出实实在在的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检验的工作成绩、业绩、政绩,不断推动事业的更大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上对得起党,下对得起人民。

3、以完善体制机制为保证,着力树立“以发展论英雄,凭业绩用干部”的正确导向。

毛泽东说过,正确的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性的因素。干部的素质如何、作风如何,思想解放程度、工作落实程度,决定着解放思想的广度、深度和工作推进的力度、速度。为此,必须牢固树立“以发展论英雄、凭业绩用干部”的正确导向,破除任人唯亲、论资排辈、求全责备、迁就照顾的用人陋习和实际存在的“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弊端,建立健全更加科学合理的干部选举、任免、考核、奖罚、弹劾、轮换制度,大力培养、发现和破格使用优秀人才,真正把那些对工作有激情、对群众有感情、对事业有热情的干部选择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真正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提拔到各个重要岗位上来,真正让想干事者有机会、能干事者有舞台、干成事者有地位,让那些得过且过、政绩平平者无法安身,让那些嫉贤妒能、暗中算计者没有市场,让那些不想干事、干不成事者让出位臵,让那些不干实事、还尽捣乱者受到严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激发广大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工作激情,弘扬广大干部职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4、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严格工作纪律,着力提高干事创业的责任意识。

机关规范管理、严格工作纪律与政治生态建设有着密切关系,是政治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政治生态建设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大力开展效能建设,强化单位工作纪律,有助于增强责任意识,提高工作质量,转变工作作风,促进政治生态建设。反之,忽视工作纪律,则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不利于同事之间的团结,不利于打造和谐的工作氛围,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工作合力,也会影响对外整体形象。

加强规范管理,严格工作纪律,推进文明和谐机关建设,制度建设是保障。制度要与时俱进,要公开、透明,要贵在落实,要开拓创新。而在制度建设中,领导干部要做执行制度的模范;要强化干部职工的制度意识和制度认知,形成按规矩办事之风;要加强对制度落实情况的检查与问责,不断增强制度的刚性,提高制度执行力;要充分发挥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等各类监督主体的作用,保证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小学政治生态环境建设年活动方案 篇6

坚持以邓xx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习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以学校领导班子建设为重点,以政风建设、行风建设、效能建设和廉政建设为抓手,大力加强学校政治生态环境建设,积极营造风清气正、团结和谐的良好氛围,为我校的教育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二、目标要求

通过开展政治生态环境建设年活动,着力在以下六个方面取得成效。

一是在解决凝聚力方面取得明显成效。通过开展政治生态环境建设年活动,促使学校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到具有团结向上、健康纯正氛围的重要性,大力倡导讲党性、讲原则、讲大局、讲真理,讲感情、讲友谊的团结风气;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建立共同的教育理想,确立科学的教育目标,保持同事检正常关系和教学上的良好秩序,校长要做到以大局来统一思想,增强广大教职工的凝聚力。

二是在解决战斗力方面取得明显成效。通过开展政治生态环境建设年活动,促使领导干部与时俱进,勇于实践,不断开创我校教育事业新局面。

三是在解决执行力方面取得明显成效。通过开展政治生态环境建设年活动,促使学校领导干部立足本校谋篇布局,抓住关键,创造性的解决实际问题,不断完善我校各项制度。

四是在解决向心力方面取得明显成效。通过开展政治生态环境建设年活动,促使学校领导干部真正努力维护好、发展好教师的根本利益,把广大教师的利益装在心里,把班人民满意教育的责任落实到行动上。

五是在解决影响力方面取得明显成效。通过开展政治生态环境建设年活动,促使学校领导干部正确用好手中权力,自觉接受党和群众的监督,不断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提高修养,努力是自己成为一个具有独特魅力和广泛影响力的教育事业的领头人。

六是在解决生命力方面取得明显成效。通过开展政治生态环境建设年活动,促使学校领导干部为当为人民教育事业建功立业,做到廉洁从教,不断创新教育理论,始终保持教育活力。

三、活动内容和方法步骤

政治生态环境生态建设年活动从56月份开始到12月底结束,共分四个阶段开展。第一阶段:学习大讨论(5月)。通过广泛深入的思想发动、组织学习和开展大讨论活动,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思想意识,切实增强整治生态环境建设年的自觉性和紧迫性,为扎实有效地开展政治生态环境建设年活动大侠思想基础,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动员部署。学校成立领导小组,并制定活动实施方案,进行动员部署。

2、组织学习。组织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习总书记视察安徽是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胡总书记在中纪委七次全会和中纪委十八届二次全会上的讲话;学习邓xx、江xx同志关于民主政治和作风建设的有关论述;深入学习、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活动全过程;学习省纪委八届三次全会精神和王啟敏同志2月20日在全市领导干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3、组织专题讨论。围绕什么是政治生态环境、加强政治生态环境建设有何重义、如何加强政治生态环境建设、如何在优化政治生态环境中发挥作用等专题,集中时间组织开展大讨论。通过大讨论,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推动我校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列出学习讨论的具体时间表,明确目的要求。第二阶段:查摆阶段(6月-7月)。在深入学习讨论,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围绕凝聚力、战斗力、执行力、向心力、影响力、生命力六个方面的要求,深入剖析自我,查找存在的问题。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广泛谈心征求意见。领导与领导之间、领导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要开展谈心交流活动,广泛征求意见,积极营造团结友谊、和谐共事的良好氛围。

2、召开民主生活会。学校领导班子要召开以政治生态环境建设年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生活会,认真查摆在政治生态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尤其要查找领导干部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干部生活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制定整改措施。通过民主生活会和查摆整改,进一步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完善集体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切实做到讲政治、讲大局、讲团结、增强领导班子整体合力。

3、召开组织生活会。每名党员干部要查找个人思想上、学风、作风上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深入剖析思想根源,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提出整改措施。第三阶段:整改提高(8月-10月)。在开展谈心、召开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查摆出的突出问题进行认真梳理,结合实际。逐项制定整改措施,切实落实整改。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落实整改责任制。针对查摆问题,制定整改方案,完善整改措施。切实落实整改内容。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存在问题,落实整改措施情况于8月5日前报送区教育局。

2、公开整改承诺开展自查自纠。领导干部及教职工查摆的问题及落实的整改措施要广泛接受干部群众的监督。围绕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干部生活作风五个方面开展自查自纠,认真填写《政治生态环境建设自查表》。对在政治生态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自查自行纠正的,不再追究责任。

3、开展民主评议和民意测评。组织开展对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及中层干部进行民主评议,通过民主评议和民意测评检验整改提高阶段的实际成效。第四阶段:建立长效机制(11月-12月)

政治生态环境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要真正从源头上、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有完善而严格的制度作保证。要紧密结合校反腐倡廉建设推进年活动,建立健全与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相结合,与教育相适应的促进政治生态环境建设的长效机制。既要健全和完善教育机制、激励机制、用人机制、约束机制、监督机制、威慑机制以及落实工作的责任机制和督查考评机制。(11月15日前上报区教育局)

政治生态建设论文 篇7

1. 解决生态问题的必然要求

在人类文明史上,迄今为止我们已经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三个阶段,其中以蒸汽机的发明为标志的工业文明,利用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带来了人类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但是“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带给我们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使人类陷入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困境,即生态危机。全世界气候灾害增多、全球气候变暖、冰川消融、海平面升高、沿海低地受到海水淹没的威胁、大气成分发生不利于人的变化、二氧化碳增加、臭氧层浓度降低、地球两极上空臭氧层出现空洞等等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出现,都日益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2.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由布兰特伦夫人在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第一次提出,她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多年来这个观点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国家的认可。实现“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求我们必须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而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生态文明是人类在经历工业文明对大自然肆意掠夺与破坏、自然界无情报复使人类遭受惨痛损失之后,全面反思而提出的新思想,它是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协调发展为特征的文明,是自然界权利受到充分尊重的文明。”[1]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3.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马克思把自然界比作人类的无机身体:“自然界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来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形影不离的身体,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不可分离,就等于说,自然同自己本身不可分离,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2]首先,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物质保证,有了这个保证我们人类才能生存,才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机会。其次,优美的生态环境往往更能够使人心情愉悦,身体的各个机能处于最佳状态,激发了人无穷的创造性,为人实现全面发展的提供有利的精神支持。最后,良好的自然环境更加符合人类的生存发展的需要,而良好地自然环境必然是人与自然的良性互动。

二、思想政治教育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作用

1. 培养人的生态文明素质

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是其行为习惯的主要因素,要想提高人们的生态文明素质,就必须先改变其错误思想。首先通过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导向和育人功能,使教育对象对生态问题的后果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向人们传播生态文明知识,提高生态文明意识及其生态文明素质,培养和唤醒了人们自觉加入生态文明建设的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其次,通过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保证功能,使人们逐步认识环境对我们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为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保护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和自然和谐发展形成共同认识。当这种共同认识长期影响人的思想,就会固化为人的行为习惯。

2. 转变人的生态文明观念和行为

近年来,我国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自然资源严重匮乏,这些都已超出了自然的自我承受力和自我修复力的范围。发展中的困境,使我们认识到,只有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我国才能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和导向功能,让人们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呼吁人们尊重自然、自觉保护自然的观念变革。转变由于“粗放型”经济带来的以牺牲自然环境和消耗资源来满足自身利益的错误观念,引导人们树立以全人类的共同生存与发展为整体利益的观念。动员全社会成员从身边小事做起,争当生态文明建设者。

3. 引领合理消费观念的形成

马克思认为,人的基本需要首先就是满足自身的生存需要,也就是消费。人类“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3]人要生存,就必须满足自身吃喝住穿等基本生存需求,而这本身就是一种最基本的物质消费活动。生产决定消费,但是消费反过来能够刺激人们创造出新的生产需要,即“消费在观念上提出生产的对象,把它作为内心的图像、作为需要、作为动力和目的提出来”,[4]从而推动生产的不断发展。当今导致全球性生态危机的直接原因就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而过度的消费,导致打破生态系统原有平衡,无限制的向自然索取会引起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教育使人们清醒地认识到,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的生物、矿产等资源都具有有限性,一切浪费资源的行为都是可耻的行为,它必然给人类后代的生存发展带来更大的危机。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对人们的教育,逐步使人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在保护我们人类自身,生态文明的建设是为人类自身争取生存机会。在这样的意识引导下,人们才会自觉珍惜和养成节约资源的习惯,引领其树立合理的消费观。

三、思想政治教育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途径

1. 加强生态文明和法制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和法制教育。首先,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的理论灌输。一方面使生态文明的理念内化为人们生态文明素质和生态文明观念,另一方面在生态文明理念指导下,自觉自愿地外化为一种现实的行为,使讲究生态文明成为一个习惯和时尚。其次,加强法制教育。在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的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还要加强生态法制的宣传和教育。通过法制宣传、教育,提高社会成员的生态保护法律意识,不但要人人懂法、守法、护法,而且还要有依法监督举报违法行为,严惩那些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不法分子,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搞特殊情况。

2. 创建生态文明教育环境

任何人都是一定社会环境的产物,思想政治教育应创造一个既包含家庭、社区等微观环境又包含社会、政治、舆论等宏观环境的生态文明建设教育环境。第一,充分发挥已经具备良好生态文明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榜样作用。发挥榜样的感染力,使与榜样处在同一微观环境的其他人自觉的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其生活的家庭、社区等。实现从自身做起,通过感染你身边的人已达到大家一起的目的,从而建立起从学校到家庭再到社区的全方位生态文明微观环境。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应充分利用公益广告、各类演出活动、报刊、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各种传播手段,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的宏观环境,通过各种传播媒介,广泛宣传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科普知识和价值取向,增强公众的生态忧患意识、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激励群众积极投生于保护生态的行动中,在全社会提倡节约、爱护生态环境的社会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由口号变为实际行动。

3. 依托多种载体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应利用文化、活动、大众传播等载体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活动。首先,组织参观生态破坏地区实践活动。只有通过实践,让人们亲眼所见、亲身所感我们的环境被污染的多严重,我们的生态被破坏多严重,才能真正激发人们的生态忧患意识、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才能使人们自愿行动起来,保护环境,爱护环境,实现全民共建生态文明。其次,充分利用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世界土地日、世界水日等活动载体,开展群众性生态文明科普知识和价值观的宣传活动,并利用这些活动的感召力,积极开展群众性生态文明实践活动,使全民共建生态文明观念深入群众。

摘要: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通过对全社会领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加强生态文明和法制教育、创建生态文明教育环境、依托多种载体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活动等为途径,为达到培养人的生态文明素质、转变人的生态文明观念与行为、引领合理消费观念形成等目标实现良好的效果与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生态文明建设,途径

参考文献

[1]许冬梅.党的生态文明理念和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探索[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0(08):5-12.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67,95.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78-79.

政治生态建设论文 篇8

关键词:思想政治 宣传解释 和谐生态 生态意识

Discusses the thought political work the propaganda explanation functionto construct the harmonious ecology promoter action

Liu Chuping

Abstract: The thought political work always is our party’s big political superiority,in constructs “the human and the nature is together harmoniously” in the socialism harmonious society’s advancement,requests to display the thought political work fully inevitably the propaganda explanation function,causes its to eagerly anticipate aspects and so on ecology thought,leading ecology public opinion,enlightened ecology morals,forging ecologicallyconscious culture displays the positive role,guides the people to set up the protection environment ecology consciousness.The thought political work propaganda explanation function obtains the full release key to lie in the innovation,must in propaganda aspects and so on education content,object,channel,troop construction have the innovation,forms the reasonable effective propaganda explanation system mechanism,true impetus harmonious ecology construction.

Keywords:Thought politics Propaganda explanation Harmonious ecologyEcology consciousness

【中图分类号】D0-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8)12-0132-03

我们党自创建以来,就十分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离不开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党的革命斗争历史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都证明:什么时候重视和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党内思想问题就少,全党就能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上保持高度一致,党和人民的事业就会得到顺利发展;什么时候忽视和放松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党内就会产生这样或是那样的思想认识问题,就不可能保持全党在行动上的一致,就会使党和人民的事业偏离正确的政治方向而遭受巨大的损失,因此,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具有独特的威力,这是我们党的一大政治优势。当前全党全国人民正致力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对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历史任务和更高要求,同时也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广阔舞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当前的思想政治工作也应该以此为目标,在促使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以及人自身的和谐这四个方面发挥作用。特别是在引导人们树立环境保护的生态意识、促使人与自然的和谐、建设和谐生态这一方面,思想政治工作的宣传解释功能必须得到充分释放,为和谐生态的构建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支撑。

1.促进生态和谐必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宣传解释功能

1.1 宣传解释是人们正确认识当前生态状况和树立生态意识的重要基础。

人类无节制地利用自然资源和过度地追求经济发展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已威胁到人类正常的生态环境,之所以当前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化,一个很大的原因是由于科学知识的缺乏和对生态环境的无知,由于“万物皆备于我”、“人定胜天”等人类中心主义思想观念和西方“发展主义”等价值观的影响,由于物质享受上短视目光的局限,民众中尊重自然、爱护生态、保护环境的观念十分淡薄,对自然界往往只讲索取不讲投入,只讲利用不讲建设,只顾掠夺不思保护,从而有意无意地破坏生态环境,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甚至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为自己制造生态恶化的沉重镣铐。因此,必须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发挥宣传解释功能,让人们正确地认识当前生态状况,根除在人类与自然关系中,那种认为人是一种主宰和占有者的错误思想,引导人们树立保护环境的生态意识,形成正确的生态价值观。

1.2 宣传解释是贯彻落实党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思想的切实保障。

人们群众的生态意识,是直接制约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能不能在实践中贯彻实施的关键因素之一。把宣传解释工作做到了实处,就会增强人们和自然和谐相处的自律能力,从而提高人类对自我行为的善、恶辨别能力,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自觉地按照一定的善、恶标准来选择、调节自己和自然交往的行为,并将这种道德认识与判断内化为个体人格的一部分,进而形成坚定的道德意志;把宣传解释工作做到了实处,就会有助于人们正确地理解和贯彻落实党关于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各种路线、方针、政策,将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和党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思想统一起来;把宣传解释工作做到了实处,就会增强党关于建设和谐生态的指导思想、工作方针的执行力,激发人们对美好环境的渴求和对环境污染的深恶痛绝,变“要我做”为“我要做”,为和谐生态的建设提供切实保障。

1.3 宣传解释是凝聚全党全国人们之力建设和谐生态的必然途径。

社会最基本的和谐,是人们在政治、思想上的和谐。这种和谐突出地表现为全体人们有共同的理想和信念,有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追求,进而能把全体人们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汇成一股巨大无比的精神合力。在当前建设和谐生态的进程中,宣传解释工作就担负着这样的重任。建设和谐生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不是只靠我们党和政府,或是某批人,或是某些组织的努力就能做到的,它需要全党全社会在思想认识上的统一、在价值追求上的统一、在行为实践上的统一。只有将宣传解释工作做好做实,才能促使人们将对当前生态状况的正确认识和保护环境、战胜困难的信心决心统一起来;将保护环境的生态意识和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科学知识统一起来;将保护环境的实践行为和党的方针、政策统一起来,建设和谐生态才不至于只是一句空话。

2.在引导人们树立生态意识中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宣传解释功能

“在任何一项伟大的事业背后,必然存在着一种精神力量,尤为重要的是这种精神力量一定与该事业的背景有密切的根源。”[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项伟大事业的精神支撑力量就是由普遍健全的全体人民意识而升华的精神。构建和谐生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要求人们树立环境保护的生态意识并赋予自然以道德关怀。生态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是指人能动地适应自然规律,与自然界互利互惠、生荣与共。这就要求人类必须从观念上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把二者放在平等的地位上,赋予自然以道德关怀。因此,没有保护环境的生态意识的形成是不可能开创生态和谐时代的。

2.1 引领生态思想。要构建和谐生态,首先就必须夯实和谐生态建设的共同思想基础和形成和谐生态建设的强大精神支撑。通过宣传解释工作,我们一方面可以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的教育,切实开展我国国情教育和环境教育,大力宣传保护环境的生态意识,推广生态学知识,努力运用这些科学的理论、共同的理想和先进的时代精神引领、整合多样化的环境意识,抵制和克服各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思想和做法;另一方面则可以通过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当前的生态状况,找准理论宣传与现实生活的结合点,把逻辑力量和情感力量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多层次、立体式的环境教育宣传和普及网络,引导、团结和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自觉投身于保护环境的实践中,为构建和谐生态而努力奋斗。

2.2 主导生态舆论。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思想政治工作的宣传解释功能还必须为和谐生态的建设提供正确的舆论指向和良好的舆论氛围。充分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其一,可以让广大人民群众深入了解和谐生态的内涵、特征、原则、主要任务及其意义,把人们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其二,可以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我们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取得的成就和主流风貌,以激励和增强全党和全国人民解决好环境问题,构建和谐生态的奋斗精神、决心和信心;其三,可以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党和政府为解决生态问题所制定的各项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取得的工作成效,最大限度地统一人们的认知和行动。还可以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价值观,畅通社情民意对生态问题的反映渠道,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

2.3 教化生态道德。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促进教育对象形成符合特定时代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需要的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品质。针对目前还存在的不合时宜的人类中心主义,建立和倡导一种新的、科学的环境价值观和生态文明,已经成为思想政治工作不可推卸的时代任务。思想政治工作,尤其是宣传解释可以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着眼,引导人们树立人、自然及社会相统一、相协调的自然观,热爱和尊重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树立全新的环境价值观,从而引导人们从强调天人对抗,转而关注生态平衡,人与自然的和睦相处。还可以通过宣传环境生态知识,从培养人们对自然的敬畏情感,规范人与自然的交往行为入手,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调节人与自然关系方面的协调、规范作用,促成人们的理性的生态道德。

2.4 锻造生态文化。生态文化是指人类在实践活动中保护生态环境、追求生态平衡的一切活动和成果,也包括人们在与自然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2]。要建设和谐生态,就必须高度重视深深熔铸在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之中的文化力量,这要求我们充分发挥文化对人的灵魂的锻造功能。为此,要充分发挥政治思想工作的宣传解释功能,既要继承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中珍惜环境、节约资源的传统,又要大力弘扬和谐生态的时代精神,既要立足本国,靠自己的力量解决环境生态问题,又要大胆吸收国外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和保护生态的优秀文化成果,使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交融,按照“人与自然和谐”的价值观,不断推进和谐生态文化的生成和发展,并且根植于人们的精神领域,指导人们保护环境的实践活动。

3.和谐生态建设进程中释放宣传解释功能的路径选择

创新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生机和活力之源。在建设和谐生态进程中,宣传解释工作要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就必须把改进创新作为常抓不懈的主题,作为永无止境的追求,始终做到与时俱进,保持旺盛的生机与活力。要提高环境宣传工作效能,就必须进一步在和谐生态思想的宣传内容、对象、渠道和队伍素质上有所创新和提高,形成合理有效的体制机制,逐步走上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不断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3.1 丰富和谐生态宣传内容。

将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内容渗入到思想政治工作领域,是在建设和谐生态进程中,思想政治工作的宣传解释功能得以释放的基础。回顾我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她往往把目光集中人本身以及人与集体、社会的关系上,很少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纳入视野,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我们党当时特殊的历史背景和要求。其实,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宣传解释的具体内容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恰恰相反,她总是有着强烈的政治敏锐性和时代感。在周围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必然要将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建设和谐生态渗入宣传解释的内容。宣传解释要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着眼,引导人们树立保护环境的生态意识和和谐生态观念。首先,要通过电影、电视、图书、期刊和报纸等舆论工具突出宣传我国生态环境严重恶化、自然资源相对短缺的现状,唤起人们对保护生态环境重要性的认识。使人们树立资源有限,提倡节水节能、降耗的资源观;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保护人类自己的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观。同时要及时向人民通报环境质量状况和面临的环境形势,增强人们对环境保护的紧迫感和危机感。此外还要通过宣传解释生态学知识以及党和政府有关保护环境的政策法规,逐步引导人们形成符合绿色文明的生活习惯、消费观念、环境道德观念和环境法制观念。

3.2 拓展和谐生态宣传对象。

保护环境不仅是党和政府的职责,也是每一个公民、每一个企业和单位的职责。因此,必须拓展和谐生态宣传教育工作的对象,既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加大和谐生态思想的宣传解释力度,也要有所针对性地对某些特殊群体重点做好思想教育工作:一是做好决策者和领导干部的环境宣传工作。领导干部手里掌握着大量的执政资源,其决策思想和生态保护意识直接影响到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要通过各种舆论工具宣传我国的环境状况和可持续发展观,使他们树立起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近期利益服从长远利益的统筹兼顾的大局观念。要充分发挥党校的优势,利用党校课堂对领导干部进行系统的,而不是零碎的生态环境保护教育,设置生态环境保护课程,系统地学习生态与环保理论、生态环境国情、省区情及有关法律法规,使他们确立牢固的环境决策观、正确的政绩观和长远的发展观,提高他们对环境与发展的综合决策能力。二是做好青少年学生的环境宣传工作。青少年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和完善时期,也是生态道德意识的形成、生态道德行为的养成时期。要将环境宣传教育渗透到学科教育之中,培养他们对生态环境的认识能力、判断能力、积极保护生态环境能力及有效地参与治理环境问题的能力。三是做好企业家的环境宣传工作。企业家的生态意识强弱对解决我国环境问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要加大对他们的环境宣传力度,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污染防治水平,要多宣传国内外先进的环保技术,采用公益广告、宣传电影、展览画报或专题等多种方式,让生态意识渗入到企业的生产和管理中的每个环节。

3.3 扩充和谐生态宣传渠道。

新闻媒体(包括广播、电视、报纸等),是我国进行思想政治宣传的主要平台,也是党政意图传递到社会公众的基本渠道。所以必须在建设和谐生态的进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它们在生态和谐方面的宣传解释功能。但是仅仅依靠这些传统媒体是与当前的信息社会不相称的。互联网和新兴传播媒介的发展为和谐生态的宣传教育提供了现代化手段,拓展了空间和渠道。对和谐生态的宣传,要由过去自上而下的灌输转变为重在对信息作出令人心服的分析和解释,借助多种渠道,采用多种形式做好环境宣传工作,提高时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要积极发挥新闻媒体、互联网、新兴媒介、学校教育、公益广告以及社会组织等多种宣传渠道的作用,推行宣传渠道多元化建设,让受众从不同角度去认识环境和生态问题,判断是非,并最终形成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普遍社会心理。要适应新社会组织大量涌现的新特点,既立足农村、企业、机关、部队和学校等现有宣传工作体系,又积极探索建立新的工作网络,充分发挥社区和群众团体、行业组织的作用,把宣传工作融入到行政管理之中,推动社会各方面都来做和谐生态思想宣传工作。

3.4 提高和谐生态宣传队伍素质。

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归根到底要靠人、靠队伍。当前,许多思想政治宣传者素质不高,知识结构不合理,特别是缺乏深厚的政治领悟力,必须进一步提高宣传者的政治素质,增强他们对党关于建设和谐生态的基本方针、政策、纲领、主张、意图、策略及其理论和实践根据的深入理解。这是从宣传主体途径增强宣传效果的基础和前提。同时,还有相当一部分不懂政策、不懂宣传理论、不懂宣传技巧和生态科学知识的人员进入了宣传队伍,给和谐生态宣传真正效果的获得形成了内在障碍。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宣传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和谐生态宣传队伍。一是要培养宣传思想工作者的“知识恐慌”、“本领恐慌”的危机意识,促使他们既要努力学习宣传理论,又要认真学习生态科学知识,不断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理论素养、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二是要改进和谐生态宣传工作作风,深入群众,面向基层,调查研究,大力倡导重实际、摸实情、说实话、办实事,求真务实地做好和谐生态宣传解释工作。三是要加大对和谐生态宣传队伍的培养力度,特别要加强他们在思想理论、职业精神、业务能力等方面的培训,努力使环境宣传战线的同志真正成为生态思想的引领者和生态舆论的引导者,为推进和谐生态建设贡献聪明才智。

参考文献

[1] 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的精神,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上一篇:大学生低碳创业点子下一篇:直播课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