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会计

2024-07-25

通货膨胀会计(精选9篇)

通货膨胀会计 篇1

会计信息的用途有两种流行观点,一种是受托责任观,另一种是决策有用观。受托责任观认为会计目标就是以恰当的方式有效协调委托和受托的关系,为了真实、公平,公正的反映受托方的经营状况,所以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和历史成本会计模式。在会计处理上,受托责任观强调可靠性胜过相关性。决策有用观是指财务报告应提供对现在和未来的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使用者做出合理的投资、信贷及类似决策有用的信息。受托责任观主要是从企业内部来讲的,而决策有用观是从企业会计信息的外部使用者的角度来讲的。

会计信息质量是企业内、外部投资者都很关注的,而通货膨胀则会危害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会误导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做出错误决策。众所周知,长期以来,会计界均按照币值不变的基本假设和历史成本原则来处理会计事项。币值不变假设在财务会计中称货币计量假设,这种假设是以假定货币本身的价值稳定不变为前提的,它是会计的计量单位,称为名义货币计量单位。即使有变动,也极其微弱,不足以影响会计计量和财务信息的正确性。正是因为币值不变假设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在通货膨胀环境下,币值的变动会让资产价值严重脱离其所代表的现实价值,也就造成会计上所提供的信息背离经营的实际情况。

在通货膨胀时期,企业的资产、负债和收益必然受到物价变动的影响。其中,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应收款项、应付款项在内的货币性资产和货币性负债,其所代表的实际购买力由于货币购买力的下降而下降.而各项非货币性资产,尤其是其中的实物资产,除因技术进步使某些资产价格呈下跌趋势,从而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有抵消作用外,其余为数众多的实物资产会因物价水平上升而使其价值也上涨,这主要表现在流动资产中的存货、固定资产中的机器设备,特别是固定资产中的房屋建筑物、无形资产中的土地使用权。因此,在通货膨胀时期,固定资产和存货的成本被低估,成本信息被扭曲,而价格上升后的销售收入让账面利润虚增。另外,由于币值已经发生变动,当年会计信息与往年相比将缺乏可比性.使用这种会计信息会对投资人,债权人的投资决策形成误导。

早在十九世纪初期,西方就开始研究通货膨胀会计,通货膨胀会计的应运而生和通货膨胀的历史紧密相连。关于通货膨胀会计模式,学界公认有三种:不变币值会计,现行价值会计,不变币值的现行价值会计。简介如下:

(1)不变币值会计:所谓不变币值会计,即是在历史成本会计计量的基础上,通过设置一个价格变动指数,将财务报表上各个项目的金额换算为不变价格金额。由不变币值会计产生的财务信息具有可比性,有利于比较不同时期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也有利于信息使用者了解企业的实际财产情况。但是要找到这样一个价格变动指数.还存在一定困难。

(2)现行价值会计:所谓现行价值会计,即是以现行成本为计量基础的会计模式。这种会计模式要求对资产的账面价值按现行成本予以调整,再计算出现有资产由于现行成本变动而产生的、尚未实现的利润或损失。在这种模式下,能较为接近企业资产的实际情况,可以避免利润虚增等弊端。但采用这种模式时,很有可能以主观判断替代比较复杂的重置成本确定,反而会加剧会计信息脱离现实的程度。

(3)不变币值的现行价值会计模式:所谓不变币值的现行价值会计模式,即是不变币值会计和现行价值会计相结合的模式。这是由于在不变币值会计模式下,设置一个统一的价格变动指数将财务报表上各个项目的金额换算为不变价格金额,会忽略个别物价变动对企业非货币性资产的影响,会使不变币值财务报表与企业的实际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较大差别;也由于在现行成本会计模式下,货币性资产的实际购买力得不到反映,从而掩盖了因物价上升给货币性资产带来的损失。在这种情况下,不变币值的现行价值会计模式应运而生。采用不变币值的现行价值会计模式,既能反映一般物价变动的影响,又能反映个别物价变动对会计的影响,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应该说,不变币值的现行价值会计是比较完善的模式。但是,采用这种模式,一方面要按一般物价指数对货币性项目进行调整,另一方面又要对非货币性项目以重置成本计价入账,工作量较大,实施的难度也较大,实施的成本也可能会较高。

我国会计界曾在上世纪90年代针对我国的具体情况对通货膨胀会计展开热烈的讨论,并提出了许多设想。财政部于2006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虽然允许在较多领域使用公允价值计量,却并没有同时出台通货膨胀会计准则。长期以来,我国始终把会计信息可靠性作为第一考虑,防止会计信息失真,这种谨慎考虑无疑更适合我国国情.但在通货膨胀时期,它将难以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更为有用的信息。

通货膨胀会计 篇2

答:(1)企业财务状况反映不实。(2)利润不能反映企业真实的经营成果。(3)企业的资本得不到保持,影响企业的再生产能力。

2、为编制合并会计会计报表,子公司应向母公司提供哪些有关资料?

答:(1)子公司所有的会计报表。(2)子公司所采用的与母公司不同的会计政策。(3)与母公司及母公司其他的子公司业务往来、债权债务、投资等资料(4)子公司利润分配有关资料;(5)子公司所有者权益变动的明细表。(6)其他编制合并报表所需要的资料

3、(决策有用性)是财务报表基本质量特征,是由相关性和可靠性组成的。

4、判断一项会计信息是否重要有两种标准:一是根据(性质)判断;二是根据(金额)判断。

5、财务报表应提供的信息包括三个方面:(财务状况)、(经营业绩)、(财务状况的变动)。

6、在通货膨胀时期,企业资产的实际价值通常会发生持续变动,这种价格变动可能受两个因素的影响:(一般购买力变动的影响)、(个别价格变动)。

7、通货膨胀会计的理论基础是(资本保持理论)。

8、在现行成本会计模式下,如果重置成本小于现值和可变现净值应该采用(重置成本)作为计量基础。

9、按照法律形式,企业合并可分为(吸收合并)、(创立合并)、(控股合并)。

10、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有(购买法)、(权益结合法)。

11、对于合并时出现的商誉,在会计处理上,主要有四种不同的方法:(不摊销)、(在产生时直接冲

减利润)、(作为权益抵消项目)、(在规定的期限内分期摊销)。

12、会计信息的揭示原则:(充分性);(公允性);(重要性);(实质重于形式);(效益大于成本)

13、会计准则的制定应注意下列问题考虑经济发展水平考虑社会环境会计准则应区别对待应注意长期效益

14、下列项目一般不包括在分部成果的计算中利息收入和利息支出、所得税费用、少数股东权益、非常项目

15、下列情况形成关联关系的是企业与其主要投资者个人之间

16、关于不变币值会计的计量单位,以下说法正确的是以等值货币代替名义货币单位以不变币值货币单位代替名义货币单位不变币值单位是人为确定的某一时期或某一时点的名义货币单位

17、现行成本计量基础为现值可变现净值重置成本

6、在通货膨胀时期,关于购买力损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当企业持有货币性净资产时,会产生购买力净损失当企业持有的货币性资产小于货币性负债时,会产生购买力净收益

18、在母公司编制合并报表时,下列子公司可以不包括在合并会计的合并范围已关停并转的子公司已宣告破产的子公司 资金调度受到限制的境外子公司非持续经营的所有者权益为负数的子公司

19、汇率的基本形式有直接汇率和间接汇率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 买入汇率、卖出汇率、中间汇率

20、企业在经营期间发生的经常性汇兑损益的来源可以分为交易汇兑损益兑换外币汇兑损益外币资金借贷汇兑损益调整外币帐户的汇兑损溢

20、我国外币业务处理规定中采用月终调整法法对外币业务进行核算。

21、属于会计准则规定的信息的揭示是强制性的,不管其信息成本多高都必须提供。(对)

22、财务报表的各组成部分之间存在相互联系,它们所反映的是相同交易或其他事项的不同侧面

(对)

23、负债不包括在分部信息的揭示中,因为负债与企业整体有关,而且负债与判断各分部的经营成果没有直接的联系。(对)

24、不变币值会计模式以实物资本保持概念为基础。(对)

25、现行成本/不变币值会计是以历史成本作为计量基础,以名义货币单位作为计量单位。(错)

26、一般物价水平与货币的购买力成反方向变动。(错)

27、母公司理论认为合并会计会计报表主要是为现有的和潜在的股东编制的。(对)

28、合并会计报表每年都必须根据单独的会计报表重新编制。(对)

29、直接标价法和简接标价法所反映的汇率变动方向正好相反。(对)

30、采用外币统账制的目的在于简化日常的折算工作,适用于外币业务发生较多的企业(错)

五、业务处理题(每题10分,共20分)

1、A公司于1992年1月1日将一台设备出售给其拥有80%股份的子公司B。该设备的原始成本144000元,累计折旧57600元,售价为108000元。该机器尚可使用6年,无残值,按直线法提取折旧。要求:

1)作出1992年12月31日在合并报表日A公司在合并工作底稿中应做的抵消分录

抵消内部交易未实现利润:

借:营业外收入21600

贷:固定资产21600

抵消未实现利润部分计提的折旧费用:

借:累计折旧3600

贷:折旧费用

2)作出1993年12月31日在合并报表日A公司在合并工作底稿中应做的抵消分录

抵消虚增的固定资产价值:

借:长期投资------对B公司投资26100

贷:固定资产21600

抵消未实现利润部分计提的折旧:

借:累计折旧7200

贷:长期投资------对B公司投资3600

折旧费用36002、接上题,如果该项固定资产在1994年末报废。则:

1)作出1994年A公司应做的会计处理

确认当期计提折旧而实现的利润:

借:长期投资------对B公司投资3600

贷:投资收益3600

确认由于固定资产报废而实现的利润:

借:长期投资------对B公司投资10800

贷:投资收益10800

2)作出1994年A公司在合并报表日合并工作底稿中的抵消分录。

调整固定资产清理净收益:

借:长期投资------对B公司投资10800

贷:营业外收入10800

调整当年多提折旧费用:

借:长期投资------对B公司投资3600

贷:折旧费用36003、某公司发行面额40元的普通股10000股,发行价格为50元,认购条件是:第一次付认购款的60%,三个月后支付认购款的另40%,认购款缴齐以后再发行股票。现假设最后一次付认购款时,认股人违约100股的认购款共计5000元,违约股票重新发行的市场价格为45元(公司对认股违约的处理方法:退还已缴认股款,但扣除重新发行违约股票的损失)。

要求:作出公司对认股违约的会计处理

认股人违约时:

借:已认股本----普通股4000

已认超面额普通股1000

贷:应付违约认股人款3000应收认股款2000 重新发行股票损失:1000×(50-45)=500

借:应付认股人违约款3000

贷:现金2500资本公积金

通货膨胀时期会计问题研究 篇3

关键词:通货膨胀;会计;计量;成本

中图分类号:F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12-0184-02

一、通货膨胀时期会计计量问题

在通货膨胀时期,按最初取得时的成本记录的资产价值很少能反映其现行(较高)价值。低估资产价值,又会导致低估费用和高估收益。从管理的角度来看,这些计量上的不准确会干扰以下各项工作:以未调整的历史时间序列资料为基础编制的财务预测;针对实际计量结果编制的预算;业绩数据中不能剔除通货膨胀所产生的不可控的影响。高估盈利进而会导致:纳税额成比例增加;股东要求发放更多的股利;职工要求更高的工资;东道国政府采取不利于公司的行动(如征收超额利润税)。如果一家公司将其所有高估的收益都分配掉(以增加纳税、多发股利、提高工资以及类似的形式),那么它将可能没有足够的资源去重置那些价格已经上升的个别资产,如存货、厂房、设备等。如果没有将公司财务报表的数据根据货币单位购买力的变化进行调整,也会使财务报表使用者难以理解和比较不同公司的经营业绩报告。在通货膨胀时期,收入是用较低的货币单位购买力来计量的,而相关的费用却采用相对较高的货币单位购买力来计量。之所以采用较高的一般购买力货币单位来计量费用,通常是由于这些消耗的资源是在货币购买力比较高时购人的。从以现时购买力为计量基础的收入中,减去以历史购买力为计量基础的费用,会得出一个计量不正确的收益。传统的会计处理程序还忽视了在通货膨胀期间由于持有现金所导致的购买力损益。对于财务报表使用者来说,这将进一步削弱公司经营成果的可比性。

二、目前世界上可供选择的通货膨胀会计计量模式

1.历史成本的名义购买力货币计量模式。该计量模式是现行的传统财务会计模式,它既不考虑货币价值的变动,也不考虑被计量生产要素的价格变动,因而不能反映物价变动的信息。适用于不存在通货膨胀状况的经济体中,如计划经济体制中或轻微通货膨胀条件下。

2.历史成本的整理不变购买力货币计量模式。该模式又叫一般物价水平会计模式,它仍然采用历史成本作为计量属性,而计量单位改用购买力相等的货币单位,目的在于消除一般物价水平变动对会计的影响。因此,日常会计处理与现行会计模式的处理方法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按传统方法处理经济业务和编制财务报表以后,还要按一般物价指数调整财务报表项目,用稳定价值货币单位重新编制会计报表,以反映货币性项目的购买力损益。

3.现时成本的名义购买力货币计量模式。这种会计模式是以现时成本为计量属性,以名义货币为计量单位对会计对象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其目的是消除与企业有关的特定物价水平的变动对会计的影响。在此模式下,资产和费用都用现时成本表示,以现时成本与现时收入相配比,得出净收益。

4.现时成本的不变购买力货币计量模式。这种会计模式是历史成本的不变购买力货币计量模式与现时成本的名义购买力货币计量模式相结合的产物。前者消除一般物价水平变动对会计的影响,后者消除特定物价水平变动对会计的影响,而这两种物价变动往往是同时存在的。从理论上看,将上述两种会计模式相结合得到现时成本稳定价值货币会计模式,能够解决物价变动带来的会计问题,更加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而且符合资本保全的要求。但该式要在以现时成本编制会计报表后,再以稳定价值货币为计量单位进行调整,因而工作量大,实务操作难度高,成本也很高。

三、我国通货膨胀时期会计问题研究

1.通货膨胀下的企业会计决策。面对通货膨胀带来的冲击,企业会计工作必然要做出适度调整,尽力消除通货膨胀的不利影响,才能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为企业内部管理者和外部关系人员决策服务。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采用不变币值的现行价值会计全面反映物价变动影响的条件还不成熟。因此,从全面看,只能根据国际上常见的做法,在《制度》允许范围内,考虑采用以下措施:一是在国家有关资产评估的法规、政策的指导下,采用物价指数法、重置成本法、现行市价法、收益现值法或汇率调整法等方法对固定资产的价值进行重估,作为每年调整的基数;二是采用加速折旧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费用,使其与实际消耗的价值水平相当,减少因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带来的损失;三是对存货采用后进先出法、指数调整法或每月以最后时期进价作为重置成本重新计价和进行耗用核算,以尽量避免库存损失;四是对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和商标等无形资产实行限期摊销;五是对某些价格变动剧激的重要资产,按重估价提取物价变动准备金,作为抵避险基金。

2.规范企业交易结算制度。企业交易中介结算体制不仅减少了企业货币资金的拥有,还减少了企业通过衍生机制去扩大投资,制造通货膨胀的可能性。在现行的货币供应和流通体制下,企业之间交易支付的主动权掌握在付款人即债务人企业手里,债务人企业以运用货币的延期支付手段,不去积极支付所欠债权人企业的资金,形成债务链,而将应支付的货币资金去扩大投资,弥补投资资金的不足。企业之间的债务衍生机制是企业得以将本是用作生产周转用的货币资金用来投资用,是产生通货膨胀的重要条件。在企业交易中介结算体制下,这个条件也不存在了。企业交易中介结算体制消除了企业债务链产生的基础,使企业之间不能产生相互资金拖欠现象。在企业交易中介结算体制下,企业之间的两两交易支付变成了企业与国家中介机构之间的相互抵消方式的交易结算。企业购买各种生产资料应支付的货币资金,国家中介结算机构已从企业出售产品的销售收入应回笼的货币资金中扣除,连国家税收都扣除了,企业不可能再去拖欠其他企业的资金,也不可能打算把回笼的生产资金转作其他用途。

3.通货膨胀对会计报表的影响。通货膨胀下会计报表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主要表现在:第一,低估了非货币性资产的价值。第二,没有反映货币性资产的购买力变动损失和货币性负债的购买力变动收益。通货膨胀时期,企业固定金额的货币性资产所代表的商品或劳务的数量会直接减少,从而产生货币购买力损失;相反用贬值的货币偿还原欠的相同金额的负债,会产生货币购买力收益。第三,高估收益。虽然历史成本原则强调收入与费用的配比,但由于以现时价格计量收入,以历史成本计量费用,此时成本并未真正得到回收,结果必然高估企业收益。企业运用物价变动会计的方法,可以有助于企业正确依据自身财务成果的形成,组织好财务成果分配。当物价普遍上涨时,按历史成本入账的所耗资产的账面价值低于其现时价值,低估的资产价值又会导致低估费用,高估利润。按照这种虚计的利润进行分配,所分配的也不再是收益,而是部分或全部资本。由此,企业的资本因物价变动受到了侵蚀,企业没有足够的资源去重置那些市价已经上涨的所耗资产,如存货、机器设备等,从而削弱了企业的经营能力,损害了投资者的根本利益;反之,当物价普遍下降时,资产的账面价值高于其现时价值,导致了多计费用,少计收益。此时,股利分派必然减少,这实际上是将应该分配的一部分股利和上缴的税金转化为企业资本,增加企业实力的同时也损害了国家利益。

通货膨胀会计初探 篇4

关键词:通货膨胀,会计处理,改进

2008年前的10年间, 我国实施的是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 全国共发放了20万亿元的贷款, 年均2万亿元。国际金融危机后, 2008年11月—2010年末, 两年多的时间, 贷款投放了18万亿元, 几乎与前10年相当。再加上我国3万亿的外汇储备相应投放了近20万亿的人民币, 过快的信贷增长导致通胀。通货膨胀的出现, 不仅会带来一系列的经济、社会问题, 而且将给以币值不变假设和历史成本原则进行的传统会计带来严峻的危机。

一、通货膨胀严重降低了传统会计信息可靠性

以成本会议模式为前提的传统会计理论采用历史会议成本这一概念对会计实务活动进行总结分析, 可当前经济社会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和剧烈震荡的金融市场形势使基于历史数据分析的传统会计分析方式输出的信息可靠性遭到了严重质疑, 可以说传统会计理论正遭遇前所未有的理论危机。

(一) 传统会计理论前提不攻自破

采用货币进行计量是传统会计理论的基础前提, 而潜在前提是要求保证货币币值的稳定和在一定时期内在可允许的范围波动。主要可以定义为:会计计量使用的货币单位是稳定不变的, 在稳定的金融市场一国货币币值的波动可以通过贬值等手段进行抵消。自凯恩斯主义盛行以来, 采用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国家的货币币值一直处于剧烈变化当中, 这说明传统会计量理论使用的货币计价方式已经脱离了其原有的理论假设依据和现实基础, 使其理论实践意义受到严重质疑。

(二) 传统会计理论原则没有指导性

原则是一个理论指导实践的基本行动法则, 可是, 当前传统会计理论的法则已经不具备指导会计实践活动进行的作用。例如传统会计理论中最重要的历史原则, 具体指一国市场物价相对稳定, 则会计信息也相对稳定, 市场经济主体可以依据这种稳定物价反映出的会计信息进行投资、借贷等金融行为。事实上, 物价在当前世界经济范围一直是剧烈波动的, 依靠物价信息为基础的会计计量信息是不可能真实反映市场动态和微观盈亏的, 因此在这种原则下编制的财务报表对实际投资人的误导和危害可想而知。

(三) 传统会计理论的配比原则遭否定

传统会计理论的配比原则也以历史成本原则为前提, 计量盈利时采用销售价格减去成本与费用的方式, 进行生产经营成本配比时, 则采用了已售商品的历史成本和费用的历史发生额来转销成本与费用。在市场剧烈的通胀现实下, 经营收益采用的不可比计量标准对成本和费用进行计量, 直接导致了盈利虚增和企业财务状况失实现象。其可能引起的后果包括:账面盈利实际亏损、报表理想化、资金周转困难、无力进货和更新固定资产等困难。如果按不实报表分配红利, 实际是把股本发还股东, 使企业陷入清算困顿;企业无形中增加大笔赋税;在跨国贸易中很可能被企业所在国政府征收超额利润税和增加物价管理成本等。

(四) 传统财务会计的信息质量严重降低

会计信息的最大意义和价值在于它的有用性。有用的财务信息是指那些能为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使用, 可以依据其进行合理性的投资预期、进行信贷业务、进行企业决策等活动的会计信息。有用会计信息一般具备相关性和可靠性两个评价标准。相关性指的是会计信息能及时反映出其所计量的货物、商品、劳务、资本等信息的发展态势、当前价值等与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信息。可靠性是指信息的真实、准确、客观等。在当前通胀情况下基于历史成本原则而提供的会计信息是与现实经济状况有很大差异的, 其相关性与可靠性都大为降低, 虽然形式上看是一种有据可查的信息, 但是其数据完全或基本没考虑过市场的瞬息万变, 其历史成本是与现实价值是相去甚远的, 因而在现实剧烈通胀情况下, 传统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受到很大质疑。

二、通货膨胀会计模式的适用

通货膨胀会计是对传统企业会计报表进行的调整, 是一种运用新的会计方法和程序对传统会计报表做出适当调整的模式, 通过调整通胀会计能切实反映出真实的物价变动情况以及消除变动对传统会计模式产生的影响。根据对货币计量假设的不同态度, 通货膨胀会计模式可以分为三种: (1) 一般物价水平会计; (2) 现时成本会计; (3) 变现价值会计。

(一) 一般物价水平会计

一般物价水平会计是指用货币币值稳定不变、与产品购买力相等的货币计数单位代替传统会计模式中的历史名义货币计量单位, 从而对会计报表进行有效审核、重新编制, 从而达到对不同时期的会计数据按照现实货币单位购买力加以比较的会计统计调整方法, 这种方法也称为一般购买力会计。具体包括以下三个相互作用的程序。

1. 重新划分资产负债表的所有项目, 将项目按照货币属性分为货币性项目和非货币性项目。

当物价变动导致企业货币性项目增加或货币购买力降低时, 从而形成货币性项目购买力损益负债表。当企业不因物价变动而发生购买力变化时, 其货币价值随着物价的变动而起伏, 此时应当按照一般物价指数进行调整。这两种调整的前后差异就成为企业的持有损益, 这种损益完全可以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 也可以作为一定时期的损益反映在损益表中。

2. 如何计算本期货币性项目上的购买力损益。

当前计算本期货币性项目购买力损益主要有两种方法, 其一, 分别计算货币性资产和货币性负债的购买力损益, 力求保证两者数据准确, 然后进行正负相抵, 最终确定购买力净损益。其二, 将两者余额相抵, 得出货币性项目净额, 再计算净额购买力损益, 两种方法的目的主要在于如何使用整合资产负债表数据统计以达到快速、准确的目的, 其计算量相同, 只是过程不同。

3. 如何在一般物价指数指导下, 使会计报表中的名义货币转

换为不变币值的货币额, 这种转换是以非货币性项目名义进行的。此项调整转换的关键是单位币值的转换, 即某时期购买力货币币值转换为不变币值单位。其币值单位确定方法有:其一, 按年末物价指数确定年末货币单位。其二, 按年均物价指数确定年均货币单位。前种做法往往应用于当年结算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 后者主要用于企业全年损益表。

(二) 现时成本会计

现时成本会计也称现价价值会计。指以名义货币为一般计价单位, 以现实成本和现实物价水平为基础进行调整的方法, 是在真实反映通胀情况下个别物价水平对传统会计数据的影响的计算方法和程序。其主要作用在于消除通胀情况下特定资产项目或劳务对价格上涨给会计信息带来的影响。

1. 有效调整资产负债表项目。

具体包括货币性项目和非货币性项目, 货币性项目主要在于精确计算, 非货币性项目包括的资金来源应成为现时重置成本的主要资料。

2. 进一步规划完善资产损益表的项目。

调整项目包括折旧费、资产增值等基本项目。其中折旧费应按完全重置成本的平均余额数进行计算。

3. 准确计量资产持有得利, 全面区分实现资产持有利得和未实现的资产持有利得。

4. 重新编制有效财务成本计量方式下的财务报表。

(三) 变现价值会计

变现价值会计是指以资产的现时售价或变现价值计价为基础的会计程序和方法。前面所述的一般物价水平会计、现时成本会计以及传统的历史成本会计等, 都是使用投入价值作为资产计价的基础, 它们所使用的均是资产的购进价格, 它们之间的区别仅是购进时点的不同。而变现价值会计所使用的计价基础则是现时售价或变现价值。现时销售价格可以分为清算价格和正常销售价格。企业在持续经营条件下一般使用正常销售价格。

变现价值会计程序与历史成本会计程序基本上是相同的, 仅是在年末调整期初、期末资产账户的差额, 也即资产置存收益。

由于变现价值会计是距离目前会计实务和公认会计原则最远, 争议最大, 反对者最多的一种会计改革方案, 至今未得到西方国家政府和专业会计机构的支持和赞同。

三、我国通货膨胀会计的对策

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今天, 控制和消除通货膨胀还需要一个过程, 但是, 因此而忽视通货膨胀的影响是不行的。我国当前正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 依靠政府进行的国家宏观调控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关金融政策法规还要逐步制定落实。

第一, 在相关政策法规的支持下, 允许企业以某些较为成熟的通胀会计理论的做法对现有传统会计行为进行改革。其具体做法有:采用先进后出的货币计价法, 固定资产采用有限折旧法, 无形资产执行有限摊售法, 以及资本报备等制度。

我国通货膨胀会计探讨 篇5

1通货膨胀对会计管理的影响

1.1 对会计理论的影响

1.1.1 币值不变假设

我们知道, 传统的财务会计是以“货币计量—币值不变”假设进行核算的。但是, 在通货膨胀严重的情况下, 名义上的货币已不能正确地反映其真实价值, 币值的实际购买力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 会产生货币购买力收益和损失。因此, 传统会计的币值不变假设显然受到了冲击。

1.1.2 历史成本原则

传统的财务会计是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原则的。然而, 在物价持续上涨的情况下, 若仍采用历史成本计量, 会使得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现实价值严重背离。因为, 就资产而言, 其购入或投入是以历史价格入账的, 而其卖出或置换是以现行价格入账的。物价变动剧烈时, 历史价格和现行价格是完全不同的。所以, 通货膨胀下, 仅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属性是不能满足物价变动会计的要求。

1.1.3 谨慎性和可比性

我国财务会计基本准则中规定, 谨慎性要求企业不应高估资产, 低估负债。然而, 通货膨胀下首先, 我们仍按其历史成本和原折旧方法进行计提折旧, 这样其费用会被低估, 从而资产的价值就会被高估了。此外, 如果在此期间卖出资产, 其收入会很高, 这样一来, 收入与费用的配比原则也受到了影响。其次, 基本准则中还要求企业不同时期的会计信息具有相互可比性。通货膨胀下采用历史成本计量使得购入相同资产付出的资源有很大差异, 从而导致不同会计期间的数据不具有可比性。

1.2 对会计实务的影响

1.2.1 资产负债表

通货膨胀下, 报表上的会计信息低估了非货币性资产的价值。因为以历史成本入账的非货币性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有很大偏差。同时, 对于货币性资产也没有反映其购买力收益或损失。这样的会计信息很难反映企业现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能力。

1.2.2 投资和经营决策

通货膨胀下, 资产负债表上的会计信息已不再是真实可靠的了。一般来说, 企业的货币性资产会遭受损失, 实物资产会获得收益。如果企业管理层、投资人根据不经调整的会计信息来做出引进设备或投资决策, 那么其在实际操作中, 往往会因资金不足导致决策失败或引进设备后造成企业资金紧张。

1.2.3 企业盈利状况

这种情况很显而易见, 因为在物价持续上涨下, 企业在不增加产量的前提下销售收入也会猛增, 而产品的成本又很低, 这样企业的收益肯定会大幅增加, 从而导致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也会成比例的增加, 股东要求发放的股利也会增加。但这些到实际执行时, 都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负担甚至会导致资金链的断裂。

2通货膨胀对会计影响的消除

娄尔行教授在《中国会计学会物价变动会计—外汇业务问题研讨会纪要》会议上的发言中指出:物价变动会计的核心是要改革会计中的计量。而会计计量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计量单位和计量属性的选择问题。针对以上通货膨胀对传统会计的影响, 笔者认为根据是否改变会计计量的结构, 可采用两种方法来消除或减小此影响。

2.1 部分消除法

部分消除法, 是在不改变会计计量结构下, 试通过改变会计方法来抵消物价变动对会计信息的影响。我认为可采取的措施有:对固定资产和存货历史成本与现行成本背离的现象, 我们可以定期对其进行重估、加速计提折旧;对存货的期末计价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并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对无形资产尽可能摊销;对会计报表的影响, 我们可以加大对会计信息的披露, 增加对物价变动信息的揭示等。在我看来, 轻微的通货膨胀, 从短期来看, 在不改变现行会计模式的基础上, 在传统会计领域内采取一系列的保护措施消除或减轻通货膨胀的影响还是可行的。因为, 短期内它对会计信息的影响并不大, 并且具有现实性, 成本代价也不高。但是, 此法也只能是局部改善并不能彻底消除。

2.2 全部消除法

全部消除法就要改变会计计量结构, 用物价变动会计模式取代传统的会计方法。因此, 有必要首先阐述一下通货膨胀会计的一些理论基础。

2.2.1 理论基础

资本保全理论是物价变动会计的理论基础。它的基本思想是必须在保证企业原有资本完整无损的前提下, 确认企业的收益。理论界对其有两种概念:财务资本保全概念和实物资本保全概念。

财务资本指企业所有者投入企业的货币资本, 它所代表的价值是以货币数量来表示的, 与传统会计当中的净资产或所有者权益相似。财务资本保全观认为在扣除当期所有者的投资和对所有者的分配额之后, 企业当期期末净资产的金额超过当期期初净资产的金额的那部分才能被确认为收益。

实物资本是指企业的实物资产, 反映企业实物生产能力或经营能力, 它所代表的价值一般以一定时期企业生产的产品或劳务的数量表示。实物资本保全观认为企业需要保持原有的生产经营能力, 只有在扣除了当期所有者的投资和对所有者的分配额后, 当期期末实物生产或经营能力超出当期期初的生产或经营能力时, 其超出部分才可确认为当期收益。

以上两种观点下的收益都是真实的收益, 在物价变动时都代表的是其实际价值, 符合物价变动会计的本质要求。然而, 在会计核算时, 基于不同的会计计量方法, 相应地会产生不同的物价变动会计模式。

2.2.2 物价变动会计模式

物价变动会计中的计量单位可分别采用名义货币和等值货币 (不变购买力货币) , 计量属性主要有历史成本、现行成本、公允价值等。这样计量单位和计量属性的不同组合就会形成不同的物价变动模式。目前大多学者都认同的有:历史成本/不变币值会计模式、现行成本/名义货币会计模式、现行成本/不变币值会计模式。

为了消除币值变化对传统会计的影响, 我们可以采用历史成本/不变币值会计模式来消除此影响。对于货币性资产, 我们可以计算出它们的购买力损益;对于非货币性资产, 我们可以按照物价变化指数进行调整。最后把这些调整后的变化数据另外填列在一张报表上, 作为对原来报表的补充。我认为, 这种方法实质上是基于财务资本保全的理论基础, 通过改变计量单位来消除物价变动的影响。不仅简单易行, 而且还增加了不同时期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同时也方便报表信息使用者更容易地理解物价变动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对于历史成本计量原则的影响, 我觉得可以采用现行成本/名义货币会计模式。企业在取得资产时, 我们可直接根据其现行重置成本作为计价基准。这样, 报表上代表的就是资产的实际价值, 完全反映了物价变动因素的影响。我认为, 此法是基于实物资本保全的观点, 通过改变计量属性来消除物价变动对会计信息的影响。此外, 企业的利润是在现实收入与现实成本的基础上得出的, 收入与配比原则也得到了维护, 也反映了企业实际的生产经营能力。

现行成本/不变币值会计模式是以上两种模式的综合, 目的在于全面消除物价变动的影响。它不仅消除了一般物价水平对传统会计信息的影响, 而且也消除了个别物价变动对传统会计信息的影响。

3结语与建议

前面详细论述了通货膨胀对传统会计的影响及相应的对策, 下面将谈谈我国通货膨胀会计应用的现实及选择。

3.1 我国通货膨胀会计面临的现实

通货膨胀会计首先出现在美国, 早在20世纪70年代, 美国就提出大公司必须补充揭示物价变动对财务报告影响的强制要求, 随后随着美国通货膨胀率的下降, 才要求企业自愿揭示物价变动对财务报告的影响情况。此外, 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巴西等国也较早涉及了物价变动的会计处理问题, 同时也发表了相应的准则。然而对于我们国家来说, 我认为不仅起步较晚, 而且还面临着许多现实问题。

3.1.1 相关的物价指数体系不完善

物价变动会计下, 我们需要对财务报表的各项进行调整。一般物价水平模式下, 我们需要知道一般物价指数, 不仅包括一般消费物价指数, 还要包括生产资料价格变动的一般物价指数。而我们国家只是定期公布一些零售物价指数, 如果只依据此来调整财务报表, 会计信息的客观性、相关性都得不到实现。现行成本会计模式下, 我们需要知道一些个别资产的现行价格, 对资产、存货重估等。但是, 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 各地通货膨胀率也不尽相同, 所以数据难以统一和收集。这些都是我国实行通货膨胀会计的难题。

3.1.2 成本效用问题

采用一种新的会计模式, 成本效用原则是必须要考虑的。因为, 理论上越完善的会计模式, 其成本、费用也会越高, 带来的挑战性也会越大。因此, 我们需要根据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 综合比较成本效益, 采用最佳的会计模式。

3.1.3 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如果采用全部消除法来消除物价变动的影响, 那将是对我国会计人员的一大挑战。因为, 通过改革历史成本会计去实施通货膨胀会计将大幅度增加会计人员的工作量, 加之我国会计人员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不高, 无疑会成为通货膨胀会计实行的一大阻力。

3.1.4 国家财政收入的影响

通货膨胀严重时期, 国家财政收入往往也比较紧张。采用通货膨胀会计模式会减少企业的利润, 从而会减少国家的税收收入, 这对一个国家财政的承受力也是一个挑战。

3.2 建议与选择

通过以上利害关系的分析, 我认为, 目前我国还不能完全采用某一种会计模式。在我看来, 在通货膨胀轻微时期, 还是应该采用部分消除法, 改变会计方法来减小对会计信息的影响。在通货膨胀严重时期, 可采用一般物价水平模式与局部调整法 (主要是固定资产和存货) 相结合的模式。此外, 在实践的过程中, 我们还要不断发展和完善通货膨胀会计的相关理论, 尽快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物价变动会计的具体准则, 加强对我国会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 积极参与国际沟通, 以便使通货膨胀会计在我国得到较快发展, 具有切实可行性。

参考文献

[1]娄尔行, 张为国.物价变动会计的理论基础和模式选择[J].会计研究, 1991, (2) .

[2]刘雪琴.物价变动会计模式的探讨[J].财会通讯, 2001, (9) .

[3]曾金山, 蓝天.我国物价变动会计研究评述[J].中国物价, 2008, (7) .

[4]彭三平, 陈祥碧.我国实施通货膨胀会计相关问题探讨[J].财会月刊, 2012, (1) .

[5]张志宏.通货膨胀下传统会计的困境及对策[J].经济经纬, 2000, (2) .

[6]张劲松, 王鑫.通货膨胀对传统历史成本会计的影响[J].商业研究, 2009, (1) .

[7]张雷.通货膨胀下会计模式的比较[J].会计之友, 2010, (7) .

[8]宗绍君.对我国通货膨胀会计的一些思考[J].企业家天地, 2011, (6) .

[9]张莉.论物价变动会计在我国的应用[J].会计之友, 2010, (5) .

[10]鲁玲, 薛跃.物价变动会计基本问题研究文献综述[J].现代商贸工业, 2009, (9) .

通货膨胀下的会计对策 篇6

一、通货膨胀对企业及会计的影响

(一) 通货膨胀给企业带来的损害

通货膨胀使企业成本上升, 小型企业通胀中易被淘汰出局, 通货膨胀导致企业三角债久拖不清, 通货膨胀使得债务人得以喘息, 但债权人却深受其害, 通货膨胀导致企业利润不真实它改变了正常模式下的利益分配方式, 通货膨胀下, 物价总保持着不合理的上涨。这样价格不再有信号作用, 导致了市场的混乱, 经济也快崩溃了。

(二) 通货膨胀在会计处理上带来的损失

以币值不变假设和历史成本计价为基础的传统会计不能提供反映物价水平变动的会计资料, 因此就不能满足这方面的需要。通货膨胀导致财务数据失真, 财务状况和运营模式脱离实际, 企业资金的实际情况不能得到恰当反映, 从而影响企业资本的保值增值情况, 整体的资金也难以得到保全, 资本流失成了必然。另外, 虚假盈利的财务报表, 是对会计工作者和企业管理者的黑色幽默。

(三) 通货膨胀对会计原则基本假设的冲击

发生通货膨胀时, 采用历史成本原则, 就会使得企业的经营情况和实际情况严重脱节, 从而使传统会计的基本假设受到了冲击, 撼动了历史成本原则的基础。通货膨胀下会计报表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其只能高估了企业收益。因而, 在通货膨胀下如果再按历史成本原则编制企业会计报表, 不仅使得某些个别资产的历史成本明显地脱离现行价值, 而且会影响到会计报表各个项目计量的真实性。

二、通货膨胀会计对策的产生———通货膨胀会计

鉴于通货膨胀对企业会计的影响, 各国积极应对, 最早还是从西方引入了通货膨胀会计的概念, 主要就是为了抑制通货膨胀对财务信息的影响而产生的会计方法。归根结底, 通货膨胀会计的产生是人们对追求更可靠更真实的会计信息的结果, 是为了在发生通货膨胀时尽量将损失降到最低的一种风险规避, 是人们探索经济规律的一次大胆尝试。

三、通货膨胀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

若通货膨胀升高的程度失去控制, 会干扰到企业正常的经济活动, 损害企业的供给能力。投资决策对企业来说, 一般需要投入大量资金, 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 需要进行频繁大量的投资活动, 在决策时需要从经济角度出发, 对各种投资收益和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和比较, 从中选出最佳投资方案。在投资决策活动中, 往往考虑最多的是货币时间价值的问题, 而忽视了通货膨胀的影响。通货膨胀引起的物价上涨势必对企业的投资收益产生影响, 进而影响企业的投资决策。为了应对通货膨胀对投资决策的影响, 我们首先应该注意贴现率的调整, 其次相应的调整初始现金流出量, 然后在对经营期间的现金流量进行调整, 最后对项目投资结束时的现金流量进行调整, 最终核算出考虑了通货膨胀和时间价值的项目净现值, 以此作为企业是否投资的依据就更能反映出项目的真实经济效益。

四、我国对通货膨胀会计模式的选择

通过对通货膨胀影响的认识和对通货膨胀下会计对策的研究, 笔者认为应当建立一种符合中国国情的通货膨胀会计模式。而这除了需要借鉴其他国家的会计处理方法外, 还需要国家财政政策的大力支持。由于经济环境的变化和我国通货膨胀日益增长的形势, 通货膨胀会计模式的选择再次成为财政经济领域的热点问题。国际上, 为了保障社会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 各国普遍采取了不同的通货膨胀会计模式处理方法进行风险规避, 相关国际会计组织也颁布了相关会计法规。在我国, 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水平正在逐步走向成熟和深化, 推行通货膨胀会计制度也成为了势在必行的时代需求和实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需求。

科学的运用通货膨胀会计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是保障社会经济稳健发展的重要措施。目前如果要实行通货膨胀会计还是以一般物价水平会计为主, 因为一般物价水平会计模式更适合我国当前的会计环境, 历史成本的计量属性在目前经济环境中仍占据主导地位。虽然现行成本模式能更方便、更准确地确定资产的重置成本, 但推行现行成本模式需要发达的资本、资产市场, 工作量多、难度大、费用高, 这些实际情况, 都阻碍着其在我国企业得以广泛的运用。我国目前的资本市场与其他发达国家差距较大, 我国会计准则坚持使用历史成本为主要计量原则也符合我国目前的现状, 也保障了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当然, 每个国家与企业都因体制和制度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 难以用一种模式标准化的系统来解决通货膨胀所带来的风险, 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尝试和探索, 找出一条更加适合我国国情的通货膨胀会计模式, 使我国企业得到更快更好更安全的发展。

目前, 我国的相关的会计准则对通货膨胀会计处理没有作出具体规定, 只是有一些减轻或规避通货膨胀影响的保护性政策。如企业可以采用先进先出的存货计价方法, 固定资产可以采用加速折旧方法, 对应收账款计提跌价准备, 以及计量基础以历史成本为主, 多种计量基础混合的计量模式等, 尤其是公允价值和重置成本的组合运用,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价格的变动, 减弱通货膨胀的影响, 但是公允价值和重置成本的运用范围很狭窄, 其消除作用是较弱的。在我国理论界也存在这样一种观点:我国实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力度较的大, 不会出现恶性通货膨胀, 因此没必要在我国运用通货膨胀会计, 但是从我国经济的整体大趋势来看, 我国经济发展一直面临着巨大的通货膨胀压力。因此, 运用通货膨胀会计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是十分有必要的, 加快我国通货膨胀会计的探索和实施, 选择适用性的通货膨胀会计模式, 也是有着十分重要意义的。但我国目前要在会计实务中全面推行较为彻底和完善的通货膨胀会计模式并不现实。对我国通货通货膨胀会计的实施是一个有差别的、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 对于不同规模的企业, 规模较大的企业, 在通货膨胀情况下, 实施通货膨胀会计对管理层来讲意义更为重大, 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企业也具备一定的财务和人力资源出具通货膨胀会计报表。对于中小型企业, 通货膨胀会计的实施存在的困难较大, 企业不仅要遵循成本效益原则, 而且会计人员的素质一般较低, 调整会计报表会增加工作量和工作难度, 因此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而定;再次, 结构性通货膨胀对于不同行业的影响是不同的, 因此基于管理决策的需要, 通货膨胀影响较大的企业, 可以积极实施通货膨胀会计, 消除通货膨胀对会计信息的影响, 以有助于企业的决策;最后, 目前由于我国制订统一的通货膨胀会计准则并不现实, 在我国确定通货膨胀会计的实施的范围, 条件并不具备, 对我国通货通货膨胀会计的实施是一个有差别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我国应在意识到管理通货膨胀预期必要性的基础上, 注重顶层设计在通货膨胀预期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尝试建立分类管理和分期管理并重的双重管理体系, 同时, 引起企业对通货膨胀会计的重视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达到了相关的意识, 才能激发出相关的举措。

摘要:通货膨胀是得到全世界重视的国际性问题, 通货膨胀会计亦是国际会计中十分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具体的实际经验, 系统、鲜明、准确地论述了通货膨胀下的会计对策。文章首先介绍了通货膨胀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然后通过通货膨胀给企业经济带来的损失、对会计处理的影响和对会计原则及基本假设的冲击三个方面, 系统论述了通货膨胀的损害性。鉴于通货膨胀对会计信息的影响, 文章从财务会计角度提出了通货膨胀会计的对策。然后, 文章又简单论述了通货膨胀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及相应的处理方法。通过对以上所有内容的研究和分析, 笔者认为非常有必要建立一种符合中国国情的通货膨胀模式, 并且就如何建立、面临的困难及应采取的对策进行了清晰、透彻的说明。文章以此作尾。

通货膨胀对会计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篇7

一、通货膨胀对会计的主要影响

(一)通货膨胀对会计理论的影响

1. 通货膨胀动摇了“币值稳定”的会计附带假设。

货币价值的变化使相同的货币量在不同时间的购买力不同。而使用货币计量假设时附带的“币值稳定”假设是传统会计理论的一大基石,是财务报告与会计的核算基础。通货膨胀的发生,基本上否定了币值稳定假设。

2. 通货膨胀冲击了历史成本计量属性。

历史成本是建立在过去已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基础上的。企业在账务处理时按照实际发生的成本登记入账,资产一经入账,不再考虑市价变动,不在账面上进行调整。显然,物价一旦剧烈波动,“历史成本”就会受到严重的冲击。

3. 通货膨胀降低了会计信息质量。

通货膨胀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具体影响主要体现在折旧、存货、贷款等会计要素上。第一,在通货膨胀期间,由于折旧性资产账面价值相对降低,导致折旧费的低估,而使企业成本计算失真,虚盈实亏,造成企业资产被侵蚀,直接导致企业财务报表中的有关信息失真。第二,在通货膨胀期间,企业的报告收益和税务负担取决于存货的计价方法,采用的存货计价方法不同,企业在报告期的收益与赋税也不同。第三,在通货膨胀期间,由于预计货币在未来将要贬值,所以利息内含了本金贬值的部分,这一部分是不应该作为利息费用来处理,从而导致利息费用的高估,增加了当期的财务费用,降低了企业的创利能力,结果是资产负债表的负债被低估,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二)通货膨胀对会计实务的影响

通货膨胀对会计实务产生的影响主要可以通过对财务报表的影响分析得到反映。

1. 通货膨胀对资产负债表的影响。

通货膨胀对资产负债表的影响,主要源于对货币性项目与非货币性项目的影响。在通货膨胀条件下,由于货币性资产的可变现净值最大等于其账面价值,因而持有货币性资产必然受到一般货币购买力下降所带来的损失,如果不考虑通货膨胀因素,则对不同会计期末的货币性资产进行比较就会得出错误的结论;同理可知,企业拥有货币性负债将会获得购买力利得,非货币性项目不会发生购买力损益。此时的资产负债表自然难以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2. 通货膨胀对利润表的影响。

在通货膨胀环境下,企业的营业收入以现实的物价水准来反映,当企业采用历史成本核算时,其与收入配比的成本费用很大部分是用过去的物价水准来计量的,两者配比则出现低估成本、虚增利润。由于通货膨胀的影响和币值稳定与历史成本原则的双重限制,企业的利润表信息失真。

3. 通货膨胀对现金流量表的影响。

现金流量表期初至期末的“现金”变动并没有提及物价变动因素,所以在通货膨胀的环境下,现金流量表难以准确反映购买力的变化。

4. 通货膨胀对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影响。

在通货膨胀年份,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编制及其分析的准确性将受到影响。例如在对利润分配分析时,由于通货膨胀下利润本身的真实性受到诸多因素影响而变得不可靠,会遇到难以算出较为准确的股利分配数额之类的问题,由此编制的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及其分析过程与结论就不够准确。

二、通货膨胀下发达国家的会计对策

西方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或地区,如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在通货膨胀严重的情况下,建立和发展了通货膨胀会计,在反映和消除通货膨胀对传统财务会计报表资料的影响、促进市场经济发展方面做出了贡献。

(一)美国在通货膨胀下的会计对策

美国是较早提出并研究通货膨胀会计的国家,影响通货膨胀会计发展的主要机构是证券交易委员会和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美国,对上市大公司要求在递交的年度报告中要揭示重置成本资料,但不要求在对股东的年度报告中揭示这项内容;对主要公司要求根据一般货币购买力或现行成本原则编制和公布补充财务报表;对采用货币现行成本的公司,还需要提供扣减通货膨胀后的资产持有损益以及年末资产现行成本报告。

(二)欧洲主要国家在通货膨胀下的会计对策

德国和法国并不积极研究和实践通货膨胀会计,都是典型的由政府直接制定会计制度的立法会计的国家,其会计制度的主要目标是为进行宏观经济控制向政府提供会计数据,以便于制定经济计划和贯彻税收政策。欧盟个别国家虽然也有在政府税法上允许企业根据现行成本来计提折旧或采用后进先出法对存货进行计价,但距离比较完善的通货膨胀会计体系和方法相去甚远。

(三)加拿大在通货膨胀下的会计对策

加拿大有关揭示物价变动的会计准则,基本上是美英两国的混合做法:采用类似英国的现行成本会计模式;而类似美国以补充资料方式提示有关信息。从发展趋势看,加拿大通货膨胀会计的发展,将会更多地受到美国的影响。

三、通货膨胀下我国的会计对策

(一)消除通货膨胀影响的短期会计对策——利用会计方法

结合我国的国情和经济现状,从短期来看,比较可行的方案是在不改变现行会计模式的基础上,广泛推行在传统会计领域内采取一系列的保护措施消除或减轻通货膨胀影响的会计方法,主要包括对固定资产加速折旧;对存货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并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在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法规政策指导下适当采用重置成本、现行市价、公允价值等方法对固定资产的价值进行重估,作为每年调整基数;对无形资产尽可能实行摊销;对应收账款按一定比例定期提取较高的坏账准备等。采用传统会计方法来减轻或消除通货膨胀对会计的影响,对各有关方面的短期利益影响不大,短期内具有现实性,但传统会计方法对物价变动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状况只能局部改善且不尽彻底。

(二)消除通货膨胀影响的长期会计对策——通货膨胀会计模式

通货膨胀会计,是指在通货膨胀条件下根据一般物价指数或现时成本数据,将传统历史成本会计加以调整,借以反映和消除物价上涨对传统会计报表的影响,或彻底改变某些传统会计原则,从而更真实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一种会计程序和方法。从长远看,从根本上消除通货膨胀对会计的影响必须实施通货膨胀会计。

1. 影响通货膨胀会计模式选择的主要因素。

第一,成本效益原则。会计模式的选择要受到成本效益原则的约束,理论上越完善的会计模式,其成本也越高。选用会计模式时,要根据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综合比较成本效益,采用最优模式。第二,获得会计资料的难易程度。能否及时取得科学、权威的一般物价指数等必备的会计资料,决定了会计模式实施的可行性。第三,国家相关政策。通货膨胀严重的时期,国家财政往往也比较紧张,而采用通货膨胀会计模式会减少企业的账面利润,可能会减少税收收入。而且,不同的会计模式对利润的影响程度也不同,国家出于保证税收的目的,必然会限制企业对会计模式的选择。第四,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通货膨胀会计模式需要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素质,以适应较为复杂的计算和较多职业判断的需要。

2. 不同通货膨胀会计模式的比较。

通货膨胀会计可以分为一般物价水平会计和现行成本会计。一般物价水平会计是指按一般物价指数将会计报表中各项数值加以调整,从而消除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升的影响的物价变动会计模式。一般物价水平会计下提供的会计信息具有较强的可靠性,而且所耗费的信息成本较少,有成本效益方面的优势,但是以各时点上不同购买力的货币作为计量单位缺乏可比性。现行成本会计是指以资产的现时成本或按一般物价指数调整后的历史成本计价的物价变动会计模式。现行成本会计信息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对资产的计价较真实,财务会计信息具有较强的可比性,但是在资产的现实成本确定上主观性较强,实际工作中难以可靠取得或确定各资产在任何时点的现实成本。

(三)我国通货膨胀会计模式的选择

通货膨胀会计 篇8

关键词:计量,信息披露,校正

通货膨胀下, 如果企业仍按照正常经济模式下的会计程序和方法进行核算, 定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通货膨胀实质上是一种货币贬值现象, 而会计正是用货币尺度计量财务活动的, 所以在通货膨胀下要对会计要素进行校正。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

一、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校正

通货膨胀对传统财务会计的影响最终表现在资产的计价和收益的确定上。现实中有些经济事项的计量却非常困难, 如期货、期权等衍生金融工具的计量。而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会计计量的难度更大, 会计信息的不确定性更强。

1. 存货流动计价的后进先出法。

对于企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 可以采用的方法有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和后进先出法等。2006年的《新会计准则》中虽取消了后进先出法, 但同时引入了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在通货膨胀情况下, 可对存货采用指数调整法作为重置成本重新计价和进行耗用核算, 以尽量避免库存损失;对某些价格变动剧烈的重要存货资产, 还应按重估价提取物价变动准备金, 作为避险准备谨慎地反映当期会计利润, 避免企业利润的过度分配, 维护投资者、债权人的长远利益, 客观地反映当期销售成本, 与当期销售收入配比, 满足会计信息的客观性要求。在通货膨胀情况下, 很多国家的税法都同意企业的存货流动采用后进先出法计价这样可以提高当期销货成本和经营费用, 使企业计算的净收益比较符合通货膨胀条件下的“真实收益”, 有利于避免虚盈实亏现象。后进先出法在会计使用上是有一定的合理成分的, 我们国家在《新会计准则》中取消这种方法的使用可能是出于考虑企业在选择存货计价方法时, 避免企业在随意调整存货计价的方法来逃避税金。虽然新企业会计准则已经取消了后进先出法, 但税法仍旧允许企业发出存货时采用后进先出法确定存货的成本, 但规定了限制条件, 即纳税人正在使用的存货实物流程与后进先出法一致时才可使用。

2. 固定资产的计量和折旧计提的方法。

在通货膨胀率很高的时候, 普通的会计方法是按照成本价格和固定折旧率对资产估值的, 在当前价格与成本价格不一致的时候就会发生歪曲, 固定资产净值被严重低估, 企业的净资产也被严重低估。对此可在国家有关资产评估的法规、政策的指导下, 采用物价指数法重置成本法、现行市价法、收益现值法或汇率调整法等方法对固定资产的价值进行重估, 作为当年调整的基数。企业可根据固定资产所含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选择折旧方法, 折旧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其中, 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均属于加速折旧法。我国的折旧率总的来说计提的幅度普遍偏低, 这个因素导致一些老企业的固定资产净值被夸大, 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 按原规定幅度计算出来的折旧费用, 很难表现产品的真正损耗。在固定资产更新时, 由于物价上涨, 使累计折旧所形成的货币沉淀, 无论在价值形态还是实物形态上都难以补偿原有的固定资产。对此可采用加速折旧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合理分摊到各期生产成本, 使其与实际消耗的价值水平相当。新的会计准则中在会计计量基础中增加了公允价值的标准, 在各行业的折旧处理方法上也在逐渐的趋于公允, 采用行业的公允标准。从折旧年限、折旧残值率以及由此确定的折旧率都可依据本企业行业特征、折旧现状以及会计标准确定。公允折旧的标准不仅可以调整或还原公司历史真实利润, 更重要的是为研究人员和投资者在公允会计基础上预测公司未来利润和真实市场价值提供了便利。

3.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20世纪90年代初期, 我国会计准则中出现了资产减值。1992年7月1日起实施的《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制度》开始采用应收账款的备抵法, 以及在年度终了, 对因残次、陈旧、冷背等原因需要降价处理的产成品和可以对外销售的自制半成品允许提取存货变现损失准备。1992年, 各行业都开始被允许采用应收账款余额的百分比法进行备抵法的核算。1998年出台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 要求境外上市公司、香港上市公司、在境外发行外资股的公司必须在会计期末, 根据公司实际情况计提“四项准备”, 即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对其他上市公司除必须采用备抵法核算坏账损失, 计提坏账准备外, 其他三项准备是否提取由企业自行确定。对非上市公司仅要求计提坏账准备。财政部于1999年发布了《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有关会计处理问题补充规定》, 明确规定所有的股份有限公司都要计提四项减值准备, 同时还将计提坏账准备的范围扩充到应收账款以外的其他应收款。2001年的《企业会计制度》中, 把“四项准备”扩大到“八项准备”, 增加了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委托贷款减值准备, 并把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纳入到报表体系中, 作为资产负债表的第一附表。同时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 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 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 合理地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 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减值准备。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增加当期费用, 减少资产, 减少当期利润。如果少计或不计资产减值准备就会减少当期费用, 增加资产, 从而虚增当期利润。2006年《新会计准则》中规定对于固定资产、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 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避免企业利用资产减值的转回调增利润。

4. 对应收款项的会计处理。

现行企业会计制度对应收款项的坏账损失采用提取坏账准备, 但由于我国企业在签订经济合同时均未考虑通货膨胀因素, 当发生恶性通货膨胀, 账面上反映的应收款项将远远低于其实际价值, 而债务人出于获取额外利益的考量则有可能尽量推迟付款, 当这种情况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将导至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发生崩溃。为此, 对应收款项提取坏账准备已无法应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应在经济业务发生时将通货膨胀因素列入合同条款, 作到有备无患。

二、会计要素信息的披露校正

会计信息披露是联系投资者和企业及其管理层的重要纽带。投资者根据企业披露的会计信息进行投资决策, 企业管理层则通过披露会计信息传递企业的经营业绩、资源配置和财务风险等信息。我国会计信息披露是采取自愿性披露还是强制性披露, 一直没有定论。一方面反映了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百花齐放局面, 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我国会计界关于会计信息披露采用何种方式的结论不够完善。自愿性披露与强制性披露这两种观点代表了两种极端情况, 它们都很具有说服力, 但都不能产生定论, 过分地强调单纯地选择哪一种方式, 未免有失偏颇。我国的会计信息披露方式可朝着自愿性披露与强制性披露相衔接的方向发展, 而如何寻求两者的衔接, 如何适度地披露会计信息, 则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强制性披露是按照公认会计原则和其他法律、法规的要求, 必须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的内容;自愿性披露是公认会计原则和其他法律、法规未作要求, 而企业自愿披露的内容。强制性披露针对的是企业诸如上市公告书、财务报告之类的“硬信息”;自愿性披露针对的是企业诸如良好的商业信誉、人力资源等“软信息”, 这两种方式披露的内容完全可以有机地衔接在一起。会计信息披露应把握适度的原则。信息披露过度将导致会计信息过量, 增加披露成本;信息披露不足将会导致信息短缺, 损害投资者的利益, 因此只有适度地披露会计信息, 才能真正地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和兼顾公平与效率。

三、其他校正方法

我国物价变动会计调整的财务会计报表主要有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1. 编制物价变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如果通货膨胀达到了两位数, 在这种条件下可编制物价变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资产负债表中其资产是按现时市场价格与变现净额相比较的差额作为基准价格。变现净额可采用现时市场价格、估价、个别物价指数和自制成本来加以确定。编制利润表首先在现行会计制度利润表的基础上, 用利润扣除利息和税金, 求得利息和税前营业利润。其次用利息和税前营业利润减去主营业务成本调整额、货币性流动资金调整额和折旧调整额, 计算出现时成本营业利润。再次用现时成本营业收益加上财务杠杆作用调整额减去利息费用, 求得现时成本税前营业收益。最后用现时成本税前营业收益减去利息, 计算出现时成本的净利润。

2. 调整资产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中数据。

如果通货膨胀在一位数, 那么可以在期末, 按通货膨胀率调整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相关数据, 并在报表附注中作出解释, 或按通货膨胀率编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附表。

3. 增加附注资料。

附注的内容可包括: (1) 本年度物价变动幅度, 可以用国家发布的一般物价指数表示。 (3) 涉及本企业相关资产项目 (产品、原材料、设备等) 价格变动状况, 可以用国家发布的相关指数表示。 (3) 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对本企业的成本、费用、利润、税收有何影响。 (4) 传统报表与上述数据相结合, 对比出不考虑价格变动和考虑价格变动两种情况下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参考文献

[1]郏宝云:通货膨胀下会计计量模式的比较分析[J].经济师, 2007 (2)

[2]卢戎:浅谈通货膨胀下固定资产折旧模式[J].科技咨询导报, 2006 (2)

通货膨胀会计 篇9

关键词:通货膨胀会计,会计模式选择,历史成本

一、问题的提出

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2011年5月份, 居民消费价格 (CPI) 同比上涨5.5%, 创年内新高。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 (PPI) 同比上涨6.8%。传统会计是在物价基本稳定的前提下提出了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的一系列假设、原则、方法, 包括以货币为计量单位, 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属性, 以持续经营为假设条件, 遵循配比原则, 以交易发生时的历史成本来计量企业资产的价值, 以所耗用生产要素的历史成本与现实物价水平下的营业收入相比较来计量收益, 从而编制和提供财务报表。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实际附带了币值不变假设, 也就是以名义货币为计量单位, 然而, 在通货膨胀的条件下, 以历史成本计量基础和币值稳定假设为前提的传统财务会计, 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不能反映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 也不能客观的反映通货膨胀, 依据传统会计提供的会计信息做出的各项决策无疑会带来损失。面对通货膨胀带来的冲击, 企业会计工作必然要做出适度调整, 借鉴各国通货膨胀会计的研究成果, 尽力消除通货膨胀的不利影响或如实反映通货膨胀的影响, 才能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

通货膨胀会计是在通货膨胀条件下, 利用一定的物价变动资料, 将传统历史成本会计加以调整, 借以反映和消除物价上涨因素对传统会计报表的影响, 或彻底改变某些传统历史成本会计原则, 从而更真实的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一种会计程序和方法。

二、通货膨胀会计的基本模式

传统财务会计通常采用名义货币作为计量单位, 也就是不考虑购买力变动的货币单位。而与此相对应的是等值货币或稳值货币购买力, 也就是具有相同购买力的货币单位。计量属性通常是指被计量对象的特征或外在表现形式, 可以采用历史成本或现行成本。将两种计量单位和两种计量属性相结合, 就组成了四种不同的会计模式:历史成本会计, 一般物价水平会计, 现行成本会计, 现行成本/不变币值会计。其中, 历史成本会计模式是以名义货币为计量单位, 历史成本为计量属性, 这种会计模式就是我们常用的传统会计模式, 因此, 通货膨胀会计模式就由后面三种会计模式所组成

(1) 一般物价水平会计模式。它是以传统历史成本会计编制的会计报表为基础, 采用币值 (购买力) 相等的货币单位, 即通过一般物价指数将按各年度不同币值货币编制的历史成本会计报表数据, 统一调整为按本期期末或本期平均币值货币反映的会计数据, 作为传统财务会计报表的补充报表, 借以反映和消除一般物价水平变动对传统会计报表影响的会计模式

(2) 现行成本会计模式。现行成本会计模式即现时成本/名义货币会计模式或重置成本会计模式, 该模式以现行成本为基础, 对企业持有的资产进行重新计价, 从而反映和消除在通货膨胀条件下个别物价变动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影响的会计程序和方法。它是以现行成本为计量属性, 以名义货币为计量单位

(3) 现行成本不变币值会计模式。这种会计模式是一般物价水平会计模式和现行成本会计模式相结合的产物, 前者消除一般物价水平变动对会计的影响, 后者消除个别物价水平变动对会计的影响, 而这两种物价变动往往是同时存在的。现行成本/不变币值会计模式则完全改变了传统财务会计, 在计量属性上, 现行成本取代了历史成本, 在计量单位上, 稳值货币取代了名义货币。

三、通货膨胀模式的比较

这三种会计方法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联系是: (1) 理论基础相同, 依据的都是资产保全理论。一般物价水平会计模式着眼于财务资产保全;现行成本会计模式着眼于实物资产保全;现行成本不变币值会计模式着眼于全部资产保全。 (2) 都与下列理论相关联。A、计量选择理论。物价变动会计的核心问题是改善会计计量。会计计量应当根据不同的社会经济环境、不同时期会计信息用户的需要, 选择适当的计量单位和计量属性来进行。会计计量的选择, 应允许以某一模式为主, 添加或删除某些措施为辅。B、合理配比理论。在一般物价水平会计模式中, 若按年平均物价指数调整资产价值, 则成本费用也按年平均物价指数调整。在现行成本法中, 用现行成本来计量企业的资产及其耗费, 计量的结果能真实反映资产的价值和企业的实际收益。

区别: (1) 计量基础不同。一般物价水平会计模式是将名义货币改变为不变币值货币, 现行成本会计模式是以现行成本为基础的, 现行成本不变币值会计模式则完全摒弃了传统会计, 以稳值货币和现行成本为计量基础。 (2) 损益处理不同。在一般物价水平会计中, 在购买力发生变动时只计算货币性项目的购买力损益, 期末不需要按物价指数调整货币性项目金额。而在现行成本会计模式下, 计算的是资产的持有损益, 包括已实现的和未实现的资产持有损益。

四、通货膨胀会计模式在推行中存在的问题

(1) 通货膨胀会计理论界基础研究薄弱。没有相关的会计准则。尽管我国新的企业会计准则提到了在严重通货膨胀下的会计处理程序, 但我国依然没有关于通货膨胀会计的专门规定。同美国、英国等一些国家相比, 我国通货膨胀会计的核算准则明显滞后。

(2) 通货膨胀会计实施外部环境不健全。国家财政难以接受。通货膨胀条件下传统财务会计核算出的利润是虚增的, 采用通货膨胀会计会造成当年可分配利润的减少, 相应地减少国家税收收入, 使国家财政收支平衡受到影响。资产评估质量低。我国资产评估的技术含量还很低, 评估人员缺乏专业训练, 素质较低, 资产评估体制还不健全, 导致我国资产评估的质量不高, 影响资产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可信性。

(3) 企业微观层面重视程度较低。首先, 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低。我国现阶段会计人员素质较低, 绝大多数还没有接触过通货膨胀会计模式, 更不会实际运用, 要胜任新会计模式绝非短期可以解决。其次, 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通货膨胀会计模式大多复杂, 需要不断地搜集物价变动的资料, 取得众多资产现行成本的资料并据以不断调整等等。这些做法必然要花费较多的人力物力, 增加企业的核算费用。若花费的成本不能抵偿它能带来的收益, 那么企业不会愿意变革原有的会计模式。

五、通货膨胀会计模式的选择

(1) 按谨慎性原则对历史成本计价方法有限度的修改

1、改进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并对资产价值定期重估。首先, 现行会计实务中, 固定资产折旧一般采用直线法, 这种方法在物价上涨和技术进步的影响下会造成成本补偿不足, 固定资产实物更新困难。针对这种情况, 可以考虑采用依经济寿命计算的加速折旧法, 以保证所耗资产的价值及早得到补偿, 加速回收资本, 以及减少物价上涨造成的影响, 也使生产经营能力得以保持。其次, 要对固定资产定期进行重新估价, 以反映其现行价值, 并使折旧代表当期成本, 这样一方面资产负债表上固定资产是以现行成本列报, 另一方面收益表中与当期营业收入进行配比的折旧费用也是当期成本。

2、存货计价采用后进先出法, 在现行会计实务中, 绝大多数企业采用先进先出法或加权平均法进行存货流动的计价。在物价变动较为剧烈的情况下, 如果存货流动速度很快, 上述方法基本上能与存货流动的实际情形取得一致。但是, 如果存货流动速度较慢, 物价迅速上涨, 便会发生用以前较低的存货成本与当前较高的销售收入相配比的情况, 导致虚增收益。因此, 采用后进先出法能够使近期成本与现行收入相配比,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物价变动的影响。

3、运用会计报表及附注反映部分通货膨胀的影响。通货膨胀降低了报表数据的真实性和有用性, 为了提高会计报表的质量, 可以采用一些补充方法 (如括号、附注等) 部分反映通货膨胀的影响。如存货和固定资产项目, 可以在按历史成本编制的报表中, 以括号的形式注明其重置成本, 而报表附注中可以包括本年度物价变动幅度;扣除价格上涨因素, 对本企业的成本、费用、利润、税收有何影响;对比出不考虑价格变动和考虑价格变动两种情况下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这些都可以在附注中反映物价变动的一般情况以及对具体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造成的影响。

(2) 根据行业特点选择不同的会计模式。通过对通货膨胀基本会计模式的比较分析, 可知当出现较高的通货膨胀时, 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行业特点选用不同的会计模式:

1、金融性企业可实行一般物价水平会计模式。这是因为一般物价水平会计直接影响的是货币性项目, 年末要求计算货币性项目的购买力损益, 而金融性企业的货币性项目占资产、负债份额比重较大, 且受货币购买力变动影响也较大, 所以采用一般物价水平会计模式更适合, 更能够真实的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2、大型资本密集型企业可实行现行成本会计模式。这是因为资本密集型企业的机器设备占总资产的比重较大, 且物价上涨时资产账面价值严重低于其实际价值, 这些设备一经投入使用, 就很少有拆除变卖的可能。因此, 对这类企业, 按现行成本, 即对企业的资产进行重估较为恰当, 以便更好的维护企业的资本和实际生产能力。

3、大型劳动密集型企业可实行现行成本/不变币值会计模式。这是因为大型劳动密集型企业资产结构的特点与资本密集型企业差别很大, 其资产总额中, 固定资产比重较小, 主要是房屋建筑物, 而存货等流动资产比重却很大, 且存货资产重置的可能性大, 比较容易在市场上找到相同或类似的产品。因此大型劳动密集型企业多采用现行成本/不变币值会计模式。

而对于其它企业可以结合本企业资产结构的特点, 依据成本效益原则, 谨慎性原则以及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真实性原则, 选择适当的通货膨胀会计模式。

最后,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通货膨胀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 国外对通货膨胀会计模式的选择研究与运用已经较为成熟, 而我国目前对通货膨胀会计的研究仅限于理论, 还未付诸实践。本文旨在抛砖引玉, 关于通货膨胀会计模式的研究还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葛家澍, 曲晓辉.物价变动会计[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1, 174

[2].汤云为.重置成本会计论[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07, (46) :19~24

[3].黎志刚.新准则视角的物价变动会计模式[J].决策与信息.2007, (6) :50~51

[4].林柳笑. 论我国物价变动会计的应用[J].中国商界.2009, (172) :38~39

上一篇:学习型党支部下一篇:网络错误