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活动、音乐兴趣

2024-07-07

支教活动、音乐兴趣(共7篇)

支教活动、音乐兴趣 篇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如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却是个难题。现就结合中班音乐活动《布丁扭扭舞》谈谈我对激发幼儿音乐学习兴趣所做的尝试。

一、激发幼儿音乐学习的兴趣要有内容

激发幼儿音乐学习的兴趣要有内容,也就是说要想激发幼儿音乐学习的兴趣就要有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音乐教学内容。通过平时对幼儿的观察发现,边唱边跳是学龄前幼儿的特点,他们不但喜欢用歌声来表达感情,更喜欢用动作加以补充。歌曲《布丁扭扭舞》选自于巧虎系列动画,不但形象生动可爱受幼儿的喜爱,音乐也欢快有趣。另外布丁舞动的情景与歌词能给幼儿广阔的想象与创造空间,比较适合有一定表现能力的中班幼儿。设计与组织本次活动意在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得到启发、交流和表达,提高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以及对音乐的理解和表现能力,对我园课题研究中音乐活动的开展方式和如何提高幼儿的音乐学习兴趣进行探讨。

二、激发幼儿音乐学习的兴趣要有策略

再好的“原材料”没有巧妙的呈现与引导策略也是于事无补的,在本次活动中我主要运用以下几种策略来激发幼儿音乐学习的兴趣。

1. 利用变化的图谱激发幼儿的兴趣,辅助幼儿的练唱与动作的创编。

传统的图谱形式对提示幼儿歌词内容十分有效,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也利用图谱推进整个活动的开展。活动一开始就利用体现歌词内容的直观图谱帮助幼儿复习歌词并形象记录幼儿创编的歌词。在动作创编的环节,图谱摇身一变,在部分形象保留的同时出现了提示动作的各类线条符号,给幼儿形象提示的同时又留有广阔的创造空间。同时,图谱的变化也让整个活动充满了变化,让幼儿在变化中积极参与、感受与表现,让整个活动热闹起来。

2. 利用有趣的游戏与变化的肢体语言调动幼儿积极参与、主动创编与表现。

游戏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不用多说,其实简单方便的肢体语言同样能让

幼儿爱上音乐演、爱上模仿练习、爱上创造表现……因为人的身体、头、四肢都能变化出各种动作,加上丰富的面部表情,可表现的内容就更加丰富了。各类音乐教材中的角色,都离不开人的各种体态动作,就连各种动植物的出现也都具有人类的语言和思想。本首歌曲中的布丁也不例外,因此,我可以利用各种体态与动作变化来表现布丁的摇摆、晃动等动作。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幼儿,从心理发展角度看,他们的认识活动以具体形象性为主,对事物的认识主要依赖于感知,而肢体语言就具备了这些特点。运用肢体语言让幼儿边学习、边动作,消除幼儿呆坐听讲的烦恼,让幼儿的注意力更加持久。

3. 创造开放性的教学环境,给幼儿一个自由的学习空间。

开放性的教学环境普通意义上的理解是:首先要轻松、愉悦。因此,不管是幼儿还是老师,郁闷的环境都是不可取的。试想如果连老师都没有激情,又怎能奢望幼儿投入呢?所以活动组织中我争做和幼儿互商互助、协调行动的民主作风型教师。同时也鼓励幼儿有独立的见解,有创造精神,这是新《大纲》“以儿童为中心式”的教育精神。在我的教学活动中体现为:让幼儿提出和展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让幼儿提出和展示不同于他人的方法与观点。

三、激发幼儿音乐学习的兴趣要有兼顾

有兼顾的意思是要尽可能地激发全体幼儿的学习兴趣而不是一部分幼儿的兴趣。为了做到有兼顾,我尝试了以下几种方法:

1. 练习巩固法。

活动一开始,我组织幼儿在歌词图谱的引导、提示下进行已掌握歌曲部分的练习,提出演唱要求、巩固歌曲的记忆的同时也通过部分歌词的创编激发幼儿练唱的兴趣,为下面律动的开展打好歌唱的基础。

在律动的创编与练习中,我通过集体练习与游戏活动的组织来进行巩固练习,让幼儿在一次次的音乐感受、表现中表演歌曲,体验快乐。让全体幼儿在积极尝试参与活动时循序渐进无压力,保持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2. 分层教学法。

幼儿能力各不相同,所以教学活动中我注重幼儿的分层教学,在面向全体幼儿的同时也面向个别幼儿。如对于表现力强的幼儿给予示范展示机会的同时,也给能力相对较弱的幼儿以提示与带动,这样的带动有教师的示范带动,也有同伴间的互动带动。如对于音乐活动积极性不高的幼儿,我注重兴趣的激发与维持,力争用自己的情绪、夸张动作与鼓励性语言带动他们爱上音乐活动,愿意参与其中。而对于积极性高的幼儿则重在动作等的创造性激发,又如幼儿各大智能发展能力不一,我在活动中除了给幼儿展示自己较好智能发展的机会与空间以外,还设计了让多种感官参与其中的内容与互动环节,让每个幼儿的多种智能都有所提高。

3. 示范演示法

幼儿喜爱音乐,情不自禁地会受音乐感染与带动,但是幼儿由于理解能力、语言表述能力和动作表现力的不够,从而很难系统有序且准确地表现自己对歌曲的理解与感受。这个时候,教师和同伴间的示范就比较关键。所以活动中我多次运用示范演示法,在动作创编的过程中利用幼儿间的相互示范来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在完整感受与创编后,进行了一次完整的教师示范演示,不仅为幼儿提供了适当的休息时间,还为幼儿展示了完整、个性的表现形式,为幼儿自行完整地练习具有示范作用。

4. 游戏体验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游戏是幼儿最大的兴趣”,所以我在活动的开展中加入了很多游戏的元素。在动作创编的过程中通过布丁带大家玩转圈的游戏来带动幼儿探索单人转、两人转和多人转的多种方法。同时,在最后练习巩固与给幼儿表演展示的环节中我创设了“吃布丁”的情境,让幼儿在生动游戏活动的积极参与中大胆表现与自然练习巩固。整个活动让幼儿“学”在游戏中,“练”在游戏中,在愉快轻松的游戏环境中感受歌曲并创造性地表现歌曲,实现教学目标。

四、激发幼儿音乐学习的兴趣要有能力

活动结束后我反思自己的教学,想象着如果其他骨干教师来组织会是何效果。其实在同样的音乐内容选材与教学方法、策略设计的基础上,不同教师组织会有不同的教学效果与幼儿反应,这说明在前面提及的三点因素的基础上还有教师能力的影响。教师能力包括表现力、洞察力、随机应变力等,夸张到位的动作表达和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能很好地激发幼儿的兴趣;敏锐的洞察力能较好地了解幼儿兴趣、情绪的动向,有方向性地做好激发与调动工作;有较强的随机应变能力,能及时用适当的方法帮助幼儿解决各类突发问题,很好地激发不同幼儿的学习兴趣……所以,为了日后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得注重个人全方位能力的提高。

通过本次音乐活动我发现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需要有内容、有策略、有兼顾和有能力,只有当教师巧妙地让音乐与幼儿互动起来,让幼儿自由“徜徉”在音乐中,“玩乐”在音乐中,才能真正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感受到音乐的快乐,从而自发地提高对音乐的兴趣,慢慢地学会欣赏、体会、理解与表现音乐。

支教活动、音乐兴趣 篇2

(2008年秋季学期)

一、开设音乐课外活动兴趣小组的目的和要求

21世纪的人才需要全面发展,德、智、体、美、的共同发展。几年来,我校极大的开展课外活动教育。音乐课外活动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音乐小组开展了合唱队、独唱等活动小组,并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大大的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了学生的素质修养。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质,满足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不同需求,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活跃了学校气氛,调节了紧张的学习生活,愉悦心情,增强沟通,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利用大型节日典,展示自已,锻炼自己。

二、辅导方法

合唱队:统一发音位置,练习合理呼吸,咬字吐字清晰,声音独立稳定。练习曲以简到难,有小到大,循序渐进。并逐步吸收新成员。

独唱:练习合理呼吸,咬字吐字清晰,表情自然得当,声音洪亮悦耳,声情并茂,表现歌曲。

三、活动成果:

本学期的音乐小组在期末达到的标准:能演唱多首合唱曲目及独唱曲。如《新世纪的新一代》《明天会更好》《红星歌》《让世界充满爱》等。

四、利用节日庆祝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搭建展示艺术的平台,学生发挥特长,能够更好了展示自我,发现自我,表现自我,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得到了家长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支教活动、音乐兴趣 篇3

一、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幼儿学习音乐的原动力,有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爱好音乐的兴趣。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架风琴或者一台录音机的教学方式已经被有声、光、电等多种元素的现代化教学方式代替了,现代的教学已经变得有声有色,妙趣横生。教师既可以直接在多媒体中播放、演示各种相关的教学内容,也可以通过自制的多媒体软件,有目的、有意识的对幼儿进行教学。由于声音、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手段的采用,教学活动变得新奇、有趣、活泼。通过多媒体互动让孩子能尽快的参与到音乐的教学氛围中来,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热情、耐心。有趣的教学形式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使之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感受和创造。

教学内容应该选择幼儿容易接受、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在不同的时间、活动场合呈现不同的音乐,能随时激发幼儿的兴趣与学习欲望。如做操、运动时选择明快、节奏感强的音乐让幼儿感受强烈的节奏,提高参与的兴趣;游戏时选择轻快活泼、有形象性的音乐,能激发孩子的好奇与跃跃欲试的兴趣。

二、营造欣赏音乐的氛围,培养幼儿对音乐的热爱

幼儿的音乐欣赏活动是通过倾听音乐作品来感受、理解、初步鉴赏音乐的一种审美活动。幼儿的年龄正处于接受能力极强的阶段,有一双机器一样灵敏的音乐耳朵。音乐教育要跳出以教师为主的模式,从孩子的听觉入手,营造理解音乐的氛围,让孩子多听、多感受。教师的思想与意志巧妙的渗透给幼儿。通过良好的师生互动行为,在音乐的欣赏活动中调动幼儿自发参与、自主学习、自由表达的积极性,从而使他们喜欢并热爱上音乐欣赏活动,提高音乐的欣赏能力。因此,营造各种欣赏音乐氛围来激发幼儿听音乐的愿望,引起幼儿听音乐的兴趣,培养幼儿听音乐的习惯,为孩子创设一个欣赏天地,尽量让孩子通过多种渠道多接触音乐。

三、运用肢体语言,加强学习音乐的效果

音乐的乐曲作品是抽象模糊的,而幼儿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的,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手段辅助教学,除了将听、想、说、唱、动奏等方式融合外,还可以利用肢体语言在教学中与孩子有效的互动,这样不受任何时间限制,随时随地可以引导幼儿进入音乐的意境。

例如手势代替语言,它可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用手势形象的模仿出各种动物的姿势,能很好地帮助幼儿理解音乐作品。在指挥分合唱和打击乐时,手势可更加容易、更加直接地向幼儿及时传递、表达内心的情感与歌曲的内涵。简明的手势能启迪、激发小朋友的情感,使其节奏统一、速度统一。

此外,教师的教学意图还可以通过动作表情传递给小朋友,能起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作用。教师轻轻地走、滑稽地跑、柔美刚强的动作、明亮有神的目光、神采飞扬的姿态,都可以很快的感染幼儿。用亲切、自然的眼神和丰富的表情来教唱,能把幼儿的情感带入如诗如画般温柔的意境中去,幼儿会主动、积极跟随教师有表情地去进行唱歌和随着音乐节奏去进行律动表演,这样便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四、注重环境布置,激发幼儿学音乐的兴趣

幼儿的活动区角、墙饰布置应该与幼儿学习活动息息相关。有魅力的环境布置能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比如秋天到了,活动室都换上了秋天的主题墙饰,教室里挂满琳琅满目的秋天画面。色彩艳丽的秋天丰收景象,让幼儿新奇、兴奋。于是再引导他们歌唱《美丽的秋天》时,孩子们的情趣高涨,兴趣十足。幼儿在不知不觉中轻而易举的掌握了歌词,趣味昂扬的学会新歌,还自编了歌曲的动作,为在表演区活动做了很好的准备。

幼儿艺术教育在于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给他们充分自由的活动空间,在活动中激发孩子的表现欲望,让他们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中产生动力与自信感。有了学习的兴趣,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就得到了发展。

达尔克洛有句名言:“对音乐的理解,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是情感过程”。不断提高幼儿的兴趣,在音乐教学中融入情感,通过音乐的艺术形象激发孩子的美感,探索音乐教育的特有功能,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

支教活动、音乐兴趣 篇4

1.音乐活动对于幼儿的重要性。

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也指出: “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格和情感,可以鼓舞人的进取精神,应该为幼儿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发展幼儿的音乐才能。”从上述教育家的言论和实践可以看出音乐教育对幼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 托班幼儿音乐活动参与情况的现状分析。

音乐活动是托班幼儿比较喜欢的活动,在日常的过渡环节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很多孩子不会根据教师的指示唱歌,教师往往把重点放在了歌曲的掌握程度上,而反复地让孩子们跟唱和学唱。逐渐地,孩子们对于音乐活动的兴趣也随之降低了。

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音乐活动中,如果幼儿没有参与兴趣,那么,对活动的专注度就会随之减弱, 不利于幼儿协调力与表现力的发展。反之,幼儿有了兴趣,参与性就会提高,各方面的能力也能有所提高。

4. 歌表演激发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

“歌表演”指根据音乐的内容和旋律结合一些简单的动作表演出来,唱歌为主、表演为辅。在“音乐语言”的指挥下有节奏地活动。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尝试通过托班的儿歌表演以促进托班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

二、研究成果

如何通过儿歌表演来激发托班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呢?这一学期来,我们开展了多次实际教学,进行反复的尝试,看到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明显提高了。

1.托班音乐内容的选材。

托班幼儿的学习是无意识的,他们的生理发育以及认知水平都还比较低,因此在音乐活动中,幼儿需要教师的引导才能完成儿歌的演唱。

(1)贴近生活。歌词内容贴近幼儿生活则容易让幼儿较快地掌握,从而增强自己的自信心,激发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2)旋律流畅、节奏明快。音乐活动由歌词、旋律、节奏组成,针对托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旋律流畅、节奏明快的音乐往往能让幼儿表现出极高的热情,很快感受到音乐美妙的特点,易于接受。

(3)易于幼儿理解。音乐的难易程度往往影响着幼儿音乐活动中的表现和兴趣。易于幼儿理解的音乐内容往往会使音乐变得简单,使活动变得轻松。

2.儿歌表演中动作的设计要点。

音乐和动作在儿歌表演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直接影响着幼儿的活动兴趣,在“音乐语言”的指挥下,孩子们听、做的有规律的动作表演和音乐旋律就是歌表演。在选择与设计歌表演的动作时,我认为应注意以下个两个要点:

(1)动作简单、形象。托班幼儿年龄较小,注意力与感兴趣的程度较短,也容易受外界因素和情绪的影响。过于复杂、无趣的动作对于托班幼儿来说,不太容易模仿,从而增加了音乐活动的难度。

(2)结合歌词易于掌握。绘画工具与材料在绘画活动中基本上都是人手一份, 小班人数在三十人左右,所以选择的工具和材料一定要便于收集,方便活动开展。

3.提升幼儿能力的“外力”设计。

托班孩子的表现欲望较低,又因为个人差异的不同,很多孩子都不愿在同伴面前表现自己,那我们作为引导者应该如何借助“外力”,如何设计“外力”形式来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呢?

(1)一日生活,处处可见。为了让“歌表演”活动有效开展,我们会把歌表演渗透在一日生活中的任何时候,如课堂空隙环节、吃饭之前、离园之前等等。

(2)结合评比,物质奖励。有奖才有动力,因此我们会用一些糖果、五角星之类的奖品鼓励幼儿,让孩子们对歌表演活动更加感兴趣。

(3)家园互动,配合无间。根据教室小的特点,我们专门开辟一块空间名为“本月主打”主要是放本月学习的歌曲,另一块空间名为”精彩瞬间”主要是放上孩子们表演时的精彩瞬间,当把班级特色展板放到室外,家长们在接送孩子们时,总会去展板那边关注看一下,并且来咨询老师,有效地加强了家长的关注度。

(4)梯度教学,效果明显。结合本班孩子的实际水平,考虑到托班孩子的发展能力,我们采取梯度教学的方法来激发幼儿的兴趣,从而体验成功的快感。

三、成效与体会

1.研究的成效 。

(1)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明显提高。 通过对音乐的选择、动作的创设,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参与兴趣与之前相比,明显提高了很多。

(2)呈现的效果不错。以前,托班幼儿表演儿歌时声音很轻,坐在位置上不愿动。经过这段时间的尝试和探究,幼儿的自信心更强了,表现欲望更大了。

2.体会与反思。

(1)体验为主,兴趣为重。托班幼儿年龄比较小,教师不能一味地要求他们达到自己预想的目标,这样只会让孩子们对音乐活动反感,反而影响活动开展。 我们应让他们以体验为主,以培养兴趣为重点。

(2)人人平等,机会多多。托班幼儿由于刚进去这个大家庭,难免有些不适应, 这样往往让孩子们排斥老师提供的机会, 逐渐地失去信心。我们应该多提供给孩子表现的机会,如比赛、展示等,让孩子们享受表演的乐趣。

一成不变的音乐活动很快就会被孩子们舍弃,而且,音乐活动有很多,孩子的能力会提升,我们应该结合孩子的特点与实际水平慢慢地挖掘更有趣、更创新的音乐活动,让孩子们有更大的进步。

摘要:音乐活动是托班幼儿比较喜欢的活动,幼儿需要教师的引导才能完成儿歌的演唱。在音乐内容的选择上要贴近生活,旋律流畅、节奏明快,以及易于幼儿理解。在选择与设计歌表演的动作时,要动作简单、形象,结合歌词易于掌握,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兴趣。

音乐兴趣小组的活动总结 篇5

1、第二课堂活动主要以班级活动为形式。

由学校指定有专长负责的教师组织开展,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水平自由选择参加。

2、本学期的第二课活动内容主要包括:声乐,舞蹈,器乐小组。

二、定活动时间与地点:

1、每周三下午第四节课为学校第二课堂活动时间。

2活动地点由学校统一安排在专门的教室进行。

三、师生明确活动目的与要求:

1、第二课堂活动是学生的兴趣活动。因此,我们以自由参与为首要原则,在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学生有充分的选择权。

2、第二课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终极目标。内容的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合作创新精神,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潜能。

3、辅导的教师能精选活动内容、设计活动形式,以合作、竞争等多种手段来丰富第二课堂,提高效率,让第二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培养能力、发展特长的舞台。

4、教师能按时认真组织开展二课活动,没有出现以种种理由延误活动的现象。

5、学生能积极按时参加二课活动,努力在活动中丰富自己的见识,增长自己的才干。

四、加强活动监督与总结:

1、各小组都能认真制定活动计划,扎扎实实的抓好落实,备好每一节课,作好活动记录。

2、各活动小组每次活动都能清点人数,确保学生校内校外的安全。

3、学校不定期的对活动情况进行检查,行政值日领导对当天的活动进行巡查,学期末进行总结评价

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学生们的整体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尤其是在本学期的遵化市中小学生艺术节展示会上,我校多个节目获奖。

杨春香老师指导的舞蹈《草原雏鹰》获遵化市三等奖;

支教活动、音乐兴趣 篇6

关键词 幼儿;音乐活动;兴趣

那么,如何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呢?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我对幼儿进行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根据不同年龄幼儿的心理特点,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法

幼儿天真可爱、活泼好动,没有较好的自控能力,所以运用动静交替,情景交融等各种形象生动的方法让幼儿在动、听、看、辨、唱的趣味实践中寻找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如在给中班幼儿上音乐活动《走路》时,可用儿歌朗读和打击出象征小兔、小鹿、小鸭走路的声音,让幼儿很快掌握了切分音的基本节奏。又如在《打电话》这一活动中,可运用扮演角色的形式,来引发幼儿学习齐唱、分组唱的歌唱方法,让部分幼儿当打电话的娃娃,另一部分幼儿当接电话的娃娃,配上道具“电话”,幼儿便在感兴趣的氛围中学会了此种歌唱方法。

二、设计好教学语,增添音乐的特有情趣

(1)活动组织的音乐教学语,是指在音乐活动中点缀性的音乐语言,如活动前后师幼问好等常规,就可用音乐的形式来表现,放一段欢快的音乐让幼儿做律动,表示音乐活动开始了,既可突出音乐活动的特点,又可激发幼儿的兴趣,还可间接传授知识。

(2)节奏语,即用拍击身体动作来表示,用在活动中,可以使幼儿感受音乐速度、力度等,培养幼儿节奏感,这对歌曲进行打击乐可发挥较大的作用,如在打击乐活动《瑶族舞曲》中主要节奏型是X XX,变化节奏是XX,XX,结束句的加强节奏为XX,教师可分别编上拍腿、拍肩、和碰手指的动作,以拍手代表共同演奏的节奏。

(3)手势语,即用老师的手势代替语言,它可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如在小班音乐活动中可结合所演唱的有鲜明形象的动物歌曲,通过手势形象地模仿出各种动物姿态,便能很好地把幼儿的情绪激发起来,特别在指挥分合唱和打击乐时,通过手势可更加容易和直接地向幼儿及时传递和表达出内心的情感以入歌曲的内涵,因此,简明的手势(包括指挥)能启迪、激发小朋友的情感,使其节奏统一、速度统一,从而引起老师和小朋友间的情感共鸣。

(4)体态语,体态语通过教师的动作表情传递给小朋友,能起到“心有靈犀一点通”的效应,一般来讲,主要是眼睛和脸部的各种神态和表情,它以无声的语言向幼儿表露和传递内心的情感。炯炯有神的坚定的目光和洋溢欢欣的笑脸,能使幼儿情绪激昂,精力倍增,如在欣赏歌曲《狮王进行曲》时,教师明亮有神的目光和神采飞扬的姿态,可以很快地感染幼儿,使他们充分感受狮王的神态,《摇篮曲》等较为柔和和抒情色彩较浓的歌曲,教师应注意运用亲切、自然的眼神和表情来教唱,便能把幼儿的情感带入如诗如画般温柔的意境中去。又如唱《大公鸡》、《郊游》等轻快活泼的歌曲时,教师用充满稚气天真的笑脸和眼神,就更能激发小朋友的内在情感,并且能和老师的情感相融合,有表情地去进行唱歌和随着音乐节奏去进行律动表演,这样便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注重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活动来自我表达和表现

幼儿教育的全部艺术就在于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幼儿主动求知的积极性,只有当幼儿需要的时候,教师的给予才能收到最佳效果,在以往的音乐教育中,老师往往忽视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没有给他们充分自由的活动空间,过分的注重技巧训练。如在学律动时,老师一遍又一遍教舞蹈动作,幼儿机械地重复学,使本来很好的音乐活动变成枯燥无味的动作训练,幼儿的兴趣随着一遍一遍的“不对”声递减,其实,在教学中,只要充分调动幼儿的表现欲望,让他们在自编、自创中探索,产生动力和自信感,有了学习的兴趣,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得到了发展。

音乐与创新——赴温岭支教札记 篇7

基于新时期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我国要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 实质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因素在于拥有大量的创新型人才。要使音乐教育真正实现上述目的, 笔者认为, 温岭音乐教育还要考虑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 着重培养创新意识。《音乐课程标准》把“培养创新精神”作为一种重要的学科价值写入前言中。要让音乐真正实现提升创新能力的功能, 必须要在教学内容和要求中进一步体现。对此, 英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做法值得借鉴思考。在英国中小学阶段 (年龄为5-1 8岁) , 孩子新的构思和设想都会得到老师和校方的极大重视, 并受到表扬和鼓励。老师会因为某个孩子与众不同的提议而在班上甚至全校范围内展开专题讨论。在音乐教育方面, 则表现在强调体现创新能力培养的作曲教学。将作曲教学置于全部音乐教学中的突出地位, 并在学习视唱练耳和基本乐理的同时, 就将音乐的创造性活动贯穿于教学之中。因此, 我们的音乐教育如何全面贯彻《音乐课程标准》的实质精神, “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 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 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 理解多元文化”等基本理念是值得深入思考与重视的。

其次, 是正确认识音乐学习的科学性。音乐和语数外一样, 都是一个学科, 需要投入一定的时间精力才能很好的掌握。但现阶段, 基于升学压力, 大多数的家长只打算让孩子幼儿园和小学期间学点音乐, 由于这一时期的音乐教育处于幼儿阶段, 其认知和智力都不成熟, 所以, 孩子自己不可能主动要求或坚持学习音乐, 而学校也缺乏让音乐成为中小学生每天的必修课的条件和机制。因此, 大多数的孩子进入中学就放弃继续学习音乐。随着与音乐的距离越来越远, 他们的音乐感觉和技艺很快消退甚至回到零点, 历经十余年的启蒙教育前功尽弃实在可惜。因此, 学校和家长应当为孩子创造坚持学习音乐的条件和机制。从家长而言, 父母有义务使他们具有音乐修养。而不是为了赶时髦, 或攀比, 或为了升学加分, 这样才能为孩子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引导孩子的音乐兴趣。当然, 如果孩子表现出对音乐的极度排斥, 而在其他方面表现出特别的兴趣和特长, 也要正确评估后决定是否坚持。因为, 音乐学科深入到一定程度, 对孩子的智力和兴趣是有要求的。众多的孩童学习音乐的经历告诉我们, 极度排斥音乐学习者极少, 大多数的孩子具备继续学习音乐的个体条件, 作为经济富裕的温岭人, 基本不存在阻碍音乐教育的经济因素, 因此, 孩子能否坚持接受音乐教育, 主要取决于家长的理念和精力的投入, 家长若能督促孩子每天专心练习2 0分钟 (多些时间更好) , 也就达到了学习的目的 (1) 。从学校而言, 要将音乐作为素质教育的硬性要求规定必要的学时。因为音乐也是一门技术课程, 是需要亲自操作的。

再次, 就是师资队伍的培养, 这是音乐教育的命脉。选择正规的培训学校和辅导老师至关重要。任何学科的教学不能仅凭敬业精神和责任感, 尤其是学习音乐要求有很强的系统性和科学性。由于近几年来学习音乐的孩子越来越多, 所以一些略知五线谱和器乐靠“自学成才”的音乐爱好者也加入到这支教育队伍当中。这样的老师不仅没教给孩子正确的知识, 反而还教了不少的毛病。家长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资付之东流不说, 甚至耽误了孩子学习音乐专业的最佳时间酿成终生遗憾。所以学习音乐就要到正规的学校求教好的老师。温岭在全国率先与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合作办学, 引入音乐教育的优质资源, 实现了让学生“足不出户”就能享受高专业水准音乐教育的目的, 实为远见明智之举。但随着每年招生的递增积累, 现行师资的缺口很大。 (2) 这必将成为制约音乐教育的瓶颈, 因此要把储备师资尽快纳入议事日程。一方面是引进人才;另一方面, 是对现有音乐教育人才的有计划的培养培训。否则仅仅凭借音乐教师个人在教学过程中的积累是不足以实现音乐教育的深刻内涵的。温岭有着与中国音乐学院合作办学的优势, 因此充分利用优势资源, 加强与中国音乐学院的合作, 比如委托培养和定期派出在职教师前往北京培训, 或定期邀请中国音乐学院的教师前往温岭讲学和师资培训等。地方教育部门不仅要大力投资, 鼓励师资学习提高, 还要给以相应的鼓励政策并形成制度, 以充分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这样才能迅速提升地方音乐教育的水平, 切实实现音乐教育对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

总之, 音乐作为创造性最强的艺术形式之一, 在人的发展方面表现出来的最大优势就是培养人的想象思维, 即创新能力。创新型国家的目标的提出, 将温岭的音乐教育推向了教育的前沿。我们充满信心地看到一座创新型城市的崛起。

摘要:创新人才培养是推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工程。音乐作为创造性最强的艺术形式之一, 在人的发展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最大优势即培养人的想象思维, 也就是创新能力。本文在考察地方音乐教育实践的基础上阐释了音乐与创新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音乐,创新,音乐教育,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编辑部编.音乐教育的国际对话【M】.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7

[2].左玲玲.音乐素质训练国外音乐教育体系与中国教育实际的结合【M】.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4.

[3].王纪宴, 范凤仙.音乐故事365【M】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1992

[4] (英) 大卫·史密斯.创新【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8

[5].Robert Jourdain..Music, the Brain, and Ec-stasy-How Music Captures Our Imagination.【M】William Morrow&Company.1997

上一篇:种植分布下一篇:学习小学英语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