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类中药

2024-10-20

动物类中药(共8篇)

动物类中药 篇1

鉴定动物类中药,要具有动物学的分类和解剖的基础知识。其方法与植物药一样,对于药材是完整的动物体,可根据其形态特征,进行动物分类学鉴定,确定其品种,如蜈蚣、土鳖虫、金钱白花蛇等;对于药材是动物体的某一部分,如羚羊角、龟甲、骨类(豹骨、猴骨等)和贝壳类(石决明、牡蛎等)药材等,鉴定时主要靠性状鉴定以辨别真伪优劣,必要时可进行显微磨片观察;对去皮蛇类药材可进行脊椎骨或鳞片的形态和组织切片观察;对海狗肾类药材,除一般形状鉴定外,还可采用x光拍片,观察阴茎骨的形状和大小加以鉴别;对有些采自动物体的分泌物和生理、病理产物的药材,如麝香、牛黄、蟾酥等,除一般性状鉴定外,主要靠显微和理化分析,以防伪充或掺假。鉴定牛黄除用传统经验鉴别方法外,还要用显微观察或红外光谱等来考察纯度防止掺伪,同时要做主要成分胆酸、胆红素的定性定量分析;对有的动物产物,如蜂蜡、虫白蜡等,还应测定其熔点、溶解度或酸值、皂化值等以控制药材的质量。

值得指出,动物类药材的主要成分不同于植物类药材,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及其水解产物,主要包括氨基酸、动物肽毒、酶及糖蛋白等,许多都是动物药的主要有效成分。现已有大量报道,利用它们含蛋白质、氨基酸的组成和性质的不同,用聚丙烯酰胺凝胶蛋白电泳法可成功的把动物药材与类似品、伪品区别开来。如阿胶的鉴别,不但可用上法进行,采用蛋白质等电点检测法或蛋白质运动粘度法进行鉴别也均获得成功。

动物类中药 篇2

原则一:对症下药中医用药讲究辨证论治, 并因动物年龄、体质、产地不同而有所不同。中药的应用范围缺乏明确的界限, 所含化学成分繁多, 每一种化学成分常常含量较少, 作用不够显著, 其作用于动物肌体内产生的正面或负面效应往往不很明显, 易被忽略。由于这些原因, 在中药的使用过程中, 容易出现—些人们还未认识到的不良反应。如果对动物的病因、病理等判断不清或者对中药性能认识不足, 不能对症用药或选药处方不合理, 最好不要使用中药制剂。

原则二:能口服不要肌注使用中药制剂时, 能口服的尽量不要肌注, 要严格按照正确的给药方法给药, 适宜的溶媒、浓度和滴速均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要把握病畜病性 (寒、热、温、凉) 和适应症, 注意动物品种和体质, 避免大剂量、高浓度用药, 避免合并用药, 注意检查药品外观 (沉淀和透明度可用肉眼检查) 、生产厂家、有效期和批号, 加强用药监护 (注射后30~60分钟) 和应急抢救准备 (药物过敏急救) 。

原则三:发生过敏反应应该马上停止给药应用中药要从小剂量开始, 慢慢加量, 用药期间要密切观察动物的药物反应, 一旦有过敏症状应立即停药。停药后, 应静脉输以维生素C、地塞米松、葡萄糖酸钙等抗过敏药物, 若给药及时, 一般30分钟后过敏症状就会消失, 患畜即可恢复正常状态。中草药所引起的过敏反应症状、反应类型与化学药物或生物制品所引起的过敏反应相似, 处理原则大致相同, 即给予抗过敏药物, 坚持对症处理, 防止并发症。对于严重过敏反应, 如过敏性休克, 则应按休克处理方法积极进行抢救。●

加快动物中药保健品的研发 篇3

【关键词】动物保健品;中药;研发

近年来,随着养殖业、畜牧业以及宠物市场的发展,动物罹患疾病的可能性在不断的增加。然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动物类食品的安全性以及宠物的保健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由于传统兽药多为化学药品,这不仅导致了动物性食品容易出现药物残留问题,同时,也对家养宠物的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危害。由于中草药多来自于天然,毒副作用小,且很少在动物体内形成有害残留,所以非常有利于中药兽药或动物中药保健品的开发。相对于中药兽药的开发,中药类动物保健品的开发难度要容易得多。但是,目前从上市销售的产品来看,该类保健品的开发还未引起人们的重视。

1 适合开发的背景

当前,动物中药保健品的开发正迎来一个难得的机遇。第一,从国际市场来看,虽然目前动物保健品市场的重心在欧美等地,但是,远东地区的消费增长势头强劲[1]。以我国为例,去年动物保健品市场规模超过300亿元,近几年保持着15%左右的年增长率。目前我国已成为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动物保健品消费国。第二,从新产品开发角度看,当前国际兽药由于新药研发难度增大,开发新药费用高、时间长,新兽药注册愈加严格,抗生素的使用前景不明朗等原因导致了兽药的开发放缓[2]。然而,如果从动物保健品角度进行开发,由于保健品行业的准入门槛较低,因而相对容易进行新产品的开发。第三,从市场容量看,根据测算,中国动物保健品行业未来十年的增长空间达500%,对应复合增长率达20%,市场容量将从目前320亿元成长至超过1900亿元[3]。市场前景广阔。虽然,国内动物保健品的开发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但是,动物中药保健品的开发还处于起步阶段,近5年动物中药保健品只有3项公开的专利[4-6],其所占市场份额还很低。因此,在当前的背景下,非常适合动物中药保健品的开发。

2 充分利用中药的优势,开发动物中药保健品

我国中草药资源丰富,据1985~1989年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统计,我国中药资源种类已达12807种,其中,常用于动物养殖行业的为300余种。我国传统就有使用中草药预防、治疗牲畜生病的疗法,历代本草收载的药物中,都不同程度地包含有兽用药及方剂,成书于公元前二世纪的《神农本草经》中已有“牛扁疗牛病”、“柳叶治马疥”、“梓叶傅猪疮”的记载。明代药学巨著《本草纲目》中也有大量兽医中药的知识[7]。同时,传统医学注重激发调动体内抗病因素,提高抗疾病和免疫功能,采用中草药作为饲料添加剂,保持了自然结构和活性,对群体进行疾病防治,有更大的作用和优势[8]。

近年来,国际动物保健品的开发方向为抗寄生虫、抗菌、抗病毒、提高免疫力等。具有这些方面作用的中药有许多种,如,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有黄芩、黄连、黄柏、栀子、连翘、蒲公英、地丁、野菊花、山豆根、夏枯草、龙胆草、苦参、大黄、金银花、鱼腥草、穿心莲等;具有抗寄生虫作用的中药有使君子、贯众、槟榔、苦楝皮、马鞭草、白头翁等;具有抗病毒作用的中药有大青叶、板蓝根、金银花、鱼腥草等[9,10]。欧盟从2006年开始,全面禁用抗菌药作饲料添加剂。在这种氛围下,国外研发抗菌药的积极性受到很大的打击。这恰好给开发中药类抗菌产品提供了契机。同时,西药在抗病毒方面一直没有很好的办法,但中药在此方面却显现出一定的优势,例如:前几年,在抗击禽流感时,中药的金银花、板蓝根、大青叶等都发挥了显著的作用。此外,中药还具有一些特殊的功效,例如,当归、王不留行、路路通、山甲、木香、瓜蒌、通草、延胡索、川芎等可用于动物的催乳,如果开发成动物中药保健品用于奶牛的产奶,这不仅可以提高产奶量,同时,产妇饮用了这样的奶制品还有利于她们产后的恢复和健康。

3 結语

如何充分开发利用中药资源已经引起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动物中药保健品的开发应该是其中一条可以深入发掘的利用方式。但是,动物中药保健品的开发要切记不要误入药物开发的模式,不要进入力求搞清药效物质基础的误区。我们应该强调中药多成分综合发挥作用的优势,要把重点研究的方向定位为开发具有某种特定功能的动物中药保健品,例如,开发具有催乳作用的动物中药保健品或具有杀灭宠物寄生虫的动物中药保健品。当然,也可以把它的应用范围定位于家禽养殖或是水产养殖等方面。相信随着我国宠物喂养和养殖行业的迅猛发展,开发动物中药保健品将带来十分明显的经济效益。而研究开发高效、低毒低残留、无抗药性、高质量的中药动物保健品,不仅有利于保障畜禽健康,促进畜牧业经济的发展,同时,有利于人民的身体健康和国家的经济繁荣。

参考文献:

[1] 冯丽芳, PACO, 赵建红. 国际动物保健品市场概述. 中国动物保健, 2009, (7): 30-31.

[2] 王俊菊, 单国强, 刘明强, 等. 国内外兽药研发现状与发展趋势. 中国兽药杂志, 2011, 45(10): 45-48, 57.

[3] 中金. 中国动物保健品行业容量将达到1900亿元. 农业知识, 2012, (18): 12.

[4] 张大宇. 一种用于牛口蹄疫的中药动物保健品: 中国, CN102335426A[P]. 2012-02-01.

[5] 张伟巍, 钱峙涛, 易风. 中草药复方动物免疫增强剂:中国, CN1935182[P]. 2007-03-28.

[6] 南京南农高科兽药研究所有限公司. 蛹虫草发酵中药黄芪开发的植物源动物用免疫增强剂:中国, CN101940611A[P]. 2011-01-12.

[7] 符华林. 关于对动物中药保健品开发的思考. 四川畜牧兽医, 2004, 31(6): 16-18.

[8] 叶茂. 中草药在畜产品安全生产中的作用与中兽药研发方向. 畜禽业, 2012, (4): 39-40.

中药与中药文化概论 篇4

───电信科技1001 程建林

3100504014 中药文化底蕴丰富说到中国的药文化,由于它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所以其底蕴十分丰富。然而,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对其丰富的文化内涵缺乏全面深刻的理解,故而导致某些误识。其根本原因就在于长期以来,我们对药文化的研究与宣传,力度很不够,长此以往,无疑对中药事业的继承、发展与推广是十分不利的

各种替代医学与传统医学在发展重要作用的同时,人类“回归自然、回归绿色”的呼声也越来越高,而中医则强调人与自然合一,正好符合了人们面向未来,追求绿色消费的潮流。尤其是世界中医药文化的全面回归,表明有利于中医药及世界其他传统医药发扬光大的社会环境正在日渐形成。

先秦医家首先通过临床观察, 以望问闻切四诊为手段, 收集了大量病人的临床症状与体征--病象, 然后“仰以观于天文, 俯以察于地理, 是故知幽明之故”, 藉直觉领悟思维方式将感性认识之“象”上升为理性认识之“道”, 将此理性认识系统地记录下来便成为《内经》。其中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理论都由此而来, 概莫能外。《淮南子》说神农“ 尝百草之滋味, 水泉之甘苦, 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 一日而遇七十毒”《神农本》草经是靠尝出来的。直觉领悟是中国古人聪明智慧的集中体现,《周易》是集大成者, 而后是《老子》与《庄子》。另一个重要哲学概念,元气渗入中医药学产生了决定性的作用。

其一,四气疗疾中药有“气”,在《神农本草经》中说:“药又有寒、热、温、凉四气。”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概念,而是特指“药性”。我们的先祖用寒、热、温、凉来诠释药的特性,比“毒”要具体、科学多了,这中药的补,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别具文化情趣。有补气、补心、补血、补肾、补脾、补肝、补肺、补阴、补阳等等,与之相应的方药有“补心丹、补肝散、补肺散、四物汤、归脾汤、补阴丸、补血荣筋丸、补中益气汤、四君子汤、杞菊地黄丸、六味地黄丸、百合固金汤、补阳还五汤、补肾磁石丸、补肺阿胶汤等等,有以上功能的单味药,不下数十种,举不胜举。此类补法多是补脏气。这个“补”,是调理、增强的意思;这个“气”,是指生理功能,即用药物来调理增强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使之发挥正常作用,充分体现中药对人体功能器官治本的作用。《神农本草经》中把药分为上、中、下三品(即“类”),并说:“上药养命,中药养性,下药治病。”又说:“上药„„为君,主养命以应天”,“中药„„为臣,主养性以应人”,“下药„„为佐使,主治病以应地”。

所谓养命、养性,都是突出了中药调养人体的功效,从而保证机体、各个器官组织的功能正常,这就是许多人信奉中药的原因之一。是中药学的进步,也是它的特色,这其中也充满了文化意味。中药的这种特性,被一一体现在每一味药中,因为它对于疗疾治病十分重要。对于寒病就要用热性药,对于热病就要

用寒性药,这里药性与病性是相逆的,所谓相反相成,这就是药文化的一种具体表现。若非如此,如果“以热益热(用热药治热病,下句仿此),以寒增寒”,就会导致“精气内伤,不见(现)于外”,这是治疗上的严重失误(《汉书·艺文志·文技略》)。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严肃地批判了那些“寒而冷之(是寒病,却用寒使病症更寒,下句仿此),热而温之”的医生,“是重加(即加重)其病”,必导致死亡。中医药学上称这种用药方法为“正治”,即常规治法。还用一种“反治”,将在本文“其五”中有述。由此可见,运用药的“四气”来治病,是多么重要,许多服用过中药的人,或许对此知之甚少。

其二,药补趣话。此外,还有味补。《神农本草经》中说:“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这五味对人体有何作用呢?在《素问·宣明五气篇》中讲得明白:“五味所入(即进的器官):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可见药味不同,功效各异,原因是,酸味能收能涩,苦味能泄能燥,甘味能补能缓,辛味能散能行,咸味能软坚润下。根据五味的药用功能与进入相应脏腑的情况,也可以发挥其“补”(或补养、或调理)的作用。这些恐怕都是一般人并不熟知内涵。更有出人意料的补,将在本文“其五”中有述。

其三,君药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作用的药物,按需要可用一味或几味;臣药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作用的药物,或者是对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佐药是辅助君臣药起治疗作用,或治疗次要症状,或消除(减轻)君、臣药的毒性,或用于反佐药,使药是起引经或调和作用的药物。以《伤寒论》中第一方“麻黄汤”为例,主治外感风寒的表实证。君药——麻黄(3两),辛温,发汗解表以散风寒,宣发肺气以平喘逆。臣药——桂枝(2两),辛甘温,温经和营,助麻黄发汗解表。佐药——杏仁(70个),苦温,降肺气助麻黄平喘。使药——炙甘草(1两),苦温,调和诸药又制约麻、桂发汗太过。麻、桂、杏皆入肺,有引经之效,故不再用引经的使药。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的药性有有次,相互制约又相互补充,协调作用,形成一股强大的药力,去攻克外感风寒这一堡垒,临床疗效十分显著,成为千古名方、经方。中药方剂的组成不是几种药物的简单组合,而是在丰富的临床实践基本上形成的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文化内涵的核心就是儒家所强调的“和”。

中药文化底蕴丰富

其四,药中哲理。中药自有它的药理,如前所述;还有它的哲理,常为人所忽视或不识。我们知道,哲学是教人如何以更高层次认识事物、认识世界,并从中找出规律,以更好地指导我们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这里仅就药中哲理略谈一二。(一)药性有“阴阳”:“阴阳”本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概念,它概括了天下万物相对的两种不同属性,大至宇宙天地,小至草木鱼虫的矛盾与对立、共性与个性,无不尽在其中。这里仅择一些与自然、医药、人身有关的概念,以见一斑:天地、日月、男女、刚柔、动静、升降、生死、长消、寒热、正邪、益损、增减、气血、脏腑„„《神农本草经》说:“药有阴阳配合,子母兄弟。”后世医药学家多用“阴阳”来阐释药理。金代医家李杲在《东垣十书·汤液本草》的“药类法象”一章通过阴阳,既阐释了药之特性,又阐明了药之功效,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规律性。(二)治则有“反治”。在其二中提到了“正治”,还有“反治”。反治与正治相反,是当疾病出现假象,或大寒证、大热证时,对正治法发生格拒而采用的治法。其中有“热因寒用”,是以热药来治疗真寒假热证,要佐以少量寒药,或热药凉服才发挥作用;有“寒因热用”,是指用寒凉药治真热假寒证,要佐以少量温热药,或寒药热饮才发挥作用。这既体现了中医的辨证,又体现了用药的辩证法,具有很深的哲学内涵,这是中医药文化的独特之处。(三)补益有哲理。在其三中,讲到两方面的药补,金代医家张以正论补,颇具哲理,别树一帜。,在世界药学理论和文化中,都是独具特色、独一无二的。它们不仅融汇了我们祖先在药学上的唯物辩证的睿智,而且形成了中药方剂必须遵循的圭臬,还具有极其丰厚的文化底蕴。

其五,中药理念。稍有知识的人都知道,“天然药物”的提出和兴起,是西方医药界针对西方人惧怕化学合成药物的毒副作用,从而转向自然界寻找新的药物途径,通过研究,从某些含有特殊药用成分的动植物身上,运用科技提取一种或(几种)药用成分,制成药物,用于临床,这无疑是当代制药学的一个新的领域、一种新的发展。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为什么有些人竟以接受新事物为幌子,一下子就联系上中药了,认为中药汤剂西方人说它是“一锅浓浓的草根树皮黑汤,既不卫生,又难喝,还说不清它的成分,实在可怕”;中药丸剂西方人说它是“一团黑乎乎的药丸,难以接受”。于是就下了这样的结论:中药落后,成分讲不清,应该赶紧改成“天然药物”,否则就会在国际上没有市场、没有前途。难道“中药”真的面临绝境,惨到要改名换姓才能生存的地步吗?我们的观点是明确的:“天然药物”不等同于“中药”,务请诸君保持清醒头脑。对于“天然药物”的概念与内涵,上文已做简述;而“中药”的概念与内涵,与之决不相同。尽管中药材大都取自“自然界”,有些也可以直接药用,但这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药”,我们称之为“中药”的,也不是可以笼统而言的,对宇宙,我们知道了多少,又有多少模糊未知的,但是,我们不是有综合宇宙学吗?对人类居住的地球,我们依然存在许多模糊与未知,不是有综合地球学吗?就说对人体自身,我们到底还有多少模糊与未知,人类基因图谱的问世,无疑是大大向前迈进了一步,而综合性的人体科学还面临着多少有待探索的课题。

中药的配伍

配伍是指有目的地按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有选择地将两味以上药物配合同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往往是错综复杂、瞬息万变的,常表现为虚实并见、寒热错杂、数病相兼,故单用一药是难以兼顾各方的。所以临床往往需要同时使用两种以上的药物。药物配合使用,药与药之间会发生某些相互作用,如有的能增强或降低原有药效,有的能抑制或消除毒副作用,有的则能产生或增强毒副反应。因此,在使用两味以上药物时,必须有所选择,这就提出了药物配伍关系问题。前人把单味药的应用同药与药之间的配伍关系称为药物为“七情”,“七情”之中,除单行者外,其余六个方面都是讲配伍关系。现分述如下:(一)单行:

中药材中药饮片培训教案 篇5

1、中药的起源

医食同源、医药同源之说,汉代《淮南子·修务训》记载有“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的传说。我国最早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就记载了100多种药材,如芦根、甘草、地黄、香附等,其次古籍《山海经》还记述药物的产地、形状、效用和使用方法。

2、中药的发展

“本草” 我国古代记载药物的书籍,因为收载的药物草本植物占多数,有“以草为本”之意。我国最早的一部本草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出现在东汉末年(公元25-200年),共收载药物365种,其中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药典,由唐朝政府颁行(公元659年)的《新修本草》,共记载药物844种,对每味药物的性味、产地、采收功能主治都作了详细介绍。比国外最早的纽伦堡药典(公元1542年)早883年。

明代,李时珍编写的《本草纲目》共收载药物1892种,附方11096个,并绘制药图1160个,并创造用药物属性分类,成为世界上著名的医药学文献。

近年出版的《全国中草药汇编》和《中药大词典》前者收载药物2200余种,后者收载药物5767种,是目前比较完整的常用的中药工具书。

3、中药材的来源、命名和分类

中药材来源非常广泛,品种繁多,产地众多,生长季节不同,有来自植物、动物、矿物以及加工品和化学制品。根据药用部位其中植物又分别来自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全草、根皮、枝皮;动物又分别来自肉、骨、皮、角、分泌物、病变体和蜕化体等。因此,中药材的命名:

(1)有根据药材的产地命名的如广藿香、川芎、阿胶等;(2)有根药材据形状命名的如钩藤、乌头等;

(3)有根据药材的颜色命名的如:丹参、黄连、紫草等;

(4)有根据药材的气味命名的如:麝香、苦参、甘草、细辛、五味子等;(5)有根据药材的生长特性命名的如:忍冬藤、冬虫夏草等;(6)有根据药材的药用部位命名的如:麻黄根、荷梗、莲子、鳖甲等;(7)有根据药材的功效命名的如:放风、泽泻、决明子等。

因其来源、品种的复杂性,中药材的分类又有多种分类:(1)以药物的属性分类,如植物的科属等;(2)以药物的功能疗效分类,如解表药、清热药等;(3)以药物所含化学成分分类,如生物碱、甙类等;

(4)以药物的养护方法分类,如贵细、易串味、易生虫、易风化潮解等;

(5)以药物的药用部位分类,主要有十类,根茎、果实、全草、花叶、皮、藤木树脂、菌藻、动物、矿石、其它。

结合单位具体情况以及要求合理分类,即要经济有要合理。

4、中药的配伍与禁忌

配伍:简单说就是增强疗效,降低毒副作用,有7点,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相恶、相反属于配伍禁忌。

禁忌:配伍禁忌、妊娠禁忌、服药禁忌,相恶、相反属于配伍禁忌。

十八反(古人编):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芨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1)乌头(川乌、草乌、附子)——反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芨(2)甘草——反海藻、红大戟、甘遂、芫花

(3)藜芦——反人参、党参、北沙参、南沙参、丹参、苦参、玄参、细辛、白芍、赤芍 十九畏:硫磺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荆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爁制煿莫相依。(1)硫磺——畏芒硝(包括玄明粉)(2)水银——畏砒霜(3)狼毒——畏密陀僧

(4)巴豆——畏牵牛子(包括黑、白)(5)丁香——畏郁金

(6)芒硝(包括玄明粉)——畏三棱

(7)川乌、草乌(包括附子)——畏犀角(包括广角)

(8)人参——畏五灵脂,官桂(包括肉桂、桂枝)——畏石脂(包括赤、白石脂)

5、毒剧药材

毒剧药材国家共分两类 :

第一类,砒石(红砒、白砒)、水银。

第二类,生白附子、生附子、生马钱子、生乌头、生川乌、生草乌、生天雄、斑蝥(包括青娘虫、葛上亭长、地胆)、红娘虫、生巴豆、生半夏、生南星、生狼毒、生藤黄、生甘遂、洋金花、闹阳花、生千金子、生天仙子、蟾酥、轻粉、红粉、红升丹、白降丹。

中药饮片的储存和养护

1、概述

(1)中药饮片:中药材经加工炮制的产品。

中药饮片由于截断面积增加,与外界接触面也随之扩大,因此,吸湿与污染的机会也多。在运输和储藏过程中,如果管理不当,养护不善,在外界条件和自身性质相互作用下,就会逐渐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继而饮片霉变,虫蛀等现象。直接影响药物的质量与疗效。中药的变异现象取决于:A外界条件、B自身性质。掌握中药各种变异现象及特色,了解发生变异的原因,才能有效的防治,保证用药安全。

2、中药变异现象的外界因素

温度 湿度 空气 日光 微生物 虫害 鼠害

(1)温度:中药在常温下成份基本稳定,当温度超过34度以上时某些中药就会发生变异。

例:种子类含油脂较多,桃仁 杏仁 柏子仁 麻仁等出现油份外溢

含糖类较多的黄精 熟地 玉竹 苁蓉 枸杞等出现粘连变味

动物尸体类蛇 全虫 蜈蚣等腐败变臭

温度低于零度时,某些含水量较多的鲜药 鲜生地 鲜石斛等所含水份就会结冰,细胞壁,原生质受损。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造成中药饮片中有效成份受损,直接导致中药疗效降低.(2)湿度:按国家规定,中药饮片库房相对湿度35%——75% 中药饮片含水量应控制在9%——13%。库房湿度过高直接引起中药的潮解,融化 糖质分解,霉变 风化 干裂等各种变化。

(3)空气:空气中的氧对中药的质量起重要作用。很多微生物,害虫的生长,发育都需要空气的氧。改变空气成分的组成比例是防治仓虫的有效方法。

(4)日光:直接的日光照射会使中药成份发生氧化,分解 聚合等光化反应。紫外线还可使含蛋白质的中药材变性,色素分解,加速鞣质产生沉淀。

(5)微生物:是中药饮片发霉变质的主要原因。中药饮片中含蛋白质,糖,脂肪,碳水化合物,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霉菌是药物发霉变质的主要微生物

(6)害虫:由于中药来源广泛,受采收,加工,运输,储存,包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加之微生物,害虫特性多样,容易构成对药物不同程度的污染和危害,40%以上的中药饮片易被虫蛀。

(7)鼠害:鼠类易破坏中药包装,同时鼠类排泄物污染,病毒,致病菌传播等危害。尤其死鼠危害更大。

3、中药饮片储存中常见的变异现象

(1)虫蛀是指害虫侵入饮片内部所引起的破坏性作用。由于中药中含有大量的营养成分,极易滋生害虫,发生虫蛀,经虫蛀后,会行成蛀孔,产生蛀粉,成分损耗,疗效降低。

(2)发霉:指在适当温度【20——30度】和湿度【相对湿度75%以上】或中药饮片含水量【超过15%】足够条件下,中药表面附着或内部寄生的霉菌繁殖滋生现象。

(3)变色:由于受温度,空气,日光的影响而引起饮片自身原有色泽的改变现象。变色的原因主要是中药所含成分不稳定。在外界因素影响下,植物体内的酶使植物内成分发生氧化,聚合,水解等反应,使饮片原色发生改变,或原色退化。

(4)走油:走油也称泛油。是指含有脂肪,挥发油,粘液质,糖类等成份较多的中药,在温度和湿度较高的情况下,出现的油润,泛软,发粘,颜色变深等现象。

其他变异现象还包括中药气味的散失,风化,潮解,粘连,融化,升华,腐烂等。

4、中药饮片常用的储存与养护方法

(1)干燥养护:干燥是保存中药的最基本的条件。没有水分中药化学成分稳定。

常用的干燥方法:晒干法 阴干法 烘干法 木炭干燥法 生石灰干燥法 通风干燥法等。(2)冷藏养护: 采用低温【0——10度】储存方法。

(3)密封养护: 可避免外界空气,光线,温度,湿度,微生物害虫等对中药质量的影响。

(4)化学药剂养护: 常用磷化铝或硫磺熏蒸。熏蒸后通风排毒。5,对抗同储养护: 本法利用不同性能的中药和特殊物质同储,具有相互制约,防变质的作用。

例:花椒或樟脑与动物尸体同放。可避免霉变,虫蛀。6,气调养护:即空气成分组成比例的调整。简称【C A】储存。将空气中的氧含量降低,以防中药变质的方法。无毒,无污染,科学而经济的储存方法。

5、易发生变异的中药饮片

(1)易生虫的中药饮片:

质地松软,含糖类,脂肪较多的党参 枸杞子 熟地 肉苁蓉 天冬 沙参等 ;含蛋白质较多的动物尸体 ;含淀粉较多的赤小豆 薏苡仁 芡实 山药 葛根 天花粉等 ;质地松散,含芳香挥发油较多的菊花 金银花 玫瑰花 款冬花 蜜蒙花等。

查看:检查跺的上面,以及跺底是否有虫丝或蛀粉等。(2)易泛油,发霉的中药饮片:

含脂肪油,挥发油的饮片受温度影响。含粘液质和糖类饮片受湿度影响,或饮片含水量在15%,空气相对湿度超过70%,温度在20——35度时易发霉

处理:刷霉 淘洗 沸水喷洗 醋洗【100公斤饮片用醋10——12公斤】 油擦。(3)易变色散失气味:花 叶 全草类。

(4)易融化怕热的药材:指溶点较低受热后易粘连变形,甚至融化流失,如乳香 芒硝。(5)

植物成分经蒸馏制成的结晶,如樟脑 冰片等受热后加速挥发散失。处理:仓库干燥阴凉。将药物盛装在严密牢固的包装容器内。

中药材采购

中药材来源非常广泛,品种繁多,产地众多,生长季节不同,有来自植物、动物、矿物以及加工品和化学制品,有一地生产,全国销售;有一季生产,全年销售,生长周期有一年、两年、甚至三年,且多为植物药材,自然气候对其产量和质量以及价格的影响非常大;其次,中药材的产地对中药材的质量和价格也有很大的影响,例如:产自山东、陕西的丹参,其丹参酮含量符合药典规定,而产自安徽等地的丹参,其丹参酮含量基本达不到药典规定的标准,因此,中药材有道地药材之说,如:“浙八味(浙贝母、玄参、菊花、郁金、麦冬、白芍、白术、延胡索)”和 “四大怀药(地黄、菊花、牛膝、山药)”;另外,中药材的来源,对中药材的价格也有较大的影响,制药企业采购中药材,是作为原料使用,应将中药材的含量作为首选的标准,其形状、大小、颜色放在次要位置来考虑,因为中药材的不同品质其价格差距悬殊。例如产自河南、山东金银花,目前市场价90-120元,而产自江西、陕西的金银花,目前市场价仅为35-45元,但两者均符合国家药典标准,但价格相差一倍还多。因此,采购品种和数量的制定要综合考虑企业全年生产的需求量、原材料的采收季节、产地和品质的情况,合理制定采购计划,才有可能采购到质优价廉原材料、又能保证库存合理,满足生产需求。否则,就有可能造成停产待料或影响生产成本。

1、中药材真伪优劣的初步鉴别

(1)中药材的入库验收分为两部分,1、数量验收,2、质量检验。

(2)中药材质量检验一般又分为:

1、基原(原植物、动物和矿物)鉴定,2、性状鉴定,3、显微鉴定,4、理化鉴定。

(3)中药材质量优劣的初步鉴别就是用性状鉴定(也称经验鉴定法)来鉴别,就是通过用眼看、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简单方法来鉴别中药材的性状,在数量验收的同时就可以进行,具有简单、易行和迅速的特点。

(4)包装检查,首先,在清点件数时,检查中药材的外包装,看包装表面有无异常现象,如有无水渍、发霉和虫蛀产生的药粉及丝状物现象;其次,在检斤过磅时注意每件包装数量有无异常现象;然后,按照取样规定开包检查,重点检查外包装和数量有异常的包件。因为包装内的中药材如果湿水、发霉和虫蛀它就有可能从包装的外表面体现出来;另外包装相同,但与正常时的重量有较大的差异,就有可能存在掺假、虫蛀、货潮和质次的可能。

(5)开包检查,重点检查外包装和数量有异常的包件,通过眼看,看中药材有无发霉、虫蛀和掺杂现象,观察中药材的形状、大小、表面特征、色泽、质地和断面特征;通过手摸来感觉中药材的表面特征和质地;通过鼻闻、口尝中药材的气味来感觉它的香、臭和浓烈程度以及中药材的辛、甘、酸、苦、咸和涩,口尝中药材时要注意具有强烈刺激性和毒性的药,以免中毒;然后在通过简单的水试和火试,观察水溶液和中药材的色泽变化,观察中药材在燃烧过程中的反应和燃烧后的现象。因为中药材的外形特征、断面特征、气味以及一些物理变化一般是较为固定的,通过上述方法(也可通过其名称),我们就能够基本判定中药材的真伪优劣。例如:川芎根茎呈结节状,防风根头部呈“蚯蚓头”;商路断面形成的“罗盘纹”;何首乌横断面上的“云锦花纹”;苍术、白术、木香断面的“朱砂点”;麝香气香窜而持久;阿魏有蒜臭气;当归和独活外形相似,但当归味甜而微苦,独活味苦而麻辣;秦皮水溶液呈蓝色荧光;牛黄透甲;海金沙爆燃等不同现象。

四、中药材的保管养护。

2、中药材的保管养护分类和要求

中药材的保管养护分类可根据其来源属性、功能疗效、化学成分、药用部位和养护方法来分类,一般生产和批发单位按药用部位结合养护方法来分类分区设库,如中药材库、中药饮片库、贵细类库、毒麻库、阴凉库,库内按药用部位分区储存。

储存中药材、中药饮片必须要有阴凉库、易窜味库和养护室,有毒麻药的还要有单独的毒麻库;库房必须要具有通风、照明、避光、防火以及防止昆虫和动物进入和测量记录温湿度的设施,并记录温湿度的变化;阴凉库还必须要有能够调节温度和湿度的设施,其温度必须控制在0-25℃范围内。中药材、中药饮片、毒麻库必须分库储存;毒麻库必须双人双锁,双人复核;贵细类可根据品种数量多少设专柜储存。

教案

中药鉴定学辅导:叶类中药的鉴定 篇6

由于叶类中药的质地多数较薄,再经采制、干燥、包装、运输等过程,一般均皱缩或破碎,鉴定时:

①观察大量叶子所显示的颜色或状态,是完整的还是破碎的,是平坦的还是皱缩的;是黄绿色还是蓝绿色。

②对皱缩的药材将其浸在水中使湿润展平后识别。

③注意叶片的形状、长度及宽度;叶端、叶缘和叶基的情况。

④叶片的上、下表面的色泽及有无毛茸和脉点。

⑤叶脉的类型、凹凸和分布情况。

⑥叶片的质地。

⑦叶柄的有无及长短。

⑧叶翼、叶轴、叶鞘、托叶及茎枝的有无。

⑨叶片的气和味等。

⑩叶的表面特征有时还可借助解剖镜或放大镜仔细观察,有时需对光透视。

显微鉴别

叶横切面

叶横切面:主要观察上下表皮细胞及附属物等;叶肉主要观察栅栏组织的特点,根据栅栏组织的分布位置和分化程度判断其为等面叶或异面叶;中脉是叶片的维管束,其类型、数目等均是鉴别叶类中药的依据。

异面叶中脉横切面:

①表皮分上下表皮,多为1层排列整齐的细胞,外壁稍厚,上表皮外平周壁常具角质层;亦有表皮为多层细胞,称复表皮。表皮细胞内有的有结晶、粘液质或角质层纹理等应注意鉴别。

②叶肉通常分为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两部分。异面叶只有上表皮下有栅栏组织。是由一至数列长柱形细胞组成。细胞排列紧密。内含有大量叶绿体,海绵组织常占叶肉组织的大部分,细胞类圆形或不规则形,排列疏松。叶肉组织中应注意是否含有结晶、分泌组织、厚壁组织等,以及它的形状、分布等都是重要的鉴别特征。

③中脉通常为一外韧型维管束,木质部位于上方,呈槽状或半月形,韧皮部在木质部的下方。有的叶中脉维管束分裂成2~3个或更多的,维管束的外围有时有纤维等厚壁组织包围;有的为双韧维管束。中脉上下表皮内方大多有数层厚角组织。

等面叶与异面叶的主要区别是上下表皮内方均有栅栏组织。

叶的表面制片

叶的表面制片,可见表皮细胞、腺毛、非腺毛和气孔等。并且可以见到栅栏细胞及最微细叶脉的端点。腺毛和非腺毛的形态、细胞组成、排列情况、表面状况、壁是否木化、分布密度及气孔类型、分布状况、栅栏细胞的密度和最微细叶脉包围的叶肉的数目等亦是叶类中药鉴定上的重要特征之一。

叶类中药一些常数的测定:包括气孔数、气孔指数、栅表比和脉岛数(这几个数据在一定范围内是恒定的,有鉴别意义)。

①气孔数指单位面积(mm2)表皮面积上的气孔平均数,称为气孔数(stomatal number)。(用于两种亲缘关系较远的植物或药材鉴别)

②气孔比率上下表皮各有各的气孔数,二者之比称为上下表皮气孔的比率(ratio)。(用于两种亲缘关系较近的植物或药材鉴别)

③气孔指数(stomatal index) 把单位面积(mm2)上,气孔数与表皮细胞数换算所得出的百分比,称为气孔指数,测定叶类的气孔指数常可用来区别不同种的植物和中药。

④栅表比一个表皮细胞下的平均栅栏细胞数目称为“栅表比”(palisade ratio),“栅表比”在同属不同种的叶的鉴定上亦具有一定的意义。

⑤脉岛数(vein-islet number)

脉 岛指叶脉中最微细的叶脉所包围的叶肉单位为一个脉岛。

脉岛数是指每平方毫米面积中脉岛的数目。

同种植物的叶上单位面积的脉岛数目是固定不变的,且不受植物生长的年龄和叶片的大小而变化,因此,可作为叶类中药的鉴别特征之一。

粉末制片

观察内容与表面制片相同或类似,细胞多散开,除观察表皮细胞、气孔、毛茸等外,还应观察:

①导 管多细小,以螺纹、环纹为主。

②纤 维细小,是否木化。

③石 细 胞有无,形状、是否有分枝。

④内 含 物有无,结晶类型、形状、淀粉粒有无等。

动物类中药 篇7

1 中药抑郁动物模型类别

1.1 应激模型

1.1.1 强迫性游泳

利用动物不能逃出恶劣环境, 导致动物行为绝望而设计的一种模型。此种模型以其简便, 可靠, 已广泛用于抗抑郁剂的筛选和评价。尽管此种模型具有种属差异, 但国内昆明种小鼠和Wistar大鼠适合作为这种模型的动物[1]。

参照Porsolt等[2,3]的方法, 大鼠或小鼠置水中, 记录累计不动时间。所谓不动是指“动物在水中停止挣扎, 或呈漂浮状态, 仅露出鼻孔保持呼吸, 可有细小的肢体运动以保持头部浮在水面。”测试药物于测试前给药。

1.1.2 小鼠悬尾法[4]

小鼠在悬尾状态下很快不再挣扎, 呈现特有的安静不动状态, 抗抑郁中药可明显缩短不动状态的持续时间, 该实验同时利用开野法测定小鼠的自主活动, 以避免中枢兴奋药的干扰。

将小鼠尾部用夹子固定、倒悬。勿使小鼠尾部扭曲折叠。计录不动时间。不动指标为:“动物除呼吸外所有肢体均不动。”

1.2 慢性应激模型

动物在遭受长期应激后出现一系列情绪行为改变, 如自发活动减少, 学习能力下降, 食欲减退等。Katz等[5]首先用这一方法评价抗抑郁药的药效。Willner等[6]对这一方法进行了改进, 降低了应激强度, 此模型将药效观察指标规范化, 采用蔗糖水饮用量测定法。遭受慢性应激刺激的大鼠出现饮用量下降的现象, 称之为快感缺失。

1.2.1 未预知慢性应激模型[7]

用药组及模型组动物共接受21d各种不同的应激, 包括冰水游泳;热应激;摇晃;夹尾;禁水;禁食;足底电击和昼夜颠倒。每种刺激2~3次观测动物行为学变化。

1.2.2 束缚制动慢性心理应激反应模型[8]

将造模大鼠置于自制的束缚制动筒内, 每日通过移动插片而逐步缩小大鼠的活动空间, 调节到大鼠不产生强烈反抗的程度。连续2周。造模结束后在动物清醒安静状态下进行实验。

1.2.3 行为限制方法慢性心理应激反应模型[9]

采用行为限制方法建立应激诱导行为缺损抑郁模型:连续7d将所有动物绑缚在特制的观察笼中, 行为限制后对各组大鼠进行旷场试验, 以动物在新奇环境之中某些行为的发生频率和持续时间等, 评价动物在新异环境中的自主行为与探究行为, 以尿便次数反应其紧张度。

1.3 获得性无助

当动物置于一种不可逃避的刺激环境时, 会产生一种绝望行为, 表现为对刺激不再逃避, 并干扰了以后的适应性反应, 此时动物脑内儿茶酚胺水平降低, 为一种公认的抑郁状态, 抗抑郁中药可对抗这种状态。

1.3.1 大鼠获得性无助实验[10]

在遭受无法逃避的电击以后, 将大鼠放在可以逃避电击的环境中, 呈现逃避行为欠缺, 抗抑郁剂能逆转这种行为欠缺。实验采用微机程序控制的大鼠穿梭箱反应仪穿梭箱由8个体积一致的实验箱构成, 每个实验箱中间用带门洞的隔板隔为两个相等小室, 各箱均通过一主控器与微机相连, 箱底部为不锈钢网栅, 与电击装置相连。实验由2部分组成, 第1部分为获得性无助抑郁模型建立期。第2部分为条件性回避反应学习期。当大鼠在仅有灯光的条件刺激期穿梭到箱的另一侧以免遭电击时, 记为回避反应;当大鼠在同时具有灯光和电击刺激的情况下穿梭到箱的另一侧以躲避电击时, 则记为逃避反应。实验程序由微机控制, 回避次数及逃避次数由微机自动记录。当大鼠的回避加逃避失败次数>2次时定为失败动物。

1.3.2 跳台法[11]

本实验同样是将大鼠放在可以逃避电击的环境中, 装置是分割为两间的反应箱, 底面铺以铜栅, 可以通电, 电压强度由一变压器控制。每间左后角置一橡胶平台。动物受到电击, 其正常反应是跳回平台以躲避伤害性刺激。多数动物可能再次或多次跳至铜栅上, 受到电击后又迅速跳回平台。记录每只大鼠跳上平台的时间, 即反应时间;第1次跳下平台的潜伏期;受到电击的次数或称错误次数以及第1次跳下平台后5min内在铜栅上所呆的累计时间, 即停留时间, 以此作为学习成绩。24h后重做测验, 此即记忆保持测验。

1.4 操作行为模型

大鼠低速率差式强化程序法[12]是一种自动程序化动物模型。此模型的特点是训练动物 (限制进食或饮水) 压一次操作杆后, 需等待72s压杆才有效 (获得食丸或水) , 因此, 这是一个要求动物不要过多压杆的低压杆反应速率的操作行为, 有人称之为等待行为。抗抑郁药在此模型上显示特征性作用:增加强化数。其测试指标包括:强化数:压左杆时获得食丸数 (获得一个食丸即获得一次强化) 。反应数:压杆总数 (压左右杆总数) 。效应比率:反应数/强化数。

1.5 电刺激角膜[13]

抗抑郁药一般给药2周以上才有效, 本法药物处理后30min时给予一定参数电刺激雄性小鼠角膜, 利用角膜电极及脉冲刺激仪, 观察所诱发的5min内最长持续不动时间, 其消除以小鼠双后足离开原地为准。这种不动状态与脑内单胺神经递质有关, 这与抑郁症的单胺学说一致。

1.6 脑损伤模型

1.6.1 大鼠嗅球切除模型[11]

大鼠切除嗅球后出现许多行为改变, 如自发活动增加, 学习记忆能力下降, 应激反应增强, 进食和性行为改变等, 抗抑郁剂能特异性地逆转这些行为变化。

造模:麻醉大鼠, 暴露颅骨。将电热探头垂直插入颅内, 破坏嗅球。术后连续给药14d进行行为学测试。

1.6.2 卒中后抑郁[14]

采用颈内动脉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 在此基础上综合孤养、应激处理:大鼠清醒后移入小鼠笼内进行16d孤养, 在术后1周相继给予7d的中度不可预测应激处理。应激因素包括:电击脚底, 寒冷刺激, 热刺激, 摇晃, 夹尾, 禁水、禁食, 昼夜颠倒, 以达到复合制备出卒中后抑郁大鼠模型。

1.7 药物相互作用模型

用来探讨抗抑郁药的药理作用性质, 或用来初筛未知化合物的药理作用特性。

1.7.1 拮抗利血平、四苯嗪

利血平、四苯嗪具有排空脑内单胺神经递质的作用, 从而引起动物行为和生理上的变化。此实验包含三方面独立的生物学检测, 因为利血平引起的上眼睑下垂[15]、体温下降及强直;四苯嗪引起的木僵和上眼睑下垂, 可分别被α-肾上腺素能或5-HT能激动剂、β-肾上腺素能激动剂及多巴胺 (DA) 激动剂所拮抗。

1.7.2 大剂量阿扑吗啡的结抗

阿扑吗啡是多巴胺受体激动剂。一些抗抑郁剂可拮抗小剂量阿扑吗啡引起的体温下降, 实际上小剂量阿扑吗啡降低体温作用通过D2受体起作用, 因此有D2受体拮抗作用的抗精神病药也可拮抗小剂量阿扑吗啡的降温作用。而大剂量阿扑吗啡的降体温作用不仅通过DA神经系统起作用, 而且有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系统的参与, 更有利于评价具有去甲肾上腺素 (NE) 重摄取抑制作用或增加NE神经传导的抗抑郁药。

阿扑吗啡诱导小鼠刻板行为实验[4]:观察记录腹腔注射药物30min后, 皮下注射16mg/kg的阿扑吗啡小鼠嗅咬刻板行为时间、站立次数及肛温等, 检测药物是否能桔抗阿扑吗啡降体温作用。

1.7.3 5-羟色氨酸诱导的甩头行为

5-HT通过激动脑内5-HT2受体, 可以引起小鼠甩头行为, 给于5-HT的前体5-HTP后, 转运到脑内增加外源性5-HT, 也可产生甩头行为, 很多抗抑郁剂均可通过增强脑内5-HT神经系统功能, 加强这种甩头行为[4]。

1.8 分离模型

由于分离而致动物烦躁, 睡眠减少, 随之出现自发活动下降, 群居障碍, 食欲下降, 愁容, 萎缩一团。如猴母子分离模型;雌雄配对仓鼠分离模型;大鼠离群孤养模型等。

谢忠礼[15]用慢性利血平加孤养抑郁性神经症模型研究菖欢胶囊对大鼠行为学改变。2~3周龄的雄性大鼠单独隔离饲养, 与群居喂养大鼠相比, 活动增多, 而2个月龄大鼠隔离, 则引起攻击和残杀行为。此模型还可结合其他模型一起试验, 如结合药物相互作用模型, 还可结合大鼠不可预测性长期温和应激模型。

2 经抑郁动物模型筛选的抗抑郁中药

国内外采用了部分抑郁动物模型对一系列天然药物进行了筛选, 其中具有抗抑郁活性的中药有:

巴戟天:张中启[12,16]等探索了巴戟天水、醇提物对大鼠低速率差式强化程序和小鼠强迫性游泳的影响, 巴戟天寡糖对鼠强迫性游泳和获得性无助抑郁模型的影响。巴戟天寡糖能改善抑郁症患者的症状, 有效率大约为63.5%, 同时显示, 巴戟天寡糖在治疗剂量没有明显的副作用。蔡兵[4]等采用小鼠悬尾法、5-羟色胺酸诱发小鼠甩头法、阿扑吗啡诱导小鼠刻板行为法以及小鼠全脑单胺递质含量测定法等, 结果, 巴戟天中菊淀粉型低聚糖类四种单体成分在不影响小鼠自发活动的剂量下, 显著缩短小鼠悬尾抑制模型的不动时间, 并兴奋5-羟色胺神经系统, 对多巴胺系统有一定影响。上述研究表明巴戟天具有抗抑郁作用。

积雪草:新近研究表明[17], 积雪草乙醇提取物能拮抗利舍平诱导的眼睑下垂, 具有抗抑郁作用。积雪草总苷是积雪草的主要成分, 积雪草总苷低、中、高3个剂量能够显著缩短小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 改善强迫游泳所致小鼠脑内氨基酸含量的失调。

银杏:慢性应激大鼠抑郁模型显示银杏叶提取物有减轻神经元损伤, 保护神经元的作用, 与合成抗抑郁药盐酸文拉法辛合用可能会达到对抑郁进行多靶点、多层次的治疗, 弥补单一用药的不足[7]。

贯叶连翘 (贯叶金丝桃) :贯叶金丝桃的研究在国内外有广泛报道, 从贯叶金丝桃中分离得到的金丝桃素和伪金丝桃素都能显著缩短小鼠强迫游泳的不动时间;而槲皮苷及芒果苷元体外实验能强烈抑制单胺氧化酶A的活性, 被认为是潜在的抗抑郁剂。金丝桃素[11]具有通过促进应激抑郁大鼠脑内5-HT、NE的表达, 改善行为学症状达到治疗抑郁症的作用。金丝桃素通过促进室管膜及室管膜下细胞增殖, 迁移至嗅球, 分化为新的神经元, 从而改善嗅球损毁大鼠的抑郁症状。贯叶金丝桃提取物[18]可以对抗小鼠、大鼠的失望行为, 使小鼠尾悬挂的失望时间和大鼠强迫游泳的不动时间显著缩短, 具有抗抑郁效应, 且呈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

柴胡:柴胡能改变大鼠慢性应激抑郁模型脑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代谢物含量[19], 脑内各部位色氨酸, 5-羟色氨含量, 用于治疗难治性抑郁症, 且柴胡皂甙无明显毒副作用, 口服易吸收。王斌[20]通过强迫游泳模型初步研究了柴胡皂苷和氟西汀的抗抑郁作用, 发现柴胡皂苷单用难以起到抗抑郁作用, 与氟西汀合用能加强其抗抑郁作用。季宁东等研究表明[21]柴胡皂苷对石菖蒲具有协同作用。

石菖蒲:石菖蒲提取液的抗抑郁作用明显[21,22], 李明亚等在小鼠尾悬挂试验和大鼠强迫游泳试验中, 石菖蒲水煎剂与氟西汀一样可以使小鼠尾悬挂的失望时间和大鼠强迫游泳的不动时间显著缩短, 并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

槟榔:槟榔的正己烷及水提取物在小鼠悬尾、小鼠强迫游泳等抑郁模型中表现出显著抗抑郁活性, 并呈一定量效关系, 水提取物还能抑制小鼠脑组织均浆中单胺氧化酶活性[23]。

3 讨论

由于对抑郁症的病理生理机制还缺乏深入确切的认识, 对其病因的了解更是欠缺, 这直接影响了临床抑郁症的特异治疗和新型抑郁动物模型的建立。抑郁动物模型的确立, 需由病因、症状、病理、生理、药物作用等判定。也就是说, 造成动物行为改变的原因与引起抑郁症的病因的类似程度;动物显示的症状与抑郁症患者症状的类似;构成动物行为改变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与抑郁症患者的类似;临床已证明有效的抗抑郁剂是否在动物模型上显示有效, 而且必须排除非抗抑郁剂的干扰。抑郁动物模型类别有限, 中药及其有效成分的复杂性导致对其机制的认识不全而导致使用的抑郁动物模型不一定正确, 现有的抑郁动物模型只能筛选部分抗抑郁中药。

摘要:目的探讨抗抑郁中药及其抑郁动物模型。方法对近十年有关抗抑郁中药及其抑郁动物模型进行文献检索。结果抗抑郁中药的实验研究中的抑郁症动物模型报道一般有应激模型、操作行为模型、孤养模型、脑损伤模型、药物相互作用模型等。结论抑郁动物模型类别有限, 中药及其有效成分的复杂性导致对其机制的认识不全而导致使用的抑郁动物模型不一定正确, 现有的抑郁动物模型只能筛选部分抗抑郁中药。

动物类中药 篇8

虽然他年过花甲,但精神矍铄,讲话铿锵有力,谈起中药现代化国际化问题来思维敏捷、逻辑清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要把全世界的驴皮资源全部挖掘出来

刘维志说,当今社会,一个企业要生存、发展、壮大,必须走国际化的道路,因为只有充分挖掘世界市场的潜力并充分利用全世界的资源,企业才能获得市场资源和原料资源优势,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所以,东阿阿胶集团的国际化主要包括销售市场的国际化和原料市场的国际化两个方面。

为了将阿胶推向国际市场,东阿阿胶集团自2004起逐步在海外建立销售公司,启动了海外市场的开发和拓展的工程。因为东南亚地区华人、华裔集中,对阿胶的需求量大,所以阿胶集团首先在马来西亚的吉隆坡设立了一个销售公司。

第一年驻吉销售公司的工作主要是产品注册、公司注册、销售网络的建立以及产品的推介和宣传;经过一年的准备和铺垫,第二年开始大量的产品销售工作。短短一年多时间下来,东阿阿胶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新加坡的销售量便实现了翻番,销售额达到2000多万元人民币。

另外,针对西欧市场潜力大,欧盟内部物流便捷的特点,阿胶集团在德国的汉堡设立了一个销售公司,并选派优秀的销售人员前去开发市场。刘维志说,汉堡只是欧洲市场开发的开始,今后还要在奥地利、波兰、法国等国家建立销售公司。此外,美国和加拿大的市场潜力也很大,将来也要到那里设立公司。

因为生产阿胶的原料主要是驴皮,随着阿胶的年产量逐年递增,2004年达到了历史新高,消耗驴皮130万张,所以对驴皮的需求缺口越来越大,国内的资源显得捉襟见肘。针对这一问题,阿胶集团在建立国内养驴基地的同时,积极开发国际原料市场。

阿胶人对世界的养驴状况进行了认真地了解和研究,通过查阅联合国农业署的相关资料,发现全世界驴子的存栏量为4000万头,其中中国占1000万头,只占世界存栏量的四分之一。而国外驴子的存栏量主要集中在中亚、非洲、中东地区、南美和澳大利亚。

刘维志与国家动物检验检疫局取得联系,在他们的帮助下几经周折终于从埃及进口了一个集装箱的驴皮。驴皮虽然进来了,但刘维志觉得量还远远不够,于是,他邀请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商检局的官员远赴埃及,现场办公,一举办妥了埃及驴皮进口中国的永久性手续,于是埃及的驴皮便源源不断地运到东阿,大大缓解了阿胶生产原料不足的问题。

而秘鲁的驴皮资源则必须先运到美国,再由美国进口中国,因为秘鲁和中国之间还没有动物产品进出口的协议。刘维志先生说阿胶集团现正在积极努力,争取早日从秘鲁直接进口驴皮。此外,阿胶集团已经派人前往喀什,负责联系中亚各国的驴皮进口。而且,刘维志还曾三次远赴澳大利亚现场考察当地的驴业资源。

因为阿胶的市场需求量很大,每年年底都会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而且阿胶的产量在逐年上升,所以驴皮的需求量也会逐年上升,刘维志说: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把全世界的驴皮资源全部挖掘出来!

中药出口的惟一出路是中药的现代化

中国的中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神奇的功效,几千年来医治了无数的疑难杂症,挽救了千万人的生命,是中国古代文化中一朵绚丽的奇葩。但中药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情况下,在走向世界市场的过程中,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因为,我们的中药企业无法用西方流行的药效学理论来解释中药的药理作用,无法证明中药中哪些成分可以医治哪种病症,导致中药不能获得欧美等西方国家的药品认证,因而无法进入欧美市场。刘维志说,中药出口的惟一出路是中药的现代化。

什么是中药的现代化呢?刘维志解释说,中药的现代化要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叫做中药制造手段的现代化,就是指生产中药的工具和设备的现代化。如将家庭作坊中的药锅、药勺等传统的制药工具更换为计算机控制的现代化制药生产线等;

第二个阶段称为中药剂型的现代化,就是针对传统中药体积大、口味差、见效慢的缺点,改变中药的剂型,使之体积减小、口味变好、单位药效成分加大,从而达到便于携带、适于服用、起效快的目的;

第三个阶段称为中药机理的现代化,就是运用现代生命科学技术,发现中药中哪种成分发挥什么药理作用,然后从传统中药中将这种成份提出,制成能够快速治疗某种病症的新药。这种新药完全可以用西方的药效学加以证明,符合西方药品生产的标准和要求,可以畅通无阻地进入西方药品市场。

东阿阿胶集团眼下正在进行阿胶的二次开发,其实就是阿胶现代化的第三个阶段,东阿阿胶集团与浙江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合作,已经对阿胶的药效作用进行了两年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巨大突破。比如,已经从分子甚至原子层面证明了阿胶补血、抗癌、补钙和改善微循环等功效,可以运用DNA技术分辨微小的驴皮块和其他动物毛皮之间的区别。

下一步的研究目标是发现到底阿胶里的哪种成分起着补血的作用,然后以阿胶作为原料制造出补血的新药。如果这项研究获得了成功,阿胶进入西方市场将畅通无阻,海外销售量也会大幅度增加。届时,阿胶集团在其国际化的征途上将迈出决定性的一步!

但是,阿胶的现代化是一个相当漫长而且风险很大的课题。因为难度相当大、科技水平要求相当高,必须请国内科学界相关领域的顶尖高手参加研究工作。如8月17日,阿胶集团在北京举办了题为《阿胶的真伪辨别》的论坛,邀请许多知名专家参加,其中包括四位中国科学院的院士和多位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的主任或课题负责人,论坛上专家学者们重点探讨了如何辨别阿胶真伪的问题,如果有所突破,将为阿胶的机理和药效研究提供更新的科研成果,这将进一步推动阿胶的现代化。

刘维志说:现在东西方文化在逐渐走向融合,西方越来越多的人对东方的文化感兴趣,我们也应该积极地了解西方文化,吸收西方文化中的精华,实现东西方文化的优势互补,谋求人类文明新的突破。中药作为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也要吸收西药中的合理成分,来提高自己完善自己,成为整个人类的共同财富,同时为中华民族的医药振兴做出新的贡献。而且,现在西药的理论和方法在世界医药界占有强势地位,我们要弘扬中华医药,必须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利用西药的科学方法来发展中药,以实现中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

上一篇:快节奏鼓点的背景音乐下一篇:老婆对老公的简单要求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