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大熊猫生态园规划

2024-06-22

成都大熊猫生态园规划(共8篇)

成都大熊猫生态园规划 篇1

《成都生态市建设规划》专家评审意见《成都生态市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评审会于2008年4月24日在成都举行,会议由四川省环境保护局与成都市人民政府共同主持,成都市政府相关委办局、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成都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出席会议,特邀7位专家组成评审组(名单附后)。

专家组成员和与会代表听取了编制单位对“规划”的介绍,审阅了编制单位提交的《成都生态市建设规划文本》、《成都生态市建设规划说明书》和《成都生态市建设规划图册》,经过认真讨论形成专家评审意见如下:

一、“规划”体现了成都市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创建生态文明“和谐成都”的要求,是四川生态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规划为成都生态市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规划”以景观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等先进理论为基础,运用遥感与GIS等技术手段,以最小生态用地、水资源、土地资源、环境容量等问题为研究重点,科学地提出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体系、高效的经济发展体系、安全的环境支撑体系和生态的社会保障体系等4大体系,为成都建设成为中国西部创业环境最优、人居环境最佳、综合实力最强的生态城市提供了发展蓝图。

三、“规划”总体思路明确,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正确,方法科学,结构合理,内容全面,数据翔实,层次清晰,重点突出。“规划”对成都市的环境现状和生态问题分析客观,生态功能区划科学准确,提出的战略目标、实施部署、建设任务、重点工程和保障措施针对性强、切实可行。

专家评审组一致同意通过《成都生态市建设规划》评审。《规划》还应在以下方面补充完善:

(1)中心城区做专章规划;

(2)对科技发展、生态文化建设做适当补充;

(3)补充成都所辖生态区(市)县的达标规划。

专家组长:

2008年4月24日

2004年6月16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辽宁省环保局在北京共同组织有关专家(专家组名单附后)对《抚顺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规划》(以下简称《创模规划》)进行了评审。专家组听取了抚顺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规划的汇报,并对抚顺市《创模规划》进行了讨论,形成如下评审意见:

一、抚顺市对照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标准,结合城市发展等各项规划的实施,编制了《创模规划》。该规划文本规范,内容全面,重点突出,且专项规划内容丰富,层次分明,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规划编制纲要》的要求。其中城市生态功能区划、水、气环境容量计算、矿业城市转型案例分析等具有鲜明特色。

二、《创模规划》兼顾了城市总体发展规划以及已有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规划,对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现状与趋势进行了定量预测,对创模差距进行了全面、认真的分析,对下一步创建工作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三、《创模规划》结合矿业城市特点,从宏观层次上进行了生态功能区划,明确了各区域的主导发展方向和建设重点,有利于指导城市合理布局,保障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四、建议对《创模规划》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完善:

1、鉴于目前抚顺市创模工作难度较大,建议适当调整创模达标年限,并针对创模各项指标差距,进一步完善具体措施、项目清单,落实部门分工,使《创模规划》更具可操作性。

2、按照国家禁止、限制和淘汰设备、工艺、技术目录等国家产业政策以及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要求,调整和补充社会经济发展重点项目和污染治理项目清

单;将水治理、废水回用类项目归类到流域综合整治内容中,并与《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相结合。

3、按照国家生活垃圾污染控制技术政策,完善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专项规划,保证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标准;增加工业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内容,明确医疗废物处理设施的工程建设进度,保证危险废物能够得到无害化安全处理。

4、补充有关的经济政策,完善污水处理费和垃圾处理费的征收制度,逐步建立城市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的市场化建设及运营机制,以保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稳定达标运行。

5、作为资源型城市转型,需要考虑矿山生态恢复并纳入规划中,从国家、地方和企业等多方筹集资金,保障抚顺市的可持续发展。

专家组组长:过孝民

专家:李友虎 潘家华 王 琪 柴发合汪 键 陈永清

二零零四年六月十六日

安徽省旅游总体规划评审意见(书面)

200年5月13日,安徽省旅游总体规划评审会议在北京安徽大厦举行。全国人大财经委、中科院地理所、国家计委、国家旅游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安徽省经济研究所和安徽省发展计划委员会、建设厅、交通厅、旅游局共11名专家学者组成专家评审委员会,并推选厉以宁教授担任主任委员,郭来喜研究员担任副主任委员。安徽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省旅游总体规划领导小组组长田维谦,省计委副主任、省旅游规划领导小组副组长朱先发,省建设厅副厅长、省旅游规划领导小组副组长陈素伟参加了会议。会议先后听取了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中心吕斌教授关于规划主要内容的介绍和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关于规划监理情况的介绍。专家评审委员会经过认真细致的评审,形成如下意见:

1、《安徽省旅游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是安徽省人民政府面向全国公开招标,由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中心中标编制,并由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监理和咨询。在安徽省政府高度重视下,在省发展计划委员会、省建设厅、省财政厅、省旅游局以及各市人民政府和相关单位大力支持、协助下,规划编制单位、咨询监理单位和规划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密切配合、共同努力,经过资料收集、实地考察、编制设计、反馈完善、协调衔接等多个阶段,历时7个多月完成的一部分省级旅游发展规划。《规划》的组织模式创新,规划工作扎实,符合省情。

2、《规划》依据充分、资料详实、思路清楚、内容全面、体系完整、手段先进、创意新颖。具有宏观性、战略性、科学性、创新性、可操作性等特点。

3、《规划》从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旅游区与重点城镇以及安徽旅游与周边地区旅游联动发展的角度出发,围绕“大旅游、大市场、大发展”的思路,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以旅游资源为基础,对安徽省的旅游市场、旅游形象、旅游产品、旅游设施和旅游发展的时空布局提出了科学合理的设计。

4、《规划》注重对安徽省未来旅游发展趋势的预测,市场客源的分析,提出了一系列可供选择的战略和措施。特别是对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旅游产品的策划、旅游促销方式、旅游管理模式、旅游企业运行机制以及支撑旅游发展的概念性的旅游建设项目的规划与设计具有一定的深度和特色。

5、在规划编制方法上综合运用了经济学、社会学、地理学、旅游学和规划学等学科的先进手段,图件质量高,方法种类多。

总之,该《规划》在方法和体系上有创新,是成功的规划,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对安徽省旅游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专家委员会一致同意通过评审。建议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中心会同安徽省有关部门对专家提出的建议和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提出的咨询意见做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然后提请安徽省人民政府及早批准实施。

安徽旅游总体规划评审委员会

主 任:厉以宁

副主任:郭来喜

2002年5月13日

成都大熊猫生态园规划 篇2

——汶川地震三周年特别报道

汶川地震三周年,怀念那些逝去的人们最好的方式,是告诉他们,这三年来活着的人们做了什么。

在彭州市白鹿镇、在广元县青川镇,最有特色的民居,最安全的学校,最现代的医院都在告诉我们,这里已经焕然一新。

不止是物质家园的重建,还有精神家园的重构。无论是九零后姑娘橙子,还是更多摄影师纪录下来的笑容,都在平静中蕴育着撼动人心的力量!

那是坚韧、忍耐、乐观、刚强不屈的精神所在。

白鹿镇一村民集中居住点,村民们在白墙上画满了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机器猫、粉色的小鹿、蓝色的小熊⋯⋯充满童话色彩。而另一集中居住小区,外貌却更像欧洲小镇。在灾后重建和城乡统筹的大背景下,成都市建立和实施了乡村规划师制度,这里演绎着中国城镇化进程中最真实的历史

新人们身着白纱,身后的百年教堂四分五裂。笑容在瞬间凝固在脸上。

摄影师抓拍到的这个“5·12”地震中的时刻,令四川之外的更多中国人知道了白鹿镇这个地方。三年后,这个小镇有了与之前截然不同的风景。

震前,白鹿镇拥有历史悠久的法国风情上书院和古朴的川西民居,地震把一切摧毁后,百废待兴。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10年9月,成都市在全国率先建立实施乡村规划师制度,面向全社会公开招聘、征集乡村规划师,为全市所有196个乡镇配备共计150名乡村规划师。重要乡镇“一镇一师”,一般乡镇按片区配备。按照设定,成都市将实现乡村规划师全域满覆盖。

白鹿镇,只是其中一个乡镇之一。

“种玫瑰”还是“种韭菜”?

乡村规划师走进乡村的过程,演绎着中国城镇化进程中最真实的历史。

在一个村子,村民们希望把房子修在路边,但居住区紧挨高速路会留下诸多隐患,对村民身体也不好。挨家挨户了解村民意愿后,规划师们在露天召开了村民大会,拿着大喇叭向村民宣讲,苦口婆心讲道理。

技术方面的问题,相对容易解决。比如起初的乡村规划基本照搬城市规划,但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与城市完全不同,城市有很多公共活动空间,但传统农村的公共配套是缺失的。如果把农村规划成城市的样子,是不合理的。即使把城市最好的房子建给农民住,农民还是会很不适应。

四川三众建筑设有限公司规划师肖玺和董玉林在多地调研后得出结论:村民不喜欢楼房,村民的生活方式决定了他们喜欢大空地,大的储藏间,而不是城里人习惯的洁净分区,所以在微观规划中要改变户型平面设计;另外,村民希望公共活动空间能够尽量与生产结合起来。

比如,规划师们曾经在第一批的部分安置房的房前屋后种上了观赏用的绿草和玫瑰,而村民们对这种“中看不中用”的城市景观并不买账。

规划图上的绿草和玫瑰在一周后被连根拔起,种上了韭菜。

与村民之间出现的审美冲突,在经过一番辩驳后,最终会找到一些解决办法。规划师们在第一批安置房的外观设计中使用的是淡雅的色彩,以黑白灰为主比如雅灰;而村民在灾后喜欢大红大绿,明亮的颜色让他们觉得心情比较好。所以,白鹿镇的一处村民集中居住小区,村民们在白墙上画满了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机器猫、粉色的小鹿、蓝色的小熊……从外表看有点像城市幼儿园。但在另一集中居住小区,外貌更像欧洲小镇。

董玉林看到这些“作品”,无奈中也挺高兴。“至少农民也开始懂规划和设计了,这是他们自己思考后所作出的决定。”

乡村规划师们“下乡”上岗

“一个农户都不好说服,何况是一座县城?!”肖玺和董玉林常常感慨,日常工作中的一些障碍,主要是非技术因素造成的。

村民、企业甚至政府等各方观点如何平衡,在具体规划的时候,都必须纳入考虑范围,这也是规划师们要面对的现实。

一方面要考虑当地经济发展,需与当地领导积极沟通;另一方面还要充分征求村民意见。因为一些村级公共设施的修建,规划方案最终取决于村民们的意见。规划师有充分建议权,但村民议事会才是最高决策机构。

规划师刚刚进驻村里的时候,村民们开始都会产生本能的抵触和怀疑,所以规划师反复向村民强调自己的第三方身份。

有时候,规划师如何行使建议权,需讲究一些技巧。去年一个村子因面临地质灾害风险,计划搬迁。在征求民意阶段,全村500户村民里只有100户愿意按照规划图的计划搬迁。当时形势急迫,就先把这100户搬到了第一批灾民安置点。剩下的400户怎么办?

讲大道理,村民可能听不懂。遇到这种情况,肖玺和董玉林就用传统的规划理念给他们沟通。比如给他们讲风水。“你原来的房子确实是上风上水,但在我们的整体规划里,要在你房子前面修一片房子,这样你的风水就被破了。”肖玺说这种方法更容易获得村民理解。

“乡村规划师既是城乡统筹发展、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先进理念的宣传员,又是乡镇规划建设实物决策的参与者,更是乡镇规划编制的技术把关人。”成都市规划局局长张樵说。

根据《成都市乡村规划师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规划师们的工作成效应体现出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的“四性”原则和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九化理念”,并结合地方实际积极塑造乡村特色。

张樵说,实践中,成都要求农村住房重建要兼顾近期需要和长远发展,统筹安排生产生活设施,发展特色产业。紧密结合实际,充分利用自然地貌和民俗文化,在建筑形态、环境等方面塑造特色,避免千村一面,形成“村落有不同,院落有差异,单体有个性”的多样化乡村形态。体现与自然环境和传统文化的相融与延续,既要 “显山亮水”,保护自然生态和林盘资源,又要延续历史文脉,注重建筑与自然、人文环境的和谐相融性。

在探索阶段,目前的乡村规划师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机构志愿者,如三众公司,是成都市政府指定的独立于政府的第三方机构;二是通过社会招聘的全职规划师,政府提供事业编制和年薪十万元的薪资,规划师全职进行乡村规划工作;三是介于前两者之间的社会志愿者,原则上无偿为政府提供服务,政府提供津贴补助。

首批50名乡村规划师启动以后,第二批65名、第三批91名乡村规划师派驻工作将分别于2011年和2012年10月底前完成。

尽管乡村规划师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很多细节仍需进一步探索和完善,但成都对于规划师们的工作成绩仍然提出了“严格要求”,每年度还将进行业务考核:其中年度考核优秀和合格者,将获得业绩奖金2万元人民币,优秀者还将被推荐为成都市优秀乡村规划师;而年度考核不合格者,则不发放业绩奖金,甚至被予以辞退或免职。

于是突破与创新,成为了乡村规划师工作内容的关键词。建筑布局怎样既节约土地又错落有致,建筑风格怎样既继承传统又有创新,建筑色彩怎样既有特色又适应当地气候,户型设计怎样既满足生产要求又满足生活要求,道路设计怎样经济适用、一二三产业怎样互动发展……广阔的规划空间为乡村规划师们提供了更多施展才华的机会。

与成都市委、市政府领导一起分享他们对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规划的理解,聆听国内权威专家讲解新农村建设、村镇规划和城乡统筹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实地考察、参观新农村规划建设的优秀案例和灾后重建乡镇……首次集体亮相的50位成都乡村规划师进行了集中培训。为帮助规划师们尽快熟悉乡情镇情,同时也提高基层干部对乡村规划的认识,14个对口接收派驻的镇(乡)党委书记与规划师们一起参加了培训。

“开展培训就是要通过理论政策学习和实践观摩让大家统一认识,正确理解成都城乡统筹发展的目标和理念,以更好立足当地实际开展工作。”成都市规划局局长张樵透露,“让乡村规划师从示范线着手规划,来实现田园城市的理念和做法,乡镇和规划师的配对工作,将从这里开始。”

田园城市的规划与现实

规划师们给乡村带来的变化,处处可见:原来每家每户散养牲畜的习惯已经改变了——养猪场现在集中在村民居住区的下风向;村里的小路都不用水泥,而是采用当地碎石,就地取材,节省成本,尽量用当地材料和人工,这样造价都落入当地人口袋,肥水不流外人田。

当然,有时候,乡村规划师们在面对乡村实际情况时,最理想的规划方案,如何与当地实际很好融合,仍是一种考验。

“灾后重建让大家深深体会到了规划的重要性。乡镇干部虽然工作有经验、有激情,但没有专业的规划知识,还不太适应成都城乡统筹发展要求。”彭州市白鹿镇党委书记高天成对《小康》记者说,乡村规划师的到来正好解决了乡镇领导干部不懂规划、规划滞后的难题。

乡镇政府和规划师的具体对接,貌似容易,但灾后重建三年来,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磨合过程。

作为国内首批乡村规划师,肖玺在一年多的工作中,经历了大大小小数十个项目从规划设计到最终建成的全过程。

肖玺为记者举例说,在整体规划蓝图确定后,规划具体实施过程中,会出现意见不一致的时候。规划师们希望设计出最美的建筑,居民居住小区、厂房应该在空间上实现最科学的布局。但理想的方案和乡村实际如何结合,受多个环节影响。

比如,在一个村庄修建一栋公共建筑时。规划师提出使用一种比较坚固耐久的材料,但村民议事会研究后认为,考虑到经济实力,建议使用质量合格但并非最好的材料。面对图纸与现实的落差,规划师是选择微调方案还是坚持理想化的蓝图?肖玺慢慢学会了在这二者中间找到微妙的平衡,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找到折中点。

在一些项目实施中,到底谁说了算?

“在理论上,我们有审核权、建议权、决定权;实际的情况是,我们尽量在尊重镇上领导的前提下,找到空间,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和沟通。”肖玺说,在乡村规划师制度实施之初,有些基层官员对这些规划师们没有足够重视,“现在我们至少有一点点话语权了,由单向指令转为双方有一些互动了。现在地方政府的观念还有需要提高之处。他们应该明确:规划是法律,不是图纸。而让这种观念真正落地,还任重道远。”

150名乡村规划师的工作在两年后完成,他们的“田园理想”在与当地居民融合的过程中,会渐渐显现其带来的影响。“当前成都统筹城乡规划已走在全国前列,做了大量的探索,为成都市统筹城乡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在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李兵弟看来,乡村规划师制度能解决农村发展中规划短缺、规划管理人员不足甚至有些规划失位的问题。

游成都熊猫基地作文 篇3

第二天,我们早早地起了床,坐地铁来到成都熊猫基地。一下车,到处都是人山人海,水泄不通。我们跟着队伍,慢慢地向前走,排了大约一个小时的队,终于走进了熊猫基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门旁的台阶上各式各样的熊猫雕像,栩栩如生,就像真的一样。

我们坐上了观光车,只见两边郁郁葱葱的竹林和万紫千红的花朵,漂亮极了!空气非常新鲜,就像一座天然氧吧,真是适合大熊猫居住的地方呀!

我们坐了大约五分钟的车,到了山顶。我们首先参观了月亮产房。我看到了一只很可爱的熊猫婴儿,躺在育儿箱里。这只小熊猫粉嘟嘟的,像一只刚出生的小老鼠,身上没有毛。我心里想,摸上去肯定滑溜溜的,真想摸摸它呀!

我们顺着人流继续往前走,来到了大熊猫别墅。哇!大熊猫也有别墅呀!真不愧是国宝啊!别墅里面有两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一只在睡觉,好像在做着美梦,我都不忍心打扰它。另一只正在津津有味地吃竹子,它用上肢托着竹子往嘴里送,嘴巴鼓动着,发出“沙沙”的声音,可爱极了。一根吃完又拿出一根。正看得认真呢,妈妈在喊:“我们得继续往前了,前面还有很多好玩的呢。”

接着,我们又参观了小熊猫乐园,亚成年大熊猫别墅,太阳产房等。

成都熊猫基地旅游日记700字 篇4

20xx年9月30日

大熊猫是我们国家的国宝,四川是它的家乡。来了成都,怎能不去近距离地看看它呢?这不,来到成都的第一天,我们就去拜访憨态可掬的大熊猫了。

走出酒店,天空中飘起了毛毛雨。我有些担心,大熊猫不会不出来了吧?一路上,雨越下越大,我也越来越紧张。没想到,就在我们到达成都市郊的熊猫基地时,雨竟然停了。

工作人员告诉我们,我们很幸运,因为熊猫喜欢的是阴天,湿度大的`天气,如果像头一天大太阳,熊猫怕热,是不会走出房门的。果然,到达第一间熊猫的家时,就看见一个大熊猫正在不紧不慢地吃着竹子。我们一阵激动,冲上前去,虽然隔着围墙,但是这已经是我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地端详熊猫。这头熊猫比起我以前在动物园见到的要颜色深些,工作人员说,这里的熊猫都是尽量模拟野外环境,不是经常洗澡。熊猫真可爱,它先是坐在一堆竹子前吃竹子,也许是吃累了,它居然开始躺着吃,又过了一会儿,竟然还侧着身子吃。真是怎么舒服怎么来!

我们继续向前,看到一个空空的院子,我们正在想,这只熊猫多半不出来了,工作人员让我们看看树上。哇,一只熊猫正端坐在树杈中间,它那肥胖的身子让我觉得小树要禁不起它的份量!坐了一会儿,这只熊猫立起身子,不慌不忙地爬下树,身手相当利索!我们又是一阵欢呼。

这个上午,我们很是开心,参观的每只熊猫都出来同我们打招呼,我从来没看到过这么多熊猫的姿态,有的趴着,有的坐着,有的躺着,还有一个做了个仰卧起坐给我们看。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欢欢了,她的房间很大,可是她却缩在一个角落里。我要很费力地踮着脚才能看到她。你们知道她躲在那里干什么?哈哈,被你猜中了,她在津津有味地吃竹子呢。工作人员说,熊猫的一天,就是吃了睡,睡了吃,剩下的时间就在卖萌!谁让它那么可爱呢!

成都旅游规划路线 篇5

文殊院为起始地点

第一天

文殊院---骡马市{乘坐地铁1号线(世纪城方向)在骡马市站下} 骡马市---春熙路{乘坐地铁1号线(世纪城方向)在天府广场站下,换乘地铁2号线(行政学院方向)在春熙路站下} 第二天

春熙路---宽窄巷子{乘地铁2号线(茶店子客运站方向)在人民公园

站下步行至宽窄巷子}

第三天

宽窄巷子---青羊宫{步行金河路站乘坐58路在青羊宫}第四天第五天

青羊宫—武侯祠{步行至青羊宫站乘坐82路 在武侯祠下}注:武侯祠离桃园比较近,可以过去看看

锦里古街小吃城在附近

武侯祠---天府广场{步行至武侯祠站,乘坐1路或35路 在新光

华街站下步行至锦江宾馆站 乘坐地铁1号线

(升仙湖方向)在天赋广场下}

第六天

天府广场---望江楼{乘坐地铁1号线(世纪城方向)在省体育馆站

下C口出。步行至一环路南二段站乘坐19

路,望江楼公园站下}

第七天

望江楼---新南门汽车站{乘坐地铁1号线(世纪城方向)在华西坝

站下车(A口出)步行至小天竺街东站乘

坐21路在新南门汽车站

第八天

成都市区---黄龙溪{成都至黄龙溪42公里。新南门汽车站每日有到

华阳的班车数班,可从华阳乘到黄龙溪的班车。}

黄龙溪(主要是川西民居为主,喜欢古建筑和有古镇情怀的可以前往,在这天线路上还有极地海洋馆,南湖梦幻岛(类似欢乐谷,可以不用门票,娱乐项目需要票))

去酒吧【】

成都市成华区生态城区建设探索 篇6

成都市成华区生态城区建设探索

作为成都市昔日的老工业基地,成华区以新一轮区域结构调整和环境综合整治为突破口,提出“建设生态城区”的发展思路.该文结合成华区的现实状况,对该区域实现生态化的`优势和困难作出了理性的分析,并为其下一步发展提供了建设策略.

作 者:张胜军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刊 名: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ENGDU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年,卷(期):2006“”(1)分类号:F299.22关键词:生态城区建设 基础 差距 策略 成华区

成都大熊猫生态园规划 篇7

一、前言

整个社会弥漫的毕业即失业的阴霾气氛中,大学生在临毕业时交际恐慌,不了解社会、不具备相关能力而惧怕进入社会,而另一边用人单位又不停地抱怨、着急着寻找贤才,市场上明明出现的是供小于求,却营造出了供大于求的错误,因此做好规划,发现自己的长处,很好地发挥自己优势,弥补自己的短板,扬长避短,使得自己很好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

二、自我分析

1、专业知识:

现在的我已经大三,根据院系培养计划,大学的主要课程基本结束,所以本人具备了院系要求的一定的经济学(体育方向)的相关知识,但由于个人的一些因素,对这些知识的掌握不够融会贯通,不够扎实,只能说对经济学大体的一些知识有些了解,具体的一些概念还没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

由于选择了我院新闻学双学位的学习,因此还具备一般新闻人具备的知识,但因为新闻学双学位班的课程安排与我院新闻学专业的课程还是有不同,因此具备的新闻知识与新闻学专业的同学相比非常不足,并且由于缺乏实践,一些技术上的能力也非常的缺乏。

总结:具有两个专业的知识及相关能力,但是都不是很精,没有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都有涉猎却不进行钻研。

2、综合能力:

1)学习能力:自觉学习能力较强,但比较倾向于对一些为人处世的能力,对专业知识学习的兴趣不强,并且平时不是太注意关注与专业相关的一些新闻。学习能力较强,有比较好的理解能力,并且会通过自己的观察与请教发问可以很快地掌握一些知识与技能。2)创造能力:创造力一定是在大量知识、信息涉猎的前提下,因此喜欢大量涉猎信息的我拥有较强的创造能力,并且由于新闻知识的耳濡目染,使得创造能力更强。

3)社交能力:由于外部因素及个人为人随和的内部原因,我认识的人相对身边的朋友比较多,并且由于性格较好,为人亲和,与大部分陌生人结交、攀谈成功的机率较高。4)组织管理能力:同样是性格原因,太随和造成组织管理能力不强,没有魄力、没有威信做领导,并且当需要公事公办地批评部下或者受领导的人,十分不好意思开口,没办法公事公办。5)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差,在讲述一个复杂的事情的时候有时很难表达清楚,并且没有办法抓住重点、核心部分叙述。6)适应能力:由于性格较好,一般都能很容易地去融入新环境,与身边的新朋友相处融洽。因此适应能力比较强。

3、性格特征:性子比较慢,为人比较热情,非常乐于助人,并且为人和善,对人际关系很敏感,内心也敏感、细致,责任感强,有很强的团队意识,重情谊

4、职业兴趣:人们对某类职业或工作所持的态度和认识倾向

5、自我盘点:性格比较外向、开朗,热衷于认识许多各种各样的朋友,现在喜欢阅读提高自我素质的书籍,喜欢听音乐、跳舞,喜欢设计感的衣服、饰品等物品,喜欢逛街,喜欢美食,喜欢旅游,动手能力不是很强,喜欢一些能够营造氛围、情调、浪漫的事物,喜欢新鲜可爱的事物,做事比较认真,但遇到困难容易焦躁,处理人际关系也不够好,语言表达仍然有问题,做事太多的个人感情色彩

6、解决自我盘点的的劣势与缺点:由于性格过于随和,不懂得拒绝人,造成自己的计划、目标很难达成,因此应该学会适当地拒绝别人,做到就事论事,不要加入过多个人感情色彩,更应该学会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在与人相处时更应该大大咧咧点,少点儿敏感,更应该自信点儿,也应该学会提高自己语言的表达能力,减少与周围人因语言表达问题产生的摩擦。学会做事果断,学会遇事冷静沉着应对,只有这样问题才能解决。

三、职业分析

1、家庭环境分析:

经济状况:普通工薪阶层家庭,父母是国有企业职工,具体收入状况不是很明了,但家庭生活呈中等水平。未来几年,父母一旦退休,收入将有可能减少。

家人期望:家人对我没有过多或者过高的期望,只要自己可以负担自己的生活费用,可以比较安稳地过日子。

对我的影响:中等水平工薪阶层收入家庭,主要靠固定的收入生活,遇到突然的事件,资金有时经常周转不过来,因此我更渴望一份收入不错些的工作在负担自己的同时可以改变我整个家庭如今的状态。

2、学校环境分析: 学校特色:成都体育学院作为一个二本院校非常有她自身的特色,她是国内体育院校中的佼佼者,并且提供给同学不少锻炼的机会,参与各种活动。

专业学习:不论是经济学还是新闻学,都是体育方向,相较于其他学校的学生,我们多懂一些体育相关的知识。

3、社会环境分析:奥运掀起的体育热潮,使得中国体育备受重视,此时国家需要大量的体育人才,并且现状是很多人可能是很好的经济学人才但却不懂体育,无法根据体育的自身特点而很好地为体育服务。但对经济学本科生来说,与经济学完全有关的职业大多需要的是硕士生,学历可能是经济学本科生的致命点。

4、职业环境分析:经济学、新闻学的就业面很广,就我校开设的相关课程而言,经济学可以从事行政、会计、管理、人力资源类,新闻学可以从事摄影、美编、平面设计、广告设计、编辑、记者、主持人、编导等等。

四、职业定位

1、内部环境因素:有一定的见识,渴望过上较好生活的愿望比较强烈,有强大的动力,成功的概率更高,但又会因为本身的经济原因做事情畏首畏尾,犹犹豫豫不够果断

2、外部环境因素:双学位的学习供给了不少就业岗位,增大了我选择的面,但由于我的知识不扎实,又有高学历学生参与竞争,因此仍面临着比较大的挑战。

五、具体规划、实施策略、行动方案 1、2009年9月到2012年5月

此阶段为学校安排正规的学习时间,在此期间,认真扎实知识,锻炼各种能力,全面提高个人综合素质。2、2012年5月到2013年6月 这一年为大四阶段,大学的基本课程已经完成,在这一阶段主要是完成毕业论文以及工作的确定。根据经管系培养计划以及新闻系双学位班课程安排,2012年5月到2012年9月主要为实习期,接触媒体相关工作、经济类相关工作,多熟悉这些工作的流程,清楚这些工作的具体的内容。通过了解而确定自己找工作的方向。2012年9月到12月,认真完成本专业以及新闻学专业的论文。12月后,开始找自己锁定方向的一些工作,主要以薪资抉择。选择一家签约,进行实习到正式入职。在毕业前,尽可能的确定一家公司工作,以保证自己未来生活的稳定。3、2012年6月到2015年6月

此时是职业的起步期,力争做到多接触人,扩大自己的人脉,为以后的事业做准备。在这一阶段,要学会开始理财,主要是学会自力更生,自己赚钱,自己理财,自己优质自我生活的能力。进行生活知识的各种积累,为父母减少负担。在人脉的积累中,观察各行各业的趋势与动态,为自己以后打算。同时,考虑到年龄问题,在这一段时间为自己的终身大事进行规划,注意符合自己标准的一些人,但此时的主要精力放在事业上。4、2012年6月到2015年6月

力求事业稳定,开始为自己的终身大事进行张罗,并且主要为自己的终身大事进行张罗。进行成家。5、2015年6月到2017年6月

力求进行一次升职,在稳定事业的情况下,经营家庭。职业生涯规划评估方案

成都大熊猫生态园规划 篇8

文本

目 录

第1章 总则................................................................1 第2章 第3章 第4章 第5章 第6章 第7章 第8章 第9章 目标定位与发展策略..................................................3 四区划定与空间管制..................................................5 空间结构与总体布局..................................................6 城乡协调发展规划....................................................9 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11 住房发展与居住用地规划.............................................13 公共设施布局规划...................................................16 绿地系统规划.......................................................19 第10章 总体风貌特色规划...................................................23 第11章 文化保护与旅游发展规划.............................................27 第一节 历史文化保护规划...................................................27 第二节 旅游发展规划.......................................................28 第12章 综合交通发展规划...................................................30 第一节 对外交通...........................................................30 第二节 城市交通............................................................31 第13章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36 第14章 市政基础设施规划...................................................38 第一节 水资源保护与利用...................................................38 第二节 供水工程规划.......................................................38 第三节 污水工程规划.......................................................39 第四节 雨水工程规划.......................................................40 第五节 再生水工程规划.....................................................41 第六节 电力工程规划.......................................................41 第七节 燃气工程规划.......................................................42 第八节 通信工程规划.......................................................43 第九节 环境卫生工程.......................................................43 第15章 环境保护规划.......................................................45 第16章 城市公共安全与综合防灾规划.........................................47 第一节 防灾体系规划........................................................47 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总体规划(2010-2030)

文本

第二节 避灾体系规划........................................................49 第17章 分期建设规划.......................................................50 第18章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建议...............................................52 第19章 附则...............................................................53 附表一:发展目标指标体系表...................................................54 附表二:规划城镇建设用地平衡表...............................................55 附件一: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总体规划专家论证会会议纪要.........错误!未定义书签。附件二:四川省人民政府第88次常务委员会会议纪要..............错误!未定义书签。附件三: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规划建设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纪要.......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总体规划(2010-2030)

文本

前 言

2010年9月1日,在四川省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工作会议上,刘奇葆书记提出要规划建设天府新区,形成以现代制造业为主、高端服务业集聚、宜业宜商宜居的国际化现代新城区,力争再造一个“产业成都”。

2010年11月,《成渝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获批,规划提出建设天府新区,使其成为内陆开放型经济战略高地的核心区和现代产业重要集聚区。2011年5月,国务院批复的《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明确提出建设天府新区,重点发展总部经济和循环经济,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下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在以蒋巨峰省长为组长的天府新区规划建设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规划委员会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积极组织开展天府新区规划工作。2010年11月18日,黄彦蓉副省长主持召开天府新区规划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部署天府新区规划工作方案。2011年1月,天府新区总体规划正式启动。

2011年4月11日,蒋巨峰省长主持召开省规划领导小组会议,专题听取规划初步方案汇报。会后规划组充分吸纳省领导、各省级部门及成眉资三市的建议,进行方案优化和调整,并于5月16日再次向蒋省长主持召开的专题审查会做了汇报。规划初步成果通过审查后,黄彦蓉副省长多次主持召开专题会,并组织发改委、国土厅、交通厅、水利厅、环保厅、旅游局、成都市等省市部门与编制单位联合工作、共同研究,形成了本次规划的纲要成果。

2011年7月12-13日,省政府组织召开了包括两院院士周干峙等在内共16位中外著名专家参加的总体规划纲要成果专家论证会。根据会议意见,规划组修改完善后形成规划送审稿。于8月3日和4日分别向省政协、省人大征求意见,8月5日和8日向省政府常务会和省委常委会汇报,9月26日向成都天府新区规划建设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汇报。根据几次会议的要求,项目组对规划送审稿进一步修改完善,最终形成了本次规划成果。

本次总体规划是一个战略、综合、前瞻性的规划,需要通过各城市的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来纳入法定规划体系并指导下层次规划的开展。规划编制工作由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牵头,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成立联合规划组,共同承担编制任务。1 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总体规划(2010-2030)

文本

第1章 总则

第1条 为进一步落实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的要求,贯彻省委省政府规划建设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的战略决策,实现培育新的增长极、带动全省和整个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编制本规划。第2条 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3.《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2011)4.《成渝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2010)5.《四川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6.《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20)

7.《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8.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 第3条 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为2010—2030年,其中近期:2010—2015年; 中期:2016—2020年; 远期:2021—2030年。第4条 规划范围

以成都高新技术开发区(南区)、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双流经济开发区、彭山经济开发区、仁寿视高经济开发区及龙泉湖、三岔湖和龙泉山(简称“两湖一山”)为主体,主要包括成都市的高新区南区、龙泉驿区、双流县、新津县,资阳市的简阳市,眉山市的彭山县、仁寿县,共涉及3市7县(市、区)37个乡镇,规划面积为1578平方公里。第5条 规划指导思想

1.体现科学发展和加快发展的主线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 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总体规划(2010-2030)

文本

主线,围绕再造产业成都的核心目标,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引领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并促进产业发展与城市功能的有机融合,形成现代产业、现代生活、现代都市“三位一体”的新格局。

2.坚持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总体要求

依托科技创新资源打造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国际化的科技创新中心,大力发展创新型产业和高技术产业,鼓励发展循环经济,与现有成都中心城区错位发展,形成优势互补、相辅相成的发展格局。

3.探索具有示范意义的新区规划建设理念

借鉴国内外城市和新区的先进理念,从产业集聚、内陆开放、城乡统筹、区域合作、新区建设等领域探索具有推广和示范意义的新路径和新模式。

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总体规划(2010-2030)

文本

第2章 目标定位与发展策略

第6条 总体定位

以现代制造业为主、高端服务业集聚、宜业宜商宜居的国际化现代新城区。定位内涵为:构建西部科学发展的先导区、西部内陆开放的重要门户、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高地、国家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基地以及国际化现代新城区。第7条 核心功能

核心功能包括“一门户、两基地、两中心”,其中:“一门户”是指内陆开放门户,“两基地”是指高技术产业基地与高端制造业基地,“两中心”是指西部高端服务业中心和国家自主创新中心。

1.内陆开放门户:内陆面向欧亚对外开放门户的重要组成部分,西部地区与全球经济、技术、信息、文化交流与合作的通道和平台;

2.高技术产业基地:以电子信息为龙头产业,做大做强新能源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技术等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万亿高技术产业基地;

3.高端制造业基地:以汽车研发制造为重点,大力发展航空航天、工程机械及节能环保设备等高端制造产业,形成万亿高端制造产业基地;

4.西部高端服务业中心:金融商务中心、商贸物流中心、会议博览中心、研发设计中心、文化创意中心、行政服务中心、旅游服务中心、时尚消费中心;

5.国家自主创新中心: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世界一流创新基地和科技园区,国家级军工民用转化基地,成都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组成部分。第8条 产业发展

按照“产业高端、布局集中”的原则,有选择地发展带动性强、技术密集、能形成竞争优势的主导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和现代制造业,集聚发展高端服务业,积极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和现代都市农业,实现再造一个产业成都。第9条 专项发展目标与策略

1.经济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增长,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现代制造业与高端服务业,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总体规划(2010-2030)

文本

经济实力指标:保持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增长,规划2015年,地区国内生产总值达2500亿元左右;规划2020年,地区国内生产总值达6500亿元左右;规划2030年,地区国内生产总值达12000亿元左右。

2.社会发展目标

推进城市化战略,推动人口集聚与城镇化,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维护社会公平,保障公共利益。

3.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建设经济持续增长、社会和谐进步、环境优美、适宜居住的生态城市。

4.文化发展目标

以历史文化和自然山水构筑天府新区未来核心竞争力,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构建现代文化,提升人口文化素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

5.资源利用与保护目标与策略

把资源节约作为发展的基本原则,调整资源利用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第10条 发展指标体系

为有效落实城市发展目标,制定城市发展指标体系。具体指标见附表1。第11条 人口规模预测

规划总人口规模近期325万人,中期500-550万人,远期600-65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规模近期280万人,中期470-520万人,远期580-630万人。预测城镇化率为:近期86%,中期94%,远期97%。第12条 规划城镇建设用地规模

近期350平方公里,中期500平方公里,远期650平方公里。

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总体规划(2010-2030)

文本

第3章 四区划定与空间管制

第13条 四区划定依据

根据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结果,结合发展目标和规模,划定天府新区的禁建区、限建区、已建区和适建区,并分别制定空间管制策略,作为今后天府新区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前提和依据。第14条 禁建区

禁建区包括黄龙溪风景名胜区核心区、龙泉山(含花果山风景名胜区核心区)和各自然水体,面积约453平方公里。黄龙溪作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和历史文化名镇,应严格遵守《风景名胜区条例》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的相关要求,发挥其文化传承的重要作用;其他禁止建设地区作为区域生态培育、生态建设的首选地和重大基础设施的预留地,应对区内生态环境实施严格保护,实施严格的生态保育政策,除区域性重大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外原则上禁止任何城市建设行为,任何不符合资源环境保护要求的建筑必须限期搬迁。第15条 限建区

限建区主要分布于龙泉山西侧,面积约475平方公里。限建区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直接服务于城市的生态空间,应通过植树造林和其他专项生态环境整治项目积极提高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其生态服务水平,同时科学合理的引导开发建设行为,除市政基础设施和公益性项目以外,原则上禁止大规模城市开发。第16条 已建区

已建区指现状已建成的区域,面积约190平方公里。应综合协调区内功能布局,完善配套设施,加强城市更新改造和环境综合整治。第17条 适建区

适建区指禁建区、限建区和已建区以外的所有适宜建设和经改造可建设的地区,总面积约为460平方公里。应根据资源环境条件,本着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科学合理地确定开发模式、规模和强度和时序,以满足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新区的建设要求。

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总体规划(2010-2030)

文本

第4章 空间结构与总体布局

第18条 空间布局理念

1.山水环绕、组合布局

以资源约束和生态保护为前提,严格保护和控制区域生态环境;以自然山水和生态绿地为本底,促进城市与两湖一山、锦江等自然山水格局的有机融合;按照组合型城市的理念组织新区的空间布局结构,形成各片功能互补、联系便捷、特色鲜明的功能区;同时处理好天府新区与成都中心城的关系,明确二者不同的发展方向和功能配置,实现错位发展和优势互补。

2.产城融合、三位一体

总结我国其它国家新区的经验教训,本次规划力图避免以往新区建设中重产业、轻城市的弊病,强调“产城融合”的先进理念,促进产业与居住、公共服务等城市功能的有机融合、协调互动。产业用地、生活用地的就近和均衡布局,提供多元化的居住社区和完善的社会公共服务,实现现代产业、现代生活、现代都市“三位一体”的协调发展。

3.集约高效、低碳智能

鼓励发展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的产业,集约节约利用资源;充分体现公交主导的绿色交通理念,强化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在空间布局中的组织作用;构建低碳智能的基础设施保障体系,应用尖端技术和工艺,实现节水、节能和减少污染排放。执行节能环保的能源策略、水处理策略和固体废弃物处理策略,优化天府新区的整体运作效果,提高资源配置和设施运行效率,提高城市应对重大灾害的能力。

4.城乡统筹、生态田园

以成都和四川的传统文化为基础,建设适合我国和成都自身特点和发展阶段、具有创新性的城乡融合发展模式;建立城乡一体的产业布局和交通格局,统筹安排城乡公共服务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城乡一体化、全面现代化、充分国际化的生态田园城市风貌。第19条 与中心城区关系

天府新区与成都中心城区共同形成了“一核、两区、双中心”的整体结构。其中,“一核”指《成渝经济区规划》中确定的成都发展核,范围为整个成都市域。“两区”中,中心城区作为优化开发区,重点提升传统服务功能,功能宜为文化、商贸、金融等;天府新区作为重点开发区,主要集聚新型城市功能,包括 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总体规划(2010-2030)

文本

科技、商务、行政文化、现代制造业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等。“双中心”指成都老城中心和天府新区的新中心,其中天府新区新中心重点集聚科技、商务、文化等高端服务功能,形成有鲜明特色的空间形象,打造为天府新区的标志性亮点区域。

第20条 空间布局结构

规划天府新区空间结构为“一带两翼、一城六区”。

1.一带:居中的高端服务功能集聚带。天府中轴向南延续,并向东延伸至龙泉山边,沿线布局天府新区主要的金融商务、科技研发、行政文化等高端服务功能。

2.两翼:东西两翼的产业功能带。以现状成眉乐产业走廊为基础打造成眉高技术和战略新兴产业集聚带;以现状经开区和成资工业园为基础打造高端制造产业功能带。

3.一城:天府新城。集聚发展中央商务、总部办公、文化行政等高端服务功能,建设成区域的生产组织和生活服务的主中心,为六个专业功能区乃至更大的区域提供完善的生产生活配套服务。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约119平方公里。

4.六区:依据主导产业和生态隔离划定的六个产城综合功能区,集聚新型高端产业功能,并独立配备完善的生活服务功能。各功能区内按照产城一体的模式,强化城市功能复合,生活区安排与产业区布局相适应,形成产业用地、居住用地和公共设施用地组合布局、功能完善的功能单元。

(1)成眉战略新兴产业功能区:整合成都新材料产业功能区、物流园区以及成眉合作工业园区,形成以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为代表的战略新兴产业集聚区;同时利用彭祖山、黄龙溪和锦江等资源布局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健康养生等现代服务业。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约63平方公里。

(2)空港高技术产业功能区:整合现状华阳的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西航港产业区以及成都新能源产业功能区,形成以电子信息、新能源装备制造等为代表的高技术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约198平方公里。

(3)龙泉高端制造产业功能区:依托经开区和龙泉老城布局,同时强调与资阳的交通联系,支撑跨山联动发展的格局,形成以汽车、航天航空、工程机械等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约129平方公里。

(4)创新研发产业功能区:在天府铁路新客站以南、第二绕城以北,结合良好的自然环境,重点发展企业创新总部、科技成果转化、孵化中试等知识生产功能。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约55平方公里。

(5)南部现代农业科技功能区:在新区南部结合现状乡镇布局,重点发展 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总体规划(2010-2030)

文本

都市农业科技服务并布局多个农产品深加工重大项目,形成四川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重要基地,主导功能包括农业科技研发、农副产品深加工、生物技术等。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约64平方公里。

(6)两湖一山国际旅游文化功能区:利用龙泉湖、三岔湖、龙泉山打造成国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主导功能包括休闲度假、会议展览、文化交往、高端居住等。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约10平方公里。第21条 用地布局规划

规划城镇建设用地总面积650平方公里。规划工业用地面积167平方公里,占城镇建设用地总面积的25.7%;其中先进制造业用地主要分布在两翼的产业区内,规划面积97平方公里;创新产业用地结合各产业功能区布局,规划面积70平方公里。规划居住用地面积120平方公里,占城镇建设用地总面积的18.5%。规划公共设施用地面积92平方公里,占城镇建设用地总面积的14.2%。规划公共绿地面积96平方公里,占城镇建设用地总面积的14.8%。

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总体规划(2010-2030)

文本

第5章 城乡协调发展规划

第22条 发展目标

城乡一体化发展,构建城乡功能互补相融、城乡设施均等共享、城乡风貌交相辉映、现代城市与现代农村和谐共生的新型城乡形态。第23条 乡镇发展规划

1.乡镇分区发展指引

天府新区范围内共37个乡镇(街办),其中23个乡镇(街办)纳入城市统一布局;保留14个独立乡镇,在保证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发展文体休闲、旅游度假、特色农业等生态友好型特色产业。

独立乡镇应融入城市生态绿隔地区,分为4个特色片区,其中都市休闲生态功能区内乡镇4个:白沙镇、新兴镇、太平镇、合江镇;文化休闲生态功能区内乡镇1个:黄龙溪镇;都市农业生态功能区内乡镇3个:籍田镇、三星镇、永兴镇;“两湖一山”国际旅游文化功能区内乡镇6个:茶店镇、武庙乡、老君井乡、丹景乡、山泉镇、五指乡。

2.乡镇分类发展指引

规划将14个独立乡镇分为重点发展镇、适度发展镇和控制发展镇三类。重点发展镇2个:白沙镇和黄龙溪镇,依托地铁站点发展成为生态功能区的中心镇;适度发展镇6个,太平镇、合江镇、三星镇、永兴镇、新兴镇和籍田镇,结合资源条件发展成为乡村休闲旅游小镇;控制发展镇6个:包括武庙乡、老君井乡、丹景乡、山泉镇、五指乡和茶店镇,以生态保育为主,控制乡镇产业门类和发展规模。

3.乡镇人口与用地规模

规划2030年乡镇总人口32万人,其中镇区人口约12万人,新型农村社区人口约20万人;乡镇镇区建设用地12平方公里。

4.乡镇配套设施规划

规划镇区配套设施包括公共服务设施6项,市政设施7项,共13项。其中公共服务设施包括综合服务中心、派出所、标准化学校、幼儿园、标准化卫生院、养老院;市政设施包括自来水供应系统、排水系统、垃圾收运系统、供电系统、公交站点、乡镇消防站。第24条 农村新型社区规划

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总体规划(2010-2030)

文本

1.农村新型社区布局规划

规划天府新区范围内农村人口20万,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用地10平方公里。按照大型农村新型社区约300户,中型100~300户,小型约100户的规模标准,规划在龙泉山区农村地区形成50~60个以中、小型为主的农村新型社区,局部地区散居;在平原丘陵农村地区形成120~130个以大、中型为主的农村新型社区。

2.农村新型社区配套设施规划

规划农村新型社区配套设施包括劳动保障站、卫生服务站、人口计生服务室、综合文化活动室、警务室、全民健身设施、日用品放心店、农资放心店、农贸店、幼儿园、公厕、污水处理设施等12项。第25条 生态绿隔地区规划

生态绿隔地区指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外的地区,总面积约940平方公里。规划将生态绿隔地区划分为都市休闲生态功能区、文化休闲生态功能区、都市农业生态功能区及“两湖一山”国际旅游文化功能区四个功能片区。

1.都市休闲生态功能区:位于高端服务业功能区和龙泉高端制造产业功能区之间。以保障生态功能为主,保留现状农田和自然绿化,并在鹿溪河和东风渠沿线结合乡镇和农村社区布置小规模的旅游休闲设施。规划城镇建设用地控制在6km²。

2.文化休闲生态功能区:位于成眉战略新兴产业功能区以东。保留沿彭祖山及余脉向北的生态绿化廊道;沿锦江两岸打造文化休闲带,依托黄龙溪、永安、正兴等乡镇,鹿溪河等资源特色,发展文化旅游、休闲度假等产业。规划城镇建设用地控制在6km²。

3.都市农业生态功能区:位于南部现代农业科技功能区周边。以都市农业为基础,逐步发展农业科普教育、都市农业旅游、休闲度假等功能,实现一产与三产的互动。规划城镇建设用地控制在3km²。

4.“两湖一山”国际旅游文化功能区:包括龙泉山及以东地区。充分发挥“两湖一山”旅游区资源优势,着力开发建设世界级的多元旅游产品体系,形成世界级山地湖泊型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规划城镇建设用地控制在5km²。

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总体规划(2010-2030)

文本

第6章 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

第26条 产业发展方向

1.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和高端制造业:以电子信息和汽车研发制造为重点,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工程机械、航空航天、节能环保设备为主导,围绕再造产业成都的核心目标,打造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现代产业集群。

2.聚集发展高端服务业: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加快现代金融、现代物流、创新研发、文化创意、行政服务、商务会展、高端消费等高端服务功能建设,推进生产性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的融合发展,打造西部高端服务业中心。

3.积极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和现代都市农业:依托“两湖一山”等旅游资源,大力发展国际休闲度假旅游和都市休闲旅游;充分挖掘现有农业生产潜力,重点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布局一批农产品深加工重大项目,建设四川农业产业化的示范基地。

第27条 工业用地布局

规划逐步引导现状工业用地从城市核心地区向外围制造业基地集中,制造业和创新产业用地总规模为167平方公里,其中制造业用地97平方公里,创新产业用地70平方公里。

1.电子信息产业

用地落位于空港高技术产业功能区内,重点依托仁宝、纬创等信息技术产业重大项目发展;

2.新能源产业

用地落位于空港高技术产业功能区内,重点依托现状成都新能源产业功能区(西航港)发展;

3.新材料产业

用地落位于成眉战略新兴产业功能区内,重点依托现状成都新材料产业功能区(新津)发展;

4.生物医药产业

落位于成眉战略新兴产业功能区内,规划结合现状新材料工业园及国家生物科技农业产业基地发展;

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总体规划(2010-2030)

文本

5.汽车研发与制造业

用地落位于龙泉高端制造产业功能区,其中整车装备主要依托现状国家汽车产业基地,汽车零部件生产主要依托成资工业园;

6.航空航天装备产业

用地落位于龙泉高端制造产业功能区,重点依托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现有的航空航天装备产业基础及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地发展;

7.工程机械制造产业

用地落位于龙泉高端制造产业功能区,依托龙泉现有良好的汽车等机械制造基础发展;

8.节能环保产业

用地落位于成眉战略新兴产业功能区,重点依托成眉工业集中发展区发展; 9.农副产品深加工业

用地落位于南部现代农业科技功能区,依托成都平原的农业基础,促进成眉区域合作发展;

10.独立科技研发

包括科教研发、中试孵化、总部办公等功能,重点布局在高端服务功能区的新川创新科技园及创新研发产业功能区。第28条 物流用地布局

按照“三园区三中心”格局打造区域性物流中心,规划物流园区及物流中心用地共15平方公里。在空港高技术产业功能区、龙泉高端制造产业功能区、现代农业科技功能区和成眉战略新兴产业功能区依托航空、铁路、公路等设施集中布局,包括航空物流园区、新津物流园区、青龙物流园区、龙泉物流中心、双流物流中心及南部物流中心。第29条 现代都市农业空间布局

规划现代都市农业用地主要分布于一带两翼之间,集中形成两大片都市农业区域,同时具备城市生态功能与农业生态功能,在发挥城乡统筹示范作用的同时,推动城市绿隔地区农业生产、农业观光、休闲旅游业发展。

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总体规划(2010-2030)

文本

第7章 住房发展与居住用地规划

第30条 住房发展策略

1.促进产城融合。依据就业人口的规模和构成配置居住用地规模和社区类别。社区布局以职住平衡为导向,满足就业人口就近居住的需求。企业宿舍或单身公寓鼓励采取开放式建设模式,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增加社会交往,共享社会公共服务设施。

2.完善生活配套。加强基础教育、医疗、文体等基础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通过公共物品的供给建设功能完备的社区,提升城市活力,吸引市民就近居住。

3.构建保障体系。按照“解决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实现群众住有所居为目标,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和管理机制”的总体要求加强保障性住房供应。针对中低收入阶层、被征地农民、外来务工人员等保障对象的不同需求,提供不同的住房产品。保障房布局与就业岗位供给和征地相结合,形成保障性住房均衡布局的体系。

4.倡导多元和谐。针对不同居住人群的需求和消费特征,综合功能区布局、交通条件、自然资源和地形地貌特征等因素建设不同类型的社区。提倡混合社区建设,商品房开发与保障性住房供给相结合,鼓励商品房开发过程中配建一定比例的保障性住房,实现社会资源共享。

5.贯彻生态理念。延续成都平原的田园风光,保护利用自然山水和农田景观资源,建设城田相融、低碳环保的生态社区。以快速交通、公交、绿道为导向组织居住区布局。第31条 居住用地规模

规划天府新区居住用地120平方公里,比现状增加约85平方公里。规划居住用地占城镇建设用地总面积的18.5%。第32条 居住用地布局

贯彻产城融合的理念,采取大分散、小集中的布局方式,与各功能区的产业布局相适应;以公交导向为原则,与交通走廊和公共设施布局结合,采取带状分布、点状集聚的布局方式。

天府新区规划三种类型的社区,分别为高品质生态社区、普通商品房社区和兼容型社区,其中兼容型社区包括商务兼容型社区、研发兼容型社区、产业兼容型社区三类。

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总体规划(2010-2030)

文本

1.天府新城:结合金融商务中心布局居住用地,以普通商品房和商务兼容型社区为主;麓湖、锦江沿线适宜建设高品质生态社区。规划居住用地面积约32平方公里。

2.创新研发产业功能区:居住用地依山临水布置,鼓励建设研发兼容型、商务兼容型和高品质生态社区。规划居住用地面积约12平方公里。

3.龙泉高端制造产业功能区:依托龙泉老城区集中布局居住用地,以普通商品房为主,产业区内布置产业兼容型社区,北部临山滨水区域适当布局研发兼容型和高品质生态社区。规划居住用地面积约24平方公里。

4.空港高技术产业功能区、成眉战略新兴产业功能区:居住用地主要沿交通廊道点状布置,并与产业用地结合。以普通商品房为主,产业区内布置产业兼容型社区,双流机场周边地区适当布置商务兼容型社区。规划居住用地面积共约40平方公里,其中空港高技术产业功能区30平方公里,成眉战略新兴产业功能区10平方公里。

5.南部现代农业科技功能区:结合产业用地点状布置居住用地,以普通商品房和产业兼容型社区为主。规划居住用地面积约10平方公里。

6.两湖一山国际旅游文化功能区:结合文化旅游设施、利用优越的景观资源建设高品质生态社区。规划居住用地面积约2平方公里。第33条 政策保障性住房规划

政策保障性住房主要包括农民还建房、低收入人群保障房和产业工人住房三类。政策保障性住房应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特征,合理的安排在各功能区。尽量与周边居住社区混合布局,共享公共设施和社会服务。

1.农民还建房

规划城镇建设用地涉及区内被征地农民约35万,全部在区内还建,需要居住用地约6-7平方公里。还建房选址应尽量临近原住址,并靠近农民城镇化之后的主要就业区域。宜结合乡镇行政单元统筹考虑征地还建,保持还建小区的适当规模,单个居民点平均占地20-30公顷,约需要布置还建小区25-35处。

2.低收入人群保障房

保障房选址布局在邻近就业地点、公交站场等交通及生活成本较低的地区,并在六大功能区内相对均衡分布。鼓励采用出让商品房插建保障房的形式,促进社区融合。3.产业工人住房

鼓励通过政府与园区、企业的合作,将部分产业工人的住房统一纳入保障房范围,采用在邻近厂区地块建设居住小区的形式,提高开放性,增进社会交往,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总体规划(2010-2030)

文本

共享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在供给模式上可探索采用廉租房、企业自建或市场代建、政府收购或长期租赁邻近乡镇的住房并整理出租等方式,满足产业发展所需的居住配套需求。15 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总体规划(2010-2030)

文本

第8章 公共设施布局规划

第34条 发展目标与策略

1.构建“大小配套” 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天府新城构建为大区服务的生产配套功能,各产业功能区形成适宜产业工人需求特征的生活配套功能。

2.培育一流的高端消费市场。引进国内一流的文化娱乐、时尚消费和旅游服务设施,形成多元化的高端服务业集聚区,并建设一批代表城市形象的标志型公共建筑和公共空间,具备举办国际性商业活动及文体赛事的设施条件,提升成都在国内外的城市影响力,展现西部高端服务业中心和内陆开放门户的形象。

3.配置完备的生产服务设施。按照“再造一个产业成都”的目标,根据规划产业门类的需求特征,高标准配置现代金融、物流、研发孵化、商务会展、信息咨询等生产性服务设施,强化成都的生产服务优势,促进先进制造业高端服务产业的集聚。

4.构建便捷的生活服务网络。从职住平衡、舒适出行、均等服务等角度出发,构筑全覆盖、分层级、方便居民就近使用的生活服务设施网络,兼顾为高端人士、普通市民和外来务工人员服务,建设一个所有人安居乐业的和谐新区。第35条 公共设施规模

规划期末公共设施用地规模约为92平方公里,占城镇建设用地总面积的14.2%。

第36条 公共中心体系规划

在成都市总体格局框架下构建天府新区中心体系,形成三级节点网络式城市中心体系。

1.一级(城市级或区域级)公共中心

规划一级中心两处:结合CBD建设金融商务中心,突出金融商务、会议会展、国际交往等功能;依托麓湖周边地区的景观环境、结合新川科技园打造总部商务中心,突出科技创新、文化创意、总部办公、休闲游憩等功能。

2.二级(片区级或组团级)公共中心

规划二级公共中心包括综合型和专业服务型两类共12处。规划综合服务中心3处,主要依托龙泉城区、双流县城、新津县城的公共设施建设,按照大城市标准配置教育、医疗、文体、社会福利等公共设施,同时积极引导大型商业网点、特色商业街区向上述核心片区集聚,强化片区中心的地位,为片区居民提供门类 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总体规划(2010-2030)

文本

齐全的各类大中型公共设施。规划专业服务中心9处,主要依托规划的产业功能区布局,并结合轨道和公交站点设置,根据产业门类和主导功能合理分配规模和空间形式。

3.三级(社区级)公共中心

根据人口分布和公共服务需求,设置社区服务中心,承担社区的综合服务功能,主要为生活综合配套服务。在新建区采用设置500米-800米服务半径的大型社区中心与分散的小区服务设施相结合的方式布局;在已建区通过利用现有社区中心和商业街相结合方式布局。第37条 公共设施布局规划

1.行政办公用地规划

规划行政办公用地8平方公里,占城镇建设总用地的1.2%。保留现状位于高新区内的成都市级行政办公设施,在新川科技园南端或麓湖周边地区选址省级行政中心,规划用地面积1-1.5平方公里。

2.商业金融用地规划

规划商业金融用地面积约38平方公里,占城镇建设总用地的5.8%。规划在高端服务功能集聚带沿线,沿天府大道中轴形成市级商业中心3处;结合各功能区的布局,设置区级商业中心5处。规划金融商务中心3处:包括扩建现状位于高新区的大源金融商务中心和双流空港金融商务中心,并在天府铁路新客站周边规划新的金融商务中心。

3.文化娱乐用地规划

规划文化娱乐用地6平方公里,占城镇建设总用地的0.9%。在高端服务功能区布置各类市级文化娱乐设施,并在规划RBD游憩商业中心形成市级文化中心。规划片区级文化中心10处,在各功能区内结合组团中心相对集中布置,设置区图书馆、区文化馆、剧场等设施。基层文化设施:各社区中心按照每5-8万人设置综合文化活动中心一处(包括文化站、图书室、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用地面积0.1-0.2公顷;每1-1.5万人设文化活动站1处,可不单独占地。

4.体育用地规划

规划体育用地面积5平方公里,占城镇建设总用地的0.8%。在天府新城内布置市级体育中心,规划用地面积1.6平方公里,设置大型综合体育场、综合体育馆、健身馆等设施,满足承担国际专项体育赛事的需求。规划7处片区级体育中心,按大城市标准配置各类体育设施,单处用地规模20公顷,规划用地面积共1.4平方公里。按服务人口8-15万人/处的标准,结合社区布置45-80处社区体育中心,单处规模1.25-2.5公顷,共2平方公里。引导体育休闲设施向位于 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总体规划(2010-2030)

文本

产业区的公共中心集中,就近为就业人员提供休闲运动场所。

5.医疗卫生设施

规划医疗卫生总用地约5平方公里,占城镇建设总用地的0.8%。规划500床以上的市级医院15处,用地面积约1.3平方公里;200-400床综合医院约70处,用地面积约2.8平方公里。按5-8万人/处的标准,设置80-130处卫生服务中心,总用地面积约0.25-0.5平方公里。规划在两湖一山、彭祖黄龙、东山六镇等自然环境较好的地段布置疗养院共6处,规划用地面积约0.4平方公里。

6.教育科研设施

规划教育科研设计用地面积10平方公里,占城镇建设总用地的1.5%。主要为各类教育设施用地,科研设计类用地与产业区结合,统一归为研发用地。规划3处教育园区:空港高技术产业功能区教育园,以高等教育和大专高职院校为主;高端服务功能区教育园,教育、科研、生产中试一体化为主;南部现代农业科技功能区教育园,以职业教育和培训基地为主。

7.旅游设施用地规划

指区内依托各类资源,为发展旅游服务成片开发建设的地区,包括游憩休闲、会议度假、主题乐园、旅游地产等。规划旅游设施用地20平方公里,占城镇建设总用地的3.1%。包括在龙泉山以东利用两湖一山资源布局高品质国际旅游、文化休闲、会议度假等设施;沿锦江两岸和龙泉山以西布置郊野生态休闲和观光度假设施;在两个大型规划绿楔和龙泉山中结合乡镇和村庄布置乡村休闲娱乐设施。

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总体规划(2010-2030)

文本

第9章 绿地系统规划

第38条 规划目标

依托新区内优越的山水资源,通过优化绿地布局结构、提高绿地配置水平、丰富城市景观效果、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等措施,将天府新区建设成为人居环境优良、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宜业宜商宜居的生态型新区。第39条 生态绿地系统规划

1.生态绿地系统结构

规划在天府新区内构建“一区两楔八带”的生态绿地系统结构。

一区:龙泉山生态服务区。是区域重要生态绿地,规划围绕龙泉山建设天府新区的最重要的生态服务区,严格实施积极的生态保育措施。

两楔:三圣乡—龙泉山绿楔与彭祖山绿楔。规划保护绿楔内部耕地,协调区域绿地系统布局。三圣乡—龙泉山绿楔延续中心城三圣花乡绿楔格局,疏通中心城通风廊道,并规划建设一处郊野公园(鹿溪源郊野公园);彭祖山绿楔作为天府新区的绿肺,为新区提供良好的生态服务,规划建设两处郊野公园和一处森林公园(跳蹬河郊野公园、锦江郊野公园、毛家湾森林公园)。

八带:规划在新区内各组团之间,沿重要水系、铁路、高速路、快速路形成“四横四纵”8条生态廊道,分别为198生态绿带、货运外绕线生态绿带、第二绕城高速生态绿带、跳蹬河生态绿带、成昆铁路生态绿带、元华路组团隔离绿带、锦江生态绿带、东风渠生态绿带。

2.其他绿地

参照《城市绿地规划规范》(报批稿),在非建设用地中,结合生态资源规划郊野公园、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

(1)郊野公园:规划在两个绿楔中依托水系和人文资源建设4座郊野公园,分别为鹿溪源郊野公园、牧马山郊野公园、锦江郊野公园、跳蹬河郊野公园。

(2)森林公园:规划在新区建设2处森林公园,分别为毛家湾森林公园与龙泉山麓森林公园,其中毛家湾森林公园在现状基础上进行扩建,龙泉山麓森林公园为新增公园。比照郊野公园的使用功能和管理规定进行设施配置和建设管理,补充和完善城市公园的作用。

(3)湿地公园:在龙泉山东侧规划4处湿地公园,分别为龙泉湖湿地公园、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总体规划(2010-2030)

文本

五指湿地公园、武庙湿地公园、三岔湖湿地公园。加大对东风渠、鹿溪河、跳蹬河、锦江流域范围内的河流湿地以及三岔湖——龙泉湖一线湖泊、水库、林地的保护,维持现有非建设用途和汇水渠道,建设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增加滞洪面积,加强湿地对污水的自然净化,加大城市污水回用比例,缓解天府新区生态用水紧张局面。按照人均2平方米标准,规划在河流下、中游以及支流与干流交汇处,大力建设湖泊水体和人工湿地。人工湿地建设应与生态公园相结合,通过选用适宜的植物,形成园林湿地景观,建设成为市民游憩和生态宣教基地的湿地公园。

3.风景名胜区

天府新区内有两处省级风景名胜区,分别为龙泉花果山风景名胜区、黄龙溪风景名胜区,其中龙泉花果山风景名胜区面积共272平方公里,在新区内部范围约为90平方公里,黄龙溪风景名胜区面积10平方公里。禁止一切与风景区无关的建设行为,加强风景区内范围内风景林和生态林的培育,保护培育风景资源。

第40条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1.城市公园

(1)中央公园:在天府铁路新客站周边结合组团生态绿带布局天府新区中央公园,沟通两大绿楔,成为天府新区的绿核,规模约2平方公里。

(2)带状公园:依托区内的河流水系,结合组团生态隔离绿带的布局,规划4条带状公园,分别为锦江公园、元华路公园、新津南河公园、东风渠公园。

(3)主题公园:为加强新区国际文化体育交往功能,增强新区影响力,规划在龙泉山西侧山前建设东山娱乐主题公园,规模约1.5平方公里。

(4)市级公园:结合公共服务设施与居住用地布局,满足3公里的服务半径,布局多个城市级综合公园,规模控制在20—50公顷。

(5)社区公园

按照500-1000米的服务半径布置社区公园。2.生产防护绿地

(1)防护绿地:主要布置在都市区内的山体、河流、大型工业区周围、交通干线两侧和高压走廊地带,积极营造人工林,形成城市生态防护体系。其中:城镇建设区内河流两侧主河道两侧各控制不少于50米的防护绿带,支流两侧各控制不少于30米的防护绿带;铁路、高速公路和有条件的快速路和城市主干道两侧各控制不少于30米的防护绿带。在工业园区周边建设卫生防护林带,其宽度不得少于50米。市政设施的防护绿带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控制。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总体规划(2010-2030)

文本

(2)生产绿地:结合区内的耕地、草地、鱼塘等进行布置。规划在南部现代农业科技功能区东侧建设1处生产绿地,面积约13平方公里。第41条 绿线控制

城市绿线是指城市规划区内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纳入城市绿线管理范围内的绿地分为城市公共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道路绿地等。具体包括龙泉山、牧马山、龙泉湖、三岔湖和规划两片城市绿楔等风景林地地区、规划“四纵四横”大型绿化生态廊道地区、河流水系、交通设施、市政设施两侧的绿化隔离带和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各类城市绿地。天府新区绿线的具体范围在下层次规划中予以划定落实。

城市绿线内的用地,不得改作他用,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以及批准的规划进行开发建设。在城市绿线范围内,不符合规划要求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应当限期迁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城市绿地范围内进行拦河截溪、取土采石、设置垃圾堆场、排放污水以及其他对生态环境构成破坏的活动。第42条 蓝线控制

城市蓝线是指城市规划确定的江、河、湖、库、渠和湿地等城市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具体保护范围为天府新区内的锦江、东风渠、鹿溪河、江安河、南河、跳蹬河等6条重点保护河流及其支流,以及龙泉湖和三岔湖两个主要湖泊的绝对生态控制区(禁止建设区)。城镇建设区段主要河流两侧各控制50米、支流两侧各控制30米,非城镇建设区段河流两侧各200米;龙泉湖、三岔湖周边控制200米。天府新区蓝线的具体范围以及其他河流水系蓝线应在下层次规划中予以划定落实。

在城市蓝线内禁止进行下列活动:

1.违反城市蓝线保护和控制要求的建设活动; 2.擅自填埋、占用城市蓝线内水域; 3.影响水系安全的爆破、采石、取土; 4.擅自建设各类排污设施;

5.其它对城市水系保护构成破坏的活动。第43条 综合游憩绿道

依托重要水系和交通走廊,建设以步行、自行车使用为主的非机动车慢行交通系统,构建连接各级公园、公共服务中心、文化体育设施和城市生活区的带形绿色开敞空间,形成7条各具特色的绿道:

1.198都市休闲绿道:沿成都绕城高速198区域,依托现状绿道建设,串联 21 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总体规划(2010-2030)

文本

三圣乡等多个都市休闲公园。

2.二绕都市田园绿道:沿第二绕城高速绿带,西起牧马山郊野公园,东至龙泉山山麓,串联中部绿楔和东山娱乐主题公园。

3.跳蹬河-彭三路田园休闲绿道:沿跳蹬河与彭三路,西起岷江,东至龙泉山山麓,串联黄龙古镇、中部绿楔、跳蹬河郊野公园等。

4.锦江人文绿道:沿锦江流域,北起绕城高速,南至老君山风景区,沿锦江串联极地海洋公园、锦江历史公园、锦江郊野公园、黄龙古镇等。

5.鹿溪河休闲绿道:沿鹿溪河,北起三圣乡,南至黑龙潭风景区,沿鹿溪河串联中央公园、连接两大绿楔。

6.东风渠活力休闲绿道:沿东风渠,北起绕城高速绿带,南至黑龙潭风景区,串联经开区、龙泉山麓郊野公园、东山娱乐主题公园等。

7.龙泉山湿地公园绿道:沿龙泉山东侧沿山路,北起龙泉湖湿地公园,南至三岔湖湿地公园,串联沿线龙泉湖湿地公园、五指湿地公园、武庙湿地公园、三岔湖湿地公园共4个湿地公园,形成以湿地公园为主题的郊野休闲观光绿道。

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总体规划(2010-2030)

文本

第10章 总体风貌特色规划

第44条 规划目标

在保持现有良好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全面完善、优化人工环境和人文内涵,创造具有国际时代气息与地方独特魅力于一体的城市景观风貌。突出展现“田园城市”和“产业环境最优、人居环境最佳、综合实力最强的国际化现代新区”的景观特色。

第45条 景观风貌特色定位

人文与生态和谐、都市与自然共融、现代与传统呼应的“现代生态田园城市”。第46条 景观风貌发展策略

1.山拥水润

强调龙泉山、牧马山、老君山、锦江、鹿溪河、东风渠等山水资源的生态环境价值和景观条件,营造山、水、田、林、湖交融的的整体风貌特征。

2.九区呈彩

结合地形地貌,利用自然山水、交通廊道和生态隔离,将规划区建设用地划分成九个城市风貌片区,国际化特征与天府传统文化交相辉映、田园风情与现代都市韵味巧妙结合,创造一种“既国际又成都”的城市风貌特色。

3.绿廊聚文

通过众多集自然、人文特征于一体的、丰富多变的绿廊将城市与山体绿景、动态的滨湖滨江地区、历史人文地段系统地联系起来,“引绿入城、以绿聚文”。

4.田园织锦

利用交错棋盘状的田园板块,围绕城市各风貌片区描绘出“城市+田园”的意向构图,铺陈出锦缎般的宜居宜业宜游的田园空间,倡导田园生活方式。第47条 整体景观风貌结构

规划天府新区的整体景观风貌结构为“两轴、四带、九区、多点”。

1.两轴——景观风貌轴线

天府城市景观轴。打造天府景观中轴,以现代城市风貌为主,可在重要节点处与水系和地形条件结合,控制较大水面,形成展现天府新区城市形象的主要景观风貌轴线,代表成都延续历史、创造辉煌的发展轴线。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总体规划(2010-2030)

文本

锦江文化景观轴。沿锦江从成都中心区向南经黄龙溪至岷江,两岸以文化旅游、休闲娱乐、历史人文等风貌为主,形成展现成都的特色文化和田园风光的景观风貌轴线。

2.四带——特色景观风貌带

五环路现代建筑景观带:在新区北部串连四大特色风貌片区。通过沿线具有现代、时尚特色的建筑景观,展示丰富有致的城市空间形象。

二绕田园风光景观带:在新区南部串连五大特色风貌片区,通过两侧的高科技产业与田园风光的相互融合,展示城市的现代田园风貌特征。

鹿溪河滨水休闲景观带:规划区中部自北向南的带状滨水景观,河流两侧重点展示田园风光、休闲娱乐等风貌特征。

东风渠沿山特色旅游景观带:规划区东部自北向南紧临龙泉山脚下的带状滨水景观,重点展示休闲度假、山野旅游、时尚运动等风貌特征。

3.九区——九个风貌片区

分别为核心都市山水风貌区、科技文化特色风貌区、高技术产业特色风貌区、战略新兴产业特色风貌区、现代农业特色风貌区、高端制造特色风貌区、两湖一山特色风貌区、现代田园特色风貌区和生态休闲特色风貌区。各区呈现出即斑斓各异又相互协调融合的城市风貌。

4.多点——多个城市景观节点

包括城市中心区、区域中心、交通枢纽地区、城市出入口、历史文化街区、重要开敞空间等主要节点,以强化城市特征、突出城市形象为构建目标。第48条 分区景观风貌控制

1.核心都市山水风貌区

指高端服务功能集聚带天府铁路新客站以北区域。

区域总体形象:金融商务、创新功能区、多元文化区、城市中心区。城市风貌主要控制要素:天府轴线(文化延续轴)、锦江滨水廊道、文化行政中心、麓湖景观风貌区。

2.科技文化特色风貌区

指高端服务功能集聚带天府铁路新客站以南区域。

区域总体形象:西部地区与全球技术、信息、文化交流与合作的通道和风貌展示区。

城市风貌主要控制要素:沿龙泉山脉丘陵景观、成自泸高速沿线、东风渠 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总体规划(2010-2030)

文本

滨水廊道、天府铁路新客站景观节点。

3.高技术产业特色风貌区 以高技术产业功能区为主。

区域总体形象:高技术产业特色风貌区。

城市风貌主要控制要素:成昆铁路绿化廊道、成渝高铁景观廊道、成乐高速沿线、成渝高铁景观廊道、第二绕城高速廊道。

4.战略新兴产业特色风貌区 以战略新兴产业功能区为主。

区域总体形象:新型制造、物流产业特色风貌区。

城市风貌主要控制要素:成昆铁路绿化廊道、成渝高铁景观廊道、成乐高速沿线、成渝高铁景观廊道、第二绕城高速廊道、南河滨水廊道。

5.现代农业特色风貌区 以现代农业科技功能区为主。

区域总体形象:传承农耕文化、田园文化,突显山水田园风光,引导城乡组团发展。

城市风貌主要控制要素:自然田园风光、东风渠滨水景观带。6.高端制造特色风貌区 以高端制造产业功能区为主。

区域总体形象:以汽车文化、高端装备制造文化为载体的工业景观风貌为主,同时依托龙泉山、东风渠自然山水要素,体现景观化的工业风貌。

城市风貌主要控制要素:沿龙泉山脉风貌景观带、东风渠滨水景观带。7.两湖一山特色风貌区

以龙泉山脉、三岔湖、龙泉湖为主,是城市中央公园景观区。

区域总体形象:以龙泉山、龙泉湖、三岔湖为大的自然山水基底,形成以自然山水格局为主,特色小镇、高端旅游区为辅的特色景观风貌区。

城市风貌主要控制要素:龙泉山脉风貌景观区,沿三岔湖、龙泉湖滨水景观区。

8.现代田园特色风貌区

利用龙泉山在龙泉的大型绿楔构建以田园特色为主的生态风貌区。

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总体规划(2010-2030)

文本

区域总体形象:以田园风光为主,融现代旅游、文化休闲等功能于一体,天府新区内最具田园生态特质的区域。

城市风貌主要控制要素:鹿溪河生态风光段、东风渠生态风光段和农业景观及文化等。

9.生态文化休闲特色风貌区

利用锦江、彭祖山、东山和大型绿楔构建以文化、生态为主的风貌区。区域总体形象:以田园风光和文化休闲为主,融现代农业、现代旅游等功能于一体,天府新区内最具生态休闲特质的区域。

城市风貌主要控制要素:锦江、鹿溪河生态风光段、黄龙溪古镇景观节点、农业景观及文化等。

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总体规划(2010-2030)

文本

第11章 文化保护与旅游发展规划

第一节 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第49条 规划目标

对区域内现状历史文化资源(包括物质和非物质文化资源)进行全面梳理保护,使新区建设保有历史痕迹,强化成都历史文化的有效延续和传承。发掘巴蜀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等多种特色文化优势,对成都以及四川的传统文化进行研究和提炼,体现成都的人文精神,提升成都独特的文化吸引力。第50条 保护城市物质文化

1.文物保护单位

(1)保护现有22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分别为龙泉驿区的北周文王碑、石经寺、田氏支祠,以及双流县的二江寺拱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

(2)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文物工作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对区内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应分别编制文物保护专项规划,划定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线,将其及周边必要的建设控制地带纳入城市“紫线”管理;正确处理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与文物保护的关系,确保文物安全,基本建设、旅游发展必须遵守文物保护工作的方针,其活动不得对文物造成损害;加强文物保护的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文物保护的意识,鼓励文物保护的科学研究,提高文物保护的科学技术水平。

2.历史文化名镇

(1)保护现有1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双流县的黄龙溪古镇,保护范围为古镇区范围。

(2)依据《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划定历史文化名镇保护线,保护整体空间环境,包括古镇的基本格局、整体风貌;保护文物古迹和传统民居;保护与古镇历史文化密切相关的历史环境要素,包括自然地貌、水系、街巷、驳岸、铺地、古树等;保护和继承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地方文化艺术、民间传统工艺,传统民风、习俗,地方特色方言、传统产业等;旅游活动和其他活动不得破坏传统历史环境,不得污染、破坏自然环境,防止无序和过度开发;促进古镇的有机更新,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第51条 保护非物质文化

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总体规划(2010-2030)

文本

1.区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

2.采取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命名保护单位和传承人,设立保护区等多种方式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体系和传承机制,并逐步推动立法。

3.继承发扬优秀的地方文化艺术和传统工艺,包括:新津灯谜、双流火龙灯舞、龙泉草编等;继承发扬独特的民风习俗,如新津火牛阵等。

4.恢复部分已消失的文化空间,还原文化空间的文化功能属性,加强对文化空间的宣传和展示。

第二节 旅游发展规划

第52条 旅游发展目标

形成国际知名的文化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国家旅游业综合改革试验区及旅游新业态创新发展示范区、旅游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示范区。第53条 发展定位与方向

以“国际都市田园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为发展主题,以“时尚都市·蜀山锦水·诗意田园交响曲”为形象定位,以文化旅游、都市休闲、生态度假、国际商务为主要发展方向,以旅游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为契机,进一步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实现旅游产业的集群化和高端化。第54条 旅游总体布局

天府新区旅游总体布局为“五个特色旅游区、七条精品旅游线、多个高端旅游景区景点”的发展格局。

1.五个特色旅游区:“两湖一山”国际旅游度假区、国际都市旅游休闲区、现代田园旅游体验区、高端工业旅游示范区、天府文化旅游休闲区。

2.七条精品旅游线:依托区域绿道打造以国际交往、生态休闲、多元文化、现代科技、都市观光等为主题、以“三横四纵”为结构的七条旅游线路。分别为“198”生态绿楔旅游线、中部国际娱乐旅游线、南部养生文化旅游线、锦江多元文化旅游线、鹿溪河科技田园旅游线、东山自然生态旅游线、龙泉山度假休闲旅游线。

3.多个高端旅游景区景点:在7条精品旅游线路上布置多个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重大旅游项目。第55条 旅游公共服务体系规划

依托双流机场和天府铁路新客站规划2个大型旅游集散中心,具备全面、完善、快捷、安全的旅游接待、旅游服务、旅游交通等功能,打造辐射西部、面向 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总体规划(2010-2030)

文本

欧亚的旅游集散中心。

依托双流、龙泉、三岔湖、黄龙溪、籍田镇五处区级服务中心规划 5个旅游集散地,发挥旅游接待、旅游服务、旅游信息、游客安全、旅游管理以及地方人口集聚的综合职能,发展特色产业。

利用区域交通网络与各旅游区衔接,推行“绿色交通”的生态理念,加快旅游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交通换乘的便捷与快捷性,形成轨道旅游专线、观光巴士线、绿道、景区道路等在内的旅游交通体系。

• 29 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总体规划(2010-2030)

文本

第12章 综合交通发展规划

第一节 对外交通

第56条 对外交通发展目标

建设以集约化、多元化客运体系和社会化、专业化货运体系为特征,服务于天府新区长远发展目标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与成都主城区共同形成国家西部的区域性门户枢纽,支撑区域的空间布局和经济、产业一体化发展。第57条 航空

推进天府新机场的规划与建设,使之与双流国际机场共同形成中国西部最大的区域性国际航空枢纽。第58条 铁路

1.客运专线

规划将成西客运专线、成贵客运专线引入天府新区,经天府铁路新客站与成都东站连接;成渝客专在新区东北部龙泉高端制造产业功能区西侧穿过,设龙泉驿车站;规划渝雅客专线,形成经天府铁路新客站与重庆和雅安连接的快速铁路客运通道。

2.城际铁路

成绵乐城际铁路从天府新区西部边缘穿过,在邓双镇设邓双站;

规划成资泸城际铁路,由天府铁路新客站向东南经资阳、内江至泸州,形成连接川南的城际铁路快速通道。

规划新增成自宜城际铁路,由天府铁路新客站向南经仁寿、容县至自贡和宜宾,进一步强化成都市区及天府新区连接川南的城际铁路快速通道。

3.铁路货运线

利用成自宜城际铁路通道,出省后沿成贵铁路通道向广东湛江港延伸,形成成都市区及天府新区通向湛江港出海口的成湛铁路货运通道。

近期保留既有成昆铁路货运外绕线的货运功能,远期在龙泉山东侧、第三绕城高速通道南侧新建连接成昆线与宝成线、达成线的新的货车外绕线,分期逐步取消现有成昆铁路货运外绕线的货运功能。

4.客货运枢纽

在天府新区形成“一主一辅”的铁路客运站,其中天府铁路新客站为主客 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总体规划(2010-2030)

文本

运站,龙泉驿站为辅助客运站。天府铁路新客站远期主要承担成西、成贵、渝雅等客专线的始发、终到或通过作业,成为成都铁路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

天府新区内建设四个铁路货站,包括普兴铁路货站、青龙铁路货站、新兴铁路货站和大林铁路货站。重点建设普兴铁路货站和青龙铁路货站,远期结合新的铁路货运外绕线将新兴铁路货站向外转移。第59条 公路

1.高速公路

对接成都市域高速公路网,规划形成“两横、四纵”的路网布局,“两横”为绕城高速公路和第二绕城高速公路,“四纵”为机场高速、成雅(成乐)高速、成自泸高速及成渝高速公路。规划区内高速公路总长度约为175公里。

2.一般干线公路

规划建设与周边各区县及地区联系的一般干线公路,提高新区与周边主要城市和功能节点的可达性。第60条 内河航运

重点依托泸州港、宜宾港和乐山港,通过成自泸高速、成内泸高速、成乐高速、乐宜高速实现公水联运;通过成渝铁路、成昆铁路实现铁水联运;

改造岷江航道,建设旅游小码头,拓展水上旅游项目。

第二节 城市交通

第61条 城市交通发展目标

1.构建以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为主体、体现天府新区发展特色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和交通出行模式,营造“快慢结合、动静相宜”的低碳高效交通环境;实现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的高度协调,以公共交通引导新区的开发建设,支撑新区社会和经济活动的交通需求。

2.确保各功能区与成都主城区的便捷、顺畅联系,实现从新区核心区40分钟内可到达成都主城区(天府广场)和彭山、新津县城,60分钟内可到达成都市北部地区以及眉山、邛崃、资阳市中心和仁寿、蒲江县城;新区内80%的地区均可在50分钟内通过轨道快线或快速路达到成都主城区(天府广场)。第62条 城市道路系统

天府新区的城市道路系统由城市快速路、结构性主干路、一般性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构成。

1.快速路

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总体规划(2010-2030)

文本

形成“四横六纵”的快速路网格局。“四横”为华阳快速路、五环快速路、龙新快速路、彭三快速路,“六纵”为元华快速路、站华快速路、红星快速路南延线、三岔湖旅游快速路、双简快速路、成简快速路。规划区内快速路总长度约317公里。

2.主干路

分为结构性主干路和一般性主干路,与快速路共同构成城市道路网络的骨架。

3.道路发展指标

规划期末天府新区的高速公路总长度171.83公里,路网密度0.26公里/平方公里;规划城市快速路总长度317公里,路网密度0.48公里/平方公里;规划主干路总长度900.74公里,路网密度1.39公里/平方公里。

4.道路网密度和间距控制

天府新区内应适当增加道路网密度,整体采用相对较小的道路间距和地块尺度,鼓励在商业区等人流密集区形成高密度小街坊的路网格局。

新区中心组团主、次干路路网密度3.0~4.0 km/km2,交叉口间距300-500米;支路路网密度6.0~8.0 km/km2,交叉口间距150-250米。新区外围组团主、次干路路网密度2.5~3.5km/km2,交叉口间距400-800米;支路路网密度4.0~6.5 km/km,交叉口间距250-350米。

商业区路网间距150-200米,地块面积2.5-4.0公顷;居住区路网间距:250-300米,地块面:6.0-9.0公顷;产业区路网间距:400-250米,地块面积16-25公顷。第63条 公交发展指标

2020年,公共交通出行占全方式的比例达到30%,其中轨道交通15%,常规公共交通15%;按300 米和500米半径计算的公交站点覆盖率,在建成区内分别达到50%和90%;

2030年,公共交通出行占全方式的比例提高到45%,其中轨道交通25%,常规公共交通20%;按300 米和500米半径计算的公交站点覆盖率,在建成区内分别达到65%和100%。第64条 轨道交通

新区形成相对完整的轨道交通系统,同时与北部的成都市轨道网络无缝对接。新区轨道系统包括新区轨道快线、新区轨道干线和新区轨道旅游专线。规划新区范围内轨道线网总长度为360公里,平均线网密度0.55公里/平方公里。2 32 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总体规划(2010-2030)

文本

1.新区轨道快线

规划4条新区轨道快线,构成“一横三纵”的轨道交通主骨架网络,总长约180公里。

K1线:经新津站、正兴镇、天府铁路新客站枢纽、兴隆镇、合江镇,穿越龙泉山后到三岔湖旅游集散中心、三岔镇,规划区范围内长约47公里; K2线:经公兴镇、黄龙溪旅游集散中心、牧马镇,向北与成都市区5号线连通,全长约30公里;

K3线:接成都市1号线南延线向南,经天府铁路新客站枢纽、籍田旅游集散中心至视高镇,全长约39公里;

K4线:经龙泉旅游集散中心、柏合、太平镇、南部现代农业科技功能区、黄龙溪旅游集散中心至邓双城际站,全长约64公里。

2.新区轨道干线

规划轨道干线共8条,规划区范围内总长约135公里。

G1线:自龙泉驿向西经新兴镇至西航港街办,与成都市8号线连接,继续向南沿成雅高速西侧用地至邓双城际火车站,全长约39公里;

G2线:自籍田旅游集散中心向北沿K3线东侧用地,与成都市6号线连通,继而向西经公兴镇、黄甲镇至双流机场,并与成都市10号线连通,全长约37公里;

G3线:沿高端服务功能集聚带西侧用地,向南经正兴镇、煎茶镇,继而向东至龙泉山西麓,全长约23公里;

市区10号线:自市区3、7号线的红牌楼站,向南连接双流机场;线路全长10.2公里,其中新区范围内约7公里;

市区8号线:北起龙潭乡,向西南方向经十里店、万年场、倪家桥等居住集中片区后与市区5号线连接,并向西南方向延伸至双流的大学园片区及临空经济区;线路全长36.1公里,其中新区范围内约7公里;

市区6号线:北起郫县组团,向南串联西南交大犀浦校区,途经茶店子餐饮片区后与市区5号线,继续向南经白马寺、梁家巷、牛王庙、九眼桥片区至高端服务功能集聚带东部,末端在新区的行政、文化中心与G2线连通;线路全长55.2公里,其中新区范围内约9公里;

市区11号线:自市区6号线的四川大学站,向东南方向经沙河桥,三圣乡、龙华寺到达龙泉驿经济开发区南部并与K3线连通;线路全长20公里,其中新区范围内约8公里;

市区2号线:西北部起于犀浦,向东南方向经茶店子客运站和蜀汉路、黄 33 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总体规划(2010-2030)

文本

忠大道片区,连接天府广场及成都东站,终至龙泉旅游集散中心;线路全长44公里,其中新区范围内约5公里。

3.新区轨道旅游专线

旅游专线:在龙泉山东侧的“两湖一山”国际旅游度假区,由南向北经高家大佛旅游区、三岔湖生态休闲度假区、武庙湿地公园、五指湿地公园、龙泉湖湿地公园,并分别与新区轨道快线K1线以及成都市区2号线连接。旅游专线全长约45公里。

4.场站规划

规划在每条线路两端分别设置车辆段及停车场,车辆段用地规模控制在20~40公顷;停车场用地规模控制在10~15公顷。第65条 常规公共交通

1.系统构成

规划公交线网由公交骨架快线、公交普通干线以及公交普通支线三级线路构成。

2.发展目标

规划天府新区常规公交出行占全出行方式比例的目标为:近期2015年为12%,中期2020年为15%,远期2030年为20%。第66条 出租车

遵循“总量控制、逐步发展、高效管理、提高品质”的发展原则,出租车总量2020年控制在8000~10000辆,2030年控制在11000~13000辆。

实行高效的出租车运营管理模式,建立智能化的调度和信息管理系统,降低出租车的空驶率,提供高品质和多样化的出租车出行服务。第67条 停车设施

实行停车设施分区供应策略,建立差别化的基本车位供应政策,在天府新区的中心商务区、公共交通枢纽等地区执行相对严格的停车需求管理,其它地区适当提高停车设施供给;

建立天府新区分区差别化的建设项目车位配建指标,强化对建设项目配建停车场用地的控制和监管;建立完善合理的停车收费制度,鼓励社会资金投资公共停车场的建设,鼓励地下停车库或立体停车楼的建设;重视自行车停车场的建设和管理,建设完善的自行车停车设施。第68条 慢行交通系统

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总体规划(2010-2030)

文本

提高慢行交通在城市交通结构体系中的地位,在交通设施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中加大对慢行交通的投入,逐步建立“安全、友好、宁静”的新区慢行出行环境,关注弱势群体的出行权,重视对残疾人出行环境的改善;

形成具有一定连续性和可达性的自行车和步行专用绿道系统,并与成都市的绿道系统整体衔接;鼓励自行车停车换乘,通过公共交通枢纽强化慢行系统与公共交通系统的衔接和整合。

以新区的城市道路为依托,建立与新区土地利用相协调的非机动车廊道;结合新区内锦江、鹿溪河、江安河、三岔湖等滨水岸线建设步行带,形成特色景观步行系统;按照“快慢分行、人车分离”的原则,建立完善的地面和立体人行及自行车过街设施。第69条 旅游交通

承担以天府新区为核心,面向成渝及川南地区的区域性旅游组织和集散职能,合理配置连接区域性旅游目的地的快速交通和慢行交通资源,建立包括分级的旅游集散中心、轨道旅游专线、观光巴士线、绿道、景区道路等在内的旅游交通体系;

规划双流机场和天府铁路新客站2个一级旅游集散中心和双流、龙泉、三岔湖、籍田、黄龙溪5个二级旅游集散中心,覆盖新区所有的功能区,并与新区轨道线、快速路和绿道系统紧密连接。第70条 交通管理

按照国际水准的城市交通管理标准,综合交通需求管理(TDM)、交通系统管理(TSM)、智能交通系统(ITS)的先进交通科技手段,实行高标准、高水平的天府新区城市交通管理,在新区范围内全面实施慢行和公共交通优先。第71条 应急交通

充分考虑交通设施的交通容量和灾时可靠性,结合城市防灾要求,建立在极端条件下(应对突发事件、恶劣天气、自然灾害等)的应急交通组织机制,制定应急交通组织方案,提高整体交通系统的应急能力和可靠性。第72条 交通污染治理

加强污染源的管理,通过立法提高机动车排放标准,鼓励清洁燃料使用和环保型车辆的推广,控制交通污染物的总体排放水平;通过应用新的交通科技手段,降低道路交通的噪音、震动和污染物的扩散,构建生态友好型的新区交通环境。

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总体规划(2010-2030)

文本

第13章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

第73条 地下空间发展目标

按照建设紧凑、集约型城市的要求,通过地下公共空间、交通、市政和人防等系统的统一规划建设,构建功能齐全、安全方便、环境优美的地下空间体系,有效提高城市空间利用效率,完善城市功能。第74条 地下空间规划布局和功能

1.空间布局

以轨道网络为骨干线路,以各级公共中心和轨道站点为重点,以人行连通道为纽带,建立点、线、面相结合,不同功能、不同规模的地下空间布局结构。

结合高端服务业的布局,规划沿天府大道设置新区的主要地下空间密集带,并在高新区大源金融商务区、RBD游憩商业区、天府铁路新客站北侧总部商务区形成3个地下空间密集区。各功能区内的地下空间结合轨道站点和公共服务设施布局,设置1-2处地下空间集中区。

2.使用功能

地下空间可用于安排轨道、地下人行设施、地下市政设施、地下人防设施、地下停车库、地下道路、地下商业服务及文娱设施等功能。

不宜用于下列用途:

(1)易燃易爆物品等危险品的生产、储藏场所;(2)托儿所及幼儿园等教育设施;

(3)不利于人流疏散的大型公共设施(如大型体育场等);(4)医院和其他医疗卫生设施(战时急救设施除外);(5)污染环境和劳动密集型的工业项目;(6)地质条件不允许的建设项目;

(7)规划主管部门认为不宜在地下空间建设的其它项目。

地下空间应优先安排市政及交通基础设施,尽量将新建的停车场、仓库、雨水储留、污水处理、变电站等设施设于地下。第75条 分区管制策略

依据用地性质、区位和开发利用要求的不同,将地下空间分为储备区、重

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总体规划(2010-2030)

文本

点开发区和一般开发区,实施差异化的分区管制策略。

1.储备区

包括城市生态控制区、水域、城市公共绿地、城市主干道等区域的地下空间。作为城市公共资源应严格保护,不应安排商业类开发项目;可根据需要适度安排城市公用设施,包括地下交通设施、地下市政设施、地下人行通道等。

2.重点开发区

规划确定以下地区作为重点开发区,布局商业和公共服务设施:天府大道沿线的公共设施带,包括高新区大源金融商务区、RBD游憩商业区、天府铁路新客站北侧总部商务区;龙泉高端制造产业功能区中心、双流县城中心、双流空港周边地区、创新研发产业功能区中心;各功能区内与轨道交通站点相结合的组团公共中心地区。

重点开发区必须以单独编制的地下空间详细规划作为依据,强调地上地下空间的相互连通,形成完整的地下空间网络。开发模式以政府引导、鼓励市场参与为主,开发强度以15-25万平方米/平方公里为宜。

3.一般开发区

指储备区和重点开发区以外的地区,包括一般居住区、产业区及其配套设施用地等。在满足人防、地下停车、地下市政等配建设施的基础上,根据功能需要,适当建设地下商业、文娱和交通集散等地下空间。开发模式以市场自建、协议连通为主,开发强度以5-15万平方米/平方公里为宜。

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总体规划(2010-2030)

文本

第14章 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第76条 按照规划人口的上限650万人控制和预留市政基础设施,构建安全、高效、适度超前的市政基础设施体系。

第77条 倡导低碳、生态和智能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模式,积极推广和应用三网融合、中水回用、雨洪资源综合利用、固废综合利用等具有前瞻性的工程技术手段,提高天府新区基础设施的服务水平。

第78条 全区统筹,打破行政界线,在新区范围合理配置基础设施,推进城市间重大基础设施配套、衔接和共建共享。

第一节 水资源保护与利用

第79条 规划目标

按照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要求,对天府新区及周边范围内水资源进行合理开发、高效利用、综合治理、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科学管理。

第80条 水资源供需平衡

近、中期规划区内及都江堰供水量可以满足规划区生产生活用水需求,远期应适时推动“引大济岷”工程。第81条 水资源保护与利用

1.推行清洁生产,按水环境功能区划要求制定相应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减少废污水排放,保证水质,确保饮用水水源达标率100%。

2.按照高等节水水平中各项用水指标,对区域内工业企业、农业发展实行结构调整,逐步控制用水总量。

3.提高区内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制定污水和雨水综合利用策略和管理办法,鼓励截留利用雨洪资源。

第二节 供水工程规划

第82条 规划目标

构建完善的城乡供水体系,实施分质供水,实现高效、安全、经济的自来水供给;至2030年,城市建设区供水普及率达到100%,乡镇及农村新型社区供水普及率达到95%。第83条 用水需求

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总体规划(2010-2030)

文本

至2015年规划区需水量为209.8万m3/d;至2020年规划区需水量为405.4万m3/d,至2030年规划区需水量为549.9万m3/d。第84条 水源

规划区水源来自岷江水系,由都江堰水利枢纽统一调配。水厂取水口设置在东干渠、江安河、走马河、金马河以及龙泉湖、三岔湖、张家岩水库。第85条 给水厂规划

龙泉山以西片区由金马自来水厂、江安自来水厂、东风自来水厂联合供水,供水规模分别为90万m3/d、130万m3/d、130万m3/d;龙泉山以东片区由龙泉湖水厂、三岔湖水厂、张家岩水厂独立供水,总供水规模为10万m3/d。第86条 供水管网

1.龙泉山以西区域输水干管沿主要干道敷设,形成串联各组团的区域干管环网系统,并与成都市中心城区供水管网连通,形成大区域联合供水系统。

2.龙泉山以东区域结合各组团布局,沿主要城市道路修建输配水干管系统。

第87条 饮用水水源保护

根据水厂取水口位置和水源保护区相关要求,在东风渠、江安河、走马河、金马河、龙泉湖、张家岩水库、三岔湖划定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并按照各级法律法规,分级实施严格的饮用水源地保护措施。

第88条 工程保障措施

加固、加高东风渠总干渠局部渠段;整治完善东风渠、江安河沿线泄洪通道;根据需要适时推动引大济岷工程,解决远期用水需求。

第三节 污水工程规划

第89条

规划目标及原则

坚持系统规划、雨污分流、流域治理、集分结合、因地制宜、分期实施的原则;至2030年,城市建设区污水管道覆盖率达到95%以上。第90条 污水量

至2015年规划区污水量为162万m3/d,2020年为311万m3/d,2030年为417万m3/d。第91条 排水体制

新区内城镇按照雨污分流制建设或改造雨污排放系统,农村新型社区可采

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总体规划(2010-2030)

文本

用截流式合流制。第92条 污水处理设施规划

1.按照适当集中、相对分散的原则新建或改造污水处理厂。根据各功能区的地形及区域开发情况,在城市建设区规划新建多个污水处理厂,总污水处理能力达到382万m3/d。

2.离城市距离较近的乡镇与农村新型社区接入城市污水管网系统,实现区域污水集中处理达标后排放;在污水处理厂不能覆盖的区域,自建小型污水处理站或采用生态化污水系统进行处理,达标后排放。

3.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不低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一级A排放标准。

4.按照“无害化、减量化、稳定化、资源化”的原则,对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进行妥善处理和处置。第93条 工业废水与医疗污水

排入市政管网的工业废水和医疗污水,应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及相关排放标准。

第四节 雨水工程规划

第94条 规划目标

建成与区域城镇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雨水管道系统,城市建设区雨水管网平均覆盖率达到95%以上,形成完整的雨、洪水截、导、蓄、排系统。采用多种方式实现雨水的资源化利用。第95条 雨水排水设施规划

1.改造旧的沟渠和排水能力不足的管道,加快新建区雨水排放系统建设,疏挖各个组团内主要的排水河道,建成完整、通畅的雨水排放系统。

2.对原有管道系统进行改造,增加初期雨水截流设施;新建雨水管道应设置初期雨水截流,减小对河道水体的污染。

3.加强雨水口、排水管道、排水泵站、排水出口等雨水设施的维护和管理,确保其发挥应有的排水能力。第96条 雨洪综合利用

重视雨水渗蓄工程建设,制定技术规范,推广雨洪利用技术。广泛采用修建蓄水池、绿地渗滤、透水铺装等措施,在满足防洪要求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将雨洪资源就地截留利用或补给地下水。

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总体规划(2010-2030)

文本

第五节 再生水工程规划

第97条 规划目标

将城市中水纳入水资源统一调配,将中水回用系统纳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至2015年,再生水利用率达10%;至2020年,再生水利用率达20%;至2030年,再生水利用率达30%。第98条 再生水厂

结合区域内主要污水处理厂建设城市再生水厂,至2030年再生水生产能力达到125万m3/d。第99条 再生水管网系统

分区敷设再生水管网系统,分区内再生水管网采用“环状+枝状”的布设方式,再生水供水干管沿城市主干道敷设。

第六节 电力工程规划

第100条 规划目标

结合天府新区用地布局,合理利用电源,科学确定用电规模,改善供电系统,控制和预留变电站输电通道,建成布局合理,高效集约,安全可靠的供电输配网络。第101条 用电需求

天府新区近期2015年用电需求为520万kW,中期2020年用电总需求为880万kW,远期2030年用电需求为1040万kW。第102条 电源

用电依靠外部电源供给,未来大渡河、岷江流域的水电站是天府新区电网的主供电源。第103条 电网

1.天府新区电网电压等级分为500kV、220kV、110kV、10kV、380V/220V五个等级。

2.保留现状2座500kV变电站,规划新增3座500kV变电站(含新津原规划500kV变电站),纳入成都市域500kV电网,形成500kV双环结构。

3.保留现状5座220kV变电站,规划新增28座。4.完善110千伏配电网,共规划110kV变电站109座。第104条

走廊控制

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总体规划(2010-2030)

文本

天府新区城市建设区110kV及以上电力线均采用地下电缆隧道方式进行建设。地下电缆隧道防护带宽度控制要求为:单线隧道防护带各控制宽度为2.5 m,同一走廊双线隧道防护带各控制宽度为5m。电力隧道建议沿主电力通道道路两侧防护绿地内建设,宜与道路同时建设。除城市建设区外,电力线主要以架空线为主。

单独设置的高中压输配电架空线走廊(单杆、单塔架空线)宽度控制如下: 550kV:两侧防护带各控制宽度37.5m; 220kV:两侧防护带各控制宽度20m; 110kV:两侧防护带各控制宽度15m。

第七节 燃气工程规划

第105条 规划目标

形成以高压燃气干线为骨架,集门站、调压站及各级输配管网为一体的燃气系统。第106条 生活用气标准

天府新区居民生活用气指标为0.4m3/人•日,气化率为100%。农村居民耗气定额为0.30Nm3/人·日,气化率为60%。第107条 用气需求

天府新区近期2015年用气需求为16.4亿Nm3,中期2020年用气需求为23.4亿Nm3,远期2030年用气需求约为30.4亿Nm3。第108条 气源

天府新区气源主要来自川西北、川中、川东及周边地区的油气矿,主要由新威青线、北内环支线、南干线西段复线三条长输干线供气。第109条 门站

保留《成都市燃气设施规划》确定的平桥门站和煎茶门站,煎茶门站供气规模规划提升至500×104 Nm3/日;另新增规划1座太平门站,供气规模均为500×104 Nm3/日。第110条 储气设施

储气方式采取高压、次高压储气管道进行储气。第111条 管网

规划压力级制采用高压、次高压和中压三级管网系统。

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总体规划(2010-2030)

文本

依托绕城高速路、第二绕城高速路和成渝高速路沿线高压干管,新建成雅支线、成自泸支线(至玉成分输站)两条高压干管,共同构成两条环形高压输储气管网。结合天府新区各功能片区,沿红星路南延线、双黄路等和沿老成渝路、北干道等规划两条环形次高压输储气管网以及9条次高压支线。

第八节 通信工程规划

第112条 规划目标

打造光域天府、无线天府和智能城市,实现三网融合。第113条 通信需求

天府新区近期2015年电信需求244万线、移动通信需求358万线,中期2020年电信需求413万线、移动通信需求605万线,远期电信需求488万线、移动通信需求715万线。第114条 通信设施

规划新增17座单局容量为30万门的交换局。第115条 邮政设施

保留现状航空港邮政枢纽,结合天府铁路新客站新增一处邮政枢纽。规划共设置邮政局所176处,其中设置邮政支局13个。第116条 有线广播电视

加快有线广播电视专用网的建设,95%的新城—乡(镇)、65%的乡(镇)—村实现干线的光纤传输,基本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光缆联网。

第九节 环境卫生工程

第117条 规划目标

1.建立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环境卫生设施体系,环卫设施建设、运行和管理水平达到国际中等发达城市水平。

2.天府新区生活垃圾全量焚烧,实现生活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实现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分类清运和分类处理。第118条 生活垃圾收运及处理设施

1.天府新区规划生活垃圾产生总量约6420吨/日。2.天府新区规划8座生活垃圾压缩转运站。

3.在保留《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中规划确定的4处垃圾焚烧发电厂外,规划在天府新区增加2座垃圾焚烧发电厂,分别位于双流南部与

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总体规划(2010-2030)

文本

仁寿交界处和三星镇以东区域,设计处理能力均为2000吨/日。

4.垃圾运输通道:成仁快速路、货运大道、国道213(成仁路)、新大路(新津-黄龙洗-籍田-大林)、华龙路、华牧路(局部)、新川藏路等作为天府新区范围内连接垃圾处理设施的垃圾运输主要通道。第119条 医疗垃圾处理设施

医疗垃圾单独收集、运输和处理。根据需要扩大成都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长安医疗废物处置中心)规模,使其处理能力达到100吨/日。第120条 有毒有害垃圾处置设施

天府新区范围内有能力处理的有毒、有害垃圾统一集中至龙泉驿区万兴乡成都市危废处理中心处理;不具备处理条件的有毒、有害垃圾采取固化封存处理;除此之外的有毒、有害垃圾外运至全国性处置中心处置。

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总体规划(2010-2030)

文本

第15章 环境保护规划

第121条 总体目标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将提升环境质量、保障环境安全作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条件,建立统一、高效、协调的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全面提高环境保护水平。到规划期末,全区环境质量全面达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基本实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新区的目标。第122条 水污染控制

水环境方面,按水体环境容量实施水污染物的总量控制。到规划期末,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区内的河流水体力争全面达到III类标准,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100%达标,城市建成区内中水回用率达到30%。

加强污染源的控制和管理;有序推进城市初期雨水的收集和处理。限制化肥、农药使用,控制面源污染。开展流域污染物排放容量总量控制。

完善城镇污水处理及管网收集配套建设,提高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标准。实施主要污染河流清淤工程、生态恢复工程、生态补水工程,开展重点工业污染源达标控制,提高水环境质量。第123条 大气污染综合控制

大气环境方面,在实施排放总量控制的前提下,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实行浓度控制。规划期末,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排放强度明显下降,天府新区全年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和好于二级标准的天数大于330天。

防治城市大气重点污染源。强化工业企业脱硫、脱硝和除尘设施建设;限制高能耗、重污染的各类产业进入天府新区,积极发展低能耗、轻污染或无污染的炉窑,逐步淘汰现有的各类高能耗、重污染的各类锅炉、炉窑。

严格控制机动车排气污染。推动车牌号码自动识别系统建设,严格实施在用车排气污染检测合格凭证管理,强化和提升在用车检测与强制维护制度,控制在用车的污染排放。

综合整治规划区内扬尘污染源,控制交通扬尘、料堆和料场扬尘。实行施工工地扬尘排放申报制度,加强施工现场的环境管理,控制施工扬尘。加强城市绿化,减少裸露面,控制自然扬尘。第124条 噪声污染控制

声环境方面,环境噪声得到有效控制,交通噪声污染有明显改善。

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总体规划(2010-2030)

文本

控制交通噪声。按噪声水平实行机动车分区限时通行管理;推广低噪路面及材料,强化交通噪声敏感点噪声综合防治措施,采取建设声屏障和建设防护林带等措施减轻噪声污染。

防治工业噪声。新建工业企业应尽量远离医院、学校、居住区等敏感点。对高噪声设备进行隔音或消音处理,减少工业噪声外泄;加大对工业噪声污染源的环境监管力度,限期治理不达标的工业企业噪声源,严格征收噪声超标排污费。

监管社会噪声和施工噪声。加强对达标率低的重点时段和敏感区域的噪声控制,强化对商业网点、娱乐场所、饮食业户等主要生活噪声源的管理,减少经营活动造成的噪声滋扰。严格建筑施工审批制度,强化建筑施工噪声监管。第125条 电磁污染防治

加强无线电空域管理,合理规划各类无线电台、站的选址和通道,保护空域环境。在生活居住区禁止新增产生无线电干扰的射频装置。已建或确有必要建设的射频装置应采取控制电磁辐射污染的有效防护措施。

城市建成区内无线电发信机最大输出功率不得超过100瓦,并不得设置500瓦以上非通信电磁辐射设备。第126条 固体废弃物污染控制

到规划期末,天府新区城市建成区内危险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医疗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达到100%。

依法加强对固体废弃物的管理,特别是对危险废弃物的管理,确保危险废弃物得到妥善安全处置,实现医疗垃圾无害化处理,加强对工业固体废弃物的利用研究,提高综合利用率。加强现有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场二次污染的防治。

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总体规划(2010-2030)

文本

第16章 城市公共安全与综合防灾规划

第一节 防灾体系规划

第127条 防震减灾

1.天府新区城市建设区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10g。各镇镇区抗震设防烈度为 6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10g。其它区域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05g。

2.提高公共建筑如中小学、体育场馆、文化场馆、剧场、大型商业等建筑抗震能力。加强供水设施、电力设施、燃气设施、通讯设施、交通设施等生命线工程的地震防护,并做好相应的应急预案和保障措施。

3.规划天府新区防震减灾指挥中心,位于天府新城。

4.对龙泉山断裂带活断层精确定位,并加强沿线抗震设防措施建设。第128条 防洪

1.防洪标准

城市建设区:按200年一遇设防。小城镇镇区:按50年一遇设防。农村新型社区:按20年一遇设防。

部分区域根据重要性和人口规模可按照国家规范适当调整设防标准。2.主要河道设防要求

锦江、岷江城区段、江安河城区段按200年一遇设防。岷江非城区段和鹿溪河城区段按100年一遇设防。

东风渠、鹿溪河非城区段、其余河流城区段按50年一遇设防。第129条 消防

1.消防安全规划

天府新区范围内易燃易爆工业危险物品工厂、仓库等布置在城镇边缘且远离城镇和人口聚居地的独立安全地区,并在安全上作重点防护,完善消防设施和安全管理。

上一篇:优化作风建设实施意见下一篇:通达物流公司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