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大熊猫教学设计

2024-05-17

画大熊猫教学设计(通用13篇)

画大熊猫教学设计 篇1

《大班美术画教案《大熊猫》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大班美术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大班美术画教案《大熊猫》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用长方形、正方形等基本图形进行组合,表现侧面、正面以及高矮不一的房子。

2、了解住宅小区的房子结构,房子有前有后的布局安排以及简单的小区设施。

3、用遮掩的方法来表现整体与部分的和谐。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活动准备

幼儿参观过住宅小区。有画过正面与侧面房子及高楼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组织幼儿讨论“住宅小区”提问:

1、为什么叫住宅小区?

2、你们看到的住宅小曲是什么样子的?

3、如果我们站在一个地方看,小区内的房子有什么不一样?

4、小区内除了有房子,还有什么?

5、教师小结:我们站在一个地方看小区内的房子,是有高有低、有前有后、有正面有侧面的,还有一些花草树木等景物,小区内除了有房子还有花草、植物以及一些简单的运动健身器。

二、讨论如何在纸上来表现“住宅小区”

1、教师:怎样在一张纸上画那么多房子?(幼儿自由讨论)

2、教师:先画远处的房子还是近处的房子?近处地方的房子应该靠近纸的什么位置?(.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应该大些还是小些?

3、:教师怎样让大家看出来,房子是有前有后的?(引导幼儿说出前面的房子是完整的,而后面的房子应该部分被遮掩的)

4、教师:你见过的房子是什么样子的?什么形状的?幼儿讲述房子的基本形象,教师在黑板上用简单的线条在黑板上示范让幼儿参考。

三、幼儿绘画,教师指导幼儿画面布局。

四、展览幼儿作品,从整体的画面布局来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

美术活动是孩子宣泄心情、想象,创造新鲜事物的理想活动。它最能体现孩子对世界以及所有事物的原始看法。在本次活动中是让幼儿对小区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完成的,我先通过幼儿观察小区的照片和有关图书,说说自己看到的小区,让幼儿在充分讨论交流对小区有一定的了解以后才组织幼儿创作的,从活动效果来看大部分幼儿能大胆的进行创作,达成预定目标。

在设计这个美术活动时,我精心地思考一番,将整个活动环节调整为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引导讨论、鼓励独创和展示评介。将情景始终贯穿与教学过程,使其成为诱发创作动机,引导幼儿学习技能的推动力;并通过提出问题让幼儿观察、思考,师生共同参与讨论,引导幼儿按自己的体验,大胆表现。

当孩子都画完后,我没有请所有孩子都上来讲解自己的作品,而是让孩子们相互欣赏,请个别的幼儿说说自己的画。一是因为人太多,孩子没有那么长的耐力和注意力。二是每个孩子都想要展示自己的作品,我让他们相互欣赏,不但满足了幼儿的想展示自己作品欲望也让孩子在欣赏到他人作品的同时学习到同伴的长处。

但在活动的组织和对幼儿的指导上我还有所忽略:一是在活动过程中,很多幼儿能根据要求完成作业,特别是一些能力强的幼儿,他们很快就画好了,但是由于提供的材料有限,画面比较单一,对于这些幼儿,我们是否能再提供一些深层次的材料,促进他们的发展?二是虽然活动内容和形式都迎合幼儿幼儿的兴趣,但由于规定了绘画要求,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孩子的想象力,在以后这样的活动中要考虑设计怎么让让幼儿自由发挥自由想像的,更好的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

大班美术画教案《大熊猫》含反思这篇文章共3783字。

画大熊猫教学设计 篇2

《笔墨游戏——大熊猫》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美术教材第八册第七课的内容, 属于造型·表现领域。中国画这一教学内容共有1 5课, 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编制而成, 内容具有一定的广度与深度, 涉及植物、动物、建筑等方面。本节课是小学阶段中国画的整体教学中的第7课, 承接《笔墨游戏——猫头鹰》一课, 在学生掌握中锋、侧锋的用笔方法, 浓墨、淡墨等五种墨色, 浓破淡等技法的基础上设计的。本课的教学将传统的中国画教学与现代化教学媒体相结合, 设计“影像熊猫、动态熊猫卷轴”, 学生利用所学的青蛙绘画基础, 由此及彼, 逐步掌握熊猫的绘画方法, 主动建构知识。本节课的内容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创作笔墨作品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大熊猫的基本结构 (头、身体、四肢) , 掌握笔墨大熊猫的基本绘画步骤;运用中国画的用笔 (中锋、侧锋) 、用墨 (浓墨、淡墨) 方法, 尝试创作一幅笔墨大熊猫作品。

过程与方法:在欣赏、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中, 初步体验运用绘画语言分析、评价美术作品;在实践创作过程中, 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用笔墨表现生活的兴趣;体会笔墨童趣带来的审美感受, 珍惜、爱护大熊猫。

(二) 教学重点、难点

1. 运用中锋、侧锋的用笔方法和浓墨、淡墨等用墨技巧, 进一步使用绘画语言表现不同形态下富有童趣的大熊猫。

2.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使画面富有童趣。

二、教学过程

(一) 游戏导入提出课题

师:今天, 刘老师想和大家一起来做个游戏——猜谜语, 你们想挑战一下吗?

课件展示:谜语界面。谜面文字伴随着朗读录音逐渐出现。无论从视觉上还是听觉上, 学生都能切身感受到谜语带来的乐趣。如果猜中, 则出现熊猫图片, 教师对猜中的学生予以奖励, 激发学生的兴趣。

生:大熊猫。

师:恭喜你答对了!

师:接下来, 刘老师想和大家再来做一个有点难度的游戏——《笔墨游戏——大熊猫》。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谜面, 富有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背景图案配以书法文字, 加之童声录音, 巧妙地引出了本课的教学内容, 激起了学生的猜谜欲望, 迅速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课题的出现则是以中国传统文化卷轴形式展开的, 文字采用书法字体扫描制作而成。课题展开瞬间, 迅速将孩子们带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氛围当中。同时, 适时的奖励激发了学生学习本课的欲望, 奖励的熊猫物件是笔者精心挑选的, 符合小学生心理特征。熊猫的色彩为下面新课的讲解埋下了伏笔。

(二) 观察思考自主探究

师: (出示熊猫图片) 提到大熊猫, 大熊猫色彩上有什么特点?

生:黑、白两色组成。

师:在结构上有哪些特征呢?

学生带着问题思考。

师:上学期我们学过《笔墨游戏——青蛙》, 青蛙结构有哪些特征呢?

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 教师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合理的引导, 使学生能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举一反三、合作学习, 在学习结果汇报中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通过一张图片能准确地说出熊猫的色彩特点, 但很难准确地说出大熊猫的结构特征。此时, 教师通过回顾上学期所学的笔墨青蛙的知识点, 引导学生从头、躯干、四肢来分析问题。经过教师引导, 大部分学生能说出大概的知识点, 但不具体。这时, 教师出示熊猫生活短片加以引导, 学生自然而然地就能总结出熊猫的结构特征——头是圆形, 躯干是椭圆形, 四肢是圆柱形。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见到真实的大熊猫, 在课堂上只能通过观看大熊猫的生活短片, 对熊猫色彩、结构特征做进一步的认识, 尤其是观察它们的不同姿态。

(三) 探究建构学习新知

师:刚才我们欣赏了自然界中的大熊猫, 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第1 4页, 看看书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大熊猫的。

师:这是画家吴作人的笔墨作品《节不可撼》, 画面中表现的是两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 一只大熊猫在吃竹子 (坐着) , 另一只在撼动竹竿 (站着) , 画面中竹子表现得非常坚强, 宁折不弯, 暗示人的气节, 表达了画家对大熊猫的喜爱之情和对竹子的赞美之情。

师:画家在作品中都运用了哪些我们学过的笔墨技法呢?

学生探究分析。

教师利用填空法引导分析。例如: () 锋 () 墨画头部、身体轮廓。

生:侧锋浓墨画眼耳、四肢, 中锋浓墨画竹节, 侧锋淡墨画竹竿, 中锋浓淡相间画竹叶。

师:竹笋用了上节课《笔墨游戏——猫头鹰》学到的什么方法?

学生小组研究, 得出结论——浓破淡。

设计意图:以孩子们喜闻乐“施”的填空游戏为有效载体, 设计好玩的教学活动。在开放的问题情境中, 学生初步探究新知识。迁移第七册《笔墨游戏——青蛙》和上节课《笔墨游戏——猫头鹰》所学的知识点, 逐层逐步分析大熊猫以及竹子的画法, 为解决本课重点奠定基础。学生在了解绘画大熊猫用笔、用墨方法之后, 分析画家和小朋友作品就容易得多了。

师:刘老师在课下还搜集了一些作品, 大家注意观察作品中大熊猫不同姿态的表现 (作品共3 3幅, 略) 。

设计意图:学生在掌握了大熊猫色彩、结构特征和初步了解绘画大熊猫用笔、用墨的基础上, 进一步分析画家作品, 以巩固所学知识。学生通过观看画家作品, 在头脑中很自然地将真实的熊猫转化成艺术作品中的熊猫, 为下一步引出基本方法奠定了基础。

师:刚才, 我们欣赏了这么多作品, 那么用笔墨怎样来表现呢?我们来看一下基本方法——没骨法。

教师投影演示。学生观察学习。

设计意图:学生在学习完基本方法之后, 教师通过现场示范引导学生进行作品创作。学生观察教师的演示, 为下一步创作奠定了基础。

(四) 创作感悟激发兴趣

师:在动笔之前, 请同学们看一看实践要求。用笔墨表现几只可爱的大熊猫, 可以适当添加环境, 在作品中要体现出笔趣、墨趣、水趣、童趣。

师:在刚才这段话中, 提到了哪个关键字?

生:“趣”字。

教师板书“趣”, 笔、墨、水、童——“趣”, 板书“水、童”。

师:屏幕上有几个题目, 你们小组内商量商量选一个。根据题目确定作品的背景, 要是觉得都不满意就自己商量一个。

学生讨论。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学生实践前, 小组合作商讨的一个环节, 目的是为下面的分组创作做准备。学生可以根据教师提供的几个题目进行筛选, 也可以自行商讨题目。根据题目, 小组进行集体创作,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尽量满足学生的创作需求, 为学生创作提供尽可能的帮助。

师:下面的时间就留给同学们, 大家要注意用笔、用墨、水分的控制。注意整体构图, 作品背景要统一, 熊猫要有不同动态的表现。注意相邻同学所画的大熊猫姿态不能雷同。

教师利用课件播放动态的大熊猫。

参考提示:书上第1 5页大熊猫的不同姿态、教室周围墙上的学生作品、多媒体屏幕上的大熊猫。

学生动手实践。教师巡视指导。

(五) 活跃思维展示评价

师:画完熊猫的同学从这几个方面 (笔、墨、水、童趣) 评价一下你们组的作品, 没有画完的同学请抓紧时间, 完成你的作品。

学生组内评价, 教师巡视, 指导评价。学生自评。

教师奖励熊猫作品, 引导学生进一步运用美术语言进行评价。

教师点评:这四幅作品都比较符合游戏主题, 熊猫结构突出, 姿态表现生动。刘老师认为, 你们这些作品都很富有童趣。

师:通过今天笔墨游戏的学习, 你们有哪些收获呢?

学生小结。

师:如果我们给这四幅作品起一个题目, 你们说应该叫什么?

学生讨论。

教师小结:“千姿百态的大熊猫”。

《大熊猫出国》教学设计 篇3

1.认识其中的8个生字,认识新部首“户”,并能正确书写生字“肩”。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积累词语。

3.了解国宝大熊猫,增强对大熊猫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8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老师请来了一只可爱的小动物,看图,他是谁呀?他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盼盼,一起读读这个字。扩词,造句,外国的小朋友也非常渴望能够见到盼盼,所以呀盼盼就要出国和他们交朋友了,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学习课文《大熊猫出国》,齐读课题。

二、检查读文

老师知道课前同学们都做了预习,现在老师就想听听同学们课文读得怎么样,轻轻地把书打开,翻到68页。谁愿意读读。指导断句、字音。

三、学习“护照”部分

大熊猫作为和平的使者,就要出国旅行了,护照都办下来了,一起来看看,自己读读,从护照中你知道了哪些知识?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1.熊猫是一级保护动物,是国宝,所有人都非常喜欢他,那它长得什么样呢?快速浏览课文,看看哪个自然段写了大熊猫可爱的样子。谁愿读读。

2.这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拿出笔标出来。谁来读读第一句话?朗读时重音处理得特别好,谁再读读,一起读读第一句话,板书:大熊猫长得什么样呀?文中怎么写的?读。板书,读词“毛茸茸”什么感觉?还有什么可以用毛茸茸形容?谁来读读。这个自然段中还有几个字需要我们认识。一起看看。生活中只要多留心,就会认识更多的生字。

3.这么美的一段文字,我们应该把它背下来。请你按照老师的提示背一背。小声。

4.谁愿意背。齐背。

五、课中操

学习效率真高,轻松一下,跟小鸡一起来做运动。

六、学习第三自然段

1.放松过后,我们来继续学习。大熊猫不仅样子可爱,生活习性也很可爱,读读第三自然段。

2.谁想读读?这就是竹笋,想不想看看大熊猫是怎么生活的?可爱不?老师希望通过你的朗读也能够表现出大熊猫那顽皮可爱的样子。

七、写字

这节课我们学习效率真高,不但和9个生字交了朋友,而且课文也读得非常有感情,接下来,我们再学写一个字,好吗?肩。部首是什么?请你认真看看虚宫格,说一说这个字在书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自己写一个最漂亮的“肩”字。评一评,接受吗?再写一个。

八、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大熊猫出国》。大熊猫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自然界中的动物都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不仅喜欢它们,更要保护它们,让它们永远和我们人类一起生活在这个美好的地球上。

小学作文:给熊猫画嘴巴 篇4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作文:给熊猫画嘴巴,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作文:给熊猫画嘴巴1

今天,包老师走进教室,说:“今天我们要做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就叫—给熊猫画嘴巴。”老师一说,教室里一下子炸开了锅,有的说:“我才不想去呢,被同学笑话怎么办?”有的积极举手:“我要来!我要来!”麻露予第一个上来。包老师给她的眼睛蒙上黑布,让她转一圈,她拿上笔,慢慢往前走,同学们指挥着,她还是把嘴巴画在眼睛上了!

一阵哄笑过后,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都没画好,我心里默念着:“老师,一定不要叫我啊!”可偏偏怕什么来什么,包老师居然叫了我!“噢,NO!”我心里发出了一阵呼喊,可包老师硬拉我去,只好“恭敬不如从命了”。我硬着头皮上去,也“享受”了同样的“待遇”,走上去听着同学的指挥,手随着不同的方向移动,终于可以画了!

我画了一个圆孤形的嘴,迫不及待地扯下布一看,哈!画得真准!

今天的游戏可真有趣!

小学作文:给熊猫画嘴巴2

今天,我们做个一个有趣的`游戏——给熊猫画嘴巴。车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熊猫,让我们蒙上眼睛给小熊猫画上嘴巴。

车老师话音刚落,同学们就纷纷举起手来,大家都屏住呼吸,望着车老师,希望车老师能叫到自己。

“王玉飞!”车老师叫到了我,我既高兴又紧张。车老师走到我身边,给我蒙上了眼睛。顿时,我的眼前一片黑暗,我更加紧张了。我摸着课桌,小心翼翼地挪动着双脚,终于到了黑板前。我拿起一颗粉笔,发现自己的手有点发抖。

要是把嘴巴画到了耳朵上或身体的其他部位,可怎么办呢?同学们在下面催促着我,我用手摸着黑板,画了上去。同学们哈哈大笑。我连忙把嘴巴擦掉,换了地方,又画了一张嘴巴。我不管了,拿下眼罩一看,啊,我把嘴巴画到了熊猫身上。看着那怪模怪样的样子,我自己也忍不住大笑起来,同学们更是笑得弯下了腰。我不好意思地跑了下去,希望熊猫不要怪罪我。

《大熊猫》教学设计 篇5

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熊猫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

2、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3、情感目标:体会大熊猫的可爱,激发爱护珍稀动物,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了解大熊猫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通过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老师给你们带来的身体胖胖的,眼圈黑黑的,走起路来一扭一扭的,那憨态可掬的朋友吗?它是谁啊?(大熊猫)

二、引入情景,品读感悟,理解课文

1、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2、学习第四自然段。

⑴读了课文大熊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⑵谁知道,可爱的大熊猫最爱吃什么?

3、学习第三自然段

⑴自读课文第三段,找出熊猫小时候和长大后的生活习性有什么不同?

⑵指名说。

⑶有感情的朗读具体句子。

⑷齐读。

4、学习第二自然段

⑴指导朗读。

⑵小活动(找一名解说员介绍大熊猫的样子)

三、情感升华

通过对大熊猫的喜爱,让学生树立保护大熊猫,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四、课时总结

大熊猫是我们的国宝,是全世界人民都为之喜爱的珍贵动物,我们喜欢它,更要懂得保护它。就请我们从现在做起,让全世界的朋友都携起手来,保护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大熊猫和一切珍贵的野生动物,让我们与它们同在一个地球上和平共处吧!

五、作业布置

根据课文第二段对大熊猫外形的描写,自己试着画一张大熊猫。

六、板书设计

7、大熊猫

样子 (很可爱)

大熊猫

小时候 (很活泼)

长大后 (爱睡觉)

国宝大熊猫教学设计 篇6

众所周知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任何人都不可以伤害大熊猫,对于大熊猫课程的设计是为了让同学更加了解一级保护动物的缺席,要我们学会保护哪些稀有动物。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国宝大熊猫教学设计。

一、任务解读

本次习作的主题是“国宝大熊猫”。

1、关联本单元习作要求。

单元导读中,明确提出了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初步学习整合信息,介绍一种事物。

2、细化本次习作要求。

本次习作属于写实类,要搜集关于国宝大熊猫的信息,整合信息,从几个方面有序地向大家介绍清楚大熊猫,注意表达准确。

①明确介绍对象:国宝大熊猫。

②明确写作方式:以介绍的口吻写大熊猫。

③明确写作内容:参考需要解答的疑问;参考图表中提供的信息;参考自己搜集的信息,进行合理地选择、整合。

④明确写法引导:在解答疑问中梳理出——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有先后顺序地介绍大熊猫;在阅读参考图表信息时,补充其他内容——我们可以整合信息介绍大熊猫;在交换习作互相检查时——我们可以用准确的语言介绍大熊猫。

3、本次习作教学的重点是:整合信息,从几个方面有序地介绍国宝大熊猫;用准确的语言介绍大熊猫。

4、本次习作教学的难点是:根据介绍的几个方面进行合理分段,并注意段落结构清晰,让习作更有条理。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对信息的选择,对信息进行先后顺序的安排,然后根据这些信息,用准确的语言介绍大熊猫。

二、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目标:

1、搜集国宝大熊猫的相关信息,从中选择自己需要的信息,从几个方面有序地介绍。

2、参考图表中的`信息进行补充,用准确的语言介绍大熊猫。

3、在自评与互评中,试着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修改完善习作,并分享交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作前指导

课前:根据习作提示中提到的疑问,搜集有关大熊猫的相关资料与信息,以备课上交流。

板块一:看图片,亲近大熊猫

1、出示图片:看看大熊猫,你们喜欢吗?为什么喜欢?

2、每个学生用完整的句子说说喜欢大熊猫的理由。(或是因为外形可爱,或是因为国宝而自豪等)

3、师点评:大家都那么喜欢大熊猫,喜欢它的憨态可掬,喜欢它的珍稀罕见,它是中国的国宝,同时也成了我们的骄傲。

板块二:解疑问,了解大熊猫

1、你们真的了解大熊猫吗?老师来考考你们,你们能准确回答吗?

2、出示疑问:

大熊猫是猫吗?

大熊猫生活在什么地方?

大熊猫为什么被视为中国的国宝?

3、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有选择地进行回答,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听听回答是否准确,并及时更正。

4、教师点评:当我们向别人介绍国宝大熊猫时,一定要注意信息是准确的。

5、相信大家还搜集到了其他有关大熊猫的信息,你也来提提问,看看其他同学能不能准确回答。

6、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信息有选择地提问,设置抢问抢答活动,既让学生了解大熊猫,激发介绍兴趣,又让学生对大熊猫有更全面、准确的认识。

板块三:理顺序,介绍大熊猫

1、回忆一下,刚才大家都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大熊猫?

2、教师引导发现:

(1)大熊猫名字的由来。

(2)大熊猫的食物。

(3)大熊猫的外形。

(4)大熊猫被视为中国国宝的理由。

(5)大熊猫的生活环境。

(6)大熊猫的生活习性。(睡觉、玩耍……)

(7)大熊猫的繁殖。

3、今天,我们就来为大熊猫写写介绍。你最想介绍大熊猫的哪些方面?你准备先介绍什么?再介绍什么?在你搜集的资料上勾画出你想要介绍的内容,并用序号标出先后顺序。

4、同桌互相介绍大熊猫,注意先后顺序,注意介绍的内容要准确。

第二课时:作中指导

板块一:参考图表,补充信息

1、参考本次习作提供的图表,你搜集到的其他信息也可以补充进表格。

名称

大熊猫

类别

哺乳动物

食物

爱吃竹叶、竹笋,有时也吃其他植物

分布地区

四川、陕西和甘肃等地

2、学生选择信息,有序、准确地填写表格。

板块二:根据提示,写写熊猫

1、课件出示写作提示。

提示:

(1)根据刚才填写的图表信息,从几个方面有顺序地介绍国宝大熊猫。

(2)注意分段,段落结构清楚。

(3)以介绍的口吻来写。

(4)特别注意:介绍大熊猫时,信息是准确的,语言表达也是准确的。

2、学生根据图表信息,组织语言分段写大熊猫,介绍清楚,介绍准确。

3、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4、对能力较强的学生还可引导信息之间的自然过渡和衔接,对能力较弱的学生只需要把信息整合,写清楚,写准确就行了。

第三课时:修改发表

板块一:对照清单,自主修改

1、学生对照修改清单,自主修改习作。

自主修改清单

①我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大熊猫的?

②我是否有先后顺序介绍大熊猫?

③我介绍大熊猫的信息是否准确?

④分段是否合理?段落结构是否清楚?

2、上面清单中的第4点“分段是否合理?段落结构是否清楚?”对于学生们比较困难,教师可详细指导。

板块二:细读范文,突破难点

1、出示范文片段:

大熊猫的活动范围与季节关系很大。冬春季多生活在3000米以下没有积雪或积雪较少的山谷地带。冬天照常活动,没有冬眠的习惯。夏秋两季则多在3000米以上的地带活动。天气炎热时,也常到山沟里的小溪、小河旁喝水,有时候还下水游泳。大熊猫没有固定的栖息场所,到处流浪,走到哪里,吃到哪里,睡到哪里。别看它笨重肥大,走路摇摇晃晃,爬起树来却挺高明。它的听觉非常灵敏,受到惊扰时,就非常灵活地攀上高高的树梢,躲藏起来。

2、读一读第一句话和后面的内容,你发现了什么?(总分结构)

3、每段有一个中心句,这样先总写,再分写,让我们对大熊猫的介绍更清楚了,更有条理了。你也可以这样写,试着改一改自己的习作。

板块三:同伴点赞,再次修改

1、我们来开展一个有意思的活动,名字叫作“我的介绍你点赞”的活动。请看点赞

要求:

我的习作你点赞

赞赞:能够从几个方面有顺序地介绍大熊猫。

赞赞赞:能够用资料信息准确地介绍大熊猫。

赞赞赞赞:能够合理分段,段落结构清楚。

留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组点赞。

在组内交流自己的习作,其他同学为其“点赞”,并在下面留言,指出优点或提出建议。

3、根据小组内同伴的意见,试着用学过的修改符号,再次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

4、誊正习作。

板块四:集体点赞,分享佳作

1、修改后,小组内推荐一篇点赞数最多的习作,贴在学习园地里,供大家分享欣赏。

2、每个学习小组可以对展示的每篇佳作点赞,并留言,贴在佳作的旁边。

后续活动

1、开展一次有关国宝大熊猫的综合性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 篇7

《小小竹排画中游》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的一首诗歌, 共三句话。讲的是江南水乡的一个小男孩撑着小竹排顺流而下, 观赏两岸美丽风光, 如同在画中游。课文贯穿着一条明显的感情线索。小竹排顺流而下, “鸟儿唱, 鱼儿游”, 表达了十分欢快的心情。诗歌对两岸树木、禾苗的描述饱含着赞美的感情。全诗形象生动, 语言优美, 节奏感强, 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祖国江南风景秀丽、物产丰富。

设计理念:

本课内容浅显易懂, 应摒弃串讲, 重点指导朗读, 使学生在读中理解, 在读中感悟。借助插图尽可能给学生直观形象的感受, 把学生带入江南美丽的风光中, 感受江南的美好, 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语言。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 会写3个字, 认识横折、横折勾两个笔画, 和“木、艹、纟”3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 知道祖国的江南是“鱼米乡”, 萌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小竹排在画中游”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背诗导入, 激发兴趣

师:老师知道我们班有很多同学最会背诗, 也背了不少诗歌, 愿意把你最喜欢的诗背出来让大家一起欣赏吗? (学生自由背诗。)

师:背得真棒, 为了奖励你们, 老师送你们一件礼物, 想看吗? (课件出示课文放大插图, 播放伴有鸟鸣与流水声的乐曲, 同时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教师拉动活动的小竹排, 让学生说说, 小竹排在哪里游?通过观察演示, 学生明白小竹排是在水中游, 并认识了竹排。)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关键在于课件的运用。有动画效果的画面, 配上优雅的音乐和教师动情的解说, 营造了烟雨江南、梦里水乡的情境, 使学生未学文而先入境。)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一定要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遇到困难小声向旁边的同学请教, 也可以举手问老师。

2.游戏识字。同学们读得真好。想去那儿和小朋友一起划着竹排游玩吗?要去游玩, 首先要得到这张“船票”, 只有读对了“船票”上的生字宝宝才能上小竹排哦! (出示带有拼音的生字卡片, 学生识读生字, 还可用生字扩词, 或练习说句子。) 而后发给学生“船票”。没有得到“船票”的小朋友也没关系, 请拿到“船票”的小朋友教会一个同伴, 一会儿领他一起上竹排。

(学生互相教读生字。)

师: (出示词语) 看老师这儿还有“船票”呢, 谁要?

(抽读词语。)

(设计意图:利用“船票”形式引导学生读准字、词, 读通句子, 游戏识字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也为下面的教学做了必要铺垫。)

三、合作交流, 质疑解疑

(一) 读、思质疑, 交流答案。

1. 学生再次自由读课文, 在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2. 读了课文, 你知道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清楚的?

3. 四人小组交流问题, 能在小组中解决的就直接解决, 不能解决的问题等待全班交流。

(重点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 “密”是什么意思? (2) 为什么说江南是鱼米之乡? (3) 小竹排是在水里游的, 书上为什么要说“小小竹排画中游”?)

(二) 教师小结, 体会美景。

江南一带河流很多, 河里有许多鱼虾。那里还种了很多水稻, 水稻成熟了可以碾成大米, 因此人们都把江南一带叫做“鱼米乡”。正因为这里风光秀丽, 就像一幅山水画, 所以才会说“小小竹排画中游”。

(三) 指导朗读, 感情诵读。

1. 在这么美的地方, 撑着小竹排, 看着两岸优美的景色, 你的心情怎么样?

2. 你能用快乐的心情来读一读吗?先自己试着读一读。

3. 谁来试试看, 把你高兴的心情表述出来。 (指名读, 齐读。)

4. 拓展活动。评选诵读小能人。 (小组推荐人选, 师生共同评比。)

5. 配乐朗读课文。

要求学生一边朗读课文一边想象江南水乡美丽的风景, 鼓励学生用恰当的语气表达自己的感受。在熟读的基础上尝试背诵课文。

(设计意图:此环节以指导朗读为主,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达到正确、流利, 争取做到有感情地朗读。)

四、欣赏美景, 牢记生字

1.你们还想继续划着竹排游览这美景吗?那我们要先把拿到手的“船票”好好地收起来, 把“船票”上的生字宝宝牢牢掌握好, 这样才能继续划着竹排去欣赏美景。

诗画教学浅议 篇8

关键词:诗画 兴趣 创新 延伸

快乐“诗画”寓教于乐于教学活动之中,能够使孩子们手脑口一致,边诗边画,其娴熟的技巧、流畅的语言、灵敏的思维,打破了以往的固定教学模式,其诗配画增加情节,运用不同内容的活动目标,形成了各种智趣合一的“诗画”游戏,又是教育活动中的一项创造性与创新性尝试活动。其过程中,幼儿不仅可以学会画面布局、空间关系、合理配色等与活动内容相匹配的本领;而且也通过说说、画画、讲讲,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语言、个性的发展。在“诗画”教学活动中,笔者针对各年龄段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思维特点,结合本园的实际和认知内容,共同交流探讨了“快乐诗画”教学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总结出了行之有效的教学思路和方法。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在“诗画”教学活动中,导入至关重要。上好一堂课,单凭开门见山直接导入,很难引起孩子的活动兴趣,生动有趣、惟妙惟肖的导入是创造良好教学活动的关键。孩子们最爱听故事、猜谜语,笔者教学中就抓住幼儿的这一心理特点,把所学的“诗画”内容穿插于幼儿教育活动中,预先把活动内容编成故事,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中班活动“比一比”一课,笔者事先给孩子们准备了好听的故事,听完故事后引导幼儿说出:“故事里都有谁?森林里有什么?大象老师出了什么问题?”然后,建议聪明的小朋友们帮帮忙,创设一幅美丽的图画。这样一来便大大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为下一步的教学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边学边画,兴趣升华

1、师幼合作,诗画结合,融为一体

教学中,笔者在教学板上开始诗配画做教学活动的辅助边框:首先画大小不等的棵棵大树、小草、花儿等,绘成一片大森林。“大树——大三角,地上站,一边一条弯弯线;戴上一顶大圆帽,一棵大树真好看。山——大锯齿,像高山,太阳爬上它的肩;大山高,高入云,云彩给它穿围裙。小草——锯齿纹下加短线,变成小草一片片。小花——一个大圆盘儿,盛个小鸡蛋儿;下面放根筷儿,面包有两片儿,美丽一朵花儿。”边说边画,大森林画好了。孩子们在听了故事以后,脑子里早就形成了所画物体的概念,思维渐渐活跃了起来,也早就有了一种跃跃欲试的感觉,同伴之间相互争论物体的样子,气氛顿时活跃起来。趁热打铁,再引导孩子们添画动物,特别强调一定要突出动物的本性特点。孩子们兴趣盎然,小手拿着油画棒,口里念着上口的儿歌:“大象——椭圆胖身子,小圆挂上边,鼻子象钩子,耳朵象扇子,四条腿象柱子,还有一条小辫子。老鼠——年纪不大,偏说老。贼头贼脑,专干偷盗。小小老鼠,吱吱叫。猴子——有种动物真淘气,爬上爬下不休息。群居深山密林里,活泼可爱又伶俐。”随着诗画情节的发展,在孩子们的手中,呈现出一个个生动的形象、一幅幅有趣的画面。看,一幅步入诗画的想象图片栩栩如生,形成了智趣合一的“诗画”游戏教学。幼儿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更有一种水到渠成的喜悦之情。

2、诗画解析,尝试创新

一幅充满童趣、颜色深浅搭配和谐的画面,给孩子带来了美的享受,也给孩子们带来了满足创作的欲望。通过思维延伸,画和语言共为一体、有机结合、相辅相成,让幼儿直接从视觉形象和语言表达两种理解水平层次上接受了信息。接下来,笔者按照“大象”老师提出的问题开始分解画面:(1)比一比,哪棵树最粗?把它圈起来。(2)比一比,谁的尾巴最细?把它圈起来。(3)连一连,让小动物躲到哪棵大树后?(4)比一比,哪个动物最大,那个最小?(5)比一比,谁的特点最明显?(6)比一比,它们谁的力气最大,为什么?

直观的教学方式,创新的教学模式,诗配画融为一体的解析,口、脑、手的并用,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更浓了,尝试表现自我的机会增多了,体验创新的能力升级了;说说、画画、讲讲,更使他们的思维、语言、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现,真正使幼儿在诗情画意的愉快氛围中学到了知识、锻炼了思维、增加了智能。真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结合,事半功倍。

三、体验成功,活动延伸

一节活动课只完成所学内容还不够,关键是对幼儿的评价与延伸。对幼儿活动中的评价直接关系到孩子的自尊心和成就感。当孩子们完成一节课后,不要立刻解散幼儿,不要对孩子的余兴情感不闻不问,这样会大大挫伤幼儿的自尊心,遏制幼儿的活动兴趣和创造力。应积极评价孩子们在本节活动中的优点,大到小组,小到个人,鼓励不善言谈、性格内向的幼儿,表扬善于发问、体现自我的幼儿;然后,遵循孩子对本节活动课的兴趣与求知欲进行下一步——区域活动,利用区域活动满足孩子们个体发展的需要,使自选、自主、小组等活动,成为孩子们又一乐趣的学习天地。

《大熊猫》优秀的教学设计 篇9

本课是一篇说明文,重要介绍了大熊猫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食物及进食特点,字里

行间渗透着对大熊猫的喜爱之情。

学情分析:

低年级学生对动物都比较感兴趣,也有机会接触和了解一些动物,但由于地理位置位置

的原因,我们这里的学生很少能亲眼见到大熊猫,对大熊猫充满了好奇心,这就增强了他们

的学习兴趣,针对这个特点,本课的教学安排将学生课前自己动手收集资料、了解有关大熊

猫的知识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不仅使学生初步学习了一些记字方法和阅读方法,同时也锻炼

了他们动手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课了解大熊猫的外形特征与生活习性,了解更多有关大熊猫的知识,感

受大熊猫的可爱,树立保护动物的意识。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模仿课文简单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动物。

教学重、难点: 了解大熊猫的外形特征与生活习性。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 大熊猫饰品

教学流程:

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有一种动物,它“身穿黑白袍子,足蹬黑色靴子,戴副黑边镜子,爱吃嫩绿竹

子。”猜猜它是谁?

出示大熊猫(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学生喜欢的猜谜语形式导入课题,激发了学

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导入:大熊猫是我国众多珍奇动物中的一种,非常可爱,今天老师就带小朋友们一起

学习课文《大熊猫》。(板书课题)

1、复习生字。(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开火车认读)

2、引入课文: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更好地了解一下大熊猫吧。

1

(1)师范读课文。(孩子们,听完了课文,你们是不是更喜欢大熊猫了?那么下面你们

就带着喜爱的感情认真地读读课文吧。)

(2)生自由读课文。阅读要求:一边读一边在课文中标出自然段。

(3)指名分段读课文。

三、深入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一段:读完后,你们知道了什么?

2、师简单介绍:在这么多动物当中,最可爱的要数大熊猫了,不仅我们喜欢大熊猫,而且它还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呢,所以大熊猫也常常作为“和平大使”出使各国。如我

国曾先后9次分别向美国,英国,加拿大,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赠送大熊猫,这些大熊猫在这

些国家和地区都受到很高的待遇,住在为它们专门修建的熊猫馆。并且大熊猫还被选做北京

2008奥运会的会标呢。还有我国赠送给香港的两只大熊猫团团和圆圆,它们的名字还是经

过网络征集的呢。那么,它们为什么能受到那么多人的喜爱呢?我们就来看看下面的课文吧。

3、课文哪一部分写了大熊猫的样子?谁愿意来读一读?(学习第二段)

(1)生边读,师边画简笔画。

(2)生根据课文内容和老师一起完成描图。

(3)边看图边指导学生背课文。

(4)出示练习,学生填空。

a大熊猫的身子( ),尾巴( ),皮毛很( )。头和身子是( ),四肢是( )。

它头上长着一对( )的黑耳朵,还有两个( )黑眼圈。

b比一比,你认为哪个句子更好?为什么?并照样子写词语。

大熊猫的身子很胖。 大熊猫的身子胖乎乎的。

毛茸茸 胖乎乎 ( ) ( ) ( )

4、学习第三段:

(1)师:大熊猫不仅长得可爱,它的生活习惯也很有特点,那么谁来读读下面这段课

文呢?

(2)表演读课文第3自然段。

寓学于练:读一读,说一说:

大熊猫走来走去找东西吃。 小鸟在雨丝里__来__去。

鱼儿在水里__来__去。 小狗在院子里__来__去。

5、学习第四段:

最后,我们来看看大熊猫都吃些什么? (生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2

6、小结:这篇课文从大熊猫的外貌特征,生活习性和食性三个方面给我们介绍了大熊猫,处处都显示了大熊猫的可爱。那现在孩子们能把你喜爱大熊猫的感情读出来吗?(学生有感情地自由读文。)

师:大熊猫身上有许多令人喜爱的地方,请你说一说,大熊猫什么地方最令你喜欢? 大熊猫的身子( ),尾巴( ),全身的毛( )。四肢和肩膀是( ),身子和头是( )。一双( )的黑眼圈,一对( )的黑耳朵。它小的时候( ),长大以后( ),你去逗它( ),它最爱吃( ),我真喜欢大熊猫呀!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认识了大熊猫,你们喜欢大熊猫吗?那么我们一起说:大熊猫,我喜欢你!

师:大熊猫非常可爱,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动物之一,数量十分稀少。而且,只有我们国家拥有,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称为“国宝”。 由于大熊猫的繁殖能力很差,目前已经濒临灭绝,需要我们人类的保护,因此我国在甘肃、四川一带建立了“卧龙保护区”,并发起了保护大熊猫的倡议。

2、学了这课,你懂得什么?

(本环节除了让学生从课文中了解到关于大熊猫的一些知识,同时也使他们了解到大熊猫繁殖能力差,目前濒临灭绝,需要我们人类的保护,从而产生保护大熊猫的意识。)

五、作业小超市:

(1)我会画:画一张大熊猫的画。

(2)我会说:认真观察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动物,然后模仿课文给同学介绍一下这种动物。

(3)我会写:写一句吸引更多的人们和我们一起保护动物的话。

六、板书设计:

样子:很可爱

小时候:很活泼

大熊猫 长大后:爱睡觉

最爱吃:竹叶、竹笋

画大熊猫教学设计 篇10

〔解题〕

大熊猫是我国特产的一种珍稀动物,也叫猫熊、熊猫。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我们的国宝大熊猫。

〔结构分析〕

这篇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根据内容可将其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写最可爱的动物是大熊猫。

第二部分(第二、三自然段)具体介绍大熊猫。

第二部分又可以分为两层:

第一层(第二自然段)介绍大熊猫可爱的外形特征。

第二层(第三自然段)介绍大熊猫的生活习性。

第三部分(第四自然段)说明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我们要爱护大熊猫。

〔语意理解〕

动物园里有许多动物,最可爱的要数大熊猫了。

这句是全文的开头,用对比的方式引出写作的对象大熊猫,于对比中表达了作者对大熊猫的无比喜爱。

大熊猫身子胖,尾巴短,毛很光滑。四肢和肩膀是黑的,身子和头是白的。最有趣的是一双圆圆的黑眼圈,一对毛茸茸的黑耳朵。

这段话介绍了大熊猫的外形特征,作者抓住了大熊猫的特点,从整体到局部,从视觉、触觉、感觉等几个角度来介绍大熊猫,使我们对大熊猫既有整体把握,又有形象的感觉。身子胖,尾巴短,毛很光滑,连用几个短句,从整体上介绍。最有趣的于整体中突出局部,圆圆的毛茸茸两个叠词把熊猫的样子描写得惟妙惟肖,而且读起来也琅琅上口,从这段描写中我们也能体会到作者对大熊猫的喜爱之情。

大熊猫小时候很活泼,喜欢爬上爬下。长大以后不大爱活动,常常用爪子抱着头,呼呼大睡。它睡着的时候,你去逗它,它睁开眼睛看看你,又呼呼地睡了。它睡醒了,就摆动着胖胖的身体,走来走去找东西吃。这段描写了大熊猫的生活习性,作者采用对比的手法,首先将小时与长大后两种不同时期的行为进行对比。描写了活泼好动,机灵可爱的小熊猫,爬上爬下一个动词很形象地描绘了小熊猫好动的个性;描写了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形象,抓住了最有代表性的睡觉这一细节不惜笔墨进行描写。常常表频率,说明经常,抱着头很形象地描摹睡觉的状态,呼呼更显出它睡得香甜。尤其是逗它的细节的描写,更是活灵活现地把一个不大爱活动的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摆在读者面前了。然后作者又将睡觉时与睡醒后的大熊猫进行对比,摆动胖胖走来走去形象、贴切地描绘出大熊猫的样子,我们看出这真是一只懒熊猫,馋熊猫,可爱的熊猫。

它爱吃新鲜的竹叶、竹笋。

这句承接前文继续交代大熊猫的生活习性之一:饮食特点。

大熊猫的数量少,只产在我国。

这句表明大熊猫的珍贵数量少及其产地单一。

它是非常珍贵的动物,是我国的国宝。

进一步指出大熊猫的珍贵及是我国的国宝。表达了要爱护大熊猫,保护大熊猫,帮助大熊猫的感情。

〔写作特点〕

1.对大熊猫的介绍抓住特点,重点突出,形象鲜明。本篇抓住了大熊猫的主要特征进行介绍,如外形特征、生活习惯等方面,重点突出,形象鲜明。

2.描写生动形象。作者对大熊猫的描写很生动形象,如对其外形颜色、体态的描写,对它睡觉、找东西吃的描写等,很形象。

3.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思想感情。除课文第一句可爱之外,全文无一句直接赞美之句,但我们从字里行间能深切地感到作者对大熊猫的喜爱之情,结果也同样表达了作者的保护大熊猫的感情。

教学建议

1.初读课文

课文分四个自然段介绍了大熊猫外形的可爱及生活习性,告诉我们它是我国的国宝。

2.引导学生展开读书活动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

黑龙江的扎龙是丹顶鹤的故乡,四川的卧龙又是谁的家呢?你想更多地了解大熊猫吗?出示课题,指导读书,要在初读中解决生字的读音,注意读好爪zhuǎ竹zh等字的读音及最有趣的是一双圆圆的黑眼睛,一对毛茸茸的黑耳朵等长句的断句。在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细读第二、第三自然段,了解大熊猫的特点及生活习惯,重点体会它的可爱。要注意指导学生对全文的朗读,以加强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感知。

3.结合单元主题扩展

你对大熊猫还有哪些了解,你还知道哪些珍稀动物,搜集资料,办一份手抄报。

建议本课教学1课时。

参考教案

快乐读书屋

大 熊 猫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大熊猫的习性和特点,懂得爱护大熊猫及其他动物,增强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你喜欢大熊猫吗?那你对大熊猫了解多少呢?动物园里的熊猫馆今天正式对游人开放了,快让我们看看那里是怎样介绍大熊猫的吧!

(二)初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圈画生字,标自然段序号。把课文读熟,感受大熊猫的可爱。

(三)再读课文,朗读感悟

1.熊猫馆需要招聘一位解说员为游客做介绍,请大家各自选择你最感兴趣的特点准备讲解,最后比一比看谁能成为最优秀的解说员。

2.组内介绍、交流。

3.选代表在全班交流。

4.学生评议,教师相机指导朗读,引导学生用喜爱的语气来读。

(1)写外形的段落:引导学生抓住身子胖,尾巴短和毛茸茸圆圆的等词来体会大熊猫的可爱。

(2)写习性的段落:对比大熊猫小时候和长大以后的不同特点,抓重点词爬上爬下和呼呼大睡体会,进而了解大熊猫的习性。

引导学生抓住呼呼地睡了和摆动着胖胖的身体等词感受大熊猫的憨态可掬。

5.评选优秀解说员。

6.检查生字识记情况,交流生字识记方法。

7.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课外拓展

你还想了解有关大熊猫的其他知识吗?请大家回家收集相关资料,我们再来交流。除了大熊猫,你还喜欢哪些动物,也可以收集它们的资料介绍给同学们。

资料

〔大熊猫〕也称猫熊、熊猫。体肥胖,形似熊而略小,长约1.5米,肩高约65厘米,尾很短。毛密而具光泽,眼周、耳、前后肢和肩部黑色,其余均为白色。生活在高山有竹丛的树林中,喜食竹类植物,亦食小动物。善爬树。性孤独,不群栖。视觉、听觉较迟钝。每次产一仔或两仔。仅产于中国四川西部和北部、甘肃南部、陕西西南部,为中国特产的珍贵动物,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可饲养、繁殖。

《画杨桃》教学片段及评析 篇11

师:同学们看,这里的神情严肃、和颜悦色都是说老师神情的词语。图画课上什么事让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的?请同学们接下来再默读文章第2~12自然段。(生默读课文)

师:谁来说说,什么事让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的?

生:我画杨桃画得不像,同学们取笑我,老师说画杨桃画得像五角星,那是观察角度不同。

师:当我把画交上去的时候,有几个同学哈哈大笑,你听出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笑?

生:嘲笑、取笑、因为他画的杨桃像五角星。

师:好一幅取笑的架势啊,那如果要你把“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换个说法,你会不会?

生:杨桃不是这个样子的。

师:我们读懂了文字背后是嘲笑和取笑。老师看了看我画的画,到我的座位上坐了下来,审视了一下桌上的杨桃。“审”是观察,“视”也是观察,那“审视”是怎样的观察?

生:审视是认真仔细地观察。

师:认真地、仔细地观察,老师举起了哪一幅画?我们一起读。(师生齐读)

【点评1朗读是阅读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此处的默读让学生走进文本,感受语言文字,让语言文字在学生心中活起来。

师:为什么我画的杨桃像五角星,到文中找。五角星形的杨桃就是——

生:我看的角度不同,和别人不一样。

师:哪些句子体现出的?

生:我是从第18自然段看出来的。

师:哦,看到后面去了,联系上下文,不错。还有吗?

生:我从第2自然段看出来的,认真看、老老实实地看。

师:为什么我把不是平时看到的杨桃这样认真、仔细地画下来呢?

生:因为它的确像五角星。

生:因为他看到的就是五角星形。

生:因为第1自然段讲到“他对我要求很严格,经常叮嘱我:‘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这个“他”就是父亲!“我”老老实实地按照父亲的叮嘱把这个杨桃画了下来。

师:这是我画的杨桃,是我自己眼中看到的杨桃。今天老师也带了一个杨桃,瞧,请你在你的座位上审视一下,你看到杨桃是什么样子的?

生:椭圆形的。

生:五角星形的。

师:哦,我这样端着,你看它像什么,还有不同的吗?

生:我看到的杨桃有一块凹下去的。

【点评】展示实物,让学生在不同的角度观察,使学生获得不同的体验,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

师:为什么同一个杨桃会看到不同的形状呢?

生:因为所在的角度不一样。

师:拿出笔,画出老师的话中你认为最重要的句子。

师:如果我看到的是五角星形的杨桃,我就画成一

生:五角星形的杨桃。

师:如果我看到的是椭圆形的杨桃,我就画成——

生:椭圆形的杨桃。

师:这就是相信自己的眼睛。你们的回答让老师想起了一句诗,能接上吗?横看成岭侧成峰——

生: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师:苏轼说的是看山,我们说的是看杨桃,不过道理是一样的。还有吗?

生:“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

师:如果用我们的语言来说,这是一种怎样的态度?

生:实事求是的态度。

师: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实事求是,我们做人也要实事求是。

【总评】语文课不仅要让学生“情动”,还要让学生“心动”。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让学生知道,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发现,必须实事求是地处理问题。在教学中,教师没有生硬地向学生灌输“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实事求是”这个道理,而是通过让学生观赏教师展示的杨桃,通过换位思考,让学生体会个中的道理。这样的感悟才是学生的深切体验,才能获得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据此,人文性与工具性得到了很好的统一。

(本课教学实录由李惠玲根据录音整理;教学片段由陈红节选)

拼贴画教学的实践探索 篇12

一、临摹拼贴

所谓临摹拼贴, 就是对照课文的范画作品或老师的范画作品, 按照范画的同一材料、同一色调、同一步骤模仿拼贴制作完成, 是拼贴画的初级阶段, 学生比较容易学。如第五册第14课《黑白撕贴画》小动物, 以撕拼“公鸡”和“母鸡”为例 (如图) , 让学生选择与课文中范画差不多颜色的画纸 (黑白灰) , 先撕鸡的身子 (成大三角形) , 再撕鸡头、鸡尾 (成小三角形) , 撕公鸡的尾巴要撕成弧形的长短不同的四五条, 然后撕鸡的嘴、眼、冠、脚, 再拼成公鸡和母鸡有亲切感的动态。再贴 (胶水不要太多) , 一贴鸡身;二贴头、尾、脚;三贴眼、嘴、冠;最后拼贴环境和背景的小草、小花……这就是按部就班地临摹拼贴的全过程。学生的习作过程, 如撕拼“狐狸"、“瓢虫"、“小山羊”、“小刺猬”也和撕拼“公鸡"和“母鸡"一样, 临摹拼贴完成。

二、移植和增添拼贴

移植和增添拼贴比临摹拼贴略有发展提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能力的大小选择喜欢的内容, 进行再创作。如第八册第9课《落日》这课教学时, 这课内容主要是水彩色调教学, 笔者在完成色彩教学的同时, 根据移植拼贴的方法, 把课文中的宝塔、小山、树林、房屋用概括的形式画在黑色卡纸上, 把它剪出来, 移植拼贴在“落日”水彩画的上面, 效果更加好, 更加衬托出“落日”美丽的景色。学生也挺有兴趣, 作业效果非常佳 (如图) 。教材中还有许多课可以用移植方法去拼贴。移植拼贴的方法, 可开拓学生的思路, 提高学生拼贴造型的能力, 从而由移植拼贴的方法逐步过渡, 进一步提高, 转入增添拼贴的方法。又如第五册第8课《山外有山》, 可让学生增添画面内容, 在群山上面增添白云、太阳、小鸟等。又如课文第1 1册第2课《街市新貌》同样可以用移植和增添拼贴方法进行。从移植拼贴过渡到增添拼贴的方法, 学生很容易接受, 在拼贴教学中运用比较广泛, 是拼贴画教学的一种好方法。

三、按图拼贴

按图拼贴是把绘画作品改变成拼贴画作品的拼贴方法。在构图布局上是一种临摹, 但在技法运用上是有区别的, 制作不同, 技巧上也不同, 要把绘画作品改变成拼贴画作品学生也必定有自已的独创过程, 让学生看着绘画作品, 运用选定好的材料创作拼贴画, 笔者认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如第六册第11课《大熊猫》拼画, 老师在教学中可出示大熊猫各种形态的照片、图片、幻灯片及绘画作品, 通过欣赏观察, 指导学生进行大熊猫拼贴作品的创作, 这样学生在拼贴创作过程中不会感到有大的困难, 拼贴的效果也就好, 熊猫的造型动态不会千篇一律。又如第十一册第6课《有趣的脸谱》, 老师可把戏剧脸谱用线描画几个范画, 然后让学生看着范画, 用橡皮泥或彩泥拼贴出脸谱来, 学生在拼贴时可用移植的方法, 那么贴出来的脸谱就各有特色, 不会相同。按图创作拼贴画的方法在教学中是十分可行的。

四、想象拼贴

想象拼贴就是学生根据一定的主题独立创作拼贴画, 即老师命一个题, 让学生去创作完成, 这样的拼贴方法比前几种方法都有进步, 是培养学生独立创造能力的好方法。如命题《动物园》拼贴画, 一般在老师指导下学生至少要经历以下几个步骤: (1) 思考画什么动物; (2) 构画图草稿; (3) 按草图拼贴, 考虑先后顺序; (4) 烘托背景和环境、渲染气氛; (5) 局部调整修改。如命题《楼群》拼贴画, 学生创作的方法也一样, 先构思画楼群草稿, 然后按图逐渐拼贴, 再环境衬托树木、花草、白云、太阳等等, 使一幅美丽的拼贴画创作完成。想象拼贴画, 是绘画创作加前几种拼贴画方法的综合运用, 是学生美术能力的综合反映, 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好途径。

五、材料拓展

拼贴画用的材料应有尽有:有平的、不平的;有薄的、厚的;有精的、细的;有硬的、软的;有大的、小的;有纸张类、布类、树木类、壳类、金属类的;等等。但要根据拼贴画内容的需要取材, 有的材料不加修剪可直接拼贴, 有的材料需稍加修剪才可使用, 有的材料完全靠修剪造型成功。这些材料通过精心的构思、设计、组织、拼摆、聚集、粘贴, 制作成各具特色的画面。

《大熊猫》教学反思 篇13

《大熊猫》教学反思1 这篇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在教学设计上,我想将生字和词语放到课文中去识记,不再采取以往的集中识字。可是刚开课,就乱了起来,学生不能按照原计划配合教学,因此随文识字几乎不能开展,最后,又回到了集中识字的模式。本课生字数量多,且一、二类以外的生字教多,集中识字可以保障教学质量、落实知识点,形式也是可以多变的。于是,我立即改变了识字教学的策略。在检查识字的效果时,中差生的情况仍然不太理想,主要是因为学习生字时注意力不够集中,这里就涉及到集中识字的激趣的问题。只有大力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才能在集中识字当中获得较高的学习效率,特别是对中差生来讲,这个环节学不好,后面的内容根本无法吸收。因此,激趣的环节一定要设计好。

《大熊猫》教学反思2 课本是我们教学、学生学习的直接资源,但只用课本的有限资源上课,那我们的孩子将会是出自工程师手中的若干个完全相同的零件,毫无个性可言。其实,我们可以利用的教育教学资源很多,可以继续挖掘课本资源,可以利用生活这个大资源,也可以利用我们学生这个活生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对于挖掘学生自身资源,我感触很深。记得我在执教完《大熊猫》一课时,在反思本上写下了这样的题目:表演带来的惊喜。《大熊猫》是一篇介绍动物的文章。这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吸引力不大。如何才能为这篇课文注入“诱人”的色彩呢?描写大熊猫样子的一段,我让学生结合着自己的身体,边读边表演:“身体胖乎乎的”,有的学生滑稽地张开双臂,左摇右晃;“尾巴很短”,几个调皮的学生把屁股撅得老高,用小拳头来充当短尾巴;“头和身子是白的,四肢是黑的”,几个机灵的学生摇头晃脑,身体慢腾腾地摆动,用自己的白眼、黑眼来表示颜色;“毛茸茸的黑耳朵”,有的学生将自己的两只小手摆到了同桌同学的头上;“两个圆圆的黑眼圈”,学生们不约而同地半握着两只小手遮到眼睛上。这样一来,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们积极参与,而且使学生们在快乐的表演中,记住了大熊猫的样子,为课后“描画大熊猫样子”的练习打下了基础,同时也让学生们读出了熊猫可爱的语气。整个教学过程从毫无生气到生机勃勃,从暗淡失色到色彩斑斓,这无疑都是孩子们用自身资源来创造的,因为有了他们的表演,课堂增添了活力;因为有了他们的动作,为课本注入了血液。

《大熊猫》教学反思3 《大熊猫》是北师大版第二册教材中的一篇说明文,第一自然段,总说大熊猫是一种最可爱的珍奇动物,后三个自段分别从大熊猫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两个方面作具体说明。字里行间渗透着对大熊猫的喜爱之情。

二、课件为媒,激发兴趣。

教学开始,我播放课件,让学生听录音,看图片。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为全文教学创设了一个很好的乐学氛围,并且很快拉近了师生距离。

二、以读为“本”,以读促讲。

新课程标准强调:小学各学段都要重视朗读。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也是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式。所以我教学时,运用了朗读、引读、赛读、整体读、部分读、范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琅琅的读书声中,感受到大熊猫的可爱。

三、结合生活,表演感悟。

根据一年级学生好动,喜欢小动物的特点,我选用了“表演”教学法。在精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重点感悟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对课文的理解,把自己想象成一只大熊猫,边读课文边表演。(指导学生表演好:爬上爬下用爪子抱着脑袋呼呼地睡大觉睁开眼睛睡醒了摆动着走来走去),通过表演把抽象的文字还原成活生生的情景,生动再现了大熊猫的外形可爱,小时候的活泼很可爱,长大后睡觉的样子可爱,以及它吃竹叶时的样子可爱,从而体会到大熊猫是许多珍奇动物中最可爱的一个,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感悟。

四、搭设平台,拓展延伸。

为了给学生创造性的学提供一个空间,我在课前布置了拓展性的作业:收集一些有关大熊猫的知识。培养了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上课时出示大熊猫玩具让学生当小小解说员介绍大熊猫,激发学生的成就感。

上一篇:搞笑点的脑筋急转弯题目答案下一篇:制衣厂2006年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