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话春节――年味十足的传统习俗(共11篇)
英语话春节――年味十足的传统习俗 篇1
春节在中国历经千年,长盛不衰,其因为何?在我看来,正是因为有那独特的年味在其中。
春节前夕,人们从各地赶回家乡,制造出了名为春运的奇观,飞机场、火车站、大巴车站。统统人满为患。因为这是春节,是家人团聚的日子,故游子们不辞千里,誓要回家过一个团圆年。无论路途多么艰辛,都无法阻拦游子们回家的步伐。年味,藏在春运的繁忙里。
除夕夜,家家灯火通明。人们团聚在一起,分享一年来的喜怒哀乐,倾诉着分别一年的思念之情。团圆饭的饭席上,晚辈挨个站起身,依次向长辈们敬酒,送上一句句祝福的话语,儿孙一句简简单单的“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便足以让老人喜笑颜开。年味,藏在团圆的温馨里。
饭后,一家人烤着火,守岁。大人们谈论着各自的话题;年长的孩子专心致志地看着春晚;年幼的孩子坐在爷爷奶奶旁,听他们讲着守岁的含义,“年”的传说以及春节各式各样的习俗,也许这些东西已经翻来覆去讲了不知多少遍,但老人仍会不厌其烦地讲着,孩子们也依旧津津有味地听着。偶尔手机上一个红包发出,大家便连忙拿起手机点开红包,抢到的自然乐开了怀,没抢到的叹一声“网速太慢”,便也回到自己的事情上。快到0点时,一家人便会放下手中的事,跟随屏幕中的主持人一齐倒数:“5,4,3,2,1!”新年的钟声准时敲响。若是过去,窗外必然“万炮齐发”,璀璨夺目,那鞭炮声也必会响至天明;而现在因环境问题,烟花燃放受限,窗外不再会有连绵不断的鞭炮声,于是大人们各自回房睡觉,精力旺盛的孩子们则通宵达旦地玩闹。年味,藏在家人的欢笑里。
之后的几天里,人们或是拜年,或是聚会,或是留在家中陪伴亲人,春节也就这样慢慢结束,终有一刻人们会回到平常的生活当中,但那年味,仍旧缠绕在我们心间,不会淡去。
英语话春节――年味十足的传统习俗 篇2
一、呼和浩特春节垒旺火习俗现状
(一) 何谓旺火
旺火, 就是用煤炭、木柴做材料, 按照塔的形状和一定的方位垒砌而成的一个火堆。因为点火后火势很旺, 寓意家人一年红红火火、旺气冲天, 所以叫旺火。垒旺火时要先按东、西、北三个方向摆好 (南面是风口) 三块砖头, 然后将打好的片状炭块从砖头上一层层垒, 尽量压合, 在顶部用一小块炭盖顶, 整个旺火的形状就像一个小塔, 有时外面还要贴上“旺气冲天”的大红字条。中间空余用劈柴填满, 风口放豆秸、纸片等易燃物作为引火物。点火时, 先点引火物, 不够旺可以加点油, 里面的劈柴燃烧后整个炭块也逐渐燃烧起来。
除夕之夜点燃旺火的时间一般在夜晚十一点半左右, “点旺火”有时也名“发旺火”。旺火点燃后从无数碳孔中喷出火苗, 状若浮图, 既御寒, 又壮观。当午夜0点时, 谁家的旺火燃的最旺, 就象征此家今年红火兴旺。孩子们可以走街串巷评论旺火大小, 也有人围着旺火正、反各转三圈, 拿着红腰带边转边在火上烤, 希望从旺火中获得一年的旺气, 以图全家平安健康, 心想事成。
(二) 呼和浩特垒旺火习俗
在呼和浩特地区, 除夕夜垒旺火是一项不可或缺的传统。过去不论是市区的企事业单位、个体商贩, 还是周边农村广大普通的家庭, 腊月二十八或者二十九都要垒一个旺火在除夕夜里点燃。当新年的钟声敲响, 走过呼市的大街小巷, 几乎全部是大大小小的旺火堆。有些家庭即使经济条件不好, 也会用木柴代替煤炭垒旺火。农村有垒的大旺火, 村民会汇集在一起, 共同转村里的旺火, 人们路过路边的旺火堆也会烤旺火。《呼和浩特市郊区志》第四编社会志第一章民族风俗中载:“腊月三十日夜晚 (除夕) , 垒旺火、守岁 (也叫熬年) , 通宵不眠, 串门玩耍 (跑大年) 。”
二、垒旺火习俗的起源
(一) 先民对火的崇拜
关于旺火习俗民间有两个传说, 一说孙猴子打碎八卦炉, 碎片落入人间引发灾难, 托塔天王用“玲珑宝塔”吸进烈火和浓烟, 但是当人们吸入小宝塔散发出的气味后感觉神清气爽。因此以后每年正月初一到十五人们就会用木材等材料垒成宝塔形状点燃, 愿来年身体健康, 生意兴旺等。另外一传说就是因灶王爷状告人间无故抛米洒面, 玉帝差九头鸟降灾。真武神仙不忍人间生灵涂炭, 告之人们除夕之夜点燃柏叶旺火与燃放鞭炮, 把九头鸟逼走。后来人们为了避邪和纪念真武, 利用自己的煤资源在春节和元宵节点起旺火, 以图吉利。
传统的除夕垒旺火习俗还是符合古代人的需要和兴趣的。原始初民对日、月、火等一些自然现象都怀有深深的崇拜。这一观念沿袭下来, 在人们头脑中形成思维定式。北方的冬天寒冷异常, 当先民制定了一年周期中在除夕晚上狂欢时当地就地取材, 烧一堆煤炭, 在漆黑的夜里状若白昼, 又源于人们希望生活美满的愿望取名“旺火”。火具有某种超自然力量与功用, 因此人们对其有一种异乎寻常的崇拜。
(二) 现实的需要
事实上旺火习俗更多的也有现实需要的原因。北方冬季气候寒冷, 木材匮乏, 但地下煤炭资源丰富。煤炭挖掘出来, 先民发现它可以燃烧, 相应地可以做饭、取暖。垒旺火习俗最初来源于山西, 山西朔州盛产煤炭, 宋仁宗时, 炭块代替了木材, 煤炭也渗入到先民的民俗风情之中。清朝《大同县志》所述:“元旦, 家家凿炭伐薪垒垒高起, 状若小浮图。及时发之, 名曰旺火。”内蒙古地区煤炭资源丰富, 冬季寒冷异常, 所以这一民俗在此流传至今。
旺火的雏形是篝火, 垒旺火的材料最开始是松枝、竹枝或其它树枝, 有的地区烧的是植物秸秆或是干的牛马等大型动物粪便, 现在几乎都用煤炭。所以说任何传统都是在不断变革的, 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变化。除夕之夜的旺火不论是出于对火的崇拜还是现实需要, 都表达了人们一种美好的愿望与对族群文化的认同。
三、传统与现代的搏弈
(一) 传统在现代的弊端
红火热闹是中国年的特色, 在现代社会, 传统民俗离我们渐行渐远之时, 继承发扬民俗传统变得十分重要。但是, 旺火习俗由于个别单位与个体的过度铺张和行为不当, 而有成为陋习之忧。一, 破坏了城市路面。二, 浪费了大量的煤炭资源。垒旺火用的是质量最好的精煤, 平均一堆旺火用煤量大约1吨。三, 空气污染。据环保部门工作人员介绍, 大年初一的空气质量是呼和浩特市全年最差的。四, 造成火灾隐患。在露天燃烧的旺火, 经风一吹火星四溅, 若遇到可燃物, 易酿成火灾。
现代思想的冲击与转变使人们知道很多垒旺火的弊端, 即使政府一再宣传移风易俗、建设节约型社会、甚至下令禁燃旺火, 但是根据对市民的采访得知, 市民认为这是传统, 是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 坚信这对新的一年是有好处的。
(二) 传统与现代的搏弈
现代社会不论各种思潮如何冲击与交汇, 每种思潮都离不开对传统与现代关系的处理。传统保留在现代人的言行与记忆中, 经过反复应用影响某一地区及社会成员, 它是存在于现在的过去的一部分, 是“活着的过去”。相对于现代开拓和成长, 传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是现代的资源。有传统的更新与现代的拓展现代性才能不断获得新的动力。
没有任何东西固守不变, 民俗亦是如此。据统计, 五塔寺后街与大东街是玉泉区两条传统气息浓厚的街道, 传统商业业态浓厚。五塔寺后街36家商家, 其中12家垒有旺火;大东街是一条古玩街, 28家商店有10家垒有旺火。数量的减少说明传统并不是那么无坚不摧。社会结构在变, 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在变, 民俗主体在变, 民俗主体的心态也在变, 所以民俗传统也不得不跟着社会而变化。因此, “传统的发明”、民俗的变异两者都是必然的社会现象。“传统的发明”对我们的启发就是文化传统一直是在变异之中, 就像民俗传承中必然发生民俗变异一样。
结语
传统民俗如何在呼和浩特这个新与旧、传统与当代的都市中获取平衡, 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作为一种传统力量的民俗, 它会作用于民众群体, 流行自己的民俗惯习。事实上对于像垒旺火这类传统民俗, 不能因为传承不当而成为陋习。
社会发展都市也在高速发展, 举行民俗的空间地点逐渐狭窄。在传承传统民俗时, 应有科学的态度, 使其符合现代文明发展的方向。钟敬文主编的《民俗学概论》认为, “民俗的教化、规范、维系等功能, 使民俗传统不断得到复制、更新和强化, 即使随着社会发展了, 在新的技术和知识面前, 一些民俗的形式发生了变化, 民俗的核心观念还会以新的表征呈现出来。”所以说形式改变了不一定就是内涵也改变了, 例如使用环保仿真型旺火新产品, 把煤炭用一种新型能源替代和乐而不为呢?这样传统民俗才能在现代时空更健康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罗树杰.何谓传统--读《传统的发明》[J].百色学院学报, 第24卷 (1) .
[2]郑杭生.论现代的成长和传统的被发明[J].天津社会科学, 2008年第3期.
[3]宣炳善.关于“传统的发明”与“伪民俗”[J].民间文化论坛, 2011.
[4]http://tieba.baidu.com/p/1065721348.
关于春节的传统习俗 篇3
这一天就是人们所说的小年,顾名思义就是这一天正式开始过年了,二十三这一天就是正儿八经的开始,人们在这一天会置办过年需要的糖果、花生、瓜子等吃食,等到家里来客人在闲时吃的。从这天开始小孩子们是最高兴的,因为糖管够。
2 腊月二十四,除尘。
这一天每家每户都会打扫屋子,“尘”字和“陈”字想通,意味着陈旧的意思,这一天全家总动员意把陈旧、晦气、霉运去掉准备迎接新的一年。
3 腊月二十五,磨豆腐。
这一天的习俗来源于传说,传说灶王爷上天之后会向玉皇大帝汇报人间疾苦,玉皇大帝会在二十五这一天下届查访,看看人间是不是如灶王爷所说的那样,人们在这一天就做豆腐吃豆腐以表示清苦,瞒过玉皇大帝的惩罚。
4 腊月二十六习俗,去割肉(炖大肉)。
这一天家家户户是准备过年伺候客人用的猪牛羊肉,这一天也是小编最爱的一天,因为不管走到哪一家都有肉吃,这一天肉要切大块儿,用大锅慢慢炖,在古代是没有冰箱的,炖熟的肉可以保存到正月十五左右,这一天可是家家飘香啊。
5 腊月二十七习俗,宰公鸡。
这一天是把家里的家禽杀了备用,因为过年的饭桌上不能只有地上跑的动物,还得有能飞的,寓意着来年能飞黄腾达,当然这一天也是赶大集的好日子,家家户户在这一天会备足年货,例如:鞭炮、春联、神马、香烛、烧纸、牛羊肉、赠送小孩子的各种玩具礼品、女孩子的各种头花饰物等等。
6 腊月二十八习俗,把面发。
腊月二十七准备肉食,二十八这一天就得准备主食了,因为从前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各家商店是不开门的所以年前必须准备充足饭食,发面、准备主食的原料都是大工夫。当然现在不一样了,超市大年初二就开门了,甚至过年都不会关门。
7 腊月二十九习俗,蒸馒头。
这一天是把昨天发的面蒸馒头,越多越好,这是为了给年后要来的客人准备主食,有的大户人家客人多,可能在二十八号这一天就开始蒸馒头了。
8 腊月三十晚上,熬一宿。
这一天是最重要的一天,从早到晚都在忙,早上起来准备包饺子的面,饺子馅,年夜饭需要的菜品。家里的男人准备着贴春联,放鞭炮,贴福字,写牌位,太阳下山之后还要去上坟(在有的地区会把已故的人请回家里过年),年三十晚上称之为守岁,家家户户老老少少都坐在电视机前看春晚,小孩子们放鞭炮,一直等到过了十二点,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9 大年初一,扭一扭。
大年初一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起的很早,早早吃完饭,天一亮就开始挨家挨户的去拜年,全国各地的百年习俗不一样,在小编的老家是挨家挨户去给老人拜年,跟在父辈的后面,进门跟着磕头。这个时候妇女是不让出门的,得等到老爷们们拜年拜的差不多了才轮到妇女们出动,妇女不像那人们一样,她们只去自己家里的老人那,别人家不去。
春节的风俗9点
1、扫尘
民间把农历腊月二十三到年三十这段时问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春节来临之际,家家户户都要打扫卫生,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到处充满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于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2、备年货
春节前,家家户户都要准备年货,年货包括鸡鸭鱼肉、茶酒油酱、南北炒货、糖饵果品等,同时还要准备一些过年时走亲访友时赠送的礼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准备过年时穿
3、贴对联
对联,又叫“春联”、“门对”、“春贴”,春节前要在大门上粘贴春联,屋里张贴寓意吉祥的年画,门前挂大红灯笼或贴福字及财神、门神像等
4、贴窗花
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的喜庆节日气氛,而且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5、贴“福”字
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大多数人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6、放鞭炮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
7、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8、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而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9、闹春节
一些地方的街市上还有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游花市,逛庙会等习俗,这期间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热闹非凡,盛况空前,直闹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真正结束了。
关于过年的传说
春节传统习俗调查问卷 篇4
作为中国最传统节日,春节意味着辞旧迎新,意味着阖家团圆,意味着忙碌与欢乐。记得春晚开场童谣唱到: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写福字,二十五扫尘土,二十六炖牛肉,二七二八把面发,二九对联贴门槛,除夕万家人团圆,欢天喜地过大年。如此简洁生动的囊括了春节的传统习俗。当然这只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要详细精确的了解春节的传统习俗,恐怕还得多花些功夫,以下是我对一些大家相对而言熟悉的习俗的罗列,并对此做一个简单的调查,旨在揭露当代人是如何欢庆我们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以下问题只需在您的答案前打勾即可。
1.您的家乡是
2.腊月二十三,A.祭灶B.吃灶糖其他习俗
3.腊月二十四,扫尘:A.有B.没有其他习俗
4.腊月二十五,A.做豆腐B.接玉皇C.赶乱岁D.照田蚕
E.千灯节其他习俗
5.腊月二十六,割年肉:A.有B.没有其他习俗
6.腊月二十七,洗浴:A.有B.没有其他习俗
7.腊月二十八,贴花花(年画、春联、窗花):A.有B.没有其他习俗
8.腊月二十九(小除夕),祭祖:A.有B.没有其他习俗
9.除夕,A.贴门神B.贴春联贴福字、贴窗花、贴年画、贴挂千C.守岁给压岁钱D.放爆竹E.吃年夜饭F.看春节联欢晚会其他习俗
10.正月初一,A.开门炮仗B.拜年 C.占岁贴画鸡 D.聚财(不扫地、不到垃圾、不外泼水)其他习俗
11.正月初二,祭财神:A.有B.没有其他习俗
12.正月初三(羊日),A.烧门神纸B.谷子生日禁食米饭其他习俗
13.正月初五,A.祭财神B.送穷C.开市其他习俗
14.正月初七(人日),A.吃七宝羹B.捞鱼生C.摊煎饼 D.出游、登高其他习俗
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来历习俗 篇5
春节和年的概念,经考证最初的含义是来自农业,古时候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中有记则说:年,谷熟也。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成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直到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古时候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直到中国近代的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使用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
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新中国成立,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俗称阳历年;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俗称阴历年。
春节源于我国原始社会的《腊祭》。据说腊尽时日,人们杀猪祭祀老天,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们用朱砂涂脸,鸟以装饰,唱唱跳跳。春节一名最早见于《后汉书杨振》:又冬无宿雪,春节未雨,百僚焦心。
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春节习俗传说
除夕夜:贴门神、贴春联、守岁、吃年夜饭。说起贴门神,我国各地过年都有贴门神的风俗。最早的门神是把桃木刻成人形,挂在门上,后来就画个门神人像张贴在门上。传说中神荼、郁垒兄弟二人专门管鬼,由他们守住门户,大小恶鬼不敢进屋里危害。唐代以后,又有人画猛将秦琼、尉迟敬德二人为门神的,还有画关羽、张飞为门神的。贴春联,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再后来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再后来就改写在纸上。因为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所以后来人写对联大都用红纸。
正月初一:拜年。初一这一天首先要早早的起来放鞭炮,这叫做开门大吉,先放爆竹。爆竹响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然后就是重头戏拜年。民间互访拜年的形式,大致可以分为四类:一是走亲戚。初一必须带着礼物到岳父家,进门先向列祖列宗跪拜,然后向长辈们依次跪拜。二是礼节性的拜访。主要是拜访同事和朋友。三是感谢性拜访。主要是对一年来欠人家情的,借年关买些礼物,以拜年的名义,表示感谢。四是串门式拜访。主要是对左邻右舍的街坊邻居,平时没有多少来往,但也比较合得来,借春节之际,到院里拱手抱拳说一声:恭喜发财、万事如意一类的吉祥话,以达到相互沟通,增进友谊之目的。
正月初二:祭财神。正月初二祭财神是北方的一个风俗,这天无论是商家,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各家把除夕夜接来的财神祭祀一番。关于财神爷是谁从古至今有几种说法,一说是赵公明。此人来源于《封神演义》,姜子牙封他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之神。实名赵明朗,字公明,道教中的玄武之神。俗称赵公元师。二说是比干。殷纣王的叔父,因忠耿正直,被挖心。因其无心,故会不偏不倚,后人封为财神。三说是范蠡。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手下的大臣,帮助越王打败吴国后,经商发了大财,改名陶朱公,后人奉为财神。四说是关羽。三国中的关羽,是一个能文能武的全才,他非常重义气,后人把义和利等同对待,故奉关羽为财神。特别是经商的供奉关羽者居多,他们认为他对他经商有保护作用。
正月初三:小年朝。即天庆节。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因传说有天书下降人间,宋真宗下诏,定正月初三为天庆节,官员等休假五日。后来称小年朝,不扫地、不乞火、不汲水,与岁朝相同。
正月初四:喜迎财神。正月初四子夜,备好祭牲、糕果、香烛等物品,并鸣锣击鼓焚香祭拜,虔诚恭迎财神爷。凡接财神须供羊头和鲤鱼,供羊头有吉祥之意,供鲤鱼图的是鱼与余有谐音,图个吉利。
正月初五:开市。正月初五俗称破五,民俗说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次日后皆可破。妇女也不再忌门,开始互相走访拜年、道贺,破五习俗主要是送穷,迎财神,开市贸易。
关于春节各地传统习俗有哪些 篇6
旧时,一到春节乞丐就多起来了。有一种乞丐,他们不是因为家中贫困而去行乞,而是为行孝道。据传,老年人活到九九八十一岁有一道鬼门关,只有吃了“百家饭”才可安然无恙度过这一关。于是家有老人的孝男孝女们在新春初一日走出家门去讨饭给自己的父母吃。还有一种乞丐俗称“叫化子”,他们乞讨的方式令人好笑。有的乞丐用红纸裹着菜头挂在竹杆上,每到一家门前就说菜头到,生意好,恳求施舍,这叫“送菜头”。
有的用纸和竹丝做成牛状,到家家门前说尽好话,吉利话,以求施舍,这叫“送春牛”;有的手持一根冬青或柏树的树枝,在树枝上挂些小铃后古钱,表示在新的一年里家人会象摇钱树一样,财源滚滚而来,这叫”摇钱树“;有的企丐身穿佛衫,头戴神像面具,化装成财神菩萨的模样到各家的宅院内狂奔乱跳,以示财神菩萨来了,这叫“跳财神”。崇明人在旧社会里虽生活贫困,但遇到这些企丐还是乐善施好,给一些干粮和其他食品。解放后这些行企方式早已绝迹了。
河南年俗
送神慌年忙祭灶
农历腊月二十三,是春节前的一个重要民间节日,人们称它为“祭灶节”。每到这个时候,人们按捺不住迎接新年的喜悦心情,停下手中各种活计,忙忙碌碌地例行年前的祭灶送神活动。
河南腊月二十三祭灶的习俗,伴有一则凄凉的民间传说。古代的时候,一对老夫妇仅有一子,两人视儿子如掌上明珠,十分疼爱。但因家中贫困,无以糊口,只得忍痛让儿子到煤矿去挖煤。
儿子久去不归,老人格外想念。这天,老太婆嘱老汉到煤矿看看。路上,老汉遇到一个光脚片的同路人,两人越走越熟,相处十分融洽。闲谈之中,老汉得知光脚片是受阎王指使,来矿上收回一百名矿工。老汉心急如焚,乞求光脚片留下自己的儿子。光脚片慷慨应允,嘱他不要告诉别人。
见了儿子,老汉佯装害病,儿子侍奉左右,一直无法下井。不久,煤矿出了事故,老汉赶忙把儿子领回家里。
转眼三年过去了,这年腊月二十二夜里,老汉想起当年的风险,忍不住对老伴说了。谁知此话被灶君听走了,二十三晚上,灶君上天后,对玉帝讲了这件事。玉帝恼羞成怒,立即惩罚了光脚片,并收走了老汉的儿子。
为此,每到腊月二十三这天,人们敬灶君吃灶糖,希望他到天宫后,不要再搬弄人间是非。久而久之,人们都在腊月二十三祭灶。
以年味十足为主题的作文 篇7
一大清早,我和妹妹迫不及待地拿出窗花,商量着怎么贴。
我、妹妹和舅妈三个人分工合作。妹妹负责把窗花自带的双面胶纸带撕下来,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她花了好长时间才完成。
我负责擦玻璃门。它也不容易哦!我先用一块软布仔仔细细地擦。遇到难擦的污渍,就必须要用湿毛巾擦,然后再用报纸擦去水渍。看着被我擦得一尘不染的玻璃门,我开心地笑了。
舅妈开始贴窗花了。她举着窗花不停地比划。我在后面不停地喊:“太高了”“太矮了”“左边一点”“右边一点”经过几次移动,窗花终于贴好了。
窗花漂亮极了。正中央是一个红红的大福字,一条威武的飞龙腾空而起,周围飘浮着朵朵祥云。我和妹妹赶紧把外婆拉过来看。“真不错,真不错!”外婆笑得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
传统节日春节都有哪些民间习俗 篇8
1、贴对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会贴上对联,庆祝新年的到来。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着《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2、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扫尘的意义在于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希望来年的生活过得更加的美好。
3、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4、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5、守岁
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 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客家人春节习俗
除夕
晚上,吃团圆饭,菜肴丰盛。桌上要多放几副碗筷,以示请祖先回来一起过年。饭前,要先给祖先筛酒,将酒洒地,然后开始吃饭。席间,老人小孩吃鸡腿,以示尊老敬幼。
守岁
吃罢团圆饭,灶具要洗得干干净净,以备正月初一早上或全天吃素。晚上要守岁,辞旧岁,迎新春,每个房间要整夜灯火通明,叫“点岁火”,有些地方牛栏、猪舍也要点上灯。家长要给小孩发压岁钱,有些地方还要给老人压岁钱。
接财神
年三十临晨要接财神,每年有具体财神来的时辰开大门。
正月初一按《通书》规定的吉利时辰开大门,顿时鞭炮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
拜年
正月初一早上吃素。饭后人们相互拜年以吉利话相颂。小孩们穿着新衣,欢乐嘻戏,有的争向年长者拜年:“公公叔叔家发财,糖子饼果拿给涯(我)。”
春节过年禁忌
年初一不能扫地倒垃圾,以防把“财气”扫走;这一天不能到河中挑水;不能动针线;不能打孩子等。尤其是入“年界”后至春节期间,不能说“死”、“病”等不祥的话语。
英语话春节――年味十足的传统习俗 篇9
味”十足
近年来,每到新春佳节到来之际,人们常常会对网络与年俗文化的关系展开讨论。在不少人看来,网络的存在,为人们向远方亲友拜年、送祝福提供了新的选择,红包发一发、礼品摇一摇,让过年更有趣。也有人则认为,网络占用了太多阖家团圆的宝贵时间,让春节在“低头”中变了味。
对年俗文化而言,网络的发展与应用究竟是好是坏?我们无需纠结,毕竟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自然会对事物产生截然不同的感触。但不可否认的是,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早已融入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逢年过节也不例外。既然网络的影响力“无处不在”,与其过度“防备”、谈网色变,倒不如好好思考谋划一番,引导网络来为年俗文化服务,给新年添一份“韵味”。
让网络推开一扇窗,迎接异域的美丽。过去,没有网络的新年,大家会齐聚一堂,吃着团圆饭、看着春晚,家的温暖是过年的主色调。而今天,互联网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让我们看到了更多更远的地方,辽阔的祖国大地上,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区域,尽管都洋溢着新年的喜悦,但表达的方式、欢庆的活动大不相同、各有特色。插上互联网的“翅膀”,我们可以看到更多的美好、体会到更多的乐趣、感受到更丰富的年俗文化,这何尝不是“年味”的回归? 让网络打开一扇门,分享新春的欢乐。在网络并不普及的年代,我们多的是走亲访友拜个年、挨家挨户送吉祥,虽然不能让祝福瞬间传遍大江南北,却也有慢的意境。但如今,信息传播的速度快了,我们给外界送上的不仅仅是祝福,还有一张张欢乐的笑脸、一桌桌精美的饭菜、一条条热闹的街道、一簇簇美丽的烟花„„而这所有的一切,正是来自我们身边每一位乐于分享的人们,细致勾勒出的格外美好的网络新年图景,让海内外共同迎接来自中华文明的年俗文化。
让网络架起一座桥,汇聚情感的共鸣。越是新年团圆日,越会让人不禁想到远方的亲人、朋友。互联网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沟通的纽带、联络的桥梁,再远的距离,也能转瞬之间让“见面”成为现实。尤其对老一辈人而言,不少久未谋面的兄弟姐妹、战友同学等,哪怕是天各一方、千里之外,只要鼠标一点、指尖一触,就能很便捷地带上子孙后辈们给远方的人们拜个年、道声喜,说说家乡的变化、生活的喜乐,这样的新年无疑是让人激动、难忘、意义非凡的。
常有人讲,互联网伴生的快节奏,让年味失去了“本味”。其实,我们更应当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新春佳节的变化,互联网带来的不仅是快,更有庞大的数据流、信息量,而这些
都可以转变为人们节日里最美好的需要。正如一句话说得好:“你若盛开,蝴蝶自来。”对于每个人而言,只要我们拥有一副发现美的眼睛,心中洋溢着十足的“年味儿”,学会用网络探知我们需要的年俗文化,就一样可以让过年的氛围不失色、不走样,一样能深刻感受到外界美好的一切。而我们要做的,正是不断地分享快乐、传递喜庆,为虚拟的网络空间汇聚实实在在的幸福感、获得感,这样的网络新年一定能够彰显出特殊的“韵味”,让人回味无穷。
春节习俗英语作文 篇10
The Spring Festival is the most important festival in China. It is on January 1st according to the Chinese lunar calendar(中国的农历). Its Chinas New Years Day. So usually a month before the festival people begin to buy food clothes and decorations(装饰) for houses.
About a week before the festival housewives are busy preparing the new year dinner. And they will do a lot of washing and cleaning in the houses. People who are far away on business are hurrying to return home for the new years family reunion(团聚).
On New Year Eve each family will gather tighter eating talking and watching TV for almost the whole night. And there will be some interesting programmers on TV. The children are the happiest of all because they can get presents from parents or grandparents.
On Lunar New Years Day after getting up people will eat dumplings. When they meet their neighbors or friends theyll say: Happy New Year!
I am ready to spend with together my family on the Spring Festival I am going to see my grandparents and friends . I m going to Disneyland in HONGKONG with my parents I will revise lessons do exercise every day help the old and children .Welcome to China.
英语作文春节话左右 篇11
The Spring Festival is the biggest and biggest festival of the year. As soon as the Spring Festival, the streets are crowded with people, with smiles on their faces and happy holidays.
The Spring Festival couplets are to be posted in the New Year. My mother gave me a special order, so let me find a few pairs of spring couplets and stick them on my door. So I found two pairs of spring couplets, and I read aloud, “the golden dog is prosperous!” Mother hurriedly say the next couplet: “jade yan welcome chun fu full hall.” “Ha ha, mama really good”! And one of them said, “five blessings of peace.” Mom says the Spring Festival couplets are auspicious words, people pray for a happy and happy life in the New Year.
Our family had dinner and watched the “Spring Festival gala” in front of the TV on time. We looked at it with relish. The show was colorful: crosstalk and the sketch made us laugh. Singing and dancing let us sing and dance; The magic and acrobatics made us admire. The party came to a climax, “dangdang dang...” The clock struck twelve, and the New Year came. I made a secret wish, hoping that my academic achievement would be further up in the New Ye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