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店竞争优势分析

2024-09-03

便利店竞争优势分析(共7篇)

便利店竞争优势分析 篇1

便利店与大超市竞争的优势分析

便利店从规模上说,它类似于传统的夫妻百货店;从业态上说,则类似于超市。而从辐射范围讲,业内对便利店的定位是8分钟生活圈,即主要面向居民小区的消费者。便利店这些年来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目前已遍布很多居民小区。便利店的兴起以及所取得的良好业绩,让我们看到了便利店广阔的市场前景。便利:生存发展的最大优势

开过夫妻百货店的人一定有过这样痛苦的经历:随着超市、卖场的陆续进入,他们的生意也逐渐陷入困境,不少夫妻百货店被迫关门或转做其他。其实,小百货店本来就一直是在夹缝中生存的,他们在零售业中充当的是拾遗补漏的角色。当绝大多数消费者被充满现代感和人性化的超市、卖场吸引过去之后,他们的生存空间就更为狭小了。不过,小百货店的生存危机,与传统百货店当初的处境一样,受冲击的原因也大致相同。首先就是业态的落后。从业态角度看,能与超市、卖场并存后竞相发展的就是便利店,这是很多发达国家、先进城市里零售业态的经验。于是,夫妻店改造也在求生存中慢慢借鉴模仿超市经营特点;可安装使用:飞蝶连锁便利店管理软件,支持盘点机快速盘点、条码扫描、小票打印机、钱箱、会员卡积分、打折、预充值与付款等。不管是在家里或出差在外,都能轻松联网实时查询、分析店里的各项业务数据,实时掌控店面运营情况,在任一分店登记为会员,则可在所有分店都可使用会员卡正常消费、打折、积分、预充值,可一键查每日(月、年)销售、利润、库存、存货总金额、提成、商品快过期信息。还赠送便利店专用商品条码及价格库(几万多种商品信息),不用您一个个输入,直接导入使用。需要软件试用安装包的,可 联 系 飞 蝶 客 服 Q Q:291574238 便利店之所以能与大型的超市、卖场包括升级改造后的大型百货店比肩发展,最关键的因素就在于所售商品紧紧盯住居民的菜篮子和米袋子,并把便利性发挥到最大化。有人把“便利性”总结为距离、时间、购物等三个方面,这些都与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消费心理有关。

与超市、卖场相比,便利店大多设在居民小区,居民从家里出来,一般步行5到10分钟即可到达,这就是业内常说的“8分钟商圈”。惰性应该是与生俱来的一种习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大型超市、卖场新鲜感的丧失,就近购物将成为一种趋向,尤其是一些消费频率高的生活日用品,很多人开始不去距离遥远的超市、卖场购买,而喜欢在家门口解决,都是同样的商品,价格上也相差无几,何苦大老远跑到大超市转半天大包小包地往家里拎呢?便利店的“地利”优势将会越来越突出。

严格意义上的便利店,每天营业的时间不少于16小时,有的延长为24小时。而大型超市、卖场一般为早上9点左右开门营业,晚上10点以前停业。那么,其他时间的消费需求,尤其是一些应急消费需求,消费者最先选择到家门口的便利店解决,便利显然也占据着“天时”之利。

便利店竞争优势分析 篇2

连锁便利店指满足顾客应急性、便利性需求的零售业态。选址多在居民住宅区、学校等客流量大的繁华地区。营业面积在50-150平方米,营业时间为15-24小时,经营品种多为食品、饮料,以即时消费、小容量、应急性为主;80%的顾客是目的性购买。便利店最早于1927年出现在美国,在日本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尽管90年代以来日本出现的经济衰退波及商业领域,导致许多商业企业倒闭,但便利连锁店却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数量从1991年的9700家增加到1997年的20530家,销售额从15920亿日元增加到36890亿日元。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发展连锁经营以来,由少到多、从小到大,逐步发展壮大进来,在零售市场的主导地位不断提高,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商业体制的改革和流通产业的现代化。目前连锁便利店面临的竞争分激烈,但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上海拥有连锁超市3220个,便利店4500个,广州拥有规模以上连锁超市167个,便利店大约在300个左右,其中上海联华快客在广州已有74个店铺。连锁便利店发展大有星火燎原,全国蔓延之势。但仔细审视之下,我们发现目前诸多便利店的繁荣只是局部的、外表的繁荣,其背后蕴藏着潜在的危机和薄弱环节。因此,连锁便利店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在需求过剩、市场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

1 连锁整合,形成规模优势

外资便利店一进人中国市场就能够形成攻城掠地的态势,主要是能够形成规模采购和规模销售所形成的良性循环机制。而目前以单店经营为主的国内便利店,则因为没有经济实力从事大规模采购、没有大规模的销售网络而制约了发展。因此,摆脱门店经营的限制,通过各个分店对广告、信息、市场推广、统一配送、经营管理模式等资源的共享,进而降低流通费用和进货成本,才能最终通过规模实现利润的增长。上海百式、百家便利店被联华和良友便利店收购,意味着便利店已进入“大鱼吃小鱼”的整合期。大规模连锁整合应以门店自身的形象、人员素质、防偷窃货物能力、控制存货能力、建立良好的顾客关系能力等为基本条件。在大规模连锁整合过程中,也要注意控制其整合初期的投入,尽量降低建设成本,切忌一味照搬国际化管理标准,以免消化不良,成本居高不下,最后造成经营困难。

2 信息技术先进化,提高连锁店管理效率

由于便利店面积有限,通常只有100平方米左右,在这么小的面积内要摆放2000-3000种商品,不浪费空间,只有采取严格的单品管理手段和较强的信息技术来支撑。首先要完善电子计算机、收款机、条码机、监控摄像头等硬件基本设备的配备;其次要大力开发POS、EOS、MIS等信息系统。由于便利店单店小,要形成规模,就需要增加店铺数量;又由于地区布局分散且广泛,因此信息系统的建立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对一些由老业务转型而来的便利店,技术装备水平低,人员综合素质较差,对其通过改造,加强每个门店和总部的联络、店与店之间业务联系更是当务之急。还要利用店铺接近消费者,送货快捷方便的优势,建立配送、送货中心,有条件的店铺可进一步开展电子商务业务,网上购物可先在高档住宅小区或大学园区等少数地区进行试点,建立局域网,再逐店发展,最终联成一个网络系统。如日本7-11便利店除了采用香烟机、咖啡机,ATM机等先进的技术装备提高店内交易自动化外,还采用先进的零售信息系统,对供应链上的顾客和供应商进行跟踪和反馈,以减少进货的不准确性,降低库存,加快资金周转,提高管理效率。同时提高管理效率还应建立规范的科学管理模式,特别是提高总部的网络管理能力和运行能力。

3 功能综合化

国外便利店不仅仅提供商品,而且还提供综合服务项目。经过几十年发展,便利店利用其网络优势,服务范围已经有了很大的延伸。以日本7-11便利店为例,7-11便利店除经营日常必需的商品外,还协助附近社区居民收取电费、煤气费、保险费、水费、有线广播电视费,甚至包括快递费、国际通讯费等。它在2000年6月宣布和Softbank,以及其他合作伙伴联手,展开网上图书和录像带销售业务,顾客可以选择遍布全日本8000家7-11便利店中的任何一家付款取货。伊藤洋华堂计划通过其连锁店和餐馆开办自己的银行,吸收居民存款,处理消费帐单,借助便利店使消费者享受到便利的银行服务。

4 丰富营销手段

国外便利店往往根据消费者需求,在营销方式上进行不断的创新。除在购物地点设置、营业时间安排上极大地方便消费者外,还在购物环境的整洁、安全、友善方面营造良好的气氛。如日本的7-11便利店提出“最先、最佳和惟一”的服务口号,在店铺装修上,加宽店内通道,增强照明亮度,降低天花板高度,改变商品陈列布局,增加店内导购标志,使其更为醒目;在商品结构上,销售大众化商品,重点是食品和饮料,最新小百货,并保持每月一定比例的商品淘汰率,以保持适销对路;在价格上实行公平价格,保持一定的毛利率。在宣传上不遗余力,持续投入巨额广告费,极力宣传自身品牌形象,以巩固和提高自己的声誉。

5 拾遗补缺,创建特色

便利店面对的顾客范围很小,一般都在一个社区之内,商圈几百米之内,人数从几千人到几万人不等,因此必须考虑居民收入和购买力水平。经营以高、中、低档日用品、食品、应急商品为主,满足日常、大量的需求;辅以少量高档商品,以满足白领层、日班族、单身族的需求。在服务上要紧紧围绕“便”字做文章,除在时间上实行24小时不间断营业外,还要与其他服务部门和行业联合,不断完善与居民衣食住行息息相关的服务项目。由于便利店具有商品少、库存调整灵活、商品销售利润率高、辐射范围小、采购方便等诸多优点,便利店这一零售业态90年代末期在我国得到了快速推广。虽然与国外便利店相比,在经营上尚存在一定的差距,但由于它适应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能贴近并满足消费者需要,因此是我国零售业态中较有发展潜力的一种。随着商业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贸易政策的公平化,预计今后它的发展速度将会更快,必将成为商业中继超市和购物中心之后的又一主力业态。

摘要:我国连锁便利店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出现以来,发展迅速,大有星火燎原,全国蔓延之势,但背后蕴藏着潜在的危机和薄弱环节。本文主要阐述连锁便利店如何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在需求过剩、市场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

中国便利店的未来竞争 篇3

中国便利店目前面临着诸多困难。一是店多不赚钱。有些拥有2000家店铺的便利公司,年净利润不足3000万元。二是店多转型难。店铺面积大小不一,客层复杂,人力资源老化,很难实现从迷你超市向时尚便利的转型。三是拓展乏力。大型便利公司向外拓展与当地便利公司相比缺乏竞争优势,而当地便利公司与私人便利店相比也越来越没有优势。所以,就出现了“正规军”打不过“游击队”的现象。那么,中国便利店应如何来破解这个困局,如何应对未来竞争呢?

破解中国便利店的困局

第一,我国的便利店很有发展潜力,因为便利店是最适合本土化发展的零售业态。中国的消费者非常注重生活的便利性,大卖场虽然便利了顾客的综合性购物,但也给顾客造成了购物的不便利。所以,中国零售企业应该大力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便利店,在比大卖场更广泛的区域内发展“生鲜型”、“时尚型”、“服务型”等多样化的便利店业态。随着百货公司、大卖场、家居等业态的外资势力越来越强大,如果中国便利店也拱手相让,那本土零售企业就“大小全无”了。我们以前拼命想做大,其实,大是内资的弱项,小才是内资的强项。中国的零售业可以实施“以小胜大、以多胜大”的策略,发扬“愚公移山”和“蚂蚁啃骨头”的精神,用人性化的服务、优质的产品、便利的地理位置来吸引消费者,这是本土零售企业一条不可放弃的发展道路。

第二,目前便利店的成败都在于规模,核心是管理。我国大型便利公司经历了15年的发展以后,依然没有重大转机,这主要存在五大问题:摊子太大、过度竞争、定位摇摆、舍本求末、服务不好。服务而言,本土便利店给人的总体印象是缺乏活力、不够温馨,而外资便利店却通常给人以友善、温馨的感觉。最终能赢得市场的当然应该是那些能够尊重顾客需求,给顾客带去快乐与满足的公司,那些想当然的甚至把顾客赶出店门的公司,最终必然会被顾客抛弃。服务质量差会为企业带来诸多问题及不良结果,是一个必须综合治理的问题,涉及到诸如用工方针、报酬分配、教育训练、管理制度、成本控制等一系列战略与策略问题。

第三,在我国发展便利店,有两点要特别注意:一是不要“散豆式发展”,要“集中式发展”,集中力量进入有购买力的城市,在这个城市发展也要集中主要区域,然后密集开店,形成区域优势,这样便于提高配送效率。二是进入空白点要谨慎,如开办小区便利店,没有超市的时候进入,生意还不错,一旦有超市与折扣店进人,就会立即失去竞争优势。

第四,提高商品营销能力是关键。提升经营业绩的关键是提高商品营销能力,商品是源头,如果说店铺是枪,商品就是弹,没有弹,再好使的枪也没有用。便利店的营销,主要不是价格竞争,而是各种各样的趣味活动与主题活动。

第五,便利店是靠品牌与技术取胜的业态。便利店虽然到处可见,但便利店的竞争其实还没有真正开始,因为国际品牌还没有对内资便利店构成很大的竞争威胁,现在基本上是本土品牌之间的斗争,无论发展环境、品牌形象、技术手段等,都还与国际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便利店真正的竞争是:(1)对特定品牌的顾客信赖。(2)标准商业模式的快速复制、持续服务与经营创新。(3)物流整合(尤其是冷链系统)与信息技术(尤其是开放的接口)的支撑能力。(4)糅合总部与门店各自优势的能力。从经营上来说,商品、服务与营销创新是关键;从管理上来说,物流信息系统与营运管理是关键;从整体来说,发展特许加盟,调动总部与门店两个积极性是关键。便利店的成功,最终将依靠品牌与技术、总部与加盟者,两个积极性相结合才是一个完整的便利店系统。

中国便利店的未来竞争

本土企业在本土占尽了先发优势,关键是地盘优势。这属于资源型优势,而不是智力型优势。本土便利店在城市的各个角落遍地开花,甚至连那些根本不适合开发的商圈里也开出了便利店,已经发展到了“见缝插针、无孔不入”的地步。但是,对本土便利公司来说,有没有未来的关键是要在拥有资源型优势的有利条件下,尽快培育智力型优势,以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提高持续发展与有效发展的能力。

便利店发展的最终出路是:商品即食化、功能服务化、组织特许化。商品即食化

商品即食化就是要做到:买后即食,发挥“中食”餐饮功能。大多数人以为7-Eleven是指营业时间从早上7点到晚上11点。这其实是个误解。7-Eleven是指售卖早上7点到晚上11点之间顾客所需商品与服务。便利店主要是满足即食消费需求的商店,早餐,中餐、宵夜,都可以到便利店购买。在便利店出现以前,人们把饮食分为家里吃(内食)与饭店吃(外食)。便利店是一次“饮食革命”,诞生了“中食”(界于外食与内食之间,便捷、卫生、营养的饮食)。如在中国台湾,便利店起步时期与传统的饮食店竞争,后来则与洋快餐竞争,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7-Eleven来到中国后,最能体现其特色的就是“快餐岛”,店铺内配置的小型厨房在中午和晚餐时段供应10余种菜式,半小时内现做现炒,每两周更换一次菜色。“好炖”这部分品种超过20种,其中4成为蔬菜制品。还供应平价现煮咖啡一CITY COFFEE,以及从台湾引进的牛肉面和新鲜豆浆。为了做好即食商品,店铺一般要拥有零售与餐饮两个执照。最关键的是后防要有强大的支撑系统,一是开发团队,二是中央厨房,三是温控物流。只有具备这三个条件,才能有效保障食品的供应。

本土便利店的鲜食产品一般由供应商提供,现在有些公司已经开始实施自行开发计划。如上海的罗森便利,建立了一个由专业人员、商品主管、运营督导、一线员工组成的研发小组,自产商品构成比连续6年上升,2008年自产商品的比重已超过20%。例如,统一超商为了让“锅贴里要有汤汁”,员工试吃队成员除了吃遍全台湾锅贴,回到公司厨房里还要再试验、再练习。这样做出来的东西就会有特色,而便利店的发展商机就在其中。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发展趋势是:自产商品的开发要有营销方案与之相配合,如投放电视广告,在卖场先派送,然后试销,在不断征求顾客意见的过程中持续改进与更新。

功能服务化

功能服务化就是要求便利店成为提供生活服务的平台。服务项目包括传统项目,如公用事业收费。统一的7-Eleven在台湾每个月代收业务量超过400万件,每个月的代冲业务量为3万多件。代收业务的手续费一般按件计算,折合人民币大约为每件2元,按此计算,每月的代收毛收益为800万元,年总收入上亿元。

上海便利店已经普及代收业务,但收费很低。早在2006年上半年,在上海连锁经营协会便利店专业委员会的例会上,上海8家便利公司共同呼吁

提高代收公用事业费的费率,这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虽然最终没有获得全胜,但这一行动反映出在目前上海便利店的业务中,代收公用事业费已经占很大的业务量。很多店铺一天的商品销售收入不到5000元,水、电、煤气、电话的收费就达上万元甚至几万元,以后也许可以考虑从公用事业收费逐渐扩展到各种罚款的交付。除这些传统服务,还有一系列新的业务可以开发,快递业与便利业的合作便是服务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内快递业上门取件的模式导致客户的交寄等候时间过长,私人客户从安全角度考虑更不愿意陌生人到自家取件,为此可以把便利店作为快递公司的附属渠道,中国台湾的便利店,大部分都和DHL、UPS合作开展收件业务。据此,便利店、网购、快递之间将建立起新型的供应链网络。

信息技术服务是便利店服务发展的重要内容。如微软公司日本部门与日本7-Eleven合作,双方通过各家便利店的专用设备为Vista操作系统用户提供数码照片打印服务。数码照片打印服务与WindowsVista的影集软件捆绑,用户可通过软件选定自己希望打印的照片。照片将上传到富士施乐公司运营的服务器上。当照片上传完毕,服务器随机生成一个8位字符的字母数字代码。该代码是个密钥,用户凭此可从7-Eleven所有便利店的机器上打出数码照片。该代码还可与他人共享,以便多个亲友能得到同一张照片。富士施乐公司方面表示,照片搞错的机率非常低。用户在机器上输入代码后,照片从服务器上被下载。此时用户根据系统提示选定所打印照片并交纳费用,一张大尺寸照片30日元(0.25美元),然后打印完成,照片从机器中弹出,打印完成后照片从机器内存中被自动删除。这项新服务针对那些没有家庭打印机的用户和那些希望在活动之后将同一照片分发给多个人的用户。

类似的服务项目还有很多,便利店的发展一定要关注社会变革、需求变革与技术变革,要跟上时代步伐。利用空间无限的网络弥补便利店的有限空间,发展网上业务,实体通路向虚拟通路发展,将使便利店具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组织特许化

组织特许化是指大部分店铺要通过加盟方式,借助成千上万“小老板”的资金与全身心投入来经营便利店。以大集团为发展背景与以小商户为经营实体相结合是发展便利店的基本模式。所以,便利店是“大小结合”的业态。国际著名的便利店系统,无论是加盟主还是地区的主导加盟者,几乎都是以大集团为背景。日本的伊藤洋华堂公司发展7-Eleven,大荣发展LAWSON,西武发展FamilyMart,台湾的统一企业发展统一超商下的7-Eleven等。如果仅靠大集团的支持,不仅投资庞大,管理难度也很大,经营会缺乏活力。便利店的发展是大公司的统一运作与小商户的经营资源和经营活力相结合,这就是连锁经营与特许加盟相结合。大小结合才是便利店的基本组织模式。

便利店会议分析报告 篇4

一、了解

1.便利店的来由

便利店,英文简称CVS(Convenience Store)是一种用以满足顾客应急性、便利性需求的零售业态。便利店得以在激烈的商业零售业态中兴起的主要原因在于日本和台湾地域狭小,人口众多、密集度相当高。居民出行购物很大程度上还是依靠步行,会更多地考虑便利的因素。同样原因,在国内各中心城市与沿海城市,便利店也有着较大的生存空间。作为继大卖场及超市之后出现的又一新兴的零售业态,24小时连锁便利店前景广阔。

2.便利店对比势态

1)国际便利店:

A、国际便利店的发展状态

日本伊藤洋华堂在1973年与美国签订特许协议,至今拥有8600余家7—11门店,年销售额2万亿日元。目前7—11在20多个国家拥有2万多家店铺,是世界最大的连锁便利店集团。便利店得以在激烈的商业零售业态中兴起的主要原因在于日本和台湾地域狭小,人口众多、密集度相当高。

B、国际发展形式好的便利店

例如:7—

11、可的、全家等便利店

2)国内便利店

A、国内便利店的发展状态

1992年10月,中国第一家便利店诞生于深圳。之后的十余年间,尽管我国便利店业态总体上一直处于导入期,但是在以上海为代表的沿海发达地区,这一新型业态得到了迅速发展。2000年起,上海年均新开便利店超过1000家,呈现出爆发式的成长,4500多家的规模已使上海平均3800人就拥有一家便利店,标志着上海便利店业态已进入高速成长阶段。在北京、广州、深圳等大城市,便利店业态处于快速发展前期,其便利店数量从数十家至数百家不等。而更多的城市则处于业态的导入期。

B、汕头发展形式好的便利店

例如:番客、港岛、美佳等便利店

二、分析

1.汕头市零售业的发展

1998年正大”万客隆”捷足先登汕头零售市场,2000年全球第一商业巨头”沃尔玛”落户南国商城,随后,”大众”,”岛内价”,”信佳”等民营超市及”美佳”便利店也渐渐被老百姓所熟悉.一场外资与外资,内资与内资,内外资之间多层面,多业态,开放式交叉激战的格局已形成.目前汕头中心城区已形成市级购物中心――南国商城,功能完善,服务齐备,其中已进驻沃尔玛大型购物超市;中心城区的大型超市除沃尔玛外还有易初莲花

长平店;中小型超市分别为大众评价购物连锁超市,信佳购物连锁超市,以及其他宝田,佳盛等散布社区的小型超市;百货商店较少,只有天虹及免税等三家;并形成中山路,长平路,金砂路等10条有一定各自特色和影响力的商业特色街,集聚各种专业店和专卖店;而传统杂货店和少量便利店遍布各中小型社区.在比较发达的大中型城市中,连锁商业已占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0%左右,而根据来自汕头市经贸部门的数字则显示,汕头目前中心城区的连锁商业仍达不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由此可见,汕头零售店尚未过剩,发展空间仍然巨大.改革传统经营业态,调整商品结构,实施”错位经营”, 走特色服务和品牌化,是发展零售业的必由之路.3.以美佳为例分析便利店在汕头的市场动向

A概况:美佳便利店是汕头市中心城区数量有限的便利店,起步较早,但自1994年注册以来发展缓慢, 中心城区共有8家,且主要集中于北岸东部,经营状况不甚乐观.这与汕头特有的交通出行方式,生活节奏以及收入等关系密切,难以适应现状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B走势:美佳如今走中高端路线,做低成本下的具有时尚风格的都市便利店的新一代形象,并利用集团总部多年积累的供货链和连锁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经验,从经营策略,管理思想到店面选址和形象设计等多方位进行剖析改良,期望将美佳便利店品牌做成能与7-11,OK等其他成熟便利店竞争的品牌.C、战略目标:便利店的目标顾客属于收入相对较高的年轻白领阶层,时尚青年以及城市知识中产,对购物便利有着较为强烈的追求和渴望,因此是便利店的主要目标顾客.目前美佳便利店的目标顾客主要锁定在15-35岁中高收入的年轻”忙”人,他们具有收入及文化素质较高,集中在城市中区和东区的中高级住宅社区,对购物便利的需求较大以及有熬夜和顺带消费等习惯,对于商品的品质要求以及服务效率和态度的要求较高,且追求”新””奇””特”等特点.D产品结构:美佳便利店经营商品以小百货,饮料,烟酒,药品,零食等日常生活用品为主,发挥比其他零售业态营业时间长的优势,最大限度满足商圈内顾客多方位需求,现美佳已有代售充值卡,报刊杂志,电话订购以及送货上门等服务.E定位与促销:1).在定价上,美佳便利店与中国其他地区的便利店一样,出售商品的价格都高出10%甚至以上.以饮料为例,普通罐装可乐一般零售价格为2.5元,而在便利店为3元.而美佳的各种进口商品,如各种进口药物,进口饮料和零食,以及各种包装的精美礼品等,由于无可对比价格,因而毛利更为客观.2).在促销上可谓国内便利店的薄弱环节,美佳便利店也不例外.与市区其他大型超市铺天盖地的宣传攻势相比,很少见到便利店有促销活动.只有节日时美佳才会推出几种自行精美包装的礼品组合,宣传与陈列也仅限于店内,店面服务员对促销商品的介绍极少.F选址艺术及配送:根据研究调查,一般便利店的商圈为250米,居民徒步购物5-7分钟可到达.而汕头的美佳便利店选址多在居住区及交通要道旁,而车站码头以及学校,娱乐场所,办公楼等较少.其主要的原因是:汕头本地居民的出行方式基本以摩托车为主,生活节奏较其他大城市相对较慢.并且由于人们对传统食杂店的比例较高且分布分散,旧城区的消费水平不高等原因,美佳便利店只能将选址位置锁定于新城区北岸东部.现有中心城区的美佳便利店共有8家,集中分布在中高级住宅小区.由于资金短缺,网点发展缓慢;而在连锁这种经营方式上规模较小,经营管理科技含量低,规范化程度较差.总部在采购配送,经营指导,市场开发,促销策划等方面的职能不完善,影响了连锁便利店的健康发展.三、策略、模式、创新

1.便利店的应对策略:

a、便利店要大力发展加盟店:这种加盟方式是委托加盟方用直营店的方式发展店铺同时保持加盟机制在内部适时地运行。

b、正确选择顾客:便利店是一种游离业态,目标顾客在需求上会有所重叠,便利店在价格竞争上的相对弱势要求便利店应尽量避免竞争业态的直面冲击,在同一目标顾客群的不同需求上截取细分层,以形成差异化相对竞争优势。c、便利店要全面推行商品经营的品类管理:便利店的商品经营品种少、陈列牌面小、而周转要求快,这就要求在便利店的商品经营中全面推进品类管理。d、提供全方面的服务:便利店的服务是集邮局、银行、办公室服务、冲印店、票务等服务功能于一体的。

e、要大力开发便利店的网络资源:便利店店小但点多面广,应充分运用这一网络资源增强获利能力,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更好的推广。

f、积极争取政府的政策支持:一要逐步提高服务项目的代理费标准。二要放宽对便利店服务项目的限制,拓宽服务范围。

g、核心技术:商品经营技术、店铺营运技术、商品配送技术和信息技术

2.便利店的经营模式

a、选址:便利店的立地条件的核心是在商圈内的客流量。影响客流量的因素主要有:商圈内的家庭数,企事业单位数,经过商店门口的人流,车流,马路的形状,人行道形状,商店周围的开阔度等等。适合便利店的立地条件的要点归纳如下:坐落于“生活道路”、紧挨车站、商圈内有足量的生活人口、靠近集聚人的场所、附近有办公楼街、附近有单身宿舍或单身公寓、房租应在一天的销售额一下、竞争者较少

b、商品:01.确定商品采购的范围随着商店的经营规模、经营目标、商品生产技术发展、人口数量及消费者收入水平等实际情况的变化而随时加以调整,不能一成不变,墨守成规。02确定商品经营政策:单一的商品政策、市场细分化商品政策、丰满的商品政策、齐全的商品政策.03商品采购目录的制定04商品结构配置策略(比例关系、花色品种、质量等级)

c、品牌:首先,可以开展以便利店命名的社区活动,通过人性化营销拉近便利店和居民消费者的心理距离;其次,在促销手段上要实现多样化、体现时段性;最后,通过提高便利店人员服务质量、提供便民设备,形成方便、体贴的服务氛围,让消费者感受到被关心的温暖。

d、信息:强大、完备的信息系统是便利店实现盈利的必要保证

e、配送: 配送的重要程度在零售行业中是最能体现配送的作用的,便利店的配送要求非常高。查零、快速、保质保量,高效是永远的追求目标。

f、资金:便利店必须采用连锁的形式快速形成众多门店才会有规模效益,在发展的前期必然出现亏损,商家要忍受可见时间内的亏损,这就要强大资金力的后

援支持。

3.便利店的创新

a、商品科学组合战略:根据便利店业态目标消费群体的购买取向主要以(即时消费、应急消费、季节性消费、服务类为辅的品类组合b、商品科学订货战略:一方面是加强品类商品库存的管控、另一方面是根据POS自动收银系统销售数据实施商品的科学订货

c、新品培育推广战略:年轻人是主要消费群体,针对年轻人对新品的需求平时应注意新品信息的收集并加强分析

d、价格业态错位战略:便利店业态实施与社区店业态不同的价格战略,提高经营商品毛利率,提升便利店业态赢利能力的重要举措,同时通过研究分析发现由于在干道型门店消费的顾客大多数对价格敏感度较低,追求的如何以最快捷便利的方式购买所需商品,这类型的便利店存在价格提升的空间,因此在继续实施与社区店业态不同的价格战略的同时针对不同商圈类型的便利店实施不同的价格体系。

e、业态营销定位战略: 针对便利店业态目标消费群体与其他业态的差异性实行不同的营销战略:一方面在特价商品的选择上,注重品种的精选及特价价格的差异性,实施独立的特价价格体系,营造销售亮点的同时减少毛利损失;另一方面主动加强与供应商沟通,利用供应商的资源在便利店业态门店开展具有便利店特色的多种多样促销活动,提升便利店业态的品牌竞争力。

f、便利温馨服务战略:是增强便利店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便利店实施优质高效的服务,树立良好的服务口碑,同时拓展新的服务功能,不时满足目标消费群体求便、求新的观念。

四 结合现状分析

A公司现有形势动态:

1.选址:我公司所处的地段是汕头市龙湖区珠津工业区辛厝寮,公司加盟全天贸易有限公司以后的便利店主攻方向是城中村(陈厝合、广厦等地,通常所说的“城中村”,仅指在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位于城区边缘农村被划入城区,在区域上已经成为城市的一部分,但在土地权属、户籍、行政管理体制上仍然保留着农村模式的村落。)

2.地段分析:例如:城中村之一陈厝合辖区云集了各种轻工业、重工业企业公司,也成为汕头市区外来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流动人口更是常住人口的5、6倍,工业区这一块人流量集中。

3.面向群体:本地居民、打工者

4.走势:公司未来将以“点辐射面”的形式发展下去

B两家的优势:

1公司优势:本公司选点能力强、造价低、资金周转快等优势

2.加盟商优势:

全天贸易有限公司简介:全天贸易汕头市全天贸易有限公司于2011年4月创建成立,是一家经营24小时连锁便利店的企业。公司经营范围:商品销售以零售为主,同时兼营其他便民服务。公司还代理天喔茶庄、韩国乐天等饮料产品。公司聘请了专业知名设计公司量身订做,树立营销品牌.公司拥有来自专业连锁经营、零售、便利店行业的精英管理团队,负责所有全天连锁便利店的策划、筹建、采购、运营、培训等日常管理工作,公司全员以“专业连锁、品质保证、方便快捷”为使命,秉承公司的服务理念,为顾客提供最便捷、最优质的服务;为员工提供一个最能够充分展现才华的舞台

全天贸易有限公司优势:对市场深入性强、商品销售毛利高等优势

B便利店加盟流程:加盟条件、特许加盟、加盟优势、市场定位、店铺设计装修、设备配置、铺位租赁、证照办理、商品经营

C、公司加盟便利店需要考虑的问题:

1.便利店的广泛分布使配货环节无法有序进行

2.便利店的帐务与总部的帐务所形成的两套帐无法保持平衡

3.扩张跨区域管理所带来的管理与经营问题

4.物流、票流、资金流、信息流无法同步,造成营销与管理上的滞后

5.总部对各个分支机构不能有效监控

6高额的通讯费用并没有带来高效的管理

7无法实现人力、物力、数据、业务等资源共享

8无法对商品的各级库存、销售、回款进行有效调配

9无法对服务性收入进行有效的监控和分析

10便利店的分散经营所带来管理费用居高不下

D、便利店开设犹如战场:

1.并购战:想打持久战必须有自己独特的经营模式、发展理念

2.抢位战:目前便利店连锁经营方式还处于上升阶段,便利店想外扩张是有

必然的趋势,了解汕头市场形式的发展,所开设地点周边的环境、消费人群、辐射范围、本土的消费习惯和偏好。

便利店生存困难的主要原因分析 篇5

业内专业人士都在探讨便利店很难生存,很难盈利。很多人对于便利店感觉除了自由品牌就是认为加强服务等要素。其实便利店的真谛在于如何给便利?如何引导顾客便利?有什么值得顾客便利?有什么吸引顾客便利?却很少研究或者说是比较难研究的东西,因此今天的7-11能生存的很好,原因也在于绞尽脑汁的研究以上的问题。

本人从接触便利店开始,跟着沪上某知名便利店走过了江苏和浙江等县级、地级城市,曾经帮助开发门店与经营管理门店。致使从无到有的重复着此类工作5年之久。感触较深总结以下几点与各位同行交流与学习希望能有所帮助:

1、便利店商品没有优势的原因?

目前浙江与江苏等地不在象前五年,由于交通、商品代理、供货渠道等原因,很多县级、地级城市的商品缺乏,目前很多的生产厂家已经迁移到江浙一带。使很多的商品需求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满足。但是开发和研究便利店商品的商家胜少,致使很多无实力但看到这块蛋糕的个人和小企业一直想开发和研究,但是由于便利店的销量和配送问题一直是最大的成本,因此造成便利店的商品与超市、卖场的商品一样,只是价格台高5--10%。这样一来根本就诋毁了便利店的宗旨,便利是有代价的---就是价格要贵点!相反7-11的便利店自由品牌商品占比70%以上,完全和卖场、超市区别开来,同时根据不同商圈再研究适合的商品。

2、便利店服务的优势?

由于国家各级城市的公用设施收费标准不统一,各种国营企业的网络设施落后。要使连锁便利的服务特性串联起来非常困难?盈利企业和国有企业如何能达成一致也是最难的问题?因此造成国内比较走在前列的城市只能达到限制时段的代收水电的功能。而且参照7-11所介绍的服务项目进行增加,缺乏中国老百姓需要的服务项目?

3、成本优势?

目前便利店的:

房租占销售的5----15%左右

人工占销售的8%左右

水电占销售的5%左右

还有其他杂项与税收占4--6%

便利店的毛利只有20--25%

所以开一家正规的便利店目前每日销售3000元以上可能亏损较少。但是还在亏损。

根据以上数据我们不难想到北京7-11千方百计地研究如何提高毛利来增加利润,而国内的便利店企业研究如何开更多的店、如何收进场费、如何在进价上提高毛利等?其实都没有一家像7-11门店研究如何去创造自己的高毛利商品?我们现在的高毛利商品局限:盒饭、关东煮、烤类、茶叶蛋、玉米、包子、寿司、饭团、面包等。自由品牌是些日用品类别的商品。而7-11北京店研究如何在店堂卖新鲜盒饭?便利店和快餐如何结合?卖一盒饭是以上商品的几倍营业额?中国人对日式食品的接受是有障碍的,因此有些便利店营运管理进行强压政策来推动所谓的鲜食商品。不是根据市场和服务人员的意志、意愿进行贩卖本国顾客所需求的商品。

因此,本人感触要使便利店能真正在国内生存下去,必须结合每个开设门店的区域进行策划便利的特征:可能是小吃区域与零售区域相结合、特殊专卖与常规零售相结合、面包区域与零售区域相结合、阅读休闲与

特性零售区域相结合的不同形式的便利门店,使该区域的消费者最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并结合与各种最新信息的服务功能来追求盈利的发展。

很多人觉得品牌很重要,其实本人一直认为因为它(品牌)重要的原因是它活着。也就是还有人为它付的起电费和能维持下去。否则还什么品牌呀?闲余之时利用网络平台与各位业内同事共同交流,不足之处还请多多指教·!

便利店要活下去该怎么办?

便利的性质有:

第一类:网络建设成功后的信息便利、增值便利、时尚便利、时间缩短、依赖性加强。

第二类:服务便利、更加人性化的争对顾客进行了解与需求供给、物流配送的便捷与及时等。

所以便利店盈利条件:毛利提高

1、毛利在商品结构的调整空间是由限的,所以只有挖掘新的高毛利类别。除了在食品、即食品、鲜食、自由品牌等方面下文章,更多的是容纳更多的其他项目:借书、抵押、租赁信息、驾驶报名、旅游咨询与办理、家政、传递信息等附属项目。

2、店铺结构的划分:一般阅读区域至少100平米,便利店区域60-80最好。按照实际面积可以进

行CAD平面摆设(必须专业)。建议便利店货架层板使用玻璃材质。阅读区域的结算、发找、办

理等柜台与便利店柜台相结合。进行柜台共享与服务!

3、柜台设计必须要有新的思想概念,既要把便利店柜台展示的主力商品摆放合理、易拿、易看,还要结合书籍管理的程序。需要2台POS机,一台负责收取便利店商品销售额(包含出售书籍),另外一台负责租借业务。(因为系统不同,程序无法做到共享)。

4、阅读区域可以按照茶餐厅模式设计,最好使用矮墙割断。现在的顾客需要私人空间!可以做些

阅读消费、阅读促销、阅读联想等细节服务。对于阅读区域可以提供书写、文具、纸张、笔记本

等相关商品,商品可以设计在每位顾客座位附近(出样设计需要讲究),自由拿去然后走时结算。

(建议文具需要特殊寻找或订做,必须要有个性.这样才有特色与品牌后续的延伸)

5、便利店商品结构主要是:食品类占比 80-90%,接下去是些卫生用品。刚才提高货架层板使用

玻璃的原因是,希望在出样商品的顶部灯光不能使用一般便利店的单纯光源,还需要射灯单独照

射。可以达到吸引顾客进入该区域消费的眼球,在商品上可以有低端的(基本需求的)、中端(可

以充当餐点的)、高端(进口或比较有吸引力的)。如果店铺面积允许的话,可以设计收银区域

烧煮咖啡、冰镇咖啡、刨冰、冰淇淋、茶、果汁、西式简餐(易做的炸类食品)等,让休闲一站

到底。这样很多单身可群会比较喜欢来到这里消遣或娱乐。最好建议在座位区域提供网线(或无

线上网功能),体现时尚。电脑不一定要配置。因为目前有自己电脑的客群比较多。

6、服务人员一定要训练有素,在各种消费的客群中做好介绍、引导等工作。因为这样运作的店铺

是新的模式和运作体系。必须在开业前显示专业的一面,否则整体运作会出乱子。

7、书籍出样可以让消费者自行挑选,区域应该与商品明显区分开。在布局与内装饰上要仔细研究,让顾客一目了然的寻找自己的需求。

8、店铺进出区域要设计最新的告示牌,提供时尚、天气、最流行内容的地方。最好由安装卫星电

视进行实况时装的介绍和旅游景点的介绍等咨询。

很多零售专家都感觉便利店是便,其实不然。日本7-11在每个国家的经营策略和模式都是不同的,他们到达之处是找到了该地区的需求与当地的习惯。并结合变让更多时尚及追求变、追寻怪异思

维的人群,引进其中,制作出精巧、精致、奇怪、创新的服务模式及商品,结合巧妙的出样搭配。使自己永远别出一格。引领时尚的先锋,而国内的便利店一味的追求数量和跟风,盲目的学取经

营外形和经营模式。致使自己根本没有店魂,之所以也就没有特色。

其实很多便利店是有很好的发展潜力,如何面对自己商圈的顾客需求。是经营者要仔细研究的功

课,不能觉得我想开店就开了,觉得便利店就是方便就好了。最终的目标是有特色的开,有利润的开。台湾很多私人家庭作坊,可以存在几十年。而且产品单一,就靠质量稳定,口味稳定。他的生存能力就很强。而国内的很多企业为了追求利润,可以在质量上、服务上牺牲,而把售价考

虑在先。使很多商品的质量、人力成本上大打折扣,从而造成选用的人力档次下降,服务意识低

微。日本的百元店商品几乎全部是中国制造的,它的品质远远超过国内的品质。那我们中国人为

什么不能够研究这些需求来满足国内消费群体的供给呢?如果这些地段的门店让国外先进便利店

开在旁边,我们国内店铺的销售额迅速下滑、生命力严重下降。然后操作者、管理者就开始比较

别人的优点,自己都是缺点。造成没有勇气和士气经营下去。这些都值得思考!

便利店最终的能力是体现在通过有限的营业面积为顾客无限变化的能力(商品变化、出样变化、服务变化等)。这个变不是瞎变,是要符合你周边顾客的需求和追求的目标变。不停的满足周边

顾客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你能变出他想要的商品与服务。

3.6

9.7.* 4楼 便利店生存困难的主要原因分析之---盈利模式: 由于市场变化莫测,金融危机的背后就是市场的再造及消费者再造。目前各级外资便利商店的步入速度加快,部分系统机制较差的便利店公司,纷纷遭到了运营成本的压力而经营困难。由于便利店市场从之前步入较早的便利店公司针对省级城市的先驱开发与经过3-5年的市场培养,多数区域已经逐步养成消费习惯。例如:江苏地区的苏州、昆山、无锡、常州、镇江、扬州、南京,浙江地区的杭州、嘉兴、湖州、绍兴、宁波等地,根据现实数据调查,单店单天销售均基本达到5000左右。并且随着消费习惯的逐步培养与认可,日均来客数也较为稳定。但由于国内便利商店的经营策略及针对需求应变、需求研发、需求及时、需求成效、需求创新上迟后及非专业性往往使自身在规模经营后单店盈利还未实现。再加上店铺开设研究不透侧----之盈利模式(设计与未来贩卖模式分析不够详尽),致使门店数在增加,效益在降低,毛利在下降。而背后的千店效应并未散发出应有的利润。因此,想和大家探讨和共享一些本人在运作中的经验以此来共同提高:

今年以来本人协助某企业大举开发便利商店,由于市场分析及对于商品结构的清楚认识。发现单靠采购单一的定型包装商品是无法满足及提高单店盈利需求的。因此验证了最早和大家探讨的店铺整体规划的重要性。

整体规划包含:

一、面积拆分规划

根据目前便利店区域一般:收银区、货架区、风格、风柜区(冷藏、冷冻)、书报区、便利服务区(复印、ATM机、卡拉卡拉等)、仓储区、办公室i等。由于要突出差异化的便利店,以上区域的面积是必不可少的。否则便利店的性质及各区域功能将无法实现。但在划面积时,大多数便利商店只考量区域是否合理,而忽视了区域效应:顾客动线及购买体验是什么?店堂区域规划带来多少贡献?区域产出是否达到一定要求?为此,总结出举例:冷藏冰柜尺寸与贩卖量是否成正比,风幕柜冷鲜食品与需求量是否成正比?等,这样如果仔细考量之后就不会像很多便利商店进去后发现设备投入太大而造成空排面----由于销售低无法加大供货品项。报废率高的现象。

二、贩卖区域运作规划

由于区域面积之规划清晰后,要考量如何创造营业收入?一般便利店铺开设在繁华地段、消费人群较高地段。这时就要考虑运作速度、运作顺畅、运作连贯、运作便捷等贩卖因素,一个现象使我们值得思考:外资企业服务人员年龄普恶遍低于国内企业服务人员10--15岁。大家可以想想:为什么?希望有专业人员回答这个问题,我在这里不做阐述。

三、区域商品结构设计

便利店如果商品设计和超市、卖场一样,如此之高的房屋租金及人员成本根本是无法实现的。就以上海7-11为例,大家可以去看看他们商品设计的关键在哪里?经过多次交流与探讨,7-11为实现门店毛利支撑。只有一条路,就是设计需求、设计需求商品、设计需求时尚、设计商圈需求满足等,在这里就不多描述了。关系到商业机密。希望大家能够了解,未来你和外资企业的竞争绝对不是简单的价格和服务了。

四、运作之差异化打造

便利店竞争优势分析 篇6

成都学院城乡建设学院

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现代经济学

论文题目:便利店和大型超市定价差异化的 比较分析

学生姓名

专 业

班 级

学 号

指导教师

成 绩

年 月 日

成都大学现代经济学课程论文

便利店和大型超市定价差异化的比较分析

摘要: 在生活当中,我们总会要买各种形形色色的日用品。这时,我们或者走入大型的超市,大型超市的东西很齐全,人买东西总想一次搞定,而不是今天跑一次,明天跑一次;或者走入小巧的便利店,便利店是位于居民区附近,指以经营即时性商品为主,以满足便利性需求为第一宗旨,采取自选式购物方式的小型零售店。是一种用以满足顾客应急性、便利性需求的零售业态。便利店不同于超市,也不同于精品店,在社区的一隅、街角,巴掌大小的便利店是最贴近生活的场所。便利店和大型超市的本身原因限制,它们里面的货物的定价也有着差异化。关键词: 便利店;大型超市;对比正文:

便利店: 指满足顾客应急性、便利性需求的零售业态。选址多在居民住宅区、学校等客流量大的繁华地区。营业面积在50-150平方米,营业时间为15-24小时,经营品种多为食品、饮料,以即时消费、小容量、应急性为主; 80%的顾客是目的性购买。

便利店作为超市的补充业态一经出现,就给消费者带来了距离、时间、商品、服务等诸多方面的便利

资料显示:现在消费者每月去一次百货店,每星期去一次折扣店,每天去超级市场,而随时去便利店。[1] 便利店都是独立店,它有着以下优缺点。独立店的优点:(1)独立店弹性高,不像连锁店受总部合约限制,而影响运作。(2)容易建立感情。独立店大多是店主自己经营,比较容易与顾客

建立感情,而连锁店因人员的流动及调动,较难与商圈的消费

者建立感情。就像是很多便利店的老板,其实住周围的消费者

与之都是很熟悉亲密的,就算是赊账什么的都不是问题。(3)商品结构可以自由调整。独立店由于店主有进货的自主权;可

以适时决定商品品种,满足商团的需求。就如便利店旁边新开

了什么店,那便利店就可以看那家店常需要什么而多进一些这

样的货物。

(4)提供连锁店无法做到的服务,如代客送货、代缴水电费等服务,可增加店内实力。现在的便利店都是很贴心的,什么样的周到

成都大学现代经济学课程论文

服务都有,看着就让人感觉很温暖。

(5)独立店有其立足的条件,其弹性作业,是致胜的最大本钱,但

如何运用及树立店铺形象,是独立店经营者必须注意及加强的。独立店的缺点:

虽然独立店有不少的好处,但单兵作战,立足竞争激烈的零售业,经营起来不兔备感吃力,以下就独立店的商品采购、销售作业、库存管理、促销活动等五大方面,探讨其单兵作战的缺点。(1)无法单一进货;

(2)厂商太多以致无法凭单进货;

(3)贪图大批进货的折价而致商品积压;这很常见,特别是对于想

象力很美好的人而言,总觉得世界会按着自己的想法走,就会

犯这种错误。(4)没有商品配置规划;

(5)清洁不佳;因为便利店本身就是老板的一部分生活场所,又没

什么事,所以有些人就不会太注重清洁了。

(6)陈列杂乱无系统;反正觉得就是一些生活用品,也不用太在意,摆放也就不会太注意陈列整齐了。(7)仓库存货太多;(8)缺乏登录及管理;(9)积压资金;(10)欠缺服务性商品;(11)欠缺一致性;

(12)缺乏销售技巧;一般的便利店就是开着门,消费者有需要就自

己进来购买,然后就是老板收钱,实在是没有任何的销售技巧 可言。

(13)无法举办大型活动,独立店缺乏品牌知名度,无法建立消费者的信心与安全感,同时更无能力也无法做形象广告、大型促销

活动、公益活动等;

(14)很少有与厂商配合促销的机会,独立店即使有心投下金钱,以

提升形象及举办促销活动,但厂商可能不大愿意配合,因其效 果实在有限;

(15)促销成本增加,海报及商品目录因数量有限,在设计上及印刷

成本上均高于连锁店[2]

大型超市: 大型超市(Hypermarket)或称综合超市,英文叫General

成都大学现代经济学课程论文

MerchandiseStore(简称GMS),是采取自选销售方式,以销售大众化实用品为主,并将超市和折扣店的经营优势结合为一体的,品种齐全,满足顾客一次性购齐的零售业态。根据商品结构,可以分为以经营食品为主的大型超市和以经营日用品为主的大型超市。这种业态可以充分地采用现代商业科技,较易采取连锁经营的方式,许多跨国零售商均采取这种业态,如法国的家乐福、我国联华超市等。[3]

大型超市也一样有其优点与缺点。

优点:

(1)集中采购以降低进货成本,这种以量定价的大量采购可压低

进货成本,提高毛利,因而商品毛利将可比一般独立店高,平均高25%左右。

(2)单一进货可节省时间,不必浪费时问做价格的谈判、补货、订贷、收帐以及了解顾客情况等事项,在节省时间之余,可

专心做好后面的管理工作。

(3)连锁总部提供所有经营系统、商标以及经营技术,比自己独

立创业摸索,减轻时间及资金负担。

(4)可运用大型促销活动(如电视、电台、报纸以及海报等),用

以提升各项促销企划方案知名度及迅速告知消费者,而增加

业绩。

(5)连锁对商品的组合及情报资讯,且较易于快速掌握。(6)由于有连锁店的经验与专业人员的评估及市场调查,风险较

低,获利稳定,因此其成功率比一般独立店高。

(7)由总部提供完善的教育训练,从开张前的基础实力店铺营运、训练工作、至开张后派督导人员定期至店里指导,处理疑难

问题,让无经验的加盟者,也能轻松开店创业。

(8)差异化商品不断推陈出新,包括服务性商品及设备器材,以

产品差异化区分市场来领先同业的竞争。缺点

虽然大型超市会连锁系统,进而有总部中心协助辅导等诸多优点。对其弊端也不容忽视。

(1)连锁系统对一致性要求十分严格,加盟店缺少自主独立运作的空间。

(2)行销策略无法随小区域或特殊区域弹性运用。

成都大学现代经济学课程论文

(3)连锁企业形象万一疏忽或无法维护时,则全部连锁店都遭受

波及。致使生意一落干文,如某饭店的中毒事件或某饮料公

司的黄樟素事件等,均将使整体连锁系统受损。再如之前的鸡肉事件。

(4)由于连锁加盟都有合约约束,加盟店主如想将店铺转让第三

者,须经过总部同意,不可私自转售。

(5)连锁店对于区域性不同需求,所贩卖的商品结构,调整弹性

不高。

连锁或加盟系统是因相互利益的结合所组成的行销方式,除了解其特性之外,彼此必须互相沟通,合作无间,相辅相成,才能互相得利。

对于大型超市的商品采购,可以试着做到下面如此。

(1)以区域性为中心,集结数家店铺共同采购,以量限价,降低成本。

(2)依商团顾客的需求,提供较为完整的商品组合。

(3)采购品牌化的商品,每类商品皆贩卖陈列第一、第二品牌,并

采取多样少量,如此不但可增加消费者购买率,并可充分利用

陈列空间,增加商品摆设。

(4)注意各类商品的有效日期,力求保持新鲜及品质。

(5)建立销售排行榜,销售不良、缓慢的商品,予以淘汰,并推陈

出新,引进畅销品,列入排行榜加以考验。

对比: 小商店和大型超市都有各自的缺点,小商店商品的品质不太稳定,营业时间也不长;大型超市尽管商品品质有保障,但是购物花费的时间长,同时大型超市往往处于繁华路段,距离各居民区都有一定距离,交通不便。便利店与超市相比,在距离上更靠近消费者,一般情况下,步行5~10分钟便可到达。

便利店正是填补了小商店和大型超市的消费空隙。随着人们日常消费品越来越向食品和部分非食品项目集中,便利店可以很好地满足顾客一次性购物的需求,缩短其购物时间。因为其营业面积小,商品数量少,但陈列有序,针对性强,顾客的购物时间只占超市购物的1/5,且交易过程迅速,更能解决生活的急需。同时便利店通常位于写字楼和居民区,顾客购物方便,商品质量也完全可以保障。

与超级市场相比,便利店的卖场面积小(国内一般是50平方米~200 4

成都大学现代经济学课程论文

平方米左右)、商品种类少,而且商品陈列简单明了,货架比超市的要低,使顾客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所需的商品,同时实行进出口同一的服务台收款方式避免了超级市场结帐大排长龙的现象.据 统计,顾客从进入便利店到付款结束平均只需三分钟的时间。很多便利店将其塑造成社区服务中心,努力为顾客提供多层次的服务,例如速递、存取款、发传真、复印、代收公用事业费、代售邮票、代订车票和飞机票、代冲胶卷等等,对购物便利的追求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这就决定了便利店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型超市和便利店的定价便会出现差异化。我们知道,对于一般比较便宜的商品,在靠近超市的便利店就要便宜一些,而贵一些的货物,因为大型超市的资金比便利店的雄厚,已经把成本、利润的平摊到各种商品中去,价格就相对较低。而对于那些周围没有大型超市的便利店,如学校里的小商铺什么的,价格就普遍高一些,在消费者不愿意多走到其他地方的情况下,而此时,供求关系决定了这里的价格就是要贵一些。它的供应小于需求,而且,还不存在竞争对手,完全就是垄断,所以,就算价格还没有那么恐怖能由便利店自己决定,但是,还是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的。

成都大学现代经济学课程论文

参考文献:

社区便利店商品结构分析 篇7

一、社区便利店商品结构概述

便利店是指满足消费者便利性需求为主要目的零售业态。便利店的产生源于超市经营的大型化及选址的郊外化, 主要为了满足那些不愿意因为少量购物而驾车到郊外和进行长时间排队结账等待及有即时性需求的消费者。社区便利店顾名思义是指在居民小区即通俗意义上的家属院开设的便利店, 主要特点是消费群体相对稳定、年龄结构层次不齐、容易形成依赖等。

商品结构是指在一定的经营范围内, 按一定的标准将经营的商品分成若干类别和项目, 以及各类别和项目的商品在商品总构成中的比重[]。通俗来讲商品结构是指符合商圈内消费者需要的商品组合。便利店的商品结构大致可以分为大致可分为食品、非食品和服务三大类, 主要从顾客的便利性和门店的绩效性出发。食品类商品构成了便利店商品的主力, 占到总的销售量的50%以上, 对于同类品牌的标准包装商品在价格上不能与大超市相抗衡, 季节性的非常温食品却可以作为高毛利周转快的商品进行重点开发。非食品类商品主要作为食品类商品的辅助商品存在, 虽然销售量并不是很大, 但为满足消费者的日常需求, 商品品种多;服务类商品是补充性的消费, 是培养顾客忠诚的重要手段。

目前, 国内市场上社区便利店在商品结构上呈现的主要特点是:大部分便利店只是大超市的缩影, 商品组合大而全, 主力商品地位不明显;便利店商品结构的同质化。潍坊百货集团旗下的中百便利店, 90%的店面是以饮料、酒水、香烟、卫生用品、休闲食品及日配品等六类商品作为支撑, 且价格水平趋同。服务项目的盲目跟踪, 多数便利店在经营上一味模仿7-11, 从而过度开发服务性商品, 我们必须明确的是服务只是商品销售的辅助行为, 所以所有的服务性项目的开发必须以过硬的商品结构为前提。

二、社区便利店商品结构的优化

1. 便利店的商品结构要抓住刚性需求和便利性需求两个方面

社区便利店服务的主要对象是居住在一个固定区域的消费群体, 日常生活所需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些琐碎的日常必需品是随时都可用到的, 这些商品的需求与消费是所谓的刚性需求。目前便利店的经营者往往只注重满足消费者的便利性、应急性需求, 忽略了便利性需求是以刚性需求为基础和前提的。很明显社区居民的日常消费是一日三餐所需的粮油、调味品、日配等商品, 而非现在便利店中到处可见的饮料、酒水、休闲食品等, 这一点要求便利店调整以往的作为大卖场补充消费的市场定位, 必须明确便利店也可以作为大卖场的竞争者而存在, 商品结构贴近生活了, 价格趋于合理了, 居民们自然而然会有事没事进来看看, 我们的客流量就会不断上升。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社区便利店在刚性需求与便利性需求兼顾的原则下, 可进行生鲜商品的经营, 改变传统便利店以副食百货、烟酒糖茶为主要商品的结构特点, 进行生鲜加强型便利店的改造, 蔬菜、水果、肉类、豆制品及烘培品的引进必然会带动柴米油盐的销售。

2. 摒弃大而全的商品结构, 进行商品的错位经营

大型综合超市宽而深的商品结构决定了消费群体的广泛性, 社区便利店则有明确的消费主体, 这一点犹如微信与微博的区别, 微博的受众更具有广泛性, 微信的接受者更具有针对性, 社区便利店的商品经经营, 应该做到微信的精准性。

社区便利店目标顾客层应为小区居民, 目标消费群体确定了, 消费者所需要的商品自然也就明确了。小区居民其实就是我们的邻居, 我们要从家庭状况、生活习惯、日常喜好等各分方面深入了解我们身边的人, 要密切关住小区主流消费群体的日常需要。

社区便利店在商品经营上应根据身边人的主流需求进行商品结构的调整, 对于顾客提出来的未能得到满足的个性需求, 应该进行市场分析, 及时跟进, 尽量满足更多消费者的需要, 商品是顾客决定的, 我们销售的商品不是因为竞争店里有销售, 而是要依据顾客需求经营顾客需要且喜欢的商品。比如杭州市场上的白领便当经济, 便利店针对白领阶层在“早饭、午饭吃什么”上的困惑, 多家便利店开始经营便当快餐, 针对18-35岁的消费群体, 打造多种快餐产品, 取得很好的市场效应。

3. 经营知名度高的一线品牌商品

在信息传递方式多样化的时代, 人们所能掌握的商品信息量极大, 社区便利店的货架上应该陈列人们熟知的能够辨别的知名商品, 让消费者买的放心。社区便利店的消费群体注定是熟面孔、老熟人以及回头客, 这些人是社区便利店生意旺盛的主力军。向他们传递我们商店的商品信息, 提高商店的知名和信誉度, 为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 使我们有个良好的发展空间和生存之地。

在此要求下, 我们必须保证便利店商品货架的利用率极高, 在有限的商品空间中, 陈列人们日常所需的生活必需, 这就对商品组合提出了高的要求。一家便利店铺的商品组合不可能像大卖场做到即宽又深, 面面巨刀。在保证多样性需求的情况下, 尽量精简商品品种, 选择知名度高、市场占有率高的少数品牌。曾经到潍坊一家社区店购物, 店铺大约150平米, 经营商品以生鲜日配为主, 其中冷冻食品中水饺三个品牌近二十种单品。分析社区环境, 该小区为城中村改造安置规划, 基本是家族式生活方式, 大多数家庭还是习惯老老少少凑在一起热热闹闹包饺子, 而不是吃速冻饺子, 面对这样的市场状况, 便利店可选择几种大众口味的常见品牌作为销售品项, 满足部分应急性需求即可。

4. 适度开发服务类商品

社区便利店的经营以做好“社区服务”为目标。国内便利店的发展迅速, 遍地呈现7-11模式、全家模式及罗森模式, 过度的模仿这些洋超市的经营模式, 到处是代缴电话费、代收快递……, 这些项目固然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但不能盲目跟风。便利店本身是一家商店, 是经营商品的地方, 这一点上我们必须明确便利店是以经营商品为主还是经营服务为主。如果商品本身不具有吸引力, 客单价还是无法得到很大幅度的提升。社区便利店贴近居民, 在提高客单价, 销售额增长的在合理范围内适度开发服务类商品, 可以增加商店信誉, 取得社区居民信赖, 比如残缺币的兑换等一系列活动。

便利店的商品结构受区位影响较大, 针对不同位置的便利店, 在商品结构的调整优化上要勇于实践。社区便利店的商品配置一定保证贴近社区, 以民生商品为主, 比如现在社区周边常见的生鲜便利店就是一种大胆的尝试, 努力降低社区居民去大卖场消费的次数, 是业绩提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曹富莲, 李学荟.《连锁门店开发与设计》.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0年11月第1版, 第12页

[2]曹富莲, 李学荟.《连锁门店开发与设计》.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0年11月第1版, 第148页

上一篇:财政补贴造林合同下一篇:银行员工风险内控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