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探索(共9篇)
浅谈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探索 篇1
浅析农村中学德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阿瓦提县第五中学 王新龙
自参加工作以来,本人在农村中学从事教育工作近20余年,主要负责学校的德育和学校的教学工作,与学生交往比较密切,在工作、生活过程中我经常看到一些学生缺乏一些社会公德的基本底线,不讲文明,没有礼貌,个人自我约束力较低的现象屡见不鲜。加之社会上的一些消极的因素、各种不利媒体的冲击也冲淡了学生的理想信念,重利轻义,待人冷漠,缺乏真情和爱心,对集体的事漠不关心,处处以自我为中心,贪图享乐,不思进取,缺乏社会责任感等等。面对这种种问题,无一不令人忧虑。作为学校管理者的期望与现实产生较大偏差,说明我们目前的德育工作确实存在着低效的现状。
为探究当前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规律,作为学校管理者要把德育理念、德育活动和德育科研相结合起来,才能有效的搞清楚当下中小学德育工作新的特点、形式、方法、手段等。现把本人的几点思考汇总如下,与广大教育工作者分享。
一、德育工作实效低、边缘化的原因
1、认识上的误区是导致德育工作实效低的重要原因。往往人们一谈到学校教育就狭义的认为只是对学生进行文化素质的教育,很多时候忽视了教育中最关键,最重要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即如何做人,做什么样的人的教育。加之在现有的多渠道获取大量信息和教育制度下,家长的期盼、教师的考试成绩的过度追求往往忽视了学校德育的核心地位。
2、学校办学位置的偏僻性使得学校德育工作边缘化。我们常说课堂教学是德育工作渗透的主渠道,事实上作为教师往往并没有有效承担起对学生进行德育的责任,而是重视传授知识,忽视德育功能。加之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薄弱、外来人员的复杂性,德育成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特点。
3、学校德育内容缺乏针对性。现行的学校德育教育中学生总处于被动地位,学什么,怎样学,甚至为什么学都由老师决定,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加之初中学生的独立意识、自我意识比较差,基本上是被“教师”牵着鼻子走,这里又涉及到教师的重要性了。
4、德育工作时常忽略了学生的行为训练。一说德育工作就是政教处、团委、班主任的事情,而事实上每一位教职员工都应该是学生的德育工作的实践者。因而在具体操作中我们经常把越来越多的德育工作放在课堂,特别是思想品德课堂上。这样的灌输道德准则多,细、实忽略了学生的行为训练,照本宣科、乏味、不能让大多数学生接受。因而学生的实践活动很多时候得不到体现。
5、评价体系的偏差也是制约德育工作发展的一重大因素。在升学考试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学校在衡量教学质量及教师工作时总是以学生分数的高低作为重要依据,此时,德育工作似乎永远是可有可无的软任务,德育的考核也成为了一项棘手的山芋。学生也不能在德育活动中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也不能从活动中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能做。
二、加强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实践探索
1、学校加强德育工作就是要看到德育工作实际效果,就是要通过有效的德育工作,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特别是在行为上的全面提高。在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过程中,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不能把德育工作看成是一气呵成的而应有长远的目光去看待,不能急功近利,追求“立竿见影”。二是既要抓好日常行为规范的训练和督查、德育常规管理,又要抓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评价机制。三是正确处理好教师的主体性与学生主体性的关系,教师是德育过程实施的主体,即要抓好老师的主体性,又要把握好学生的主动性。
2、德育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整合教育,我们不能一味的把学生造就成听话的“奴隶”。内塑品质,外塑行为,是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实效的一条重要途径。在实际中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分阶段确立主题,以班或年级开展德育活动,比如我校确立:初一养成习惯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初二进行行为教育+独立意识教育,初三开展思想教育+价值观教育。所有活动围绕这个主题,深入开展,就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3、提高学校德育工作实效要重疏轻堵。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我认为:学校德育不能只重管,不重育,只重堵,不重疏,必须以思想疏导为主,配以针对性的德育活动即行为教育以提高学生整体德育素质。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结合学生年龄特征,我认为:经常开展“国旗下的讲话,先进事迹报告,演讲比赛、座谈会、主题班会课按劳取酬等一系列活动,勤开展、勤总结,通过行为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开展德育工作。只有通过丰富多彩活动才能培养发展学生真正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形成和发展他们的团结协作及集体思想,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评价。
4、加强身边榜样示范作用。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载体,在教学中,我经常把我校身边的人和事结合起来,利用身边的事物更能有效的让学生“服”,我们每期都在全校开展“优秀学生,团员、三好学生”等评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训练德育行为,锻炼德育意志。进而找出这些同学的发光点,让同学们在自己周围学榜样,找不足。做到从知开始,到行结束。通过榜样示范极大地影响学生。
总之,当前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思路,笔者认为就是把德育理念、德育活动和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起来,只要我们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坚持下去,做到循序渐进、一步一个台阶就一定会把学校的德育工作提上一个新高度。
新疆阿瓦提县第五中学推荐论文
浅析农村中学德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阿瓦提县第五中学
王新龙
浅谈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探索 篇2
一、透视学校德育“水下冰山”
(一) 德育形势“风不平”“浪不静”
1. 社会天空“乌云”多。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带来了新旧体制的转换和社会生活的更新, 同时也产生了道德价值的多元取向和良莠不齐的社会文化, 它们潜移默化地侵蚀着青少年的身心, 特别是在政府管理和媒体监管相对薄弱的农村学校, 这种情况更加令人堪忧。可以说很多时候农村的社会文化处于失控失管状态, 这对学校道德建设造成一定的干扰。
2. 学校净土“想说爱你不容易”。
在农村家长们仍然把升学率作为衡量学校质量优劣的最重要依据, “升学率”是家长及社会对学校的主要评价。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中, 作为社会中的农村中小学, 无论是普通教师还是学校领导, 在社会压力和功利主义的驱使下, 不得不为了学校的所谓“声誉”和压倒一切的“成绩”而有意无意地放弃德育或把德育置于实际上的次要地位。
3. 家庭“风烟”不时起。
农村文化落后, 农村家庭教育问题诸多, 如农村家长文化素质较低, 教育方法往往滞后, 许多家长很难做到“身教言教”, 有的甚至自己就身染恶习, 或者家庭矛盾不断。如今更有许多家长外出务工, 而留守在家的隔代家长往往过分溺爱孙子孙女等。这些都严重地影响着青少年心理的健康成长。
4.“德育让位”的现象成为公开的秘密。
在农村中小学, 几乎每个教师都认为, 应当重视德育, 不过自己应主要抓好所任教科目的教育教学工作, 力争使学生考取重点高中。理由是学生品德问题可以弥补, 但若中考落榜, 则是无法弥补。因此, 德育工作几乎处于相互推诿的境地, 德育工作处于实际上的附属地位, “德育为首”几乎成为一句空话, 德育效果当然也就可想而知了, 常常在出现了非抓不可的德育问题时才应付地抓一抓。
5. 实效德育活动“难觅影踪”。
农村德育活动存在诸多问题, 如德育内容成人化, 学生在接受这样的道德教育时, 常会产生对抗心理, 德育活动实效性差。德育方式方法简单化, 农村中小学的德育工作中普遍存在着批评、训斥、惩罚等方式方法简单化的德育教育, 德育效果难尽人意。德育活动盲目求新求变, 抛弃传统, 忽视本土德育资源的利用和开发。为了所谓的“安全问题”, 常将具有农村传统的德育活动都取消了。
二、积极引领, 给力学校德育
(一) 多方合作——“水下冰山”暗礁不再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辅相成。学校教育是德育的主导力量, 社会教育是学校德育的外部环境, 家庭教育则是德育的重要力量。当地乡镇党政、村委会应切实承担相关责任, 构筑良好的德育大环境;学校应当采取积极的措施, 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作用, 让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合力, 帮助学生抵制各种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袭,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家长应增强社会责任感, 多与学校联系, 步调一致形成合力。
(二) 有效德育方法, 营造和谐氛围
教育者应细致研究中小学生心理, 把握并遵循中小学生德育规律, 讲究德育方法的艺术性和科学性, 优化德育过程。从当前农村中小学的实际情况来说, 在采取有效德育活动时应注意:采取说服教育要找准劝说的切入点, 同时因势利导, 循循善诱, 让学生口服心服。教育方法应坚持以表扬为主, 慎用批评和处罚。在面对违规的学生, 教育者要用关心和信任等等引导其认识错误和改正错误, 坚决反对“反道德行为”等等。
师生间相互尊重, 相互帮助, 形成和谐的氛围, 也会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 德育工作也要因材施教, 把握每个学生思想动态的基本走向, 以感情为载体, 寓教于情, 情理共融。这样的学校德育工作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 活动让德育魅力回归
在农村中小学进行德育活动时, 要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愿望出发, 立足农村创特色, 开发校本课程, 增加乡规民约和乡情等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孝敬父母、立志成才等等的情感。大力开展具有农村传统的德育活动, 如春秋时节组织远足登山, 祭扫烈士墓, 农忙时节参加力所能及的田间劳动, 组织参观调查访谈旅游等等,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 让学生通过活动接受德育教育, 受到感染熏陶。
活动是德育的灵魂。教育者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活动, 在活动过程中把社会的道德规范内化为个体的道德行为, 形成良好的品德。
参考文献
[1]孙瑞卿.谈谈农村德育教育之现状[J].散文选刊, 2011.
[2]贺小军.扎实搞好农村德育工作[J].陕西教育, 2009.
浅谈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探索 篇3
一、小学德育工作的意义
小学阶段是学生性格形成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思维与各项能力发展的基础阶段。小学生的想法简单,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他们的品德正在逐步由低级迈向高级,处于一种重要的“质”的变化中。在这个阶段,如果教师能对其进行正确的、有效的引导,学生就能够向着正确的、健康的方向发展,产生好的“质变”。相反,如果教师对其不闻不问,或是进行了不当的教育,学生就有可能发展到不良的方向,甚至由此步入歧途。小学生的精神面貌与道德素质是我国民族精神的一种体现,也代表了我国的未来。在这个竞争极其激烈的时代,为了不在民族素质方面落于人后,我们必须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因此,德育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奠基意义。
二、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现状
(一)教师和领导对于德育工作认识不足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学校的教师和领导仍保持着“重智育轻德育”的想法,他们没能认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随之也就无法对德育工作产生很大的热情和工作的动力,这种消极应付的状态不仅效率极低,对学生也没有任何吸引力。
(二)没有持续的规划,只是在短期内进行
有的学校实施德育工作没有规划,也没有持续性,遇到某个问题了就开设几次德育课,完成目标后就彻底放松,不再重视德育教育。
(三)表面形式严重
有些地方的教育部门对于德育工作的调控功能只体现在开会、评比上,给学校发一堆文件,经常性地举办一些活动,活动完毕后由德育教师上交总结,教育部门装订、封存后就完事了,从不关注活动开展的过程,即使没有开展,只要交上来材料即可。农村小学编制内人员本来就很紧缺,为了应付这些活动,学校疲于应付,只能做一些表面文章,在形式上过得去就行。这种做法不仅带来教育、教学资源的浪费,还削弱了德育的有效性,使德育教育无法长久地开设下去,所带来的恶劣后果是无法估计的。
(四)没有完整的德育队伍
在有些学校没有专门的德育教师,都是由班主任兼任。班主任的教学任务比较繁重,再加上家庭的负担,他们的体力匮乏,精力有限,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心对学生展开细致的品德教育。有的教师不能将德育教学融入学科之中,认为那是班主任的事,当学生出现问题时就向班主任抱怨。这样就使班主任“费力不讨好”,丧失信心,对德育工作也就更加丧失耐心了。
(五)德育内容不能与实际相结合
有些学校德育课的设置不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很好地融合到一起,当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出现问题时,无法在德育学习中找到好的解决方法。而且,在课堂上教师教育学生要助人为乐、谦虚礼让,但是目睹了社会上的一些坏现象,如公交抢座、胡乱插队等,学生就会困惑、不解。并且,有的教师没有上进心,他们的思想紊乱,知识薄弱,观念陈旧,在实施德育教育时就没有足够的说服力,也无法使学生受到感染。
三、提高农村小学德育有效性的方法
(一)明确德育工作的内涵
对于目前教育界的动态和发展,以及形式上的变化,教师要有一个清楚的了解,明确如今进行德育教育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学校教育的关键是教师,只有教师从思想认识上明确德育的紧迫性,才能为社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都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不仅要将教学这个本业做好,还要注重学生的品德教学。所谓教书育人,教师为人师表,自己首先要明确德育工作的内涵,在正确的思想的指导下展开教学活动。
(二)改变过时的评价方法
为了让德育工作有一个更好的评价机制,我们必须改变以往那种过时的评价方法,建立一种科学的、正规的、与时俱进的评价机制,对于教师的考评工作也不再是单纯地依靠学生的分数来评定的,而是要将教师的政治理论水平和师德、教学效果等综合起来评断。在以往的教师评价中,多数都是教师单独评议,这样做的缺点就是不全面、不深刻。我们可以将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以及家长对学生的评价纳入评价系统中,并逐渐缩短评价的时间,实现评价的优质、高效。
(三)校内外相结合,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
认真组织好社会实践活动,把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加强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确定相应的基本时间,并把实践活动作为期末考评的依据之一,让学生走出校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四)与家长加强沟通和联系
为避免5+2=0的现象出现,学校应加强与家庭的联系,通过家访活动,让学校德育走入家庭。学校发动教师定期进行家访活动,使学校的德育要求为学生家长所了解。有家长督促,学校检查,促进了学生自治、自理能力的提供,同时充分发挥家长的特长,让学生在不同的家庭学会交往与合作,开阔视野,锻炼能力。
(五)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我们要让学生爱祖国,爱社会主义,首先要爱家乡,爱学校,让他们从小事做起。教师要引导学生共同为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出力。创设优美的校园环境,让学校内的一草一木都成为教育的阵地,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熏陶,提高素质。
总之,农村学校的德育工作是一项艰巨的工程,任重而道远。学校要矢志不渝地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不断提高德育工作者的素质,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网络,与时俱进,坚持素质教育的方向,通过各种途径和灵活多样的形式,围绕教学这个中心开展德育工作,农村学校的德育工作就会进入一个新阶段。德育的内容才会转化为学生终身受益的良好品质,才会以成人促成才。
2014年白银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提高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的实效性》(课题批号BY[2014]G060)的研究成果)。
浅谈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探索 篇4
摘 要: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由于应试教学理念以及所在地经济条件的制约,导致美术课堂教学效率不高。而课堂教学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是实现美术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提高能力、提升美术素养的主要手段,课堂效率对美术课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美术兴趣的培养有直接关系。因此,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学生美术素养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农村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
在农村中小学的美术教学中,美术课会因以下一些因素不能充分地体现出它的教学有效性:一是美术课不受学校、学生、家长重视,缺乏必要的学习用具,部分农村学校领导认为美术没有严格的考试,没有细致的考评标准,是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所以学校不愿投资,购买美术教学设备;家长们认为美术对孩子们考大学帮助不大,不愿投资;二是美术课在教育教学评价上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如一些学校对美术课的工作量是语文、数学等主要学科工作量的30%,美术教师在职称评聘、评优选先等方面的待遇都低于其他主科教师;三是美术作为循环使用教材,往届学生使用后破损现象严重,上级只按比例配备教材,造成教材不齐,无法确保美术课的正常开设,更谈不上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四是美术教材一些内容与农村学生生活实际相隔甚远,学生没有亲身体验,无法完成有生命力的作品;五是非专业教师教美术课。然而,不管什么原因,作为一名农村美术教师,如何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我在美术教学工作中的一些想法、做法和各位老师交流一下。
一、教学管理、教学理念的转变
农村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教学思想落后,学校领导、教师教学认识不足,没有认识到美术课在中小学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性,没有充分认识到美术教育对中小学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的重要意义。
二、灵活运用教材
对教材内容,我能用的就运用好,能改的就改好,用不了、改不了的就换掉。有些课本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隔甚远,我们应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走出课堂,将生活与美术结合起来,利用本地资源优势,结合民俗民风,因地制宜开发利用民族民间乡土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在熟悉的氛围、熟悉的生活环境、熟悉的事物中,充分感受民族精神,了解民族文化,增强热爱家乡的情感。比如,八年级《移步换景别有洞天》一课可以拍摄家乡的凉州植物园夏秋两季的图片让学生体会;比如,可以利用粮食、谷物、树叶、碎布做粘贴画;如在讲《平面设计的盛宴》时,可把它与标志设计、民族服饰上的图案、家中的沙发靠垫图案、床单上的图案等有机地联系起来讲解。
三、上课“形式”要为课堂“内容”服务
“形式”是指教学构思、手段、方式、方法、流程以及活动设置等,“内容”是指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处理好“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的教学侧重点。比如素描课重点在于线条、构图、造型、明暗,让学生练习线条就尤为重要;水彩画重点让学生感受色彩的美丽,让学生学习色彩的搭配就尤为重要;同时,“形式”的选择应考虑发挥最大效果,即采取哪种“形式”对于解决“内容”更有效,比如中国画重点是意境的体现,让学生体会情景交融就尤为重要。“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欣赏课要多看、多感受;素描课要多画、多练习;设计课要多联想、多创新。教学“形式”很多,但一堂课不能面面俱到,也不能说哪种形式就一定最好,不同的“内容”应选择不同的“形式”,“形式”应为“内容”服务。
四、学练结合,分层教学
在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学练结合,分层教学。对于基础好的,悟性高的同学,要培养他们学会创新和求异;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要让他们学会在不断模仿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添加,从中感受作品的构思、图;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则要让他们学会临摹或模仿,从临摹中观察作品的构图、线条、色彩。确定与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可能性相协调的分层递进教学目标,实施分层递进教学,教学效率即可大幅度提高。
五、对学生适时适度进行评价
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的评价建议中提到:“美术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在课堂上,要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需求,从全方位、多角度,以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让学生明白怎样做最好,哪种方法可行,充分肯定他们所取得的点滴进步,激发他们的自信心;美术作业评价属于静态的对于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在评价学生的作业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作出积极评价,要清楚学生的心理,看见微小的闪光之处都应及时鼓励表扬,要多给予学生建设性的意见,在评价时,应以肯定、表扬为主导,少做批评或否定,学生在完成作业之后,其劳动成果得到肯定和表扬后,都会表现出兴奋的心情,学习积极性会更加提高。即使真有问题,也应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方向,要清晰有序、重点突出,针对性应强,让学生知道错在哪里,怎么去改,不能模棱两可,否则学生不知道该怎么取舍。
不管怎样,教师应以良好的精神和满腔的热忱,对孩子课堂表现或是绘画作品进行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摸摸头的激励、拍拍背的赞许,都会影响到他们对这位老师或是这门课的喜爱程度,或许也可能会影响他们的一生。
参考文献:
浅谈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探索 篇5
如今的社会都是一个高效的社会,凡事都讲究效率。我们的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也不例外。一节课35分钟如何让学生能在短暂的时间里最大限度的学到应该学到的知识,就是我们现在所讨论的有效课堂教学。为了提高我镇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的质量,我镇举行了“有效杯”小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比赛。通过活动中我发现部分转岗的小学英语教师能够很好的处理课堂中老师与学生的关系,适应新课程的的要求。但是在很多英语教师在教学活动与教学设计水平课堂教学活动中都存在着许多不足。在我们这一次的课堂教学比赛中就发现有很多的老师在授课过程中根本没办法把握住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小学生们对于知识的接收也基本依靠单调的“填鸭式”教学,往往收效甚微。有效的课堂教学在英语教学要求是:学生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同时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这一次的听课,我认为要更好的提高我们这些农村的小学英语课堂的教学活动与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一、明确教学活动与教学设计的的概念。教学活动是为在教学中达到某一具体的学习目标而设计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以及师生与课本知识之间的某种互动。课堂教学活动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 我们在设置教学目标时,可以有目的地选择最有效的活动。设计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在课堂中实施“任务型”教学模式。首先我们在备课时要明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任务型”教学环节。一节完整的英语课堂有以下环节:(我们叫五步教学法):Warm-up 热身运动;Presentation 呈现部分Drills, dialoge 重点句型、对话(单词)Practice 操练部分、Consolidation 巩固部分。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语言学习中的任务是指一项以意义为中心的活动,学习者使用目的语进行理解、操作、输出或互动。任务活动所谋求的效果不是一种机械的语言训练。简而言之,任务是与人们日常生活的语言活动相似,具有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可能性;任务是学习者理解、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课堂活动;任务应该有一个成果。
二、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做好教学设计。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
(一)依据和结合教材,设计符合学生的任务活动。
对于教材的使用我们应当遵循“源于教材、尊重教材、高于教材”的原则。课本为我们提供了一套系统的科学的教学依据,但是课本不应该是语言教学的唯一。我们应当善于以教材为核心,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对语言材料进行丰富和拓展。此外,我们还应当注
意全面了解和把握教材,丰富教材,综合、系统运用教材中的新旧知识,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以我在《新标准英语》第二册Module9Unit2 She goes to school by bike.的教学设计为例,在这节课的语言输出环节,我安排了一项任务型的语言教学活动。在这项活动中,我将新旧知识巧妙结合,语言在运用中升华和巩固。具体的活动设计是这样的:学生们以本节课中学习的各种形状为基础,给学生介绍自己的亲人是如何出行的。例如:This my mother.She goes to work by bike.等等。并将本课中有关交通工具的教学内容与过去学过的一些简单人称代词、表示颜色的词汇以及表示喜好的表达法相结合。对于三年级的孩子们来说,这是一项富有挑战性又是他们力所能及的活动。它帮助学生重新整合已有的知识体系,为学生提供了综合运用语言的机会。
(二)明确要使用和操练的目的语,设计符合学生的任务活动。
每一节课的教学都会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任务型语言活动的设计也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它应当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突出语言操练的重点,而不是松散随意、毫无控制的一盘散沙。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能只盲目地追求设计的新颖,还必须明确要求学生掌握的目的语,并依据目的语,设计出相应的语言教学活动。在听课中我发现对《新标准英语》第一册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for Sports Day?中的运动会调查活动,很多老师也设计这样的调查报告,即让孩子们可以通过询问,将同学的名字填入相应的运动栏目中。交流的欲望是语言交流的前提和动力。本项活动将语言要求提高到句子实际运用的高度,在询问同学们将要参加的运动项目时,也是将我们的本节课的重点句子来重复运用。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for Sports Day?这个句子也正是本节课新授的重点句型。这项活动正是针对这个句子的操练来设计的。从而使任务更具有生活的实际意义。但是老师在开展这项活动的时候没有给学生一个示范与反馈的时间,学生做了但是没有激情,学生在询问过程中并不是满怀期待的去完成调查,这样的活动设计就达不到我们预期的效果了。
(三)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与结合语言的难易要求,设计不同层次的活动。新课程标准提出语言教学应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语言的成熟代表着一个人的进步与成长。教学中,我发现有些老师也能结合孩子们生活实际的任务型活动,效果较好。如在去年的基本功大赛中有为老师在教学如何发电子邮件时她利用课件将发送的过程以课件呈现,学生易学,并给学生到电脑前进行实际操作,学生的兴致很高,教学效果较好。这个话题离孩子们的生活并不遥远。特别是六年级的学生,交流已渗透到他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交流是他们生活中重要而精彩的一部分。由于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面临毕业的六年级学生,是孩子们生活中真实的需要。因此,这项活动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三、明确分工,定好课堂角色,将教学设计实施于课堂的教学活动。再好的设计都只
是成功实施的开始,任务型语言活动的课堂实施更是如此。为了使语言活动井井有条、充分有效地开展,教师首先要确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明确自己在活动中的责任,承担恰当的课堂角色。其实在我们听课的过程中也发现有些老师在设计的时候都是比较好的,但是上完课后都发现自己上的那一节课并没有想像中的好。因为我们在设计活动时只注重活动的趣味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一味地讲求课堂的闹哄哄,而忽视了活动的有效性,从而导致活动流于形式,表里不一。这样不但学生基本能力得不到培养,而且教学任务也难以完成。以下就是我们要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点要求了:
(一)选择恰当的课堂教学环节。
一节课35分钟不可能从头至尾都是一味的输出,必要的输入是要落实好。我们作为转岗的英语教师,在口语方面欠缺,甚至有时候我们的发音并不是标准的。因此我们在单词教学中可以才用语篇教学的模式,给学生充分的静听录音机的朗读,给学生输入正确、地道的英语语音,让学生能从录音机里多学点地道的英语,学生实在不会我们再教单词。并且在具体的语境里给学生来巩固。就像我们经常说的一节课的完整结构应该有:单词教学——句型操练——课文学习——语境运用。具体学生的具体学情,英语课堂的任务型活动主要安排在语言操练(语言输出)的环节,从而取代传统的机械操练。表演式的语言输出。语言的最终目的是实际运用和交流,任务型的活动正是帮助学生通过实践达到语言掌握的最佳境界。
(二)给学生一定的表现空间。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它的作用就是用于交际。语言是一个人思维的表达,是人与人之间思维的碰撞与交流,我们应当鼓励孩子们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而不是鹦鹉学舌式的千篇一律。毕竟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个有生命的个体,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与众不同的。在任务型活动的实施中,我们既要给学生提供必要的语言支持,又要为学生提供发挥想象的空间,鼓励孩子们创作与众不同的作品,从而促进学生心智潜能的发展和提高。教学活动中最精彩环节就是这里。它可以代表这节课学生学习的效果,如果学生在这里能将本节课的知识学以致用,那么这节课就是成功了。在我们的听课中就有老师也设计了这样的环节,但是我们发现老师在给学生表演时没有做到放手,包办的太多了。老师很累,但是学生并没有多大的收获
(三)将活动步骤化: 示范---实施---反馈---后续活动
一个好的任务型活动设计要想在课堂实践中有效地开展和实施,教师还必须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实际,将活动步骤化,帮助学生明确活动目的和活动要求,引导学生顺利、有效的参与活动,展开交流。在我们这一次的听课中就发现有部分老师并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也没有做必要的示范,只是口头在那里做一些说明就布置任务给学生,让学生
无从下手,到操练的过程中出现冷场。同时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如果没有必要的示范,学生容易走弯路,浪费本节课的时间。
浅谈如何做好农村小学班主任工作 篇6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骨干力量,是沟通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桥梁。在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要全面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必须加强农村小学班级管理,而农村小学班级管理好坏班主任工作是关键。那么,农村小学班主任该如何开展工作,才能使教育教学工作与时俱进、正规化、系统化呢?下面,我就怎样做好一名农村小学的班主任谈一谈我自己的看法:
一、全面了解学生,有的放矢管理
现在农村的小学生大多是留守儿童,还有部分学生是单亲家庭。很多家长外出打工,孩子一般由爷爷奶奶带,有的长期娇惯,导致他们受不得半点委屈,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关心别人、尊重别人的良好品质;有的放任自流,养成了一些坏习气,如生活不能自理,缺乏自觉性,学习马虎、纪律松散、性格孤僻等。加上农村家庭居住零散,很多学生离学校较远,这也给班主任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班主任只有从实际出发,通过多重渠道、多种方式全面了解学生,做到心中有数,管理起来才能有的放矢。
二、用心关爱学生,平等民主地对待学生
冰心说“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基础和前提,爱是教育的根本。孩子天生是要被关爱,被呵护的。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班主任就应努力当好一个有爱心的班主任,用心关爱每一位学生。班主任平时要善于接近学生,体贴和关心学生,多和他们聊天,做游戏,了解、尊重他们内心的想法,解决他们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让学生感到老师无私的爱和深切的关怀,感到班主任是最信任的人,是有话最可倾诉的人。这样,班主任和学生的思想就沟通了。学生把班主任当朋友,构建了和谐师生关系,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班主任不仅要用心关爱学生,而且要平等民主地对待学生。前苏联的一位教育学家曾说:“漂亮的孩子人人都爱,爱不漂亮的孩子才是教师真正的爱。”做老师的就应该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学生享受到平等的权利。平等地对待学生就要承认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力。因为作为几岁的小学生,正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我们谁也无法预测他的将来,所以当学生犯错误批评他的时候,不宜过早地给学生下结论,用过激的语言训斥学生。当然 “你不可救药了!”“你是天生的笨蛋!” “你这个笨猪!”等等这些严重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的话是更不应该说的。特别是农村的孩子,也许在家,因为各种原因并没有得到父母的公平对待,特别是一些特殊的家庭(比如父母长年在外打工、单亲家庭等)的子女,如果在班上能得到班主任老师的平等对待和关爱,那么他在学习上一定会更加倍的努力,在班级管理中更能充当老师的助手。
三、组建一支高效率、充满活力的班干部队伍。
一个班级能否团结友爱、奋发向上,全靠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班干部集体的带领。班干部是团结同学共同进步、贯彻执行学校和班主任工作意图的桥梁和榜样。因此,班干部队伍的组建不能仅仅作为一种形式存在,班主任必须精心培养。我在组建班委会时,广泛听取学生意见,运用民主投票方式,由学生自己选心目中的班干,这样选出的班干部有一定的威信,同学们信任,有号召力,班干部做起来也积极,我还经常对班干部进行教育和培养,鼓励他们大胆工作,严格要求自己,要求他们先管好自己,以身作则,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并明确分工,分层管理,班长管班干,学习委员管组长,组长管组员,做到“人人管别人,个个被人管,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四、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要形成优秀的班集体,并不是靠几个干部和几个尖子生就可以的,还必须把全班学生调动起来。只有全班学生都养成良好行为规范,才有良好的班风。因此,我在班里建立奖励制度,从学生的每天作业情况,纪律情况到学生的家庭表现都作了管理,且奖励制度宽松,基本上全班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奖励,从而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人人都不甘落后,全班没有一个学生欠交作业,且大部分书写工整,认真完成;课堂上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气氛十分活跃;课间,学生能做有益的游戏,不追逐打闹,形成遵守纪律、团结友爱的好风气。
为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自己是班的一份子,我平时非常注意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思想教育,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树立“人人都是集体的主人”、“人人要为集体负责”的意识,使每个学生都能够自觉地关心集体,热爱集体,把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同集体荣誉联系起来,使学生自觉地把自己融进集体之中。我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班集体的管理,如要举行一些活动,班上要实行一项新的管理制度等,我都会在班上向学生宣布,并征求他们的意见,不管是谁提的建议,只要是好的就采纳,从而提高学生的集体观念,让学生明白到只要自己努力一分,出一点力,就是为班集体争一分光。另外,我还让学生每两个人为一组,轮流当值日生管理全班同学一天里的学习和纪律,并每周评选出优秀值日生和最守纪律的同学给予奖励。这项管理制度的实行,连平时纪律最差的学生也严格要求自己了,因为他也有机会当一次“小班长”管理同学。
平时还多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如学雷锋做好事、争当“爱护环境小标兵”、讲故事比赛、古诗背诵会、组织体育竞赛等等,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班集体的存在、欢乐和温暖。这样,当学生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联系在一起时,集体荣誉就像一条无形的精神纽带把全体学生连结起来,在“为集体争光”的心理驱动下,班集体的凝聚力也就更加巩固、稳定和持久,这就为培养良好班风奠定牢固的思想基础
五、家校联系,形成教育合力
1、多做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
现在很多学生的家长长年在外打工,农村农活较多,学生的父母在家较忙,因为学生成绩较差,不好意思与老师交流,家长对学校的印象是,教师对学生的关心不够,很多家长对学校的具体情况并不是很了解,在一些时候容易对学校和老师产生一定的误解等。基于以上的原因,为了作好班主作工作,我经常去家访,通过家访一是加深老师和学生、家长的感情,拉近学校和家庭的距离。其实很多学生的家长都是很欢迎老师到自己的家里来的,并会觉得这是老师对自己学生的信任和关心,并且通过双方的沟通,能够使学生在校的情况很直接的让家长知道;学生在家的表现,老师也能更清楚,这就有利于学校家庭更好的教育学生健康的成长。二是通过对学生家庭教育的了解,可以更容易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特别是那些性格迥异,古怪,或者倔强的孩子,时常做出让老师特别头疼的事来,如果多做家访,我想作为班主任老师一定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的。这样也让我们老师在处理问题时,少了很多的麻烦。
2、家长到校,了解学校教育情况
现在很多农村学生都属于留守学生,爷爷奶奶或公公婆婆教育方式较落后。因此,为了提高家庭教育质量,我校举办了家长学校,向家长讲授一些正确的教育方法,我还经常请家长到班上听课,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请家长参加班队活动,增进学生与家长、教师之间的情感,从而形成家校教育合力。
浅谈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探索 篇7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问题,已经成为教师和学生家长高度关注的话题[1]. 激发兴趣无论对教师的教还是对学生的学都是一个很好的策略,
1.增强学习快感,培养直接兴趣
( 1) 多表扬,少批评. 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优点. 有些家长开口闭口就是“这么简单都不会,光知道玩”,本是恨铁不成钢,却不知好钢已在批评中钝化了,日久天长孩子总觉得自已很差,总有错,在学习中有压抑感,于是厌恶学习. 如果孩子是真的做错了,当然也要给予批评,让孩子明白大人为什么要批评他,让他明白道理.
( 2) 使孩子一开始就有成功的体验. 成人要尽可能使孩子掌握好知识,一开始就让孩子学懂,这样既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又使他体验了学习的快乐.
2.明确学习目的,培养间接兴趣
学习目的的教育应该联系孩子的思想和实际,坚持耐心细致的正面教育,通过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事例,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把学习目的与生活目的联系起来,这样才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家长们既要充分利用孩子的直接兴趣,激发其勤奋学习,更要通过学习目的教育来提高孩子的间接兴趣. 兴趣在活动中的动力作用,已为不少心理学家所承认.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需要教师自己的讲解更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这是学生良好学习的关键因素[2]学习的本质属性是自主性.
1.加强直观操作
数学知识具有不同程度的抽象性,为适应学生的思维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指导学生抽象数学知识和原理,就需要为学生提供具体材料,使学生通过具体操作进行大量的感知,建立表象,以此作为抽象数学知识的支柱. 从人的思维发展看,越直观的东 西越容易 接受,也就是思 维发展的 最初阶段———形象思维,所以加强直观操作就是把抽象思维转化成直观形象思维,这样学生学习起来也更容易、更有趣、也便于学生接受新知、掌握新知. 同时学生的自信心也会加强,也会更愿意、 更主动地去学习了.
2.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
精心设计对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起重要作用的问题, 能够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和联想思维能力的发展. 如,在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购物”情境,让学生在这个熟悉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如,让学生在 “分桃子”中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在“摸球游戏”中学习可能性. 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在丰富的问题情境中,建立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使较抽象的数学知识在多样化的、有趣生动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更愿意去探索、去解决. 同时学生还会因为这些熟悉的情境产生亲切感,有利于营造出自主学习的环境.
3.主动质疑
小学生认知过程中会产生认知冲突或疑惑,要主动提出质疑,寻找解决途径和方法.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做到: a、激励学生,引导质疑. 让学生敢想、敢说、敢质疑; b、设问导疑,留给时间. 让学生大胆地提出质疑,适当引导,灵活正确的释疑. 把新的观点、知识同自己原有观点、认识结合在一起,并将其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中,促进知识内化.
三、培养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
教学,学是在教之下学,教是为学而教. 过去,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传授知识上,这样学生被动地接受,不能参加各种智力活动,实践机会少,没有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学生的主体作用受到排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往往落空,这就是数学课上那么多课时,教师花那么大力气而往往收效甚微的根本原因. 所以,我在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也十分重视指导学生掌握数学学习方法,努力教会他们如何学习数学.
数学是打基础的学科,对于思维直观化的小学生来说,学习兴趣至关重要[2]. 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不能在知识的真空里进行,而要与数学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 所以,指导数学学习方法,我往往不是孤立进行,而是与数学知识的传授结合,与思想教育、感情培养结合. 如此才能很好地体现 “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关系.
浅谈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探索 篇8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创新;德育教育;实效性;对策
我市城乡教育差异较为明显,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较为缓慢也较为落后,在教育教学上,教学的思想和观念也比较陈旧,虽然新课改和素质教育已经推行多年,但是在农村小学依然具有浓厚的应试教育色彩。在当前的农村小学教育教学中,重视知识教育,忽略了品德教育,往往农村的孩子成绩较好,但思品的素养和文明习惯却有待提升。素质教育下,农村小学教育应该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思想,落实德育教育,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充分发挥班会的作用,落实德育教育的内容
德育教育工作除了常规的日常教育和课堂渗透教育之外,也需要适当的增加教育教学实践,给小学生的学习注入新鲜的学习内容。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在一些问题的考虑上过于简单,在事情的处理上还没有一定的社会认知性质,更多的时候表现出一定的自私性,为此对他们开展德育教育是非常必要的。班会课作为学生集中学习的时间,如果巧妙的利用班会活动,学生能够集中精力的去学习,一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在班会课开展德育教育的时候,老师要认真的研究学情,依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现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这样才能有效的提升德育教育的实效性。班会课一般都是班主任拿来讲常规教育的,学生比较重视,如果巧妙的利用班会课渗透德育教育,肯定会比其他时间开展德育教育效果要好得多。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利用班会课开展德育教育是非常好的想法,但是在具体的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德育教育,优化教育过程,提升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二、在常规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发挥各科教师的作用
在常规的农村小学德育教育过程中,大多数老师认为这样的教育任务应该是由班主任完成,而非班主任教师就是教给学生知识,这样的分工也得到了部分学校领导和班主任的默认。其实不然,教师的工作就是教书育人,每一位老师既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指导者,也是学生做人的引路人,可以说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要想提升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就必须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在日常的课程教育教学中依据相关教学内容的需要,渗透德育教育,让科任教师动起来,落实新课改和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发挥他们的德育教育作用。实践证明,在农村小学开展德育教育工作,采取纯理论的讲授效果并不是特别的理想,小学生当中很多的人都讨厌说教式的授课,为此,在常规的语文、数学、品德与社会、小学自然、小学英语等课程教学中,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巧妙的设计德育教育,这样学生就能很快的吸收,并转化为行动,这样的德育教学效果就会非常的明显。
三、创造性的利用德育素材,开展德育实践教学活动
在对小学生开展德育教育的时候,除了在日常的常规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之外,还需要教师创造性的利用德育的素材,并且广泛的开展德育实践教学活动,这样才能提升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和有效性。在农村,特别是对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方,小学生对外界和社会资讯的了解很少,这时候教师就要收集有关的德育教育素材。每年我们国家都会推出一些道德学习模范和先进人物,他们的事迹触动人心,这些活生生的例子可以有效的打动学生的内心,让他们产生共鸣,为此教师可以从网络上或者其他的渠道全面的收集相关信息。另外,最为有效的教学内容就是在开展德育教育教学的时候选取学生身边的德育案例,让学生看得到先进人物的存在,从学生当中选择典型代表,讲授他们的感人故事。德育教育的目的不是简单的为小学生讲授案例或者理论知识,而是通过老师的德育教育之后,学生能有所感悟,把这种思想变化转化为实际行动。
四、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最崇拜的就是自己的老师,所以在农村小学开展德育教育的时候,一定要发挥教师的作用。教师要为人师表,教师的为人、品行和做事态度学生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甚至更多的时候也会模仿,为此,作为小学老师来说要做到行为示范,学高为师,在方方面面都给学生树立榜样。教师在小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那么小学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和日常生活中都要严格要求自己,在教学上要不断的提升自身的教学技能,拥有广博的知识,在生活上要尊重学生,团结同事,爱护学生等等,还要有高尚的品德和职业操守,要拥有一颗爱心,要拥有高尚的品格,让学生尊崇自己。
参考文献:
[1]李俊峰、陈启荣.谈谈如何提高农村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J].新课程学习,2014(06)
浅谈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探索 篇9
[摘要]班主任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主力军,班主任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的目标能否实现。特别是对于农村小学目前存在的困境,班主任的工作更显得至关重要。农村小学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资源的短缺,学生家长文化素质低,而且多数外出打工,孩子一般由爷爷奶奶照顾,难免疏于管教,养成一些不良习惯,生活不能自理,缺乏自觉性,学习马虎,纪律松散。农村小学班主任要想做好班主任工作,应分析好学生现状。首先,要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其次,多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再次,老师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学生犯了错,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问题,找到问题所在,改正错误,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学生要严爱相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严格要求的同时,给予学生必要的爱。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应多创设情境,使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受到相应的教育。最后,勤做家访,及时和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把学生在校的表现反馈给家长,使得家校更有利于管理。
[关键词] 尊重 关爱 挖掘优点
严爱相济
活动
家访 一位优秀的班主任就是一个教育家。记得有一位班主任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有班主任在,学生能做好,这个班主任基本合格;班主任不在,学生能做好,这个班主任很优秀;可是,如果班主任在学生仍不能做好,那么这班主任无疑是失败的。”我信奉这话。要管好一个班级,尤其是农村小学的班级,班主任工作非常关键。
农村小学教学是整个教育的关键和难点,要搞好农村小学教育必须注重班级管理。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而班主做是全班学生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生的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联系班级与科任教师、沟通学校与学生家庭以及社会教育力量的桥梁。要管理好农村小学的班级,必须得分析农村小学班级的现状,根据实际采取相关的措施,农村小学教育教学才能与时俱进,走上正规化、系统化的道路。
在多年的工作中,我不断探索班主任工作经验,总结得失。在这里我谈谈自己的一点点肤浅的看法:
一、农村小学班级的现状
现在农村小学的大多数学生还是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的,按时完成学习上的任务,但仍还有少部分学生如果不好好管理,将会对班级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这些学生表现为:农村小学条件艰苦,随着学生人数的减少,使得一些教学点撤销与合并,有的中心小学办成了寄宿制学校。而现在的农村小学生娇生惯养,受不得半点委屈,心里容易偏激。部分家长素质低下,有的连初中都没毕业,课本中涉及的知识自己都不明白,对孩子学习无法过问,也无心过问,听之任之。而有些家长教育子女的方法不当,对子女生活不关心,与子女不沟通,使子女形成孤僻内向性格,孩子对家长失去信任,对掌学习失去信心。还有很多家长外出打工,对子女在外管理松懈。孩子一般由不识字的爷爷奶奶带,这种隔代教育对孩子影响很大,学生易养成一些坏习惯。如:吃苦精神差,表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有的孩子形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生活不能自理;在学习上不肯下功夫,不愿动手,动脑,不自主学习,日积月累,他们被困难吓倒,对学习无兴趣,也不愿学习。同时他们的约束能力也差,易受诱惑不愿接受管教,纪律松散,不认真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有些学生甚至旷课,逃课,使知识出
现断层,又不及时弥补。还有的学会了打架、喝酒、抽烟等。
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必须每接到一个新班级,应该从多方面,用多种方法尽早了解学生情况,从实际出发,把特殊的问题儿童引到正确的道路上来。因此作为班主任,仅仅抓学习成绩做严师,抓生活做慈母是远远不够的。
二、要尊重学生,关爱学生
“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而育人应该是班主任的首要天职。如何育人?我认为,首先要尊重学生,这里有两个方面:一是尊重学生本身,也就是说,对学生的身体状况,应该正确的对待,说话做事不应带有别的成分在里面,应尊重他们的身体和生理的健康成长,应允许他们有自己的存在方式。二是尊重他们的人格,能包容学生的方方面面,对学生说话要注意方式,不能带有挖苦、讽刺、打击的意味,对于犯错误的学生要耐心的进行说服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是他们从内心受到感染,对于他们的言谈话语应该鼓励他们大胆说,并允许他们说错,不能处处不放,应该加以正确的引导。其次,要关爱学生。要关爱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多与其谈心和交流,帮助他们寻找学习的方法和乐趣,鼓励他们对学习充满兴趣,对生活充满信心,对未来学习充满希望,要关爱困难生,帮助他们找回自信,帮他们找回学习的积极性,鼓励他们不怕困难,鼓足勇气,勇往直前,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要关爱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学生的每个进步和变化,都要注意,多鼓励、多表扬、多提希望。从而使学生对自己更有信心和决心。作为班主任,要努力做到能像一个真正的朋友一样,欣赏学生,学会倾听学生意见,接纳他们的感受,包容他们的缺点分享他们的喜悦。
三、平时多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人人都喜欢被表扬。优等生需要表扬,学困生更需要表扬。其实学困生身上也存在着许多优点,需我们去发现、去挖掘。作为班主任,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要善于给他们以信任,引导他们有意识去发扬优点,克服缺点,扬长避短,从而向好的方面发展。我班有三位同学学习不好,可劳动非常积极,尤其学校大扫除他们扫地、擦门窗排桌椅,忙得满头大汗,还不停地问:“老师,还有什么事干?”我微笑着对他们说:“老师特别喜欢你们现在的表现,如果你们在学习上再下点功夫,就会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到那时,同学们都会对你们刮目相看的。老师和父母也就更加开心了。”他们听了我的话无比的高兴,接下来我有时找他们到办公室做题,有时让学习委员安排同学帮他们辅导作业,渐渐地他们有了改变。有一个同学以前作业写得很不认真,甚至不做作业,现在就进步了,字迹也清楚了许多,上课守纪律了,写作业也非常快,都想第一个做好给老师看,我对他的每一点进步都及时地给予表扬,他学习的积极性有了较大地提高,尽管他的理解能力不强,但学习态度有了较大转变。因此,我们班主任不要吝啬对学生的表扬,要激励学生。其实,有时候,我也会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发火,但事后想一想,自己这样做是不是很难看,是不是有损教师的形象,如果能通过其他方式教育学生,为什么要发火,训斥学生这样既伤身体,又使班级氛围很压抑。其实学生有着不同的教育基础,来自不同的家庭,智力水平不一样,因而学生的发展是多层面的,只要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就可以了,我想,所谓“蹲下来看学生”大概就是换一个角度看学生吧。不能用同一个模式去要求学生,学生的发展是多方面的,多考虑学生自身的优点,因材施教。
四、要允许学生犯错 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
富成效的学习时刻。”错误是正确的先导,错误是通向成功的阶梯,学生犯错的过程应看做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作为教师,我们在面对面学生出错的时时候,应改善一下互动模式,就是要求教师在学生出错时,采取宽容的态度,鼓励学生通过思考问题,来发展自己的推理能力,获得正确的认识。我们可以用朋友的语气告诉学生,通过你们自身的努力,肯定能够改正错误,善待、宽容学生的错误,给学生一个宽松的氛围,这样学生才会大胆的毫无顾忌地暴露出他的想法,进而才会有创新的思想。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每个人都可能犯错,更何况是各装门面都尚未全面发展的儿童呢?作为教师,绝不能以成人的眼光去要求学生,更不必去追求学生的绝对正确。要允许学生出错,不但将学生的错误看成课堂的正常现象,并将错误作为一种促进学生情感发展、智力发展的教育资源,正确地、巧妙地利用。
五、要严爱相济,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班主任要真正从对学生的爱出发,关心他们,严格要求他们,尽可能深入到学生中去。没有严格要求的爱同,是无原则的放纵。“爱而不严不是真爱”,严而不爱会使学生畏其严,反其严。只有把“爱”与“严”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严师出高徒”。爱生之心,是教育力量所在。关爱学生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关心学生的行为习惯。俗话说:“种下行为,收获习惯;种下习惯,收获性格;种下性格,收获命运。”从日常学习中关心学生的行为习惯是很重要的。
2、关心学生的学习。这是教师最起码的职责。
3、关心学生的身体。关心学习只是一时,而关心他们的成长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新课程理论告诉我们: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学生,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但是光有爱还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加上严格管理、严格教育才能达到真爱的境地,即对学生要严格要求,做到严中有爱、严中有度、严中有理、严中有方,使学生感受到班主任可敬可亲,感受到班主任的真诚关爱。师生感情融洽,学生愿意对班主任敞开心扉,班主任就能有的放矢地做好教育工作。当然,对学生的爱并不意味着迁就和纵容他们,这“爱”必须和“严”相结合,严格要求是对学生的爱护关心的更深层次的体现,所以必须做到宽严相济,使出于爱,爱寓于严,这样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六、创设情境,开创班级集体活动,增强集体荣誉感
农村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资源的短缺,开展的集体活动相对较少,学生集体观念淡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创设情境,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集体活动。班级活动是实现班级管理目标的桥梁,是促进班级集体建设的中介,是学生展示才华的乐园。使学生在活动中发展,形成懂得尊爱他人,团结互助等优秀品质,增强集体观念和凝聚力。
七、做好家访活动并开好家长会
家访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重要途径。家访是学校、家长、学生联系的纽带。孩子的教育光是由老师是不行的,还需要社会和家长的协助,其中家长的配合尤为重要。由于农村家庭文化层次的特殊化,在家访时应给家长灌输一些现代教育观念,让家长知道从哪些方面去教育孩子,怎么教育孩子,并随时与老师配合、了解学生在家里的生活、学习行为。其次,还应适时召开家长会,开会时,家长和科任教师有说不完的话,用这种谈话方式老师会及时回答家长提出的问题,取得家长的好评,收到良好的效应,交流沟通多了,就能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表现,及时解决他们的思想困惑,纠正其不良行为。
总之,班主任是班级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骨干力量,是沟通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桥梁。一个班级就是一个集体,而这个集体的领头人就是班主任,班主任工作的成败将影响到班级的各项工作的开展。尤为重要的是班主任工作的成败,将学生的能力、性格等方面产生难以估量的后果,虽然,农村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内容是比较复杂而繁重的。但是只要你捧着一颗真诚的“爱心”,在希望的田野上辛勤地耕耘,是完全能够把班主任工作干得非常出色。,做一个爱人者人爱者,敬人者人恒敬之的农村班主任。
参考文献:
1、杨武平
2、刘晓明
3、赵国忠
4、宋运来
王天明:《关于中小学班主任的现状调查》,太原新闻网
张
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师最需要的心理学》南京大学出版社
《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江苏人民出版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摘 要]古人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如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求知的起点,是思维培养,产生内在动力的关键。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发挥学生智力的重要条件,是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的重要标志。本文通过对小学语文兴趣作用的论述及影响小学语文学习兴趣原因的分析,阐明了培养小学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方法.作为语文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经常开展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活动。其次,打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增进师生感情,培养学习兴趣。[关键词]学生 兴趣 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们的求知欲,影响认知过程、认知质量、学习水平和学习效果。只有“兴趣”和“快乐的学习”才能使学生心理机智,各种学习能力和高尚品质得到充分发展。特别是在语文教学中,兴趣就显得更为重要,因为语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长期学习,慢慢积累的过程。兴趣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推动学生满腔热情地从事学习和探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运用高超的教学艺术,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轻松愉快地学习,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师只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会给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精神压力和不愉快心理,这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应当把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提高人的素质、全面培养人才的契机来激发和培养。
一、语文学习兴趣的作用
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兴趣是求知的起点,是思维培养、能力提高的内在动力。语文学习兴趣是学生对语文学习内容或过程主动去了解、探求的心理倾向。若学生对语文学习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且心情愉快的去学习,不觉得语文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掌握得迅速而牢固,甚至会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并使人创造出奇迹。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影响语文学习的动机和效果,还会影响学生对未来职业的选择。
1、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之一
兴趣是推动学习的一种动力。兴趣可以使人专心致志地学习,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取得好成绩,可以把艰苦的学习变为快乐的享受,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效
果。总之,兴趣作为学习活动中的一种非智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认知过程、认知质量、学习水平和学习效果,兴趣是一条导火线,有了兴趣才能激发学习的动机。
2、兴趣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兴趣可使人积极主动的从事各种喜爱的创造性的活动,能大大提高学习或工作效率。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能激发和引导人们在思想感情和意识上去探索某些事物的底蕴,直接影响一个人的智力发挥和工作效率。科学家做过这样的研究,一个人做他感兴趣的工作,他的全部才能可能发挥百分之八十以上;做不感兴趣的工作只能发挥百分之二十,学习活动也是如此。
二、语文教学中激发兴趣的方法
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首先表现为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之母,没有兴趣是学不好语文的,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什么时候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课就上的轻松学生就学的生动活泼;反之则沉闷,事倍功半。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事实证明,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是有效的学习。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 主要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 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进而能创造性地学, 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语文教学应该怎样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1、创设各种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程改革的今天, 应多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挖掘学生兴趣的潜在因素。做到一上课就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激起学生的兴趣, 使他们很快进入 “最佳学习状态” , 这是上好课的第—步。(1).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 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的角色便是调动学生主动思维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因此,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条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究, 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协助者。例如 《翠鸟》 —文第三自然段是写翠鸟行动的敏捷, 这一段学生较难理解。教师可设计这样—个问题: “从哪些地方看出翠鸟行动的敏捷?” 学生很快找出 “难以逃脱”、“锐利”、“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 等词句, 但不一定能找出 “只有苇杆还在摇晃, 水波还在荡漾” 这样的关键句子。此时, 通过演示翠鸟钓鱼的情景, 使学生如身临其境, 看到翠鸟活了、飞了, 动作是那么敏捷。教师顺势提问: “苇杆的摇晃和水波的荡漾持续的时间长吗? 翠鸟到哪里去了?” 学生茅塞顿开,理解了句子的含义。再反复朗读课文, 品味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精炼。(2).教师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让每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尊重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想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就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尊重学生, 做学生信赖、喜欢的老师, 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如: 上课时应用循循善诱的语言启发学生;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应用期待的目光看待他们。回答错了既不能讽刺, 这样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也不能不加理睬, 而是耐心的引导这些学生, 使之正确的回答完毕, 再予以肯定。这样, 学生体会到探索成功的喜悦, 激发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增强了学习语文的信心。(3).营造以学生为主体的严谨活泼的课堂氛围。教师必须相信学生有潜在的尝试能力
无忧论文网, 对学生的探索活动要充满信心, 循循善诱。创设师生心理相容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感到老师既是师长, 也是最可亲近, 可以与之交心的朋友。一般情况下, 上课半小时以后一些学生因为端坐时间较长, 感觉不太舒服, 导致精力的分散和课堂效率的下滑。有经验的语文教师会不失时机地让学生站起来模仿一个动作, 齐诵一句口号, 分组朗读一组对话等。在课堂上, 我发现坐在最前面一个学生似乎有点不耐烦, 就急中生智地请他上台表演了一个节目: 课文中描写老鹰飞翔的一连串动作。我配音朗读, 他依次表演, 学生的精彩表演赢得听课师生的热烈掌声。一个随意的安排, 竟成为一个亮点!(4).运用多媒体, 调动兴趣。卢梭说: “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 电教手段具有形、色、光、画的独特效果, 鲜明的表现力和直观的形象性, 最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 唤起其浓厚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不知不觉的进入教学内容之中。
2、在享受成功的快乐中,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一堂语文自习课上, 一名小女生懒得做练习册上的那些机械重复的题目, 只对造句和看图作文感兴趣。不知什么时候教师突然来到她身边, 并抽走了她的练习册。霎时间, 她惶恐不安, 如临大敌。然而教师并没有因为练习册上大片大片的空白而大发雷霆, 却对小女孩造的句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句子是这样的: “花骨朵们正在聚精会神地倾听春天。” 教师看了以后, 轻柔的朝小女孩一笑, 夸赞道: “非常好, 很有想像力, 多有灵性啊!” 随后又问道: “为什么不说 „倾听春天的脚步‟ 呢?” 小女孩第一次受到如此夸奖, 心头一暖, 胆大了起来, 反驳道:“有时候春天来时是没有脚步的, 是披着绿纱乘着风来的。” 教师没有说话, 只是轻轻地拍了拍她的头, 走上讲台, 她的练习成为讲造句题的范本。欣赏和鼓励带给小女生无穷无尽的动力, 在以后的日子里, 她学习热情特别高涨, 特别用功, 成绩一跃成为班级第一名。由此说明: 十次说教不如给学生一次表扬, 十次表扬不如给学生一次成功。每个学生都愿意学有进步和获得成功。
3、在质疑过程中,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思考和质疑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 质疑是动脑思考的结果, 也是学生创造的起点。爱因斯坦说过: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例如 《诚实的孩子》 一文, 在讲到第三自然段时, 有个细心的小女孩提了个问题: “为什么姑妈问花瓶是谁打碎的时候, 表兄妹回答„不是我‟ , 句末用的是感叹号, 而列宁回答 „不是我‟ 却用的是句号呢?” 这个问题提得很好, 我马上做了个小实验, 指着一块本来破碎的玻璃问一学生: “是你打碎的?”学生不假思索地无忧论文网说: “不是我!” 这时学生明白了文中感叹号表示表妹没有打碎的语气十分肯定, 列宁的回答用句号, 表明了他撒谎, 语气不十分肯定。这时学生感受到了自己提问与自我解决问题的乐趣, 于是纷纷举手提出自己心中的疑问, 共同讨论并得出了较满意的答案。可见在教学中, 教师鼓励质疑, 会大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总之, 只要我们巧妙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 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注重学生的心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求知欲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如果要想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一定要花点心思研究学生的心理,才能激发其兴趣。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正在茁壮成长,求知欲望高的少年儿童,好奇心,人皆有之,儿童的好奇心尤其强烈。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就能促进他们对创造性活动拥有浓厚的兴趣,从而促进其创造性活动的进行,根据这一心理特点,激起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学实践证明,教育心理学对激发学生兴趣非常重要。教师可以应用心理学来对症下药,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学习《爱迪生》一文,学生对于爱迪生这位著名科学家的发明所知甚少,学习该课往往没有良好的心理准备。在教学本课时,教师可以走到电灯开关处,打开所有开关,教室的灯全亮了。学生惊疑、好奇,注意力全部都集中到探求老师为什么大白天打开电灯这个问题上,这时,教师说:“电灯可以在黑夜里给我们带来光明,但是你们知道电灯是哪一个国家的哪一位科学家发明的吗?晚上你在电灯下学习,坐在家里看电视时,都应当感谢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科学家——爱迪生。好奇心驱使学生兴致勃勃的完成了这节课的学习任务。
三、开展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活动
1、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让学生永远保持学习的欲望
中国青少年发展中心和北师大教育系在全国中小学做过学习与发展的大型调查,结果表明:因“喜欢学习”而上学的小学生仅占8.4%。学生有许多兴趣、爱好,他们喜欢踢足球,喜欢下棋,喜欢唱歌跳舞,喜欢看课外书报,喜欢看电视……可就是不喜欢读书。究其原因,课业负担过重是其中之一。
2、广泛开展课外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学生语文兴趣
课外活动通常是开展教育的重要场所,其优点是可以将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运用于实际,可以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可以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例如:班级举行古诗背诵比赛、作文大赛、朗诵课文比赛等。学生对某项活动产生了兴趣之后,就会有一股动力驱使他努力去参与,直至自己得到满足为止。
四、打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增进师生感情,培养学习兴趣
教师和学生的感情对教学的成败起着重要的作用。师生感情不仅是师生交
往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对教与学的内容发生兴趣的关键。所以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有浓厚的感情,高度重视师生感情的交流,防止消除感情上的隔阂,使学生能“亲其师而信其道”。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既应是师长又要是朋友。这种积极的态度应表现为对学生思想品德、智力水平、学习成绩、性格等全面而深入的理解、诚挚的关注。学生期望教师注意并留下美好的印象的心理若能得到满足,期望表现自己的愿望
在教师的引导和鼓励下若能得到实现,那么学生将产生积极的思维、良好的心境。同时,这又是发生兴趣的重要条件。许多经验和事例表明,学生若喜爱这个老师,那么他就会爱学生这个老师所教的课,这样看来让学生“爱上”老师显得、特别重要。那么如何让学生爱上自己呢?我想无非是课下多关爱,课上用自己的机智与才能建立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这样的良师益友一定会让学生情不自禁的喜欢,这样也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相互之间的交往会增进感情,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正是保证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的最重要的基础。
总之,要让语文成学生喜爱的学科之一,使得语文充满活力,语文教师必须与时俱进,积极探索,不断改革,为学生营造宽松、良好的教学氛围,努力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多方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培养学生学会学习,自能读书的能力,使得学生喜欢学习,乐于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刘成富.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音体美报,2007,26(7)
[2]陈彩云.关于中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数学教学与研究,2007,38.37-38
[3]郁红妍.兴趣为语文学习双翼.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1
[4]程良焰.语文教学激趣谈.课程.教材.教法,1994,4
[5]王惠芬,张业坤.谈谈语文教学中的悬念设置.江汉石油职工大学报,2003,3 [6]韩永昌.心理学.广西教育出版社,2007,1
相关阅读: 浅谈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志存高远, 2009-3-19)关注孩子的学习(老杨树, 2009-3-19)
浅谈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志存高远, 2009-3-19)
茶城中心小学2011-2012学年度
教学论文
任课老师:赖翠华
【浅谈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探索】推荐阅读:
农村小学英语提高探索06-11
浅谈如何做好农村小学的班主任工作11-19
农村小学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实践探索07-31
浅谈农村小学课外阅读08-08
浅谈农村小学班级管理01-01
浅谈农村小学生诚信09-28
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策略12-29
浅谈农村中小学低效课堂及改进策略08-09
浅谈农村中小学教师师德师风现状分析01-08
农村小学语文有效性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