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文化汇报(精选7篇)
家文化汇报 篇1
克拉玛依第十中“家文化”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汇报
多元和谐
自我超越
2015年9月20日
有爱的教育
如家的校园
——克拉玛依第10中学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汇报材料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是学校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需要。优秀校园文化是学校的魂,对师生起着导向、凝聚、激励和约束的作用,有利于师生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近年来,我校坚持“有爱的教育,如家的校园”办学育人理念,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优化育人环境,创新管理机制,建设校园“家”文化,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文化立校,明确发展共同愿景
第十中学自2004年承办区内初中班,从最初的一百多名学生,二十余位教师起步,十年来,发展到目前一千余名学生,一百多位教职工的规模。作为克拉玛依地区第一所区内初中班办班学校,起步最早,条件最为艰苦,设施相对落后,育人环境相对封闭,学校历届领导和老师们克服了重重困难,坚守在三尺讲台,为新疆、内地高中班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为克拉玛依、新疆的和谐稳定做出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受地理环境、克拉玛依城市发展规划布局的限制,十年来,第十中学借住在技师培训学校的院落里,尽管办学成绩不斐,也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与管理经验,但师生普遍缺乏归属感;优质生源的流失;教职工队伍中以校为家,敬业乐业的精神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甚至有部分教师产生了急于调入市区,不安心工作的心理;当前新疆严峻的反恐反分裂形势;这都是学校发展中的潜在危险。
2012年以来,随着新疆工作会议的召开,区内初中班的办学规模进一步加大,克拉玛依技师培训学院的整体搬迁,新十中的整体规划,我校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学校的办学规模将由现在的一千余名在校生增加到二千五百名在校生。未来二三年内,学校也将迎来200余名以青年教师
为主体的教师队伍。如何使师生们尽快融入新十中、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内初班学生民族团结教育和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如何凝聚人心,形成学校成员共同的精神追求和人生发展的价值取向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重要课题。面对困难与机遇,文化立校,其意义就显得更为重要且必要。第十中学是一所有着光荣历史的学校,新一届领导班子组建后,静下心来去挖掘那沉睡在历史中的学校文化,和老一辈十中人聊聊“三厂中学”那激情燃烧的岁月,和十年内初班办学的“拓荒者”们共同去回忆那些攻坚克难的历历往事,听一听十中学子遍布祖国各地,大江南北的动人事迹……
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探求与实践,我们在认识上逐步厘清:在学校发展历程中,能够使领导集体一班人精诚团结,锐意不减;能够使一大批教职员工不离不弃,与学校同呼吸共命运,来源于家庭那种肝胆同心、互助友爱、担当责任、共建家园的精神追求和纪律约束。学校最大的优势是多年积淀形成的因爱而聚、有家而安的“家文化”。
一提到家,一种温馨感便油然而生,在家里会感觉到特别的放松和舒适,成员之间可以“零距离”真诚沟通,人人都有安全感、归属感和责任感。“家”是温馨的港湾,力量的源泉、发展的基础。由此,引发了我们的思考:如果一所学校能把校园营造的具有“家”的氛围,那便是理想的摇篮;如果每一位教师都能把校园看成自己的家,那么由此而生发出来的激情和动力将是不可估量的;如果每一位学生能把校园视为自己快乐的家,那么对他的健康成长、心智开发、人格塑造,乃至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都将是事半功倍的。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学校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增强校园的内在凝聚力,营造校园的和谐氛围,会激发起每个员工的工作热情,形成共谋发展,和谐共赢的良好局面。为此,我们把家的理念引入学校文化建设,努力营造和谐温暖的校园氛围。
何谓“家文化”? “家”文化的核心就是爱,其内核就是责任,这是家文化的根:——责任让学校文化有生命、有深度;爱让学校教育有活力、有广度。
家文化的九大境界包括:实干起家、包容和家、忠心爱家、诚信传家、知识当家、创新发家、法度治家、修身齐家和报效国家。
实干起家:2004年就是二十几个有为青年靠责任感和实干精神搭起十中最早的“家”,经过10年的奋斗才发展到今天的规模。
包容和家:家和万事兴,我们经常提醒管理干部要多发现别人的优点,要取长补短,不要老是盯着人家的缺点不放。这是一种水平,更是一种境界。未来学校的发展凝聚力尤为重要。在十中无论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无论是新学生还是老学生,无论是领导还是下属,都能充满爱心,拆掉人为的壁垒,以一颗平常心携手同行。但是,包容不是纵容,包容是要设立底线的。
忠心爱家:师生对学校的忠心是交换得来的。学校为员工提供发展平台、关注教师成长,设身处地为师生着想,赢得了全体教职员工自觉爱校如家,对学校忠心耿耿,无私奉献,并以高度的责任心敢于担当,精心维护自己物质和精神所依赖的快乐家园。我校大部分教师朴实真挚的语言、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正是他们忠诚于学校的最真实的流露。
诚信传家:诚信是家风的核心价值观。一次诚信不是诚信,今天诚信、明天不诚信也不叫诚信,诚信需要积累。十中发展至今,始终坚持对教师、学生、家长、社会以诚信为处事原则。我们要打造如家的高品质学校就要靠诚信传承。
知识当家:知识就是力量。十中的领导班子更是把知识视如当家之本,工作中比专业技能,比学习能力,并在学校积极营造“终身学习”的良好氛围。
创新发家:无论纵观还是横览十中的发展史都离不开创新。创新是学校、甚至是每个教职员工实现价值必须学习和掌握的经验与本领,创新要弃旧,要做到空杯心态。但我们不要盲目搞形式,为了创新而搞创新。
法度治家: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治家就离不开家法。十中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要仁治与法治共存,要设定红线与雷区。通过严格的规章制度,确立统一的思想和行为的准绳,达到赏功罚过,言出行随,令行禁止,政令畅通的管理结果。
修身齐家:修养自身品行是管理好家庭的前提。要想修养品性,必先端正思想;要端正思想,就要意念真诚;要想意念真诚,就要先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真诚,心思才端正,才能修养品性,提高情商。继而为自己负责、为家庭负责、为社会负责。
报效国家:做好家文化是做好“小家”,办好学校就是报效“大家”。十中的今天依靠了国家政府的大力帮助和支持,学校对党和政府有感恩之心,教师对学校有感恩之心,学生对学校、党和政府有感恩之心,这是家文化的最高境界和归属。
构建家文化,就是意在用家文化引导师生向往学校、向往教育、向往先进教育文化;情系彼此、情系学校、情系文明与发展;精神有向往不空虚、精神有情感不萎靡、精神有追求更具动力。
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我校积极倡导并全方位实施家文化,未来三年,随着技师培训学院的搬迁,学校的办学规模和硬件设施将得到巨大的改善,我们要抓住机遇,发动全校师生去描绘“有爱的教育、如家的校园” 的共同愿景,凝情聚力,变革创新,共同把十中建设成师生心灵的栖所、施展才华的舞台、幸福和谐的家园。
这些建筑在学校文化基础上的发展点,对外可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博得公众的信赖,吸纳充足的教育资源,吸引优质的教师和学生;对内引
发师生员工的自豪感和驱动力,有利于提高凝聚力和形成团队共识和团队精神,并提升学校在办学竞争中的综合实力。
未来,我校以《克拉玛依市第十中学新三年发展规划》为纲领,集中精力,破解难题,在整体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形成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建立现代学校管理制度,拓展特色办学内涵,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等五个方面寻求重大突破,坚持走“依法办校,以德治校,科研强校,特色兴校,质量立校,文化育校”之路。使学校在高层次、高质量、高品质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步伐。
二、魅力德育,优化师生生命状态
办学十年来,我们坚持以“爱”为核心,以“责任”为引领,加强师德建设;坚持以“养成教育”为基础、以“情感教育”为台阶、以“方向教育”为路标的德育工作思路,持续地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五观、四个认同和三个离不开思想的教育,突出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这个“魂”,突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这个“根”,引导学生树立四种意识(国家意识、中华民族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把学生培养成为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品德高尚、成绩优良的民汉兼通的双语人才,不负各级党委政府的期望,不负千千万万农牧民家长的期望。
但是,针对性和实效性是困扰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问题,而缺乏魅力又是德育没有实效的重要原因。我校经过尝试和探索,逐步构建起一种凸现实践性和自主性的新型德育框架体系,提高德育的魅力和实效。
为落实“魅力德育”,使德育能够吸引学生和发展学生,我校建构了三个德育工作系统,用生活教育思想、体验教育思想和主体教育思想作为理论支撑,实现学校德育的管理功能和学生发展功能的有机统一。
1、自我管理自主发展教育系统:我校建立了学生自我管理、自主发展的有效平台和机制,育自我教育之魂、植自我发展之根。自我管理自主
发展教育系统以学校、年级、班级三级学生自治管理体系为骨架,以“流动红旗先进班集体”建设为载体,通过全员德育落实反馈激励,完成学校的宏观、中观和微观管理,实现学校的有序、和谐、稳定,推动“规范、和谐和学习型”班集体的形成。
三级学生自治管理体系是自我管理自主发展教育系统的核心部分,主要由各级学生干部运作。该管理体系中,年级学生自治管理组织是核心和枢纽,每个年级学生会由近百名学生干部组成,利用每个年级一栋独立小楼的优势,完成年级和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自我管理自主发展教育系统的特点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实现学生自管自育;充分发挥集体向功能,推动班集体建设;充分发挥处室管理功能,落实全员德育。
2、学生志愿服务系统。奉献、友爱、互助”是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道德基础,是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为了培养学生仁爱之心,我们在全体学生中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将感恩教育、礼仪教育、民族团结教育融入其中,为了能够实现全员参与,解决志愿服务的时间、基地、管理等冲突,把志愿服务的范围由原来的社会为主拓展到家庭(暑假)、班级、学校、社区(上学)和社会(暑假)五个层面,例如,我们把学校运动场、实验室、食堂、公共教室、辅助教室、校园草坪、宣传橱窗、体育场馆等划分为一百多个小的单位,作为学生在校期间志愿服务活动的基地,相关的管理人员作为基地的管理教师,对学生的服务进行评价和管理。校内服务基地的建设成为学生爱心奉献的载体,几十名管理人员和教师参与了学生的教育和管理,这也成为了学校落实全员德育的重要载体。志愿服务活动是一种奉献精神的教育,更是一种“以爱育爱“的教育。同学们通过志愿服务活动奉献爱,在爱的奉献中传递爱,在爱的传递中学会爱。我们认为,爱的教育是学校最基础的教育,学生有了爱就会产生尊重、责任、诚信等一系列优良品质。
3、人生远足体验系统:在考试和升学仍然是社会评价学校的重要标
准,安全问题成为学校和社会关注焦点的今天,我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和综合社会实践课程能否真正得到落实?这是每一所学校,和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必须面临的问题。此系统旨在把国家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课程的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和研究性学习校本化。
远足体验课程根据远足的地域开发市内课程,每学期安排3—5个主题和线路。具体作法是,学校根据季节特点、学生的需求和课程设计的需要,利用双休日和节假日组织学生走出学校,走进社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运用克拉玛依、祖国的大好风光、民族的悠久的历史、优良革命传统和现代化建设成就,最直观、最直接地教育、感染、熏陶学生。明年暑假,我们还准备利用暑期开发省内外课程,与内高班、大学的学友亲密接触,通过远足,使学生“与名人对话”、“与历史握手”、“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在活动中丰富知识,开阔眼界;在游历中锻炼自我、挑战自我;在交往中体验情感,发展友谊;在总结中感悟人生,提升人格。
通过“人生远足活动“,我们培养了一支精干高效的德育工作队伍,造就了一批快乐成长的学生,创造了一种学校综合社会实践课的新的实现形式。我们还尝试组织了一些以人生远足活动为内容的主题团队会、主题年级会、主题班会和午间论坛,使人生远足活动成为教育的载体,使人生远足所承载的社会文化转化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人生远足”活动已经成为深受学生、家长喜欢,得到社会广泛认可的一个品牌,已经成为我校德育工作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我校自主建构的三个凸显实践性和自主性的德育工作系统,实现了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畅通了促进学生发展的德育途径,真正使德育成为学生喜欢的德育和有魅力的德育。
这三个系统使学生更加喜欢德育、更加喜欢学校,更加喜欢学习,使学校德育逐步成为有魅力的德育。但是,学校德育仅有魅力是不够的,还要有实效。为此,我校从德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德育队伍建设机制改革入手,8 搭建了三个旨在提高德育管理效能的育人平台。
1、学部管理平台的打造
学校的管理体制直接影响管理效能。我校针对扩招后每个年级二十几个班的特点,精心打造学部管理平台。将党支部融入学部管理,设立学部主任,参加学校行政会和教育教学例会,参与学校的重大决策;学部主任一手抓教育,一手抓教学,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对年级的教育教学质量负全责;通过抓以班主任为核心的德育工作主线,以备课组长为核心的教学工作主线,以年级学生会为核心的学生管理主线,自主开展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彻底解决教育教学两张皮问题和教育教学质量问题。学部管理平台打造,促进了学校专业管理重心下移,有利于年级独立地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
2、“四叶草”德育工作坊和德育智囊团的建立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班主任队伍状况直接决定德育管理的效能,因此,我校十分重视班主任队伍建设,其中“四叶草”德育工作坊和德育智囊团的建立是两项重要举措。
我校班主任群体中青年教师比例大,优秀班主任经验分享有限,青年教师积累不足,专业发展有待提升,面对现状,我们经过思考与酝酿,从问题出发,广泛征求意见,我们寻求到一种蕴含新意与诗意、具备实效与长效、散发活力与魅力的当代班主任专业发展的新模式——德育工作坊——这在克拉玛依市还是首例。工作坊宗旨定位为“研究的平台、成长的阶梯、辐射的中心、师生的益友”。四叶草是幸运的象征,四片叶子寓意:责任、希望、爱心和智慧。是教育的践行者,是班主任耕耘,努力,矢志不移的教育信念。它的成立将为我校教师搭建交流、展示的平台,凝聚力量,帮助、协调、引领班主任工作,营造教师快乐成长,追求卓越的教学研究与实践氛围,促进其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从而推进我校德育团队专业成长;
班主任有新班主任和老班主任之分,有经验丰富的班主任和没有经验的班主任之分,但是,没有类似于学科教师那样的二级、一级、高级和特级教师之分。学校按照一定的标准、条件和程序,推出几位老班主任、心理教师,结合本校实际,组建一个属于本校特有的德育智囊团,为学校德育领导小组出谋划策,一起引领德育基本方向,德育智囊团的实施,其根本任务在于运用专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运用个人才能,解决一般班主任处理不了的棘手问题,或者为班主任解决该类问题提供专业理论支持,提供可行方案。同时对于实施方案及时反馈,及时修正,以达到教育学生的最佳效果。
“三构建、二支撑”的德育工作框架系统正在落实着学校提出德育工作思路;正在促进着学生健康、充分、全面和可持续发展;正在践行着德育的素质教育功能。
生活处处是德育,学校的德育工作存在于孩子们学习生活的全过程,它需要全体十中人共同的努力。我希望每一名内初班的孩子都能以“我是新疆人”为自豪,以身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而感到骄傲,我希望通过我和团队的共同努力,培养出更多思想政治坚定、德智体全面发展、民汉兼通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课改攻坚,构建特色课堂文化
为了实现教学管理效能的最大化,我们结合学校在教育管理过程中的实际需求,开发的教育管理软件。平台以学生和教师两个库为基础,关注学生成长和教师的发展。通过学生的学籍、成绩等信息建立学生的基础库,还包括试卷的分析,素质评价以及家校互动部分;教师管理部分通过收集整理教师的基本信息,综合教师日常教学、科研、管理等各种方式,建立起教师的基础信息库。依托这两个基础库数据,应用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和教育管理理念,准确分析出学生学习的进步状况,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学习的薄弱环节。同时能掌握教师的教学、科研等情况,促进教师提高专业水平。
多年实践证明,在课堂中围绕展示目标、自主学习、交流探究、概括总结、课堂反馈环节组织教学,是符合我校学情的课堂教学方式。尤其是民语系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展示、质疑等,不仅有效提高了成绩,还发展了他们的自信心、普通话水平、表达能力。
我们认真归纳、总结“自主、互助、导学”课堂教学模式中的有效做法,在初
一、初二年级继续积极推行“自主、互助、导学”教堂改革实践。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行为,合作意识和行为的培养(重点是初一年级);结合各年级实际情况,对班级文化建设、小组建设、多元评价方面的进行指导和帮助。定期收集教师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或课改建议,召开级部课改研讨会。
坚持领导对学科组、备课组联点制度,做到学校领导深入课堂,了解教学一线的实际情况,帮助教师解决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落实随时听课、跟踪听课制度,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诊断,对薄弱学科进行重点督导,查找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对薄弱学科教师,新教师,毕业班教师进行跟踪听课,积极与教师探讨,指出改进教学的相关建议。
四、多元课程,展示学生个性风采
针对区内初中班学生大都来自农村牧区,受到家庭经济条件及当地办学环境的影响,学生兴趣、爱好几乎得不到培养的实际情况,学校认真整合体、艺学科的知识体系、能力要素及教师特长等,以体育、艺术课堂教学为主,社团活动为辅,积极探索体、艺特色校本课程开发,充分释放优势教学资源(学科资源、管理资源、信息资源、教师资源等)能量。
根据学生特点和学校实际,开设篮球、排球、羽毛球、足球、跆拳道、绘画、书法、剪纸、合唱、舞蹈等校本课程,坚持学生自主选择、自我完善与教师有效指导相结合的原则,组建学校体育、艺术社团。本学期,选
取篮球、民族舞蹈为试点,展示我校体育、艺术办学特色。结合区内初中班学情,开发学科教师资源,组织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目前,全校共开设53门第二课堂课程。
五、搭建平台,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青年教师成长离不开成长平台,如何搭建青年教师成长的平台,我们进行了积极探索。我们以“课题研究”、“课堂教学研究”、“多元交流”、“专家引领”为抓手,进行12类平台建设,具体如下: ①构筑课题研究平台,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问题即课题,解决问题;经验即课题,提升经验;瓶颈即课题,破解困惑。青年教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借力课题研究,实现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②立足课堂教学研究平台,提高青年教师业务水平。
(1)课堂教学研究周平台。我校每学期都要举办一次教学研究周,青年教师通过在教学研究周备课、磨课、上课、点评、反思,业务水平迅速提高。参与的教师也受益匪浅。
(2)学校集体备课平台。各备课组在学期开始,召集学科组教师制定备课计划,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分工,再召开集体备课专题研讨会,最后,主备教师根据各方建议对教学设计进行修改。这种反复磨练的教学设计,保证了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质量,青年教师在参与的过程,不断去思考、钻研,业务素质提升得到保障。
(3)各级各类“优质课”评比平台。各级各类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活动,是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试金石,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推进剂,学校紧紧抓住这种宝贵机会提升青年教师水平。每次赛课,教研组全力以赴对赛课教师磨课指导,发挥团队的智慧。③建设多元交流平台,拓展青年教师视野。
12(1)25岁学友团平台。“25岁学友团”由全校25岁左右的青年教师自发组成,和学生一样,他们不仅制定了班规、发展目标,还设有班长、副班长、学习委员、文体委员和语文、数学、英语等课代表。“新教师进校第一年,一般都有老教师带教,一年之后“满师”,开始独立上课,但其实这个时候教师仍是不太成熟的,除了学校日常的教研活动,专业发展更多的要靠自己摸索。”他们在教学中碰到困难经常会产生一种无助感。而且周期性的教学也容易使工作陷入模式化,外出听课、交流的机会对青年教师来说毕竟不多。学友团把各科老师聚在一起,可以相互借鉴各自的上课特色,共同探讨教学中的共性问题。学友团开展活动最常采用的形式不同学科教师一起听课、评课,由于是学友关系,大家很少讲客套话,而是直截了当地提出意见或建议。没有行政命令,没有硬性任务,“25岁学友团”这个草根组织在教师中的影响力却越来越强。
(2)教育教学研讨平台。定期承办教育教学研讨活动,营造教育教学研究氛围,为青年教师提供学习、展示的机会。
(3)参观学习的平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只有让青年教师走出去,亲历全国名校的学校文化,才能让他们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注入新的血液,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学校先后多次派青年教师赴上海、北京、江苏、山东、四川、河南、浙江等省内外学校参观学习,青年教师撰写学习心得120多篇,并把所学运用到班级管理和自己的教学之中。为了便于教师交流学习,学校与“上海七宝中学”结成友好学校。
(4)学校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平台。为了激发青年教师发展的内驱力,鼓励青年教师在业务成长的道路上互相竞争,学校每年举行一次教学基本功大赛,并作为学校青年教师培养的一项制度。教学基本功大赛内容包括:教案、说课、上课、反思四个部分,35周岁青年教师必须参加,比赛设一、二、三等奖,对获奖者进行表彰并在校园网站、校刊进行宣传,比赛结果作为推荐参加上级部门有关比赛的重要依据。
④打造专家引领平台,提升青年教师专业水平。
(1)“专家报告”平台。定期邀请专家到学校作报告,让我校青年教师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名家,对话专家,聆听“大家”的教育思想,汲取名师的教育智慧,迅速提升青年教师专业素养和爱岗敬业的精神。
(2)名师团队平台。我校现有三类教师教师
名。依托这些名师,把志趣相投,具有教育理想的青年教师组织在一起,在名师引领下,共同学习、研讨。
(3)师带徒平台。实施青蓝工程,打造师带徒平台,发挥各级名师的示范辐射作用,现有40多对结对师徒,年青教师在师傅的引领下迅速成长。我校近几年成长起来的优秀青年教师,他们都离不开师傅的悉心指导。
(4)青年教师部门任职平台。选拔一些青年教师到部门任职,让他们近距离学习,能全方位提升。在部门任职的青年教师,如果适合并愿意留在部门工作就地提拔。
学校特色建设的意义在于是否为学生发展服务,在第十中学,不同民族,不同学情的同学们多元融合,和睦相处,快乐成长。在“多元和谐,自我超越”的办学理念指导下,在打造“家文化”的品牌过程中,学校积累了一点经验,形成了一定的特色,而特色发展之路是漫长的,艰辛的,心怀教育理想,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克拉玛依第十中学的特色发展仍然在路上!
家文化汇报 篇2
国庆黄金周期间,与所有人一样正在享受国庆长假的晋城市委组织部的张涛,出乎意料地在手机微信群“晋城组工之家”收到“部长”和多位同事发来的生日祝福。这种家味浓郁的感受是晋城市委组织部“家”文化建设的一个缩影。
晋城市委组织部以“家”文化建设为抓手,严家规,正家风,不仅充满关爱温馨,有如家之感,而且也大大提振了全市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这种“家”文化所激发出的正能量,正成为推动各项工作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
家味浓,干群关系鱼水情
“家文化建设包括有形之家和无形之家,”晋城市委组织部的张继忠科长告诉记者。
走进晋城市委办公大楼市委组织部办公区,楼道里醒目的“干部之家”“党员之家”“人才之家”横匾映入眼帘;“家风墙”“家训榜”所营造的浓浓家味,给人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在组织部干部职工和各县(市区)组织部长的手机里还有一个“晋城组工之家”微信群。在群里,轮值群主每日组织话题,开展经常性业务探讨和情感交流。这种有形之家营造的氛围,无形之家“走心”的感受,让人感到晋城市委组织部“家”文化如影随形,无处不在。
“卫部长与我们谈工作,谈思想,既有关心,也有告诫,感觉很亲切”,晋城市委组织部办公室主任张德政说。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卫明喜上任不到两个月就和部里所有人进行了一轮谈心。了解干部思想状态、征求工作建议等;在“晋城组工之家”微信群里,他会定期推介政策解读和精品文章,也经常会主动参与互动。记住每个人的生日只是其中之一,一件“小事”,满屋温馨。
晋城市委组织部的“家”文化不仅体现“家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上,更体现在实际工作中。在今年的换届过程中,组织部门针对乡镇干部中普遍存在的“回城”“晋升”“浮躁”三种心态,把脉寻诊,对症下药。对转岗和落选的干部谈心谈话,积极疏导,帮他们“解开思想上的疙瘩”。用好选配“三类人员”进入乡镇领导班子的激励政策,落实县以下机关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为2554名干部解决了职级并行待遇,大大激发了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热情,为县乡换届营造了良好氛围。
为扩大“家”文化的影响力,晋城还在市、县、乡、村和社区设立组织工作服务中心和站点2424个,通过“党员进社区”“党员自愿服务”等形式,5万多名党员干部主动进社区、进乡村,把群众事当自家事,上门服务。如今,有组织的地方就有“家”,基层群众有需求,都能在第一时间找到永远敞开着、不设槛的“家”。
家风正,干事创业有激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党员干部的家风与作风党风紧密相连,家风建设是党员干部的必修课。
家风的养成离不开学习,晋城市委组织部把“每周一学”作为涵养家风的重要载体,创新机制,坚持不懈,雷打不动。
每一周,在主题范围内,自选题目,体裁形式不限。可以谈感受、讲故事、分享好文章,也可以讲亲身经历。人人登坛,不拘一格。
“这种学习方式有压力也有动力。一方面人人要讲,人人要点评。不学习就没的讲,就会感觉知识匮乏,有学习紧迫感。有学习,就会有收获、有提高、有成长;另一方面听别人讲,在相互点评交流中,也能积累知识,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这样的方式,把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家”里人对新学风都有同感。
新学风带动新作风。以前干部提拔找“关系”,如今都一心扑在工作上。
家风正,导向明,极大地调动了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部机关在与陵川县西河底镇秦山村贫困户结对帮扶工作中,“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跟进,26个扶贫小组上门入户,党员干部与结对贫困户共建“联贫卡”、共记“扶贫账”、共筑“脱贫路”。目前,已帮助秦山村制定“十三五”规划,协调1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连翘种植和公共设施改善。扶贫小组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组织贫困户参加种养技术培训,协调金融部门提供产业贷款,帮助解决了贫困生上学、五保户养老等一系列现实问题。郭竹林常务副部长得知所包贫困户苏发荣的儿子在晋城一装修公司打工拿不到工资后,亲自协调,帮他要回2000多元工资。
据统计,晋城市有410名“第一书记”冲在扶贫攻坚第一线,以村为家,扎根偏远农村,累计为农民群众办理实事1129件,引进项目306个,争取各类资金5000余万元。
今年9月又有559名市、县直机关干部主动报名,深入全市177家企业,调查收集企业在要素保障、经营管理、行政审批等方面存在的问题430个,为下一步帮助企业解决问题摸清了底。
家规严,风清气正万民拥
爱之深,责之严。对于一家人来说,越是爱得深越要严管严要求,使“家人”在生活和工作的每个环节都要严守“规矩”和“底线”,对一些倾向性、苗头性的“小问题”也毫不放松。
在以“我是党员我带头”为主题的“党员先锋行”实践活动中,晋城市委组织部对党员领导干部和普通党员分别提出“八个一”“六个一”要求。
在“三个一批”干部日常管理中,加大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审查力度,完成913名领导干部2015年度个人有关事项报告集中申报和录入工作,对379名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进行核查比对,对31人进行批评教育,对4人进行诫勉。在“六查”试点基础上,建立“四评十查一访”长效机制,在扩大县处级干部“查”的比例的同时,还把“查”的范围拓展到科级干部。探索、制定干部“能上能下”实施办法,初步确定干部退休、考核进退、违纪处理、重点岗位交流调整等4条“下”的渠道,今年以来市管干部中到龄免职13名、违纪免职1名。
围绕“三学六守换届九严禁”警示教育月活动,组织巡回宣讲17场,现场接受教育党员干部4100多名。发放《严肃换届纪律文件选编》1000余册,印发知晓卡、宣传画、公开信等宣教资料1.4万多份,市换届风气督查组现场督查、巡回督查累计113次。
在干部选拔任用上,从严执行“1+9”“四评十查一访”等制度。通过立体考察、透视甄别、切片化验、会诊辨析,做到立体识人、精准选人。结合今年换届工作,分析研判班子107个,甄别干部2317名,对2281名选拔或提名干部开展“四评十查一访”,终止选拔或提名28人。
此外,还从严要求队伍,严把进人关,在党费清理、干部“三龄”确认、基层软弱涣散组织集中整顿中都狠抓“严”,使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充分展现和发挥。
家和万事兴。晋城市委组织部的“家”文化所焕发出来正能量,必将谱写晋城风清气正,振兴崛起的新篇章。
“班情汇报”:凝聚家校共育合力 篇3
一、“班情汇报”的载体——《清荷絮语》的诞生
“班情汇报”,顾名思义,即把班上的情况向家长作全面的、及时的汇报,每周五放学时让学生带回家;家长阅览后,填写回条,周一上学时交给老师——每周一次的送递过程,看似简单,却拉近了老师与家长之间的距离,实现了老师与家长的常态化沟通。
最初的“班情汇报”,比较原始,由一段段文字堆积而成。一个学期后,班干部们开始集思广益,通过全班学生和家长的讨论,最后聚众人之智慧而得“清荷絮语”之名。《清荷絮语》创刊号特别对此进行说明:
荷花,就是莲花,寓意着“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比喻我们初二(6)班的同学们初露锋芒、崭露头角、前途无量、光明而有希望;莲,清香、高洁、坚贞,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是我们做人做事应该追求的高尚品质。“絮语”则代表每周一期的班报上所反映的校园与班级的新闻、同学们的心声等。“清荷絮语”的宗旨是“打造家校沟通第一平台,争做本班独具特色品牌”。家长回条也有了自己的名字——“回音壁”。
自此,《清荷絮语》逐渐成为了班里每周一期的“班刊”“周报”。《清荷絮语》的诞生、成长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全班同学共同参与设计、编辑的“班刊”。“班刊”的整体设计如栏目设定、内容删选、版式设计等都由全班同学协作完成,编辑由全班同学以宿舍为单位轮流执行,每个宿舍每学期轮两次,并要求每位同学争做一次主编。
二、“班情汇报”的内容——全面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
“班情汇报”的内容丰富,并且与学生的生活、学习息息相关,主要包括“本周新闻”“本周表扬”“本周提醒”“本周学习的主要内容及注意事项”“宿舍扣分”“本周的操行评分结果”“回条”七项内容。
“本周新闻”网罗一周内学校、班级的大事小情,如校会、级会、班会的主题内容,学校举行的运动会、歌唱比赛等活动情况。“本周表扬”主要对本周内班上涌现的好人好事、为班级获得的荣誉与奖励的同学进行表扬;同时也向为班级作贡献的家长表达谢意等。“本周提醒”主要提醒下周将举办的重大活动注意事项,提醒近期举行的考试、放假时间安排等方面的内容。“本周学习的主要内容及注意事项”旨在让家长了解孩子在校学习内容与进度等情况。“本周的操行评分结果”则意在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校各方面的表现,并全面掌握孩子好的表现与有待改进之处,并适时加以督促和提醒。“回条”则是实现家校互动的重要版块。“回条”里设计了“周末孩子看电视或玩电脑有没有超过2小时”“周末孩子有没有参加体育活动”“周末孩子有没有主动帮忙做家务”“周末孩子有没有跟家长进行很好的交流(宿舍生活、学习、交友、快乐、烦恼等)”“你对孩子本周在校和在家的表现满意吗”“学生本周自我小结”等问题,最后还有“家长想对老师说的话”,给家长提供了表达心声的机会。
三、“班情汇报”的效果——润物无声胜有声
两年来,“班情汇报”成了班级维系老师、家长、学生的纽带,滋润着学生的心田,激活了家长的心扉,促进了班级管理,在家校联系中发挥了“无声胜有声”的重要影响。
1. 实现了及时有效的家校沟通
“班情汇报”在促进家校及时沟通上成效显著。首先,及时、准确传递的有关当周学校、班级和学生的事情,有助于家长对孩子的全面了解,为有针对性地实施家校共育奠定基础。一位家长说:“孩子一个星期都在学校住宿,我们真的很希望知道、了解孩子的情况。‘班情汇报’让我们如获至宝,我细细品读着每一个细节,分享着孩子的快乐和烦恼,感觉自己也在和孩子一起成长。”
同时,“班情汇报”是一种双向互动的沟通方式,如“回条”(“回音壁”)成为了家长主动与老师沟通的一种载体。在“回条”里,不仅有学生周末时间安排的简要记录,还有学生周末玩电脑、运动、做家务、与家长交流、家长对孩子的表现是否满意等的反馈。学生们都很在意家长对自己的评价,很在意回条上填写给老师看的内容,所以,“回条”无形中发挥了督促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作用。又如“家长想对老师说的话”栏目中,家长或感谢老师的辛勤工作,或表扬学校、班级的管理有序,或给老师提出建议等等,这对改进学校教育工作,提供切实的家庭教育指导,拓展家校沟通的广度与深度等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2. 营造了积极向上的班风、学风
《清荷絮语》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不仅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能力,也增强了每一位同学的集体荣誉感和主人翁的责任感。自从有了“班报”,笔者发现班主任工作轻松多了,因为,《清荷絮语》作为班级的导向标,有意无意地营造了积极向上的班風、学风,使班级管理工作水到渠成、得心应手。如,在“本周提醒”栏目里,由于非常注意对学生自尊心的保护,老师会把失误体现在要求中,提出希望,使学生乐于接受,积极改进。“本周自我小结”让学生对自己一周的表现进行反省和总结,无形中化为了一种鞭策和鼓励。比如“班报”每周公布宿舍的内务和纪律情况,批评与表扬相结合,既有鼓励又有提醒,督促学生们养成良好的作息生活习惯,特别在保证睡眠时间与质量的基础上,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同时也促进了学习。
(作者单位:中山市第一中学
广东中山 528400 )
上饶县三中家校合作汇报材料 篇4
-----上饶县三中
上饶县第三中学地处饶北经济重镇---煌固镇,灵山脚下,饶北河畔,钟灵毓秀,人杰地灵。为目前上饶县环境优美,规模凸显,设施齐全,质量优秀的农村中学。学校现占地面积7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18000平米。校园规划合理,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层次分明,错落有致;以建成智能广播系统,班班通系统,所有班级均装备有多媒体教学设施,拥有标准的理化生实验室,音体美专用教室,标准的心里咨询室;运动设施齐全,有标准的400米跑道,足球场,篮球场及其他运动区。现有教学班23个,学生1100余人,教师86人,其中高级职称34人,中级职称40人,县级名班主任工作室一个,县级名师3人,学校师资雄厚,是学生读书求学的好去处。,近十几年来,三中人锐意进取,励精图治,在管理上作文章,在课改中谋发展,推动学校各项工作连年上台阶。自1997年起,学校中考,学科竞赛一直处在全县农村中学前列,多次被《江西日报》、《上饶日报》、江西教育电视台、上饶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先后获得“全国教育科学重点研究课题:尝试教育理论与实践实验学校”、“江西省人民满意学校”、“全省教育系统规范管理年活动先进单位”、“全省教育系统质量提升年活动先进单位”、“江西省校本培训示范学校”、“江西省教育体制改革重点任务试点项目:创新中小学家校合作教育机制试点学校”、“上饶市先进学校”、“上饶市素质教育示范学校”、“上饶市校本教研示范学校”、“上饶县先进学校”、“上饶县课堂改革先进学校”、“上饶县学校安全管理先进单位”、“全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连续5年在全县教育教学督导评估“AAAAA”学校等荣誉称号。特别是近3年来,学校致力于课堂教学改革,探索出自己的一套课堂教学模式——五步三要素教学方法,并于2011年10月、2012年9月成功举办上饶县“问题导学,互动探究”课堂教学改革第一、第六次现场会,也是2013年3月全市推进教研现场会的主会场之一,被我县教体局定为全县初中教师课改培训基地,已培训初中教师2000余人,在省、市教研室的推荐下,来我校学习参观的外县教师有500余人。
但是由于我镇面积分布广泛,60%学生为住校生,所处县为国家贫困县,多数家长外出打工,所以大部分学生为留守儿童,而家长由于其职业阶层,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生活经历,思想修养表现各有不同。近70%的以上的学生家长忙于生计,平时对孩子的关注实际很少。还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孩子进了学校,教育就是学校的事情,家里只要让他吃饱穿暖就行了。面对这种状况,如果不探索一条有效途径,新课程的实施将会遇到很大的阻力。我校郭锡华校长以参加江西省家校合作教育试点学校培训会为契机,召开了“家校合作”专项会议并仔细解读《家校合作的经验和行动指南》一书,从制定专业工作组年度计划,确定实验班级和起点,印发并组织实验班和相关家长老师填写问卷调查,到建设与完善校级和班级家长委员会,乃至开展六种实践类型的特色活动,这一路走来,我们在摸索中赋予了“家校一体,共同参与”更丰富的内涵和更深远的使命。现将做法总结如下:
一、成立家委会
合作教育途径是拓宽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渠道。最近两年,上饶县三中从镇政府与学校联合、学校与村部试点、学校信息平台与家长、班级与家长、教师与家长的五个层面着手,从家长教育、家长访校、家庭访问、短信互动、家长委员会五个方面进行了探究,形成了切合我校实际的可操作性的家校合作教育的途径。其中家长委员会是夯实家校联系之间的纽带,同时又为学校管理和家庭教育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我校按“三步走”的步骤顺利完成组建工作。
1.明确定位
思路决定出路。我们首先针对“即将成立的家长委员会工作如何定位?”面向全体教师开展了调研,明确工作思路为“以家委会为突破口,广泛搜集家长对学校办学方向、教育质量、教师工作、日常管理等方面的意见和要求,并及时反馈、整改;以家委会为抓手,组织家长委员参与学校的重大活动或组织听课等形式做出适当的评价,实行必要的监督,强化学生素质教育;以家委会为粘合剂,加深家长、社会与学校之间的理解和信任,协助解决教育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2.启动授聘
我们遵照《行动指南》,先经各班班主任推荐和全班家长投票产生了各班的班级委员会,然后任命各班推荐遴选的委员长为校级家委会成员,在多媒体教室举行了“上饶县三中家长委员会成立仪式”。仪式上,郭锡华校长做了包含希望的发言,并告知了家委会章程和近期任务,最后给全体委员授聘。一位家长委员表示“今后会更加关注学校动态,来信或电话提出自己的意见。”
3.形成常态
一项好的工作不能只满足于创意是否新颖,更应该形成常态。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不仅将此项工作纳入学校计划,成立工作小组,更坚持落实在了每阶段的进度之中,形成常态。
一年来,我们组织实验班级的家长认真填写问卷,顺利完成了工作起点的测试;我们还开设了“委员提案”箱,针对委员提出的问题及时整改,如一位委员反映“晚自习结束后接送孩子时场面比较混乱,家长站在校门有时接不。”于是我们召开 “晚自习接送改革” 班主任会调研,按火车站出口设计为灵感,从而设计出一套有效的接送方式,受到了家长的认可;家长委员们还定期参加学校的“家校恳谈会”,为我们出台的每一项举措出谋划策。可以说,家委会已经成为了我们办学的智囊团,更好地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立体教育网络。
二、互动多渠道,用心架起家校沟通桥梁
我们认为家校合作应该是良性互动。所以我们拓宽渠道,让彼此能够感到温暖。
1.家长会特色鲜明
以往的家长会大都是“一言堂”模式的老师说家长听,一旦孩子被老师点名批评,有些家长因为脸上无光就有些怕来开会。于是我们尝试改革,要求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遵循“只谈现象点名表扬不批评”,“关注孩子的多元发展,不要死盯分数”,“适时邀请学生和家长代表座谈” 的思路进行。于是,“用心架起家校沟通桥梁”专题家长会让家长看到了三中全体教师的爱心和决心;家长会里,各班邀请了优秀学生和家长进行经验介绍。还有些班级推陈出新,索性开成了“孩子在校生活展示会”,让家长们看到了孩子的点滴进步。
2.新生家长培训
为了引导帮助七年级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我校肖玲红老师进行了《家庭教育中的心理战术》家教专题讲座,与会家长达两百余人。讲座中,肖老师针对七年级孩子的现状和家长在教育过程中的种种误区,从细微之处,运用大量生动的案例,阐述了成功家庭教育的手段和方法,向家长传递了全新的家庭教育理念,尤其在培养孩子独立能力,破解孩子任性、缺乏责任感、做事拖拉等家教老大难问题上给家长诸多启发。时长一个半小时的讲座过程中,家长们一直专注聆听、认真笔记,他们不时地点头,并且露出会心的笑容,精彩的讲座在家长们热诚的掌声中结束。此次活动,我校还邀请了七(7)班的一名学生家长做了教子经验介绍,章博文的家长教子经验主要是把孩子当作一个朋友,多理解,多表扬,多鼓励,少批评,不指责。她认为:如果能找到适当的时间跟孩子好好沟通,互相了解,换位思考,多给孩子一些关爱,那么这种努力一定有收益。
本次活动让家长们意识到:家庭也是一所学校。作为现代家长,不能只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更重要的是重视孩子的品德教育和良好习惯的养成。通过此次活动,家校双方增进了沟通,共商了教育子女的策略,充分发挥家长学校在改善家庭教育工作中的主阵地作用。
三、组织活动,从“感动”到“行动”
没有落实的工作都是空想家,注定失败。于是我们倾心打造活动平台,让家长在活动中感动,从而自觉成为行动。
1.感恩励志现场报告会——相互交流
现在的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感恩惜福,更没有责任感,我校特地邀请中国时代感恩励志教育传播中心讲师团到校作报告,举行“关爱我们身边每个人”感恩励志报告会。
在德育处的细心安排下,班主任负责在指定区域集结本班家长,并引领就坐,辅导员进班带领孩子排队进入会场。尽管校园操场条件有限,但一千多名师生及家长显得井然有序;尽管阳光烈烈,但近3个小时的报告里大家用心聆听报告,座无虚席。通过这样的现场心灵激励和家校联动,唤醒孩子本真本善的良知和责任意识,他们或流泪忏悔,或当众立誓,一幕幕场面感人肺腑,孩子们在感恩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家长也感受到了孩子们的重大改变。
2.“改变心灵世界的光盘”行动
在上饶市政府的倡议下,我校率先开展“与文明同行,做最美中学生”活动,其中“改变心灵世界的光盘”行动广受赞誉。开学典礼上,学生代表的发言让全体同学懂得了“光盘”的真正含义;回到家中,每一个孩子身体力行,带动家长参与光盘行动。
3.“墨香校园
书香家庭”
“让孩子爱上阅读,让每个班级、家庭充满书香”是此次活动的初衷所在。我们通过《给家长一封信》争取家长对活动的支持,并把工作分解给各科室完成:教导处负责推荐各年段相适应的书籍;语文教研组负责制定阅读计划和阶段资料收集并发放给每个家长;总务处在每个教室都摆放了一个书柜;教研处负责及时上传获奖的作品到校园网站。如今我们每学期评出的“书香家庭”和“书香青少年”成为了每个学生学习的榜样,班级、家庭的阅读气氛也日渐浓厚。
4.“尊师爱亲”的活动
为了增进家长和孩子的情感交流,让孩子课余不再沉迷在虚拟网络和无休止的电视,我们通过致《家长一封信》要求家长来校参加“尊师爱亲”活动。孩子在活动中给自己的父母三鞠躬和拥抱,说一句贴心的话。在活动过程中,家长感受到了孩子情感的流露,使师与生、母与子有了更多的交流,更多的信赖,更多的温情。在反馈中,很多家长表示:孩子与家人情感交流多了,也学会合作了。
5.“淘宝大会的爱心”活动
家校合作不止停留在活动中,更是渗透在了我们的每一门课程之中。今年三月,我校“淘宝大会”综合实践活动拉开序幕,一场“淘宝大爱心”活动在校园成为掀起爱心高潮。在老师的组织下,校园里分别设立了“阳光体验区”|“护爱接力区”和“快乐传递区”,结合学生的平时综合考评分,分类为“综合素养优秀生”、“文明进步青少年”、“绿色环保小卫士”、“学习之星”“爱班、爱校主人翁”几个类别,手持相应的卡片进入划分的三个区域,并与家长一起把自己需要交换或是捐赠的东西拿出来通过所获得的积分按等级进行爱心交换。一位九年级的家长在活动结束后面大发感慨:孩子在这样的活动中长了交际的本领,更懂得了助人的快乐!
四.反思展望,让“成效”到”成果”
在推进家校合作的工作过程中,我们在付出里收获信任,在历练中走向成熟。可以说,一个和谐、和美的家校氛围已经悄然形成。但我们也看到,面对“内容”不一的家庭而言我们的工作也会产生一些新问题。但我们坚信:只要我们明确定位,加强合作,有效互动,定能如春风般荡涤每一个人的心灵,让温暖遍布每个角落!
上饶县三中
家文化汇报 篇5
一、时间:2005年3月7日-3月11日
二、走访厂家:1、2、3、三、目的
1、了解汽车塑溶胶市场及现状。
2、介绍我厂氯醋掺混树脂给几个厂家,并和厂家现使用的同类产品作相应的对比试验和数据分析,以确定此树脂的指标是否符合国内这些企业的使用情况,以便在配方上作相应的调整。
3、为我厂的氯醋掺混树脂尽快占有汽车胶市场,做好准备工作。
四、了解情况
1、北京龙苑化工机电技术公司
该公司生产汽车焊缝密封胶、密封胶带及汽车抗石击涂料,使用天津化工厂P450糊树脂5-10吨/月,沈阳化工厂氯醋糊树脂2吨/月和其他进口氯醋糊树脂E5/65c及进口掺混树脂C65v等。我们已经提供氯醋共聚掺混树脂样品给该公司,他们正在调配方做试验,如果胶贮存稳定,各项产品指标达到要求,同时能够降低成本,他们将考虑大批量使用我厂产品。目前该公司小试已完成,正准备中试而后将大批量采购我们的树脂。
北京龙苑化工机电技术公司 北京科化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济南科建利新工贸有限公司
2、北京科化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该公司主要生产汽车滤芯胶,供应北京、天津几家汽车厂,其中上海滤清器厂是他们的主要用户。目前使用葛化的糊树脂8吨/月及我厂的掺混树脂,他们对于树脂的挥发分要求极高。在常温下加工,水分高的树脂水分将无法挥发出去,制成的胶体会多气泡,这样会使交联剂失活,粘接强度下降,因此在使用前必须烘干。他们对我厂的氯醋共聚掺混树脂很感兴趣,在保证产品质量,降低成本的情况下,考虑使用我厂产品。
同时该厂生产环氧树脂胶粘剂,据其反映,国产环氧树脂中游离氯含量高,几乎全靠进口(日本)。
3、济南科建利新工贸有限公司
该单位为民营企业,生产焊缝密封胶、汽车抗石击涂料,供应济南重型卡车厂。该厂使用上海天原糊树脂P440及天原的SB-100掺混树脂,也使用过我厂掺混树脂,糊树脂用量6吨/月左右。该厂对树脂的粒度分布及颗粒大小要求较严,以避免堵塞喷枪嘴。而我厂的掺混树脂粒度分布正常,只是最近几批含有疤料。
4、通过这三个厂家的介绍,我们对汽车胶行业有了粗略的了解。
1)由于汽车用粘合剂的贮存期的限制(只有6个月),所以导致汽车胶生产厂家不能够大批量生产,也不能有较大的库存量,只能根据订单以销定产。
2)由于近年来,汽车生产企业的变革国内引进了一批生产线,国内原有的企业又通过重组等,在国内各地新增加了许多的汽车
制造企业,而汽车胶的生产厂家多数都在汽车制造企业的周边得以共生。这样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胶需求量将大幅度增加,南多北少的汽车胶企业格局将被打破,氯醋共聚树脂的需求量将剧增。
3)国外氯醋共聚树脂价格高,运输周期长,加剧了国内汽车胶行业间的竞争,为降低成本,我国的氯醋共聚树脂将有很大发展前途。
4)目前,由于汽车胶企业的增加导致竞争加剧,汽车胶企业利润在逐渐减少,迫切需要国产树脂代替进口树脂。
五、建议
1、由于大多数的汽车胶生产厂的规模较小,技术力量薄弱,对于使用氯醋掺混树脂不能够自己研制配方,因此,建议寻找具有自主研发能力的汽车胶企业(如:北京龙苑化工机电技术公司、北京科化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与之紧密合作,并根据反馈回来的信息优化我们的产品,通过抓住龙头,以点带面的方式,利用龙头企业的影响力使我们的产品渗透市场,并最终达到占领市场的目的。
2、汽车胶市场巨大,估计年消费掺混树脂5000吨以上。随之而 来的,汽车胶生产商的产能也会增长,而氯醋掺混树脂具有其他
树脂不可替代的优势,在最近几年内用量将达千吨以上。
3、适应市场需求,不断推出PVC改性新品种,使通用化向高性 能化、工程化或功能化扩展,是今后PVC发展新趋势。我们接
秀强股份:“家”文化促和谐发展 篇6
江苏秀强玻璃工艺股份有限公司积极创建“家”文化, 促进了企业和谐发展。
2009年3月以来, 公司开展了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活动, 帮助员工树立孝敬长辈、夫妻恩爱、关心子女、多做善事等思想观念, 有效提升了员工的道德水平。公司每年举行一次企业文化节, 三次文化节共评选表彰了20名“好媳妇”和10名“好孝子”。每年“母亲节”, 公司都邀请员工父母到企业参观, 公司领导与他们促膝交谈。为了带动员工孝敬父母, 董事长卢秀强还当场给自己的母亲洗脚。在每年9月举行的传统文化培训班上, 公司重点宣讲员工中涌现出的孝敬长辈、勤奋敬业、遵纪守法的典型事迹。家电一分厂一名女工曾与婆婆三年不说话, 通过培训学习之后, 她主动把婆婆带到培训班上, 当着200名员工的面, 给婆婆献上鲜花, 深深鞠躬, 亲切地叫了一声“妈妈”, 二人相互拥抱、流泪满面, 在场员工的掌声经久不息。在树立家庭美德的基础上, 公司又把教育培训扩展到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上, 公司上下形成了相互尊重、相互帮助、和谐共进的良好氛围。
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激发了员工现场改善的积极性。为了把这种积极性引导好、发挥好, 公司成立了现场改善评审委员会, 负责改善工作方案的设计、评估、奖励及推广工作。公司每季度举行一次改善工作颁奖大会, 年底根据当年个人获得改善奖励的累计金额再次予以奖励, 凡累计金额达到3000元以上者, 将分别享受一次国内、港澳、东南亚、欧洲旅游, 或享受等值带薪休假, 或公司提供免费深造学习的机会。目前, 已有60名员工获得现场改善奖金, 总额达15万元, 其中五名员工获得欧洲、东南亚旅游奖励, 十多名员工获得港澳、国内旅游奖励。员工成功提案改善率达到了75%以上, 直接创造效益达300万元。
家文化的魅力 篇7
自从2012年底中央出台了“八项规定”之后,高端餐饮行业整体衰落,以知名高端餐饮企业“湘鄂情”为例,该企业2013年巨亏5.64亿元。同样是定位高端餐饮的北京宴餐馆,在2013年初经历了短暂亏损之后,迅速实施了转型,从过去主要面对政务宴请的高端定位,转向面对高品位普通消费者的高端定位,吸引了大量自费消费者,到5月份就转亏为盈。2014年以来,客流量是去年的3倍多,生意十分火爆,今年还要再开几家分店。
北京宴是一家非常神奇的企业,2012年5月18日,北京宴正式对外试营业,仅三个月就实现了赢利。从开业到成为北京市第一家白金五钻级酒家(餐饮行业的最高标准),仅用了半年多时间。北京宴还成为商务部重点推荐的优质服务现场经验交流企业,先后给全国300多家餐饮企业做过关于“优质服务从文化到行为”等主题的培训,许多国内服务行业的重量级企业,反过来向一家新成立的企业学习。
这一系列超凡业绩的基石是北京宴董事总经理杨秀龙重点打造的“家和文化”:视员工为家人,把客人当亲人,视社会为恩人,把供应商当朋友,视股东为兄弟。北京宴在酒店六楼,划出1,200多平方米的营业面积,投入500多万元,打造温馨的“员工之家”,可同时容纳500人住宿。餐饮业春节一般不放假,因为那正是生意火爆的时候。而北京宴春节放假10天,让员工跟家人团聚。北京宴的员工们有十个社团,每月组织一次本社团的活动;每周一面向全体员工开办企业文化学习渗透活动,选取典型的正反面案例各三个,作为学习重点……有这样的企业文化做底子,作为顾客的你在北京宴便能感受到一份明显不同:北京宴的服务员比其他餐馆的服务员更亲切、更热情、更自信、更有激情。(参见本期《北京宴:餐饮寒冬里的一把火》)
饶有意味的是, `本刊以前研究、报道过的多家优秀企业如海底捞、苏州固锝等都是以“家文化”为特色。细想一下,当外来务工者背井离乡,来到异地打工时,如果企业弥补了他们心中“家”的缺失,这是一件多么重要而有意义的事情啊。
当然,要建立健康的家文化有两点需要注意。第一是家文化不能变成人情文化,形成员工等、靠、要的风气。用苏州固锝吴念博董事长的话来说,家也有家规。北京宴建立了“倒金字塔”模式:上道工序不对下道工序说不,二线部门不对一线部门说不,在服务上谁越靠近顾客,谁的指挥权就越大。第二是领导者不能变成封建大家长,应该尊重员工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应该让员工保持独立的人格,有选择权。
【家文化汇报】推荐阅读:
乡镇文化事业情况汇报07-08
文化样板间汇报材料08-18
乡镇法治文化情况汇报08-23
农村文化建设汇报08-23
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汇报08-28
安全文化示范企业汇报材料06-07
传统文化进校园汇报07-18
乡镇廉政文化进农村汇报07-30
企业文化建设年度汇报10-02
加强农村文化工作的情况汇报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