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出国》教学设计

2024-08-22

《大熊猫出国》教学设计(精选16篇)

《大熊猫出国》教学设计 篇1

《大熊猫出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运用已有的识字的方法,认识14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认识偏旁“饣”,运用字理识字法识记“川”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积累“胖胖的”“圆圆的”“雪白雪白”“油黑油黑”等叠词。

3.了解大熊猫的样子、习性和生长地等相关内容。过程与方法:

1.运用随文识字、字理识字等多种识字方法识记生字。

2.通过图文结合、观看视频资料、有感情朗读等方式感受大熊猫的可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感受到大熊猫的可爱,知道大熊猫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并且是我们的国宝,从而增强对大熊猫的保护意识。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生字,认识一个新偏旁“饣”,正确书写6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阅读中积累词语。

3.从大熊猫的样子、习性、自然状况等多方面感受大熊猫的可爱。教学方法:谈话法,朗读法,讲授法。教学准备:图片,生字卡片。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这节课有一位非常可爱的朋友来到了我们班(贴图),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是—《大熊猫出国》。老师告诉你们,它还有个可爱的名字呢,叫“盼盼”。

二、认识护照。

1.(出示护照)请同学们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2.从护照中,你知道了什么? 3.认识“川”字,它像什么?

字理识字:“川”字的本义表示河流,聪明的古人依据它的样子造出了这个字,经过一步步演变,变成了今天的楷体方块字。

4.我们到地图上找一找四川、甘肃和陕西、西藏等。这些地方部分的高山丛林特别适合竹子生长,是大熊猫们的家园。5.再来读一读护照内容。

三、学习1—2自然段。

1.自由读文,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2.指名读文第1—2自然段。3.学习生字:胖、尾、巴、油。(1)齐读字卡。

(2)小组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自行识字。(3)汇报难记的字。

4.再读1—2自然段。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5.(点击课件:叠词变色)跟老师读一读这些词。6.把这些词放到句子中,像刚才老师那样,你也试着读一读,说说有设么感受。

四、学习第3自然段至“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部分。

1.运用学习第2自然段的方法,先认识生字,再想想办法把课文读好,把大熊猫可爱的样子表现出来。同桌之间或者小组之间互相合作,开始吧。

2.学习生字:别、动、其、饱、办。3.指名读文。

4.看视频,从生活习性中体会大熊猫的可爱。5.再读课文。6.完整读一遍课文。

五、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试着用“喜欢”和“希望”各说一句话。

六、检测生字。七.指导写字。重点指导:办、外、巴。

八、布置作业

拓展资料袋关于熊猫的资料。

板书设计:2——3大熊猫出国 姓名:大熊猫 国籍:中国

生长地:四川、甘肃、陕西和西藏的高山竹林里 珍稀级别: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大熊猫出国》

说课稿及教学设计

《大熊猫出国》教学设计 篇2

《笔墨游戏——大熊猫》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美术教材第八册第七课的内容, 属于造型·表现领域。中国画这一教学内容共有1 5课, 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编制而成, 内容具有一定的广度与深度, 涉及植物、动物、建筑等方面。本节课是小学阶段中国画的整体教学中的第7课, 承接《笔墨游戏——猫头鹰》一课, 在学生掌握中锋、侧锋的用笔方法, 浓墨、淡墨等五种墨色, 浓破淡等技法的基础上设计的。本课的教学将传统的中国画教学与现代化教学媒体相结合, 设计“影像熊猫、动态熊猫卷轴”, 学生利用所学的青蛙绘画基础, 由此及彼, 逐步掌握熊猫的绘画方法, 主动建构知识。本节课的内容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创作笔墨作品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大熊猫的基本结构 (头、身体、四肢) , 掌握笔墨大熊猫的基本绘画步骤;运用中国画的用笔 (中锋、侧锋) 、用墨 (浓墨、淡墨) 方法, 尝试创作一幅笔墨大熊猫作品。

过程与方法:在欣赏、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中, 初步体验运用绘画语言分析、评价美术作品;在实践创作过程中, 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用笔墨表现生活的兴趣;体会笔墨童趣带来的审美感受, 珍惜、爱护大熊猫。

(二) 教学重点、难点

1. 运用中锋、侧锋的用笔方法和浓墨、淡墨等用墨技巧, 进一步使用绘画语言表现不同形态下富有童趣的大熊猫。

2.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使画面富有童趣。

二、教学过程

(一) 游戏导入提出课题

师:今天, 刘老师想和大家一起来做个游戏——猜谜语, 你们想挑战一下吗?

课件展示:谜语界面。谜面文字伴随着朗读录音逐渐出现。无论从视觉上还是听觉上, 学生都能切身感受到谜语带来的乐趣。如果猜中, 则出现熊猫图片, 教师对猜中的学生予以奖励, 激发学生的兴趣。

生:大熊猫。

师:恭喜你答对了!

师:接下来, 刘老师想和大家再来做一个有点难度的游戏——《笔墨游戏——大熊猫》。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谜面, 富有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背景图案配以书法文字, 加之童声录音, 巧妙地引出了本课的教学内容, 激起了学生的猜谜欲望, 迅速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课题的出现则是以中国传统文化卷轴形式展开的, 文字采用书法字体扫描制作而成。课题展开瞬间, 迅速将孩子们带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氛围当中。同时, 适时的奖励激发了学生学习本课的欲望, 奖励的熊猫物件是笔者精心挑选的, 符合小学生心理特征。熊猫的色彩为下面新课的讲解埋下了伏笔。

(二) 观察思考自主探究

师: (出示熊猫图片) 提到大熊猫, 大熊猫色彩上有什么特点?

生:黑、白两色组成。

师:在结构上有哪些特征呢?

学生带着问题思考。

师:上学期我们学过《笔墨游戏——青蛙》, 青蛙结构有哪些特征呢?

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 教师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合理的引导, 使学生能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举一反三、合作学习, 在学习结果汇报中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通过一张图片能准确地说出熊猫的色彩特点, 但很难准确地说出大熊猫的结构特征。此时, 教师通过回顾上学期所学的笔墨青蛙的知识点, 引导学生从头、躯干、四肢来分析问题。经过教师引导, 大部分学生能说出大概的知识点, 但不具体。这时, 教师出示熊猫生活短片加以引导, 学生自然而然地就能总结出熊猫的结构特征——头是圆形, 躯干是椭圆形, 四肢是圆柱形。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见到真实的大熊猫, 在课堂上只能通过观看大熊猫的生活短片, 对熊猫色彩、结构特征做进一步的认识, 尤其是观察它们的不同姿态。

(三) 探究建构学习新知

师:刚才我们欣赏了自然界中的大熊猫, 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第1 4页, 看看书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大熊猫的。

师:这是画家吴作人的笔墨作品《节不可撼》, 画面中表现的是两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 一只大熊猫在吃竹子 (坐着) , 另一只在撼动竹竿 (站着) , 画面中竹子表现得非常坚强, 宁折不弯, 暗示人的气节, 表达了画家对大熊猫的喜爱之情和对竹子的赞美之情。

师:画家在作品中都运用了哪些我们学过的笔墨技法呢?

学生探究分析。

教师利用填空法引导分析。例如: () 锋 () 墨画头部、身体轮廓。

生:侧锋浓墨画眼耳、四肢, 中锋浓墨画竹节, 侧锋淡墨画竹竿, 中锋浓淡相间画竹叶。

师:竹笋用了上节课《笔墨游戏——猫头鹰》学到的什么方法?

学生小组研究, 得出结论——浓破淡。

设计意图:以孩子们喜闻乐“施”的填空游戏为有效载体, 设计好玩的教学活动。在开放的问题情境中, 学生初步探究新知识。迁移第七册《笔墨游戏——青蛙》和上节课《笔墨游戏——猫头鹰》所学的知识点, 逐层逐步分析大熊猫以及竹子的画法, 为解决本课重点奠定基础。学生在了解绘画大熊猫用笔、用墨方法之后, 分析画家和小朋友作品就容易得多了。

师:刘老师在课下还搜集了一些作品, 大家注意观察作品中大熊猫不同姿态的表现 (作品共3 3幅, 略) 。

设计意图:学生在掌握了大熊猫色彩、结构特征和初步了解绘画大熊猫用笔、用墨的基础上, 进一步分析画家作品, 以巩固所学知识。学生通过观看画家作品, 在头脑中很自然地将真实的熊猫转化成艺术作品中的熊猫, 为下一步引出基本方法奠定了基础。

师:刚才, 我们欣赏了这么多作品, 那么用笔墨怎样来表现呢?我们来看一下基本方法——没骨法。

教师投影演示。学生观察学习。

设计意图:学生在学习完基本方法之后, 教师通过现场示范引导学生进行作品创作。学生观察教师的演示, 为下一步创作奠定了基础。

(四) 创作感悟激发兴趣

师:在动笔之前, 请同学们看一看实践要求。用笔墨表现几只可爱的大熊猫, 可以适当添加环境, 在作品中要体现出笔趣、墨趣、水趣、童趣。

师:在刚才这段话中, 提到了哪个关键字?

生:“趣”字。

教师板书“趣”, 笔、墨、水、童——“趣”, 板书“水、童”。

师:屏幕上有几个题目, 你们小组内商量商量选一个。根据题目确定作品的背景, 要是觉得都不满意就自己商量一个。

学生讨论。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学生实践前, 小组合作商讨的一个环节, 目的是为下面的分组创作做准备。学生可以根据教师提供的几个题目进行筛选, 也可以自行商讨题目。根据题目, 小组进行集体创作,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尽量满足学生的创作需求, 为学生创作提供尽可能的帮助。

师:下面的时间就留给同学们, 大家要注意用笔、用墨、水分的控制。注意整体构图, 作品背景要统一, 熊猫要有不同动态的表现。注意相邻同学所画的大熊猫姿态不能雷同。

教师利用课件播放动态的大熊猫。

参考提示:书上第1 5页大熊猫的不同姿态、教室周围墙上的学生作品、多媒体屏幕上的大熊猫。

学生动手实践。教师巡视指导。

(五) 活跃思维展示评价

师:画完熊猫的同学从这几个方面 (笔、墨、水、童趣) 评价一下你们组的作品, 没有画完的同学请抓紧时间, 完成你的作品。

学生组内评价, 教师巡视, 指导评价。学生自评。

教师奖励熊猫作品, 引导学生进一步运用美术语言进行评价。

教师点评:这四幅作品都比较符合游戏主题, 熊猫结构突出, 姿态表现生动。刘老师认为, 你们这些作品都很富有童趣。

师:通过今天笔墨游戏的学习, 你们有哪些收获呢?

学生小结。

师:如果我们给这四幅作品起一个题目, 你们说应该叫什么?

学生讨论。

教师小结:“千姿百态的大熊猫”。

《大熊猫出国》教学设计 篇3

1.认识其中的8个生字,认识新部首“户”,并能正确书写生字“肩”。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积累词语。

3.了解国宝大熊猫,增强对大熊猫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8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老师请来了一只可爱的小动物,看图,他是谁呀?他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盼盼,一起读读这个字。扩词,造句,外国的小朋友也非常渴望能够见到盼盼,所以呀盼盼就要出国和他们交朋友了,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学习课文《大熊猫出国》,齐读课题。

二、检查读文

老师知道课前同学们都做了预习,现在老师就想听听同学们课文读得怎么样,轻轻地把书打开,翻到68页。谁愿意读读。指导断句、字音。

三、学习“护照”部分

大熊猫作为和平的使者,就要出国旅行了,护照都办下来了,一起来看看,自己读读,从护照中你知道了哪些知识?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1.熊猫是一级保护动物,是国宝,所有人都非常喜欢他,那它长得什么样呢?快速浏览课文,看看哪个自然段写了大熊猫可爱的样子。谁愿读读。

2.这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拿出笔标出来。谁来读读第一句话?朗读时重音处理得特别好,谁再读读,一起读读第一句话,板书:大熊猫长得什么样呀?文中怎么写的?读。板书,读词“毛茸茸”什么感觉?还有什么可以用毛茸茸形容?谁来读读。这个自然段中还有几个字需要我们认识。一起看看。生活中只要多留心,就会认识更多的生字。

3.这么美的一段文字,我们应该把它背下来。请你按照老师的提示背一背。小声。

4.谁愿意背。齐背。

五、课中操

学习效率真高,轻松一下,跟小鸡一起来做运动。

六、学习第三自然段

1.放松过后,我们来继续学习。大熊猫不仅样子可爱,生活习性也很可爱,读读第三自然段。

2.谁想读读?这就是竹笋,想不想看看大熊猫是怎么生活的?可爱不?老师希望通过你的朗读也能够表现出大熊猫那顽皮可爱的样子。

七、写字

这节课我们学习效率真高,不但和9个生字交了朋友,而且课文也读得非常有感情,接下来,我们再学写一个字,好吗?肩。部首是什么?请你认真看看虚宫格,说一说这个字在书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自己写一个最漂亮的“肩”字。评一评,接受吗?再写一个。

八、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大熊猫出国》。大熊猫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自然界中的动物都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不仅喜欢它们,更要保护它们,让它们永远和我们人类一起生活在这个美好的地球上。

长春版《大熊猫出国》优秀说课稿 篇4

教材分析:

大熊猫出国》是二年级上册教材第九板块――动物趣事中的一篇课文。这篇文章是以自述的形式介绍了大熊猫的样子、习性和产地等,全文语言自然、诙谐,充满童趣。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课文认识生字,让学生了解国宝大熊猫,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理念:

1、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我做到将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相结合,采用随文识字法,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在阅读中反复多次与汉字见面,让学生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识字,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义,进而充分完成教学任务。

2、在识字教学中,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有侧重的引导学生运用形声字的规律识字:字理识字,部件识字,比较识字等多种方法,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3、让教师评价占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帮助学生建立自我,建立自信。在教学中,我力求达到与学生平等对话,通过师生评价,生生评价,总结性评价等多种评价方法,从不同方面去评价每一们学生,把自主权交给学生,给他们创造尽情发挥自己才能的空间。让学生快乐地学,主动地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根据我的教学理念,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14个生字,认识新部首“户.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积累词语。

过程与方法:

运用多种方式,随文识字,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读文识字中了解国宝大熊猫,并热爱大熊猫,有保护大熊猫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运用多种方法识字,掌握构字规律,指导写好“肩”

教学准备:

大熊猫挂图,多媒体软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在导入这一环节中,我采用启发谈话的方法导入新课,来激发学生的欲望,如:在今天的语文课上,教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位朋友,看看他是谁?(教师出示大熊猫,)问:大熊猫还叫什么?(盼盼)指导学生认识生字“盼”用它组词,说话,并引出课题——大熊猫出国

二、随文识字

(一) 出示大熊猫出国护照(屏幕出示)让学生朗读护照里的内容,并认识生字“川陕肃”。通过读音注意平翘舌,并让学生怎样记住它们。同时指导学生认识“川”的演变过程,让学生了解中国汉字的源远流长。学生装认识生字以完,出示大屏幕,找到地图上的“四川、甘肃、陕西”这三个地方,目的是既让学生了解大熊猫生长地,又让生字重复出现,加深印象。

(二)了解大熊猫的样子。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说一说大熊猫的样子。

2、边读文边认识生字:“极茸肢肩戴副墨饱”,指导学生运用形声字规律、动作、比较等方法记住“极茸肢肩副饱”,开火车识字游戏进一步巩固识字,并实现学生实践运用能力。

3 学生认识生字以后,大屏幕出示课文内容,让学生回归课文,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再次与生字见面,加深记忆。在一段朗读中除了巩固生字外,还注重词语积累,如:毛茸茸,雪白雪白的……,这样学生便能产生对大熊猫的喜爱之情,在这种喜情中再次朗读课文,并让学生评价。

(三) 学生朗读全文,集中识字

1 教师引导学生课文学完了,生字都认识了吗?

2 师生一起进行识字游戏——摘苹果,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再次巩固生字同时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感到学习语文的快乐。

总结拓展:针对本节课学习内容,学生了解课本上有关大熊猫的知识,还要更多地去了解大熊猫,借此机会赠给每位同学一份大熊猫资料,通过阅读拓宽了知识面,也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以本文生字的构字规律为主线,重点突出,浅显易懂。

大 熊 猫 出 国

极 茸 肩 油 肢 副镜 饱 笋 戴 墨

四川 、陕肃

(大熊猫)教学设计(下册) 篇5

【内容简析】

本篇课文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大熊猫可爱的外形,小时候和长大以后的生活习性,还介绍了大熊猫最爱吃竹叶。课文配有大熊猫津津有味地吃竹叶的插图,学生通过读课文,看插图,能认识大熊猫、喜欢大熊猫。

【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力求体现自主、开放性,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到课堂外搜集感兴趣的资料,让学生选择喜爱的内容朗读,并学会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感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学好知识,发展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字。学习“言字旁、人字头”2个新部首。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学习观察,并通过观察与学习,了解大熊猫,认识大熊猫,喜欢大熊猫。

【重点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认识大熊猫,用自己的话描述大熊猫。

【课前准备】

老师:大熊猫生活录像片、大熊猫图片。

学生:到动物园去看大熊猫或搜集大熊猫的资料。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1.同学们去过动物园吗?你喜欢动物园里的大熊猫吗?它是什么样的?

2.齐读课题,哪种动物被称为“国宝”呢?

3.出示大熊猫插图,让学生说说大熊猫的样子。

4.我们一起来读课文吧,大熊猫还有很多有趣的特点,同学们想更多地了解它吗?

二、自读课文,认识生字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用笔把生字圈出来,遇到不会读的生字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2.出示生字词,让学生开火车认读,提醒学生注意“数”在课文中读第三声。

3.同桌互读课文,相互学习,相互纠正。

三、指导朗读,感悟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用笔标出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想想各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内容。

2.指名读出第1自然段,想想:读这个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最吸引人的动物是大熊猫)

3.大熊猫哪些方面吸引人呢?请小组合作学习2~4自然段。要求:

1)朗读2~4自然段,讨论各段写了什么内容?

2)你喜欢哪段?把它读给伙伴听。

4.交流汇报:

(1)第2自然段写大熊猫的样子。

a.请喜欢这个自然段的同学站起来读。

b.请学生同桌相互说说熊猫的样子。

c.看熊猫图,复述熊猫的样子。

(2)第三自然段告诉我们,熊猫喜欢做些什么活动。

a.请能读好这段话的同学一起朗读。

b.用“——”画出大熊猫喜爱的活动。

c.自由朗读,可以配上动作,把大熊猫的憨厚可爱的样子表现出来。

(3)看插图:多可爱的大熊猫呀!它最爱吃什么?你看它吃得多香呀!请学生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指导读好带“!”的句子。

5.小结:课文分别介绍了大熊猫的可爱的样子,喜爱的活动,喜爱的食物。你认识大熊猫了吗?你用上课文中的词来描述大熊猫了吗?

6.看大熊猫的生活录像片,让学生学习用课文中的词语描述大熊猫。

四、回归课文,拓展延伸

1.朗读课文,选择喜欢的段落,自己试背,再找背诵相同段落的伙伴,集体背诵。

2.除了课文介绍的,你还了解到哪些有关大熊猫的资料?请把课前你搜集到的资料告诉你的伙伴。

3.大熊猫非常可爱,数量十分稀少,需要我们人类的保护,你能为它设计一幅号召人们一起来保护熊猫的宣传画吗?

第二课时

一、指导背诵

1.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大熊猫的哪些方面?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朗读。

3.小组内进行背诵比赛,选出背书小能手。

二、小组合作,自主识字

1.复习要求会认的生字词,分组进行认读比赛。

2.学生自荐当小老师,说说用什么办法记住哪些生字,对复杂的生字全班探讨记忆方法。

3.认读要求写的生字。

4.指导书写:

(1)认识部首言字旁、人字头,了解“巴、皮”的笔顺。

(2)重点指导书写“巴”和“双”,其他几个让学生观察田字格,独立书写,老师巡视,并加以指导。

三、积累词语,拓展练习

1.小组长带领大家进行组词比赛,要求学生轮流给每个生字组词,不能重复。谁能最后给生字组词,便可以把生字卡拿在手上,评选全班的组词高手。

2.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请学生再照样子说句子。

3.同桌互读词语花篮里词语,并从课文里再选出自己喜欢的词语,抄下来。

一年级语文《大熊猫》

《大熊猫出国》教学设计 篇6

教学内容:《大熊猫》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贴大熊猫、画大熊猫,了解大熊猫的外部特征。

2、用描写大熊猫外部特征的句子仿照说话,写话。

教学重点:通过贴大熊猫、画大熊猫,了解大熊猫的外部特征。

教学难点:用描写大熊猫外部特征的句子仿照说话,写话。

教学方法:愉快教学法、情景教学法。

教学准备:课文录音、朗读、词语卡片、题卡、奖励贴画。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谜语:身穿黑白袍子,脚蹬黑色靴子,戴副黑色镜子,爱吃嫩绿竹子。

猜一种动物,它是?(大熊猫)。

2、板书课题:

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大熊猫,板书课题《大熊猫》,学生起读课题。

二、朗读课文

1、听录音、看录相。

请大家认真看,仔细听,等会老师要提问。

学生听完后,提问:你看到了什么?或者听到了什么?(学生回答)

2、学生读课文。

三、拼图游戏

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小组内认读词语,再把词语卡片翻过来,看一看,它是熊猫的那一部分,然后,贴到纸上。

2、在小组内读词语比赛,看那组最快。

3、说一说大熊猫长的什么样?

四、分析课文第二自然段

1、学生起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提问:说一说大熊猫长的什么样?

五、画大熊猫

1、指导学生画大熊猫。先描大熊猫的轮廓,再给大熊猫涂色。

2、指导学生画画。

六、模仿说话

1、小兔子

教师指导学生模仿句子说出小兔子的样子。

小兔子的身子毛茸茸的,尾巴很短,皮毛很光滑,全身都是白色,它头上长着一对长耳朵,还有两个圆圆的红眼睛,它最爱吃萝卜,我真喜欢小兔子呀!

指导学生说一遍。

2、小猫

教师指导学生模仿句子说出小猫的样子。

小猫的身子毛茸茸的,尾巴很短,皮毛很光滑,全身都是黑色,它头上长着一对尖耳朵,还有两个圆圆的黑眼睛,它最爱吃小鱼,我真喜欢小猫呀!

指导学生说一遍。

大熊猫寄生虫病综述 篇7

1 大熊猫寄生虫的名录

迄今在大熊猫体内外共发现24种寄生虫, 其中吸虫1种、线虫5种、肉孢子虫1种、蜱12种、螨3种、蚤2种。其虫种名称、寄生部位与报告地区见表1。

2 大熊猫的主要寄生虫病

2.1 体内寄生虫病

包括大熊猫蛔虫病、槽盘吸虫病、线虫病和肉孢子虫病。赖从龙[1]等 (1993) 从2680份大熊猫粪便中查出熊猫蛔虫感染率为56.15%, 熊弓蛔虫感染率为4.51%, 鹿槽盘吸虫感染率为0.48%, 圆形线虫感染率为0.11%, 肺线虫感染率为0.04%。

2.1.1 大熊猫蛔虫病:

大熊猫蛔虫病的病原为西氏蛔虫 (Ascaris schroederi) , 1939年Mcintosh 在美国动物园内1只来自中国四川的幼年大熊猫体内获9条蛔虫标本, 因该蛔虫在雄虫泄殖孔上方和下方突起上有特殊的小棘区域, 而与其他蛔虫不同, 被定名为西氏蛔虫的新种, 隶属于贝蛔属 (Baylisascaris) 。孔繁瑶等[2]对西氏蛔虫形态作了详细的观察与描述。西氏蛔虫为粗大的线虫, 白色或灰褐色。头端有3片唇, 1个背唇和2个亚腹唇。唇内缘有细小的唇齿。头乳突和头感器与猪蛔虫相同。雄虫长76~100 mm, 宽1.4~1.9 mm;尾部向腹面弯曲, 有肛前乳突67~84对, 肛侧乳突1对, 肛后乳突5对, 其中有2对为双乳突, 泄殖孔上方有新月状突起, 其上有小棘8~10列, 而泄殖孔下方半圆形突起上有小棘11~14列;交合刺1对, 等长, 长0.471~0.636 mm, 末端钝圆不分枝。雌虫长139~189 mm, 宽2.5~4.0 mm, 阴门位于虫体前部, 距头端40~53 mm, 尾长0.729~1.260 mm。虫卵呈黄色至黄褐色, 椭圆形或长椭圆形, 基本对称, 两端钝圆, 虫卵大小为67.50~83.70 μm×54.00~70.70 μm, 卵壳有3层膜, 最外层为蛋白质外壳, 布满长5.67~10.80μm的棘状突起。这些棘状突起在扫描电镜上呈粗壮的圆锥形, 是与其他蛔虫卵相区别的特征。虫卵的第二层外膜为较厚的透明的几丁质外壳, 第三层为薄而透明的内膜。杨光敏等[3]对西氏蛔虫与熊弓蛔虫 (Toxascaris selenactis) 、狮弓蛔虫 (T.leonina) 及横走弓蛔虫 (T.transfuga) 的乙酰胆碱酯酶、乳酸脱氢酶同功酶、蛋白质含量及蛋白质成分作了比较研究, 从生化角度探讨了西氏蛔虫与3种弓蛔虫存在种间区别。

邬捷、李建华等对西氏蛔虫的生活史和生物学特性作了观察和研究[4]。在28℃条件下, 西氏蛔虫卵4~5 d形成一期幼虫, 9 d形成二期幼虫, 含二期幼虫的虫卵感染大熊猫后, 经77~93 d (2.5~3个月以上) 蛔虫发育成熟并开始排卵。西氏蛔虫卵具有一定的抗寒能力, 在4℃条件下经60 d仍未发育处于单细胞期, 有96.74%的虫卵可发育为感染期幼虫;新排出的虫卵, 在-10℃条件下经30 d仍有42.85%的虫卵可以发育为二期幼虫;含二期幼虫的虫卵在-12℃条件下经30 d死亡率仅为17%。由于西氏蛔虫卵在冬季寒冷气候下多不发育, 而处于休眠状态, 故外界环境中的虫卵密度会随大熊猫继续排粪而不断增加, 待来年气候转暖时, 发育为感染期虫卵, 侵袭其他大熊猫。

蛔虫病症状表现不一, 主要为进行性消瘦, 粘膜苍白, 消化不良, 便秘或下痢, 活动差, 常有腹痛, 被毛蓬乱。幼年、青年熊猫临床症状明显, 表现为停食、呕吐、腹痛, 呼吸增快, 有时咳呛, 时走时做排粪动作, 烦躁不安, 粪稀, 粘液增多, 有时呈块状, 并裹有少量蛔虫排出体外。严重者, 身体消瘦, 头似犬头, 体呈皮包骨头状。贫血, 口腔粘膜苍白。毛干燥脱落, 稀疏似生癞。精神痴呆, 反应迟钝, 有时出现癫痫症状。

蛔虫通常寄生于小肠, 但在口腔、喉头、气管及胃内亦曾有发现, 也可钻进与肠管相通的管道如胰管、胆管内, 引起阻塞及炎症, 甚至导致死亡。大熊猫感染蛔虫的直接、间接死亡率为66.67%, 严重危及大熊猫物种的生存。冯文和[5]、叶志勇[6]和范文安[7]等解剖野外大熊猫尸体, 发现大熊猫蛔虫感染率为100%;且不同海拨高度、不同山系和不同年龄组的大熊猫蛔虫感染情况无明显差异;胡锦矗[8]报告大熊猫感染蛔虫数最高达3204条。

2.1.2 槽盘吸虫病:

槽盘吸虫病 (亦称列叶吸虫病) 是槽盘属 (或列叶属) 吸虫寄生于大熊猫小肠内所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赖从龙等[1]对野外大熊猫的粪便作了调查, 粪便中槽盘吸虫 (Ogmocotyle sp.) 虫卵阳性率为0.48% (13/2680) ;晏培松等[9]解剖7例大熊猫尸体, 在1只大熊猫体内检获大量槽盘吸虫;何承德等[10]解剖陕西秦岭5例死亡的大熊猫, 鹿槽盘吸虫感染率为100% (5/5) , 感染强度为22~48 584) 条, 虫体主要寄生于大熊猫的小肠内, 肠粘膜上可见大量出血点。该虫破坏肠粘膜, 摄取营养物质, 导致大熊猫消化机能的紊乱。

2.1.3 犬钩口线虫:

系肠道小型线虫, 通常寄生于家犬, 迄今仅见一例报道, 检获雌虫1条。犬钩口线虫在所附着的十二指肠和小肠粘膜和组织, 可引起出血点和炎症, 具有一定的危害。

2.1.4 肉孢子虫:

根据大熊猫的食性, 大熊猫是肉孢子虫的中间宿主, 此虫只在解剖尸体时发现, 致病作用尚未见报道。

2.2 体表寄生虫病

2.2.1 蜱病:寄生于大熊猫的蜱类已发现12种, 其中血蜱占8种, 每只蜱吸血量在1 mL左右。在大熊猫体表寄生的蜱不是单一种, 多是2~5种混合感染。蜱在低寄生量时影响不大, 但当大量蜱开始同时饱食时, 可引起严重贫血, 且在叮咬部位产生的皮肤病如炎症、瘙痒、肿胀和溃疡等, 或引起继发感染, 或分泌毒素于大熊猫, 产生致命的蜱瘫痪, 对大熊猫危害极大。裘明华等[11]在11只抢救及死亡的大熊猫体表均发现有蜱寄生, 感染率为100%。共采集蜱1135只, 其中褐黄血蜱占52.15%, 北岗血蜱占22.38%, 卵形硬蜱占19.11%, 豪猪血蜱占3.08%, 锐跗硬蜱占1.93%, 台湾革蜱占1.23%, 大棘血蜱占0.09%, 其他蜱类占0.03%。马国瑶[12]曾在甘肃文县1只大熊猫体上采到6种蜱。由于蜱的寄生吸血, 可引起大熊猫发生贫血、营养不良与衰竭, 是导致野生大熊猫发生死亡的原因之一。

2.2.2 大熊猫蠕形螨:大熊猫的螨病是由大熊猫蠕形螨和熊猫食皮螨 (亦称熊猫痒螨) 引起。大熊猫蠕形螨寄生于大熊猫的毛囊和皮脂腺内, 蠕形螨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但主要发生在潮湿、闷热的夏秋季节和寒冷的冬季。症状为瘙痒不安, 在门角、墙棱或其他较锐物件上擦痒, 或用前后肢抓痒, 或用嘴啃咬患病的指和趾部。头部、面部与鼻部两侧的毛变稀疏, 眼睑肿胀, 有粟粒大至黄豆大的硬结。时间延长, 痂皮脱落, 结节则呈白色。在头部其他部位, 亦有散在的结节。在颈部、背部、臀部、四肢内侧、外侧、蹄部, 皮肤变红、粗糙, 有灰白色的薄痂皮或银屑, 被毛稀疏或成片脱落。其他部位被毛虽未成片脱落, 但被毛干燥无光泽, 易断裂。徐业华等[13]、邬捷等[14]对大熊猫蠕形螨的卵、幼虫、前若虫、若虫及成虫形态作了详细描述;徐业华等[15]还对该螨作了扫描电镜观察。

2.2.3 大熊猫食皮螨病;大熊猫食皮螨寄生于大熊猫的皮肤表面、表现为剧烈瘙痒, 皮肤发炎、增厚、脱毛、消瘦等主要症状。叶志勇[16]报告成都动物园1979~1982年饲养的9只大熊猫先后有6只发病, 感染率为66%, 幼龄、产仔及年老体弱者易感。Fain等对熊猫食皮螨的生活史各期形态均有详细的描述。

2.2.4 鬃蚤和草虱:大熊猫被蚤类和虱大量寄生时, 由于叮刺吸血, 可产生贫血, 同时蚤和虱能分泌有毒素的唾液, 刺激神经末梢, 出现痒感, 引起大熊猫的不安, 对瘙痒部位啃咬或擦痒造成皮肤损伤, 可导致皮肤炎和溃疡等继发感染。

3 防治措施

3.1 检虫

根据临床症状可作出初步诊断, 然后采集病料进行实验室病原检查可确诊。大熊猫体内寄生虫病的诊断主要采用粪便直接涂片法、循序沉淀法和谢氏虫卵漂浮法, 后者以含有等量甘油的饱和硫酸镁溶液作漂浮液, 甘油对虫卵有透明作用便于观察。镜检大熊猫食皮螨, 在脱毛病灶区刮去毛屑痂皮制作成玻片标本或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确诊。镜检大熊猫蠕形螨, 在脱毛病灶区的皮层检测结节, 然后切开或加压挤出乳酪样内含物, 制作成载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检查蜱类及蚤类等体外寄生虫只能用手抚摸体表或目测。

3.2 防治

预防大熊猫寄生虫病主要应搞好卫生。对大熊猫的笼舍、运动场及饲养用具等用来苏儿、84消毒液、倍特、新洁尔灭。驱除大熊猫线虫, 主要是西氏蛔虫, 可用左旋咪唑、灵特、肠虫清等药物混在饲料内口服进行治疗, 效果良好。食皮螨病的治疗, 可用消虫净 (70%乳剂) 配成1%溶液涂擦患部及周围皮肤, 使药液完全浸湿皮毛, 1周后重复治疗1次。也可用倍特、螨净、双甲脒涂擦。对蠕形螨病用害获灭注射液, 按每千克体重200 μg剂量皮下注射, 1周后重复治疗1次。也可用伊维菌素注射液0.2 mg/kg皮下注射, 一年春冬两次, 具有很好的疗效。除蜱、蚤、虱可用人工防治的办法, 做到全面彻底, 还可用除虫药物溶解在温水中对大熊猫进行药浴洗澡, 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4 结论

大熊猫寄生虫从1983年前发现的3种增加到现在24种, 其中蚊、蝇、草虱、蚂蟥等未列入在内。对大熊猫危害依次为蛔虫病、蜱类、食皮螨和蠕形螨、鹿槽盘吸虫和犬钩口线虫, 鬃蚤危害最轻。但鹿槽盘吸虫和犬钩口线虫尚无治疗经验。

《在大熊猫的故乡》教学设计 篇8

一、知识和能力:

读通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描写大熊猫的两个自然段能感受卧龙山区的风光美,积累优美词句

二、过程和方法:

通过看图片、读课文、朗读片段、谈感受等方式学习课文。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知道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激发对国宝大熊猫的喜爱之情,体会到人类要和大自然和谐共处

四、教具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

同学们,今天上课老师带来一位大家既熟悉又陌生的朋友,它就是我们的国宝大熊猫。对于大熊猫,大家在课外都了解到了些什么呢?

(请三四个同学谈谈知道的知识)

看来同学们对大熊猫的知识了解得真不少。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大熊猫的故乡你们去过吗?(没有)

我也没有去过。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带着大家去大熊猫的故乡。

下面,就让我们从萧山国际机场出发,乘坐西南航空公司的客机飞往成都机场。下了飞机,我们转乘大巴,开往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好,目的地到了。同学们现在我们在什么地方?(在大熊猫的故乡)

第一次来大熊猫的故乡,你的心情怎样?(新奇、兴奋、自豪)

让我们一起带上自己的感受,读一读这个题目(出示课题《在大熊猫的故乡》)(齐读课题)

二、亲近大熊猫

1、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

2、读了课文后,你现在最想看到的是什么?(大熊猫)

好,老师就满足你们的要求。

刚才同学们都情不自禁“哇”地叫了起来,能说说你的感受吗?(想做些什么)

(很可爱、想抱抱它、想摸一摸)

(很有趣,大小如猫,胖墩墩的,淡淡的短毛下露出粉红色的皮肤。……)

(很可爱,圆滚滚的身躯,油光光的皮毛,逗人的黑眼圈,文静悠闲的样子……)

那就请你们读读文中的句子,赞美一下这些可爱的小生灵吧!看谁读得有意思!

谁来对着这些可爱的小生灵尽情地赞美几句?还有谁能读得更可爱?

你们觉得他哪个地方读得特别好?读得特别可爱?

谁还想读,那就站起来带着自己的感情读一读这句话。

二、感受环境的美

1、了解熊猫生存所需条件

刚才有同学说想很想抱一抱大熊猫,老师也很想抱一抱它,那么我们去抱一只回来养养,好吗?(不行的)为什么不行?

那里符合了熊猫生长所需要的条件,而我们这里没有这样的条件,否则,大熊猫会死的。谁能告诉大家是什么条件

(板书:冷暖适度、山高谷深、箭竹茂盛、流水涓涓)

大熊猫能生长得这么可爱,这么充满灵气跟这个环境之间肯定有必然的联系吧!

2、交流自己的感受

下面就请你们再仔细地读一读具体地描写环境的话,把你觉得写得美的,符合大熊猫生存条件的话读一读,圈一圈,划一划。

①卧龙山区苍绿幽静。

(幽静:幽雅寂静(夜色幽静)苍绿幽静:深绿幽雅寂静。说明这里没有人声的嘈杂,浓浓的深绿色更衬托出幽雅寂静)

指导朗读。(苍绿幽静)

②这里地势高,常年云雾缭绕,满山长着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

(地势:地表的状态、形势,地面高低起伏的形势符合了熊猫生长的条件山高谷深;常年:经常、始终不断的;云雾缭绕:云和雾一圈一圈向上飘起;满山:整座山,说明多;郁郁葱葱:草木苍翠茂盛;原始森林:最古老的、未开发的、未开化的森林;)

指导朗读。(云雾缭绕、郁郁葱葱)

③高大的云杉、红桦和松树,像一根根擎天柱威武挺立,青翠的箭竹丛填

充着森林里的空间。

(擎天柱:支撑着天的柱子;威武:有威风有气势;箭竹丛:说明竹子很多,很茂盛;填充:塞满,说明树木肯定长得很茂盛;把森林的空间都塞满了。还符合了熊猫的生长条件箭竹茂盛)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威武挺立)

④林中鸟鸣声声,山下泉水清清

(声声说明叫声多,鸟鸣声声:鸟叫声很清楚,一声声都能听见;泉水清清:这里没有受到过污染,清清的泉水肯定是清澈见底的,符合生长条件流水涓涓)

读了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

⑤远处,浅灰色的山峦上,缕缕白云裹着山顶银白色的积雪。

(缕缕白云:形容白云一条一条,连续不断;裹:缠绕、包扎;银白色的积雪:因为地势很高,所以会有积雪,也保持了常年不变的温度。)

⑥这真是——“大熊猫的天堂”(板书:大熊猫的天堂)

3、整体感受

下面,让我们到画面中去看看,去领略一下这迷人的景色。(师介绍)

看到你们激动的样子都跃跃欲试了,现在,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和画面,请同学们带上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4、谈论环境与熊猫生存的关系

你们觉得可爱的熊猫也它生存的环境之间是否有一定的联系呢?

三、拓展练习(做公益广告)

是啊!在这么一个冷暖适度、山高谷深、箭竹茂密、流水涓涓的环境里生长的生灵也带有了大自然的灵气。大熊猫也因为有了这样的环境才能悠闲的生活,面对现在恶化的环境,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老师刚在报纸上看到在征集公益广告,见过电视上的公益广告吗?

什么是公益广告呢?记得中央电视台有一则关于节约用水的公益广告:如果人类再不节约用水,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将是我们自己的眼泪。

拿起自己手中的笔,以四人小组为的单位,我们把设计出来的投到中央电视台,让全中国,全世界的人都来关心环境。

四、课外延伸

大熊猫教学反思 篇9

《大熊猫》是 一篇描写动物的文章,课文字里行间渗透着对大熊猫的喜爱之情。课文用三个自段分别从大熊猫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食物特点三个方面作具体说明。学生对熊猫的样子、颜色、和活动都非常感兴趣。考虑到孩子们对大熊猫的形象感知较少,因此,教学伊始,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找大熊猫的样子,说大熊猫的样子,交流描写大熊猫样子的词语,描涂大熊猫,扮演大熊猫作自我介绍还找来了相关大熊猫资料的视频让孩子们直观的了解大熊猫

课本是我们教学、学生学习的直接资源,但只用课本的有限资源上课,那我们的孩子将会是出自工程师手中的若干个完全相同的零件,毫无个性可言。其实,我们可以利用的教育教学资源很多,可以继续挖掘课本资源,可以利用生活这个大资源,也可以利用我们学生这个活生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对于挖掘学生自身资源,我感触很深。《大熊猫》是一篇介绍动物的文章。这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吸引力不大。如何才能为这篇课文注入“诱人”的色彩呢?描写大熊猫样子的一段,我让学生结合着自己的身体,边读边表演:“身体胖乎乎的”,有的学生滑稽地张开双臂,左摇右晃;“尾巴很短”,几个调皮的学生把屁股撅得老高,用小拳头来充当短尾巴;“头和身子是白的,四肢是黑的”,几个机灵的学生摇头晃脑,身体慢腾腾地摆动,用自己的白眼、黑眼来表示颜色;“毛茸茸的黑耳朵”,有的学生将自己的两只小手摆到了同桌同学的头上;“两个圆圆的黑眼圈”,学生们不约而同地半握着两只小手遮到眼睛上。这样一来,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们积极参与,而且使学生们在快乐的表演中,记住了大熊猫的样子,为课后“描画大熊猫样子”的练习打下了基础,同时也让学生们读出了熊猫可爱的语气。整个教学过程从毫无生气到生机勃勃,从暗淡失色到色彩斑斓,这无疑都是孩子们用自身资源来创造的,因为有了他们的表演,课堂增添了活力;因为有了他们的动作,为课本注入了血液。

大熊猫栖息地的保护和发展刍议 篇10

1 我国大熊猫栖息地保护的现状

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 因此对于大熊猫的重视和保护, 我国是最有发言权的。大熊猫于1962年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1963年建立了4处自然保护区, 以便为大熊猫提供栖息地以及保护设施。随后在短短10 a里又陆续增加到9个保护区。为了对大熊猫的生存状况有更好的了解与掌控, 我国林业部曾先后两次与世界野生生物基金联手对大熊猫展开了为期10 a的研究保护计划, 在通过大规模的专项调查与研究后, 共同编制了《中国大熊猫及栖息地保护管理计划》。到今天, 我国就大熊猫的保护与管理也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体系和法律法规, 大熊猫保护区的建设正在逐步完善。

2 大熊猫栖息地面临的威胁

2.1 保护区内和周边的环境遭严重破坏

大熊猫的栖息地多为森林, 所以对其栖息地的破坏威胁主要来自于对于森立植被的破坏, 其中放牧、砍柴以及矿山开采的破坏最为明显。以放牧为例, 大量的牲畜涌入森林会践踏破坏森林幼苗, 踩踏林下植被, 导致森林多样性降低;过度的放牧甚至会造成水土流失, 对保护区造成严重的破坏[1]。而在放牧时, 牧民通常会选择就地取材, 砍伐树木以供取暖。大熊猫保护区大多为森林, 周围居住的也都是村民, 他们做饭、煮食以及取暖所用的材料都是森林中砍伐的树木, 平均每一户一年就要用掉1.5万kg的薪柴, 当地的村民已经习惯依赖森林资源而活, 导致森林资源被极大的消耗, 严重威胁到森林资源, 这不仅不利于森林的保护, 也不利于大熊猫栖息地的发展。而矿山的开采不仅对大熊猫的栖息地造成影响, 甚至会直接影响到大熊猫的生存繁衍。保护区大量植被被排渣掩埋, 空气扬尘严重, 对大熊猫的身体状况造成影响;爆破施工噪音极大, 对大熊猫等所有动物都造成了惊吓干扰。但近几年, 伴随着人们对保护区的重视, 以及世界自然基金的资助。大熊猫保护区正在逐步开展一系列的社区节能项目, 以此来减少附近居民对保护区的破坏。

2.2 大熊猫栖息地管理跟不上, 科研人员缺乏

尽管我国是唯一存在大熊猫的国家, 但是对于大熊猫的保护管理机制却并不成熟, 许多大熊猫保护区的管理人员文化水平都不是特别高, 野生动物专业性管理人才更是少之又少。在这种情况下, 大熊猫的栖息的保护与管理就显得尤为困难[2]。由于专业人才的匮乏, 使得整个保护区的部门水平无法提升;而管理人才的缺失也使得管理机制老套, 无法适应新的环境。二者的缺失, 造成保护区的监测变得困难, 监测数据也难免有所出入, 最后导致工作效率降低, 保护力度下降。

2.3 大熊猫栖息地保护设施缺乏

由于资金匮乏、技术不成熟以及专业人才缺失等原因, 我国的大熊猫保护区一直无法展开独立自主的科学研究, 只能依靠外来机构的资助进行相应的大熊猫生存生殖研究, 并在这种研究的过程中逐渐提升自己的实力。以目前的大熊猫保护区为例, 现有的GIS系统在一定程度上还不够优秀, 需要进一步的完善;繁殖场的基础设施也陈旧不堪, 需要统一更新;办公、管理、生活设备的一系列配套设施也同样不再适用, 在日常的管理中无法满足保护区的工作生活需求。这一系列基本设施的匮乏老旧以及人才上的缺失都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了保护区的发展以及科学研究进程。

2.4 自然保护与社区经济发展的矛盾比较突出

我国的大熊猫栖息地大部分都处于老、偏、穷的地区。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往往比较低下, 起初当地居民的开发意识比较落后。因此, 森林资源能够受到很好的保护, 大熊猫的栖息地也不会受到破坏, 人与自然与大熊猫可以很好的和平共处[3]。但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 人们渐渐有了经济意识, 而在通讯、能源都不发达的情况下, 他们加大了对自然资源的索取, 因此森林资源被大量开发, 大熊猫的栖息地受到极大的威胁, 自然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逐渐产生了很多难以解决的矛盾。

3 大熊猫栖息地的保护和发展策略

3.1 提高保护意识和保护区的地位

为了让人们将对大熊猫保护区的保护意识提高到全新高度, 合适广泛的宣传必不可少。因此, 保护区的相关人员应该将关于大熊猫以及一切保护动物的法律法规以标语、墙报、广播、有线电视、会议等多种形式传播出去, 加深人们对大熊猫栖息地的保护意识, 使民众能够主动的参与到保护野生动物的队伍中, 将《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森林法》《野生植物保护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变成人们自觉遵守的规则, 将保护生态环境变成一项全民皆知的运动。只有这样才能让各级政府真正重视保护区, 提高保护区的地位, 使其在未来的建设与发展中更加顺利。

3.2 预防人为干扰活动

尽管人类是大熊猫的“保护伞”。但不可否认, 依然有一些人为了金钱而去盗伐森林甚至猎杀大熊猫。近几年, 由于政府对保护区的重视, 这些大的犯罪行为虽然已经杜绝, 但一些搬笋、挖药、损坏界桩和盗猎野生动物的违法行为依然时有发生, 因此大熊猫栖息地的保护依旧任重道远。在对保护区进行管理的过程中, 必须杜绝人为干扰活动, 保证森林资源不被破坏。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 保护区的人员可以在入区口设置巡护哨所, 在入区时进行登记检查、教育提醒, 以此来监督管理入区人员;在草药成熟或者竹笋冒出的季节, 展开定期的巡山活动, 打击挖药活动, 严惩盗猎行为;为周边社区的居民举行不定期的宣传演讲活动, 与民众达成一致, 共同保护大熊猫, 保护它的栖息地。只有将这些工作都做到位, 才有有效的减少人为干扰, 为大熊猫提供一个安稳的栖息地。

3.3 加强对大熊猫栖息地自然资源的保护

大熊猫栖息地的保护是对大熊猫进行保护的必要前提, 而对栖息地内的自然资源保护更是迫在眉睫。既要保持现有的保护区内的生态平衡和生态多样性, 又要将原先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慢慢补救回来, 还给大熊猫一个安稳舒适的栖息环境。因此, 大熊猫保护区要特别注意护林防火、防虫防瘟, 管理好区内自然资源。通过建立社区联防机制、防火台以及监测样线样方、对出入区进行检查登记等一系列方法措施, 解决盗猎盗伐、冰冻雪灾、地震灾害、防汛防洪等问题, 杜绝一切威胁伤害大熊猫栖息地的隐患或者灾难。

3.4 加强大熊猫栖息地的管理

对大熊猫保护区的基础设施进行更新换代、提高工作人员的能力和素质, 努力获取区内执法权, 成立专业执法队伍, 更好地管理建设保护区。对区内进行每日巡查, 及时发现处理偷猎事件, 必要时可依法诉讼;对旅游人员以及周边民众进行不定期的宣传教育, 督促其减少对野生动物的影响, 给所有的野生动物一个良好的生存栖息地。

3.5 促进社区经济发展

大熊猫栖息地的好坏与周边民众社区的发展密不可分。若需要将大熊猫栖息地保护的更好, 那么对周边民众的经济扶持与帮助政策必不可少, 必须要让社区让民众与保护区人员一起共同建设管理保护区, 让民众有经济来源的同时, 又能重视大熊猫栖息地的保护。这有这有才能在有效的保护自然资源的同时又能与野生动物和睦共处。

4 结论

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 数量非常少, 尽管近几年, 我国越来越重视对大熊猫的保护, 但它的未来生存仍然不容乐观。因此, 保护大熊猫的栖息地不受破坏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只有给它一个安稳的栖息地, 给它一个健康、舒适的生存环境, 大熊猫的未来才能得到保障, 才能作为我们的国宝, 继续生活在中国这片土地上。

摘要:伴随着国家对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重视, 栖息地的保护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并逐渐成为新兴的管理科目。基于此, 以大熊猫的栖息地为主题, 进行探讨。

关键词:大熊猫栖息地,保护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永涛.大熊猫栖息地自然遗产保护理论探讨[J].山地学报, 2014 (3) :157-158.

[2]马月伟.大熊猫文化创意产业与大熊猫栖息地的保护和发展[J].旅游纵览, 2013 (2) :260-261.

《大熊猫》教学反思 篇11

1、读中理解。

于永正老师说:“讲解是死的,朗读是活的,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能使人感受”。读是最简单而有效的教学形式,但不是单一的读,每次读都有不同的目标,梯度。基于这一点我在教学时,运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例如:“自由读”读准字音,再读(整体把握读)围绕文前提示部分读(随机性较大——个别读)引读、赛读、范读(学生可以学着老师这样读)、表演读、最后综观全文(整体读),以读来理解课文,感受课文。让学生在琅琅的读书声中,感受到大熊猫的可爱。同时,学生在读中结合板书和课件,生动再现了大熊猫的外形可爱,小时候的活泼很可爱,长大后睡觉的样子可爱,以及它吃竹叶时的样子可爱,从进一步体会大熊猫的可爱。每个环节任务不同,层层深入,从读正确流利到读出感情到评价感悟,不需任何分析词句的痕迹,这便是新课程标准强调低年级阅读教学最应把握的一点。

2、画中理解。

新课程标准强调:小学第一学段注重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寓教于画可谓一举两得。首先,是激趣促读。介绍自己国家的国宝给外国朋友,这是多么光荣的一件事呀!承担这样的光荣使命,再读起书来能不认真吗?同时,学科融合是新课标所倡导的,但决不意味着可以随心所欲,所以我从课文出发,这里只是让学生涂色,减轻了难度,同样达到了帮助理解课文的目的。

国宝大熊猫教学反思 篇12

一年一度的“成长杯”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已经落下帷幕了。仔细回想自己上课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和那些前辈们对自己的教诲,我至今还深受启发。以后我得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

对教材的深入分析,准确地抓住文章的重难点。其实每一篇文章都有它的特点。我上的《国宝大熊猫》一课是一篇说明文,说明文有说明的对象、说明对象特点、说明的顺序、说明的方法、说明的语言等等,这些内容都是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去把握的。可是文章很长,如果我们想在一节课中把所有的内容都交给学生,那是 根本不可能的。这个时候我就抓住文章的重点来进行教学,把了解大熊猫的特点和习性及成为国宝的原因作为认知目标,把品味文中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作为技能 目标,把了解大熊猫的生存现状以及提高保护动物的意识作为情感目标,这样进行课文的处理就不会面面俱到,同时较好地顺利地完成了教学的任务。

《大熊猫出国》教学设计 篇13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2006—2008年参与繁殖的10只雌性大熊猫个体, 年龄在6~14岁之间, 其中包含7只经产个体和3只处女个体。

1.2 方法

用阴道窥暴露宫颈, 以棉拭子轻轻擦拭宫颈外口除去积存的阴道污染物;将自制的大熊猫输精管插入子宫颈约2 cm处, 采集宫颈黏液;将采集到的宫颈黏液涂抹在载玻片上, 自然风干或在37 ℃恒温台上烤干, 在显微镜下观察宫颈黏液结晶状态;采集唾液, 涂抹在载玻片上, 风干或烤干, 在显微镜下观察唾液结晶状态, 与自身的宫颈黏液结晶进行比较, 探求两者是否同步。对10只个体的23个发情周期的宫颈黏液进行采集, 此外还对3只个体的3个发情周期的唾液进行采集。

1.3 评分标准

0分:无结晶;1分:不典型结晶, 无分枝;2分:主干+一级分枝;3分:主干+二级分枝, 接近排卵。

1.4 排卵期的判定标准

以大熊猫尿液中雌激素出现峰值当日作为0天, 0~1 d设定为大熊猫的排卵期。

尿液中雌激素含量由四川省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人员测定, 测定方法由美国亚特兰大动物园提供。

2 结果

由尿液中雌激素的监测结果可知, 在大熊猫的发情期内宫颈黏液结晶发生规律性变化, 发情前期呈水草状 (见图1) , 排卵期呈典型的羊齿状 (见图2) , 发情末期呈水草状 (见图3) 并逐渐消失。由10只个体的23个发情周期可以看出, 大熊猫在发情期内宫颈黏液结晶产生规律性变化的达100%, 排卵日观察到典型羊齿状结晶的个体占95.65% (22/23) 。宫颈黏液结晶评分为3分者占82.61% (19/23) , 2分者占13.04% (3/23) , 1分者占4.35% (1/23) 。排卵后第2天结晶消失。在对3只个体的3个发情周期唾液结晶观察时发现, 唾液结晶呈干树枝状 (见图4) , 无规律性变化。

3 讨论

宫颈黏液是一种含水量超过90%的非匀质性分泌物, 往往表现出一系列如黏稠度、成丝性和羊齿状的流变学特征。由于其质和量受体内性激素的调节, 因此在性周期的各个阶段以上流变学特征会呈现规律性变化。

试验结果表明, 大熊猫发情前期宫颈黏液结晶呈水草状, 排卵期呈典型的羊齿状, 发情末期呈水草状并逐渐消失。由10只个体的23个发情周期可以看出, 大熊猫在发情期宫颈黏液结晶发生规律性变化的达100%, 排卵日观察到典型羊齿状结晶的个体占95.65%。宫颈黏液结晶评分为3分者占82.61%, 2分者占13.04%, 1分者占4.35%。排卵后第2天结晶消失, 与郝敏[1]的研究结果一致。由本次试验结果可以看出, 宫颈黏液评分法可以用于大熊猫的排卵预测。研究发现, 唾液结晶与宫颈黏液中羊齿状结晶的出现是同步的, 可以替代宫颈黏液评分法用于排卵预测。在对3只个体的3个发情周期唾液结晶观察时发现, 唾液结晶呈干树枝状, 无规律性变化。因此, 唾液结晶观察法是否可以用于大熊猫的排卵预测有待商榷。

近年的研究结果也表明, 在发情周期中宫颈黏液中的酶及氨基酸等物质都会发生规律性变化, 这为大熊猫宫颈黏液的进一步研究开辟了新方向。

参考文献

大熊猫的两个愿望教学反思 篇14

本节课是VB程序设计的第一课,学生对程序设计语言是第一次接触,没有什么知识储备,所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本堂课的设计中,整堂课都是学生在思考,动手操作实践,完成一个个小任务,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在任务的设计上,遵循了由简到难的原则,学生通过课本以及学案内容,自主探索,操作实践,从而掌握所学的知识。实践证明,学生的潜力是非常大的,很多同学都能按要求完成任务。在任务有难度时,我让各小组共同探讨完成,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小组成员能互相帮助,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同时也有效地减轻了教师的负担,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在本课的设计中,还要注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设置了不同层次的任务,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本节课内容较简单,有些地方可以再加此拓展,修改代码的地方可以让学生按照自已的喜好来修改大熊猫的愿望,不一定非要和课本一致,要注重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营造一个有利于探究的教学环境。VB语言对学生来讲有一定难度,如何指导学生在已有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设计出更好的程序,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大熊猫出国》教学设计 篇15

活动目标:

1.知道有关大熊猫的知识。

2.简单的画出大熊猫的体态。

3.增强幼儿爱护大熊猫的情感。

4.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绘画,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5.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活动准备:

大熊猫图片、油画棒、绘画纸,勾线笔。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谈话导入:教师:小朋友们你们见过大熊猫吗?谁来说一说大熊猫长得什么样子?

【设计意图:以谈话导入的方式进行导入,一是激发幼儿的兴趣;二是给孩子创设一种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鼓励幼儿大胆讲述熊猫的外形特征。】

二、基本部分。

(1)出示课件:(大熊猫吃竹子的画面、玩耍的画面),让幼儿观察并讲述大熊猫的外形特征。

教师:小朋友,图上是谁啊?(大熊猫)大熊猫在干什么?(在吃竹子、在玩……)大熊猫长什么样子啊?(身上有毛,有黑色的、有白色的,有四条腿,有一条尾巴,有两只半圆形的耳朵,身体胖胖的……)教师总结:刚才小朋友们看的真仔细,说的太好了,大熊猫身体肥胖,四肢粗壮,皮毛黑白分明,四肢、肩部和耳朵黑亮,眼睛周围也是八字形的黑毛,其余均为白毛。而且大熊猫生活在山林中,喜欢吃竹叶和竹笋。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2)老师在投影仪下示范并讲解大熊猫的画法。

①大熊猫圆圆的大脑袋。

②画出大熊猫椭圆形的白色身体。

③画出大熊猫又粗又短的四条黑腿。

④给大熊猫添画上眼睛、鼻子、耳朵。

⑤给大熊猫进行着色。

(3)幼儿在绘画纸进行绘画。

①自己画,老师巡回指导,必要时给予帮助。

②画简单的大熊猫的基础上,大胆想象,画出不同形态的大熊猫。

③为大熊猫添画竹笋、竹叶等。

④给大熊猫进行着色。注意画面的整洁,涂色要均匀。

【设计意图:鼓励幼儿能用笔来记录熊猫的外形特征。】

三、结束部分。

对孩子的作品进行评价,组织孩子们选出不同姿态的大熊猫,组成熊猫的一家,进行组合活动,并进行讲述活动,发展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合能力。

【设计意图:让幼儿感受绘画活动的乐趣并发展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合能力。】

教学反思:

《国宝熊猫》作为一个美术活动,相对于新教师来说,在执教控制力上是比较容易的,而且作为我比较喜欢的领域,在执教的过程中,也奠基了我不少的信心。在后来的课堂反思交流上,采用了自我讲述与他人评价相结合的交流方式,我也从其他听教者的口中,得到了不少的建议以及对我此次课提出的相应不足。最大的不足点,在教师范画时,关于熊猫的耳朵形状,并没有强调是半圆形。幼儿的作品呈现中就直接反应了这个情况,幼儿开始操作就发现了很多孩子画的熊猫耳朵是三角形、尖形,类似猫耳朵的形状。熊猫的动态形象,幼儿画中体现的效果都还可以。对于熊猫的习性、生长地,幼儿也足够掌握了知识点。

《大熊猫出国》教学设计 篇16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情况

3只大熊猫幼仔均在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雅安碧峰峡基地进行全人工育幼,具体情况见表1。

1.2 试验方法

3只大熊猫均采用全人工育幼法进行育幼,出生当天饲喂大熊猫初乳;从1~3日龄饲喂大熊猫初乳与常乳的混合乳,并逐渐减少初乳量增加常乳量;4~17日龄饲喂大熊猫常乳与人工乳的混合乳,并逐渐减少常乳量;以后均饲喂人工乳(此数据来源于瑛华仔2)。人工乳的配制:1份猫狗奶粉(ESBILAC美国产)+1份婴儿奶粉(ENFAMIL中美合资生产)+3份水,混合即成。其配方不做变动,一直饲喂到幼仔停奶。该方法已经获得幼仔成功率高的效果[4]。

每日人工刺激帮助排便,特别是在饲喂之前是一定要进行排便的,这样做有利于幼仔吃奶。在1月龄内幼仔除每日称重时会离开育婴箱外均生活在育婴箱中,育婴箱中的温湿度要人为调控。新生幼仔放入育婴箱后的最初箱内温度较高,最高达35.3℃,以后箱内温度逐日下降[5]。育婴箱内湿度一般控制在60%~80%[5]。

2 结果与分析

3 只幼仔生长发育均良好,瑛华仔1和吉妮仔现已2岁,健康活泼。3只幼仔在1月龄内的体重变化见图1;出生重和1月龄重见表2。

从图1可以看出,3只幼仔的体重在出生的1~4日龄内均为负增长,直到4~5日龄才恢复随日龄增长体重增加。这是由于幼仔出生后对新环境的不适应和饲乳的原因造成的[5,6]。脱水也是造成体重下降的一个原因,因此除了要保持育婴箱内的适宜湿度外,还可以人工用温水擦拭幼仔保持幼仔的水分。前期体重的下降不用太过担心,是正常现象,但当体重在6日龄以后还在下降就要引起注意了,要尽快查找是否有其他原因造成体重下降。从表2可以看出,3只幼仔到达1月龄时的体重约为出生重的10倍。

没有吃母兽的初乳,而全吃代母乳和人工乳的幼仔,仅有极少数个体成活到亚成体时死亡,更多的是在断奶后不久夭折[7]。由此可见,出生幼仔能否吃到初乳是能否成活的关键。饲喂时间与饲喂次数是相联系的,将每天24 h按饲喂次数平均分配饲喂时间。第1次饲喂的时间一般在新生幼仔出生后2 h[6]。3只幼仔的饲喂情况见图2。

从图2可以看出,3只幼仔的摄入奶量总趋势是随日龄的增长而增加,但不是呈直线增长,是有起伏的。3只幼仔平均体重与平均饲喂量的关系见图3。

从图3可以看出,饲喂量的增加主要依据体重的变化而决定。大熊猫幼仔在15日龄前有时可以高达40%,每日摄入量几乎占体重的1/2,15日龄后逐渐下降,大约在80日龄后稳定在7%~9%之间[6]。3只幼仔的排粪量和排尿量与饲喂量和乳的浓度有关,总趋势是起伏不定。饲喂量多则粪便量、尿液量多;乳越浓尿液量越少。

通过使用软件SPSS 17.0对3只幼仔1月龄内每日增重与每日饲喂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求得显著性检验值分别为0.190、0.304(P>0.05),表明3只幼仔1月龄内每日增重与每日饲喂量差异不显著。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3只大熊猫幼仔均饲喂异母初乳时,其生长发育良好;经方差分析,3只幼仔1月龄内饲喂和体重变化均无显著差异。因为幼仔一出生便生活在育婴箱中,所以调控箱内温度时要注意不能过高,特别是幼仔出生后第1周,有时由于育婴箱温度较高,导致幼仔的体温也偏高,幼仔显得体弱无力,这并非是发烧或者是感冒引起,箱温一旦降低幼仔体温也随之降低。切忌随便用药,应查明原因,根据具体情况而定[6]。如果箱温适宜并且在幼仔吃饱的情况下,幼仔应该是保持安静的,如果温度不适幼仔会乱动、乱叫,则要考虑调节温度,否则大量的活动会过多的消耗幼仔的体力,不利于生长发育。

关于湿度也要根据育婴箱所处的自然环境进行调节。如果是在南方本来的自然环境中的湿度就可以达到要求则可以关闭育婴箱的湿度调节系统,保持自然湿度即可;如果是在北方,环境干燥,则要注意育婴箱内的湿度调节,保持合理的湿度。

出生的熊猫幼仔能否吃到初乳是成活的关键,但初乳应该吃多长时间,是否吃的时间越长则日后的生长发育情况越良好还有待日后进一步研究。没有吃到初乳的幼仔成活率极低,即使成活也体弱多病。曾经用麻羊和犬初乳代替熊猫初乳进行人工育幼[4],但也并不是全部取代,只是加入其中。大熊猫乳汁的特异性很强,不能单纯以一种动物的初乳代替大熊猫初乳[7,8]。因此,找到理想的代初乳仍是大熊猫人工育幼中的难题。

在人工育幼中不能一味追求体重的增长,体重增长过快也会对生长发育造成一定的影响。过大的体重会对幼仔的胸骨发育造成负担,对肺部的发育造成影响,引起呼吸障碍,瑛华仔1在2月龄时就出现了呼吸急促的现象。特别是要在18日龄以后应注意幼仔的睡姿,不应长时间地保持俯卧姿势,会压迫胸骨,变成平胸,要帮助幼仔勤翻身,改变睡姿。

在人工育幼过程中每日的饲喂次数、饲喂量和排便次数都是人为规定的,但在母亲哺育过程中是根据幼仔的需要来决定的,是否在人工育幼中也可以模仿母亲哺育幼仔的行为,等幼仔有需要时才对其进行饲喂或排便,虽然这样做可能会给人工育幼带来麻烦,但是可以更利于幼仔的成长发育。

参考文献

[1]北京动物园.大熊猫的繁殖及幼兽生长发育的观察[J].动物学报,1974,20(2):139.

[2]张和民,李德生,王鹏彦,等.大熊猫“三难”问题的攻克[M]//张学敏.大熊猫研究进展.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53.

[3]黄世强.1963—1993北京动物园大熊猫的繁殖记录[C].成都国际大熊猫保护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4:179-183.

[4]张贵权,魏荣平,王鹏彦,等.大熊猫人工育幼操作手册[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9):12.

[5]张贵权.大熊猫人工育幼研究[M]//张学敏.大熊猫研究进展.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69-172.

[6]张和民,王鹏彦.大熊猫繁殖研究[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108-118.

[7]由玉岩,刘学锋,张恩权,等.不同哺育方式对大熊猫幼崽生长发育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12(23):264,270.

上一篇:读书感作文下一篇:全英文版定语从句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