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活动课总结

2024-09-28

音乐活动课总结(精选15篇)

音乐活动课总结 篇1

延坪镇中心幼儿园2014—2015 学年第一学期大班音乐活动总结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音乐的魅力在于您给人们一个 驰骋想象的空间。一首好的音乐作品或是蕴含着一个美好的寓意,或是抒发一种温馨的心曲,或是衬托出一个美丽的梦幻,或是展现一片灼热的情怀。这种立意与意境美对人有着深刻的感染力,会在心灵留下美的印象。如何把一音乐这颗美好的种子播种在孩子的心中并萌发成长应是每为老师最大的愿望,当然我也不例外。

时间飞逝,一学期的教学工作现已结束在此对其进行如下总结来自我反思、发现不足以求进步。这学期我被安排上小、中、大班的音乐课。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培养幼儿懂理解,有表情地歌唱和感受音乐的能力,通过艺术形象,培养幼儿的美好情操,使他们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在教学中。

一、注重激发、培养兴趣

音乐课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它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艺术活动来调动人的兴趣,打动人的情感,让人愉快地受到教育。鉴于这一特征,“新标准”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课程目标的首位。可是在现实音乐教学中,也有幼儿对它兴趣索然。

大班幼儿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不同程度的年龄特征,音乐兴趣应侧重激发和培养。因此备课前我都会根据教学内容自制一些相应的教具,运用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来引起孩子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大班的幼儿,仍然以形象思维活动为主,但抽象思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增强。音乐兴趣不仅要保持还须使幼儿乐于参与音乐活动,其音乐学习领域有必要拓宽接触的音乐曲目需要更加丰富,音乐体裁、音乐表演形式,音乐知识也需要增加内容。在教学中我尽量采取新颖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其音乐兴趣,我曾以节奏为主题为幼儿开展--节奏接龙 的音乐活动,实践中幼儿展现自己的个性在教师的鼓励下用不同的节奏表达,幼儿敢于对已有知识提出质疑和修改,从而引导幼儿创新思维的发展。

二、组织活动中的不足

心理学家研究证明:当孩子的行为表现受到教师的肯定、激励和赞赏时,他们就会产生愉悦、积极主动的情绪体验,就会以饱满的热情、百倍的信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在音乐活动中,要让幼儿人人都积极参与,并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和创新思维,需要教师用爱心鼓励他们大胆探究,大胆创新。让每个幼儿的思维不受限制,对幼儿每一个思维的闪光点都给予充分鼓励。

在活动中,我会创设平等、民主、愉悦的环境,能够在活动中点燃学生的求知火焰。但有时把握不住幼儿音乐课上总是乱糟糟的使金浑身解数也“镇”不住他们。

三、用心启迪

教育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因此,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人、培养人,但我们决不是把每个孩子都有培养成音乐家,而是为众多将来不是音乐家的孩子们着想,鼓励他们成为积极的,有一定音乐能力的音乐爱好者,使他们从音乐中享受到喜悦、乐趣,从音乐中得到启迪,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开发,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并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教师必须善于走进幼儿教育的情感世界,把自己当作幼儿的朋友,与幼儿平等相处,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并让美的音乐去触动他们的心弦,让音乐与孩子的心灵靠得再近一些吧!雷婷 2015年1月

音乐活动课总结 篇2

1. 选用乡土音乐教材

广东乡土音乐对于广州的音乐教师来说是音乐教学中得天独厚的资源, 它承载着广东的历史文化、风俗传统、民歌曲艺等独特的人文艺术景观。选用乡土音乐教材, 不但能使师生产生一种亲切感, 而且和现成教科书上的带有共性的内容形成互补。合理地开发利用好乡土音乐教材, 不仅能开阔学生视野, 更容易激发学生灵感和创意, 并让他们产生学习动力和参与的兴趣, 同时还发挥了教师的创新潜质, 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2. 利用校园环境, 创设乡土音乐文化氛围

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 良好的校园环境, 有助于学生的学习。我们把一些精美的演出图片 (包括声乐、舞蹈、戏曲、器乐等) 汇集起来, 通过橱窗向学生展示, 还组织器乐图展、民族音乐家肖像展等, 在学校广播室定期介绍一位中国音乐家, 欣赏一首乡土乐曲, 增加学生对广东及广东音乐的了解。在课间播放优雅的广东音乐, 能起到消除疲劳, 焕发精神之功效, 让学生时刻感受到浓厚的音乐氛围。

二、通过本土音乐教育, 发展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1. 在音乐创新活动中走进乡土音乐

现在的学生不但表演欲强, 而且创作欲也很高。在课堂教学中有目的、有选择地为学生创造实践活动的条件, 让他们有施展才华的机会。我发现学生认为广东音乐老土, 而流行音乐节奏感强, 通俗, 有活力。根据学生的喜好, 将流行音乐的伴奏形式引入广东音乐, 来激发他们对乡土音乐的喜爱。基于这一想法, 在教育中让学生尝试用改变伴奏形式, 变换演唱形式来演绎乡土音乐。例如, 将《彩云追月》配上伦巴节奏, 增加了乐曲的欢快感, 如将《步步高》配上迪士高节奏, 使这首活泼的乐曲更富有舞蹈性, 既增添了流行音乐元素, 给乡土音乐注入了新的活力, 又不失民族音乐特色。

2. 聆听家乡音乐, 产生自豪感

对于乡土音乐来说, 有些作品可能年久失传, 所呈现的艺术形式并不丰富, 然而有些作品却被艺术家运用了不同乐器的演奏或者人声歌唱方式进行了二度创作, 使这些音乐到现在仍然熠熠闪光。学习《落雨大》, 我找了独唱和合唱两个版本, 让学生聆听这两个不同版本的演绎。独唱那特有的清丽的音质让学生顿时记住了它的旋律, 合唱带来的更是一种无与伦比的气势。这样的一层层地聆听, 一步步深入的情感体会, 让学生不仅是在聆听一首我们自己家乡的乡土音乐, 更让学生感受到的是:这是一个伟大的音乐作品!

3. 利用乡音之情, 激发学生对家乡的情愫

我校有来自全省各地的学生, 方言丰富, 蕴藏其中的民歌也丰富。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资源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民俗民歌、趣事秩人, 并在班级展示。有位来自潮州的学生用Power Point制作成一个简介, 他用一段潮州大锣鼓为背景, 向大家介绍家乡,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家乡发生的变化。有的同学介绍“客家山歌”, 还有的同学介绍“顺德水乡”等家乡民歌。同学们说得好, 听优美的家乡民歌, 仿佛有种回到了家乡的感觉, 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之情。

4. 发挥专长学生的作用, 使音乐课更加生动活泼

在介绍广东音乐《旱天雷》和《步步高》时, 我了解到有同学能拉二胡, 有同学会弹扬琴, 就让他们来唱主角。上课让他们为班级同学演奏, 并让他们谈自己对乐曲的理解和感受, 我来讲解并担任钢琴伴奏。师生交流合作的欣赏课, 既有新鲜感, 又有亲近感, 同学们很喜欢, 理解接受都很快。

三、发挥本土资源, 弘扬本地音乐文化的特色

1.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寻找本土音乐文化

音乐是那种“只能意会, 不可言传”的艺术, 本学期, 我校积极开展“整合学校、家庭、社区资源、深化小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实践活动, 带领学生参观文化古迹、到商业街进行购物活动、走进社区帮助孤寡老人、到西关品尝美食……让学生走出教科书, 走出课堂, 走出学校, 大量参与社会活动, 在社会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在商业街购物活动完成后, 我让同学们欣赏广东音乐《娱乐升平》, 同学们立即感觉到乐曲旋律的节奏明快活跃, 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品尝了西关美食后, 同学们兴高采烈地唱起广东童谣《椰子夹酸姜》。端午节在珠江两岸观看龙舟比赛后, 我不失时机地介绍了广东音乐《赛龙夺锦》。过新年时, 学生边在花市上观赏鲜花, 边唱着我教的《行花街》。实践证明, 音乐教师必须保持开放的态度, 才能拓宽学生的审美视野, 充分体验音乐的美和丰富的情感, 陶冶情操, 启迪智慧, 完成音乐课程所要追求的目标。

2. 利用学校的艺术节让学生展现才华

我校定期举办艺术节, 往年的艺术节各班学生上报的节目单上不约而同地有流行歌曲和儿童舞。今年在“弘扬乡土音乐”的主题活动的推动下, 学生对乡土音乐的情感在艺术节上充分表现出来。在校艺术节上, 铿锵激昂的《得胜令》、委婉动听的《平湖秋月》、活泼欢快的《步步高》、抒情优美的《彩云追月》……从学生手中奏出, 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好评。利用第二课堂活动, 组织开展了“广东童谣演唱会”“粤曲卡拉OK大奖赛”等活动, 既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机会, 又使本土音乐真正进入学生的内心。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教育, 不能脱离本土文化的根。我们要充分利用小学音乐教育这片广阔天地, 不断探索, 不断开拓, 注重在各种形式的音乐活动中增强民族自豪感, 使音乐教学充满美的情趣。在孩子们的心中播下民族音乐的种子, 让这颗种子生根、发芽、开花, 并结出丰硕的果实。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回民小学)

摘要:乡土音乐是地方文化的精髓, 它集中体现了一个地方人民的精神、气质、风土人情和审美情趣等, 具有非常鲜明的地方特征。通过乡土音乐教育, 学生直接感受并了解本地区丰富的音乐遗产, 领略岭南文化的清新明丽, 因此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为先辈创造如此灿烂的民族文化而自豪。

音乐综合实践活动课初探 篇3

关键词:音乐;综合实践;感受快乐;感受成长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7-394-01

音乐课是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活动。无论是音乐创作,还是音乐表演、音乐欣赏,它们都与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密切相关。就音乐教学活动而言,学生离开了演唱、演奏、创作、鉴赏等音乐实践活动,就会难以获得直接经验;同样,离开了直接经验,学生也很难做到进一步感受、体验、理解、鉴赏音乐。因此,音乐教学活动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参与和实践,重视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的情感,重视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鉴赏音乐的美。

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寻求音乐学科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契合点,力求在课程内容、教法学法、等方面将综合实践活动融入音乐教学中。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的实践与尝试。

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通过音乐综合实践活动,促使学生拥有丰富的音乐体验。音乐体验,是通过实践性的音乐活动,使音乐与学生的生理、心理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内在的音乐感受。在音乐教学中,只有让学生拥有丰富的音乐体验,才能使他们发自内心地热爱音乐,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音乐活动中,获得审美满足,促进个性和谐发展。例如在音乐欣赏绛州鼓乐《老鼠娶亲》时,让学生根据作品的音响进行情景再现的创编活动。模仿鼓乐的敲击方法,尽量地让学生通过身体来反映音乐中的各要素,描述老鼠娶亲的故事情节(准备出洞、娶亲路上、拜堂成亲、抱头鼠窜),分小组进行创编表演。这样,学生就能充分地参与、感受音乐,感受民族打击乐丰富多彩的表现力,也让学生体会了民间艺术的魅力。

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比如,在欣赏现代京剧沙家浜选段《智斗》时。可以在学生学习欣赏完之后,从完整唱段中根据声腔及板式的特点,有目的地挑选简单的局部唱段让学生分组、分角色进行唱段模仿、板式节奏敲击体验、念白个性设计。进一步走进京剧,体会刁德一的狡诈、胡传魁的虚伪、阿庆嫂的聪慧。并在老师的指导鼓励下,大胆自信地模仿表演。同学们在这些音乐实践中,增强了与他人合作与协调的能力,感受了京剧的独特表现力,认识到了祖国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从而,增添了对祖国传统艺术的热爱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在欣赏八年级歌曲《青春舞曲》时,安排让学生讨论新疆舞蹈的特色,有些什么代表性的动作?而且让学生们自己试着跳跳,随着轻松的音乐节奏,学生们象模特样地舞蹈起来,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通过自己在音乐中的舞蹈实践,感受和体验了歌曲音乐的特色,并通过动作的表现,对新疆维吾尔族音乐有了更深的了解,对歌曲产生了更强的学习欲望,学习也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在教学中还有很多引导学生参与感受音乐实践的活动方法。比如律动中体验音乐、在趣味游戏中感受音乐节奏和旋律、为歌曲或乐曲配上打击乐器伴奏、为歌曲做即兴的歌曲表演或用图画创设情景、帮助学生感受音乐等等。

所有的音乐实践活动,都是为了使学生在欢乐、愉悦的气氛中,积极的获取音乐知识,从而使学生获得对音乐的审美体验。鼓励音乐创造,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在教学过程中,应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设意识,七年级上册歌曲《青年友谊圆舞曲》是一首洋溢青春活力的圆舞曲,旋律热情、优美。教育学生珍惜友谊。在学习歌曲时先欣赏,学生感受音乐的流畅优美、热情,对音乐旋律有所感知。然后学唱歌曲,学会之后,尝试进行创造与实践活动。全体同学可以自由组合练唱,加进身体律动和打击乐。用三角铁、木鱼、沙锤、铃鼓、响板为《青年友谊圆舞曲》伴奏,提高学生学习音乐并参与音乐表现的能力。然后各组比赛,老师和其余没有参与演唱的学生做评委,评出最具魅力演唱组合奖。如有时间,还可用《青年友谊圆舞曲》的旋律,自拟主题给歌曲填词。评出最佳词作者。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最后,播放建国60周年国家领导人与广大群众一共同舞的视频,学生围成两队圆圈,手拉手进行舞蹈。让学生一同来感受与国家领导人共舞的心情,感受歌曲所表现的青年人热爱和平、珍惜友谊,增进團结、发展友谊、争取世界和平贡献力量的崇高精神。

其次,为学生展示其艺术才能,参与音乐艺术实践,创设空间和舞台,每学期末通过《新星擂台》和《新年音乐会》的音乐艺术实践活动,调动全体学生共同参与艺术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然后由学生自己组织排练新年音乐会。给每位学生参与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通过音乐艺术实践活动,锻炼和开发学生的组织能力和群体合作意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时代的需求,对学生们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音乐教学的综合化,不仅是我国教改深入发展的必然,也是当今国际音乐教育发展的一种潮流和趋势。《音乐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音乐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是音乐实践,不宜追求音乐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应该让学生更多的直接接触音乐教材,在大量的音乐实践中掌握运用。

音乐教研活动总结 篇4

本学期音乐教师“人人讲公开课”活动已圆满结束,老师们态度认真积极准备、反复推敲精益求精,尽其所能上出了高质量的音乐公开课。课堂教学中,有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有声情并茂的教师范唱,有妙趣横生的音乐活动,还有发人深省的教法初探,我都深有感触,现总结如下:

优点:

一、教学中,老师们都能科学地处理教材,教学内容准确恰当,符合音乐学科的特点,重点突出,并能在适当的认知层次上处理难点。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符合音乐新课标和单元教学要求,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目标明确具体,有层次感,并能有效进行并得到了很好地落实。

三、教学过程中,教学程序整体设计优化,从欣赏聆听、读歌词、熟悉旋律、,学唱歌曲,重难点点拨、处理情绪,歌曲表现、拓展延伸等,各环节衔接自然,过渡自如,紧凑严密,层次分明,时间分配合理,音乐活动新颖,形式多样,学生参与度高,气氛活跃,有效完成了教学任务。不足:

一、教学方法上,不够灵活,尤其年轻教师在应对课堂生成和信息反馈时,因缺乏教学经验,点拨不到位,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从音乐课堂中可以看出,学生乐理知识薄弱,音乐技能的形成、巩固、深化和应用需进一步加强,重视双基教学仍是我们音乐教师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音乐兴趣小组活动总结 篇5

长宁中学 音乐组

忙碌充实的学习时间结束了,在学校领导的支持和学校师生的帮助下,较圆满的完成了本学期音乐兴趣小组的教育教学任务,为了把下一步的工作做的更好,现做总结如下:

一、主要成绩:

1、积极发动学生,组建了校园合唱队和舞蹈队。

2、通过声乐、舞蹈基础训练,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

3、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音乐、感受音乐的美感,激发学生通过歌唱、舞蹈表现音乐情感的欲望。

4、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舞蹈习惯和技巧,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5、通过兴趣小组的开展,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学到了歌唱、舞蹈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了学生健康的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歌唱能力、舞蹈能力、表演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艺术修养。

6、精心编排了合唱《在太行山上》、《爱我中华》、《我的中国心》及舞蹈《蒙古牧歌》、《海霞》、《游击队歌》、《阿里山的姑娘》、《翻身农奴把歌唱》等作品。

二、存在问题:

1、学生的对声乐、舞蹈的认识还不够深刻。

2、小部分学生的基础很差,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对于排练成品节目有很大的难度。

三、今后努力

1、加强学习,不断充实,做到有的放矢。教育的飞速发展要求教师不断的充实新血液新能量,这样才能保证让学生受到更好的教育。加强与兄弟学校音乐老师教学经验交流,学习他人开展音乐兴趣小组活动的经验,认真学习、观摩,掌握更多更好的专业系统的音乐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音乐教学水平。

2、精心组织,确保活动的有效实施。组织小组成员开会,提高思想认识,加强时间、纪律观念,选出组长,并于各班主任达成共识,到点放人,确保了活动的正常进行。注重学生的基本功训练,以优带差,以老带新,个别辅导,全面提高。在活动训练中过程中,多激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加强交流,拓展思路的方式,训练学生的独立表演能力,自我表现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并让他们相互谈感受,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音乐教研的活动总结 篇6

本学期在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高中教务的直接指导下,认真的做了教研工作,全体教师认真地总结了上学期的教学和教研工作,吸取上学期的好经验,重新制定了本学期工作计划,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我们首先对当前要解决的问题,也就是校本教研问题进行探讨,根据我校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认真的讨论,改进了教学计划,这样从实际出发改进教学方法,在实际的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了不少的收获。

我们还对音乐课达标问题进行了认真的研究,有难题,住址研究解决,并结合学生的思想,怎样进行教与学的关系?怎样启发学生,怎样活跃思想等问题进行研究,初步有了一定的方法,取得了一定效果,但还得从这几个问题多多研究,道理很深,有待于我们进行长期的研究。

我们还对音乐基础知识的授课问题怎样处理音乐课中发生的偶发事件问题,如何指导学生欣赏通俗音乐问题,民族音乐问题,外国音乐问题,等进行了教学研究,使我们的教学水平和业务等有了不小进步,对学校的教学效果也有了一定的改进,取得了一定成绩。

音乐活动课总结 篇7

情境教学法是以形象为主体创设具体的场景, 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手段。创设情境的手段多种多样, 如参观实物、观看视频等。本人以苏教版小学五年级音乐课《梨园英秀》的教学活动为例谈谈看法。

(1) 探索环境的教育价值, 创设活动的情境。为了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 我充分挖掘学校音乐器材室里的现有资源, 带领孩子参观, 了解戏曲中常用的伴奏乐器—鼓、板等, 让学生了解京剧锣鼓经, 试图在教学初始之时就把孩子引入到戏曲的特定环境氛围中来。

(2) 角色扮演的体验, 促进孩子融入情境。在参观校音乐器材室后, 孩子积累了一部分的经验, 但还只是比较肤浅的状态, 对于京剧中的各个角色没有太多的感性经验。我则组织孩子投入角色游戏的扮演中, 为了帮助孩子能较快地进入角色, 我以《梨园英秀》为背景音乐, 戴了一个自己做的花旦脸谱, 走了一段戏曲小碎步。学生见了兴趣颇浓, 纷纷模仿起来。这时师生互动参与活动, 教师不但给予孩子角色游戏的指导, 还帮助孩子增加了更多的生活经验, 调动了孩子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

(3) 实物的利用, 增加孩子的感官体验。我将音乐器材室里的一些脸谱, 京剧伴奏乐器带进课堂, 给孩子一些时间讨论参与角色表演的体会。接下来, 我用“说说看, 我们在表演中用了哪些伴奏乐器?”的提问引出本课的知识点--锣鼓经。孩子回答“鼓、板、大锣、小锣、铙钹”, 教师有节奏地重复孩子的回答, 同时巩固孩子对乐器的认识, 并请学生用这些乐器为歌曲中的说唱部分进行伴奏, 这样就解决了歌曲中说唱部分孩子对节奏的掌握难点。

(4) 音乐结合图片, 加深孩子的记忆。教师播放歌曲《梨园英秀》, 将准备好的道具图片, 根据歌曲中唱到的内容, 逐一出示在白板上, 帮助孩子加深对说唱内容中出现顺序的印象。随着情境深入, 孩子已完全融入到音乐的情节中, 这首歌曲孩子也在听了一遍之后就已基本掌握。

二、通过教学模式的改变, 提供孩子主动学习的机会

传统的音乐教学是教师凭借个人经验进行传授, 以孩子的模仿为主, 这会让孩子在枯燥、机械的学习中对音乐失去兴趣。而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只有将这种健康、愉快、随意、天性中本能的肢体动作, 运用到音乐教学过程中, 才是我们所需要的。

如:在学习苏教版二年级歌曲《夏日的雷雨》时, 我先使用电教手段, 将丰富的画面展示在孩子面前, 让孩子在欣赏的同时对歌曲有了初步的了解。接下来我并不急于进行歌曲的学唱, 而是组织他们根据歌曲的曲调及歌词内容进行肢体的表现。例如:表现“雷雨哗啦啦”时, 可以将双手从上往下抖动五指向下划落;表现“雷声轰隆隆”时, 可将双手作喇叭的形状在嘴巴前后摆动。这样做的目的大大增强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更重要的是孩子在根据歌词创编动作、随节奏表演的同时, 使孩子对歌词有了由浅入深的了解, 为下一步的演唱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三、提供自由创作表现的机会, 满足孩子主动学习的需要

每个孩子都存在个体差异, 因此, 教师要为孩子的音乐创作提供多种展示方式, 让孩子有机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及水平来表现、交流、分享。如在歌曲《梨园英秀》的第二节课的教学中, 教师组织孩子展开联想, 在原歌曲的曲调中, 让孩子根据自身的已有经验进行说唱环节歌词的创编。在创编的过程中, 可以让孩子自由分组讨论, 再以集体或者其他孩子喜爱的表现形式呈现, 不光锻炼了孩子们的合作交往能力, 还使一部分胆小的孩子增强了自信心。这样的教学设计, 能让孩子在教师的指引下, 调动起学习积极性, 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进行自主地学习和创造, 让孩子成为课堂上的主体, 孩子也在玩的过程中收获了成功。

四、捕捉教育契机, 助力孩子主动参与的热情

(1) 模仿游戏, 调动学习积极性。活动的开始部分, 我以练声曲《可爱的动物》导入, 让孩子模仿青蛙、小狗、小猫和小鸡的叫声, 促进他们对小动物的形象体验, 锻炼了孩子的模仿能力、强化了节奏感、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2) 把玩器乐, 感受学习趣味性。活动的过程部分, 我引导孩子利用乐器表现音的长短。活动前我为孩子提供三角铁、碰钟、双响筒等多种乐器, 孩子在拿到乐器之后, 尽情地玩耍手中的乐器, 感受乐器的音色。活动中, 我将音乐《火车交响曲》分成许多部分, 引导孩子根据不同乐段的音的长短、根据不同乐器的特点, 引导孩子用最合适的乐器表现不同乐段音的长短。通过这个环节的设置, 孩子能较好地融入到游戏中, 在玩中快乐地学习。

(3) 探索实践, 增加学习挑战性。在活动的第三个环节, 我给孩子的学习增加了难度, 以问题“除了乐器你还可以用什么办法来表现音的长短?”引发孩子的思考。孩子积极地讨论、思索, 有的孩子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表达自己的想法。“老师, 我觉得可以用图形来表示, 长音可以画长方形, 短音可以画圆形”“我觉得可以用线条表示, 长音的时候可以画长线, 短音的时候可以用短线表示。”教师肯定了孩子的办法, 和孩子一起尝试用线的方法表现了音的长短。这样的问题给孩子的学习设置了难题, 这也使得他们能不断地维持兴趣, 促进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并使得孩子现有经验得到了提高。

孩子的世界是孩子自己去探索发现的, 他们自己所探索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 他们自己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因此, 在活动中, 教师应理解和尊重孩子的兴趣和爱好, 更好地给孩子以自由, 让他们有即兴创造的权利和机会, 使他们在自由的天地里, 在实践活动中, 充分调动手、眼、脑, 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 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

摘要: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 教师采用模仿性成分较多, 往往是教师教一个动作、孩子模仿着学一个动作, 教师忽视了调动孩子的主动性,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才能。这种教学模式显然与以“孩子为本”的目标是不一致的。在音乐活动中, 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发挥孩子在活动中的主体性, 值得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音乐活动,主动参与,音乐才能

参考文献

[1]李琅.音乐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初探[J].新课程, 2008 (Z1) .

音乐活动课总结 篇8

音乐是幼儿园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它符合儿童心理、生理发展的特点。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曾指出:“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格和情感,可以鼓舞人的进取精神,应该为幼儿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发展幼儿的音乐才能。”原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说,童年就如同不可缺少游戏和童话一样,也不可缺少音乐。由此可见,音乐教育对幼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过去,有些教师在教学中不注意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而是自己用“填鸭式”的方法进行教学,幼儿只能简单地机械模仿,对音乐缺乏兴趣,因此,在教学时我们更应强调幼儿的兴趣性,让幼儿亲自体验音乐,主动参与音乐,从而获得一定的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

一、进行节奏感的训练,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

节奏是音乐的骨架、基础,节奏感的训练是培养和发展孩子音乐才能的重要内容,幼儿活泼好动、总是蹦蹦跳跳,节奏性活动是幼儿喜欢的活动,要促进幼儿节奏感的发展,必须为幼儿提供大量的节奏练习的机会。

节奏的练习比较乏味,如果让幼儿一遍遍跟着老师拍手练节奏,势必会引起幼儿的厌烦情绪,影响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我们可借助语言节奏来让幼儿感知各种节奏型,对于有歌词的音乐作品,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试着按照音乐的节拍、节奏、速度、力度念歌词,如乐曲《小蜜蜂》(小蜜蜂,嗡嗡嗡,飞到西,飞到东……)幼儿可以边朗诵(演唱)边拍出节奏“︱×××︱×××︱”。对于没有歌词的音乐作品,我们也可以设计合理的语言节奏,如乐曲《一只鸟仔》就可以用︱××︱××︱×—︱(叽叽 叽叽 啾—)等语言节奏,对幼儿进行节奏感的训练,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除此,还可以采用奥尔夫教法,用拍手、拍腿、点头、踏脚、打响指等动作来进行节奏练习,让幼儿用手拍四分音符,用脚踏八分音符,休止符可以用打响指或嘴发出的声音来练习,如《劳动最光荣》这首曲子就可以运用上述方法,既提高幼儿的兴趣,又能使幼儿更快更好地掌握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节奏特点,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此外,我们还可为幼儿提供一些打击乐器,室内布置音乐角,让幼儿自己动手摆弄乐器,从而辨别各种乐器的音色和性能,引导幼儿自己去探索,敲打节奏。

在我们周围环境中,无论是自然界,还是社会生活中都充满着各种音响,汽车喇叭声,火车、飞机的轰鸣声,虫鸟的叫声,雨的滴答声,都是自然的节奏,利用这些节奏自然的、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倾听,也是对幼儿节奏感的培养。

二、充分利用音乐欣赏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

音乐的感受力是指幼儿在听音乐时不仅感受音的高低长短,还体验到音乐反映的情绪和思想感情,并产生共鳴的一种能力。对音乐的感受力是幼儿学习音乐、提高音乐修养的基础和前提。音乐作品不是直观的,而是在想象中形成的一个仿佛可见的形象,音乐作品需要通过乐局、乐段、乐章来表现,所以教师的引导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让幼儿在逐渐的探索中,更加完整、全面地感受音乐的魅力。如大班歌曲欣赏《孤独的牧羊人》,教师可根据歌名,让幼儿理解“孤独”的意思,自然地引出欣赏环节,根据幼儿理解的“孤独”——可怜、没有朋友、孤零零的,让幼儿仔细听听,牧羊人是不是像小朋友说的那样?使幼儿在欣赏的过程中,自然地对问题进行思考,来证实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带着悬念,孩子们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非常认真地感受歌曲的旋律、歌词、演唱速度、演唱形式等,发现并找出牧羊人为什么不孤独的“证据”,这样就更能引起幼儿欣赏的兴趣。最后,让幼儿通过玩追逐游戏,来学习衬词“噢都口来咿”和模仿学唱二部合唱,让他们体验到牧羊人快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歌曲活泼诙谐的风格,从而让幼儿在欣赏音乐,感受和表现音乐的同时,也学会了认真思考,带着问题去探究的能力。

在其他活动中,我们也可以增加音乐欣赏的内容,我园曾在早操小舞蹈中加入了音乐欣赏环节,如《狮王进行曲》、《小羊和狼》等,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幼儿运用肢体动作和表情,将狮王雄壮威猛、小羊的温驯和老狼的凶恶形象地表现出来,加深了他们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感知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提高了音乐表现力。

三、丰富教学方法和形式,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情感和审美表现力

音乐活动是通过直观形象的方法对幼儿施教的,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创造”,我们在开展音乐活动时,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灵活的教学形式,让幼儿更加直观地理解歌曲内容,培养对音乐的情感。如教唱《秋天多么美》这首歌,如果只是单纯地听磁带,然后一遍遍教唱,形式单一,幼儿很容易就厌倦了,从而注意力分散,影响教学效果,我们根据幼儿爱唱、爱跳,具有教强的自我表现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的特点,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形式,将声、光、形、影等综合起来,随着优美动听的音乐,一幅秋天的美丽景色展现在幼儿面前:天高云淡、果实累累、田野里棉桃咧开了嘴、稻穗点头、高粱招手,丰收的景象历历尽收眼底,孩子们情不自禁地随着音乐翩翩起舞,仿佛身临其境,更深切地理解了歌曲的内涵,体会到了歌曲的情绪。当幼儿跟着课件演唱时,那美丽的画面拨动了他们的心弦,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情感共鸣,将歌曲的情绪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孩子的心灵蕴藏着巨大的潜能,只要我们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及时激发他们对音乐的情感,我们就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时还可采用演唱、演奏、自赏等形式,让幼儿把获得的知识、技能尽情地发挥出来,同时老师和孩子一起表演,给幼儿一种别开生面的感觉。因此,这样的“音乐会”很受欢迎,经常是笑语掌声、乐声、歌声满堂,如果是家长开放日或公开课,我们还邀请家长和听课老师一起参加演唱和表演,“音乐会”的气氛就更加活跃了,把师幼融为一体,锻炼了幼儿的表演能力。另外,还可利用律动、模仿、即兴表演、游戏等形式进行音乐教学,既可以扩散幼儿的思维,又能发展智力,还可以巩固音乐知识,提高审美与欣赏能力,从而促进幼儿素质的发展。

在幼儿园,对幼儿进行科学、有效的音乐教育,可以提高幼儿对音乐作品、音乐活动的兴趣,逐步培养幼儿的音乐素质,幼儿的性情和品格也得到了陶冶,音乐教育不应只局限于音乐课中,应当渗透与日常生活之中,教师应树立整体意识,为幼儿创造多样化的环境,美化幼儿的生活,激发幼儿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并能建立起健康正确的审美观,使之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冰,温颍筠.民间艺术教育研究报告与优秀论文选集.中国戏剧出版社.

[2]吴邵萍.教学之功,贵在引导.幼儿教育,2008,(12).□

初中音乐兴趣小组活动总结 篇9

活动总结

乌恰镇中学2015学年音乐兴趣小组

活动总结

在学校领导和班主任们的关心与支持下,本学期学校开展了合唱兴趣小组。我校合唱队现有团员24人,她们热爱歌唱,热爱学习,有着极强的责任感与进取心,成员主要以初中段学生为主。孩子们虽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但他们毅然坚持训练,合唱团开设了发声训练、和声训练,他们在这里学到了音乐知识,充实了自己,从最基本的歌唱呼吸训练到各种发声练习,从简单易学、琅琅上口的儿歌童谣到多声部合唱歌曲,循序渐进地渗透在每次的排练活动之中,从而使学生的歌唱水平及合唱能力得到较高的提高。

合唱是声乐系列中的一种形式,它表现出来的合作精神是一个民族最重要的精神,长期置身于这种音乐活动形式的学生能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这也是素质教育所要求的。比如说,四个声部同时演唱时,不能各个声部唱各自的。而是在唱本声部的同时兼顾其他声部,达到声音的和谐统一,否则将乱成一团,这就充分表达了合唱合作精神的重要性。

音乐组教研活动总结 篇10

一、抓住教学热点,确定课题研究

近年来,音乐教育的热点:

1、新体系在音乐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2、音乐素养检测,提升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所谓的新体系,实际上指的是国际三大音乐教学法──奥尔夫教学法、柯达伊教学法、达尔克罗兹教学法。我们组成员积极参加了国际三大音乐教学法在中国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教法融合全体系培训。为此,我们音乐组围绕三大教学法展开教研活动,在上个学期成立课题《柯达伊教学法在小学低段识谱教学的运用与研究》。本学期的课题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二、围绕课题研究,开展磨课活动

为更好地将理论实践在课堂里,我们组员积极开展磨课活动。继王思思老师在20xx学年第一学期开出区公开《白头翁》及在区素养比赛中上《叮铃铃》与朱享琼老师在校研训周开课《打花巴掌》后,本学期上一开学,音乐组便紧锣密鼓地开始为朱享琼老师磨课————区公开课《过新年》;另外我们与状元二小韩雪雪老师开展了课题组内磨课研讨。一次次的磨课让我们对国际三大教学法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融合与创新有了更深的体会和了解,课题研究走上正轨。

三、协作专业引领,促进教师成长

每一次的教研活动可没马虎。本学期我组开展了9次教研活动。从开学初制定计划,共读《班主任兵法》、视频学习、介绍微课制作软件等活动,将我们的研训落实到实处,协同发展,共同进步。各成员积极响应积极动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开学初的区论文评比,全员参与,黄素燕老师的《聆听梅朵花开的声音——谈小学中段音乐学科过程性评价方法与策略》和王思思老师的《音律和谐声美韵浓——谈小学合唱教学中的音准的.培养》获得区二等,朱享琼老师的《巧用音符策略扣开评价之门——谈小学一年级音乐课堂评价方式的有效运用》获区三等奖;黄素燕老师的案例《“乐艺章”在呼唤,音乐之星在闪耀》获得区二等;朱享琼老师的微课评比荣获龙湾区微课制作三等奖。

四、重视音乐素养,展示学生风采

学生方面:校合唱队《canyouhearme》和《小星星》获区艺术节一等奖;戏剧《半夜鸡叫》获二等奖;陈漫妮的独唱《哦,香格里拉》获区二等,由舒文等同学的组合《我家住在黄果树》获独唱三等奖;陈丹垚的扬琴《春到清云江》获独奏一等奖;项乾的钢琴《舒伯特即兴曲》获三等奖;双人舞《曾经的同桌》获三等奖。

为检测音乐课堂对基础音乐知识的落实,根据大纲定的基本要求,结合我校学生的基本情况,各级段教师拟定音乐学科测试的年采用演唱和卷面检测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更全面的检测。

大班音乐活动:熊出没 篇11

动画片《熊出没》的主题曲节奏欢快,幼儿非常喜欢。怎样利用这首歌曲设计一节孩子们喜欢的音乐活动呢?我们想到了音乐游戏。音乐游戏有两个要素:一是游戏的玩法及规则,二是音乐的节奏和旋律,我们着重思考如何将二者有机结合。仔细分析这首歌曲,它分为前奏、主歌、副歌、尾奏四个部分,我们就将幼儿熟悉的动画内容设置成游戏的玩法,采用逐层深入的方法,在情境中让幼儿边玩边学。

活动目标

1.能认真倾听音乐,乐意学习音乐游戏的玩法。

2.尝试随着音乐的节奏,创造性表演音乐中人物的形象。

3.体验在情境中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熊大、熊二“水果蹲”的图片,光头强带着电锯去森林砍树的视频片段,《熊出没》的歌曲录音。

经验准备: 幼儿已玩过游戏“水果蹲”“木头人”,会唱《熊出没》主题歌。

活动过程

一、歌曲导入

播放歌曲,师幼轻声跟唱。

师:这首歌曲原来我们都会唱啊!你在哪儿听过?今天我们就要用这首歌曲来玩一个音乐游戏。

二、学习游戏

1.在主歌的伴奏下玩“水果蹲”游戏。

(1)出示熊大、熊二“水果蹲”的图片,师:熊大、熊二在干什么?你能学一学熊大的样子吗?我们来学一学。熊二呢?我们也来学一学。猜一猜,他们在玩什么游戏呢?谁会学着熊大、熊二的样子玩一玩这个游戏?我请一个熊大,再请一个熊二,你们商量一下谁先蹲,准备好了吗?(教师以慢速清唱歌曲,幼儿随乐玩“水果蹲”游戏一遍)你们看清楚了吗?谁先蹲的?每次蹲几下?

师:现在请大家站在椅子前,一半小朋友做熊大,一半小朋友做熊二,请熊大、熊二摆好你们的造型,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的节奏玩一玩。(教师以慢速清唱歌曲)

(2)播放快节奏的音乐,师:如果随着音乐快点玩,你们能跟上节奏吗?让我们一起听音乐,做“水果蹲”游戏。

2.在副歌的伴奏下玩“光头强与石头熊”游戏。

播放光头强带着电锯去森林砍树的视频片段。师:熊大、熊二正玩得开心,谁来了?光头强来干什么?我们要不要跟过去看看?跟踪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样?万一光头强发现后面有动静转过头来,怎么才能不被他发现?

(1)教师扮演光头强,在音乐的伴奏下,做三步一回头的动作,多名幼儿做熊。师:你变成什么啦?你呢?你们太棒了,都想出了不同的造型。那你们有没有发现,刚刚光头强是走了几步转过头来看你们的呢?我们来试一试。(教师清唱此段歌曲,幼儿尝试做动作)走了几步呢?那么熊大、熊二也应该走几步?对了,应该走三步,第四步时摆一个造型不动。

(2)在音乐的伴奏下,全体幼儿练习三步变造型的动作。师:熊大、熊二,让我们听好音乐,想好要摆的造型,一起来试一试吧!

(3)师:刚才你们模仿跟踪光头强的时候脚步又轻又整齐,现在光头强真的来了,你们跟踪的时候,步子一定要轻哦,让他听不到你们的脚步声,能做到吗?

(4)师:刚刚有些熊和光头强跟得太紧了,这样安全吗?对,应该和光头强保持一定的距离;熊大、熊二也靠得太近了,容易碰撞发出声音,被光头强发现;还有光头强听到声音,好像不是他的脚步声才回头的,大家的步伐要和光头强一致。(师幼再玩一次游戏)

尾奏部分,教师查看幼儿变成的各种造型。师:这是一棵大树吗?这是一个石头熊啊!哼!找了半天,怎么谁也没有发现,气死我了,还是回家睡大觉吧!

师:光头强回家睡大觉了,你们也可以怎么样?小椅子就是你们的家,快回去吧!

三、完整游戏

1.回忆游戏过程。师:这个游戏从头到尾是怎么玩的?我们来回忆一下。一开始熊大、熊二玩了什么游戏?接着谁出现了?又玩了什么游戏?最后怎么样了?现在我们听着音乐,完整地来玩一玩这个游戏吧!(教师提醒幼儿前奏时可随音乐的节奏自由摆动)

2.邀请客人老师一同游戏。师:这次我们邀请客人老师和我们一起玩,每个小朋友去请一位客人老师,跟她商量一下谁做熊大谁做熊二,准备好了吗?

四、结束活动

音乐活动课总结 篇12

事实上, 音乐本体性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本身其实也是审美活动的一部分, 是一切审美活动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 人们学习知识技能不是单纯为了学习知识技能本身, 而是为了架起一座通向音乐艺术的桥梁。《中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 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 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初步技能。”因此, 教师要放下知识技能严肃的架子, 将其融入到音乐实践活动中, 让课堂动起来, 使其更具亲和力, 让美的体验赋予知识技能以活力, 使学生在轻松、愉悦、和谐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掌握知识技能。

一、情景游戏, 乐在其中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教师从感性入手, 让孩子在和谐愉悦的活动中学, 不失是一种“有效途径”。

在节奏创编《小雨点》的音乐活动中, 我利用多媒体先创设了一个下雨的过程, 让学生欣赏完整的下雨过程:小雨点———小雨———雷鸣电闪———大雨——小雨———小雨点———雨停。然后, 我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些常见物品 (如玻璃杯、筷子、盛了水的水盆、装了沙子的废旧易拉罐以及自制的各种打击乐器) , 把学生分好小组, 让他们自由探索:如何用这些东西模拟出下雨的声音:用什么方式表现小雨?用什么方式表现大雨和雷电?待我一说完, 学生就兴奋不已地动起手来。只见一个小朋友先用筷子在玻璃杯上轻轻敲了两下, 然后又有几个小朋友用装了沙子的酸奶瓶摇了起来, 发出“沙沙沙沙”的声音, 紧接着一位小胖子用一根棒子用力地敲他自制的锅盖, 发出了“哐哐”的声音。于是我把他们制造的声音写在了黑板上, 概括出简单的节奏型:小雨点可以用“滴答” (四分音符) 来演奏, 小雨可以用“沙沙沙沙” (八分音符) 来演奏, 大雨用“哗啦啦啦” (十六分音符) 来演奏, 电闪雷鸣用“哐哐” (二分音符) 来表现。

这节课在学生原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 以合作探索下雨时的各种音响为桥梁, 突破了枯燥单调的节奏教学, 从“自主性玩———创造性玩——表演性玩”中玩出花样, 玩出节奏, 从而掌握节奏, 记录节奏, 真正在游戏活动中开心地玩, 快乐地学。

二、情感体验, 美在其中

知识技能的获得必须以情感的体验为前提, 只有在情感的激发下, 知识技能才能够成为智慧。在音乐教学中, 只有让情感得到充分体验、感受和理解, 才能接触到艺术的本质, 也才能让学生领会、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在教学歌曲《大鹿》这一课时, 我课前先安排几个小朋友根据教学内容排练了歌表演, 让他们分别扮演大鹿、小兔、狼、森林中的树、草、花、房子等。在教唱歌曲前, 我让他们几个带着头饰上台表演, 把其余学生带进一个童话般的世界中。接着, 我让学生们边听音乐边看表演, 然后告诉老师森林里发生了什么事?学生一下子就能回答出来。等学生们学会歌曲并要对歌曲进行处理时, 我提出了一个问题:“请小朋友们听老师边弹边唱, 从老师弹琴的速度上进行对比, 我们应该怎样来唱大鹿和小兔?” (小白兔唱的部分我弹得快, 大鹿唱的部分我弹得慢) 学生们马上就听出来了, 纷纷回答:“唱小白兔时唱快点, 唱大鹿时唱慢点。”“回答的非常好!”我表扬了他们。“请小朋友们再想想为什么唱小白兔时唱得快, 而唱大鹿时唱的慢?”通过一开始的情境创设, 学生们很容易就回答出这个问题:“老狼在追小白兔, 它很着急, 所以唱得快;大鹿很勇敢, 帮助了小兔, 所以唱得慢。”最后, 我说:“让我们用不同的速度来表现情绪唱一唱吧!”

由这一环节, 我告诉学生音乐是有个性的, 不同的速度在表现音乐形象时所起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速度的快慢能表现不同的情绪和心情。在我的引导下, 将枯燥的知识技能赋予情感的灵魂, 使学生在情与景交融的氛围中感受、体验和参与, 在情感的碰撞中学习知识技能。

三、思维闪动, 创在其中

音乐是创造性的艺术, 而学习音乐也应具有创造性。虽说“创造”本身也是一种乐趣, 但若用枯燥的教法去教, 学生也会感到索然无味。《课程标准》指出:“根据低年级的身心特点, 从音乐基本要素入手, 通过模仿、创编、表现积累感情经验, 为音乐表现和创造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所以, 教师要发挥创造性, 创设有利于学生创造的情境, 采用富有趣味的方式, 才能使创造教学受到成效。

我的创造是用不同的速度和节奏念“绕口令”:高高山上一根藤, 藤条顶上挂铜铃。风吹藤动铜铃动, 风停藤停铜铃停。

我先让学生用不同的节奏念绕口令, 比一比谁的创造更加新颖独特。学生们创造完毕, 我请他们把自己创造的节奏念一念, 其中有两三个学生创造的很好, 创造出了各种各样的绕口令节奏 (虽然他们还不能马上准确地把自己创造的节奏写出来) 。接着, 我把学生们创造的多种节奏写在黑板上, 有用八分音符创造的, 有用小知了节奏创造的, 也有用四分音符创造的。然后, 我又要求他们用不同的速度进行绕口令。最后, 我让学生继续绕口令这一活动, 用不同的节奏念绕口令, 感受哪一种让人感到欢快?再分别用快、中、慢三种不同的速度念绕口令, 想想哪种速度带给你的情绪是欢乐的, 其余的使你的情绪如何?学生们十分投入, 几分钟后, 我请了一个创造得十分认真的学生来说一说, 他说:“我念这种节奏 (小知了) 感到很快乐, 念其他的感觉就没有这么高兴。还有, 我念得快的时候, 感觉很开心。”

虽然学生的回答很简单, 也说不出什么大道理, 但是我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因为学生们已经体会到不同的速度和节奏所带来的不同情感和情绪。同时, 学生们的五彩缤纷的想象在思维对流和创新的生成中, 在速度和力度的变化中, 也找到了新的生长点。

音乐是流淌的艺术, 作为音乐教师, 应该给孩子们创设各种机会, 让知识技能与音乐实践活动有机结合, 给音乐知识技能教学一个鲜活的载体, 使其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五彩飞扬、生机勃发。

音乐舞蹈兴趣小组活动总结 篇13

(2015——2016学第一学期)

忙碌充实的一学期结束了,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较圆满地完成了本学期舞蹈兴趣小组的教育教学任务,为了把下一步的工作做的更好,现做总结如下:

舞蹈艺术对青少年身体成长、品行素质、自身修养及智力开发等方面均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按照本学期初制定的计划我做到以下几点:

一、主要成绩

1.过舞蹈基础训练,激发了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培养了良好的形体习惯。

2.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音乐、感受音乐的美感,激发了学生通过舞蹈表现音乐情感的欲望。

3.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舞蹈习惯和舞蹈技巧,发展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4.通过舞蹈兴趣小组的开展,培养了学生对舞蹈的兴趣与爱好;学到了舞蹈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了学生健康的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舞蹈能力、表演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艺术修养。

二、存在问题

1.长的对舞蹈的认识还不够深刻。2.生参与舞蹈训练的积极性还不够高。3.部分学生的基础很差,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对于排练成品节目有很大的难度。

虽然我不是专业的舞蹈教师,但是我有一颗对舞蹈教学的热心,有一颗对学生教育的耐心。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一如既地往认真教学,多培养一些特长的学生,不放弃有兴趣的学生。能够多排练一些有水准的节目出来,让学生轻盈的身姿成为我们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盘县实验小学音乐研讨课活动总结 篇14

为了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我们组举行这次研讨课活动,共对金艳、张倩、牛雅萍、徐林霞、唐映琼和王艳的六节音乐课进行了观摩研讨。现就整个活动作如下总结:

一、活动时间:为期一天(12月2日)

二、活动对象:

所有上音乐课的教师(上课,吴梅老师除外)及综合组的学科组长(参与听评课)全程参与,另外还特别邀请了刘正祥校长和甘茂翠校长参与到我们的这次活动中,对我们的活动给以指导。

三、活动内容:

本次活动主要以研讨的形式进行,以相互学习为主,找出自身的不足后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上课教师进行说课,听课教师进行“1+1”评课,力求找出教师的亮点和不足,让亮点发扬光大,让不足销声匿迹。

四、活动流程:

首先金艳、张倩、牛雅萍、徐林霞、唐映琼和王艳六位老师分别先上一节观摩课,然后是下午第三节课集中进行评课,在评课过程中我们先让上课的教师说课,然后进行“1+1”模式的评课方法进行研讨,即:说一个亮点和一个不足,然后提出改进建议。在整个评课过程中教师们都认真进行了评课,老师们都找出了每位教师的闪光点及不足之处并给出了解决措施。

五、活动结果:

在所观摩的这六节课当中,每位老师都具有其自身的闪光点及不足,如:金艳老师的体态语言很到位、唐映琼副校长的多媒体教学、张倩老师新颖导入、牛雅萍老师的全面关注学生、徐林霞的欣赏课教学环节设计很合理、尤其王艳老师的这节课,整堂课从备课到上课、从上课到下课整节课都无可挑剔,她利用孩子们喜欢的童话故事贯穿始终,设计很合理个教学环节到很到位,目标及重难点都得到解决及突破,教学方法比较得当,整堂课都活而不乱让孩子们学得非常轻松,真正达到了快乐学习!这是我们现在要大力提倡的学习模式,希望孩子们完完全全在玩中学习,在学习中玩耍。

六、活动畅想

这次活动在评课这个环节还有待加强,准备在今后就针对同一节课进行评课专项活动,这样以达到评课的真正目的,提高教师们的评课水平。

盘县实验小学综合组

开展音乐活动,提高学生素质 篇15

我认为, 音乐活动课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才能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第一, 面向全体学生;第二, 内容应体现趣味性、教育性、科学性和艺术性;第三, 要使学生能将课内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活动中, 并且有所创新;第四, 教师要在活动中发现和培养一些有特长的学生, 做到普及和提高相结合。

教师如何开展音乐活动、提高学生的素质呢?

一、创造气氛, 以趣激学

在上课开始的时候就应该营造一种欢乐而轻松的气氛, 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在上课铃响时, 放一曲轻松、欢快的儿歌或乐曲, 等学生就座后再宣布上课, 或在放音乐的同时, 让学生排着整齐的队形, 伴随着音乐的节拍即兴表演, 边表演边走向自己的座位。如:听着《如果幸福的话拍拍手吧》, 让学生自己创编动作, 欢快地找到自己的座位。这样的安排, 既可以调动起学生自身的音乐细胞和潜能, 为随后的教学能主动接受做好准备, 又可以营造轻松的气氛, 使学生消除紧张情绪, 提先进入角色。

二、乐理教学, 律动帮助

乐理为音乐的基础, 非学不可。但在音乐课中, 单纯地教学乐理知识, 学生只会感到单调、枯燥无味, 产生厌学的情绪。为了适应学生的直观形象思维和模仿力强的特点, 我们可以设计律动, 根据歌曲的性质、内容、节拍、速度、节奏做有规律的韵律动作, 如:模仿小动物行走、劳动、体育等生动、形象的动作等, 然后在学生愉快的律动中穿插进行乐理教学、解决曲中的难点。又如:在教学歌曲《说和唱》的识谱时, 可以采用“倒置”教学法, 利用律动进行教学。请全体学生站成方阵或圆圈一起唱歌, 学生懂得了歌词的意思, 便会被歌词中的“小鸡、小鸭、喜鹊、青蛙”说话和唱歌的有趣情景所吸引, 这时教师再不失时机地引导、启发他们想象, 模仿这些小动物是怎样行走或飞翔的, 在间奏中做拍手、跺脚的动作打出“××—×××—”的节奏练习, 便可解决本课的一个难点;在每段歌结束后过门中作即兴表演, 学生就能够在有趣的表演中很快熟悉歌曲的旋律, 这时教师再引导他们对照乐谱进行读谱视唱, 学生就能认识歌曲的节拍、曲中的唱名, 音准、节奏难点也迎刃而解,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 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使学生很快掌握乐理知识, 加深对歌曲的理解, 提高对音乐的感受及表现能力。

三、游戏活动, 运用知识

音乐游戏是以发展学生音乐能力为主要目的的, 趣味性浓、形式活泼, 有边唱歌曲或边听乐曲边做游戏, 也有两种间而有之地进行游戏, 它是音乐活动课中最具有趣味性与知识性的, 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活动。如:《小音符抢凳子》游戏, 首先准备4张凳子和4首不同风格的歌曲或乐曲, 请7位学生分别戴上已学过的音符“1、2、3、4、5、6、7”的头饰站在凳子旁。音乐开始, 要随音乐的节奏, 绕着凳子, 模仿教师的舞蹈动作, 或自己即兴表演舞蹈的基本动作, 音乐停时抢坐凳子, 没抢到的就要表演节目。这种游戏情景交触, 师生同乐, 既有趣, 又紧张;既能活跃课堂气氛, 又能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既能检验学生对学过的音乐知识的掌握情况及运用程度, 又能发展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力和创造力。在游戏中,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 因材施教, 对学困生给予耐心辅导, 对有艺术特长的学生给予重点培养。

四、集体舞蹈, 思品教育

集体舞是一种群众性的娱乐舞蹈, 也是音乐活动课中的一项教学内容, 对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 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以及树立集体主义的思想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学时教师必须寓思品教育于集体舞之中, 使学生受到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社会主义等思想道德教育。这样的集体舞跳起来才会整齐、协调、优美、充满艺术色彩, 让人赏心悦目, 产生美感。此外, 学习集体舞也是一种有益的健体活动, 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总之, 教师在开展音乐活动课的教学时, 一定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点, 注意发挥教师教学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 引导学生善于思考和创新;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 因材施教, 重点培养;注意应用形象化、直观化、生动愉快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师生共同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 培养儿童的审美情趣, 从而达到美育的目的。

摘要:本文对如何开展音乐活动, 提高学生的素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素质教育,音乐活动,开展

参考文献

[1]王次炤.音乐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4.6, 第1版.

[2]贺志朴, 姜敏.艺术教育学.人民出版社, 2001.5, 第1版.

[3]第一、二届全国音乐教育获奖论文精选.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0.9, 北京第1版.

上一篇:七下古诗默写集锦下一篇:(社情民意)关于老旧小区消防设备器材管理制度完善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