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恼导学案(学生版)

2024-06-25

苦恼导学案(学生版)(精选10篇)

苦恼导学案(学生版) 篇1

描绘最平凡事情的现实主义

——契诃夫短篇小说《苦恼》赏析

【目标导读】

1、说明车夫姚纳苦恼的具体内容。

2、理解小说用以小见大手法反映社会现实的特色。

3、说明小说中的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人物心理活动所起的作用。

4.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引导学生关心人、爱护人、体谅人。

【资料链接】契诃夫:俄国著名的小说家、戏剧家。1884年从莫斯科大学医学系毕业后当了一名医生。在20多年的创作活动中,他共写了400多篇中、短篇小说,10多个剧本。1904年7月15日病逝于德国。契诃夫和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齐名为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主要作品:小说《变色龙》《一个小官员的死》《套中人》《万卡》《第六病室》等;戏剧《三姊妹》《樱桃园》《万尼亚舅舅》等。契诃夫小说言简意赅,冷峻客观,独树一帜。作为俄国19世纪末的最后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文学巨匠,契诃夫以对“小人物”命运空前的关注,以对沙皇制度的专横和虚伪的无情揭露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

【问题导思】

1.车夫姚纳苦恼的内容有哪些?

2.姚纳把自己的苦恼向哪些人与物诉说?各自的反应如何?

3.举例说明本文中的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人物心理活动所起的作用。(列举三处)

【例题导练】

1.小说的主题是什么?

2.学会倾听、感悟深沉厚重的父爱——对父亲进行一段细节描写

【课外阅读】契诃夫小说

● 《一个文官的死》《套中人》

苦恼导学案(学生版) 篇2

一、利用导入助力学生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每堂课的开场白应该认真仔细推敲,要使开场白起到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为传授新知识扫清心理障碍,就需要根据不同情况,不同的内容设计不同的导言。利用文字、图片或动画提出生活当中的现象,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主动思考,从而开始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例如:“开花和结果”这一节,导入部分可以播放一段蜜蜂在五彩斑斓的桃花丛中翩翩起舞的视频,学生看完视频之后,会对花的外部结构有了了解,那么花的内部结构如何呢?

二、明确学习目标助力学生

老师准确而简明地设计学习目标,或者师生共同商量预设学习目标,以引导整节课的教与学,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助力学生。课堂上教师出示学习目标后,让学生默读目标,理解目标。如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学案,首先展示学习目标:1.说出眼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描述视觉形成的过程。3.说出近视的形成原因、矫正方法以及预防近视的方法。其次,让学生朗读学习目标,最终学生会知道本节课该做什么,从而减少学习的盲目性。

三、自主学习助力学生

当学生旺盛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后,从而进入能动的学习即主动、自觉、自愿的学习。教师给每个学生分发教师撰写的导学案,内容紧扣教材,通俗易懂,以问题或填空的形式出现。比如在《鱼》自主学习(请学生独立地完成自主学习部分的内容)在学习《鱼》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设计如下的题目:(1)自读教材p3 相关文字后,你能说出,鱼有哪两大特点适于水中生活?该问题也可以变为填空,鱼,能够在水中生活,有两个特点是至关重要的:一是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能在水中(呼吸)。(2)观察p3 鲫鱼图,你能说出鲫鱼有几种鳍?共几个?也可以改为填空,如鲫鱼的鳍有(5)种,分别是(背)鳍、(胸)鳍、(腹)鳍、(臀)鳍和(尾)鳍。具体是胸鳍2 个,腹鳍2 个,臀鳍1 个,尾鳍1 个,背鳍1 个共7 个。

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完成导学案中基本知识要点部分。教师此时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个别指导基本学习方法,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对于面向全体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很有价值,是课堂重心环节之一。

四、小组合作助力学生

小组讨论,解决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基本问题,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个体疑点,教师继续巡回指导。讨论时,大家各抒己见,在交流评议的过程中,学生已经在尝试讲道理了,在小组取得一致意见的情况下,推选出一个代表将讨论的结果和疑难问题列出提纲。这时我才发现,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授课一个月左右,就能较为熟练地操作白板中的基本功能,他们的智慧也是无穷的,需要我们不断地开发,你给他一个机会,它会让自己的课堂精彩纷呈。

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由于每个学生的基础和潜质不一样,有的学生学得快,有的学生学得慢,进度不一;学生自学达标度也不同,有的学生对《自学达标要求》的填写存在或多或少的困难而未完成,建议可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互问、互说、互辩、互看、互帮、互评,或在课堂的后续教学环节不断完善,并将其保留粘贴在教材相应的章节处,便于课后复习之用。

五、展示释疑助力学生

讨论释疑,这一教学环节是上一环节学习效果的检验和升华,也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进行“教”的环节。在此环节中老师要针对第一环节提出的问题和学生在自学中暴露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通过讨论解决学生存在的疑难问题,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在师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围绕教材重点,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运用电子白板或模型、挂图等直观教具,有效地帮助学生揭示生物学概念、规律、原理等的内在联系和区别,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把分散的知识系统化。

六、达标测试助力学生

达标训练,强化巩固知识,要限时完成达标训练题,教师要巡视,确保人人独立、按时完成,让同桌学生交换之后,教师可以宣布答案,学生当众批改,通过学生举手或抽查的形式来了解学生答题情况。从而达到检查学生对学习目标的掌握程度,并及时给学生评价。教师课前精心编拟或从作业本中挑选一道既能小结课堂核心知识,又可综合练习已学过概念原理拓展思维的典型综合性题,举一反三,可大大减轻学生课后作业负担。

总之,自主高效课堂应该是学生学会学习的课堂,是朴实、简易的课堂,没有学生的认真自学,不新授;没有学生的充分独立的思考,不交流;没有发现学生学习的障碍,不讲解。利用导学案来助力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其中,这样的课堂生态是我们教育者应努力去践行的。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导学案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其核心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抓住后30%学生,始终助力学生,为构建高效课堂奠定了基础”。具体做法为:利用导入助力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助力学生;自主学习助力学生;小组合作助力学生;展示释疑助力学生;达标测试助力学生。

学生如何完成导学案 篇3

一、以导学案为抓手,有效自学,成就课堂精彩

1、没有高度的自主就难以保证充分的互动。学生拿到导学案后,首先根据导学案题目进行认真预习,独立自主完成导学案。主要是在自习课上结合教材、教辅资料,独立完成,强调自主学习,学生原则上不能在自习课上讨论,要让学生自己去学去做,切忌抄袭、弄虚作假。学生必须要自主解决学案中基础部分,然后做提高题,对难度较大的问题做好标记,为小组交流和课上展示互动环节做好准备。

2、学生在独学或对学时,要适当做些方法、规律等方面的初步总结,为课上展示互动做准备,并在展示互动时依靠集体力量加以完善。

二、课上互学,高效利用导学案

1、小组交流解决个人困惑。组内交流要在教师指导下分步进行:(1)组内个别释疑解难,小组长或组内其他同学对于某同学的个别问题答疑解惑,小组内要互学互帮,开展交流,提倡合作;(2)落实学习目标,小组长带领全组对每一个目标检验落实情况或对导学案给定问题进行讨论;(3)如有集中的困惑和问题,小组收集,班内解决。

2、学生课堂展示充实导学案。各小组成员就本组学习方法及规律的总结、疑难问题或拓展提升,先进行板书展示,用双色笔版示于版面上,之后再用适当而多样的方式展示给全体同学,全体同学在学习其他组研究成果的同时,要提出自己的质疑,发表自己的见解,完善展示小组的展示内容。同时,全体学生要把他人总结的规律方法、精彩拓展及奇思妙想写在自己的导学案上,从而使导学案更加充实,以便今后复习时用。要求:做到个人的疑难标记在导学案上,小组集中的困惑问题批在导学案上,教师提出的问题记在导学案上,思维的碰撞更要整理到导学案上。

3、教师课堂点拨,学生修订导学案。课堂上学生会的教师不讲,学生会写的教师不写。但教师在小组交流、课上展示或课后总结环节中,要对各知识点进行强调、指导和点拨,或对各目标所涉及的问题进行敲定、点拨。学生要结合教师点拨,进一步讨论展示内容,并对导学案再次修订。

4、学后反思完善导学案。学生在学完一课导学案后,要对本导学案所涉及的知识方法、规律进行概括总结,并反思自己在完成本导学案时,有哪些优点值得发扬,哪些不足需要改正。这不单是学生对导学案的完善,更是学生自学能力的提升完善。这一项落实得好,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5、复习备考,删选导学案。复习备考需要学生对知识进行阶段性梳理、归纳和整合,让学生通过自主评价、课堂检测等方式自查薄弱环节,对本阶段导学案进行删选,有重点、有主次的进行复习。

《长江三峡》导学案学生版 篇4

【课

题】:长江三峡 【备 课 组】:高一语文 【主 备 人】:钟海英 【备课时间】:2010-2-23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点,按照时间顺序,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2、了解三峡的壮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3、体会文章在写景中阐发的哲理。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点,按照时间顺序,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在写景中阐发的哲理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文章线索。【作者简介】学生课外搜集相关资料。

【知识链接】学生课外搜集相关资料。

【背景介绍】

《长江三峡》是写景抒情的游记名篇,收在《刘白羽散文选》中,是一篇日记体游记。作者刘白羽在幼年时期就熟读过一些描写长江三峡的作品,一心想从大江顺流而下,领略三峡美妙风光。1960年11月中旬,他如愿以偿,从重庆乘“江津”轮驶往武汉,历时三日。《长江三日》记述了这一航程,并描绘了沿途景色。作品第一节,写11月17日雾夜在长江上航行穿过崇山峻岭的情景;第二节,写11月18日穿过三峡时在激流险滩中前进的情景;第三节写11月19日出峡后航行在风和日丽、柔和宁静的大江上的情景;最后以武汉长江大桥的壮观图景作结。整篇文章构成这样一个意境:

穿过茫茫雾夜━━在激流险滩中战斗、航行━━迎来明朗开阔、光辉灿烂的图景。【活动安排】:

【活动一】学生有感情的大声朗读课文,小组讨论,分组展示讨论成果。

课文中的行文线索是什么?

【活动二】齐读课文第一段,讨论

(1)文章第一段写了什么?(2)它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3)这一段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怎么表达出来的?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赏析作者笔下三峡风光的特点。

【活动安排】小组合作探究,教师指定分组展示,每两组展示一个活动内容 【活动一】研读瞿塘峡的部分:

作者从哪些角度写出了瞿塘峡的什么特点?三峡景物主要是山和水,如何写出气象万千的景致变幻呢?作者在安排所见景物时又有什么特点呢?

【活动二】研习描写巫峡的部分(1)用一句话概括这部分内容。(2)巫峡的主要特点是什么?(3)作者是怎样把巫峡的特点表现出来的?(4)介绍美女峰的传说有怎么作用?

【活动三】研习描写西陵峡的部分

1.用一句话概括这部分内容。2.西陵峡的特点是什么?3.作者除了这样直接描摹西陵峡的自然景色以外,还用什么方法来写出西陵峡的凶险?

【活动四】继续研读西陵峡的部分

1、这部分着重介绍了“秭归”、“香溪”两个县城,并引用有关屈原的传说和杜甫的诗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作者为什么要忙里偷闲,借“船上的同志”说“长江航船上很多领航人都出生在这儿”?

【教师小结】:

1、归纳中心:

2、总结艺术特色,提示游记散文的写法:

阿房宫赋导学案(学生) 篇5

杜牧

一、教材分析

语文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具有初步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阿房宫赋》为晚唐文赋,赋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文体。赋讲究铺陈和声韵,而本文不但有华美的语言、和谐的声律,还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是古文中一篇文质兼美的好文章,在韵文发展史上起到里程碑的作用,在本单元中有极高的欣赏价值。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课文善用丰富的想象、对偶、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方法的特点,并明确它们对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

(2)掌握“

一、爱、取、族”等实词的用法,培养朗读、背诵的能力。

2、能力目标

学习本文善于从多种角度,具体、生动、细致地描写艺术形象,并在此基础上议论的写作特色。

3、德育目标

通过作者对秦亡原因的阐释,了解本文作者借古讽今、讽时刺世的写作目的,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不顾人民死活、必然导致覆亡的道理。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作者写作本文的背景和目的何在?本文的结构层次是怎样的?

2、作者写《阿房宫赋》,是为了总结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讽谕朝政。但为什么写阿房宫被焚,却说“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这里作者流露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难点:作者描写阿房宫建筑的宏伟壮丽,仅用了一百多字,却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描写阿房宫的建筑的?为什么会有巨大的艺术感染力?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

五、课前预习(自主学习)

1、掌握文章重难点字的读音。

2、重难点字词的掌握:(1)词类活用;(2)古今异义。

3、找出特殊文言句式并作解释。

4、疏通文意,把阅读本文产生的问题记录下来。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1、提示文中重要词语,请学生到黑板上注音。

词语:

骊山

缦回

囷囷

初霁

媵 嫱

剽掠

鼎铛

俪迤

锱铢

栏槛

2、请三位学生分别朗读全文。

3、作者及背景:

杜牧(803~852),字牧之,后人称之为 “杜樊川”.擅长诗、赋、辞,其中诗歌创作成就最大,人们将他和杜甫相比,称他为“小杜”;又和他同时代的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散文气势雄浑,多针砭时事;诗歌语言流丽而又风味清新,气势豪宕而又情致婉约。著有《樊川文集》。本文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公元825年),此时已是晚唐,唐敬宗李湛年少即位,喜欢游猎,大兴土木,不理朝政。杜牧写这篇文章意在借古讽今,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毁灭,来总结秦王朝骄奢遥逸终政亡国的历史教训,从而向唐朝统治者发出警告,希望唐朝统治者能够引以为戒,不要重蹈覆辙。

二、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文言知识点。解释句中知识点,并翻译。

A 词类活用:

1、六王毕,四海一

2、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3、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4、蜂房水涡

5、辇来于秦

6、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B古今异义词:

1、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古: 今:

2、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古: 今:

3、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古: 今:

4、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古: 今:、C 一词多义

(见课后练习)

D 特殊句式:

1、戍卒叫,函谷举

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探究二:学生反复读,尝试背诵。

三、反思总结、课堂检测

1、小结“赋”的特点。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赋的特点是“铺采摘文,体物写志”。作者围绕一个事物,就某一客观对象反复描写,多方渲染,极尽铺陈之能事,以达曲传其义,情尽意足之效果。本文的第三段就体现了上述特点。

2、检测背诵。

第二课时

(一)预习展示、提出疑惑

1、集体背诵。

2、这篇课文都写了哪些内容。

(二)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1、在了解课文整体内容的基础上,下面我们先来看到课文的第一段和第二段,请同学们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阿房宫的?

2、第二段中“明星荧荧”等四句话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在哪里?

3、杜牧对于这样雄伟壮观的阿房宫被烧,有着怎样的思想感情?

4、在课文的最后,作者指出六国和秦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它告诉我们一个 什么道理呢?

5、那么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结合文章谈谈本文的写作特点。

1、想象、比喻与夸张

阿房宫毁于战火,其形制如何,早已无人能够说清,《史记?秦始皇本纪》的记载(见“有关资料”霍松林的《〈阿房宫赋〉鉴赏》引文)也不很详。这给写“阿房宫”造成了困难,也给作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空间。可以说,杜牧在这篇赋中艺术地再造了阿房宫。无论是对楼阁廊檐的工笔细刻,还是对长桥复道的泼墨挥洒,都是出自想象。这些奇特的想象不但不给人以造作之感,反而能带动人沿着他开辟的路径走下去,在头脑中活现当年这座宫殿的盛况。这种效果的取得,和本文运用生动的比喻、大胆的夸张有直接关系。如“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一段出于想象,既是比喻,也是夸张,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2、描写、铺排与议论

从整体结构来看,本文前两段以描写为主,后两段以议论为主。前面的描写是为后面的议论作铺垫的。但是,无论描写还是议论,都大量采用了铺排的手法,叙事言情,极尽其致,气势夺人,令人耳目一新。描写中铺排的例子,如“明星荧荧,开妆镜也”一段;议论中铺排的例子,如结尾一段的正反述说。这固然是赋体的传统写法,但值得称道的是杜牧没有像编类书一样堆砌相同词语,写得不繁缛冗杂,而是恰到好处。

3、骈句散行,错落有致

本文发挥了骈文的某些长处,如铺排、对偶、押韵等,但也大量使用单句散行,增强表现力。如在用了“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六个四字句后,接以“盘盘焉,困困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一个散行的长句。这样,句子整散结合,长短不拘,节奏鲜明,更富于表现力。

附:板书设计

第一段

兴建的背景和耗费 宫殿的规模

宫中的楼阁廊檐

13旅鼠之谜学生导学案 篇6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了解科学小品文的文体特点。

2、了解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

3、理解本文独特的写法,体味其知识性、趣味性。学会生动形象地介绍科学知识,清楚明了的说明复杂事物,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4、培养科学理性的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关注社会问题,善于观察生活,热爱自然。【学习重点】

把握文意,领会文章给人的启示。【学习难点】

把握本文独特的写法,即说明文与记叙文的杂交种。【资料链接】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媲()美 挑衅()迷惘()笃()信

啮()齿 滑稽()徘徊()逃窜()

2、为下列成语填空

()小怕事 前赴后()难以臵()

误入()途 急不可()不可思()

二、合作探究

1.文章的题目叫“旅鼠之谜”,你知道旅鼠的“谜”有哪些吗?请同学们快速地默读课文,找出旅鼠之“谜”。

2.推测旅鼠之谜的原因。

三、交流展示

3、本文介绍了旅鼠的三大奥秘,知识性很强,但读来生动有趣,引人入胜.想一想,文章共(4)页16年3月 4日编写 人教版 八年级 语文(学科)上册导学案设计 编写人:尚平的写法有什么独特之处?它是说明文还是记叙文?在课文中找出你的依据来。

四、精讲点拨

《旅鼠之谜》是一篇文质兼美的科学小品。文章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形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旅鼠的三大奥秘,新奇有趣,意味深长。自然是一位智慧老人,他用多种形式启发我们。从旅鼠的身上,我们如果反观人类自身,你会领悟到什么?

五、当堂检测(堂堂清)

一、选择下列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

A.以至 苔藓 丰美 领地 B.温和 感慨 涉水 啮齿

C.迁徒 膨胀 公顷 海鸥 D.汹涌 干予 得意 适宜

二、为下列语句选择恰当的词语

1.我却怎么也笑不出,陷入了()的沉思。

A.痛苦 B.迷惘 C.深深

2.由此可见,导致它们大迁徙的原因决不是因为饥荒,而是()。

A.另有他图 B.别有用心 C.另辟蹊径

3.我虽然没有对旅鼠进行过专门研究,所知道的这些只不过是()。

A.猜测 B.略知一二 C.道听途说

4.因为它们的视力很差,(),看不到远处的东西,所以很难把大海和小河沟区别开来。

A.视而不见 B.鼠目寸光 C.显而易见

六、分层作业设计

1.必做题:配套练习1、2、3、4 2.选做题:课后研讨与练习一、二。

共(4)页16年3月 4日编写 人教版 八年级 语文(学科)上册导学案设计 编写人:尚平

第二课时

一、阅读下文,完成4~8题。

“还有一个问题,”我急不可耐地打断了他的话,“如果所有的旅鼠都这样匆匆忙忙地跳进大海去自杀了,那么它们不是早该断子绝孙了吗?”

“这一点你就放心好了,它们还不至于傻到那种地步。”他笑了笑,似乎早就料到我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当它们要进行大迁移时,总是忘不了留下少量的伙伴看家,并担任起传宗接代的神圣任务。这看上去真是天意。”

“那么,旅鼠为什么会有如此超强的繁殖能力而过一段时间又要来一次集体大自杀呢?”我终于提出了这一问题。

“不知道。”他耸了耸肩膀,“这是动物学中,特别是有关动物行为的研究中一大难解之谜。”①

“有什么假说吗?”我仍不甘心。

“没有。”他摇了摇头,“因为这些行为如此稀奇古怪,以致人们连可能的假说也提不出来。”说着,他站起身来,拍了拍沾在身上的草叶和尘土,“许多动物学家和动物行为专家对北极的旅鼠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研究,总想解开其中的奥秘,但是都失败了。因此,我虽然没有对旅鼠进行过专门研究,所知道的这些只不过是道听途说,但我总是觉得,过去的事实似乎表明,看来用通常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是难以解开旅鼠之谜的。”② 我们边走边谈,慢慢地往海边走去。……他忽然若有所思地说:“不过,人类也许应该从旅鼠身上学到点什么。例如,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

1、“旅鼠死亡大迁移”,为什么不会断子绝孙?(用原话回答)

2、画线句②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3、文末丹尼斯的话给我们什么启示?

4、动物学家们离开大城市,离开亲人赴边远极地观察和研究旅鼠,这是什么精神?

二、提高部分

阅读下文,完成9~12题。

①自然界一些动物为了生存竞争、繁衍子孙,常会弄虚作假,玩弄骗术。其技巧之高超,简直令人难以想象。

②装死是动物的一大伎俩。棒象、金龟子只要稍动它一下,立刻会装死从农作物上掉共(4)页16年3月 4日编写 人教版 八年级 语文(学科)上册导学案设计 编写人:尚平落地面,过会儿又活动开来。鸭子似乎是傻乎乎的,但当其被红狐追捕时,会翻着白眼装死。有人曾做试验,用红狐追捕养鸭场的 50只鸭子,竟有29只在狐爪下逃生。③蟹、虾、蛇、壁虎、水螅等能施用分身术,迷惑对方,保护自己。人们有时会发现有些蟹或虾的螯足一大一小,有的蛇或壁虎的尾巴粗细与身子相差悬殊,这决不是先天的畸形,也不是什么稀有品种,而是当它们遇到了强敌,使出了断足截尾的绝招,来一个“舍车保帅”,新的足还未长成原来大小的缘故。水螅的分身术还高出一等,它被切成数段之后,每一段都可像蚯蚓那样,长出新的完整的个体来。

④变色法是动物的又一招式。栖息在北极圈内的白狐、北欧山区的雪兔、日本北部的高山兔和我国新疆阿尔泰山区的雷鸟,都随着季节变化而改变颜色。如雷鸟到白雪皑皑的时候,便银装()裹;当春暖花开时,又着上淡黄色的“春装”;盛夏()暑,浑身又换成栗褐之色;当秋风萧瑟的时节来到,又穿上与环境协调一致的暗棕色羽裳。

⑤见过竹节蝗、枯叶蝶的人,无不为它们的形态与附着的茎叶是那么相似而叫绝,这是一种生就的状态。生活在澳洲的叶海马,其体态能模拟周围物体,全身生出许多叶形突出物和丝状物,好似马尾藻一样,在海水中缓缓飘荡,使对手极难辨别。

⑥有的动物甚至会“行诈术”。一位学者曾发现,一只苍鹭为觅食一条小鱼,颇费了一番脑筋:它嘴叼一根小羽毛,在小溪岸边踱着方步,两眼扫视着浅浅的溪水。随即突然止步,有意让羽毛掉进水里面;小鱼误以为是饵料,游近羽毛,苍鹭便以闪电地动作扑向水面,吞食美味。

⑦动物在面临它的对手或要达到某一目的时,决不是简单的屈从或毫不掩饰其真面目。人们在认识和利用动物时,务必要注意到这点。

5、在第④自然段的括号内应填入的适当的字是()、()。

6、动物“弄虚作假”的表现方式有()、()、()、()和()几种。

7、第⑦自然段中加点的“这点”,具体是指

8、全文共7个自然段,其结构关系是()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

三、分层作业设计

1.必做题:配套练习5 2.选做题:课后研讨与练习三。【反思与记载】

苦恼导学案(学生版) 篇7

素质教育更加凸显能力培养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这通过近几年高考试题的变化能够呈现出来。新情境、新材料、新问题是现在高考命题的趋势, 所以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是无法应对新高考的要求的, 课堂教学的模式调整势在必行。

而“导学案”教学模式实质上是教师经过集体备课, 把教学内容进行整合, 再结合课标要求, 编写利于学生学习、探究的学习内容, 起到“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在整个过程中相对于传统教学, 更重视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 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探究所学知识, 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另一方面, 在学案中知识的设置是有着一定的层次性的, 这样就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求, 从而有利于全部学生的学习, 进而提升整体的教学质量。就这一模式笔者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导学案的设计原则

物理学科是一门自然学科, 需要学生真正地透过现象看本质, 了解知识的本质内涵, 这样学生才能够把知识学懂、学透。因此在导学案设置的过程中要注意几个原则:

1.坚持学生主体地位。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就是要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所以在导学案的设计和安排的过程中必须要关注学情, 在内容设计上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 再结合学习内容把教学的重点、难点渗透其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 这样才能够实现我们预设导学案的目标。

2.发挥其学习指导作用。导学案并不是学生需要学习的全部内容, 而是对于核心知识以及重点知识的综合呈现, 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导地位的集中体现。所以, 在预设导学案内容的过程中, 教师要把教学理念、方法以及学生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都融入进去, 指导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

3.注意内容的开放性。现代教学更加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 学以致用是我们现在教学的一个努力方向, 所以在导学案的设计过程中教师不能太死板, 要多方争取建议和意见, 及时了解学生的反馈, 可以及时把一些重要的课外知识点和资源融入进来, 开拓学生视野、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二、如何编写适合学生自主探究的导学案

1.借助导学案,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把教材的一节内容进行很恰当的整合重组、降低难度、层层深入、循序渐进。例如, 在“运动电荷在磁场中受到的力”这一节, 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需求, 分3课时, 第一课时是探究洛伦兹力, 第二课时是在洛伦兹力作用下的直线运动包含速度选择器、磁流体发电机、霍尔效应, 第三课时是在电场、重力场、磁场中的直线运动。

2.问题导学是教师设计导学案的核心, 在编写的过程中, 教师要全力合作设计合理的导学问题, 合理的问题是引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一条主线;设计具有一定隐蔽性的思考题, 分散难点, 引导学生去积极主动自如地探索, 使他们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组建者”。问题设计要有层次, 有逻辑, 有内在的关联, 解决一个问题又是解决下一个问题的前奏,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解决一个一个小问题中, 自然解决重点问题, 锻炼思维, 逐步教会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习内容设探究, 知识生成要引导, 留给学生去亲历。

3.在学生挖掘教材的同时结合导学案上的问题引导, 完成探究的过程得到相应的物理规律, 在导学案编写时加强物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记忆, 编写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知识填空, 形成这节课的思维体系。

4.在学生自学探究形成知识体系后, 挑选一些简单的注重理解概念、规律性的自主学习小测试, 来检阅学生的自学效果。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成就感。

5.设计课内师生互动探究学案, 根据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精选例题和变式, 设置问题的梯度, 让学生能在课前自学导学案完成的基础上, 按照设置的问题循序渐进地解决精选例题, 加深对本节重点、难点知识的理解。

6.课后检测模块的主要目的是巩固学生当天所学的知识, 并做到举一反三。编写的检测题要有综合性, 不仅要求学生能够一题多解, 考查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而且还要求习题要有一定的层次性, 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通过学案导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显著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增强了学生对高中物理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为高中物理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 利用导学案的教学模式是让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最终获得知识, 整个学习过程离不开教师的指导, 体现在知识的建构上, 教师要不断地捕捉学生自主学习时生成的信息, 准确及时地加以调整和指导。

总之, 导学案教学方法的使用, 用好了会效果显著, 但是, 这种教学方法也不是一个固定万能的方法, 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合理有效地使用。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教学的一个方向, 是新课程标准真正进入课堂的一把标尺。我们的课堂只有充满乐趣, 才会吸引学生, 使其积极主动地学习。

摘要:自主学习是新课改下生本理念教学策略中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教学方法, 目的是更好地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学习, 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物理课程是自然科学中应用最为普遍的一门学科, 与学生未来进一步学习和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新课程改革下的物理教学要求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这是指导教师在教学中的具体要求和指导方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更好地落实三维目标, 很多教师都在方法上进行探索, 导学案的模式是非常有效的一种尝试, 大大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效率, 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下面是笔者的一点体会。

关键词:自学,导学,自主探究,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张燕春, 陈秉初.运用元认知理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科技信息, 2008 (29) .

巧用学案导学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篇8

关键词:素质教育 世界观 导学案 变式练习 学习兴趣

一、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在实际教学中,实施学案导学法,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人本心理学派认为:人是具有理性的,是善良的,是值得信赖的;人又是具有潜能的,其发展方向是能够健康的成长,最终达到独立自主,自我实现的。也就是说我们完全可以相信学生有能力掌握一些学习方法,最终学会自我学习。这就为我们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提供了理论依据。事实证明,以学生自学为主时,学习效果可能一开始时不如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学生自学能力的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会愈来愈好。尤其是在大型考试中,自学能力强的学生,成绩一定会远远高于那些紧随老师亦步亦趋的学生的成绩。

二、认真设计导学案,多方引导

实施学案导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一个好的学案设计是实施效果的保证,为此,应当仔细认真设计学案,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设计教学目标,使学生学习时能够有的放矢。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预习、阅读教材,找出问题,再带着问题听课。大部分学生可能找不出问题,因此听课时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以学案为指导的教学法,设计有教学目标,就能避免学生学习时的无目的性。学习目标的内容,可包括:要求学生对一般知识的掌握、概念的理解,原理的应用,事件的原因、过程、结果、影响等基础知识,更应包括学习某些知识应该掌握的一些能力的要求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包括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及环保意识教育等方面的要求。

2.以课本知识为基础,多设计变式练习,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如关于“一国两制”可以设计以下问题 :A.是谁提出的? B.针对什么问题提出的? C.含义是什么? D.有什么意义? E.首先在哪里得到实践? F.这有什么意义等等,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意识。

3.变验证性试验操作为探索性试验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如关于美国的历史,可以用以下问题作引导:A.美国诞生的标志是什么?是发生在什么事件中?这一事件的领导人是谁?他最主要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B.奥巴马当选为美国总统,最应该感谢的人是谁?这个人最大的功绩是什么?对美国的发展有什么影响?C.20世纪30年代美国遇到了危机是什么?是如何应对的?其中心措施是什么?对美国有什么影响? D.二战期间领导美国反抗法西斯的是谁? 美国在二战中起了什么作用?用具体的史实加以说明?E、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是什么?等等。

三、精心组织教学,强化学生的自学能力

实施学案导学法,教师在课堂上要引导、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在课堂上要让学生有时间读书,有时间思考,有时间讨论。通常是在新授课时先让学生按照学案精读15分钟左右,一般学生能够找出一些问题的答案,有些不理解的问题,让学生小组讨论。有些问题的答案,一个学生或许答不完全可让多个学生补充,这样便可找到理想的结论,甚至可能找到比老师想象的更好的答案。这种讨论、探究问题的过程,既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然后教师再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做有重点的集中讲解,同时也对本节知识进行系统性的点拨。

苦恼导学案(学生版) 篇9

一. 写作目标

1、了解议论文结构的纵向模式。

2、进行纵向层进式思维训练,学会灵活运用纵向模式展开议论。

3、通过写作,认识幸福是什么,学会从生活中发现幸福。

二. 议论文纵向层进式结构的基本特征:

层进式结构即文章各层次之间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关系,各层的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改动。这是议论文经常使用的一种结构方式。所谓纵向论证联系,是指总论点、分论点和小论点之间的逻辑论证顺序,以及分论点之间,小论点之间的逻辑论证顺序。议论文内容之间的纵向逻辑联系,具体表现为议论文的纵式结构,其特点在于议论文的思想体系是纵向展开的。

层进式的基本结构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文章的各个层次之间,环环相扣,步步深入.或从现象到本质,或从原因到结果,或从一般到特殊等等。层进式比并列式和对照式更能体现思维的缜密,能使文章更灵活,更具有个性化色彩。

三. 纵向层进式结构的三种基本格式与运用举例:

(一)将中心论点进行分解,分成几个分论点,这些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层次间可用诸如“不仅„„而且„„”“„„况且”等关联词语过渡,同时又以此反映层次间递进的关系。例如:

严于解剖自己

1、要不断进步,必须无情地“解剖我自己”。

2、论述如何才能“解剖”好自己。

A B C

(二)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安排论证结构,即围绕中心论点回答三个问题:①是什么,②为什么,③怎么办。例如:

专心致志 方能成功

读罢《孟子•弈秋》颇有感触。二人学弈,其一人专心致志;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其结果可想而知。其实,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看似简单实质深刻的道理:做任何事都要专心致志,否则一无所成。

迄今为止唯一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居里夫人,有一次在进行提炼镭元素的研究时,她的同学在她身后垒起十多张椅子她竟毫不觉察。做事到如此专心的地步,令人称叹。可以说,居里夫人的成功也许有许多因素,但专心致志不能不说是她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写作诗文有许多是在“三上”:马上、枕上、厕上思考成熟的。南宋著名学问家朱熹治学要求自己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现代著名美学家朱光潜要求自己“三此主义”:此身、此时、此地。这里“三上”“三到”“三此主义”,都有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一心一意,集中精力,也就是专心致志。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他们没有此种专心致志的品德,能成为大学问家吗?

也许我们大家都还记得小时候听过的“小猫钓鱼”的故事:小猫钓鱼时,一会儿捉蟋蟀,一会儿种蝴蝶,最后连一条鱼都有没有钓到。其实,这个故事同《孟子•弈秋》阐明了同样的道理:做事如果不专心致志,将一无所成。

那么,怎样才能专心致志呢?我以为,首先要热爱这项事业。非此,无动力,更谈不上专心致志。运动员在训练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跌打滚爬,几多汗水几多伤。没有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炽热的爱,是很难一心一意做到底的,更谈不上站在世界冠军的领奖台上。其次,还要有不怕挫折、锲而不舍的精神。贝多芬成了音乐家后,失去了听觉,但他却“扼住命运的咽喉”,锲而不舍,以惊人的毅力顽强创作,被 誉为一代“乐圣”。如果没有此种对音乐和旋律的专心致志,也许早已躺在安乐椅上坐享其成了。

今天,我们所置身的世界五彩斑斓,我们所生活的环境诱惑颇多,我们做任何事都要热爱这项事业,都有要有不怕挫折、锲而不舍的精神。我们唯有专心致志,才能成功。分析本文的结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点: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

请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设置分论点经行论证

A B C

(三)针对某些不好的现象,分析其危害,挖掘其产生根源,指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即“摆现象 ——析危害——挖根源——指办法”的格式。例如:

给爱一点空间

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即将步入婚姻殿堂的女孩问她的母亲:“怎样才能使爱天长地久?怎样留住爱人的心?”母亲无语,她默默地弯腰,从沙地上捧起一捧沙子。她双手平摊,沙粒在她的掌中稳稳而立,一滴也未漏出。突然,母亲双手紧握,用力挤压掌中的沙子,许多沙粒从她的指缝间滑落。当她再次向女 儿摊开手掌时,掌中的沙粒已所剩无几了。她望着惊讶又疑惑的女儿,说:“给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一个自由的空间,过多的爱和压力会使爱窒息”。

听完这个故事,我沉思良久。爱是没有错的,但爱的方式却各有千秋。不能否认有些爱的方式只能给你爱的人带来禁锢和伤害。

报纸上曾经多次报道过“巨型婴儿”的故事。一对夫妇中年得子,异常兴奋。对孩子千娇万宠,一直让他睡在摇篮里,不管孩子实际年龄是多少,还把他像婴儿一样呵护着。不料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夺走了夫妇俩的生命,当警察走进他们的家时,被一个躺在巨型摇篮里的“巨型婴儿”惊得目瞪口呆,不知如何处理这个已是青年的“婴儿”。他既不会自己走路也不会自己吃饭,自理能力为零,不知如何走完剩下的大半人生。夫妇俩爱孩子,这无可厚非,但他们如此溺爱他,却毁了他本该灿烂美好的一生。孩子如同美丽的鲜花,把他们放在温室中培养,虽然避过了风雨,却使他们越发娇嫩,不小心受到一丁点伤害,就谢了。而真正经历过风雨的野玫瑰,却能在恶劣的环境中昂首屹立,常开不败,绚丽多姿。那么,深爱着孩子的父母呵,何不给孩子一个空间,一次机会,让他们自由的穿越风雨,展翅九天?

据说,鹰都在悬崖上筑巢,巢中先铺一些荆棘,然后再铺大量的柔软的干草,以免伤到小鹰。当小鹰慢慢长大后,老鹰就渐渐拿去干草,小鹰自然受不了刺痛,都退到巢边,这是老鹰就把她的孩子们推下山崖,迫使它们自己飞起来。求生的欲望使小鹰们扑腾着起飞,从而学会了飞翔。我们难道能说鹰妈妈不爱小鹰吗?不!她是爱孩子的。正是因为爱,才不得不用这种方式让它们在残酷的生存环境中尽早自立,展翅九万里,一跃上青天。

有人曾说:“自由是爱的空气,禁锢会使爱窒息,赐予是爱的雨水,泛滥会把爱淹没。”不要用热烈的心炙烤鲜花,因为这样它会凋谢,不要强加给琴弦一个它不能承受的力道,因为这样它会断掉。给爱一点空间,让你爱的人在爱的滋润下健康成长!

评析: 本文典型地运用“摆现象 ——析危害——挖根源——指办法”的格式,逐步深入,从而揭示爱需要空间和自由。请分别指出现象、危害、根源、办法。

四.归纳总结

(一)、怎么写 ——会想才会写 文章议论的范畴可分为四个方面: “是什么”,论证性质和类别 ; “为什么”,论证目的和原因 ; “怎么办”,论证方法和途径 ; “会怎样”,论证效能和结果。

一般来说,一篇文章不会同时论述四个方面的问题,大多是择其一、二来论述。

(二)、写什么——调动平时的积累

1、联想自然万物

2、理想人文景观

3、联想历史名人

4、联想自我生活

5、联想新闻媒体

6、联想教材课文

写好作文,无以替代的第一环节是热爱生活、充实积累、感悟人生”。

五、从范文中领会纵向结构

思维,请守住幸福

时间是一只神奇的手,推动着岁月的轮回更替。我们驾一叶扁舟于人生的江渚之上,寻觅传说中的幸福。

厚厚的史册中,从未缺少幸福记录:刘邦是幸福的,因为他胜利了;武则天是幸福的,因为她执政了;杨国忠是幸福的,因为他有权了。然而,项羽是痛苦的,因为他惨败了;唐中宗是痛苦的,因为他被废了;杜甫是痛苦的,因为他失望了。于是,时间追问历史:“幸福何在?”我迎着时间在现代的荒原上呐喊:“幸福在自己心中!”

世间万象,无所不有。幸福,只有用心体会的人才能拥有。每件事的前面都有一扇双面镜,从这面看,很好看;另一面看,丑死了。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机会,你选哪一面?幸福其实在于自己的把握。对着丑的一面,你万般痛苦,忘记了镜子可以翻过来,于是,幸福与你只是一镜之隔,却遥不可及。而有些人注定是幸福的,因为他们看到丑陋时会翻看镜子的另一面,于是,幸福就属于他们了。

贝多芬就是一位会看镜子的人。当有人问他是否为失聪而痛苦时,他说:“不,我很幸福!因为我仅仅失去了六分之一!除了耳,我还有眼、鼻、嘴、手、脚。”还有六分之五,这就是贝多芬从镜子另一面看到的幸福。

有时候,不幸只是“塞翁失马”,要看到“焉知非福”的另一面。

求幸福,就要有点阿Q精神。鲁迅笔下的阿Q,是一个被辛辣讽刺的对象。然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容易满足、善于自我开解的阿Q也是幸福的。面对死亡,是恐惧不已,还是坦然笑迎?尼克松知晓自己患了癌症以后,竟微笑着这样诠释死亡:“酒吧打烊时我就离开!”这简直就是一个“阿Q”,一个美国版“阿Q”。在余留的生命中,他依然很幸福。幸福,似乎很难定义。其实,幸福就是一种思维方式。选择了正确的思维方式,你就选择了幸福快乐。历史的千年余辉摇落了那些花季雨季,我们不妨把或深或浅的记忆放进日记,把或多或少的往事交给岁月,选择一种正确的思维方式,不再因外界的风声鹤唳而瑟瑟发抖,不再因世间的荣辱得失而锱铢必较,不再因生命的倏忽飘逝而惆怅莫名——人生因此快乐、因此幸福!

简评:

这是一篇发挥充分的联想,组织丰富的材料,论证生动严密的作文。作文围绕着“幸福取决于正确的思维方式”的核心论点,分为两层主体内容:辩证的看待事物就能获得幸福和易于满足、善于自我开解就能获得幸福。两层主体内容互不雷同。第一层主体内容运用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第二层主体内容运用一般的分析论证方法。

《廉颇蔺相如列传》学生用导学案 篇10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司马迁生平及《史记》的有关知识及故事发生的背景。

2、掌握“闻”“见”“却”“因”“以”“顾”等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3、分析蔺相如的形象。

【自主预习】

1.作者介绍

司马迁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家学渊源,父亲司马谈为太史令,学问广博。父亲死了三年,司马迁继承其业,在“金匾石室”(国家藏书处)阅读、整理历史资料;此外他还广泛游览,实地考察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武帝天汉三年(前98),李陵孤军入匈奴,败降,而司马迁极言李陵降敌出于无奈,因而触怒汉武帝,致罪下狱,受宫刑。自此发愤著《史记》。2.《史记》简介。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记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年表10篇,书8篇,共52万字。它奠定了后世写史的体例。《史记》高度地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书中对部分人物的叙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这篇课文,我们将对此有深刻的体会。3.时代背景简介。

战国末期,秦、楚、齐、赵、韩、魏、燕七国中,秦的势力最大,秦要统一中国,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策略,积极对外扩张。他南面的楚国和西北的赵国,实力比较强。在蔺相如完璧归赵和渑池会的时候,秦国的主要力量正对付楚国,所以它对赵虽虎视眈眈,不时蚕食欺压,却还抽不出主要力量来大

摄行相国职。赵悼襄王时,廉颇不得志,出奔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后赵国屡遭秦军攻击,拟再任廉颇为将抗秦。廉颇亦急欲归国效力,因权臣作梗,未能遂愿。后居楚,忧虑而亡。

【蔺相如】,战国时赵国大臣。赵惠文王时,秦向赵强索“和氏璧”,宦官缪贤推荐手下门客蔺相如出使。他奉命带璧入秦,当廷力争,完璧归赵,出色地完成了出使秦国的使命。九年后,秦又派使臣去赵国,约会赵王在渑池与秦王相见,他又随赵王同行,在筵席上,没有使赵王受屈辱,大长了赵国的志气,大灭了秦国的威风,因功得任为上卿,地位在廉颇之上,结果使廉很不高兴。为避免和廉颇相争而误了国事,他每次出门,避让廉颇,常常装病不上朝,不想和廉颇排地位高低,最后使廉颇很受感动,十分惭愧,两人结成了生死与共的朋友,使秦国长时期内不敢出兵攻打赵国。【知识补充】

12本纪按年代记叙帝王言行和政绩。30世家 记叙诸侯国的兴衰和杰出人物的事迹。70列传记叙各类名人的生平和事迹。10 表按年代谱列各时期重大事件。8 书记录各种典章制度的沿革。

【合作探究】

 1.本文写了几个故事?主要人物有哪些?概括文章叙述模式。

 2.列出全文结构,文章开头有什么好处?

 3.分析本文的人物形象【 廉颇,蔺相如】。

举进攻赵国。课文所讲的秦赵两国之间、赵内部之间的将相的矛盾冲突,就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发生的。

4.人物简介

【廉 颇】战国后期赵国名将。生卒年不详。周赧王三十二年(公元前283),廉颇率军攻齐获胜,赵惠文王封其为上卿。曾居功骄傲,对出身低微、资历甚浅的蔺相如位居己上不服,后知蔺相如顾全大局,确有相才,遂负荆请罪,结成生死之交,协力抗秦,传为美谈。廉颇为将刚勇,用兵持重,多次率军击败齐、魏等国。五十五年,秦、赵长平之战,廉颇为赵军主将,作战失利后,鉴于秦军势盛,远离国土,不能久战,即固垒坚守,阻止了秦军的进攻。后赵孝成王中秦离间计,以赵括代廉颇为主将,改变廉颇战法,终致赵军惨败。赵孝成王十五年(公元前251),廉颇率军击败攻赵的燕军,受封信平君,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必修四导学案班级:小组:姓名:组长评价:教师评价:

 4.分析本文的表现手法【举例】

 5.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当堂检测 】

1、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见到)(B)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因此)..(C)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留下,留给)(D)臣请就汤镬(接受)..

2、下列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传以示美人及左右(B)明年,复攻赵,杀两万人 ....(C)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D)赵王于是遣相如奉璧西人秦 ....

3、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臣舍人相如可使(B)今君乃亡赵走燕 ..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设九宾礼于廷,臣乃敢上璧 ..(C)赵以盛设兵以待秦(D)怀其璧,从经道亡,归于赵 ..蔺相如以口舌之劳今君乃亡赵走燕 ..

4、下列句式和“今君乃亡赵走燕”相同的一项是()

(A)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B)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C)遂于秦王会渑池(D)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5、请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词类活用

(1)赵王于是遣相如奉璧西人秦(2)设九宾礼于廷,臣乃敢上璧 ..(3)毕礼而归之(4)臣请完璧归赵 ..(5)左右欲刃相如 .

[拓展阅读]

伟大的文学家、历史学家司马迁的不朽巨著《史记》有一种无穷的历史魅力,每次读来都有新的收获。《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蔺相如可谓是个成功的人物,完璧归赵后官拜为上大夫,渑池会后又提升为上卿,且口碑很好。《刺客列传》中的荆轲可谓失败的典型,刺杀秦王没有成功,反而加速了燕国的灭亡。对此,历来褒贬不一,有的说是“悲壮地失败”,有的说是“可耻地失败”,但“失败”是无可非议的。两个人同是门客,同是面对暴虐的秦王,同是处理非常事件,为什么一个成功一个失败呢?对于一个人的人生,它有怎样的启示呢?

顺大势者成,逆大势者败。这里,势是指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发展规律。“完璧归赵”发生在公元前283年,当时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称霸于世,人才济济,谁也不甘示弱。秦国虽日

益强大,有吞并六国之心,但苦于对手林立,一时不能得逞。蔺相如为了国家出使秦国,顺势而为,一举获得成功。而56年后,公元前227年,荆轲刺秦王之时,形势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韩国被消灭,秦统一中国的大势已定。燕太子丹的太傅鞠武给太子丹分析形势说,,秦地遍天下,威胁韩、魏、赵氏。你怎能为了受过欺辱这点儿怨恨就想去触怒他呢!(太子丹受辱之事是指他作为人质在秦国时,秦王对他不好,他是从秦国逃回来的。)不久鞠武又对太子丹说,采取危险的行动却希望安全,制造祸患而祈求幸福,计谋短浅而结怨很深,为了结交一个新朋友而不顾国家的大害,这正叫增加仇恨以助长灾祸。像鸷一样凶狠的秦国,一旦对燕国发泄其仇恨残暴的怨气,那燕国一定完蛋。对太傅关于形势的正确分析,太子丹臵若罔闻,一心只为报“见陵”之怨。可见荆轲所为是逆大势而动。

高素质者成,低素质者败。蔺相如是赵国宦官令缪贤的门客,缪贤向赵王说了推荐他的理由”蔺相如要缪贤“肉袒伏斧质”向赵王请罪。由此可见相如有一种积极主动的爱国精神。接受出使秦国的艰巨任务,也是相如主动承担的。他向赵王保证:“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赵,臣请完璧归赵。”相如出使秦国前赵王并未封他什么官职。后来在“将相和”中相如有意避开廉颇,更显出他的高品质。与之相反,荆轲虽“好读书击剑”,但当他“以术说王元君”时,王元君不用他。他又游于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他只得离去,再游于邯郸,鲁勾践与之搏战,争道,结果“鲁勾践怒而叱之,荆轲嘿而逃走,遂不复会。”可见荆轲多次为不受欢迎的人,只是燕国的隐土田光收留了他。当太子丹向荆轲吐露心中的秘密刺杀秦王时,荆轲一口拒绝:“此国之大事也,臣驽下,恐不足任使。”太子丹向前顿首,请对方不要推让,荆轲才许诺。随后荆轲被尊为 “上卿”,安臵在上等的宾馆,“太子日造门下”,给高贵的饮食品,备办珍奇的东西,隔几天就送上车骑美女,“姿荆轲所欲”。太子丹完全用金钱美女来收买荆轲。太子丹没有大度胸怀,急于报私仇,两次催促荆轲出发,弄得荆轲不顾君臣竟然叱责太子:“何太子之遣!”很显然,就出使秦国前的个人素质而言,蔺相如高,他一心为国,不为名不为利,有主动精神;荆轲低,剑术差,为名为利为女人;太子丹素质更差,不顾国家利益。

什么是出使秦国时需要的素质呢?爱国,镇定自若,临危不惧,思维活跃,随之应变,始终掌握主动。这一切蔺相如都具备了。相如三次夺回了主动权:第一次秦王将璧“传以示美人及左右”,相如机警地看出“秦王无意偿赵城”,用了一个借口“璧有瑕,请指示王。”使璧回到自己手中,面对偌大的场面,凶暴的秦王,没有过人的胆量是想不出这个主意的。第二次秦王“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住十五都

上一篇:防疟知识培训小结下一篇:张振刚先进人物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