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作文生本教育理念研究(共10篇)
浅析小学作文生本教育理念研究 篇1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生本理念研究论文
一、生本理念的简述
1.生本理念的涵义:在小学阶段生本教学理念十分重要,主要是指为了学生的一切,全面的依赖学生,对学生高度重视,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
2.生本理念的意义:生本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学生的科学和文化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品德和情感的教育。让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感受到生活中美,使自己成为课堂学习中的主导者,这对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问题
1.教学模式和方法较单一。当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呆板,主要是采取灌输式教学,忽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将信息技术知识强加于学生头脑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信息技术知识产生厌倦,缺乏学习兴趣。信息及时基本知识讲授过程中,主要是由教师讲授给学生一些简单和基本的操作技能,其主要来源是计算机必备基础知识的学习,其基本上未涵盖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知识,更达不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学模式简单,教师缺乏引导,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了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较低,学生学习兴趣也在逐渐减弱。
2.关注知识讲授,缺乏教学内容实践操作。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讲授,主要是学生在教师基本操作技巧讲解后,自主实践探究学习的过程。但是,往往由于教师缺乏专业的信息技术能力,缺乏教学理念和实践的指导,造成信息技术课堂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不强,只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基本理论知识的讲解,不能有效的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操作的兴趣,造成学生学习效果较差。还是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欠缺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设计,这完全违背了生本教学理念的内容。
3.注重作品展示,忽视学生创造过程。教师在信息技术课程,只讲解知识点,根据进度安排授课内容,学生只能被动的学习,没有充分练习的机会和独立思考的时间。整个信息技术课堂都处在教师未完成教学目标,学生被动接受过程,学生并未真正理解和思考。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师应该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了和想象力,结合生本理念的教学思想,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题,从而深入探索新知,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知识。
三、促进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对策
1.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小学生极度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的爱好和兴趣,创设开放的课堂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根据自己感兴趣和喜欢的事情主动的去学习和接受。信息技术学科对于学生来说较为特殊,接触较早。学生一般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充满着好奇心,结合信息技术学科主要以技术和操作为主,这对学生来说,比起理论知识,更喜欢实践。但是,信息技术教学中,例如计算机基础知识缺乏操作性,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感兴趣,往往造成学习效果较差。根据以上描述,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较呆板和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化成学生易于接受的形象的事物,有意义的建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在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的学习中,将计算机类比为机器人,进而讲解计算机的各个部件的组成和构造,引导学生不断的分析和研究机器人的内部组织结构,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目标。
2.鼓励学生动手实践,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欲望。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任何事物都具有加强的好奇心,喜欢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而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主要是以实践课程为主。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设计适合其动手实践的课程内容,引导他们在不断的实践和技术操作中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教学过程中,也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不同年级课程的实践任务的设置,激发学生们自主探究的欲望。例如,对于低年级小学生,画图、键盘指法等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可以进行模仿较强的实践课,自主模仿教师。通过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感受实践的喜悦,产生深入探究的欲望,引导小学生形成动手操作信息技术的习惯。对于较高年级的小学生,应该结合学生思维灵活,思想敏捷的特征,让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去主动探索,勇敢实践,鼓励他们在自主实践、探索中去创新。
3.扩展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深入探索。信息技术课程中,教学内容相对其他学科来说,具有较强的开放性,需要学生不断实践和练习。在信息技术操作练习时,学生往往思维灵活、跳跃,会发生各种教师在教学预想范围内的情况和问题。因此,教师要具有正确的态度,对学生在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和错误,进行及时的处理,实现生成性教学资源,促进学生深入探索。让学生自主探索,深入探究,掌握信息技术知识,这是生本理念的完美展现。例如,教师在教小学生关于画图软件的操作时,要充分的发挥自身的想象,创造丰富多彩的作品;在对word讲解插入图片时,也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教师传授的方法和操作,自觉组合图案和新奇图片等。信息技术课程对于培养小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具有十分重要作用。
四、结语
生本教学理念下,信息技术教学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因此,不断的采取适当的政策,促进信息技术教学效果的提高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韩小勇 单位:内蒙古包头市九原区沙河第二小学
浅析小学作文生本教育理念研究 篇2
一、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些情况
1. 生本教育的概念
生本教育是一种教育的思想和方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把学习当作基础,把生命看作根本,通过学生在课堂上对生命万物的感知,把自己当作课堂的主人,通过学习来体会真、善、美的真正内涵。自古以来,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以课堂为基础,在课堂上,老师作为主体教授知识给学生,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处于一种被动的接受状态,社会的整体教育模式处于一种失衡状态。生本教育这种教学理念从根本上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发起了冲击。
2. 现阶段语文教学过程偏向政治工具化
在当今时代,语文教学过程或多或少地会跟随着社会政治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虽然现今社会的学校课程开展有着专门的思想政治课,但在以前特殊的时代,语文这门课程就相当于政治课。在当今社会,大多地区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会紧紧跟随政策的脚步,对教学过程进行一定程度的改变,在整体的教学过程中,缺乏对“人”的探讨,过度依赖时代背景、时代特征,在一定意义上违背了教学的本意。
3. 现阶段语文教学过程过于单一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自古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名言警句,但在当今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老师是课堂教学的根本,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的主体的现象。这是一种以师为本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一言堂”的现象,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会产生学生对问题思考模式的单一性,这就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观念,导致学生和老师的思维模式相似化的出现。
4. 现阶段小学生语文整体素养不足
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考验的是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小学语文阅读靠的是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目前,在大多数的地区,学生在语文阅读的学习过程中兴趣不大,一部分的学生和家长认为语文学不学都一样,只要考试前进行突击学习就能够保证考试成绩。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师本教育模式会对学生阅读的兴趣产生影响,导致学生的知识储备过于局限,从很大层面限制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对小学生语文阅读教学的开展产生阻力。
二、现阶段生本教育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些改善
1. 通过情境教学来激发学生情感
在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有一点对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非常重要,那就是通过课上情景模式的开展,使得学生通过情感的代入,从精神层面上“走进”课本,通过情景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从而对阅读作品的形象有一个生动的理解,使得课堂教学模式从老师为主体转换为学生为根本。
2. 引导学生对阅读作品进行感悟
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从情感上对学生进行引导,通过调动学生主体上的感觉、知觉、感受,使得学生从根本上对阅读作品进行把握,跳过课本文字去领悟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只能学到表面知识的现象,将学生的学习过程上升到精神层面,从而开启学生的内心世界,使得学生通过学习的过程来感受语文阅读的乐趣。
3. 学生通过积累来提高综合素质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起到一个督促的作用,通过督促,使得学生把阅读作品的一些内容掌握在心底,在积累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
在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变,使得“生本教育”替代原有的“师本教育”。学生是课堂的主人,通过完善学生学习阅读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开发学生的个性。本文通过对现阶段生本教育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研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然而由于个人所学知识以及阅历的局限性,并未能够做到面面俱到,希望能够凭借本文引起广大学者的关注。
摘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阶段,我国对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广看得非常重要,语文教学在小学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近年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发展改革着,小学语文课堂通过阅读这一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综合素质。但在整体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校的语文老师教授语文阅读时的教学模式都有着或多或少的问题,对教学模式的完善改革已经刻不容缓。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就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生本教育,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教学研究
参考文献
浅析小学作文生本教育理念研究 篇3
关键词:生本教育;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颁布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设计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基本理念。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动性等,这种教育理念在教育界称之为“生本教育”。它是与传统的“师本教育”相对而言的,倡导教学中学生的主动性。在此,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下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以供同仁参考、借鉴。
一、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容易受环境的影响,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性格、爱好等,投其所好,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知道,小学生只有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才愿意主动去研究、学习。小学信息技术对于学生来说属于新的学科,学生一般都对此充满了好奇心,尤其喜欢实践,但是对于理论知识,如键盘指法、计算机基础知识等等却缺乏兴趣,使课堂时常出现沉闷的现象。鉴于此,我在教学中观察学生的兴趣爱好,将生硬、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化成为直观、形象的事物,有意识地搭建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计算机的基本组成”时,我发现学生都喜欢机器人,因此,就将计算机转化成为学生喜欢的机器人,即将计算机的组成和各部件的作用等都在机器人身上体现出来,引导学生分析、探究机器人的内部,最终达到课堂教学的目的。
二、动手实践,诱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
小学生好奇心较强,喜欢动手实践,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不乏实践课,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设计适合他们动手实践的学习任务,进而引导他们在实践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应设置不同的实践任务,诱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如,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我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他们的好动、好玩、好奇心强、喜欢模仿等形象特点,设置模仿性较强的实践课,让学生自主模仿教师,如画图、键盘的指法、坐姿等信息技术基础内容,这样通过学生动手实践,让他们品尝到实践成功的喜悦感,产生深入探究的欲望,从根本上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信息技术操作行为。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我则结合他们思维敏捷、灵活的特征,放手让他们大胆去实践,鼓励他们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创新。
三、拓展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相对来说具有开放性,其教学任务操作性较强,需要学生实践、练习。而在练习过程中,小学生思维灵活,难免会发生这样或那样不在教师预设范围之内的事情。对此,教师要给予正确的态度,合理处理“事件”,尽量将“问题事件”转化到教学中来,实现生成性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丰富课堂教学。如在学习“学做邮票”一课时,我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上的练习题制作邮票,然而在作业上交时,却发现有位同学制作的邮票和教材的练习内容不同,问他原因时,他说感覺教材上的邮票与现实的有差距,不好看,就自己进行了色彩搭配。对此,我非但没有批评这位学生,反而表扬他爱动脑、观察仔细,同时趁势引导学生分析、总结自己制作的邮票的缺点,制订改进方法。还鼓励学生开展思维能力,制作出自己心中的邮票,学生的积极性纷纷被调动起来,开始进行实践、探究。这样一来不但让学生掌握了知识,而且还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等。
总之,“知识最终要靠学生自己去掌握,做人最终也要学生自己去做!”教师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不教。学生是学习的主要对象,是信息的获取者,是教师引导学习的核心,更是学习的内因。教师只有实施生本教育,以学生为中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完善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才能有效推动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因此,作为教师应不断地探究教学新途径,以确保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彭钢,蔡守龙.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2]杨威,史春秀,巩进生.信息技术教学导论[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3).
[3]霍益萍,张人红.发达国家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J].上海:教育发展研究,2000(19).
(作者单位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白团乡樊庄小学)
浅析小学作文生本教育理念研究 篇4
郧西县土门镇茅坪中小学 陈朝香
“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这是生本教育的基本理念。以生命为本、以学生为本这是生本教育的基本模式。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意识到,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即以学生的好学为中心,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教得少,学生学得多,才能使学生得以主动发展,激昂学生生命,挖掘学生潜能。
那么,如何将生本教育的理念渗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去,把文本的规范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我们在教学中不能只强调教师“教”的设计,更应关注学生“学”的设计。学生毕竟是知识的“发现者”而非“接受者”。因此,生本教育理念下的教学设计必须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并把学生当作重要的教育资源来开发。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
学生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被激发的。努力营造良好的情境,培养了学生对文本的亲近感、认同感,更有利于学生走进文本,品味语言,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课程标准》指出,我们应该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并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例如,《桂花雨》这篇课文以“桂花雨”为题,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摇桂花”是本文的重点段。教学时,当学生读到“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体验到“我”摇桂花时的欢乐,一位老师创设了情境,边播放动态的课件,边笑着对着孩子们说:“孩子们,摇桂花多带劲呀!咱们也来摇一摇好吗?来,伸出我们的小手,尽情地摇吧。”孩子们一听都劲头十足,不禁伸出小手“摇”了起来。“哗啦啦,哗啦啦„„”老师鼓励孩子们:“这么点力气哪能摇下这桂花呀?快!再用劲!加油!”这下,孩子们真的放开胆子摇起来了。个个摇得摇头晃脑,小脸蛋红扑扑的,摇啊摇,孩子们咧嘴笑了。老师看时机成熟,问道:“孩子们,快抬头看哪!你都看到什么啦?”学生有的说:“我看到桂花飘落下来,好美!”有的说:“啊,桂花纷纷从树上飘落下来,就像一只只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也有的说:“老师,老师,我觉得我身上落满了桂花,成 了一个桂花仙子,还浑身散发着香气呢!”还有的迫不及待地叫起来:“老师,我觉得桂花还像个调皮的孩子,看,它还悄悄钻进了我的颈脖子,湿湿的,痒痒的!”
从孩子们美妙动听的描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都已沉浸于“摇花乐”中了,此时,他们都已经成了作家笔下的“我”了,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了共鸣。
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对教学内容自身蕴涵的情趣因素进行充分开掘,并将之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自然被吸引、被陶醉,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作一些能够撞击学生心灵的“情趣化”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使之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注重感悟,开启学生心灵
语文学习的课堂尤其强调读书内化,注重语感培养和整体把握。这就要求教师充分调动作为主体的学生的感觉、知觉、表象、联想、情感等,去触摸语言材料的整体存在,通过丰富多彩的听说读写实践活动,整体感知、感受、把握、体味、揣摩、领会、感悟,透过言语典范去感受言语现象,体验言语行为,领悟丰富内涵,增加文化底蕴。然而,多数孩子的思维总是停留在语言文字的表面,不能深入体会语言文字背后的情感,难以触摸到语言文字的温度。这就决定了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注重策略,引领学生感悟,体察学生微妙的情感变化,从而开启学生心灵。
比如,教学《珍珠鸟》一课,如何使学生能“真切地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那种和谐、信赖的境界,并自然生发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是感悟的难点。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感受人对鸟的喜爱之情,作者描写的是人鸟相亲的故事,感情的红线贯穿全篇。“‘我’为什么能够取得珍珠鸟的信赖?”让学生从细微之处感悟作者的一份真情。“真好!”独词成句,置于篇首,然后补上“真好”的内涵,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朋友送来的珍珠鸟的满意之感,喜爱之情。在这种喜爱之情的驱动之下,作者为珍珠鸟精心营造舒适而温暖的巢,又在鸟巢之上加了一盆吊兰,垂挂的藤蔓覆盖着鸟巢,这简直成了珍珠鸟幽静而安全的绿色家园!如果不是作者对珍珠鸟情有独钟,怎能取得鸟儿的信赖? 对待老鸟尚且如此,关爱小鸟更是可想而知了。文中的“我”由听到小鸟“又尖细又娇嫩的鸣叫”开始,就与小鸟结下了不解之缘:小鸟出生了,忍不住拨开绿蔓察看,那可爱的模样让人 2 心生怜爱。尤其是小鸟渐渐长大了,会飞了,与“我”一天天接近了,“我”对小鸟的喜爱之情也与日俱增:让它喝“我”的茶,啄“我”的笔尖,甚至任由它啄“我”的手指,落在“我”的肩上,“我”都不去惊动它,更不驱赶它,还抚摸它的绒毛,为它停下工作„„ “我”对小鸟呵护有加,喜爱之情发自肺腑。老师一步步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的细节之处体悟真情,不禁和文中的“我”一样爱上了珍珠鸟。
教学中,抓住一系列的动词:飞一落一站一撞一落一蹦一瞧一啄一趴„„引导学生感悟小鸟对“我”由远及近、由担心到放心、由亲近到信赖的进程,领悟人鸟亲密无间、彼此信赖的美好境界。老师在教学中始终让学生通过两条线索探究课文的内涵,感悟出“我”对珍珠鸟的宽容和喜爱,珍珠鸟的纯真和可爱,由事明理生情,体悟到“信赖”的价值和力量,使语文课堂充满着智慧与灵性,学生在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的同时,享受到了语文学习的快乐。
三、注意积累,发掘学生潜能。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能充分发掘学生的记忆潜能,把外在的信息整体内化在自己的心理层面上,最后积淀于身心组织之中,形成综合的语文素养。在阅读教学中讲究诵读感悟,强调熟读成诵,不仅能增强学生语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而且学生的人格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所谓 “腹有诗书气自华”。学生在熟读成诵的过程中积累了新鲜语汇、巧妙句式、优美语言,思维得到训练,记忆力不断提高。
譬如,《泉城》一课是要求全文背诵的,在教学时,可帮助学生积累关键字词,并通过个性化朗读体会感悟泉水的美丽,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珍珠泉:先抓住“在阳光的映射下,那珠串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仿佛有一只神奇的手把它们拎到了水面上来”这句话中的“忽~忽~”体会泉水的姿态变化万千,用动作体会“拎”字的精妙。然后通过阅读“泉水从地上往上涌,好象一串串珍珠。”中的“涌”体会泉水的连续不断,少而急。最后,让学生带着赞美之情读好这一段。而五龙潭,则由几股泉水“汇注”而成,所以抓住“汇注”一词,让学生给汇注换个词语,体会与珍珠泉的不同,水之多,从不同方向流入。黑虎泉则抓住“喷吐”一词,体会水势的大和猛,配合课件播放水声,让学生有更深切的感受。趵突泉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教学时在体会它大、清、美的特点时,3 抓住一个“冒”字,先展开想象,然后播放视频感受水多而缓,并引用一段老舍先生关于《趵突泉》的描写“泉太好了。泉池是差不多见方的,三个泉口偏西,北边便是条小溪,流向西门去。看那三个大泉,一年四季,昼夜不停,老那么翻滚„„永远那么纯洁,永远那么活泼,永远那么鲜明,冒,冒,冒,好像永远不感到疲乏,只有自然有这样的力量”。通过课外拓展获得的语言材料让“冒”在学生心中越发清晰,最后在朗读中发自内心的赞美。当学生用朗读表现出了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趵突泉的不同特点后,背诵全文可谓水到渠成了。济南的名泉亦成为学生记忆中的一抹亮色了。
四、注重迁移,开启学生智慧。
迁移,就是让学生将已掌握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经常投入周转、得到运用,从而获得整体发展。《课程标准》也提出要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在实践中解决简单问题。因此,我们在语文课堂上要多给学生提供语文实践机会,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增长智慧和才干。
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把握教材提供给学生的实践机会。仍以第七册教材为例,比如,《老师,您好》文后第4题:你最喜欢这首诗里的哪些诗句?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是怎样理解的。说喜欢的诗句,是让学生积累以供日后迁移;联系生活实际谈理解,是迁移性说话练习。此外,在布置作业时可设计习题:写写赞美老师的成语、名言;文中把老师比作春蚕,我们还常把老师如何作比,学习仿写比喻句。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在旧识与新知间架起桥梁,锻炼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理解基础上的运用,是一种典型的迁移。对于这些形式的迁移性练习,我们必须精心设计、巧妙引导。
学生智慧的萌发、个性的发展需要适宜的土壤,需要充足的阳光,我们应该在教学中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激发学生潜能,增长学生智慧。将生本教育的理念渗透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去,将成为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值得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深思和不断摸索的主题,让我们的课堂成为孩子们的舞台,飞扬起孩子们的笑脸,激荡着孩子们的情怀。新课标下语文生本课堂的初探
茅坪中小学 闻义坤
伴随着课改一路走来,从一知半解到实践领会,多少也有些感受与收获。“生本课堂”这一理念随之呼之欲出,已被我们广泛所接受,所推崇。怎样的语文课堂才是灵动的“生本课堂”呢?在此我想结合教育教学中的感悟,谈谈关于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生本课堂”的一点思考。
一、自主探究,挖掘潜能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课堂是学生学习、活动、发展的重要场所,是他们自己的课堂;学生应逐渐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因此,“生态课堂”就应是崇尚自主的课堂。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阅读课文,充分地思考、感悟、体验、探究,讲求自主学习的效果,千万不能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走过场。请看我校林夏萍老师执教《太阳》中的一个片段:
师:同学们,你们现在已经成为研究太阳的专家了,你想通过研究获得什么 知识?
生:太阳离地球有多远?太阳热度怎么样?太阳与人类有什么关系?太阳有多大?
师:好,你们就带着你们的问题去研究吧!请大家打开书本,让我们用朗读的方式,从字里行间发现并搜集最关心的信息,这就是对太阳进行假想研究。陆九渊曾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发现并提出问题是一种怀疑精神,是一种探究意识,是创新思维的起点,是开启智慧的钥匙。纵观这教学设计,我们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师生角色的变化:教师逐渐放下主宰者、权威者的架子,成为平等中的首席;学生也逐渐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教师只充当主持人的角色。这样的转变,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他们的潜能得到开发,个性得到张扬。“书忌耳传”“学贵自悟”。林老师就给了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空间,让学生走进文本,完成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走进作者和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世界。特级教师窦桂梅曾说:评价一节语文课,不是看你你用什么模式,而是要看这节课你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确定;学生的主体精神是否体现;学生的 5 主体意识是否显现;学生的主体活动过程是否优化;是否发掘了他们智慧的潜化,展示他的生命的活力?
二、多向互动,教学相长
在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中,一贯是教师一言堂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这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素质教育的贯彻实施。因此,我们提倡“生本课堂”就应是多向互动的课堂教学,即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文本互动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平等交流、真诚沟通、互相借鉴、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在合作的环境下,在共同营造的宽松自由、活泼愉快的氛围中,互相激发更多灵感,追求更多更新的创造,实现教与学的共振,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一位教师在执教《鸟的天堂》一文中在教学大榕树这一环节时,提问:如果你是一只从远方飞来的鸟儿,经过长途跋涉之后想找个地方安家会选择这儿吗?为什么?让学生在小组中展开了激烈地讨论,再各小组汇报。小组1:因为这里有这么大的榕树,还有许多树干。小组2:这里有许多鸟,都是好邻居。小组3:这里环境好,四面环水,榕树的占地面积非常大,非常茂盛,生命力旺盛。小组4:我们全组同学一起读。师:他们抓住关键语句,了解到这里的占地面积非常大,想怎么住就怎么住,非常舒服。小组5:我补充,文中的第十二自然段(读: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这句可以体会到这里不但没有危险,而且有时兴起还可以来一次免费的音乐会呢!
在这则案例中,老师以问题(会选择这儿安家吗?为什么?)为载体,以合作学习为形式,开展师生、生生多向互动。在多向互动中,师生、生生密切配合,教师抓住时机善于引导,学生在教师的诱导下善于思考,积极参与,加之轻松平等的课堂气氛,人人各抒己见,思维更加活跃,答案也更丰富多彩,使其能力不断发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点拨下,更好地走进了课文,走进了鸟的天堂。因此,笔者认为生本的语文课堂应是互动的课堂。
第一,生本互动。生本互动就是学生与“文本”进行直接的对话,即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去理解文本,去解读作品的内容,与作品的人物进行心灵交汇、情感交流,体察他们的境遇、感受他们的思想,从中学到自己所需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第二,生生互动。生生互动就是学生之间就文本所进行的对话。首先,在生生互动中,每个学生之间年龄、心理、水平相近,交往中最放松,不用担心说错,特别容易激活思维,为每个学生提供“畅所欲言”的机会。其次,在互动中,学生可获得更多的思维结果和思维方法,这对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培养思维能力是很有益处的。
第三,师生互动。教师要能把自己与学生真正地平等起来,“想学生所想”,“思学生所思”,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这样的课堂,师生交流更多的是商量与切磋,补充与讨论,赏识与肯定,倾听与沟通,尊重与信任,平等与合作。在师生双方积极的互动中,允许学生答错了重答,答得不完整的允许补充,不明白的允许发问,有不同意见允许争论,允许学生向教师发难,以努力形成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策动力,引发情感体验的源动力,激起学生自主创新的推动力,从而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使课堂充满生气和情趣。
三、动态生成,富有创意
课堂上,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而又个性的生命体。因此,教师无论备课如何周密,教学过程中难免会碰到种种“意外”。如果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独特理解视而不见,不能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转化为课堂生成的再利用资源,那就成不了好课。因此,笔者认为生本的语文课堂,教师就要注意课堂教学中的每个环节,仔细聆听学生的每一句发言,每一个动作,聆听学生们每次交流,讨论,抓住有利于教学和学生培养的每个生成点,创造性地去运用它。
笔者清楚地记得自己在教学《燕子》一课的第三自然段时就感受到了“意外”的幸福。
师:我们从这一自然段中感受到了什么?从哪感受到?
生:我感受到了燕子的动作很轻巧,很灵敏;我从“斜”字体会到了燕子的动作很优美;我从“唧”的一声,已由这边的稻田上,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了,感受到了燕子的速度真快;我从“剪尾或翼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感受到燕子很可爱,也很顽皮。
师:同学们真会学习,燕子的确可爱,你看它的动作是那么的轻快、敏捷。(刚要准备进入下一环节时,我看到一个学生举起了手,又迅速放下,面露难色,一副犹豫不决的样子。于是,我叫了他。)
生:老师,我觉得燕子是故意“沾了一下水面的”。燕子用剪尾或翼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湖面上荡起了一圈圈的小圆晕,那是告诉湖中的小鱼:春天来了。
(话音刚落,我不禁向他竖起了大拇指,同时,也暗自庆幸没有武断的打断他,而是给了他表达的机会。)
师:你的想法真独特,燕子还会告诉哪些小精灵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沉思片刻,纷纷举手。)
生:燕子还会告诉湖中的小虾:小虾弟弟,快浮上来看看呀,春天到了!生:燕子还会告诉成群结队的小蝌蚪:小蝌蚪,小蝌蚪,你们快快长大,春天多美丽呀!
生:„„
师: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在我们的眼中燕子可不是一只普普通通的燕子,它就是一只——
生:活泼可爱的小精灵;燕子就是一个春天的使者。„„
课堂上,学生常会跳出教师课前欲设的“规范化框架”,冷补丁来个“意外”。案例中,面对“燕子是故意沾了一下水面的。”我并没有一语否决或置之不理,而是抓住学生突发的答案,及时调整教学,将阅读引向深入。试问:如果一成不变地按照原计划,学生的回答会有如此的精彩吗?课堂会有如此的灵动吗?所以说,欲设与生成并非水火不容。教师只要随时把握课堂动态生成的切入点,灵活驾驭教学过程,让欲设和生成和谐相生,课堂教学就会高潮迭起、富有创意。
四、简明朴实,真切自然
当前的语文课堂为了使教学内容更为丰富,大量的非语文元素源源不断地涌进课堂,语文教学实在承担了太多的异样任务,肩负太多重大使命,使我们深切感受到它的无法承受之重。崔峦老师说:“语文教学一定要删繁就简,要返朴归真,简单实用,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因此,笔者认为生本的语文课堂应实实在在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服务,尽可能地把对语文教学本体无益的东西去掉,让语文教学返璞归真,简明而扎实。
其一、流程安排要简化。教学过程简化,就是用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去取得教学实效,也就是要减少花样,简化环节,留给学生更多的读书、思考、讨论的时间,使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理解到内化,最后学会表达运用,从而提高语文能力。其
二、教学手段要简便。当下有些语文课,过多地利用了现代教学手段,而放弃了语文“原生态”的最本质的教学方式。于是乎,我们的语文课就成了大杂烩。例如:一位教师执教《秋天的图画》,先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秋天的各种资料。接着出示关于秋天的课件。忽而金黄的稻浪,学生大呼:“哇,秋天真美啊!”忽而火红的苹果,学生大呼:“秋天好美啊!”忽而黄澄澄的甜梨,学生又喊:“秋天太美了!”这样的课件使用喧宾夺主,影响了正常的语文学习。其实,语文是实打实的,就是要多读,多写。这话是朴素的真理,至理名言。学习语文,就应当充分遵循本民族语言的特点和学习规律。语文,就是要以语文的方式去学习。
其三、课堂提问要精简。当前的阅读教学,依然问题多多,教学的主要流程基本上是以教师的问题串起来的,大问题套着小问题;学生课堂上的主要生活方式,是在猜测问题的答案。课堂上,他们与静思默想基本“无缘”,和潜心会文近乎“绝交”。课堂是个常数,一旦教师提问的时间多了,学生独立思考读书的时间必定减少。教师要引导学生亲近文本,做文本的知音,就必须留出整块时间给学生。时间怎么留?当从减少提问开始,教师要尽可能提紧扣教学主目标,让孩子们通过与文本的充分对话、自主感悟之后才能回答的问题。只有这样,语文才能闪亮“因朴素而优雅”的面孔,语文课也因此而显得更加简约而扎实。
浅析小学作文生本教育理念研究 篇5
教学质量提升研究 延安实验小学
刘倩
摘要: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通过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生本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也能够将教师的教授与学生的学习联系在一起,从而更好的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本文通过对基于生本理念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方法进行分析,以期更好的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本理念;课堂教学;质量
生本理念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充分的尊重学生的个性需求,以学生为主,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最大限度的调动和激发学生的潜力,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实践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显著提高。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有兴趣,才愿意参与到学习中,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才会得到明显的提升。小学生活泼好动,对新鲜的事物比较好奇,自制力比较差,不可能长时间将精力放在同一件事物上,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就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吸引小学生的目光,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从而使小学生主动地投入到数学教学中来,实现高质量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时,创设故事情境,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过了火焰山后来到一个村庄。村中田里种植了一大片西瓜,好客的农夫给他们送来一个大西瓜,八戒见到西瓜馋得口水直流。悟空要求公平地分给每人1/4。八戒听了不高兴地说:“瓜是俺老猪化来的,俺肚子大,要吃1/6,至少也要1/5。忠厚的沙僧给八戒切了1/6,正当大家开心地吃着西瓜时,贪吃的八戒却在一旁直拍脑袋:怎么自己的这份反而比他们的少呢?通过故事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参与到课堂中,促进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再例如在教学“过三点的圆”时,设置了这样的问题情境,有A、B。C三个工厂,要在它们之间修建一个水厂,使得这三个工厂到这个水厂的距离都相等,此水厂修建在何处?这问题一提出,立刻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他们开始讨论、猜测,由于正在学习圆的知识,因此学生很自然地联想到:此水厂应修在A、B、C三点的圆的圆心处,这时老师马上提出:该圆圆心的位置如何确定?从中揭示了问题的本质,既导出了课题,又使学生探究的欲望被激发,促使他们画图、思考、讨论、仔细阅读教材,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教学中,运用幽默,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如:数学“四种命题的关系”时,老师首先给出一个原命题,“老虎有眼睛”这是一个真命题,接着请学生说它的逆命题,“有眼睛的是老虎”这个命题改写是对的,接着推理说:“老师有眼睛,老师是老虎吗?”学生大笑。显然,它说明了原命题的逆命题是假命题。同时,学生在笑声中,领悟到命题改写的对与错和命题的真与假是两回事。这样就可以顺利地研究四种命题的关系了。使学生在轻松愉悦气氛中掌握了知识,收到快乐乐学的效果。总之,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只有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学习活动,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从根本上改善数学课的枯燥乏味的负面作用,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感受到其乐融融,从而达到“有趣的数学”、“快乐乐学”的最佳境界。
二、运用多媒体开展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多媒体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直观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并且具有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特点,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欲望,使学生快速的获取知识,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最好的教学效果。
如教学《圆的认识》,在课结尾时用多媒体展示:唐老鸭坐在一辆车轮是正方形的车子上颠簸,并设问:唐老鸭舒服吗?为什么?学生凭借生活经验提出车轮应做成圆形的。接着再用动画显示:唐老鸭坐在一辆车轮是圆形但车轴不在圆心上颠簸,设问:车轮已改成圆形的,为什么唐老鸭还不舒服?学生依据刚刚所学的知识很容易想到:要使汽车不上下颠簸,必须使车轴至车轮的距离处处相等,因此车轴必须装在圆心处。最后再用动画显示:唐老鸭坐在经过学生改进后的汽车上“嘎嘎”直叫。利用多媒体能够将抽象的事物生动化,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具有积极的意义。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实践过程,又是信息处理、心理变化的过程,更是探究、情境创设和人格形成的过程。学习兴趣是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和能力并与肯定情绪相联系的积极倾向。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强化剂,在学生活动中起着巨大的推动和内驱作用,它能集中注意、活跃思维,使各种竞技因素处于全面的竞技状态,它能调动情感、坚定意志,使人积极的寻求满足认识需要的途径和方法,而当认识需要得到满足后,又会使兴趣更为丰富和深刻,产生更高水平的认识需要和兴趣。教育心理学家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也形象生动的说明了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和特点,运用多媒体声色并茂、视听兼有、生动有趣的特点创设情境,在新的教学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强烈的矛盾冲突和感官刺激,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浓厚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由厌学、苦学变为好学、乐学。多媒体技术有利于深化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在《分数的意义》一课教学时,有按指定的分数给图形填色的练习,这样的练习答案是唯一的,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就可以允许学生自由发挥,填完一种后,计算机再鼓励学生想出别的填法,只要学生填的份数正确,计算机就会给学生肯定的反馈信息,填错了就给学生鼓励,这样,在深化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在练习中,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可以调节学生大脑兴奋,减少疲劳,焕发精神,让学生利用自己的无意注意愉快的接受知识,计算机的反馈信息再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保持其良好的学习心态,达到扩展思维,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有利于因材施教,可以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难度的训练,让各类学生都能“吃得饱”、“吃得好”,而且可以让学生自我控制练习进度,做到每类学生都能达到各自的教学目标,学生在不知不觉的练习与计算机的表扬和鼓励中不断进步,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很好的发挥。
三、理论联系实际
很多小学数学知识都比较难理解,而且教师在教学时,往往采用学生不了解的案例讲解,这种方法很容易使学生对数学失去学习的兴趣,不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应注意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多利用学生身边的、或学生能够接触到的事物开展教学,这样不仅能够促进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学会用数学的眼观去看待和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例如在学习《相遇问题》时,联系实际生活,有一天,小明不小心把小芳的作业本带回了家,而小芳急着要用,那么小芳怎样才能拿到自己的作业本?学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形成了三种方案:小明送到小芳家;小芳到小明家拿;两人电话约定沿同一条路相向而行,小明送,小芳接。利用与学生生活相关的事例开展教学,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逐渐形成数学思维。
四、多元化评价
每一位小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表现出不同的能力,教师不应只以成绩论好坏,生本理念下的评价应是多方面的,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也应注意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从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是否与其他同学共同探讨和交流、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尽量以鼓励为主,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使学生体会到教师的关注和认可,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此外,教师在教学时,还要给学生评价的机会,学生之间互评,学生评价教师,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身的优势和问题,同时向教师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为学生提供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例如在教学“圆柱的表面积”时的,教师先让学生拿出自制的圆柱形纸盒。师:你们知道制作手上的圆柱至少需要用多大面积的纸板吗?这是个关于什么数学知识的问题?生:表面积(引出课题)。师:要解决求圆柱的表面积,要了解哪些关于圆柱的知识呢?生1:圆柱的表面积包含哪几个部分?生2:表面积与什么有关?生3:应该与底面的大小有关,因为底面越大,纸用得就越多;生4:那也应该与圆柱的高有关„„这里,在预设的问题下,老师没有对学生的问题直接回答或评价,而是让学生互相补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过早或不合时宜地作出评价,可能就会压制、扼杀学生有价值的做法和想法。所以,教师要先做一个忠实的倾听者,让学生互相说出自已的想法。这个过程也就是学生自我评价的过程。此时学生形成了对表面积的初步理解但不确定。于是,老师的一句立足于学生自我评价的言语“你们真不简单,知道了这么多相关知识,那你们想知道到底用多少纸板吗?”激起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期待,课堂充满着悬念,也就更具活力了。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教师不承担全部评价的责任,而是鼓励儿童逐渐参与对他自己的实践成果作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负责的态度,并能促使学生学会思考,看到自己取得的成绩和不足,让学生自我评价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情感的体验。如一堂课临结束时,师不应该自己总结归纳让学生听,而是要让学生反思自问。如:老师讲的是什么内容?我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对自己的获知过程和方法作出简单的小结。同时又和别人的学习收获作出比较,找出自己的不足。如果是教师自己去总结本节课要掌握的知识点,学生是已学习并掌握的了就会感到枯燥无味,而是让学生去自我评价,体验获取知识的成就感,这样课堂的总结也就更有说服力。结束语:
生本理念就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以及评价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参考文献:
新方式新理念:生本教育 篇6
新方式新理念:生本教育
作者:
来源:《信息教研周刊》2013年第04期
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教育思想也在不同的更新,教学方式也在不断的与时俱进。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推动教育的发展、学生的发展,从而更好地培养出更多的国家栋梁。由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郭思乐教授所创立的一种突破传统教育思维模式的教育思想——生本教育,是一种很成功的教育。它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热爱学习而设计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生本教育与师本化、灌注性教学相对立,有强大的穿透力、冲击力、震撼力和感染力。生本教育把师生关系处理得十分完美、和谐,教学效果十分显著。生本教育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因素;生本教育是实现教育均衡的有力杠杆;生本教育是现代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就是以学为本的教育,把主要依靠教转化为(在教者的帮助下)主要依靠学的教育。以这种理念为指导,在祖国内地、香港、澳门等地100多所中小学、职业中学、幼儿园等进行实验,成效显著,获得意义深远的理论与实践成果。无数事实说明,生本教育是一种绩效显著、十分成功、深受欢迎的教育。
浅析小学作文生本教育理念研究 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本教育理念,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
在新一轮教改进一步深入的今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更加重视学生的独立阅读、个性化阅读能力的培养,生本教育的理念也逐步被人们所接受。生本教育理念具有丰富的内涵,它是一种顺应学生天性,唤醒学生阅读兴趣 , 架起课本与生活的桥梁。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关键期,它将对学生的一生产生深远影响。本文主要研讨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及策略。
一、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
1. 课堂上教师的权威地位还没有完全消除,学生在教师的主宰下主动性欠缺,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没有得以树立,致使在语言阅读学习中无法展开拓展性思维,在教师过于详细的教材讲解中,欠缺独立思考能力,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十分不利,也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生成,结果是把一个活生生的人变成思想僵化的机器。
2. 流于形式的自主合作。新课标提倡了学生的自主合作式学习,把课堂交给学生,由于许多老师理解上的偏差,在实际教学时往往采取了小组合作的模式,表面上学生们都参与了课堂活动,但在活跃交流的背后却存在着形式化的倾向,缺少对自主合作过程的指导,或者对学生的随堂提问没有给予合理的解答,造成自主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意识没能真正发挥效益。
二、将生本教育理念渗透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
学生必须是学习的主体,这是生本教育的核心,它是在学生主动性学习的层面上进行设计的教育。老师的价值是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内在兴趣点,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在学生自己能力范围内,老师只是对学生的提问进行必要的解答。笔者在生本教育理念指导下,对小学语文阅读的有效性进行了一些研究。
1. 联系学生实际开展个性化学习。老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步骤地对学生提供一定的个性化的意见或者要求,在学习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提高,学生阅读的效率也得到提高,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十分有利的。在学习《金色的草地》第二自然段时,安排同桌的学生扮演兄弟二人表演玩蒲公英时的场景,让他们体会到草地所带来的快乐。这样既改变了老师唱独角戏的沉闷课堂气氛,学生又享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2.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老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就是授渔。小学语文中有一篇《桃花心木》精读课文,课文中种桃花心木的园丁,以大自然的气候变化为依据,让树苗在自然变化的气候环境中成长,园丁则采取了模仿大自然的措施,不定时、定量地为树苗浇水,让小苗适应自然生长过程中所必须经受的考验,为将来的生长打下扎实的基础。园丁内心一直秉持一种信念:参天大树的成长过程中,在其幼苗时期应给予其必要的浇水、施肥帮助。为了使它将来自己能够在土壤里找到养分,为将来长成参天大树做好准备,现在就要拼命扎根。园丁采取仿照大自然的方法精心帮助——浇水,就是为了达到将来的自己汲取养分不用再浇的目的。
长期以来,人们用蜡烛比喻老师,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结果也造成一些学生他自己不发光,只等着被照亮,学习死记硬背,从不动脑筋独立思考。长久下去,我们的学生就达不到自己“汲取养分,向上生长”的目标。在“生本教育”理念指导下,将老师的“教”转化为点拨引领,学生被动的“学”转化为自主性的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以课程为蓝本,寻找最能激发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关键点,对学生进行引导,自主探究。通过前置性作业的课前探究、课堂上进行小组内交流学习、同学间相互讨论、老师适时的点拨引领,使得学生在质疑与讨论、互助与合作、倾听与交流的过程中,真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实现学生自信、自主地学习,准确、流畅地表达。
3. 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天性。儿童天生就对新生事物有好奇之心,学习是他们自身的需求。《揠苗助长》的故事,我们大家都非常熟悉,故事中主人翁不按照禾苗自然生长的本能,自认为拔苗可以助长,而事实上恰恰违背了禾苗自然生长发展规律,禾苗不但没能长高,反而全部死掉了。这个故事给予我们启迪:“禾苗”的成长都要以科学为依据,在自然规律的过程中进行科学培育。生本理念下的教学就是要激发学生这棵“禾苗”天天向上的学习天性,老师是科学培育“禾苗”的园丁。一方面,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帮助学生根据自身需要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另一方面,老师是科学教育领域的“农夫”,在科学教育领域内为禾苗做好“松土”“浇灌”“施肥”“防病”等工作,达到“要我学”转为“我要学”的目的。
4. 改善师生之间关系,增强师生之间联系。在生本教育理念教学过程中,老师与学生的关系也逐渐有所变化。在教学实践中,师生之间往往存在着一些隔阂,学生对老师时常敬而远之,师生之间在有些时候难以有效地沟通。生本教育理论的实践中,增进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不论是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还是在课后朋友般的交流都打破了师生之间的这层隔阂,促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进而增强师生之间的联系。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小学作文教学 篇8
1.教学中激发写作兴趣
传统教学方法比较枯燥无味,教师一味教授晦涩难懂的写作方法,超越了小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时,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观念。这就是生本教育的理念。因而,教师可以在每节课前,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出写作情景。并在相应的情境中提出自己早已准备好的问题,让学生在课上进行思考,积极讨论,然后进行写作。这样,不仅让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活跃起来,还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大大提高语文作文教学质量,一举两得。
教师在教授作文写作时,应积极创设写作情景,提高学生写作兴趣,从而增加他们对于写作的热情,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同学们讲一个故事,并让学生相互讨论故事的深层意义和内涵,然后确定文章主题。可将学生写的作文进行归纳整理,选出优秀的作文,贴在教室的墙上,让学生观看学习。这样,学生们就会觉得作文写作有趣,积累的知识就会在脑海中浮现出来。根据大脑的记忆规律,在潜移默化中,学生的作文水平就会逐渐提高。
2.教学中结合阅读训练
为了贯彻生本教育的观念,教师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要结合阅读训练。阅读训练就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掌握一些课外知识,从而拓展知识视野。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会潜移默化的学习到课外书籍中的知识,将它们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之中,从而有效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作文教学结合生本教育时,教师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个体特性,选择学生喜欢读的课外书籍,从而让学生愿意去读书。阅读可以拓宽人的知识视野,拓宽人的知识面,同时还可以陶冶情操。阅读还可以培养小学生积极向上的性格,健康的心理,审美能力及情趣。
因此,学生一定要有阅读、审美能力,这对学生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特别重要。小学生能力还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他们还没有能力读四大名著这些经典作品。因此,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给学生提供阅读自己喜欢的作品的机会。这样,学生阅读的愿望不仅得到了满足,还拓宽了他们的知识视野。学会了很多好句子好段落,在以后的写作中就会如鱼得水。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格林童话》,教师从中摘取好的句子,让学生模仿造句。鼓励学生用这样的格式,写出自己喜欢的句子。通过长时间大量的练习,学生的写作水平就会更上一层楼。
3.教学中加入生活元素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背诵是重要的教学手段。教师希望学生通过背诵大量的作文素材并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之中,从而提高作文水平。但是,这种教学方法有很多的缺点,会让很多学生写出相似的作文。作文缺少个性,缺少观点,没有思想。现在很多学生写作文的素材都是通过背诵,这不利于学生个人思想的形成。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入贯彻生本教育这一观念,让学生从生活中取材,立足于当下,写出具有时代意义的作文。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因而,将语文教学置于现实生活的大背景之下,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汲取知识,灵活运用。从而把自己学到的生活经验运用到语文学习之中,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让学生多体验生活,把在生活中经历的点点滴滴写到自己的作文之中。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带领学生重现生活场景,结合生活,获得生活经验,积累知识。让语文教学更加贴近生活,从生活中学到知识。
生本教育是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将自己在生活中的所想所思融入到作文之中,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语文,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而写出新颖的作文。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特点,从课内到课外,积极组织相关活动,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为将来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浅析小学作文生本教育理念研究 篇9
摘要:在推进教育不断发展的探索和实践中,学校和教师应该给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只有具备多方面、多层次因素的和谐,教学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生本教育理念;构建;和谐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目标在于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在推进教育不断发展的探索和实践中,学校和教师应该给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只有具备多方面、多层次因素的和谐,教学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一、目标定位的和谐
传统的语文教学在定位上是以知识为本位的,即以传授知识为教学的最终目的,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未来社会需要的是高素质的技术人员和智能型的操作人员,显然以知识为本位已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因此,教师应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及语文能力。语文教学的定位主要是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着力于学生学习主动性、自主性、创造性的自我培养,着力于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创造精神、合作意识的自我培养,使学生成为独立的、健康的、完美的人。在“生本教育”实践下的课堂能够较充分地完成这种定位。
“生本教育”提倡的是先“学”后“教”,因此课的前期准备工作全部由学生分组完成,要先后解决这样几个问题:分析任务的要求——进行详尽的分工——查阅资料——筛选、借鉴资料——疑难质疑——课堂展示。由此流程图,不难体会语文教学应该体现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原则,在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给学生不同程度的收获。
二、教学内容的和谐
语文教学的内容应当与现实生活相通、相融并成为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思想性、审美性、价值观要与时代生活的主导意识合拍。如教钱钟书的《论快乐》,可先每个小组阅读完文章后自己设置问题。各个小组经过精心预习和讨论之后,提出很多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1.文中引用穆勒的话,将苏格拉底和猪进行比较,这样写有哪些作用?
2.“有最洁白的良心与全没有良心或有最漆黑的良心效果是相等的”,这句话中的“效果”具体指什么?
3.“肉体减少了专制”,这句话中的“专制”有什么含义?全句是什么意思?
4.“能一贯抱这种态度的人,当然是大哲学家,但是谁知道他不也是个大傻子?”“一贯抱这种态度的人”是指什么人?
5.怎样理解“矛盾是智慧的代价,这是人生对于人生观开的玩笑”。学生小组之间互相释疑,解答。
三、教学方法和过程的和谐
语文教学方法和过程应该是一个多样统一的和谐整体。教学内容决定着很多差异性的存在,也决定了在实际教学中不可能总是依靠单一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教学因素的`多样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开展教学活动不可能一堂课只采用一种教学方法,往往需要几种教学方法的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比如,小组合作法、自学法、讲授法、质疑法、练习法、讨论法等多种教法的综合运用。当然,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必须表现为协调一致才具有实际意义。 语文学习的过程是“学得”与“习得”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过程。“学得”重课内、主要面对教材世界,以“指导”“训练”的方式,有计划、步骤地培养学生学习技能。把学生“习得”延伸,面对生活世界,以“感悟”“积淀”的方式,在更广范围里去感知美、发现美、理解美、欣赏美、创造美。语文学习过程是通过学生联系自身生活进行感悟,让大语文观念深入人心,注重语文和人生的关系。
四、师生关系的和谐
心理学研究表明:好的情绪,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精神振奋,愿意学习;恶劣情绪则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使学生厌恶学习。学生的情绪与教师的态度是相辅相成的。教师爱学生,学生敬教师,这是教育活动得以有效开展的前提。师生关系的和谐,是取得教学实效、体现教学魅力的重要保证。
首先,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生本教育”的理念,除了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生命需要和尊重学生的智力之外,还要依靠学生进行管理。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变“权威型”的师生关系为“伙伴型”的平等师生关系。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教学观,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
其次,教师要有洞察力。教师要知道学生的知识增长点和闪光点,明确每位学生的发展方向和潜力,按教育规律和自然规律实施教育。教师必须经常了解学生的学习和思想状况,听取学生的意见,改进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教学相长”的和谐局面。
五、学习与再学习的和谐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人文性、思想性、情感性、生命性的特点。语文学习不仅仅是掌握和运用语言,还要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生本教育”倡导教师的核心能力是组织学生学习的能力,教师要在学生的放飞中获得自身的解放。教师还要关心学生将来再学习的情况,为终身教育打下基础。当学生完成分组的任务后,他们从合作的经历中不仅学会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获取知识的方法,而这正是达到了学习与再学习的和谐。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1 5教学模式 篇10
湛江财贸学校 管理专业科 吴宏杰
一、“生本教育”的意义
近年来,由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郭思乐教授根据多年的实践与研究成果,结合他在多所中小学开展的关于生本教育体系实验研究情况,撰写了学术专著《教育走向生本》,从生本教育的概念、意义、产生的背景、主要观念、操作体系、操作方法,以及哲学思考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其中关于生本教育的观念与实践模式研究,以及其所产生的效果和社会影响,引起了教育界的强烈反响,尤其是广东教育界的瞩目。
郭思乐教授在该书给生本教育下的定义:所谓生本教育就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力求在教学当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以往的教育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师本教育,也就是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为教师好教而设计的教育。而生本教育的基本观点是学生学得好是学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同时老师也提供了恰当的教育方式,学生在“生本教育”理念下的课堂忘我地进行学习。21世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们提出:教育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把沉睡在每个学生身上的潜能唤醒,并且激活起来。老师在课堂的角色就是激发学生的潜能和高度学习的热情,学生的角色也由师本教育下的“要我学”转变为生本教育下的“我要学”。
二、“生本教育”的理念特征
(一)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完整的人
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一份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强 调要把人作为发展中心,“人既是发展的第一主角,又是发展的终极目标”这种教育新概念,“应该使每个人都能发展、发挥和加强自己的创造潜力,也应有助于挖掘出隐藏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的财富”。爱因斯坦说过:“只教给人一种专门知识、技术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是人要借着教育获得对于事物的人生价值的了解和感情,培养出一个和谐人格。”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完整的人,促进人的全面和谐的发展。老师引导学生学习的不仅仅是科学文化知识,更有在人格、道德理想、审美情感、价值观、人生观等方面正确认识,而这些都必须通过教育的育人功能来实现的,教育与人是统一的两个方面。
(二)学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
我们一直把学生仅仅当作教育的对象,而被忽略的事实是学生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个体发展是学生自我的潜在动机,是每一个学生的潜在需要,如果教育者能够适机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发展学生的学习天性,释放学生的能量,那这种“教学资源”就能够产生巨大的教育收益,而收益例如提升学习的能力和增加的知识是直接体现在学生身上的。“生本教育”把学生当作自觉的、但需要被激发的教学资源,此时教育的意义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动机,教育是为学习服务,为学习者服务。
(3)
教育不应是阻力,而是推力。
从某种意义上,传统的师本教育因为采用相对固定的程序例如固定的教室、多年不变的教材内容观点或一成不变的课程考核方式等等来进行教与学活动,这样无法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这对于学生学习来说等于一种约束和限制。生本教育的方法,是全面依靠学生。这样的学习,具体、贴近生活,学习好像不经意地进行她们经意的是自己活动中的乐趣,而不经 2 意的教学却常常可以产生最好的效果。生本教育下的教育是“推力”,“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依托学生自身来进行教育,而获事半功倍之效。
(四)“以学定教”,促进教师成长
建设高质量的教育,必须有高质量的教师。教师是实施高素质教育的关键。
生本理念的教育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这也突现出教师职能的转变,简单点讲就是由师本教育下的“我要怎么教”转为生本教育下的“我怎么让学生来学”。学。相对来说,教师的角色就更加重要,因为教师的角色有了新的内涵: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课堂调控者,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也是共同学习者。教师不再是教书匠,而是教育者。生本理念的教育,在客观上从学生的需求这方面也对教师形成了一种促进教师“我要学”的氛围,在这样的教学探索中,教师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促进了教师从单纯的教书匠向教育教研型、专家学者型转变。
三、“以生为本”的“1+5”教学模式
在实施生本教育的过程中,结合生本教育的理论和特征,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我尝试建立了在“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基础上的“1+5”教学模式,其中“1”指的是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5”指的是围绕在“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基础上的其他5个教学环节,包括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建立课程目标体系、课程内容设计、教学互动过程以及教育评价五个环节。五个环节以理念为中心,一环扣一环,相互联系,以求达到生本教育的目的。
(一)“1”: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要取得一项工作的成功,首先要有好的理念。教学工作要取得丰硕的成果,也首先必须有先进的理念做指导。“生本教育”以“生”为本,不仅符合教育的基本宗 3 旨、根本目标,同时也为我们的教育工作指明了发展的方向。生本教育的理念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以及适应能力,它的作用不是一天两天,而是影响到中国教育的未来,国家的繁荣昌盛。虽然在生本教育的实践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但是瑕不掩瑜,我们应该坚信真理的无穷力量。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从事教育工作必须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用先进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育事业,并且不断将其完善发展。
要树立生本教育理念,我以为有以下四个重点:
1、要明确教育的对象是学生,一切为了学生,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个体。
2、把学生当作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要懂得如何开发这种资源,让其通过自我学习产生教育收益,自我增值。
3、思考如何让教育这个工具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而不是阻力。
4、明确教师的角色已经转变为引导者,不是高高在上,教师也必须提高自身素质才能符合生本教育的要求。
(二)“5”:围绕生本教育理念下的5大教学环节
1、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
从动机理论出发,人的某个行为的出现是由其动机引发的,而动机又来源于人的需求。学生主动学习的行为根源于他的动机和需求,因此要激发学生学习的行为,必须激发其动机和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那如何激发学生的动机呢?简单点可以这样认为:学生要学什么,老师就教什么。在上每一门课程的时候,作为教师可以了解本班同学对内容的感兴趣程度,或者他们对内容的兴趣点集中在哪里,或者他们希望用什么方式来学习等等,了解的方法可以采用问卷调查、面谈等等,目的就是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然后根据需求来设计教学过程。这样,上课的内容以及过程都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使得同学能 4 自觉甚至忘我地参与到课堂的学习当中。
2、建立课程目标体系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课堂应该是以高效为目标,要取得应有的效果,课堂设计不应该离开课堂目标的设计。但是与传统的师本教育理念下的课堂目标例如难点重点不同,生本教育理念下的课堂没有也不应该有固定的难点和重点,只有相对的难点和重点,这些难点和重点在每一位(组)同学心中是不同的,原因是学生的学习需求是有差异的。在确定课堂目标时,可以采用建立课堂目标体系的方式,即有课堂的总目标以及分目标,教师可以先从整个课堂宏观的角度结合课堂内容来设计一个课堂总目标,同时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来设计学生的分目标,甚至可以做到每一位同学都有一个自己明确的课堂目标。最后,课堂结束时,老师和学生都可以通过与预先设计的目标进行评估,了解目标的完成情况,如果学生未完成目标,老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们进行沟通交流,力求下次完成课堂目标。建立目标体系,一是设置合适的目标可以保证课堂的教学质量;二是可以减少传统教学课堂目标单一的问题;三是目标体系下的目标的多元化、个性化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值得注意的是,学生的课堂目标不应是仅仅由老师来决定,而是由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商定,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另外,尽可能做到课堂总目标与分目标保持相对一致。
3、课程内容设计
课堂内容的合理设计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热情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设计内容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内容的选取不要太难,先易后难;正如郭思乐教授所说的前置的问题要“简单性、开放型、核心性”,尽可能每一位学生都可以理解、都想去说、都懂得去做和懂得去用;
2、内容方面尽可能有时效性和生活性,例 5 如选择近期的新闻热点,人们关注的社会焦点问题等等,贴近学生的生活,包括在案例的选择也要做到这一点。
3、在内容的设计上,教师可以设计内容框架,具体的内容可以让学生在课余的时间自发去收集,然后在课堂上向同学们展示。
4、教学互动过程
在生本教育体理念下,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讨论这种教学互动形式。首先,讨论以学生为本。生本教育理念认为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他们个个喜爱讨论,也能够讨论,课堂的每一次讨论,都力图使每个学生能参与进来,提高课堂的参与度,每次讨论都让学生尽兴发挥。在设计讨论互动时必须注意一下几点:
一是注意教师和学生在讨论中的角色;讨论的主体应该是学生,而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是学生讨论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学生讨论积极性的激发者,做好讨论过程协调者的角色,老师要“少说话,多听话”甚至不说话,但老师要控制讨论的内容不要离开主题。
二是设计讨论的主题要开放性的,双方都有话可说,人人参与,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发学生们对问题的讨论。问题也可以由学生们随时提出,可以相互质疑,而且可以利用课前时间做好资料收集,使得讨论的内容更加充实丰富。生本教育体系的教学把讨论作为一种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互动交流形式。
三是注意教室环境布局对讨论的影响。合理的排列方式有助于教师组织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相反就会给教师组织教学带来许多不便,也降低了学生学习的效率。教室的布局主要有以下四种:A.秧田形,这是传统教室的排列形式这种座位的设计是学生同步学习的典型方式,对于知识性教学尤其是集体讲授而言,更容易集中学生注意力,课堂教学效果好,但是这种排列方式也往往会造成师生的视觉盲区,容易限制师生的互动范围和互动方式,既不利于非邻近学生的交往。B.马蹄形(新月形),教室中座位排列的方式是“U”型,教学过程中教师则处于“U”型缺口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有很多的交流机会,有利于学生的活动,教师组织讨论也极为方便,容易形成民主的教学气氛,但是这种方式常常受到班级人数和教室空间的限制,也容易诱发学生的问题行为;C.长方型或圆型,这种座位的排列适用于师生共同解决问题型同步学习与学生的小组学习,教学中学生围坐在一起进行分组学习和讨论,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形成互动竞争的气 氛,但不利于教师对课堂行为的监控和反馈,同样也会导致学生问题行为的增多。D.模块型,这种座位排列的方式主要用于学生的小组活动和个别学习,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将教室划分为不同的活动区域或活动角,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进行选择。
四是结果与过程一样重要;讨论的目标其实不是非得要得出讨论的结果,而是通过讨论的过程来达到激发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胆量、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的目标,因此过程与结果同样重要;
五是学会等待,留出思考问题的时间。在激烈的互动讨论后,必须腾出时间让同学去再次思考刚才讨论的一些问题,尝试让同学们去总结讨论的情况,最后教师要对讨论的问题或情况做一个总结,并提出讨论问题的难点和重点,同时指出双方在讨论过程中的表现。
5、教育评价的转变
教育评价其实指的是一个如何正确评价学生的学生情况和激励学生学习的问题。中国传统的教育评价标准是单一的,例如成绩,成绩好的就是好学生,成绩不好的就不是好学生,成绩往往是评价学生优劣的主要标准。但是我个人觉得好的教育评价体系应该是个主客观相结合、公平的、多角度、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这样才能客观公平地评价学生,才能更好地激励学生,在生本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建立一个多元化的教育评价体系具有现实意义。
多元化教育评价体系的建立有如下三个重要原则:A、无错原则。讨论问题,各抒己见,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很多时候,教师一个否定的目光或一个消极的用语,对学生有极大的负面暗示,使其丧失信心,相反,教师的一个肯定的目光或一句鼓励的话语,能使学生充满自信,从而走向成功;B、公布评价标准 有研究表明,当学 8 生在学习之前就知道用来评价他们的标准时,他们学得最好,而且也让他们感觉到评价的公平性。C、考核多样化,注重主客观相结合,改变以一份书面试卷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而是与平时的作业、提问、讨论等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评定。D、必须把评价的结果与学生进行沟通,并与学生共同商定如何提高学生的质量。
四、结束语
生本教育其实就是一切为了学生,教育为学习而服务,为学习者服务,如何激励学生忘我地学习是生本教育的目标,本人希望通过建立“1+5”的“生本教育”教学模式,将生本教育的理论实施到课堂教学上。实践证明,“1+5”教学模式的确有效地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习的质量,我也感受到了生本教育理念及实践带来的巨大威力。
参考文献:
【浅析小学作文生本教育理念研究】推荐阅读:
浅析小学英语教育现状10-14
浅析小学班主任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06-29
浅析中国文化与小学教育的文化传承论文07-10
小学体育课教学论文小学体育教育教学论文:浅析农村小学体育教学09-29
浅析俄语教学教育研究05-28
小学古诗教学浅析07-15
浅析小学语文备课10-15
浅析小学数学高效课堂06-04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浅析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