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导学案学生版

2024-12-11

赤壁赋导学案学生版(共7篇)

赤壁赋导学案学生版 篇1

第一课时

【学习目的】

1.了解写作背景;研读文章第1段,把握其中的重要的文言知识和作者情怀;

2.背诵第1段。

【课前预习】

1.了解作者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在政治上属以司马光为领袖的 旧党。著有《苏东坡集》、《东坡乐府》等。

嘉祐六年(1061)通过制科考试后,步入仕途,由于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先后出任杭州通判,密州、徐州、湖州知州。元丰二年(1079),被政敌以诽谤新政罪下狱,史称“乌台诗案”。

何谓“乌台诗案”,宋神宗 在熙宁年间(1068~1077)重用王安石变法,变法失利后,又在元丰年间(1078~1085)从事改制。就在变法到改制的 转折关头即元丰二年(1079年)发生了文字狱。御史中丞李定、何正臣等人摘取苏轼《湖州谢上表》中语句和此前所作诗句,以谤讪新政的罪名逮捕了苏轼,苏轼的诗歌确实有些讥刺时政,包括变法过程中的问题。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所谓“乌台”,即御史台,因官署内遍植柏树,又称“柏台”。柏树上常有乌鸦栖息筑巢,乃称乌台。所以此案称为“乌台 诗案”。

案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神宗死后,旧党执政,苏轼奉召回京,官至起居舍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又因反对司马光等人尽废新法,开罪旧党,先 后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哲宗亲政后,新党复起,又先后被贬到惠州(广东惠州市)、儋州(今海南省)。建中靖国元年(1101)徽宗即位,内迁,病死于常州。

苏轼为人耿直敢言,才华超众,豪放旷达,随缘自适,善谐谑,极富个性。他的思想以儒家为主,但老庄哲学和释道思想在遭迫害后相当浓重。政治上主张“渐变”和“人治”,虽与王安石政见不合,但始终关心国计民生,在各地方任上政绩斐然。

2.写作背景:

1080年,苏轼被贬黄州,在这里,他经常来赤壁矶头游览眺望,或泛舟江中。1082年,苏轼又来到赤壁。这时他已年迈半百,站在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也付之流水,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这年七月十六日和十月十五日,苏轼又两次舟游赤壁之下的长江,写下了著名的《前赤壁赋》、 《后赤壁赋》。前后《赤壁赋》在我国文学艺术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为以后的戏曲、绘画、雕塑等提供了创作题材。宋代画家李火麟、明代画家唐寅都画过苏轼舟游赤壁的画。

3.了解文体

赋是一种文体。赋在汉代主要以铺张渲染为能事,排列许多怪异生辟的词汇,鸿篇巨制,繁缛富丽,叫大赋。后来出现一些抒情咏物的小赋。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了大赋的排比句法,接受了骈文的影响,讲究对仗工稳、字句整饬,叫骈赋。从唐代开始,科举考试中写赋,按照诗歌声律,不但严格要求对偶句式,而且限制用韵,规定平仄要配合、音调要谐和,叫律赋。宋代的散文大家欧阳修、苏轼等人写赋,有意打破这种声律字句的限制,使之如散文那样富于伸缩性,能够自由挥写,叫文赋。《赤壁赋》就是宋代文赋的一篇优秀代表作品。它是由比较自由的句式构成的带有韵脚的 散文,却又饱含着浓浓的诗意。

4.诵读课文,给字词注音

壬戌( )( ) 余音袅袅( ) 扣弦( )

渔樵( ) 愀( )然 匏( )尊

举酒属( )客 造物者之无尽藏( )也

倚歌而和( )之 歌窈窕( )( )之章

少( )焉 嫠( )妇 冯( )虚御风

酾( )酒临江 横槊( )赋诗 桂棹( )

杯盘狼藉( ) 相与( ) 枕藉( )

5. 借助提示、注释、工具书,口头翻译文章第1段,标注出重点字词和文中的特殊文言现象,并写下疑难问题。

【检查预习】

1.正音(预习4)

2.指名朗读课文。

【合作探究】

学习第1段:

1. 选代表读,

生齐读第1段。要求读出停顿、延长,掌握其中的节奏。注意:叙述的句子——平缓;描写的句子——注意意境,在整体感受的基础上进行诵读;抒情的 句子——注意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要读出这种情感来。

?(指导:“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这两句话,是意 境的基础,与下文一致的语气应该是平静的。)“举酒属客,诵——明白之诗,歌——窈窕之章。”(诵读,体会延长的作用,感受欣赏美景后的兴奋。)“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 万顷——之茫然。” ;诵读时,应体会延长所表现出的壮阔激荡的情感。)

2.口译第1段,并口译本段内容,师在黑板上板书重点词语。

3.归纳本段内容(师做本文思路板书)

(写了苏轼游历赤壁的时间、地点,月夜的美好景色和泛舟大江饮酒赋诗的舒畅心情。

时间: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地点:苏子与客泛舟于赤壁之下。

景:风——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月——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露——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舟——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4.本段展示了一个怎样的情境?可以感受到作者当时怎样的情怀?

(展示了一个友人相聚,畅饮美酒,吟诵诗文,迎风赏月的情境,一叶扁舟在长江上顺流而下,自由自在地随江势漂流,作者久被压 抑的心,在大自然里终于得到了解放,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舒畅飘逸、超然物外的情怀,豪迈喜悦的心情。)

【当堂检测】

1.通假字

(1)举酒属客 (通“嘱”,劝酒)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通“凭”)

2.特殊句式

(1)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状语后置)

3.一词多义

(1)如

A 纵一苇之所如 (往)

B 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 (好象)

C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比得上)

D 如期完成 (按照)

(2)属

A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通“嘱”,劝酒)

B 属予作文以记之 (通“嘱”,嘱咐)

C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隶属)

D 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 (亲属)

E 举匏樽以相属 (通“嘱”,劝酒)

F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类)

【作业布置】

1.背诵第1段

2.借助提示、注释、工具书,口头翻译文章第2、3段,标注出重点字词和文中的特殊文言现象,并写下疑难问题。

第2课时

【学习目的】

1. 研读课 文第2、3段,梳理并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知识,能准确地翻译文句。

2. 把握“客人”的情感内涵。

3. 背诵第2、3段。

【检查预习】

1. 指名朗读第2、3段。

2.指名口头翻译文章第2、3段,师在黑板上板书重点词语。

【合作探究】

(一)学习第2段

2.本段可分几层?本段描写了怎样的意境?

(作者的歌声;客人的箫声。箫歌互答、悲喜交集的境界)

3.本段的喜从何体现?(由主人“饮 酒乐甚,扣弦而歌”看出。这样写,可与下层“悲”形成大的反差。)

4.歌词中的 “美人”指代什么?歌词表达了主人怎样的情怀?

(美人指代所思暮的人。代表一种理想追求,它表现了作者的政治感慨,表现了作者在遭受贬谪之后,仍然坚持对生活的执著态度,坚持对朝廷政事关切而不甘沉沦的情怀。)

5. 本段的“悲”从何体现?

(悲从客人悲凉的箫声体现)

6. 作者是怎样描写箫声之悲的?

(作者借助夸张、想象,运用精细的刻画和生动的比喻,化抽象为具体,把洞箫那 种悲咽低回的哀音表现得十分形象真切。)

7.本段在全文结 构中起什么作用?(转折过渡。悲戚的箫声使大家“乐甚 ”的心情陡转,由欢乐转为悲凉,引起下文主客问答的议论。)

8.诵读第2段,该如何把握节奏、语气?

(注意三个阶段:第一,读“乐甚”句,语速要快一些,这样可以表达快乐的心情。第二,“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句,语速可以逐渐放慢,情绪由快乐转为平静。将这句话作为下文“生悲”的过渡。第三,读吹箫客人倚歌和之,传出悲凉曲调时,语速要放得更慢,并且要注重重读的字。如“可读成“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二)学习第3节

1.本段写什么?(写客人的回答,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

2.客人由什么而生发感慨?生发出怎样的感慨?

(客人由眼前之景,联想到曹操的诗句,联想到曹操当年的浩大声势和非凡的气派,联想到曹操兵败赤壁的惨状,触景生情,感慨这个一世之 雄尚且逃脱不了失败的命运,随大江东去,而销声匿迹,而况默默无闻 的平庸之辈呢?人生如过眼云烟,何等短暂啊。抒发怀古伤今之情。)

3.诵读第3段,该如何把握节奏、语气?

(提示:第3节,客人说出“悲”的原因——人生短暂,历史无情。比起气势宏大、 生命悠长的长江来,人类显得多么渺小、可悲!诵读这一段时,第一,读曹孟德横槊赋诗,周瑜鏖兵赤壁时,要读出英雄当时的气势,同时,也要把对英雄的仰慕 之情读出来。可以这样读:“月明星稀……此非孟德之困 于周郎者乎?”对这两个反问句要诵出他们当年踌躇满志、英姿勃发的情感。读“方其破荆州,下江陵……横槊赋诗”句,读出当年英雄的气 魄——“舳舻千里,旌旗蔽空”,语速放慢,字字千钧。第二,读出转折。如:“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前半句肯定上文,后半句骤转,读成“而今/安——在——哉”,强调英雄不在了,突出心情的怅惘空虚。第三,读“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羡长江之无穷”这句 时,要突出悲哀感叹的心情。)

【当堂检测】

1.通假字

(1)举匏樽以相属 (通“嘱”,劝酒)

(2 )山川相缪 (通“缭”)

2.词类活用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使动)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名作状)

顺流而东也 (名作动)

侣鱼虾而友麋鹿 (意动)

3.特殊句式

客有吹洞箫者 (定语后置)

何为其然也 (宾语前置)

而今安在哉 (宾语前置)

4.一词多义

A 固一世之雄也 (本来)

B 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 (险固)

C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使动,使……稳固)

D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顽固)

【作业布置】

1.背诵并默写第2、3段

2.借助提示、注释、工具书,口头翻译文章第4、5段,标注出重点字词和文中的特殊文言现象,并写下疑难问题。

3.思考:苏子在第4段中阐发自己怎样的人生感悟?

第3课时

【学习目的】

1. 研读课文第4、5段,梳理并掌握 文中重要的文言知识,能准确地翻译文句。

2. 理解“主客问答”所反映出的作者的人生态度。

3. 背诵最后两段。

【检查预习】

1.指名朗读第4、5段。

2.指名口头翻译文章第4、5段,师在黑板上板书重点词语。

(更酌、既尽、狼籍、相与、枕藉)

【合作探究】

(一)学习第4段

2.本段写什么?(苏子批评客人的观点,阐发自己的人生感悟)

3.苏子如何阐发自己的人生感悟?怎样的感悟?

(苏子的回答照应文章开头的写景和客人的答话,以明月、江水作比,说明世上的万物和人生都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从变得角度看,天地万物就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能 保持不变;从不变的角度看,万物和人类都是永存的,用不着羡慕长江的无穷和明月的永不增减,也用不着哀叹人生的短促,不要去追求并不现实的幻想世界,应适应现实,不妨陶醉在宁静恬适的大自然的怀抱中)

4. 比较主与客的对话:

a. 感情色彩有何不同?

b. 反映出的人生态度有何不同?

(前者表现出一种消极的人生观和虚无主义思想:既然人生是如此地短暂,像曹操那样的英雄人物不过是过眼云烟,那么还有什么必要去建功立业呢?对于封建社会的士大夫来说,当他们政治失意或生活遇到挫折时,往往就陷入了这样的苦闷和迷茫中;后者受庄子影响,表现出平静超然的心态和旷达的态度:一个人不应发无病呻吟,应适应现实,不妨陶醉在大自然中)

5.“主客对话”显然是《赤壁赋》的重点所在,想一想,这段对话反映了什么?

(“主客”实为一体,分别反映了作者内心的消极与积极的心态,反映了作者内心世界的复杂矛盾。一方面,他由于政治上的失 意,生活上的贫困,心情极苦闷,他哀叹人生如梦,愁绪难遣:“万事到头终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另一方面,他毕竟是一个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士大夫,他对古人的`怀念,反映了他依然胸怀抱负,想超脱却终究未能也不甘超脱,总之,是积极入世的。在逆境中,他能从山间明月、江上清风中寻得快乐,可见他的人生态度是乐观旷达的。在苏轼的内心,实质上有着消极退隐和积极进取、愤世嫉俗与逍遥山水的两重性格。)

6. 诵读第4段,该如何把握节奏、语气?

(苏轼第4 段的一番话表现他力求排遣苦闷、听任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诵读时要注意感情的转折,语速要平缓。)

(二)学习第5段

1.指名翻译;标注出重要词语: 2.本段感情色彩如何?写了什么?有何深意?

(写客人转悲为喜,主客开怀畅饮,兴尽入睡。这个结尾意味深长,既照应了开头超然欲仙的快乐,又是向政敌的一种暗示 :我虽然遭受迫害,贬谪黄州,但我的日子过得并不错,既不寂寞也无苦恼。这实际上是一种抗议。)

【当堂检测】

1.解释重要词语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曾:竟,连……都……;一瞬:一眨眼,比喻时间短暂

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食:共同享用,也作“适”

而: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表转折)

耳得之而为声(表因果)

2.特殊句式:是造物之无尽藏也。(判断句)

【总结提升】

1. 文章结构有怎样的特点?

散文贵在以意贯穿全文,本文抒 情脉络清晰、明了,由月夜泛舟的舒畅,到怀古伤今的悲咽,再到超脱人生的欢快。整个情绪的转换由喜转悲为乐,线索的起伏形成文章的波澜。作者由游起兴,由景生情,由情入理,文章开始的写景,与作者超然旷达的心境相映成趣,也为 下文的抒情,议论奠定了基础,而 哲理的简述,则画龙点睛,道明本文的主旨,表达了苏轼旷达乐 观的处世态度。

2.语言有何特色?

(1)善用比喻,语言优美形象。

作者写上以风物之美,给读者以无尽的艺术享受,如开篇,作者的清风,白露,高山,流水,再加上月色,天光,交织组成了一个“羽化而登仙“的澄清境界,使读者陶醉其中,组者还借助夸张,想象,运用精细的刻画和生动的比喻,把洞箫那种悲咽低回的哀音报表县得十分形象,真切,使人如闻其声,几乎也要凄然落 泪。

(2)“以文为赋“的体裁形式

《前赤壁赋》是散文和韵文的 结合,既有传统赋体的那种诗的特质和情韵,同时又吸收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打破了赋在句式声律和对偶方面的束缚,更多的是散文笔法。句式有长有短,既整齐又参差,同时又以赋的形式出现,如通篇换了12 次韵,以主客问答的形式表达作者的思想,主张,也采用了不少对偶排比的句式等。使文章既富韵文的声韵之美,又有散文的自然流畅。可以说这是苏轼对赋体的一个创新和突破。

【作业布置】

1.阅读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定** 苏东坡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 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 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①“何妨”、“谁怕”、“任平生”三个词语,表现出作者怎样的个性特征?

表现出作者自信率真,从容豁达,一切都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个性特征。

②这首词所写之景有什么变化?“也无风雨也无情”一句有什么作用?

由雨而晴(斜照,天晴了)的变化。“也无风雨也无晴”一句对全诗所写景物的变化、作总结,表达诗人对外界的变化,不管有利无利,都不在乎的心情,反映一种豁达大度的人生态度。

2. 完成印发小练习。

3背诵全文。

赤壁赋导学案学生版 篇2

一、利用导入助力学生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每堂课的开场白应该认真仔细推敲,要使开场白起到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为传授新知识扫清心理障碍,就需要根据不同情况,不同的内容设计不同的导言。利用文字、图片或动画提出生活当中的现象,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主动思考,从而开始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例如:“开花和结果”这一节,导入部分可以播放一段蜜蜂在五彩斑斓的桃花丛中翩翩起舞的视频,学生看完视频之后,会对花的外部结构有了了解,那么花的内部结构如何呢?

二、明确学习目标助力学生

老师准确而简明地设计学习目标,或者师生共同商量预设学习目标,以引导整节课的教与学,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助力学生。课堂上教师出示学习目标后,让学生默读目标,理解目标。如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学案,首先展示学习目标:1.说出眼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描述视觉形成的过程。3.说出近视的形成原因、矫正方法以及预防近视的方法。其次,让学生朗读学习目标,最终学生会知道本节课该做什么,从而减少学习的盲目性。

三、自主学习助力学生

当学生旺盛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后,从而进入能动的学习即主动、自觉、自愿的学习。教师给每个学生分发教师撰写的导学案,内容紧扣教材,通俗易懂,以问题或填空的形式出现。比如在《鱼》自主学习(请学生独立地完成自主学习部分的内容)在学习《鱼》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设计如下的题目:(1)自读教材p3 相关文字后,你能说出,鱼有哪两大特点适于水中生活?该问题也可以变为填空,鱼,能够在水中生活,有两个特点是至关重要的:一是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能在水中(呼吸)。(2)观察p3 鲫鱼图,你能说出鲫鱼有几种鳍?共几个?也可以改为填空,如鲫鱼的鳍有(5)种,分别是(背)鳍、(胸)鳍、(腹)鳍、(臀)鳍和(尾)鳍。具体是胸鳍2 个,腹鳍2 个,臀鳍1 个,尾鳍1 个,背鳍1 个共7 个。

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完成导学案中基本知识要点部分。教师此时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个别指导基本学习方法,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对于面向全体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很有价值,是课堂重心环节之一。

四、小组合作助力学生

小组讨论,解决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基本问题,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个体疑点,教师继续巡回指导。讨论时,大家各抒己见,在交流评议的过程中,学生已经在尝试讲道理了,在小组取得一致意见的情况下,推选出一个代表将讨论的结果和疑难问题列出提纲。这时我才发现,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授课一个月左右,就能较为熟练地操作白板中的基本功能,他们的智慧也是无穷的,需要我们不断地开发,你给他一个机会,它会让自己的课堂精彩纷呈。

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由于每个学生的基础和潜质不一样,有的学生学得快,有的学生学得慢,进度不一;学生自学达标度也不同,有的学生对《自学达标要求》的填写存在或多或少的困难而未完成,建议可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互问、互说、互辩、互看、互帮、互评,或在课堂的后续教学环节不断完善,并将其保留粘贴在教材相应的章节处,便于课后复习之用。

五、展示释疑助力学生

讨论释疑,这一教学环节是上一环节学习效果的检验和升华,也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进行“教”的环节。在此环节中老师要针对第一环节提出的问题和学生在自学中暴露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通过讨论解决学生存在的疑难问题,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在师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围绕教材重点,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运用电子白板或模型、挂图等直观教具,有效地帮助学生揭示生物学概念、规律、原理等的内在联系和区别,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把分散的知识系统化。

六、达标测试助力学生

达标训练,强化巩固知识,要限时完成达标训练题,教师要巡视,确保人人独立、按时完成,让同桌学生交换之后,教师可以宣布答案,学生当众批改,通过学生举手或抽查的形式来了解学生答题情况。从而达到检查学生对学习目标的掌握程度,并及时给学生评价。教师课前精心编拟或从作业本中挑选一道既能小结课堂核心知识,又可综合练习已学过概念原理拓展思维的典型综合性题,举一反三,可大大减轻学生课后作业负担。

总之,自主高效课堂应该是学生学会学习的课堂,是朴实、简易的课堂,没有学生的认真自学,不新授;没有学生的充分独立的思考,不交流;没有发现学生学习的障碍,不讲解。利用导学案来助力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其中,这样的课堂生态是我们教育者应努力去践行的。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导学案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其核心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抓住后30%学生,始终助力学生,为构建高效课堂奠定了基础”。具体做法为:利用导入助力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助力学生;自主学习助力学生;小组合作助力学生;展示释疑助力学生;达标测试助力学生。

赤壁赋导学案学生版 篇3

[关键词]导学案课例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30018

【内容分析】本课处在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这个单元学习的是宋词。宋代诗词的鼎盛时期,名家辈出,风格各异。赏析这首词要在理解作品内容的基础上,感受本词雄浑壮阔的意境,了解苏词豪放的风格。

【学习目标】

1.诵读吟咏,感受本词雄浑壮阔的意境。

2.掌握常用鉴赏古诗词方法。

3.了解作者壮志未酬的苦闷。

【学习重点】

1.情与景的自然结合。2.了解苏词的艺术风格。

【自主预习】

1.注音:纶(guān)巾 樯橹(lǔ)华(huá)发 还酹(lèi)淘(táo)

2.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

①浪淘尽(冲洗) ②千古风流人物(有丰功伟绩的)

③人道是(人们说是) ④雄姿英发(指周瑜的风姿与才情卓越不凡)

⑤一尊还酹江月(还是把一杯酒祭奠江上的明月)

3.知识链接

①了解作者

苏轼( 1036—1101):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文学家,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嘉祐进士。他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推行新法,他极力反对,出任杭州等处地方官。又因作诗得罪朝廷,被捕入狱,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时,旧党当权,召还为翰林学士;新党再度秉政后,又贬惠州,远徙琼州,后死于常州。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书法四大家”。

②相关背景

《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写于苏轼谪居黄州游赤壁时(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七月),作者时年 47 岁。作者早年颇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屡遭贬谪。来黄州之前,因“乌台诗案”他曾下狱,险遭杀身之祸。但他为人旷达,尽管政治上失意,却从未对生活失去信心。这首词就是他这种复杂心情的集中反映,词的格调是豪壮的,跟失意文人的同主题作品显然不同。

4.整体感知:

①读——朗诵作品,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苏词豪迈的语言。(教师做范读及指导)

②品——每每古人游历名山大川,必有所感。从文中题目《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赤壁怀古”,大概感知本词的内容是什么?

明确:缅怀古人,有感而发

③思——研读全文,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上片,描绘赤壁的景色 ;下片,周瑜的丰功伟绩和此人的感慨。

【合作探究】

(一)研读上片

1.题为“赤壁怀古”,上阕中写了哪些景观?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用一个词概括景物的特点。

明确:景观——大江、故垒、乱石、惊涛、千堆雪。景物特点——雄奇壮观、气势磅礴。学生可以自由概括景物的特点,教师加以指导。(例:雄浑、壮阔、恢弘、磅礴)

2.同学们虽无法亲眼目睹赤壁壮观的景致,却可以感受雄浑的意境,得益于作者精妙绝伦的用词。思考:上片中哪些字较有韵味。有何妙处?

明确:“穿”写出山崖高耸入云的动势及山岩的陡峭。

“拍”写出了江涛的力度,拍击江岸,澎湃有声。写出了骇浪与江岸搏击的力度。

“卷”写出了波涛翻滚,力量浩大,汹涌澎湃。展示了一幅阔大的雪浪图。

“惊”写巨浪;“淘”长江奔流之态。景、人融合,历史淘尽小人物。创造了一个深邃的意境。

妙处:诗人采用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让人联想到三国时期复杂动荡、波澜壮阔的时代特征和赤壁之战惊险激烈的恢弘场面。笔法肆意洒脱,意境雄浑开阔,豪情可吞吐风雷,在大江汹涌奔腾,使人想起锦绣山河中涌现的千古风流人物。

3.“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一句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承上启下,由状景过渡到述人。前句总结上阕,是作者不自主发出的感叹,后句是由江山引发出的思考,如此江山,必然会产生许多与之相称的豪杰。

(二)研读下片

1.下阕聚焦在哪个英雄人物?——周瑜

2.阅读下片,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英雄周瑜?

明确①称呼(周郎、公瑾):尊敬。

②生活(小乔初嫁了):美人爱英雄

③外貌(雄姿英发,羽扇纶巾):风度翩翩、潇洒从容

④能力(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以少胜多

小结:意气风发、春风得意的形象。

【引领探究】

1.下片塑造青年将领周瑜的形象有什么用意?游赤壁战场,因眼前之景,忆往昔之事,感自身处境,抒自己情怀。我们能体会到词人怎样的情怀?

明确:周瑜苏轼

年龄:34 岁47 岁

生活:幸福美满屡遭不幸

外貌:英俊儒雅早生华发

际遇:功成名就壮志未酬

↓↓

意气风发壮志难酬

2.苏轼的散文在宋文中成就最高。 作品中不乏对社会的干预和对人生的思考,传达乐观旷达的精神和宠辱不惊的阔怀,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是积极还是消极?

明确:苏轼此时已经47岁了,他被贬到黄州,游览赤壁美景,当前之境,既激起了苏轼仰慕英豪之情,也引起了他壮志难酬之痛。 作者虽然壮志难酬,但面对如此雄伟壮阔的景象,他迅速地从这种惆怅失意中解脱出来,表达他特有的旷达洒脱的感情。

3.本词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上阕咏赤壁,下阕怀周瑜, 作者怀古伤今,借古传颂英雄业绩,述自己不能建功立业,壮志难酬之感,词作抒发了他内心忧愤的情怀。

4.《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公认的豪放派代表作,其“豪放”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描绘壮阔之景。不仅写出了滚滚长江的气势如虹,而且融入英雄豪杰的非凡业绩,将如画江山与怀古之情融为一体,引发读者的认同感。

②刻画英雄豪杰。上片描写赤壁壮阔之美,肯定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关键作用,隐含对周瑜的赞扬;下片着力写他的才华和功勋,塑造一个年少得志而从容娴雅的儒将形象,借称颂周瑜来抒发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

③意境雄浑开阔,语言豪迈大气。

【拓展练习】

写一写:在波澜壮阔的历史中,谁是你心目中的“千古风流人物”?你心目中的“他”有哪些好?

【我的收获 】

小结:本词虽抒发壮志难酬之感,但在词的创作中渗透进了作者作为豪放派代表所特有的豪放的风格,苦难是时代对这位天才的玉成。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当你遇到人生苦难时,抱怨无济于事,伤感徒增烦恼,所以要学会自我解脱和心灵释放。

赤壁赋导学案学生版 篇4

素质教育更加凸显能力培养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这通过近几年高考试题的变化能够呈现出来。新情境、新材料、新问题是现在高考命题的趋势, 所以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是无法应对新高考的要求的, 课堂教学的模式调整势在必行。

而“导学案”教学模式实质上是教师经过集体备课, 把教学内容进行整合, 再结合课标要求, 编写利于学生学习、探究的学习内容, 起到“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在整个过程中相对于传统教学, 更重视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 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探究所学知识, 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另一方面, 在学案中知识的设置是有着一定的层次性的, 这样就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求, 从而有利于全部学生的学习, 进而提升整体的教学质量。就这一模式笔者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导学案的设计原则

物理学科是一门自然学科, 需要学生真正地透过现象看本质, 了解知识的本质内涵, 这样学生才能够把知识学懂、学透。因此在导学案设置的过程中要注意几个原则:

1.坚持学生主体地位。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就是要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所以在导学案的设计和安排的过程中必须要关注学情, 在内容设计上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 再结合学习内容把教学的重点、难点渗透其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 这样才能够实现我们预设导学案的目标。

2.发挥其学习指导作用。导学案并不是学生需要学习的全部内容, 而是对于核心知识以及重点知识的综合呈现, 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导地位的集中体现。所以, 在预设导学案内容的过程中, 教师要把教学理念、方法以及学生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都融入进去, 指导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

3.注意内容的开放性。现代教学更加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 学以致用是我们现在教学的一个努力方向, 所以在导学案的设计过程中教师不能太死板, 要多方争取建议和意见, 及时了解学生的反馈, 可以及时把一些重要的课外知识点和资源融入进来, 开拓学生视野、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二、如何编写适合学生自主探究的导学案

1.借助导学案,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把教材的一节内容进行很恰当的整合重组、降低难度、层层深入、循序渐进。例如, 在“运动电荷在磁场中受到的力”这一节, 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需求, 分3课时, 第一课时是探究洛伦兹力, 第二课时是在洛伦兹力作用下的直线运动包含速度选择器、磁流体发电机、霍尔效应, 第三课时是在电场、重力场、磁场中的直线运动。

2.问题导学是教师设计导学案的核心, 在编写的过程中, 教师要全力合作设计合理的导学问题, 合理的问题是引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一条主线;设计具有一定隐蔽性的思考题, 分散难点, 引导学生去积极主动自如地探索, 使他们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组建者”。问题设计要有层次, 有逻辑, 有内在的关联, 解决一个问题又是解决下一个问题的前奏,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解决一个一个小问题中, 自然解决重点问题, 锻炼思维, 逐步教会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习内容设探究, 知识生成要引导, 留给学生去亲历。

3.在学生挖掘教材的同时结合导学案上的问题引导, 完成探究的过程得到相应的物理规律, 在导学案编写时加强物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记忆, 编写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知识填空, 形成这节课的思维体系。

4.在学生自学探究形成知识体系后, 挑选一些简单的注重理解概念、规律性的自主学习小测试, 来检阅学生的自学效果。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成就感。

5.设计课内师生互动探究学案, 根据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精选例题和变式, 设置问题的梯度, 让学生能在课前自学导学案完成的基础上, 按照设置的问题循序渐进地解决精选例题, 加深对本节重点、难点知识的理解。

6.课后检测模块的主要目的是巩固学生当天所学的知识, 并做到举一反三。编写的检测题要有综合性, 不仅要求学生能够一题多解, 考查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而且还要求习题要有一定的层次性, 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通过学案导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显著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增强了学生对高中物理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为高中物理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 利用导学案的教学模式是让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最终获得知识, 整个学习过程离不开教师的指导, 体现在知识的建构上, 教师要不断地捕捉学生自主学习时生成的信息, 准确及时地加以调整和指导。

总之, 导学案教学方法的使用, 用好了会效果显著, 但是, 这种教学方法也不是一个固定万能的方法, 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合理有效地使用。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教学的一个方向, 是新课程标准真正进入课堂的一把标尺。我们的课堂只有充满乐趣, 才会吸引学生, 使其积极主动地学习。

摘要:自主学习是新课改下生本理念教学策略中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教学方法, 目的是更好地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学习, 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物理课程是自然科学中应用最为普遍的一门学科, 与学生未来进一步学习和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新课程改革下的物理教学要求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这是指导教师在教学中的具体要求和指导方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更好地落实三维目标, 很多教师都在方法上进行探索, 导学案的模式是非常有效的一种尝试, 大大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效率, 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下面是笔者的一点体会。

关键词:自学,导学,自主探究,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张燕春, 陈秉初.运用元认知理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科技信息, 2008 (29) .

赤壁赋导学案学生版 篇5

目前, 生物学重要概念教学的方式多种多样, 可以是讲授、教具演示、实验探究、资料分析、小组讨论等, 不过, “导学案”也是一种重要方式。“导学案”的最大特点是将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融为一体。从教师的角度讲, “导学案”渗透了教师对生物学重要概念的分析、理解、定位, 对学习活动的组织、引导、学法的指导等;从学生角度讲, “导学案”突出学生自主学习, 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 教学要给学生提供自主、有序、有效地学习活动, 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建构知识。因此, “导学案”是生物学重要概念教学中, 学生主动建构重要概念的一个有效的途径。

“导学案”通常有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总结、课堂检测等环节, 充分发挥好每一个环节的引领作用, 可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建构起重要概念。

下面以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一节课第一课时为例, 谈一谈“生态系统”这一重要概念的建立过程。

一、明确学习目标, 锁定重要概念

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 生态系统概念及生态系统组成, 既是本节课教学目标, 也是本节课要建立的重要概念。在编写“导学案”学习目标环节时, 教师要将教学目标转化成学生的学习目标, 明确提出学生学习活动要建立的生物学重要概念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用简明、易懂的语言阐述学习目标, 指明学生学习的方向, 引领学生建构重要概念的学习活动, 使师生双方的活动能做到有的放矢。

1. 说出生态系统的定义。2.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3.认同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整体。

二、倡导自主学习, 独立感知概念

自主学习是建构重要概念学习活动的基础, 设计“导学案”环节时, 主要以问题、填写关键词、识图等形式进行加工编写。引导学生阅读原文, 感知重要概念, 整体把握重要概念中的关键词。使学生能结合教材通过自学完成任务, 对重要概念做初步了解, 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生成新的问题, 为合作探究、深入理解重要概念做好铺垫。

1. 生态系统的概念:在____________内, _______与______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叫做生态系统。

2. 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态系统由各种成分组成, 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后者包括绿色植物、________和________等在内的所有生物, 根据这些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将它们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三、开展合作探究, 深入理解概念

此环节是建构重要概念的关键环节, 承载着对重要概念内涵的理解, 是借助于丰富的思维活动建构重要概念的核心学习活动, 是对重要概念中抽象点、复杂点、关联点等化解的思维碰撞过程。激烈的思维活动需要多样的学习活动支撑, “导学案”可通过设计“认一认”“找一找”“写一写”“说一说”“议一议”等一系列思考讨论类活动, 将要探究的重要概念问题化、具体化、活动化, 创设学生思维碰撞的场景, 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 以小组为基本活动单位, 深入理解生态系统概念的内在要素及相互关系, 通过质疑、解疑、讨论、交流等合作探究, 及时处理重要概念建立过程中生成的问题, 来主动建构生态系统等重要概念。

观察池塘生态系统

认一认:观察池塘生态系统模式图, 认识图中的各种生物。

找一找:除了生物成分以外, 池塘生态系统还包括哪些非生物成分?

写一写:请将池塘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填写在表中相应的空格内。

说一说:你能说出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起什么作用吗?

议一议:池塘中的动物与植物之间有什么关系?

在池塘生态系统中, 动植物的遗体和它们排出的废物都到哪里去了?这与哪些生物有关?

四、精心梳理盘点, 主动建构概念

课堂总结是整个建构重要概念活动的结晶与升华, 该环节通常运用概念图策略, 引导学生将所理解、掌握的有关重要概念构成要素, 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 纳入到认知结构的网络中去, 形成科学、准确、清晰的生物学重要概念。

五、及时课堂检测, 力求巩固概念

灵活变形, 辨析重要概念。围绕建立的生物学重要概念, 遵循典型、适量、多层次的原则, 确定课堂检测题, 组织学生独立完成, 小组内纠错, 及时发现对重要概念理解、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科学分析, 准确定位, 及时补充、修补存在的漏洞, 形成对生物学重要概念的完整、准确的理解与掌握。

1. 下列能够称为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池塘里所有的鱼B.革命公园里所有的动物和草

C.水稻田里所有的生物D.大兴安岭原始森林

2. 生态系统一般都包括 ()

A.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B.生产者和非生物部分

C.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D.消费者和非生物部分

3. 人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什么成分 ()

A.生产者B.消费者

C.分解者D.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

4. 生态系统中, 消费者的作用是 ()

A.利用光能制造有机物B.为生物的生存提供食物

C.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D.分解动植物遗体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条河流就是一个生态系统

B.一个生态系统是指一定环境中所有的生物

C.细菌太微小, 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可以忽略不计

D.猪笼草不能看成是生产者

6. 小明家里有个大大的水族箱, 里面生活着水生植物、动物, 还有其他小生物。这样的水族箱能否看作一个生态系统?为什么?

通过运用“导学案”, 开展生物学重要概念教学, 使我们深刻地感悟到“导学案”的确是建构重要概念的一个不错的选择。教学工作中, 教师要发挥好“导学案”的作用, 首先应该确定好教学目标, 并且将教学目标转化成学生的学习目标, 理清该节课的重要概念, 围绕重要概念大力整合教学资源, 仔细选编学生主动建构概念的材料, 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等, 自主建立知识框架和重要概念体系。其次, 注意应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 亲身经历重要概念建立的过程, 加深对所学概念的理解。最后, 要注意创设形式多样的重要概念教学活动, 引导学生质疑、探究, 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 让学生成为建构重要概念的主人。通过重要概念教学活动开展, 从而有效地改变学生的认知方式, 提升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初中生物学教学应围绕生物学重要概念的建立开展教学活动, 生物教学着力培养学生学科思维能力, 引领学生自主学习, 主动构建重要概念, 为学生发展奠定基础。”“导学案”将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融为一体, 不失为一种理想的概念教学好途径。

赤壁赋导学案学生版 篇6

关键词:学生参与,学案教学,建构主义,问题性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 其中深刻地阐述了学生主体参与性的重要性。而今, “参与”成了课程实施改革的一个方向。学生参与课程实施就是在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师指导下, 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程实施活动之中, 自主地、创造性地与教师一起完成将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任务, 从而实现课程目标。政治课作为一门社会性学科, 其社会价值的实现要靠学生自主建构, 这需要教师培养学习政治的兴趣, 促使其参与政治教学过程,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案教学就是是在政治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参与, 并为师生互动提供了时空, 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益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

一、学案教学的理论依据

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 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案;学案是教师为开启学生的智能, 发展学生的能力而设计的由学生直接参与、教师引导下完成的一系列问题探索、要点强化等全程学习活动的案例。学案可以有学生参与, 让学生与教师一起共同编写完成。学案教学使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能与教师一起设计选择和完成多种教育活动, 做到主动参与, 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 学生像“研究者”一样, 自己发现和探索问题, 而不是被动地机械记忆和简单模仿, 真正学到了政治的知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主动的建构过程, 学习者是建构工程的工程师, 这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 应当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思想, 让学生“参与”政治教学, 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建构主义学习的主要特征之一是“智力参与”, 别人是根本无法替代的。所谓“智力参与”就是主体将自己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和语言能力都参与进去。从当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来看, 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就是为了提高政治教学效率,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这与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的的素质教育完全一致。因此, 在政治教学中利用学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不仅具有提高政治教学质量的作用, 而且具有提高学生素质的功效。所以学案教学要以学生学会学习为宗旨, 以学案为依托, 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 以创新性、发展性为目标, 实现学生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共同提高。

认知心理学来看, 学生是教学的真正主体, 以学生学政治为出发点和归宿, 一切教育措施和知识的传授都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充分发挥而选择和设计的。学案的使用在促进学生参与上在专心上课和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时间上有积极的影响。这主要是因为:

(一) 课前使用学案, 可以帮助学生预习, 因为学案上有所要学习的内容包括复习提问等, 有了预习的方向的内容学生更愿意投入到预习中来。

(二) 在课堂学习时, 因为有了学案可以即避免了“上课听听, 下课忘光”, 也不用再为记笔记而分散听课的注意了;并且根据老师所讲的内容使用学案也大大提高了思维的参与度, 从而注意力更为集中。

(三) 课后因为有了学案可以更好的复习, 因为学案为学生课后的复习提供了很好的提纲和书面材料。经过我的长期的研究和调查发现, 在使用学案的学生中, 近52%的学生认为学案大大提高了听课的投入度, 并且学案也是很好的预习和复习的材料。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 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 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教师扮演的角色不是学生的导师、知识的传播者, 而是学生的朋友、学习知识的顾问。教师的任务是创造促进学生学习的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发挥独立性与创造性, 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学案教学强调师生的共同参与和活动。这种“参与”, 师生双方不固守教材, 通过活动形式, 个体发掘自己对所学内容或双方提问题的理解, 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尝试教学理论认为, 学生能尝试, 尝试能成功。尝试教学理论的特征在于先学后导。先练后讲。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学案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习目标, 提供问题情景, 让学生依据学案自学, 尝试解决问题, 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学案的设计和实施

在长期的研究和实践中, 我校政治教研组在学案的设计和实施中取得一定经验。我们设计的学案包括课前预习、课堂探究和课后作业三部分, 其中课前预习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和难点、问题导学和知识结构构建;课堂探究立足社会热点设计问题情景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来理解知识, 并及时归纳总结和提出疑问;课后探究包括整理和分层次作业。在学案教学的设计和实施中, 我们坚持了以下原则。

(一) 主导性原则。

俗话说:“闻道在先, 术有专攻”, 教师应具备较好的扮演学生学习活动的帮助者、指导者和组织者角色的条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定位是否准确, 教育观念是否更新, 直接关系到学案教学的实际效果。教师在编写学案时, 必须熟悉教学要求、对学生知识和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进行具体化设计, 结合学科特点明确提出一系列过程化和经验化目标, 把教学思路、主要内容都用精炼的有探究意义的问题情景反映到学案上;课堂上注重引导、点拨和有效的指导, 同时, 师生之间也能够更好地进行平等对话, 进而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 顺利实现教学目标。

(二) 主体性原则。

教育的宗旨就是一切为了学生, 面向每一个学生, 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在教学认识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学生的认识活动归根到底是学生自己的事情, 教师永远无法包办代替。因此, 只有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其主体作用,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才能真正保证教学的质量。因此, 在学案设计中我们必须充分相信学生, 敢于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 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我们在课堂上学案教学中提供热点情景和创设问题情景, 让学生直接参与情景探究, 完成一系列学习活动, 让所有学生有机会在各种实践活动中运用知识, 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各种能力, 让学生做学习活动的主人。

(三) 问题性原则。

古人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 问题是学生学习的心理动力。可见, 明确问题是思维活动的起点, 思维活动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首先要善于根据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学生和社会的实际, 设置问题情境, 不断提出富有智力价值的难易适度的问题,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如:在讲到“政府的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时, 我们可以例举政府关注和解决民生的一系列事情, 让学生思考政府如何成为让老百姓满意的政府。同时, 教师在学生回答后加以引导、归纳, 通过课堂探究将学生的学习引向身边事,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发现存在的问题, 产生新的学习动力, 既注重知识解析, 又注重能力的培养, 帮助学生学会思考的方法,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四) 由浅入深原则。

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来看, 在教学活动中应遵循的学生认识发展的心理规律主要有:由简到繁, 由近到远, 由浅到深, 由易到难, 由具体到抽象, 由整体到部分, 由一般到特殊, 由已知到未知。由浅入深要求学案问题的设置尽可能考虑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理解水平, 由浅入深让大多数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所以我们的学案教学的课前预习这一环节主要以知识填空为主让学生熟悉教学内容。同时, 学案教学还要保持适当的难度和速度, 把其控制在“跳一跳, 摘桃子”的程度, 使学生的大脑始终处于紧张的、积极的思维活动状态, 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以课堂教学设计的问题情景注重层次性。

赤壁赋导学案学生版 篇7

1学案导学运用于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应把握的几个要点

(1) 遵循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英语教学的主体, 也是英语写作教学的主体, 要想运用学案导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就要根据高中生的学习特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进行学案的编制, 让学生获知教师在教学中要讲哪些内容及其难易程度;学生在课前通过学习教师编制的学案以期掌握哪些具体的内容, 运用什么样的学习方法进行知识习得, 这些都是要围绕学生的素质和接受能力的不同情况进行学案的编制。

(2) 注意写作知识的关联性

学案导学在英语写作中的实施要注意尊重学生已有知识的客观性, 教师制定学案的同时要将新的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知识构建联系, 赋予知识生命的价值, 关注学生实际的生活, 让英语的写作充满生活的色彩, 让学生在进行写作时容易取材, 能够有意识地将英语的写作和社会生活、科学世界等构建联系, 引导学生有话要说、有话可说、有话能说。

(3) 注重培养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学案教学就是注重学生创造性心理功能的发挥, 让学生在课堂上直接进行创造性的活动。写作练习是主观题, 写作本来就是主观能动性的反映。教师要对学生的创造性活动进行切入性的指导, 并善于发现学生的创新点, 通过引导将学生的创新意识发挥到极致。比如, 有的学生语法较好, 可以引导其正确使用高质量的复合从句;有的学生词汇掌握丰富, 可以引导其使用含金量较高的词汇;有的学生思维敏捷, 可以引导其在文章立意上别出心裁, 从而不拘一格地从多方面增加学生的写作亮点, 提升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写作水平。

2学案导学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有效实施策略

(1) 学案导学在英语写作课前预习中的有效应用

教师教授学生“会学”比学生“学会”更重要, 课前预习不仅能让学生了解新知识的学习重点和目标, 还要学会学习的方法, 教师要提前将学案发到学生手中, 让学生按照教师编制的学案进行自主学习, 并完成学习的任务。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通过探索获取新知识, 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如何写作、如何阅读、如何迁移。例如, 教师在教授学生学习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文章写作中, 在编制学案中要求学生完成以下任务:学生通过互联网或者辅导书掌握有关环境的词汇、常用句型;阅读文章的段落大意, 并进行新词和难词的总结作为重点学习的对象;对文章的体裁、结构、句型等进行分析。有的学生总结出文章的开端Environmental problem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 ous all over the world, 有的学生总结出在文章中联结词的使用furthermore, fortunately, in fact… 为课堂学习奠定知识基础。同时引导学生就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题目的有关词汇进行总结和积累, 便于学生在写作中灵活运用。例如:pollution, natural, plant trees, air等, 需要学生在预习的时候进行搜索和查阅。

(2) 学案导学在英语写作课堂合作探究中的有效运用

教师运用学案导学在课堂上解决学生疑难的问题, 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探究, 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互动性,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提升学生学习成效。教师在课堂上发挥引导者的作用, 在学生掌握学案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知识中的规律, 在课堂上要给学生留足时间。例如,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写作中, 教师将学生划分小组, 让学生之间进行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brainstorming, 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有的学生就会写出这样的句子:The earth is our home and we have the duty to take care of it for ourselves and for our later generations.还有的学生写出:Measures have been taken to cope with these problems by the government.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教师将引导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另外, 教师还可以给每一个小组制定写作任务, 让不同的小组就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这一个题目进行写作, 每一组写出不同的作品, 教师进行点评, 学生就可以收获更多的写作技巧, 提高课堂写作的学习成效。

(3) 学案导学在英语写作课后检测和反馈中的有效实施

课后的检测和反馈是评价学案导学教学效果的方式。课后, 要求学生结合学案提出的目标任务和教师对难点疑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 来总结学习所获, 梳理学习方法, 或纠正学习中的偏差, 以起到总结巩固提高创新的作用。如, 通过学习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这篇范文, 要求学生写出自己对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的看法, 然后教师进行指点, 同时起到检测学生习作的成效。教师要对学生薄弱的部分进行辅导, 传授学生写作的思路和方法, 为学生的写作奠定基础。如有的学生对于写作文章的布局没有逻辑性, 思路不清晰, 段落之间不能形成良好的过渡, 教师就帮助学生理清写作的布局, 并将总结的结构分类让学生进行掌握, 提升学生写作的构思水平。

(4) 学案导学在不同写作课型中的有效应用

写作的课程也分为新授课、复习课和练习课等, 在不同的课型中学案导学的有效使用也不同。如在新授课中, 学案要注重学生通过任务的布置要完成哪些目标, 课堂上教师以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消化吸收新授课的内容, 如在My beautiful home写作学习中, 要求学生通过学案掌握描绘家乡内容的词汇:f lowers, green grass, birds, 而在复习课中, 教师的学案注重学生知识的总结和积累, 帮助学生构建写作的知识构架;在练习课中就会注重各种类型的写作题目的练习, 在练习中让学生掌握写作的技巧, 从而提升写作水平。

3结束语

综上所述, 学案导学模式对于英语写作教学课前带有目的性预习、课堂上的教与学、课后总结提高都有重要作用。除了以上途径能够促进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 教师还在英语写作教学中运用问卷调查、个别谈话、学生座谈等方式作为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有效补充, 不仅让学生学会“会学”, 还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检测和反思, 总结自己英语写作中的思路和方法, 并进行自主探索, 与其他它学生进行交流和探讨, 从而提升英语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侯净.学案导学模式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D].内蒙古: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4.

[2]李广超.教学创生视角下的高中英语有效写作教学策略[J].教育学术月刊[J].2012 (1) :104-105.

[3]乔蓉蓉.高中英语写作导学案设计与使用调查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 2015.

[4]袁惠娟.学案导学模式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 2011.

上一篇:小学语文一年级非纸笔评价方案下一篇:第一次偷看电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