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第二课时教案(通用12篇)
《雨后》第二课时教案 篇1
《雨后》第二时教案
作者:林慧菊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78
作者:林慧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文,感受诗歌的节奏韵律。
2、进一步复习掌握后第三项的生词,随文理解词义,当堂默写。
3、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童年生活的幸福快乐。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文。
【教学难点】
理解小哥哥“嘴里说糟糕糟糕,而他通红欢喜的脸上却发射出兴奋和骄傲”的心理。
【教学准备】
小哥哥、小妹妹的贴图各一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昨天我们初步学了《雨后》,不知道后生词同学们还记不记得?
2、出示生词卡片。
请一生指名读,如读对全班跟读,如读错则同学纠错。
读得真不错,这节我们继续学习《雨后》。
3、板书:《雨后》
二、细读文:
(一)、指名读全文其他学生倾听、正音。
总结:瞧!冰心奶奶向我们描述了一幅哥哥关心妹妹、妹妹依赖哥哥的雨后嬉戏的场景,多有趣!我们来看看第一小节怎么描述的呢?
(二)、学习文第1小节。
、指名读一二行:
嫩绿的树梢闪着金光,广场上成了一片海洋。
(1)听了以后,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理解“金光”是指树梢上还残留的水珠在阳光照射下的光。
理解“海洋”为大片的积水。
(2)生自读这两行,想象情景,感情朗读。
师指导“一片——海洋!”范读、个别读。
2、过渡:此时的场景谁能用一句成语来描述?(雨过天晴)
人的心情怎样?(高兴、快乐、开心)
3、谁来用这样的心情读读三四行?指名读:
水里一群赤脚的孩子,快乐的好象神仙一样。
(1)
理解“赤脚”指光着脚丫。
理解“神仙”指开心自在、无忧无虑的人。
(2)比比谁读的最快乐,让别人也感受的到?
指名读、范读、齐读,读出快乐。
(3)板书:快乐
理解得真好!我们一起读读这一小节吧!
(三)、学习文2~4小节:、在这群赤脚的孩子中,有一对兄妹,他们呀可有意思啦!咱们先来看看小哥哥是怎么玩水的,好吗?
(1)相机出示小哥哥的贴图,贴在黑板上。
(2)找快乐:
自读2、3小节,想想你从哪里读出了小哥哥的快乐?
生自由读,可圈圈画画,师巡视。
(3)反馈:“我的发现”
A、小哥哥使劲地踩着水,把水花溅起多高。
指导读出“使劲”、“溅”。板书:踩
B、他喊:“妹,小心,滑!”说着自己就滑了一跤!
指导朗读小哥哥的话:
指名读,指导声音要喊出来。齐读。(生拖长音大声喊小哥哥的话)
“妹——,小心——,滑——!”
听老师读的和你们有什么不同?
“妹——,小心——,滑!”做了个差点滑倒的动作。
比较体会“滑”的读法,为什么这样读?引出下句意思。
板书:喊、滑。
一起学着老师的样子读读看!齐读。、而他通红欢喜的脸上,却发射出兴奋和骄傲!
联系上文,体会小哥哥兴奋什么,骄傲什么?(因为前面说他摔跤了)
指名读第三节:
他拍拍水淋淋的泥裤子,嘴里说“糟糕——,糟糕——!”
而他通红欢喜的脸上,却发射出兴奋和骄傲!
读到这里,你产生什么疑问了吗?
(为什么明明摔跤了,脸上却发射出兴奋和骄傲?)
体会小哥哥的心情,虽嘴上说糟糕,心里却因为觉得摔跤好玩而快乐。
自读第三小节,练习体会、读出快乐。
(4)整和、感受快乐。
如果你就是那位小哥哥,你读的一定更好!请你带着小哥哥的感受来读读2、3小节,练读。
2、小哥哥玩的这么高兴,其实小妹妹玩的同样快乐!
相机贴小妹妹贴图。自由读第4小节。
(1)小妹妹是怎么玩水的?
请一女生回答。你能演一演吗?
一男生在前踩,女生在后表演踮脚尖、小碎步跑。
(2)
观看后的同学回答小妹妹怎么玩的。
相机板书:跟、咬、提。
指导:“轻轻地小心地跑”读起来声音要轻。练读、齐读。
(3)小妹妹这么小心翼翼地跑,其实心里怎么想的?(希望自己也摔这么痛快的一跤)
你对最后一句话有什么疑问吗?
指名回答或讨论。
(4)那该怎么读呢?自己练练。
让我们听听咱们班的小妹妹读,怎么样?全体女生读第四小节。
男生也来试试吧!“果然,还是女孩子更能体会小妹妹的心!”、同学们可真会读书!喜欢这篇文吗?让我们从头开始快乐的自由读读吧!
四、试背全文:、同学们读的不错!想不想把它记下来?自己练习一下,同位试背。
3、请同学们来看着板书,背一背,玩一玩吧!可以加上动作,想背的同学起立!试背。
五、默写生词:、真了不起!这么多同学都会背了!现在我们休息一下,看看后第三项的生词,比比谁先会默!
2、自由复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
书空、抄写、自默、同位互默……
3、听写生词。
4、同位互改,评价。
【感谢您浏览!您可以搜索题关键字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
《散步》第二课时教案 篇2
本文是莫怀戚先生的一篇言辞真切的散文,它虽选取生活中的感人的平凡故事,但意蕴十分丰富。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优美的词语,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揣摩词句的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3)感知家人之间深沉的爱,培养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
(1)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2)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的美。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具有象征意义的文章最后一句话。
【教法学法】
教法:用自主探究的方法探究主旨、品味语言。学法:先整体感知课文,再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最后领悟课文深长意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檢查预习,认识亲情
(1)整体感知文本,谈最深感受。(2)以小男孩的身份简练讲述散步过程。
(三)走进文本,感受亲情
1.散步是多么平凡的生活小事,而作者却抓住了瞬间的美丽,感受了特有的温馨和美好。看看谁有发现美的眼睛?
(1)从文章中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精彩、最感人的地方,读一读。(2)采用句式:“我喜欢的是___________,因为它美在(写出了)________。”谈谈你喜欢这句话的理由。
2.走近四人
(1)阅读赏析文中一对年轻的母子。小孩子:天真、可爱、聪明、伶俐。妻子:一言不发,尊重丈夫,贤妻良母,疼爱孩子!(2)阅读欣赏文中一对年长的母子。
赏析母亲:
a.组织现场表演,邀请母亲散步。母亲信服儿子的善举,体谅儿子的孝心,对儿子言听计从,多么慈祥。
b.赏析品悟对孙子的疼爱。
c.品读小路的景色,感悟母亲看得远,预料到路障,体会母子深情。
小结:母亲——善解人意、疼爱孙子。
阅读赏析:
他很孝敬母亲。哪里看得出来?(1)体会母亲过冬的艰难。(2)体会生命如此美好!(3)体悟作者对母亲最大的孝顺。
(四)品析体会,感悟中心
(1)让学生谈谈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2)总结:“尊老爱幼,就是中华传统美德。”本文结尾的这句话就是全文的点睛之笔,它让我们感受到了“我和妻子”对老人和孩子那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我们感受到尊老爱幼的世界才是完美的世界。
(五)拓展迁移,实践创新
我们随莫怀戚一家散步,真是让我们感受到幸福的家庭生活中,小小的细节都渗透着浓浓的亲情,真切感人的关爱。
(六)抒发情感,课堂总结
亲情不单靠今天课堂上片刻时间来体会,它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光阴来感悟。亲情不单是父母无条件的付出,它更应该是儿女们无言的回报。让我们的家永远洋溢着浓浓的亲情,让我们的家永远充满爱意。
(作者单位 河南省濮阳市油田第五中学)
《观潮》教案——第二课时 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
积累文言词语,提升文言文阅读素养。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有关“潮来时”的描写。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
课件、观潮的图片及资料。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2课时
一、导课
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观潮》。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的创造。
二、新授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播放学乐师生典型的导学成果。潮来前 笼罩薄雾 风平浪静(板书)观潮
潮来时 闷雷滚动 一条白线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潮去时 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在这个环节,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朗读来体会钱塘江来前的平静、美丽,来时的汹涌、雄伟,去时的余威未减。同时,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等词义,体会作者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
2.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板书:笼罩白雾 风平浪静)指导朗读。3.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从哪感受到的?默读读课文,进行画批。4.小组合作学习。
(1)交流感受,品读佳句。
(2)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3)分工进行有语气地朗读。
5.反馈交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抓住以下要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谈自己对词
句独特的感悟。注意品读结合:
(1)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板书:远近)
(2)远: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潮虽远,但气势已现。(板书:声如闷雷远处白线)读读描写潮的句子。(3)近: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看图片)“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看图片)(板书:白浪翻滚山崩地裂)(看录像片断)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读出潮的气势: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后安排齐读。(读整段时注意读出潮水形声的变化,气势由小到大。)(4)指导学生背诵:背自己喜欢的句子。
6.课文中还从哪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读第五自然段体会。抓住要点,师适时点拨:
“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指导学生朗读。
7.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天下奇观”了吗?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三、练习
读一读下面的段落,按要求完成练习。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 找出这段话中意思相近的三个词语写下来。(犹如)(如同)(好像)2.这段话是按(B)顺序来写的。A.从近到远的 B.从远到近的
3.这段话从(形态)和(声音)两方面来描写大潮到来时的景象,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4.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C、D)的修辞手法。(多项选择)A.拟人 B排比 C.比喻 D.夸张
四、总结
1.我们学完了课文,对钱塘潮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壮丽景象所吸引。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
2.(放录像)编导游词,然后向同学们介绍。(可以加上自己收集的材料内容)3.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小结。
五、作业
1.按一定顺序,写一个描写景物(或景观)的片断。2.收集有关钱江潮的资料
六、板书
观 潮
远
潮来前 雄伟壮观、(钱塘江潮)潮来时
近
《荷花》第二课时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深入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欣赏荷花的美丽,展开合理的想象。
教学重点: 了解荷叶、荷花的样子,欣赏荷花的美丽。
教学难点: 理解“画家”指谁; 想象“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的景象。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观看荷花录像引入
1、导言:荷花被称为“花中仙子”,它美丽高洁,受到古今文人墨客的喜爱,留下了大量永荷的诗文。指名读句子。出示诗文: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宋 周敦颐《爱莲说》)(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3)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唐 王昌龄《采莲曲》)(4)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 杨万里《小池》)
荷花之所以得到人们的喜爱,是因为她“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叶圣陶爷爷写的《荷花》。
2、板书课题,齐读题目。
二、新授
1、(1)、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二自然段,用“__”标出课文描写荷叶的句子,用“﹏”标出课文描写荷花的句子。然后把你划的句子读给同桌听听。
(2)、我们先来看描写荷叶的句子。出示句子。
从这句话中,你读出荷叶的什么特点?(多,绿,又大又圆)从哪里看出?(挨挨挤挤,碧绿,大圆盘)分析。
有 没有发现这是一句什么句?比喻,把荷叶比作大圆盘。指名读――齐读
2、作者用了一个比喻句让我们感受到了荷叶的美丽,其实,荷花更美。那么谁来读读描写荷花的句子?
(1)老师觉得这句话写的特别美: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讨论交流
(2)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评:你觉得哪个字最能体现出荷花的美?“冒”
我也觉得这个字用的特别美,同学们,想一想,怎样的长才叫冒?(使劲地长,快速地长)假如让你来写这篇文章,你觉得“冒”字可以换成哪些字?把换的字带到原句中读一读。
(探,钻,顶„„)你们觉得和冒相比,哪个字最恰当?为什么(“冒”字更能体现荷花的长的有力,生机勃勃。)
你想来学着荷花冒一冒吗?谁来读?(指名读)
评价:一朵小荷花冒出来了,你冒的真有力;你冒的真迅速呀。我看到一朵充满生机的小荷花冒出来了。
还有谁想冒?假如你们就是一朵朵荷花,头上是密密麻麻的荷叶,让我们一起冒吧。
过渡:你还觉得哪句话很美?(3)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才)
我看到了一朵欲放还羞的小荷花,真美。如果能配上动作一定更美,把你的手当作荷花的花瓣再来试试。多美的小荷花呀。谁还想来读?
多么招人喜爱的荷花呀。
过渡:你觉得哪句话最能体现荷花的美?
(4)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全都,露出)这是朵热情的小荷花,在阳光下尽情绽放。还有谁想来读的?读出他的热情。还有能体现荷花美的句子吗?
(5)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饱胀)
这是一种什么样子,谁来描绘一下“饱胀”?。(饱满得要胀破开来)。你能用动作演示一下吗?
你的感觉是最美的,还有谁想来读? 我感受到了你对荷花的喜爱。
4、小结:荷叶美,荷花更美,无论是含苞欲放的,无论是半开着的,无论是全展开的,所有的白荷花都是那么的生机勃勃,让我们一起有滋有味、满怀激情地赞美这美丽迷人的荷花吧!(齐读第二自然段。)书中的文字是如此优美,接下来就让拌着音乐我们欣赏一下这美丽的荷花吧。(欣赏)
三、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1、过渡: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着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引读)你能说说荷花有哪几种姿势吗?你想用什么词汇来形容赞美荷花? 学生说成语、古诗。。。
过渡:荷花的形象是那么美丽动人,荷花的清香是那么幽淡迷人,荷花的魅力是那么令人难忘!难怪作者面对满池的荷花,发出这样的感叹:引读:如果把眼前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画家是谁吗?(指名回答)正是神奇的大自然为我们造就了美丽的画卷。多么了不起的大自然啊!不由得你不去热爱她!让我们热爱大自然的同学一起来,夸夸这位了不起的画家!(齐读第三段)
四、组织想象
(课件展示荷花动画,师范读)
1、美吗?喜欢吗?想读吗?那就美美地多读几遍吧。(自由读)
2、读着读着,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呢?(指名说)
请注意,这里有一个“……”什么意思? 除了蜻蜓、小鱼,还有谁来了?他们又会说什么?
你能用这样的句式说说话吗?“——————,告诉我——————” 大家都想表达心中的感受,那就让我们通过朗读去表现吧,引读:我忽然觉得„„播放音乐,五、结束语
3、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照片,赞美荷花或大自然。
让我们再一次有滋有味、全神贯注地来看看这美丽动人的荷花吧!边看边想,大自然不用笔、不用纸,就给我们描绘出美丽的画卷,你打算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荷花或大自然!指名赞美。
例如:(荷花,你出淤泥而不染,我赞美你!)(荷花,你濯清莲而不妖,我赞美你!)(荷花,你亭亭玉立,不蔓不枝,我赞美你!)(荷花,你冰清玉洁,芳香四溢,我赞美你!)(荷花,你婀娜多姿,美丽无比,我赞美你!)(荷花,你不愧为花之君子,我赞美你!)
(荷花,你姿态各异,带给人美好的享受,我赞美你!)(荷花,你袅袅婷婷,像纯洁的少女,我赞美你!)
2、同学们,荷花是美丽的,洁白,清纯,努力向上。同学们,让我们热爱自然,热爱荷花、热爱生活吧,最后伴随音乐一起来赞一赞美丽的荷花吧。(齐读全文)
3、如此优美的文字,想把他变成自己的吗?那就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试着背一背吧。
八、作业设计
《泉城》(第二课时)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①、了解泉城特有的自然景观,体会泉城的泉水多、泉水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品德。
②、理解第1自然段的句式特点,会用“有的„„有的„„”练写一段话。
③、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体会作者对济南壮丽景观发自内心的赞美 教学难点:感受泉水的不同特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描绘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人们为什么称济南为“泉城”呢?
2、出示句子:济南的泉水天下闻名,所以人们称济南为“泉城”。谁能加上“因为”连起来说一说。
二、精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我们所了解的泉城如此美丽,作者笔下的泉城又是怎样的呢?现在我们就跟随作者一起到泉城去游一游。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作者从哪几方面写泉水的,这些泉有什么特点?
2、试着说一下,你从文中体会到了什么?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出示句子:
(1)这些泉有的白浪翻滚,好像银花盛开;
由于白浪上下滚动、翻腾,所以看起来像银花盛开一样。说明泉水非常美丽。
(2)有的声音洪大,听起来如虎啸狮吼;
谁来为我们模拟一下虎啸狮吼呢?模拟得逼真吗?让我们为他逼真的拟声鼓掌!
(3)有的声音低细,听起来如秋雨潇潇;
秋雨绵绵,秋风萧瑟,写的都是秋的凄凉,秋天容易让人感觉悲楚,情绪低沉。秋天的雨尤其如此。谁知道秋天的雨声有什么特点呢?(4)有的晶莹剔透,好像明珠散落;
泉水就像珍珠一样晶莹透亮,闪着光亮。我仿佛听到了珍珠落地的清脆的声音。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太神奇了!
3、读一读这些句子,思考:这些句子有什么相似之处?
4、学生交流讨论:(都有“有的”;前两个句子写泉水的形态,后两个句子写泉水的声音;先写看到的听到的,再写想像到的。)
5、回忆一下,平时的课外活动时间或者是体育课上,你们都做些什么活动呢?学生练习用上“有的”说一句话,如果能在后面加上自己想象到的,那就更好了。
6、通过对这一段的学习,现在你对济南的泉水有什么印象?
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注意读书的时候仔细体会一下泉水的美丽,神奇,把体会融于课文的朗读之中。
三、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过渡:济南的泉水不仅多,而且也很美。在济南的七十二泉中,最著名的要数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和趵突泉了。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个泉呢?
(一)、选学生最喜欢的先学(趵突泉)。
1、看视频资料:趵突泉。说说自已看了后的感受。
2、自读课文,思考: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分别写了什么?学生自读,同桌交流。
3、指名学生全班交流。(先介绍趵突泉的位置,再介绍趵突泉的特点。)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5、练习以导游的身份介绍趵突泉。
我们已经兴致勃勃地游玩了趵突泉,回顾刚才我们游趵突泉时,我们先朗读课文,找出描写泉水特点的句子,再谈体会。(二)、学习其他的三个泉
1、我们现在到了哪儿了?(珍珠泉)珍珠泉的泉水是什么样的呢?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看来珍珠泉的泉水非常得清,清到什么程度呢?
哦,泉水就像珍珠一样。为什么泉水就像珍珠一样呢?珍珠有什么特点?
泉水是从哪儿流出来的,是怎样流出来的?课文中有一个字表现泉水的流动特点,是哪一个字呢?“涌”字说明什么呢?
正是因为泉水有生命力,才体现出泉水的神奇。
珠串的变化有什么特点呢?哦,珠串一会儿聚在一起,仿佛形成一颗大的珍珠,有时又分散开,仿佛珍珠散落了满地;有时又断断续续地,有时上升得快,有时升得慢。说明珠串的变化非常快,谁能用一个词语表现出珠串得变化特点?
写到这儿,作者仍决觉意犹未尽,“仿佛有一只神奇的手把他们拎到了水面上来。”这里面有一个字用得非常形象,谁能告诉我是哪一个字?谁能为我们演示一下“拎”?拎高一点,速度快一些,再来一遍。现在明白什么是“拎”了吗?那么谁能告诉我“拎”么意味呢?,现在我们已经游览完珍珠泉,我们现在站在珍珠泉岸边,你想对珍珠泉说些什么呢?
指读课文。
2、现在我们来到了五龙潭,谁来为我们导游一下五龙潭呢?其余同学对照课本插图,你发现了什么?
五龙潭在什么位置?
五龙潭是怎样形成的?
同学们注意了,这儿有一个词表现了泉水的流动特点
为什么同样是写泉水的流动,珍珠泉用的是“涌”而五龙潭却使用“汇注”呢?
谁能为我们朗读一下第三自然段,把五龙潭的特点读出来呢?
3、接下来我们又来到了黑虎泉,请黑虎泉的小导游为我们介绍一下。其余同学看图体会你读懂了什么。
黑虎泉在哪儿?泉口是怎么形成的?泉水是怎样流动的呢?
喷吐说明什么?
泉水不仅急,水量大,他还有什么特点呢?
4、我们已经兴致勃勃地游完了济南的四大名泉,要给这次旅行做一个总结的话,你想说些什么呢?
同学们说得太好了!你们和本文的作者一样,都说出了对济南壮丽景观赞美和热爱。
四、布置作业:
1、同学们通过找料或者上网的方式查阅关于泉城的一些信息,回去办一份手抄报,看看谁的内容新颖。
2、练习用“有的„„有的„„”写一段话,最好能加上自己的想像。
3、回家后,给爸爸、妈妈当导游介绍趵突泉。
五、板书设计:
珍珠泉
五龙潭
8、泉城
黑虎泉
天下闻名
《最佳路径》(第二课时教学) 篇6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
教学方法
1.没有直接采用课后练习中的两个问题,以“倒推式”引导学生阅读,而是采取了“顺叙”的方式。一是考虑到“文路”,故事本身是按起因、经过、结果来写的。二是格罗培斯的设计过程是思考问题——受到启发——解决问题。三是从学生的思维过程考虑,如果没有先感受到“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那种自由、随意,就不可能真正理解格罗培斯的设计为什么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
2.关于读的训练。小学阅读课应重视读的训练,读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本课教学基于以下两点侧重于默读、思考性的读:一是第一课时已发现学生普遍读得正确、流利。二是这篇课文不大适宜进行朗读训练。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最佳路径的由来,明白它与法国南部农民卖葡萄之间的联系,体悟格罗培斯严谨认真、善于思考、敏于发现的品质。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体会重点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重点
懂得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的原因,明白它与法国南部农民卖葡萄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体悟格罗培斯严谨认真、善于思考、敏于发现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词语:
微不足道大伤脑筋
焦躁吆喝
无人看管深受启发
给人自由任其选择
有宽有窄幽雅自然
1.指名读词语。
2.选用词语简要说说故事内容,能全部用上最棒。
【既复习了重点生字词语,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又训练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学习1~2节
1.理解“微不足道”:“微不足道”是什么意思?在文中指什么?前面加了一个“最”字,说明
什么?
2.默读1-2节,从哪些地方能看出格罗培斯“大伤脑筋”?有些地方不能一眼就看出来,需要用心去读,细细体会。
3.最微不足道的路径设计却让从事建筑研究40多年、攻克过无数个建筑方面难题的世界建筑大师“大伤脑筋”,说说你的体会。
【抓住词语“微不足道”和“大伤脑筋”引导学生触摸文本,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来感受格罗培斯的“大伤脑筋”。同时懂得这样写的好处:对比突出格罗培斯的严谨认真、精益求精。在此过程中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一只眼睛看到文字表面,一只眼睛看到文字的背后。】
三、学习3~4节
1.带着日复一日的苦苦思索,格罗培斯前往地中海海滨清理思绪。在法国南部著名的葡萄产区,他发现了两种大不相同的现象。默读3~4节,找到描写这两种现象的语句,你能发现有哪些不同吗?
2.假如是你,你愿意买谁的葡萄?说出理由。
格罗培斯对这两种现象不仅作了比较,还进一步思考,他发现了老太太的葡萄总是最先卖完的秘诀是“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理解“人”、“其”指谁。
3.出示说话练习:这时,格罗培斯豁然开朗,灵感突发:“路径设计的方案有了……”
【抓住两种不同的现象,比较、体验,感受老太太的葡萄总是最先卖完的原因是“给人自由,任其选择”,体会格罗培斯从中受到的启发。在此过程中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比较读,抓关键词体会。说话练习的设计让学生还原“设计方案”口头表述,是一个综合性的思维训练:一要理解,二要转化,三要表述。既使学生具体理解了“深受启发”,同时又引导学生注意了上下文之间的关联。】
四、学习5~6两节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方案变成现实的情景。听范读,想象迪斯尼乐园路径的样子。
五、学习第7节
1.1971年,在伦敦国际园林建筑艺术研讨会上,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假如你是其中的一位评委,请说出投它一票的理由。
2.出示:“那并不是我的设计,而是游客的智慧。”你认为呢?
3.小结:智慧的火花不是凭空闪现的,它需要你永不满足、敏于发现、善于思索和借鉴。
【引入链接资料,以格罗培斯说的一句话引发学生思考,从而明白最佳路径与法国南部农民卖葡萄之间的联系。学生也从中明白了一些道理:一双会发现的眼睛,一个会思考的头脑,善于向别人学习等等。】
六、学习写法
本文是写最佳路径,还是想让我们认识格罗培斯这个人?他在全世界留下了70多处著名的建筑设计,作者为
什么选择最微不足道的路径设计来写?
《穷人》教案(第二课时) 篇7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2、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展现穷人 “穷”境
1、《穷人》这篇课文中所写的穷人主要是指谁?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本文主要写的是渔夫的妻子桑娜和她的丈夫不顾自家的困苦,收养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1—7自然段,用“——”画出能体现穷人“穷”的语句,好好读一读,说一说自己的体会,并批注出来。(吃,住,穿,为生活奔忙,环境)
3.教师小结、导人:桑娜一家的生活是这么穷,而且自己已经有了五个孩子,为什么还要主动收养西蒙的孩子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描述,走进桑娜和渔夫的内心地界,去感受他们那高尚而美好的心灵。
二、走进心理,体会品质
1.进入桑娜的心理,体会她的善良。
(1)下面请同学们默读8-11自然段,找出描写桑娜抱回西蒙的孩子后心理活动的语句。
★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儿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不,没有人!上帝,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
(1)读第一个句子。
(2)讨论:“这样做”是指怎样做?为什么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这样做”指的是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家里。看到西蒙死了,桑娜有没有迟疑是否要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家的?没有
师:她有没有想,家里多了两张嘴,吃饭更困难?(没有)她有没有想,把人家的孩子抱回家,自己的孩子会更苦?(也没有)她有没有想家里七口人如今变成九口人,丈夫会更苦?(也没有)有没有想多了两个孩子她自己会更劳累,(更没有)是啊,她什么也没有想。毫不犹豫地把孩子抱回了家。师: 她自己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是什么力量驱使她这样做? 生:这是桑娜本能的行为,是她善良天性的自然流露。多么善良的桑娜啊,让我们再来读这句话
⑶教师小结、过渡:虽然桑娜本能地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家中。但她心里却十分清楚自己一家的生活处境。想到出海打鱼仍未归来的丈夫,桑娜的心情是怎样?忐忑不安 1〉指名读第二个句子 学生反复读说说自己的体会 生:我觉得桑娜心理很害怕。师:从哪句读出她很害怕?
生:他会说什么呢?“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
生:我读出了桑娜的担心。“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 生:我读出了桑娜的坚强、有同情心,“……他会揍我的!那边话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桑娜抱回了两个孩子,丈夫打她,她都不怕 生:我读出了桑娜的担心、后悔。“不,没有人!上帝,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
师:这时的桑娜心神不宁、思维很乱,她带着害怕、担心、同情、坚强,这就是忐忑不安。
师:谁能用读表现出桑娜的这份忐忑不安? 生:感情朗读。
师:不错,读出了她的担心、害怕,再慢一点就好了。再读。生:读出了桑娜的心理活动。
师:谁再来读读。生:感情朗读。
师:同学们,能给他一点建议吗?
生:声音太响,应轻一点。因为这是桑娜心里想的。师:有没有读得比他更好的?
生:感情朗读。
师:不错,读出了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
师:请同学们齐读,注意读出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师:同学们,这两段文字多次出现了同一个标点符号 生:省略号
师:对,省略号在这里表示什么?
生:桑娜复杂、矛盾的心理。师:朗读时怎么处理? 生:用停顿表现出来 师:请一位同学读读 生:自己朗读。
师:想起为了生计还在风浪中拼搏的丈夫,桑娜的内心矛盾重重,再读(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师:矛盾、忧虑、担心、害怕,复杂的情感充斥着她的桑娜内心,生:再读(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师:此时此刻桑娜想了许多,思绪万千,害怕、紧张、矛盾,最后她怎么想的?(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 ,揍我一顿也好!)
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所含的坚定的思想。桑娜对两个孩子的关心和对邻居西蒙的同情。
她的心情为何如此忐忑不安?(再读描写贫穷的句子)
生活的贫穷是桑娜忐忑不安的重要原因。(边说边板书)桑娜现在的生活就很穷,收养了两个孩子后生活会更穷。
教师小结:从桑娜矛盾的内心中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她收养两个孩子的愿望的强烈,决心的坚定。
师:虽然桑娜的愿望是美好的,但现实是残酷的,生活的贫穷让桑娜矛盾重重,忐忑不安。此时的桑娜多难啊!让我们带着心与桑娜感同身受吧!?(桑娜是一个极其善良的穷人,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
⑷教师小结、过渡:为了挽救西蒙的两个孩子,做好挨揍准备的桑娜又开始犯愁着该怎么对丈夫说这件事情。
“不,没有人!上帝,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师:忐忑不安地等着丈夫回来的桑娜终于等来了丈夫,听说邻居去世了,孩子无人看管时,丈夫怎么说的呢?
3.品读对话,进入桑娜与渔夫的心理,体会渔夫的善良。1指名发言,出示句子。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①指名朗读句子。
②议议:渔夫的脸为什么变得严肃?他忧虑些什么?
(西蒙死了,留下两个年幼的孩子确实是个严重的问题,但无论如何孩子是不能和死人呆在一起的,总要有人抚养。可是自己现在的生活已十分艰难,如果再添上两个孩子,往后的日子就更难过了。)
③说说:渔夫经过一番简短的考虑,最后作出了一个什么决定?(把孩子抱来,一家人熬下去。)
④理解句子:“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a.换词法理解“熬”字。(挺、度、顶、坚持、克服„„)b.讨论:从“我们总能熬过去的”这句话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这个“熬”字,说明渔夫准备过更艰苦的生活。从“总能熬过去”可以看出,渔夫已经下了决心,不管有多么大的困难,也要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抚养成人。这说明渔夫和桑娜一样,很善良。乐于帮助别人
C.同学们,这是怎样一对夫妇呀,你们能用一个词语来评价他们吗?
三、内化升华:与文中人物真情交流,升华情感。
在温暖、舒适而又简陋的小屋里,渔夫和妻子桑娜欣慰而忧虑的深情看着躺在床上沉睡的七个孩子——看到这里,你想说些什么?读了本课之后的感是什么? 生:桑娜,你真是一位伟大的母亲,自己已经有五个孩子了,还抱回了西蒙的孩子。您是世界上最可亲、可敬的人!
生:渔夫,你宁可自己受苦,也要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你有一颗金子般的心,相信,你的付出会有回报的,上帝一定会保佑你们一家人的。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祝福他们一家,愿好人一生平安 读了本课之后的感触是什么?
感悟桑娜和渔夫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品质
四、作业设计
渔夫和桑娜收养了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以后的日子是将是何等的难熬,相信此时此刻同学们的心中都充满了无限的忧虑,请大家打开想象的翅膀,续写“桑娜拉开了帐子”以后。
五、板书设计
穷人
桑娜
争吵 教案 第二课时 篇8
峡滩小学:王明珍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和克莱蒂争吵的经过,体会人物心理、神态和动作的描写。
2.体会同学之间相互宽容、团结友爱的重要意义,懂得人与人之间要团结友爱,相互宽容。教学重点:
了解“我”和克莱蒂争吵后有什么表现,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理解同学之间相互宽容、团结友爱的重要意义。教学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体会争吵后“我”和克莱蒂的感情变化及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词语复习(课件出示)
二、回顾课文内容,简单概括:
课文主要讲了: 因为克莱蒂不小心弄脏了“我”的笔记本,我们产生了争吵,最后和好的故事。
三、课文赏析
(一)自由读或默读,边读边想:
“我”和克莱蒂“争吵”,究竟为什么?
(“我”和克莱谛吵架表面原因是克莱谛碰了“我”,使“我”把墨水滴到了笔记本上,但真正的原因是克莱谛得了奖而“我”没有,“我”嫉妒他。)
(二)学习第二大部分---“反思”,边读边议,再解答:
1.“我”既然想到了克莱蒂是个“好人”,又很可爱,也“知错认错”,心里也暗暗说“去向他认错吧”,可是“请原谅我”这几个字怎么也说不出来,为什么?(没有勇气,觉得太丢脸)
2.克莱蒂再次提出“我在外边等着你!”,“我”也回答说“我也等着你!”两个人所说的意思一样吗?
(意思不一样:克莱蒂说“在外边等你”,是想向“我”解释,以求化解矛盾。“我”说的“在外边等你”误解了对方的意思,以为对方要报复自己,要打“我”。)
(三)、学习第三大部分---“和好”
1.先自由读或默读第三部分,边读边想,再议论:“终于挨到了放学”,“挨”是什么意思?
(“挨”是困难地度过某一段时间。说明“我”心里总想着吵架的事,一心想着下课后怎样应付克莱蒂。觉得时间过得太慢了,)
2.克莱蒂是怎样表现的呢?当“我”听见克莱蒂从后面跟上来的时候,先是“手里拿着尺子站住等他”。他走近了我,“我举起尺子”。举起尺子是为了什么?
(防御克莱蒂打来。因为父亲说过,自己错了,别人打你时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
3.出人意料的是克莱蒂是怎样做的呢?
(“微笑着”,是从描写神态表现宽容和友爱的;“用手拨开尺子”、“两只手搭在我的肩上”,是从描写动作表现宽容和友爱的;“温和地说”,是从描写说话时的语气,表现宽容、友爱的;“让我们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吧!”“以后我们再不吵架了,好吗?”是通过语言表现宽容和友爱的。
“我”对克莱蒂的出人意料的宽容和友爱态度做出什么反映?
(连连说:“再也不了!再也不了!”然后“高高兴兴”地分手了。这两个“再也不了”和“高高兴兴”反映了“我”被克莱蒂的宽容和友爱及重归于好的态度深深感动了。因此,十分激动,高兴得不得了。)
(四)、学习“受教育”部分
(父亲把“我”手里的尺子“夺过去”“折成”两段,向墙角“扔去”。是希望“我”告别错误,永远友好待人。一个人不但要能认识自己的错误,而且还要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求得别人的谅解。)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学习了课文,你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课件出示)
五、口语表达:说一说你认为同学之间应该怎样相处?(课件出示)
六、拓展积累
(课件出示)
七、课后作业
1、小练笔:写一写你和同学之间发生的故事。
《尊严》第二课时教案 篇9
1、抓住描写哈默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和杰克逊大叔对女儿说的话,体会哈默自尊的品格,认识到自尊的可贵.
2、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抓住描写哈默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体会他自尊的品格。
【教学难点】
理解杰克逊大叔对他女儿说的话,认识到自尊的可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七课,齐读课题──《尊严》
什么叫尊严?谁来说一说你的理解。
(尊严就是有自尊;就是不让人瞧不起你;就是要靠自己的双手和自己的劳动生活;就是有志气,不向困难低头……)
那么课文中讲的这个有尊严的人指的是谁呢?(石油大王)为什么说他是个有尊严的人呢?我们带着这个问题继续学习课文。
二、新授
1、打开书,轻声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在逃难中,不愿意白白接受他人的施舍,坚持工作后才接受帮助,得到主人的赞赏。)
2、精读课文:
⑴ 默读课文,画出描写哈默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从中你看出了哈默是个怎样的人?小组讨论交流。
⑵ 班内交流,教师指导:
① 语言:
三次对话,请同学来读一读,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他当时心里会怎么想?
② 神态:
“脸色苍白、骨瘦如柴”说明什么?“顿时灰暗了”从中你看出了什么?
③ 动作:
“仰起头”“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俯下身,轻轻地给杰克逊大叔捶起背来”
⑶ 分角色朗读课文。
⑷ 默读第六自然段,把杰克逊对女儿说的话画下来?
想一想杰克逊大叔说的话是什么意思?他为什么这么说?
“他现在什么都没有”指的是什么?“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指的又是什么?为什么一个人“有尊严”就“百分之百是个富翁?”
练习朗读:
引读“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他白手起家,坚持做人的原则,受到人们的赏识与尊敬,成为一位赫赫有名的石油大王是因为他有──尊严。
是啊!尊严就是拒绝乞讨。
尊严就是以自尊赢得别人的尊敬。
自尊是人生的底价,自立的基础,到任何时候,都不能失守,不能放弃。
自尊是一句广告词,自尊是一种力量,自尊更是一种高尚。
自尊总是建立在平等之上,要求别人尊重自己的人格,就必须首先尊重别人的劳动。尊重必然换来尊重。
你能试着仿写一条人生格言吗?用它来激励自己或别人。
3、小结全文:
说说你读了课文有什么感受?
第二课时《对称图形》教案 篇10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第二课时《对称图形》教案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第二课时《对称图形》教案
教学内容:课本P68例2及练习十五中相应的练习。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学生理解对称轴的含义,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得到培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感受对称图形的美。
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难点: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准备:图片、纸和剪刀等。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建立表象
1、师生谈话: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许多美丽的图案,让我们一起去欣赏这些美丽的图案吧。
2、出示一些美丽的对称图形 学生欣赏各种对称图形。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关于对称的表象,便于形
第 1 页 成概念。
二、小组合作,探究对称
1、引导观察图形
刚才小朋友看到的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那么这些图形中你发现都有什么特征呢?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学生交流。
2、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汇报。
谁愿意来把你们组的发现说给大家听听。(学生在汇报的时候教师尽量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对学生的一些不准确的表达无须过分强求,不必刻意纠正。)
3、教学对称
小朋友刚才观察得非常仔细,发现了这些各式各样的图形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他们的左右两边都是完全一样的。这种现象在数学上称为对称,这些图形就是对称图形。教师揭示课题。
4、组织活动剪一剪
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对称图形,老师这里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一些纸张,大家能够用剪刀试着剪出一个对称图形吗? 在剪之前先想一想怎样剪才能剪出对称的图形,然后动手试一试。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剪一剪
第 2 页
5、组织学生将自己小组剪出的对称图形进行展示并汇报各自的剪法。
6、引导学生明确剪对称图形的方法。
要剪出一个对称图形,可以先把纸张进行对折然后再剪,最后沿对折的地方打开,这就形成了一个对称图形。
7、引导学生认识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请学生用铅笔画出你们剪出的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学生认识对称轴,画出对称轴。
8、找一找生活中的对称轴。学生找、说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设计意图]:学生从大量的对称图形中寻找其共同点,以把握对称的本质特点。并通过动手实践操作进一步加深对对称图形的特征的理解和把握。拓展对称图形的认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拓展延伸,巩固深化
1、指导学生完成课本P68的做一做。
2、拓展性学习。(补充练习)
四、课堂总结。
五、随堂练习。
教学反思:
珍珠鸟 第二课时教案 篇11
执教:海口海天学校 杜俊妮
2011-11-1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珍珠鸟的外形特点,活动范围,理解“‘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含义,培养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珍珠鸟的外形特点、活动范围,理解“‘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含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入“温馨之境”。
1、揭题,板题,读题。
2、课件过渡
二、以情入文,悟“喜爱之情”。
1、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2、重点理解“探”字,体会珍珠鸟的胆小。
3、介绍珍珠鸟的外形特点(通过朗读感悟珍珠鸟的可爱和作者的喜爱之情)。
4、指导有感情的朗读第三自然段。
三、动情品文,悟“关爱之心”。
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找出这一自然段中能表现珍珠鸟逐步“信赖”我的关键词?(起先„„渐渐地„„后来„„)
2、分析珍珠鸟和“我”逐渐亲近的语句。(引导有感情地朗读,从读中体味到雏鸟的可爱和“我”对雏鸟的友爱之心。)
3、师朗读第五段,提问:为什么天色入暮,小家伙还不想回去呢?
四、融情入境,悟“美好境界”。
1、(出示课文插图:小鸟在“我”的肩头睡熟了)学生齐读第六段。
2、谁能用一个词来概括你对这段话的感受,并写在文中的插图上,作为题目。
3、反复朗读“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体会其深刻含义。①师引读;②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后,生生合作读;③师生合作读。
五、拓展延伸
1、观看生活中有关“信赖”的图片;
2、用“信赖就是 ”的句式说话。
六、课堂总结。板书:
怕人---→不怕---→信任 ↓
搭石第二课时教案 篇12
教学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写一份优秀教案是设计者教育思想、智慧、动机、经验、个性和教学艺术性的综合体现。那么搭石第二课时教案怎么做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搭石第二课时教案
【设计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21课《搭石》第二课时。
【设计理念】
针对《搭石》这篇景美、境远、情深的课文,采用以情境体验为核心,以朗读指导为重点的‘导读、练读、评读、赏读’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对文本的“咬文嚼字”,力求嚼在经典之处,运用“根据语境判别多音字的读音”、“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抓住关键词语体会画面的美并读出画面的美”、“创编诗歌提升朗读积累语言”“读文句想画面”等学习语言文字的方法进行课堂教学,努力体现语言回归课堂这一特色。
【年段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默读;
2、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关键词句,能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初步感受文章中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本课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此基础上,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3、积累文中喜欢的句子。
【教学重点】
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一)激趣导入:
(课前听欢快的音乐)师:快乐的心情你准备好了吗?带着这份心情,我们来到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课件配乐,师旁述)同学们请看,这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这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郁郁葱葱的树木,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以及散落在小溪边的风情民居,但让作者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
(二)复习旧知:上节课我们已经熟读了课文,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搭石?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欲望;复习旧知,是为了从整体入手,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认识搭石,寻找美
(一)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怎么过小溪呢?(脱鞋绾裤)理解“绾”。
(二)一次又一次的脱鞋绾裤,你体会到了什么?再读什么是搭石。
(三)读了课文,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自由答。
(四)你们说得都不错,和作家的心是相通的。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有一个描写搭石很美的句子,找一找。
生:“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师随机板书)。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意在找出学习课文的切入点,切入点找准了就能统领全文,学生的读、疑、析、议也能轻易激出来了。)
三、重点精读,品味美
师:搭石是怎样的一道风景呢?咱们按课文的叙述顺序来交流交流。
(一)品味“摆搭石”的美
1、你觉得这句美,美在哪?生自由谈自己感悟的美。找你的好伙伴一起来读读。
2、(出示关键词)感受老人摆搭石的美,师读带点的关键词,生接句读。
3、当老人急着赶路,却发现搭石不稳时,他会怎么想呢?指名说。
4、多么淳朴善良的老人啊,他不仅这样想着,还这样做着:(课件出示句子)
他首先(),接着(),然后(),他深情地(),仿佛()。
5、你从老人的身上感悟到了什么呢?指名说:奉献美
(随机板书:奉献美)
6、想读出奉献美的同学,和老师一起来读读吧!(师带生读)
(二)品味“走搭石”的美
1、一行人走搭石
(1)指导读准“行”、“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这些字词。
(2)你们从哪儿体会到这幅画面的美呢?生自由说。
(随机板书:协调美)
(3)理解“协调有序”:小组模仿走搭石。
(4)“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在文中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生谈感受到的美,深情朗读,重点体会“绰”字。
(5)指名朗读此句,其余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
(6)推荐同学朗读“走搭石”的小诗,师评价总结:的确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2、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
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的句子。
(1)你们从哪儿体会到这幅画面的美呢?生各抒己见。
(2)重点体会“让对方先走”,感悟每一位乡亲都是这么做的,都具有谦让的美德。
(随机板书:谦让美)
(3)请两位学生上台模仿走搭石,体验谦让美。
(4)分两个大组朗读这几句话,读出感情。
3、青年人和老人走搭石
(1)“青年人”和“老人”来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生答。引导多读此句,说说哪个词打动了你?
(2)师生角色扮演“青年人”和“老人”走搭石。
(3)体会“理所当然”,感悟乡亲们的美好感情,更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随机板书:助人美)
(三)展开想象,自由说句式:假如遇上……来走搭石,……。
(四)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1、过渡:还有很多的“假如”,淳朴的民风已经在你心中播下了种子。真是石如其人啊!这样的搭石和这样的乡亲,构成了一幅美妙的画卷!让我们读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2、在反复的朗读中,悟出无私的搭石正是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写照,也是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情感的纽带。
3、总的感悟搭石默默无语的奉献美。
(随机板书:爱)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让学生抓住重点段、重点词句反复品读,在读读悟悟、想象说话、角色扮演等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学生体会了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也体会到了课文表面写的是搭石无私,其实赞颂的是乡亲们的默默无闻与无私奉献。)
四、拓展延伸,联系生活
师:是啊孩子们,搭石这么小的事物中都饱含着美,我们从这篇美妙的文章中发现了作者善于观察的好习惯,你发现我们身边有美吗?你发现了怎样的美呢?
(生自由说自己发现的生活中的美。)
(设计意图:把课堂延伸到我们的生活中,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观察,去发现身边的美,说说身边的美,培养了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能感受到文中的人性美,更能感受到生活中身边的人性美。)
五、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师:同学们,课文中的美和我们所说的美,其实都是爱的体现。让我们以美的心去对待他人,以美的语言去温暖他人,以美的行动去感动他人,我们将会发现世界处处充满爱,人生是如此的美好!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的激情总结让学生的情感得到感染,得到升华。)
六、作业布置
小练笔:写写自己发现的平凡事物中的美。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让学生能活学活用,运用文中的写法,抒发心中的情感,积累并学习运用优美的词句,真正起到训练学生语言文字的作用,彰显语文特色。)搭石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伟大的人性美。
2、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2、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一、谈话导入,构建阅读背景。
1、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随作家刘章一起认识了搭石,我们反复咏叹了这句话——出示:(搭石),构
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小组内自由朗读)。
2、提出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3)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写成一个片段全班交流展示。
二、展示学习成果。
1、我能从“上了点年岁的人……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这句话中体会到淳朴乡风,丰满人物形象:看见上
了年岁的老人还如此善良,我觉得中年人也会这么做,一身风霜的中年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
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这真是—
—淳朴乡风,代代相传啊!
所以作者深情地写道——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是一道写满善良的风景。
2、我能从这句话中“每当上工、下工……给人画一般的美感。”这是一道布满和谐的风景。所以作者深情地
写道——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3、我能自由读课文,寻找“美”。生一边读一边画出最能体现搭石美丽,是一道风景的句子或段落。
4、我能美读佳句,背诵积累。
5、我能从生活中知道哪些事是理所当然的。比如:穿衣服自己穿;一日三餐自己吃;每天自己上学等等。
6、我有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我知道“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是什么样子?
生1:小溪潺潺地流着,人的影子在摇晃。
生2:清澈的溪水在荡漾,倒映在水里的人影在晃动,看不大清楚。
生3:我能读得让溪水动起来,让心中有清波在荡漾,有人影在晃动。
三、课外知识拓展延伸。
师:欣赏了搭石上的一幅幅朴实动人的画面,相信同学们的心里一定播下了美的种子。
1、我收集雕塑大师罗丹的名言:“这个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
2、我能说说身边平凡事物的美。
3、美无处不在,我能把发现的身边的美写下来,把“美”留住。
4、一块搭石,就是一曲善良的歌,曲调优美;一块搭石,就是一段谐调的舞,姿态婀娜;一块搭石,就是一
首谦让的诗,娓娓动听;一块搭石,就是一幅尊老的画,赏心悦目。然而,这些美好的行为,在乡亲们的眼里,是
那么的——:理所当然,而在我们眼里,却构成了最美的风景,这就是——搭石。
5、我自创了一首诗:美是潺潺的溪流,滋润着万物的成长;美是明媚的阳光,给人以温暖;美是盛开的鲜
花,给人以芳香;美是熊熊的火炬,点燃生命的希望。让我们拾起这颗颗夺目的珍珠吧,去感受生活中无处不在的 美吧!
6、我也写了一首小诗,送给大家:
溪水潺潺
走上故乡的搭石
脚步轻快
清波荡漾
…
作者刘章也说:生活是泥,我是树,生活是水,我是鱼。
师:并不起眼的搭石分布在无名小溪之上,不知为多少人服务过!它们默默地让人走,让人踏。在这寻常的小
路上也不知留下了多少让家乡人引以为豪的故事。他们是那么勤劳、无私,那样的谦让、互助,更是那么的尊老、敬老!
【《雨后》第二课时教案】推荐阅读:
家第二课时教案07-05
猫第二课时教案05-21
春第二课时教案07-01
《古诗》第二课时教案07-06
《古井》第二课时教案12-24
船长第二课时教案09-21
猫第二课时教案、学案10-13
《雷雨》第二课时的教案10-27
《琥珀》第二课时的教案12-06
蜗牛第二课时教案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