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兴趣活动课

2024-07-10

音乐兴趣活动课(精选12篇)

音乐兴趣活动课 篇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如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却是个难题。现就结合中班音乐活动《布丁扭扭舞》谈谈我对激发幼儿音乐学习兴趣所做的尝试。

一、激发幼儿音乐学习的兴趣要有内容

激发幼儿音乐学习的兴趣要有内容,也就是说要想激发幼儿音乐学习的兴趣就要有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音乐教学内容。通过平时对幼儿的观察发现,边唱边跳是学龄前幼儿的特点,他们不但喜欢用歌声来表达感情,更喜欢用动作加以补充。歌曲《布丁扭扭舞》选自于巧虎系列动画,不但形象生动可爱受幼儿的喜爱,音乐也欢快有趣。另外布丁舞动的情景与歌词能给幼儿广阔的想象与创造空间,比较适合有一定表现能力的中班幼儿。设计与组织本次活动意在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得到启发、交流和表达,提高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以及对音乐的理解和表现能力,对我园课题研究中音乐活动的开展方式和如何提高幼儿的音乐学习兴趣进行探讨。

二、激发幼儿音乐学习的兴趣要有策略

再好的“原材料”没有巧妙的呈现与引导策略也是于事无补的,在本次活动中我主要运用以下几种策略来激发幼儿音乐学习的兴趣。

1. 利用变化的图谱激发幼儿的兴趣,辅助幼儿的练唱与动作的创编。

传统的图谱形式对提示幼儿歌词内容十分有效,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也利用图谱推进整个活动的开展。活动一开始就利用体现歌词内容的直观图谱帮助幼儿复习歌词并形象记录幼儿创编的歌词。在动作创编的环节,图谱摇身一变,在部分形象保留的同时出现了提示动作的各类线条符号,给幼儿形象提示的同时又留有广阔的创造空间。同时,图谱的变化也让整个活动充满了变化,让幼儿在变化中积极参与、感受与表现,让整个活动热闹起来。

2. 利用有趣的游戏与变化的肢体语言调动幼儿积极参与、主动创编与表现。

游戏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不用多说,其实简单方便的肢体语言同样能让

幼儿爱上音乐演、爱上模仿练习、爱上创造表现……因为人的身体、头、四肢都能变化出各种动作,加上丰富的面部表情,可表现的内容就更加丰富了。各类音乐教材中的角色,都离不开人的各种体态动作,就连各种动植物的出现也都具有人类的语言和思想。本首歌曲中的布丁也不例外,因此,我可以利用各种体态与动作变化来表现布丁的摇摆、晃动等动作。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幼儿,从心理发展角度看,他们的认识活动以具体形象性为主,对事物的认识主要依赖于感知,而肢体语言就具备了这些特点。运用肢体语言让幼儿边学习、边动作,消除幼儿呆坐听讲的烦恼,让幼儿的注意力更加持久。

3. 创造开放性的教学环境,给幼儿一个自由的学习空间。

开放性的教学环境普通意义上的理解是:首先要轻松、愉悦。因此,不管是幼儿还是老师,郁闷的环境都是不可取的。试想如果连老师都没有激情,又怎能奢望幼儿投入呢?所以活动组织中我争做和幼儿互商互助、协调行动的民主作风型教师。同时也鼓励幼儿有独立的见解,有创造精神,这是新《大纲》“以儿童为中心式”的教育精神。在我的教学活动中体现为:让幼儿提出和展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让幼儿提出和展示不同于他人的方法与观点。

三、激发幼儿音乐学习的兴趣要有兼顾

有兼顾的意思是要尽可能地激发全体幼儿的学习兴趣而不是一部分幼儿的兴趣。为了做到有兼顾,我尝试了以下几种方法:

1. 练习巩固法。

活动一开始,我组织幼儿在歌词图谱的引导、提示下进行已掌握歌曲部分的练习,提出演唱要求、巩固歌曲的记忆的同时也通过部分歌词的创编激发幼儿练唱的兴趣,为下面律动的开展打好歌唱的基础。

在律动的创编与练习中,我通过集体练习与游戏活动的组织来进行巩固练习,让幼儿在一次次的音乐感受、表现中表演歌曲,体验快乐。让全体幼儿在积极尝试参与活动时循序渐进无压力,保持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2. 分层教学法。

幼儿能力各不相同,所以教学活动中我注重幼儿的分层教学,在面向全体幼儿的同时也面向个别幼儿。如对于表现力强的幼儿给予示范展示机会的同时,也给能力相对较弱的幼儿以提示与带动,这样的带动有教师的示范带动,也有同伴间的互动带动。如对于音乐活动积极性不高的幼儿,我注重兴趣的激发与维持,力争用自己的情绪、夸张动作与鼓励性语言带动他们爱上音乐活动,愿意参与其中。而对于积极性高的幼儿则重在动作等的创造性激发,又如幼儿各大智能发展能力不一,我在活动中除了给幼儿展示自己较好智能发展的机会与空间以外,还设计了让多种感官参与其中的内容与互动环节,让每个幼儿的多种智能都有所提高。

3. 示范演示法

幼儿喜爱音乐,情不自禁地会受音乐感染与带动,但是幼儿由于理解能力、语言表述能力和动作表现力的不够,从而很难系统有序且准确地表现自己对歌曲的理解与感受。这个时候,教师和同伴间的示范就比较关键。所以活动中我多次运用示范演示法,在动作创编的过程中利用幼儿间的相互示范来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在完整感受与创编后,进行了一次完整的教师示范演示,不仅为幼儿提供了适当的休息时间,还为幼儿展示了完整、个性的表现形式,为幼儿自行完整地练习具有示范作用。

4. 游戏体验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游戏是幼儿最大的兴趣”,所以我在活动的开展中加入了很多游戏的元素。在动作创编的过程中通过布丁带大家玩转圈的游戏来带动幼儿探索单人转、两人转和多人转的多种方法。同时,在最后练习巩固与给幼儿表演展示的环节中我创设了“吃布丁”的情境,让幼儿在生动游戏活动的积极参与中大胆表现与自然练习巩固。整个活动让幼儿“学”在游戏中,“练”在游戏中,在愉快轻松的游戏环境中感受歌曲并创造性地表现歌曲,实现教学目标。

四、激发幼儿音乐学习的兴趣要有能力

活动结束后我反思自己的教学,想象着如果其他骨干教师来组织会是何效果。其实在同样的音乐内容选材与教学方法、策略设计的基础上,不同教师组织会有不同的教学效果与幼儿反应,这说明在前面提及的三点因素的基础上还有教师能力的影响。教师能力包括表现力、洞察力、随机应变力等,夸张到位的动作表达和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能很好地激发幼儿的兴趣;敏锐的洞察力能较好地了解幼儿兴趣、情绪的动向,有方向性地做好激发与调动工作;有较强的随机应变能力,能及时用适当的方法帮助幼儿解决各类突发问题,很好地激发不同幼儿的学习兴趣……所以,为了日后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得注重个人全方位能力的提高。

通过本次音乐活动我发现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需要有内容、有策略、有兼顾和有能力,只有当教师巧妙地让音乐与幼儿互动起来,让幼儿自由“徜徉”在音乐中,“玩乐”在音乐中,才能真正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感受到音乐的快乐,从而自发地提高对音乐的兴趣,慢慢地学会欣赏、体会、理解与表现音乐。

音乐兴趣活动课 篇2

(2008年秋季学期)

一、开设音乐课外活动兴趣小组的目的和要求

21世纪的人才需要全面发展,德、智、体、美、的共同发展。几年来,我校极大的开展课外活动教育。音乐课外活动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音乐小组开展了合唱队、独唱等活动小组,并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大大的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了学生的素质修养。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质,满足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不同需求,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活跃了学校气氛,调节了紧张的学习生活,愉悦心情,增强沟通,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利用大型节日典,展示自已,锻炼自己。

二、辅导方法

合唱队:统一发音位置,练习合理呼吸,咬字吐字清晰,声音独立稳定。练习曲以简到难,有小到大,循序渐进。并逐步吸收新成员。

独唱:练习合理呼吸,咬字吐字清晰,表情自然得当,声音洪亮悦耳,声情并茂,表现歌曲。

三、活动成果:

本学期的音乐小组在期末达到的标准:能演唱多首合唱曲目及独唱曲。如《新世纪的新一代》《明天会更好》《红星歌》《让世界充满爱》等。

四、利用节日庆祝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搭建展示艺术的平台,学生发挥特长,能够更好了展示自我,发现自我,表现自我,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得到了家长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音乐兴趣活动课 篇3

一、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幼儿学习音乐的原动力,有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爱好音乐的兴趣。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架风琴或者一台录音机的教学方式已经被有声、光、电等多种元素的现代化教学方式代替了,现代的教学已经变得有声有色,妙趣横生。教师既可以直接在多媒体中播放、演示各种相关的教学内容,也可以通过自制的多媒体软件,有目的、有意识的对幼儿进行教学。由于声音、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手段的采用,教学活动变得新奇、有趣、活泼。通过多媒体互动让孩子能尽快的参与到音乐的教学氛围中来,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热情、耐心。有趣的教学形式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使之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感受和创造。

教学内容应该选择幼儿容易接受、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在不同的时间、活动场合呈现不同的音乐,能随时激发幼儿的兴趣与学习欲望。如做操、运动时选择明快、节奏感强的音乐让幼儿感受强烈的节奏,提高参与的兴趣;游戏时选择轻快活泼、有形象性的音乐,能激发孩子的好奇与跃跃欲试的兴趣。

二、营造欣赏音乐的氛围,培养幼儿对音乐的热爱

幼儿的音乐欣赏活动是通过倾听音乐作品来感受、理解、初步鉴赏音乐的一种审美活动。幼儿的年龄正处于接受能力极强的阶段,有一双机器一样灵敏的音乐耳朵。音乐教育要跳出以教师为主的模式,从孩子的听觉入手,营造理解音乐的氛围,让孩子多听、多感受。教师的思想与意志巧妙的渗透给幼儿。通过良好的师生互动行为,在音乐的欣赏活动中调动幼儿自发参与、自主学习、自由表达的积极性,从而使他们喜欢并热爱上音乐欣赏活动,提高音乐的欣赏能力。因此,营造各种欣赏音乐氛围来激发幼儿听音乐的愿望,引起幼儿听音乐的兴趣,培养幼儿听音乐的习惯,为孩子创设一个欣赏天地,尽量让孩子通过多种渠道多接触音乐。

三、运用肢体语言,加强学习音乐的效果

音乐的乐曲作品是抽象模糊的,而幼儿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的,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手段辅助教学,除了将听、想、说、唱、动奏等方式融合外,还可以利用肢体语言在教学中与孩子有效的互动,这样不受任何时间限制,随时随地可以引导幼儿进入音乐的意境。

例如手势代替语言,它可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用手势形象的模仿出各种动物的姿势,能很好地帮助幼儿理解音乐作品。在指挥分合唱和打击乐时,手势可更加容易、更加直接地向幼儿及时传递、表达内心的情感与歌曲的内涵。简明的手势能启迪、激发小朋友的情感,使其节奏统一、速度统一。

此外,教师的教学意图还可以通过动作表情传递给小朋友,能起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作用。教师轻轻地走、滑稽地跑、柔美刚强的动作、明亮有神的目光、神采飞扬的姿态,都可以很快的感染幼儿。用亲切、自然的眼神和丰富的表情来教唱,能把幼儿的情感带入如诗如画般温柔的意境中去,幼儿会主动、积极跟随教师有表情地去进行唱歌和随着音乐节奏去进行律动表演,这样便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四、注重环境布置,激发幼儿学音乐的兴趣

幼儿的活动区角、墙饰布置应该与幼儿学习活动息息相关。有魅力的环境布置能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比如秋天到了,活动室都换上了秋天的主题墙饰,教室里挂满琳琅满目的秋天画面。色彩艳丽的秋天丰收景象,让幼儿新奇、兴奋。于是再引导他们歌唱《美丽的秋天》时,孩子们的情趣高涨,兴趣十足。幼儿在不知不觉中轻而易举的掌握了歌词,趣味昂扬的学会新歌,还自编了歌曲的动作,为在表演区活动做了很好的准备。

幼儿艺术教育在于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给他们充分自由的活动空间,在活动中激发孩子的表现欲望,让他们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中产生动力与自信感。有了学习的兴趣,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就得到了发展。

达尔克洛有句名言:“对音乐的理解,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是情感过程”。不断提高幼儿的兴趣,在音乐教学中融入情感,通过音乐的艺术形象激发孩子的美感,探索音乐教育的特有功能,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

音乐兴趣活动课 篇4

1.音乐活动对于幼儿的重要性。

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也指出: “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格和情感,可以鼓舞人的进取精神,应该为幼儿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发展幼儿的音乐才能。”从上述教育家的言论和实践可以看出音乐教育对幼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 托班幼儿音乐活动参与情况的现状分析。

音乐活动是托班幼儿比较喜欢的活动,在日常的过渡环节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很多孩子不会根据教师的指示唱歌,教师往往把重点放在了歌曲的掌握程度上,而反复地让孩子们跟唱和学唱。逐渐地,孩子们对于音乐活动的兴趣也随之降低了。

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音乐活动中,如果幼儿没有参与兴趣,那么,对活动的专注度就会随之减弱, 不利于幼儿协调力与表现力的发展。反之,幼儿有了兴趣,参与性就会提高,各方面的能力也能有所提高。

4. 歌表演激发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

“歌表演”指根据音乐的内容和旋律结合一些简单的动作表演出来,唱歌为主、表演为辅。在“音乐语言”的指挥下有节奏地活动。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尝试通过托班的儿歌表演以促进托班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

二、研究成果

如何通过儿歌表演来激发托班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呢?这一学期来,我们开展了多次实际教学,进行反复的尝试,看到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明显提高了。

1.托班音乐内容的选材。

托班幼儿的学习是无意识的,他们的生理发育以及认知水平都还比较低,因此在音乐活动中,幼儿需要教师的引导才能完成儿歌的演唱。

(1)贴近生活。歌词内容贴近幼儿生活则容易让幼儿较快地掌握,从而增强自己的自信心,激发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2)旋律流畅、节奏明快。音乐活动由歌词、旋律、节奏组成,针对托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旋律流畅、节奏明快的音乐往往能让幼儿表现出极高的热情,很快感受到音乐美妙的特点,易于接受。

(3)易于幼儿理解。音乐的难易程度往往影响着幼儿音乐活动中的表现和兴趣。易于幼儿理解的音乐内容往往会使音乐变得简单,使活动变得轻松。

2.儿歌表演中动作的设计要点。

音乐和动作在儿歌表演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直接影响着幼儿的活动兴趣,在“音乐语言”的指挥下,孩子们听、做的有规律的动作表演和音乐旋律就是歌表演。在选择与设计歌表演的动作时,我认为应注意以下个两个要点:

(1)动作简单、形象。托班幼儿年龄较小,注意力与感兴趣的程度较短,也容易受外界因素和情绪的影响。过于复杂、无趣的动作对于托班幼儿来说,不太容易模仿,从而增加了音乐活动的难度。

(2)结合歌词易于掌握。绘画工具与材料在绘画活动中基本上都是人手一份, 小班人数在三十人左右,所以选择的工具和材料一定要便于收集,方便活动开展。

3.提升幼儿能力的“外力”设计。

托班孩子的表现欲望较低,又因为个人差异的不同,很多孩子都不愿在同伴面前表现自己,那我们作为引导者应该如何借助“外力”,如何设计“外力”形式来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呢?

(1)一日生活,处处可见。为了让“歌表演”活动有效开展,我们会把歌表演渗透在一日生活中的任何时候,如课堂空隙环节、吃饭之前、离园之前等等。

(2)结合评比,物质奖励。有奖才有动力,因此我们会用一些糖果、五角星之类的奖品鼓励幼儿,让孩子们对歌表演活动更加感兴趣。

(3)家园互动,配合无间。根据教室小的特点,我们专门开辟一块空间名为“本月主打”主要是放本月学习的歌曲,另一块空间名为”精彩瞬间”主要是放上孩子们表演时的精彩瞬间,当把班级特色展板放到室外,家长们在接送孩子们时,总会去展板那边关注看一下,并且来咨询老师,有效地加强了家长的关注度。

(4)梯度教学,效果明显。结合本班孩子的实际水平,考虑到托班孩子的发展能力,我们采取梯度教学的方法来激发幼儿的兴趣,从而体验成功的快感。

三、成效与体会

1.研究的成效 。

(1)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明显提高。 通过对音乐的选择、动作的创设,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参与兴趣与之前相比,明显提高了很多。

(2)呈现的效果不错。以前,托班幼儿表演儿歌时声音很轻,坐在位置上不愿动。经过这段时间的尝试和探究,幼儿的自信心更强了,表现欲望更大了。

2.体会与反思。

(1)体验为主,兴趣为重。托班幼儿年龄比较小,教师不能一味地要求他们达到自己预想的目标,这样只会让孩子们对音乐活动反感,反而影响活动开展。 我们应让他们以体验为主,以培养兴趣为重点。

(2)人人平等,机会多多。托班幼儿由于刚进去这个大家庭,难免有些不适应, 这样往往让孩子们排斥老师提供的机会, 逐渐地失去信心。我们应该多提供给孩子表现的机会,如比赛、展示等,让孩子们享受表演的乐趣。

一成不变的音乐活动很快就会被孩子们舍弃,而且,音乐活动有很多,孩子的能力会提升,我们应该结合孩子的特点与实际水平慢慢地挖掘更有趣、更创新的音乐活动,让孩子们有更大的进步。

摘要:音乐活动是托班幼儿比较喜欢的活动,幼儿需要教师的引导才能完成儿歌的演唱。在音乐内容的选择上要贴近生活,旋律流畅、节奏明快,以及易于幼儿理解。在选择与设计歌表演的动作时,要动作简单、形象,结合歌词易于掌握,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兴趣。

音乐兴趣小组的活动总结 篇5

1、第二课堂活动主要以班级活动为形式。

由学校指定有专长负责的教师组织开展,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水平自由选择参加。

2、本学期的第二课活动内容主要包括:声乐,舞蹈,器乐小组。

二、定活动时间与地点:

1、每周三下午第四节课为学校第二课堂活动时间。

2活动地点由学校统一安排在专门的教室进行。

三、师生明确活动目的与要求:

1、第二课堂活动是学生的兴趣活动。因此,我们以自由参与为首要原则,在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学生有充分的选择权。

2、第二课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终极目标。内容的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合作创新精神,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潜能。

3、辅导的教师能精选活动内容、设计活动形式,以合作、竞争等多种手段来丰富第二课堂,提高效率,让第二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培养能力、发展特长的舞台。

4、教师能按时认真组织开展二课活动,没有出现以种种理由延误活动的现象。

5、学生能积极按时参加二课活动,努力在活动中丰富自己的见识,增长自己的才干。

四、加强活动监督与总结:

1、各小组都能认真制定活动计划,扎扎实实的抓好落实,备好每一节课,作好活动记录。

2、各活动小组每次活动都能清点人数,确保学生校内校外的安全。

3、学校不定期的对活动情况进行检查,行政值日领导对当天的活动进行巡查,学期末进行总结评价

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学生们的整体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尤其是在本学期的遵化市中小学生艺术节展示会上,我校多个节目获奖。

杨春香老师指导的舞蹈《草原雏鹰》获遵化市三等奖;

音乐兴趣活动课 篇6

关键词 幼儿;音乐活动;兴趣

那么,如何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呢?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我对幼儿进行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根据不同年龄幼儿的心理特点,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法

幼儿天真可爱、活泼好动,没有较好的自控能力,所以运用动静交替,情景交融等各种形象生动的方法让幼儿在动、听、看、辨、唱的趣味实践中寻找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如在给中班幼儿上音乐活动《走路》时,可用儿歌朗读和打击出象征小兔、小鹿、小鸭走路的声音,让幼儿很快掌握了切分音的基本节奏。又如在《打电话》这一活动中,可运用扮演角色的形式,来引发幼儿学习齐唱、分组唱的歌唱方法,让部分幼儿当打电话的娃娃,另一部分幼儿当接电话的娃娃,配上道具“电话”,幼儿便在感兴趣的氛围中学会了此种歌唱方法。

二、设计好教学语,增添音乐的特有情趣

(1)活动组织的音乐教学语,是指在音乐活动中点缀性的音乐语言,如活动前后师幼问好等常规,就可用音乐的形式来表现,放一段欢快的音乐让幼儿做律动,表示音乐活动开始了,既可突出音乐活动的特点,又可激发幼儿的兴趣,还可间接传授知识。

(2)节奏语,即用拍击身体动作来表示,用在活动中,可以使幼儿感受音乐速度、力度等,培养幼儿节奏感,这对歌曲进行打击乐可发挥较大的作用,如在打击乐活动《瑶族舞曲》中主要节奏型是X XX,变化节奏是XX,XX,结束句的加强节奏为XX,教师可分别编上拍腿、拍肩、和碰手指的动作,以拍手代表共同演奏的节奏。

(3)手势语,即用老师的手势代替语言,它可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如在小班音乐活动中可结合所演唱的有鲜明形象的动物歌曲,通过手势形象地模仿出各种动物姿态,便能很好地把幼儿的情绪激发起来,特别在指挥分合唱和打击乐时,通过手势可更加容易和直接地向幼儿及时传递和表达出内心的情感以入歌曲的内涵,因此,简明的手势(包括指挥)能启迪、激发小朋友的情感,使其节奏统一、速度统一,从而引起老师和小朋友间的情感共鸣。

(4)体态语,体态语通过教师的动作表情传递给小朋友,能起到“心有靈犀一点通”的效应,一般来讲,主要是眼睛和脸部的各种神态和表情,它以无声的语言向幼儿表露和传递内心的情感。炯炯有神的坚定的目光和洋溢欢欣的笑脸,能使幼儿情绪激昂,精力倍增,如在欣赏歌曲《狮王进行曲》时,教师明亮有神的目光和神采飞扬的姿态,可以很快地感染幼儿,使他们充分感受狮王的神态,《摇篮曲》等较为柔和和抒情色彩较浓的歌曲,教师应注意运用亲切、自然的眼神和表情来教唱,便能把幼儿的情感带入如诗如画般温柔的意境中去。又如唱《大公鸡》、《郊游》等轻快活泼的歌曲时,教师用充满稚气天真的笑脸和眼神,就更能激发小朋友的内在情感,并且能和老师的情感相融合,有表情地去进行唱歌和随着音乐节奏去进行律动表演,这样便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注重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活动来自我表达和表现

幼儿教育的全部艺术就在于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幼儿主动求知的积极性,只有当幼儿需要的时候,教师的给予才能收到最佳效果,在以往的音乐教育中,老师往往忽视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没有给他们充分自由的活动空间,过分的注重技巧训练。如在学律动时,老师一遍又一遍教舞蹈动作,幼儿机械地重复学,使本来很好的音乐活动变成枯燥无味的动作训练,幼儿的兴趣随着一遍一遍的“不对”声递减,其实,在教学中,只要充分调动幼儿的表现欲望,让他们在自编、自创中探索,产生动力和自信感,有了学习的兴趣,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得到了发展。

音乐兴趣活动课 篇7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活动,课堂,兴趣,锦上添花

兴趣, 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情感。在教学活动中, 学生对学科学习内容是否具有兴趣, 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课堂表现水平。初中学生对音乐学习感兴趣, 就会自主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 与教师互动, 共同推动音乐课堂教学向好的方向发展。初中学生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刚刚发展起来, 加强音乐学习兴趣调动, 有利于端正学生的审美观, 为音乐课堂锦上添花。

一、创设良好学习氛围, 让兴趣为音乐课堂锦上添花

一个轻松与快乐的学习氛围, 会让学生的思想与身体得以解放。轻松快乐的音乐课堂是初中学生所期待的, 初中英语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感受, 尽自己所能为学生创设好的学习氛围, 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传统的音乐教学中, 教师为学生进行示范性演唱, 之后, 让学生一句一句地跟唱, 经过机械地训练学会某首歌曲。固定不变的音乐教学模式让初中学生产生了音乐学习的负面情绪。在当前的音乐教学中, 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与组织一些音乐学习活动, 让初中学生融入到学习活动中。像一些文艺比赛、歌唱比赛等, 都可以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受到音乐的熏陶, 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良好的氛围需要动静结合, 教师给学生机会活跃起来, 也要让学生明白音乐课堂中的规矩。比如在学习《七子之歌-澳门》之前, 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 对七子之歌系列之内的其它歌曲进行查找与欣赏, 能够演唱的可以在下节课进行表演。在学生有所准备之后, 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内容就丰富起来, 学生有所准备, 也会对自己的表演更有信心, 愿意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才华。学生你一首我一首地唱起来, 你一句我一句地讨论起来, 快乐轻松的音乐氛围就这样得以确立。让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得以激发, 以兴趣为动力开展音乐学习, 会给自己的音乐学习之路锦上添花。

二、创新音乐教学模式, 让兴趣为音乐课堂锦上添花

教学模式, 对于教学质量的影响不得小觑。要让兴趣为音乐课堂锦上添花, 教师需要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教师先对音乐作品的作者、创作背景、自己的视听感觉进行分享, 再为学生反复播放歌曲, 引导学生分析其内容与情感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 学生接触到了多种多样的音乐演出, 课堂内的教学活动在他们看来十分无聊。要提高初中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教师需要组织更多的活动, 让学生将音乐课堂中所学与实践活动进行结合, 满足学生的音乐学习需求。当学生成功地参与一次音乐活动, 在音乐学习中找到成就感, 自然会具有音乐学习的兴趣。比如在学习《我心永恒》的时候,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下《泰坦尼克号》的电影片段, 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感故事面前感受《我心永恒》这首音乐作品背后的故事与情感。教师借助多媒体, 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真实的情境, 当学生具有真情演唱这首歌曲的能力时, 教师要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还原电影片段, 边角色扮演, 边演唱。在这样的音乐活动中, 学习意识到音乐作品表达情感的真实意义, 也可以融入到音乐作品中, 与作者建立起情感共鸣。学生在演唱的同时, 表达着人物本身的情感, 会体会到音乐学习的成就感, 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 也让音乐可以驾驭学生的兴趣。

三、利用科学积极评价, 让兴趣为音乐课堂锦上添花

评价是课堂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教学行为, 积极的评价会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作为一名合格的初中音乐教师, 要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揣测, 了解学生内心深处真正的需求。能够得到教师与同伴的认可, 是初中学生音乐学习最光荣的事。教师给予学生积极的教学评价, 会让学生有更强的学习信心, 促进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奋发努力。在肯定学生主体地位的今天, 教师需要利用积极的方式对音乐学习进行鼓励, 帮助学生解决音乐学习中的困难。比如在讲解《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的时候, 教师让学生以小组方式开展学习, 小组内部进行练习, 之后整体呈现。教师要对学生的小组学习行为进行观察, 当发现一些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小组学习活动中,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表扬。像“你们表现很积极, 老师真为你们高兴”这样的评价, 会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当学生发现学生的音乐学习态度很认真的时候, 也要锁定学生的闪光点, 促进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提高。当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演出的时候, 教师要做学生的观众, 认真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 积极发现学生的可表扬之处。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 得到教师“你们真棒!太好了!真精彩”这样的评价时, 其兴趣会完全被音乐学习驾驭, 让兴趣成为课堂学习的动力。

综上所述, 激发初中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初中音乐教学质量与效率能否达标, 从一定程度上来讲是由学生的学习兴趣决定的。当代初中英语教师只有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 创新教学方法, 相信学生的实力, 才能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 找到音乐学习的兴趣。让兴趣成为学生音乐学习中的引导者, 让音乐驾驭兴趣, 会让音乐课堂锦上添花。

参考文献

[1]何伸伸.浅谈几种有效方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读写算 (教师版) :素质教育论坛, 2014 (28) :102.

音乐兴趣活动课 篇8

音乐“新课标”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 是学生与音乐保持联系, 享受音乐, 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但在职业学校所开设的课程主要以学生所报专业为主, 音乐课周课时少, 学生不重视。受传统的音乐素质课程影响, 音乐老师多采取填鸭式的教学, 主要表现为学生被动地学, 老师机械地教的课堂教学模式。在音乐欣赏教学中, 普遍存在学生对音乐欣赏课表现出不太感兴趣的现象, 也就造成了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缺乏, 因而在欣赏过程中也难以真正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作为职校的音乐老师, 我们该如何发挥音乐欣赏课的作用呢?我觉得要想改变这个现状, 除了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以外, 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欣赏课的兴趣, 让学生与音乐沟通。这是对传统音乐素质教育的补充, 也是职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全新尝试。

二、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职业高中的音乐教师在音乐课程教学中, 要从思想上和行动上去重视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体会音乐、了解音乐、感受音乐, 不断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 提升学生自身的综合素养。

1. 了解学生的特点, 将通俗流行音乐和音乐欣赏结合, 激发学生与音乐沟通的欲望和兴趣。

众所周知, 针对不同的欣赏群体和欣赏内容, 达成的标准也是不同的。职业高中阶段的学生青春前卫, 对时尚潮流有一定的敏感力和较好的接受能力, 而且已经有了自己的意识和想法, 开始会用挑剔的眼光来看课堂。如果教师所选的教材对他们缺乏吸引力就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他们喜欢听唱通俗流行的歌曲, 那么我的音乐欣赏课就从学生喜欢的东西入手, 引导他们“爱上”欣赏课。这就需要老师在课下挖掘教材, 选择歌曲, 组织好上课内容。例如:我在上欣赏通俗歌曲课时, 首先让学生对比欣赏导入, 然后从通俗歌曲的发展开始引导学生从不同年代的通俗歌曲节奏、旋律、歌曲的内容、创作背景、表现的音乐情绪、情感等方面提出问题, 因为学生喜欢通俗歌曲, 所以他们也就乐意针对老师的提问去思考讨论, 最终达到了本节课的目的, 学生自己也通过分析感受得出了什么样的歌曲适合职高学生阶段。再如:当欣赏内蒙古民歌《牧歌》时, 我先播放腾格尔的《天堂》MTV。通过欣赏让学生对草原有了初步的认识, 学生知道了蒙古族人的三件宝:草原、骏马、蒙古长调, 再去欣赏《牧歌》, 更易理解作品, 感受体验其意境。把流行音乐作为切入点, 引发学生对整个音乐文化的兴趣, 最大限度地拓展文化艺术的视野, 为学生搭建起通向高雅音乐的桥梁。

2. 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创设情境, 融入音乐欣赏。

情境主要是运用语言、画面、音乐等手段, 根据音乐作品的风格情绪和具体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动态刺激比静态刺激给人留下的印象更深刻, 因此多媒体作为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较强的刺激作用, 有利于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例如:戏曲欣赏《京剧》, 大多数学生对京剧不喜欢, 甚至抵触, 我用FLANSH制作了课件, 播放京歌《唱脸谱》的同时, 屏幕上滚动着丰富多彩的京剧脸谱, 在画面与音响的恰当结合中, 学生开始有了学习的欲望, 我适时地提出问题, 引导他们不知不觉地融入京剧展现的风格特点和感人的唱腔, 学生也能自发地用自己的思想去构思表达国粹带给他们的收获与感想, 使学生的审美体验被推向高潮。

3. 注重职校专业特点, 给学生一个与音乐沟通展示的平台。

我们学校开设了计算机、数控、机电、幼师等多个专业, 为了让学生更乐于与音乐沟通, 我在上音乐欣赏时, 将音乐课与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结合起来进行音乐教学。计算机、数控、机电专业的学生有绘图课, 学生有一定的绘画能力, 在给这些班上课时先让学生欣赏, 然后要求他们根据对作品的理解画出意境。如:欣赏古琴曲《流水》时让学生准备好画笔、纸来上课, 在欣赏过程中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理解, 把涓涓山泉小溪、奔腾的江河与大海的画面绘于纸上。幼师专业的学生不仅能画, 还能根据对音乐的理解随音乐翩翩起舞, 个别班有特长的学生还能用书法或者是自创诗歌来表现《流水》所表达的情境内涵, 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又能激起学生对作品理解的兴趣, 还能充分发挥提高学生的想象和创造能力, 使学生勇于大胆地来表现音乐。

带着“兴趣”步入音乐殿堂 篇9

一、构建音乐情境, 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天性活泼好动, 他们喜欢唱歌、跳舞、游戏, 相对于语文数学课来说, 他们更喜欢上音乐课。但若只是反复的唱那几首歌, 学生也会觉得厌烦。为了能够让学生的兴趣保持得更持久, 教师可以在课上给学生构建音乐情境, 让他们在熟悉、真实的情境中学习音乐, 他们会有身临其境之感, 学习兴致也会逐渐增强。

例如, 在教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动感拉丁舞》时, 为了构建音乐情境, 教师在课上借助多媒体课件, 先让学生欣赏拉丁舞表演, 当他们沉醉其中时, 他们的注意力和情感都被音乐牵引着, 当一段精彩的舞蹈播放完以后, 教师邀请了班上曾经学过拉丁舞的学生上台给大家展示, 这样的展示会让所有学生都兴奋异常。当学生被拉丁舞氛围渲染之后, 他们的心绪会完全沉浸在音乐课堂中。此时, 再进行歌曲、乐理知识的教学, 学生的情绪会非常的饱满, 他们的注意力也会在兴趣的推动下更持久。

又如, 在教学《白兰鸽》时, 学生最初学唱时, 总是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教师就反复播放歌曲磁带, 让学生仔细聆听范唱, 让他们闭上眼睛感受旋律的变化, 并让他们说一说这首歌的节奏特点。当他们能够打出节奏时, 再让他们跟随音乐欣赏, 并轻声地跟唱, 配以优美的动作、丰富的表情。如此优美的乐曲把学生带入了美好的音乐世界, 此时让他们跟着老师的钢琴伴奏演唱, 他们就会唱得越来越好了。

二、唱演跳融合, 点燃学生激情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 若只是让学生坐在凳子上听老师说教, 他们很快就会进入睡眠状态。究竟什么样的形式才是学生喜欢的呢?笔者在教学中发现, 学生不仅喜欢唱, 还喜欢跳, 甚至更喜欢演。因此,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可以把唱、演、跳都融入音乐课堂中, 让学生在欢快的音乐课中, 享受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

例如, 在教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溯流探源》 (二) 中的《乌鸦与狐狸》时, 教师让学生回忆曾经读过的寓言故事《乌鸦与狐狸》, 让他们说一说对于寓言故事的理解。当他们叙述完之后, 对他们说:“今天我们来学唱《乌鸦与狐狸》, 当你们学会之后, 我们来排个小小的音乐剧, 好吗?”孩子们听了, 立刻兴奋起来。为了让音乐剧能够表演得顺利, 他们在学唱歌曲时特别认真。音乐剧引用了书本上的框架模式, 为了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教师对他们说:“你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更改剧情, 只要能够合理的把故事叙述完整, 你们就可以尽情地改编。”学生们听了脸上布满笑容, 他们有了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 所以显得更加迫不及待了。在下一次的音乐课上, 让学生带着他们的音乐剧走上台来, 他们惟妙惟肖的表演打动了教师。只要给学生平台, 他们会飞得更高更远。

三、引入游戏竞赛, 掀起课堂高潮

学生都喜欢玩游戏, 游戏陪伴了他们整个快乐的童年, 他们的生活因为游戏而更加精彩。游戏也是音乐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 因为游戏可以点燃学生的情绪, 让他们沉浸在游戏活动中, 他们会更加乐意去学习音乐知识。

例如, 在教学《认识“1—7”》七个音符的音高、唱名时, 由于学生年龄还小, 他们的思维定势在阿拉伯数字上, 他们很难理解1-7也是音乐符号, 让他们记住唱名和音高更是难上加难了。为了降低难度,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音乐知识, 教师把游戏引进课堂。在课前, 教师制作了许多动物头饰, 头饰上标了1-7的音符, 并让学生戴上头饰:小狗是“1”, 小虾是“2”, 小猫是“3”, 小鸭是“4”, 公鸡是“5”, 青蛙是“6”, 老虎是“7”。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游戏竞赛, 当游戏开始时, 教师说:“小猫咪咪叫”, 戴着小猫头饰的学生就会跳出来并跟随着钢琴声唱“mi”;当教师说:“公鸡喔喔叫”时, 戴公鸡头饰的同学就会举起小手唱“so”……若带着头饰的学生没反应过来, 该生就会被淘汰。为了获取胜利, 学生在游戏时, 注意力相当的集中, 在如此反复的游戏训练中, 学生很快记住了每一个音符的唱名, 并且这样的游戏形式让学生兴致十足, 他们在游戏中学习音乐、感受音乐, 他们倍感幸福。

总之,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 我们需要寻求各种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这样才能点燃学生的激情, 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让他们的音乐之旅更加顺畅、更加有意义, 也让他们在学习音乐中享受到生活的美好。

摘要:本文从解读“兴趣”的重要性入手, 逐步从构建音乐情境, 激发学生兴趣;唱演跳融合, 点燃学生激情;引入游戏竞赛, 掀起课堂高潮等几个方面入手, 希望通过这些策略让学生更加热爱音乐, 并达到提升音乐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激发兴趣,快乐学音乐 篇10

1 开展智力游戏,体会“玩中学”的乐趣

拿五线谱入门来说,唱名的位置最难记,不容易引起学习兴趣。我就让学生以五根手指作为五线谱,结合口诀:“一、二、三线mi so xi,一、二、三间fa la do……”。这样,学生很快掌握了音名的位置。然后再和老师一起做游戏:

1.1 小音符回家。

老师唱出一个音,学生马上在“手指谱”上找到它的“家”。

1.2 这是谁的“家”?

老师指着“手指谱”的一个位置,学生马上用唱名回答这是谁的“家”。

这样的方法直观形象有乐趣,学生会很乐于接受。

2 创编节奏,尝试创作的乐趣

从低年级的音乐教学起,我就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展开小组讨论,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从小体验团结、合作的乐趣。同时,我引导学生采取小组合作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通过节奏练习、节奏创作、自编旋律来发展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就拿儿歌来说,几乎每位学生都能说上几首,如:“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经过学生的创编,可以用不同的节奏来说:

这种创编节奏的练习以分小组的方式进行,学生乐于接受,且提高很快,多数小组以音乐能力强的配以稍差一点的同学,这样搭配进行,使学生乐于参与。尤其是音乐兴趣差一点的同学,他们大多数乐于参与,在同伴的帮助下进步非常明显。其次,还可以引导学生创编简单的旋律或者为歌曲创编简单的动作等等。

3 结合律动,体会音乐课“动”的乐趣

音乐是在动态中进行教学的学科,不像其它课程多是静态思维。小学生也处在爱动爱跳的年龄,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以同样的形式出现在课堂上。例如学习《瑶族舞曲》时,我向学生介绍瑶族舞的基本步伐,教授瑶族长鼓舞敲打舞动的技巧。让学生用拍肩、击掌、拍腿来表现强弱拍,编上相应的节奏型,让全班学生有的唱,有的跳,有的打节奏,气氛活跃而热烈。这样不仅促进了课堂教学,还通过学生的“动”了解乐曲特点,极大地调动学习兴趣。

4 创设情境,体会表演的乐趣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总有较强的表演欲望,因此在音乐课堂上,老师就要为他们创设特殊的音乐场景,给学生当众表演的机会。例如:我在教学小小音乐剧《蜗牛与黄鹂鸟》时,课前布置学生分组分角色自己动手制作小猴子、小鹿、小鸟、蜗牛的头饰。课堂上:我先播放准备好的几段小音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画面,选择一首清新优美的音乐来表现音乐剧开始的情景,选择一首缓慢、稳健的乐曲表现慢吞吞的蜗牛的形象,选择一首活泼欢快的乐曲表现小猴子、小花鹿、小鸟等形象。出示打击乐器响板、木鱼、舞板、串铃等打击乐器,然后我用正确的方法、适当的力度示范演奏,让学生有一个比较感性的印象。再请学生选择恰当的乐器表演音乐中描绘的情形:舞板表现小猴子的笑声,响板表现小鹿在笑和跳动,串铃表现小鸟在笑和飞动的样子,在教师的指挥下,学生戴上自己制作的头饰表演,真是惟妙惟肖,展现了音乐剧的故事情节。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有效的,是开心愉悦的。

结合音乐课本身灵活性、多样性的特点,在今后的工作中,更需要我们音乐教师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快乐、愉悦的氛围中充分感受音乐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音乐兴趣活动课 篇11

要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和智慧,教师就要创设一定的情境,使他们获得直接的体验,并激发其创造的欲望,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小,思维能力弱,但感性认识相对较强,生动、鲜艳的教具格外被孩子们所喜爱。因此,在课堂教育中,运用与课文内容有内在联系的直观教具,既形象直观,给学生留下清晰的表象,为感知、理解知识创造条件,又可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教无定法,在教学过程中勤思考、勤总结,灵活运用各种方法,最主要的是抓住学生的兴趣,以兴趣为师,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

二、精选教法,快乐学习,提高音乐教学实效

1.创设舞台,展示自我

因为低年级学生通常是活泼好动的,在教学教育活动中,应灵活地运用多种多样的手段,为学生提供“动起来”的机会,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获得知识、掌握新技能。顺其自然,依据学生的认识天性,为学生留出课堂空间,就是为学生留出了快乐天地,为学生留出了主动学习的时空,有了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课堂教学会张弛有度,教学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2.趣味游戏,快乐学习

无论是什么样的游戏对学生都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学生爱玩的天性决定了他们愿意参与教师为他们精心设计的游戏。

为了巩固学过的歌曲,我设计了“开火车”这一游戏。由我做火车司机,唱歌曲中的任意一句,由学生接唱,只有唱正确的才能坐上我的小火车,孩子们个个热情高涨,积极踊跃,不亦乐乎。音乐课堂借助游戏,使得教师乐之教,教的新,学生乐之学,学的活。教育在发展,教学手段要革新,教学艺术要提高,我们教育工作者只有勤奋钻研,投身教改,才能开拓一条成功的课堂教学之路!

3.以“赛”激趣、促学

好胜心强是学生的主要性格特点之一,而在激烈的竞争氛围中,学生最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孩子们在课堂上“表演唱”就是利用这一点,实现教学目的。现在全班学生对音乐课中所学过的歌曲、舞蹈等内容,都能很熟练地表演下来。值得强调的是,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从未做过任何要求,完全出于学生自己的意愿。

音乐学习兴趣培养方法初探 篇12

一、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其音乐感受,激发其创造能力

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首先要尊重学生的音乐感受,也就是迎合学生对音乐的心理需要。现代的大众传播媒介,如影视,网络以及音像制品大多数以流行音乐为主。对于心理从幼稚日趋成熟,情绪、情感日益丰富,有激情、易冲动的青少年,情感表达直接、热烈的流行音乐更符合他们的需要,更容易被他们所接受与喜爱。黑格尔认为:“音乐是心情的艺术,它直接针对心情”。[1]对于学生喜欢流行音乐,我认为“堵”不如“疏”,“‘堵’则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疏’则可将流行音乐的音乐效应为我所用。”[2]教师可以在肯定流行音乐的优点、魅力所在的同时采取引导的方法,借助流行音乐的节奏,情绪及背景的分析与其他的音乐作品相联系与比较,使学生明确“时代特征影响音乐特点”这一规律,感受其他音乐作品的魅力所在。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逐步形成自己的审美眼光,开始以辩证的眼光看待各种音乐作品,他们在喜爱着流行音乐同时也意识到艺术音乐有着流行音乐不可代替的作用。

其次,教师要发掘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与鼓励。由于青少年的特点决定了学生有优于他人的愿望,也有得到肯定、赞许的愿望。一句表扬与鼓励的话会让学生信心倍增,那么,采取表扬鼓励的手段用以激发、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就很有必要了。上课的时候,教师需要适时的对于学生的表现给予恰当的肯定,如:在学生声音不够优美的时候,可以注意他的音高、节奏是不是准确,感情是不是符合歌曲的需要,或者表现力是不是比较强……教师要学会发掘每个学生的闪光点,讲究语言艺术,在对学生肯定的基础上对其他薄弱方面加以提高,让学生们在轻松的氛围中乐于展示自己,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二、欣赏教学中鼓励学生发挥想象,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在音乐学习过程中,让孩子们自己去寻找、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艺术欣赏并不是单纯被动的接受,而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它要求全体学生积极地参与和主动地探求。这种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表现得特别强烈。而教师的关键就是要对孩子的思维起到引导作用,并且是力求正确的引导。方法得当,学生就会喜闻乐见,学得轻松自如,学有所获;方法不当,学生就会觉得无从着手,认为学习是件枯燥无味的事情从而丧失兴趣及信心,甚至会有负重感。现实生活中,很多音乐课都是这样一种情景……例如在欣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时,教师大可不必生硬的向学生介绍什么叫交响童话,因为对于没有接触过这个事物的学生来说,规范化的语言并不是那么让人容易理解。相反,教师可以先向同学们分别介绍作品中的人物、动物形象以及所有出现的乐器,鼓励学生利用以前掌握的有关各种乐器的知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将这些音乐形象与乐器一一对应起来,并说明理由做完这项工作之后,再让学生带着他们的想法来欣赏整首作品,对照他们自己与作者的想法是否符合,这样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就会因为有很大的趣味性变得更加深刻。等到学生充分喜欢上这部由普洛科菲耶夫创作的闻名于世的作品之后,教师再向学生介绍交响童话的概念——交响童话就是一种单乐章的具有描写或叙事、抒情功能的戏剧性的管弦乐曲体裁,属标题音乐的范畴,学生对照这部有具体形象的音乐作品再去理解这个概念就是很容易做到的了。另外,我想,一个有心的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将这部作品里的人物尽情展开想象画出来,“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脑海里产生种种生动的想象,好像身临其境一般,激发起了强烈的音乐表现欲、创造欲”[3],通过审美“通感”将听觉和视觉联系起来,将音乐与美术统一起来,相信这样会对学生的心灵有所触动,能把学生头脑中直观的形象变成心灵中最感兴趣、最富有感情的事物,这便在无形中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并使其有可能产生情感因素,展开想象的翅膀,接受音乐,享受参与音乐、理解音乐的快感。

三、利用课堂游戏或拓展教学内容等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游戏不仅对儿童的学习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在对青少年的教育中,利用好的话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的情感,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在音乐课堂上通过游戏来传授知识,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践,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4],增加他们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会让学生在这种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中更好的掌握知识要点,同时由于身心上获得巨大的愉悦感从而达到审美情趣的提高这一音乐教育的终极目标。

另外,拓展教学内容使学生更全面的掌握与教学要点有关知识点也是教师可以尝试的方法。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兴趣,实际上就是要延伸,他表现出对象与需要之间的关系。因为我们之所以对于一个对象发生兴趣,是由于它能满足我们的需要”[5]。例如老师在试图教授《保卫黄河》这首歌曲时,眼光不必局限在这一首歌上,而是可以放眼所有与黄河有关的歌曲。为了让同学们对黄河有更进一步的了解,首先,请同学们在地图上找出黄河以及黄河流经的省份,再让同学们收集各省具有代表性的民歌、戏剧、歌曲等,这样让学生亲自动手查资料,不仅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了解黄河文化,同时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从而丰富了学生的知识。

四、运用竞争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们往往都争强好胜,各自心中都是憋着鼓劲儿的在相互较量,所以根据这一点,教师完全可以采用“竞争”或“比赛”的方法激励学生,激发出他们更强烈的学习兴趣。通过这样的方法,单纯的学习会变得更为活泼,目标也更为清晰可见,学生的学习效果可能会更加明显。比赛后,教师可以首先鼓励学生自己来评价自己的表现,充分考查学生对音乐的理解程度,然后再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学生哪儿做得好,哪儿还不够好,这些都要提到。说他好的地方,这是“正面刺激”,指出缺点及问题,则可理解为“负面刺激”。教师对学生的表现既有正面刺激,值得肯定的就给予充分的肯定,也有负面刺激,指出问题所在,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习中既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与自身的价值,同时又能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待日后加以克服改正,比赛的目的才算真正达到。经过长此以往的比赛与锻炼,相信学生会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进步,心理上获得越来越多的满足。这种因进步而获得的身心愉悦和满足,就应当归列到我们在第一部分中提到的“间接兴趣”这一范畴,这时,学生的兴趣已经从对学习本身的“直接兴趣”转移到这种“间接兴趣”上来。因为有着促进学生学习的好的作用,所以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一兴趣的转移无疑是一种精神层次的提高。只要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笔者认为,教师都是可以大胆一试的。

在运用这种方法带领学生学习时,教师的引导作用相当关键。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向学生渗透这样一个道理:比赛不是关键,成败不是关键,比赛只是手段,究其目的是要通过比赛使同学们更客观公正地认识自己,查缺补漏,从而有所提高。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理念。倘若教师引导得不够好,学生很有可能就会过于注重结果,相互嫉妒,从而造成本末倒置的尴尬局面了。

参考文献

[1]黑格尔.美学第三卷上册[M].商务印书馆, 1979:268.

[2]易希平, 陈文佩.从心理学角度谈培养音乐兴趣[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04, 23 (8) :105.

[3]尹红.音乐教育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5.

[4]赵易山, 张路路.音乐多媒体课件制作[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2004:23.

上一篇:初中化学的复习策略下一篇:《巴别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