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紧缩预期

2024-05-17

通货紧缩预期(精选9篇)

通货紧缩预期 篇1

关于是否会出现通货紧缩, 从过去关注的重心主要集中在保增长、防通胀上, 转为目前日益显现的通缩预期的威胁, 其根本原因在于金融危机爆发以来, 国内出现了价格下行压力加大及相伴而生的经济增长趋缓。今年一二月份经济发展态势非但未能排除通货紧缩预期, 价格水平的继续下滑更加重了人们的担忧, 一旦产生通缩其后果不可忽视。因此, 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 预先采取积极的应对之策, 对于保持我区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是很有必要的。

一、通货紧缩预期下国内经济形势的新特点

按照通缩的一般判断标准, 典型的通货紧缩需要具备“两个特征”和“一个伴随”。“两个特征”是物价持续下降2个季度以上, 以及信贷和货币供应量下降;“一个伴随”是指伴随经济衰退, 即GDP负增长。从对多个国家通缩的研究来看, 历史数据基本都支持这一判断标准。

从国际上看, 去年9月份美国爆发金融危机以后, 新一轮金融危机又在欧洲爆发, 其风险和危害更大, 有人认为类似于亚洲金融危机, 对我国的影响不容掉以轻心。从我国的情况来看, “两个特征”之一的物价连续下降已成不争的事实, 同时消费者和企业家信心指数屡创新低;而通缩的另一个特征:信贷和货币供应量尽管增长较快, 但不能排除金融机构之间相互拆借, 人为放大信贷规模的情况, 而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仍然相当突出。至于“一个伴随”, 虽然经济负增长不大可能出现, 但遏制经济增长下滑主要靠政策拉动, 产业结构过度依赖出口、科技含量低等内在因素短期内难以消除, 今年实现8%的增长目标并非轻而易举。

二、通缩隐忧下我区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 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增大, 主要支柱产业受到较大冲击

2008年, 我区GDP增长速度虽然达到了17.2%, 高出全国8.2个百分点, 但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8个百分点, 经济增长下行的压力明显加大, 工业生产受到较大冲击。后两个月全区工业生产增长出现明显回落, 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更是下滑到了3.6%的低谷, 创下了2002年以来的新低。我区主要支柱产业普遍受到较大冲击, 发电量、电解铝、精甲醇、化肥、水泥、乳制品及羊绒衫等主要工业产品增速均有较大幅度的下降。暴露出我区产业结构抗风险能力不强的弱点, 而产业结构问题历来是造成通缩的内生性原因之一。

今年以来情况有所回暖, 一二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回升到了12.4%和19.6%。主要工业产品发电量环比速度缓慢攀升, 一二月份分别增长0.8和4.5%;原煤产量分别增长8.7%和34.9%;2月份钢材增长34.7%。由于这些产业是经济增长的先行指标, 表明国家和自治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拉动内需和振兴十大产业的规划等政策效应开始初步显现。但也应当看到, 主要产品产量增速与去年同期相比依然普遍存在着不小的差距。目前的经济运行状况受政策性因素影响较大, 由于国内外形势尚未出现根本好转, 后期走势如何尚待进一步观察。

(二) 物价水平较快回落, 居民收入和支出增长较上年下降

我区和全国一样, 去年9月份以来价格水平不断回落。12月份我区居民价格指数为100.4, 比年初回落8个百分点左右;食品价格指数为100.3, 比年初回落25个百分点左右。今年1月份CPI同比上涨0.2%, 比全国平均涨幅低0.8百分点;2月份CPI同比上涨-1%, 出现了多年以来未遇的负增长。1、2月份全区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1%和0.22%, 呈下降趋势。

在价格水平下滑的同时, 2008年居民收入和支出增长速度与上年相比均呈现明显回落。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较上年分别下降2.9和0.5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和农牧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增长速度则较上年分别下降4.4和6.4个百分点。

(三) 金融贷款增长速度缓中有升, 中小企业贷款依旧困难

从资金流动程度来看, 与2007年相比, 我区2008年金融机构月度贷款增长速度先降后升, 12月份增速高出上年水平5.7个百分点;今年2月份增长速度进一步上升到28.8%。但贷款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亟待解决。2008年, 在我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进一步完善的情况下, 自治区本级财政累计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资本金2.1亿元, 带动盟市、旗县财政投入5.3亿元;开行软贷款1.7亿元, 累计为全区中小企业提供了116.8亿元的贷款担保;2008年当年新增担保16亿元, 在保责任余额25亿元。然而对于我区约13万家中小企业来说, 这些资金无异于杯水车薪。今年2月份, 私营企业及个体短期贷款余额为60.9亿元, 比上月减少了11.9亿元;其占全区短期贷款的比重仅为3.1%;乡镇企业贷款余额为2.5亿元, 占全区短期贷款的比重更是低到0.13%。由于地方财力有限, 民间资金不充裕, 信用补偿机制和社会服务体系相对欠缺, 农村牧区金融市场主体单一, 我区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较发达地区更为严重, 制约了扩大再生产和消费的升级。

三、我区应对通货紧缩威胁的对策建议

(一) 加快经济结构调整

优化产业结构。通过三产提速、二产增效, 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加快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按照产业多元、产业延伸和产业升级的总体要求, 以增强优势特色产业竞争力为目标, 坚持高起点、大规模、长链条发展, 规划布局和实施一批深加工项目, 着力提高资源型产业资源开发利用水平。积极承接发达地区非资源型加工业的转移, 规划建设一批特色劳动密集型产业园区, 集中引进非资源型加工项目。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和环保产业, 积极发展循环经济, 构筑能够有效应对市场风险的产业体系。加快节能减排和生态工程建设, 提高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加快服务业发展, 特别是加快新兴服务业发展, 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障碍, 增强服务业发展的活力和动力;积极培育新的增长点, 发展以动漫产业为主的民族文化产业、服务外包产业、跑马产业等新兴服务行业;加快推进服务业集聚区建设, 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一批服务业集聚区, 重点建设中央商务区、科技创业园、创意产业园、物流园区等集聚区和新型专业市场;推动城乡服务业互促共进, 增强城市辐射带动能力, 引导城市服务业向农村牧区延伸。

优化企业结构。抓住企业格局大调整的有利时期, 尽快研究企业的重组方案和实施措施, 积极推进煤炭、钢铁、有色、乳肉制品等行业企业兼并重组, 壮大企业实力, 增强企业竞争力。鼓励行业龙头企业、优势企业兼并重组落后企业和困难企业, 鼓励关联企业、上下游企业联合重组。

优化产品结构。以实施品牌带动战略为抓手, 大力推动产品结构向多元化、高端化和品牌化方向发展, 努力提升知名企业对经济的带动力和影响力。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 加大自主知识产权的培育, 突出抓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研发。

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坚决淘汰不搞深加工的硅铁、电石项目, 继续关闭年产30万吨以下的小煤矿, 改造或关闭高耗能、高污染项目。积极转变发展方式, 切实加强节能基础设施建设, 进一步完善节能监察监测体系, 加大节能执法力度, 促进节能减排。

加强产业安全保障。建立健全产业安全预警体系。对一些重点产业、敏感商品建立产业损害预警机制, 加大监管、预警力度, 加强人员管理、设备配套。建设自治区产业安全和预警数据网络, 实现全国联网, 为企业提供更好更快的服务。

(二) 着力稳定投资需求增长

拓宽资金来源。积极争取国家投资, 围绕国家新增投资确定的方向, 做好各级政府的资金配套工作, 坚持“快、稳、准”原则, 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四两拨千斤”的引导作用。抓住国家信贷政策放宽的机遇, 引导和鼓励金融部门主动适应经济发展需要, 做好与重点项目的对接工作, 合理扩大信贷规模, 保证市场流动性的充分供应, 缓解建设项目资金紧张的困难。遵循“谁投资、谁决策、谁受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 取消各类不合理的行政性收费, 为民间资本投资提供平等的待遇, 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投入。

优化投资结构。围绕国家新增投资确定的方向, 加大民生工程、粮食增产、保障性安居工程、生态环境建设、节能减排等方面的投入。认真贯彻国家产业政策规定, 结合自治区优势特点, 围绕特色优势产业优化升级、“补链、扩链和延链”及配套体系建设, 强化投资的全盘引导作用。加大新型产业、高科技产业投入, 引导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以承接配套产业集群转移为重点, 积极引进鞋帽、服装等劳动密集型加工业和非资源型产业。继续加大特色优势产业引资力度, 积极推进建筑企业内引外联, 加快引进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信息咨询和服务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急需的生产性服务企业和旅游企业。抓住国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 按照主体功能区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 结合产业布局和城镇发展格局,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重点投向铁路、高速公路、煤运通道、口岸交通等一大批卡脖子工程。

加强项目管理。加强重大项目的策划、筛选、组织和储备, 加大重大项目的督导力度, 提高投资效率, 避免投资流向的结构性矛盾和盲目投资、低水平扩张产生的矛盾和隐患。坚持分类指导、统筹推进的原则, 对在建项目, 倒排工期, 加快建设步伐, 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对拟开工项目, 抓紧做好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具备条件开工的项目要尽快开工建设, 能提前的尽量提前;已经开工、符合国家投向的规模较小的项目, 要积极争取扩大建设规模;对正在开展前期工作的项目, 千方百计加紧推进前期审批进程, 争取早日落地。

(三) 着力扩大消费需求

努力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努力稳定企业现有就业率和工资水平, 加快现有优势产业发展, 重点扶持国有企业和有实力的民营企业, 加大现有劳动者技能的培训, 保持现有就业水平, 尽量做到工资水平不降低。引导企业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改进企业工资决定方式, 逐步建立劳动关系双方共同决定机制;构建价格上涨与居民收入补偿机制, 特别是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切实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 不断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 增加农牧民实际收入特别是非农牧产业收入, 增强其有效购买能力。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抓紧实施全民创业工程, 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强化政府在财税、金融、基础设施及软环境建设方面对全民创业的支持, 加快形成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和创业服务的“三位一体”工作机制, 鼓励更多的城乡劳动者通过自主创业实现就业。重点指导和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 对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在审批手续、融资、工商登记、税收等方面予以特殊优惠。利用现有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园区建设创业孵化基地, 为进入基地的高校毕业生提供有效的培训指导服务等一定期限的政策扶持。着力扩大农民工就业规模, 重点解决返乡农民工就业问题, 开辟绿色通道, 为拥有技能的农民公与用工企业牵线搭桥。加大对无一技之长的农民工的培训力度, 力求实现尽快就业。抓紧在呼市、包头、鄂尔多斯、乌海等停、限产企业较为集中的地区启动失业调控预案, 限制大型国有集团企业裁员, 鼓励非公有制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努力做到企业不裁员、不减薪、不欠薪,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扩大城乡社会保险覆盖面, 积极开展城镇无收入老年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牧区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进一步提高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补贴标准, 使之达到或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加快建设社会保障服务中心, 改变我区各级社会保障基础服务设施落后的状况。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和农村牧区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旗县级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机构和卫生监督体系建设。

加强农村牧区消费市场建设。加快农村牧区消费品市场、批发市场、物流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 强化农村牧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 发展现代流通网络方式和新型流通业态, 培养多元化、多层次的市场流通主体, 构建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切实做好“家电、手机、汽车摩托车下乡”工作, 引导和鼓励下乡生产企业研发、生产适合我区农村牧区特点的家电、手机、汽车摩托车, 减少销售中间环节, 使下乡产品价格与农牧民的收入水平相适应。利用供销社系统的流通网络优势, 以现有专业社和村级服务社为基础, 投资改造和扩建农家店和农副产品交易市场。

改善消费环境。完善城乡商品商业网络, 丰富各种档次的商品和服务, 拓展新的消费领域与新的消费市场。形成各自发展空间的消费商品, 根据消费群体、市场定位、商品经营范围和商品组合, 决定卖点, 形成优势互补、不同消费档次的商品供给格局。培育新的消费热点, 推动旅游、文化、健身等服务性消费健康有序发展;发挥连锁经营优势, 用新型业态改造传统商业, 大力扶持连锁经营企业;积极探索赊购赊销等新型消费方式, 鼓励发展旧货市场, 不断拓展消费领域。

(四) 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推进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建立协调沟通机制。鼓励和引导商业性金融机构开发适应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产品, 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结算、财务咨询、投资管理等方面的服务。建立完善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信贷管理方式, 优化贷款报批程序和流程, 扩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规模。增加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专项资金, 建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专项基金对经过认证确有信用度的中小企业, 及时确定授信额度, 提供信用贷款。

推进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建设。适时组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 为有效益、有市场、有订单、有信誉的中小企业及项目提供融资担保。支持有条件的中小企业自愿相互担保融资。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发展风险投资, 建设中小企业公共融资平台, 积极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强化对中小企业的融资业务培训和辅导, 引导中小企业运用多种信用工具和多渠道融资方式建设多渠道、多层次的融资格局。

(五) 积极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

抓住国家加快电力价格改革步伐的机遇, 按照“积极稳妥、综合配套、创新机制”的原则, 从改革资源的廉价或无偿使用制度入手, 在全面实现资源有偿使用的基础上, 积极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根据国家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的方向和重点, 打破资源行政配置的格局, 加快市场配置资源的步伐。通过增设煤炭资源、安全、环境等成本, 推进形成合理的煤炭价格。并根据我区煤炭产业在国家的突出战略地位, 积极争取国家支持批准我区开征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 提出适合我区的基金征收标准、征收和使用办法。积极争取国家在我区设立国家级煤炭批发交易中心, 提高我区在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过程中应有的话语权。

通货紧缩预期 篇2

关键词:通胀预期,利弊,通胀预期管理

通胀预期是指人们已经估计到通货膨胀要来,预先打算做好准备要避免通胀给自己造成损害,然而防范通胀的措施本身就会造成资产价格的上升,即对通胀的预期本身就会加快通胀的到来。免费论文参考网。

年二季度以来,经济界有人对通货膨胀的预期越来越强,给现实经济生活带来一些负面影响。笔者认为,对能否出现通货膨胀这个预期要给予更多的理性思考,既不可麻痹大意,也不可跟风爆炒,要用辩证的思维和理性的心态来分析通货膨胀的预期问题,并对通胀预期加强管理,从而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

1.可能诱发通货膨胀预期的三个因素

2009年二季度以来,由于房价的暴涨,由于资源性产品的不断涨价,由于股市楼市的大幅度上扬,许多专家和民众预感到20要出现通货膨胀预期的局面。现在已经出现了通货膨胀的苗头,年能否出现通货膨胀预期的风险,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予以分析:

1.1刺激经济复苏中投资过旺,银行大量放贷,刺激了物价上涨。为了应对金融危机,促进中国经济复苏,2008年中央财政拿出4万亿元的投资,各地方政府拿出18万亿元与之相配套,加大投入,拉动消费,以项目求发展,应该说目前经济企稳回升,主要是中央和地方两级政府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投资,刺激增长带来的正面效应,应该说对全年GDP增长“保八”功不可没。

但是事物总是利弊兼备,22万亿巨资投到下面以后,由于结构性调整没有到位,体制性障碍尚存,所以产生了不少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问题。银行1至10月份放贷总量达到8.6万亿元,到年末可以提高到10万亿元以上,这是建国以来发贷量最高的`年份。免费论文参考网。银行的大量资金投入市场,刺激了经济,也加大了市场上的货币投入。从前三季度看,目前的货币政策甚至过于宽松。2009年9月末,M2余额同比增长29.31%,增幅比上年末高11.49个百分点,M1同比增长29.51%,增幅比上年末高20.45个百分点;M0余额为3.68万亿元,同比增长15.96%。这都是货币投放量过高,资金流动性过剩的一种表现。

1.2当前由于国内外对人民币升值的通货膨胀预期较高,国际上的过剩资金和流动资本纷纷看好人民币升值这个投资增值的通货膨胀预期,大量涌入中国市场。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前三季度热钱涌入规模达到219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相当于1.5万亿元左右。这样大规模的热钱涌入中国市场,加重了中国货币的流动性过剩,这些热钱在中国首选进入房市和股市,催生了中国“两市”的大幅度上扬,也积累了两市的泡沫风险。这也是通货膨胀预期的又一个诱因。

1.3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我国的资源性产品进入了新一轮的涨价期。例如成品油价上涨每吨提高了480元。水价上涨哈尔滨每吨提高了0.6元,价格涨到2.4元/吨,北京每吨水提高了0.9元,现在全国各个省区、各大城市水价纷纷上扬。天然气、煤气价格也出现了大幅度上扬。最近非居民用电每度提高了2.8分,居民用电提出了阶梯型涨价的办法。煤水电气这四大资源性产品,均属于国计民生的必须品,也属于上游产业的产品。随着近几年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从社会生产到人民生活对四种资源性产品的依赖型越来越强。资源性产品涨价推动中游、下游产品涨价,这样就必然加大企业的生产成本和民众的生活成本。所以资源性产品涨价容易催生新一轮的通货膨胀,群众对此多有议论,压力很大。

2.对通货膨胀预期的利弊分析

通货膨胀预期特别是低通货膨胀,对于中国人口众多、生产力水平低这样的基本国情来看,有适度的低通胀是必要的,也是有益处的。

2.1通货膨胀预期正面效应:适度的通胀预期可以促进经济增长,通过拉动物价激活消费和投资,对经济的企稳回升起到了固本强基的作用。适度的通货膨胀还可以减少企业的库存,盘活企业的流动资金,激活市场销售,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适度的通货膨胀可以使资源型产业增收,农产品涨价会使农民增收,对经济发展和民生的稳定也是有益的。

2.2通货膨胀预期的弊端

一是通货膨胀之后,特别是上游产品的涨价,导致中下游企业成本增高,利润变薄,收益减少,由于企业经营状况不好,也带来了税基萎缩,使财政收入增加了困难。二是通货膨胀之后,增加了民众的生活成本,比如煤水电气这些民众生活必备品的涨价过多,使家庭的生活成本突增,从而影响民众的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免费论文参考网。三是通货膨胀容易催生泡沫经济,加大风险,使民众产生恐慌心理,影响社会稳定。特别是楼市、股市的价格飞扬,热钱的涌入,容易制造虚假繁荣,酿就泡沫经济,引发新一轮的经济和金融危机。

3.加强通货膨胀预期管理的必要性

由于通货膨胀与经济周期存在密切联系,因此,通货膨胀预期也就成为与经济复苏相伴随的一种现象,而通货膨胀预期也是引发实际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人们普遍存在通货膨胀预期,消费者就愿意用较高的价格购买产品和服务,因为他们担心价格还会继续上涨;劳动者则要求给他们增加工资,因为通货膨胀会导致他们实际收入的减少;厂商当然也会充分利用这一点,以较高的价格出售产品,并且不会拒绝工人提高工资的要求,因为这样做并不会减少他们的利润。在这种情况下,尽管潜在产出不会发生变化,但实际物价水平则会上升。通货膨胀预期会引发物价水平上升的实质,是通货膨胀预期刺激了社会总需求,而总需求的膨胀必然导致物价水平的上升。如果实际物价水平由于通货膨胀预期而上升,反过来又会进一步增强人们的通货膨胀预期,由此就会形成一个正反馈循环,导致通货膨胀预期的自我强化和自我实现。

如果通货膨胀是在实体经济没有明显增长的情况下,由于通货膨胀预期或者由于错误的货币政策造成流动性过剩而引发的,就会导致经济出现“滞涨”。显然,管理好通货膨胀预期,也是避免通货膨胀的重要内容。

4.对策建议

根据以上分析,我认为管理好通货膨胀预期的关键是,及时转换经济政策和掌握好政策的力度,避免经济出现过热。除此之外,适时转换宏观调控的目标,表明政府控制通货膨胀的决心,增强经济政策的透明度,引导公众对经济政策和通货膨胀形势作出合理判断,就可以阻断通货膨胀预期自我强化和自我实现的机制,从而避免由通货膨胀预期引发的实际通货膨胀。

在当前的宏观调控中,我国既不应过分强调货币供应量目标,也不应过分追求低通胀率目标,而应当追求“组合式目标”。只有这样,中小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才有可能真正发展起来,这也是调节收入分配结构,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有效办法,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周新普.治理当前通货膨胀的思考.上海城市治理学院,2008.

[2]唐毅亭,白静.目前通货膨胀的性质、特点和趋势分析.宏观经济研究,2007.9.

[3]王文宁.现代通货膨胀的定义.货币理论研究,.

[4]朝洛蒙.中共阿拉善盟党校.分析物价上涨与民生前沿,2008. 12.

紧缩预期暂缓市场连创新高 篇3

债市创出历史新高

这种单边上涨的走势主要源于下面一些因素:

一是8月份宏观经济数据的陆续公布,显示前期紧缩政策已初见成效,年内再出紧缩政策的可能性已经较低,缓解了市场的紧张情绪。

二是“十一”长假前,机构持券过节的意愿较为明显,使“十一”前的几个交易日较大。

三是央行为近期的新股发行,特别是工商银行的IPO提供了一个宽松的货币环境,减缓了货币回笼速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债券市场起到了推动作用。

四是美联储维持基准利率不变,使市场对利率上升空间不大的预期得到证实,同时,美元可能出现的进一步贬值也使热钱的涌入速度加快,增加了市场的流动性。

债券市场的上涨使交易进一步活跃,成交量放大,其中,9月18日当日成交金额为10.85亿元,创下了近三个月来的新高。

在券种方面,受一级市场长券发行结果的影响,表现较好的是10年以上的长期品种。

企业债市场也保持了持续上涨的态势,10月12日,交易所企业债指数收于120.34点,创下了近半年来的新高。

中长券受热捧

最近一个月有两只国债发行。9月25日,财政部发行第十六期国债,期限为10年,发行规模为300亿元,中标利率为2.92%,仅比一年期央票高出12个基点(0.12%),低于此前市场预期,显示出市场对中长期券种的热情。

10月13日,财政部发行了第十七期国债,期限为三年,发行规模310.6亿元,中标利率为2.29%,比二级市场低6-7个基点,比较符合市场的预期。本期国债认购较为积极的是商业银行,受信贷回落的影响,商业银行有较为明显的将信贷资金转向债市的趋势。

除了国债的发行外,近期一级市场最引人注目的是国家开发银行10月11日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的第二十四期金融债,这只期限为30年的超长债对于目前市场收益率长端水平有明显的决定作用。最终,该期金融债中标利率为3.80%,较二级市场低10个基点,显示市场长券的投资需求十分旺盛。同时,30年期金融债较低的招标利率推动了二级市场中长期品种的走强。

紧缩政策初见成效

从目前公布的各项宏观金融数据看,9月M1、M2增速分别为15.7%和16.83%,其中M2较8月份下降了1.1个百分点。人民币贷款增长率为15.23%,9月新增贷款为2201亿元,比去年同期大幅减少了1252亿元。

货币和信贷规模的明显回落显示前期提高存款准备金和升息的政策正在逐步发挥作用,预计四季度信贷规模加速回落的态势不会有明显改变。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信贷结构中,中长期贷款的增速没有明显的放缓,从中期来看(半年),信贷过热的隐患仍旧存在。

9月份,贸易顺差为153亿美元,虽然比8月下降35亿美元,但仍是历史第二高的水平。1-9月份,贸易顺差累计为1098亿美元,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1019亿美元的水平。贸易顺差对债市资金面的支撑作用将十分明显。

虽然9月份CPI数据尚未公布,但已经可以较为确切地感觉到,四季度不论政策面还是资金面,对债券市场都将会有一个较好的支撑。

通货紧缩预期 篇4

一、人民币升值预期与通货膨胀关系

网上数据显示, 自从2010年6月19日央行宣布进一步深化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 人民币从原来1人民币=0.1522美元变为现在的1人民币=0.1565美元, 人民币累计升幅已超过2.7%。在目前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下, 人民币也可能重新迈出金融危机前小步快跑的升值步伐。美国逼迫人民币升值的真正含义是中国与国际接轨, 形成和国际相同的完全经济体制, 从而使得美国贸易出现复苏, 不断涨幅, 但直接导致中国的通货膨胀日趋扩大。

自2005年以来, 人民币汇率由1美元兑成8.27元人民币, 持续升值到1美元兑换6.63元人民币, 五年以来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23.97%。这意味着, 如果高盛、大摩、索罗斯等投机客们2005年以1 000亿美元投入中国市场, 这笔钱按照6%的速度增生美元, 现已自动增值为1 250亿美元, 美国平均每年可以净赚60亿美元, 即约400亿元人民币, 这还未计入美国自身的贬值部分 (数据资料来自《加息还是升值, 悬在头上的利剑》季节) 。

热钱涌入中国既有其内在原因, 还有它的外部因素。人民币升值预期是热钱流入的前提条件, 是内在因素, 正因为存在升值预期, 投机者对未来短时间内由于升值预期所产生的丰厚收益的意愿增强, 他们寻找各种法律和制度上的漏洞, 将资金投入国内, 对中国经济产生了极大的危害。从外部环境中分析, 美国重启量化宽松的政策将导致热钱从美国流出, 进入新兴市场经济体, 使这些经济体货币面临外来资本大量流入, 内需不足, 大宗商品高位震荡, 通胀风险上升等多重压力。可见, 中国这几年来表面上有巨大的外汇资金流入, 实际上同时有巨大的汇率溢价即外币投资利润流出——进来的都是债, 而提走的都是利润。而其副产品是国内由于美元兑换的人民币超量发行, 造成人民币的“内贬外升”。

由于人民币的长期对内贬值, 形成了强烈的升值预期, 吸引了大量的国际投机资本流入, 造成房地产、股票等市场的泡沫, 泡沫破灭后形成大量银行坏账, 造成经济萧条或者银行业危机, 升值预期会吸引大量国际游资, 并有可能引发金融危机。

二、人民币升值对百姓生活的影响

1. 对股市的冲击

据有关数据显示, 最近, 股市从2 000点上升到6 000多点然后暴跌回2 000多点的巨大金融泡沫。在股价升值期间, 资产价格的持续升温与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会吸引更多热钱, 热钱从500上升至570时, 上证指数PE从50上升至400, 随后热钱减少, 上证指数PE也不断降低, 最后达到负值。我们还可以清楚的从右边图看出上证指数PE随着热钱波动而波动, 形成一种完美的匹配。且这种相关性逐年不断增强, 趋势完全一致。可以看出热钱的进入是导致股市大涨大跌的首要因素。通过图表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 热钱完全主宰了股市的整体走向, 股市已被热钱牵着鼻子走了。热钱涌进吹大了金融泡沫, 进一步推高金融资产的价位, 尤其是股市、房地产泡沫已经显现, 并与政府的调控措施相抗衡, 一旦热钱撤离会使泡沫很快破裂, 造成市场的严重动荡。

数据来源:中国股票网分析坛。

2. 对房地产的影响。

高房价始终是困扰中国的一大难题, 虽然中国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推行实施了许多政策, 如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等。2011年4月与2011年3月相比, 70个大中城市中, 环比价格上涨的有56个城市, 下降的有9个城市, 持平的有5个城市。2011年4月份环比价格涨幅均小于1.0%, 涨幅比3月份缩小的城市有26个。和去年4月相比, 本月有67个城市房价同比出现上涨, 下跌的仅3个城市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人民币升值预期将促使房价继续上涨, 不仅使国内资金押注楼市抗通胀, 部分境外“热钱”也会乘机进入楼市。需要说明的是, 这种不正常的房价高涨已经严重危害了国家的经济结构。

3. 对日常用品的波及。

农产品、日常用品都是需求弹性极低的商品, 价格的波动对它们的需求不会产生影响, 但是会使老百姓的购买能力变低, 形成所谓“有钱钱不够”的局面。并且通货膨胀加剧, 人民币升值预期加大会使得中国的内需不旺, 难以消化如此多的产品, 从而使产品积压, 生产相对过剩, 企业濒临破产倒闭。

三、应对人民币升值预期对策

1. 扩大人民币兑美元波动幅度。

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我们必须由过去重视对单一货币 (美元) 波动转向以一篮子货币为参照系, 对单一势必又将股价进一步推高。我们再看一组数据 (见下图) , 当货币主要升值为主转向双边波动。与此同时, 相应的配套制度设施协调推进, 为了能够将人民币转向对一篮子波动机制真正做实, 一个”不经过美元的、事前可获得的有效汇率指数”就变得非常重要。

2. 围追堵截热钱的进入。

我们要求内地银行进一步完善个人结售汇管理, 防范异常外汇通过个人渠道流出流入, 打击外汇黑市、地下钱庄和以个人通过侨汇名义结汇流入国内的资金, 积极调整国内信贷政策, 加强对资本流入流出的监管, 通过增加供应来抑制资产价格上涨。

3. 完善人民币汇率和利率机制。

我们知道, 人民币升值以及升值预期是造成国内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由于人民币升值加快和升值预期加强, 国际热钱不断涌入中国, 说明中国的外汇储备制度还存在问题。中国基本上还属于强制性结售汇制度下, 外汇储备的增加带来了基础货币的大量投放, 是造成国内流动性泛滥的重要原因。因此, 增加人民币汇率的弹性就显得非常必要, 只要打破人民币单边升值趋势, 增大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区间, 完善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 为货币政策提供更宽松的腾挪空间, 国 (境) 外热钱就无法获得足够回报, 必然要分化, 涌入的压力将大大减轻。

四、结论

中国市场的非正常运作, 通货膨胀的加剧, 热钱的涌入不能单从加息, 利率差这方面来加以考虑。其实人民币升值预期就是其产生的主导原因。我们要跳出以往的思维模式, 多方面考虑, 这样才能事半功倍。人民币升值兼具正面和负面的两种影响, 但是对于长期中国经济健康发展来看, 人民币升值又是有必要的。中国在市场监督、汇率体制、国际收支结构中还有许多路要走。与此同时, 美国也应该在国际经济交易中充分尽到自己的一份责任, 不要再做害人又害己的经济行为, 如果仅仅只依靠中国的变, 美国却无动于衷, 那也将无济于事。

摘要:通货膨胀, 热钱进入早已不是新鲜事了, 国家也采取了诸如加息, 增加央行存款准备金率等措施来抑制, 但效果却不尽明显。试通过分析人民币升值预期这一因素, 来阐述热钱流入, 通货膨胀的原因, 从另一方面寻求问题的根源所在, 并提出相应对策, 使人们对当今出现的通货膨胀, 人民币贬值, 热钱涌入等相关热点经济现象有一个更全面的理解, 希望为国家以后制定有关经济政策开拓思路, 献计献策。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预期,热钱,加息,通货膨胀

参考文献

[1]季节.加息还是升值, 悬在头上的利剑[J].经济导刊, 2010, (5) .

[2]伊小结.人民币升值预期对经济的现实影响及对策分析[J].商场现代化, 2010, (6) .

[3]危旋.人民币升值预期与热钱涌入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J].学术研究, 2010, (8) .

[4]孙淑芳.浅析热钱的危害及对策[J].现代商业, 2010, (3) .

[5]刘煜辉.加息的误区[J].银行客户, 2010, (2) .

通货紧缩预期 篇5

在传统经济学理论中,经济的快速增长必将产生通货膨胀。从现实数据来看我国也正处于通货膨胀压力增长的时期。在此时期中,要密切关注和重视缓解通货膨胀压力,以防范恶性通货膨胀的出现;要防范通货膨胀,缓解通货膨胀压力,就必须正确引导通货膨胀预期;要达到引导的效力,则必须首先正确认清有关通货膨胀的预期的现状。为此,我们根据南昌地区表现出来的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问题,于2007年11月至12月,就南昌地区市民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做了一次调研。

1 调查结果

在这次调研中,我们采取以问卷调查为主,访谈及二手资料收集法为辅的方式,使用街头拦截式,分别于2007年12月23日和12月30日在南昌市八一广场沃尔玛商场门口、百货大楼门口、中山路口及新建县建设路口等处设点拦截路人,收回有效问卷500份。在拦截的过程中,我们通常是每走过10人次就拦截一人,因此我们的得出的数据是比较随机的。这次调查我们发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

1.1 南昌地区居民对通货膨胀预期高

南昌地区市民对商品价格变化敏感,特别是食品、居住、医疗等直接关系居民基本生活的各类商品并且对其有较高的预期。在调查过程中,有将近98.8%的受调查者在近期能够明显的感受到物价的上涨,从而进一步接受我们的调查。在构成居民消费价格的八大类商品(包括:食品、衣着、烟酒及用品、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中,有82.5%的受调查者认为食品类商品是涨幅最大的三类商品之一。其中,有61.1%的受调查者认为食品价格是上涨最快、涨幅最大的。同时,南昌地区居民对于居住类商品的价格变化也十分敏感,有38.7%的人认为居住类商品的价格上涨最快、涨幅最大。在问卷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南昌地区市民对基本消费品(如食品、生活用品等)的消费依然是其消费的重点。因此,势必会增加市民对这些商品价格变化的敏感度。在所有商品一定时间内将持续上涨的假设条件下,有68.4%的受调查者在涨幅最大的三类商品中同时选择了食品类和居住类。

1.2 在整体的预期上,南昌地区居民的表现还是比较冷静的

如图一所示,66.91%的受调查者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内物价仍会上涨但涨幅不会太大;只有11.19%的人认为物价有可能会大幅上涨;6.57%的人认为将来一段时间内物价整体不会有太大的变化;15.33%的受调查者则回答无法判断将来物价走势。这说明南昌地区居民对今后的整体物价变化依然持有比较乐观的态度,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回答无法判断的人数位居第二,还是有很多人对前景持茫然态度。物价本身的不确定性,使他们比较谨慎,认为各变化均可能发生。

1.3 依然有很多人对政府的调控仅持谨慎态度

只有18.7%的受调查者认为宏观调控能在农历鼠年之前起到比较明显的作用,27.3%认为宏观调控在年后就能有比较明显的表现,而有54%的人认为国家这次要想稳定物价还需要花费相当的时间。

1.4 有很多受调查者认为在奥运会闭幕之前物价还将经历一次大幅度的上升

在交流的过程中,有很多的居民特别提到奥运会这个特殊的时期,很多人认为奥运会必定大幅的促进消费的需求,从而导致物价的再一次大幅提升。

2 对南昌通货膨胀预期调查结果的原因分析

2.1 高预期产生的原因

上述几个问题,是全国的一个缩影,从根本上讲这也是由全国的经济环境所决定的。自步入2007年以来,我们看到全国物价有显著的上升,通货膨胀已经产生。

就全国来看,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月上涨6.5%。其中,城市上涨6.1%,农村上涨7.2%;食品价格上涨17.6%,非食品价格上涨1.1%;消费品价格上涨7.8%,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3%。从月环比看,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月上涨0.3%。1-10月份累计,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4.4%。

整体的物价上涨,势必导致居民对通涨的高预期。而就问卷调查表中第一个问题而言,我们认为食品类商品价格的快速上涨是一个原因,关键原因还是这类商品直接关系到个人的基本生存问题,我们目前相对落后的消费结构及生活水平导致居民对这类商品的依赖性很强。从居民消费价格构成因素来看,粮食价格本身就是决定居民消费价格走势的基本力量,历史上几次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基本上都和粮食价格的大幅度上涨有关。而在我国CPI指数的计算中,食品所占比重大约有1/3。从2007年1月—11月南昌城市居民消费支出来看,恩格尔系数仍高达40.8%。食品消费仍是南昌地区居民消费的重点。因此,前一时间食品价格快速的上涨给居民带来一个巨大的心理冲击,对其价格的预期也会相对较高。

2.2 谨慎观望态度产生的原因

就第二三个问题而言,南昌居民对此次物价波动的态度还是比较理智的,既不盲目乐观,也不过分悲观。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宏观调控本身就是一个很长的过程,宏观调控要想取得比较明显的效果是需要一段时间的。2006年,在国内经济高速增长、货币供应充足的情势下,为防止经济再度过热,中央政府已采取了一系列紧缩的宏观经济政策。但是自步入2007年以来,我们看到物价有显著的上涨,温和的通货膨胀已经产生。之后情况如何还是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来表现的。

关于奥运,我们认为奥运的到来势必会引起一段物价的波动。奥运会在经济学中属于事件的范畴,从传统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来看,奥运会会引起一种需求冲击,不过这种冲击很大程度上是暂时的、不长久的,一般会在奥运会期间集中爆发,因此很容易形成需求的“峰聚效应”。同时这种“峰聚效应”也势必引起整个市场物价的变化,从而加大通货膨胀的压力。

3 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和未来物价走势的一些思考

面对通货膨胀,我们无法消除其到来,但我们可以通过正确的引导,稳定通涨预期。

首先,在新时期消费物价指数已经不是考核通货膨胀的惟一指标。进入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的通货膨胀,应该不同于计划经济和改革开放初期的通货膨胀。我们应注意到投资的快速增长和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带来了新的通货膨胀。因此我们应注意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及居民消费结构的优化与消费观念的升级等问题。

其次,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程中,通货膨胀预期对经济生活的影响将越来越大,有时比实际物价上涨的作用还大,即不用等到通货膨胀实际显现,通货膨胀压力就已存在,通货膨胀预期就已开始影响经济运行。而当公众普遍存在价格上涨预期时,经济行为主体自发调节经济活动,潜在通胀压力随即就会变成现实通胀。因此,通货膨胀预期已成为一种敏感性指标。在信息披露不充分情况下,我国经济主体的预期行为与完全的理性预期是有差距的,也就是说,在公众对宏观调控政策和手段尚不能充分理解时,更容易形成通货膨胀预期。所以正确的引导居民的预期也是十分重要的。我们的经济部门在制定有关经济政策时就应特别的谨慎,不要过于急功近利,防止经济的大起大落。

参考文献

通货紧缩预期 篇6

通货膨胀是指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 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要求, 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 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普遍上涨的现象。通货膨胀的实质就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纸币、含金量低的铸币、信用货币过度发行都会导致通货膨胀, 造成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是国家财政赤字的增加。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为了挽救经济危机或弥补庞大的财政赤字, 不顾商品流通的实际需要滥发纸币。同时, 通货膨胀也是资产阶级加强对工人、农民、教师等广大劳动人民剥削和掠夺的重要手段。通货膨胀首先给工人、农民带来灾难, 由于物价不断上涨, 使工人的工资购买力急剧下降, 生活日益贫困。农民与小生产者则因生活资料在物价上涨的过程中, 工农产品“剪刀差”的扩大, 不得已高价购买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 低价卖出自己的农产品和手工产品, 因此, 生活更加贫困。通货膨胀也严重影响公职人员与知识分子的生活, 使他们的薪酬不能按物价上涨的程度而相应增长。通货膨胀只给垄断资产阶级带来利益, 他们利用实际工资下降, 用贬了值的货币偿还债务, 然后利用物价上涨进行囤积居奇, 在通胀过后高价卖出, 以此获得更大利益。

资产价格是指资产转换为货币的比例, 也就是一单位资产可以转变多少货币的问题。资产定价理论模型有许多变种, 但资产价格的最终表达式则基本类似, 即资产价格是所有将来预取收益的折现值。在这种模式中, 我们可以看出影响资产价格的有关因素是利率、通胀率、将来的股息、消费效用偏好、以及影响人们预期等。资产价格的波动对货币政策分析能起到一定作用, 因为资产价格是在不断地变化着的, 它在同样的经济环境下有时会停留在高价位, 有时会停留在低价位, 有时又会在不同的价位之间跳动。资产价格的波动, 尤其是股市 (其他资产市场, 如房地产市场) , 大跌后容易出现这样的情况:投资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会“谈股色变”, 远离股市, 造成市场疲软, 有行无市的现象。长期下来, 往往会导致以证券交易费为主要收入的证券服务业元气大伤。通常情况下, 资产价格短期波动对总体消费水平影响不大。但当资产价格波动很大时, 往往超出大部分资产定价理论所能解释的范围时, 就成为令经济领域里学者们长期困惑的难题了。因此, 随着资产市场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不断加强, 资产价格与国家货币政策的关系变得越来越重要了。

一、通胀预期、通货膨胀与资产价格之间的联系

通胀预期是导致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 一旦消费者和投资者形成强烈的通胀预期, 就会改变其消费和投资行为, 从而加剧通货膨胀, 并可能造成螺旋式的上升。如果消费者和投资者认为某种产品和资产 (地产、股票、大宗商品等) 价格会上升, 而且上升的速度快于存款利率, 就会从银行提款来购买这些商品和资产, 目的是达到保值或对冲通胀。这种预期导致的对产品和资产的要求又会导致价格飞速上涨。而这些产品、资产的价格上涨会更加加剧通货膨胀, 从而引起消费者、投资者进一步购买需求, 导致了通货膨胀的螺旋式上升。

资产价格与通胀预期、通货膨胀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资产价格的上升, 能够提高预期的未来商品和服务的价格膨胀水平, 引起通货膨胀。资产价格波动影响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最终目标。在各国央行将稳定通货膨胀作为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的背景下, 资产价格的波动会扰乱货币与物价及产出之间原来存在的稳定关系。众所周知, 资产价格的膨胀会导致未来商品与服务价格上涨的预期, 资产价格上涨又会增加通货膨胀的压力。因此, 许多经济学家认为, 考虑资产价格波动因素, 对改善通胀预期, 治理通货膨胀是非常有益的, 他们将资产价格的波动作为管理通胀预期, 减少通胀压力的重要显示器之一, 并将其作为经济市场关注的焦点问题。

二、加强通胀预期的管理

当前, 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增长, 国内外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信心不断加强。但是, 我国也面临物价上行的压力, 据不完全统计, 2011年2月消费价格的价格指数 (CPI) 较上年同期增长4.9%, 工业生产出厂价格指数 (CPI) 较上年同期增长7.2%, 创两年半以来新高。据经济学家预测:未来CPI仍面临上升压力。因此, 中央强调要管理好通胀预期, 平稳物价总水平, 防止经济出现大的波动。

笔者长期在金融战线上工作, 经常关注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 并同业内同行互通信息, 探讨经济领域的资产价格与通胀预期、通货膨胀不断变化的情况。笔者认为影响我国物价上涨的原因错综复杂, 既有内在原因, 也有外在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世界经济复苏之路不平衡。在经历了严重的国际经济危机后, 一些主要的经济发达体经济增长缓慢, 所以继续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而新兴市场经济实体发展势头强劲, 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化, 政策差异和资本逐利的本性使新兴市场经济体系面临较大流入压力。二是突发事件和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升, 给我国带来输入性通胀压力。三是全球自然灾害引发的供需矛盾, 再加上投机资金的“为虎作伥”, 导致世界范围内粮食等农产品价格上涨幅度较大, 而农产品价格上涨又最能促动民众的敏感神经。

这就可以看出, 物价上涨反映出我国经济运行中长期问题和短期问题相互交织, 体制性矛盾和结构性问题相互交叉, 再加上国外因素的影响, 这种复杂性增强了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怎样加强对通胀预期的管理呢?笔者认为:加强通胀预期管理必须从多方面进行。 (1)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 减少通胀体制性因素。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要加强宏观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及相互约束, 密切关注地方投资的扩张, 增强区域政府融资的透明度, 有效预防金融风险。引导地方政府把着力点放在改善民生和强化社会管理上来。 (2) 增强经济发展, 增加农产品供给。地方政府要大力扶持粮食、生猪、奶业、禽业、油料的生产, 用经济和法律手段管好市场, 制止哄抬价格, 串通涨价、散布涨价谣言的违法行为, 加强农产品流通的管理, 保持市场正常秩序和消费者的理性决策。 (3) 作为金融主体的银行业要积极促进融资结构调整, 密切关注融资总量增长。为了完善宏观调控机制, 积极推进我国经济资本化和利率市场的改革发展, 银行业要继续保持货币信贷的合理增长, 加强对国际资本流动的检测和管理, 建立更加审慎的金融管理制度, 调节和防范风险, 防止短期资本的冲击, 积极推动金融改革和金融转型。

三、积极治理通货膨胀

由于劳动力工资上升, 资产泡沫表现异常, 资源价格面临上调压力, 通货膨胀又有一些抬头。只有积极治理通货膨胀, 才能应对目前市场经济变化。在治理与应对通货膨胀这一问题上, 我国政府采取了十分积极的态度。我国政府采取了紧缩货币, 积极应对的措施, 2008年, 为了防止经济增长偏快过热、价格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 我国宏观政策基调转为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在2007—2008两年中, 央行15次上调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6次提高存贷款利息率。同时, 还采取了严格控制工业用粮和粮食出口。大力发展生产, 加快健全储备体系, 加强市场价格管理和监管力度, 完善和落实对低收入群众的补助等方法、措施。为了应对本轮的通货膨胀, 我国政府也及早采取行动。央行在2010年已5次调高存款准备金率, 并加息一次。国务院也出台了大力发展农业生产, 稳定农副产品供应, 降低农副产品和流通成本, 发放价格临时补贴, 建立市场价格调控部门及联席会议制度, 出台社会救助保障标准等多项政策。我国政府采取的应对措施十分得当, 这些措施的实施, 对于防止物价上涨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笔者认为, 治理通货膨胀应进一步采用加息这一价格型工具, 这才是解决通货膨胀问题的关键。

首先, 我国财政部应采取“紧货币, 宽财政”的政策。这个政策将对宏观经济、企业运行、资产价格平稳产生重大影响。伴随着岁末传统消费旺季的来临, 未来消费势头将仍然强劲, 采取“宽财政”政策, 能确保经济平稳增长。

其次, 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整顿流通秩序, 加强市场管理, 稳定市场价格。一方面要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物价调控体系, 刹住乱涨价的歪风, 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哄抬市价的炒作行为, 保障市场供应;另一方面, 及时调查通货膨胀环境下不同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情况, 研究并建立健全城乡居民工资水平、低保家庭生活补贴、失业保险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 有效保障中低收入群体的基本利益, 以维护社会稳定。

再次, 探索长效机制, 坚持标本兼治。笔者建议:银行业等金融体系应引导投资者将富余资金投资到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现代服务行业之中, 以调节流动性泛滥引起的不合理投资。银行业还要探索如何利用高额的外汇储备支持国内企业向国外拓展, 以实现“藏汇于国”到“藏汇于民”再到“藏汇于企”的转变, 降低外汇占款上涨所带来的流动性过剩风险。更要努力拓宽民间投资渠道, 以促进社会资本和新增信贷向实体经济流动。

四、处理好资产价格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 资产价格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 只有做好理论、实践研究, 吸收各国的操作经验, 才能将这一复杂关系处理得更加妥当。因为, 处理好资产价格波动与货币政策的关系对宏观经济和资本市场的运行及稳定社会秩序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作为金融机构主体的银行业怎样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运作: (1) 正确分析资产价格波动的原因。如果资产价格波动是由经济本质要素引起的, 则原则上应顺其自然, 货币政策可以不加干预。如果资产价格波动背离经济本质变量或波动力度较大, 货币政策则可以从长期角度出发, 必须进行干预。银行业可根据货币政策的调控及时调整自己的经营策略。 (2) 正确区分临时性资产价格波动与长期性资产价格波动。因为, 资产价格的短期财富效应与长期财富效应有根本的区别。这时, 国家也会采取不同的货币政策宏观调控, 银行业必须根据国家宏观调控的货币政策及时调整自己的管理方法, 推出新的金融品牌, 并在管理机制上不断发展创新, 抓住机遇提高经济效益。 (3) 正确分析市场预期不确定性的类型。比如, 资产价格突然下滑, 有可能是市场上出现不确定因素, 导致资产价格的波动, 也可能是由于以前的不确定因素变得明朗化了。前者是真正的不确定性, 而后者则是用预期的明确性来描述。因为, 市场的心理预期对资本市场价格影响很大, 所以, 银行业很有必要把握好市场预期的不同类型, 对症下药、灵活调整自己的经营管理策略。这样, 才能在激烈的经济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五、结束语

抗通货膨胀的号角已经吹响, 管理好通胀预期是抗通货膨胀的有力武器, 已被国家纳入宏观调控的重点。笔者希望银行业的同行以勤奋努力的工作态度推动经济和金融改革、创新, 不断激活和扩大民间投资, 加快金融市场开放, 以缓解资产价格波动与通货膨胀带来的压力, 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全社会的信任和支持。

摘要:通胀预期、通货膨胀、资产价格是当前经济领域学者们议论和关注的热门话题。文章剖析了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后, 围绕加强通胀预期管理, 积极治理通货膨胀;处理好资产价格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等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通胀预期,通货膨胀,资产价格,货币政策

参考文献

[1].沈建光.如何应对通胀周期.财新网, 2010, 12

[2].马峻.如何应对通胀预期.南方周末报, 2009, 11

通货紧缩预期 篇7

一、通货膨胀预期含义及其对货币政策的重要意义

从经济学意义上讲, “预期”就是对经济变量未来值的预测。这一概念在引入到通货膨胀理论研究中则成为区分传统与当代通货膨胀理论的重要标志, 正如货币主义学派代表人物、通货膨胀理论专家赫尔姆特·弗里希在1986年就曾指出:“近十五年发展起来的通货膨胀理论和传统的通货膨胀理论的主要不同点在于是否认识到通货膨胀预期的作用”。本文笔者将“通货膨胀预期”定义为:建立在某种认识基础上的、对未来通货膨胀率水平的一种估计或推断。

从预期理论发展来看, 预期主要分为“适应性预期”和“理性预期”。适应性预期 (Adaptive Expectations) 是一种关于预期形成的观点, 认为预期是基于过去 (历史) 的, 即仅由过去经验所形成, 预期将随时间推移缓慢发生变化。凯恩斯理论和货币主义中的预期为适应性预期。理性预期 (Rational Expectations) , 又称合理预期, 指针对某个经济现象 (如市场价格) 进行预期的时候, 如果人们是理性的, 那么他们会最大限度的充分利用所得到的信息来做出行动而不会犯系统性的错误, 因此, 平均来说, 人们的预期应该是准确的。理性预期的思想最初由美国经济学家J.F.穆思在《合理预期和价格变动理论》一文中, 针对适应性预期中的非最优特性而提出的, 20世纪70年代由芝加哥大学的R.E.卢卡斯和明尼苏达大学的T.J.萨金特和N.华莱士等人做出了进一步发展, 经济学称其为“预期革命”, 并逐渐形成经济学中一个重要学派———理性预期学派。理性预期学派认为, 适应性预期具有随机性, 没有理性的解释, 即属“后向预期”, 而理性预期之所以称为“理性的”, 则因为它是人们参照过去历史提供的所有知识, 对这种知识加以最有效利用, 并经过周密的思考之后, 才做出的一种预期。

笔者认为, 除了从预期形成过程区分预期外, 还应该从做出预期的主体来加以区分。不同类型的主体会因为具有不同的身份、社会阅历、学识水平以及所掌握的信息丰富程度而对未来的通胀有着不同的估计, 即使同一类型的主体之间预期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而且笔者还认为, 并非所有类型的预期都对未来实际通货膨胀产生作用, 西方经济学中所讲的公众预期应该是各种预期综合较量、博弈的平均表现预期, 只有对价格产生直接影响的主体的预期才能对实际通货膨胀率产生影响。基于此, 笔者将公众预期按主体具体细分为生产者预期 (或经营者预期、厂商预期) 和工人预期两大类, 而诸如退休职工、未成年人、失业者等群体由于其预期对价格形成不产生直接影响, 因此, 将此类预期抛开, 不纳入本文研究范畴。之所以将预期按主体划分, 是因为这两类主体的预期力量在影响实际通胀的渠道中具有重要作用, 这一点将在本文第二部分中予以叙述。

预期理论对通货膨胀理论以及就业理论产生了革命性影响, 这主要体现在货币主义对菲利普斯曲线修正方面和理性预期理论方面。传统的菲利普斯曲线描述的是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一种替代关系, 即若要获得较低的失业率就必须承受较高的通胀压力, 而若降低通胀率则要以牺牲就业为代价, 这一理论导致政府决策往往处于两难境地。2006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埃德蒙·费尔普斯经过深入研究, 将预期引入菲利普斯曲线, 提出了著名的“预期修正菲利普斯曲线”理论, 即通货膨胀率不仅取决于失业率, 而且还取决于人们的通货膨胀预期, 这样较高的通胀将使人们产生较高的通胀预期, 其结果就是在高失业的情况下, 同样可以伴随高通胀而并非传统菲利普斯曲线所说的低通胀。这便给政策制定者提供了理论依据, 即降低通胀预期将带来低通胀。他强调, 在适应性预期的作用下, 通胀率与失业率在短期内有交替关系, 长期内则不存在这种关系, 且短期内并非通货膨胀本身, 而是实际通货膨胀与预期通货膨胀之间的差异决定了失业水平, 政策制定者通过制定意料之外的通胀率来实现对失业率等实际经济指标的调控, 而长期内政策制定者不可能长期“愚弄”人们, 所以, 长期内实际通货膨胀与预期通货膨胀之间不会出现永久性偏差, 因此, 长期内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垂直于自然失业率上的直线, 货币政策长期内对经济增长、失业等调控是无效的, 货币政策的长期效果只能对通货膨胀产生作用。而与货币主义不同的是, 理性预期学派认为, 由于人们是理性的, 因此, 短期内通胀率和失业率也不存在交替关系, 菲利普斯曲线在短期内也是一条垂直线, 主动的、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无论在短期内还是在长期内都无效。两学派都对单一规则的政策持支持态度, 不同的是货币主义倾向于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与经济的长期自然增长率、最终产品的长期稳定价格等相一致, 而理性预期学派认为, 最优货币增长率应是与公众预期相一致的比率, 只有与公众预期相一致的货币政策才是有效的。抛开二学派的分歧, 学界主流认为,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更应该将调控目标着眼于控制通货膨胀上, 而非其他目标。

二、通胀预期的决定因素及通胀预期影响实际通胀的渠道探析

目前, 学术界将通货膨胀预期纳入通胀理论研究已是普遍现象, 通胀预期越来越受到各国中央银行的关注, 通胀预期的一些问题不甚明了, 尚需研究。美联储现任主席伯南科在2008年6月9日波士顿联邦储备银行第53届经济年会上发表的《通胀分析中的突出问题》 (Outstanding Issues in the Analysis of Inflation) 一文中提到:“大多数经济学家将通胀预期视为理解通货膨胀动态的关键因素, 但对通胀预期由什么因素决定和它们如何影响通胀预期, 都知之甚少”。为此, 笔者针对此二者问题进行探讨。

(一) 通胀预期的决定因素探讨

1. 一国的市场化程度。

市场发育越成熟, 市场竞争就愈激烈, 市场活动越频繁, 各相关利益单位就会愈加关心自身利益而主动获取相关信息、判断市场未来走向, 从而形成客观公正的预期。相反, 国有企业占大多数的经济中, 市场竞争不充分, 企业和劳动者缺乏主动预期性, 预期几乎无从谈起。

2. 公众对经济常识及运行情况的了解程度。

这一点是结合理性预期观点提出的。公众当然不会像经济学家那样熟知经济规律, 但公众对经济领域中的一般常识的掌握程度将在很大程度左右他们的通胀预期方向及其水平。对经济常识了解越多, 公众所做出的预期就不至于过于偏激, 而会更加理性, 更加精确;缺乏必要知识所做出的预期将放大未来通胀, 具有明显的盲目性。因此, 加大力度使公众更多地了解GDP、CPI等宏观经济指标含义及相关经济常识对改善预期的质量大有裨益。

3. 公众对政府的信任程度。

这里体现的是政府的威信问题。现在许多政府往往会承诺将通货膨胀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尤其是在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国家) , 通过承诺来降低公众预期。但是, 缺乏威信的政府所作出的承诺不仅不会降低公众预期, 反而将会增加公众预期的强度;而对政府充满信心, 相信政府能够有效控制通胀则会有效降低公众预期膨胀, 尤其是在受到外部冲击 (如石油冲击) 时, 公众对政府充分信任、相信通胀只是暂时的, 则不会产生恐慌心理, 也就是说稳定的预期更有助于抑制未来通货膨胀。

4. 公众对过去和现在的经济状况和基本生活成本的评价。

这一点主要体现适应性预期特点。人类是有记忆性的动物, 在没有获得充足信息或自身能力有限的情况下, 理性预期假设是不能成立的, 过去和现在的情况理所当然地成为一部分公众判断未来情况的依据。这部分公众一般对过去和现在的经济发展情况悲观与否、以及自身的基本生活成本、生活质量的满意程度都会对其预期产生直接影响。充满信心的判断产生较低的通胀预期, 而悲观失望的评价则放大通胀预期。

(二) 通胀预期影响实际通胀的渠道探析

学术界一个重要观点认为, 工资谈判是通货膨胀预期影响实际通胀的主要渠道, 这一观点主要基于如下解释:工人对生活成本提高的担心增强了他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 从而促使工会组织要求增加工资, 通过工资谈判, 将工人预期加入合同, 从而推高了产品市场价格。笔者基本赞同这一观点, 但这一观点尚显粗略, 笔者认为, 工资谈判是否成功、生产者所处的市场地位, 以及由此决定的加价行为是预期传导的关键两环。

首先, 工会组织通过工资谈判提出增加工资的要求是否会被生产者所接受则存在一个背景问题, 即劳动力市场问题。若劳动力市场供给较为充裕, 失业率较高时, 生产者具有较多的选择权, 工会组织不会冒然提出增加工资的要求, 即使提出要求, 也会因为“底气”不足而达不到目的。这种情况下, 工人预期并不能传导至实际通胀。若劳动力市场供给较为紧张, 失业率较低时, 工资谈判的筹码会更多地倾向于工人一方。

其次, 工资谈判成功后, 具体有多大程度的预期会传导至实际通胀还取决于生产者的市场地位, 以及由此派生的加价程度。我们假定生产者的通胀预期为a%, 工人通胀预期为b%。而且需要强调的一个常识是, 作为人工成本的工资只是成本的一部分, 在其他成本不变的情况下, 增加b%工资并不等于增加了b%的成本, 成本增幅要小于b%。当工人提出增加b%工资时, 竞争厂商则迫于成本压力而加价, 幅度低于b%, 若a%

三、我国通货膨胀预期的现状分析

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 我国公众预期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 而且正在从不成熟、非主动向成熟、主动方向发展。改革之初, 国有企业数量仍然占据较大比例, 市场刚刚开始发育, 市场竞争机制尚未形成, 市场价格尚处于“官定”阶段, 不仅是企业经营者还是劳动者对通货膨胀基本无预期或者较少有预期。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 市场竞争机制的不断完善, 市场愈发活跃, 竞争愈加激烈, 企业和个人也愈发感觉到市场价格的波动性, 至此公众预期开始逐渐形成。但是, 经过30多年的发展, 我国公众预期仍处于发展、形成阶段, 主要特点如下:

(一) 适应性预期显著, 理性预期成分较少

纵观30年改革发展, 我国公众预期带有显著的适应性特点, 即后向性, 如农民种粮往往根据上年销售情况决定今年种植计划, 一些企业受上年原材料上涨影响而囤积原材料以备来年生产等等, 都是适应性预期的体现。但是, 这些预期只是依靠过去的信息来推断未来情况, 从而缺乏一定的理性, 如农民因上年销路好而增加今年生产计划, 导致今年滞销, 农产品价格呈现显著的周期性波动, 这就充分暴露出适应性预期的弱点。而且从中也可以看出近期价格上涨对预期作用较强, 较远期的价格变动对当期预期作用逐渐减弱, 正如20世纪80年代末的通货膨胀到90年代末期已经渐渐被人们所遗忘。

(二) 公众预期基础薄弱, 稳定性差

公众对经济常识及运行情况的了解程度是决定通货膨胀预期的重要因素之一, 反观我国实际情况, 公众对经济常识掌握程度明显比其他国家要低。公众对一些诸如GDP、CP等经济指标含义知之甚少, 尤其是对CPI指标存在误解, 由于官方公布的CPI为同比数据, 而公众往往会将本月CPI上涨理解为“本月价格又上涨了”, 从而不断调整预期, 这体现出我国公众预期基础薄弱, 且稳定性差。这一方面与我国公众缺乏主动掌握相关常识、获取信息的意愿或能力有关, 另一方面也与政府对公众的经济常识普及程度较低有关。

(三) 工资谈判相对缺位, 预期传导渠道堵塞

工资谈判是通货膨胀预期影响实际通胀的主要渠道, 但我国工资谈判在大多数非公企业中尚处于缺位状态。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劳动力市场供给较为充裕, 企业经营者有较大的选择范围, 工人和雇员缺乏要求提高工资待遇的“筹码”;另一方面, 大多数非公企业的工会组织不健全, 缺乏强有力的谈判机制, 尚不能充分反映职工意愿。正是由于这两方面原因, 工资谈判在我国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也就堵塞了预期传导, 从而使工人预期无法向实际通胀传导, 而更多地是生产经营者的预期占主导地位。

四、通胀预期下我国货币政策走向路径探讨

虽然我国公众预期受以上三个特点影响尚不成熟, 但公众预期对通货膨胀的影响作用不可低估。因此, 中央银行必须高度关注通胀预期及其发展, 从而及时调整货币政策方向。基于此, 笔者认为, 我国货币政策走向应遵循如下路径:

(一) 短期内遵循多目标制

由于我国尚处于经济转型发展阶段, 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等目标都是政府必须兼顾的, 货币政策理所当然要承担一部分调控任务。短期内, 我国货币政策实行多目标制存在一定的客观基础。按照费尔普斯的观点, 短期内并非通货膨胀本身而是实际通货膨胀与预期通货膨胀之间的差异决定了失业水平, 政策制定者通过制定意料之外的通胀率来实现对失业率等实际经济指标的调控。而我国央行并不需要刻意制造意料之外的通胀率而“愚弄”公众, 因为我国公众预期尤其是理性预期尚不成熟, 公众通胀预期与实际通胀之间客观就已存在差异, 无需可以制造, 这种客观存在的差异性就奠定了中央银行实行多目标的可能性, 央行恰恰可以利用这种天然时机, 在一定的通胀率范围内实施多种货币政策以促进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

(二) 长期内建立通货膨胀目标制

长期内,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 公众意识的逐步增强, 工会组织作用的积极发挥, 我国公众预期将会逐渐发展成熟, 从而必将会对实际通胀率产生实质影响。根据费尔普斯的观点, 长期内预期通货膨胀与实际通货膨胀不会永久出现偏差, 通过制造通胀差异的政策的结果只能使通货膨胀加速。费尔普斯观点内涵就是今天的低通胀导致对未来低通胀的预期, 从而降低未来通胀率。因此, 笔者认为, 长期内我国中央银行应该渐进转变多目标的方向, 逐步转向以通货膨胀为调控的单一目标制, 通过将通货膨胀率设定在一定范围内, 增强公众对央行的信任度, 稳定公众预期, 从而真正实现低通胀目标。而且这也符合丁伯根法则, 货币政策专注于通胀目标, 培养公众预期, 而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则交由财政等其他政策工具来完成。

摘要:通胀预期是通货膨胀形成的重要因素, 它取决于一国的市场化程度、公众对经济常识的了解程度、公众对政府的信任程度、公众对过去和现在的经济状况的评价。预期影响通胀的渠道除了工资谈判外, 很大程度还取决于生产者的市场地位以及由此派生的加价程度。我国通胀预期有着自身特点, 抓住这些特点有助于把握货币政策短期内和长期走向问题。

关键词:通货膨胀,预期,货币政策

参考文献

[1]Helmnt Frisch.Theories of inflation[J].英剑桥大学出版社, 1986.

[2]伯南科.通胀分析中的突出问题[J], 美联储现任主席伯南科在2008年6月9日波士顿联邦储备银行第53届经济年会上的讲话.

[3]鲁迪格·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 (英文第八版) [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1.

[4]李晓西.预期与通货膨胀[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1990, (2) .

[5]Phelps, Edmund S.Money-Wage Dynamics and Labor-Market Equilibrium[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68.

通货紧缩预期 篇8

通货膨胀和农产品价格的关系一直是经济学家们研究的热点问题, 现有文献大多集中在对两者的因果分析上, 主要分为两种:一种观点认为农产品价格上涨会导致通货膨胀,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农产品价格不会导致通货膨胀, 甚至农产品价格的持续上升就是由通胀引起的。

国内学者对通货膨胀和农产品价格关系的研究硕果颇丰, 但笔者认为这些研究仍存在以下不足之处:首先, 格兰杰因果关系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因果关系, 该实证方法存在技术方面的缺陷;其次, 现有的大多数研究没有考虑到农产品价格变动对通胀预期的影响, 这种预期对宏观经济运行的作用不可小觑;最后, 两两变量间关系的研究难免存在片面性, 有必要将通胀预期、通货膨胀和农产品价格纳入一个动态系统中进行深入分析。

通胀预期、通货膨胀和农产品价格到底是怎样相互影响的?本文在引入通胀预期因素后, 试图从以下几个部分对该问题作以探讨:文章第一部分是三组变量的基本情况和数据处理说明, 第二部分是对数据平稳性进行检验的基础上, 建立VAR模型, 并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和方法分解方法进一步讨论他们的动态关系, 第三部分是分析结论。

一、分析方法与数据选择

本文的实证模型中取变量, 变量选取为2002—2011年的季度数据, 其中PCPI为通胀预期增长率, CPI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增长率, API为农产品价格指数。

文章参照了张健华、常黎 (2011) 《哪些因素影响了通货膨胀预期》中的时变参数法, 以logistic分布模拟得出PCPI的季度数据。在一般商品经济条件下, 通货膨胀必然会带来价格总水平的上涨, 因此这里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代表通货膨胀率。农产品价格指数API是反映不同时期农产品价格水平的变化方向、趋势和程度的经济指标, 通常以报告期和基期相对比的相对数来表示。PCPI通过实际CPI数据处理得到, CPI和API的数据均来自《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 数据处理运用Eviews6.0软件。

二、PCPI、CPI和API关系的实证分析

1. 单位根检验和滞后期选取。

做VAR的前提是时间序列是平稳的, 所以首先对三组数据做平稳性检验。数据的ADF检验结果 (见表1) , 在5%的置信水平下, PCPI、CPI和API三个时间序列均不存在单位根, 为平稳序列, 可以直接进行VAR模型分析。

根据下页表2的五个评价统计量, 各自给出的最小滞后期用“*”号表示, 有三个统计量的最小值指向四阶, 由经验规则可知建立四阶的VAR模型比较合理。

2. 矩阵估计的结果。

广义矩估计 (GMM) 法可以不受模型假定的限制, 它不要求随机扰动项不存在异方差和自相关等, 并且所得到的参数估计值比用其他估计方法得到的参数估计值更与实际接近。结合得到的系数, 将最终的模型表达

3. 冲击反应。

接下来, 我们就要根据VAR所估计出来的参数结果, 进一步运用脉冲响应函数来验证PCPI、CPI和API之间的冲击效应。图1中的实线表示随着预测期数的增加, 各被解释变量对三个变量的一个标准差信息的脉冲响应, 虚线表示在响应脉冲响应图像两侧加或减两倍标准差的置信带, 从中可得出以下结论: (1) PCPI对PCPI、CPI、API的冲击都非常大, 且越来越大。 (2) CPI对PCPI、CPI和API都有较大的冲击, 并且这种冲击随着时间也有递增的趋势。 (3) 由第三列, API对PCPI、CPI以及自身的冲击非常温和, 这种影响可以忽略。

4. 方差分解。

考察VAR模型时, 还可以采用方差分解方法研究模型的动态特征。其主要思想是, 把系统中P个内生变量的波动按其成因分解为与各方程信息相关联的P个组成部分, 从而了解各信息对模型内生变量的相对重要性。

选取默认期数为10, 通过蒙特卡洛模拟1 000次冲击获得表3的方差分解结果。从中可以发现, PCPI和CPI对整体变量的影响均占主导地位, 而API的影响相对显得次要, 具体表现为: (1) 通胀预期的增长有很强的惯性, 通胀预期受到实际CPI的影响为38%, 受农产品价格API的影响为18%; (2) CPI也有很强的惯性, 表明通货膨胀一旦发生就不易控制;CPI受通胀预期的影响很大, 表明投资者情绪变化显著影响市场价格, CPI受API的影响低于15%; (3) API主要受CPI的影响, 但自身也有滞后影响为22%。

分析结论

1.从上述分析来看, 通胀预期对CPI的影响非常显著, 所以要想抑制或者防范通货膨胀, 就要引导人们对通胀的预期。但由于通胀预期的影响, 通胀具有一定的“惯性”, 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当出现通货膨胀的时候, 应该正确认识通胀预期的来源, 通常需要进行长期调节和控制, 短期内调节的效果并不显著。由此管理通胀预期应加强预防措施, 通过对各种经济现象和数据的探析做出合理控制和调节。

2.由于农产品价格受通货膨胀和通胀预期的双重影响, 还需要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产业政策等措施, 有效地控制物价总水平, 进而实现农产品市场的稳定。为了更好地解决中国“三农问题”, 一方面应通过“支农惠农”政策, 增加农民收入, 稳定农产品有效供给;另一方面应强化农产品市场调控的物质基础, 提高应对市场波动的调控能力, 使农产品价格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

3.三因素组成的动态关系中, 通货膨胀和通胀预期处于决定性地位, 而农产品价格上涨并不构成通货膨胀的主要动因, 所以不应通过控制农产品价格合理回升来压制通货膨胀, 而应顺应市场供求规律的要求, 通过促进生产的不断快速发展, 来获得农产品价格的长期相对稳定。

参考文献

[1]张建华, 常黎.哪些因素影响了通货膨胀预期——基于中国居民的经验研究[J].金融研究, 2011, (12) .

[2]陈彦斌.中国当前通货膨胀形成原因经验研究:2003—2007年[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8, (2) :16-22.

[3]卢峰, 彭凯翔.中国粮价与通货膨胀关系 (1987—1999) [J].经济学 (季刊) , 2002, (3) .

通货紧缩预期 篇9

那么企业要想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中找到生机, 成本管理就显得非常重要。如果企业能在这一轮物价高涨中将成本管理得比较好, 即使不通过销售涨价, 那也可以通过各种手段消化掉成本压力, 保持企业发展。

1 成本管理理论研究

1.1 成本管理内涵

成本管理是对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产品成本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预测, 它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项成本科学管理行为的总称。成本管理一般包括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考核等职能。简言之, 成本管理是指在成本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

1.2 成本管理重要意义

在现代企业发展战略中, 成本管理可以有效的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如何取得长期竞争优势, 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要生存, 就要在同行业中保持强大的竞争力, 决定产品在市场竞争的主要因素是价格, 而决定产品价格高低的主要因素则是成本, 因此只有降低了成本, 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

把成本管理运用到企业的财务管理中, 降低企业成本, 不但有利于加强企业的计划管理, 使企业面向市场, 适应市场, 还能通过成本控制把任务, 目标、权限下到各部门, 鼓励部门加强自我管理, 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创造性, 增强每位职工的主人翁精神。

1.3 成本管理现实分析

1.3.1 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企业生产经营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 要提高经济效益, 加强企业的成本管理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企业竞争以成本决胜负, 一个企业要生存和发展, 必须注重成本管理, 才能在竞争中获取优势, 发展壮大自己。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完善, 我国企业的成本管理也日益成为一个突出而又迫切的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优胜劣汰是企业竞争的法则。企业要生存和发展, 就必须强化成本管理, 采取各种措施降低成本, 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我国的成本管理经过50多年的发展, 取得了许多成绩, 但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 由于成本管理体制的缺陷和成本管理水平的低下, 我国企业持续保持较高的成本水平, 存在大量的浪费。成本管理的现状可以用六个字集中表现:成本高、成本乱, 说明我国企业成本降低的潜力很大。

1.3.2 产生问题的原因

(1) 企业成本管理缺乏全局观。

成本控制不仅仅只是会计部门和生产部门的事情, 而是扩展到整个企业, 要对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 就要求各个部门必须密切协调, 全员共同努力。而目前我国的很多企业成本管理系统仅局限于生产环节, 仅仅被用于确定产品成本。以降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费和制造费用作为成本管理的主要手段, 忽视对产品开发、销售和售后服务等过程发生的成本费用的控制。

(2) 实行传统成本控制管理。

我国企业许多都遵循这样的想法:产量越高, 单位产品成本就越低, 在销售量不变的情况下, 企业的利润也就越高。这种做法导致企业大批量的生产, 忽视了市场的需求, 最终导致产品大量的积压, 资金链中断, 严重提高了企业的成本。

(3) 缺乏技术创新。

技术水平的高低对降低成本有着直接影响。效率的提高又离不开技术的进步, 所以重视科技发明并使之迅速转化为生产力也是我国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我国, 由于企业的经理任期制往往低于技术开发的时间, 为了减少开支, 他们就会在任期内尽可能的追求短期利益, 而放弃对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

2 成本管理案例分析

2.1 万科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4年5月, 是目前中国最大的专业住宅开发企业。2010年公司营业收入507.1亿元, 净利润72.8亿元。万科1988年进入房地产行业, 至2010年末, 业务覆盖到以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三大城市经济圈为重点的46个城市。经过多年努力, 万科逐渐确立了在住宅行业的竞争优势。自1984年成立以来, 万科始终坚持稳健经营, 重视降本增效, 其良好的经营业绩受到投资者的广泛认可。2009年,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房地产行业低迷的双重考验, 公司深入开展成本优化, 从而迎来了2009年净利润以及2010年净利润增长均高达38%左右, 使2010年全年业绩再创新高。那么, 万科是如何管理成本费用并提高企业绩效的呢?

2.2 万科成本管理举措

2.2.1 在产品设计阶段推行价值分析

这是一种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成本管理手段。为使企业产品在市场上具有强大竞争力, 万科的成本管理不局限于产品的生产过程, 而是将视野向前延伸到市场需求分析、相关技术的发展态势分析, 以及产品的设计;向后延伸到顾客的使用、维修。按照成本全程管理的要求, 涉及到产品的信息来源成本、技术成本、生产成本、销售成本, 以及对顾客的维修成本等成本范畴。对所有这些成本内容都以严格、细致的科学手段进行管理, 以增强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万科武汉城市花园在应用标准化华中版施工图时, 武汉公司和集团规划设计部对结构部分进行了非常详细的分析, 对柱梁板等构配件和配筋进行逐项优化, 并在砼板配筋中采用冷轧带肋钢筋替代普通圆钢。优化后的结构指标较原版有一定幅度下降, 成本降低较多。统计地上部分结构指标, 钢筋含量从43.9kg/m降至35.64kg/m, 砼含量从0.2744m3/m降至0.2495m3/m, 成本降低50.76元/m。由此可见, 成本管理不应仅仅局限于生产过程的成本管理, 在企业的其他生产环节也可以降低成本。

2.2.2 强化客户需求分析, 提高成本利润率

随着房地产行业调控力度的加大和竞争的加剧, 万科认识到, 只有更精确地把握客户需求, 才能更有效地分配建造成本、降低营销成本, 才能使公司产品的价值在市场中获得更充分的认可。为此, 万科对住宅产品定期按户型、需求类型、支付方式等多种指标进行深入细分, 了解客户目前的需求并对客户未来和潜在需求进行充分挖掘。在此基础上, 选择目标客户群并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策划, 以此来指导后续的规划设计工作, 从而有效控制了项目成本和营销费用;同时, 万科还通过提升工作效率、简化管理工作、实行费用预算硬约束和严格执行与监督信息反馈等措施, 有效控制了管理费用, 最终提高成本利润率。

通过表一看到, 除了2009年的营业成本利润率较2008年下降了0.29%, 图中从2008~2010年, 万科的各项成本利润率指标都呈上升趋势, 尤其是从2009~2010年涨幅较大, 体现了企业增加利润是以降低成本及费用为基础的。这些指标越高, 说明生产和销售产品的每一元成本及费用的效益越低。相对于传统的成本控制管理, 注重对需求的分析, 就能够生产出适量的产品, 从而不会造成库存积压, 增加成本, 更重要的是节约了社会资源, 有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2.2.3 注重建筑技术创新

“尊重环境、注重生态”无疑是低碳第一要义, 也是万科生产的要义。在中粮紫苑的建设过程中, 万科根据先期规划的图纸, 在“非工地”的“配件工厂”里生产出建筑所需的柱子、大梁、楼梯、楼板等一切“配件”。然后, 将这些“配件”运输到“工地”进行组装。这不仅使整个建造环节可控, 还将每一项工业化技术成果全面转化为低碳生产力。透过紫苑可以看到, 能源效率与环境保持了良好的关系, 可以看到节能和循环利用不再只是未来的居住发展方向, 而被紫苑成功投入实践。当现代规划理念与科技手段相遇, 从而为节能增效时, 建筑技术创新推动了从低碳居住到可持续居住的进程。在整个施工过程中, 该项目减少用水60%、建筑垃圾减少80%, 这些不仅降低了成本, 还使资源消耗降至最少, 为当地环境保护贡献很大。

3 建议

3.1 应从战略高度重视成本管控

2011年, 我国企业将面临更加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一方面, 国际金融危机导致的急剧动荡逐渐减缓, 世界经济已经步入了“后金融危机时代”, 将继续恢复增长, 但国际金融危机并没有结束, 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 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还不稳固, 复苏进程仍将艰难曲折。另一方面, 国内通货膨胀预期压力和信贷政策紧缩的预期, 消费者消费期望下降, 大量消费者选择稳健的理财方式。此种形势下, 只有重视成本管理, 合理地分配成本, 才能稳定企业绩效, 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单纯强调生产过程的传统成本管理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为此, 企业应转变成本管控理念, 从战略管理的高度, 进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突破企业边界的成本管控, 以获取持久的成本优势,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3.2 应持续改进并创新成本管理方法

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和最好的成本管理方法, 企业只有不断改进、深化、创新与突破, 才能获得持久的成本优势。因此, 企业首先要重视并指导建立成本管控的长效机制, 同时应借助电子计算机和信息技术, 实现成本管控信息化;开发和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 推进行业产业化、标准化。此外, 还可以将价值链管理引入成本管控, 通过分析各价值环节的成本状况, 消除不增值作业、减少浪费, 找出企业改善成本管控的突破口。

参考文献

[1]罗纳德W.希尔顿, 迈克尔W.马厄, 弗兰克H.塞尔托.罗飞, 温倩.成本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0.

[2]孙茂竹, 姚岳.成本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3]宋相豫, 汤美润, 何跃勇.战略成本管理与传统成本管理的比较[J].管理世界, 2007, (3) , :36-37.

[4]仲振雷.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和对策分析[J].现代商业, 2008, (2) :107.

[5]陈晋军.浅谈通货膨胀压力下企业成本控制[J].科技创业月刊, 2008 (12) :63-64.

[6]万科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2010年年度报告.

上一篇:爱情电影下一篇:情、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