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预期的研究方向

2024-08-20

博士预期的研究方向(精选8篇)

博士预期的研究方向 篇1

预计突破难点。

一、科研目标难点:

(1).农村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应该立足实际勇于创新,灵活多样追求实效。

(2).提高教师的语文素养,使他们敢于施教,乐于施教,勇于实践,激发教师创造潜能。

(3).发掘有限的教育资源和社会资源,立足于实际,探索、创新实践“综合性学习”的形式,为学生服务。

二、育人目标难点:

(1)努力提高农村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四个方面的能力,强化基础,落到实处。

(2)拓宽语文学习和应用的领域,整合跨学科知识与手段,开阔视野,提高效率,使农村学生初步获取语文实践能力。

(3)使农村学生在语文课上学到能力,在实践中得到锻炼,课内学习向课外延伸。

(4)让农村学生学会“自由、探究、合作”学习方式,授之以“渔”,激发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1、教师方面:

△怎样做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全面按照素质教育的理念和新课标的精神,努力而有效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

△怎样做到实事求事,大胆实践,立足农村实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勇于创新,提高农村学生的综合素质。

△怎样做到正确、恰当、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的表现和成果,从而关

注学生综合性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组织指导学生自主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

如何组织指导学生自主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这是一个很宽泛、很为难的问题。当然,这也是我们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2、学生方面:

△怎样做到“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收集资料,调

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

△怎样做到“自主、探究、合作”,从而就“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 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定简单的研究研究计划,从报刊、书籍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

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

△怎样做到“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 与成功的喜悦”。

博士预期的研究方向 篇2

二、利率期限结构的预期理论

根据利率期限结构的预期理论,持有n期零息票债券的收益率等于滚动持有m期零息票债券的风险加权收益率,n > m ,即:

其中Rmt、Rnt分别是m和n期债券的收益率,θ^(t n)是对应的期限溢价,Et表示基于t时刻完全信息的条件期望算子。上式两端同时取对数,设k =m / n为整数,那么:

( 2)

考虑连续复利,定义可以得到:

根据预期理论模型 ( 3) 式,长期利率等于当前和预期未来的短期利率均值与期限溢价之和,其中期限溢价的不同假定界定了不同的预期理论。如果期限溢价为零,则为纯预期理论; 如果期限溢价为非时变性常数,则为强预期理论; 否则,如果期限溢价随时间变化,则属于弱预期理论。如果进一步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并假设期限溢价是不随时间变化的常数,可以得到预期理论模型的一般形式:

其中θ为常数风险溢价,σ是贴现因子,满足0 < σ < 1。根据上式可以得到基于t时刻信息的预期t + 1时刻的n期收益率在t时刻的贴现值:

把 ( 4) 式代入 ( 5) 式并整理可得:

这说明在预期理论假设下,下期长期利率预期是经风险调整的当期长期利率和短期利率的加权和。

1. 利率期限结构的理性预期理论。如果预期形式是理性预期,那么投资者就能根据当前信息对下期收益作出无偏估计,即其预测不会出现系统性偏差,从而有:

其中ξt +1是独立同分布的随机扰动项,其t时刻的期望值为零,将 ( 7) 式代入 ( 6) 式可得:

在 ( 8) 式两端同时减去rnt,可得:

由此可构建理性预期假设下的检验模型:

其中C = - φθ,φ = σ-1- 1 ,只要长短期利率在回归式 ( 10) 中满足: |φ| > 1 ,即σ < 0. 5 ,那么就可以说明长短期利率符合理性预期理论。

2. 利率期限结构的适应性预期理论。在适应性预期假设下,人们在估计或判断未来的利率走势时,利用当期利率的上期预期值与现期值间的差距来矫正对未来利率的预期,从而适应性预期的利率期限结构模型的数学表达式为:

其中λ是纠偏系数,而且0 < λ < 1 ,ηt是独立的随机扰动项,服从正态分布,根据 ( 6) 式和( 11) 式可得:

由此可以构建适应性预期假设下的检验模型:

令ω = ( 1 - λσ)-1,那么有C = ωλ( 1 - σ) θ,α = ω( 1 - λ) ,β1= ω( 1 - σ) ,β2= - ω( 1 - λ) ( 1- σ) ,γ = ωσ。根据王曦 ( 2013 ) 的研究,只要长期利率的自回归系数满足α < 1 ,并且0 < σ,λ< 1 ,就能判定利率变化符合适应性预期。

二、实证研究

( 一) 样本选取与数据说明

通过对市场化程度、交易活跃度、数据丰富性等方面的综合比较,本文选择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 ( Shibor) 作为检验样本,数据期限为2006年10月8日至2014年9月16日,共计1989个交易日,揽括了Shibor自运行以来的所有利率数据,包括隔夜 ( O/N) 、1周 ( 1W) 、2周 ( 2W) 、1个月 ( 1M) 、3个月 ( 3M) 、6个月 ( 6M) 、9个月( 9M) 和1年 ( 1Y) 的全部8个品种利率。各期限利率的时间走势图见图1,从中可以发现长短期利率的走势基本一致,在趋势上同涨同跌。另外,短期利率通常低于长期利率,但短期利率高于长期利率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表1给出了各利率水平变量的统计性描述,及其一阶差分的单位根检验结果。先看均值 ( 中位数) 情况,中长期利率均值 ( 中位数) 大于短期利率均值 ( 中位数) ,并且期限越长均值 ( 中位数)越大,反映了Shibor利率曲线向上倾斜的基本形状。其次是标准差,可以看到除了隔夜拆借利率以外,1个月以内的拆借利率波动均大于1个月以上的拆借利率,期限越短波动越强,期限越长则越稳定,最大值情况也表明了这一点。最后是峰度和偏度,长短期利率出现了分化,1个月以内的短期利率呈尖峰厚尾分布,而1个月以上的利率则恰好相反。关于变量的平稳性也出现了差异,1个月以内的短期利率是平稳变量,而1个月以上的中长期利率则存在单位根,它们一阶差分后变为平稳序列。

( 二) 对 Shibor 整体的预期理论检验

由上面的分析可知Shibor利率的短端和中长端平稳性不同,根据协整理论长短期利差也不平稳,而中长期利率的差分变量为平稳序列,并不满足理性预期假设检验模型 ( 10) 式所要求的等号左右两端变量的平稳性相同,据此可得结论: Shibor利率在整体上不符合理性预期假设。

以期限1个月以内的为短期利率,1个月以上的为长期利率,按照 ( 13) 式进行OLS回归,同时用Newey - West方法进行调整以解决自相关和异方差问题,所得结果如表2所示。长期利率的自回归系数都显著小于1,这证明了适应性预期的合理性。另外,除了 ( 2W,1Y) 和 ( 1M,1Y) 的利率组合以外,其它利率组合回归模型的常数项都不显著,表明这些组合的长短期利率之间不存在显著的风险溢价。因此,就Shibor利率期限结构整体而言,适应性预期是合理的假设,并且在大多数情况下风险溢价都为零。

注: 括号内数值为估计系数的标准差,*、**、***分别表示系数在 90% 、95% 和 99% 的置信水平上显著。

根据表2的模型系数估计结果,可计算出各个长短期利率组合回归模型的参数值 ( 如表3所示) ,所有参数都符合设定范围。另外,虽然值得注意的是期限风险溢价在大多数时候不显著,但它一方面对于特定的短期利率,会随着长短期利率的期限差距加大而增加; 另一方面对于特定期限的长期利率,它也会随着短期利率期限的增加而增加。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短期利率是央行货币政策最主要的价格调节工具,其变化将导致银行间的资金供求发生变化,影响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因此,银行间同业拆借交易行为主要发生在隔夜和7天期利率,并且期限越短波动越剧烈,相反期限较长的利率则稳定得多。短期利率的这一风险特征意味着对期限较短的利率进行交易时可能会要求更高的风险补偿,长期利率和较短期利率之间的期限风险溢价因此相对较低,这些都与实际情况相符。

( 三) 对 Shibor 短端的预期理论检验

由于Shibor 1个月及以内的短期利率都是平稳序列,可以直接按照 ( 8) 式进行有约束的OLS回归,约束条件为两解释变量的回归系数之和等于1( 结果如表4所示) 。尽管各回归方程都通过系统平稳性检验,但较短期限利率的滞后变量在大多数情况下不显著,而且较长期限利率的自回归系数除了 ( 1M,2W) 利率组合外都小于1,利用Wald方法进行单边检验,结果显示所有自回归系数都不显著大于1,这与理性预期假设条件的要求矛盾,Shibor短端利率不符合理性预期假设。

接下来检验Shibor短期利率是否符合适应性预期假设。根据 ( 13) 式进行OLS回归 ( 结果见表5) ,所有方程都通过系统稳定性检验,而且不存在遗漏变量情况,系数协方差矩阵也经过HAC调整。较长期利率的自回归系数都小于1,严格用Wald方法进行检验,结果显示自回归系数显著小于1,Shibor短期利率支持适应性预期理论。另外,以上所有回归方程的常数项都显著不为0,表明Shibor短期利率之间也存在非零的风险溢价,并且对于特定的较长期利率,长短期利率期限差距越大风险溢价越高。

注: 括号内数值为估计系数的标准差,*、**、***分别表示系数在 90% 、95% 和 99% 的置信水平上显著。

注: 括号内数值为估计系数的标准差,*、**、***分别表示系数在 90% 、95% 和 99% 的置信水平上显著。

根据表5的回归结果可以求出适应性预期假设下的模型参数 ( 如表6所示) ,所有参数都符合适应性预期的设定范围,并且对于特定的长期利率,长短期利率期限相差越大,期限溢价总体上也越高; 对于特定的短期利率,长短期利率的期限溢价不存在一般的变化规律。

( 四) 对 Shibor 中长端的预期理论检验

根据上述Shibor利率的统计性特征和平稳性检验,可知中长期利率都是单整序列,并且期限越长波动越小,如1年期的拆借利率在最近两年几乎全年都不发生变化,如果仅仅用线性回归方法检验预期理论可能产生偏误。根据Campbell和Shiller( 1987) 的研究,当长短期利率的一阶差分为平稳序列时,可以先采用协整方法判断长短期利率的协整关系,再通过线性回归确定协整向量是否为( 1, - 1) ,以此对预期理论作出检验。本文运用Johansen协整检验方法进行检验,选择有截距项( 对应常数期限风险溢价) 但无趋势项的选项; 同时,依据FPE和AIC准则选取滞后阶数 ( 检验结果见表7) ,通过迹统计量和最大特征值统计量与临界值的比较,判断出只有以3M为短期利率的利率组合 ( 1Y,3M) 、( 9M,3M) 和 ( 6M,3M) 至少存在一个协整关系,协整向量分别是 ( 1, 0. 87) 、 ( 1, - 0. 91 ) 和 ( 1, - 0. 94 ) ,而其它利率组合都不存在显著的协整关系。

为了确定存在协整关系的利率组合是否符合理性预期理论,本文分别对三组利率按照 ( 8) 式进行OLS回归,所得结果如表8所示。三个方程都通过系统性平稳检验,长期利率的自回归系数都接近于1,但经Wald方法检验,结果显示自回归系数显著拒绝大于1,表明以3M为短期利率的组合利率并不支持理性预期假设。因此,综合以上分析可知Shibor中长端利率也不符合理性预期理论。

注:*表示拒绝原假设。

注: 括号内数值为估计系数的标准差,***表示系数在 99% 的置信水平上显著。

注: 括号内数值为估计系数的标准差,*、**、***分别表示系数在 90% 、95% 和 99% 的置信水平上显著。

最后,检验适应性预期假设对Shibor中长端利率的合理性。基于上述协整性分析,除了以3M为短期利率的组合以外,其它利率组合均不存在显著的协整关系,也不符合适应性预期的假定要求,下面只需要验证适应性预期假设对以3M为短期利率的组合利率的适用性。根据 ( 13) 式的线性回归结果 ( 如表9所示) ,所有方程都通过稳定性检验,长期利率的自回归系数经Wald检验显著小于1,说明这三个利率组合符合适应性预期假设。

基于表9的系数估计可求得适应性预期假设的利率模型参数 ( 表10) ,所有参数都符合适应性预期的假定范围,并且利率期限差距越大期限溢价越高。综合以上分析,在Shibor中长期利率中,只有以3M为短期利率的利率组合支持适应性预期,其它利率组合既不符合理性预期,也不符合适应性预期。

四、结论

基于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数据,本文从Shibor整体、短期和中长期利率方面,分别检验了理性预期假设与适应性预期假设的合理性,实证结果表明: 一方面,Shibor整体上符合适应性预期假设,不符合理性预期假设,并且在大多数情况下不存在显著的风险溢价; 另一方面,Shibor短端( 一个月及以内的利率) 和以3M为短期的中长期利率 ( 3个月及以上的利率) 组合均符合适应性预期假设,而且存在显著的常数风险溢价,利率组合的期限差距越大风险溢价越高。

导致Shibor整体和局部都不支持理性预期理论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第一,银行间拆借主要发生在短期,中长期较少。虽然Shibor一直被当做市场基准利率来培育,但央行频繁的公开市场操作主要发生在短期,极大地影响了银行短期资金供求,再加上银行间拆借交易本来就有趋于短期化的特性,致使银行间拆借交易大多集中在短期,导致短期利率波动频繁。因此,Shibor短期利率能充分反映市场短期资金的供求情况; 相反,中长期利率相对稳定,它更倾向于依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变动而变化,不足以刻画中长期资金的供求。综上所述,Shibor利率体系被割裂成短期和中长期两部分,这两部分不存在长期协同变化的关系,自然也不符合理性预期理论。

第二,我国利率还没有完全实现市场化。利率符合理性预期是有效市场的特征之一,由于银行处于绝对优势地位,我国的存贷款利率长期处于行政手段的控制下,还存在信贷软约束,银行的放贷行为不完全取决于市场需求,银行间拆借利率也不能充分反映市场理性预期,而是尽可能在历史交易价格的基础上作出修正,这些都体现了适应性预期的特点。

博士预期的研究方向 篇3

关键词:大学生 预期薪酬 计量分析 回归模型

一、引言

大学生作为一批高素质的职场后备军,走向社会顺利就业,不仅是对十年寒窗苦读的回报,更是自身价值的展现。从“学生”到“上班族”的身份转变,对每一位大学生而言,都是一次“惊险的跳跃”,而衔接这两种身份的桥梁,就是薪酬待遇。薪酬一向被大学生视为择业的重要因素,它不仅仅是待遇水平的体现,更是大学生是否得到社会认可的凭证。

根据大学生求职薪水期望调查报告显示:在回答“你在找工作时最看重的因素中排在前三位的是”一问中,排在第一位的是个人发展机会,薪酬福利一项位居第二,第三位起依次为企业发展、企业文化及经营理念、企业名气及规模、员工培训、工作区域等。这表明,大学生在求职中虽然首要考虑的是个人发展机会,但预期的令他们满意的薪酬福利对于择业仍相当重要。有社会舆论认为,由于存在预期滞后性、攀比心理和薪酬的“轮棘效应”等,大学生的就业预期偏高,特别是对薪酬的预期偏高,与用人单位的实际支付存在差异,许多高校毕业生因此找不到理想工作,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那么,就有必要弄清楚两个问题:大学生作为有知识的劳动者,他们的薪酬预期情况如何?影响这一预期的因素有哪些?

因此,研究大学生预期薪酬、探究影响大学生薪酬预期的因素,也逐渐进入研究范围。这一方面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就业预期和择业心理,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用人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确定不同的职位所需的知识、技能、学历、薪资等,使得职能相当,人尽其职,人尽其用。

二、研究假设

对于大学生而言,薪酬的预期,取决于他们对自身价值的判定。而影响其自我判定的因素,在于个人的学习、生活环境以及自身条件。大学校园是大学生生活的场所,也是职业生涯规划的起点,学校的层次,对他们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而大学生作为社会的群体,又受到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影响,其中家庭对大学生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家庭成员和经济条件的差异,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大学生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直接改变着他们对薪酬的态度。此外,自身的综合素质,更是个人价值的基石,判定一个人是否优秀,是否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其在校园中各方面的作为,也充分能反映出这一点。

(一)学校类型与预期薪酬

学校的层次,不但反映了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也为大学生的就业提供了不同的平台。学校的层次越高,学生的自身素质也相对较高,对自我的未来期望也较高,薪酬水平也相应的更高。而且,学校的水平,也影响着学生的竞争力,学校的层次越高,能为在校生提供的学习与就业的资源就越广阔,机会也更多,因而也对未来的薪酬有更高的预期。由此,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大学生的预期薪酬与学校类型呈正相关。

(二)家庭环境与预期薪酬

家庭环境有两方面对大学生的影响最大,分别是:家庭成员状况和经济条件。

家庭成员状况主要通过“是否为单亲家庭”来体现。单亲家庭对子女的影响十分重大。来自单亲家庭的大学生会受到来自家庭的情感暗示,容易产生出自卑的心理,进而影响到对自身价值预期的判定。而且由于家庭收入来自单方,家庭各方面条件有限,则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子女的发展空间。此外,单亲家庭与普通家庭相比,在社会关系上也相对单薄,对于子女就业方面的帮助一般也要少于普通家庭。因而,来自单亲家庭的大学生,对薪酬的期望值相对较低。由此,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2:来自单亲家庭的大学生的预期薪酬低于来自非单亲家庭的大学生。

经济条件主要通过月生活费来体现。由于在校大学生的主要经济来源是父母每月支出的月生活费,因而月生活费的多少,与其家庭经济状况密切相关。生活费越多,家庭经济条件越优越,子女的自信程度相对较高,对未来薪酬预期也更高。而且,良好的经济条件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便于提升其各方面的能力,增强了大学生找工作时的竞争力。此外,生活费越高,意味着生活水平也相对较高,而未来的高生活水平,需要较高的收入做支撑。由此,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3:大学生的预期薪酬与月生活费呈正相关。

(三)在校情况与预期薪酬

在校情况能反映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大学生在校的学习、工作、生活情况表现越好,代表其综合能力越强,在职位竞争中的优势越明显,预期工资相应越高。我们将在校情况分为三个方面:学习成绩,代表学习情况;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代表工作情况;交际面,代表生活情况。下面依次作出以上三个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影响方向的研究假设。

一般认为,大学生的学习成绩越好,其学习能力就越强,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也越牢固,自身的竞争优势越明显,会使大学生提高对自身的评价,提高预期薪酬。另外,大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是用人单位在招聘时考虑的因素之一,因为成绩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应聘者对工作的潜在掌控能力,这也会提高预期薪酬水平。由此,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4:大学生的预期薪酬与在校学习成绩呈正相关。

一般认为,在大学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大学生的综合能力能得到更好提升。大学期间学生干部的经历能提升大学生的组织、协调和领导能力,使大学生在毕业步入职场后能较快适应新的竞争环境,凸显竞争优势。另外,学生干部的经历会增强大学生的自信程度,使大学生对自己未来的预期增强。由此,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5:大学期间,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大学生的预期薪酬高于未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大学生的预期薪酬。

交际面能反映一个人与其他人的交往能力和人际关系等的情况,善于与人沟通交流是适应紧张而又充满压力的职场生活的重要能力。大学阶段是大学生构建人际关系网络的重要环节,广泛的人脉是大学生未来发展的优势资源。交际面广的大学生与人沟通交往的能力强,可利用的人脉资源多,步入职场有更多的优势,预期薪酬相应增强。由此,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6:大学生的预期薪酬与交际面的广泛程度呈正相关。

三、实证分析过程与检验结果

(一)研究方法

大学生预期薪酬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对于这种多因素分析,宜采取多元线性回归法。以预期薪酬为被解释变量,上述各可能影响因素为解释变量,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被解释变量对解释变量的回归模型,并根据回归结果进行分析。数据处理使用Eviews5.0软件。

(二)数据来源

将预期薪酬和上述影响因素设置成相应题目,制作成一份完整的调查问卷,通过“问卷星”的网站发布,将网址(http://www.sojump.com/jq/1133835.aspx)通过社交网络等渠道发送给在校大学生填写以获取数据。在调查期间内,共收到被调查者填写的187份答卷,其中有效答卷173份,学校所在地涉及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

(三)变量定义与计量

关于变量定义与计量见表1。

(四)模型建立

除虚拟变量采取原始形式,本文对被解释变量和其他定量解释变量采用自然对数形式。因此,运用如下基本计量模型来检验有关假设:

Ln(YQXCi)=β0+β1ln(XXLXi)+β2ln(JJMi)+β3ln(YSHFi)+β4ln(XXCJi)+β5XSGBi+β6SFDQi+μi

(五)统计分析结果

1、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根据调查结果,大学生的预期月薪平均为4700元左右。

2、回归分析结果

为避免解释变量间可能的多重共线性,我们将被解释变量对每一个解释变量分别进行回归,并综合经济理论和统计检验选出最优的基本回归方程,然后逐一引入,直至得出最好的综合的模型估计形式。通过逐步多元回归,最终得到三个三元回归模型,各模型的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

三个模型都通过了经济意义检验,具备较好的统计效果、解释能力和整体显著性。

回归结果显示:(1)三个模型中,学校类型与大学生预期月薪之间显著正相关(显著性水平均为99%),学校所属级别上升一定水平,则该校学生预期毕业后的工资相对于该比例约有30%的增额,为假设1提供了较充分的数据支撑;(2)三个模型均表明,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来自单亲家庭的大学生的预期薪酬显著低于来自正常家庭的大学生,与假设2一致;(3)模型1中,预期月薪对大学生月生活费的偏弹性为+0.109,表明在其他因素不变时,月生活费每增加1%,预期薪酬将增加约0.1%;(4)学习成绩并不显著,仅为假设4提供了有限的数据支持;(5)模型2的R2和调整后的R2为三个模型中的最高,解释能力和整体显著性最优,它所包含的解释变量——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显著性水平为95%)的实证结果与理论预期一致,亦即大学期间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大学生关于毕业后的薪酬预期高于未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大学生,值得我们着重予以考察;(6)模型3中指出,交际面的斜率系数为+0.229,说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大学生的交际圈扩大1%,其预期月薪相应上升0.229%。

四、结论

大学生的预期薪酬反映出大学生求职时对自己的能力的评价,是用人单位在招聘时需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合理的薪酬福利既是对求职者能力的肯定,又能为用人单位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互利双赢。

根据人保部发布的《2010中国薪酬发展报告》,大学毕业生起点薪酬为2500元左右,而预期薪酬调查结果的平均值4700元远高于这一水平,可见大学生预期薪酬与实际薪酬存在不小差距仍是个突出的问题。

影响大学生预期薪酬的因素来自学校、家庭以及自身情况,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有学校类型、是否为单亲家庭、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月生活费和交际面等,是有关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各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了解这些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方向和程度有利于应聘和招聘双方相互理解,从而使合理的最终薪酬得以达成。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

博士预期的研究方向 篇4

——电子商务背景+网络博弈

作者姓名: 申请专业: 申请导师:

2015年12月

拟攻读博士学位研究报告

——电子商务背景+网络博弈

 对现有现状的认识

一、电子商务及其研究现状

电子商务有两大主体,一个是电子商务平台的提供商,另一个是电子商务应用商;运用多种电子形式,特别是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整条产业链上的商品交易、服务交易,也包括人才流动、信息流动、资金流动等;贯穿企业与企业、企业内部、企业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各种商务活动;包含了交易的所有环节,如询价、议价、产品展示、订货、物流配送、售后服务等,同时,这些环节的完成也都形成了相应的体系;借助于互联网技术,消除地理位置的限制,节约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电子商务应用到了供应链的多个环节并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学者们对电子商务的发展及其发挥的效用是一致看好的。

然而,我国电子商务在发展中也呈现了一些突出特点:相关服务业发展迅猛,已经初步形成功能完善的业态体系;零售电子商务平台化趋势日益明显,平台之间竞争激烈,市场日益集中,开始出现一种新型的垄断(或寡头垄断)局面;电商平台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电商平台、政府监管部门与进行网上销售的企业之间正形成一种新的市场治理结构;跨境电子交易发展迅速,但是尚未形成有效的发展模式;区域发展不平衡情况显著,电子商务服务企业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和北京等经济发达地区,而且出现企业日益集中的趋势。

张光前(2011)通过对近十年来电子商务方面文献的分析,综述了电子商务研究的现状,梳理出了其发展脉络,并讨论了电子商务现存问题及其发展方向,指出为电商企业构建更加公平透明的合作平台有利于电子商务的发展。崔健伊(2010)指出电子商务企业成倍增长,但是激烈的竞争和高风险的环境使得能够盈利的企业寥寥无几,这也导致了用户满意度较低,电子商务发展受限。黄晖(2009)指出电子商务信息化水平低,应该构建企业信息网络,搭建优越的合作平台对于电子商务的发展是必要的。张仿(2012)指出降低物流成本是发展电子商务的关键。谢庆红(2012)研究也指出物流是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娄策群(2013)分析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企业的合作机制,从企业搭载平台类型选择、数量确定和功能应用三个方面提出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企业的策略。

综上所述,电子商务在激烈的竞争发展中面临者许多阻碍,例如信息的不对等、网络平台的不完善、政府的不有效监督等问题,这常常导致电商企业需要承担更多的风险,最终使企业和消费者受益颇少,所以为企业提供良好的电商环境,搭建健康安全的电商平台和信任合作机制是必要的。

.二、网络博弈的研究现状

个体之间的交互作用,包括个人的社会经济活动和企业组织之间的合作与竞争等,大都内嵌于某种形式的关系网络。在此情景下,不少学者纷纷将传统博弈论引入到网络中,重点分析了关系网络上个体交互作用问题,开创了网络博弈理论。它不同于经典的博弈理论,网络博弈中的合作与分配机制不仅与局中人有关,而且还受到网络结构及其连接行为的影响。网络博弈理论存在以下几个主要研究分支:网络上的经典博弈(如 Goyal and Moraga, 2001)和网络上的演化博弈(如 Nowak and May, 1992)

网络上的经典博弈

近十多年来,一些学者对网络博弈的应用进行了研究。Goyal和Moraga(2001)建立了科研合作网络上的企业研发博弈。Kranton和Minehart(2001)建立了买者-卖者关系网络上的第二价格拍卖博弈模型。Ballester、Calvo-Armengol和Zenou(2006)建立了社会关系网络上的个人努力博弈模型(peer effect model)。Ballester、Calvo-Armengol和Zenou(2006)建立了社会关系网络上的个人努力博弈模型(peer effect model)。在该模型中,参与人的收益不仅取决于他自己的努力程度,还取决于与他连边的参与人的努力程度。模型证明了,个体的努力程度正比于他的Bonacich中心性。此外,Bramoulle和Kranton(2007)建立了社会关系网络上的公共产品供应博弈模型。该博弈模型与个人努力博弈模型比较相似,参与人的收益不仅取决于他自己的公共产品供应量,还取决于与他连边的参与人的公共产品供应量。个人努力网络博弈模型和公共产品供应网络博弈模型都是合作性质的网络博弈模型。Goyal和Joshi(2011)研究了寡头垄断企业在科研合作方面的网络博弈问题,分别探讨了低连接成本和高连接成本下网络的稳定结构。Nagayama等(2014)利用网络博弈构建了以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天然气管道为网络的价值函数模型,采用了以连接为基础的弹性网络分配规则,为衡量天然气贸易国之间的相对权力结构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

网络上的演化博弈

Hauert 和 Doebeli(2004)研究了个体采取模仿优胜者策略更新规则的空 间博弈,即在每轮博弈过后,各个参与人都同时考虑那些收益高于自己的邻居,以正比于这些邻居与他自己的收益之差的概率来采取他们的策略。Szabo和Toke(1998)首先研究个体采取配对比较策略更新规则的空间博弈,即在每轮博弈过后,各个参与人随机选取一个邻居进行比较,以正相关于这个邻居与他自己的收益之差的概率来采取这个邻居的策略。他们的研究发现,合作者和背叛者在灭绝临界点的相变行为均属于定向逾渗(directed percolation)。Wu、Xu和Huang等(2006)研究了具有动态优先选择机制的空间囚徒困境博弈,发现在策略更新过程中,如果个体在选择配对邻居时具有某种优先机制,则群体的合作行为能够得到明显的增强。Wu和Wang(2007)将信息收集的范围纳入策略更新规则的考虑,结果发现,存在一个最优的信息收集范围使群体的合作行为达到最优水平,过少的信息和过多的信息都不利于群体合作行为的产生。

综上所述,网络博弈理论已经在多个领域得到应用,并获得了一定的成果,其中的买卖关系网络背景、科研合作网络背景等与电子商务企业合作网络背景有相似之处,以此来看可以将网络博弈运用到电商企业的合作网络中。

 预研究方向的构思

——网络博弈视角下的电子商务平台企业的竞争与合作关系

经过前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梳理,未来研究主要是放在电子商务平台企业间的合作与竞争机制上。随着电子商务网络的复杂化,电商企业的不断扩张与彼此合作交织,电子商务中各个企业主体间的关系不是简单的一对一的线性关系,而是经过一系列信息、能量等动态的传递过程,在契约关系乃至社会关系下,各主体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形成了非线性的交织的关系网络。

电子商务背景下,电子商务平台下提供商和供应商等各个企业的各项活动需要双方之间的关系连接进行支撑,众多的关系连接相互交织形成关系网络。从网络的视角,将网络中每个企业节点看作可以判断、决策的智能主体,将网络节点间连边形成转化为两节点企业对合作关系的连接行为。以此为出发点研究各个企业的活动(例如,采购、物流等经营活动,企业信用机制和风险机制等)。

——网络博弈视角下基于C2M模式的电商企业的整合机制和消费者的分享行为

C2M是英文Customer-to-Manufactory(顾客对工厂)的缩写,而其中文简称为“客对厂”。“客对厂”由社交购物平台提出,是一种新型的电子商务互联网商业模式,这种模式是基于社区SNS平台以及B2C平台模式上的一种新的电子商务模式。社交平台创新地将社交网络(SNS)与电子商务巧妙、无缝地融合在一起,通过朋友间的推荐、分享、评价、行为、信任和相互影响,以业界首创的“云采购”模式将对同一类商品的需求整合起来向供应商进行集中采购,顺利达成零售领域难以实现的面向消费者的规模效应,真正实现“人多力量大”、“越买越便宜”。电子商务企业家毕胜将投资眼光和未来的电商发展放到了C2M上,他认为未来的单子商务模式是C2M,它的构想获得了艾奇金奖——全球商业模式金奖。他站在缩短中间成本并结合社交网络的角度上构建电商运作模式。

电子商务企业在C2M平台下,如何整合企业资源与合作企业无缝连接,建立良好契约合作机制,借助于社交网络平台,发挥消费者的购买和分享行为。

电子商务购物网络的力量来自于连接,消费者之间的关系连接行为影响其消费和分享行为,我们需要探明当我们改变网络结构时,消费者分享策略行为如何改变电商企业经济行为和策略。综合分析消费者分享关系行为与策略行为共演化问题,重视消费者策略行为对网络关系行为的反作用,揭示异质性连接行为与动态性调整行为对电商网络中消费者分享策略行为的影响机理,分析分享行为选择与网络结构动态耦合机制,为深入地从网络层面研究电商背景下社会网络中消费者分享问题奠定基础。

 读博工作安排与预期目标

由以上分析可知,目前国内外已广泛开展了对电子商务平台在各个方面的系统研究。另外,国外学术界对网络博弈理论的研究也有了不少成果。电子商务问题来源于强大的现实背景,同时也迫切需要使用科学、合理、有效的方法或模型来解决相关的问题。

开展针对国内外电子商务背景下的电商企业之间、电商与消费者之间、消费者之间的网络博弈研究很有必要。一方面,它可以在我国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弥补我国电子商务市场的不足、促进企业间合作,降低企业间的风险与信任危机;发挥消费者的社交网络优势增加电商企业的利润等。另一方面,它还可以提升我国网络博弈理论的水平,为博弈研究作出应有的贡献。基于此,本人拟在读博期间主要完成以下几项工作:

1、完成对国内外当前关于网络博弈理论的系统分析,掌握现阶段国内外最先进的理论基础和分析方法。在此期间,针对现有理论构想创新方法,为自己博士期间的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针对电子商务背景下企业各项活动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关系开展研究。

3、开展电子商务平台中企业的合作与竞争问题建模和求解研究。针对电子商务应用背景的网络博弈问题研究,需要探索和设计合理的方法和求解算法。同时,针对由多个目标函数构成的优化模型,需要将其转化进行求解。

3、针对C2M模式,从网络博弈视角开展有关社交网络下的企业乃至消费者的合作与分享行为研究。

博士预期的研究方向 篇5

一、名词解释

epicranial aponeurosis

椎前筋膜

iliotibial tract

奇静脉

肋膈隐窝

二、面侧深区的境界及内容

三、胸锁乳突肌区的境界及内容

四、上纵隔的层级结构

五、腹横筋膜和腹膜外筋膜的延续及临床意义

六、盆筋膜壁层和盆筋膜壁层的配布

七、肩关节及肩袖的组成八、胸部交感干的形成及节前节后纤维的走向

九、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的鉴别

博士研究计划书 篇6

一、论文题目是什么

《黑格尔的否定性概念》

二、研究课题的动机以及背景

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的思潮已经渗透了周围的生活世界,这些思潮起始于马克思、尼采和海德格尔对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否定和颠覆,具体而言是起始于反对黑格尔哲学。因而要想真正理解现代性和后现代性思想的产生及其在当前所出现的各种问题,返回到黑格尔哲学并且重新把握黑格尔哲学,将是十分必要的,由此我们或许可以发现黑格尔哲学所留下的精神遗产并且在解决现代性和后现代性问题上从中受到某些启发。

在阅读黑格尔著作的过程中,我发现否定性概念在黑格尔整个哲学体系中具有核心的位置和作用。否定性概念以及与之相关联的否定、自否定、否定之否定、否定物和否定者等概念在黑格尔著作中频繁出现,而正如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所说的那样,哲学作为科学体系是按照概念的必然性而形成起来的,这种必然性和形成构成科学体系整体的生命和运动,而这种生命和运动的灵魂就是否定性。不仅如此,哲学作为科学体系,作为精神自己为自己建造的王国,在黑格尔那里同时也是自由的体系,是对自由的现实化的哲学陈述。因而否定性与自由、从而也与人的本质是内在地相关联的两个概念,并且与真理、世界历史和辩证法等问题在黑格尔思想中一起形成了主题。

但如何深入理解否定性与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全部关联,如何充分和完整地把握否定性在黑格尔思想中的意义和位置,对于我仍然是很困难的,这一方面是由于没有能够熟悉黑格尔耶拿体系草稿中关于否定性以及相关主题的论述,另一方面是由于否定性概念在黑格尔的使用中所具有的特殊和复杂的含义以及它与哲学史上其他思想家的术语之间的深刻关联不容易得到把握,而这也促使我要去弄清楚否定性概念在黑格尔整个思想中的起源以及之后在《精神现象学》、《逻辑学》和《哲学全书》中所获得的越来越丰富的内容和规定。基于以上动机和背景的考虑,我选择《黑格尔的否定性概念》作为研究的课题,力图把黑格尔的否定性概念理解为人类自由本质的哲学规定并给予充分的论证。

三、研究课题的大概内容

1、否定性概念在黑格尔著作中具有各种复杂和深刻的含义,在不同地方使用了不同的表达并由此给予否定性以具体的内容和规定,因此首要的事情在于理清否定性概念与其自身的关系,也就是去理解否定性概念与否定、自否定、否定之否定、否定物和否定者等概念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同一与差异。

2、否定性概念在黑格尔成熟时期的著作中具有的含义和内容,一方面需要从《精神现象学》开始的文本分析中得到规定和理解,另一方面也要从黑格尔早期神学著作和耶拿时期的体系草稿中寻找其概念上的起源。因此,考察否定性概念在黑格尔的思想道路中随体系的变化和形成而来的规定,对从整体上把握否定性概念是十分必要的。另外,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作为哲学史的结果,作为哲学精神本身的内在发展使得否定性概念也获得了哲学史的规定,因此也需要考察黑格尔的否定性概念在其他思想家的哲学术语之间的内在关联,在根本上也就是把否定性概念的起源追溯至古希腊哲学中的逻各斯精神和努斯精神,其在德国神秘主义中的的表现是雅各布伯麦(波墨)的痛苦概念,而在近代哲学特别是德国观念论中则表现为主体性概念。

3、前面对否定性概念的诸多考察都还只是深入理解黑格尔哲学体系内部的否定性概念自身逻辑进展的概念史前提,而否定性作为黑格尔哲学的核心概念这一点还需要在哲学体系内得到研究和证明。因此,分别考察否定性概念在《精神现象学》、《逻辑学》和《哲学全书》中的具体规定将是论文课题研究的主体部分。具体而言,需要考察:

Ⅰ.绝对知识作为否定性概念的现象学规定

精神现象学作为黑格尔科学体系的第一部分,另外还有两个标题名称,即意识的经验的科学,和精神的经验的体系。可以看出经验概念对于理解精神现象学的重要性,而经验概念在本质上是与否定性概念联系在一起的,因为精神现象学中所描述的精神的运动不仅仅只是准备知识要素的运动,不仅仅是知识的形成运动,而且也是精神在对自身的否定中也即是在自己的他物中认出自身、找到自身和返回到自身的运动,这一运动作为结果被保存在绝对知识之中。

整个精神现象学的运动建立在意识和对象、确定性和真理性的分离之上,而这种主体和实体之间的不同一性作为二者的差别,就是一般的否定性,这种否定性推动了精神去经验意识与对象的关系的一切形式,最后达到科学的概念,达到一切方式的意识的真理即绝对知识。通往绝对知识的道路因而就是一条通过真理的道路,而由于意识在这条道路中不断地否定自己和超出自己,所以真理之路在没有到达绝对知识和真理之前,同时也就是一条怀疑的道路和绝望的道路。因此,在探讨否定性概念的现象学规定时,首先需要一般地讨论否定性与怀疑主义的关系,从而一般地讨论否定性概念与真理概念。

精神现象学中的意识作为正在显现着的精神,具有精神自身的否定之否定结构。然而在与相分离的对象的关系中,意识的否定之否定结构却一般地表现为颠倒和自身颠倒的结构,因为精神的生命在于从他物中认识自身,这就是意识自神所发生的颠倒。这种颠倒的结构就是精神现象学中否定性的意识概念和经验概念的否定之否定结构,即精神必须以异己世界作为自己的对象,同时把这个异己的世界作为自己的世界,从而在异己的世界中认识到自身,发现这个异己的世界本身也发生了颠倒,即颠倒为精神自己的世界。

因此意识的经验概念的真正对象既不是外在于意识的对象,也不是作为对象的意识,而是经验和意识自身的颠倒结构,这个颠倒结构的直接显现是在作为精神现象学的结果的绝对知识中出现的。因此,需要具体地考察否定性概念在《精神现象学》中,从最初的感性确定性到最后的绝对知识是如何作为意识的颠倒结构而出现并推动整个现象学的内在运动,以此而获得现象学的规定并且经验地认识到自身作为人类自由的否定性本质,其中最重要的考察之一是对精神现象学的开端的具体分析,也就是分析否定性概念是如何体现在感性确定性之中并构成开端的一个必然的要素,从而推动开端向绝对知识的过渡和发展。

Ⅱ.绝对理念作为否定性概念的逻辑学规定

逻辑学以纯粹思想作为自己的对象,这个纯粹思想作为自在自为的存在乃是被意识到的概念,它作为精神现象学纯化了的结果即纯粹概念直接出现为逻辑学的开端。在经历了精神现象学所走过的真理之路,科学现在直接进入到了真理的王国,而科学的任务和对象因此就在于把真理本身的丰富内容通过逻辑学而展现在思想的面前,也就是描述概念本身的运动。黑格尔认为,引导概念自己向前的,就是否定的东西,它是概念自身所具有的,这个否定的东西构成了真正辩证的东西。因而整个逻辑学不是别的,而就是概念通过不断否定自身而展现出来的纯粹概念的体系,是依靠概念自身的必然性而产生出来的概念王国,因而也是一个自由的王国和真理的王国。

绝对理念作为逻辑学的最高阶段和最后结果,以其自身的绝对性而把自己规定为对逻辑学整体的把握,这种把握作为内容是纯粹理性概念的体系,作为方法则是对概念本身的运动的一种形式的考察,类似于精神现象学中绝对知识对此前全部意识经验运动的回忆。然而绝对理念作为逻辑学的结果是从开端发展而来的,因此也就是在更高的阶段上返回到开端,而返回到开端也就是返回到存在,返回到作为真理的存在。由此黑格尔能够在逻辑学的结尾阶段说:唯有绝对理念是存在,是不消逝的生命,自知的真理并且是全部真理。

逻辑学所描述的概念本身的运动,其推动力同样是作为否定的否定性,然而已经不像在精神现象学中的否定性那样只是表现为一种颠倒的结构和作用,这种颠倒的发生实际上依赖于意识与对象的分离和确定性与真理性的分离,因而还不是一种绝对的否定性。逻辑学中的否定性作为概念自身的绝对主体性是在概念内部发生的,是真理王国内部的自由活动。所以黑格尔有理由说:否定性,构成概念运动的转折点。这个否定性是自身的否定关系的单纯之点,是一切活动生命的和精神的自身运动最内在的源泉,是辩证法的灵魂,一切真的东西本身都具有它,并且唯有通过它才是真的。

因此,探讨置于绝对理念的逻辑学规定之下的否定性概念,一方面要求对逻辑学的开端作出具体的分析,另一方面也要对逻辑学的结果即绝对理念作出整体的规定,由此才能把握概念自身具有的开端向结尾的发展运动和结尾向开端的返回运动,从而把握概念的内在发展所体现出来的否定之否定结构。这个否定之否定结构作为形式的总体是逻辑学的绝对方法,作为内容的总体是绝对理念自身的永恒的在场性。

Ⅲ.绝对精神作为否定性概念的哲学规定

哲学全书包括逻辑学、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三个部分,前面已经单独探讨过否定性概念的逻辑学规定,因而对否定性概念的哲学规定将只包括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两方面的内容。由于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在黑格尔那里被看作是应用逻辑学,即是说看作被逻辑概念的精神所贯穿和渗透的两大实在领域,因此对否定性概念的哲学规定的探讨将直接以逻辑学的规定作为前提。

首先是要探讨自然界中的否定性,探讨自然界是如何在否定性的概念运动中最终过渡、发展和上升到生命和精神,也就是从自然的外在的必然性上升到精神的内在的自由。

正如自然界以精神作为自己的最终目的,精神本身则以绝对精神作为自己的最终目的。而绝对精神同时也正如逻辑学中的绝对理念一样,并不是在精神之外的某个阶段,而是对精神总体的整体性把握,也即精神对精神自己的绝对的把握。由于把握方式的差异,绝对精神自身分裂为三个环节,即以直观为把握方式的艺术、以表象为把握方式的宗教和以概念为把握方式的哲学,而哲学对精神的概念把握也不是一种新的规定,而就是在亚里士多德那里的对思想的思想,由此可以理解黑格尔的整个哲学体系以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中的一段话作为结尾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出于精神自身的本性,这就是思想的思想。

这种思想对自身的思想同样是以否定性作为自己最内在的推动力和普遍的要素,因而否定性在作为精神的精神内部也如同在纯粹概念体系和外在的自然界里那样,也是出现为贯穿一切的自由和力量。

精神哲学自身划分为主观精神、客观精神和绝对精神三个阶段,其中作为主观精神和绝对精神的中介而出现的客观精神尤其值得重视,因为其作为中介的环节在此是一个本质的环节,是一个否定性的转折点,它把精神带入其现实性和真理性。具体而言,作为否定性环节的客观精神进入到了法哲学和世界历史哲学的领域,也就是进入到了精神的真正定在和自由的真正现实的领域。通过对客观精神阶段否定性概念的主体性作用的考察,将不仅会揭示出客观精神对于绝对精神,从而对于作为精神的精神所具有的本质性,而且会证明否定性概念作为精神的概念不仅具有思想的抽象性和自由,而且具有概念的现实性和现实性的自由。客观精神作为精神对自己的抽象性的否定而设定或建立起来的精神世界,是从精神而返回到精神,从精神自身认出自身自由的本质的环节。由此精神才能得以在他物中同时保持住自身,并且认识到他物其实是它自己的他物,这也是自由的一般的规定性,因为自由就是绝对的否定性本身。

四、研究课题的意义和价值

以《黑格尔的否定性概念》作为研究课题,其指向黑格尔哲学本身的意义和价值在于有助于以否定性概念为线索而从整体上将黑格尔早期、中期和晚期的思想不仅把握为科学体系,而且同时理解为一条思想的道路,一条为否定性所贯穿着的自由之路和真理之路,并且使否定性作为黑格尔辩证法的根本原则得到理解和澄清。另外,充分把握黑格尔的否定性概念也将有助于真正理解黑格尔的自由概念和建立在自由概念基础上的法哲学和世界历史哲学,使得我们有可能从黑格尔关于否定性概念的论述中重新深入思考人的本质问题。

其指向黑格尔哲学之外的意义和价值在于有助于理解黑格尔之后的各种哲学思潮和哲学运动,尤其是马克思、尼采和海德格尔的思想。对于形而上学本身的奠基而言,研究黑格尔思想中的否定性概念也可以使得我们再次领悟到,自由作为人的形而上学本质是要在异己的世界中去经验到自身,在他物中认识到自身并从而返回到自身,人的精神能够在对自身的否定中保持住自身,能够给予人在世界中的存在以家园之感,也就是给予人的存在以相对完整的世界感。

五、课题的研究阶段

第一阶段:认真考察黑格尔思想的哲学史起源,尤其是考察古希腊哲学对黑格尔辩证法及其基本概念术语的形成所具有的重要影响,即完成对否定性概念的哲学史考察。

第二阶段:系统地梳理黑格尔哲学体系和著作文本中有关否定性概念的论述和解释,即完成对否定性概念在黑格尔哲学内部的概念史考察。(前两个阶段预计可以在第一年完成)

第三阶段:充分和完整地理清否定性概念与黑格尔哲学的其他重要主题之间的内在关联,也就是探讨否定性与自由、否定性与真理、否定性与世界历史的关系,从而在根本上把握精神的否定性本质和否定之否定结构,并为具体地考察否定性与科学体系各个部分的概念运动之间的关系奠定基础。(第三阶段预计可以在第二年完成)

第四阶段:分别具体地探讨黑格尔耶拿手稿时期的否定性概念、《精神现象学》中的否定性概念、《逻辑学》中的否定性概念和《哲学全书》中的否定性概念,把握住否定性概念本身的内在发展及其在精神实现自身和认识自身过程中的表现。(第四阶段预计可以在第三年完成)

第五阶段:收集相关的研究资料,初步确定论文课题的思路和写作结构。

第六阶段:课题获得论证通过后,开始论文的写作。(最后两个阶段预计可以在第四年完成)

六、主要的研究方法

1、以现象学的描述方法理解和表述黑格尔著作中运动着的否定性概念的丰富的规定性和内容,以此揭示出否定性概念是如何将黑格尔的思想整体刻画和把握为一条思想的道路。

2、以解释学的阅读方式深入到黑格尔的思想文本所聚集起来的哲学体系内的变化运动,揭示出否定性概念在黑格尔思想中的解释学的历史处境,以一种解释学的循环释放出黑格尔文本所潜在具有的可能的意义。

3、以辩证法的思考方式抓住黑格尔哲学体系中那贯穿一切的概念的辩证运动及其否定之否定的存在结构,以此来准确地把握否定性作为精神的绝对的主体性是如何贯穿精神的整个现实性及其在被表述在体系中的在场和在场方式。

七、预期要达到的效果

博士预期的研究方向 篇7

但现实中的人并不是完全理性人, 当面对不确定的情况时, 人们的决策容易受到环境和心境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认知偏差, 进而导致人们在决策过程中产生诸如确定性效应、反射效应、孤立效应等预期效用理论无法合理解释的悖论。Kahneman和Tversky (1979) 基于这些悖论, 在前人工作和大量实验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了预期效用理论的替代模型框架——前景理论 (Prospect Theory) 。

一、理论模型的比较

(一) 预期效用理论模型

预期效用理论建立在个体偏好理性的一系列严格的公理化假定体系基础之上, 这些公理具体包括: (1) 完备性公理, 即任意期望A和B, 或者A优于B, 或者B优于A, 或者两者无差异; (2) 传递性公理, 即任意期望A、B、C, 若A优于B、且B优于C, 那么A也优于C; (3) 连续性公理, 即任意期望A、B、C, 若A优于B、且B优于C, 那么存在一个概率P使得A与C线性组合与B之间无差异; (4) 独立性公理, 即任意期望A、B、C, 若A优于B, 则以同一概率P为基础的A与C的线性组合优于B与C的线性组合。

预期效用理论认为只要人们的效用函数满足上面的几个公理, 就能建立起一个与之一致的效用函数, 用来确定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行为。该效用函数以投资者的每种决策结果i (i=1, …, n) 可能带来的财富值wi为自变量, 对应发生的概率为undefined。在此基础之上, Von Neumann和Morgenstern (1944) 以严格的数学证明得出了预期效用理论的基本模型:

undefined

这一模型表明, 就结果而言, 效用是加性且可分的;就概率而言, 效用是线性的。而预期效用理论假设投资者是风险厌恶的, 因此, 投资者的效用函数具有向下凹的特性, 可用模型表示为:

undefined

(二) 前景理论模型

Kahneman和Tversky (1979) 认为, 个体进行决策实际上是对“期望” (Prospect) 的选择。而所谓期望即为各种风险结果, 期望选择所遵循的是特殊的心理过程与规律, 而不是预期效用理论所假设的各种公理。前景理论的核心即为期望的价值, 它是由“价值函数” (Value Function) 和“决策权重” (Decision Weight) 共同决定的, 其价值模型的一般形式为:

undefined

式中, 是决策权重, 它是一种概率评价性的单调增函数;v (x) 是投资者主观感受所形成的价值, 即价值函数。

前景理论设定一个“期望”为一个不确定性事件, 表示为 (x, p;y, q) 。其中, 个体得到x的概率为p, 得到y的概率为q, 得到0的概率为1-p-q, 且p+q≤1。根据这一假定, 前景理论价值模型的基本方程式的表达又可分为两种情况:

1.若投资者面对的期望是一般性的 (即:p+q

2.若投资者面对的期望是绝对为正的或绝对为负的 (即:p+q=1且x, y>O或x, y

前景理论模型从现实的角度更为准确地描述了风险条件下的个体决策行为, 它可有效地引导人们的经济行为变得更加精确、更加贴近实际, 它并没有否定预期效用理论, 而是对其进行了发展。

二、函数特征的比较

前景理论一个重大的突破就是用价值函数v (·) 替换了传统的效用函数, 从而将价值的载体落实在财富的改变而非最终状态上。Kahneman和Tversky 给出的价值函数的形式是指数函数:

其中, 参数α、β分别表示收益和损失区域价值幂函数的凸凹程度, α、β<1表示敏感性递减;λ系数用来表示损失区域比收益区域更陡的特征, λ>1表示损失厌恶。

价值函数与预期效用函数在特征上主要有以下几点区别 (如图1、2所示) :

(一) 有关函数形状的

效用函数通常处处平滑并且为凹函数, 但价值函数不同。价值函数是一个S形函数, 它对收益而言是凹的, 对损失而言却是凸的, 对两个方向的变化呈现敏感性递减趋势。并且价值函数在损失区域的曲线比收益区域的曲线更陡峭。

(二) 有关参考点的

价值函数与效用函数的一个重要的区别是:价值函数存在一个拐点, 即所谓的“参考点” (Reference Point) , 而效用函数不存在参考点。

(三) 有关自变量的

效用函数是以期末财富为自变量的, 它是财富的函数;但价值函数是以财富的变化量为自变量的, 它是获利或损失的函数。

三、投资者态度的比较

不论是预期效用理论, 还是前景理论, 它们的核心均是投资者。只是不同的理论赋予投资者不同的特性, 而这种特性外在表现即为投资者对待风险、财富和权重等的不同态度。这种态度是源于投资者特性而客观存在的, 并非是投资者的主观故意表现。

(一) 对待风险的态度

预期效用理论假设投资者是风险厌恶型的, 即人们面对任何不确定性选择时都是风险规避的。但前景理论认为, 投资者事实上并不是风险厌恶者 (Risk Aversion) , 而是损失厌恶者 (Loss Aversion) , 即他们在面临“收益” (gain) 的时候是厌恶风险的, 而在面临“损失” (loss) 的时候却又是追求风险的。损失厌恶表明:投资者为了避免确定的损失而倾向于冒更大风险, 特别是在面对难以避免的损失时, 损失厌恶能被恐慌所抵消, 使人们变得敢于冒险。投资者这种面对损失时的追求风险的行为与预期效用理论风险厌恶假设是相悖的。

(二) 对待财富的态度

在预期效用理论中, 投资者关心的是决策结果所能带来的期末财富的绝对量;而在前景理论中, 投资者关注的却是相对于某一参考点的财富变化状况。Kahneman和Tversky认为, 人们在不确定情境下进行决策, 通常会设定一个参考点, 它既可能是投资者当前的财富水平, 也可能是渴望预期得到的某一水平。参考点是一种主观评价标准, 人们在决策时, 总是会以参考点来确定收益和损失, 选择的参考点不同决策的结果也不同。另外, 前景理论指出, 对于投资者而言, 一定量的财富的减少产生的痛苦大于等量财富增加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三) 对待权重的态度

预期效用理论是以客观概率为权重, 而在前景理论中, 决策权重是客观概率的函数。前者是投资者根据对客观情景的分析, 并可借助概率论和统计方法计算出的客观概率分布;而后者并不是客观概率, 但与其有联系:决策权重函数π (p) 是客观概率p的非线性递增函数 (如图3所示) , 且π (0) =0, π (1) =1。π (p) 真实地反映了投资者对待权重地态度: (1) 投资者会系统性地赋予小概率过多的权重, 而赋予大概率过小的权重, 这表明投资者过分注意小概率事件的同时, 往往忽略了例行发生的事件; (2) 当概率非常接近于0或者1时, 投资者对概率的评价处于非常不稳定的状态, 此时权重常常被无端忽视或者突然放大; (3) 投资者会赋予自己偏好的事件更大的权重。

四、投资者决策过程的比较

预期效用理论假定, 每个投资者都有一个以期末财富w为自变量的实值效用函数u。该函数定义在自变量wi (i=1, …, n) 构成的集合W上。假设有行为a和行为b供投资者选择。行为a会使自变量wi以pi的概率实现, 而行为b会使自变量wi以qi的概率实现。投资者的决策标准是:当且仅当行为a所导致的效用函数期望值大于行为b所带来的效用函数期望值, 即∑ipiu (wi) >∑iqiu (wi) 时, 投资者选择a而放弃b;反之, 则选择b放弃a。

因此, 在假定投资者有能力正确地估计相关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 并能合理地选择行为以使其效用函数期望值最大化的基础上, 再加上给定市场外部条件 (即给定可能的行为结果集W以及其每个元素所对应的概率Pi) , 投资者的决策过程可被视为基于期末财富和结果发生概率的预期效用最大化的过程, 用数学表达为:undefined。这一过程可由图4表示。

但是, 在现实的资本市场中, 投资者由于受到决策环境的变化、认知资源、信息占有的不对称、分析判断工具先进性以及自身心理素质等种种因素的制约, 上述预期效用理论的最优决策过程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 前景理论对投资者的决策框架进行了修正, 认为个人在做决策时会经历两个阶段:一是编码阶段, 即先确定一个合适的决策参考水平, 然后根据这个参考水平, 对决策问题进行编码。当决策结果超过参考水平, 被编码为“收益”;低于参考水平, 被编码为“损失”。二是评估阶段, 其依据是:如果在不同的财富水平wi上, 行为a导致其发生的概率为pi, 行为b导致其发生的概率为qi, 当且仅当∑iπ (pi) v (Δwi) >∑iπ (qi) v (Δwi) 时, 投资者选择a而放弃b;反之, 选择b放弃a。其中, π是决策权重函数, v是价值函数, Δwi=wi-w0是财富偏离某一参考水平w0的大小。这一过程可由图5表示。

五、结束语

与预期效用理论相比, 前景理论产生及其发展的重要意义在于:它向着更准确地描述不确定条件下的投资者行为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从而为这一领域里许多应用性实证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如果说预期效用理论是公理性的, 那么前景理论则是描述性的, 它是从实验观察中以归纳的方式发展而成, 而不是从一系列逻辑推理中演绎而来。预期效用理论描绘了投资者理性行为的特征, 而前景理论则描述了投资者的实际行为过程。虽然预期效用理论精确阐释了在某些明显和简单的决策问题的实际选择, 但大多数实际决策问题是复杂的, 需要像前景理论一样的行为上更丰富的模型。

参考文献

[1]李心丹.行为金融学——理论及中国的证据[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2004.

[2]陈野华.行为金融学[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6.

[3]饶育蕾, 张轮.行为金融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

[4]乔齐姆.高德伯格, 鲁狄格.冯.尼采著;赵英军译.行为金融[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五个方向寻找预期确定性个股 篇8

笔者认为未来一段时间确定性的方向可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报业绩预增板块。中报业绩预增的个股,相对来说,具有确定性。建议综合当前业绩预期、成长性、以及主营业务本身盈利能力来综合考虑。如2014年每股收益在0.3元以上;2015年中期业绩盈利预期在30%以上;PE(TTM)在50倍以下;每股收益一致预期2016年比2015年增速幅度在20%以上;销售毛利率在30%以上。个股如金禾实业、海大集团、盛达矿业等。

二、涨价因素。如果产品涨价,对公司的业绩产生预期是相对合理的推断。近期我们可以看到猪肉价格、短纤、糖等在涨价,或有涨价预期。这类品种就值得去关注。特别是猪肉价格的上涨幅度较大,近几个月上涨幅度超过30%。如果逛菜市场就能发现今年是淡季猪肉反而涨价,说明下半年的通胀预期加大。

三、确定性的事件驱动。如9月份的阅兵式以及10月份召开会议会进行十三五规划布局。对于军工板块,部分军工集团增持力度比较大,如中航系、航天系都拿出了真金白银进行增持,实战角度看,8月中旬前操作性强。另外一个“十三五规划”,这一块可以从之前的“十二五规划”中寻找投资线索,相关的环保、大消费、养老、体育、医药、能源、有色、交通、区域经济(如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等都应该会有涉及。

四、把握季节性的机会。如当前是旅游旺季,相关的旅游板块个股应该是比较不错的选择。目前不少跌幅较深,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休闲娱乐需求增大。而旅游行业增速每年都在15%左右,进可攻,退可守的板块。再如炎热天气,大家对制冷空调、冷饮以及花露水等需求也增大。而中秋节前酿酒食品板块也有布局机会。

上一篇:消化和吸收教学案例下一篇:跳绳的运动会加油稿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