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字印刷的发展(精选8篇)
活字印刷的发展 篇1
浅谈雕版印刷与活字印刷的发展与影响
编辑学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是20世纪80年代才建立并得到学术界承认的。但编辑学作为人类的一项文化活动,却又悠久的历史。从春秋至唐代,这一时期是中国编辑史发展的初期阶段;而从宋代至清中叶这段时期,是我国古代印刷业的全面发展时期,编辑活动也出现了新的面貌。这一时期主要是因为雕版印刷与活字印刷术的兴盛。
大约在公元7世纪前期,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术在唐朝诞生了。而到了宋代,雕版印刷发展到全盛时代。雕版印刷需要先在纸上按所需规格书写文字,然后反贴在刨光的木板上,再根据文字刻出阳文反体字,这样雕版就做成了。接着在版上涂墨,铺纸,用棕刷刷印,然后将纸揭起,就成为印品。
雕版印刷术是一种具有突出价值且民族特征鲜明、传统技艺高度集中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凝聚着中国造纸术、制墨术、雕刻术、摹拓术等几种优秀的传统工艺,最终形成了这种独特文化工艺;它为后来的活字印刷术开了技术上的先河,是世界现代印刷术的最古老的技术源头,对人类文明发展有着突出贡献;它的实施对文化传播和文明交流提供了最便捷的条件。换句话说,在中国的四大发明中,有两项即造纸术和印刷术与它直接相关,这在中国其他传统工艺中是罕见的。雕版印刷术最大的影响是大大加快了文化的传播速度,因为印刷不再需要像以前一样把整版书都重新刻制,只需要排版就行。
此外,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也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在宋朝,雕版印刷事业已经发展到全盛时期。雕版印刷对文化的传播起了重大作用,但是也存在明显缺点∶第一,刻版费时费工费料,第二,大批书版存放不便,第三,有错字不容易更正。北宋平民发明家毕升总结了历代雕版印刷的丰富的实践经验,经过反复试验,在宋仁宗庆历年间制成了胶泥活字,实行排版印刷,完成了印刷史上一项重大的革命。
活字制版避免了雕版的不足,只要事先准备好足够的单个活字,就可随时拼版,大大地加快了制版时间。活字版印完后,可以拆版,活字可重复使用,且活字比雕版占有的空间小,容易存储和保管。这样活字的优越性就表现出来了。
活字印刷术让大篇幅的书目更便于量产,颠覆了手写时间慢效率低的弊端,使重要的古籍和经典更广的传播。活字印刷不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还有其它一些优点。如发现错字可随时更换,不必像雕版那样要从头开始,也不会产生雕版的虫蛀、变形及保管困难的问题。只要有了一套活字,便什么书都可印,大大节省了写刻雕版的费用,又缩短了出书时间。这种既经济又简便的印刷方法,在世界印刷史上树立的一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丰碑。有了活字印刷术,整个世界的文化、教育、沟通等等都发生变化了,就中国而言,中国突然进入了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印刷的书籍比起前代成倍的增长,人们从学术影响和商业利益两方面考虑,不得不在书稿雕版前反复推敲,对书稿进行细致的加工,对版面编辑进行认真的设计。这些都有力的促进了中国古代编辑工作的开展与发展。
活字印刷的发展 篇2
早在1819年, 为使各种食品保持原有的品质, 美国人安德伍在波士顿开设了第一家马口铁制罐工厂。他们将马口铁剪成一定的形状, 由工匠焊接成圆筒, 在两端加焊圆底, 顶部开一个孔洞, 将食物灌入筒内, 这就是最初的马口铁包装。随着时间的推移, 人们开始在马口铁上印制图案, 使得马口铁金属罐不仅仅具有食物保鲜的功用, 还兼有外观装饰性的作用, 以吸引顾客的眼球, 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因此, 印刷后的马口铁作为一种重要的包装材料, 与纸张一起被广泛应用于包装行业当中。并且, 印刷后的马口铁经焊接卷封或冲压可制成各种规格的桶、罐等容器, 不仅应用于食品行业, 同时也为油脂化工、医药卫生、家电制品、建材、标牌等商品包装及玩具制造业所使用。
尽管马口铁印刷与纸张印刷都是普遍采用平版印刷技术, 但是对于这两种不同的材质来说, 它们所采用的技术既有相同点, 也有许多不同之处。因为马口铁印刷其实是属于金属印刷范畴, 是一种专门的印刷, 加之马口铁具有特殊的物化性以及印刷品的再加工性能, 因此, 与纸张印刷相比, 无论从印刷工艺还是所采用的设备方面, 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本文即是对马口铁印刷的独特工艺的论述, 同时, 对马口铁包装的发展前景也略作探讨。
一、马口铁印刷的独特工艺
(一) 马口铁印刷中的油墨涂层的附着力至关重要
由于马口铁印刷品一般是先印刷, 后制罐, 最终要制成食品罐头、玩具、金属相架以及化工产品的桶、罐等, 而制罐需经过弯曲、拉伸、焊接、剪裁、翻边、卷封等工艺工序, 除要求干透的涂膜及油墨层有足够的强度外, 还要求印刷油墨对马口铁有较好的附着力和相应的机械性能, 以免在加工成型的过程中产生涂膜和油墨层的变形和开裂, 甚至从马口铁上脱落。特殊产品如罐头容器等, 其油墨涂层还要具备高压蒸煮的物理性能, 这也要求油墨涂层与马口铁表面之间必须具有优良的附着力。马口铁表面油墨涂层附着力的好与坏, 关系到马口铁本身的表面性能、印刷过程中使用的油墨、涂料的种类、烘烤温度以及油墨涂层的厚薄等许多方面的因素, 因此, 这道工艺至关重要。
由于油墨在马口铁上的附着力往往不是很理想, 因此, 需要先在二者之间涂上一层涂料, 即底油, 以改善附着力。其作用是其既能牢固地附着在马口铁表面, 又能很容易地让其上面的各色油墨附着、粘合, 使马口铁印刷产品在进行弯曲、冲击、拉伸、卷边等加工成型时, 油墨涂层不致因为机械加工而受损。因此, 对于底油的要求, 一般是要对金屑表面有很好的湿润性能, 成膜后有理想的抗机械强度;要透明性好, 干燥成膜后不会泛黄, 又不遮盖金属的质感;要具有良好的流平性、热固化性和柔韧性;要对油墨有足够的亲和性, 对各种铁皮都有良好的附着力。
(二) 马口铁印刷对油墨有着特殊的要求
马口铁表面光滑, 尽管在彩色套印前已对其表面涂布上了一层底漆涂料, 但如果对连接材料中合成树脂与马口铁表面的粘附性问题考虑不足, 制作出的油墨附着力就不能满足马口铁的印刷适性。同时, 印铁油墨除了应具备胶印油墨的印刷适性外, 还必须具有耐热性、耐溶剂性、耐加工成型性、耐蒸煮性等几种性能。因此, 马口铁印刷中要合理地选用油墨品种。
马口铁印刷对油墨的要求又分为对白墨的要求和对彩墨的要求。首先, 对白墨的要求是, 为了提高油墨的附着力, 印刷前需要先对马口铁进行白色打底。白色是一切画面的基色, 有很高的明度, 加入其他高能度的色相后, 能提高各色相明度而形成色阶。马口铁表面呈银白或黄色, 有金属光泽, 在印刷彩色图文之前, 需要把表面涂白或印白, 受油墨覆盖能力的限制, 单色机往往需要二次印白, 其白度可达75%。白度作为马口铁印刷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 要求白墨具有与底漆良好的结合力、经多次高温烘烤不泛黄、耐高温蒸都不走色等特性。常用的底漆是环氧胺基型, 具有色浅, 经多次烘烤不泛黄、不老化的特点和柔性好、耐冲击的工艺性能。其次, 对彩墨的要求是, 马口铁印刷的彩色油墨除了应具备一定程度的抗水性能外, 还需要有其特殊的要求。由于马口铁表面不渗透水分和溶剂, 需要经过烘烤干燥, 故而其油墨应为热固化型, 对颜料的着色力和耐久性要求较高。马口铁油墨除了应具备一般胶印油墨的基本性能之外, 根据印铁的特点还应具有耐热性、墨膜附着力强、耐冲击、坚硬性好、耐蒸煮和耐光等特点。
马口铁多色套印结束后, 还要在油墨表面涂布一层光油。为提高生产效率并节约能源, 一般情况下最后一个印刷过程与上光油过程合并。光油除亮光油外, 还有亚光油、皱纹油、珍珠光油等, 涂上后能使印铁制品具有不同的质感。涂布光油的目的, 不仅是给马口铁产品外观图文增加光泽度, 使之艳丽夺目, 而且光油在油墨表面张力作用下可以渗透到墨层, 增加墨层表面的柔韧性、耐磨性和耐冲击强度, 达到理想的附着力。此外, 光油经过高温固化后形成的涂膜, 能将油墨涂层与外界隔离, 使马口铁产品表面能耐物理性和化学性的物质侵蚀。
(三) 马口铁印刷中的烘烤干燥工艺极为讲究
马口铁印刷, 其表层油墨是利用热固化形式进行干燥, 这是金属印刷区别于平版胶印的主要特征之一。在马口铁印刷生产中, 油墨的干燥是一个复杂的理化反应过程。只有合理地控制油墨的干燥速度, 掌握油墨干燥中的理化机理, 才能有效地进行快速的印刷作业, 保证产品质量。如果油墨干燥太快, 就会降低油墨的正常传递性能, 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 造成印迹发虚, 墨色发淡, 印版、墨辊表面出现油墨干结, 使传递中的下墨受阻, 使印版图文干结层向外扩张, 使干燥剂用量过大, 造成油墨吸附性增加、空白部分起脏等现象。而如果油墨干燥太慢, 又可造成套印困难、粘连、附着力等, 使牢固度降低, 容易造成传送过程中的划伤等。所以, 油墨的干燥速度要适宜, 太快太慢均是不利的。
因为承印物的不同, 马口铁印刷机的辅助机构也有别于印纸胶印机。马口铁不溶于水, 不吸附溶剂, 所以印刷油墨需经高温烘烤才能使溶剂发结膜固化, 故而印刷工艺装置中一般需配有烘房。由于每一道工序所使用的涂料、油墨所含的树脂、颜料成分不同, 因此烘烤温度也不尽相同。严格控制每道工序的烘烤温度, 是马口铁印刷产品质量的关键所在, 它将直接影响整个油墨膜层的附着力。这就要求印刷工人严格控制每道工序的烘烤温度, 定期检查烘房内的温度, 力求达到烘房内的实测温度值与烘房温度显示仪的温度值误差在13摄氏度之间。机台运转速度也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以保证油墨涂层有合适的烘烤时间。
二、马口铁包装的发展前景
一直以来, 包装制造业始终面临非常大的资源压力和环境压力, 如今在我国超市商场, 很多包装均是塑料做的, 塑料包装市场占有率很大, 但造成的污染也是有目共睹的, 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隐形杀手。在人们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的今天, 对包装的要求越来越高, 而具有低污染、可回收、省资源特性的马口铁包装在未来的包装用途上, 无疑将有更宽广的发展空间。马口铁属于环境无害性物质, 可自然氧化分解, 回复至原始氧化铁状态后即回归自然, 不会残存造成环境污染。马口铁具有的其他包装材质没有的特性便是可被磁铁吸附, 极易于从垃圾中回收, 减少垃圾量。此外, 利用马口铁废屑生产钢铁相较于铁矿生产, 每吨废铁屑可节省230m3天然气的使用量, 所以马口铁的回收再制过程可降低对全球性环境与能源的影响, 符合未来产品趋势。
活字印刷的发展 篇3
不断增长的数字印刷业务
过去,国内传统印刷企业一直将视线集中在传统胶印业务领域,而忽略了很多像短版印刷、个性化印刷、小批量印刷等业务领域。随着客户需求的不断增加,这种业务的市场需求量也不断增大,由于胶印机的开机成本过高,这部分业务无法采用传统胶印方式进行印刷,这无疑将使印刷企业损失一部分客源,而传统印刷企业可通过引进数字印刷机改善这一状况。李刚说:“传统印刷企业可通过引进数字印刷机,与胶印机互补,来扩大自己的业务范围。”
目前,数字印刷在中国的发展并非一马平川,但是在美国却发展迅速。在过去的10年里,美国的传统印刷企业人员数量减少了42%,而印量却增加了30%~40%。用更少的人去印更多的订单,平均每个订单只要1.8本就可即订即印,且无须库存,这是传统胶印方式无法做到的,而采用数字印刷方式则可实现。目前,美国50%以上的传统印刷企业都配有数字印刷机,而柯尼卡美能达美国分公司的年销量约达4000台。
李刚坚信:“美国数字印刷市场的今天就是中国数字印刷市场的明天。”从中国印刷市场的发展情况来看,未来数字印刷机在中国会有一个相当大的增量。今年上半年,柯尼卡美能达生产型数字印刷系统在中国的销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约30%,这意味着中国市场对柯尼卡美能达产品的肯定,同时也更加坚定了柯尼卡美能达推动中国数字印刷发展的信心。随着数字印刷在中国的不断发展,柯尼卡美能达的数字印刷机在中国的市场份额还会不断提升。“在不远的将来,中国数字印刷市场也将像美国数字印刷市场一样繁荣,那时,柯尼卡美能达在中国的数字印刷机年销量有望达到1000台。”李刚自信地说道。
不斷拓展的合作模式
为了进一步扩展数字印刷市场,柯尼卡美能达不断与行业内顶尖公司合作。
drupa2012上,柯尼卡美能达重磅推出了专为商业印刷领域设计生产的B2幅面的高速彩色喷墨印刷设备KM1,这款设备是由柯尼卡美能达和小森公司联合开发,结合了2家公司专利技术优势的天作之合。KM1的生产速度可达3300张/小时,1200dpi×1200dpi的高分辨率保证了高品质的印刷。
此外,柯尼卡美能达办公系统(中国)有限公司和高端色彩管理系统供应商GMG公司在drupa2012现场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这也预示着柯尼卡美能达将把数字印刷机嫁接到传统印刷企业的原有生产流程中。合适的印刷软件与数字印刷机的配合将是未来印刷企业保持快速且健康发展的关键,柯尼卡美能达已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与GMG公司的合作也充分体现出了其市场前瞻性和适应性。李刚表示:“在此类合作中,柯尼卡美能达很看中合作企业在商业印刷领域的高端市场地位。先深入了解我们及合作伙伴在市场上各自的优势,然后搭建一个互相顺畅交流沟通的桥梁,这就是合作的双赢模式。”
2011“数码印刷在中国”调查报告显示,印刷企业投资柯尼卡美能达设备的意向不断攀升。越来越多的印刷企业更加关注数字印刷机的性价比,在采购数字印刷机时,都会根据切合自身的业务情况进行选择,而柯尼卡美能达高性价比的数字印刷机可满足印刷企业的需求。
柯尼卡美能达不仅会为印刷企业带来优质的数字印刷机,而且针对那些从未体验过数字印刷、对于开拓数字印刷业务无从下手的印刷企业,柯尼卡美能达也会给予相应的解决方案,以帮助其改变商业视角,拓展新的商机。
印刷发展历史 篇4
唐朝初期,中国人发明了雕版印刷术,用梨木或枣木作版材,用刀把图文刻出来,然后在版面上涂上墨,然后将纸张覆盖在着墨的印版上,再用刷子在纸上施加压力刷拭,完成图文的转印。这一时期的雕版印刷有一个明显的缺陷,即每一新的图文信息都需要一重新雕刻一块新的木版,而木版的雕刻过程是很费力费时的,而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案最早也是出现在我国。
宋代,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活字由单个字符组成,可以组合在一起印刷出相关图文信息,用完拆开后又可以重复使用。
随着雕版技术和活字印刷的发展,公元1340年,我国发明了彩色雕刻套印版,即将同一版面的内容,按色彩要求雕刻成几块同样大小的印版,各用一色,逐次加印在同一张纸上,颜色从最初的两色到后来的五色和七色。到17世纪20年代,发明了木版水印版,其印刷品刻工精细、颜色妍丽、浅深适度、鲜丽如生。
活字发展到14世纪,德国人谷登堡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和当时印刷技术成果,发展出了铅、锑、锡合金活字,使文字印刷的成本大大降低、质量和速度大大提高,为世界印刷史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谷登堡是首先使用活字印刷的欧洲人,历史关于他的史料记载不丰,目前还不能确定他是否借鉴了东方国家的活字工艺而发展出铅活字还是其独立研究的结果,应该说,谷登堡最重要的贡献不是在使用了活字印刷而是在发展活字的铸造工艺方面。谷登堡并不是最早使用金属活字印刷的人,11世纪初期我国首先发明了胶泥活字,但耐硬度还不十分理想,中国的活字技术发明后较早地传播到今天的朝鲜地区,13世纪中叶朝鲜人使用青铜铸造活字,约一百年后,谷登堡发展出铅合金活字工艺,更容易铸造,印刷效果更加精良,但铅是一种公认具有较高毒性的金属,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产生有害气体,对人体有害。
1845年英国人制成了由重铬酸盐与胶组成的感光液,从而实现了用照相的方法制作铜锌版,这是印刷历史上又一重要发展,结果是由于将摄影的图象引入到印刷,人类复制现实的能力向前进了一大步,尤其是对于历史资料的记录来说,意义重大。
早期的印刷是在手工操作的木制印刷机器上完成的,古登堡的时代就是这一类型,当时要完成200页的印刷品往往需要一整天的繁忙工作,如图:
17世纪中叶,同样是一天的工作时间,则可以印刷出2000个页面的印刷品,效率提高了10倍。今天,海德堡的SpeedMaster(速霸)系列平版胶印机则可以每小时印刷超过1万份单张印品,如果以天计算,效率则又提高了至少百倍以上,如图: 二战后,电子计算机给印前技术带来了一场革命化的变革;文字排版由手动照排机发展到全自动激光扫描式照排机,使文字排版从铅与火时代跃进到电与光时代。70年代,电子分色机的发明使用,使图像处理速度更快、质量更高。
90年代,随着专业领域计算机硬件及软件的高速发展,在印刷产业技术发达的国家及地区,商业印刷的作业流程逐步实现更加完善的数字化。尤其在印前领域,而彩色桌面出版系统(DTP)的出现给当代印刷业带来了又一次革命。在计算机的控制下,扫描、数码照相机、直接制版、数码打样、数字印刷机等设备实现了数字式联合作业,如图:
甘肃印刷业发展 张博强 篇5
甘肃印刷业发展甘肃省印刷业的发展一直为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所关注,近些年来取得了长足进步,同时也面临一些困难,在发展的道路上既有机遇也有挑战。现状:可喜与忧虑据2002年的统计,甘肃省约有印刷企业计915家(不含三印),印刷从业人数约2万人,其中规模较大的印刷企业被称为“三驾马车”:正西部印刷在全国印刷行业内发展相对落后,这与其地理位置、经济发展等有着很大的关系。为了推动西部印刷业的发展,2008年10月13日,由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书刊印刷专业委员会在兰州举办了2008年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书刊印刷专业委西部印刷在全国印刷行业内发展相对落后.这与其地理位置经济发展等有着很大的关系。为了推动西部印刷业的发展2008年10月13日.由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书刊印刷专业委员会在兰州举办了2008年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书刊印刷专业委员会会员大会.会议让来自全国的新华正 中央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为西北印刷业带来了极好的机遇和挑战,当前西北印刷业的发展要与西部大开发战略紧密地、有机地结合起来。西部地区包括重庆、四川、云南、贵州、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西藏等省市自治区。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西部地区印刷业在各级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我省众多的印刷企业来说,引进设备,引进人才,引进技术,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进行大胆的创新,走联合重组的发展道路,是在市场中立足,占领市场,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做大做强企业的根本之路。
活字印刷的发展 篇6
【内容提要】2013年中国印刷业总产值首次突破1万亿元,达到10398.5亿元,整体规模排在全球第二位,全国共有印刷企业10.5万家,从业人员341.5万人,全行业资产总额10624.7元,利润总额796.2亿元,对外加工贸易额837.5亿元,去年中国印刷业总产值比上一年增长9.3%。
2014年7月3日,为期4天的2014中国(上海)国际印刷周隆重开幕。在于上海新国际展览中心E6馆主会场举办的印刷周主论坛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刷发行司司长王岩镔发表了题为《推动中国印刷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旨演讲。演讲中,王司长首次发布了2013年中国印刷业发展的最新数据2013年中国印刷业总产值首次突破1万亿元
王司长表示,根据2014年印刷企业校验的统计,2013年中国印刷业总产值首次突破1万亿元,达到10398.5亿元,整体规模排在全球第二位,全国共有印刷企业10.5万家,从业人员341.5万人,全行业资产总额10624.7元,利润总额796.2亿元,对外加工贸易额837.5亿元,去年中国印刷业总产值比上一年增长9.3%。
“这是前年中国印刷业的增速首次从2位数回落到1位数(9.6%)后,去年的增速继续有所放缓,但仍高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王司长强调说,“2013年中国印刷业继续保持了稳中有进、提质增效、绿色发展。”
中部地区印刷产值平均增长率达20%
“从2011年到2013年,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6省)印刷产值由1094亿元增长到1538亿元,平均增长率为20%,远超11%的全国平均水平;外商投资总额由原来20亿美元增长到38.9亿美元,对外加工贸易额由31.3亿元增长到62亿元,几乎都翻了一番。”
王司长表示,以上成绩,印证了近年来东部沿海地区“腾笼换鸟”,印刷业作为偏向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由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的步伐明显加快。
规模以上重点印刷企业利润同比增长20%
“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有规模以上重点印刷企业(年产值在5000万元以上)3075家,资产总额为6247.5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9%,占全行业的59%,显示规模以上重点印刷企业的主力军地位继续巩固。这批企业实现印刷产值5816.4亿元,比上一年增长4%,工业增加值1483.4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2.4%,利润总额498.6亿元,比上一年增长20%。”
王司长强调,虽然这批企业产值增速有所下降,但工业增加值和利润总额均快速增长,说明规模以上重点印刷企业的产品附加值和盈利能力在持续提高。
“目前,我们印刷产值超过10亿元的大型骨干印刷企业已经超过40家。同时,近年来分工较细特点明显的绿色印刷、数字印刷、艺术品印刷等中小企业数量快速上升,影响力日益扩大。”她表示,中国印刷业基本形成了大型骨干企业引领辐射、中小特色企业协调补充的良好发展态势。
各类印刷产品结构持续优化
王司长表示,近年来,中国各类印刷产品之间的比例和整体结构在持续优化。
一是出版物印刷产值保持稳定增长,占整个印刷总产值的比重基本不变。反映在数据上,从2011年到2013年,出版物印刷产值由1313.9亿元增长到1585.6亿元,占印刷总产值的比重基本维持在15%左右。书刊印刷充分满足了人民群众的阅读需求。
二是包装装潢印刷产值保持快速增长,占整个印刷总产值的比重稳步提升。反应在数据上,2013年,包装装潢印刷产值达到7742亿元,占印刷总产值的比重由2009年的65%提高到2013年的75%。
三是高品质书刊和商品包装的印刷产值的比重不断提高。高品质书刊主要使用涂布印刷纸,一般用于摄影艺术画册,儿童图画书,高档彩色杂志等;高品质商品包装主要使用白纸板,一般用于高档化妆品,食品盒等。
“反映在数据上,我国涂布印刷纸占印刷用纸的比重从2003年的8.9%提高到2013年的15.4%,白纸板占印刷用纸的比重从2003年的20%提高到2013年的27.2%。目前,我国印刷产品结构在满足大众化需求的同时,呈现品质化、个性化、订制化的多元发展趋势。” 王司长强调说。
500多家印刷企业已具备绿色印刷生产能力
“三年来,绿色印刷实施取得了积极成果。绿色印刷标准,检测正在完善,已有500多家印刷企业具备绿色印刷生产能力,全国10多亿册中小学教科书从今年秋季学期将基本实现绿色印刷。”
王司长表示,为发挥引导激励作用,总局从2012年开始就多方呼吁国家对绿色印刷给予扶持奖励。在阎晓宏副局长的协调下,财政部文资办在2013年中央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中,给予了全国43家印刷企业2.768亿元的绿色印刷专项扶持。
“据估算,这些财政扶持至少带动了社会50亿元的绿色印刷投资。中央财政政策是方向标,具有极强的导向性。去年,北京和上海两市财政分别拿出3000万元和400多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补贴和奖励绿色印刷。对于扶植印刷业实现环保、节能、品质、绿色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数字印刷实现产值占印刷总产值的比重首次达到1%
谈到数字印刷发展时,王岩镔表示,2013年,我国数字印刷实现产值103亿元,比上一年增长63%,占印刷总产值的比重首次达到1%。全国共有专营和兼营数字印刷企业2488家,数字印刷生产设备7715台(套)均比上一年增长两倍多。
“与传统印刷相比,数字印刷继续保持了迅猛的发展态势。我在去年按需印刷论坛上讲到,发展数字印刷,理念决定方向,软件重于硬件,增值赢得未来。这一年来,我们很欣喜的看到,业内各方对数字印刷发展的模式、技术和运营路径的探索,取得了很多积极的进展。”王司长表示。
印刷对外加工贸易额增长8.5%
2013年,我国对外加工贸易出口总额为8608亿美元,比上一年下降了0.2%。而我国印刷对外加工贸易额为837.5亿元,比上一年增长了8.5%。
“数据显示,近两年虽然国家对外贸易整体增速放缓,但中国印刷业对外加工贸易却一直保持着持续稳定的增长。”王司长强调,印刷对外加工贸易的发展,不仅培育了一批技术装备先进、管理科学规范、符合国际标准的外向型骨干印刷企业,而且这些骨干企业还带动辐射了一批中小特色印刷企业的快速成长,不断提升了中国印刷产业的整体素质。
质量是印刷企业生存发展之本 篇7
关键词:印刷,印刷质量,质量管理
人均寿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印刷用纸消耗量是衡量国家发达程度的三大要素, 21世纪的印刷业是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 已发展成资本密集型的实用高新技术产业, 与新科学新技术结合紧密, 它紧随世界信息技术、光机电一体化尖端技术的进步而发展, 是国家的支柱产业之一。
就印刷企业个体而言, 先进的设备使生产高度自动化和国际化, 先进的技术使众多跨行业合作成为现实, 科技含量之高、生产规模之大, 但如何才能尽快赶上国内外同行中的先进企业, 如何尽快提高印刷品质量并在竞争中获胜, 就成为西北地区印刷企业所面临的重大战略性问题。
印刷品质量由印刷品接近原稿的程度、印张与样品的接近程度、同批印刷品的合格率和同批印刷品之间的一致程度决定。
而在现代印刷业生产管理中, 越来越注重过程质量的控制, 这个“质量”并不单指印刷品的质量, 更强调印刷服务的质量, 即广义的“全面质量”。
印刷业是以来料加工为主的生产企业, 其质量受客观因素制约较多, 首要问题是选择合格的供应商。
在最经济的基础上, 选择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厂家, 供应稳定可靠的原材料, 兼顾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从供货源头上进行有效控制, 以保障印刷质量的稳定。
其次要避免盲目进货带来的质量隐患, 切实把好印刷质量源头关。
针对具体印刷任务, 选择合适的油墨、版材、印刷用纸, 加强印刷中的质量跟踪, 发现问题及时反馈, 再者是要制定严密的工艺流程, 根据印件特点合理选择印刷设备机型, 认真校对菲林与印版, 把好拼组版工艺关, 科学安排印刷色序, 防止质量问题的发生。
不管是原材料选购、印刷工序制定, 还是设备操作执行, 都离不了印刷企业员工, 所以对他们进行系统培训至关重要, 不但要提高员工的基本素质, 还要提高印刷操作能力和工艺技术水平, 这才是获得高质量印刷品的关键。
求得快速发展的关键, 是为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和提高, 建立健全印刷质量监控体系, 完善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印刷企业通过制定标准的文件化质量管理体系, 明确规定“做什么、谁来做、在哪做、为什么做、怎么做”, 使企业管理由“人治”向“法治”转变。以全员质量教育培训为手段, 切实提高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 增强员工的质量意识, 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
合理配置资源, 明确员工职责, “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 工作有依据、结果有考核”, 从而提高效率, 减少成本浪费, 实现效益最大化。
企业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提倡标准化生产, 严格按规范进行, 把质量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结合, 将“质量”概念深深植入人心, 让员工自觉遵守规则, 视自己的未来与企业的明天为一体, 以保证印刷质量的稳定和优势为全体员工的工作准则。
每个印刷企业都会制定严格、明确的质量方针、标准等管理条款, 并作为日常工作的准则落实到质检部门, 并授予质量管理一票否决权。
作为一名优秀的质检员应该遵守以下规则:
(1) 避免管理制度形同虚设。
印刷企业常面临这样的情况:生产任务突然增多、急件来了、加班赶工期, 尤其是印制大批量的书刊产品时, 质量监控经常会被人为地放松;在产品质量与经济效益发生矛盾冲突时, 往往会优先考虑眼前效益;在企业领导的某种暗示或干涉下继续印刷或出厂, 无视质检部门的存在。久而久之, 质检员便学会对各级领导察言观色, 质量标准慢慢也变成双重或多重的人为标准, 对企业的发展有百害无一益。
(2) 不可用错误的保姆型质量管理模式。
在中小印刷企业中, 员工们的素质普遍不如规范的大企业, 各项规章制度也有所欠缺, 因此员工们容易形成一种误解, 认为印刷质量的好坏靠技术人员、检查人员、质检员去监管, 与我们基层人员无关, 只要委派专门的质检员死盯各个工序和机台班组, 遇到质量问题便可解决, 就能印出优质的印刷品来。
印刷是一个系统工程, 印前、印刷、印后加工的主要工序加起来起码有30多道, 忙起来要三班倒连轴转, 若采用专人盯梢方式, 要配多少个质检员?这是不现实的做法。而这种错误的保姆式管理还会滋长机台人员的依赖性、懒惰性、不求上进、不动脑筋、不积累常见印刷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 甚至成为推卸责任时堂而皇之的借口。
一旦沉浸在这样的氛围中, 企业就只能坐吃山空, 万一哪天质检员有事不能及时到场处理问题, 就得工序停工、企业停产, 岂不可悲。
所以一定要让全员意识到:印刷质量是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生产出来的, 而不是靠质检员逐项逐个把关监控得来的。
(3) 质检员的工作并非是到处走走逛逛。
许多基层操作人员及一般的管理人员片面地认为质检员的工作很轻松, 是个闲职。质检员的日常工作就是瞪大眼睛, 手拿测量工具, 在各个生产部门这走走、那逛逛, 晃晃悠悠过日子。
的确, 质检员的工作是靠眼睛, 但这眼睛里却蕴含了许多质检岗位必备的智慧和技能。
首先, 要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技术素养, 才能胜任日常各种印制品的质量检验、签样;
其次, 熟悉印刷工艺流程、行业法规, 了解各工序操作程序, 明晰常见质量事故的主要原因并能提出纠正、整改措施;
再者, 处理突发质量事故冷静、果断, 敢于负责并承担责任, 判定质量事故时不拖泥带水, 能令人信服;
最后也是重要的一个方面, 要善于搞好人的关系, 与操作人员、管理人员打交道, 在工作上既要讲原则, 又要注意方式方法, 使别人感到质检员是来帮忙解决问题的, 是雪中送炭, 而不是整日找茬的黑脸判官。
只有具备了这些能力, 质检员在督促、检查一线人员的印制品质量时才能轻松应对, 碰上疑难杂症也能及时与同事、领导沟通, 妥善处理质量问题。
(4) 质检工作要抓重点抓源头。
只有抓重点、抓源头才能对质量进行有效控制, 这也是过程控制的要求。
质量监控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
一是各工序的数据化、规范化;
二是工艺设计和工作流程的监控管理。
前者是实行操作规范, 重点看数据、看报表, 不能光听汇报, 要眼见为实。
后者是根据各工序的数据, 监控工作流程和各工序的操作要求是否有偏移, 及时纠正与预防。
这就要求质检员经常有目的地到生产部门走走逛逛, 善于总结经验教训, 对常出问题的工序加大检查力度, 做好故障分析与排除预案, 减少质量事故的频频发生, 及时将质量缺陷控制并消除在萌芽状态。
(5) 质检员的修养———忍。
质检员是企业的普通一员, 然而其岗位又较特殊。其工作职责决定了质检员在工作中肯定要管事、管人, 为企业的发展、为自己的前途, 质检员不可能个个都能处理好, 人人都能安抚好, 难免会得罪很多人。
所以企业要为质检员树立威信, 首先要靠企业领导和各方面的呵护, 还要靠质检员努力提高自身素养和工作业绩去创建, 质检员的内在素质是树立威信的关键。
在出现质量问题时, 有些领导可能不了解实情, 会不分青红皂白地指责质检员不尽责, 让质检部门背上替罪羊的包袱, 在这个时候, 忍是冷静之举, 积极想方设法纠正并有防范措施才是质检员的威信所在。
常言道:客户就是上帝。印刷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好坏最终要以客户的满意程度为标准, 印刷接单与用户形成最直接的客户关系, 接单与印前制作形成二级客户关系, 印刷业客户不仅指消费者, 还指下一道工序是上一道的客户, 因此, 要树立以客户为中心, 为客户服务的思想。
印前制作与制版形成三级客户关系, 制版与印刷形成四级客户关系, 印刷与印后加工形成五级客户关系, 印后加工将最终的印刷产品呈现给部门经理, 由他代表企业与客户收验货, 客户再将印刷品出售给消费者。
只有满足客户要求, 能与客户获得双赢的企业, 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只有员工懂得客户重要性, 才会有意识的去满足客户需要, 自觉自主地把好质量关, 拥有开发新市场、寻求新机遇的条件, 为员工进一步发展提供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李小东主编.胶印质量控制技术[M].印刷工业出版社, 2006.3.
[2]刘世昌.印刷品质量检测与控制[M].印刷工业出版社, 2004.2.
[3]刘克谦.印刷业发展对纸张性能的要求[J].西南造纸, 2002 (3) .
[4]刘红莉, 王晓芳, 刘冲.纸张印刷特性介绍与分析[J], 印刷质量与标准化, 2008 (5) .
[5]黄传常, 冯燕云.会计信息化及其对企业会计的影响分析[J].经济师, 2007 (09) .
[6]冯燕云, 黄传常.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与对策[J].商场现代化, 2007 (28) .
[7]王宝玉, 李荣, 雷永华.用等离子技术对化机浆纤维接枝丙烯酰胺[J].纸和造纸, 2011 (06) .
创意 印刷企业发展的新引擎 篇8
创意 应用几何?
在印刷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利润空间被不断挤压的今天,创意对于印刷企业的作用不言而喻,其不仅能帮助印刷企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客户的忠诚度,更能帮助印刷企业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逐步完成从传统的加工制造商到服务提供商的转变。可以说,创意正在逐步成为印刷企业发展的新引擎和调整产品结构、延伸产业链的重要武器。那么,印刷企业与创意的对接情况到底如何?通过采访,我们把印刷企业与创意的对接分为了3个层次。
1.专设创意设计部门
其实,大多数印刷企业都意识到了创意对自身的重要性,因而已经设置或在积极组建自己的创意设计部门,而这些创意设计部门也确实为他们带来了一定的收益,帮助他们吸引并留住客户。
记者在采访中听到这样一个小故事,一家以承接外单为主的印刷企业,某次了解到客户的一个特殊要求,即希望在其印刷的图书中最大程度地体现绿色环保的主题。多数印刷企业针对这一要求也许会在使用环保纸张、油墨方面下功夫,但这样并不能直观地向使用者传达环保的信息,生产出的印刷品在外观上和普通印刷品区别不大,难以“出彩”。于是,这家印刷企业的创意设计部门灵机一动,提出用过版纸来生产这批图书的想法:在需要印刷文章的地方先印刷一层白墨,没有印刷文字的地方保留过版纸的自然墨迹,这样不但图书中的文字部分会呈现出特殊的“镂空”效果,而且由于使用的是过版纸,每本图书都各有特色,此外过版纸的回收利用也更好地诠释了“绿色环保”的主题。这个想法一经提出,就得到了客户的大力认可,这家印刷企业在赢得了高于正常印刷1~2倍的丰厚利润的同时,也凭借出色的创意设计能力和这位客户建立了长期而稳固的合作关系。
2.形成自身创意品牌
与第一个层次相比,这类印刷企业在整个印刷行业中所占的比例就小得多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他们意识到如果仅仅作为被动型的加工商,无论是利润水平还是在合作中的话语权都相对有限,不如直接凭借创意转型为主动型的生产商或服务商,以赢得更宽广的生存空间。
上海中厦彩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厦彩印”)便是这样一家企业,据总经理章怡介绍,中厦彩印最初是以为国外客户提供纸质贺卡、台历、相框等的印刷加工服务为主,但激烈的市场竞争促使他们走上了创意这条路。他们在培养设计师的同时,对原来印刷加工过的产品进行理解、消化和创新,形成了自己的品牌——“悠卡”,并和国内的超市、卖场、礼品公司等合作,建立了自己的销售渠道。章总表示,虽然截至目前,自有品牌“悠卡”为中厦彩印所带来的利润比较有限,但他们却在培育“悠卡”品牌的过程中极大地提升了创意设计能力,销售渠道的组建、掌控能力以及公司的形象,获得了许多国际客户和终端客户的认可。未来,中厦彩印将计划向对创意能力要求更高、利润也更加丰厚的商务礼品的开发和生产领域进军。
3. 拓展广阔的创意业务领域
能达到这一层次的印刷企业在整个印刷行业中可谓“凤毛麟角”,在他们的眼中,印刷的定义早已被无限拓宽,印刷甚至不再是他们的主业和赢利点,而仅成为其将创意变为现实的一个工具或一个环节。
上海金汇通创意设计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汇通”)便是这类印刷企业的典型代表之一。金汇通是一家包装加工企业,自2005年起便开始有意识地将创意当作公司的重点发展战略,如今,他们已经拥有100多名设计师,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包括品牌设计、包装设计、市场营销在内的基于创意的全方位的解决方案,比如某些小型茶叶加工商对市场了解不深、没有品牌,在产品包装、推广方面缺乏经验,金汇通就可以依靠强大的创意理念和设计能力为他们设计品牌和包装,制定合适的市场推广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印刷只是作为一种实现手段,创意才是他们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提升 问题何在?
可见,创意正在印刷行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已经有部分印刷企业借助创意的力量获得了更宽广的发展空间。但是,印刷企业的创意之路并非一马平川,这其中有不少的“拦路虎”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1.定位难
事实上,相信许多印刷企业都能明白并且认同提升创意能力、并借此延伸产业链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作用,但是创意和印刷的结合方式多种多样,可以做创意图书、创意贺卡,也可以做创意挂历、创意包装,甚至还可以像金汇通那样提供以创意为基础的市场营销解决方案,因此,怎样选择结合方式、如何定位是令许多印刷企业当家人头疼不已的问题。正如大力发展创意图书、并取得一定成功的上海柯创印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柯创”)董事长徐伟亮所说,创意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对于普通的印刷企业来说,只要选好并引进新设备,提高营销能力,提高订单量,机器正常运转起来就能够见效益,但是如果想做创意,就要把这个天马行空的东西真正落地,这需要对市场和自身能力进行认真的考察和评估,如果没有选对方向,即便付出再多,也很有可能还是 “满盘皆输”。
2.人才缺
对于许多印刷企业来说,人才是制约其发展的软肋,不少印刷企业对目前印刷专业的人才队伍都十分担忧,更不要说能将创意和印刷完美结合的高端创意人才了。上海新闻出版局印刷管理处处长周建平就指出,创意离开了人才就是空话,但作为加工制造业,印刷业的人才基础相对薄弱,创意人才在印刷业中的比例更低。如果印刷企业还继续沿用当前的管理体制,想要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让人才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作用是非常困难的。看来,创意人才匮乏是印刷企业与创意对接的一大“障碍”,而这道“障碍”背后涉及到印刷企业的管理体制等多方面问题,想要解决,面临的难度可不会小。
3.成本高
创意虽能为印刷企业带来丰厚利润,但其研发和加工成本也不容小觑。中厦彩印的章总告诉记者,他们生产的创意贺卡通常会用到10种以上的印刷工艺、10~15种配件,通常需要一个4~5人的研发团队花费2个多月的时间才能研发成功,研发成功以后,这些精美贺卡的生产也需要大量使用手工制作。在人力成本持续走高的当下,如何缩短研发周期,减少人工数量,从而降低成本,成为印刷企业向创意要利润的又一道“难题”。
4.销售苦
印刷企业要想将自己的创意产品直接提供给终端市场,销售渠道必不可少,但大多数印刷企业都是生产加工型企业,并没有直接面向终端市场的销售渠道。此外,通过创意和设计,这些印刷品的附加值会大大提升,它们与普通印刷品已经有了显著的区别,被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内涵,而这些承载了创意的印刷品也需要更加合适的销售渠道。因此,搭建怎样的销售渠道、如何搭建销售渠道,也成为印刷企业在向创意要利润的过程中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未来 如何突破?
虽然存在着诸多困难和问题,但谁都不能否认印刷与创意碰撞后将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那么,应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让印刷与创意得以美满“联姻”呢?
1.充分了解市场需求,认真寻找定位
创意所涵盖内容之丰富不言而喻,具体到某家印刷企业,所需要关注的应是被大企业忽略、不愿进入的利基市场,或是刚刚形成需求而暂未引起人们关注的专业领域,如果印刷企业能将创意“落地”于这些市场或领域,则将有机会先发制人,迅速建立起自身的竞争优势。
在寻找定位方面,相信上海柯创的经验能给您一定的帮助。上海柯创进军创意领域的市场定位非常明确:为0~6岁的低幼儿童提供低价的创意图书。对此,徐董给出了这样的解释:首先,0~6岁的学龄前儿童需要的是最基础的认知类读物,这些读物策划相对容易;其次,在数字媒体的强烈冲击下,家长为了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会尽量控制他们看电视的时间,也不愿意孩子过早、过多地接触电脑,所以这类出版物受数字媒体的冲击不会很大,而且生命力持久,不怕淘汰和过时;第三,虽然现在市场上有许多少儿读物,但大都是方方正正的,缺乏趣味性,也难以满足低幼儿童好动的习性,异形儿童图书的市场前景看好;第四,图书的盗版问题在中国非常严重,为了躲避盗版,同时赢得更大的客户群,柯创不选择高端精品路线,而是为市场提供能够让每个家庭都消费得起的、甚至低于盗版成本的创意图书。这充分基于市场需求的准确定位,相信就是上海柯创能够获得成功的一大“法宝”。
2.建立合理的制度,转变管理方式,保证充足的人才储备
中厦彩印的章总认为,印刷企业需要的创意人才与普通的创意人才不同,不是会用Photoshop设计几个漂亮图片就能够开发出更具创意的印刷品,这些创意人才在具有出色的设计能力的同时,还需要对印刷工艺、材料以及客户需求都非常熟悉。因此,中厦彩印采取的方法是在企业内部提拔对工艺比较擅长、同时对创意设计又有浓厚兴趣的人员,为他们提供进一步学习和深造的机会,让他们成长为同时精通印刷工艺和创意设计的人才。一方面,章总将这种提拔和培养作为一种制度持续执行,另一方面,也为这些培养出来的人才提供高额的报酬和广阔的发展机会,以保证能够储备充足的创意设计人员,并使他们充分发挥作用。
金汇通吸引和应用创意人才方面的方法也非常值得一提。在金汇通,有一个名为“三三制”的合伙机制,也就是由公司提供品牌、运营平台、业务和管理,创意人才在这个平台中只要完成了基本指标(即赚回了项目组的基本开支),多出来的利润,30%归项目组所有,30%中的30%归该创意人才本人所有。金汇通正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吸引和组建了一支拥有近100人的创意团队,并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从一家加工制造型企业转变为一家创意设计公司。
3.积极采用新技术,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
创意产品研发难度大、周期长、成本高是不少印刷企业望而却步的原因之一,其实只要印刷企业肯积累、肯探索,这个问题解决起来也没那么困难。
为了缩短研发周期,中厦彩印专门建立了产品设计数据库、原材料性能数据库和配件数据库,在研发的过程中设计的图案、使用过的原材料和配件性能等信息全部入库,以尽可能地缩短产品研发周期、提高研发水平、降低研发成本。上海柯创则设计开发出了专门针对低幼儿童图书制作的数字化编辑出版系统,低幼儿童书主要以画稿为主,借助这套系统,工作人员可将创作的每一幅画稿处理成软件能够识别的格式,存入数据库,待创作时自由调动搭配。徐董告诉记者:“以前1个人1天只能画3~4幅画稿,现在借助这套系统,1个人1天可以画3000幅,所节省下的时间、人力和财力,成为我们能够提供低价创意图书的基础。”
4.根据自身特点,建立合适的销售渠道
面对销售渠道的困扰,艾派集团(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艾派”)的做法也许能给印刷企业带来一些启发。艾派自1983年靠印刷制作挂历起家,目前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创意印刷产业链,在销售渠道上,他们一方面利用长期做挂历积累起来的礼品销售渠道,另一方面,还建立了“19八3艾派创艺坊”和“艾派时间收藏馆”两个连锁直营渠道,以更好地体现其产品的创意和价值。而且,除了艾派自己研发和生产的产品外,在“19八3艾派创艺坊”和“艾派时间收藏馆”里还可以找到艾派分散在全国的几百个签约设计师创造的个性化产品,这已经成为了整合设计资源的平台,为艾派创意印刷的发展提供着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
【活字印刷的发展】推荐阅读:
有趣的活字印刷课堂体验故事07-06
参观活字印刷展览馆11-23
我国印刷企业转型中的发展模式思考10-22
发展数码印刷07-15
数字印刷发展现状综述10-04
爸爸是活字典作文11-07
中国包装印刷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规模分析08-27
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对社会发展、科学传播、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影响10-06
北京印刷公司对印刷的五个基本要素介绍08-18
印刷转型的典范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